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5山东省实验中学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经验总结
山东省实验中学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经验总结(节选)
山东省实验中学是省级规范化学校,是山东省新课程重点实验区中心联络学校之一。在近两年的新课程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学校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化学组的老师人人参与新课改并践行新课改的理念,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
(1)教师素养主要是依靠后天培养与训练形成的。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后对教师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校特别注重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有关新教学理念、新教材使用的培训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举行备课组、教研组、全校、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的多种形式(观摩课、研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省、市优质课汇报课)的公开课展示活动。让每一位老师积极参与说课、评课、议课。逐步使不同的课型有了不同的授课风格,我校许多新教材课型的授课方式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
(2)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积极开发、积累课程教学资源。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及时交流,分享资料,相互启发,集思广益。通过集体备课,使每一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教法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活动探究式教学法;理论教学模式则主要分为如下几种常见方法:① 以理论发展脉络为基本线索逐步推进,让学通过了解理论发展过程特征,了解科学发展规律,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批判性的吸收前人经验,勇于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缜密。② 以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为基础的理论教学模式:实验或列出数据-观察-分析-讨论-推理-结论-迁移应用。③ 对于较为抽象的理论课,如有关晶体结构的教学过程,则采用借助模型的直观教学法;对于有机反应的教学过程,主要采用归类比较法;习题课通常采用学案教学法:学法导引—例题讲解—迁移应用—巩固提高。教学过程中,既要有统一的基本要求,但同时也讲求个性特点,保持多样化的教学风格。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听课指导,积极鼓励他们参与教学教研活动以及教师济南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大赛,积极承担各种公开课,并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建立了成长记录档案。由于措施得力,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较快的提高。他们作为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外出学习和交流,如在“新世纪”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暨教学研讨会上王秀忠老师代表实验区教师交流新课程实施感想,杨晶老师代表实验区教师展示示范课。
(4)加强与专家的及时联系,及时取得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及时了解高考方案,准确把握教学广度和难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
第二篇:山东省实验中学新课程培训教师测试题参考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新课程培训教师测试题参考答案
研究性学习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10=20分(1—5题为单项选择;6—10题为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
1.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研究性学习属于(C)学习领域。
A.人文与社会B.社区服务C.综合实践活动D.社会实践
2.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的(C)课程。
A.必选B.自选C.必修D.选修
3.高中三年,研究性学习的必修学分为(D)
A.5分B.6分C.8分D.15分
4.某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题目为“关于我校生态园保护活动的策划”,则该生的题目属于(B)
A.课题研究型B.项目设计型C.公益活动型D.宣传教育型
5.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认定,以下正确的是(D)
A.研究性学习重学生的表现,其学分认定只看修习的课时数 B.根据考试成绩认定
C.由学生自我评定D.指导教师综合各种指标认定
6.研究性学习的设立,旨在引导学生(ABD)
A.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
B.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
C.学会怎样从事科学研究,当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D.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7.关于研究性学习,以下不正确的说法是(AD)
A.我国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最早从北京地区开展
B.广义上,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
C.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学生所有的学科、所有活动中
D.所有探究性学习都可以归入研究性学习的范围
8.可以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评价者的是(ABCD)
A.教师B.学生C.家长D.社区
9.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重点有三个环节,分别是(BCD)。
A.专家或导师评价B.开题评价C.中期评价D.结题评价
10.以下形式可作为研究结果的是(ABCD)
A.研究论文B.调查报告C.活动设计方案D.口头报告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12=24分)
1.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
3.性,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4.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12=24分(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就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2.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由国家统一制定。(×)
3.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个人独立研究,所以不需要与他人合作。(×)
4.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并列的综合课程。(√)
5.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
6.研究性学习属于科学研究范围,应该选取科技类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7.研究性学习大力提倡学生的主动探究,所以传统接受性学习将被取代。(×)
8.开展研究性学习仅仅利用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研究性学习也需要走出课堂,走出学校。(√)
9.研究性学习要跨学科进行,所以学校要建立研究性学习的专职指导教师。(√)
10.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11.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和处理,重点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如果一个学生在规定时间没有得出研究结果,或得出了错误的结论,那么,这就不是研究性学习。(×)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研究性学习课程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具有怎样的独特性?
