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保论文
社会保障学期论文
——我国失业保险的问题和对策
日期:2011年5月
[摘要]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大批企业倒闭、员工失业,加之高校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失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再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起步较晚,在立法层次、覆盖范围、基金筹集、资格审查以及再就业功能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暴露出种种弊端。因而需要对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真正建立起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失业保险制度。本文通过中日失业保险制度的对比,反思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提出改革建议以不断完善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关键词]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制度 问题 对策
失业保险是由国家确定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的办法,使职工在失业期间获得必要的经济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并通过转业训练、职业介绍等手段为其重新实现就业创造条件。1999 年《失业保险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失业保险制度已形成完整体系,对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和抵御失业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尽快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刻不容缓。
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建立阶段。1986 年,为了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实行劳动合同制,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国务院颁发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这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暂行规定》虽然对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构成要素如实施范围、对象、资金来源、支付标准、管理机构都作了说明,但正如它的名称一样还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其实施范围狭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保障能力有限,保障待遇低,失业救济性质明显。
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改革的力度加大,国有企业富余人员问题浮出水面。为了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1993年国务院又颁发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以代替1986 年的《暂行规定》,但是《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并没有对《暂行规定》有大的突破和超越,失业保险原有的问题依然存在,在新的形势下有些问题甚至更加尖锐和突出,从而导致了失业保险在经济改革中没有担当起应有的责任,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改革的进程。
3.巩固阶段。1999年国务院发布的《失业保险条例》,在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强化失业保险的保障功能、强调失业保险权利与义务的对应、体现失业保险的性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方面无疑有很大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l)确立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的基本宗旨。(2)将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3)建立了国家、单位、职工三方负担的筹资机制。用人单位的缴费比例提高到了工资总额的2%,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的1%缴纳。(4)确定了失业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申领程序。《条例》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二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三是已办理失业保险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5)重新调整了支出项目和支付标准。在支出项目安排上,强调了失业保险金及其相关支出,增加了职业介绍补贴的开支项目,取消了生产自救费和管理费。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高于当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制定。累计缴费1—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缴费5—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为18个月,缴费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6)提高了统筹层次,实行了市级统筹。(7)加强了基金管理,规定失业保险基金必须存人银行的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我们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目前,失业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就当前各国对失业问题的解决情况来看,日本的失业保险制度比较成熟。以下将对中日两国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比较,并通过比较找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与日本相比,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不仅建立时间短,而且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通过与日本的对比分析,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失业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1.资格条件比较。失业保险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劳动者,而是一些具有劳动能力却因暂时失去职业而失去生活来源的人。也就是说,作为失业保险的受给者,有着严格的条件。从两国的共同点来说,基本包括以下几点:(1)必须达到规定的资格期限,主要指投保期。(2)必须是非自愿失业,防止故意失业获取失业保险金。(3)已办理失业登记,又有求职要求。但要求的宽严程度不同:我国规定投保期限为一年,如果缴费期限不足一年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日本是离职前一年中要有六个月的缴费经历。
2.给付内容比较。(1)给付标准:给付标准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水准,但是它原则上达到受益人的收入损失得到部分补偿,又不能妨碍就业意志。日本规定一般劳动者每天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失业前半年平均工资的50%—80%,即平均日工资越高,基本失业津贴越低,反之则越高,这是它的合理成分。我国按照高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发放。(2)给付期限:两国都有等待期和最长给付期的规定。日本采用综合标准,失业津贴的领取期限根据被保险人的年龄、投保期长短及就业难度等因素综合确定,最长领取期限为360天。此外,遇到特殊情况(经济衰退、全国就业形势严峻、跨地区求职、职业培训延期等)可酌情延长领取期限。我国采用的标准比较单一,根据失业前的累计缴费年限的长短: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期限最长为12个月;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期限最长为18个月;十年以上的,领取期限最长为24个月。
3.费用负担比较。采用何种负担方式,取决于政府对失业应负责任的认识、企业的经济效益、历史传统等因素。日本失业保险金支出的部分由国家(政府)、雇主、雇员三方负担。并不实行全社会统一的单一失业保险费率,而是根据各行业的失业风险程度实行差别费率。雇主与雇员根据本行业的费率,按照等比制分担失业保险费。此外,国家财政负担部分费用。其中:一般求职者津贴和短期特例求职者津贴财政负担1/4;日雇劳动求职者津贴财政负担1/3;继续雇用津贴财政负担1/8。而用于雇佣保险事业支出的部分则完全由雇主缴纳。我国采用单一的失业保险费率,城镇企事业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个人按本人工资的1% 缴纳失业保险费。财政不固定负担部分费用,只在事业保险给付出现困难时提供紧急援助。
4.管理体制比较。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它的性质决定政府责任,两国均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失业保险管理。
