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思索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思索
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葛存凤(214125)
摘要: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基础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实施课程的改革。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教师要把观念从化学教学转变为化学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拓宽教学思路,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以化学教学为载体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关键词:课程、观念、方式。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基础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实施课程的改革,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为此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与发展的差异性。
一、教师的观念应化学教学向化学教育转化
高中化学新教材学科难度明显下降,知识面和新科技的介绍有大幅度的增加,课时大幅下降、与此同时新大纲所赋予化学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此承担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要从注重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点的严谨性、深刻性转变为进行化学教育的大教育。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并能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不能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而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的贡献,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使化学教学更清醒,充分体现化学教育的功能。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化学知识点,而更是可以与具体化学背景联系的实际问题或思考方法。如新教材选修中有关合成材料专题的设计就完全是以化学的应用为知识的载体.新教材增加的拓展视野栏目的目的也是丰富学生的化学应用面并形成学以致用的思想。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适应教育发展和教学实际的需要,以化学教学为载体,让学生成为积极进取、热爱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
化学学科本身有自己的优势。化学现象的千变万化、化学产品的丰富多彩、实验手段的多样性……而学生本身就生活在充满化学产品的时代,新的化学科技产品不断出现……这一切作为进行化学教学的材料和内容很容易激起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以成为化学问题的探究对象。化学教学中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 要出发 发挥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1、课堂形式多样化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化学课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学而不厌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同时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统一,并且要强化化学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效果。
2、检测方法多样化
为了巩固和检测课堂效果,考试和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同学听见考试就头疼,作业抄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转变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多动脑筋,尽量使作业和检测改变过去单一呆板的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采取课前五分钟小测验,分组竞赛等形式,化学小论文,化学实验竞赛,化学通讯使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增长知识面,同时自觉地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在学习中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奠定基础。
3、化学实验功能的多样性
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验,实验能力对于一个人终身的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学生实验,演示试验,在教学可多发挥实验的功能,不仅做好大纲要求的实验,还可以包括活动与探究中的探究实验和需要探究的实验。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包括可以实验现象展开问题的讨论,以实验检验某个结论的正确或错误,设计某一实验使现象更加完美或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总之,实验可以激起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
4、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教学中不但要完成基本化学知识的教学,要尽量使化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背景中,能够使之成为为人类服务的手段和方法、为此要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教师要在此基础上,搜集地方资料或新科技、新发现的相关内容,还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内容、分小组的研究相关领域,在共同交流中共同提高,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增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获得化学科学教育。
三、完善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化学课堂教学更广阔的空间。模拟微观世界中分了、原子、电子的运动已成为可能,通过模拟试验过程使学生获得仿真操作的技能和体验,使教学活动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果教师仍然采用老办法,不但不能适应补了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事倍功半。
1、重视教学的直观性
在讲述有机化学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内容时,如果只用语言讲述既费时又费力,学生还觉得抽象难理解。采用自制的电脑可以使微观粒子的结构跃然于荧屏之上,并且把反应历程用生动形象的动画表示出来,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像讲述有关环境污染、人工降雨等与生产生活联系的内容,放映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带领学生拍摄一些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实际生产和生活相联系的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日益完善,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可能,同时也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如自制和利用现有的化学课件、截取电视相关资料,利用录像、投影等。还可建立习题库、实验录像、课件库等。作为化学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手段,从而使化学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总之,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于的所在。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湖北省赤壁一中 宋满秀
摘要 适应新高考,提高教学质量,创建高效课堂,全面改课,实现“三案”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 改课 “三案”教学 基本模式 做法 体会
自2009年湖北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标准开创了全新的课程观、教育观和学生观。在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我们作为赤壁一中——湖北省级示范高中的教师,为了适应新高考,提高教学质量,创建高效课堂,更应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最新步伐,走在新课改的最前列。我们一路边学边改、不断摸索,课改进展还算较为顺利,态势良好。特别是2013年春我校全面改课,实现“三案”教学。“三案”是指“学案”、“教案”与“练案”。学有“学案”;教有“教案”;练有“练案”;三案分而不离,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整体,使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促使教师角色由演员变成导演。半年来,我们高一化学组在全体化学老师的支持和配合下,实现“三案”教学还算较为顺利,且有一定的成效。同时我们也感到新课改是困难的,因为我们缺乏经验;新课改又是成功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现将“三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及我们的几点做法与体会和各位同仁交流一下。
一、“三案”教学的基本模式
1、新知预习,生成问题——落实预习环节
“三案”提前一天下发,学生利用学科自习及公共自习进行预习,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由科代表收集上交给老师。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预习的问题,以积极的思维状态进入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2、设计情景,激发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发展。
3、自主探究,展示交流——让学生成为发现者
在目标的引领下,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
4、精讲点拨,归纳总结——讲教师该讲的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二是精讲。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怎么讲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5、当堂达标,迁移训练——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
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答题信息,出示答案,重点展示、讲评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矫正。
6、课后反思,自我监控——写学习反思日记
每天新课预习前学生要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书面反思性总结,明确掌握的和有疑问的知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和弥补。
二、新课改背景下实施高中化学“三案”教学的几点做法
1、先议后教、先学后教。
先议后教是指严格落实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要求将下一周的教学内容的“三案”落实到节,有中心发言人、有文本材料,集体讨论定稿后再教。
先学后教是指学生先预习后上课,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以下四点:一看,走进文本;二读,精读教辅;三填,填写“学案”;四练,基础演练。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课本上新知识的80%可由学生自学获得。我们的观点是,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自学。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节省下课堂时间,去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同时,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创设有效教学情景。
