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时间:2019-05-14 11:5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湖北省赤壁一中 宋满秀

摘要 适应新高考,提高教学质量,创建高效课堂,全面改课,实现“三案”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 改课 “三案”教学 基本模式 做法 体会

自2009年湖北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标准开创了全新的课程观、教育观和学生观。在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我们作为赤壁一中——湖北省级示范高中的教师,为了适应新高考,提高教学质量,创建高效课堂,更应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最新步伐,走在新课改的最前列。我们一路边学边改、不断摸索,课改进展还算较为顺利,态势良好。特别是2013年春我校全面改课,实现“三案”教学。“三案”是指“学案”、“教案”与“练案”。学有“学案”;教有“教案”;练有“练案”;三案分而不离,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整体,使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促使教师角色由演员变成导演。半年来,我们高一化学组在全体化学老师的支持和配合下,实现“三案”教学还算较为顺利,且有一定的成效。同时我们也感到新课改是困难的,因为我们缺乏经验;新课改又是成功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现将“三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及我们的几点做法与体会和各位同仁交流一下。

一、“三案”教学的基本模式

1、新知预习,生成问题——落实预习环节

“三案”提前一天下发,学生利用学科自习及公共自习进行预习,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由科代表收集上交给老师。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预习的问题,以积极的思维状态进入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2、设计情景,激发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发展。

3、自主探究,展示交流——让学生成为发现者

在目标的引领下,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

4、精讲点拨,归纳总结——讲教师该讲的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二是精讲。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怎么讲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5、当堂达标,迁移训练——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

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答题信息,出示答案,重点展示、讲评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矫正。

6、课后反思,自我监控——写学习反思日记

每天新课预习前学生要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书面反思性总结,明确掌握的和有疑问的知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和弥补。

二、新课改背景下实施高中化学“三案”教学的几点做法

1、先议后教、先学后教。

先议后教是指严格落实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要求将下一周的教学内容的“三案”落实到节,有中心发言人、有文本材料,集体讨论定稿后再教。

先学后教是指学生先预习后上课,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以下四点:一看,走进文本;二读,精读教辅;三填,填写“学案”;四练,基础演练。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课本上新知识的80%可由学生自学获得。我们的观点是,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自学。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节省下课堂时间,去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同时,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创设有效教学情景。

一勺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它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就会将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高效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实现的,脱离具体情景的学习往往导致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因此,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

①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

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

② 运用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景

在教学中可以把与新知识学习相关的一些背景材料,如化学史实、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以信息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这些材料的冲击下,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索。

3、在课堂上改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多种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新课改背景下实施高中化学“三案”教学的几点体会

1、实施“三案”教学初期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困惑

问题一:教师惯性思维的顽固化:新模式变成“穿新鞋,走老路”; 问题二:课改行为的极端化:“一言堂”变成“满堂问”,“填鸭式”变成

“放羊式”,“师灌”变成了“生灌”;

问题三:交流合作的形式化:无价值的论题、无自主的交流、无组织的讨论; 问题四:展示内容的全盘化:不经选择、合盘托出;

2、实施“三案”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 ①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一学期来,新课改——“三案”教学的启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更新,教师的角色在转变,课堂教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越来越灵活。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课堂上越来越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新课程改变了教师的权威地位,教师面对新课程,普遍感到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新课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

②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案”教学实施以来,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上课学生思考问题多、学生展示多、交流讨论多、活动探究多、小组合作多、师生互动多,教师启发点拨多、问题引导多、表扬鼓励多。学生普遍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带来的是一种成功的喜悦。

以上只是我们在课改中的一些简单的做法及肤浅的认识,但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跟上新课改的最新步伐,走在新课改的最前列,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学科如何构建和谐课堂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学科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进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层出不穷的今天,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构建和谐教育。构建和谐课堂是实现和谐教育的第一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和谐 课堂 教学 途径平等 幽默 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学方法是: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能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让他有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在教育改革不断进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层出不穷的今天,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构建和谐教育。那么如何构建和谐教育?我觉得应先从构建和谐课堂的角度多思考。

