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在实践中的分析和思考

时间:2019-05-14 11:0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动合同法在实践中的分析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动合同法在实践中的分析和思考》。

第一篇:劳动合同法在实践中的分析和思考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案的出台,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乃至企业全面经营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该法细化和补充了《劳动法》,极大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保证。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到一个新的法治时代,标志着通过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关系的国家立法的实现。文章就贯彻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如何利用劳动合同法的契机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员工关系管理水平,避免劳资冲突,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士和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关注重点。本文则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的结合来更好更透彻的了解劳动合同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运用;分析

ABSTRAC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abor Contract Law”, since January 1, 2008 into effect.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ill, as well a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will be 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companies have a profound impact.Refine and supplement the Act, “Labor Law”, which greatly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to build and develop harmonious and stable labor relations provides a legal guarantee.It also indicates that China's labor legislation, the rule of law to enter into a new era, marked by labor contracts regulating labor relations of the national legislation to achieve.Articl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thinking of some issues.How to use the opportunity of Labor Contract Law further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to improve employee relations management, to avoid the labor-management conflict,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people and all levels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departments focus of attention.This i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se to better and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labor contract law apply in practice.Key words: “Labor Contract Law” ; Application;

Analysis

目录

1、劳动合同法立法背景及宗旨.................................................3 1.1.背景...............................................................3 1.2.宗旨...............................................................3 2.《劳动合同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4 2.1.《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的关系...................................4 2.2.《劳动合同法》与《集体合同法》的关系...............................4 3.劳动合同法在实践中运用的突出特点.........................................5 3.1. 增加了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5 3.2. 劳动合同签字即生效................................................5 3.3. 劳动者履行告知义务有前提..........................................6 3.4. 工作地点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7 3.5. 劳动报酬条款应明确劳动报酬的种类、金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相关内容................................................................7 3.6. 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约定试用期,但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限度之内..........8 3.7. 劳动合同不能仅约定试用期..........................................8 3.8. 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侧重保护....................................9 3.9. 新劳动合同法下的雇主策略.........................................10 4.关于《劳动合同法》在实践中运用的几点建议................................12 4.1.劳动合同与聘用合同如何区分........................................13 4.2.劳动合同期限多长为宜..............................................14 4.3.事实劳动关系应否合法化............................................15 结束语 ……………………………………………………………………………….17 谢 辞.....................................................................18 参考文献……………………………………………………………………………………………………..…19 引言

随着我国劳动关系向市场化转变,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多。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和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必须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劳动合同法》随之产生,该法会对劳资关系和企业劳动人事或人力资源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该法实施情况如何?企业的落实情况又如何呢? 本文通过案例加分析的方法就《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发生的一部分重点问题进行探讨。

1、劳动合同法立法背景及宗旨 1.1.背景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是这样一个背景,1986年我们国家开始实行劳动法,到了2007年6月29号,劳动法的颁布恰恰在20年左右的时间,这二十年是我们国家劳动合同制度从试行到全员,到逐步完善,劳动合同法恰恰是在劳动制度已经开始逐渐成熟的时候,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对于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分配式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实现劳动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采用一部法律的形式,把它的缺陷、不足等做一个归置,《劳动合同法》保证和谐稳定长期劳动关系应该是一个里程碑的意义。

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7年6月29日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该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2.宗旨

《劳动合同法》第一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

此条规定的立法宗旨有四:一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二为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三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四为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对于各个宗旨,在劳动合同法的正文皆有相应的体现。

比如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这一块,劳动合同法实际上是要求每个企业都必须与员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如果不签订,则需要向员工支付二倍的工资,同时,不签订的状态如果持续一年的话,直接视为存在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同时 仍然需要向员工支付双倍的工资。这两种措施,实际上已经使企业不得不与员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

第二个宗旨,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同时当重要事项在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时,参照集体合同的约定,这些规定都有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三个宗旨,实际上是表明了劳动合同法是一个倾向于保护劳动者的法律,这一个宗旨对每一个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皆会有相应的影响。

第四个宗旨,和谐稳定,在立法的理解中,无疑于是劳动合同的长期化,在劳动合同法的正文中,除了规定不签订劳动合同长达一年期的直接视为无固定期限合同,同时,还规定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第三次延期时,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些措施其目的都在于提倡企业与员工签订长期化的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2.1.《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的关系。

将《劳动法》定为《劳动合同法》的法律依据。首先,按照《宪法》第62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之一是,“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基本法律”。按照《宪法》第67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的职权之一是,“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其次,即使《劳动法》通过的程序有一些缺憾,但无论如何,其劳动基本法的地位是肯定的。再次,劳动合同制度是劳动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劳动法律体系中,劳动合同与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内容一样,与劳动基本法的关系是子法与母法的关系。

2.2.《劳动合同法》与《集体合同法》的关系。

首先,二者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虽然都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形式和法律制度,而且二者在订立目的、内容等方面也有共同之处,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第一,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不同。第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内容不同。第三,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产生的时间不同。集体合同产生于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中,它不依单个劳动者参加劳动为前提。而 劳动合同产生于当事人一方的劳动者参加劳动前,是以劳动者就业为前提,是劳动者个人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第四,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作用不同。鉴于以上诸点,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不应由一部法律混合调整,而应当分别立法。

