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新课程实施教学工作计划
从这一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就要开始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了,这些都是我们之前制定好的,也是按照国家新的教学大纲以及新的教育改革制度来实施教学的,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学校的成绩总体来说还是有不错的进步,虽然个别的地方还是需要改革,这些都是我们要做好的事情。为落实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制订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新的《义务教育法》,深刻领会新《义务教育法》精神,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验工作。本学年,教导处将按照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化新课程教材与考试改革的学习,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力度,积极研究校本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编写好系统的校本教材,全面实施学生评价改革,使新课程实施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全面实施新课程学生评价办法,构建新课程学生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基础扎实、兴趣广泛、特长明显的目标。
2、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培训,提高对教材的理解运用能力,提升对考试改革的认识和把握,领会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新课程教学能力。
3、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建立课程资源库和校本课程教材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过程管理
1、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管理,重点查学生出勤和教师的教学组织,检查结果作为评价学生、考核班级、教师的依据。
2、对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加强检查督促。教师常规工作,每月检查一次(普查与抽查相结合),有检查有讲评,每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目标管理重要考核内容。学生学习常规每期全校抽查一次,各班普查,检查结果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素质的评价的依据。
3、继续实行校务会值日随堂听课制度,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督促和指导。
(二)落实考核评价
1、全面实施学生评价改革,注重积累学生平时关键表现,使评价结果更客观。
2、规范学生评价的程序,按照自评—互评--班评--校审—公示的程序认真落实,确保评价公正。
3、落实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结果与学生评优挂钩,进入学生成长档案袋,填入学生通知书。
4、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按照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注重能与绩的评价。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坚持双重达标标准(直接达标与提高达标),坚持鼓励进步、鼓励拔尖的原则。
(三)加强学习培训
1、组织集体业务理论学习,组织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理论和案例的专题讲座,组组织观看著名教育家的专题报告光碟。
2、组织开展对新教材和新考标的个人学习与集体研讨。要求教师以《教师教学用书》及《教材完全解读》为本本,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在教师个人研读的基础上,备课组或教研组组织集体研讨。
3、加强对教师业务学习的检查与评价。
(四)开展教学研究
1、确定本学年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构建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平等、合作、高效”的课堂特色。
2、以三种形式,分五个阶段进行研究落实。第一阶段是各学科示范课教学活动,由各学科带头人执教。第二阶段是观摩学习阶段,是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组内观摩。第三阶段是研讨确定阶段,各教研组组织集体研讨。第四阶段是竞赛展示阶段。全员参与,分学期组织教学比武,选拔教学能手。第五阶段是总结提高阶段。各教研组对研究情况进行总结。
3、积极选派教师参加镇、县、市 等教学竞赛活动,展示研究成果。
(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1、以杜甫诗文研究、语文综合、数学综合、英语综合探究为切入点,制订计划,认真进行落实。
2、建立学校研究性学习课题资源库,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
四、工作安排
九月
1、备课组研究新教材教学内容、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制订教学工作计划;
2、教导处组织新课程教学示范课观摩。
十月
教学比武
组织新课程教学比武活动
十一月
1、参加镇教学比武;
十二月
1、各校本课程课题组展示学期教学成果,学校进行评比。
一月
新课程教学“四个一”工作评优
二月
1、各教研组总结上期情况,研究本期工作。
2、备课组研究本期教材教学内容、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制订教学工作计划;
三月
研究新课程考试的命题趋势,制订新课程复习迎考计划。
四月
学校组织新课程教学比武,评选教学能手。
五月
各校本课程课题组展示学期教学成果,学校进行评比。
六月
1、新课程教学“四个一”工作评优
2、课题阶段总结。
七、八月
参加市、县新课程教学培训
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有很大的可能出现各种不利的局面,这些都是导致我们教学进展不利局面的诞生的情况,这些都是一直以来我们成长中的挫折,我们只有不断的进步才能将这种不利局面消失掉,这些都是我们一直以来要解决的事情,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好!
