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昊同志在共青团学校战线基层试点

时间:2019-05-14 11:1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陆昊同志在共青团学校战线基层试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陆昊同志在共青团学校战线基层试点》。

第一篇:陆昊同志在共青团学校战线基层试点

今天来参加这个会,主要是来看看同志们,特别来感谢大家。学校战线一直是共青团重要的工作领域,是全团的主战场。过去一年里学校战线各级团组织在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团中央书记处的各项工作部署,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不仅出色完成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挑战杯”科技竞赛等传统的优秀品牌工作,同时创新性工作也很有成效。特别是在维护学校稳定方面,学校战线深入开展工作,在充分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全团形成了对学校稳定形势的一系列重要判断,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中职共青团工作也取得了新突破,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团中央与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意见》。总体上看,学校战线各级团组织和团学干部克服了各方面的困难,为全团重点工作的推动付出了辛劳和汗水,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在这里,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广大学校战线的团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借此机会,我想就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和大家做一次沟通。

一、学校战线团干部要把握好全团的重大根本性问题

共青团工作在当前经济社会变革的形势下,有很多需要我们考虑透彻的问题。对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一定要想清楚、想明白,当不能完全想清楚、想明白的时候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遇到问题和困难可能会退缩,不会坚持努力克服它;二是很难指导下级组织把具体问题解决好。共青团工作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各条战线的工作本质上有很多紧密的重要的联系。学校战线团干部要深入思考、准确把握全团的重大根本性问题,要有全局观。

第一,要把握好共青团现阶段的重大政治目标。团组织在做具体工作时要有具体的目标,同时还要考虑终极目标,把具体工作背后的谋划想透彻。作为共青团干部,一定要明白共青团组织受到最大的目标性考验就在于同广大普通青年的关系上,这是根本上决定共青团组织价值的标准,而不是简单搞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特别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这是共青团当前最重要的工作目标,不是简单的数学目标,而是政治目标。有时共青团在具体工作上边界不是很清晰,好像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我们要学会取舍,取舍的准则就是要围绕共青团的根本目标。共青团是一个具有鲜明思想性、政治性的组织,是执政党的青年组织,要特别强调把工作中一系列重大原则、项目、载体与“两个全体青年”的根本政治目标相一致,切实肩负起引导广大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任务。共青团的四项基本职能之间互为逻辑关系,引导青年是根本任务,组织青年既是重要任务也是重要前提,大家要善于在工作中抓住根本目标、根本任务。

第二,要注意把握好重要的工作原则。要结合共青团组织的现状与根本政治目标之间的差距作出重要的工作原则判断。当前要注意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面向基层、狠抓基层。团组织的根本价值、在党政工作体系和社会中的影响力,根本上取决于与广大青年的关系。团的基层组织处在共青团与广大青年的边界上,是共青团联系广大普通青年最重要、最普遍的路径和载体。团组织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重要工作包括运用社会化动员的方式来直接吸引一部分青年参与,但这没有根本性。比如,学校团委发一张海报,可以吸引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参加活动,但是根本上联系广大学生的还是班级团支部。同样,全团工作不能主要靠团中央、团省委和团市委,更要靠广泛的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团的基层组织。

二是注重工作的普遍性。为了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政治目标和团组织与广大青年的根本联系,在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工作的普遍性原则。我们看到,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挑战杯”科技竞赛等凡是产生了持久的、重大的、在党内和社会上有良好影响的重要工作品牌,都牢牢抓住了这一原则。把握普遍性原则,就是要在设计工作的时候,看参与的人、看受益的面和深度。我们反复权衡过,为什么要把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切入点定在建设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上,就是因为考虑普遍性原则。就业创业是大学生普遍的核心需求,很多单位因为不愿承担早期的人力资源培训成本而选择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所以就业创业见习是人的成长中不可忽略的环节,青年只有经过一定的就业经验和就业技能的积累,才能促进有效创业。但目前这在大学教育中有所忽略,为共青团提供了机会。

三是敢于面对挑战、敢于探索创新。当前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共青团面临三个方面的本质挑战。一是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后,特别是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转变后,党的服务宗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执政路径实现的。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组织,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牢牢抓住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类社会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功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探索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路径。二是面对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方式的新变化,共青团仅靠传统的政治逻辑必然难以完全吸引凝聚青年,所以要靠先进思想、靠对青年合理利益诉求的尊重和服务、靠对青年特有兴趣的满足、靠对青年适应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所需要的社会化技能的培养、靠广大团干部对青年的感情,要善于把政治和非政治的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三是要特别看到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带来的青年大规模流动的趋势和青年新的聚集方式,善于用青年喜欢的新的沟通、交流、聚集和联络的方式作为新的组织建设和工作载体。总之,我们遇到的任何问题及在各地发现的新的工作经验,都与面临的这三大挑战有关系,要么是组织载体上有新的沟通方式,要么是吸引青年有新的路径,要么是找到了以某一类社会组织的根本任务为工作切入点。

四是通过工作狠抓团干部作风,通过转变团干部作风来促进工作。我们从要求团干部在工作中迎着矛盾、敢碰难题等方面入手,狠抓团干部作风建设。

第三,要把握工作主线、工作格局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共青团的工作主线就是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职能。大家可以在内容方式上创新,但是主线和重点工作、框架不能再有更多的变化。要特别注意把握四项职能彼此之间的关系,组织青年是重要任务也是重要前提,引导青年是根本任务。学校战线提出思想引领工作,这是非常准确的工作把握。大家要树立大局意识,把握好具体工作与根本任务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开展具体工作而丢掉根本任务。特别是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某一个局部遇到的挑战、矛盾,都是有相互关系的,都是有深刻的社会变革下的问题和原因,而不是简单的干部和经费的问题。我们一直讲抓好基层工作,一靠制度条件,二靠工作内容设计,三靠干部,每个层级的干部都有充分的工作选择权。如果不在状态或者工作方向不正确,即使给予再多的制度条件也是没有作用的。

二、对学校战线一些重要的工作考虑

第一,学校战线要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过程结合共青团组织的根本任务认真进行纵向梳理。这是学校战线非常重要的任务,也就是过去提的“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思想意识形成的逻辑和规律,这是做学生工作基本的学术支持,要请专家学者为团干部进行必要的辅导。比如,有儿童专家提出在青春期前可以用灌输的方式,但是青春期之后灌输就不如价值分析有效。比如,社会上一些人批评我国的教育现象,小学讲共产主义、大学开始讲怎么做人,造成了不同阶段育人目标的脱节甚至倒置,那如何设计是合理的?比如,高速变革的极端社会现象通过媒体迅速放大以后,很多成年人、未成年人无法作出准确的伦理学判断和价值判断,此时正确的社会观察引导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就可以产生很大影响。学校战线的同志要好好梳理、研讨这些问题。如果根本不熟悉青年思想意识的形成规律和教育规律,工作就会不深入、不透彻、不能说服人,就会有损个人和共青团组织的形象。要下大力气研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学、大学的纵向灌输和引导逻辑。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思想意识形成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通过上次大样本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小学一二年级的少先队员有50%认为现在的社会就是共产主义,这说明对小学生的灌输是有用的,但是并不持久。要研究在初中、高中、大学分别用什么样的方式为学生介绍朴素的政治概念。