答:研究性学习具有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与其他分科课程并列、相对独立的综合课程,但他与语文、数学、外语等分科课程又是不一样的。区别于其他分科课程的是,研究性学习只有实施指南,而没有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具体:
⑴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具有严肃性和正统性。
⑵由于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所以充分体现生成性和适应性,是一个国家规定课名、课时和一般要求,地方统一协调和指导,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领域。
2.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起什么作用?怎样发挥这个作用?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1.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应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2.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3.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写好研究目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要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4.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目标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重点的指导,如着重指导资料收集工作,或指导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指导学生如何形成结论等等。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内容是什么?
答: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荒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②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③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④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向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⑤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4.材料分析。
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后,某教研组内几个老师立即争论开来:
“研究性学习!?学生又不是科学家,能搞什么研究!基础的东西都掌握不了,能研究个什么?……”
“就是!再说了这研究和学习就不是一回事,先学习好了才能搞研究吗!” “依我看,这研究性学习应该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姓„研‟的学习……” 针对上述争论谈谈你的看法。
该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争议性,这里只提供答案要点
⑴对三种观点进行点评
这三种观点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都有错误。
第一种误以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像科学家那样搞科学研究。
第二种观点对立了研究与学习的关系。
第三种观点正确地看到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但是错误地认为研究性学习是重视研究的学习,追求的重点是研究而不是学习。
⑵运用研究性学习定义、本质特征、教学目标等理论论述自己的理解。其间要体现:
⑴研究性学习是不是搞科学研究;
⑵研究兴学习中研究与学习的关系;
⑶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让学生带着研究的思维进行学习; ⑷它的重点或归宿是学习而不是研究,即在姓“研”还是姓“学”的问题上它应该姓“学”。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
甘肃省古浪县第二中学
张廷宝
内容摘要:
新课标、新教材迫切要求实验教学理念的更新,我们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学习研究新课程,用充满睿智与创新的生命激情,去研究化学实验教学。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为以探究性为主,其他多种教学方式为辅的教学方法,并把它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充分体现化学实验的功能,新课程除了在其它各模块中加强了对实验的教学要求外,还专门设置了“实验化学”选修模块。新课标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与旧大纲比较,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更注重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在实验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更富有时代感。通过近几年的一线工作,浅谈一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的几个特点
1、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实验突出体现了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把化学实验安全摆在首位。《化学1》以《从实验学化学》开篇,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重点介绍了实验安全,树立生命意识。要求学生无论是在化学实验室还是家中进行实验或探究活动,必须注意安全,这是实验顺利进行和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其次,将化学实验与人的健康成长、社会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注重人和社会和谐发展。
2、突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旧的高中化学教材中主要以演示实验形式呈现,所以只能是教师台上表演、1
学生台下看,教师讲,学生听,长此以往,把本应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变成了机械灌输,被动接受的填鸭式,让学生死背实验现象和结论,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新的教材按课时比例实验内容大大增加,增加了大量的学生探究性实验,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学生实验设计课题,变“填鸭式”实验教学为学生主动探究实验,不但很好地发挥了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功能,而且还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自我发展、自我升华,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自然而然也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3、突出化学实验生活化
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加强了化学实验与生活的联系,选修1《化学与生活》更突出体现了化学实验生活化,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例如:选择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作实验药品,让学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跟我们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倍感亲切。如利用苹果、柑橘、柠檬或香茄等制作原电池,用食醋除去烧水壶中的水垢,通过实验证明海带中确实含有碘元素,用瓜果制淀粉并试验它的性质。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的几个转变
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转变:
1、从只注重边讲边实验向边讲边实验与实验探究并重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通过启发讲授,以及设置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对物质可能的性质进行分析和思考。另一方面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来验证这些性质,使学生逐步获得对问题的理解。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实验验证过程,使学生在边听讲、边思考、边动手、边研究中,实践了一种学习化学的科学思路,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2、从只重视理论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转变
更加重视化学实验与生活、技术的联系,注重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模式,更适应开放式学习的需要,让化学实验生活化。
3、从只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并重转变 改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转变。