第二篇:“学校新课程实施计划”学校工作计划
今学期是我们实施新课程的第一个学期,为切实让广大教师学习好新课程,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实施好新课程,制定如下实施计划。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抓新课程的实施;建立以乡教育办公室分管初中业务的曹林同志为组长,学校分管具体业务的同志为成员的的新课程教研室,进一步完善教研教改制度,建立教科研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新课程研讨会,组织研究课,作好研究记录,保证研究探讨的连续性和完备性。
2、完善考评制度。学校制定出详细的考评细则,对教师实践新课程进行考核,对教师成绩并入本学期综合考评,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1、严格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一下午为固定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落实保障措施,将学习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考核量化。本学期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各科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及有关新课程方面的理论文章,每位教师本学期做新课程学习笔记不少于一万字。
2、积极组织有关新课程方面的论文撰写、评选及征文活动和教案评选活动,要求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内涵、目标、任务、措施等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结合自己在实践新课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有独到见解的优秀论文,鼓励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实践好新教材,对优秀论文和优秀教案及时向上推荐和上报。
三、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把年轻的教学能手、教学骨干作为实践新课程的领头兵,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学习实践和研究,为他们创造展现才能的时空。
2、有重点的培养。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大型的或较高层次的理论学习和研讨会,增强课程改革意识和改革能力。
3、充分发挥能动作用,鼓励教师从教学中发现问题,主动研究,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压担子
每学期给教师定目标、定任务:学校规定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实验课题,对实验课题要有计划、有实施方案、有实验记录、有阶段性总结,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教研教改实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和精心设计一篇教案,每人上好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5、发挥示范作用,提高整体素质,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改革氛围,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总之,我们将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依照县教研室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研究、勇于探索,积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把新课程实施好,使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大提高。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三篇:实施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促师生共同发展
课程改革是一项教育创新的系统工程,它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机遇、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探索。在六年的课改实践中,我校全体干部、教师以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课改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校全体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实施犹如一场及时雨,强有力地冲击着僵固、呆板的传统课堂教学,新的课堂不仅是知识建筑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它不再是静止的跑道,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愉悦、发展生命的过程。因此,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把学校的焦点集中在师生的主动发展上,是我校课程改革始终努力的方向。
以人为本不应该只是口号,也不应该只是一种理念,在学校里应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为此,我校明确提出了“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怀每一位教师”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了“校长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学校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服务”的管理思想,努力营造“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人文环境,充分激发了我校师生的潜能,使课改工作得到了落实,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
一、更新观念,找准问题,提高认识
新课程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的课程理念到底是什么?课改“为什么改”、“朝哪个方向改”、“改成什么样”?„„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我们在思想上把这些问题弄懂了,想明白了,才能改变我们陈旧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使课改落到实处。因此,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利用各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所有教师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努力做到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相结合,岗前培训与过程培训相结合,个人学习、自我培训与集体学习、外出学习相结合,提高培训的质量。
二是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聚焦新课程》、《新课程理念下怎样上好一节课》、《新课改教师发展与教学新方法》等书籍,并要求教师做好笔记,写出心得,利用校本教研日组织教师进行交流。
三是开展沙龙研讨活动,共同探讨新教材的使用方法、在新课标的精神下如何使用好旧教材。
通过学习与交流,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学行为都有了可喜的转变。当我们正在用这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来推动我们的课程改革时,教育对象的变化给老师们实施课改带来了新的困惑。进京务工人员子女越来越多,目前已占我校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这些孩子,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不如北京的孩子见多识广,而且流动性非常大;同时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或忙于生计根本没有时间教育孩子。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怎样去创造有灵性的课堂?怎样让这些务工子女能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所收获?怎样使学校的课改更加深入?这些新的问题不得不引起老师们再度深刻思考,经过多次的交流与讨论,老师们再次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虽然他们是打工子女,虽然他们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依然要坚持课改,发挥新课程三位一体的功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依然要创建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教学空间;我们依然要让这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开发潜能、全面发展。