一.什么是和谐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往往被忽略了。这种知与能的失调,直接后果就是“高分低能”;从长远来看,则使学生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和谐课堂是以教室为载体,以“体验与创造、内和外顺、共同进步、生态发展”为主要特征。体现在和谐的课堂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设计要统观全局,有梯度、有层次;在新知的引入、问题的设计、知识的讲解、习题的指导等方面,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作业分层,让尖子生能吃得饱,后进生能跟得上,即:让尖子生学活,让后进生学会。

二、构建和谐课堂的途径

(一)构建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1、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积极引导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这种关系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重新定位。“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有尊严的人、发展的人,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允许他们各抒己见,创造一种开放、宽容的课堂气氛。

这一点杜郎口中学的做法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做到放开手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规律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学生自己去总结,思路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让学生去解决。他们撤掉讲台搬掉讲桌,教师成为引导者,策划者,参于者,追问者,合作者;学生成为探究者,研讨者,体验者,表达者,创造者,成功者。让学生在这种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课堂中畅所欲言、动手动脑,充分体验着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2、把学生当作朋友,真情相待

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在教学中,才能自始至终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习中和学生同甘共苦,和学生一起讨论、排疑解难。而且只有“以生为友”教师在教育中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就必须改变传统思想,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走到学生身边,走到学生中间,信任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当教师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热情后,必将获得学生情感的回报。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中就能得到学生的配合和支持,学生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

有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的鼓励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尤为重要。

3、把学生当作老师,教学相长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人类智慧的发展规律。新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而将是师生的互教互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眼界已越来越开阔,各种新名词、新现象层出不穷,有的知识教师也不能回答。作为教师不能再认为自己的知识绝对比学生丰富,“弟子未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可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目的。

总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的是一种人与人的平等、民主、友爱与合作的关系,是人文的、和谐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课堂教学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二)构建互尊、合作、竞争的生生关系 学生之间和谐对构建和谐课堂也一样重要,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体现出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同学间通过交流与合作,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成效,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

1、学生之间要学会互相尊重

尊重是友爱的前提,师生间的相互尊重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同学间的相互尊重也同样重要。怎样具体体现对别人的尊重,我要求当有同学发言时,耐心听,虚心学习,当发言同学想不起来时,学会耐心等待,不起哄,给他以思考的时间,给他以说的勇气。当其他同学有不懂的问题相问时,要耐心回答,尽己所能给予帮助。当得到别人帮助后,要懂得感谢,让尊重成为一种习惯,让尊重成为一种美德。

2、建立合作小组,完善和谐课堂

通过小组合作、小组间交流,加强学生间的凝聚力。每个学生为力求小组成功,愿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能力强的学生乐于主动帮助别人,能力差的学生愿意接受或主动寻求帮助。学生间互爱、互勉、互助蔚然成风,生生间真正形成了平等、合作、竞争的氛围。

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是靠教师在讲台上的精彩表演,而是靠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在这过程中,教师是引路人、点拨者,而真正动脑筋、想办法的是学生。那么如何将该理念发挥到及至,我觉得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较好的途径。例如在去年高一开展的《生活中探究各种喷泉》、《食品与健康》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刻意将学习主动、能力强的同学与学习欠主动、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编成一组,让他们共同完成相同的研究课题,并暗示小组之间最终要评出优胜者。在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各尽所能、开动脑筋,最终都出色完成了结题任务。

(三)构建温馨、幽默、睿智的语言环境

幽默是课堂和谐的调味剂。教学语言幽默风趣、比喻恰当,对做一名好的化学教师是必不可少的,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少讲,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们要 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少讲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的话。但幽默且智慧的语言是需要的,幽默教学对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至关重要。例如在讲到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时,我将自己比喻成核电荷数较小的原子核,将班主任比喻成电荷数较大的原子核,将坐在后排调皮的学生比喻成最外层电子,学生在哈哈大笑的同时,牢牢的掌握了知识点,后排的那些窃窃私语的同学也安静听课了。