一勺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它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就会将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高效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实现的,脱离具体情景的学习往往导致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因此,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
①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
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
② 运用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景
在教学中可以把与新知识学习相关的一些背景材料,如化学史实、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以信息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这些材料的冲击下,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索。
3、在课堂上改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多种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新课改背景下实施高中化学“三案”教学的几点体会
1、实施“三案”教学初期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困惑
问题一:教师惯性思维的顽固化:新模式变成“穿新鞋,走老路”; 问题二:课改行为的极端化:“一言堂”变成“满堂问”,“填鸭式”变成
“放羊式”,“师灌”变成了“生灌”;
问题三:交流合作的形式化:无价值的论题、无自主的交流、无组织的讨论; 问题四:展示内容的全盘化:不经选择、合盘托出;
2、实施“三案”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 ①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一学期来,新课改——“三案”教学的启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更新,教师的角色在转变,课堂教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越来越灵活。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课堂上越来越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新课程改变了教师的权威地位,教师面对新课程,普遍感到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新课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
②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案”教学实施以来,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上课学生思考问题多、学生展示多、交流讨论多、活动探究多、小组合作多、师生互动多,教师启发点拨多、问题引导多、表扬鼓励多。学生普遍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带来的是一种成功的喜悦。
以上只是我们在课改中的一些简单的做法及肤浅的认识,但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跟上新课改的最新步伐,走在新课改的最前列,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前言我有话要说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前言
第一部分 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设计思路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
为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
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在设置选修课程模块时应充分反映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为主线,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2.课程结构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各课程模块的目标和内容简介
化学
1、化学2: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内容主题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
化学与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化学与技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物质结构与性质: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反应原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
实验化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上述课程模块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建构内容体系,有关科学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在各模块中都应有所体现。
4.课程模块选择建议
学生在高中阶段修满6学分,即在学完化学
1、化学2之后,再从选修课程中选学一个模块,并获得学分,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个学分后,选学更多的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建议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化学
1、化学2课程模块的内容是高校招生化学考试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的考试内容应对报考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报考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3个模块;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4个模块;报考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6个模块。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本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并且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不同的水平。对同一水平的学习要求可用多个行为动词进行描述,现作如下说明。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
甘肃省古浪县第二中学
张廷宝
内容摘要:
新课标、新教材迫切要求实验教学理念的更新,我们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学习研究新课程,用充满睿智与创新的生命激情,去研究化学实验教学。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为以探究性为主,其他多种教学方式为辅的教学方法,并把它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充分体现化学实验的功能,新课程除了在其它各模块中加强了对实验的教学要求外,还专门设置了“实验化学”选修模块。新课标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与旧大纲比较,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更注重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在实验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更富有时代感。通过近几年的一线工作,浅谈一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的几个特点
1、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实验突出体现了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把化学实验安全摆在首位。《化学1》以《从实验学化学》开篇,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重点介绍了实验安全,树立生命意识。要求学生无论是在化学实验室还是家中进行实验或探究活动,必须注意安全,这是实验顺利进行和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其次,将化学实验与人的健康成长、社会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注重人和社会和谐发展。
2、突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旧的高中化学教材中主要以演示实验形式呈现,所以只能是教师台上表演、1
学生台下看,教师讲,学生听,长此以往,把本应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变成了机械灌输,被动接受的填鸭式,让学生死背实验现象和结论,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新的教材按课时比例实验内容大大增加,增加了大量的学生探究性实验,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学生实验设计课题,变“填鸭式”实验教学为学生主动探究实验,不但很好地发挥了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功能,而且还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自我发展、自我升华,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自然而然也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3、突出化学实验生活化
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加强了化学实验与生活的联系,选修1《化学与生活》更突出体现了化学实验生活化,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例如:选择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作实验药品,让学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跟我们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倍感亲切。如利用苹果、柑橘、柠檬或香茄等制作原电池,用食醋除去烧水壶中的水垢,通过实验证明海带中确实含有碘元素,用瓜果制淀粉并试验它的性质。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的几个转变
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转变:
1、从只注重边讲边实验向边讲边实验与实验探究并重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通过启发讲授,以及设置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对物质可能的性质进行分析和思考。另一方面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来验证这些性质,使学生逐步获得对问题的理解。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实验验证过程,使学生在边听讲、边思考、边动手、边研究中,实践了一种学习化学的科学思路,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2、从只重视理论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转变
更加重视化学实验与生活、技术的联系,注重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模式,更适应开放式学习的需要,让化学实验生活化。
3、从只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并重转变 改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转变。
