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

时间:2019-05-13 03:5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

第一篇: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

——以“合作探究”为核心的“

3、5二十字”教学策略

内容提要:《化学“

3、5二十字”教学策略》是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和高中化学教学特点,确立的以“学会学习”为主旨,以“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策略。“3”即落实“三维目标”: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目标;落实过程与方法教育目标;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5”即坚持“五个贯穿始终: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文化育人贯穿始终;探究体验贯穿始终;展示交流贯穿始终;习惯养成贯穿始终。“二十字”即二十字教学环节:定向自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反馈提高。本教改旨在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本教学策略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教学的要求。

本教改的背景及意义: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习是人们求生存的必备技能。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即在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主动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一轮课改的核心,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然而,现实的教育却不容乐观,教育的功能大多仅仅停留在传承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多地体现在习得和模仿那些被证明为唯一正确的答案和最好的处理方式,并将这些答案与方式运用于日后的生活。它更多地是单

一、封闭的思维方式,仅追求知识存储的量。学生只是知识信息的接受器,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地位上,重复和再现所学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做法还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受到压抑,个性发展无从谈起,素质和能力都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而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正使世界变成一个不确定的变化的世界,它要求人们用一种开放的、多元的、主动的思维方式来应对这一变幻的世界。

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近年来我们化学学科积极地参加教科研活动,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发展仍不平衡,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有较大的市场。在部分老师身上仍然存在以下现象:重教法轻学法、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存有两个极端:一是厌学;二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用功,埋头做题,起早贪黑,效率极低。在这些现实问题的督促下,我们不得不进一步去探讨去完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学习途径。

本教改的理论依据:

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都必须依据正确的理论作先导。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创设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并注重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建立起一套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导学机制,体现主体参与意识,落实主体地位。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现象、动手实践、思考问题。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喜欢讨论、探究问题发生的来龙去脉,搞明白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同时,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尽管中学生思维有较大的发展,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完全成熟,不能放任自流,因此还需要教师的有力指导,要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暴露思维缺陷,反馈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堂教学模式及操作: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课型主要有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实际教学中要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灵活运用二十字教学策略,并有所侧重。

课型一:新授课

化学新授课主要有概念理论新授课 和元素化合物新授课两类。

1.概念理论新授课

基本模式:“定向自学—问题探究—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巩固训练”。

高中化学知识中属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很多,有的形成了独立的单元,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等等;有的穿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如有机化学中的烃、苯的同系物、醇、酚、醛、羧酸、酯等概念。因此,概念理论新授课这种课型非常普遍。在进行概念理论新授课的教学时 应主要采用“定向自学—问题探究—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巩固训练”的教学模式。

定向自学:指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或其它材料)、观察(实物或图片、模型)、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自学,使学生亲身体验思考的过程,主动尝试解决问题并获取新知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固然是主要的,但绝不能淡化教师的作用。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恰当的方式;要控制合理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要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指导(如让学生用双色笔标出重点和难点等),要加强辅导,在巡视中留心学生的疑点,使后续的讲解更有针对性。

问题探究:“问题是思考的起点”,问题探究的前提是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情景,围绕某一概念或理论精心创设问题或问题组,创设的问题要具体明确、贴近学生的实际,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有启发性、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具有可操作性、能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切忌“假、大、空”。问题探究的形式可灵活多样:或问题组或图片或投影或实验或材料等等。关键是激活学生思维,真正让学生大脑动起来。

如《苯的同系物》概念的学习可提供如下问题:

① 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② 苯的同系物与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③ 苯的同系物的通式是什么?符合这一通式的是否都是苯的同系物?

