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6.7)

时间:2019-05-14 11:5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6.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6.7)》。

第一篇: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6.7)

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6.7)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

[示例一] 初中历史《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由“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两个子目构成,主要讲述了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中共一大的召开和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等知识点。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课内容在教材中非常重要。

二、说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低学段学生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备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所以在本课内容的处理上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史实,精简抽象理论,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举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说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条件和一大的概况;理解五四运动及中共成立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养成历史思维。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深刻体会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及一大的概况。【难点】

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的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中去。为此我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法导入新课:

我会播放歌曲《中国共青团团歌》,并提出问题,歌词中为什么说“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带着问题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播放歌曲,能够给学生强烈的听觉刺激,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同时,我设置的思考问题又增加了课程的悬念,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五四爱国运动(1)导火索

我会播放电影《五四运动》中顾维钧先生参加巴黎和会时据理力争的视频,并出示问题: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受了怎样的待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国民的反应如何?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的方式,可直观的了解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2)过程

这一问题线索较为清晰,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了图示教学法,让学生按照两个阶段的时间、地点、主力军、斗争方式、斗争结果等内容来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优点,一方面能方便记忆,另一方面能够容易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简单而实用。

(3)五四运动的影响

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在讲述五四运动的影响时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问题:①五四爱国运动的斗争对象是谁?②斗争的结果怎样?③在五四爱国运动中起先锋带头作用的是什么人?④对斗争胜利起了决定作用的是什么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得出五四运动的影响。

【设计意图】这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的设计,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五

四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分析能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成立的条件

通过多媒体出示中共成立条件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根据史料从组织干部、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三个方面回答中共成立的条件。

【设计意图】从史料中分析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中共成立的必然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同时提高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中共一大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中共一大召开的视频资料,并提出问题: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观看视频,结合课本找出答案,我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3)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

这一知识点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史实,指导学生从新、旧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结果与前途等方面分析中共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之后我会简单介绍中共成立之后领导民主革命胜利并发展到今天的史实,得出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回顾及分析,帮助学生对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知识,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小结环节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内容的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更多的资料,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直观、简洁为原则,以下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

高中历史《启蒙运动》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启蒙运动》。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启蒙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7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理性时代的到来、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扩展三个子目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启蒙运动的背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和启蒙运动的影响等知识点。启蒙运动是继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的又一思想解放运动,它使欧洲漫漫的长夜呈现出了黎明和理性的光辉,使欧洲近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摆脱了封建神学和教会的束缚和影响,呈现出了繁荣的局面。因此,本课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

深入的把握。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同学。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手段,并且已经建立了对历史学习兴趣,他们乐观、积极、自信,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贯彻普通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当适当地给学生创造机会给他们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教会他们站在足够的高度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所学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说出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理解启蒙运动的影响,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史料,理解启蒙运动的内容,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启蒙思想的学习,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通过对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了解,树立科学精神,勇于探索创新,追求真理。

四、说重难点

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难点】

启蒙运动的影响、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中去。为此我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法导入新课:

我会出示先贤祠的照片,介绍先贤祠的作用和伏尔泰的地位,进而引出新课。【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理性时代”的到来

这一子目的内容,我采用层层设问的方式来突破。首先用幻灯片出示“启蒙和启蒙运动”的概念,接着出示问题:他们用什么来启迪人们的斗争意识?什么是理性?启蒙思想家们通过理性的思考想要构建怎样的社会?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可以深刻理解其概念。对启蒙运动背景的探究,我会通过出示材料,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进行分析,由此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学生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之后,提问:根据刚才的学习,分析启蒙运动最先发生于哪个国家?为什么?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我会在此基础上对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2.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本子目的内容较多,但线索比较明确,因此我会采用史料分析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进行突破。我会运用幻灯片放映呈现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言论和著作,请同学们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在三人的代表作和主张,并以列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法,可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重点知识。

3.启蒙运动的扩展

对于康德的思想,我会结合史料进行简单的介绍与总结,引导学生对其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4.启蒙运动的影响

对于启蒙运动的影响以及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这两个难点知识,我会采用史料分析和小组讨论结合的方式进行突破。首先我会出示史料,要求同学们结合史料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启蒙运动在思想解放、对资产阶级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巨大影响,并深刻理解启蒙运动对于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扬。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于难点知识的理解。

(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知识,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小结环节,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内容的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著名启蒙思想家的言论,说一说你对其思想的理解。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来。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二篇: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说课稿(10.11)