其次,从其他国家的情况看。在世界劳动法的发展史上,《集体合同法》作为劳动关系的一个主要内容产生于本世纪初。各国集体合同立法的形式有:在劳动法典中作出专章规定的,如《卢旺达劳工法》(1967年颁布)的第四篇对集体合同问题作了具体规定,《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劳工法》(1970年颁布)第五章也对集体合同加以规范。以单行法规的形式立法的,如阿根廷于1969年发布的《集体协议法》等。无论采取哪种形式,从来没有出现过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放在一章中规范,或是将二者混在一部法律中同时规范的。3.劳动合同法在实践中运用的突出特点

通过对新劳动合同法与旧劳动合同法的对比,新法的修改突出的表现在对劳动者和雇主的联系更加紧密,新劳动合同法从案例的分析能更加清晰透彻的了解新法的改变对劳动双方的影响。

3.1. 增加了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

案例:范某自2000年2月5日起就在某私营企业工作,劳动合同一年一签,到2008年2月他的劳动合同又要到期了。他听说《劳动合同法》规定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必须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因此,他认为,到2008年2月他的合同到期时,企业必须与他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此案例中范某的理解不完全正确。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也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但《劳动合同法》是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因此,《劳动合同法》对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合同的次数的起算时间也做了规定,即从2008年1月1日算起。因此,本案中,到2008年2月,如果单位与范某续订再一年的劳动合同,算是第一次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年以后,即到2009年2月单位再与他续订劳动合同就是第二次续订劳动合同,第二次续订的劳动合同到期后,如果范某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他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企业应当与他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合同外,用人单位也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2. 劳动合同签字即生效。

案例:李小姐与某软件公司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最近想换个单位,于是向公司提出离职。但合同还有3年没有到期,公司同意其离职但是要求李小姐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1万元违约金。李小姐对此不服,提起了劳动争议仲裁。李小姐提出:公司与李小姐签订的劳动合同只有法定代表人的签字,没有加盖公司公章,也没有合同鉴证机关的鉴证,所以这份合同是无效的。因此,她不应该支付违约金。

没有签字和鉴证的合同是无效合同吗?对于李小姐的合同,如何认定?属于无效合同吗?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只有签字没有盖章也没有经过鉴证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按照08年1月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十六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盖章生效。可见,书面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形式要求;对书面劳动合同签字和盖章只要有其中之一就可以从形式上评定劳动合同是否生效。按公司法和民法的相关规定,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即是法人自身的行为,其在合法职权范围内从事民事活动,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理所当然地应由公司来承担。因此,此合同虽然未盖单位的章,仍然有效。

关于劳动合同的鉴证,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是“鼓励鉴证”,而不是“强制性鉴证”。也就是说,鉴证只是劳动部门对合同进行审查认定的一种形式,不是劳动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劳动合同未经鉴证机关审核盖章,就是无效合同的说法,是没有法律根据的。

另外,法律还规定:劳动合同文本应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3.3. 劳动者履行告知义务有前提。

案例:大学毕业生小宋在参加某私企面试时,被要求在一张表格上签字并填写另一张表格,被要求签字的表格是“某某公司情况告知书”,告知书中的内容包括: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劳动报酬等。

被要求填写的表格是“某某公司员工求职登记表”,登记表中的内容包括:年龄、学历、工作经历、有无男(女)友、是否与男(女)友同居、是否愿意满足客户提出的性要求等问题,宋某拒绝填写该登记表,认为单位这种行为是侵犯个人隐私权的,单位认为:单位已经履行了对劳动者的告知义务,劳动者也得按单位的要求履行告知义务,不愿意填就不能录用。那么,单位的说法正确吗?

《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按照08年1月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规定,此案例中单位的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原因就在于《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的规定是无条件的,无论劳动者是否提出知悉要求,用人单位都应当主动将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情况如实向劳动者说明。除此以外,对于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如用人单位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用人单位内部的各种劳动纪律、规定、考勤制度、休假制度、请假制度、处罚制度以及企业内已经签订的集体合同等,用人单位都应当进行详细的说明。

而劳动者的告知义务是附条件的,只有在用人单位要求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时,劳动者才有如实说明的义务。那么,哪些是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情况呢?一般包括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学历、职业资格、工作经历以及部分与工作有关的劳动者个人情况,如家庭住址、主要家庭成员构成等。用人单位不得任意扩大对劳动者知情权的范围,更不能借口知情权侵害劳动者的个人隐私。劳动者须向用人单位如实说明的仅限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内容。

3.4. 工作地点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案例:小王08年刚大学毕业,欲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时,小王知道他就职的这家公司在全国各地有几家分公司,于是,他想在劳动合同 中约定他的工作地点就是北京,但单位不同意。单位认为工作地点的安排是单位的自主权,小王无权选择工作地点,更不应当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工作地点。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的作用不仅包括证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建立了劳动关系,而且包括明确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依法约定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为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为双方履行各自义务、享有各自权利奠定基础。因此,双方订立的劳动合同是否规范,一些重要内容是否进行了约定,对于维护双方尤其是劳动者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内容做了规定。

劳动合同的内容分为法定必备条款和补充条款两类。法定必备条款是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缺少法定条款劳动合同不成立。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共有九项,就是《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内容。补充条款并不是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缺少了补充条款不影响劳动合同的效力。常见的补充条款有: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

此案中,小王要求约定工作地点,是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

3.5. 劳动报酬条款应明确劳动报酬的种类、金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相关内容。

案例:曹某是2007年某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双向选择中,被某公司录用,双方协商签订劳动合同。在协商过程中,企业一方表示:由于本企业最近一年不太景气,经济效益不稳定,因此工资可以确定发放日期,但无法确定数额。曹某认为企业有困难职工应当分担,因此对企业的说法并无异议。于是,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曹某工资根据企业效益而定。