另外,新课标不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给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提供空间。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其活动指向是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实验研究,不是教师单纯的表演或展示。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的几个优化 1.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进一步优化
在新课程中,如何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会”转变为“会学”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探究性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正如一位同学所说:“这样的实验需要自己去猜想、去探究,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设计是否正确,这种方法既促使我们动脑又锻炼了勇于猜想、大胆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习惯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方案,并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
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具体实施实验操作,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而过去的常规实验方法,教师常常在草草做完一遍实验后,紧接着进行分析,以引出概念。而没有注意实验过程、现象是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在于使学生还没有抓住化学概念本质时,就会主动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方案,很好的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3.教师的认识进一步优化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对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育过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过程是理解的基础,过程中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将教育过程看作是把凝固文化激活的过程。
总而言之,新课标、新教材迫切要求实验教学理念的更新,我们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学习研究新课程,用充满睿智与创新的生命激情,去研究化学实验教学,那么,化学教学的明天一定会焕发绚丽夺目的生命光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2]、姚新平.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育功能的思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5
第四篇:新课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2009新品)
新课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
8碟240元
【内容简介】为了配合新课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需要,我社精心研制开发了本系列节目。
本系列片中的实验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并参考人教版等主流版本教材内容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高因此实验覆盖全面、适用性强,适用于高中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学需要。片中的大部分实验设计巧妙,追求超
中 越与创新,不但强调现象的真实性、可视性,而且注重引发兴趣、启发思考,力求反映新课程的要求和当代化科学成果,提升对知识、现象的理解。
在实验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还使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视频技术手段和设备器材,通过特写、显微摄像、学 定格播放、控制播放速度等电视手法,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可视性更强,超越了课堂现场实验演示的效果。第一碟 1.粗盐的提纯
2.萃取与分液
3.配制100毫升1mol/L氯化钠溶液
4.氢氧化铁胶体制备、丁达尔效应 5.离子反应
6.钠的性质(切割、燃烧、与水反应)7.铁与水蒸气反应
8.铝与酸、碱溶液的反应 9.过氧化钠的性质
10.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11.焰色反应
12.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13.三价铁离子的检验
14.铁盐和亚铁盐的一些性质 15.硅酸的制备、硅酸钠的性质
1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17.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18.氯离子的检验
第二碟 1.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
2.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3.氨的实验室制法
4.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5.钾在空气中燃烧
6.钾与水的反应
7.新制饱和氯水与溴化钠溶液的反应
8.新制饱和氯水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 9.溴水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
10.镁与沸水的反应 11.镁、铝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
12.钠与氯气反应 13.测定铝与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14.观察八水合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的热效应
15.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
16.乙醇与钠的反应 17.锌铜原电池
18.水果电池
19.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0.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三碟 1.甲烷和氯气反应所需条件的对比实验 2.石蜡油分解实验及其分解产物的性质实验
3.葡萄糖跟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4.碘酒与淀粉作用
5.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6.蔗糖的水解及其产物的验证 7.铝热反应
8.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9.淀粉的水解
10.蛋白质的性质
11.维生素C的还原性
12.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 13.聚乙烯塑料加热熔化实验
14.聚氯乙烯的性质 15.几种纤维的性质实验
16.合成氨 17.碳酸氢铵溶液跟饱和食盐水的反应
第四碟 1.水的净化——混凝法
2.玻璃中碱性物质的检验
3.电镀
4.肥皂的性质
5.肥皂的制取
6.几种洗涤剂的性质比较 7.水溶液中离子的颜色
8.硫酸铜跟氨水的反应
9.氯化铁溶液跟硫氰化钾溶液反应 10.碘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11.碘单质的升华
12.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13.测量锌与硫酸反应速率
14.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溶液的反应 15.硫代硫酸钠溶液跟稀硫酸的反应 16.温度与碘化钾被氧化的关系
17.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作用
18.过氧化氢跟三氧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作用 19.草酸溶液跟高锰酸钾溶液、硫酸锰混合作用 20.淀粉溶液跟唾液、稀硫酸作用
第五碟 1.重硌酸钾溶液在不同酸度时的颜色
2.三氯化铁跟不同浓度的硫氰化钾溶液反应
3.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相互转化
4.相同条件下镁条跟盐酸和醋酸的反应 5.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比较 6.相同条件下醋酸、硼酸分别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7.用pH计测量溶液的pH
8.实验测定酸碱反应曲线 9.相同条件下测定不同盐溶液的pH
10.三氯化铁溶液的配制 11.沉淀的溶解
12.沉淀的转化
13.铜锌硫酸原电池
14.氯化铜溶液的电解 15.氯化钠溶液的电解
16.铁的吸氧腐蚀 17.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第六碟 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
2.苯甲酸的重结晶
3.用粉笔分离色素