三、针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不足,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总的说来,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不足,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出发,也就是要不失时机地深化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客观地讲,我国在制定和两次调整失业保险制度时,并非没有注意到国外的改革动向,因此在制定上出现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重新讨论这一问题,主要的是因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繁重的就业任务迫切要求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就现在看来,失业和领取失业保险的人数已经进入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在首先确保用于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有充足的调剂空间用于促进就业。近两年来,北京、上海等省市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不失时机地推进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其促进就业、减少失业的功能和作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
改革的重点是: 1.完善制度,强化约束,建立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与国外相比较,我国的失业保险具有救济期限长(最长24个月)、申领条件宽松等特点,且待遇标准只与缴费期限挂钩,与领取期限无关,对是否积极求职约束性不强。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不能不导致失业人员对失业保险的过度依赖。处在失业保险金申领期的人员,对于公益性岗位、临时性工作往往不感兴趣,除非有收入稳定、体面的就业机会,否则宁可等待。最低生活保障的情况也是这样,放弃推荐的社区服务或其他公益性就业岗位而宁愿继续“吃低保”的现象并不在少数。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在改进制度设计上找出路,通过严格申领条件、强化对申领人员积极求职就业的外部约束来实现。为此,不仅需要调整相关政策,完善管理措施,还需要完善失业保险、低保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及时掌握失业人员、低保对象的就业和收入情况,并通过信息系统相互沟通,实施动态管理,跟踪服务。
2.建立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相结合的费率调整机制,发挥失业保险在稳定就业和减少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就业,着眼点不仅要放在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上,更积极的做法是放在提高就业的稳定性、减少失业上。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实行差别费率或浮动费率引导企业减少裁员,或通过提供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业在不景气时期通过缩短工时、挖掘内部潜力等方式消化富余人员,不失为一项积极有效的失业调控措施。
3.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扩大失业保险促进就业政策的受益对象范围。目前失业保险促进就业不仅基金支出渠道窄,而且享受对象也仅限于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这是不合理的。固然,在失业保险金的申领上,强调权利义务相对等,强调以参保缴费为前提、与缴费期限相联系,这是符合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的。但是,作为失业保险延伸职能的促进就业措施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其对象自然也应当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来设定,而不宜仅限定在符合申领失业保险金条件的人员上。
4.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支出范围。理清楚了上述问题,这个问题也就无须多做分析了。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就是,扩大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范围,既要考虑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要求和资金使用范围,又要充分考虑失业保险基金状况,在优先保证失业保险金发放并留有充分余地的前提下,量力而行,适当扩大支出项目,逐步增加资金投入量。
迄今为止,我们依然在研究是否扩大试点问题。其实,试点的意义在于对未知的领域或不可预见的风险进行探索和评估,而在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作用这个问题上,其积极意义已为大量国内外实践经验所证明,其可能面临的风险也有足够的应对之策,因此,我们必须在政府的努力下,确保失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春淑.日本失业保险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J].天津商学院
[2]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陈建安.战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4]杜黎霞.浅谈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J].甘肃科技
[5]孙祁祥,郑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
[6]信长星.借鉴国外经验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第二篇:社保论文作业
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和监督
摘要:自从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试点以来,新农合已经从试点变为全面覆盖农村居民,促进了农民卫生服务需要的满足,对农村居民的疾病经济风险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新农合发展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我的这篇论文将从我国的新农合制度入手,分析我国新农合发展的环境,以新农合基金管理机制为切入点和研究对象,剖析我国的新农合在基金管理机制的存在的管理和监督不力问题部分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字:新农合基金、管理和监督、措施
新农合基金数量巨大,应当配备懂金融、会计业务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但实践中却未做到这一点。许多地方,新农合基金的管理人员是随意从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抽调,这些人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他们在基金管理上常出现账目不清,管理混乱等现象;至于如何让基金保值增值,更是他们无力考虑到的。关于对医疗基金的监督,目前没有成立相关监督部门,也没有组成专门人员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新农合医疗基金数目大,基金的管理和安全关系到千千万万农民的基本生存问题,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加强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维护广大村民的权益。
1、加强参合管理
坚持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的原则,农村中小学生应当随父母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农合,进城务工的农民及随迁家属、进城就读农村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参加新农合或者当地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但不得重复参加、重复享受待遇。各地要建立新农合与城镇医保的信息沟通机制,通过加强参合参保人员身份信息比对,消除重复参合参保现象。
2、规范合理使用新农合基金
要采取住院补偿低费用段报销比例与门诊报销比例一致,或合理设置乡镇卫生院住院补偿起付线的做法,控制门诊转住院行为。注意做好新农合与公共卫生项目和相关减免优惠政策的衔接,设有财政专项经费支持的公共卫生项目,救治经费须首先按照专项经费补助政策执行,剩余部分再按新农合规定补偿。不得以新农合补偿代替财政专项补助。
3、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管理制度
要求各地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和会计制度,新农合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补偿以外的任何支出。逐步建立基金风险预警制度,规范票据管理、现金管理和资金划拨流程,基金实现封闭运行。财政、卫生部门和新农合经办机构定期与开户银行对账,保证账账相符、账款相符。重视发挥审计作用,建立新农合基金的内部审计制度,并定期邀请审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新农合审计,强化外部监管。
4、加强医疗机构监管
