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系列问题之一

时间:2019-05-15 08:3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系列问题之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组合作学习系列问题之一》。

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系列问题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系列问题之一:

如何走出建组困境

高效课堂模式对小组学习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因而小组学习就成了关键。

本期“问道”,从一线教师中广泛征集有关小组组建和建设两方面的问题和困惑(问题来自一些课改学校、本报读者QQ群、现代课堂周刊读者QQ群等不同渠道),并邀请了几所课改学校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现身说法,就如何科学分组、如何发挥学习小组长的作用、如何增加小组的凝聚力等实际操作问题进行解答,希望能帮助广大教师走出分组困境,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教师得力的教学帮手。分组讲求策略

问:在实践中,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划分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方洋:小组组建应在班主任对全体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学校首先组织一项面向全体新生的学习能力测试,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考试成绩、日常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以学习成绩为主),将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A、B、C三层,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在小组组建的过程中,除了保证每组内有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外,还考虑分配一名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性格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活泼型学生与内敛型学生相结合,以增强小组的活力。

吴俊华:我认为,分组时要考虑三个因素。成绩分配因素:要使各小组学生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小组间不至出现较大的差异;性别搭配因素:遵守异性效应,实行男女搭配,如此一来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比相同性别的小组合作效果更为显著;家庭背景因素等。尽量不允许学生之间进行自由选择。因为学生通常喜欢选择与自己性格相似或成绩相当的学生,这样会出现小组间的较大差异,不利于各小组开展学习活动。

段翼鹏:一般情况下还是按学生成绩来分,具体操作如下:把前1至12名的同学分为A组,倒数1至12名的同学分为C组,中间的同学为B组,然后让A组的12名同学能够自由地两两结合组成6个组(注:最好是限时3分钟),B、C组的同学以同样方式分成6小组。

然后,班主任老师就要对A组中的6个小组讲:“若让你在C组中选一个小组组成搭档,你最不喜欢哪一个小组?为什么?说明原因或理由。”同样,也让C组中的6个小组在A组中限时选择自己最不喜欢的小组。针对他们的选择,分析提出的理由,班主任要作细致的思想工作。然后再自由选择中间B组的6个小组最终形成AA、BB、CC的小组分配原则,小组内AA、BB、CC两两之间为互帮对子,并在小组内,AA负责BB内疑难问题的解答,BB负责CC内疑难问题的解答。

问:多少人一组比较合适?为什么?如果班额较大怎么办?

吴俊华:进行合作学习的小组大小与构成要因班级学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即:因班而异。当然,最常见的是4至6人小组。

方洋:根据我们的调查和研究,6人一组最为科学。小组的规模大些,组内可能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信息的量也相对大些;但人数并非越多越好,人数过多,受课堂时间限制,有些学生就可能丧失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假设每组8名或更多学生,组内的交流就容易受到限制。

此外,小组的人数尽量是偶数。我们认为,小组学习的基础是合作,合作学习的最好体现是“一帮一”,结成“学习对子”。当然也可以是“一帮二”,但是效果不如“一帮一”理想。

邱洪超:如果教室里人数比较多,8人一组也可以。当然,大组还可以分为“组内组”,即A组和B组;还有一种分法就是按照成绩将学生编号,从高分到低分。根据班级人数一分为二,让学困生把名字写到黑板上,让另外一半的同学自主选择自己希望帮扶的同学,结成“对子”。

问:小组分配可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

方洋:我校在小组分配上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均衡原则。指在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和课外活动能力等方面,各个小组的力量保持均等,大体相当。各组应有大体同等数量的A层生、B层生和C层生。各个学习小组中男女同学的人数也应尽量做到均衡分布。

均衡配置有利于每个小组都能进行充分讨论,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深入交流,并据此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同时也有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赛。

第二、尽量尊重学生意愿原则。在保证基本均衡的前提下,教师在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同时注意不把彼此暂时排斥的学生编在同一小组,以免激发其逆反心理,影响小组学习及开展其他活动;C层生宜编入对他们持中间态度或欢迎态度的小组,以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第三、适时调整原则。一个学习小组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必要的时候可视情况而调整。这种变化包括组员之间的调整、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的调整,也包括小组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等的变化。只有适时调整,才能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持续地开展。

段翼鹏:“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指定组长,双向选择”原则,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之后,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缩短学习小组内学生间的“磨合期”,便于小组管理。小组长须有领袖气质

问:小组长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段翼鹏:小组长最好能分为学科小组长和行政小组长。学科小组长由本组内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是老师的助理,是组内的“学习领袖”,组长未必是终身制,成绩未必是第一名,但要求其必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小组形式一般是固定的,但各学科的小组长应依据学科而定。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不同学科既能体验到成员的角色,又能体验到组长的角色,从而达到“团队学习”的效能。

行政小组长的设立是由组织能力强,协调能力较强的小组成员担任,是组内的“行政领袖”。其成绩未必是小组第一,但要有大局观,具有领袖气质和才能。

朱浩:有较强的自制力,不会因自己的行为影响小组的合作;有较好的协调能力,能独立处理好组员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时时、事事想到小组的整体形象;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清楚知道组员的学习状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邱洪超:我认为小组长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一是人缘好,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强,三是责任心强,四是成绩中上。组长可根据情况适时调整。

问:小组长如何产生,才能更有利于小组学习的顺利展开?