④ 列举一些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让学生判断是否是苯的同系物。

展示交流:定向自学和问题探究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进行讲解,要放手组织学生、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通过同位商量、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路、观点和认识以及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呈现在同学面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展示交流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知识与技能层次,更在于落实新课程所确立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通过展示交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展示自我,敢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欣赏,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团队精神,团结协作,在团体的互动中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互帮互学,相互促进。教师在巡回指导中要注意捕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高后续讲解的针对性。

精讲归纳:所谓精讲,就是讲学生所需。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一是适时启发点拨,释疑解难;二是抓住要害,讲深讲透。归纳是精讲的延伸、巩固与深化。

巩固训练:以小结、练习等形式检查落实学生对概念理论的掌握情况。

2.元素化合物新授课

基本模式:“定向自学—实验探究—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巩固训练”

元素化合物部分描述性知识较多,适合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还要精心设计针对性强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规纳总结、迁移应用。

在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特别是化学性质的教学时,要特别突出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策略。既要重视教材中现有的实验,也要根据教学内容补充一些针对性实验,既要重视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更要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多做实验。实验探究的方式主要有:

(1)先实验后探究

如铜与硫酸反应的探究可进行如下设计

①把铜片分别加入盛有浓、稀硫酸的试管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②对两试管同时加热再观察现象、再得出结论。

③对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和把气体通入品红溶液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探究该反应的产物。

(2)先探究后实验

如溴乙烷中溴元素的检验可进行以下探究然后实验验证。①溴乙烷是否是电解质?将其加入水能否电离出Br?②如何将溴元素转化成Br-?

③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溴元素的存在。

(3)边实验边探究

如氯气与水的反应及氯水成分的探究性实验-

第二篇:初中物理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初中物理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芜湖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与教学改革区域性实验研究”物理学科研究报告(节录)

芜湖市的中学物理学科课程改革有着较长的历程。早在1990年,我市作为实验城市,承担了九年义务教育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物理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并取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5月,芜湖市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基础课程改革38个首批国家级实验区之一。2001年秋季开学,我市市区31所初中8843名初二学生开始使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司南版《物理》实验教材。

几年来,我市的初中物理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在各级领导和专家们的关心、指导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

2001年8月课改之初,市教研室就出台了《芜湖市实施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意见》,组建成立了芜湖市初中物理课改领导组和学科研究组,主要成员有各校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骨干教师。其主要职责是实施课改计划,制定学科课改工作细则,开展教学研究、科研课题研究及教师培训,收集研究资料,沟通联系、反馈信息,同伴互助、总结成果。市区各实验初中(含完中初中部)也都成立了校级物理课改中心备课组。每个学校均已指派专人(即联络员)负责实验计划、数据、信息、资料的记录、采集、取样、整理、归类、保存和上报工作。2.扎实开展课程培训,积极推进校本教研。

(1)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新课程培训,接受新课程理念洗礼。

早在2001年6月,我市就选派市物理教研员和两名中学骨干物理教师赴北京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的课程改革国家级培训,在聆听教育部专家的通识和学科报告、亲身经历新课程理念洗礼后,三位老师回芜又对即将“上岗”新课程教学的67名8年级物理老师进行了二级培训。2002年,我市所辖繁昌县作为省级实验区进入新课程,我市组织全县教师参加安徽省教育厅组织举办的新课程全员培训。

(2)邀请国家物理课标组课程专家,亲临我市调研指导。

我市先后邀请课程标准组负责人西南师大廖伯琴教授、安徽省教科所何润伟所长、重庆市教科所唐果南所长、合肥市物理教研员王继恒老师、教育部课程中心罗星凯、余文森教授等多次来我市做专题调研。课程标准组成员、物理试验教材编委邓磊、李太华两位专家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到我市蹲点,全程指导并参与了我市初中物理课改工作。他们通过多次听课、评课,与老师座谈,对我市的初中物理课改实验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对我市的初二物理课改工作作出了“起点高、观念新、抓得实、效果好”的高度评价。(3)革新学科教研模式,大力开展校本教研。

随着课改实验工作的推进,我们认识到观念的转变仅靠专家教授们的集中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因而提出培训要经常化和校本化,并摸索出了集参与式研讨和集体备课为一体的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培训)方式:培训中,我们将全市所有实验教师打乱分为若干小组,每一组的老师都来自不同的学校,每一组又选出或指派一名组长和一名记录员,负责本组的讨论和记录。同时,我们将每一组的座位都排成开放式的U字型,这样既方便本组内的讨论,也便于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在每月一次的培训中,主持人通过专题讨论、现场示范、参观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围绕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大家展开研讨,大家畅所欲言,气氛异常热烈。每次的教研培训也是一次集体备课,针对下一阶段课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大家群策群力、各抒己见。这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培训真正切合了教师的实际和需要,受到教师们的普遍欢迎。

