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陆昊同志在全国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
陆昊同志在全国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 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1年4月19日,根据录音整理)
去年10月我们召开了全国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了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之初就提很多具体的要求并不现实,一方面大家对这项工作还没有直观的认识;另一方面前期的工作积累也不够。经过半年的实践,我们召开今天的座谈会,是一次研讨、交流的会议,是一次碰撞问题、碰撞矛盾、解决分歧的会议。今天的参会人员都是试点城市中在第一线分管或直接抓试点工作的同志,所有具体的工作任务都需要在座的诸位来把关和推动。
同志们,这项工作很不轻松。去年中央综治委预防领导小组和中央综治办下了很大的决心,联合八个部委的同志用了半年多时间,认认真真地作了一次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排查摸底。数据汇总出来之后,引起了很多方面的极大关注,中央很多领导同志都作了重要指示,很多工作成果也在最近中央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讲话中作了引用。为了进一步触及和解决排查摸底工作调查出来的问题,经请示中央综治办,我们针对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开展了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希望能够在当前我国社会高速变革过程中和社会矛盾积累的背景下,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具体办法。团中央碰这个题目,主要是因为团中央还承担着中央综治委预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是以预防办的角度介入这项工作。
今天上午,泰安市介绍了很好的经验,8个试点城市的同志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并分两个时段进行了分组讨论。大家都讲得很好,通过交流、提问和思想碰撞,我很受启发。下面我只说三点感受,再请陈冀平同志做指示。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它涉及青少年群体整体性的健康成长。就政府而言,管理和服务是根本分不开的,从本质上讲就是既要帮还要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不可能强求所有的人都有高度自觉的意识,否则也就不需要这么多强力部门的存在。另一方面,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社会上还有一部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团组织和全社会给予必要的关心、关爱和帮助。比如,根据排查摸底工作的结果,闲散青少年、不良行为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流浪乞讨青少年等群体数量都比较大,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这些数字背后的压力。
第二,它是深入推进与闲散青少年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相关的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探索。试点工作的意义在于把综治工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中央强调加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具有鲜明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性。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渐次出现的很多社会问题,比如城市新移民的生活单调化问题、绝对贫困存在和相对贫困的持久性问题、中产阶级利益集团的形成问题、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和利益诉求问题,都被压缩在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发展可以在数字上跨越,但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不能跨越,更不能回避。
我们这项工作的探索很有意义,但是要真正去碰,才有价值。特别要注重结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近平同志、永康同志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习永康同志在纪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两个《决定》颁布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将试点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格局中去部署和推进,形成整体的工作力量。今天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与20年前相比有共同的地方,也有很多完全不一样的因素,比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问题等。
第三,它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到加强政权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问题。任何意识形态下的社会都要努力控制和减少反社会的力量。我们判断,有犯罪前科和有案底的人未必都有鲜明的政治性诉求,但是在重大群体性事件中,他们则容易成为骨干力量。道理很简单,任何一个群体性事件,都是各种政治目标和不同社会心态的组合,表达载体不同而已。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人因为违法犯罪行为被采取强制性措施后,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可以改的,而另一部分则很难改,因为他跟社会结了梁子,会形成鲜明的反政府、反社会的力量,这个问题不容小视。
因此,我们要从思想认识上对这项工作有正确的把握。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这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无法回避。其次,心里要有普通群众,特别是那些有困难、有问题、需要帮助的普通群众。心里有没有群众,是考验年轻干部是否真正能理解党的宗旨、党的使命、党的优良作风的关键。而且不能只挂在嘴上,要变成行动。第三,要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是一个难题,但是抓与不抓不一样。试点城市的同志要对试点工作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在试点过程当中真正地把问题暴露出来,再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二、对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的突出感受
1.前期试点工作取得的进展给了我们很多重要的启发和信心。一是普遍建立了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这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综合治理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机制优势的体现,要深入地坚持下去。各地在这一点上的工作深度不一样,有的试点城市依托这个机制,在同一个题目上已经召开了三四次专题会议,是很不容易的。二是初步摸清了工作对象的底数。能把问题说清楚是相当重要的基本功。很多试点城市通过排查摸底把工作对象精确到了个位数,并且作了类别区分,为深入开展试点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三是正在围绕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总体来看,试点工作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各地的情况还不平衡,有的进展得不错,有的基本还处在设想阶段,需要抓紧推进。
2.试点工作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有的试点城市工作深度还不够。这项工作归根结底是触及人的思想和意识的工作,所以工作深度非常重要。二是有些工作方法的普遍性不够。不能实现对工作对象、对这一类问题的大比例覆盖。就当前的情况看,对流浪乞讨青少年群体,工作方法的普遍性是够的;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群体,工作方法的普遍性相对够;普遍性差距最大的是闲散青少年群体。因为这个群体人数最多、情况最复杂。三是对专业力量的引入不够。要看到,不是什么问题都能靠社区解决,找准工作力量非常重要。特别是针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要把一般意义上的帮教和专业力量的帮教结合起来。这方面有的试点城市做得不错,比如上海引入了大量的专业社工针对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开展工作。四是有些试点城市在制度上的安排还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力量。这里要特别强调,团组织的定位要清晰。各级团组织是以预防办的角度介入试点工作,这项工作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体系和综治工作体系在社会管理的一个领域中的积极探索,我理解,某种程度上讲是预防办和综治办的总体工作力量的一次有机配合。要充分发挥综治部门的牵头作用和有关部门的主责作用,认真学习综合治理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方法,把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设计好、协调好、落实好。不是由团组织替代别的部门的一种工作。比如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缺爱、缺管”问题,同志们都有共识,最大的载体是学校和幼儿园,学校应该是工作主体。学校与青少年的关系,再怎么讲也是各类社会组织当中最接近的关系。
三、下一步工作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1.要贯彻中央有关要求,加强学习研究,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一些试点城市工作深度不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比如有些团干部由于比较年轻,出现了处理尖锐矛盾的经验不足、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重点青少年底数说不清楚等问题。试点城市的团市委一把手要亲自组织、推动这项工作,分管的副书记要敢于碰难题,深入钻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是要深入学习和钻研讲话和文件。比如20年前中央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两个《决定》,文字清晰、简洁、明了,其中确立的一系列重要原则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很值得我们学习。永康同志在纪念两个《决定》颁布20周年上的讲话也要认真学习。二是要认真学习试点工作中涉及到的必要的法律法规。采取任何试点工作措施都要经得起推敲,有必要的法律依据。比如对闲散青少年群体,不是什么办法都可以用,不能说强制性送回去就送回去。在这方面要请试点工作专家和预防办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2.要建立重点青少年群体数据汇总机制和共享机制,动态掌握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基本状况。数字本身很重要,摸数字的机制更重要。试点城市要在扎扎实实摸准情况的基础上,注重设计和建立稳定的信息报送和分析研判系统,把摸情况的过程变成动态的数据汇总机制,这是对试点城市第一位的要求。同时,公安、司法行政、工商、城管等执法部门掌握着大量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信息,这些信息共青团不掌握,要通过各级预防办或综治办的工作机制实现共享。要通过建立这种机制,力争每年至少摸排一次各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底数。比如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群体的数据,可以从预防办或者综治办的角度来沟通,请司法行政部门给予支持。长春市只统计了本地户籍在本地服刑的数字,没有覆盖本地户籍在外地服刑的这部分人,但这部分人的未成年子女往往还都在本地,这就需要跟外地的司法行政部门进行数据交流,需要建立一个配合的机制。