方洋:分组后,组内要选出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常务组长要带领全组成员制定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还要负责检查各项目标的落实情况;学习组长则负责督促全组同学的学习。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由学生自荐后小组同学选举产生。小组长要定期述职和接受组员评议,工作不出色的,应及时更换。

选择学习小组长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采用自荐和民主选举的方式,尽量避免教师指定。在选举前,教师可公布组长候选人的标准。只有充分考虑学生意愿产生的小组长,才容易成为实际活动的核心。段洪超:小组长可以采取竞选的原则,让有意向做组长的同学担任。每组还可以设正副组长各1人。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学习,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也可正副组长分别负责A、B组的工作。小组成员间形成紧密的学习利益共同体。

问:小组长是小组学习的关键,如何培训小组长,有效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段翼鹏:首先应让小组长们明白,自己当上小组长之后,学生角色就变成了一个“小老师”,完全发挥着一个老师的职能和作用。

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可以针对各小组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小组长学习、讨论并加以解决,这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学科班长,可作好培训记录和实施的效果记录。

方洋:我认为对小组长的培训可分三个方面:一是任课教师进行课前培训,其目的是更好地实现课堂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班主任进行定期培训,每周在固定时间,班主任与学习组长、常务组长进行交流,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班级学生的动态、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及各小组存在的问题等,与大家商讨解决办法,帮助每一名同学进步,推动班集体共同提高;三是任课教师进行不定期培训,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随时召集学科组长及学习班长开会,了解本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

在完成小组长的培训工作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他们自主开展小组学习和管理工作。

理想的管理是全体参与 问:怎样协调组长与组员的关系?组员不服组长怎么办?组长想把个别组员“踢”出本组怎么办?

赵刚: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先期进行时可由班主任指定临时性的代组长,通过一定时间的了解磨合后,让学生通过推举产生各自的组长。这样产生的组长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与组员之间有较融洽的关系,有利于他们开展小组内的工作。

组员不服从组长管理,老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果确定是组员的问题,那么老师一定要给组长撑腰,正确及时地处理问题,化解组长与组员之间的矛盾。如果是组长想把个别组员“踢”出本组,更要认真了解原因,弄清真相。区分是组长的原因还是组员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一定让组长杜绝“自己可以把个别组员‘踢’出本组”的念头。但如果确实出现一个组员与同组大多数成员关系均不太好时,应及时作出调整,并针对该同学做一些工作,以免他调到其它组时再发生类似现象。

邱洪超:组长与组员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小组的建设。组长要了解各组员的基本情况,深入了解每个组员的性格、兴趣等,同时小组长在管理过程中又要有自己的做法,制定相应的组规,对违反组规的同学做相应的处罚。

如果出现组员不服组长或者组长想把个别组员“踢”出本组时,我们将先了解具体的情况,采取互相沟通的方式查找出原因,同时分别对组员和组长进行沟通,对组员进行教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小组团结和小组荣誉的重要性。同时对小组长的工作进行分析,让组长真正树立为小组服务的意识以及了解小组长在小组集体荣誉中的重要性。如果经过协调仍然不能解决,将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由组员选择组长,选择自己愿意加入的小组;同样,组长也有选择、接受组员的权利。这样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更加和谐。

王海亚:在小组的管理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摩擦,其原因有很多种。但作为老师应该为班级管理的长远着想,在班级会议上,要坚决做好组长的后盾;私下里要对小组管理者进行集中培训,以提高他们对小组的管理水平;同时,老师也要积极主动地做好个别组员的思想工作。

首先利用班级舆论进行监督,即:要多召开班级的主题班会,或者定期对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这样也能在班中形成一定的舆论引导作用,让表现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表现欠佳的学生更有信心。当然,最理想的结果是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另外,前面提到的,在小组调整的时候,组长由全班同学选举产生,然后,再让组长来选择组员。这种方式可能更易于被全体同学所接受,组员也更容易服从组长的管理。凝聚力来自学生“入群”信心

问:如何加强小组的凝聚力?优生不愿意帮助后进生怎么办?个别学生没有集体荣誉感,“拖后腿”怎么办?

朱浩:一个班级的向心力强,这个班级的班风就正,学风就浓,同样,一个小组的凝聚力强,这个小组的组风就好。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在的小组就是“小家”,所有组内成员都应该为这个“家”不断努力,互帮互助,携手共进;其次,在安排座位时,尽可能让两人自愿结成“对子”,这样利于合作。对待个别学生不思进取要采用评价机制,比如用个人积分制等。在评价过程中,为了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让昨天的他和今天的他作比较,小到每次词语默写、学案完成情况,大到每次测试等。只要有进步,就给他鼓励,让其看到学习的希望,从而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小组评比中。

王海亚:我相信,这些现象之所以出现,其根源还在于评价机制。优生之所以不愿帮助后进生,是因为优生觉得帮助别人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却不知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后进生之所以没有荣誉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他表现的机会,或者机会太少、太难,他们不认为自己的存在对小组和班级有多少意义。

严茂华: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去想办法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其次是对各小组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捆绑考评”。在课堂上,对那些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上台展示的小组给予加分鼓励,不管开始时他们的展示是否到位,是否精彩,都给予表扬。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也能促使小组中成绩好的同学主动去帮助基础差的同学,基础差的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李平:人有社会化属性,任何正常人都天然地希望被社会所接受,之所以有些人表现出离群索居,一般都是有过入群的“创伤”,让他失去了信心。

凝聚力、向心力才是真正的战斗力。班会课上,“我们小组**最棒”或“我向**学**”活动的设计,个性化班组文化的设计,联欢会上的小游戏,体育文娱类对抗赛,学期末的团队盘点等,我们“间歇性”地添柴加火,全方位地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团队合力。

邱洪超:小组长多组织小组会议,多开展一些小组活动,对组员多鼓励,多表扬,让组员体会到成就感;此外小组长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组与组之间的知识竞赛或其它活动赛,增强组员之间的凝聚力。

问:怎样加强小组的文化建设?