合同签订后,2007年7月10日,曹某开始上班,工作相当努力。但连续两个月,企业以效益不好为由每月只发其800元工资。曹某找企业理论,企业认为工资的具体数额无法约定,这事先已经讲明,而且合同中已经约定:工资根据企业效益而定,所以企业并无违法之处。于是曹某向仲裁委提起了申诉。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报酬条款约定不明时该如何处理。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条款属于劳动合同的法定必备条款,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然订立了劳动合同,但其中关于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的标准约定的不明确,会引发争议。

劳动报酬条款应明确劳动报酬的种类、金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以及拖欠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等相关内容。劳动条件条款要求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安全、卫生法规的标准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工作条件,从而使劳动者能够顺利完成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任务。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在劳动报酬与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从而引发争议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就这些不明确的事项重新进行协商,通过变更劳动合同,重新加以明确。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法达成一致,不能重新确定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劳动合同中约定不明的事项,适用集体合同中约定的标准。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3.6. 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约定试用期,但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限度之内。

案例:小张2006年7月大学毕业,与单位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一年。8个月后,即2007年3月,由于小张两个月没有完成劳动定额,单位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与之解除了劳动合同。小张不服,到仲裁申诉,仲裁支持了小张的请求。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试用期是否由双方随意约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相互考察的时期。试用期是劳动合同的协商补充条款,不是劳动合同的法定必备条款,因此,不是所有的劳动合同都必须约定试用期。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约定试用期,但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限度之内。

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本案中,劳动合同的期限为5年,因此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而单位与之约定了一年的试用期,这是无效条款。单位应该按《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即以小张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小张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还同时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结束后,劳动者无论是在合同期限内变换工作岗位,还是合同期满后再次续订合同时变换工作岗位,用人单位都不得再约定试用期。3.7. 劳动合同不能仅约定试用期。

案例:小冯应聘到一家公司,公司与他签订了一份“试用期合同”,约定试用期为三个月,月工资为1000元;试用合格转正后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月工资为2000元,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在试用期间,双方都可随时解除劳动关系,对方不得提出异议。两个月以后,公司以小冯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相互考察的时期,但在现实中,很多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只和劳动者签订试用期合同,称这是先试用,后签劳动合同。这种做法是违反《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的。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与合同期应当受同一个合同的约束,试用期的期限应当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这才是法律意义上的试用期。小冯所在的公司只签试用期合同并约定试用期转正后再签正式劳动合同的做法是错误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像小冯这种情况,仅与公司签订了三个月的试用期合同,他的试用期合同就应视作期限为三个月的劳动合同。

此外,单位与小冯在试用期合同中约定:试用期满转正签订劳动合同后再为小冯办理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这也是错误的。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建立了劳动关系,劳动者就享受社会保险权利。因此,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试用期不是“逃保”期,更不是劳动者的“白干期”,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并支付劳动者工资。

针对某些用人单位一味压低劳动者试用期工资的现象,《劳动合同法》做了明确的规定:试用期工资,由双方协商确定,但也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3.8. 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侧重保护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是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是“单保护”还是“双保护”是劳动合同立法中争论的一个“焦点”的问题。专家们认为应当旗帜鲜明地保护劳动者地合法权益。因为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是劳动力相对过剩,资本处于强势,劳动力处于弱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力量对比严重不平衡,实践中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劳动合同法作为一部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其立法价值在于追求劳资双方关系的平衡。实践中由于用人单位太强势,而劳动者过于弱势,如果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同等保护,必然导致劳资双方关系不平衡,背离劳动合同法应有的价值取向。规定平等自愿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并不能改变劳动关系实际上不平等的状况,要使劳动合同制度真正在保持我国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就要向劳动者倾斜。

而且考虑到劳动合同法是一部社会法,劳动合同立法应着眼于解决现实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劳动合同短期化等诸多侵害劳动者利益的问题。所以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目标出发,立法还是定位于向劳动者倾斜。

毋庸置疑,新劳动合同法的天平是倾向于劳动者的,但是对于用人单位也是要协调好,这样才能很好的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是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劳动合同法的最终价值目标。法律是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的调整器,任何立法都是对权利义务的分配和社会利益的配置,立法必须在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寻找结合点,努力寻求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特别是同一矛盾体中相对方之间的利益平衡。在劳动关系中,应当承认劳动者一方是弱势,但是,如果立法过分扩大劳动者的权益,加大企业责任,就会使企业用人自主权受到束缚,难以实行优胜劣汰的灵活管理,影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果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到位,对企业责任要求过少,就会影响劳动力供给,不利于高素质的健康的职工队伍的形成,最终企业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因此,劳动合同立法要在公民的劳动权和用人单位的企业责任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目前我国劳动用工中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将劳动合同制度化、法律化,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有得于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双方的合法权益。因此,劳动合同法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确立了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最终目标。3.9. 新劳动合同法下的雇主策略

对于企业而言,这部法律进一步规范了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这需要企业不断地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优化资源。所以它的实施将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用工制度,也是企业提高管理能力的契机。

修改后最大的亮点是增加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款。只要符合法定条件的员工,都应该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很多人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误解,有人认为是给了员工铁饭碗,有人认为是绑住了员工。其实不是这样,即使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合同,员工也可以自由离职。公司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话,劳动者也可以自动走人。同样作为企业方,员工有违法违规行为,即使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单位也可以解雇他。