4.乙炔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性质 5.苯与甲苯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 6.溴乙烷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7.乙醇的消去反应
8.乙醇的氧化反应 9.苯酚酸性的检验
10.苯酚的取代反应
11.乙醛的银镜反应
12.乙醛跟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13.乙酸、苯酚、碳酸酸性强弱比较
14.乙酸乙酯的水解
15.蔗糖、麦芽糖的性质
16.酚醛树脂的制取和性质
第七碟 1.蓝瓶子实验
2.水的电解与氢氧混合气爆鸣的微型实验
3.氯气的生成及其性质的微型实验
4.污水处理——电浮选凝聚法 5.纸上层析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
6.渗析分离实验 7.蒸馏
8.从海带中提取碘 9.利用废旧泡沫塑料制燃气、燃油
10.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第八碟 1.乙酸乙酯的制备及反应条件探究
2.氢氧化铝的制备
3.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
4.几种有机物的检验
5.植物中某些元素的检验
6.比色法测定抗贫血药物中铁的含量 7.饮料的研究
高中 化学
新课程高中名特优教师同步说课与示范 高三化学总复习(2010新品)
VCD 10碟350元
【内容简介】本系列片参考化学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及高三复习的一般规律组织编制,以说课的方式,把多年奋战在高考一线的名特优教师(名师、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的复习、备考经验及其独到的教学策略、方法系统地展现出来。片中内容覆盖面广,并按照高考复习的顺序进行编排,有专题复习的建议,也有经典例题的示范讲解。对于广大高三教师来说,可以同步参考片中的复习方法,也可借鉴名特优教师的备考经验。总之,这是一套难得的高三复习参考资料,对教师把握高考方向,提高复习效率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第一碟: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二碟:化学用语 溶液
第三碟: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四碟: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电解质溶液
第五碟: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复习(上)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复习(下)第六碟:专题复习常用的有机物及其应用 第七碟:专题复习化学实验基础
第八碟: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第九碟: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十碟:有机化学基础
新课程高中名特优教师同步说课与示范(人教版)
化学
【内容简介】本系列片按照人教版教材的内容组织结构进行编制,通过名特优(名师、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
高教师)教师的同步说课,把其备课的思维过程和教学过程系统地展现出来。
中 说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说出“教什么”,而且着重说出“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并结合学生的差异情况,由点到面地提供一些教法上的建议。为了能够让广大教师对说课的内容听得清,看得见,学得会,对化于切实可行的、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说课教师本人所拥有的独特教学手段在说课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了示范。学
新课程高中化学名特优教师同步说课与示范(人教版)一年级 必修①、②
VCD 10碟350元
第一碟:必修① 第一章: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二碟:必修①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碟:必修① 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碟:必修① 第四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五碟:必修① 第四章:硫和氮的氧化物、氨 硝酸 硫酸 第六碟:必修② 第一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化学键
第七碟:必修② 第二章: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八碟:必修② 第三章: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九碟:必修② 第三章: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 第十碟:必修② 第四章: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新课程高中化学名特优教师同步说课与示范(人教版)二年级 选修③—⑤
VCD 10碟350元
第一碟:选修③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二碟:选修④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三碟:选修④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四碟:选修④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五碟:选修④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三节 电解池
第六碟:选修⑤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七碟:选修⑤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一节 脂肪烃
第二节 芳香烃 第三节 卤代烃
第八碟:选修⑤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 醇 酚
第二节 醛
第三节 羧酸 酯
第四节 有机合成
第九碟:选修⑤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 油脂
第二节 糖类 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
第十碟:选修⑤ 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一节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第三节 功能高分子材料
高中新课程培训 化学
VCD 6碟228元
【内容简介】本培训教材聘请了全国知名的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共同研制开发而成,是目前最权威、最全面、最实用的高中新课程培训课程。通过本系列课程的培训,旨在帮助广大教师认识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并且能够把新方法、新理念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
本教材由课程标准解读、课堂教学与评价策略两大模块组成。
课程标准解读模块由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育教研室主任王磊教授对新课程进行全面介绍和分析。
教学与评价策略模块由知名学科教学专家、北京三十五中高级教师支瑶老师在总结实验区课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对新课程的理念、方法以及评价方式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讲解。
第一碟: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一)第二碟: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二)第三碟: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三)第四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评价策略
(一)第五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评价策略
(二)第六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评价策略
(三)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化学
VCD 6碟150元
【内容简介】本系列片依据国家新颁《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编制,精选名校一线教师的优秀教学课例,由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专家点评三个部分组成,分别就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预设与生成、教学情境设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问题进行解读。
本系列片所选课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及课改精神,课后教材编委及教研专家的点评,生动精辟,不是就课论课,而是对教学中各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从理论高度进行综合提升。精彩的教学现场呈现与反思,发人深省的教学细节分析,不失时机地提升教学智慧,为广大教师认识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教好新课程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因此本片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订购热线:*** 010-80300096 货到付款!