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监管。建立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定
点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将服务范围、出入院标准,诊疗规范、费用控制,就诊信息协查等纳入协议范围,明确违约责任及处理办法,严格执行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开展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评价并探索信用等级管理办法,将次均费用增幅、目录内药品使用率等指标纳入考核,考核结果和信用等级要对社会公布。通过开展支付方式改革和实施临床路径等措施,推动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逐步形成新农合管理对医疗服务行为的引导和制衡机制,达到促进改革、规范服务、加强监管和控制费用共赢的效果。
5、规范新农合经办机构内部制约机制
推动各地实现新农合经办服务和医疗机构的分离。新农合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不能由医疗机构人员兼任,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并采取异地任职、定期轮岗等方式确保经办人员的独立性。规范经办机构岗位设置,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如会计、出纳、审核不得互相兼任,审核和复核不能由一人完成。规范审核流程。采取网络实时审核与费用清单事后审核双重措施,并建立稽查制度,通过电话查询、入户回访等方式,对发生大额费用的患者跟踪核查。经办机构不得擅自变更支付项目和报销范围,严禁提取管理费用。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或利用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经办新农合事务性工作,但不得将基金用于支付管理费用。
6、完善转诊备案和补偿公示制度
规范县外就医转诊备案制度,农民异地就医需限时转诊备案,并通过设置不同的报销比例,引导农民主动办理转诊备案手续。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要配合经办机构做好即时结报、参合患者就诊信息核查和统计上报等工作。完善并严格执行新农合三级公示制度,建立信访内容核查、反馈机制,探索建立举报有奖制度,提高社会监管积极性。
7、及时从重从严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明确统筹地区卫生部门负责人是新农合综合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出现新农合重大管理问题,要追究统筹地区卫生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各级卫生、财政部门要主动会同审计、公安等部门,开展新农合基金管理的联合监督检查,即时排查和消除基金安全隐患,严厉打击欺诈新农合基金的行为。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有组织造假骗取新农合基金的医疗机构,一律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许可证,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要追究责任;对于参与套取骗取新农合基金的公职人员和医务人员要给予纪律和行政处分,必要时依法吊销执业医师许可证;对于触犯刑律的个人,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我国的新农合在基金管理的监督和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但新农合基金的监督和管理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实现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督和管理,以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蔡仁华主编:《中国医疗保障改革实用全书》,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年,第 328 页
唐旭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年 4月第一版
第三篇:土地换社保论文
关于对土地换社保政策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经常受到侵犯和补偿标准低、就业安置力度小、农村老龄化现象加快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加大及农村缺少必要的养老保险等原因,致使失地农民和农村老人生活保障出现问题。由于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对现行土地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全社会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解放、提高农村社会生产力。此后,对在农村实施土地换社保政策的讨论如日中天。
关键词:失地农民 农村社会保障 土地换社保
一、土地换社保政策提出的背景
1、在政府征地的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土地产权权能缺乏,补偿标准不科学、不公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等。很多政府征地政策中被征地农民都是很不情愿被征地的,出现了许多的钉子户,甚至诞生了“最牛钉子户的称号”。被征地农民以各种方式捍卫自己的权益结果大多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不过是被征地农民的力量太小,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2、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缺乏有效保障。土地是农民祖祖辈辈赖以生息繁衍的基本生活资料。它不仅是农民得以延续后代的重要生活来源,而且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获得生存保障的基础。现阶段,土地己成为农民重要的社会保障的依靠,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失去了生活的全部保障。事实正是如此,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丧失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按照有关规定,国家对失地农民的安置可分为货币补偿,就业安置,划地安置、住房安置等形式。但现阶段,大部分地方为了方便,往往采取货币补偿“一次性买断”的方式,对失地农民予以补偿。货币化安置比例很高。由于农民思想观念较落后,理财观念差,进城就业困难,无地可种等原因,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失地农民失去基本生活保障。有些家庭钱很快花完,生活陷入窘境。就业无门,种地没地,这部分人就开始不断到当地政府和上级党委、政府群体上访,严重影响了当地政府的工作。政府忙于解决群众上访这个“一票否决”的问题,无暇顾及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等工作。
3、失地农民的就业、务工机会不多。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应该区别情况给予安置就业。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割,农村户口成了农民就业的严重
障碍,使农民很少有机会在城市里找到工作。事实上,大多数失地农民既当不成农
民,也做不成市民,只能成为社区游民、社会流民。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失地农民中
年龄较大的,失去土地后,就成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
人员。目前生活依靠有限的征地补偿金,“坐吃山空”,等补偿金用完后,生计就
麻烦了,如果再遇到生病或其他意外,生活就更艰难。
4、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缺失。农村现在虽然已经大范围的实施了新型农村社会养
老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保障水平低等原因难以在农村实现较
好的社会保障功能,尤其是养老保险。所以,目前,农村养老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在没有被征地之前,农民以土地为依靠,从事农业生产获得生活经济来源并且如果
家庭养老难以实现那么农民就得把自己后半辈子的生活交给土地,而被征地农民失
去了土地的使用权,没有了土地,无法获取经济来源,补偿金又用于解决眼前的生
活问题,没有富足的资金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中需个人缴纳的部分,医疗风险
和养老风险巨大,往往超出了被征地农民的承担范围。
5、国家土地政策改革提供了契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
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完善
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
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赋予农民更多财
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
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
权。”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
行。”允许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和农村土地入市为农民利用土地获取资金提供制度保障,以及鼓励家庭农场的发展为实施土地换社保政策提供了契机。
二、土地换社保政策试点实践
(一)浙江嘉兴模式
浙江省嘉兴市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采取以“土地换社保”的方式安置失地