幽默是课堂的润滑剂,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手段,我们不应为了片面追求生动性而引用一些庸俗的笑话和比喻,应当竭力运用化学本身的动人事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一堂课内,幽默的次数也不宜太多,这样,学生的情绪不容易控制,过犹不及,这里需要教师能够善于把握。

在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用幽默的方式提出批评,效果要比直接制止的好。比如,当你发现学生睡觉时,除了可以走到旁边个别提醒外,有时为了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幽默一下,说:“振作一下精神,你将成为课堂中的一个活化分子”,这样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不可滥用所谓幽默讽刺、挖苦学生,如果有意无意的贬损了学生的人格,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那就会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教师的人格魅力就会大打折扣了。

(四)构建贴近生活的课堂氛围

中学化学教学不是为培养未来的化学家,也不是打造储存大量化学方程式的人脑资料库。而是要借助书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通过观察分析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培养化学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发现有用的化学问题,为社会发展做力所能及的思考和努力。教师可适当列举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加深学生对抽象化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讲述“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很多同学刚开始都会有这样几个疑问:升高温度和加入催化剂对化学速率有何影响?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对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有何影响?此时如果不想一点好的办法,学生可能越听越糊涂。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可用生活中的例子加以形象的比喻:升高温度相当于利用补课、熬夜等途径让基础差的学生的成绩提高,变得符合要求,所以可加快反应速率同时提高了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入催化剂则相当于降低了切分线,例如原来60分及格而现在30分就可以及格,所以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和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让学生能较容易的理解这样的问题。

在讲《氯气的性质》新授课时,结合2005年京沪高速公路槽罐车相撞造成氯气泄露事件,和学生探讨氯气的性质。在讲《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新授课时,结合重庆酸雨事件,以及用二氧化硫漂白前后的银耳图片对比,和学生探讨二氧化硫的性质。在讲Fe2+ 和Fe3+的相互转化时,结合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会生锈现象,和学生共同探讨。

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和提出的种种问题,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不能对此视若罔闻。打开的潘多拉魔盒——环境问题、令人忧虑的现状——能源问题、伸向文明的黑手——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的泛滥„„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当代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与我们每个人都休戚相关。这些都可以在课堂设计中有所体现,将我们的化学课堂变得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需要、贴近学生个体需要。

构建和谐课堂,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主动完成课后任务,形成了良好的学风,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看到的。作为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金汝来《构建和谐化学课堂 实现教学多维高效》 王敏勤《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课堂导入环节策略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课堂导入环节策略初探

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 柯伯裕

摘要:在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要求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然要走一条“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工作,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环节设计进行探讨,阐述化学课堂导入环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介绍课堂导入经常采用的一些策略方法,做好课堂导入环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积极思维,切实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化学 课堂导入 教学 高效 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在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要求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然要走一条“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不能靠加班加点跟学生耗时间这种简单的体力劳动的低效教学,而应该向课堂的四十分钟要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这无疑对广大一线的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环节:课堂导入,知识新授,练习巩固,课堂小结。只有这样,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才能走上“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诸多教学环节中,课堂导入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

所谓课堂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有意识,有目的运用各种教学媒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行为,是课堂的起始环节。正如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课堂的导入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使学生投入到寻求探索的课堂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角色欲望”,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沐浴于和谐愉悦的氛围之中。精彩的课堂导入环节,无疑可为整堂化学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导入环节的原则:

1、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到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真正理解课堂导入在整节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保证课堂的导入应始终与所授内容保持链接,更好服务于自身教学。同时,还要有助于学生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学习本节知识的目的及对学习后续知识所起的作用。