段翼鹏:建组之初,小组的文化建设就已经开始,包括:

创设组名——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组名,使本学习小组相互鼓励、奋发向上、团结协作。如:飞天火箭、畅游太空、终极一组,等等。

形成组训——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以便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凝聚力。

制作组标——制作学习小组标志牌,放置本组桌面,时刻警醒、激励团队永远向前。

确定目标——小组讨论后,制定本学习小组阶段和长期奋斗目标。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预习效果、课堂展示、学业成绩等方面要达到什么目标,在班级的所有团队中要达到什么样水平,目标清晰,人人明确。

当然,小组文化的建设过程也伴随着班级文化的建设,他们相互促进,互相支撑。

小组合作学习系列问题之二:

如何打造“动车组课堂”

我们常常把小组合作学习充分的课堂称为“动车组课堂”。

本期“问道”我们通过本报读者QQ群、现代课堂版读者QQ群等不同渠道广泛征集了相关问题,并邀请一线课改名校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现身说法,就学生如何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开展活动、如何确定小组展示人、怎样分配小组学习内容等实际操作问题进行解答,希望读者能从中有所受益和启发。

“1:6”:让学生学会织网捕鱼

一个人是一根绳,多几根绳才能织成网。小组学习就是几根绳织网,单绳形不成网也不可能捕到鱼。须知,差生手里可能没有强绳,但或许他们有织网的梭子。

问: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激发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让小组合作具备充足的动力?

邱洪超:高效课堂模式对小组学习的形式与方法做了明确的要求,上一期谈到了如何分组,如何设置小组长。对于怎样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补充的是,小组内和小组间要充满竞争。组内对子之间既是竞争者,也是相互监督者,比如上课开小差的问题,就由对子来解决。为了鼓励对子间的竞争,小组长有时候要采用一点“手段”,比如要求对子间“下战书”挑战。小组间的竞争就考验教师的“课堂艺术”了。“评价是武器”,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敢于调动组与组之间的对抗、拉力、质疑,并做好“即时性评价”。

在高效课堂上,老师其实只需要通过对“6”个组长的询问来掌握“6”个同伴。这样形成的两个层面的“1:6”,谓之“高效学习方法”。当然,在课堂上,老师对学习目标的分配分解也是通过“1:6”实现的。

一个人是一根绳,多几根绳才能织成网。小组学习就是几根绳织网,单绳形不成网也不可能捕到鱼。传统课堂缺少的就是“利用”学生,当然也缺乏对学生差异的尊重。须知,差生手里可能没有强绳,但或许他们有织网的梭子。与其每个人都必须饱受学习之苦,不如大家绑在一起共同分担任务。这样既减少了学习分量,又降低了心理强度,何乐而不为?这就是新课改合作学习的意义。

杨 翊:在竞争的基础上,建立组内奖励机制和组间奖励机制也很必要。对帮教效果明显的个人和对子,小组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荣誉感。得到褒奖的学生往往更加努力,不会松懈;那些暂时没有得到奖励的学生就会积极调整自己,力争取得成绩,为小组争光。

教师要营造“组组有事做 人人想展示”的课堂氛围

课下常规活动建议给学生留白,让他们有自由的空间,不能什么事都按一定规矩做,那样会使学生很累。

问:在实施和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怎样开展活动?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活动中又应怎样开展学习活动?

邱洪超:在开展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做好学情调查并及时做好指导工作。学生分成小组交流后,老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听一听学生交流的内容,看看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不足,把它记录在课堂记录活页上,到小结课堂问题时指出来,让学生去纠正不足。老师在做学情调查时,发现学生的亮点,也要记录在课堂记录活页上,到以后上课时,让学生继续发扬。如果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及时作好指导。教师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把解题的思路给学生讲明,让学生按解题思路去寻找答案。如果在组内还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组长就要把这个问题展示在主展板上,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交流后解决掉。

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先把导学案的问题进行交流。组长组织组员分成A、B两个小组,让每个组员都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讨论出问题的最佳答案。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思想发生碰撞的过程,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意见分歧时,应该展开激烈的讨论,最终得出大家共同认可的答案。经过思想的碰撞,学生对问题就理解得更加透彻了。组长还应该关注组内的学困生,让学习对子帮助学困生解决疑难问题,实现共同进步。

吴俊华: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还要承担起课后反思的观察任务。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单独谈话等方式,反思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具体指导,促使每个小组甚至每个学生都进行反思,使之慢慢形成小组合作学习良性循环。

问:怎样对小组成员进行内部分工?课上教学流程怎么分工?课下常规活动怎么分工?

邱洪超:在高效课堂中,小组的建设是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而小组内的分工明细则是高效课堂有效实施的体现。在教学流程上,每小组设组长一人、副组长一人、学科组长每科一人。组长抓学习,副组长抓常规(纪律、卫生、安全、日常行为等),分工合作。各学科组长,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各项学习工作(预习本、纠错本的批改,收发导学案,指定本组展示代表、发言代表,收集问题向班级学科代表反映等),学科组长要能够调动、激发小组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常规活动的管理,每小组必须配备常规专管人员。具体有:组内卫生、桌椅的摆放、黑板的擦洗、标语的完善、组内的纪律。

高中贵:课下常规活动建议给学生留白,让他们有自由的空间,不能什么事都按一定规矩做,那样会使学生很累,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问:在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分配小组展示的内容?

邱洪超:在课堂上,先应该让学生进行对学,通过对学,每个学生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困惑的习题进行对子讨论,对学完后,再在小组内进行组学,把对学中不懂的在组学中讨论,难点在组学时化解,扫清展示路上的一切障碍,然后将导学案上的习题逐题讲解,这时老师才能分配任务。

教师分配展示任务尽量采取小组自愿的原则,哪个组喜欢讲哪道题就去认领,他们自己选择的题目,他们就会很自信。达到课堂中组组有事做,人人想展示的一种氛围。这样的课堂展示才是有滋有味、活色生香的。

赵 刚:为了避免学生只针对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而研究、学习、准备的现象,教师大多数情况下应临时、随机地分配展示任务和内容,由组长根据本组的计划安排到组员。组长将展示任务分配到某个同学,展示内容的分配要考虑难度,应该是不同基础的同学展示适合他作法难度问题,特别是通过将一些简单问题分配到后进学生进行展示的作法,可以增加他们展示的机会,增强学习的信心。

高中贵:我们的课堂不应为了展示而展示。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作充分预设,大部分任务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就能够解决,而展示的内容必须是全班共性的问题,而且这些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状态下,学生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

朱 洁:余下的少数代表性强的知识点或提高题可以留作展示,相应的展示题可分给以下小组:掌握得非常好,有独特方法的小组;水平一般,能够讲清思路,通过展示能够提高他们理解水平的小组;教师有意识要为之创造展示机会的小组。分层展示与帮扶:优者更优,弱者更强

一节课中,个体展示是亮点,是高潮,是形成人格、自主自强、勇敢有为的重要途径,每节课要设定重要篇幅,通过学生个体展示来促成学生性格的铸就。

问:在小组学习刚开始的阶段,往往出现小组展示时每组每次都是相同的学生的问题,往往是那些善于表现的“优生”,应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怎样来确定展示人才比较合理?

