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

时间:2019-05-14 11:5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微课程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微课程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

第一篇:微课程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

微课程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

微课程在课程观上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特点,但是在中国基础教育的格局下,课程观应该体现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融合。新课程改革的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的设置正体现了两种课程观的融合,强调学习过程事实上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微课程融入高中物理教学必须关心两个方面,一个是形成性,一个是回归性;微课程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两个解决手段,一个是翻转课堂,一个是母题,以期实现微课程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微课程;课程性;自组织;翻转课堂;母题

随着微课程研究与应用的发展,今天学习者已经可以利用自己的移动设备,灵活利用时间,线上寻找与使用微课程,同时,学习者还可以与教师或同学在线交流与沟通,实现良好的互动性。

本文主旨不在于探讨微课程实施的具体技术手段,比如视频、动画、课件等,而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参考各类文献与网上资料,探讨微课程的课程性,并分析新课改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结合高中物理教学,提出微课程深度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方法,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微课程的课程性

微课程诞生之时其英文原文为micro-lecture,本意为短时间的解说,当时中文习惯翻译为微课。但是随着学习网站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及美国非盈利机构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的Ed 计划的兴起,微课程已然有系列化的趋势。目前中文一般把microlecture翻译成微课程,一字之差代表着教育工作者理解的深入。由此可见,目前教育界普遍认为微课程最基本的特点应该是课程性。

既然是课程,就必需回答课程论提出的问题,即如何编制与组织课程。微课程发展迅猛,但事实上对其的理论研究却严重滞后。但是,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多尔认为后现代主义课程应该是建构性的和非线性的,是形成性的而非预先界定的,强调系统的开放性、创造性及自组织性,强调过程的不确定性与互动性。微课程近几年在国外网络上的发展过程,许多方面符合其对后现代课程的解释。

众所周知,在现代主义课程观中,泰勒原理是课程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泰勒原理阐述了基于行为目标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由此批判其教学目标设置的静态封闭及量化的缺陷。2005 年新课程改革开始推行,如果仔细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物理新课程标准,很明显,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借鉴并超越了泰勒原理。新课程改革充分研究了泰勒原理的教育目标,合理地参考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对其的批判,在泰勒原理的行为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泰勒原理的预设性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生成性目标,在泰勒原理的结果性目标基础上提出体验性目标。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以其固有的教学特点,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日益受到物理教学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可以想见,如果真如国外网络微课程那样在网络上混沌中发展,由于其强烈的后现代的倾向,比如过程的不确定性,在中国目前现实的基础教育格局下,恐怕未必能够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设性与结果性目标。另外从国外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发展来看,课程理论由于缺乏对现实课程实践的跟踪,沦为一种语言游戏与学术关系。所以,考虑到目前现实的中小学生并未完全成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微课程无法从根本上动摇目前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只能是当前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合理补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愈发显的重要。

由上论述,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微课程的课程性,从理论上而言,正好体现了现代主义课程观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融合,在实施中,正好符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课程改革教育目标的要求。

二、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的理解

毋庸置疑,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发展事实上深受经典物理发展的影响,笛卡尔认为真理是被发现而非创造的,牛顿认为自然是可以用数学描述的封闭、线性、因果的关系,这导致了现代主义课程的目标的预设,过程的序列化,目标且外在于过程。最为著名的即为众所周知的泰勒原理。

