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定稿]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这种学习方式将学习中个体的竞争转化为团体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学生互相沟通,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优势互补,实现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
然而,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没取得理想的效果,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仍存在着一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以下是我例举的几个常见问题:
一、合作小组的组建缺乏科学性
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往往没有根据班内的实际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导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严重失衡。一般都是教师宣布小组讨论时,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教师让小组回答问题时,因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出现小组成员人人举手,争着要说,课堂上闹哄哄等不良现象。
二、小组活动缺乏实质的合作
不少的公开课,观摩课把合作学习当成课堂教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点缀,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沸沸扬扬实际上却无扎实的成效。相当部分的教师关注的只是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本质问题。比如有位教师教《家乡的秋白梨》时,他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我的家乡在哪里?什么是家乡的特产?”这些课本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表面上学生讨论的热热闹闹,实质上没取得合作的成效,反而浪费了时间。
三、小组活动普遍存在“搭车”现象
“搭车”现象是指合作学习时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作业,而某些小组成员无所事事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会使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受到其他同学的冷落和忽视。学习困难学生真正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很少,只是充当其他组员学习的陪客,致使他们越来越没有兴趣参与合作学习。例如,如果一个小组的任务是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那么,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所提出的建议或做出的贡献常常被人们忽视。同时,在问题解决中,表现比较积极的学生也很少有主动性去向那些不太积极的小组成员解释他们的所作所为。转变教与学方式下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在转变教与学方式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不够积极主动、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缺乏有效指导等确定。要克服这些小组活动不足,指出了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教师要钻研教材,备好小组合作设计、平时加强训练、制定多元评价等方法。
关键词:转变教与学方式、小组合作、多元评价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他主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现代学习方式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特征:
1、主动性——我想学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两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
2、独立性——我能学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我能行。江山野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我们只能让他们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以让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识。
3、独特性——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独特性同时意味着差异性,尊重个性也就是要尊重差异。学生差异是一种有待开发的重要教育资源。独立性是合作性的基础,独特性是合作性的前提,独特性的最高表现是创造性。
4、体验性——经历与感悟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5、问题性——学习的出发点
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区现在积极开展教与学方式转变,教育局领导认为:“我们不能改变考试的方式,也不能改变评价的方式,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教与学方式”。为了开展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区里组织老师学习现代教与学方式下的教学理论,开了许多示范课、观摩课。这些课中,大都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标指出“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优、差生之间“息息相关,沉浮与共”。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变为“我要学”、“我会学”。小组合作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在整节课当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很高。学生有了积极性,不仅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还提高了综合、归纳的能力,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真正融会贯通。小组合作教学体现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体会了集体的智慧,之间加强了团结与协作,班集体也有了互助友爱、团结向上的凝聚力,也使师生的沟通更加自然、和谐,建立真正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而恰当的学生分组,并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不仅可以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技能形成、能力培养上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而且对每名学生来说,小组内同学之间的大量交往、情感的协调接触,对学生情商健康发展以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都有很大帮助。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学习者愿意学,才能学得好。
小组合作教学遵循了前苏联教育家柏拉斯基的“教师的使命不时向学生教数学,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造成的环境中独立地或大家齐心协力地去掌握知识、技能、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完全符合现代教与学方式的基本特征,但是在具体的小组合作活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合作探索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探索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自主探索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探索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探索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索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另外,在我听过的小组合作探索学习课中,大多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原因。而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3、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探索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探索学习的顺利开展。
4、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探索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然而,课堂的预设和生成可能不一样,教师发现时间不够了,就匆忙结束合作探索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探索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
5、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从以前的“大包大揽”到把舞台留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事事,相反,教师要担负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因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方面,某些时候比起学生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