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说课稿(10.11)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 [示例一]初中历史《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是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内容及其实质,罗马的兴衰,以及基督教的教义和影响等几部分内容。

希腊的上古文明主要涉及到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这种先进的古代政治制度对日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马的上古文明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在世界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九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积极性高,能够主动的学习,但是他们对于世界史知识的理解力不强,较难做到各个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提供大量的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世界史知识的史料,顺应学生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希腊罗马上古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与实质;理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知道基督教的产生及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养成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学习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化,养成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伯利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到高度发展,证明了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认识到根植于庞大军事帝国基础上的罗马文明,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形成奠定基础。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兴亡。【难点】

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特点以及实质;古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语: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中去。为此,我采用温故知新导入法。

我会带领学生观看PPT展示的希腊地图,提问:上节课学习了大河流域文明的产生,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地方能否产生比较发达的文明,为什么?学生发散思维后,我会强调从大河流域文明来看,这里三面环海,岛屿众多,不利于文明产生,可是在这个地方,不但产生了文明,还产生了西方文明之源,顺势导入新课,走进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设计意图】利用历史知识前后衔接的特点,通过对知识的回顾,使学生在旧知和新知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并且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雅典民主政治 1.背景

引导学生继续观看岛屿星罗棋布的希腊地图,结合课前让同学们准备好的材料,请同学上台把克里特神庙的发现讲述出来,并指出克里特岛的文明属于爱琴文明,而希腊文明又渊源于爱琴文明,所以说爱琴文明是欧洲最早的文明,是古希腊历史的开端。

2.内容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时的民主情况,我将出示《希腊社会生活图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思考当时雅典城邦的社会生活是什么状况。学生自由交流后可以得出:雅典公民拥有民主权利,并且随着民主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我会顺势强调在伯利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明主政治达到全盛时期。

3.实质

对于本节课难点,我会展示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相关史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知识,按照历史小组相互说一说自己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后我会总结: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的大事,激发了公民自由的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对日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雅典的民主只有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利机构公民大会,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被排斥在民

主政治之外。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方法研读史料,能够提升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并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罗马的兴衰 1.罗马国家的崛起

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我会出示“罗马城的狼孩起源传说”,请同学结合这段材料给大家讲一讲罗马建城的故事,我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组织大家共同得出:它是由台伯河畔一个小城邦发展起来的。

2.罗马共和国的建立与扩张

作为本节课的又一难点,我首先会讲述约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起共和体制。接着出示罗马元老院议政图提问:当时罗马共和国成立后是如何进行统治的?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后可回答出:罗马共和国最高行政权利由两执政官掌握,我会指出由于执政官任期只有一年,权力有限,真正掌握国家大权的是贵族把持的元老院,所以罗马共和国成为贵族奴隶主的专政机器。

3.罗马帝国的兴亡

为深刻理解罗马帝国建立的实质,我会首先指出罗马共和国后期衰亡,屋大维逐渐独揽大权,于公元前27年,开始实行元首制。

为了更好理解之后罗马帝国的扩张,我会出示罗马帝国版图,引导学生找出罗马帝国的疆域,指出罗马帝国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到公元2世纪时,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此时繁盛的罗马帝国,统治阶级日益奢侈腐化,享乐成风,最终走向了衰落与灭亡。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出现了分裂,并出示东西罗马的历史地图,学生找出东、西罗马帝国的分界线,两国首都,并说出分裂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新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兴衰交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分析能力。

(三)早期基督教

这部分内容不作为重点,所以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基督教《圣经》的相关内容,然后让学生以自由交流讨论:我们讲宗教时,提到宗教作为统治阶级麻痹人的一种工具,这种作用基督教是否从一开始就具备?之后派代表发言,最后

我会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作适当的总结点拨,让学生明白早期教义倡导人人平等,后来转变为逆来顺受,成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知识点。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知识,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小结环节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内容的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希腊罗马文明的史实,建筑、文学、战争等等制作历史手抄报。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来。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直观、简洁为原则,以下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高中历史《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作为必修3专题八的第一课,阐述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倾向,它上承卢梭的浪漫之声,下启批判现实主义。

二、说学情

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本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浪漫主义文学、音乐以及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理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过程与方法】

充分使用历史联想法,学习19世纪上半叶的文学、音乐、美术的相关内容。运用阅读法、文献法理解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了解,充分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对浪漫主义者们的不幸遭遇或结局的思索,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追问,提升心灵的感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难点】