第二,学校战线要特别关注国民教育体系发生的新变化,既善于把共青团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各项职能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又要找准共青团工作不同的切入点。学生都是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成长的,不可能离开小学、中学的升学过程,因此学校共青团工作不能脱离国民教育体系。大家要善于当学生,善于与中小学校长、知名老师沟通。中学、中职、大学共青团工作都要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当中。要特别注意这一体系框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框架,而不是简单的一般意义上的国民教育体系框架,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共青团组织要把一些有思想、有作为的学生吸引进来、团结起来,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看到中学新课程改革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很好的机遇,我们可以在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增添对重大政治社会问题的学习研究和引导判断,增加寓教于乐的活动设计,从而找到中学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的工作空间。各级团组织要拿出比较好的在新课改后可用的政治引导大纲。

第三,全团要集中智慧研究好中学、中职、大学等教育组织的根本任务和不同层级的培养目标,结合共青团组织吸引凝聚青年的具体路径和建立组织的载体,设计工作的切入点。对大学生,我们提出了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拥有相对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比较全面的素质、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五个层级的培养目标。在与教育部联合召开的全国中职德育工作会议上,我也讲到了中职学生具备必需的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掌握适应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化技能、树立理想信念四个层级的发展目标。每个组织培养的层级是不一样的,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一样。比如,我们讲到大学生在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然后具备比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品德,再好一些的要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是层层递进的目标。接下来我们要把中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透,要出台针对性强、更加深刻的指导意见。

第四,学校战线“两个全体青年”目标的实现,要紧紧依靠各种活动载体,善于把活动载体设计和思想引领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要特别强调活动载体,但不需要天天搞活动。活动要丰富多彩,但活动载体的设计要与思想引领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思想引领既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注意传播一切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学生对具体事情可能会形成积极的判断,也可能形成消极的判断,一旦形成消极的判断,发展成极端化后会对社会有危险,对个人也不利,这是共青团对青年最大的利益维护,但要注意不能搞的所有活动仅是健康积极向上层面而没有高层次的思想引领。

第五,共青团组织在各级学校中开展工作要特别强调思想引领的任务,特别强调普遍性原则,特别探索一些新的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制度性安排。如果学校再不强调普遍性原则,那没有地方可以做到普遍性了。要注意与普通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少搞那些简单的“眼睛向上”、少数人参与的封闭的活动,对学校战线要特别强调这条。活动不一定多,但要有几次很有普遍性的活动让大家参与,让普通学生受益。封闭在体系内的活动可能有的也做得很好,但搞多了会导致普通学生反感。特别要注意思想问题、普遍性问题、融合的问题等。

第六,要对学校战线团干部的成长路径进行科学设计。高校团委书记的成长路径总体是比较清晰的,目前要对中学、中职团干部的职业生涯、职业素质、成长路径认真梳理,增加学术化、科学化的内容。要选优秀的年轻任课老师来当团委书记,而不一定简单地从行政干部中选。任课教师干几年后在学术、晋升职称等方面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这个问题团中央要做深入研究,设计好他们的职业生涯。对中学团委书记应该明确两条,一是学科素质,二是综合素质。我们要能够鲜明地树立起中学、高校团干部除了工作能力、政治素质之外既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又有一定的学术背景的形象。对中学团委书记综合素质的训练我们要进行研究,创造出一些重要的、结构性训练要求,帮助大家提高协调、表达等能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工作投入。如果仅是学科素质好,综合素质不行,那只能做特级教师,当不了学校领导;如果仅有好的综合素质不任课,没有任何学术本领也不行。中学团委书记如何选拔、如何成长,我们在制度安排要有共识,要从工作角度进行设计。

以上是我对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一些考虑。“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挑战杯”科技竞赛、青年志愿者等好的工作品牌,也要进一步梳理,结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使其更加深化、更加务实、更有影响力、更贴近普通学生。

三、关于学校战线团干部成长问题

学校战线团干部要清醒认识到学校战线是全团最重要的阵地,在全团总体的组织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我想对学校团干部提五点希望。

第一,要提高做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保持学校战线团干部最重要的比较优势。学校战线团干部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这既是由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根本任务决定的,也应是学校战线团干部最重要的比较优势。学校战线团干部受教育程度总体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大家学科差别很大,每位干部都有自身的专长。我今天要特别强调一点,不管你是什么学科,既然替党在学生当中做思想引领工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就要作为共青团学校战线的看家本领,否则就无法在这么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当中,在面对这么多现实问题的情况下,保持思想高地的地位去引领更多的年轻人。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首先要加强学习,包括学习社会思潮等。本领很多是靠学习积累出来的,由于学习导致年轻干部能力和素质的差异在短期内表现不出来,但中长期会有很大差别。

第二,要认认真真地研究和掌握好各个层级的教育规律。学校共青团工作以学生为工作对象,以教育为载体。学校战线的团干部,在扎扎实实做几年工作之后,不一定能够成为政治家,但首先应该有可能成为教育家,否则不是我们组织的遗憾和失败吗?教育不能忽略本质规律,我们要认真把握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我提醒同志们要认认真真研究各个层级的教育规律,团省委、团市委分管同志,对中小学、大学教育应该有所熟悉,要去碰教育问题。高校团委书记一定要熟悉本学校的学科体系设计的关系,学科体系之间的支撑关系、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以及学科体系最新的学术前沿研究成果。如果不熟悉,那怎么跟同学对话、怎么判断老师同学喜欢什么或者不喜欢什么呢?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团委书记,一定要有全面的知识结构。

第三,要熟悉社会生活。目前大学里的矛盾以及社会矛盾与80年代有比较大的变化。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社会不稳定的一些主要因素在思想意识层面,在高校。现在,更集中在社会。人的本领从来都是在矛盾中锻炼成长起来的,靠念书锻炼不出处理社会矛盾的高手。我们做一个最简单的假定,如果你每一年干到底,没有动过任何脑筋,完全靠工作积累把这一年的活儿想明白、说明白,那么你年底就一定总结不出一年有什么收获。高校团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强,但处理社会问题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要比较系统地熟悉社会生活。熟悉社会生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一是要特别注意强化和往届校友的沟通,通过他们了解情况;二是要经常对社会重大问题进行引导性交流,通过交流辨析正确和错误的认识,团中央、团省委要更多地做好这方面工作;三是要有一定的时间到其他社会组织工作锻炼,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机理,触碰复杂矛盾。