2、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课堂上学生的有意注意一般只能持续20—25分钟,因此这一时间段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与此相对应,教师的导入时间一般占用3—5分钟即可,应简约明快,明确在导入时应对学生讲什么,要学生说什么,抓紧课堂时间。在形式上,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悬念、一则有趣的故事或一个清晰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在几分钟内引导学生进入新知探寻,迅速自觉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最佳境地,增强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导入上耗费太多的时间,造成课堂结构混乱,影响了整节课的进程,喧宾夺主,使得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都不突出,影响教学效果。

3、导入的素材和内容要贴近大多数同学的实际生活,尽量做到直观化。高中化学与学生生活中接触的物品、事物有着紧密的联系。用学生熟悉的物品、事物导入课堂,便于启迪学生思维,顺利完成从“生活”到“化学”、从实际到理论的过渡,也加强了化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功能性。

4、教师对待课堂导入要灵活多变,课堂导入因人因时因教材不同,方法不拘一格。还要考虑课题的类型和特点,教学对象的年龄阶段和心理要求,甚至教学者自身的性格特点等,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力求导出兴趣、导出重点、导出新意,调动学生的心智,把学生引向新知,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下面就根据我在使用高中新课程化学教材(人教版)进行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感受,谈一谈进行课堂导入环节设计的一些具体的策略。

二、导入环节的一些具体策略

1、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模型或幻灯形式来导入新课,这一导入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到电解池一课时,教师向大家展示一款精美的手机,“手机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迅工具,大家看我手里这款手机,银白色的金属机身,一看就很有质感,有一种典雅高贵的品质。那么大家可知道,这么有质感的机身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你将得到答案。”手机,现在的学生们几乎人手一部,是学生熟悉的物品,但是学生并不了解手机的金属外壳是通过电镀制造出来。教师通过展示手机,简单明了,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同学思考,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电解池内容的学习。

展示模型导入课堂,在高一和高二的有机化学教学时,是一个实用性很高的方法。在讲到简单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单纯的语言解释是很空洞的,也很难让学生想象出有机物的空间结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可以借助于观察实物球棍模型所呈现的三维空间结构。这些球棍模型清晰直观,可以把有机物结构从平面的书本和投影片中生动地竖立在学生眼前。同时,也可以准备学生分组活动,进行拼接和组装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带领学生进入从三维角度观察有机物的知识领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学习方法。

这种直观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客观存在的事物,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同时,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许多课型中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2、实验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用科学实验也是化学课堂导入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实验导入”就是指运用科学实验导入新课,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获得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进入探究与学习的状态。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新方法,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以探究思维能力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质疑、引趣、争辩等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应根据需要在探究教学活动中灵活掌握,恰当引导,以达到引发学生探究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例如,必修1讲到《氨和铵盐》一节时,可以在新课前做一个“空瓶生白烟”的实验。其实,就是事先收集好的一瓶HCl气体和一瓶NH3气体,打开两瓶塞,立刻将装有HCl的集气瓶倒过来,紧扣在装有NH3的集气瓶上,口对口后,学生立刻观察到瓶中出现了大量白烟的现象,不禁会想“白烟”到底是什么呢?急于弄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进入氨气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一定是高度集中的,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当然教师在后面讲到氨气和酸反应这条性质时,还要呼应一下开始做的“空瓶生白烟”实验,使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

3、旧知识导入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导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新的知识的讲授作好铺垫。通过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要学的知识,教授新课的效果也就更好了。例如,在学习氨气的制备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初中学过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总结出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①化学反应原理;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所制备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③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接下来,我们就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探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并让同学画出整套制备氨气的实验装置。这样不会使学生觉得新知识的出现很突兀,让课堂有的放矢。教师可以在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知识或已有的经验,新旧联系,承上启下,以旧引新,自然地导入新课。

