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注意事项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注意事项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是建立计量标准的技术性文件,如何正确撰写技术报告是计量工作者必须熟悉掌握的内容之一。它既是建标和考核工作的需要,也是管理和检定工作的需要。近年来,我们组织对军队百余家医学计量技术机构600多项计量标准进行了考核,通过对大量《技术报告》的审核,发现撰写中的不少问题,下面仅在此剖析部分常见错误与大家交流。
依据国家军用标准GJB/J 2749-1996《建立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编写要求》和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是正确撰写技术报告的前提和基础。只有
掌握正确的编写方法,才能准确的反应测量标准的不确定度。常见概念性错误
不确定度是基于方差的正平方根所得,它是一个可求的、定量的、不带正负号的量值,而在《技术报告》中却经常出现正负号,这是典型的概念错误;其二,准确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不可能准确地确定其值,就如同不可能知道被测量的真值一样,只能用高、低或几等、几级来表述,而有的《技术报告》出现了诸如“准确度为11%”,“准确度不确定度的正确表示
计量标准性能主要是说明整套计量标准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参数、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等。该栏的编写,争议的主要问题:是以扩展不确定度表示,还是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表示?我们认为,在报告基本常数、基本的计量学研究以及复现国际单位制单位的国际比时,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在表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时应用扩展不确
定度U。因此,本栏应用扩展不确定度U表示。计且标准器具及主要配套设备
撰写《建标报告》时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极限和构成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等概念混淆。
测量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是一个定性概念,不能定量表示,所以不能带“±”号。
测量器具的最大允许误差定义即技术规范、规程中规定的测量器具的允许误差极限值,又称为允许误差极限或允许误差限。它是人们规定的测量器具的技术指标,是对某种型号产品规定的示值误差允许范围。允许误差极限有上限和下限,通常为对称限,所以用量值表示时应有“±”号。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的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当不确定度定量表示时,应说明是扩展不确定度还是合成标准不确定
度,用U或uc区分。在单独定量给出不确定度时,其数值前不应加“±”。因为测量不确定度是标准偏差或标准偏差的
倍数,而标准偏差是没有正负号的。测量不确定度说明了置信水平区间的半宽度,就此意义也不能带正负号。
所以,在测量的准确度、允许误差极限、测量不确定度三个概念中,只有在用允许误差极限定量表示时可以加正负号。环境条件的正确表述
此栏编写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例如:温度22℃、相对湿度46%。表面看起来符合检定规程的要求,实际上兄达不到的。再高级的工作场所也不可能恒温、恒湿到如此严格的程度。而检定规程也没有规定到某一温度、某一湿度点上,它是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环境条件“要求”应根据检定规程填写;“实际情况”应填写一年内工作条件下的变化范围。例如:检定温度,规程要求℃,实际情况可填写℃;检定
时相对湿度,规程要求≤80%,实际情况可填写≤75%。这样填写比较符合要求。计量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这一栏的编写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在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时,应充分考虑各项不确定度分量的影响,不漏项,不重复。目前《技术报告》中主要是漏项问题。
在标准偏差、测量不确定度计算中有的带“±”号,我们认为是错误的。按贝塞尔公式计算的实验标准偏差时,开方后不能带“±”号。数学中的平方根,是有正负号的,例如 =±6。但是在标
准偏差计算中,开方后的值只取正平方根,原因在于标准差表示的是误差的分散性,而分散性所给出的是一个区间或理解为一个范围,作为物理量的区间的大小,用负值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实验标准偏差只能取正值的理由,这也是测量不确定度只有正值而不存在负值的原因。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考核
在计量标准重复性考核中“被测量或被检测器具”的选取原则: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尽可能的小。所以要求被测量设备首先应保证有足够的分辨力来反映计量标准的重复性变化,同时要求其性能相对于标准装置是稳定的,否则得到的将不是标准装置而是被测量设备的重复性指标。
正确理解对测量重复性方法的描述
在进行计量标准重复性评估时,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是计量标准的测量一致性,另一方面就是“被测量或被检测器具”的测量一致性.但它不可避免地将被带人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中。要求选用的“被测量或被检测器具”性能稳定,此时不能单纯理解“稳定”一词。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应理解为“被测量或被检测器具”的性能相对于计量标准性能稳定。因为此时所获得的数据反映的是计量标准和测量设备共同的测
量的一致性,有时虽然“被测量或被检测器具”的性能很稳定,输出值和测量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其分辨力很低,或其显示位数较少,它的测量数据已无法反映标准设备 的末位或末几位数变化,导致计量标准的重复性带来的标准偏差相对于“被测量或被检测器具”可忽略不记,此时所得到的标准偏差其实只是测量设备的重复性反映,而不是计量标准的重复性,从而导致错误的评定。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对于新建标准不但要考核计量标准的重复性,同时也要考核其稳定性,证明其所复现的量值稳定可靠,方可申请建立计量标准。
