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2009新品)
新课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
8碟240元
【内容简介】为了配合新课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需要,我社精心研制开发了本系列节目。
本系列片中的实验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并参考人教版等主流版本教材内容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高因此实验覆盖全面、适用性强,适用于高中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学需要。片中的大部分实验设计巧妙,追求超
中 越与创新,不但强调现象的真实性、可视性,而且注重引发兴趣、启发思考,力求反映新课程的要求和当代化科学成果,提升对知识、现象的理解。
在实验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还使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视频技术手段和设备器材,通过特写、显微摄像、学 定格播放、控制播放速度等电视手法,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可视性更强,超越了课堂现场实验演示的效果。第一碟 1.粗盐的提纯
2.萃取与分液
3.配制100毫升1mol/L氯化钠溶液
4.氢氧化铁胶体制备、丁达尔效应 5.离子反应
6.钠的性质(切割、燃烧、与水反应)7.铁与水蒸气反应
8.铝与酸、碱溶液的反应 9.过氧化钠的性质
10.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11.焰色反应
12.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13.三价铁离子的检验
14.铁盐和亚铁盐的一些性质 15.硅酸的制备、硅酸钠的性质
1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17.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18.氯离子的检验
第二碟 1.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
2.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3.氨的实验室制法
4.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5.钾在空气中燃烧
6.钾与水的反应
7.新制饱和氯水与溴化钠溶液的反应
8.新制饱和氯水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 9.溴水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
10.镁与沸水的反应 11.镁、铝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
12.钠与氯气反应 13.测定铝与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14.观察八水合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的热效应
15.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
16.乙醇与钠的反应 17.锌铜原电池
18.水果电池
19.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0.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三碟 1.甲烷和氯气反应所需条件的对比实验 2.石蜡油分解实验及其分解产物的性质实验
3.葡萄糖跟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4.碘酒与淀粉作用
5.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6.蔗糖的水解及其产物的验证 7.铝热反应
8.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9.淀粉的水解
10.蛋白质的性质
11.维生素C的还原性
12.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 13.聚乙烯塑料加热熔化实验
14.聚氯乙烯的性质 15.几种纤维的性质实验
16.合成氨 17.碳酸氢铵溶液跟饱和食盐水的反应
第四碟 1.水的净化——混凝法
2.玻璃中碱性物质的检验
3.电镀
4.肥皂的性质
5.肥皂的制取
6.几种洗涤剂的性质比较 7.水溶液中离子的颜色
8.硫酸铜跟氨水的反应
9.氯化铁溶液跟硫氰化钾溶液反应 10.碘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11.碘单质的升华
12.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13.测量锌与硫酸反应速率
14.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溶液的反应 15.硫代硫酸钠溶液跟稀硫酸的反应 16.温度与碘化钾被氧化的关系
17.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作用
18.过氧化氢跟三氧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作用 19.草酸溶液跟高锰酸钾溶液、硫酸锰混合作用 20.淀粉溶液跟唾液、稀硫酸作用
第五碟 1.重硌酸钾溶液在不同酸度时的颜色
2.三氯化铁跟不同浓度的硫氰化钾溶液反应
3.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相互转化
4.相同条件下镁条跟盐酸和醋酸的反应 5.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比较 6.相同条件下醋酸、硼酸分别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7.用pH计测量溶液的pH
8.实验测定酸碱反应曲线 9.相同条件下测定不同盐溶液的pH
10.三氯化铁溶液的配制 11.沉淀的溶解
12.沉淀的转化
13.铜锌硫酸原电池
14.氯化铜溶液的电解 15.氯化钠溶液的电解
16.铁的吸氧腐蚀 17.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第六碟 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
2.苯甲酸的重结晶
3.用粉笔分离色素
4.乙炔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性质 5.苯与甲苯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 6.溴乙烷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7.乙醇的消去反应
8.乙醇的氧化反应 9.苯酚酸性的检验
10.苯酚的取代反应
11.乙醛的银镜反应
12.乙醛跟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13.乙酸、苯酚、碳酸酸性强弱比较
14.乙酸乙酯的水解
15.蔗糖、麦芽糖的性质
16.酚醛树脂的制取和性质
第七碟 1.蓝瓶子实验
2.水的电解与氢氧混合气爆鸣的微型实验
3.氯气的生成及其性质的微型实验
4.污水处理——电浮选凝聚法 5.纸上层析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
6.渗析分离实验 7.蒸馏
8.从海带中提取碘 9.利用废旧泡沫塑料制燃气、燃油
10.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第八碟 1.乙酸乙酯的制备及反应条件探究
2.氢氧化铝的制备
3.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
4.几种有机物的检验
5.植物中某些元素的检验
6.比色法测定抗贫血药物中铁的含量 7.饮料的研究
高中 化学
新课程高中名特优教师同步说课与示范 高三化学总复习(2010新品)
VCD 10碟350元
【内容简介】本系列片参考化学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及高三复习的一般规律组织编制,以说课的方式,把多年奋战在高考一线的名特优教师(名师、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的复习、备考经验及其独到的教学策略、方法系统地展现出来。片中内容覆盖面广,并按照高考复习的顺序进行编排,有专题复习的建议,也有经典例题的示范讲解。对于广大高三教师来说,可以同步参考片中的复习方法,也可借鉴名特优教师的备考经验。总之,这是一套难得的高三复习参考资料,对教师把握高考方向,提高复习效率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第一碟: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二碟:化学用语 溶液