4、利用热门话题、新闻事件导入

在化学教学中,从一个惊异事件或现象开始教学,会使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低碳经济、能源危机、新材料、新科学等热门话题既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此作为导入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习关注社会时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例如,在讲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节时,我以介绍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有着“光纤之父”美称的高锟博士在光纤研究方面的伟大成就导入课堂,诺贝尔奖是科学界一年的大事,而获奖的又是一位华裔科学家,这种爱国情结自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这节课的内容和高锟博士取得成就的领域又是如此接近,这就让学生更加迫切想知道:能让高锟博士获得代表科学界至高无上荣誉——诺贝尔奖的“光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应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话题导入课堂,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5、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指教师讲述一个故事或者预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作更好的铺垫。例如,在选修1化学与生活“维生素C的作用”一节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讲述了一个科学家的探险故事:“几百年前,远洋轮船上没有冷藏设备,船员们只能吃面包、饼干、咸肉等食物,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吃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航行期间船员们经常病倒,症状是脸色暗黑、牙龈不断渗血、浑身出现青斑,许多船员甚至因此而死亡。探险家哥伦布的船队在航行途中也有船员患上这种病。患病的船员留在了途经的一个荒岛上,他们采摘了红红绿绿的野果调节口味并用以充饥。过了几日,奇迹出现了,这些船员不但没有死去,反而恢复了健康。同学们知道这些船员患了什么病吗?野果为什么能够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上述教学情景的设计,引起学生对野果成分的好奇,引导学生对维生素C的结构、功能及对人体健康有何益处探究的好奇心。从故事或其他途径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而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当然,作为课堂导入的故事首先必须和课堂内容相关,同时要求教师的语言讲求艺术性,生动活泼,简练,避免冗长拖沓。只有这样,才会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应有的效果。

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开门见法,习题演练法,讨论法等等,这里不一一赘述。

总之,教无定法,导无定规。千姿百态的课堂导入使课堂教学变得引人入胜,课堂导入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我们教师要导入有方:导其动脑,即引导学生思维、想象、联想等;导其动口,即引导学生讨论、训练表达;导其动眼,即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导其动手,即引导学生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画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能在兴趣中显现,学习能力也能在兴趣中形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化学课堂才能称之“有效、优效、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叶晨,尹文治,中学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J],中学化学教与,2008(1).2.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化学教学,2008(7).3.康玉林,新课之前话导入[J],素质教育论坛,2008(7).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课堂导入环节策略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课堂导入环节策略初探

柯伯裕 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100007)

内容摘要:

在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要求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然要走一条“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工作,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环节设计进行探讨,阐述化学课堂导入环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介绍课堂导入经常采用的一些策略方法,做好课堂导入环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积极思维,切实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主题词:化学 课堂导入 教学 高效 策略

正文: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在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要求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然要走一条“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不能靠加班加点跟学生耗时间这种简单的体力劳动的低效教学,而应该向课堂的四十分钟要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这无疑对广大一线的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环节:课堂导入,知识新授,练习巩固,课堂小结。只有这样,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才能走上“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诸多教学环节中,课堂导入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

所谓课堂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有意识,有目的运用各种教学媒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行为,是课堂的起始环节。正如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课堂的导入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使学生投入到寻求探索的课堂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角色欲望”,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沐浴于和谐愉悦的氛围之中。精彩的课堂导入环节,无疑可为整堂化学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导入环节的原则:

1、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到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真正理解课堂导入在整节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保证课堂的导入应始终与所授内容保持链接,更好服务于自身教学。同时,还要有助于学生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学习本节知识的目的及对学习后续知识所起的作用。

2、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课堂上学生的有意注意一般只能持续20—25分钟,因此这一时间段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与此相对应,教师的导入时间一般占用3—5分钟即可,应简约明快,明确在导入时应对学生讲什么,要学生说什么,抓紧课堂时间。在形式上,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悬念、一则有趣的故事或一个清晰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在几分钟内引导学生进入新知探寻,迅速自觉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最佳境地,增强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导入上耗费太多的时间,造成课堂结构混乱,影响了整节课的进程,喧宾夺主,使得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都不突出,影响教学效果。