二、立足本校,围绕课改,积极探索
思想统一了,认识提高了,但是老师们在具体的工作中怎样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就是说,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围绕着老师们所出现的这些问题,抓住课改的核心,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一)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改工作开展
学校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就是要把强化常规管理作为促进改革的基础,又不断用改革的新成果充实、更新和完善常规,从而推动教学创新,保证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基于这种思想,我们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又建立了以下几项常规制度:
1、建立三课制度,即:推门课、达标课、优秀课。三课制度每学期都要进行,优秀课水平最高,教师自由申报,教研组组织评定,课改优秀课有指导、推广意义,我校的每位教师都参加了评优课的评比活动,积极性较高。
2、建立课改教案、作业评估制度。为了促进教师认真备课,写出优秀的教案,学校每学期评估两次教案和作业,教案评估按学校制定的《教案标准》执行,评估作业主要看课后作业质量、数量和教师的批阅情况。我们提倡留不同层次的作业,不同学生学不同层次的知识,鼓励激励性评价方法。每次评估后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反馈,以指导教师按课改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3、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教研制度。为了加强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学校建立了以教研组为核心的校本教研制度。
4、建立听课评课制度。学校领导每周至少听、评两节课,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二十节,每月学校必查一次听课笔记,每次听课情况有统计。听课后及时对每节课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将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认真地剖析。
5、建立交流共享制度。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日举办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交流,让教师养成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的习惯,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消除封闭,激活自我,启迪思维,共同提高。
6、建立案例研究制度。所有任课教师、班主任,都必须拿出自己的案例,在研究中总结自己教书育人及专业成长的心得体会和经验,学校结集成册供全体教师学习参考。
7、建立师徒帮教制度。为使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我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令其与一名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关系,亲自指导年轻教师备课、上课,给年轻教师上示范课,共同研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8、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分析制度。从学校管理层到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对教学的全过程及检测结果进行全面细致的质量分析,并形成书面材料。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对教材的理解及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学方式及方法的改进;师生合作的状态、调控措施的实施、目标完成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发展情况、学习效率及检测成绩、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等,涵盖了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通过以上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教师的课改行为,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促教师专业化成长,使课改不断深入
校本教研是这次课改的基础、也是核心,它可以使广大教师在积极地参与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促进新课改持续、深入开展。校本教研之所以是基础、是核心,是因为教研的场所在学校,问题的发现在学校,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在学校;而且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主要依靠的对象是教师。抓住了校本教研,也就为新课改增强了“造血”功能。
1、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为了促进校本教研,我校首先建立了以教研组为核心的校本教研制度。定期进行听课、评课、备课活动。每学期开学,各教研组根据学校的研究课题制定本教研组的研究计划,每周每个教研组都将推选一名教师上课,然后大家进行评课、研讨,一个学期每位教师最少要上5节研究课。主管教学的王振凤老师带头上“课改研究课”,各骨干老师带头上“课改研究示范课”。全体教师中形成了良好的校本研究氛围。
2、加强校本研究,探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常规课堂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
(1)规范备课,让教师先过备课关。
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备课,备课认真、充分,课堂教学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方法得当,教学效果就好,反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就低下。因此,在备课上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要多投入精力,要求教师做到八个明白:即:明白课标要求;明白教材说明;明白编者意图;明白本科教改专题;明白单元教学计划;明白本课达成目标;明白学生已经获取的相关知识;明白教法与学法。教师根据以上要求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为上好每一堂课,要求教师的教案实行课时备课。每一堂课都要有目标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具、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及课后反思等环节。