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那么多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诸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等等。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我最近在新课标教材改革实验区调研中发现,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探索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理念,小组合作探索学习只是走过场。数学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探索学习。
2、教师要钻研教材,备好小组合作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平时加强学生训练
这包括:(1)学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探索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探索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4)认识合作探索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探索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探索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探索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探索学习产生认同感。
(5)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6)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探索学习。(7)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4、制定多元评价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成果,25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评价不仅要注意小组活动本身,还要关注小组活动前的准备和小组活动后的延伸;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可以是教师、同学、家长和专业人士;小组合作的评价不光要量化评价,还要给予评语式的评价。总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尽量要制定好评价活动表格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接纳,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得到了活跃,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但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及听课中发现,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或多或少地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合作,各持己见。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它要求小组内的成员既要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又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做好自己份内事的目的就是合作,也是合作的基础。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认识不到这一噗,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甚至不愿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这样根本就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一个形式,根本不叫合作学习。
二、没主见,人云亦云。
一个学习小组内的成员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必然会有好中差之分。对于同一个问题,好的学生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差一点的学生则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只能跟着别人走,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这一现象在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很常见地,也正是这一现象的常见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三、欠主动,坐享其成。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做个无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不专心,易受干扰。
仔细观察一下平时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学生不够专心,精力不集中,自制力不强,易受干扰,从而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如教具、学具的制作好坏,问题的多向性,学生之间的无关话题等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有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要教育学生成功的合作学习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为他人、集体着想;要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不自卑,要主动参与学习。这些思想品德教育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很重要保证,也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之一。
2、精心设计设计问题、认真准备教具,尽量减少干扰因素。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太简单了,没有合作的必要,太难了学生解决不了。教具也要认真准备,尽量减少教具学具的缺点,使它们能真正帮助学生学习。
3、做到科学分组。在分组时,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可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组内成员的异质互补,就是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取长补短,尽量做到最佳组合。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风生水起,但不可否认的,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一些困惑。
一、是否小组合作一定要采取席桌式坐法?
学生换了新的席桌式坐法,会比较兴奋。而且由于座位的安排,对面的学生会在课上互相挤眉弄眼,并排坐的会讲话,而由于每个学生不再是面对老师,所以有时老师会注意不到。对于这种情况,我一般在上课时经常走到学生中去。我上课时基本上也不再站在教室前面,都是走到教室中间,在各组间走动。更加关注学生,并在下课后跟各科老师进行交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培养好组长,在班级树立良好风气,形成积极的学风。
二、怎样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不以成绩论成败
组内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里主要指学习上的差距。每个组都会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往往这些学生又特别敏感,在评比学习的时候,他们往往是要拉后腿的。这就要班主任引导学生全面地评价同学,我一再在班上说,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学会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学会宽容别人的缺点。在学习问题上,我不允许小组内出现“都是怪你考得这么差”这类责怪的语言。如果小组内有人学习有困难,那是全组的责任,大家都应该帮助他。所以,一学期下来,我们班没有同学因为学习成绩差而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所以组内学习能力强的同学都会主动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
三、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
每个班都会有一些行为习惯差的,不讨同学喜欢的学生,但这些学生更需要小组的合作。但是他们安排在哪一组呢,没有哪组愿意接受他们,勉强接受也会经常出问题。我班上就有这样的学生,比较突出的是杨瑶。她性格很外向,脾气又非常倔,在同学面前表现的比较霸道,在小组内惹了不少的麻烦。每次她这么做都是想吸引同学的注意,想跟同学玩,只是用错了方法。每次我找她谈话,他都知道错了,但是总是不能控制自己。我和小组成员交流,他们也承认杨瑶在组内是受孤立的,然后我再大力表扬杨瑶的优点,提出小组同学要多关心杨瑶,同时表示老师也会找杨瑶谈心。学生看得到杨瑶的进步,小组成员的评价是“杨瑶虽然还是会搞恶作剧,但是比以前好多了”。全班同学都可以从矛盾的产生和解决中会学习到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拥有一颗宽容与感恩的心。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我县课改实施三年多以来,彻底改变了过去教师教,学生学的单纯、死板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今年根据县局精神我县又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融入“小组合作” 这种学习新模式。