事实上,由于物理学与现代主义课程的渊源是如此之深,物理教学者遇到的困惑也可能是最大的。高中物理主要是经典物理的教学,具有鲜明的因果逻辑性,天然地与现代主义课程线性排序教学步骤一致,理想情况下应该是教学效果最好的学科。但是事实正好相反,学生历来都将高中物理视为最困难的课程,学生往往陷入一种困境,就是上课能够听的懂,而解题就有很大困难。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提供了一种解释,它认为生命系统具有复杂性,人的大脑具有等级结构,细胞水平上是混乱的,不停地衰亡更新,功能系统水平上保持了思维的连续性。这两个水平是统合的而不能互相取代简化。人类及其学习过程具有自组织的特征,无法用追随他人预设的逻辑序列步骤来界定。所谓自组织,指的是系统在无外界指令情况下,按照某种规则,自发生成有序结构。可见物理课程由于其内在的严谨的逻辑性,学生往往上课时容易接受,但是由于学习过程缺乏自组织,学科结构无法转化成认知结构。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高中物理课程具体目标设置共有三项:第一项是知识与技能,第二项是过程与方法,第三项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见,课程目标的设定,融合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观点,发现与创造并重。一方面,知识与技能要求必需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与规律;另一方面,同时强调了过程,目标希望能够在过程中生成,不再是完全先于过程的 预设。

三、微课程融入高中物理教学

目前虽然系统自组织过程的细节并不完全掌握,但是根据学者的理论研究,结合物理学科与微课程的特点,本文认为主要应该强调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形成性,一个是回归性。

所谓形成性,指的是学习者的认知的新结构自发及自我生成地形成。认知的旧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先进行同化与顺应,但在某个无法预测的节点,发生突发变化,转化成更为复杂的新结构。在这个过程中,问题与干扰是必需的。

目前微课程在全国各地中小学的翻转课堂探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教学试验。翻转课堂将学生的知识学习提到课堂之前,而课堂成为教师答疑与与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场所。高中物理课程主要展现了经典物理在逻辑上的严密性,微课程由于其自身视频特点,很难在几分钟之内将重要的物理定律,物理概念讲解透彻,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微课程的系列化,将一个重要知识点分解讲授形成梯度。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这些微课程事实上起到问题与干扰的作用,当微课程设计得具有多样性、疑问性与启发性的时候,干扰可以引起自组织。从自组织的角度而言,翻转课堂具有两层意义:其一,学习不再是教学的结果,学生因为自己的自组织能力起到主导作用。其二,而教师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从教导性转为对话性,没有对话就没有转变。

所谓回归性,指的是学习者基于过去的经验,在反思的基础上重建形成认知的新结构。学习者往往可以追随教师的思想,却无法自己构建。在回归中,反思起到积极作用,而反思是由对话引起的。教师可以设置螺旋性的微课程,难度逐步加大,学习者借用教师的帮助进行组织,通过自己反思性理解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作为物理教学工作者,可以借鉴物理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微元法。微元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化整为零的思维,从分析问题的微小部分入手,从而达到解决整体的目的。如果我们将物理的教学任务视为一个整体,那么微课程的应用可以很好地体现这种微元法的思维。在高中物理练习中,有一类的题目称为“母题”。教育学中所谓的母题就是以若干知识点考察组织起来的典型题,这其实也是高考命题参照的原型题。以“母题”训练带动知识点的掌握是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微课程的时间设置,基本适合讲解一道典型的母题。如果教师合理选择恰当的母题建构微课程,难度逐步加大,辅以配套的教学资源及训练,一定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微课程都不是孤立的,而都是反思的机会,物理课程的结构,通过回归性发展,内化成学习者的认知结构。

四、结语

微课程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是微课程并非凭空而来,在技术上有着鲜明的网络视频特点,在思想上有着复杂的后现代特征,在资源上是原先的教学课件的发展与升华,实现了由课件向课程的转变。

信息技术融入高中物理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一个难点,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充分理解微课程的课程性,利用好这个新兴的教学手段,应该能够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促进学生的进步与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责任编辑:詹国荣)

第二篇:快速融入高中物理的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的教学反思

周琳

上高中的学生普遍都不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工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

2.加强直观教学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高中物理题目类型多,方法灵活,用到初等数学的知识较多。教师在强化概念的同时,应精心准备每一节习题课,为提高习题课的效率,在上习题课前可先将题目布置下去,先让学生做,并让他们争先恐后地想办法解题。每想好一种办法便拿给大家看,实在想不出,就相互讨论。还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把课堂上的知识和方法消化吸收。