3.要切实增强针对性,找准不同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工作定位。增强试点工作针对性,关键要找准针对各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工作定位。比如对闲散青少年群体,第一层次的定位是实现联系,这是全部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没有这个前提条件,一切工作安排都是空话。有调查显示,不少地方的闲散青少年,正面的力量一年都无法保证接触一次。社区能够联系一部分没有工作的闲散青少年,但是不能覆盖非本地户籍的闲散青少年。第二层次的定位是进行服务帮助。闲散青少年群体的数量很大,不能仅靠简单的职业培训来开展工作,要以教育帮助为主,突出关爱措施,力争解决其失学失业问题;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底线是预防犯罪,但对上限的定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尽快找准开展工作的目标;对流浪乞讨青少年群体的定位是让他们脱离流浪的状态,要通过集中帮教救助、送回家庭和帮助就学就业等方式,促使他们重新回归稳定的社会系统或社会组织当中;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定位是解决“缺爱、缺管”的问题,首先要发挥学校的作用,其次要解决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入园问题。
增强试点工作的针对性,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从某类群体最欠缺的环节入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比如对闲散青少年,要争取组织正面的力量每年至少接触一次,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力争建立起闲散青少年群体的长期联系机制。二是要找准开展法制教育的对象。要把闲散青少年和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作为开展法制教育的重点,用不同的方式和工作强度来开展教育。三是要找准工作力量。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真正能感动“问题青少年”群体的,很多是基层派出所、少年法庭和管教所的干警和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他们在第一线联系、接触、以及有可能影响和改变问题青少年的优势,为他们提供更多支持、创造更多条件。
4.要注重试点工作的普遍性,确保点上的工作方法具备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价值。开展试点工作要特别注意探索能解决面上问题的方法。我们要的是在一定面上的试点城市的经验,试点城市不是试点单位,不能只关注点上的“极致”经验,还要肩负在一定面上推动工作的责任。首先要确保工作方法在当地具有普遍性,才有可能具备在全国推广的价值。比如对闲散青少年的工作方法,要能解决某一区域中闲散青少年的问题;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工作方法,要能解决这一类青少年中多数人的问题。
5.要加强对试点工作中重要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升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一个非常宝贵的优良作风。最有价值的理论都是从实际中抽象、提炼和概括出来的。我们既要尊重理论的智慧,同时也希望学者能够多关注现实难题。试点工作要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简单的问题,专业化非常重要。比如在再犯罪预防的问题上,怎么能让工作对象有变化?目前开始探索的一些方法,其原理是什么?这些要说清楚。
我们给每个试点城市都配备了指导专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提升试点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目前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试点工作中还缺少专业化的工作指导,请专家指导组的同志多下些功夫,既要从理论框架出发,又要针对现实问题,注重研究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背景下所出现的社会问题,从专业化的角度找出解决办法。比如,怎么预防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违法犯罪?怎么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怎么对他们开展法制教育?这其中就有专业化的问题。比如,怎么帮助闲散青少年树立基本的人生观?怎么引导他们看待极端的社会现象?怎么让他们理解劳动创造财富和奋斗才能有成就这些最基本的道理?都要通过专业化的方法找到结论。这些内容跟好孩子讲是一套办法,跟闲散青少年和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讲又有一套办法,要注意加强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指导。
再比如,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经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很多新变化,一是收入与闲暇之间的选择发生了变化;二是收入与劳动强度之间的选择发生了变化;三是收入与精神愉快程度之间的选择发生了变化。对这些变化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这些问题中就有专业化的问题,而我们在一线做工作的同志可能还并不掌握这些专业的内容。希望专家指导组的同志能够针对这些问题发表学术意见,帮助试点城市做一些深入的研讨。
6.要有明确清晰的制度化设计,尽快建立和完善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各试点城市要认真研究综治办和预防办在工作中开展配合的方式和方法。省级以上层级的同志一是要深入调研,探索工作规律。二是要努力寻找具有共性的经验。三是要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试点城市尽快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试点城市要在做好本方向试点工作的同时,注重摸清各类重点青少年群体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讲这些意见,请冀平同志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2011年5月10日印发)
第二篇:陆昊同志在加强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陆昊同志在加强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9月17日)
中国共青团网
www.xiexiebang.com 2008年10月07日
我们今天召开加强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全团的认识,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努力构建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办好团属媒体,切实增强团组织在广大青年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下面,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探索实现“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在新形势下推动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要求,特别强调要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总书记的讲话对共青团提出了两个努力目标,第一个目标讲的是组织覆盖的问题,第二个目标讲的是工作覆盖和影响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我们围绕总书记提出的要求,集中研究了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问题。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处在共青团与青年的边界上,团的各项职能都要靠基层去落实。可以说,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各项功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团的全部活力的根本标志。为此,我们先后召开了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研讨会、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了一系列措施,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扩大团组织对青年的覆盖。目前来看,全团上下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认识是统一的,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也正在积极的落实当中。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这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不是简单的“抓基层”,也不是为抓基层而抓基层。我们的根本目的,还是要解决共青团在青年中的吸引和凝聚问题。从团的工作职能看,没有吸引和凝聚,就很难去团结动员青年,教育引导青年也会成为一句空话;从团的自身建设看,没有吸引和凝聚,就很难扩大组织覆盖面,更谈不上增强组织影响力。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的要求,履行团的各项职能与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与“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这两个目标也是互相促进、有机统一的。在经济社会的新挑战面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是各级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必须下苦功夫、花大力气解决好。
实现“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需要两个重要的过程。第一,团的工作和活动本身要富有意义,有实效,能够积极、有深度地影响青年。第二,即使工作和活动本身很好,还要让更多的青年知道,从而影响更多的青年。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传媒的力量,把好的工作和活动宣传出去。首先要发挥好团属宣传舆论阵地的作用。团属媒体是宣传报道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主阵地,是我们影响青年的基础力量。同时,要充分借助其他社会传媒资源,通过大众传媒这股强大的现代力量去影响全体青年。
各级团组织一定要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团属舆论阵地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努力构建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不断推动团属媒体的建设和发展。
二、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青年特点,构建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
今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这为我们加强团属舆论阵地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我想在这里强调几个问题:
1.深入把握现代传媒发展的新态势。发展团属媒体,首先要研究现代传媒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跻身世界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大国,各类传媒发展迅速。在现有的传媒格局中,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六种传媒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