邱洪超:一节课中,个体展示是亮点,是高潮,是形成人格、自主自强、勇敢有为的重要途径,每节课要设定重要篇幅,通过学生个体展示来促成学生性格的铸就。

王海亚:具体可以体现为两种方式,一种由学生自己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来确定组内的展示人;一种是由老师在课堂上临时指定展示人。前者,有利于体现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后者,有利于老师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来检查各类学生的学习效果。总而言之,方法运用要灵活,不可教条。

杨 翊:容易问题学习稍差的同学答,难度大的学优生回答;对于中等问题学习稍差的同学答对加高分,学优生答对加分少;也可由科代表根据题的难易程度抽号回答。为了避免课改初期学优生抢答,学差生不敢答的问题,可以在组内确定每人每天展示次数,同一个人多次展示时,少加分或不加分,其他人展示多加分,这样就能有效规避每组每次都是相同学生展示的弊病。

问:小组内一对一帮扶如何实现?

王海亚:帮扶从广义上来讲,就包括优生对学困生的帮助、优生与优生间的互助及优生和优生间的相互激励。要想实现学生间的帮扶和激励,就必须在小组建设时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编排。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若以8人一组的话,中间四人必然是优生,或者是,中间四人中两位是优生而另两位是次优生,而小组的两端分别安排中等生或中下等生。这样的编排方式非常有利于中间两位优生或次优生间的互助,也有利于优生对两边成绩较差学生的帮助,从而实现一对一的帮扶。

不过,这种组合方式要求老师对学生要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一对一的同学,老师要考虑他们的性格是否相投,因为,只有性格相投的人之间,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和合作,同时,老师也要让学生明白小组编排的意图,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否则,小组的建设将失去意义。

小组的建设过程中,还有一点我们不能忽略,就是小组成员不能固定,应该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小组进行适当调整。

高中贵:在结对子时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两人之间是关系较好的同学关系,优生的水平足以帮助且乐意帮助后进生的。第二,后进生愿意主动学习,不无故打扰优生。第三,要有对对子帮扶过程的监控,不同对子之间要有评价制度,定期对帮扶效果进行评价。

邱洪超:课堂中的对子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同时,组内对子之间的评价还应有梯度性,比如优生之间的对子相对于后进生之间的对子来说他们的优势更加突出,怎么才能平衡他们之间的评价差异?怎样才能既使优者更优又使落后者不失信心呢?分层评价是最好的途径。在班级、小组内可设置“黄金搭档”、“挑战台”等,利用这种手段进行激励,使对子更加自信,更加快乐,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避免“被合作”和虚假合作

以往,我们一味强调参与率,希望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中,甚至所有人都能上台展示,殊不知,有些学生性格使然从心里就不喜欢这样的方式。对于这些学生,倒不如随之,只要他在用心学习,不参与讨论又如何,倾听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问:小组讨论时,我总是发现有些小组成员并未讨论,处于游离状态,而这种情况在展示中也不能显示,往往被组内其他成员的优秀表现掩盖了,这种情况怎么办?

余张林:未参加讨论意味着他(她)不知怎么去发表见解,不知如何去听取他人建议,或是对学习极端不负责任。原因有二:一是没有深入预习就没有存疑,没有新发现就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二是学习目的不明确。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一是落实预习。措施有:自主预习、组长督查、存疑登记、释疑有奖、设问创新、循序渐进;二是有针对性地做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教给自学的方法,培养学习的兴趣。

高中贵:也有可能是因为问题的难度太大,当然还有可能是他不愿意参与讨论。这时,要提醒他们上课应该干什么并作好记录,扣除一定的个人积分并督促改善。

朱 洁: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表达方式,当然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往,我们一味强调参与率,希望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中,甚至所有人都能上台展示,殊不知,有些学生性格使然从心里就不喜欢这样的方式。对于这些学生,倒不如随之,只要他在用心学习,不参与讨论又如何?倾听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问:小组合作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提出中心问题后,学生没有时间独立思考,而匆忙进入小组讨论,结果要么盲目听从别人意见,要么不闻不问。对学习小组中出现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自己的意见,更无法听取别人观点中的有效成分,对自己不断完善。这样匆忙的合作非但不能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反而无形中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机会,违背小组合作的初衷。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

高中贵: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自学是解决学生问题的关键,很多时候甚至可以放弃交流和展示,充分放大学生的自学。自学不充分,交流或展示就没有意义。

朱 洁:留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的重要性更甚于在小组内讨论,可由于小组内几个学生的理解水平、反应速度等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以至于提出中心问题后便出现了上述情况。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自己的方法:提出中心问题后开始在座位上独立完成任务,首先完成任务的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相应的区域讨论相关问题,而未完成的同学继续独立完成相关任务,直至完成后再参与讨论。这样,小组内的所有同学都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又能充分利用合作这一有效方法。

问:目前,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在一些地方、一些课堂被滥用,一些不适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而盲目合作,使课堂出现了虚假的热闹,这样的伪合作将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因此,什么样的问题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解决?