8年来,我们共组织大型教师培训45场次,参加培训教师3400余人次。教研员在培训中切实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通过学科教研会、培训会、专题讲座、深入学校调研、走进课堂与教师同研究、同备课、同上课、同反思等形式,与一线教师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积极互动。通过各种培训活动为实验教师提供了交流教学感悟、把握教材特点、应变教学策略的平台。

2003年3月17~19日省教科所在省社会主义学院召开了全省各新课程实验区教研室主任参加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专题研修班。我市作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做了专题发言,赢得了与会同志的热烈掌声。会后,代表们都说:芜湖市已经为校本教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此项工作的推广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3.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工作的科研含量。

新课改呼唤科研型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我们的做法是:“不等、不靠、不伸手要”,发动我市全体教师,针对实验中的疑难问题、核心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等诸多方面展开研究。为此,我们努力提高教学工作的科研含量——建立起了动态的课题研究制度,掀起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全体实验教师都是研究人员,“教室” 即“研究室“,“问题”即“课题”,每周进行“新课程教学研讨”,研讨中教研员和教师们即时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教研员和教师们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二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和老师们展开“课题”研究,在一线不断的教学尝试中,集体攻关,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

其次,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实践表明,《学案》的使用非常奏效,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

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4.自力更生,多渠道自主开发建设课程资源。

(1)自制教具、学具

实验开始时,各实验学校的师生普遍感到与新教材配套的课程资源相当匮乏。单就我们使用的上海科技出版社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上所列的新增随堂实验器材就达几十种,这还不包括延伸至课外的学生自主开发的探究内容,所以我们大力倡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学具。几年来,我市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学具逾万件。(2)自建互联网站“物理教研”

2002年3月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创建了芜湖市“物理教研”网站(网址:http://www.wuliedu.net),网站以理念更新和课改实践为特色,在众多的教学网站中独具一格。8年来“物理教研”网站历经了四次改版,栏目开设和内容组织已日趋成熟,网站以理念更新和课改实践的特色,在众多的教学网站中独具一格,在全国已初具影响,多次得到教育部国家物理课程标准组的肯定。“物理教研” 网站目前已成为我市中学物理新课程资源开发、课改信息交流、经验成果介绍和观点意见争鸣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其中的“BBS论坛”已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教研沙龙”。网站作为国家级实验区辐射其它兄弟地市的重要窗口,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数十篇真知灼见文章,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物理教师的教研热情,极大地提高了我市物理教师的教研能力水平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水平,在我市广大物理教师中掀起了一股计算机网络教研热潮。

5.参与教材建设,投身课标教材研究。

几年来,课标组和教材编写组先后十余次邀请我市物理教师座谈对课标的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体会,征求课标使用意见和教材修改建议。2004年4月我市教研员携教师代表赴合肥参与教材修订工作。2005年元月教材编写组来芜向一线教师征询对教材的意见。此外,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市广大教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和教研论文,其中不乏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和学术价值文章,获得各级嘉奖。

6.提升教师职业生活品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在我市建立起来的动态课题研究机制提高了教学工作的科研含量,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们的工作热情也空前高涨,一批“科研型”、“课改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纷纷涌现出来。一批批课改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也陆续发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学会杂志《物理教学探讨》、教育部直属刊物《教学仪器与实验》、国家级杂志《物理教学参考》、《教育文汇》等陆续刊发我市课改专稿。特别是教育部直属刊物《教学仪器与实验》和我市课程同步连续约稿,已发表系列文章28期(篇)。7.积极探索物理中考评价改革。