农业人员,并在1998年出台了以“土地换社保”的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在土地被征
用以后,失地农民户口“农转非”,并进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按月领取养老金。
通过这一办法,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将得到长期保障。政策主要包括:
1、16周岁
以上人员补尝费计算。缴纳年限以征地时在农村的劳动年限计算,最低从年满l6
周岁起算,每满1年为其缴纳1年的社会保险统筹费,最高为15年。嘉兴市社保处为
征地人员设立个人账户。缴费标准的计算公式:上一年浙江省职工平均工资X85%
X17%基数(缴费比例)×15年。
2、16周岁以下人员补偿费计算。按年龄计算一次性
发给征地安置补偿费(标准为3000+200×年龄)。
3、征地时已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
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安置补偿费计算。对这些人发给一次性征地安置补偿费12 000元。
4、养老保障安置方式。征地时达到退休年龄(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的被征地
人员,与劳动部门签订协议后从次月开始按月发放养老金(按当年最低社会养老金
标准);在征地时男45一60周岁、女35一50周岁的被征地人员,到退休年龄后按月发
放养老金,退休前每月发放生活补助费和医疗包干费160元;对在征地时男16一45周岁、女16---35周岁的被征地人员,一次性发给自谋职业费8 000元,达到退休年
龄后按照实际缴费情况享受相应养老待遇。
(二)成都温江模式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统筹试点改革的成都,在全市范围内把对失地农民的一次
性补偿改成了以土地换社保。成都市温江区由于当地许多青壮年都在外打工,造成大量土地无人耕作与老人无人照料。因此,2006年成都在全国率先提出“双放弃换
社保”的设想,即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在城区集中安
排居住,并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社保待遇。通过推动农民离开土地成为市民推进
城市化进程,也实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政策主要包括:
1、农民自愿实
行双放弃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购买安置房,按照“双放弃”社保政策参加社会保
险,实行个人交一点、集体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的“三个二点”的筹资机制。
2、对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及以上的人员,个人和集体缴纳9 100元,政府补贴23 000
元,缴清次月按温江当年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保险金标准领取养老金,同时享受住院医疗保险待遇。
3、对男50一59周岁、女40 } 49周岁的,按城镇个体
人员参保缴费,政府补贴1 800元(补10年),同时按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享受
养老金待遇,并享受门诊和住院医疗待遇。
4、对男40一49周岁、女30 } 39周岁的,按城镇个体人员参保缴费,政府补贴1 200元(补15年),同时,按城镇基本养老保
险政策享受养老金待遇,并享受门诊和住院医疗待遇。
5、男不满40周岁、女不满
30周岁的,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缴费,政府不补贴,同时
按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享受养老金待遇,并享受门诊和住院医疗待遇。
在大力推广“双放弃”的同时,温江还在农村试点“两股一改”,即农村集体资产
股份化、集体土地股权化,同时配套实施以转变农民身份为目标的村改社区。农村
集体资产股份化和集体土地股权化后,交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合作社
对全村的土地进行一次整理。有项目支撑的村(社区)由合作社统一与项目业主签订
土地流转合同,按股份和股权享有相应的收益。暂时没有项目的村,由村级股份经
济合作社统一经营。这对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化、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也为农
民日后的长期生活来源提供了保障。
三、土地经营权流转背景下土地换保障的优点与不足
1、土地换保障的优点
(1)缓解农村养老负担,健全城乡社保体系。土地换保障通过土地制度和社会
保障制度的创新填补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空缺,使土地养老功能的延续成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新路径。
(2)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城市化发展。农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
包经营权,从而突破“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限,推进土地的集约化、规
模化、产业化经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通过提高土地耕种效益来
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有效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这样既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契机。
另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促进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换,通过逐步
实现市民化来推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政府也可以把人、土地等经济要素进一步整
合起来,提高城镇化程度,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3)有助于解决土地征用和流转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直接把农民的土地换成社保,避免了征地过程农民权益受到侵犯,补偿标准低等问题
2、土地换保障存在的不足
(1)现行政策大多只针对被征地农民,实施对象范围狭小。很多农村地区青壮
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无力耕种或者土地面积较小,无法实现规模化、现代化耕
种等,但是由于土地未被征用或者当地并没有实施土地换保障政策,即使他们将土
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去,也难以保证以后的生活,所以这些农民宁愿将土地搁置形
成资源浪费,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因此,土地换保障政策和土地流转政策应相
互配套、共同作用,为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建立保障,并因地制官地扩大土地换保障的实施对象和范围,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管理有待完善。目前,指导农
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政策法规不尽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双方权利与
义务的明确,利益补偿关系的协调,流转价格依据的确定,矛盾纠纷的处理等都存
在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致使土地纠纷日渐增多,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司法机关
及有关行政部门处理这一类问题常常感到无法可依。同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
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①流转市场不完善,有的没有流转市场。②
合同不完善、纠纷隐患突出,甚至没有合同。大多数合同条款不齐全、权利与义务
不明确,流转合同未进行鉴定、公证等,严重影响流转丁作的正常开展,给农村社
会稳定埋下隐患。
四、对策与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必须健全制度,严格运作程序。坚持“自愿、依法、有偿”原则、坚持土
地经营权流转形式多样化原则、坚持依法签订书面合同的原则,正确引导和加强服
务。修订和完善现行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监管方面的法规和办法,抓紧制
定相关配套制度和规章,建立土地流转监管机制,使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对加入土地换保障的农民进行培训,拓展就业渠道农民加入土地换社保后,建议由政府出资补助,对农民进行就业技术培训,按照城乡统筹、政府援助、自主
择业、市场调节的原则,推动“市场引导就业,培训促进就业”机制的形成。此外,可以因地制宜地鼓励农村土地人股,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的乡镇集体经济,吸纳农
村劳动力。
3、大力发展农村老年服务业,发展农村老年服务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村老年人
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进他们的晚年生活的幸福程度。
应该在传统“孝”文化的基础上形成适应新时代的敬老、养老文化,培养敬老、养
老的家庭美德,积极构建敬老养老的社会观念。
参考文献:
1、教参.第九讲.农民土地产权与失地农民
2、王裕明 张翠云.浅谈基于土地换保障模式的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研究