要考虑兼顾到劳资双方的利益,这个是前提。然后就是必须熟悉劳动合同法的变化,如果某些环节稍有疏忽,就会给公司带来损失。很简单的例子是,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必须提供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理由,而不能像以前那样,试用期随时可以提出离职。另外如果没有及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公司将会承担两倍的工资。只有把工作做到位,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从整体上讲,“新法”的出台是个好事情。因为“新法”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约经济补偿、试用期等方面的改变,一定会对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产生新的影响,但新法在这些方面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壁垒。实际上,好的雇主品牌大都注重规范化管理。新法的颁布实际上是对行业操作做了最低的规范化要求。新法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一些不够规范的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于“新法”对企业人力资源制度提出的新课题,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吸引、留用和发展上。一方面,企业应依据“新法”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约经济补偿、试用期等方面的规定,对整体岗位体系以及人才需求做重新的审视;另一方面,从招聘的流程来讲,企业应依据审视后的岗位体系设定招聘目标和制定招聘计划,并采取科学的招聘体系和流程以保证所选拔的人才适合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一些科学的招聘工具和手段,比如结构化行为面试、多人面试等,都可以作为提高招聘质量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在员工被选拔进入企业后,无论是通过晋升、轮岗或其他人才发展的方式,“新法”使企业避免使用原来的试用期和简单的雇佣合作方式。这样的规定一方面保证了员工在与企业的相对较长期的合作中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也促使企业更积极寻求有效激励员工的方式和方法。

“新法”的执行难度会因企业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对于人工成本比例偏大的行业,“新法”的执行会对企业的薪酬结构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企业如何在保持原有的发展中,应对部分人工成本的上升,是企业当前应考虑的。如何有效平衡薪酬结构和人工成本间的关系是这些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也是“新法”在此类企业执行的一个主要挑战。

而对于创新型和研发型的企业,或技术型和知识型企业,“新法”的执行难度体现在人才结构、人才配比,以及人才的长期发展策略方面。也就是说,“新法”对这些企业的影响将是相对长期的。

综上所述,企业要从几个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来更好的适应新劳动合同法。首先,企业要审视其劳动力和人才策略,并判断其与新法实施之间的关系。

第二,企业应该审视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和效率,思考其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并分析各岗位的相应工作量等,通过审视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和效率,做出正确判断,并相应地对岗位进行合并、重设、精简等,以实现体系优化。

第三,重新审视薪酬结构。企业薪酬包括基本薪资、津贴、浮动奖金、长期激励和福利。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的薪酬架构主要在前述的第一和第二部分,第三、四、五部分并没有被充分应用。而用这些额外的福利留用奖励来代替简单的离职罚金,符合“新法”所倡导的原则。4.关于《劳动合同法》在实践中运用的几点建议 4.1.劳动合同与聘用合同如何区分

1.扩大劳动合同适用范围有利于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在以往的草案中,《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多以列举的方式规定,存在“挂一漏万”的弊病,特别是劳动关系是一种极为活跃的、变动性较强的关系。送审稿采用了在总则中界定劳动关系,再运用列举和概括相结合的方式,将劳动合同适用的主体确定下来。不仅扩大了适用范围,适应了今后劳动关系的发展,同时 避免了列举方法无法穷尽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纳入《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中。

2.劳动合同与聘用合同应作细致区分

聘用合同实际上是劳动合同的一种通俗的说法,是劳动合同的一种,只是不像劳动合同那样规定了严格的法定条款。10年前出台的《劳动法》是为满足企业调整劳动关系的需求而制定的。但是,社会经济10年来的发展使人才的流动更加频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力市场正在形成。因此,劳动立法也需要顺应这种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更好地满足当前劳动关系调整的实际需要。而且从实际过程来看,事业单位一直未出台调整用人单位与其劳动者之间争议、纠纷的相关规定,一旦事业单位与其劳动者发生争议,也多借用《劳动法》的规定。在这个意义上,《劳动合同法》适用范围的扩大是劳动立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一个必然结果。但是,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毕竟不一样,所以,聘用合同在调整劳动关系时应该能更充分地体现出自身的特征。4.2.劳动合同期限多长为宜

1.综合性措施能有效防止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蔓延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无过错的情况下可以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不能解除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49条第2款规定了合同解除的补偿金的标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有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每满1年支付两个月工资;特别是合同终止的经济补偿的规定,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这些规定对鼓励和促使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防止劳动合同的短期化现象的蔓延具有积极的意义。

2.七年跨越太超前

第14条第4款(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不得超过3年,3年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后,如果续延劳动合同,就须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设立有利于改变企业与劳动者只签1年劳动合同的习惯,在这一点上,它可以较好地遏制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的蔓延。但将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由《劳动法》规定的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修改为3年,仍然显得太突然。这样的变化会提高企业用人的成本,我国尚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不能完全向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看齐,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还不能完全摆脱对低劳动力成本的依赖,因此这一突破, 是否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是否对企业效率的提高影响过大,我认为应慎重考虑。我们的劳动合同制度应结合中国国情,既向劳动者利益倾斜,同时也应适当考虑、平衡企业的利益,考虑到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3年期满如续签必须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可能会导致另一种极端,即本来可以签订5年、7年的劳动合同,由于这一规定的限制而不签订较长期的劳动合同,从而不利于劳动者职业生涯的稳定发展。