(1)报纸。截至2007年,我国共出版报纸2160种,报纸发行总量年260亿份,全国日报平均期印数达9860.39万份,比上年增长了6.6%。近年来,尽管面临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但报纸仍然契合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并具有权威性等优势,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2)期刊。我国现有期刊9468种,期刊业的年产值超过170亿元。近年来,期刊界竞争激烈,并出现了大众和分众同步发展的独特现象,一方面,期刊进一步细化,以精细化、分众化为特色,锁定小群体受众的新型期刊不断涌现,如时尚类、IT类、财经类、时政类杂志不断进入市场。另一方面,《读者》、《知音》等老牌综合性期刊的发行量不降反升,保持了发展势头。
(3)广播。我国现有广播电台263座,年播出时长1078万小时,覆盖人口达到12.27亿人,覆盖率达到95.04%。2007年全国广播接触率约为59.2%,比上年上升5%,在各种媒体接触率中位居第二。广播现实听众规模约6.46亿人,其中,城市的听众规模达3.92亿人,农村约为2.54亿人。从2007年开始,广播的数字化推进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数字广播、网络广播、手机广播等新型广播形态纷纷出现,向着“全覆盖、便捷化、高清化、即时化”等目标发展,是一个不可轻视的传媒类型。
(4)电视。我国现有电视台980座。全年播出的电视栏目有1299套,播出节目的总时长有1360.45万小时,其中新闻、专题和综艺节目的产量和播出量最大。2008年,我国电视机社会拥有量超过4亿台,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6%。其中,有线电视用户人数呈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在2007年突破了1.5亿人。与全球性的电视收视率下降趋势一致,我国电视总体收视率2007年来也呈下降趋势,但31个省级卫视频道收视率仍然保持了增长势头。
(5)网络。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其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总数的68.6%。调查显示,目前排名前十位的网络应用是网络音乐(84.5%)、网络新闻(81.5%)、即时通信(msn,qq等,77.2%)、网络视频(71.0%)、搜索引擎(69.2%)、电子邮件(62.6%)、网络游戏(58.3%)、博客/个人空间(42.3%)、论坛/BBS(38.8%)和网络购物(25.0%)。调查显示,网络已经超出其它传统媒体,成为青少年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以互联网为第一信息源的受访青少年高达80%以上。这表明,年轻一代的媒体接触习惯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6)手机。手机还不能算一类成熟的大众媒体,但发展势头和潜力不可轻视。截至2008年7月,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6亿,预计未来4年中国手机用户将达8亿,真正成为大众生活必需品。目前,手机媒体主要包括四种形式:手机报、手机电视、wap应用和手机IVR。
在现代传媒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趋势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大众传媒分众化。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传播是面向广大、不确定的受众进行大量的传播即大众化传播。与此相对应的传播分众化,是传播者根据受众需求的差异性,面向特定的受众群体或大众的某种特定需求,提供特定的信息与服务。在这方面,期刊、广播的发展特别明显。综合性电台大多数已经分割为新闻台、音乐台、教育台等专业性电台,读者群体明确的专业化期刊大量涌现,小众期刊受到了市场欢迎。二是单一媒体复合化。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强势兴起的背景下,很多传统媒体纷纷主动与新媒体结合,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产生了很多复合型媒体。在报刊界,越来越多的报业集团投资组建或改造自己的网站。三是媒体经营集团化。现在集团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媒体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集团化经营也不再局限于报业,而是向期刊、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发展,形成跨领域、跨地域甚至是跨行业的传媒集团发展模式。
2.构建共青团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目前,我们基本形成了以报刊、网络为主体的团属宣传舆论体系。报刊是团属宣传舆论阵地的核心力量。截至2007年底,团中央及其直属单位主管主办的报刊共47家,其中报纸12家,期刊35家。这是共青团利用报刊教育引导青年最直接的资源。这47种报刊中,《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作为团中央的机关报和机关刊,在团的媒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青年报刊发行量总的来看逐年递减,这固然有大环境变化的客观原因,也不能忽视团属媒体在把握青年新特点、适应市场新趋势、运用传播新手段等方面的不足。网络是团属宣传舆论阵地中的生力军。1999年,团中央开通了中青网,2002年中青网被确定为国家级8大新闻网站之一。中国共青团网作为团中央机关的工作网站,承担着交流全团工作的任务。近几年,团属网站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和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大背景相比,团属网站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团属电视媒体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媒体效应。在广播领域,受国家行业准入政策的影响,共青团没有自己的广播电台,目前只有利用网络开办的“中青之声”等网络电台,处于起步阶段,实际影响还很有限。在手机领域,目前共青团组织只在手机报方面进行了尝试,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今后一段时期,全团要把握整体、认清差距、增强信心,立足青年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努力打造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共青团媒体体系。
要适应青年读者群体分众化的趋势找准定位。并不是每一个团属媒体都必须面向所有青年,这不现实,也做不好。我们要善于根据各自特点,细分读者群体。在团属媒体的定位上,可考虑这样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直接面向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的,强调权威性、思想性、实用性,真正成为推动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载体;第二个层级是面向团组织和广大青年的,强调思想性与时尚性、娱乐性的结合,以更好地吸引、凝聚和影响青年;第三个层级就是面向青年的,强调时尚性、娱乐性、趣味性、专业性,在此基础上引导青年,以扩大共青团对青年的影响力。
要巩固报刊阵地。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中国共青团杂志、中国少年报等是骨干力量。中国青年报是共青团中央的机关报,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青年报要更加突出权威性、敏锐性和思想性,不断扩大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中国青年杂志是团中央主办的面向各类青年组织和广大青年的思想引导性刊物,中国共青团杂志是团中央面向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的工作指导性刊物。下一步,中国青年杂志要进一步找准定位,突出思想深度,体现时代特点,贴近青年生活,努力成为传播先进思想的阵地、交流成长体验的平台、展示青春风采的窗口、凝聚青年才俊的家园;中国共青团杂志要突出理论性、权威性和系统性,创新栏目,丰富内容,努力成为指导工作的载体、交流经验的平台、理论研究的阵地、干部成长的课堂。中国少年报是中国少先队的队报,要突出教育性和趣味性,真正为少年所喜爱。
要拓展网络媒体。中国青年网是共青团中央面向广大青少年的集思想性、娱乐性、时尚性为一体的门户网站,中国共青团网是共青团中央面向广大团干部和共青团员的工作网站,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中国青年网要努力把思想性和娱乐性、时尚性结合起来,推出更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优秀内容和栏目,让时尚性贯穿网站的各个环节。中国青年网不仅要成为面向青年的传播载体,还要成为全团基层组织开展各种工作的活动载体、组织载体,成为吸引和凝聚青年的重要渠道,成为青年喜欢的交流、沟通、联络、聚集的一种重要方式。
要探索电视、手机等其他媒体。在对既有资源明确定位的同时,我们还要结合时代潮流和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向电视、手机等其他媒体发展,努力形成体系完备的团属媒体群。
3.善于借助其他主流媒体的力量。要在发挥好团属媒体作用的基础上,善于借助其他主流媒体的力量,宣传自己,展示自己,吸引凝聚青年。人民日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重点媒体和新浪、搜狐、腾讯等网站具有覆盖面广、辐射性强等优势,是优质、成熟的信息发布平台,应当成为我们宣传共青团工作、教育引导青年的重要依托手段,尤其是在宣传全团的重大活动和突出的青年典型上,我们要用足、用好这些资源,更好地通过主流媒体的力量引导教育青年。
三、集中全团智慧,办好团属媒体
办好团属媒体,是履行团的根本职责的必然要求,是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凝聚全团智慧,集中全团力量,贯彻“全团办,为全团”的要求,切实加强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1.要坚持本质意义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最本质的社会效益,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前提,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基本法则,团属媒体自然也不例外。报刊杂志、出版单位、网站等,经济效益好的,未必社会效益就一定好;而经济效益不好的,恐怕也很难实现本质的社会效益。因为,本质意义上的社会效益必须要以受众接受度为前提,而更多的人自觉、主动订阅形成的经济效益就是受众接受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把青年“看不看”而不是“订不订”作为衡量团属媒体水平的根本标准。
2.营销和产品同等重要。媒体办得好,不等于卖得好。产品好与销售好不是一回事。各团属媒体要进一步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注重市场营销,建立营销网络,加强渠道建设,积极打造“品牌”,实现内容建设与渠道建设的“双轮驱动,同步发展”。要把建立营销网络摆上突出位置,注意把体系的力量和市场的功能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建立体系内的营销网络,依托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团费订阅、组织赠阅等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市场化的营销网络,积极开拓市场,拓展“两新”组织、市场零售等新领域。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团属传媒要重视吸引两类人,第一是熟悉团的工作、对团有感情的人,第二是熟悉行业经营规律、有行业专业水平的人。必须强调的是,传媒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从事传媒工作的同志特别是负责同志,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始终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同时,要围绕团的中心工作,遵循行业发展规律,把二者结合好,才能办好团属媒体。团属媒体多是竞争性组织,不能把它机关化、行政化。要在完善激励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化途径。
