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合作学习理念,结合实践经验,探索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高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英语各方面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性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并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学校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策略之一。
但是,目前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并没有达到它的最高效用,还存在着以下这些现象:
一、小组合作活动不积极
众所周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单词学习、组织对话、课文理解、习题探究等各方面活动,都需要学生有大量词汇作为基础。随之就出现了个别学生因英语词汇基础不好,怕说错而不积极参与小组各项活动的现象。
另外,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敢张嘴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讨论,也会出现小组合作不积极的现象。这类学生不仅不能从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中得到提升,反而会加剧成绩的下降,进入恶性循环。小组讨论就会成为个别优质同学的“展示”活动,而其他成绩不好,性格内向的同学无话可说,无事可做,导致小组合作活动不能高效的开展,不能实现“人人有进步”的目标。
二、小组合作活动不深入
布置任务-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已经成为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活动的三步曲。形式有了,但实效性就有待考究了。在“热闹”的表象下,学生究竟从中获得了多少知识与能力?有许多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思考及准备过程。
还有一种情况,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计划,在提出被讨论问题后未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开始小组讨论,或者在小组讨论进行中就叫“停”。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活动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活动不但达不到设计的教学目标,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三、小组合作活动不合理
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课堂中,为了使学生提高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许多教师将小组合作活动作为营造课堂气氛,推动教学高潮产生的重要手段。但并非任何任务都适合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于初中英语教师来说还处于不断摸索和改进的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发现问题后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较之以前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对学校、班主任以及学科教师的要求更高。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探索和实践,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合理进行小组建设
1.确定一位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组长是关键。学期初,教师不能仅通过入学的总成绩高低来决定小组长的人选,而是要迅速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每个学生的各科成绩、性格及特点,挑选责任心强、善于沟通、成绩较优异的学生来担任小组长,同时还要注重不断对组长进行培训,不断培养小组长合理分工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沟通的能力。组长的职责就是要制定组内制度对小组进行管理、控制活动过程,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使成员之间密切配合以保证小组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
2.合理划分小组成员是基础。小组划分应遵循“组内异质、互为补充、组间同质、适当均衡”的基本编组原则。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把内向、外向的学生均衡地分配到各个组,这样才能让外向带动内向,从而避免走向两个极端;另外,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互补、每个小组内既要有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要有其它科的优秀生,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小组内互帮互助的效果。
二、合理进行课堂设计
1.合理的课前设计。新教材、新教法对教师优化设计教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丰富英语学科的知识,提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前提下,要认真研读教材,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科学、合理的设计好每一堂英语课。
2.合理的指导和调控。首先,教师在学期初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参与讨论、问题质疑、问题答疑、点评等技能进行培训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英语参与讨论活动,质疑、答疑、点评时要运用规范的语言,避免“空话”和“冷场”的出现。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学科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不仅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最佳途径。要让这一学习模式真正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的作用,就要求教师结合自己学生的情况,合理进行小组建设,合理设计好每一堂课,每一个讨论活动,并对每一个活动进行合理评价,总结出最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小组合作模式。
第二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朱阳一小
王小芳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促进全体学生更快、更好的全面发展。但要把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运用得淋漓尽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在运用过程中我和大家一样遇到了许多的挫折和困难。下面是我就谈一谈我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学生不愿合作
我们知道,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捧若明珠,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心理十分严重。当老师要求他们相互合作时,他们只图好玩,却不肯为小组做一点“贡献”,由此导致他们不愿合作。另外,学生不能从合作中体验到学习的欢乐,尝不到合作学习的“甜头”,也是他们不愿合作的原因。
二、学生不会合作
不能否认,教师的引导不力是造成小组活动无效而终的重要原因。小学生身心发展很不成熟,没有合作学习的体验,对怎样与同伴合作学习还非常陌生,不会合作是非常正常的表现。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使学生领会基本的合作规则,掌握基本的合作本领,这才使得大部分学生面对合作时无所适从,一团混乱。
三、教师不会引导 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大,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的概率大增,对教师的教学机智有了更高的要求。老师的初衷是想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上,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初衷虽好,但教师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导致学生的合作混乱开局,仓促收场。
面对这些问题我是这样解决的:
1、分好小组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我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每个小组4—6人,分别是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指学习较松懈、缺乏毅力,学习进步较慢的学生),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指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自觉、刻苦、学习进展较快的学生),二至三个中等学生(指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班级中的大多数,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选好组长
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我采取先个人自荐,然后组内表决的办法选小组长。教师向各小组长宣布组长的职责及相关要求,并进行培训。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3、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学习也好,合作学习也好,关键是学生有没有这样的需要,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作为教师要抓住合作学习的时机,具体表现为: 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举手如林时。这时教师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发言的需要,可以让学生相互说说,满足学生倾诉的欲望。当提供的材料需要资源共享时,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相互启发时,这时靠个体的力量不能解决,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会主动地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这是我们经常说的“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学生会觉得有讨论的需要和必要。
4、做好培训
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须达到以下几点:一是学会重点发言,能清楚表达本组的观点;二是学会积极倾听,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三是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看法,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通过培训,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与学习伙伴交流沟通,初步感受合作学习过程,为真正的小学合作活动作好“热身”。
5、用好评价
改变以往学生与教师一对一的交流,改成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改变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改成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在教学《我看见了大海》时,我针对课题,让学生凭经验和直觉提出问题,我并不加评价,而是将评价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先是思考哪个答案正确,进而认识到其中的道理。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加强,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教师不宜过多或过早地对方法和策略进行“评价”和“择优”。在教学中,学生有时候并不需要也不想老师过多过早地进行评价,他们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自己的个性喜好来作出对于他来说是合理的、最佳的方法与策略。学生能说的教师千万不要代说,学生能做的教师千万不要代做。过多过早地进行评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思维的发展。
6、加强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指导、学法指导、组间调控。在备课时,教师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从理念转变到行动落实,需要教师考虑、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作为教师,必须精心考虑、周密组织,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引导的水平。
实践证明,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确存在不少困难,但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实践,积极钻研现代教学理论,大胆尝试,勤于实践,不断完善,始终有一天我们会从孩子的身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风生水起,但不可否认的,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一些困惑。
一、是否小组合作一定要采取席桌式坐法?