第三碟: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四碟: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电解质溶液
第五碟: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复习(上)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复习(下)第六碟:专题复习常用的有机物及其应用 第七碟:专题复习化学实验基础
第八碟: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第九碟: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十碟:有机化学基础
新课程高中名特优教师同步说课与示范(人教版)
化学
【内容简介】本系列片按照人教版教材的内容组织结构进行编制,通过名特优(名师、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
高教师)教师的同步说课,把其备课的思维过程和教学过程系统地展现出来。
中 说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说出“教什么”,而且着重说出“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并结合学生的差异情况,由点到面地提供一些教法上的建议。为了能够让广大教师对说课的内容听得清,看得见,学得会,对化于切实可行的、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说课教师本人所拥有的独特教学手段在说课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了示范。学
新课程高中化学名特优教师同步说课与示范(人教版)一年级 必修①、②
VCD 10碟350元
第一碟:必修① 第一章: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二碟:必修①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碟:必修① 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碟:必修① 第四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五碟:必修① 第四章:硫和氮的氧化物、氨 硝酸 硫酸 第六碟:必修② 第一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化学键
第七碟:必修② 第二章: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八碟:必修② 第三章: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九碟:必修② 第三章: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 第十碟:必修② 第四章: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新课程高中化学名特优教师同步说课与示范(人教版)二年级 选修③—⑤
VCD 10碟350元
第一碟:选修③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二碟:选修④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三碟:选修④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四碟:选修④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五碟:选修④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三节 电解池
第六碟:选修⑤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七碟:选修⑤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一节 脂肪烃
第二节 芳香烃 第三节 卤代烃
第八碟:选修⑤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 醇 酚
第二节 醛
第三节 羧酸 酯
第四节 有机合成
第九碟:选修⑤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 油脂
第二节 糖类 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
第十碟:选修⑤ 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一节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第三节 功能高分子材料
高中新课程培训 化学
VCD 6碟228元
【内容简介】本培训教材聘请了全国知名的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共同研制开发而成,是目前最权威、最全面、最实用的高中新课程培训课程。通过本系列课程的培训,旨在帮助广大教师认识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并且能够把新方法、新理念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
本教材由课程标准解读、课堂教学与评价策略两大模块组成。
课程标准解读模块由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育教研室主任王磊教授对新课程进行全面介绍和分析。
教学与评价策略模块由知名学科教学专家、北京三十五中高级教师支瑶老师在总结实验区课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对新课程的理念、方法以及评价方式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讲解。
第一碟: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一)第二碟: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二)第三碟: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三)第四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评价策略
(一)第五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评价策略
(二)第六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评价策略
(三)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化学
VCD 6碟150元
【内容简介】本系列片依据国家新颁《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编制,精选名校一线教师的优秀教学课例,由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专家点评三个部分组成,分别就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预设与生成、教学情境设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问题进行解读。