3、兰州学刊.张春雨.基于公民权利理念的农民社会保障及土地换社保问题分析 20 12年第 5 期
4、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年第 23卷第01期.陈建清、王辉.土地换社保
政策探讨
5、《社会学研究》2010 年第 6 期破解“土地换保障”的困境1
——基于“资源”视角的社会伦理学分析
郑雄飞
注释: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第四篇:我国社保制度研究论文
目 录
目录„„„„„„„„„„„„„„„„„„„„„„„„„„„„„„ I 摘要„„„„„„„„„„„„„„„„„„„„„„„„„„„„„„ II 关键词„„„„„„„„„„„„„„„„„„„„„„„„„„„„„„II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1
(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1
(二)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现状„„„„„„„„„„„„„„„„„„„„„1
(三)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现状„„„„„„„„„„„„„„„„„„„„„2
(四)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现状„„„„„„„„„„„„„„„„„„„„„2
(五)中国生育保险制度现状„„„„„„„„„„„„„„„„„„„„„2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3
(一)社会保障范围覆盖不全„„„„„„„„„„„„„„„„„„„„„3
(二)立法滞后„„„„„„„„„„„„„„„„„„„„„„„„„„„3
(三)农村养老保障问题„„„„„„„„„„„„„„„„„„„„„„„4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不够规范„4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5
(一)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5
(二)要加强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工作„„„„„„„„„„„„„„„„„5
(三)建立分类分层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5
(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制衡机制建设,规范管理,强化监督„„„„„6
(五)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齐抓共管的社会保障管理新机制„„„„„„„„7
四、总结„„„„„„„„„„„„„„„„„„„„„„„„„„„„„„7 参考文献
I
摘 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从无到有,保障范围由小 到大,保障项目由少到多,保障水平由低到高不断发展。
社会保障直接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我国的社会保障仍存在着种种问题:社会保障范围覆盖不全、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立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不够规范等等。这些问题都有碍社会保障功能的正常发挥,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社保现状,农村养老,制度管理引言:众所周知,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国家依照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而老百姓遇到的上述各种困境都可以而且应该通过社会保障来解决。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社会经济运行中起着“减震器”和“安全网”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愈来愈重要。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规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1997年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取支取。截止2005年3月底,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554万。
(二)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现状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印发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明确提出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并使医疗保险制度逐步覆盖城镇所有劳动者。1996年国务院再次批准了《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1998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规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 的2%.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该决定明确了建立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截至2005年3月底,全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270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人数为9238万人,参保退休人员为3470万人。
(三)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现状
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在1986年和1993年待业保险规定的基础上,再次发布了《失业保险条例》,该条例进一步扩大了失业保险的范围,调整了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按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都要参加失业保险,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截至2005年3月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044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11万人。
(四)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现状
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所有企业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工伤保险制度,由用人单位交纳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实行社会统筹,设立工伤保险基金,对工伤职工提供经济补偿和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该条例对工伤的范围及其认定、劳动鉴定和工伤评残、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等问题都作了具体规定。截至2005年3月底,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7009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为29万人。
(五)中国生育保险制度现状
1994年12月,劳动部颁发了《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规定生育保险按属地原则组织,生育保险费用实行社会统筹。生育保险基金由企业按照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建立生育保险基金。生育保险费提取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1%.女职工在生育期间可享受生育待遇。截至2005年3月底,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4488万人。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障范围覆盖不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生变化,社会保险资金开始转向社会统筹,在体制上围绕着“一个中心,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具体运行,但当前的三条保障线还不能全部覆盖城镇贫困范围。我国现有城镇贫困人口3100万以上,1999年享受社会保障的总人数不足300万,2000年不足400万。在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之外,传统的民政救济对象是“无劳动能力”的人,是为数较少的边缘群体。而在体制转轨中,“有劳动能力”却失去工作机会的人,也已经陷入贫困的境地,他们的基本生活也应得到保障。事实上,这部分人中的绝大多数既拿不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又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他们约占城市“下岗”、“失业”、“待岗”总人数的70%以上。目前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仍由企业来承担,社会保险金的发放和退休人员、下岗职工的日常管理工作仍主要由企业来承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本来要靠企业、社会、财政三方面共同筹措,但由于企业(特别是一些困难企业)和社会分担的部分没有很好落实,一些下岗职工不能及时足额领到基本生活费的现象仍然存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还很窄,基本上集中在城市的公有制单位中实施。就是在城市中,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也有待扩大。比如,在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过程中,一些没有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以及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各类企业下岗职工或失业人员,他们中的一部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却还没有进入这条“最低保障线”。