第五篇: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高中新课程实验,对于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工作,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是开拓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教育科研,都是崭新和具有前瞻意义的课题。因此,紧紧把握新课程实验,认真做好实验反思和总结,认真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保证新课程实验顺利进行具有突出意义。我们欣喜地看到,我校教师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中接受考验,经历着观念更新、知识充电、教学反思的过程,为实现新课程培养目标进行着艰辛的努力。为了进一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从更新理念、培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成效、对课标与教材的反思、教学实施与资源开发、进一步推进课改的意见等方面回顾与总结过去四年多来的工作。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是基于民族教育传统和民族文化本源的变革,必须具有民族性、文化性。鉴于上述的认识,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提出了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基础,以教育创新为目标,努力实现三个基本融合:吸取传统教育的精华与现代教育思想相融合,吸取传统教学的优秀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相融合,吸取传统教学的优秀的培养方法,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相融合。确立这一原则的目的是在传统课程与新课程之间建立一个桥梁,让教师在探索和实验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创建模式,避免因为仓促上马形成混乱或空白区间,造成教学的错位。同时我们在新课程的管理上提出以课程标准为主要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以发展学生基本能力为主要目标,切实从课堂教学入手,探讨实施新课程的基本方法。
二、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1.参加国家、省、市、县级的培训
在四年多来的新课程实施实验中,我们始终坚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重视教师的上岗培训,组织当年准高
一、高二任课老师参加省、市、县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学习有关理论,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切合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和实际的教学中去。
按照教育部关于新课程实验全员培训,不培训不上岗的规定,2006年底至2010年,我校教师利用寒暑期积极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培训。
2.组织的培训与研讨
我校除了组织高中教师参加省和市的新课程培训外,各学科还在省、市、县教研活动中积极参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学习和研究。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种种困惑,在过去四年多里,分别在不同的阶段开展不同的专题教研,以教研公开课或研讨课为依托,校内名师和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引领,分别开展了实验活动课、教学观摩课和复习研讨课的专题教研,增进学校老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期望通过课例和交流,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某些教学问题能达成共识。
三、实施新课程的成效
1.合理设置课程
根据福建省教研室对必修模块和部分选修模块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我们统筹安排了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其中,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基本要求的必修学分,满足学生发展差异的选修学分),明确提出要防止盲目加快进度,提早结束课程,拉长高考复习时间的倾向。
2.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
在新课程实施的伊始,我们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设定的“必修”、“选修”两大课程的结构模式,严格遵循课程的计划节数来编排课程计划,同时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开设了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等,形成与国家课程计划相一致的课程结构体系,为开展新课程的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我校地理、语文学科在高中新课程的实验过程中,教师们认真学习高中新课标精神,研究制定教学实施计划,不断进行课改实验。现在,均有代表性的模块教学,既形成较成熟、有特点的教学方法,又有较显著的教学成果。
但由于受外部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各学科高考方案公布后)和学校的师资和生源所限,高中高考科目的九个学科的必修课都能按课标的要求开出,而选修课基本上是按高考必考的内容开设,高考不考的选修课内容基本上没有开设。
3.研究和尝试学分认定和新的学习评价模式
根据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教学管理意见莆田市对模块的学分认定提出的要求,我校积极探索纸笔测试与非纸笔测试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自评与他评结合的评价模式和学分认定方式。
目前,学校已形成了各学科必修、选修模块、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方案。向学生明确如何选课、各科模块如何评价、评价项目是什么、如何获取学分。并与专业机构合作,共同研制本校学生学业评价和学分认定网络版操作和管理系统。
从目前学校对模块学业水平评价来看,由于新课程将选择课程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将课程实施安排的权力交给了学校,将模块学业水平评价的权力交给了学校和教师,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对象和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学业成绩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既重视采用定量的评价方法,也重视采用定性的评价方法;全面地评价学生多方面的智能。这样的评价体系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有待于在新课程进一步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与完善。
4.重视教学质量监测
作为学业质量管理的一项措施,为及时总结新课程实验中教学的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以便对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学校校级领导亲自实行全面的质量监控。
5.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