朱 洁:基础教育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之所以出现表面热闹而学习效率并未提高的现象,是由于没能找到与学习任务相适应的合作形式,如:方法性的题目可以由学生互相探讨完成;记忆性的内容可以比方法、速度、准确性;阅读类知识可以互读、互比、互学,而需要实践的问题更可以在互帮互助中完成任务。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合作,再加上有效的课堂评价机制,这样的合作自然高效、有价值。

当然,确实存在着极少部分不适合用小组合作方式解决的问题,如一些知识性的内容,学生已有的条件难以知晓而需教师告知的,如英语学科中的生单词,史、地、生学科里的一些需了解的新知识等。

合作学习必须覆盖全班学生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在了解他们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准备好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内容,亦即在同一课堂呈现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

问:优差生在小组中地位悬殊。学优生知识面较宽,动手能力较强,具备一些合作交流的能力,成为小组中的骨干,能充分张扬个性。学困生处于从属地位或被忽略的地位,小组操作只能看轮不到做,小组汇报只能听轮不到说。本来基础薄弱,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欠缺,这样无形中失去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违背教育公平发展的原则。致使这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较少。您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怎么处理的?

赵 刚:对于学优生,通过一些选做题目来拓展提升他们的能力,这些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或者课堂中不处理,让一些学优生课下交流、讨论,或者寻求老师的指导加以解决。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上保持更多的成就感和优越感。

朱 洁:没有任何一种课堂模式能够解决教育或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我们的高效课堂也不例外。当然这并不会成为我们放弃追求教育公平的理由,学困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欠缺,对于这部分学生的要求本就不应与优生同样高,学习任务亦应相对较少、较易。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在了解他们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准备好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内容,亦即在同一课堂呈现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相对浅显的基础知识由学困生来操作、展示、汇报,如果经常为他们创造这样发挥的机会,辅以教师长期不断的鼓励,定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能力。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高中贵:课堂上老师做好监控,老师必须想办法覆盖全班同学。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

班级管理中如何发挥好小组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将班内学生分小组管理,这种方法已被广泛使用。事实也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课改逐渐成熟的时候,小组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小组不仅是班级的组成形式,也是班级走向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保证。小组如果能充分发挥作用,那整个班级的管理肯定能搞好,班级内每个同学的学习成绩肯定能上升,班级肯定也会日益富有凝聚力。那如何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呢? 一,科学合理的划分组建小组。

促使小组成员充分团结,只有整个组的成员充分团结了,才能发掘小组最大的潜力,才能有效地开展好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内外学习。怎样让小组成员充分团结呢?这首先要选好小组长,小组长的选择非常关键,如果小组长很有责任心,能服众,组员自然团结在他的周围。所以,小组长必须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服众,其他同学服你,你才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小组成员才会充分团结。分组时,一个小组通常都有4个同学或6个同学组成,若是6人为一组,还可以选一名副组长。一个组的组成,在学习上要使好、中、差相互搭配,男生和女生的搭配,这有利于组内在学习上互相促进。小组组建后,要首先使其在学习上发挥积极作用。在课堂学习中对于需要讨论的问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时,组长根据教师课堂合作学习的要求,给小组成员分工。在英语学习中,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表演等。针对不同学科可根据各单元内容,各小组轮流给大家带来阅读补充材料或是开展讲故事、小小推销会等活动。

二,设计组徽树旗帜,创建文化营氛围。我们班级的名称定为海洋班,希望我们班的学生能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和气魄;更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做一个胸怀主见、目标明确、奋勇上进的弄潮人。

围绕班名确立小组名称和徽标,营造小组文化氛围。这些往往代表了组内成员的愿望,这可让我犯了难,怎么起组名啊?组名还要与班名相融合,为此我绞尽了脑汁还是想不出来,最后灵机一动,想起了魏书生老师说的,遇事要和学生们多商量,人多智谋广,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更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说干就干,我马上来到教室,把我们班名的内涵告诉了全班学生,并问他们:“大家知道海洋里都有什么动物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有海豚、鲨鱼、龙虾等„„我还强调:“我们的组名必须与班名相融合,不能只是一个标志和名称,还要有一定的含义„„”

各小组马上展开了激烈的讨„„最终第一组命名为珊瑚小组,希望自己能发现和追求美的东西,要内外兼修,不但要关注外表,更要追求心灵的美;第二组龙虾团的成员们追求积极向上,信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第三组海星队成员相信“人心齐,泰山移”,“一个好汉三个帮”;第四组希望成员们像鲨鱼那样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第五组海豚组希望本组成员像海豚那样见义勇为,处处为别人着想;第六组鲤鱼组希望本组成员能争创第一,跃入龙门。我又看了他们的口号,其中珊瑚组的口号是“学而不厌,勇往直前,努力学习,团结一心。” ;龙虾组的口号是“小组同心,其利断金,冲破难关,我是第一。” ;还有海星组的组训是“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看到这些让我很感动,很欣慰。孩子们都知道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只要团结起来,任何困难就会克服的,组训与我们的班风是相一致的,强调认真的重要性。这让我看到班级的希望,我们是团队无敌的,趁热打铁,我让学生们呼了号,大家顿时精神焕发,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讨论问题很激烈,展示时魅力四射,让我看到了孩子们身上潜藏的智慧和力量。第三,班主任多组织开展一些学习以外的活动激励小组成员,利于小组团结的活动,使小组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通过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才能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小组划分之后,在班内的任何活动中就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将要荣辱与众。除了平时课内外的学习,班主任要组织开展一些其他活动,例如班内的值日,外出的劳动,课间操等。在开展活动时,可进行小组量化评比,为此,班主任与全班同学一起,应制定详细的竞赛小组管理办法。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学业成绩(作业情况、平时测试和检查、阶段性检测、期终考试、各种竞赛成绩等)、行为表现、社会实践等内容,具体地量化为可以操作的评分细则。有了详细的量化评比细则,就应该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实现评比的有效性,激发学生争当先进的积极性。我的一般做法是,每周一小评,进行口头表扬或适当提醒,或是小奖励一次。