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出现的历史背景及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中去。为此,我采用谈话法导入法。

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我国古典浪漫主义小说《西游记》内容,然后提问学生:西方的浪漫主义文学是什么样的呢?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中国古典浪漫主义小说《西游记》,能够比较快的帮助学生先感受浪漫主义,激发学生对西方浪漫主义的兴趣。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心灵的激荡

我在大屏幕上展示《西风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学生诵读并提问:浪漫主义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作品有什么重大影响? 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内容反映现实,憧憬未来;强调情感,追寻理想,反对崇尚理性。歌颂本能感情,描绘自然美景,尊重自然。

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一段《巴黎圣母院》中的文字,提问学生:《巴黎圣母院》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由此你认为浪漫主义文学还有哪些特点?雨果的作品有

什么重大影响? 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创作上主要采用对比、夸张、比喻等手法;作品有着想象丰富、情节跌宕、重情感心理描写的特点。雨果的作品热情赞美并歌颂了人类美好的心灵,同时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堕落。

【设计意图】通过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赏析,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增强学生对浪漫主义文学的认识。

我在大屏幕上展示浪漫主义产生背景的史料,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小组讨论为何19世纪初会产生浪漫主义? 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也迅速向欧洲各国延伸;各国政治生活中争权夺利现象严重;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重;对启蒙运动中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同时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能力。

(二)浪漫乐章

我展示一段错误的材料,请同学伴着优美的《春之声圆舞曲》阅读课文,然后甄别,指出材料的失真之处:贝多芬的故乡应该在德国;音乐之都应为维也纳;舒伯特一生创作了大量歌曲,他才是“歌曲之王”;《蓝色多瑙河》的作者为小约翰施特劳斯;舒曼才是浪漫主义音乐全盛时期的代表。

【设计意图】通过找错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阅读教材的效率,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提炼教材信息。

(三)向着自由前进

我会在大屏幕展示《自由引导人民》的画作,提问学生,这幅画作最吸引我们的人物是谁?画作的题材、色彩、构图应用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色彩比较阴沉,题材反映了当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构图上突破了古典主义美术的布局。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浪漫主义画作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知识,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小结环节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内容的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回去后寻找一幅浪漫主义画作进行赏析。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来。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直观、简洁为原则,以下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三篇:2018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7.25)

2018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7.25)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中学历史说课稿] [示例一]初中历史《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是华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5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由“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南京大屠杀”三个子目构成,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和结果,南京大屠杀。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上承局部侵华的史实,下启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对于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不强。但是他们好奇心强,对历史充满兴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图片和史实材料,顺应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七七事变、淞沪会战的基本史实;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过程;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围绕当前日本右翼的否认历史的资料,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学习,体会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学习,发现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理念以及正视历史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七七事变的意义及南京大屠杀的内容。【难点】

南京大屠杀的启示。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情境创设教学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为此,我采用情境导入法。

我会在大屏幕上播放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新闻片段,提出问题:“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为什么会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与历史相关的现实新闻,建立起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同时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七七事变

我会在大屏幕播放七七事变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归纳出七七事变的基本史

实,包括时间、地点、经过。

接下来我会出示《卢沟桥事变形式示意图》,提出问题:(1)七七事变有怎样的意义呢?(2)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 让学生与同桌两人,进行5分钟的讨论后,能够理解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能够通过分析七七事变的经过,发现七七事变是日军精心策划,蓄意挑衅。

接下来我会出示淞沪会战的图片以及国民党发表的《自卫抗战宣言》片段,提出问题:淞沪会战的时间、地点是什么?国民党的抗战态度有了哪些变化? 学生自主回答出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爆发,又称“八一三事变”。国民党抗战态度转为坚决抗战。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国民党态度转变是由于淞沪会战直接关系着南京——国民党首都的安危。

【设计意图】通过纪录片和地图的使用,创设历史情境,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掌握七七事变的基本史实,同时在同桌交流中理解七七事变,提升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过渡语: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在这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

我在大屏幕出示中国共产党在七七事变第二天发表的抗日通电的部分内容,提出问题:这个通电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抗战态度?抗战态度是否坚决?主张如何抗战? 学生通过同桌讨论能够回答出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全民族共同抗战,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我会再次重申淞沪会战及《自卫抗战宣言》后国民党的抗战态度,引导学生明白国共两党在事关民族根本利益的基点上达成了协议。同时在大屏幕出示军队改编示意图,提出问题:红军如何改编的?有什么意义?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后,我会指出这就是“八路军”“新四军”的由来,并进一步总结红军改编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析史料和同桌讨论,提升史料分析能力和沟通交流