本系列片所选课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及课改精神,课后教材编委及教研专家的点评,生动精辟,不是就课论课,而是对教学中各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从理论高度进行综合提升。精彩的教学现场呈现与反思,发人深省的教学细节分析,不失时机地提升教学智慧,为广大教师认识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教好新课程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因此本片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订购热线:*** 010-80300096 货到付款!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内容摘要】高中化学是理科重要的、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演示实验既是对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又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演示实验作为直观的教学方式,是提升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有效措施,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但高中化学的实验机制及实验方法上存在较多影响机制,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实验目的。故本文则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对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及创新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演示实验 改进 创新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现状
在高中的学习课程中,化学课程教学时间较为紧张,大多教师与家长的观念陈旧,仍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主。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为节省教学时间,简化甚至忽略实验,只在黑板上将相关的实验步骤及结论进行概括,通过灌输式教学或给予学生大量刷题来提高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为此,学生只能对其进行表面的学习,并不能深入化学的精髓,缺乏思维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加上很多学校缺乏化学实验管理制度,在对实验器材资源进行整理时,易将实验器材丢失或损坏,满足不了实验需求,从而导致课堂实验难以顺利进行。
二、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1.改进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成功率
在钠在氯气中燃烧这一演示实验中,将1支大试管中塞入一个带干燥管的胶塞,将其用铁夹固定于铁架台上。同时在干燥管中垫入一层玻璃丝与石棉网,并放入少量的晶体高锰酸钾,将适量的浓盐水注入后立即塞紧胶塞,通过小片硬纸片将干燥管口盖住。教学内容中,高锰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的方程为:2KMnO4+16HCI=2MnCI2+2KCI+ 5CI2+8H2O。而由于干燥管中投入吸干煤油的金属钠后,金属钠会发生剧烈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白烟,最后生成氯化钠固体。若在这时向干燥管中加入金属钠,钠就会在氯气中燃烧。这个演示实验不需要在试剂上事先使用广口瓶对氯气进行收集,同时还不需要将金属钠放入燃烧匙中,通过酒精灯的加热即可。对实验操作的简化,可有效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又如,在乙炔的可燃性演示实验中,是通过玻璃导管将乙炔气体进行导出,并对其进行验纯与点燃,并观察结果。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乙炔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黑烟,探究并推测出烃中碳含量的多少,碳含量越高则说明燃烧越不充分。但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玻璃导管较细,在气体导出时气体导出量较少,在燃烧的观察中黑烟并不太明显。为此,学生难以深刻的理解实验现象。故可对该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将一块冰放置于石棉网上,在冰上加一小块的电石,将其点燃,待产生气体时让学生观察其现象。
2.增加学生参与度,提升演示实验的互动效率
在处理乙酸乙酯水解的演示实验中,通过气味的变化来说明酯的水解程度,这种演示方法不仅缺乏科学合理性与说服力,还降低学生参与实验的参与度。为此,在这项演示实验中可对其进行改进:可选取三只试管,并向试管内分别加入6ml的蒸馏水、6ml的稀NaOH 溶液及6ml的稀硫酸,将三只试管同时放入70℃至80℃的水溶中后学生便可明显的观察到第一只试管酯层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化,而第二只试管的酯层消失速度很快,第三只试管的酯层消失时间较为缓慢。通过直观明了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可明显的观察实验的结果,对酯在不同环境下水解的速度有着进一步的了解及认知。
3.精心设置实验过程,加深知识的渗透程度
在进行NaHCO3的热稳定演示实验中,教师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实验,并且缺乏实验的层次性。而学生对两种钠盐的认知还未全面,在进行实验时,难免会出现观察结果不明确等情况。为此,可对该实验进行改进:选取两只大小不同的试管、一个单孔橡皮塞、一个双孔橡皮塞、两支长度不同的玻璃?Ч堋=?实验装置组合好后将适量的NaHCO3放入小试管中,并在大试管中放入一定比例的NaHCO3进行加热环节,学生便可直观的观察到放入NaHCO3的小试管中出现白色的浑浊物体。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明确Na2CO3、NaHCO3的热稳定性,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渗透,并在实验中提高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
4.创建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铝在氧气中的燃烧这一演示实验中,教材内容的演示步骤是先将铝箔在酒精灯上进行加热后,再置入装有氧气的气瓶中,观察铝在氧气只燃烧的现象。该实验步骤简单,但成功几率并不高,且最终的观察现象并不明显,导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实验的目的。为此可对其进行改进:在一张滤纸上涂上一层胶水,并在滤纸上均匀的散上铝粉,待晾干后剪取部分用酒精灯点燃,并快速将其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这样学生便可直观的观察到铝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并加深理解。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演示实验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对部分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学习兴趣,在对化学演示实验的观察中提高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并掌握相关的知识,进而提升学习成绩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晓东.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创新分析[J].新课程,2017(15).[2] 郭可银.新课标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及创新研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02).(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
甘肃省古浪县第二中学
张廷宝
内容摘要:
新课标、新教材迫切要求实验教学理念的更新,我们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学习研究新课程,用充满睿智与创新的生命激情,去研究化学实验教学。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为以探究性为主,其他多种教学方式为辅的教学方法,并把它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充分体现化学实验的功能,新课程除了在其它各模块中加强了对实验的教学要求外,还专门设置了“实验化学”选修模块。新课标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与旧大纲比较,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更注重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在实验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更富有时代感。通过近几年的一线工作,浅谈一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的几个特点