每月或半个学期总结一次,对获得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大奖励”一次,而对于表现不佳的小组,而要布置为班级做一两件好事,多做一两周卫生,或是多完成一两项作业等。这样奖罚分明,让学生有一股上进的动力,并在活动中学会分清是非。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有利于小组的团结,增强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目的,同时也使各小组及时的改进本组的工作。每月或半学期一次的“大奖励”时,我们总会发现有的小组特别优秀,而有的小组却相对落后,这时如不适当调整,让学生有重新起跑的感觉,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失去信心,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

因而,每次“大奖励”后,我会让各小组适当调整,或再次重新组合,以保持各组的相对同质性。这种动态的管理,一方面保证了竞赛的“可比性”,维持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另一方面在于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目标,形成学生每取得一点进步,就会有一个新的奋斗目标呈现在他面前的激励机制,形成通过小目标的不断导向,引导他不断进步,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良好状态。

最后,班主任要做好对小组长的培养,要注意适时对小组工作进行指导,使每个小组的各项工作都能按照要求有效地开展。同时,还应该鼓励各组创造性的开张本组工作。对小组长的培养,在小组组建之初,班主任就要有计划、有针对性进行。如在课堂学习中,小组长如何组织好本组组员,如何使组员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小组长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如何使每个成员都能够分配到适合他做的任务等等。对于这些,组长都应该知道如何去安排。同时,在小组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及时的给予指导,使的小组各项活动都能够正常而有序的进行。对于小组的一些好的做法,富有创造性的活动,班主任应该充分的给予肯定,并且能够在班内推广,以此来鼓励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如果能够充分的发挥好小组的作用。使班内的每个小组在学习、纪律、卫生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都能够展开竞争,班级的各项工作定能够走上正轨,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样一来,班主任的工作也就会显得轻松的多了。

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自从今学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课堂的教学模式后,我在这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感觉到有成功的喜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就这一教学模式谈几点意见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我觉得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之前,必须要精心科学地分好小组,每个小组最好是四个人为宜,这样更容易进行操作,方便同学间进行互帮、讨论,人多了太乱,人少太孤单,不利于开展。确定分几个小组以后,就要根据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组织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中必须至少有一个同学是学习比较好,有组织能力的,这样才能方便开展合作学习。不能随随便便的分组,否则会影响效果,这

是成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四大功能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四大功能:互帮、互促、互改、互探。我们必须在每一节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利用这死大功能,互帮就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促就是同学之间互相促进,互改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批改,互探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探究。如果充分利用好这四大功能,那么效果就肯定好。例如:课堂中经常用到的互改,在语文课的听写就可以经常运用,或是在数学课中的巩固练习中就可以经常用。通过学生的互改,就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他的三个功能也是一样,不过,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好,在哪个环节该用哪个功能,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充分利用表扬机制

受到表扬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的,这会让人做事更有动力。我们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中,更加要充分利用表扬这种方式,特别是对有进步的同学要大力表扬,这会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在小组竞争中的优胜者,我们更加要表扬,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有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就会让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也就是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经过这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一模式切实可行,今后我还会坚持开展下去,我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

小议培养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与帮助。”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鉴于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人文的关怀,情感的呼唤,心灵的震憾,形式的互动和求知的自主,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除了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这种模式有利于将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与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学生之间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发掘学生个人内在的潜能,照顾学生个体差异,能让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去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集体、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由此可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在研究中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把传统的单向性教学模式改变为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原则,有效地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索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有效的教学理论的策略。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实质性合作,实施了有效的教学策略。1.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

在体育活动中,为了便于小组合作,适时调整了分组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按照学生的健康、性别、体能状况等因素进行阶段分组,划分了“稳定小组”和“灵活小组”。

例如,低段的“立定跳远”,这一练习合作时间较长,老师采取“稳定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每次课中老师制定不同的目标——跳的次数与远度,对掌握程度好的学生创设合作交流、互帮互助的场所,学生之间合作、竞赛,勇登高峰;对参与有难度的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伴的帮助下自主加强练习,尽快掌握动作。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缩短了教学时间,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合作精神,改善了学生的人际关系。

2.建立了小组合作规则,保证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在体育活动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可遵循小组合作的规则,并受到规则的制约,保证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与有效性。

3.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养成习惯

(1)培养了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操作的好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小学低、中段的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

老师在体育活动中应重视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看一看、仿一仿、做一做、讲一讲来获取新知。

如在低段教学“立定跳远”时,让学生想青蛙是怎么跳的,模仿青蛙跳的动作,各小组同伴之间进行探讨与交流,结合老师的引导,最后达到正确掌握技术动作。以后可常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2)构建了多元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老师构建了立足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学习习惯与合作意识,老师还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了能体现评价内容的评价模块:

(3)培养了学生反思总结的习惯

我们老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了引导学生养成反思总结的好习惯,让学生参与自评总结的能力与自我完善和自我认识的能力。

例如,老师在对孩子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注到以下三点:

1.要求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一节课的体会。

2.要求孩子写体育日记的方式对一天的学习进行记录,写出得失。3.要求学生在每一次记录上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了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与创造潜能,体验了成功。

1.合作学习具有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的一种教学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兴趣,会乐于学,乐于做。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培养。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例如,低段游戏教学时,老师可在小组内开展竞争,互助合作。采取小组比赛激励法,用小组游戏比赛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小组合作的兴趣。如:《冲过火力网》游戏教学中,先为学生创设“小战士穿越电缆网”的情景,小组通过对“电缆网”设置高低不同“路径”的尝试练习,引出穿越障碍存在的问题,各小组积极合作,进行穿越障碍物的“跨、跳、钻”的方法练习。在游戏比赛中小组成员配合默契,团结互助,勇于展示自己的“跨越”的本领。进行了创造性的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既可增强学生的集体竞争意识,又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合作参与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2.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老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了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高段篮球《单手肩上投球》时,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安排:先设计《投球进筐》这个游戏(先距筐2米),主要是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动作表象,在增加距离(难度),几次过后,先让学生总结、讨论、小组交流、教师引导(用力顺序:脚-身-手),再安排一个游戏《看谁投得准》,两人手拉手围成球篮,小组其他同学去投,每人投5次,看谁投得最多。然后进行小组比赛,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交流投得准的方法(动作技术)。设计的内容由易到难,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发挥团结互补的优势,连平时较差的学生也尝到了甜头,积极性很高。