4.要坚持严格管理。一是要注意把目标和定位体现在管理准则当中。管理必须坚持原则,不能用潜规则代替原则,更不能没有原则。没有原则,一个单位就没有章法,什么事也成不了。刊物的定位和目标,是媒体管理中的最高原则,一切管理工作都要围绕着定位和目标来制定和执行。二是要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新闻出版行业是一个十分专业的领域,无论是采编环节,还是出版,还是广告发行,都有很多特殊的规定和要求,都需要建立起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规则制定好了,管理严了,才能够提高运行效率。
5.各级团组织要大力支持团属媒体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团属媒体在共青团事业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团属媒体面临的严峻形势,理解团属媒体遇到的实际困难,坚持“全团办,为全团”,共同努力,开拓进取,不断推动团属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和发展。要主动将团属媒体纳入团的工作体系中,增强与团属媒体的互动,尤其是结合基层实际工作需要主动向团属媒体反馈意见和建议,使团属媒体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在目前的条件下,要扩大团属媒体在青年中的覆盖面,各级团组织必须大力支持发行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抓发行就是抓舆论阵地建设,发行量的增大就是工作影响力的扩大。对青年来说,无论是主动受影响还是被动受影响,都叫受影响;对共青团来说,无论是直接影响青年,还是间接影响青年,都是让青年接受影响。抓好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等团属报刊的订阅发行,各级团组织负有重要责任。要采取符合地方实际的有效措施,加大订阅和赠阅力度。
同志们,共青团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关系团的事业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坚信,经过全团上下的共同努力,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一定能够得到巩固和加强,得到壮大和发展,一定能够在推动共青团的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篇:陆昊同志在共青团学校战线基层试点
今天来参加这个会,主要是来看看同志们,特别来感谢大家。学校战线一直是共青团重要的工作领域,是全团的主战场。过去一年里学校战线各级团组织在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团中央书记处的各项工作部署,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不仅出色完成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挑战杯”科技竞赛等传统的优秀品牌工作,同时创新性工作也很有成效。特别是在维护学校稳定方面,学校战线深入开展工作,在充分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全团形成了对学校稳定形势的一系列重要判断,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中职共青团工作也取得了新突破,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团中央与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意见》。总体上看,学校战线各级团组织和团学干部克服了各方面的困难,为全团重点工作的推动付出了辛劳和汗水,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在这里,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广大学校战线的团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借此机会,我想就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和大家做一次沟通。
一、学校战线团干部要把握好全团的重大根本性问题
共青团工作在当前经济社会变革的形势下,有很多需要我们考虑透彻的问题。对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一定要想清楚、想明白,当不能完全想清楚、想明白的时候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遇到问题和困难可能会退缩,不会坚持努力克服它;二是很难指导下级组织把具体问题解决好。共青团工作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各条战线的工作本质上有很多紧密的重要的联系。学校战线团干部要深入思考、准确把握全团的重大根本性问题,要有全局观。
第一,要把握好共青团现阶段的重大政治目标。团组织在做具体工作时要有具体的目标,同时还要考虑终极目标,把具体工作背后的谋划想透彻。作为共青团干部,一定要明白共青团组织受到最大的目标性考验就在于同广大普通青年的关系上,这是根本上决定共青团组织价值的标准,而不是简单搞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特别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这是共青团当前最重要的工作目标,不是简单的数学目标,而是政治目标。有时共青团在具体工作上边界不是很清晰,好像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我们要学会取舍,取舍的准则就是要围绕共青团的根本目标。共青团是一个具有鲜明思想性、政治性的组织,是执政党的青年组织,要特别强调把工作中一系列重大原则、项目、载体与“两个全体青年”的根本政治目标相一致,切实肩负起引导广大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任务。共青团的四项基本职能之间互为逻辑关系,引导青年是根本任务,组织青年既是重要任务也是重要前提,大家要善于在工作中抓住根本目标、根本任务。
第二,要注意把握好重要的工作原则。要结合共青团组织的现状与根本政治目标之间的差距作出重要的工作原则判断。当前要注意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面向基层、狠抓基层。团组织的根本价值、在党政工作体系和社会中的影响力,根本上取决于与广大青年的关系。团的基层组织处在共青团与广大青年的边界上,是共青团联系广大普通青年最重要、最普遍的路径和载体。团组织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重要工作包括运用社会化动员的方式来直接吸引一部分青年参与,但这没有根本性。比如,学校团委发一张海报,可以吸引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参加活动,但是根本上联系广大学生的还是班级团支部。同样,全团工作不能主要靠团中央、团省委和团市委,更要靠广泛的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团的基层组织。
二是注重工作的普遍性。为了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政治目标和团组织与广大青年的根本联系,在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工作的普遍性原则。我们看到,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挑战杯”科技竞赛等凡是产生了持久的、重大的、在党内和社会上有良好影响的重要工作品牌,都牢牢抓住了这一原则。把握普遍性原则,就是要在设计工作的时候,看参与的人、看受益的面和深度。我们反复权衡过,为什么要把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切入点定在建设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上,就是因为考虑普遍性原则。就业创业是大学生普遍的核心需求,很多单位因为不愿承担早期的人力资源培训成本而选择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所以就业创业见习是人的成长中不可忽略的环节,青年只有经过一定的就业经验和就业技能的积累,才能促进有效创业。但目前这在大学教育中有所忽略,为共青团提供了机会。
三是敢于面对挑战、敢于探索创新。当前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共青团面临三个方面的本质挑战。一是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后,特别是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转变后,党的服务宗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执政路径实现的。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组织,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牢牢抓住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类社会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功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探索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路径。二是面对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方式的新变化,共青团仅靠传统的政治逻辑必然难以完全吸引凝聚青年,所以要靠先进思想、靠对青年合理利益诉求的尊重和服务、靠对青年特有兴趣的满足、靠对青年适应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所需要的社会化技能的培养、靠广大团干部对青年的感情,要善于把政治和非政治的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三是要特别看到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带来的青年大规模流动的趋势和青年新的聚集方式,善于用青年喜欢的新的沟通、交流、聚集和联络的方式作为新的组织建设和工作载体。总之,我们遇到的任何问题及在各地发现的新的工作经验,都与面临的这三大挑战有关系,要么是组织载体上有新的沟通方式,要么是吸引青年有新的路径,要么是找到了以某一类社会组织的根本任务为工作切入点。
四是通过工作狠抓团干部作风,通过转变团干部作风来促进工作。我们从要求团干部在工作中迎着矛盾、敢碰难题等方面入手,狠抓团干部作风建设。
第三,要把握工作主线、工作格局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共青团的工作主线就是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职能。大家可以在内容方式上创新,但是主线和重点工作、框架不能再有更多的变化。要特别注意把握四项职能彼此之间的关系,组织青年是重要任务也是重要前提,引导青年是根本任务。学校战线提出思想引领工作,这是非常准确的工作把握。大家要树立大局意识,把握好具体工作与根本任务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开展具体工作而丢掉根本任务。特别是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某一个局部遇到的挑战、矛盾,都是有相互关系的,都是有深刻的社会变革下的问题和原因,而不是简单的干部和经费的问题。我们一直讲抓好基层工作,一靠制度条件,二靠工作内容设计,三靠干部,每个层级的干部都有充分的工作选择权。如果不在状态或者工作方向不正确,即使给予再多的制度条件也是没有作用的。
二、对学校战线一些重要的工作考虑
第一,学校战线要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过程结合共青团组织的根本任务认真进行纵向梳理。这是学校战线非常重要的任务,也就是过去提的“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思想意识形成的逻辑和规律,这是做学生工作基本的学术支持,要请专家学者为团干部进行必要的辅导。比如,有儿童专家提出在青春期前可以用灌输的方式,但是青春期之后灌输就不如价值分析有效。比如,社会上一些人批评我国的教育现象,小学讲共产主义、大学开始讲怎么做人,造成了不同阶段育人目标的脱节甚至倒置,那如何设计是合理的?比如,高速变革的极端社会现象通过媒体迅速放大以后,很多成年人、未成年人无法作出准确的伦理学判断和价值判断,此时正确的社会观察引导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就可以产生很大影响。学校战线的同志要好好梳理、研讨这些问题。如果根本不熟悉青年思想意识的形成规律和教育规律,工作就会不深入、不透彻、不能说服人,就会有损个人和共青团组织的形象。要下大力气研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学、大学的纵向灌输和引导逻辑。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思想意识形成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通过上次大样本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小学一二年级的少先队员有50%认为现在的社会就是共产主义,这说明对小学生的灌输是有用的,但是并不持久。要研究在初中、高中、大学分别用什么样的方式为学生介绍朴素的政治概念。