第四,学校战线团干部特别是高校团干部要在把握党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和全团的总体性、根本性问题方面走在全团前面。一是对全团的一系列重大根本性问题,学校战线团干部要把握好。既要认识到根本性问题与目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之间的深刻关系,又要善于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干深干透。二是要善于把握好党和国家重大的根本性长远利益的关系,这是提高理论素养的一个支持路径,对于学校战线的发展非常重要。短期内看不出来,长期可以看出来。学校战线要真正培养出懂得中国国情的、能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团干部。高校团干部要站在推动团的根本事业的发展、站在党的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握好我们现在的工作原则、方法和路径。

第五,各级团组织都要关心学校战线团干部的成长发展。各级团组织除了要研究学校战线团干部的职业生涯路径外,还要为学校战线团干部的成长进行制度设计。共青团各个层级的组织之间不要做重复工作,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多做一些互相弥补的工作。要对高校团干部提高综合素质、熟悉社会生活、把握合理成长路径进行制度性安排。高校团委书记和团干部中一些优秀份子不能都扎堆在学校里,要勇于、善于到学校外面去锻炼提高。要特别关心中学中职团干部的成长,为他们多提供培训交流的机会,使其提高素质。团中央要研究制作中学、中职团委书记短训班的视频、多媒体等教材,对工作要讲得具体、鲜明,认真调查研究,多提供指导,使中学中职团委书记在培训中受到启发。地市级团组织要特别关心培养县级重点中学团委书记的成长,在重点中学团委书记中培养干部。

总之,我希望学校战线的同志在过去的工作基础上巩固阵地,不断深化,继续探索创新,能够在扎实有效地推动工作的同时培养出一大批共青团的骨干的干部队伍,为党的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篇:陆昊同志在2011年全国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陆昊同志在2011年全国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月20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我们召开2011年全国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党中央书记处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落实团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有关部署,安排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在过去一年里,城市战线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克服大量困难,付出很多艰辛,狠抓工作落实,各项重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上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突破,为全团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着力消除在青年农民工群体中的组织空白点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城市战线各级团组织取得的工作成绩表示祝贺!向广大团干部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城市战线的工作领域宽、内容多,军科同志将作全面部署和安排,我主要讲一讲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问题。

一、进一步统一全团的思想认识

思想决定行动。认识上清不清、透不透,直接决定着推进工作的信心和勇气。城市战线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把党交给的重要事业放在首要位置,把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作为团的“生命力工程”,在思想交流碰撞和工作实践当中深化认识。

1.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各级团组织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从作为一个青年组织应该真心关心、联系服务重要青年群体的角度,把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团的建设作为重要责任。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价值在于,努力探索党的政治行为和组织行为在青年中的实现路径,探索党的思想主张在青年中的传播路径和有效方式,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重要政治目标,尽最大努力把广大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引导青年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中央书记处明确指出,共青团要对在校学生和进城务工青年这两个人数分别接近或超过1亿的青年群体加大工作力度,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狠抓基层不放松、不动摇、有韧劲,尽最大努力改变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薄弱的局面。没有组织存在就无法履行团的根本职责,没有组织存在就无法保持与广大普通青年的密切联系,当前的首要任务要继续保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力度,着力消除共青团在青年农民工群体中的组织空白点。要努力增强工作的深度和普遍性,注意纠正工作表面化和机关化的不良倾向。要善于总结,总结不能仅仅是情况汇总和问题描述,更重要的是分析认识上的变化、总结工作机制上的变化。

2.坚持抓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并重。团中央书记处一直强调抓基层,既包含抓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也包含抓团的基层工作,从来没有改变过对组织活力的探索和追求。

一是要以积极的、正确的态度对待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的活力问题。对非公有制企业团建一直存在一个意见,就是建了之后“活”与“死”的问题,也就是组织活力问题。同样是一个意见,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简单和深刻之分,还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如果提出

非公有制企业团建要注意活力,其出发点是一定要把活力抓上去,这就是积极的意见。提出意见的出发点是非公有制企业团建不可能有活力,因此没必要下大气力抓,这就是消极甚至是错误的意见。要看到组织建设难是时代变革带来的问题,乡镇街道组织格局需要创新也是时代变革带来的问题,关键是能不能及时地抓住这些问题并努力取得新的突破。二是要找准团的根本属性、根本任务与企业根本功能相融合的工作切入点。这就是要再次回答建了团之后干什么的问题。去年3月18日,团中央召开的全国企业共青团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我们从企业为什么建团的内在逻辑角度,提出了企业团组织六个方面的工作结合点,要求以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前提,开展好思想性、技能性、娱乐性活动。今年1月,党中央书记处明确指示我们要围绕人格塑造、信念养成、能力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青年农民工群体在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普遍性需求提供更多帮助。应该说这些要求是非常明确而具体的。

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克服不认真学习文件而直接背离文件精神的不良作风,这种不良作风毛泽东同志1948年曾在党内特别强调并给予严厉批评,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刻借鉴。希望同志们把认真学习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的态度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自觉,再来思考工作,联系实际,推动工作。

二、重视并科学设置推动工作的机制

机制是一个组织体系推动工作的必要条件。没有机制保障,就推动不了工作,特别是攻坚克难的工作。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团建这样难度较大的普遍性工作,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干得好要充分表扬,干得不好要及时指出不足。有些同志在推动工作中可能受了一些委屈,认为工作没少干却受了批评,这就需要用理性平和的心态去看待。现在非公有制企业建团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阶段,工作基础差别比较大,干部的工作经历与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的吻合度差别也比较大,所以更要把视野放到更大的空间,理性平和地去对待批评。当前某些领域组织覆盖存在空白,工作深度和活力还不够,这不简单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难点问题长期累积的结果。我们现在必须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同时要有锐意进取的精神,这是共青团非常宝贵的传统,没有在过去工作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精神,很多工作都无法有效推动。团中央书记处赞成目前推动工作的方式,关于工作机制我强调两点。

1要有指导性目标。目标制定要力求科学合理。一要注重结合当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数量,目前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建团数不到19万家,党组织大约46万家,工会组织约110万家,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空间;二要考虑各地非公有制企业的活跃程度和产业特点;三要考虑团的组织体系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联系程度,比如青联、青企协、青商会的会员情况等;四要考虑以往的工作基础,有的地区工作空间还很大,有的地区则需要进一步探索新领域。总体上,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制订相对科学合理的指导性目标。

2要有过程性要求。抓过程既是抓工作的必要环节,也是培养干部的有效方式。要重视工作过程设计,使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过程,变成广大团干部真正理解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真正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过程,变成充分依靠党建带动又充分发挥团组织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变成既要扩大团组织覆盖、扩大团组织影响,更要让团干部深入广大青年的过程,变成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理解企

业青年员工的过程,变成建设组织与增强组织活力并重的过程。要围绕这些过程要求设计一些规定的程序和动作,比如说党建带团建的规定动作是什么,各地推动工作的规定动作是什么,这些都要认真进行设计,要善于把成熟经验变成规定动作,并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进一步明确抓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主要手段和可借助力量,切实加强工作保障

1.要把中央对群众工作的最新要求、党中央书记处的重要指示,作为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深刻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到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深刻认识到青年农民工群体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当中所暴露出来的极其重要的社会问题,牢牢坚持依靠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来推动普遍性的青年群众工作。