能力。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结果

我会出示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事迹材料,让学生结合教材回答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根据地建设的相关史实,如平型关大捷、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等。并进行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抗日队伍的力量空前壮大,从而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材料和教材自学,了解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史实,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南京大屠杀

过渡语: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淞沪会战以失败告终。1.背景

我会在大屏幕上出示日军入侵示意图,提问:南京大屠杀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国民党政府做出了哪些反应? 学生结合教材读图后能够回答出淞沪会战失败后,日军进一步入侵,南京沦陷。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都重庆。

2.内容

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片段,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并阅读教材内容,回答如下问题:(1)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哪些暴行? 学生能够回答:(1)1937年12月13日开始,持续了四十多天。(2)侵略者用活埋、火烧、刀劈等手段屠杀达30万人,南京城被洗劫一空,侵略者进行杀人比赛等内容。

我会进一步出示南京大屠杀相关图片,提出问题: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样的感受?从而进一步进行情感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相关图片并提出问题,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播放纪录片、图片进行情境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爱,同时增强历史代入感,提升情感体验。

3.启示

过渡句:面对证据确凿的南京大屠杀,日本现在是作何反应呢?是诚挚道歉,还是不见悔改呢? 我会出示日本右翼篡改历史的相关材料,提出问题:面对日本侵略的事实,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其否认侵略行为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一名中国人,你对这种行为的看法是什么?让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8分钟的讨论。

学生讨论时,我会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学生回答后,我会进一步总结: 面对铁证如山,右翼势力妄想掩盖事实真相的这种行为,其目的是向青少年灌输虚假的历史知识,从而美化侵略战争,破坏中日人民友好关系。面对这种行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对这种否认历史的行径予以谴责。中日两国人民应当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同时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为维护中日友好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难点知识。同时学生在讨论中加深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会,达成目标。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把课堂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认知。因此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内容的方式,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设计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合作交流。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直观、简洁为原则,以下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实例二]高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

一、说教材

如果把设计一堂课比作完成一道精美菜肴的话,那么教材就是原材料,因此我们需要对教材有个深刻的把握和理解。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第十九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围绕俄国十月革命展开,主要讲述社会主义在俄国由理想变为现实,世界上出现了新的社会制度。十月革命不仅对俄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也发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本课地位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

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而设计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所面对的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中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我将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够分析出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能够复述十月革命的过程,以及胜利后采取的措施,理解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分析史料,获取重要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十月革命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十月革命的爆发,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理

解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制定如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和过程。【难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式法、小组讨论法、史料阅读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小结作业三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到新的学习内容中去。为此我采用创设情景导入法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我会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向学生讲述苏联虽然解体了,但是每当十月革命纪念日来临之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以此来缅怀那激情如歌的岁月。此时我会提问:那么为什么十月革命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十月革命经历了哪些过程?顺势引入本课。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法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这段峥嵘岁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新课的讲授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环节二:新课教学

首先是感知背景的环节。我会通过展示史料的方式,向学生出示一战前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战后俄国影响的相关史料,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这些材料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俄国的落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反映了俄国哪方面的矛盾?给俄国带来什么影响?一战对俄国的具体影响是什么?在此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学生能够回答出:俄国是一个

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为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层层递进,解决问题,请学生从问题中寻找十月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以此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之后我会继续追问:十月革命的爆发,除了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哪些主观原因?学生回答后我会进行总结: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史料的阅读,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把握,让学生对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其次是走进过程。我将播放十月革命的视频,请学生看完后结合教材回答如下问题:视频中包含哪几个重大事件?结合视频归纳总结十月革命爆发的过程。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同时也更加生动形象,利于学生归纳总结十月革命的过程。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为十月革命奠定了基础;七月流血事件使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不可能;于是列宁提出《四月提纲》为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其后的彼得格勒起义,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此时学生已经对十月革命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我会继续追问: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是什么?作为政权实施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我会及时的给予评价并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通过问题的设置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对于学生语言表达方面也有一定的提高。

对于十月革命的意义,我将出示《列宁全集》第38卷中的相关内容,顺势提问:十月革命使俄国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讨论,之后派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并及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解疑答惑。学生回答后我会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进行总结:对于俄国来说,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为俄国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对世界来说开创了新局面。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提高团队协作和探究能力,也真正彰显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知识,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小结环节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内容的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请同学们课下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十月革命的相关资料,谈一谈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认识,下节课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历史,同时将课上有效的延续到课下,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过程,秉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清晰,简洁的原则,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四篇: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美术学科说课稿(8.24)