1、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实验突出体现了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把化学实验安全摆在首位。《化学1》以《从实验学化学》开篇,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重点介绍了实验安全,树立生命意识。要求学生无论是在化学实验室还是家中进行实验或探究活动,必须注意安全,这是实验顺利进行和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其次,将化学实验与人的健康成长、社会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注重人和社会和谐发展。
2、突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旧的高中化学教材中主要以演示实验形式呈现,所以只能是教师台上表演、1
学生台下看,教师讲,学生听,长此以往,把本应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变成了机械灌输,被动接受的填鸭式,让学生死背实验现象和结论,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新的教材按课时比例实验内容大大增加,增加了大量的学生探究性实验,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学生实验设计课题,变“填鸭式”实验教学为学生主动探究实验,不但很好地发挥了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功能,而且还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自我发展、自我升华,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自然而然也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3、突出化学实验生活化
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加强了化学实验与生活的联系,选修1《化学与生活》更突出体现了化学实验生活化,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例如:选择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作实验药品,让学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跟我们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倍感亲切。如利用苹果、柑橘、柠檬或香茄等制作原电池,用食醋除去烧水壶中的水垢,通过实验证明海带中确实含有碘元素,用瓜果制淀粉并试验它的性质。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的几个转变
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转变:
1、从只注重边讲边实验向边讲边实验与实验探究并重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通过启发讲授,以及设置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对物质可能的性质进行分析和思考。另一方面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来验证这些性质,使学生逐步获得对问题的理解。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实验验证过程,使学生在边听讲、边思考、边动手、边研究中,实践了一种学习化学的科学思路,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2、从只重视理论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转变
更加重视化学实验与生活、技术的联系,注重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模式,更适应开放式学习的需要,让化学实验生活化。
3、从只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并重转变 改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转变。
另外,新课标不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给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提供空间。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其活动指向是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实验研究,不是教师单纯的表演或展示。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的几个优化 1.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进一步优化
在新课程中,如何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会”转变为“会学”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探究性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正如一位同学所说:“这样的实验需要自己去猜想、去探究,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设计是否正确,这种方法既促使我们动脑又锻炼了勇于猜想、大胆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习惯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方案,并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
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具体实施实验操作,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而过去的常规实验方法,教师常常在草草做完一遍实验后,紧接着进行分析,以引出概念。而没有注意实验过程、现象是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在于使学生还没有抓住化学概念本质时,就会主动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方案,很好的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3.教师的认识进一步优化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对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育过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过程是理解的基础,过程中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将教育过程看作是把凝固文化激活的过程。
总而言之,新课标、新教材迫切要求实验教学理念的更新,我们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学习研究新课程,用充满睿智与创新的生命激情,去研究化学实验教学,那么,化学教学的明天一定会焕发绚丽夺目的生命光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2]、姚新平.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育功能的思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5
第四篇: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
——以“合作探究”为核心的“
3、5二十字”教学策略
内容提要:《化学“