第二,学校战线要特别关注国民教育体系发生的新变化,既善于把共青团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各项职能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又要找准共青团工作不同的切入点。学生都是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成长的,不可能离开小学、中学的升学过程,因此学校共青团工作不能脱离国民教育体系。大家要善于当学生,善于与中小学校长、知名老师沟通。中学、中职、大学共青团工作都要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当中。要特别注意这一体系框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框架,而不是简单的一般意义上的国民教育体系框架,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共青团组织要把一些有思想、有作为的学生吸引进来、团结起来,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看到中学新课程改革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很好的机遇,我们可以在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增添对重大政治社会问题的学习研究和引导判断,增加寓教于乐的活动设计,从而找到中学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的工作空间。各级团组织要拿出比较好的在新课改后可用的政治引导大纲。
第三,全团要集中智慧研究好中学、中职、大学等教育组织的根本任务和不同层级的培养目标,结合共青团组织吸引凝聚青年的具体路径和建立组织的载体,设计工作的切入点。对大学生,我们提出了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拥有相对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比较全面的素质、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五个层级的培养目标。在与教育部联合召开的全国中职德育工作会议上,我也讲到了中职学生具备必需的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掌握适应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化技能、树立理想信念四个层级的发展目标。每个组织培养的层级是不一样的,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一样。比如,我们讲到大学生在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然后具备比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品德,再好一些的要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是层层递进的目标。接下来我们要把中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透,要出台针对性强、更加深刻的指导意见。
第四,学校战线“两个全体青年”目标的实现,要紧紧依靠各种活动载体,善于把活动载体设计和思想引领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要特别强调活动载体,但不需要天天搞活动。活动要丰富多彩,但活动载体的设计要与思想引领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思想引领既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注意传播一切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学生对具体事情可能会形成积极的判断,也可能形成消极的判断,一旦形成消极的判断,发展成极端化后会对社会有危险,对个人也不利,这是共青团对青年最大的利益维护,但要注意不能搞的所有活动仅是健康积极向上层面而没有高层次的思想引领。
第五,共青团组织在各级学校中开展工作要特别强调思想引领的任务,特别强调普遍性原则,特别探索一些新的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制度性安排。如果学校再不强调普遍性原则,那没有地方可以做到普遍性了。要注意与普通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少搞那些简单的“眼睛向上”、少数人参与的封闭的活动,对学校战线要特别强调这条。活动不一定多,但要有几次很有普遍性的活动让大家参与,让普通学生受益。封闭在体系内的活动可能有的也做得很好,但搞多了会导致普通学生反感。特别要注意思想问题、普遍性问题、融合的问题等。
第六,要对学校战线团干部的成长路径进行科学设计。高校团委书记的成长路径总体是比较清晰的,目前要对中学、中职团干部的职业生涯、职业素质、成长路径认真梳理,增加学术化、科学化的内容。要选优秀的年轻任课老师来当团委书记,而不一定简单地从行政干部中选。任课教师干几年后在学术、晋升职称等方面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这个问题团中央要做深入研究,设计好他们的职业生涯。对中学团委书记应该明确两条,一是学科素质,二是综合素质。我们要能够鲜明地树立起中学、高校团干部除了工作能力、政治素质之外既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又有一定的学术背景的形象。对中学团委书记综合素质的训练我们要进行研究,创造出一些重要的、结构性训练要求,帮助大家提高协调、表达等能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工作投入。如果仅是学科素质好,综合素质不行,那只能做特级教师,当不了学校领导;如果仅有好的综合素质不任课,没有任何学术本领也不行。中学团委书记如何选拔、如何成长,我们在制度安排要有共识,要从工作角度进行设计。
以上是我对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一些考虑。“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挑战杯”科技竞赛、青年志愿者等好的工作品牌,也要进一步梳理,结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使其更加深化、更加务实、更有影响力、更贴近普通学生。
三、关于学校战线团干部成长问题
学校战线团干部要清醒认识到学校战线是全团最重要的阵地,在全团总体的组织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我想对学校团干部提五点希望。
第一,要提高做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保持学校战线团干部最重要的比较优势。学校战线团干部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这既是由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根本任务决定的,也应是学校战线团干部最重要的比较优势。学校战线团干部受教育程度总体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大家学科差别很大,每位干部都有自身的专长。我今天要特别强调一点,不管你是什么学科,既然替党在学生当中做思想引领工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就要作为共青团学校战线的看家本领,否则就无法在这么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当中,在面对这么多现实问题的情况下,保持思想高地的地位去引领更多的年轻人。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首先要加强学习,包括学习社会思潮等。本领很多是靠学习积累出来的,由于学习导致年轻干部能力和素质的差异在短期内表现不出来,但中长期会有很大差别。
第二,要认认真真地研究和掌握好各个层级的教育规律。学校共青团工作以学生为工作对象,以教育为载体。学校战线的团干部,在扎扎实实做几年工作之后,不一定能够成为政治家,但首先应该有可能成为教育家,否则不是我们组织的遗憾和失败吗?教育不能忽略本质规律,我们要认真把握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我提醒同志们要认认真真研究各个层级的教育规律,团省委、团市委分管同志,对中小学、大学教育应该有所熟悉,要去碰教育问题。高校团委书记一定要熟悉本学校的学科体系设计的关系,学科体系之间的支撑关系、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以及学科体系最新的学术前沿研究成果。如果不熟悉,那怎么跟同学对话、怎么判断老师同学喜欢什么或者不喜欢什么呢?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团委书记,一定要有全面的知识结构。
第三,要熟悉社会生活。目前大学里的矛盾以及社会矛盾与80年代有比较大的变化。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社会不稳定的一些主要因素在思想意识层面,在高校。现在,更集中在社会。人的本领从来都是在矛盾中锻炼成长起来的,靠念书锻炼不出处理社会矛盾的高手。我们做一个最简单的假定,如果你每一年干到底,没有动过任何脑筋,完全靠工作积累把这一年的活儿想明白、说明白,那么你年底就一定总结不出一年有什么收获。高校团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强,但处理社会问题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要比较系统地熟悉社会生活。熟悉社会生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一是要特别注意强化和往届校友的沟通,通过他们了解情况;二是要经常对社会重大问题进行引导性交流,通过交流辨析正确和错误的认识,团中央、团省委要更多地做好这方面工作;三是要有一定的时间到其他社会组织工作锻炼,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机理,触碰复杂矛盾。
第四,学校战线团干部特别是高校团干部要在把握党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和全团的总体性、根本性问题方面走在全团前面。一是对全团的一系列重大根本性问题,学校战线团干部要把握好。既要认识到根本性问题与目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之间的深刻关系,又要善于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干深干透。二是要善于把握好党和国家重大的根本性长远利益的关系,这是提高理论素养的一个支持路径,对于学校战线的发展非常重要。短期内看不出来,长期可以看出来。学校战线要真正培养出懂得中国国情的、能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团干部。高校团干部要站在推动团的根本事业的发展、站在党的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握好我们现在的工作原则、方法和路径。
第五,各级团组织都要关心学校战线团干部的成长发展。各级团组织除了要研究学校战线团干部的职业生涯路径外,还要为学校战线团干部的成长进行制度设计。共青团各个层级的组织之间不要做重复工作,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多做一些互相弥补的工作。要对高校团干部提高综合素质、熟悉社会生活、把握合理成长路径进行制度性安排。高校团委书记和团干部中一些优秀份子不能都扎堆在学校里,要勇于、善于到学校外面去锻炼提高。要特别关心中学中职团干部的成长,为他们多提供培训交流的机会,使其提高素质。团中央要研究制作中学、中职团委书记短训班的视频、多媒体等教材,对工作要讲得具体、鲜明,认真调查研究,多提供指导,使中学中职团委书记在培训中受到启发。地市级团组织要特别关心培养县级重点中学团委书记的成长,在重点中学团委书记中培养干部。
总之,我希望学校战线的同志在过去的工作基础上巩固阵地,不断深化,继续探索创新,能够在扎实有效地推动工作的同时培养出一大批共青团的骨干的干部队伍,为党的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四篇:陆昊同志在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奖颁奖仪式
陆昊同志在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奖颁奖仪式 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5日)