3、导入的素材和内容要贴近大多数同学的实际生活,尽量做到直观化。高中化学与学生生活中接触的物品、事物有着紧密的联系。用学生熟悉的物品、事物导入课堂,便于启迪学生思维,顺利完成从“生活”到“化学”、从实际到理论的过渡,也加强了化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功能性。

4、教师对待课堂导入要灵活多变,课堂导入因人因时因教材不同,方法不拘一格。还要考虑课题的类型和特点,教学对象的年龄阶段和心理要求,甚至教学者自身的性格特点等,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力求导出兴趣、导出重点、导出新意,调动学生的心智,把学生引向新知,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下面就根据我在使用高中新课程化学教材(人教版)进行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感受,谈一谈进行课堂导入环节设计的一些具体的策略。

二、导入环节的一些具体策略

1、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模型或幻灯形式来导入新课,这一导入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到电解池一课时,教师向大家展示一款精美的手机,“手机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迅工具,大家看我手里这款手机,银白色的金属机身,一看就很有质感,有一种典雅高贵的品质。那么大家可知道,这么有质感的机身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你将得到答案。”手机,现在的学生们几乎人手一部,是学生熟悉的物品,但是学生并不了解手机的金属外壳是通过电镀制造出来。教师通过展示手机,简单明了,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同学思考,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电解池内容的学习。

展示模型导入课堂,在高一和高二的有机化学教学时,是一个实用性很高的方法。在讲到简单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单纯的语言解释是很空洞的,也很难让学生想象出有机物的空间结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可以借助于观察实物球棍模型所呈现的三维空间结构。这些球棍模型清晰直观,可以把有机物结构从平面的书本和投影片中生动地竖立在学生眼前。同时,也可以准备学生分组活动,进行拼接和组装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带领学生进入从三维角度观察有机物的知识领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学习方法。这种直观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客观存在的事物,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同时,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许多课型中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2、实验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用科学实验也是化学课堂导入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实验导入”就是指运用科学实验导入新课,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获得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进入探究与学习的状态。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新方法,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以探究思维能力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质疑、引趣、争辩等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应根据需要在探究教学活动中灵活掌握,恰当引导,以达到引发学生探究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例如,必修1讲到《氨和铵盐》一节时,可以在新课前做一个“空瓶生白烟”的实验。其实,就是事先收集好的一瓶HCl气体和一瓶NH3气体,打开两瓶塞,立刻将装有HCl的集气瓶倒过来,紧扣在装有NH3的集气瓶上,口对口后,学生立刻观察到瓶中出现了大量白烟的现象,不禁会想“白烟”到底是什么呢?急于弄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进入氨气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一定是高度集中的,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当然教师在后面讲到氨气和酸反应这条性质时,还要呼应一下开始做的“空瓶生白烟”实验,使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

3、旧知识导入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导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新的知识的讲授作好铺垫。通过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要学的知识,教授新课的效果也就更好了。例如,在学习氨气的制备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初中学过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总结出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①化学反应原理;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所制备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③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接下来,我们就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探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并让同学画出整套制备氨气的实验装置。这样不会使学生觉得新知识的出现很突兀,让课堂有的放矢。教师可以在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知识或已有的经验,新旧联系,承上启下,以旧引新,自然地导入新课。