3、5二十字”教学策略》是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和高中化学教学特点,确立的以“学会学习”为主旨,以“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策略。“3”即落实“三维目标”: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目标;落实过程与方法教育目标;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5”即坚持“五个贯穿始终: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文化育人贯穿始终;探究体验贯穿始终;展示交流贯穿始终;习惯养成贯穿始终。“二十字”即二十字教学环节:定向自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反馈提高。本教改旨在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本教学策略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教学的要求。
本教改的背景及意义: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习是人们求生存的必备技能。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即在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主动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一轮课改的核心,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然而,现实的教育却不容乐观,教育的功能大多仅仅停留在传承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多地体现在习得和模仿那些被证明为唯一正确的答案和最好的处理方式,并将这些答案与方式运用于日后的生活。它更多地是单
一、封闭的思维方式,仅追求知识存储的量。学生只是知识信息的接受器,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地位上,重复和再现所学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做法还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受到压抑,个性发展无从谈起,素质和能力都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而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正使世界变成一个不确定的变化的世界,它要求人们用一种开放的、多元的、主动的思维方式来应对这一变幻的世界。
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近年来我们化学学科积极地参加教科研活动,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发展仍不平衡,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有较大的市场。在部分老师身上仍然存在以下现象:重教法轻学法、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存有两个极端:一是厌学;二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用功,埋头做题,起早贪黑,效率极低。在这些现实问题的督促下,我们不得不进一步去探讨去完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学习途径。
本教改的理论依据:
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都必须依据正确的理论作先导。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创设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并注重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建立起一套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导学机制,体现主体参与意识,落实主体地位。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现象、动手实践、思考问题。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喜欢讨论、探究问题发生的来龙去脉,搞明白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同时,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尽管中学生思维有较大的发展,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完全成熟,不能放任自流,因此还需要教师的有力指导,要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暴露思维缺陷,反馈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堂教学模式及操作: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课型主要有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实际教学中要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灵活运用二十字教学策略,并有所侧重。
课型一:新授课
化学新授课主要有概念理论新授课 和元素化合物新授课两类。
1.概念理论新授课
基本模式:“定向自学—问题探究—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巩固训练”。
高中化学知识中属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很多,有的形成了独立的单元,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等等;有的穿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如有机化学中的烃、苯的同系物、醇、酚、醛、羧酸、酯等概念。因此,概念理论新授课这种课型非常普遍。在进行概念理论新授课的教学时 应主要采用“定向自学—问题探究—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巩固训练”的教学模式。
定向自学:指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或其它材料)、观察(实物或图片、模型)、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自学,使学生亲身体验思考的过程,主动尝试解决问题并获取新知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固然是主要的,但绝不能淡化教师的作用。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恰当的方式;要控制合理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要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指导(如让学生用双色笔标出重点和难点等),要加强辅导,在巡视中留心学生的疑点,使后续的讲解更有针对性。
问题探究:“问题是思考的起点”,问题探究的前提是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情景,围绕某一概念或理论精心创设问题或问题组,创设的问题要具体明确、贴近学生的实际,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有启发性、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具有可操作性、能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切忌“假、大、空”。问题探究的形式可灵活多样:或问题组或图片或投影或实验或材料等等。关键是激活学生思维,真正让学生大脑动起来。
如《苯的同系物》概念的学习可提供如下问题:
① 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② 苯的同系物与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③ 苯的同系物的通式是什么?符合这一通式的是否都是苯的同系物?