刚才,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对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奖获得者进行了表彰,都海朗等5位获奖代表作了发言。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我们很受教育,很感动。在你们中间,有的到西部农村基层施展才干、贡献力量,有的与农民工子女长期结对、奉献爱心,有的在抢险救灾斗争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有的在赛场内外挥洒汗水、履行职责,还有的迈出国门传播友谊、展现风采。你们是当代中国青年志愿者的优秀代表,你们的事迹值得广大青年认真学习。我谨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这次获奖的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青年志愿者事业奉献心力的广大基层团干部,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青年志愿者事业发展的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同时在这里召开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深入发展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在全国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17年来,志愿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志愿服务理念不断普及,志愿服务事业在中华大地蓬勃发展,青年志愿者事业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推进,已经成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借此机会,我想和同志们交流三个问题。
一、深刻认识青年志愿者事业的重大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年志愿者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对青年志愿者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青年志愿者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2008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誓师大会上指出:“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 1 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倍加珍惜青年志愿者行动为党、为社会、为青年所创造积累的实践成果,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对推进青年志愿者事业重大意义的认识。
1.志愿服务创造了一种新的有效的社会化动员机制和方式。对青年人的组织动员有两种方式,一是我们过去擅长的组织化方式,还有就是志愿服务这样一种新的重要方式,我们把它称之为社会化动员方式。共青团组织紧跟经济社会变革步伐,顺应当代青年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把握青年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理想追求,通过志愿服务这一青年乐于参与的活动载体,采取社会化动员方式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引导青年在服务和奉献过程中体现价值、完善自我,实现了精神引领和组织青年为社会作贡献的有机结合。每一次重大志愿服务行动,都是面向全社会进行直接号召,无论我们的青年在什么样的组织里,都可以通过直接参与志愿服务来体现自己对社会的奉献,体现精神追求。在过去我们长期善于的组织化动员基础上,志愿服务创造了一种新的动员方式。
2.志愿服务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变革中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面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人们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实践表明,志愿服务广泛动员了社会资源,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促进了公平正义,促进了社会和谐。志愿服务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落到实处。志愿服务还满足了不同层次人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展现自我的愿望,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3.志愿服务创造了一种新的为当代青年人所喜爱和接受的精神时尚。我们所处的时代,无论物质财富多么丰富和发达,物质终究不 2 能完全替代人的精神。当然,我们丝毫不否认物质财富创造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的巨大作用,但精神力量对青年人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当今青年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志愿服务抓住了青年人的内心,充分尊重参与者的主体选择,特别符合青年人追求时尚的本质要求。志愿服务活动在表面上看,是一种服务行为,在本质上是精神现象,也是一种精神时尚。志愿服务活动之所以能够为广大青年人所喜爱,一个重要的元素来自于青年人对精神时尚的追求。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很多青年人在服务社会和他人的实践中熟悉了社会,磨练了意志,提高了本领。
二、进一步把握开展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重要原则
我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逐步探索形成了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重要原则,我想强调三点。
1.坚持围绕党政大局和社会发展进步谋划推进青年志愿者工作。站在党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要求的全局高度,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找准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切入点,思考、谋划和加强青年志愿者工作,不断增强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实效。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充分发挥志愿精神在影响带动社会、教育引导青年、参与社会发展、繁荣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2.坚持尊重志愿者的主体地位,不断调动激发广大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内在积极性。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根本主体,青年内心需求是志愿服务的动力之源。把“以志愿者为本”的工作理念贯穿青年志愿者工作始终,提思路、做规划、抓落实等都要以青年志愿者的内心认同作为根本出发点。特别重视青年人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中表达出来的内心精神追求,进一步调动激发广大青年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和内在积极性,防止出现“行政化”、“被志愿”。
3.坚持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把青年志愿者工作作为加强全团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动员方式。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调整和青年群体分布、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新变化,坚持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相结合,实现对广大青年最大范围的影响、吸引和凝聚。充分借助志愿者这种工作方式来有效地推动共青团组织的全局性工作,把青年志愿者工作与党的青年工作和共青团重要战线工作融在一起,使青年志愿者工作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组织履行根本职责、做好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动员方式。
三、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广泛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把青年志愿者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008年9月,中央文明委对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了总体部署,标志着我国志愿服务工作呈现出新格局。在组织体系上,中央文明委从宏观规划、组织领导、工作体制等方面对全国志愿服务工作加强了协调,志愿服务工作由有关部门组织推动上升到中央统筹推动,这是党领导下的一种全局性、体制性工作安排。应当看到,这种新格局、新变化,为青年志愿者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一是志愿服务上升为党的事业。党中央把共青团组织倡导实施的青年志愿者行动上升为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对共青团组织给予的极大肯定和褒扬。二是社会中蕴含巨大的志愿热情。志愿服务创新了调动人民群众内在积极性和有序参与社会服务的活动载体,实现思想引领和组织青年为社会作贡献的有机结合,越来越多的青年和社会公众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三是共青团积累了深厚的工作基础。青年志愿者工作经过17年发展,在组织建设、品牌建设上有较为扎实的工作积累。我们要把对志愿服务事业的深厚感情和在新的事业发展格局中准确定位结合起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党政大局、履行团的职能、吸引凝聚青年的有机统一,把推进青年志愿者工作与 4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倡导志愿服务创先争优的良好风尚,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动青年志愿者工作实现新发展。
1.集中力量把青年志愿者工作品牌做深做透。共青团组织配置资源能力有限,调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必须集中力量抓住重点。经过反复考虑,我们可以在三个领域、四项工作方面有更大作为。一是“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这是团中央书记处经过认真调研、反复讨论、慎重考虑后作出的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重要决定,目标是要将其打造成全国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广泛持续开展的品牌项目。实施这项行动,主要考虑到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成为长期战略性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团组织从哪里切入很关键。农民工子女工作本来就是一项重要的青少年工作,应该成为我们的重要工作对象。我们对这项工作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要把“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作为共青团服务党政工作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新格局下提升青年志愿者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团的中心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全团一盘棋的布局推进工作,充分运用各地在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持之以恒、深入推进,把这项工作做出成效、做出影响,使之成为带动青年志愿者事业整体发展的龙头项目。二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这是在整个国家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工作品牌,也是围绕全局性中心工作的一个重要积累。市场机制能不能完全解决人力资源均衡配置?我们去新疆自治区和生产建设兵团作调研,切身感受到西部计划的重要作用,更加坚定了做好这项工作的决心。据了解,目前已有8000多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扎根西部,占西部计划志愿者总人数的10%,在兵团等地留下的志愿者比例高达40%,这是重大成就。志愿者在艰苦地方扎根服务,靠什么?靠的是感情和事业支撑。他们 5 在志愿服务实践中逐渐感悟到人归根结底要活在对自己真诚的情感关系当中,要活在自己喜爱的那份事业追求当中,要活在别人对你内心里而不是表面上那种尊重和认同当中。实践证明,通过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的过渡性安排,结合青年人的理想追求和情感逻辑,帮助他们在西部和基层找到自身事业的发展空间,做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力量支持人力资源流动、支持基层人才需要、支持国家均衡发展的“三个结合”,得到了党政的高度认可、基层的普遍欢迎和青年的积极响应。下一步,要在中央有关部委大力支持下,以更大力度推进这项工作。三是大型赛会、重大活动志愿服务,要使青年志愿者把激发的热情转化为奉献精神,把短期的奉献精神转化为责任感,把参与意识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品行。同时,要根据党和国家对外友好事业和对外工作的需求,认真扎实做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工作。