4.3.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谁先谁后

1.用劳动合同调整个别劳动关系符合劳动关系调整实际状况

从劳动关系的建立、履行以及劳动争议处理的实际过程来看,劳动合同制度现在已经为众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所接受,而且这种制度在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已经作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因此,《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将有利于这种积极性的进一步发挥。同时,集体合同的建立是以集体谈判为前提的,集体谈判的进行又需要借助于工会和劳工组织的发展。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即使签订了集体合同,它的实施也会受到限制,容易流于形式化。

2.个别劳动关系应当更多地依靠集体劳动关系的调整

从市场经济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经验看,劳动关系主要靠集体谈判所形成的集体合同加以调整。我国虽然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有所差异,但劳动关系调整的制度和规律是一致的。就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作用而言,《劳动合同法》解决的问题毕竟有限,不可能解决劳动关系中的所有问题,这源于个别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力量严重不对等。因此,个别劳动关系更多地应当依靠集体劳动关系的调整。该稿中的规章制度的规定很具体,但由于规章制度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与劳动者的利益密切相关,应与集体合同规定相衔接,通过集体协商予以确定。这是《劳动合同法》总则中的保障劳动者参与用人单位民主管理权利原则的重要体现。当然,要做到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衔接,发挥集体合同的作用,需要工会加强力量,也需要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4.4.事实劳动关系应否合法化

1.承认事实劳动关系合法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由于《劳动法》中规定劳动合同只能以书面的方式订立,导致实践中大量事实劳动关系无法依法调整,劳动争议层出不穷,劳动关系极不稳定。送审稿正视了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在第11条将未订立书面合同但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同劳动合同并纳入《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此举,为处理这类事实劳动关系,消除其带来的隐患,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2.书面劳动合同仍有必要

我国《劳动法》将企业与劳动者的事实劳动关系纳入法律调整范畴,即使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为企业提供了有偿劳动,事实上成为企业的成员,适用《劳动法》。鉴于此种情况,这次劳动合同立法中,有学者提出对劳动合同的形式不必苛求,口头约定即可,不必要求劳动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因为事实劳动关系也是受《劳动法》确认、调整,甚至保护的。但是,我认为,书面劳动合同仍有必要,还是应作为建立劳动关系的普遍法律形式。因为我国劳动法律意识尚未完全深入人心,劳动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有助于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法律意识,也可避免用人单位以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规避劳动法律适用的状况的发生,避免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双方的劳动权利、义务因无书面劳动合同而难以确认。在强资本、弱劳工,尤其是工会力量尚不是很强大的状况下,要求建立劳动关系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在劳动合同关系调整上保持必要的国家干预,借助于强势政府的力量强化用人单位的义务,对于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特点,即国家对劳动合同的规范、调整、干预是我国《劳动法》适用的重心所在。

结束语

纵观全文,可见《劳动合同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但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可以让企业重新审视自己,对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好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势必成为强者与弱者、创新者与守旧者的分野,难以承受成本增加之重的中小民营企业,倘若无法及时转型,将无法走得更远。此外,《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将促使一部分原本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竞争的企业走上转型之路。劳动合同法课题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凯教授指出,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初,企业可能有点不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该法反而能促进企业的转型,由低劳动成本的竞争转向创新能力的竞争,劳资合力去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会被淘汰,而另一些企业则会走向新生。

当然在全社会接受这么一部重要的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的时候,肯定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可能实施的那么顺利。应该说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的进步是巨大的,包含着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在改革过程当中,在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方面,可能也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因为事物发展在不断完善,所以我们对《劳动合同法》实施中的某些问题不能悲观,还是持有限度的乐观的态度更好一些。

谢 辞

本人在导师认真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论文,真诚感谢。本文的完成使得本人在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对所学习的专业帮助甚大。从此次与导师的探讨中,深入了解了劳动合同法在实践中运用分析与思考和我国当前的实际状况,导师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导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对学生更是关怀备至,在我人生的发展道路上给与了指引性的帮助,在此表示敬意和感谢!

第二篇:劳动合同法分析

企业规章制度内容既要合法又要符合程序

案例:

周某为一家外资企业的员工。公司认为周某伙同其他4名同事肆意通过群发电子邮件,恶意诋毁其主管同仁的人格,故依据公司内部的奖惩管理办法,于2008年3月11日对周某作出重大违纪辞退处理。周某不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撤销公司的辞退公告并赔偿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等共计人民币13000元。

公司辩称,公司依法制定了符合法律规定之各项规章制度,其中当然包括公司的《员工奖惩管理办法》。周某伙同他人肆意群发带有人身攻击、侮辱人格等词语的电子邮件,给公司部分同仁及其家属造成一定程度的精神损害,影响极坏,已严重违反公司之相关规章制度。公司为严肃规章制度,以儆效尤,绝不允许再发生这种挑衅公司的行为,对周某作出了辞退的决定。

仲裁委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之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公司所提供的“规章制度”没有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没有经过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公司的奖惩管理办法,无法律效力。公司不能依照奖惩管理办法对周某作出违纪辞退处理,对周某请求撤销辞退公告,仲裁委予以支持。因公司违法解除与周某的劳动合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周某二倍的赔偿金。周某请求的经济补偿金,因支付了赔偿金再支付经济补偿金无法律依据,仲裁委不予支持。