另外,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要认真、仔细,批改作业时,一看学生是否会做;二看学生是否认真做,书写是否规范、作图是否准确。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错误的要改正,态度不认真的要重新写,只有严格执行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严密的思维过程。

第三篇:科研成果融入燃料电池课程教学初探

科研成果融入燃料电池课程教学初探

摘要:教材知识滞后于最新的科研成果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使学生获得最新的理论和实际锻炼机会,将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构建了“课上教学”、“课后调研”、“分层培养”和“过程与考试并重”的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有利于学生对燃料电池相关科技发展动态的掌握,增强了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的联系,发挥了科研成果在能力与专业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科研成果;燃料电池;教学模式;综合素质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它是继水力发电、热能发电和原子能发电之后的第四种发电技术。燃料电池是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三个专业的选修课程。

传统教学中,教材的知识内容往往滞后于最新的科技进步,燃料电池因其独特的技术特点,这一现象更为严重。近五年来,湖北大学物电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863”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科研项目100余项,在物电的部分领域的研究跻身国际先进之列,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了将这些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科学知识反应到教学中去,燃料电池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主要就科研成果融入燃料电池课程教学的一些做法进行总结,或可供国内同行参考。

1、教学目的及内容

燃料电池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燃料电池简介及发展历程,燃料电池概述,电化学基础,碱性燃料电池,磷酸型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其他燃料电池共九章内容,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各种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及发展历程,掌握燃料电池的基础知识,调动学生对燃料电池的研究兴趣、拓展视野,锻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造性思维及动手能力。

2、科研助力教学

2.1课堂教学―注入科研活水

大学本科教学目的除了传授知识,还肩负发现未知和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能力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并将科研体会,科学思维方法,前沿科技融入到基础课教学中去,避免沦为教材和??本的发声器。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指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课本知识多是共识性且得到检验的知识,系统性比较强,但是最新的科学认识反映不足,科研成果多是局部知识点的反应,虽然缺乏系统性但其新颖性比较强,把丰富的科研成果和科研经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宛如“源头活水”,可以弥补了原有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极大地丰富、补充了教学内容,解决教材知识基础性强而新颖性不足的缺陷。

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课堂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前沿信息驱动下的师生互动和探究性教学,不断追踪问题和引领学科前沿,既可推进科技和管理技术的发展,又可以完善教师自身知识体系。采取课堂教学“讲得清、放得开”原则,以讲方法、讲思路、讲要点为主线,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通过课堂辩论赛等形式,促进学生的“问题导向型”学习,让由被动的内容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主动学习者。

2.2课后调研―提高学习主动性

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不能只局限于教学内容,在大学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影响更多的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求索的科学精神,因此需要把教学重点从过去的传授知识转移到以研究、探索为基础的教学上来,但由于学时的限制,致使课程讲授以基础的知识为主,影响了学生兴趣的发挥,因此本课程在课下让学生分组开展调研,以满足了学生开拓知识面的需求。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目前燃料电池研发的国内外企业,并对企业的研发情况进行简要评价;调查已经发行的燃料电池车,包括概念车和示范运行车辆,列举燃料电池相关参数;调查各国政府对燃料电池的支持情况,并对至少各国家的支持力度给出具体的信息等。

通过调研使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领域,并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2.3分层培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传统教育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学生学的越来越“规矩”,创新思维越来越“单薄”,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本课程提供综合性创新型试验条件,通过对试验过程和现象的分析,可完成知识的扩展,并依托科研试验室促使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科研试验室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促使知识飞跃的最佳场所和人才培养的难得上品素材。本课程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的分解课题,并将科研问题设计成适合学生科创训练的课题,通过带领学生参与科研工作,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课题组目前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指导团队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科研氛围。通过课余的科研提升,可以使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学生在创新试验开拓自己的思路、展示自己的创意、践行自己的想法,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技创新精神。