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美术学科说课稿(8.24)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美术学科说课稿]

[示例一]小学美术《小鸟的家》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2课,在课程内容开始之前,我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用材料探索小鸟家的造型方法,并且运用各种材料表现小鸟的家,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所以除了探索小鸟家的造型方法外,还需对作品进行欣赏,体会造型语言的魅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二、说学情分析

这个时期儿童天真、思想活跃、好奇,一件小事能引起他们海阔天空的遐想,创作生命力强。

低年级的学生对不同的材料和美术工具的使用,已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事物的形与色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对美的事物很感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动手能力较弱。

三、说教学目标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对此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鸟巢外部特征,尝试运用材料,制作鸟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赏析,利用合适的材料方法表现出形象生动小鸟家的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手工制作的过程,激发保护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重难点:

重点:了解鸟巢的结构特征以及鸟巢的制作方法。难点:结合鸟巢的特征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鸟巢的制作。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提问法、讲述法、示范法。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图片等相关资料。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设置情景举办以“小鸟的家”为主题的画展,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我可以做一个什么样的鸟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今天带领大家飞向森林去看看鸟儿的家,顺势引出课题——《小鸟的家》。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环节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初步感知

教师播放图片引导学生赏析,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鸟巢用什么做的?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左边图片是国家体育馆鸟巢,右边是森林里的鸟窝;用干草,干树枝、或泥巴搭建的巢。

教师继续展示有特色制作好的鸟窝的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它们有怎样的不同?鸟巢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外形:房屋式、椭圆状;材质:纸、树枝、橡皮泥等;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自主的感受小鸟家的不同制作方法,从而激

发他们深入了解制作小鸟家的兴趣。

2.小组探究

展示作品鸟窝,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提问:范图中鸟窝怎么制作的?观察这些作品中鸟用了怎样的制作方法? 学生积极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用纸质的材料折叠粘合所做的鸟窝。作品中的鸟有用彩泥、绘画剪纸。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欣赏,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增强学生对小鸟家制作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示范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所以通过教师作品展示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制作。

1.教师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赏析并示范: ①用卡纸绘画。

②将绘画好的外形剪下粘贴,注意鸟窝的四壁。③把鸟窝窗口做装饰。2.实践练习

作业要求:用喜欢的材料,制作一个鸟窝和小鸟。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鸟窝制作过程。

(四)展示评价、作业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将学生作品讲台进行展示,并附自己创作说明,相互评价作业,教师针对学生作业本着鼓励、引导的原则给予相应的总结评价,选出好的作品,给予鼓励。

八、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分三部分,分别是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和示范展示区。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初中美术《齐白石 徐悲鸿》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岭南出版社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齐白石 徐悲鸿》,认真解读,吃透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国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和徐悲鸿的作品特色及艺术成就。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欣赏大师的佳作,结合时代结合主题,了解两位大师的的艺术特点。并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蛙声十里出山泉》《愚公移山》等绘画精品进行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获得审美愉悦,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现象的兴趣,形成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分析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思维方式也已从直观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并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的能力。而且初中阶段也是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美术鉴赏能力、美术创造能力和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的重要时期。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广泛体验,与美术相关的理解力、设计能力、动作制作能力都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维度出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齐白石、徐悲鸿的创作生平,学会自主搜集资料和用简单的专业术语对作品进行分析、评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讨论、合作探究画家个人特点,锻炼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画家持之以恒的创作精神,学习画家在艺术道路上秉承的尊重传统和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学习齐白石、徐悲鸿的生平及作品特色。难点:用简单的专业术语对作品进行分析、评述。

五、说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方法是美术课程最为重要的改革,要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演示法、讲授法、小组讨论学习法、表格学习法等。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课件、多媒体播放设备、表格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我将利用多媒体播放展示《墨虾》和《奔马》两幅作品,并提问:上述两幅作品的作者是谁?你们认识这两位画家吗?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回答:齐白石、徐悲鸿。顺势揭示课题走进美术家《齐白石 徐悲鸿》.环节二:初步感知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演示大量画家代表作品。首先,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观赏《墨虾》和《奔马》两幅作品,并提问:这两幅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这两幅作品分别描绘了虾和马,《墨虾》造型简练质朴,利用水墨的浓淡变化,不仅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也生动地再现了每只虾的结构,及其各异的姿态,精准而不繁琐。《奔马》画面简淡、高逸,用笔泼辣、凝重,穷紫酣畅,间参西法,均为徐悲鸿先生独到处。