青年教师对工作有热情,不惜力,特别是接受新鲜事物较快,通过学习与培训,新的课程理念很快充盈在他们的头脑中,但是课堂教学总是不见成效,一堂课虽然教学形式多样,但学生并没有多少收获。针对教师们的共性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他们还不会备课,还不会自己钻研教材,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我们决定先让老师过备课关。具体做法是:我们请有经验的退休老校长每周到校指导教师备课,带领教师们钻研教材,最主要的是交给老师们钻研教材的方法。首先是研究目标、挖掘目标。因为目标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既有显性目标也有隐性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构成显性目标,它体现的是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重点难点,我们把这个目标作为三维目标中的基础目标。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在学科知识学习和能力形成的全过程,构成隐性目标。三是过程与方法是“中介目标”,具有体现和落实显性目标及隐性目标的功能。三维目标的关系明确后,我们要求老师要逐字逐句抠目标,理解体会目标中的重点词语,然后再紧紧围绕三维目标设计教法与学法。体会是一个过程,教师不仅要内化知识,还要通过实践,质疑、反思尽快达到准确掌握目标的能力,梳理出目标中的层次,确定目标中的重难点。钻研教材是作为教师的一种必备能力,通过多次的教研活动,教师们能够根据本课的有关知识,找出新知与旧知,找出新知与旧知之间联系中的困难是什么,确立重点和难点,在钻研教学时,教师们能够研究教材和学生,根据本校打工子女多,基础差的特点制定教学过程。如三年级的《这个规矩不能有》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大多数学生甚至不知道“彭总”是谁。这种问题其他语文教师也经常遇到,于是我们的教师课前精心地准备,课上耐心地讲解,补充相关资料。在理解课文时,教师能整体把握,问题少而全面,《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师抓住课题,让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从语言、神态、动作这几方面理解“为什么这个规矩不能有”。这样既提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2)创建自主学习的课堂。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要解决怎么教?我校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力争做到“七个尽量”。即:问题尽量让学生去发现;知识尽量让学生去探究;内容尽量让学生去开掘;规律尽量让学生去掌握;学法尽量让学生去创造;收获尽量让学生去总结;能力尽量让学生去发展。如:四年级在科学课上学习《串联与并联》时,老师没有演示,也没有讲解,就是给学生提供了实验材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理解了串联与并联的相关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强化校本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①内、外结合,共同成长
随着日常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渐渐发现,年轻教师对新教材把握不到位或者是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缺乏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拿数学学科来说,有些年轻教师本身对某些数学概念及算理模糊不清,而实验版的教材及教师用书又没有这方面知识的说明,特别是近几年参加工作的老师又从没有接触过旧版本的教材,所以就出现了:钻研教材不透;对于课堂上的某些环节把握不好。因此,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如:我们在探讨如何讲清“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具体算理时,让老师们明白: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就是求较大数,即:把与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和较大数比较小数多的部分合起来,就是较大数,所以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就是求较小数,即:从较大数里去掉较大数比较小数多的部分,剩下的和较小数同样多,也就是较小的数,所以用减法计算。除此之外,如何进行读、写万以内的数的具体指导方法;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别;对加、减法的意义的理解;除法的几种不同意义;加、减、乘、除的估算方法等都是我们培训的内容。
通过培训,老师们对数学学科的知识有了一个系统地了解,可再次走进老师们的课堂,我们发现: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最大的还是对教材的理解不深、不透,对小学阶段数学的体系仍然没有清楚的线条。多数教师总是在每次听课后的评课中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这一点我没想到”等等感言引起了我的思考:如何改变现状?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等问题不断困扰着我。回想几年来的工作,我们曾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帮教师设计过教案;曾走进教师的课堂帮教师指导过重点内容的处理方法;曾给老师们进行了有关小学阶段的部分数学知识的培训等等,可这种直接地给予并没有在教室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怎么办?我们是仍然坚持给老师们培训,还是在培训的同时加大老师们自研的能力?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后者—注重自研,查找问题。因为外在的给予远不如内在的驱动。所以,我们决定内外结合,共同成长。本学期我们利用学科组研讨的机会,大胆地从张岩老师开始,让其自己备课、自己设计、不听试讲、不看教案,完全由个人经过理解后设计并利用外校学生进行实地演练。虽然课上失败了,但我们在课堂上让老师明白了认真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在老师们的评课中让作课老师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在反思中让老师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从而逐步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执教能力。
②“同课异构”,取长补短
任何人的知识结构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弥补缺陷的途径之一就是与人进行知识交流与互补。因此,为了让我校老师能够集他人所长,更好地提高自我,本学期我校为老师们提供了与花园村二小的老师共同研讨、学习的机会,进行了一次《长、正方形面积》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了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我们为上课老师提供了到外校听课学习的机会,主任亲自带领上课老师到外校试讲,目的就是进一步让讲课老师深入地理解教材,熟练地把握教材,让其在他人的课堂中吸取好的做法为己所用,找到自身的问题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经过多次的研讨,我们在四月二十九日顺利地举行了此次活动。两校老师各展风采,让听课的老师受益匪浅,这是我们从老师们的评课中感受到的。通过此次活动交流,老师们最大的感触是:在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一个教学设计能否落实,老师在备课时必须有细致的预设环节来做保障;在课堂上必须能抓住学生中生成的信息有效利用。这两点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学习和提升的能力。在每一节课堂上,我们都要认真聆听学生发言,抓住有效信息,及时追问,灵活处理,相信这样努力做下去教学能力一定会得以提高。
③给予方法,减轻负担
随着年轻老师的不断增多,加上新课改后的教参的指导性不全面,使老师们对各种不同的课型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了减轻老师们的负担,校领导共同帮老师们寻求方法。如:听课中发现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单一,于是校长便为老师们介绍了八种识字方法并与老师们一起探讨了怎样开展素读教学活动,并规范了早读,各班每月都有早读读书计划等。校长的亲自指导,老师们的劲头更足了,干劲更大了,效果也更明显了。记得,我校在语文基础知识验收中,一年级一班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获得了100分的好成绩,老师们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深有感触地对校长说:“以后您还得多给我们支点招”。上学期期末教学主任还针对老师们不会上复习课,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复习课的研讨活动,并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些关于上好复习课的具体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发放了自己整理的教材中应让学生掌握的所有知识要点,为老师们的期末工作减轻了一些负担。虽然我们领导在背后付出了很多,但我们深感付出的价值所在。因此,看着老师们感激的目光,领导们真得感到无比快乐!