2.4过程与考试并重―重视综合能力评估

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考评的内容仅局限于对知识的了解和理解,而忽视对学习能力与方法的考评方式并不可取,因为这种既不能全面检查学习效果,更没有顾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无法充分发挥考评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为此,本课程建立一个学习过程与考试并重的方式来考核,按照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的比例进行考核,其中,平时成绩通过课后调研、课堂辩论赛等“无标准答案”的开放式作业进行考核,建立一个内容多维、方法多样、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学业评价体系,以评促学,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3、总结

本文就在科研成果融入燃料电池课程教学的实践工作做了一些总结,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努力,目前燃料电池课程的教学体系日渐完善成熟,现在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及科研试验室锻炼的锻炼,已经完成多项重要试验数据并准备在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论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创新情感。

实践证明,本着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思维与团结探索精神的教学理念,当前的燃料电池课程教学符合大学生的培养要求,使学生能够掌握燃料电池的基础知识,并能调动学生对燃料电池的研究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创造性地进行一些科研试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科研与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梅,王洪波,邢丽贞.科研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25(3),143-144.[2]潘信吉.开放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J].试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104-106.[3]赵恩祯,周哲彦,辛林,许力.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40-41.作者简介:王浚英(1986-),女,博士。

第四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勃利高中物理组

宋祥民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能否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当今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心理健康教育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机渗透,使之促进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依赖于健康课的开设,而是应该全面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当中。新课改强化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积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优化他们的学习状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物理学是门自然科学,它有丰富的物理学史知识,有趣的物理实验,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竖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物碑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第五篇:高中物理课程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课程心得体会1

---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

2 ---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物理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物理新课程不

4 ---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高中物理课程心得体会2

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熟悉到,当今时代,不再以具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关键是创新能力的进步。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进步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展开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定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题目,新课程不但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把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会,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绩和发展趋势,和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利用。

2.重视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构成进程中,发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华,增强利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益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爱好、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重视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展开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进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利用知识。夸大知识的构建进程,重视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夸大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夸大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重视保护探索爱好,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夸大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重视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会;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点,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夸大可操纵性重视继续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增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附送: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心得体会(完)心得体会教学概念物理高中

现就物理感念教学,谈谈我的一点想法,也借此与位老师互通讯息,进步本身业务水平,不到的地方请师们批评指正。一般来讲,高中学生已具有了比较完全的物理感知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四周世界的物理现象、物理进程构成整体熟悉,也能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在此熟悉进程中他们表现出较强的心理积极性,这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但是在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抽象的时候,他们心理上的主观能动性经常不够。这是一个消极的心理因素。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心理因素的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以期到达最好的效果。假如在教学中能够留意到以下几点,肯定可以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联系生活实践引入概念从学生熟习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由于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轻易为学生理解。特别对高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熟悉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

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经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八年就物理上册教学中有关的教学:

包括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利用,还有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但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学生不能把相干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利用于各种物理场合。4.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留意教法的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可是在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教书好象就是在教学生做题目,并且题目越难越好,越是能把学生考倒的题目就越是好题,同时与生活的联系也不紧,理论性比较强。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学生是被教笨,当然这笨并不是指学生的智商而是指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

2、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

3、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高中物理课程心得体会4

从新课标中学习到了物理课程改革的理念、课标的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在物理教学中,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物理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同时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物理,感到学习物理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讨论与争辩。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更新观念,调整自己,在教学中,不可唯我独尊,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要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

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验活动;教师教学中出乎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生活中有趣的事例、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及学生有意义热烈的讨论等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发现并提出问题,出主意想办法,鼓励他们勇于创新。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教学要以新课标为标准,在教学中要以三维目标来教学,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心得体会5

——付成维

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以及这几个月的深入实践新课程改革,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对新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第四,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跟随课改的变化。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课程心得体会6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

①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

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

③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④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心得体会7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解读新课标,教师们花了力气,学生费了时间,可教学目标却不能有效达成,教学效率也较为低下。因此,笔者反复回顾和思考及验证,有以下心得与大家商榷。