计量标准稳定性的考核,关键是选取稳定性好的被测件。复查时,可采用检定证书数据计算。无条件时,也可委托上级技术机构做。
对于测量仪器,尤其是计量标准或某些实物量具,稳定性是重要的计量性
能之一,示值的稳定性是保证量值准确的基础。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如元器件的老化,零部件磨损以及使用、储存、维护工作不仔细所致。测量仪器进行的周期检定,就是对其稳定性的一种考验。稳定性也是科学合理地确定检定周期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我们所建的各项标准应常年进行稳定性考核,并且要有详细的跟踪记录。测且不确定度的验证
此栏是指对所评定的不确定度合理性、正确性的检验。有的编写者不明白这一栏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验证的结果和谁去比较。有的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去比,而不是与扩展不确定度去比较。测量不确定
度验证的原理是:用标准装置检定一被测量,得出检定结果Y,然后再由高一级的标准再检定这一被测量,得出检定结果y。,两者之差的绝对值|y-yo|必须落在所评定的扩展不确定度U内。如果测量不确定度的验证不合格,应从多方面分析原因,必要时应重新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
建标报告主要包括:
一 测量标准概述: 建立测量标准的目的,意义和用途 测量标准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测量标准的标准方法和规程
二 测量标准的性能
三构成测量标准的测量器具范围及配套设备
四 检定人员
五 校准环境
六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七 测量标准的重复性
八 测量标准的稳定性
九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验证
十 结论。
第二篇:计量技术岗位工作标准
计量技术岗位工作标准
QZ/LJ06.35-07
1素质标准
1.1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
执行《山东黄金矿业(玲珑)有限公司一般干部通用标准》。
1.2学力与资历
1.2.1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
1.2.2从事实际工作三年以上。
1.3专业知识
1.3.1具有机械制图、电工基础、计量管理、误差理论、量值传递等专业理论知识。
1.3.2了解工业企业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一般知识。
1.3.3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计量管理、量值传递相关法律、法规。
1.3.4了解全矿各类计量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计量性能。
1.3.5掌握全矿各类计量标准的计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1.3.6掌握矿内开展的各类计量器具的检定程序和检定方法。
1.3.7了解国内外计量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4工作能力
1.4.1能编制各种计量管理程序,确定最佳管理方案。
1.4.2能对开展检定项目的各种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并确定最终检定结果。
1.4.3能组织协调计量管理业务技术工作,提出改进计量管理体制方案。
1.4.4能设计并绘制计量检测网络图及复杂量值传递系统图。
1.4.5能正确制订计量器具的增添和调配方案,并付诸实施。
1.4.6能解决计量管理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1.4.7能独立提出计量检测设备改造和更新检测手段的具体措施。
1.4.8能撰写对计量管理工作有指导价值的论文和工作总结。
2工作标准
2.1编写计量技术文件
2.1.1编制全面指导计量检定工作的检定系统技术文件,内容齐全,符合量值传递要求,并按变化情况及时修改。
2.1.2按国家规定,编制符合实际并能指导检定员按期完成任务的周期检定日程表。
2.1.3编制矿内尚缺的暂行计量检定规程或校验方法。
2.1.4制定矿内无检定规程的计量器具检定技术标准,并组织实施。
2.1.5编制计量检定系统的各种原始记录单据。
2.1.6根据生产发展,做好新技术手段的准备工作。
2.2指导检定技术工作
2.2.1协助检定员搞好计量技术的小改小革活动,并有一定成果。
2.2.2与检定人员共同探讨检定方法的改进提高,要有提高与改进检定工作的小结或论文。
2.3按制度规定对检定人员的检定质量和对计量器具使用人员的操作方法进行抽查评
价,并提出意见。
2.4承担计量技术培训工作。
2.4.1开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认真备课,耐心细致地讲解,提高检定员的技术水平。
2.4.2开展各种形式的计量技术竞赛活动,并有考核。
2.5积极参加各种技术活动,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应用微机和新技术进行管理。
2.6基础工作
2.6.1编写计量器具管理目录和强检计量器具目录。
2.6.2编制计量标准和大型计量设施更新改造计划,计划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
2.6.3建立计量器具总台帐、分台帐,记录完整、准确。
2.6.4编制科学合理、适合矿山计量检测技术规定的计量器具配备规范。
2.6.5按档案管理标准要求,做好技术档案工作。
第三篇:技术报告注意事项(范文)
技术报告注意事项:
1、目录要根据自己的写作内容调整、细化;
2、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写,需要实际工作的案例说明,不能抄袭施工组织设计。
3、是“技术报告”不是“实习技术报告”,实习报告是放在实习日志后面的。不要混淆
4、标题要具体
5、详细格式见共享中的《技术报告格式(道桥系)》
技术报告提前发到相关指导老师的的QQ邮箱审阅,通过了才能装订。
实习日记和考核表是就是你们顶岗实习册子上的到时候直接交给指导老师!就业协议交给辅导员
上交时间估计都在4月。到时候会有详细通知
第四篇:2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
第二节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
一、格式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格式见本规范附录B。
二、《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填写与使用
申请考核单位应当填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后由申请考核单位存档。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一般由计量标准负责人填写。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一般使用A4复印纸,采用计算机打印,如果用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填写要点和要求如下:
(一)封面和目录 1.“计量标准名称”
按JJF1022—1991 《计量标准命名规范》规定的原则确定计量标准名称。该名称应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的名称相一致。
2.“计量标准负责人”
填写所建计量标准负责人的姓名。3.“建标单位名称(公章)”
填写建立计量标准单位的全称并加盖公章。该单位名称应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申请考核单位的名称和公章中名称完全一致。
4.“填写日期”
填写编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日期。如果是重新修订,应注明第一次填写日期和本次修订日期。
5.“目录”
目录一共12项内容,应在每项括号内注明在《计量标准技术报告》中的页码。
(二)技术报告内容 1.“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简要叙述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意义,简要分析建立计量标准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建立计量标准的传递对象及范围。2.“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用文宇、框图或图表简要叙述该计量标准的基本组成以及开展量值传递时采用的检定或校准方法。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应符合所建计量标准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规定。
3.“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本栏填写内容和方法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的对应栏目完全相同。
4.“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明确给出整套计量标准的量值或量值范围、分辨力或最小分度值、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指标。
对于可以测量多种参数的计量标准,必须给出对应于每种参数的主要技术指标。
若对于不同测量点,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不同时,建议用公式表示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与测量点的关系。如无法给出其公式,则分段给出其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对于每一个分段,以该段中最大的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表示。
若对于不同的分度值具有不同的测量不确定度时,也应当分别给出。5.“环境条件”
本栏的填写内容应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的相应栏目一致。6.“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根据与所建计量标准相应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画出该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要求画出该计量标准溯源到上一级计量标准和传递到下一级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具体画法见本书第七章第六节。
7.“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是指在重复性条件下用该计量标准测量一常规的被检定或被校准对象时,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重复性。重复性条件包括测量程序、人员、仪器、环境等。为保证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因此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重复性测量。计量标准的重复性通常用单次测量结果yi的实验标准差s(yi)来表示。本栏应该列出重复性试验的全部数据,建议用表格的形式反映重复性试验数据处理过程,并判断其重复性是否符合要求。
具体做法见本书第七章第一节“计量标准的重复性”。8.“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在计量标准考核中,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指用该计量标准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测量稳定的被测对象时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也就是说,计量标准的稳定性除与计量标准中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有关外,与包括主要配套设备在内的测量系统的稳定性也有关。
在计量标准稳定性的测量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引人被测对象对稳定性测量的影响,为使这一影响尽可能地小,必须选择一稳定的测量对象来作为稳定性测量的核查标准。
新建计量标准一般应经过稳定性考核,证明其所复现的量值稳定可靠后方能申请建立计量标准。已建计量标准应有历年的稳定性考核记录,以证明其计量特性的持续稳定。
本栏应该列出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的全部数据,建议用表格的形式反映稳定性考核的数据处理过程,并判断其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
具体做法见本书第七章第二节“计量标准的稳定性”。9.“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此处的“测量不确定度”是指在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下,用该计量标准对常规的被检定(或校准)对象,进行检定(或校准)时所得结果的不确定度。因此,在该不确定度中应包含被测对象和环境条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本栏应详细给出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具体内容见本书第七章第四节“在计量标准考核中与不确定度有关的问题”中“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当对于不同量程或不同测量点,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不同时,如果各测量点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差别不大,允许仅给出典型测量点的不确定度评定过程。