④多种听课,促进实效
为提高课堂实效性,我校领导至少要听三轮课。每学期开学初全校调研课、期中评优课、平时的推门课。每次听完课,校领导都会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探讨每位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增强教师的自主研究意识,上学期的评优课,我们采取了工作重心下移的策略——自评课。我们把每位教师的课录下来,刻成光盘,然后老师根据学校所发的自评表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问题与优势。老师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对自己的课看了一遍又一遍,认真查找自己课堂中的教学问题。如:我校一位美术教师,她的讲课时间总是多于学生创作时间,我们给她指出后,但是怎么也难改变,通过自评课,她看到了自己的问题:
1、条理欠清楚
2、语速、动作较慢
3、语言不简练,浪费时间,4、个别环节时效性不强。我校的苗老师,不仅看光盘自己找问题,还请同是教师的妻子帮忙,最终理解到还是自己的教学观念制约着自己的发展,由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以在本学期中,苗老师的课堂教学进步非常大。并且主动找校长交流自己思想改变后在课堂教学中尝到的乐趣。
通过这样的评课活动,很多老师都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在自己的课堂中积极地加以改正。本学期,我们学校的那位美术老师在区美术组到我校进行课堂指导时改正了自己的问题,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这种自己评价自己的教研活动深受老师们的欢迎。
三、课改带来的喜悦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校发生了深刻、喜人的变化。课程改革倡导的新思想、新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重视和加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已经形成;学生变得更加热爱学习和喜欢学校。
1、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骨干教师越趋成熟。
六年的课改,多数老师已经能够把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在课堂上注重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也整体有所提高。
2、学校的工作越来越得到家长及社会的认可。一是不断收到家长的表扬信,赞扬我们的教师如何关心学生;二是多次收到表扬信赞扬我校的学生拾金不昧;三是我校入学人数逐年增加等等,这些不更加证实了我校的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吗?
六年的课改,不仅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教师队伍,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虽然我们有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深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今后我们一定会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使教师、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使他们在掌握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已有的课改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确保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第四篇:谈实施新课程对中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谈实施新课程对中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美术兴趣主体人格文化涵养创新精神
论文摘要:过去的中学美术教育过于强调学科中心,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在实施新课程时,要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在修养、评论、创作上得到提高。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教育中,美术教育过于强调学科为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和培养,使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同时在美术的监鉴赏创作及有关修养上得到提高,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美术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以说,兴趣是成功的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后,就会山现一种动力,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兴趣,久而久之这种兴趣就会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教育也是如此。我们只要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纯真、自然的本性,就能够使学生对美术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抛弃过去的那种画画只求“形”似,只求“干净、整洁”,只求按老师指定的所谓的“样板”画做为好的标准,而应采取捕捉学生闪光点的作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学生的画,哪怕是比例不协调、颜色搭配不当,只要是童心的萌发,只要是对生活的感受,只要是感情真挚的流露,都应给予肯定。对一些越过教师的清规戒律,独自标新立异,有离奇想法的表现形式,不管他们想得多离奇,更是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这样,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美术天赋,都会体会到一种创作的成功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
新课程强调美术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强调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新课程教学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因此,要在课堂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的平台,使学生积极投入活动的全过程,能大胆“想”、充分“说”、快乐“动”、尽情“画”,积极想象,充分交流,淋漓尽致地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如以“桥”为题,先让学生去参观各种各样的桥,观察它的构造、形状、建筑风格、选用的材料等,接着让学生去收集材料、图片,然后让他们讨论,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学习构图的相关知识,最后让学生创作,创作完后在教室展出,大家互相参观、议论。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从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人格。