另外,新课标不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给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提供空间。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其活动指向是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实验研究,不是教师单纯的表演或展示。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的几个优化 1.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进一步优化
在新课程中,如何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会”转变为“会学”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探究性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正如一位同学所说:“这样的实验需要自己去猜想、去探究,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设计是否正确,这种方法既促使我们动脑又锻炼了勇于猜想、大胆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习惯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方案,并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
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具体实施实验操作,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而过去的常规实验方法,教师常常在草草做完一遍实验后,紧接着进行分析,以引出概念。而没有注意实验过程、现象是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在于使学生还没有抓住化学概念本质时,就会主动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方案,很好的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3.教师的认识进一步优化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对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育过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过程是理解的基础,过程中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将教育过程看作是把凝固文化激活的过程。
总而言之,新课标、新教材迫切要求实验教学理念的更新,我们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学习研究新课程,用充满睿智与创新的生命激情,去研究化学实验教学,那么,化学教学的明天一定会焕发绚丽夺目的生命光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2]、姚新平.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育功能的思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5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刘
凤
真
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发现与发展学生自己个性特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灌输新观念,新观点,变换课堂教学方式,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教育 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化学教材的改革也给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重建教学方式,重改课堂教学
以往的课堂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能力。新课程强调了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必将改革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具体如下
1、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一旦知道新课程理念和宗旨,应深刻意识到:教师不仅仅是授业、解惑的学习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索者、发现者、成功者。陶行知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师必须树立教育的使命感,以育人为使命的教师常常会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改变教学观念,树立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树立教师在教学中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理念;树立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将知识的传授过程、方法和结论并重的理念。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征,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既要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必须改革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主要是靠课堂教学这条途径展开,课堂教学必须鼓励创新,因为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知识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使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获取知识”转为“探究知识”,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过去以“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要大力实施“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留出空间,教师应多提挑战性问题,为创新做出榜样。课堂上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洋溢着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国际合作精神。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活跃课堂,就成了课堂教学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首先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课堂上是严师,课下是朋友,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化学教师自身综合素质,除了对本学科知识研究深刻、透彻以外,还应该做到旁征博引,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科学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改变思维定式 体现新教材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乏味,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授,教学效果不理想。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具有独力思考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前苏联教育家苏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课本上的一些化学知识,还要指导学生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在已有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引入一种寻求科学学习方法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科学探究之路。
1、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用创设鼓动性情境,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加油鼓劲。使情境能帮助学生树立攻克知识疑难的勇气,能让学生充满自信,敢于迎接各种挑战。自主学习是各个环节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学生学会阅读教材,理解并归纳重要内容.以化学概念和原理为主的课文比较适合于这种自学方法。其次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最后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感知材料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加工信息获取知识,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2、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包括师生合作学习和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新课程倡导建立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另外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在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后自然会提出:为什么有许多不同的现象,这些宏观现象与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邻位间的讨论,再把电子为什么从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的关键性问题提到全班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结论。这期间,同学们团结合作,学会了沟通交流,体验到了学习化学对生活的作用,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3、探究能力的培养
化学学科新教材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创造性开发的空间。如果教师再按照原先的思路进行习以为常的教学,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走教案,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只能误人子弟了。在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新栏目,“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其中“科学探究”是关于一些课堂上探究性试验的内容,化学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加强了探究力度,化学探究是一
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结论,探究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学生自主地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实现了学生对基本的科学方法的体验,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实验是最能打动学生内心的切入点,实验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教师应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另外化学计算也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提倡一提多变,鼓励学生用创新、简捷的思路解题,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创新的价值。
总之,新课程改革应该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对于以前的东西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但面对课改,我们有信心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成就教育改革,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2、《化学教师培训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3、《做成功的教师》,杭州出版社,2003.34、钟启泉 张华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001.85、陶恒兵 《新课程化学教学的转型》 中学化学参考 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