积极探索和实践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评价改革,不仅能充分地发挥考试命题对新课程教学的导向作用,更能够有力地促进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早在01年 8月出台的《芜湖市初中物理课改实施意见》里,我们就提出我市初中物理学科考试评价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循序渐进”,“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进”,几年来我市物理学科在中考评价改革研究方面工作细致入微、扎实有效,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市独立命题的物理中考试题也赢得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组暨全国中考物理试题评价组的高度评价,其中2003年获得教育部最高等级A。试题也同时得到了学校、教师及社会的认可,并在全国兄弟实验区中赞誉有加。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市物理学科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明显的变化。总体说来,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在变,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学生在变,变得更加喜欢学习;教师在变,素质变得更高了;评价在变,变得更加关注学生发展。

1.课题研究的物化成果 2003年12月,由我市物理教师编撰一套丛书——“初中物理教与学系列丛书”《新教案》、《新学案》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丛书分8、9两年级共4册,共110余万字,该套丛书凝聚了我市初中物理新课程实验以来教与学的心得和智慧。教育部物理课标组负责人、原安徽省教科所所长物理特级教师何润伟对该套丛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特别为丛书作序,在全国发行。自2001秋季开始,应国家物理标准组要求,我市向标准组和实验教科书编委会同步提供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案例、实验教材修订建议、新课程研究论文数十篇,其中三十余篇被收录入标准组编的《物理教师培训用书》和《新课程物理教学案例集》,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中学物理教学探讨》、《中国教师报》、《教育文汇》、《安徽省教育科研》等多种报刊杂志刊载过我市物理课改实验论文数十篇,特别是教育部《教学仪器与实验》杂志,自2002年第四期开始,连续十余期刊载了我市的课改文章。新课程实施以来,在省级以上教学论文和优质课评比中,我市共有15篇教学论文获省级以上奖次,其中国家级奖次有2篇。2003年9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初中物理师资培训指导》(国家物理标准组组长廖伯琴主编)有近50%资源录自芜湖实验区。2004年,我市又应司南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编写组要求,主持编撰了与司南版教材配套的新课程学生作业集《新课程初中物理同步三练》,全书共60余万字,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各兄弟实验区使用后受到广泛的好评。2003年6月,应国家物理标准组邀请,我市物理教研员李文波老师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物理标准组教师培训”电视专题片录制工作,该片暑期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播出; 2003年12月,我市物理教师,第七中学程泓及铁路中学洪杰,应中国教育电视台邀请,赴北京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5+2》栏目大型互动式教育节目《我为老师打分》的录制,展示实验区教师对物理新课程的体会与理解,并双双获得“我最喜欢的老师”奖。

2.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

自2001年以来,我市物理学科教师在省级以上新课程培训会上进行示范课、观摩课教学的教师共有近20人次。在省级以上课堂教学评比中,我市参评教师获奖的人次、等级在全省也都处于领先水平,其中,课堂教学省级以上获奖15人次,国家级以上获奖4人次;录象课教学省级以上获奖5节次,国家级以上获奖1人次,其他形式课堂教学省级以上获奖4人次,国家级以上获奖1人次。

8年来,我市物理学科教研员和部分一线课改实验物理教师在全省、全国新课程培训会上承担了大量培训任务,应邀赴新疆、河南、重庆、辽宁、福建、广东、云南等十多个省市以及省内其他地区讲学交流。物理教研员和部分骨干教师应邀担任全国第二期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物理研修班指导教师,并给研修班上课,物理学科课改组成员还应邀为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校长培训班和教师培训班等作专场报告十余次,接待来自全国各兄弟省市的物理同仁参观调研。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湖北省赤壁一中 宋满秀

摘要 适应新高考,提高教学质量,创建高效课堂,全面改课,实现“三案”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 改课 “三案”教学 基本模式 做法 体会

自2009年湖北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标准开创了全新的课程观、教育观和学生观。在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我们作为赤壁一中——湖北省级示范高中的教师,为了适应新高考,提高教学质量,创建高效课堂,更应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最新步伐,走在新课改的最前列。我们一路边学边改、不断摸索,课改进展还算较为顺利,态势良好。特别是2013年春我校全面改课,实现“三案”教学。“三案”是指“学案”、“教案”与“练案”。学有“学案”;教有“教案”;练有“练案”;三案分而不离,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整体,使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促使教师角色由演员变成导演。半年来,我们高一化学组在全体化学老师的支持和配合下,实现“三案”教学还算较为顺利,且有一定的成效。同时我们也感到新课改是困难的,因为我们缺乏经验;新课改又是成功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现将“三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及我们的几点做法与体会和各位同仁交流一下。