环节三:形式分析

而后,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播放齐白石、徐悲鸿创作的艺术精品,重点分析《蛙声十里出山泉》《愚公移山》。教师提问:两幅作品在题材和意境上有什么异同,从构图、技法和主题上分析这两张作品较之传统中国画的创新之处在哪里? 学生小组合作搜集资料,以组为单位选取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评述:这两幅作品都集中反映了画家的代表风格,画家的艺术创作结合特定的时代,选择特定的主题,虽然都是中国画,但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更趋于传统艺术的创新,而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更加注重将西洋绘画和中国画的形式整合。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

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增强学生对艺术表现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和欣赏近现代艺术大师代表作品的兴趣。

环节四:总结领悟

提出问题:齐白石和徐悲鸿各有什么艺术特色? 总结回顾:齐白石,篆刻书法自成一家;构图新颖、大胆;选材独特,来自生活,看似简单,却又新奇;善用墨,富于变化;用色大胆,有浓厚的民间艺术特色;提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画学理论。徐悲鸿,现实主义风格,写实,关注生活;融合中西方艺术技巧;体现崇高的民族气节;贡献,确立了一套完整的以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基础的美术教学体系;讲求中西结

合,开创了中国画的新纪元;以“人须无傲气,但必具傲骨”的诤言要求自己。

环节五:比较鉴赏

怀特曾说:教育不是为了青年人谋生,而是教会他们创造生活,美术课程更是如此。

1.实践练习

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①搜集画家重要的代表作品;②分析时代及创作背景;③整理完成年表的归纳与制作。

2.展示评价

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在展示点评环节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鼓励、肯定为主,多从建议性评价出发,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并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出理由,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欣赏美。

环节六:小结作业 1.小结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2.作业

最后,结合学生从探究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和程度,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课后根据所学知识和分析方法,查阅资料任选一位近代艺术大师李铁夫、林风眠、黄新波完成创作年表并进行补充梳理。

八、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分三部分,分别是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和示范展示区。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五篇: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美术学科说课稿(9.29)

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美术学科说课稿(9.29)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美术学科说课稿]

[示例一]小学美术《飞天畅想》说课稿

一、说教材

《飞天畅想》选自于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7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运用太空这个极具想象力的话题来实现想象画的练习,通过欣赏与太空相关的视频及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从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能客观地理解并表现事物。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但形象思维仍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性和延伸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提升丰富的想象力,学会以绘画的形式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探索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激发热爱航天事业的浓厚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激发想象力,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奇思妙想的太空城。【难点】

激发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大胆想象绘画,能有所创新。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本节课我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提问法、情境法以及实践练习法等。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所选用的学习方法则是:直观感受法、实践练习法等。

六、说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彩笔、油画棒、素描纸等绘画工具。

七、说学过程

(一)谈话畅想,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语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太空是一个无限而飘渺的空间,它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奥秘,认识和征服宇宙是我们全人类梦寐以求的幻想,那么你们对浩瀚神秘的太空有哪些遐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神秘的太空去看一看。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导入新课。

(二)拓展视野,认识太空

教师多媒体展示卫星图片,带领学生观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继而组织学生自主欣赏教材中神舟七号安全着陆、宇航员自主出舱的图片,并鼓励学生交流讨论: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如何?宇航员的服装与我们的日常着装有哪些区别? 本环节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直观感知和了解卫星的造型与色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交流探讨,神“游”太空

1.教师组织学生把课前收集的图片和资料,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出来。并分小组发言:太空那么神秘和美丽,仔细观察,太空中的人或物分别呈现出了怎样的状态?你们想不想去遨游一番? 小组内代表逐个发言,教师总结并向学生讲解人或物在失重状态下,会呈现出漂浮的情景。

2.教师追问:去太空“遨游”,需要做哪些准备?大胆说一说,你们在太空都会看到哪些奇特的景物? 小组交流,开阔思路。师生共同总结:需要飞行器、太空服等准备。在太空

可能看到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通过学生的深入交流和探讨,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太空,理解人或物在太空中呈现出的不同状态,开阔眼界,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四)欣赏作品,大胆创想