评析 :本案主要涉及的问题是公司内部的《员工奖惩管理办法》是否合法有效。

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必须合法、明确才能对其员工具有约束力。所谓“合法”,包括内容合法和制定程序合法。一方面,企业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应当经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即企业在制定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依法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所谓“明确”,即企业应当将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采取公示、对员工培训、签订合同时告知员工等方式让员工知晓。本案中,公司内部制定的奖惩管理办法虽内容不违反我国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但由于该规章制度未依法经民主程序讨论通过,且未有证据表明公司已将该规章制度以一定的方式告知周某;故该规章制度无法律效力。公司依据该无效的规章制度对周某作出的辞退决定也无依据,依法应被撤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上升的人力资源成本,现代企业已摆脱了过去 “人管人”的管理模式,纷纷采用了“以制度管理员工”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企业势必要制定多项涉及员工利益的重大事项或规章制度,而多数企业在将注意力放在规章制度内容的合法性时,往往容易忽视制定内部规章制度程序的同等重要。

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

1、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必须合法、明确才能对其员工具有约束力。所谓“合法”,包括内容合法和制定程序合法。违犯规章制度小的过失如迟到早退,须明确累计多少次,属严重违纪,可解除。对公司造成损失的,需明确在多少金额标准以上,才与以解除

2、在规章制度中不得兼职,如员工兼职须与职工提出告之不得再兼职,如再兼职可与解除劳动合同。(证据)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证据)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劳动者伪造假文凭而求职成功

用人单位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及支付经济补偿金

案例:

王先生在某成人高校大学专科毕业,在向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交入职履历时弄虚作假,使自己摇身变成了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2007年5月,王先生成功应聘担任该公司项目开发经理,月薪5000元。2008年9月,被公司发现后,公司以王先生入职提供的履历造假为由解除了与王先生的劳动合同。2008年10月,王先生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5000元。

分析:

《劳动合同法》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均负有缔约告知义务。缔约告知义务,是指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承担相互如实告知必要信息以满足需求的义务。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条之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如果违反了缔约告知义务,则可能构成欺诈,“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实情,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在本案中,王先生应聘时向公司提供伪造的武汉理工大学的本科学历,致使公司与其签订待遇优厚的劳动合同,可以认定王先生的行为构成了欺诈。因此,在本案中,王先生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在此情况下无须向王先生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提示一:什么是劳动合同无效?

劳动合同无效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定条件,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

提示二:哪些情形会导致劳动合同无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有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此外,如果是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点评:求职过程中,简历作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伪造学历,二是虚构经历。所谓学历作假,一般是指低端劳动者没有学历而伪造学历、低学历而伪造高学历、此学历而伪造彼学历等;所谓虚构经历,一般是指中高端劳动者没有某种学历或经验而进行虚构。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由于劳动者的简历作假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案例。近年,由于劳动者的简历造假而导致的劳动争议案件量逐渐增加。我们提醒广大求职者,不要因求职心切,在求职简历上弄虚作假,使自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第三篇:劳动合同法案例分析

一、2006年3月,施某与甲公司订立经营用房装修协议,约定由施某负责组织人员施工,装修费用50万元.装修过程中除装修材料外的所有费用一律由施某自付,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均由施某自行承担,甲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订立协议后,施某即组织人员施工.4月1日,陈某在接受施某指派从事高处作业时摔伤,造成8级伤残,发生各项损失65000元.陈某欲维护自己权益,咨询相关律师.试根据案情,给出你的意见.(1)(2分)陈某索赔应以谁为被告,为什么?

(2)(2分)施某与甲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为什么?

(3)(2分)陈某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需申请劳动仲裁?为什么?

(4)(3分)假设陈某接受劳务派遣公司指派为甲公司从事装修工作,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陈某与哪个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陈某的劳动合同期限最短多长时间?陈某在劳动合同期间内无工作的话,能够获得的待遇如何?

答案:

1、陈某索赔应以施某为被告,因其与施某存在法律上的劳动关系。

2、不存在。施某与甲公司之间存在的是工程施工合同,是民事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法律关系。

3、施某与陈某如达成协议赔偿各项损失,则陈无需申请劳动仲裁;如无法达成协议,陈某则需申请仲裁。

4、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动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两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综上所述,在劳务派遣情况下,陈与劳务派遣公司建交了劳动关系;陈某的劳动合同期限最短应为2年固定期;陈某在合同劳动期限内无工作的话,能够获得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待遇。

二、某国有企业设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5名调解员组成,其中2名是企业方代表,并且由该企业人事处副处长担任调解委员会主任.2006年4月5日,职工张某因工作表现不佳被企业扣发了部分工资,张某不服与企业发生争议.企业提出必须先在本企业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先行调解.张某不同意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企业提交申请后宣布维持企业的处理决定.而张某在争议发生后一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问:

(1)(3分)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组成是否合法?为什么?

(2)(3分)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3)(3分)人民法院是否应该受理张某的诉讼?为什么?

答案:1.组成不合法。包括代表的组成不合法;主任的身份不合法。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的人数不得少于调解委员会成员总数的2/3;工会代表担任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支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

1.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做法不合理。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依法申请仲裁。劳动争议调解并非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途径。

2.人民法院不应该受理张某的诉讼,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由此可见,劳动仲裁是当事人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

三、2006年4月5日,李某到某公司从事保洁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仅口头约定,李某月工资650元(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750元),减去社会保险费实发为550元。但自6月开始,李某每个月拿到的工资只有400元。10月10日,李某就此与公司交涉,得到的答复是公司基于管理需要调整了工勤人员的工资。李某于2006年l0月25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仲裁委认为李某申请仲裁已过仲裁期间,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李某不服,起诉到人民法院。问题:(1)(3分)李某的申诉有没有超过仲裁时效?为什么?

(2)(3分)公司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李某工资,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3)(3分)公司能否单方面调整工勤人员工资?为什么?