2.要充分借助党建带团建工作推动过程,强化制度保障。既要充分依靠党组织力量、争取党组织支持,又要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努力在建立党组织并且有团员青年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团组织。要紧紧抓住落实党建带团建有关制度规定和深入开展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契机,把着力消除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空白点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借助制度设计,借助组织整体力量,借助党政力量来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

3.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社会化动员优势。把共青团各项社会动员载体与推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逻辑角度找准工作切入点,激发非公有制企业建团的内在动力。要运用社会化动员方式,从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角度,从共青团根本属性、根本任务与企业根本功能相融合的角度,从共青团广泛开展思想性、技能性、娱乐性活动工作积累的角度,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要引导企业家理解在经济社会变革条件下,在新生代农民工为职工主体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要努力实现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的高境界统一,而加强团的工作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支持力量和积极因素。要把去年以来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过程中最普遍、最适用、最成熟的经验梳理出来,用于指导全团工作。

4.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集中力量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把工作资源、活动载体更多地向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倾斜。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处在共青团与广大普通青年的边界上,普遍性的青年群众工作必须依靠广大基层团组织去承担。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始终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把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把工作力量向基层集中,把工作载体向基层转移,尽最大努力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解决困难、提供支持、创造条件。在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方面,城市部要尽快研究具体意见,明确一些共性的工作要求和标准,指导新建团组织开展工作。要及时总结推广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好做法,不能局限于点上的经验,而要更加重视推动整体工作的经验,在市级、县级团委或行业这个层级上进行总结梳理,这样的经验会更加具有普遍性。

城市战线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同志们坚定信心,不动摇、不放松、有韧劲,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以更好的状态、更科学务实的过程,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第三篇:陆昊同志在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范文模版]

陆昊同志在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一、新时期党建带团建工作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

党建带团建归根结底是由党团特殊的政治关系和团的根本性质决定的。2000年党建带团建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各地党委和组织部门相继出台了制度性文件;推出了“双培”、“联创共建”、“两学一研”等创新成果;高度重视各级团干部教育、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狠抓团干部作风建设;不少党组织积极为团组织提供活动阵地,给予工作支持;团组织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坚持用党的理论教育武装团员青年;1000多万名优秀团员经“推忧”光荣加入党组织。基层团的建设和工作的重要成效,一定是在党组织强有力的带动下取得的。

共青团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勇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努力为党探索政党政治和组织行为在青年中实现的路径,为党探索的思想主张在青年中的传播路径和有效方式,真正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二、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工作重点,把党建带团建的要求落到实处

在抓基层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一靠制度条件,二靠工作内容设计,三靠干部队伍。制度条件主要靠党组织创造,也靠上级团组织支持;工作内容设计既要靠党组织的有力工作部署,也要靠团组织准确把握党的要求进行设计创造;团干部队伍主要靠同级党组织培养选拔和教育管理,上级团组织也有严格要求和管理的责任。因此,共青团坚持党建带团建,既要紧紧依靠党的带动,又要特别注重发挥团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扎实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使团的基层组织覆盖和影响全体青年。团的十六大以来,全团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共青团组织提出的“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重要要求,大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团的根基在广大普通青年,团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保持与广大普通青年的联系。基层组织处于共青团与青年的边界上,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的主要载体,也是团的全部活力的根本标志。基层团的建设和工作,抓与不抓不一样、狠抓与一般抓不一

1样、集中力量抓与分散抓不一样。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只要全团目标一致、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基层团的建设和工作就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2.切实加强团员队伍建设,把广大团员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一是把好“入口关”。做好团员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统一,保证团员队伍的质量。要合理把握中学生入团率,杜绝全员入团现象。二是做好团员思想教育工作。落实中央书记处关于引导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是共青团的根本政治任务的重要要求。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团员,广泛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分类引导试点成果,综合运用历史、现实和学术的逻辑分析,引导团员把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统一起来,帮助广大团员形成更加理性、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思想意识。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团员在实践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三是加强对团员的联系和服务,增强团员对组织的归属感。要积极探索团员管理新方法,通过组织化梳理,及时掌握团员信息并开展相应工作。四是进一步做好“推优”工作。要深刻认识“推忧”工作对保持党团紧密政治联系的重要意义,主动把“推优”工作与党员发展规划有效衔接,主动与同级党组织建立“推优”的制度性安排。

3.大力推进团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扎实、自律严格的团干部队伍。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团干部成长观教育,引导广大团干部始终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心系青年,吃苦耐劳、勇挑重担。一是加强团干部党性锻炼。要引导团干部从内心中理解党的宗旨,理解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深刻内涵,理解共青团组织的重要工作价值,把工作追求建立在对党的根本宗旨的高度的内心认同基础上,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增强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狠抓团干部作风。要着力增强团干部“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的意识,坚持深入基层、深入青年,在狠抓基层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与广大普通青年的血肉联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敢于碰难题、干难事,集中力量解决关系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问题;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克服团内生活庸俗化的现象,心无旁骛干事业,求真务实抓工作。三是严格组织纪律。既要突出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也要强化团的组织意识;团内既要强调民主、和谐的氛围,又要有必要的纪律约束。四是提高团干部工作本领。引导团干部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在遇到问题、挑战和矛盾不回避、不退让的过程中锻炼本领,增强才干,着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社会动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参与经济工作的能力。

4.要积极推进阵地建设,为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和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共享党的阵地是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支持。

三、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加强党建带团建的重要载体,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当前,全团正在贯彻落实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党群共建创先争优视频会议精神,在广大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解决团的基层组织、基层工作和团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引导广大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为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影响和带动广大青年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创先争优成为广大青年的价值追求。

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团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全面推进。一是要突出“带动”,在同级党组织的带动下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加强党建带团建的重要载体。二是要突出“结合”,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服务各级党政中心工作、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好每个人的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三是要突出“基层”,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贯彻“两个全体青年”的重要要求结合起来,继续在工作经费、干部力量、工作载体等方面全力支持基层,依靠基层来带动广大青年的积极参与。四是要突出“典型”,在活动中做好各类青年典型的宣传,一方面要选择能够得到青年认同的青年典型,另一方面要选择青年喜欢的方式和路径对青年典型进行宣传,努力在青年中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陆昊同志在团中央书记处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6月17日,团十六届中央书记处举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主持集体学习并讲话。他强调,全团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目标和团的基本职能,找准共青团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切入点。当前要突出抓好建组织、抓基层、用好新媒体,切实联系人,敢于碰思想,养成好作风,在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上有更大作为。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高新民结合《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就进一步做好党的群众工作进行了讲解。