(二)立法滞后
在我国,除1953年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可视为社会保障立法外,还没有第二部社会保障法律。虽制定了规定和条例,但不能代替法律的作用。首先,规定和条例不具备法律的权威性,执行起来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其次,有的规定或条例规定得较早,已不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最后,有的规定和办法具有明确的临时性,即权宜之计。以上这些都不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康发展,相关执能部门应针对上述种种弊端,采取积极措施,改变这一现状。
(三)农村养老保障问题
资金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民政部1992年印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明文规定,在保险基金的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样的规定使国家和集体所体现的社会责任过小。我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是世界最低的。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加拿大为39%,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我国只有10%左右,而这10%的投入绝大部分给了城镇职工。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投入过低,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来源实际是依靠传统农村的集体补助和投入。但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使集体经济力量受到严重削弱,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财政能力和集体经济实力有限,已无力承担当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由集体经济负担的农村军烈属优待、“五保户”供养变为农民直接负担,而国家干部、城市居民、工人不负担,这样一来既不利于增加统筹金额,也不利于标准统一。此外,农民个人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集体补助也微乎其微,几乎完全由个人缴费。这样的社会保障不仅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而且也影响了农民参加养老、医疗等保障项目的积极性,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难度。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不够规范 一方面,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极其分散,职能相互交叉,这样容易发生筹资过程中的矛盾和造成各部门之间对权利的相互攀比、责任的相互推诿。另一方面,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规范性不强,资金管理分散,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挤占、挪用甚至挥霍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按照中央政府的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实行全额征缴。但是目前部件地区仍实行差额缴拨的办法,造成企业挤占、减发或拖欠基本养老金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对会保险基金没有纳入财政统一管理,省级地区间基金调剂受到了很大限制。在企业和政府之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对于社会保障的责任划分也不够明确。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
(一)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
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只有实行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受益,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要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作为社会保障改革的目标。在社会保险方面,应逐步将范围扩大到所有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包括灵活就业的劳动者,并最终包括一些自我雇佣者和自我服务者。在社会救助方面,应当加大国家财政的开支,建立完善的对贫困居民的救助制度,应进一步放宽救助条件,提高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使社会贫困人口都因此而受益。在社会福利方面,要提升社会福利在整个社会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改革现行的福利体制,重整福利资源,将社会福利制度化、法律化,让全体国民都能够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分享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要加强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工作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近20年,但社会保障立法还相对滞后。迄今为止,我国未颁布专门的社会保障法或社会保险法,只颁布了一些国务院行政法规,这种立法滞后的现状不符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快速发展的需要。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加快社会保障立法的步伐。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社会保险法,明确社会保险主体的权利义务,使社会保险各项制度在法律的强制性原则下有效运行。此外,还需制定社会救济法、社会福利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法等。惟有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才能更好地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其保障公民的生存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建立分类分层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地区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经济能力悬殊。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不现实的,只能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形成各地区层次不同、标准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一,建立作为社会保障最后防线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8 对那些因为疾病、灾害或缺乏劳动能力而造成生活困难的贫困人口提供帮助,以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在确定最低保障标准时,应根据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及政府和社会的承受能力制定制度化的标准。第二,建立适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经济比较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应该逐步实现城乡之间医疗保障制度的接轨;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可以建立合作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制度。第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民政部自1992年起试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因其属于完全个人账户和完全积累型的养老保险模式,缺乏社会统筹,实质上成了一种自愿参加的储蓄,起不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从而也失去了对贫困人口提供帮助这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本来意义。因此,在制度设计上应该考虑在自我保障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社会统筹的比例,实行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的结合,并设计向贫困人口倾斜的制度。第四,构建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通道。城市化的进程意味着农业人口将大规模地转变为城市人口,目前情况下,实现这种转移的途径是进入乡镇企业或其它非农就业以及进入城市打工。但是,通过这些方式实现的农业劳动力转移,虽然事实上已由农业劳动力转变为非农业劳动力,但却无法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尤其是不能得到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因此,应该尝试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之间设计互相衔接的通道,以加速城市化进程。