4、利用热门话题、新闻事件导入

在化学教学中,从一个惊异事件或现象开始教学,会使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低碳经济、能源危机、新材料、新科学等热门话题既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此作为导入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习关注社会时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例如,在讲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节时,我以介绍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有着“光纤之父”美称的高锟博士在光纤研究方面的伟大成就导入课堂,诺贝尔奖是科学界一年的大事,而获奖的又是一位华裔科学家,这种爱国情结自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这节课的内容和高锟博士取得成就的领域又是如此接近,这就让学生更加迫切想知道:能让高锟博士获得代表科学界至高无上荣誉——诺贝尔奖的“光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应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话题导入课堂,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5、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指教师讲述一个故事或者预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作更好的铺垫。例如,在选修1化学与生活“维生素C的作用”一节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讲述了一个科学家的探险故事:“几百年前,远洋轮船上没有冷藏设备,船员们只能吃面包、饼干、咸肉等食物,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吃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航行期间船员们经常病倒,症状是脸色暗黑、牙龈不断渗血、浑身出现青斑,许多船员甚至因此而死亡。探险家哥伦布的船队在航行途中也有船员患上这种病。患病的船员留在了途经的一个荒岛上,他们采摘了红红绿绿的野果调节口味并用以充饥。过了几日,奇迹出现了,这些船员不但没有死去,反而恢复了健康。同学们知道这些船员患了什么病吗?野果为什么能够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上述教学情景的设计,引起学生对野果成分的好奇,引导学生对维生素C的结构、功能及对人体健康有何益处探究的好奇心。从故事或其他途径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而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当然,作为课堂导入的故事首先必须和课堂内容相关,同时要求教师的语言讲求艺术性,生动活泼,简练,避免冗长拖沓。只有这样,才会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应有的效果。

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开门见法,习题演练法,讨论法等等,这里不一一赘述。

总之,教无定法,导无定规。千姿百态的课堂导入使课堂教学变得引人入胜,课堂导入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我们教师要导入有方:导其动脑,即引导学生思维、想象、联想等;导其动口,即引导学生讨论、训练表达;导其动眼,即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导其动手,即引导学生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画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能在兴趣中显现,学习能力也能在兴趣中形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化学课堂才能称之“有效、优效、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叶晨、尹文治,《中学化学教与学》“中学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8年第1期;2.王后雄,《化学教学》“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化学教学》编辑部,2008年第7期 总255期;3.康玉林.《素质教育论坛》“ 新课之前话导入”2008年第7期。

第五篇: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

——以“合作探究”为核心的“

3、5二十字”教学策略

内容提要:《化学“

3、5二十字”教学策略》是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和高中化学教学特点,确立的以“学会学习”为主旨,以“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策略。“3”即落实“三维目标”: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目标;落实过程与方法教育目标;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5”即坚持“五个贯穿始终: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文化育人贯穿始终;探究体验贯穿始终;展示交流贯穿始终;习惯养成贯穿始终。“二十字”即二十字教学环节:定向自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反馈提高。本教改旨在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本教学策略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教学的要求。

本教改的背景及意义: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习是人们求生存的必备技能。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即在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主动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一轮课改的核心,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然而,现实的教育却不容乐观,教育的功能大多仅仅停留在传承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多地体现在习得和模仿那些被证明为唯一正确的答案和最好的处理方式,并将这些答案与方式运用于日后的生活。它更多地是单

一、封闭的思维方式,仅追求知识存储的量。学生只是知识信息的接受器,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地位上,重复和再现所学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做法还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受到压抑,个性发展无从谈起,素质和能力都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而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正使世界变成一个不确定的变化的世界,它要求人们用一种开放的、多元的、主动的思维方式来应对这一变幻的世界。

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近年来我们化学学科积极地参加教科研活动,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发展仍不平衡,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有较大的市场。在部分老师身上仍然存在以下现象:重教法轻学法、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存有两个极端:一是厌学;二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用功,埋头做题,起早贪黑,效率极低。在这些现实问题的督促下,我们不得不进一步去探讨去完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学习途径。

本教改的理论依据:

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都必须依据正确的理论作先导。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创设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并注重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建立起一套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导学机制,体现主体参与意识,落实主体地位。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现象、动手实践、思考问题。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喜欢讨论、探究问题发生的来龙去脉,搞明白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同时,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尽管中学生思维有较大的发展,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完全成熟,不能放任自流,因此还需要教师的有力指导,要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暴露思维缺陷,反馈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堂教学模式及操作: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课型主要有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实际教学中要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灵活运用二十字教学策略,并有所侧重。