学生换了新的席桌式坐法,会比较兴奋。而且由于座位的安排,对面的学生会在课上互相挤眉弄眼,并排坐的会讲话,而由于每个学生不再是面对老师,所以有时老师会注意不到。对于这种情况,我一般在上课时经常走到学生中去。我上课时基本上也不再站在教室前面,都是走到教室中间,在各组间走动。更加关注学生,并在下课后跟各科老师进行交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培养好组长,在班级树立良好风气,形成积极的学风。
二、怎样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不以成绩论成败
组内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里主要指学习上的差距。每个组都会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往往这些学生又特别敏感,在评比学习的时候,他们往往是要拉后腿的。这就要班主任引导学生全面地评价同学,我一再在班上说,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学会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学会宽容别人的缺点。在学习问题上,我不允许小组内出现“都是怪你考得这么差”这类责怪的语言。如果小组内有人学习有困难,那是全组的责任,大家都应该帮助他。所以,一学期下来,我们班没有同学因为学习成绩差而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所以组内学习能力强的同学都会主动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
三、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
每个班都会有一些行为习惯差的,不讨同学喜欢的学生,但这些学生更需要小组的合作。但是他们安排在哪一组呢,没有哪组愿意接受他们,勉强接受也会经常出问题。我班上就有这样的学生,比较突出的是杨瑶。她性格很外向,脾气又非常倔,在同学面前表现的比较霸道,在小组内惹了不少的麻烦。每次她这么做都是想吸引同学的注意,想跟同学玩,只是用错了方法。每次我找她谈话,他都知道错了,但是总是不能控制自己。我和小组成员交流,他们也承认杨瑶在组内是受孤立的,然后我再大力表扬杨瑶的优点,提出小组同学要多关心杨瑶,同时表示老师也会找杨瑶谈心。学生看得到杨瑶的进步,小组成员的评价是“杨瑶虽然还是会搞恶作剧,但是比以前好多了”。全班同学都可以从矛盾的产生和解决中会学习到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拥有一颗宽容与感恩的心。
第四篇: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之我见
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之我见
云南省曲靖市罗雄镇新村小学
高青
一、小学英语课在设置上存在随意性
为了保证小学英语课的教学质量,依照教育部《小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要保证每周至少四次”的要求,为给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和语言交流的机会,我校规定小学英语最多每周二课时,且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把英语当成“副课”,英语的课时大都被安排在第三节课以后,这些时间学生的思维没有一、二节课清醒,记忆力也没有一、二节课好,英语教学看似给足了时间,其实教学效率极低。
二、小学英语教师的负荷问题
我校一个英语教师要上十二个班的课程,约占到全校1/3的班级,七百多名学生, 课时量大,教师忙于应付上课,赶教学内容,不能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很难在一周内让每一节英语课都充满活力。
三、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
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往往出于好奇和新鲜感,课堂上积极讨论、发言,有较强的自信心,学习热情很高。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逐步加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明显不足,6 1 0%左右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热情减退和兴趣滑坡,10%左右的学生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学和畏惧情绪,导致了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地区发展的不均衡也是导致小学英语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有一些学生从外地转来,有些地方没有开设英语,有些地方使用教材不一样,学生转来以后,造成知识上的脱节,学生也会失去兴趣,造成两极分化。
四、教材的问题
教材是英语课程的核心部分,它既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手段和工具,又是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内容。目前,我校选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EP教材,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内容新颖,形式活泼。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本套教材语境会话较多,课时要求量大,具体表现在涉及到的教学活动过多,而我校英语老师每周只有2个课时的局限性。所以,教材本身对于语言环境缺乏的我校来说,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五、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但是我在具体的操作过程 2 当中,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1)重形式,轻内容。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活动多样,但教学内容的安排欠科学。(2)重乐轻教。教师过多注重形式的趣味性,设计的教学活动华而不实,致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扎实。
为了保证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为了今后与中学英语的顺利衔接,我认为在改进小学英语教学方面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开足英语课时,保证教学效果。
学校应重视英语课教学工作,保证英语课的教学时间,科学设置课程,想办法减少英语教师的兼课现象。英语学科有它的特殊性,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精心准备大量的教具。因此,应多为教师配备一些教学资源,如教学挂图、录音机、磁带、工具书、卡片等,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便利的条件,让我们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教学方法。
2、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其中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是因为学习策略不当,学习不得法,只会机械模仿和死记硬背。除了英语学习策略方面的问题以外,学习兴趣还和情感态度、认知方式、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水平密切相关。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分析学习障碍的 成因及相应的对策。特别是中途转来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帮助,可以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就感。
3、解读课程标准,灵活运用教材。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是教材使用的依据和指南。新标准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即“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新标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出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和成功。
4、加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
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听说法”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听说的语言实践活动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要注重英语学习的阶段性,使小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为初中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黄兴川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我校的 “主体异步教学模式下双案一体化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改推动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机不当。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使学生无所适从,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2.规则不明。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3.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5. 评价不全。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4.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