陆昊在主持集体学习时作了讲话。他指出,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是靠群众工作起家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党的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和新挑战。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要认真学习我们党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文献,牢牢把握党的群众工作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精神。要把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学习《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与学习建党90年以来的历史紧密结合起来,从党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深刻理解党的宗旨、使命、传统和作风。共青团工作是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青年群众工作,既是党中央对共青团的明确要求,也是团的根本职责所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增强使命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陆昊强调,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团的领导机关,要善于把青年群众工作放在党的群众工作的整体工作格局中加以谋划和推进。共青团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重要要求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四项基本职能来开展。要看到“两个全体青年”是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根本目标,“四项基本职能”是主要路径,“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是实践过程。当前,特别要重点抓好建组织、抓基层、用好新媒体三项工作。这三项工作既是薄弱环节,又是重要切入点。建组织,主要是进一步解决组织覆盖问题;抓基层,主要是解决增强组织活力问题;用好新媒体,主要是解决适应时代发展和青年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和载体

问题。

陆昊要求,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尤其要强调联系人、碰思想、养成好作风。一是要联系人。青年群众工作,联系人是第一位的。最大程度地联系广大普通青年,是共青团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目前,团的基层组织覆盖不足、活力缺乏的状况仍然存在。因此,要在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过程中,特别强调有效联系青年,强调团干部对青年的联系,最终实现团组织对青年的联系。

二是要碰思想。共青团作为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组织,既要尊重青年,又要善于引导青年,不能简单迎合,甚至做青年的“尾巴”。我们既要发现、关注青年群众的困难和困惑,为广大普通青年办好事、办实事,更要敢于碰思想,不回避、不绕道走,用真诚、实事求是的态度给予引导,帮助青年坚定信念、理性看待现实问题,帮助青年解决思想困惑。

三是要养成好作风。团干部的作风对于做好青年群众工作至关重要。对于团干部而言,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既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宗旨使命问题、党性原则问题。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就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级团的干部要做到心里有群众、努力融在群众之中,切实为群众办事,不怕事情小,关键是做得实。要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广大普通青年,在与青年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锻炼出良好工作作风,增进与普通青年的朴素感情。

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王晓,书记处书记贺军科、罗梅、周长奎,团中央机关全体干部参加了学习。

第四篇:陆昊同志在加强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陆昊同志在加强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9月17日)

中国共青团网

www.xiexiebang.com 2008年10月07日

我们今天召开加强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全团的认识,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努力构建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办好团属媒体,切实增强团组织在广大青年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下面,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探索实现“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在新形势下推动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要求,特别强调要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总书记的讲话对共青团提出了两个努力目标,第一个目标讲的是组织覆盖的问题,第二个目标讲的是工作覆盖和影响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我们围绕总书记提出的要求,集中研究了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问题。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处在共青团与青年的边界上,团的各项职能都要靠基层去落实。可以说,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各项功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团的全部活力的根本标志。为此,我们先后召开了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研讨会、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了一系列措施,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扩大团组织对青年的覆盖。目前来看,全团上下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认识是统一的,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也正在积极的落实当中。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这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不是简单的“抓基层”,也不是为抓基层而抓基层。我们的根本目的,还是要解决共青团在青年中的吸引和凝聚问题。从团的工作职能看,没有吸引和凝聚,就很难去团结动员青年,教育引导青年也会成为一句空话;从团的自身建设看,没有吸引和凝聚,就很难扩大组织覆盖面,更谈不上增强组织影响力。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的要求,履行团的各项职能与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与“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这两个目标也是互相促进、有机统一的。在经济社会的新挑战面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是各级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必须下苦功夫、花大力气解决好。

实现“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需要两个重要的过程。第一,团的工作和活动本身要富有意义,有实效,能够积极、有深度地影响青年。第二,即使工作和活动本身很好,还要让更多的青年知道,从而影响更多的青年。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传媒的力量,把好的工作和活动宣传出去。首先要发挥好团属宣传舆论阵地的作用。团属媒体是宣传报道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主阵地,是我们影响青年的基础力量。同时,要充分借助其他社会传媒资源,通过大众传媒这股强大的现代力量去影响全体青年。

各级团组织一定要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团属舆论阵地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努力构建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不断推动团属媒体的建设和发展。

二、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青年特点,构建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

今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这为我们加强团属舆论阵地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我想在这里强调几个问题:

1.深入把握现代传媒发展的新态势。发展团属媒体,首先要研究现代传媒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跻身世界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大国,各类传媒发展迅速。在现有的传媒格局中,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六种传媒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

(1)报纸。截至2007年,我国共出版报纸2160种,报纸发行总量年260亿份,全国日报平均期印数达9860.39万份,比上年增长了6.6%。近年来,尽管面临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但报纸仍然契合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并具有权威性等优势,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2)期刊。我国现有期刊9468种,期刊业的年产值超过170亿元。近年来,期刊界竞争激烈,并出现了大众和分众同步发展的独特现象,一方面,期刊进一步细化,以精细化、分众化为特色,锁定小群体受众的新型期刊不断涌现,如时尚类、IT类、财经类、时政类杂志不断进入市场。另一方面,《读者》、《知音》等老牌综合性期刊的发行量不降反升,保持了发展势头。

(3)广播。我国现有广播电台263座,年播出时长1078万小时,覆盖人口达到12.27亿人,覆盖率达到95.04%。2007年全国广播接触率约为59.2%,比上年上升5%,在各种媒体接触率中位居第二。广播现实听众规模约6.46亿人,其中,城市的听众规模达3.92亿人,农村约为2.54亿人。从2007年开始,广播的数字化推进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数字广播、网络广播、手机广播等新型广播形态纷纷出现,向着“全覆盖、便捷化、高清化、即时化”等目标发展,是一个不可轻视的传媒类型。

(4)电视。我国现有电视台980座。全年播出的电视栏目有1299套,播出节目的总时长有1360.45万小时,其中新闻、专题和综艺节目的产量和播出量最大。2008年,我国电视机社会拥有量超过4亿台,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6%。其中,有线电视用户人数呈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在2007年突破了1.5亿人。与全球性的电视收视率下降趋势一致,我国电视总体收视率2007年来也呈下降趋势,但31个省级卫视频道收视率仍然保持了增长势头。

(5)网络。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其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总数的68.6%。调查显示,目前排名前十位的网络应用是网络音乐(84.5%)、网络新闻(81.5%)、即时通信(msn,qq等,77.2%)、网络视频(71.0%)、搜索引擎(69.2%)、电子邮件(62.6%)、网络游戏(58.3%)、博客/个人空间(42.3%)、论坛/BBS(38.8%)和网络购物(25.0%)。调查显示,网络已经超出其它传统媒体,成为青少年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以互联网为第一信息源的受访青少年高达80%以上。这表明,年轻一代的媒体接触习惯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6)手机。手机还不能算一类成熟的大众媒体,但发展势头和潜力不可轻视。截至2008年7月,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6亿,预计未来4年中国手机用户将达8亿,真正成为大众生活必需品。目前,手机媒体主要包括四种形式:手机报、手机电视、wap应用和手机IVR。