对于可以测量多种参数的计量标准,应分别给出各主要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
“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其他具体做法见本书第七章第四节“在计量标准考核中与不确定度有关的问题”。10.“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是指对用该计量标准得到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可信程度进行实验验证。也就是说通过将测量结果与参考值相比较来验证所得到的测量结果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由于验证的结论与测量不确定度有关,因此验证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同时也说明了所给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是否合理。
验证方法可以分为传递比较法和比对法两类。传递比较法是具有溯源性的,而比对法并不具有溯源性,因此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原则上应采用传递比较法,只有在不可能采用传递比较法的情况下才允许采用比对法进行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并且参加比对的实验室应尽可能多。
“传递比较法和比对法”的具体做法见本书第七章第五节“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11.“结论”
经过分析和实验验证,对所建计量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是否具有相应的测量能力、是否能够开展相应的检定及校准项目、是否满足本规范要求等方面给出总的评价。
12.“附加说明”
填写认为有必要指出的其他附加说明。
第五篇:计量标准目录
100298451101
5作者: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2009年11月……出版:中国电力出版社……规格:16开精装20册……盘:……原价:3756元
11097
《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
《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
内容介绍
为了适应火力发电厂安全文明生产和创一流工作的开展,加强电力行业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的管理,促进电力标准和法规的全面实施,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经济运行,以满足各级供电人员对成套标准、法规和规定的需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组织编制了《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分法规与基础标准(上下册)、制图标准、运行标准(上下册)、安全与电能质量标准、检修标准、安装与验收标准、试验标准(上下册)、化学试验标准、计量标准(上下册)、监督标准、设计标准(上下册)、设备标准(上下册)、器材标准、卫生劳保及计算机标准共14卷20册,主要收集了有关国家、部委和国家电力公司等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管理规定等1409个标准、规定和文件,共约3000万字。
详细目录
1、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一卷 法规与基础标准(上册)
2、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一卷 法规与基础标准(下册)
3、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二卷 制图标准
4、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三卷 运行标准(上册)
5、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三卷 运行标准(下册)
6、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四卷 安全与电能质量标准
7、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五卷 检修标准
8、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六卷 安装与验收标准
9、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七卷 试验标准(上册)
10、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七卷 试验标准(下册)
11、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八卷 化学试验标准
12、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九卷 计量标准(上册)
13、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九卷 计量标准(下册)
14、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十卷 监督标准
15、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十一卷 设计标准(上册)
16、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十一卷 设计标准(下册)
17、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十二卷 设备标准(上册)
18、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十二卷 设备标准(下册)
19、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十三卷 器材标准
20、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第十四卷 卫生劳保及计算机标准
作者: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
出 版 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11月
册数规格:全20册 16开本
定价:¥3756元
《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