误区之一:以速战速决的过程替代科学探究

例如“电磁感应”的教学,新教材用三个课时逐渐展示,其内容与人类认识“电磁感应”的过程相一致。对于初学者是一个环环相连、逻辑线索清晰的整体,并通过大量的实验等丰富的素材给学生一个学习、认识科学规律的较完整的过程。但有的教师只简单地介绍几位科学家的发明和发现,作为科普讲座式轻描淡写地带过,就讲大量的习题,使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价值观、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这种把“理论”与“习题”教学对立起来的做法,看似节省了所谓“理论”教学的时间用于“习题”教学,却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的。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学习,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体会探究的过程既是学习的目标更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使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误区之二:以肤浅的提问当作探究教学

个别教师把一个完整的物理问题表述划分为很多支离破碎的“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小问题不停地问;有的教师上课的设计以“读一读”、“看一看”、“背一背”、“做一做”、“练一练”、“思一思”的互动形式使课堂教学程序化。上述教师的方式和做法对活跃课堂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肤浅的提问与表面热闹的教学形式,造成了教学的低效率。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故而课堂提问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在关键之处,问在学生思维的薄弱点,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

误区之三:以简明轻快的实验换取习题教学时间

大多教师把实验当作魔术表演,然后提一些简单问题得出结论,就“简明、轻快”地完成实验,挤出时间让给习题讲解。例如“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师分别做了锐角、直角、钝角三种情况下的实验演示,较详细地介绍完作图法之后,就板书出法则进行“思考与讨论”,随后补充大量的数学知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从学生的学习规律来看,在对分力、合力、等效思想和作图的基本要领都没掌握,还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物理基本理论还很陌生,此时急于求成地引入数学定理,冲淡了对基础物理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大量的习题训练只会让师生跌入教师累、学生苦的低效的“题海”教学漩涡。

教学中,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经过充分的观察和实验,自我总结或发现其规律,使学生深刻理解其本质,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补充必要的数学知识,拓展解题思路和空间,就水到渠成了。

误区之四:以知识的拓展取代素质提高

教师普遍存在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认为“一标多本”增加了教学内容和学生负担,对教材所编习题教师担心太少,于是在必修本的教学中参人不少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在选修本的教学中参人大量高考要求的内容,在高考复习中参人大学普通物理知识和思维方法。这种教学内容恶性膨胀的反复循环,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物理教学,反而使学生的学习无所适从,造成学生知识的不完整和基本功不牢,不利于其学习。这样漫无边际地对习题拓展和延伸,反而会造成习题教学的低效,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重重的压抑感在学生中弥漫着,会使学生成绩出现大面积滑坡。

新课程教学更加重视能力培养。新课后需要一定量的例题,通过题目的分析和讨论,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绝不是拓展了知识面就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大量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只会使其负面效应越来越影响正常的习题教学。少量的一题多变、多解还是有益于习题教学的。因此,教学中不要把学生当作接受的容器,而要看作是活生生的有一定经验的人。当今社会,学会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习题教学”规律,踏踏实实地完成必修、选修、高考复习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任何拔苗助长都只会适得其反。

总之,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才是课改的根本。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实践中会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发展,为课改提供自己合理化的经验和建议。

高中物理课程心得体会8

20xx年8月21日25日,我参加了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的高中物理教师培训,虽然时间短,但是内容丰富,感受很深,收益匪浅。既有专家的讲座,得到理念的提升,又有中学同行的表演,感受新课改的精神,同时还有领导的鼓舞和鞭策,让我们一线教师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实。我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心灵上得到隆重的洗礼,大脑从繁忙的工作中得到解脱,细思回想导师、教授的精彩讲课,他们的声音、形象久久回荡在脑海,永不退却。教授的思想教育了我,导师的思想影响了我,使我充分认识到学习和掌握一种重要的思想,比学习和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更重要。