在现代传媒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趋势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大众传媒分众化。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传播是面向广大、不确定的受众进行大量的传播即大众化传播。与此相对应的传播分众化,是传播者根据受众需求的差异性,面向特定的受众群体或大众的某种特定需求,提供特定的信息与服务。在这方面,期刊、广播的发展特别明显。综合性电台大多数已经分割为新闻台、音乐台、教育台等专业性电台,读者群体明确的专业化期刊大量涌现,小众期刊受到了市场欢迎。二是单一媒体复合化。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强势兴起的背景下,很多传统媒体纷纷主动与新媒体结合,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产生了很多复合型媒体。在报刊界,越来越多的报业集团投资组建或改造自己的网站。三是媒体经营集团化。现在集团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媒体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集团化经营也不再局限于报业,而是向期刊、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发展,形成跨领域、跨地域甚至是跨行业的传媒集团发展模式。

2.构建共青团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目前,我们基本形成了以报刊、网络为主体的团属宣传舆论体系。报刊是团属宣传舆论阵地的核心力量。截至2007年底,团中央及其直属单位主管主办的报刊共47家,其中报纸12家,期刊35家。这是共青团利用报刊教育引导青年最直接的资源。这47种报刊中,《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作为团中央的机关报和机关刊,在团的媒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青年报刊发行量总的来看逐年递减,这固然有大环境变化的客观原因,也不能忽视团属媒体在把握青年新特点、适应市场新趋势、运用传播新手段等方面的不足。网络是团属宣传舆论阵地中的生力军。1999年,团中央开通了中青网,2002年中青网被确定为国家级8大新闻网站之一。中国共青团网作为团中央机关的工作网站,承担着交流全团工作的任务。近几年,团属网站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和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大背景相比,团属网站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团属电视媒体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媒体效应。在广播领域,受国家行业准入政策的影响,共青团没有自己的广播电台,目前只有利用网络开办的“中青之声”等网络电台,处于起步阶段,实际影响还很有限。在手机领域,目前共青团组织只在手机报方面进行了尝试,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今后一段时期,全团要把握整体、认清差距、增强信心,立足青年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努力打造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共青团媒体体系。

要适应青年读者群体分众化的趋势找准定位。并不是每一个团属媒体都必须面向所有青年,这不现实,也做不好。我们要善于根据各自特点,细分读者群体。在团属媒体的定位上,可考虑这样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直接面向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的,强调权威性、思想性、实用性,真正成为推动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载体;第二个层级是面向团组织和广大青年的,强调思想性与时尚性、娱乐性的结合,以更好地吸引、凝聚和影响青年;第三个层级就是面向青年的,强调时尚性、娱乐性、趣味性、专业性,在此基础上引导青年,以扩大共青团对青年的影响力。

要巩固报刊阵地。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中国共青团杂志、中国少年报等是骨干力量。中国青年报是共青团中央的机关报,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青年报要更加突出权威性、敏锐性和思想性,不断扩大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中国青年杂志是团中央主办的面向各类青年组织和广大青年的思想引导性刊物,中国共青团杂志是团中央面向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的工作指导性刊物。下一步,中国青年杂志要进一步找准定位,突出思想深度,体现时代特点,贴近青年生活,努力成为传播先进思想的阵地、交流成长体验的平台、展示青春风采的窗口、凝聚青年才俊的家园;中国共青团杂志要突出理论性、权威性和系统性,创新栏目,丰富内容,努力成为指导工作的载体、交流经验的平台、理论研究的阵地、干部成长的课堂。中国少年报是中国少先队的队报,要突出教育性和趣味性,真正为少年所喜爱。

要拓展网络媒体。中国青年网是共青团中央面向广大青少年的集思想性、娱乐性、时尚性为一体的门户网站,中国共青团网是共青团中央面向广大团干部和共青团员的工作网站,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中国青年网要努力把思想性和娱乐性、时尚性结合起来,推出更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优秀内容和栏目,让时尚性贯穿网站的各个环节。中国青年网不仅要成为面向青年的传播载体,还要成为全团基层组织开展各种工作的活动载体、组织载体,成为吸引和凝聚青年的重要渠道,成为青年喜欢的交流、沟通、联络、聚集的一种重要方式。

要探索电视、手机等其他媒体。在对既有资源明确定位的同时,我们还要结合时代潮流和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向电视、手机等其他媒体发展,努力形成体系完备的团属媒体群。

3.善于借助其他主流媒体的力量。要在发挥好团属媒体作用的基础上,善于借助其他主流媒体的力量,宣传自己,展示自己,吸引凝聚青年。人民日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重点媒体和新浪、搜狐、腾讯等网站具有覆盖面广、辐射性强等优势,是优质、成熟的信息发布平台,应当成为我们宣传共青团工作、教育引导青年的重要依托手段,尤其是在宣传全团的重大活动和突出的青年典型上,我们要用足、用好这些资源,更好地通过主流媒体的力量引导教育青年。

三、集中全团智慧,办好团属媒体

办好团属媒体,是履行团的根本职责的必然要求,是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凝聚全团智慧,集中全团力量,贯彻“全团办,为全团”的要求,切实加强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1.要坚持本质意义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最本质的社会效益,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前提,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基本法则,团属媒体自然也不例外。报刊杂志、出版单位、网站等,经济效益好的,未必社会效益就一定好;而经济效益不好的,恐怕也很难实现本质的社会效益。因为,本质意义上的社会效益必须要以受众接受度为前提,而更多的人自觉、主动订阅形成的经济效益就是受众接受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把青年“看不看”而不是“订不订”作为衡量团属媒体水平的根本标准。

2.营销和产品同等重要。媒体办得好,不等于卖得好。产品好与销售好不是一回事。各团属媒体要进一步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注重市场营销,建立营销网络,加强渠道建设,积极打造“品牌”,实现内容建设与渠道建设的“双轮驱动,同步发展”。要把建立营销网络摆上突出位置,注意把体系的力量和市场的功能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建立体系内的营销网络,依托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团费订阅、组织赠阅等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市场化的营销网络,积极开拓市场,拓展“两新”组织、市场零售等新领域。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团属传媒要重视吸引两类人,第一是熟悉团的工作、对团有感情的人,第二是熟悉行业经营规律、有行业专业水平的人。必须强调的是,传媒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从事传媒工作的同志特别是负责同志,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始终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同时,要围绕团的中心工作,遵循行业发展规律,把二者结合好,才能办好团属媒体。团属媒体多是竞争性组织,不能把它机关化、行政化。要在完善激励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化途径。

4.要坚持严格管理。一是要注意把目标和定位体现在管理准则当中。管理必须坚持原则,不能用潜规则代替原则,更不能没有原则。没有原则,一个单位就没有章法,什么事也成不了。刊物的定位和目标,是媒体管理中的最高原则,一切管理工作都要围绕着定位和目标来制定和执行。二是要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新闻出版行业是一个十分专业的领域,无论是采编环节,还是出版,还是广告发行,都有很多特殊的规定和要求,都需要建立起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规则制定好了,管理严了,才能够提高运行效率。