答案:(1)没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规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通常以劳动者主张权力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因此,李某10月10日与公司交涉之日为双方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没有超过60日的仲裁期间。

(2)公司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李某工资,除应按照最低工资补发所欠劳动者工资外,还应视其欠付工资时间的长短向劳动者支付所欠工资的赔偿金。

(3)不能。调整工勤人员工资属于变更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因此,调整工资应当双方协商,不能由公司单方决定。

四、国营某市轧钢厂发生下列纠纷:(1)工人赵某因身体有病被辞退,与厂方发生争议;(2)技术员钱某因未被允许参加全省轧钢行业技术员培训与厂方发生争议;(3)助理工程师孙某因未晋升工程师职务与厂方发生争议;(4)副总工程师李某因工资调整与厂方发生争议。赵、钱、孙、李四人与厂方的争议经几次协商交涉均未能解决。

问题:

(1)钱某、钱某、孙某、李某中哪几个人与厂方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所规定的劳动争议?

(2)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解决?在运用这几种方式解决问题时,不同方式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

(3)解决劳动争议的各种方式的法律效力如何?

答案:(1)赵某、钱某、李某与厂方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所规定的劳动争议(2分)

(2)四种方式。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但协商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也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起诉前必须先经过仲裁程序.

(3)协商与调解达成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协议没有强制执行力;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劳动争议诉讼所产生的裁判,具有当然的强制执行力。

五、姜某在某外商独资的食品公司工作,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自觉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是一名公司内部公认的好员工。2000年9月的一天,姜某因一件民事案件被人民法院传唤到法庭作证,姜某向单位请假,单位领导很不满,认为姜某请假会影响单位生产,虽然最终批准了姜某的请假申请,但是扣发了姜某当日的工资。一向任劳任怨的姜某在同事的指点下,觉得单位的行为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可接受,于是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诉,请求仲裁机构责令食品公司补发被扣的工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案后经查,认定食品公司扣发姜某工资的行为违反了劳动法律法规,裁决食品公司予以补发。

你认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将如何裁决?为什么?

答案:这是一起因企业不懂得劳动者享有依法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而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案件。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裁决是正确的。《劳动法》第51条规定,劳动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劳动部颁发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第十条进一步明确,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视同其提供了正常劳动而支付工资。社会活动包括:依法行使选举权或被选举权;当选代表出席乡(镇)、区以上政府、党派、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召开的会议;出任人民法院证明人;出席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大会,《工会法》规定的不脱产工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因工会活动占用的生产或工作时间;其他依法参加的社会活动。姜某被人民法院传唤出庭作证,属于依法参加社会活动,食品公司不仅应该批准其请假申请,而且应视同其提供了正常劳动而支付工资,不得扣减工资。当然,这里的工资指的是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酬,不包括企业在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以外另行发放的其它报酬。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四篇:劳动合同法案例分析

劳动合同法案例分析

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2009-6-17 17:31 | 提问者:davislover

甲:用人单位乙:劳动者

乙已在甲工作8年,期间甲为乙交纳养老、失业等社保费用。2007年8月,乙因违反工厂工作规程被甲方口头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之后甲一直未向乙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乙多次催讨无结果,无法办理失业登记,领取失业保险金。

问:(1)甲行使的是法定解除权还是约定解除权?甲的行使是否正确?为什么?

(2)甲未给乙办理退工手续应承担哪些责任?为什么?乙应如何进行维权?

最佳答案

1.根据<<劳动法>>第五十六条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甲是行使的是法定解除权.是合法行为.2.劳动者辞职,用人单位应在15日内办理社保转移手续。已乙可到当地社保机构或劳动部门投诉.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失业后,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是进行失业登记的必备条件,因此劳动合同法不仅将失业保险条例中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的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而且还规定了法律责任。在第八十八条中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8

第五篇:劳动合同法案例分析

1.朱某原是某商场的司机,并与商场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若朱某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承担违约金5万元。在商场工作期间,他踏实肯干,同时又生性正直,疾恶如仇,他举报商场某主要负责人在购销活动中有不规范做法一事被该负责人知晓后,常遭到此人的报复打击。朱某一忍再忍,后来两人终于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争吵中朱某提出不在商场干了。结果从争吵发生的第二日起,朱某就没来上班,并于一周后与一出租汽车公司签定了劳动合同,成为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商场以朱某擅自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为由,要求其承担违约赔偿责任,并将其诉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仲裁委员会调解,朱某、某商场和出租汽车公司三方就有关的损失赔偿达成了调解协议,由朱某和出租公司共同赔偿有关损失。

问:1.朱某这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否合法?

2.商场与朱某约定的若朱某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承担违约金的做法对吗?

3.在本案中朱某是否要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2.王某于2006年10月9日与某电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被聘为技术员,聘期两年。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竞业禁止: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王某三年内不得在本地区从事与该公司相同性质的工作,如违约,王某须一次性赔偿电脑公司经济损失10万元。

因电脑公司拖欠王某2007年9月、10月两个月的工资,2007年11月15日,王某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解除劳动合同;补发两个月工资,给付经济补偿金;确认劳动合同中的竞业禁止约定条款无效。你认为该案件应当如何判决?