一、“三案”教学的基本模式

1、新知预习,生成问题——落实预习环节

“三案”提前一天下发,学生利用学科自习及公共自习进行预习,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由科代表收集上交给老师。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预习的问题,以积极的思维状态进入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2、设计情景,激发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发展。

3、自主探究,展示交流——让学生成为发现者

在目标的引领下,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

4、精讲点拨,归纳总结——讲教师该讲的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二是精讲。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怎么讲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5、当堂达标,迁移训练——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

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答题信息,出示答案,重点展示、讲评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矫正。

6、课后反思,自我监控——写学习反思日记

每天新课预习前学生要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书面反思性总结,明确掌握的和有疑问的知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和弥补。

二、新课改背景下实施高中化学“三案”教学的几点做法

1、先议后教、先学后教。

先议后教是指严格落实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要求将下一周的教学内容的“三案”落实到节,有中心发言人、有文本材料,集体讨论定稿后再教。

先学后教是指学生先预习后上课,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以下四点:一看,走进文本;二读,精读教辅;三填,填写“学案”;四练,基础演练。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课本上新知识的80%可由学生自学获得。我们的观点是,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自学。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节省下课堂时间,去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同时,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创设有效教学情景。

一勺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它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就会将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高效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实现的,脱离具体情景的学习往往导致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因此,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

①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

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

② 运用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景

在教学中可以把与新知识学习相关的一些背景材料,如化学史实、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以信息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这些材料的冲击下,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索。

3、在课堂上改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多种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新课改背景下实施高中化学“三案”教学的几点体会

1、实施“三案”教学初期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困惑

问题一:教师惯性思维的顽固化:新模式变成“穿新鞋,走老路”; 问题二:课改行为的极端化:“一言堂”变成“满堂问”,“填鸭式”变成

“放羊式”,“师灌”变成了“生灌”;

问题三:交流合作的形式化:无价值的论题、无自主的交流、无组织的讨论; 问题四:展示内容的全盘化:不经选择、合盘托出;

2、实施“三案”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 ①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一学期来,新课改——“三案”教学的启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更新,教师的角色在转变,课堂教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越来越灵活。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课堂上越来越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新课程改变了教师的权威地位,教师面对新课程,普遍感到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新课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

②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案”教学实施以来,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上课学生思考问题多、学生展示多、交流讨论多、活动探究多、小组合作多、师生互动多,教师启发点拨多、问题引导多、表扬鼓励多。学生普遍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带来的是一种成功的喜悦。

以上只是我们在课改中的一些简单的做法及肤浅的认识,但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跟上新课改的最新步伐,走在新课改的最前列,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论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徐京飞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4期

一、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是课堂。构建以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提问、讨论等新型的课堂模式,来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正、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贯彻新课改的主体性、合作性、开放性等原则,培养学生成独立的人格、精神风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2.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们大量地灌输知识,却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高分低能。所以,要改变原来陈旧滞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在构建主体合作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表现在引导、指导、教导等方面。引导就是在不改变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障碍,进行有效地指导。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使整个教学课堂成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形式,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思维更加敏捷,这样就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主体合作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笔者认为,“主体合作开放型”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比较好的适应新课改的模式。

主体性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处地位以及所发挥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师生间、小组成员间等,通过合作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在合作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发现学习中的兴趣。在培养合作意识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想多观察,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开放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不拘一格,兼容并包,形成一种民主、平等、活泼的课堂气氛。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想要达到,既让学生充分参与、发挥其主体作用,又要以开放形式吸纳其他资源,形成一种自主开放的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我们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教师要“启”的得法,要“导”的及时,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要重视教与学的相互转换,体现出教与学的结合,营造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评价上,要以积极评价为主,要把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同时把目标评价贯彻于教育过程的始终,以有利于学生的转化。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们的共同追求,也是体现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教学环境,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即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