5.各级团组织要大力支持团属媒体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团属媒体在共青团事业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团属媒体面临的严峻形势,理解团属媒体遇到的实际困难,坚持“全团办,为全团”,共同努力,开拓进取,不断推动团属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和发展。要主动将团属媒体纳入团的工作体系中,增强与团属媒体的互动,尤其是结合基层实际工作需要主动向团属媒体反馈意见和建议,使团属媒体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在目前的条件下,要扩大团属媒体在青年中的覆盖面,各级团组织必须大力支持发行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抓发行就是抓舆论阵地建设,发行量的增大就是工作影响力的扩大。对青年来说,无论是主动受影响还是被动受影响,都叫受影响;对共青团来说,无论是直接影响青年,还是间接影响青年,都是让青年接受影响。抓好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等团属报刊的订阅发行,各级团组织负有重要责任。要采取符合地方实际的有效措施,加大订阅和赠阅力度。

同志们,共青团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关系团的事业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坚信,经过全团上下的共同努力,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一定能够得到巩固和加强,得到壮大和发展,一定能够在推动共青团的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五篇:陆昊同志在加强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陆昊同志在加强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9月17日)

我们今天召开加强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全团的认识,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努力构建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办好团属媒体,切实增强团组织在广大青年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下面,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探索实现“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在新形势下推动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要求,特别强调要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总书记的讲话对共青团提出了两个努力目标,第一个目标讲的是组织覆盖的问题,第二个目标讲的是工作覆盖和影响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我们围绕总书记提出的要求,集中研究了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问题。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处在共青团与青年的边界上,团的各项职能都要靠基层去落实。可以说,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各项功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团的全部活力的根本标志。为此,我们先后召开了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研讨会、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了一系列措施,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扩大团组织对青年的覆盖。目前来看,全团上下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认识是统一的,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也正在积极的落实当中。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这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不是简单的“抓基层”,也不是为抓基层而抓基层。我们的根本目的,还是要解决共青团在青年中的吸引和凝聚问题。从团的工作职能看,没有吸引和凝聚,就很难去团结动员青年,教育引导青年也会成为一句空话;从团的自身建设看,没有吸引和凝聚,就很难扩大组织覆盖面,更谈不上增强组织影响力。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的要求,履行团的各项职能与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与“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这两个目标也是互相促进、有机统一的。在经济社会的新挑战面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是各级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必须下苦功夫、花大力气解决好。

实现“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需要两个重要的过程。第一,团的工作和活动本身要富有意义,有实效,能够积极、有深度地影响青年。第二,即使工作和活动本身很好,还要让更多的青年知道,从而影响更多的青年。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传媒的力量,把好的工作和活动宣传出去。首先要发挥好团属宣传舆论阵地的作用。团属媒体是宣传报道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主阵地,是我们影响青年的基础力量。同时,要充分借助其他社会传媒资源,通过大众传媒这股强大的现代力量去影响全体青年。

各级团组织一定要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团属舆论阵地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努力构建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不断推动团属媒体的建设和发展。

二、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青年特点,构建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

今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这为我们加强团属舆论阵地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我想在这里强调几个问题:

1.深入把握现代传媒发展的新态势。发展团属媒体,首先要研究现代传媒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跻身世界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大国,各类传媒发展迅速。在现有的传媒格局中,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六种传媒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

(1)报纸。截至2007年,我国共出版报纸2160种,报纸发行总量年260亿份,全国日报平均期印数达9860.39万份,比上年增长了6.6%。近年来,尽管面临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但报纸仍然契合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并具有权威性等优势,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2)期刊。我国现有期刊9468种,期刊业的年产值超过170亿元。近年来,期刊界竞争激烈,并出现了大众和分众同步发展的独特现象,一方面,期刊进一步细化,以精细化、分众化为特色,锁定小群体受众的新型期刊不断涌现,如时尚类、IT类、财经类、时政类杂志不断进入市场。另一方面,《读者》、《知音》等老牌综合性期刊的发行量不降反升,保持了发展势头。

(3)广播。我国现有广播电台263座,年播出时长1078万小时,覆盖人口达到12.27亿人,覆盖率达到95.04%。2007年全国广播接触率约为59.2%,比上年上升5%,在各种媒体接触率中位居第二。广播现实听众规模约6.46亿人,其中,城市的听众规模达3.92亿人,农村约为2.54亿人。从2007年开始,广播的数字化推进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数字广播、网络广播、手机广播等新型

广播形态纷纷出现,向着“全覆盖、便捷化、高清化、即时化”等目标发展,是一个不可轻视的传媒类型。

(4)电视。我国现有电视台980座。全年播出的电视栏目有1299套,播出节目的总时长有1360.45万小时,其中新闻、专题和综艺节目的产量和播出量最大。2008年,我国电视机社会拥有量超过4亿台,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6%。其中,有线电视用户人数呈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在2007年突破了1.5亿人。与全球性的电视收视率下降趋势一致,我国电视总体收视率2007年来也呈下降趋势,但31个省级卫视频道收视率仍然保持了增长势头。

(5)网络。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其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总数的68.6%。调查显示,目前排名前十位的网络应用是网络音乐(84.5%)、网络新闻(81.5%)、即时通信(msn,qq等,77.2%)、网络视频(71.0%)、搜索引擎(69.2%)、电子邮件(62.6%)、网络游戏(58.3%)、博客/个人空间(42.3%)、论坛/BBS(38.8%)和网络购物(25.0%)。调查显示,网络已经超出其它传统媒体,成为青少年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以互联网为第一信息源的受访青少年高达80%以上。这表明,年轻一代的媒体接触习惯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6)手机。手机还不能算一类成熟的大众媒体,但发展势头和潜力不可轻视。截至2008年7月,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6亿,预计未来4年中国手机用户将达8亿,真正成为大众生活必需品。目前,手机媒体主要包括四种形式:手机报、手机电视、wap应用和手机IVR。

在现代传媒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趋势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大众传媒分众化。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传播是面向广大、不确定的受众进行大量的传播即大众化传播。与此相对应的传播分众化,是传播者根据受众需求的差异性,面向特定的受众群体或大众的某种特定需求,提供特定的信息与服务。在这方面,期刊、广播的发展特别明显。综合性电台大多数已经分割为新闻台、音乐台、教育台等专业性电台,读者群体明确的专业化期刊大量涌现,小众期刊受到了市场欢迎。二是单一媒体复合化。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强势兴起的背景下,很多传统媒体纷纷主动与新媒体结合,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产生了很多复合型媒体。在报刊界,越来越多的报业集团投资组建或改造自己的网站。三是媒体经营集团化。现在集团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媒体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集团化经营也不再局限于报业,而是向期刊、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发展,形成跨领域、跨地域甚至是跨行业的传媒集团发展模式。

2.构建共青团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目前,我们基本形成了以报刊、网络为主体的团属宣传舆论体系。报刊是团属宣传舆论阵地的核心力量。截至2007