第一天是人教社周誉蔼琴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地引领我们走进高中物理新课程。通过为什么需要改革课堂教学以及新课程新在哪里这两个主题。并结合一些很具体案例对新课程改革做了生动地、具体地介绍。我们听后有收获,也有思考。在将要新课程改革的前夜,我们怎么把新课程的理念一步一步地带进课堂。怎么在课堂中有机的整合三维目标。

第二天是北京海淀区教研员苏明义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我们中学物理界的这些精英对教育教学的关心和教师职业的执着追求,他幽默、风趣的讲解让我们不知不觉就度过了一上午,既有理论知识,更有实战的经验。这种经验上升为他对教育的四条信念:信念一:教育强调和谐:健康第一,以德育人,开发智慧,贯穿审美(系统性)。信念二:教育追求有效:让师生们用较少时间,能得到较大收获(科学性)。信念三:教育需要激发:用榜样和实例去激励,用问题和交流去启发(艺术性)。信念四:教育要求行动: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技能,经验出智慧(技术性)。他把他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20条经验毫无保留地教与我们,难能可贵,可以领略其人格魅力。

许晓林、陈继明等其他几个专家的讲座给我们展示了新课改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新课改给我们基础教育的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无论多么好的课程理念,如果没有教师的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都将无法得以落实。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我们自身的素质的高低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这必然要求我们既要加强理论素养的学习,可以是集中学习,更多的是自己学习,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准备,以满足学生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同时可以走出去看看别人的做法,听听别人的课堂,吸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不足。在物理课中,怎么把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把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很好运用在课堂中,把教和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在导学。教比导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把握教学的节奏和环节,除了有很好的掌握教材以为,更多的是有掌握学生,了解学生。教师的教不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更不是电视屏幕上的节目,是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

这样的学习机会是难得的,是很宝贵的,我希望通过这个培训班的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和专家型的中学教师,“学以致用,研学并进”,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广泛交流,资源共享”。

在这几天学习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可是在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教书好象就是在教学生做题目,并且题目越难越好,越是能把学生考倒的题目就越是好题,对于每次都考不及格的学生来说能喜欢物理吗?同时与生活的联系也不紧,理论性比较强。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学生是被教笨,当然这笨并不是指学生的智商而是指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

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2、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分。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予以评价。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继续探索的信心;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把引导探索和教师讲授适当结合。当前,由于大力倡导“引导式”教学和相应的“探索性”学习,“讲授式”教学及相应的“接受性”学习似乎成了“祸水”,人们避之不及。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课程改革的本质不是教学和学习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使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学习。而任何有价值的学习都属于“意义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具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学生具有把新学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的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跟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对上述两个条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够促成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就是适宜的,值得肯定的。讲授式教学、接受性学习可能造成“意义学习”,引导式教学、探索性学习也可能造成“机械学习”。总之,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无定式,应由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情况而决定。新课程教学重视探索,但并不排斥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的探索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那些约定性的、常规性的、公理性的知识,更应以讲授为主。

下载微课程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微课程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通用)[五篇]

    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

    微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微课程教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课程——教学新模式

    微课程——教学新模式平泉一中 高雅杰 摘要:这是一个忙碌的时代,“忙”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教师除了忙教学之外,还要忙各种各样的评价、检查、培训„„处于这样一个马不停......

    课程理论大全

    《课程理论》 一、基本知识题(选择最合适的答案,每题2分,共15题,总计30分) 1.一般认为,现代课程研究兴起的标志是:博比特的《课程》 2.在泰勒提出的目标模式中,“暂定的教育目标”要经......

    关于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课程认识

    关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及教师的认识要求 班级:物理121班 姓名:尹立伟学号:1251002141 摘要:很多物理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

    微格教学理论(5篇材料)

    微格教学理论 一、什么是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又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微”,......

    让理论融入军校生活

    让理论融入军校生活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摘要:本文结合胡主席“七一”讲话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述,针对军校学员,特别是学员党员,在理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让理......

    普通高校武术对练融入教学课程探讨

    普通高校武术对练融入教学课程探讨 摘要武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功夫”在世界文化和体育范围内极具影响力。加强武术的传承是就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