(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制衡机制建设,规范管理,强化监督 农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民投保的热情不高,与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规范有密切关系。因此,要使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在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制衡机制上下工夫。首先,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全国统一、权威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其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监督体系,这是农村社会保障制衡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保障的监管是指各有关方面对社会保障经办部门的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进行评审、鉴定,以达到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与目标的实现,确保各有关方面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效益。第三,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机构队伍建设。通过内部提高职工素质和外部引进专业人才的途径,努力塑造和培养一支适应专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管理需要的专业队伍。
(五)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齐抓共管的社会保障管理新机制
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是搞好社会保障基金征管的一条可行捷径。各级征收机关要牢固树立协作配合意识,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要与公安、法院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加大对偷税漏税、拒不缴费行为的处罚力度;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新闻媒体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对欠费不缴、公开抗费等违法行为及时曝光。在社会保障税尚未开征以前,在业已由地税机关接管社会保障费的地区,可以建立税务、劳动、财政合署办公机构,建立工作协商制度,形成联动工作机制,开展一站式服务。通过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保障征收新格局,既能及时协调和化解社保费征收分配过程中的矛盾,确保社会保障费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又能保障广大缴费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确保社会基金的发放及时足额到位。
四、总结
总而言之,社会保障制度大至影响民心向背、社会稳定,小到事关百姓的饥寒冷暖、衣食住行,乃至生老病死。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才能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吕学静《各国社会保障制度》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2 [2] 丛树海《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系问题研究》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8 [3]穆怀中《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第2版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8 [4] 吕学静《现代社会保障概论》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8,[5] 林毓铭《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4 [6]刘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挑战》
http://admin.sinoth.com/Doc/article/2008/11/10/server/100002813.htm 2008-11-10 [7] 吴云法《城市低保和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4 [8]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民生保障与和谐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改革的视角》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1 [9]邓大松,刘昌平《2006-2007年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1
XI
第五篇:社保
员工入职办理手续
一、离职管理
派遣员工因病或因事辞职时应提前30日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辞职申请未予批准前,应继续工作,不得先行离职。
1、离职员工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工作移交,并向用工人单位人事部提供书面的有相关人员签字的移交清单,人事部凭移交清单及当月结算工资并办理正式离职手续;
2、因合同终止不再续约的或在劳动合同期内要求辞职的,均应按规定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3、如本单位提出提前解除劳动关系的,将按照国家及本单位规定办理离职手续,支付违约金。
二、离职程序
1、员工辞职
(1)试用期内的员工辞职,需书面提交辞职报告书给用人单位,办妥《离职报告表》,用人单位书面通知企业人才市场,再予以工资结算,擅自离开者,视为自动放弃工资;
(2)正式员工辞职,则需书面提交辞职报告书给用人单位人事部审核批准,用人单位书面通知企业人才市场,然后再办妥《离职报告表》再予以工资结算,擅自离开者,视为自动放弃工资。不给以办理相关人事、社保关系转移。
三、转出人事关系
1、转出人事档案、集体户口、党组织关系、工会组织关系。
2、转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档案户口
一、代办员工档案托管
服务对象:为各类单位和个人委托代办人事档案、人事关系托管。
办事程序::
1、由人才中心开具“商调函”;
2、签定《人事档案管理合同》;
3、持“商调函”回原单位办理调动手续;
4、提交人事档案、人事关系(新参加工作人员到学校和教育部门提档);
5、交省市中心存档案编号入库。
二、为员工建立业绩档案
员工业绩档案是个人在工作业绩方面的诚信记录,是人事档案的延伸和重要补充。人才业绩档案记载的不仅包括人才的基本信息,还包括人才职业经历、职业能力、职业信誉以及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信息。作为人事档案的重要补充,人才业绩档案记载的信息更加完整、真实和具有时效性,能更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反映人才的综合素质。是用人单位考察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集体户口挂靠
大学本科学历的员工可申请办理昆明市集体户口,或人才引进,费用自己承担。公积金
1、住房公积金:到底能带给员工什么好处
住房公积金由单位和个人按同等比例8%缴存,所谓“个人缴一块,单位贴一块,” 如果你是住房公积金缴存者,你就拥有一个住房公积金帐户,这个帐户相当于在银行开设了一个“存折户”,不管是你个人缴交的部分还是单位为你缴交的部分,都归你所有,日积月累,就能形成一笔可观的“储蓄”。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这笔“储蓄”自存入你的帐户之日起就可以获得利息,并且按年复利计算,不交利息所得税。也就是说,你即使不动用住房公积金,你住房公积金帐户中的这笔“储蓄”也有收益,而且收益水平并不低,按现行存款利率测算,已接近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国家强制要求缴交住房公积金,实际上是以法定强制储蓄的形式为你营造着一笔个人财富,这笔个人财富可能转化为实物形式――即你可以动用住房公积金购买住房;也可能表现为货币形式――即归你所有的、能产生不错收益的储蓄存款;还可以成为你的退休收入――如果你从来就没动用过公积金,或者你以前曾动用过但后来又有了积累,在你退休的时候,就可以将你的住房公积金本金和利息全部提取出来,作为退休收入自由支配,为你描绘安定、美好的退休生活多一份收入来源。
2、职工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
1.住房消费提取:(1)购买自住住房;大修、翻建自有住房;自建自有住房;(2)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3)偿还住房贷款本息的。2.销户提取:(1)离休、退休的;(2)出境定居的;(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二者条件缺一不可);(4)死亡。
3、怎样提取住房公积金?