④ 列举一些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让学生判断是否是苯的同系物。
展示交流:定向自学和问题探究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进行讲解,要放手组织学生、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通过同位商量、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路、观点和认识以及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呈现在同学面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展示交流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知识与技能层次,更在于落实新课程所确立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通过展示交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展示自我,敢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欣赏,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团队精神,团结协作,在团体的互动中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互帮互学,相互促进。教师在巡回指导中要注意捕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高后续讲解的针对性。
精讲归纳:所谓精讲,就是讲学生所需。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一是适时启发点拨,释疑解难;二是抓住要害,讲深讲透。归纳是精讲的延伸、巩固与深化。
巩固训练:以小结、练习等形式检查落实学生对概念理论的掌握情况。
2.元素化合物新授课
基本模式:“定向自学—实验探究—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巩固训练”
元素化合物部分描述性知识较多,适合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还要精心设计针对性强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规纳总结、迁移应用。
在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特别是化学性质的教学时,要特别突出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策略。既要重视教材中现有的实验,也要根据教学内容补充一些针对性实验,既要重视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更要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多做实验。实验探究的方式主要有:
(1)先实验后探究
如铜与硫酸反应的探究可进行如下设计
①把铜片分别加入盛有浓、稀硫酸的试管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②对两试管同时加热再观察现象、再得出结论。
③对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和把气体通入品红溶液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探究该反应的产物。
(2)先探究后实验
如溴乙烷中溴元素的检验可进行以下探究然后实验验证。①溴乙烷是否是电解质?将其加入水能否电离出Br?②如何将溴元素转化成Br-?
③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溴元素的存在。
(3)边实验边探究
如氯气与水的反应及氯水成分的探究性实验-
第五篇: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演示实验探究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演示实验探究
吴康云
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颁布,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领会和贯彻新课改精神,及时进行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物理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容应对这场改革。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作为内容标准的一个独立的主题,物理实验在《新课程标准》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物理实验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物理成绩把学生培养成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科学高效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就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学生、器材、制度等课程要素的复杂工程,本文主要就如何开展演示实验教学进行探究。
一、教材中一些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进
为使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到最大的效果,教师除了应精心选择有较强科学性和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演示外,有时为加强演示实验的可观性、便利性、趣味性等而需要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1、改进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这些改进后的有趣、明显的实验现象和精巧的设计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且大大的提高学生对概念、规律等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上教与学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课堂演示实验的改进有时能提供一些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论相违背的新奇现象,或者学生能亲自参与设计操作实验的环境,这将大大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促进探究式教学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学生应该在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中达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科学探究要素。物理改进课堂演示实验能为探究性学习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在和学生共同改进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的探究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探究都可以很自然的融入其中,这样整个活动都会充分体现“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符合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高效有序地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2.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进应遵循的规律。
我们进行实验改进的目的是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凸显原有实验的现象、突出实验操作的主要程序,甚至修正原有实验的缺陷,让实验尽可能的发挥它的作用,而这种改进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1)应有利于加强演示实验的便利性。实验装置应力求简单,以便排除复杂的实验装置对观察和思考主要问题的干扰即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干扰,这是突出重点的需要。如:新课程人教版物理1中第58页上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中,两次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放大”了光线的微小变动,这个方法渗透的很好,但调整装置很费时。若将氦氖激光器放在桌面上,使它的光直接射向较远的屏幕(或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向桌面施加压力时会观察到光点移动。使得该演示实验简捷高效,现象直观清晰,会很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又如:新课程人教版物理1中第56页上的演示实验(如图2所示),观察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当手拉弹簧称,逐渐增大拉力,使得木块从静止开始移动后,很难控制木块匀速运动,于是弹簧秤的读数不断变化,很难感性地形成正确的概念。若加以改进,将弹簧秤拉木块整个装置置于一个长薄板上,保持木块静止不动,逐渐加力反向拉动木块下的薄板直至匀速拉动(如图3所示),观察弹簧秤的读数变化,这样更容易操作。
图1
图2 图3