这种模式的大致流程是(1)导入、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辅助环节1)[时间] 1分钟左右(2)指导学生自学(辅助环节)[时间] 约2分钟左右(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时间] 约5—8分钟。(4)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时间] 约5—8分钟。(5)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时间] 约8—10分钟(6)当堂训练[时间] 不少于15分钟。它体现了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等原则。通过这两年的课改,我深深体会到了小组合作的必要性,这种操作流程在实践中的突出优点是:
“先学”的优点: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为通过“先学”,学生至少要将本书的内容看一遍,先熟悉,然后才能要求掌握。
“后教”的优点:有利于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有利于老师点拨。“当堂训练”的优点:(1)促使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起来,使学生自学、听课都认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紧张程度。(2)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动手训练的机会,关键是杜绝了作业的抄袭。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之所以说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就是因为:
1、它创造了学生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
2、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好品质。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
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3)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在问答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但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也存在一些问题,如:
1、课堂展示中,教师对展示的时间把握不好。
2、大部分学生不敢在课堂上进行问题展示或自我展示。
3、在固模的基础上,如何融入小组合作,缺少固模加入小组合作后的大致流程。
4、如何打造符合我县特点的教学模式。
5、小组中存在过多优生展示,没有做到全员参与。精英展示普遍存在,因为存在竞争,各小组都怕本组的待优生拉本组后退,即便最终待优生展示了,但结果也不能让本组成员满意。
6、展示后,当堂训练不能当堂完成。
7、讨论时,有时存在假讨论现象,表面上看上去讨论的很激烈,但走近才知,讨论的问题与导学无关,小组合作还停留在表面,还没有真正做到高效。
8、固模运用有点僵化,缺乏灵活性。
9、交流环节时间短,学生只记住了答案,而没有真正弄懂。
10、点评。很多同学点评不到位,讲不到点子上,只是抠别人的字眼,还有同学故意挑刺,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等,在评分时存在报复性心理。
11、学生的语言组织虽然有所提高,但普遍还是较差,即便是口头表达,也不是很流畅,这往往在展示或点评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以上是我在听课时发现的问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今后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希望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局领导的引导下,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解决办法,使汝南教育能尽快走上一条具有汝南特色的光辉大道。
第五篇: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清单(最终版)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清单
初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的学习责任分工,并通过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课改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重视和喜欢这种小组合作学习。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仅关注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
教师常常为了解决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而让学生合作学习,所以合作学习的直接目的是解决学习中的某个问题,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然而很少关注学生在发展认知能力之余,其他的能力是否提高。
2、优势学生的舞台,弱势学生的搭车现象。
由于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积累有差异,显然小组合作成了优势学生展示的舞台,他们在讨论和集体交流中无疑成了中心人物。久而久之,弱势学生成了旁观者,最后小组合作再也不关他们的事了。但是小组合作的成绩评定是由小组为单位的,所以其他小组成员的劳动成果也成了他们的劳动成果,他们搭着这辆顺风车取得了分数。
3、缺少合作精神。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小组中的争执时常发生,有些时候从争得脸红脖子粗到谁也不理谁,最后造成完不成学习任务;在集体交流中,绝大多数代表小组的同学总喜欢这样开头“我认为,……”,而不是“我们认为……”,他们忘了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有时候,学生认为随着老师说“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后,小组合作学习也就结束了,然后就自顾自地说话,做别的事情,而不再去关注其他小组的交流,甚至是本组同学的发言。
二、应对策略: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无疑让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良性竞争意识;同时也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结合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上述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改变观念,及时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那么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如何处之?
首先,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确定三维目标。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可见新课改关注的是人的发展,而非仅仅是知识的获得。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有针对性地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明确这些目标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如何体现,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有效地改善学习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作为总调度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把学生的思维拉上正轨。但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做到“三不”:参与而不干预、引导而不控制、帮助而不包办。
(二)合理分组,分担任务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程度是有差异的,因此合理的分组是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条件。分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我在分组时,首先让学生分 析自己的特长,接着我根据他们的提供的资料进行统计归类,分为书面表达强、口头表达强、有组织领导能力、有绘画书写特长等等;然后进行合理分组,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小组包含了各种能力的学生,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入地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实行各小组分担任务,然后全班汇总,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共享。
(三)分工明确,有效记分
在最初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出现了“优势学生的舞台,弱势学生搭车”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必须明确每位成员的分工。比如在小组讨论时,分别指定协调员、记录员、发言人、主持者等,每位学生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任务,为小组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角色可能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并通过良性循环,使每位学生自身存在的能力弱项得到有效的改善,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通过互相发言、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聆听、互相探讨来获取知识,更能使学生们在愉快的互动中,关注他人,调动学习兴趣,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并在参与和自我表现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