新课标明确指出:美术教师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设置了学生实践环节,在具体的实践练习前我会为学生展示教材中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他们所运用的绘画工具材料以及绘画技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

在学生直观掌握了设计的基本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后,提出本节课的作业要求“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作品。”

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会巡视辅导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多作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创作构思。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最后我会做出总结。在展示点评的过程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并引导学生课后将设计好的作品贴在教室展示区内,对比效果,进行赏析。

八、板书设计

为了方便学生更加便捷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系统、直观的设计,给学生起到提示以及梳理内容的作用。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初中美术《美丽的家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赣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8课《美丽的家园》。在课程内容开始之前,我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了解景观设计是运用植物、水、石材多种材料,人文内涵、自然环境等共同创造的活动空间,并掌握景观规划方案及景观平面图的绘画方法。通过探究合作,以及对景观设计的了解和设计体验,加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对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广泛体验,产生了与评价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感染力、表现力等艺术手段有关的情感体验,审美观念正逐步形成。初中生的兴趣广泛,精力旺盛,思维活跃,理解力、设计能力、动作制作能力都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且对物体形状、体积特征有更强的感受力,对于空间、运动、观察等知觉过程有更好的判断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学情,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了解景观设计是运用植物、水、石材多种材料,人文内涵、自然环境等共同创造的活动空间,并掌握景观规划方案及景观平面图的绘画方法。

2.在欣赏、分析、讨论中熟知景观策划,掌握景观设计视觉表达方式及活动方式。

3.在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养成热爱艺术,加深对艺术的认知,加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对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重难点:

重点:了解景观设计创造活动空间,掌握景观设计视觉表达方式及景观平面图的绘画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美术知识描绘一幅环境规划图,表现美丽的家园。

五、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体验过程,针对初中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引导教学、演示操作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方式上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意识,主要通过欣赏、观察、思考等形式,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表自己见解,师生互动,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

六、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我特意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设备、素描图片等。

七、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进入新课讲授之前以谈话的形式问学生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提问学生:哪位同学原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的?锻炼学生观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只要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需要规划附近的环境,从而将学生带入心中美好家园,导入课题——《美丽的家园》。

环节二:直观感知

导入之后,我将采用讲授法的形式,提问问题:你觉得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地方?一个优美怡人的居住环境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我的学生可能会回答水、空气、风景、实物、生活用品等都可以再改善些,比如可以运用植物、水、石材、不锈钢等多种材料改善。通过初步的引导,使学生自主的感受居住环境需要改善的地方,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景观设计的兴趣。

环节三:具体分析

我会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美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最大追求,我们又是如何实现景观设计的呢?这一环节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得出,景观设计是是围绕实现人类这一愿望展开的,它运用植物、水、石材、不锈钢等多种材料,吸收文化历史等人文内涵,并结合特定的自然环境,创造出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活动空间。通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而后,我会继续引导学生,并提问:如果我们要进行景观设计,要设计草图,大家都知道哪些景观设计视觉表达方式?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鸟瞰图、模型等都是景观设计视觉表达方式。并以平面图为例,提问我的学生:什么是平面构思草图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同样总结出:借助徒手线条画可以很好地记录和构图景观的平面效果,就是平面构图草图。

当学生对平面构图有了了解之后,我会以草图的形式表现石头、树木和水,并展示优秀的平面草图作品。这一环节我将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目的是寓知识于趣味之中,激发学生对景观设计的兴趣,进而升华课题。

环节四:拓展阶段 1.课堂练习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拍的小区照片,把自己最理想的居住环境用平面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此环节我将巡视指导,练习之后,我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点评方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优秀作品给予表扬,普通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2.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带领学生一起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通过对创作思路的整理,解决教学难点,巩固本课所学知识。为学生建立创作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养成创新的好习惯。课程结束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设计好的平面图制作成立体模型,为下节课做准备。同时用心感受生活家园的美好,养成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八、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

力求简洁、形象,并充分体现课文重点,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具体设计如下: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三]高中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是高中美术鉴赏第7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了解19世纪绘画起承前启后作用的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学习。能深刻把握印象派在绘画历史长中的深远意义。培养一双发现美、鉴别美的眼睛,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内涵。学会美术鉴赏的方法,具备对美的洞察能力,养成热爱美、欣赏美、热爱美的美好情感。

二、说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主导以逻辑思维为主导,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同时喜欢学习一些富有内涵地理论性知识。本课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加之印象主义孕育了深厚地文化成分。恰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基于学情,将理论上升到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的同时考虑到课程本身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可能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过于生硬化。因此,在授课技巧方面除了常规的授课方式外,我还采用了情境法、游戏法等,易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程内容上。