课型一:新授课

化学新授课主要有概念理论新授课 和元素化合物新授课两类。

1.概念理论新授课

基本模式:“定向自学—问题探究—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巩固训练”。

高中化学知识中属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很多,有的形成了独立的单元,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等等;有的穿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如有机化学中的烃、苯的同系物、醇、酚、醛、羧酸、酯等概念。因此,概念理论新授课这种课型非常普遍。在进行概念理论新授课的教学时 应主要采用“定向自学—问题探究—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巩固训练”的教学模式。

定向自学:指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或其它材料)、观察(实物或图片、模型)、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自学,使学生亲身体验思考的过程,主动尝试解决问题并获取新知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固然是主要的,但绝不能淡化教师的作用。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恰当的方式;要控制合理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要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指导(如让学生用双色笔标出重点和难点等),要加强辅导,在巡视中留心学生的疑点,使后续的讲解更有针对性。

问题探究:“问题是思考的起点”,问题探究的前提是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情景,围绕某一概念或理论精心创设问题或问题组,创设的问题要具体明确、贴近学生的实际,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有启发性、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具有可操作性、能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切忌“假、大、空”。问题探究的形式可灵活多样:或问题组或图片或投影或实验或材料等等。关键是激活学生思维,真正让学生大脑动起来。

如《苯的同系物》概念的学习可提供如下问题:

① 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② 苯的同系物与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③ 苯的同系物的通式是什么?符合这一通式的是否都是苯的同系物?

④ 列举一些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让学生判断是否是苯的同系物。

展示交流:定向自学和问题探究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进行讲解,要放手组织学生、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通过同位商量、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路、观点和认识以及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呈现在同学面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展示交流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知识与技能层次,更在于落实新课程所确立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通过展示交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展示自我,敢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欣赏,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团队精神,团结协作,在团体的互动中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互帮互学,相互促进。教师在巡回指导中要注意捕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高后续讲解的针对性。

精讲归纳:所谓精讲,就是讲学生所需。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一是适时启发点拨,释疑解难;二是抓住要害,讲深讲透。归纳是精讲的延伸、巩固与深化。

巩固训练:以小结、练习等形式检查落实学生对概念理论的掌握情况。

2.元素化合物新授课

基本模式:“定向自学—实验探究—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巩固训练”

元素化合物部分描述性知识较多,适合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还要精心设计针对性强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规纳总结、迁移应用。

在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特别是化学性质的教学时,要特别突出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策略。既要重视教材中现有的实验,也要根据教学内容补充一些针对性实验,既要重视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更要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多做实验。实验探究的方式主要有:

(1)先实验后探究

如铜与硫酸反应的探究可进行如下设计

①把铜片分别加入盛有浓、稀硫酸的试管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②对两试管同时加热再观察现象、再得出结论。

③对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和把气体通入品红溶液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探究该反应的产物。

(2)先探究后实验

如溴乙烷中溴元素的检验可进行以下探究然后实验验证。①溴乙烷是否是电解质?将其加入水能否电离出Br?②如何将溴元素转化成Br-?

③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溴元素的存在。

(3)边实验边探究

如氯气与水的反应及氯水成分的探究性实验-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初探_4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体系,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翻天覆地的调整,使不同的学生能学习不同的化学课程模块。各模块都非常......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精选五篇)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任何时候都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呢? 一、重新定位教学......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1(定稿)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正在持续深入开展,我省高中新课改于2009年全面进入实施阶段,标志着新课改真正意义上从理论层面上升到......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共五则范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近年来,新课程教学理念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思路的学习方式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推广.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基的自然科......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摘 要】 当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教研能力。【关键词】高中化学;教......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策略初探 竞报2010-6-4 16:47:00 文/陈月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就高中化学学科而言,新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是新技术新科学和新思维的原动力,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高中物理学有着知识量大,......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刘凤真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