3.赵某是某公司的销售代理。2008年,该公司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合同规定:赵某可以从产品销售利润中提取60%的提成,本人的病、伤、残、亡等企业均不负责。在一次外出公干中,由于交通事故,赵某负伤致残。赵某和该公司发生了争议并起诉到劳动行政部门,要求解决其伤残保险待遇问题。请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4.2008年1月10日,小王入职时,公司告知他有三个月的试用期,但是没有与小王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2008年3月15日,公司通知小王,由于他在试用期表现不佳,所以公司决定辞退他。小王觉得很委屈,因为在试用期内他确实努力工作而且自认为表现是很好的。在这种情况下,小王应该怎么办?

5.56岁的张先生在一家公司已经任职十七年。他的合同于2008年1月31日到期。由于他工龄太长,所以单位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与他续签劳动合同了。于是单位在2008年1月1日正式通知他合同到期后,终止双方之间的劳动合同。张先生认为自己已经工作十七年了,而且马上就快退休,现在单位提出终止,是不应该而且也没有人情味的一种做法。

那么,单位是否有权终止合同张先生的合同?张先生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权利?

6.2007年2月1日,甲公司与工会经过协商签订了集体合同,规定职工的月工资不低于1000元。2007年2月8日,甲公司将集体合同文本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但劳动行政部门一直未予答复。2008年1月,甲公司招聘李某为销售经理,双方签订了为期2年的合同,月工资5000元。几个月过去了,李某业绩不佳,公司渐渐地对他失去信心。2008年6月,公司降低了李某的工资,只发给李某800元工资。李某就此事与公司协商未果,2008年7月,李某解除了与公司的合同。问:

1、集体合同是否生效,为什么?

2、李某业绩不佳,公司可否只发其800元的工资,为什么?

7.小明2005年3月入职深圳一电子公司,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中特别约定:如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情节严重,公司有权提前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2007年6月10日,小明接到公司的一份解雇通知,解雇理由是小明上班时间经常上网聊天,根据公司规章制度,三次以上在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的视为严重违纪,公司可解除劳动合同。小明辩解,他一直不知道公司有该规定,公司从未将规章制度的内容向其公示,公司称规章制度已向其公示,但无法举证规章制度公示的事实。请问公司可否就小明严重违纪的说法解除劳动合同?

8.2008年4月,吴某被聘为某商场的营业员,并与该商场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合同规定:吴某需先交200元风险抵押金,如果吴某违约,则200元押金不再退还,李某试用期为六个月,试用期每月工资为500元,试用期满后每月工资800元。合同还规定,如果李某严重违反商场的劳动纪律或者患病住院、怀孕等,商场有权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需要给吴某任何经济补偿。请大家帮忙分析下该劳动合同存在哪些违反劳动法的地方!

9.福建省长汀县大同镇红卫村村民胡荣福在该村有土木结构旧房一栋(建筑层数为一层,墙高约3米)要拆除。2003年12月7日,胡荣福将该旧房承包给本村村民赖友廷负责拆除,并于当日签订了“旧房拆除合同”。该合同主要内容:“拆除期间赖友廷应严格遵守《安全工作规程》和《安全施工管理规定》等有关安全规定和要求进行施工拆除,一切安全防范措施由赖友廷方负责,并承担拆除工作范围内所引起的安全责任所发生的经济费用和安全责任;拆除工资结算,按建筑占地面积(空坪除外)每平方3元计算。”2003年12月9日,邱石金受赖友廷的雇请,口头约定每天工资30元为其折房。2003年12月12日下午,邱石金和其他雇员付南火等人自带钢尖,赖夫妇准备畚箕,在赖友廷的带领下,为图快捷掏空挖墙基致墙体突然倒塌,邱石金来不及躲开,被墙体压伤,赖友廷等人将邱石金送进长汀县汀州医院治疗,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赖友廷、胡荣福分别支付给邱石金的家属赔偿费7000、12761.18元。

此后,因对赔偿款未能达成协议,邱石金的家属以原告的身份将赖友廷、胡荣福作为被告诉至法院,要求邱友廷赔偿经济损失99654.05元,胡荣福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下载劳动合同法在实践中的分析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动合同法在实践中的分析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合同法案例分析

    劳动合同法案例分析 学院:金融学院班级:10金融6姓名:何叶学号:2010910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引》(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EMPLOYMENT CONTRACTS)是......

    劳动合同法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1、小王为某公司技术部的工程师,公司经营策略发生变化,被调整到客户服务部做客服经理。 为适应转岗需要,公司对小王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培训,小王很快熟悉了工作,业绩也不......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在实践中的适用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在实践中的适用 [ 张涛 ]——(2011-1-4) / 已阅140次《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在实践中的适用张涛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

    《劳动合同法》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劳动合同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提出辞职30天后可不再上班: 小程在某国有银行工作,由于单位内部等级森严,缺乏活力,于是他悄悄联系了一家外资银行,打算跳槽。听说辞职要提前一个月通......

    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案例分析

    案情回放 王先生是河南郑州人,来沪打拼多年。去年12月他应聘进入一家房产公司,从事销售工作。该公司正好在郑州有房产业务,王先生也有回老家继续发展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企业就......

    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案例分析

    案情回放 王先生是河南郑州人,来沪打拼多年。去年12月他应聘进入一家房产公司,从事销售工作。该公司正好在郑州有房产业务,王先生也有回老家继续发展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企业就......

    劳动合同法典型案例分析

    劳动合同法典型案例分析 一、因劳动合同的解除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例一:到底是辞职还是解雇? 曾某是单位的主管,工作能力一般,与同事相处也不和谐。人力资源总监与其谈话,要求自动离......

    劳动合同法解读及案例分析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颁布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法实施以来已经产生重大影响。为帮助劳动者、用工单位和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掌握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