(2)应有利于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观性。明显的实验现象和可观性较强的实验都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传授和学习。可观性差、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容易引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不信任,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如:新课程人教版物理选修3-1中第6页的演示实验“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如图4所示),一般静电实验很难演示成功,由于孤立物体和悬挂小球一般带电量很少,若加上空气潮湿的影响,放电较快,物体和小球之间的库仑力很小,丝线的偏角很小,很难观察到三个偏角的大小的不同,所以此演示实验成功率很低。而若将实验改进为(如图5所示),O为带绝缘柄的金属球,丝线上的小球用聚苯乙烯发泡材料(或其他轻质材料)做小球p1. p2. p3,在小球外面涂上石墨导电层(或外面包上导电的铝箔),利用感应起电机使A和三个小球同时带上正(负)电,起电机的起电效果远远强于摩擦起电,因此铝箔小球产生了明显的偏离,很容易比较出它们之间的距离越大偏角越小;若加快起电机的摇动速度,O和三个小球的带电量增加,丝线的偏角增大,说明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变大了;减慢摇动速度,则带电量减少,角度变小则库仑力变小。由此得出结论:电量越多,库仑力越大。这样改进以后实验现象明显了,提高了可观性,有利于学生对库仑定律的感性的了解。
图4
图5(3)应有利于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是极为重要的,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物理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中,所以应适时设置有趣的演示实验以达到激趣的目的。如:学习重心的概念时,可以增加这样一个小的演示实验:用橡皮筋将两支铅笔的一端扎紧,另一端拉开适当的距离后搁在第三支铅笔上,构成一个木支架,宽端略高于窄端(如图6所示)。将小球放在木支架的窄端,可见小球朝高端滚去。这个实验很有趣,看似小球自动上坡,实质上是小球重心下降,一部分重力势能转变成了动能。但也应注意避免出现为增加趣味性而忽视了安全性,如有的老师在学习“机械能守恒”一节时,进行“铅球碰鼻”实验(如图7所示),3公斤重的铅球自某学生鼻尖无初速度释放再摆回,看学生怕不怕铁球碰伤鼻子,惊险刺激,但应防止被试验的同学站立时会出现轻微晃动而造成伤害。
图6 图7
(4)应有利于提高演示实验的环保性。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还应注意安全环保等问题,如:在旧人教版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的P4演示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落到一块泡沫塑料垫上,观察鸡蛋会不会被打破(如图8所示)。这个实验的演示结果往往会使鸡蛋在泡沫垫上弹跳几次后滚落在地板上破碎,既不美观也不环保。若在透明的大大的玻璃器皿内的底部铺一层厚厚的细沙,再将鸡蛋从一米多高处下落(如图9所示),鸡蛋会稳稳停落在铺有沙子的器皿中,既不会再次弹跳又完好无损,大大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及环保性。
图8 图 9
二、发挥演示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具有形象、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真实生动的物理情境,容易被学生接受。
1、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形成物理概念。作为物理教师要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真实丰富的物理现象和生动有趣的物理情景。
2、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它能刺激学生为追求探索未知事物而获得相应的学习动机,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往往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力,让学生善于观察出事物和现象中重要的属性和特性。
3、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的重要途径。教师演示实验的态度和效果,对学生的科学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认真做好示范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应合理规范。这样,教师娴熟的操作技能、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显著的实验效果能帮助学生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的操作步骤。
三、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
演示实验的授课形式不应仅仅是单一的“老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学生积极参与演示实验。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自己切身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1.“样板式”演示实验教学。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在这种常规的演示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猜想、观察、分析、论证、评估,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引导学生从课堂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的研究分析中归纳出结论,是培养高中学生学习科学归纳思维方法的有效途径。
2.“参与式”演示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的操作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体验和理解。教师只是创设情景,做一些简明、娴熟的示范点拨。引导学生在对物理概念的形成阶段,像科学家那样地思维,主动思索实验方案,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在实验中测量数据,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在信息中寻找和发现规律。若教师能为学生提供参与某些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和可靠的物理事实,通过推理和想象来提出问题,并形成猜测,然后提出实验方案,并进一步通过分析数据来反馈假设,最后形成正确的实验探究结果,这将会帮助学生形成较高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演示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又能加深他们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
3.“合作式”演示实验教学。有选择地改变一些物理演示实验的常规程序,以探究小组丰富物理实验的组织形式。比如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效果。这些演示实验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实行分组实验,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将物理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的分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加强学生对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训练,多角度、全方面地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综上所述,按照科学的方法实施、改进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我们必须把物理演示实验的操作、改进、设计列为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具体落实到教学措施和各个环节中,对于响应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另外,中学生的实验能力与理论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实验能力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水平较低。所以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的同时,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开放实验室、精选课外实验尽量创造更多的条件,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动手做实验,是提高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关键。总之,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我们要真正重视实验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开放的实验课程资源,努力促进学生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有应有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