3.小组合作表演,呈现合作精神。在一年级的广播操教学中,老师在教会学生一节广播操后,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让他们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学生在合作小组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努力来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这一合作过程,既是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过程,更是学生之间能力、情感、心理不断调整互补、互动统整的过程。这种合作,通过相互启发、激励,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得多。发展认知能力,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形成也具有奠基作用。

例如,在高段的站立式起跑教学时采用不同教法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在起跑教学中,李老师注重了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李老师引导学生按提出猜想——实验探索——分组讨论——总结规律的步骤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全过程共设置学生小组讨论三次,以形成概念,掌握新知。教学效果甚佳。

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课堂这个舞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挖掘自己潜力的天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组织调配、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等,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激发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产生了不仅为个人荣誉,更为集体荣誉而战的感受。

由此可见,合作是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五、结论与问题

1.开展《培养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是落实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的正确举措。在实施中,扎扎实实培养习惯——感知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权利自由飞翔——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多种途径提供舞台——运用性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的教学实际,符合发展的追求,并致力于解决我校实际问题,服务我校教学实际,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的有效策略。因此,开展此课题研究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2.在研究中深刻地体会到:每个学生的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能和强烈的合作交流的愿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培养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探求空间,激发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实施研究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常见性的问题,如对异质性小组进行、调控、促进等组织技能,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还有就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策略研究不足。我们将根据专家鉴定组的意见,以及在研究中的感悟与反思,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学反思:

有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过:“课是学生自己的课。”它说明了谁是课堂的真正主人。以往的体育课堂中,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主角,不论是在课堂时间占有上,还是对知识,技能的把握上,都由教师一人操纵统一指挥,学生只是被动,无奈的接受。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正常健康发展;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小组合作”体育教学的形式却深受学生的喜爱。

小组合作教学能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机会在无压力、轻松的气氛中,对伙伴的动作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伙伴交流自己练习的感受,形成一个主体的练习的网络。这种教学情景,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感受伙伴的帮助,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认识到只要积极,主动大胆尝试就会成功。从而找到了自身价值,增强了信心。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这种学习策略给他们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发挥其特长,充分表现其认知的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们从中找到乐趣,对他们完美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

小组练习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并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愉快。何况,体育本身就是竞争,为小组而奋斗,大家紧密配合,出主意,想办法,没有了埋怨和责怪,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解和友谊,大家彼此帮助,取长补短,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教学并不排斥教师的作用,但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是导演,不再是演员,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学习前进方向的指引者。而学生也不再只是观众,他们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和追求。他们积极主动而富有创造性。从而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真诚交往、共同探索、交流体验,让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有效开展适当的竞争和积极的合作,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良好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有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丁永频 2012年3月

小议培养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蒙自市第二小学

丁永频 2012年3月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困生搭建发展的平台

摘要: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世纪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年代中期至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新课改要求教学要面向个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合作学习对培养一批世纪所需的索质人才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个的发展,有着一十分积极的意义。

走进今天的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己经成为一种时尚,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主要问题表现为合作学习的时机不当、分组不合理、学生缺乏合作前的独立以及交流时的合作意识和技能,不会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优生在合作中处于主宰地位,合作时间不足,教师缺乏有效指导等。因此,要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选择恰当的学习时机,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同时需要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合理调控;

小组合作学习正在成为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有赖于广大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只有教师对合作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每一次活动设计做好精心准备,才能真正减少小组合作低效现象,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发展,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也获得发展。

关键词:小学;小组合作;学困生;策略

一、引言

学会合作是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也是当代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从小培养学生合作 意识和合作技巧,促进其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由此可见,国家教育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

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并积极推广,是因其具有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 氛围,创造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环境,在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以及形成学生良好非认知质量等方面实效显著。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1

走进今天的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己经成为一种时尚,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很多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没有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尽管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在具体实施`,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如何进行分组教师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出现分歧,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之中,怎样关注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发展,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生合作学习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有效性策略,为真正提高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供一定的建议。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及特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世纪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年代中期至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1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报,1995,12-29 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不下百种,国内大致把合作学习分为以下四种即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2

合作学习的定义大体有以下几种3

1、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斯莱文 美国

2、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约翰逊兄弟 美国

3、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一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嘎斯基 美国

4、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王红宇 中国

5、合作学习是一种指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王坦 中国

6、合作教学乃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败关系团体的荣辱。林生傅 台湾

我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学者王坦曾总结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 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理论以开发和利用课

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质量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质量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4(二)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

1、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

将班级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讨论为活动基本形式,为每个成员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个体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

3、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说明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加强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4、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中的个人竞争变为了小组竞争,每个人都有小组 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其中,“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是小组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最本质的特征。

三、小组合作学习常见的问题 23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理念析要》【J】山东教育科研,1992,02:8-12 陈增红《合作学习解读》中国语文网 4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

1、时机不当。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2、规则不明。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相互促进。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缺乏教师必要的讲述。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不能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3、分组不科学。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4、参与不均衡。

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小权威大包大揽,一切问题有学习好的来解决,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则过于信赖盲从少数人讨论,多数人“搭便车”,没有思维碰撞,达不到集思广益的目的。缺乏独立思考。

四、学困生的界定

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量的学困生。学困生又叫学习困难、学业不良、学业成就低下、学力不振、学业受挫、差生等,他们在学校共有的表现是语言表达能力差,知识贫乏,思维迟钝,厌学等,在学校学习期间某一门功课或几门功课成绩不好,暂时或总是处于班级倒数。究其原因,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因素,如不良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也有客观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优生早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无所事事地等待着小组交流,学困生面对着探究问题苦苦思索,心神不定地担心小组交流的开始,学习资源分配高耗低效组内交流时,优生拥有话语霸权,滔滔不绝,说得头头是道,而学困生望洋兴叹,等着优生的米下锅,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由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演变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全班交流时,优生抢先抓住发言的机会,博得满堂彩,学困生无奈沉默寡言,难有露脸机会。