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必须通过汇交单位办理。由汇交单位开具《住房公积金支取申请书》,加盖单
阅读次数:4270
位预留印鉴,后附有关支取证明材料,经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系统审核后,办理支取手续
生育保险
一、缴费比例
云南企业人才市场为员工交纳个人工资的0.9%,个人不缴费;
二、申领生育保险基金条件和手续
阅读次数:3782
云南企业人才市场的女职工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生育和怀孕流产的,生育保险基金的统筹项目有怀孕、流产及生育期间的检查费,接生费,住院费和药费,护理费还有这期间的工资。超出规定的医疗服务费、药费(含自费药品和营养药品)和其他费用,由职工个人负担。各项费用开支发票以及盖有单位印鉴的《昆明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统筹费用结算表》、《准生证》、《出生证》、双方《身份证》、《住院证明》、《出院证明》,双方《独子证》到所在地社保局办理相关手续,领取生育保险费,办理时间为每月15-20日
三、女职工生育假的规定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八条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根据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险字〔1988〕2号)有关规定,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时,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15-30天的产假;怀孕4个月以上流产时,给予42天产假。
失业保险
一、缴费核定时间:
阅读次数:3928
每年3月初开始至6月底为新用人单位办理申报缴纳失业保险费核定手续的期限。
二、缴费核定基数
(一)单位缴费
1、填报《劳动情况表》的用人单位,以本单位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核定单位的月缴费工资基数。
2、未实行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用人单位,以上年社会月人均工资作为基数核定单位缴费。(二)参统员工个人缴费基数
1、实行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用人单位,参统人员以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资作为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
2、未实行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用人单位,以上年社会月人均工资作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
三、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的条件和期限
失业人员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一是参加失业保险后。所在用人单位和本人已履行缴费义务累计满一年;二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三是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如被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辞退、除名或开除等情形就属于被动失业,可以得到失业保险救助,主动辞职是不能获得失业保险救助的。
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缴费年限相联系,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24个月。
四、申领失业保险金程序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人事关系的证明,告知其按规定享有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等资料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人事关系之日起7日内,报所在地的县(市、区)失业保险机构备案。失业人员应当持用人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人事关系的证明,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人事关系之日起60日内,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县(市、区)失业保险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和申领失业保险金手续。
五、农民合同制工人的参保待遇
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但连续工作满1年,本单位已缴纳了失业保险费,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一次性发给生活补助费,补助标准按当地同类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确定。农民合同制工人也可自愿选择与其他职工同等缴纳失业保险费,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与其它同类失业人员同等对待。
医疗保险
阅读次数:4459 员工签定劳动合同后,必须经过劳动部门登记备案、鉴证才能为个人开户购买医疗保险。
1、缴费比例:企业交纳职工工资的10%,重特病险费率企业交纳职工工资的0.6%;个人缴费工资的2%,重特病险1元/月。
2、异地工作人员医保结算程序: a、填写《五华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人员登记表》; b、须填写3家异地有级别的医院(可以是三家级别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级别的,分别注明3家医院的名称、联系人、电话)。c、3家医院在当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盖章认可。
3.云南省内的医疗保险,在有限期60天内可直接续保。超过60天,医疗保险需要重新开户申办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个人帐户按员工本人缴费工资0.5%的数额为职工建立,个人不缴费,企业缴费。
一、工伤保险收缴
阅读次数:3526
参保单位填写《昆明市参统企业社会保险基本情况表》《表三》加盖单位公章,到工伤保险处审核单位缴费《费率的确定是以参保单位出具的营业执照副本,根据主要经营生产业务,确保企业工伤保险费率的》后,到信息中心做添加工伤保险险种手续。再到养老保险业务专管员核缴工伤保险,并填报《昆明地区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基金收缴核
二、发生工伤后办理工伤保险时间:
1、每月1一10日(节假日不顺延)。办理每月工伤保险人员增减变动:
2、每月15一20日(节假日不顺延)。审核工伤待遇相关证明材料,办理工伤待遇拨付。申报流程
员工发生伤害事故,属于工伤范围的,单位或职工及其亲属应当在事故伤害发生后24小时内,及时与企业人才市场联系,同时在24小内由云南企业人才市场通知社保机构(昆明市社保局工伤保险统筹处电话:6272361),单位应在30日之内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做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
三、办理工伤待遇支付需带下列材料
1、参保单位填报的《工伤认定申请表》(原件):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工伤认定通知》(原件)
2、参保单位申报缴纳的《云南省社会保险费通用缴款书》复印件(指工伤保险):职工养老保险手册:
3、门诊治疗者需携带门诊病历,门诊用药双处方其中一联。检查报告单,医疗费收据(原件):住院治疗者需携带用药及治疗收费明细表、医疗费收据(原件)。医疗终结证明(出院证明)。
4、达到伤残等级为1一10级的工伤职工,需持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关于因工伤残等级鉴定结论的通知》(原件):
5、职工因工死亡:持《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认定通知书》、《死亡证明》、有供养遗嘱的持本人档案及有关证明材料。企业持以上证明材料,经工伤保险处审核后,填写相关审批表,并加盖企业公章后予以支付。:
四、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四十三医院)、昆明市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红十字会医院)、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铁路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市经开人民医院、云南航天工业总公司职工医院、昆明西仪医院、云磷医院、平板玻璃厂职工医院、昆明市西山区人民医院、云南云光发展有限公司医院、安宁市中医院、安宁市云化医院、东川区第一人民医院、东川区第二人民医院、东川市中医医院、呈贡县人民医院、呈贡县中医院、晋宁县第一人民医院、晋宁县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磷化学工业(集团)公司中心医院、云南昆阳磷肥厂职工医院、宜良县中医院、富民县人民医院、禄劝县第一人民医院禄劝县中医院、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寻甸回族彝族彝族自治县中医院。
五、辅助器具定点单位:德林肢康复器材(成都)有限公司。养老保险
一、养老保险
1997年7月16日《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退休时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帐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的人员,退
阅读次数:4893 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人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
(一)员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建立
2006年1月1日以前,按员工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
2006年1月1日以后,按员工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企业缴费不在划入个人帐户。个人帐户储存额只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职工调动时,个人帐户按规定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帐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
(二)、员工如何办理养老保险转入手续
曾参加过社会养老保险的员工,从原单位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出时,需到云南企业人才市场开《养老保险转移单》,才能顺延对接新购买的保险,如原单位养老保险在昆明市社保局购买,个人只需提供养老保险手册即可。
(三)、员工如何办理养老保险转出手续
社保转出:只有养老保险可以转出外地,失业保险须在昆明市进行清算,其余保险不做转移。养老保险转出:
1、员工办理完离职手续后到云南企业人才市场处开具转移介绍信;
2、员工执此介绍信到接收社保机构填写帐号等相关信息,并加盖接收社保机构专用章;
3、最后领取个人养老保险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