诚然,新课改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发展性的创新型体系,它传输了新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活动,以其丰厚的内涵、与时俱进的发展,吸取多方精华,采纳多种教学模式,择优补差。主体合作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其中一种,更要不断创新完善,因材而宜,因人施教,才能走进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应注意的不良倾向

第五篇: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

摘要:进行了以开设“三性”实验为内容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综合性设计性探索研究性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张子峰(1975-),男,江苏无锡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对学生的生命科学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具有直接和长远的影响。近年来,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联系日趋密切,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得细胞生物学理论发展非常迅速,然而目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普遍滞后于理论课,存在着种种缺陷:实验教学模式单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内容陈旧,多是验证性实验,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内容单

一、缺乏综合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3]。随着教学形势和任务的改变,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毕显无疑,严重影响了该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对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开设了“三性”实验。所谓“三性”实验,即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索研究性实验。“三性”实验的开设着眼于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为他们创造一定的科学研究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在研究某一问题的过程中融合所学知识,有目

的地自主学习,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其由“知”转化为“用”,同时在用中学,获得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此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使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地[4]。1“三性”实验的教学思想和特点 1.1科研的初步训练

一般实验不要求学生查阅文献、分析资料,也不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步骤,他们进实验室后只是按教师的板书或者实验教材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操作,最后写出一篇模式化的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三性”实验则要求学生查阅文献,分析、汇总资料,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从实验室准备到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全程的训练。1.2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般实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验原理由教师介绍,实验准备工作由教师完成,实验操作步骤也是现成的,甚至实验报告也是有模式可以套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会去主动思考,不会主动提出问题,更不可能去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三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全程实施的,从头到尾会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都得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教师只是提出指导性意见,具体由学生自己去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和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3科学思维的培养

一般实验学生按章操作,他们不会去深入探讨这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实

验不成功则把原因归为自己操作不当,不会去思考实验的影响因素有那些,不会去进行总结归纳,不会去进行实验设计的调整。“三性”实验则不但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思路,当实验失败后,还要求他们自己找出原因,进行调整,有时甚至是全面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了训练。

2“三性”实验的实施 2.1“三性”实验课题的选择

“三性”实验课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和已具备的实验能力,最好结合教师自己的研究课题来确定。课题的深度和广度都要有适当的考虑,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如果选题太简单,则不能达到训练学生能力和思维的目的;选题太复杂,学生占用时间过多,而且会觉得无从下手,也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所以选题要符合学生及实验室的实际,使实验能顺利完成,使学生既长技能又有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我们根据学生、实验室及教师三方面的实际情况,将“动物细胞的培养与观察”作为综合实验的选题(学生自定培养细胞的种类);将教师自身研究课题的内容作为设计性实验的选题范围(学生在此范围内自定题目与研究内容);探索研究性实验课题则由学生自定(学生自身感兴趣而确实有能力完成的研究内容)。2.2“三性”实验的操作

为了不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们把“三性”实验定在开设细胞生物学实验学期的中间两个月内完成,而具体的操作时间则根据每组学生的具体情况由他们自由安排。“三性”实验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学生

根据选题,查阅文献、分析汇总资料,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并将实验方案交教师审核,教师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学生修改方案,直到方案切实可行。我们在学期开始就将开设“三性”实验的选题方式和要求通知学生,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所选课题的背景知识,着 [1] [2] 手考虑实验方案的设计。在“三性”实验开始操作前两周提醒学生,必须在这两周内向教师上交实验方案,经教师指导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二阶段,学生进实验室进行操作,包括实验的准备,各种试剂的配制,实验步骤的操作,最后得出结果。教师根据每组学生上报的实验时间进行统筹安排,并在实验设备和药品试剂方面给学生以保障。第三阶段,同组学生汇总结果,进

行总结讨论(可以邀请教师参加,但应注意“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立足于启发引导,抓住关键时机进行指导)。最后,学生根据讨论意见,完成一篇科研论文。

2.3“三性”实验的管理模式

“三性”实验实行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将他们分为实验小组,每组3-4人,每组推选1位组长,组长负责和教师沟通。每班成立一个班长负责制的实验管理小组,成员为每小组的组长,负责安排相关同学配合教师完成以下工作:(1)实验前领取实验试剂和器具;(2)实验过程中实验室的水电、药品安全、仪器使用和登记情况、清洁卫生;(3)实验完成后整理实验室。