三、说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内容,我依据教材及学情设置了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从而体味印象派的艺术特点。【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欣赏、情感体验等方式,掌握印象主义的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养成对美术浓郁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重难点: 【重点】

了解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以及艺术特色。【难点】

理解印象主义在绘画史的历史地位。

五、说教学方法(一)教法

提问法、讲述法——通过讲解、陈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二)学法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因此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思考分析总结进行构思设计,即“直观感受法”、“模仿迁移法”。

六、说教学准备

画家画作、图片、课本相关资料

七、说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

授课之初,我以情景再现的导入方式,将学生带入情景。引起学生兴趣,有身临其境之感。导入新课。播放莫奈作品《印象·日出》视频短片,画面中旭日东升,渔船缓缓驶出,天水交融,大家看了作品后有什么感受?(烟雾迷蒙,瞬息即逝)顺势导入课题——《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二)新课教学 1.印象派名称的由来

导入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由此切入主题。师:画面中的作品就是著名画家莫奈的《印象·日出》,提问:说说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

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师:接下来,老师做一个实验,大家仔细观察。2.印象派追求什么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简单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光色变化。问:这是什么颜色?白色!打上红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打上蓝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

大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使得学生对印象派作品有更直观了认识。

出示莫奈组画作品《卢昂大教堂》。仔细观看。提出问题:它们分别是什么时间画的?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黎明、中午、黄昏。)师:由此大家思考印象派追求什么呢?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者,除了莫奈还有谁?他们有什么代表作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印象派追求光色变化。马奈,其代表作有《草地上的午餐》《酒吧侍女》《吹笛的男孩》。

提问:请说说你知道的马奈,他的绘画艺术特点是什么? 小组积极讨论。教师:马奈十分善于描绘在大自然中景物。他也是最先打破传统棕褐色使画面变的光鲜亮丽的画家。

3.探知新印象主义

出示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看看这幅作品的创作形式与印象派有什么不同之处?从探索不同之处引出新印象主义特点。

学生悉心感受并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中的笔触区别于印象派的凌乱笔触,运用点彩的形式进行创作。不同的颜色经过色点的组合,就形成了新的色彩,那刚才大家用的绘画的方法就是——点彩画法。这就是新印象主义!继续追问:通过预习,大家说说你对新印象主义的了解?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新印象主义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

义”。

4.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

师:印象派画家过分注重外光下直接描绘景物,从而忽略了物象基本的形体,这时出现了一个与印象派绘画风格不同的流派——后印象主义。

出示作品《玩纸牌的人》。画面中的主体是两个下棋的人,初看之给你什么感受?你认为后印象主义有什么特点呢?又是谁的作品呢? 学生认真观察感受并回答。教师总结:高更的作品。画面中两人专心打牌,画家并不关心人物是形态结构,着重表现画家对他们主观感受。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出示著名绘画作品《向日葵》提出问题:大家看看这是谁的画?很多同学非常熟悉凡高的作品,为什么?对,他的画曾经是世界的最高价。一说起凡高我们就想到向日葵,凡高在自己在一生中画过11幅《向日葵》,它体现了凡高的什么样的性格?凡高为什么要反复画向日葵?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狂喜/爱的最强光 《向日葵》表现出了画家什么样的情绪?(对生命的热爱)(三)巩固提高

师:列举凡高其他作品?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麦田上的乌鸦》《自画像》《阿尔勒我卧室》。出示《麦田上的乌鸦》,有人说这幅画是凡高死亡的预言。请同学们放下一切杂念,用自己的心灵来读这张画。你能读到点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凄凉与痛苦。仿佛凡高因近于崩溃而扭曲的脸已融入画中,变成了翻滚的乌云,骚动的麦田,“仓皇逃离”的群鸦……让看画的人通过画面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四)新课教学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我们明白了喜欢那幅肖像的原因是因为画家用心灵在绘画,而我们欣赏现代绘画的方法就是用心灵去读画。

(五)拓展延伸

请为本课中你喜欢的画配上一段简单的文字,或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这张

画的感受。

八、板书设计

最后是板书设计环节,我的板书设计内容是本节课重点内容的归结,总结了印象派及其后不同画派的中心词。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把握本节重点并能鉴赏其他美术作品。

(来源于网络整理)

下载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6.7)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6.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