年底,团中央及其直属单位主管主办的报刊共47家,其中报纸12家,期刊35家。这是共青团利用报刊教育引导青年最直接的资源。这47种报刊中,《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作为团中央的机关报和机关刊,在团的媒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青年报刊发行量总的来看逐年递减,这固然有大环境变化的客观原因,也不能忽视团属媒体在把握青年新特点、适应市场新趋势、运用传播新手段等方面的不足。网络是团属宣传舆论阵地中的生力军。1999年,团中央开通了中青网,2002年中青网被确定为国家级8大新闻网站之一。中国共青团网作为团中央机关的工作网站,承担着交流全团工作的任务。近几年,团属网站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和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大背景相比,团属网站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团属电视媒体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媒体效应。在广播领域,受国家行业准入政策的影响,共青团没有自己的广播电台,目前只有利用网络开办的“中青之声”等网络电台,处于起步阶段,实际影响还很有限。在手机领域,目前共青团组织只在手机报方面进行了尝试,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今后一段时期,全团要把握整体、认清差距、增强信心,立足青年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努力打造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共青团媒体体系。

要适应青年读者群体分众化的趋势找准定位。并不是每一个团属媒体都必须面向所有青年,这不现实,也做不好。我们要善于根据各自特点,细分读者群体。在团属媒体的定位上,可考虑这样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直接面向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的,强调权威性、思想性、实用性,真正成为推动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载体;第二个层级是面向团组织和广大青年的,强调思想性与时尚性、娱乐性的结合,以更好地吸引、凝聚和影响青年;第三个层级就是面向青年的,强调时尚性、娱乐性、趣味性、专业性,在此基础上引导青年,以扩大共青团对青年的影响力。

要巩固报刊阵地。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中国共青团杂志、中国少年报等是骨干力量。中国青年报是共青团中央的机关报,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青年报要更加突出权威性、敏锐性和思想性,不断扩大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中国青年杂志是团中央主办的面向各类青年组织和广大青年的思想引导性刊物,中国共青团杂志是团中央面向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的工作指导性刊物。下一步,中国青年杂志要进一步找准定位,突出思想深度,体现时代特点,贴近青年生活,努力成为传播先进思想的阵地、交流成长体验的平台、展示青春风采的窗口、凝聚青年才俊的家园;中国共青团杂志要突出理论性、权威性和系统性,创新栏目,丰富内容,努力成为指导工作的载体、交流经验的平台、理论研究的阵

地、干部成长的课堂。中国少年报是中国少先队的队报,要突出教育性和趣味性,真正为少年所喜爱。

要拓展网络媒体。中国青年网是共青团中央面向广大青少年的集思想性、娱乐性、时尚性为一体的门户网站,中国共青团网是共青团中央面向广大团干部和共青团员的工作网站,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中国青年网要努力把思想性和娱乐性、时尚性结合起来,推出更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优秀内容和栏目,让时尚性贯穿网站的各个环节。中国青年网不仅要成为面向青年的传播载体,还要成为全团基层组织开展各种工作的活动载体、组织载体,成为吸引和凝聚青年的重要渠道,成为青年喜欢的交流、沟通、联络、聚集的一种重要方式。

要探索电视、手机等其他媒体。在对既有资源明确定位的同时,我们还要结合时代潮流和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向电视、手机等其他媒体发展,努力形成体系完备的团属媒体群。

3.善于借助其他主流媒体的力量。要在发挥好团属媒体作用的基础上,善于借助其他主流媒体的力量,宣传自己,展示自己,吸引凝聚青年。人民日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重点媒体和新浪、搜狐、腾讯等网站具有覆盖面广、辐射性强等优势,是优质、成熟的信息发布平台,应当成为我们宣传共青团工作、教育引导青年的重要依托手段,尤其是在宣传全团的重大活动和突出的青年典型上,我们要用足、用好这些资源,更好地通过主流媒体的力量引导教育青年。

三、集中全团智慧,办好团属媒体

办好团属媒体,是履行团的根本职责的必然要求,是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凝聚全团智慧,集中全团力量,贯彻“全团办,为全团”的要求,切实加强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1.要坚持本质意义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最本质的社会效益,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前提,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基本法则,团属媒体自然也不例外。报刊杂志、出版单位、网站等,经济效益好的,未必社会效益就一定好;而经济效益不好的,恐怕也很难实现本质的社会效益。因为,本质意义上的社会效益必须要以受众接受度为前提,而更多的人自觉、主动订阅形成的经济效益就是受众接受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把青年“看不看”而不是“订不订”作为衡量团属媒体水平的根本标准。

2.营销和产品同等重要。媒体办得好,不等于卖得好。产品好与销售好不是一回事。各团属媒体要进一步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注重市场营销,建立营销网络,加强渠道建设,积极打造“品牌”,实现内容建设与渠道建设的“双轮驱

动,同步发展”。要把建立营销网络摆上突出位置,注意把体系的力量和市场的功能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建立体系内的营销网络,依托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团费订阅、组织赠阅等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市场化的营销网络,积极开拓市场,拓展“两新”组织、市场零售等新领域。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团属传媒要重视吸引两类人,第一是熟悉团的工作、对团有感情的人,第二是熟悉行业经营规律、有行业专业水平的人。必须强调的是,传媒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从事传媒工作的同志特别是负责同志,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始终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同时,要围绕团的中心工作,遵循行业发展规律,把二者结合好,才能办好团属媒体。团属媒体多是竞争性组织,不能把它机关化、行政化。要在完善激励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化途径。

4.要坚持严格管理。一是要注意把目标和定位体现在管理准则当中。管理必须坚持原则,不能用潜规则代替原则,更不能没有原则。没有原则,一个单位就没有章法,什么事也成不了。刊物的定位和目标,是媒体管理中的最高原则,一切管理工作都要围绕着定位和目标来制定和执行。二是要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新闻出版行业是一个十分专业的领域,无论是采编环节,还是出版,还是广告发行,都有很多特殊的规定和要求,都需要建立起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规则制定好了,管理严了,才能够提高运行效率。

5.各级团组织要大力支持团属媒体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团属媒体在共青团事业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团属媒体面临的严峻形势,理解团属媒体遇到的实际困难,坚持“全团办,为全团”,共同努力,开拓进取,不断推动团属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和发展。要主动将团属媒体纳入团的工作体系中,增强与团属媒体的互动,尤其是结合基层实际工作需要主动向团属媒体反馈意见和建议,使团属媒体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在目前的条件下,要扩大团属媒体在青年中的覆盖面,各级团组织必须大力支持发行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抓发行就是抓舆论阵地建设,发行量的增大就是工作影响力的扩大。对青年来说,无论是主动受影响还是被动受影响,都叫受影响;对共青团来说,无论是直接影响青年,还是间接影响青年,都是让青年接受影响。抓好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等团属报刊的订阅发行,各级团组织负有重要责任。要采取符合地方实际的有效措施,加大订阅和赠阅力度。

同志们,共青团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关系团的事业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坚信,经过全团上下的共同努力,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一定能够得到巩固和加强,得到壮大和发展,一定能够在推动共青团的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下载陆昊同志在共青团学校战线基层试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陆昊同志在共青团学校战线基层试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