2.4实验论文的写作

科学论文和实验报告都是科学实验的记录和总结,但两者要求不同。实

验报告只要求报告实验过程和结果,而科学论文则是总结科学实验结果的文献。大多数学生对如何写科学论文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指导。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相关资料的刊物名称,并介绍几篇与选题内容相关的论文范例。同时,教师要将科学论文的写作要求详细而清晰地告诉学生。学生科学论文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力求实验结果详实、完整,表达准确,分析清晰透彻。3“三性”实验的评价

对学生“三性”实验的评价应综合考虑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和课题论文3方面的因素给出成绩。实验设计方案和课题论文是按组为单位上交的,但要求对每位学生的分工予以说明,最后附上每位学生的总结、心得和自评报告。我们制定的评分标准如下表:

表1实验评分标准

项目 标准 分值 查阅资料

方案设计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课题论文

平时表现

完整、全面

思路清晰、合理、有创意

规范、能分析解决问题

详实、准确

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

积极主动、善于和教师同学交流协调 10 20 30 10 20 10

4“三性”实验的教学效果

我们从2001级本科生开始开设“三性”实验,截止到2005年第一学期,参加学生共计600人。我们对他们发出调查问卷600份,收回600份,结果如下:

表2“三性”实验教学效果

内容 是()否()

1、你对“三性”实验是否感兴趣 578(96.33)22(3.67)

2、是否培养了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23(87.17)77(12.83)

3、是否激发了创新思维 516(86)84(14)

4、是否培养了科研能力 495(82.5)105(17.5)

5、是否培养了综合素质 554(92.33)46(7.67)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实验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态度较为积极,具有教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并希望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而“三性”实验的开设较好地达到了这一目的。5“三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三性”实验教学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从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到具体实施过程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5.1学生的思想认识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感到兴趣昂然,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也的确在实验中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然而部分学生对“三性”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清,思维还停留在传统实验的模式中,碰到问题不主动去分析、解决,而是等待教师的解答或者依赖别的同学。因此,教师有必要在“三性”实验中改革对学生考核方式。教师在考核时不仅仅要看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论文,更要加强考核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和别的同学的交流和协调能力。5.2对教师的要求

“三性”实验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理论知识较全面、丰富;要求教师对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一定的了解;要求教师较全面的熟悉实验的技术操作工作,能指导学生实验。教师在实验前要化更大的工夫去备课,明确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思路,预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同时要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术,能正确自如的指导学生。5.3实验过程中实验室的有序运行和管理

实验过程中常出现药品和仪器使用的混乱和短缺现象。教师和实验室人员必须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开始实验前调试仪器,准备好学生所需的药品,以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另外,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仪器和药品必须有专人负责,使用要登记。

“三性”实验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创新空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三性”实验在教学的内容、形式、实施操作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艳红.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工程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7):65-67.[2]张晓云,周汝滨,李永泉.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30-31.[3]张俭,刘胜贵.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改探索.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3):71-72.[4]曹中一.“三性”实验的内涵与特征.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4:10-12.

下载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天堂完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改革继续沿着积极、健康、科学的方向......

    《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杜须录 单位:平顶山市汝州市第三初级中学 课题组成员:董晓晖、崔......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计划与方案 我校将以市教育局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为指导,深入学习,全面实施。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全面提高教师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素......

    新课程实施与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实施与课堂教学改革 赵连根1.新课程的基本特征 1.1.课程功能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1.2.课程结构 建立由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综合实......

    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

    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 —平顶山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学习资料 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哪里?本文选取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有代表性的学校(包括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 甘肃省古浪县第二中学 张廷宝内容摘要: 新课标、新教材迫切要求实验教学理念的更新,我们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学习研究新课......

    新课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2009新品)(5篇模版)

    新课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 8碟240元 【内容简介】为了配合新课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需要,我社精心研制开发了本系列节目。 本系列片中的实验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并参考人教版......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各项特点对应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改变课程过于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