新的课程改革重新定位课程的概念,课程再不只是教材上的固定内容,一切与学生的学习经验有关的内容都可以看作是课程的资源。我校各学科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取得较显著的成果。如: 我校语文组、地理组等开发的校本课程。
6.以校本教研推进科组建设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主体角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也只有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得以实现,以校为本的教研组建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我校倡导“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模式,科组以典型课例为线索,以专题研讨为核心,以教师的原有经验为研究基础,以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的热情,以参研教师的自我领悟、自我构建为目的,使教师在主动参与中,在各种观念的交锋中,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四、新课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普遍来说,教师们最担忧学生能否通过新课程模式的学习,顺利通过三年后的高考;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所形成的两个极端:太开放与太保守都给新课程的教学带来沉重的教学压力。具体的说,我校新课程实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多数教师思想和愿望上都能紧靠新课改的精神,但在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个性发展重视非常不足,在课堂教学中仍只重视基础知识与能力,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体验、感悟的特点,压抑学生的个性,包办学生的学习,甚至从“教”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学”等问题。
2.在教材理解与运用方面,新教材具有体例新、容量多、学术性强、难度大、融通古今中外、内在逻辑严密等特点,普遍表现为难度大,容量大。对于这些新教材,普遍的反映是老师难教,难处理,学生难阅读、难理解,加上学校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更加剧了教学的难度。另外,在实际教学中,较多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习惯用旧教材的处理方法,不断扩展、延拓、加深,造成了课时的严重不足。
3.新课标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出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具体操作中,自主导致了茫然,合作变成了“合座”,探究缺乏有效性和科学性。许多学科的教学活动,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应者寥寥,学生有活动没体验。怎样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变成真正促进学生整体素养提升的有效手段,值得探讨。
4.近几年,由于教师的流动,补充了一批没有高中教学经验的新毕业教师,这些教师虽然了经过了短暂的培训,接受了一些新课程的理念,但他们既不了解原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又不了解新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在教学时,缺乏将整个高中教学体系作为教学的视角。而部分高中教师虽然有高中教学的教学经历,但对高中新教材的内容和体系同样显得陌生,加上刚开始高考科目和内容尚未明朗,对于如何处理新教材也束手无策。一些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没有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学段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新教材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偏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没有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经验的高中教师匮乏,也严重影响了某些选修课的开设。
5.学生学习的评价仍然存在随意性和单一化的倾向。新课标规定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有些教师还是单凭一张试卷定成绩;有些教师虽然也考虑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因素,但又因缺乏一定的标准和相关材料的积累,使过程性评价流于表面化和随意化,缺少信度。过程性评价往往重视了学生的显性交流,却忽视了学生的隐性交流,如何关注学生在课堂的真实表现,的确是新课改中值得关注、总结和探索的事情。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1.积极参与进行新一轮的高中教师培训。通过培训,使全校教师对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教育教学目标及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加深理解,在宏观理解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揭示新课程改革中突显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加强高中新课程教学案例的研究。对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教案的设计,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对课堂教学个案的分析、研讨,使全校教师掌握理想的教学方向引导策略和实效性强的课堂教学方案设计方法,探讨针对性强的教学实效策略,为教师提供教学新思路。
3.探讨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必选模块及选修模块的知识衔接问题。必修课、选修课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重点介绍如何理解必修、选修教材及其关系,特别是对教学实施中各个环节的把握,在微观层面上对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应对方案,解决新课程体系中的难点问题。同时研究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的策略。
4.对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对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研讨可操作性的解决对策。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出指导性意见。就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一些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剖析,对改革实施中的成就与不足进行反思,结合我校各学科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努力方向。
5.加强高中的教学质量监控。教研室要加强各学科教与学的调查研究,查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产生原因、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分专题深入研究,并对问题进行跟踪。切实解决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性问题。要加强教与学的信息及经验交流。收集完整的教学信息,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