凡此种种,只是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学生学习效果两极分化愈加严重。这显然有悖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目的。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困生给予关注和关爱,让他们沐浴在人文关怀的阳光里,实现学习上的不同发展,应成为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

五、改进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学生有明显的畏学、厌学情绪甚至逃学行为。在学困生的教学对策中,学习动机的激发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外部动机的激发着眼于创设各种外部条件如获得奖赏,老师的称赞或取得好成绩激发学习动机,内部动机着眼于内部各种心理因素如需要、好奇心、求知欲、兴趣、自尊心和自信等激发学习动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教给小组长分工的方法。把简单的题目分给学困生来做并给以帮助和检查,在评价中当整组获胜后,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人,增强了自信心。又如当我发现学困生有了进步或表现良好时,尽管和其他同学比还有差距,但和他自己比,能做到如此己属不易,我都在全班大力表扬,使他们在自身的进步中体验到成功。在课后和他们分析进步的原因,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指出他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从而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了“我能行”信心后,就会由畏学转变为要学。

(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虚心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教师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学因素、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注意和了解、赏罚情况都会影响学习兴趣。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会产生害怕老师的心理,在老师面前不敢说,如果教师缺乏耐心,一味的训斥,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会使有些学困生产生抵触、反抗情绪,形成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心理,不仅不能进步,反而退步的更厉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克服急躁情绪,耐心的给学生辅导,做到不训斥、不体罚学生。营造一种民主融洽的学习气氛,多给学困生一些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主动发言,体验成功的喜悦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就会把这种情绪带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缩小知识位差,指导学困生超前自学

由于各种原因,学困生的知识结构断层多,夹生情况多。针对后进生的知识缺陷,可以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导学困生课前预习。一开始给出预习提纲,并作必要提示、指导,然后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读读、想想、算算、划划,进行一些尝试练习。在发生疑难的地方打上“”,查工具书或请教别人,力求对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学困生预习后,教师要及时检查预习情况自学得怎么样提出了哪些问题暴露出哪些问题对于与新知紧密联系的旧知一定要后进生理解、掌握,必需的技能要形成,必需的思想方法要领会。对于有关新知的疑问,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学困生经过及时查漏补缺,初步感知新知,能够与优生站在学习新知的同一起跑在线,树立合作探究的自信,增强合作学习的实力,使合作学习更有质量、更有成果。

(四)关照学力差异,张扬个性化的独立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力情况,设置“胖瘦”不一的小组学习提纲,各组学生自由选择探究的路径,也可以自己“摸石头过河”。教师在加强对学困生指导的同时,及时调控其它同学的学习。这样各类学生都以各自适宜的速度和方式,以自己固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展开主动的建构活动。

教师要细化合作学习提纲,为学困生的思考铺路搭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思维度。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合作提纲。有时要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给学困生制定更为详细的合作提纲,制成问题卡,以便于他们进行有效自主的学习,避免只做听众的现象。

这样设计提纲后,优秀生自己组织旧知识,构建新知识,学困生按照老师搭好的台阶有方向的思考,排除了其他旧知识的干扰直入主题,做到思考有层次有次顺序,既动了脑子,又确实学会了知识,学习积极性高,不再感到新知识高不可攀。

(五)彰显互动互助,打造和衷共济之舟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树立荣辱与共的意识,认识到他们与小组伙伴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在小组其它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刁能获取成功,认识到评价的标准是以小组的表现,而不是以个人的表现为依据,奖励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使各小组构建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发展学生间的友谊和亲社会的行为。小组成员还要认识到每个人必须尽职尽责,不能“搭便车”。

在小组讨论中,要求人人参与讨论,并懂得在小组讨论中发言是每个人应尽的职责。小组中每个人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它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教师鼓励优秀生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互教互学,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装军。组织交流时,各小组抽签决定发言代表,打破原来优秀生的垄断地位。并以发言代表的进步情况来评价该小组完成目标情况,使得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

(六)加强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体现在课上和课下。由于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课上可利用小组活动的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新授过程中,深入到小组中参加他们的学习活动既增进师生感情,又能及时了解活动情况,说明学生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能和学困生一对一的交谈,进行点拨与帮助在练习过程中,采取组内互助和师生互助的方法及时了解学困生当堂掌握知识的情况。课后学困生可向自己的组员请教,也可以由自己选择一个优秀生作为他的学习伙伴,有问题随时问,老师利用课间出当天所学知识进行测查,情况好给予表扬,发现漏洞及时补。对于学困生采用分层次留作业,适当降低难度,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适度倾斜、倾情偏爱,让弱势群体真正参与,公平合作,乐于交流,善于表达,使教育的“绵绵细雨”不断沁入他们的心田,滋润他们千涸的灵魂,为他们在新课程的征途上架起理想的彩虹。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报,1995,12-29

2、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理念析要》【J】山东教育科研,1992,02:8-12

3、陈增红《合作学习解读》中国语文网

4、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

下载小组合作学习系列问题之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组合作学习系列问题之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

    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

    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新抓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湖北省丹江口市凉水河中学曹玉文电话:***邮编:442704近年来,我校一直围绕提升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特别是以“导学案”......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杨雪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的点滴心得体会 胡 庆 龙 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迈向21世纪的一项综合性改革,是提高未来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来看,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完成前置学习任务之后,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同伴之间合作互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互帮互学,共同完成预设学习目标,共同提高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风生水起,但不可否认的,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一些困惑。 一、是否小组合作一定要采取席桌式坐法? 学生换了新的席桌式坐法,会比......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我们重庆市“卓越课堂”的要求之一。其涵义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