2.始终坚持把志愿者的精神、热情、专长、服务时间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通过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制度化安排转化为志愿服务的整体力量。一方面,要形成开展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各级团组织要把弘扬志愿精神、激发青年热情、发挥志愿者专长、灵活安排时间等工作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把分散在全社会的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奉献精神和有效力量,汇聚成志愿服务的整体力量,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要形成全团志愿服务的整体力量。坚持品牌的整体性、持久性,进一步加强对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宏观规划、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积少成多,把全国各地团组织在青年志愿者工作方面探索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品牌整合成全团志愿服务的整体工作力量。这是在当前新格局下深入推进青年志愿者工作整体品牌、扩大社会影响的必然要求。
3.充分发挥协会在推动青年志愿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由共青团组织主导的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推动青年志愿者事业工作全局中处于重要地位。一要推进协会工作社会化。坚持“开放办协会”,广 6 泛调动社会上各种积极力量。这次协会换届,在人事安排上我们作了一个调整,就是请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作为协会指导委员会成员,请更多的优秀志愿者代表担任协会的领导职务,以褒扬他们的志愿精神和在这项工作中所作出的贡献。要特别注意把党对青年人的要求、共青团的职责与各类社会力量、市场主体所关注的兴奋点结合起来,与党政部门的重大工作部署和安排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协会在推进青年志愿者事业中的特有作用。二要注重协会能力建设。提高理事会成员的学习运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宣传引导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引导各级协会的成员真正成为志愿精神的重要宣传者、实践者和传播者。三要加强对志愿者的凝聚和服务。以志愿精神吸引、凝聚、感召青年志愿者,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加强对青年志愿者在开展服务、学习成长、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服务,促进青年志愿者健康发展。
我们坚信,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中央文明委的总体部署指导下,各级党政部门的工作指导和支持下,有广大青年人内心里蕴藏的精神力量、精神追求和可贵的理想主义情怀,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一定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更大的发展!
第五篇:陆昊同志在加强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陆昊同志在加强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9月17日)
我们今天召开加强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全团的认识,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努力构建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办好团属媒体,切实增强团组织在广大青年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下面,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探索实现“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在新形势下推动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要求,特别强调要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总书记的讲话对共青团提出了两个努力目标,第一个目标讲的是组织覆盖的问题,第二个目标讲的是工作覆盖和影响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我们围绕总书记提出的要求,集中研究了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问题。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处在共青团与青年的边界上,团的各项职能都要靠基层去落实。可以说,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各项功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团的全部活力的根本标志。为此,我们先后召开了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研讨会、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了一系列措施,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扩大团组织对青年的覆盖。目前来看,全团上下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认识是统一的,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也正在积极的落实当中。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这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不是简单的“抓基层”,也不是为抓基层而抓基层。我们的根本目的,还是要解决共青团在青年中的吸引和凝聚问题。从团的工作职能看,没有吸引和凝聚,就很难去团结动员青年,教育引导青年也会成为一句空话;从团的自身建设看,没有吸引和凝聚,就很难扩大组织覆盖面,更谈不上增强组织影响力。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的要求,履行团的各项职能与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与“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这两个目标也是互相促进、有机统一的。在经济社会的新挑战面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是各级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必须下苦功夫、花大力气解决好。
实现“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需要两个重要的过程。第一,团的工作和活动本身要富有意义,有实效,能够积极、有深度地影响青年。第二,即使工作和活动本身很好,还要让更多的青年知道,从而影响更多的青年。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传媒的力量,把好的工作和活动宣传出去。首先要发挥好团属宣传舆论阵地的作用。团属媒体是宣传报道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主阵地,是我们影响青年的基础力量。同时,要充分借助其他社会传媒资源,通过大众传媒这股强大的现代力量去影响全体青年。
各级团组织一定要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团属舆论阵地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努力构建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不断推动团属媒体的建设和发展。
二、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青年特点,构建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
今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这为我们加强团属舆论阵地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我想在这里强调几个问题:
1.深入把握现代传媒发展的新态势。发展团属媒体,首先要研究现代传媒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跻身世界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大国,各类传媒发展迅速。在现有的传媒格局中,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六种传媒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
(1)报纸。截至2007年,我国共出版报纸2160种,报纸发行总量年260亿份,全国日报平均期印数达9860.39万份,比上年增长了6.6%。近年来,尽管面临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但报纸仍然契合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并具有权威性等优势,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2)期刊。我国现有期刊9468种,期刊业的年产值超过170亿元。近年来,期刊界竞争激烈,并出现了大众和分众同步发展的独特现象,一方面,期刊进一步细化,以精细化、分众化为特色,锁定小群体受众的新型期刊不断涌现,如时尚类、IT类、财经类、时政类杂志不断进入市场。另一方面,《读者》、《知音》等老牌综合性期刊的发行量不降反升,保持了发展势头。
(3)广播。我国现有广播电台263座,年播出时长1078万小时,覆盖人口达到12.27亿人,覆盖率达到95.04%。2007年全国广播接触率约为59.2%,比上年上升5%,在各种媒体接触率中位居第二。广播现实听众规模约6.46亿人,其中,城市的听众规模达3.92亿人,农村约为2.54亿人。从2007年开始,广播的数字化推进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数字广播、网络广播、手机广播等新型
广播形态纷纷出现,向着“全覆盖、便捷化、高清化、即时化”等目标发展,是一个不可轻视的传媒类型。
(4)电视。我国现有电视台980座。全年播出的电视栏目有1299套,播出节目的总时长有1360.45万小时,其中新闻、专题和综艺节目的产量和播出量最大。2008年,我国电视机社会拥有量超过4亿台,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6%。其中,有线电视用户人数呈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在2007年突破了1.5亿人。与全球性的电视收视率下降趋势一致,我国电视总体收视率2007年来也呈下降趋势,但31个省级卫视频道收视率仍然保持了增长势头。
(5)网络。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其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总数的68.6%。调查显示,目前排名前十位的网络应用是网络音乐(84.5%)、网络新闻(81.5%)、即时通信(msn,qq等,77.2%)、网络视频(71.0%)、搜索引擎(69.2%)、电子邮件(62.6%)、网络游戏(58.3%)、博客/个人空间(42.3%)、论坛/BBS(38.8%)和网络购物(25.0%)。调查显示,网络已经超出其它传统媒体,成为青少年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以互联网为第一信息源的受访青少年高达80%以上。这表明,年轻一代的媒体接触习惯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6)手机。手机还不能算一类成熟的大众媒体,但发展势头和潜力不可轻视。截至2008年7月,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6亿,预计未来4年中国手机用户将达8亿,真正成为大众生活必需品。目前,手机媒体主要包括四种形式:手机报、手机电视、wap应用和手机IVR。
在现代传媒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趋势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大众传媒分众化。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传播是面向广大、不确定的受众进行大量的传播即大众化传播。与此相对应的传播分众化,是传播者根据受众需求的差异性,面向特定的受众群体或大众的某种特定需求,提供特定的信息与服务。在这方面,期刊、广播的发展特别明显。综合性电台大多数已经分割为新闻台、音乐台、教育台等专业性电台,读者群体明确的专业化期刊大量涌现,小众期刊受到了市场欢迎。二是单一媒体复合化。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强势兴起的背景下,很多传统媒体纷纷主动与新媒体结合,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产生了很多复合型媒体。在报刊界,越来越多的报业集团投资组建或改造自己的网站。三是媒体经营集团化。现在集团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媒体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集团化经营也不再局限于报业,而是向期刊、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发展,形成跨领域、跨地域甚至是跨行业的传媒集团发展模式。
2.构建共青团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目前,我们基本形成了以报刊、网络为主体的团属宣传舆论体系。报刊是团属宣传舆论阵地的核心力量。截至2007
年底,团中央及其直属单位主管主办的报刊共47家,其中报纸12家,期刊35家。这是共青团利用报刊教育引导青年最直接的资源。这47种报刊中,《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作为团中央的机关报和机关刊,在团的媒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青年报刊发行量总的来看逐年递减,这固然有大环境变化的客观原因,也不能忽视团属媒体在把握青年新特点、适应市场新趋势、运用传播新手段等方面的不足。网络是团属宣传舆论阵地中的生力军。1999年,团中央开通了中青网,2002年中青网被确定为国家级8大新闻网站之一。中国共青团网作为团中央机关的工作网站,承担着交流全团工作的任务。近几年,团属网站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和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大背景相比,团属网站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团属电视媒体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媒体效应。在广播领域,受国家行业准入政策的影响,共青团没有自己的广播电台,目前只有利用网络开办的“中青之声”等网络电台,处于起步阶段,实际影响还很有限。在手机领域,目前共青团组织只在手机报方面进行了尝试,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今后一段时期,全团要把握整体、认清差距、增强信心,立足青年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努力打造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共青团媒体体系。
要适应青年读者群体分众化的趋势找准定位。并不是每一个团属媒体都必须面向所有青年,这不现实,也做不好。我们要善于根据各自特点,细分读者群体。在团属媒体的定位上,可考虑这样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直接面向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的,强调权威性、思想性、实用性,真正成为推动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载体;第二个层级是面向团组织和广大青年的,强调思想性与时尚性、娱乐性的结合,以更好地吸引、凝聚和影响青年;第三个层级就是面向青年的,强调时尚性、娱乐性、趣味性、专业性,在此基础上引导青年,以扩大共青团对青年的影响力。
要巩固报刊阵地。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中国共青团杂志、中国少年报等是骨干力量。中国青年报是共青团中央的机关报,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青年报要更加突出权威性、敏锐性和思想性,不断扩大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中国青年杂志是团中央主办的面向各类青年组织和广大青年的思想引导性刊物,中国共青团杂志是团中央面向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的工作指导性刊物。下一步,中国青年杂志要进一步找准定位,突出思想深度,体现时代特点,贴近青年生活,努力成为传播先进思想的阵地、交流成长体验的平台、展示青春风采的窗口、凝聚青年才俊的家园;中国共青团杂志要突出理论性、权威性和系统性,创新栏目,丰富内容,努力成为指导工作的载体、交流经验的平台、理论研究的阵
地、干部成长的课堂。中国少年报是中国少先队的队报,要突出教育性和趣味性,真正为少年所喜爱。
要拓展网络媒体。中国青年网是共青团中央面向广大青少年的集思想性、娱乐性、时尚性为一体的门户网站,中国共青团网是共青团中央面向广大团干部和共青团员的工作网站,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中国青年网要努力把思想性和娱乐性、时尚性结合起来,推出更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优秀内容和栏目,让时尚性贯穿网站的各个环节。中国青年网不仅要成为面向青年的传播载体,还要成为全团基层组织开展各种工作的活动载体、组织载体,成为吸引和凝聚青年的重要渠道,成为青年喜欢的交流、沟通、联络、聚集的一种重要方式。
要探索电视、手机等其他媒体。在对既有资源明确定位的同时,我们还要结合时代潮流和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向电视、手机等其他媒体发展,努力形成体系完备的团属媒体群。
3.善于借助其他主流媒体的力量。要在发挥好团属媒体作用的基础上,善于借助其他主流媒体的力量,宣传自己,展示自己,吸引凝聚青年。人民日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重点媒体和新浪、搜狐、腾讯等网站具有覆盖面广、辐射性强等优势,是优质、成熟的信息发布平台,应当成为我们宣传共青团工作、教育引导青年的重要依托手段,尤其是在宣传全团的重大活动和突出的青年典型上,我们要用足、用好这些资源,更好地通过主流媒体的力量引导教育青年。
三、集中全团智慧,办好团属媒体
办好团属媒体,是履行团的根本职责的必然要求,是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凝聚全团智慧,集中全团力量,贯彻“全团办,为全团”的要求,切实加强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1.要坚持本质意义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最本质的社会效益,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前提,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基本法则,团属媒体自然也不例外。报刊杂志、出版单位、网站等,经济效益好的,未必社会效益就一定好;而经济效益不好的,恐怕也很难实现本质的社会效益。因为,本质意义上的社会效益必须要以受众接受度为前提,而更多的人自觉、主动订阅形成的经济效益就是受众接受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把青年“看不看”而不是“订不订”作为衡量团属媒体水平的根本标准。
2.营销和产品同等重要。媒体办得好,不等于卖得好。产品好与销售好不是一回事。各团属媒体要进一步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注重市场营销,建立营销网络,加强渠道建设,积极打造“品牌”,实现内容建设与渠道建设的“双轮驱
动,同步发展”。要把建立营销网络摆上突出位置,注意把体系的力量和市场的功能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建立体系内的营销网络,依托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团费订阅、组织赠阅等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市场化的营销网络,积极开拓市场,拓展“两新”组织、市场零售等新领域。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团属传媒要重视吸引两类人,第一是熟悉团的工作、对团有感情的人,第二是熟悉行业经营规律、有行业专业水平的人。必须强调的是,传媒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从事传媒工作的同志特别是负责同志,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始终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同时,要围绕团的中心工作,遵循行业发展规律,把二者结合好,才能办好团属媒体。团属媒体多是竞争性组织,不能把它机关化、行政化。要在完善激励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化途径。
4.要坚持严格管理。一是要注意把目标和定位体现在管理准则当中。管理必须坚持原则,不能用潜规则代替原则,更不能没有原则。没有原则,一个单位就没有章法,什么事也成不了。刊物的定位和目标,是媒体管理中的最高原则,一切管理工作都要围绕着定位和目标来制定和执行。二是要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新闻出版行业是一个十分专业的领域,无论是采编环节,还是出版,还是广告发行,都有很多特殊的规定和要求,都需要建立起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规则制定好了,管理严了,才能够提高运行效率。
5.各级团组织要大力支持团属媒体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团属媒体在共青团事业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团属媒体面临的严峻形势,理解团属媒体遇到的实际困难,坚持“全团办,为全团”,共同努力,开拓进取,不断推动团属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和发展。要主动将团属媒体纳入团的工作体系中,增强与团属媒体的互动,尤其是结合基层实际工作需要主动向团属媒体反馈意见和建议,使团属媒体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在目前的条件下,要扩大团属媒体在青年中的覆盖面,各级团组织必须大力支持发行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抓发行就是抓舆论阵地建设,发行量的增大就是工作影响力的扩大。对青年来说,无论是主动受影响还是被动受影响,都叫受影响;对共青团来说,无论是直接影响青年,还是间接影响青年,都是让青年接受影响。抓好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等团属报刊的订阅发行,各级团组织负有重要责任。要采取符合地方实际的有效措施,加大订阅和赠阅力度。
同志们,共青团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关系团的事业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坚信,经过全团上下的共同努力,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一定能够得到巩固和加强,得到壮大和发展,一定能够在推动共青团的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