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2]美术课程是一种独特的课程,它可以用独特的线条、精美的画面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来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两种形式。在课堂内,应抓住美术作品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形式美,构成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在初一年级《中国结》的教学中,我从介绍“中国结”的历史以及文化内涵入手,然后通过选择不同造型又有特殊意义的“中国结”,如“吉祥结”、“如意结”、“同心结”等让学生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结”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深刻意义,此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中国结”的不同寓意,探讨“中国结”的形、意与结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看到美、发现美、追求美,在脑中构成美,在手中表现美,弘扬了民族文化,提高了审美能力。在课堂外,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秀美景观,领略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丰厚的传统文化,了解浓郁的风土人情,扩大学生的视野,从中感悟到一种自然美和生活美。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使之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提高审美情趣,让他们贴近生活、发挥想象、自由创作,调
动其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之充分表达他们关心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情感。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3]教师应利用欣赏课让学生接触人类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我国的敦煌壁画和古希腊的陶器彩画(亦称瓶画、柱式,以及国内外无不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表达人类高尚情感的优秀美术作品。要选择人类美术的精品,加强欣赏和评述这个重要环节的教学,如梵高的《向日葵》、列宾的《伏尔加河的纤夫》、马蒂斯《罗马尼亚的上装》、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及我国画家徐悲鸿的《群马图》、齐百石的《虾》图等,这些作品思想深邃,富于理性,和谐秀美,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作品,讨论、交流、评述作品,探索发现作品采用的材料与技法及其表现风格、文化背景、作家个性以及作品的特色等,全面地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品味作品的文化精髓。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为具体成果的能力。”[4]创新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灵魂,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因为创造性是人所普遍具有的潜能。正如马斯洛所说:“它极可能是每一个人都有的遗传因素。它是一种共同的和普遍的东西。在所有健康儿童中肯定都会发现它的存在。”[5]为此,在美术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培养学生多种知识及多元化文化融合能力
要有创新精神,首先应具有对各种知识系统掌握、融会贯通、互相渗透、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还要有对多元化的兼容意识和融合能力。新课程提出综合与探索学习的新领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与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等学科互相包
容、融为一体,把过去单纯的美术分科的教学习惯,变为各学科合作的桥梁。如我在上《远古的呼唤》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图片,他们到图书馆查阅,到历史老师那里请教,到网上收寻,通过自己策划、组织、创作、展现等,追溯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情感和表现空间,探求艺术的根源。课后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增强了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此外还让学生结合语文古诗词的内容配插图,为历史与社会课布置民族风情展等,以使学生在广泛研讨和探究中培养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体验探索的愉悦感和成功感,从而养成喜爱美术、关注生活、乐于探究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创新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如我上《运动》一课时,先展示一些不同角度、不同形态的运动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探索表现运动的方法、角度,接着让他们欣赏《掷铁饼者》,并讨论作品的内容及表现方法,然后启发他们尝试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表现出运动的形态。我还把学生熟悉的写生对象倒置、斜置,让学生做写生练习,做连环画接龙练习;让学生触摸质感不同的各种人物石膏和静物,把这些物体的线条节奏、冷暖感觉等用线条、明暗或色彩等手法表现出来。通过不断选择学生觉得充满新鲜感的方式进行训练,赋予学生表达自我发挥想象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使新技术真正成为所有学生乃至所有知识经济主体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就美术教学而言,这种新技术往往体现在创作过程中材料的运用上,要鼓励学生在不断尝试各种材料进行创作表现中,发现不同的材料运用会达到不同的效果。每一种新的发现,学生都会体验出一种创作的快感,都会产生一
种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而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大胆创作,除了探索水彩、蜡笔、油画棒等常用的表现方法外,还可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尝试单种和多种材料结合进行创作表现,如用碎蛋壳、旧挂历、吹塑纸等制作剪贴画、立体工艺品、精美的小书签等。由于学生在创作中力求有新发现,因而作品便充满着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风格。
3、培养学生把新观念转化为成果的能力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运用新技术获取知识只是手段,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才是目的。作为中学生,就是要他们运用新的观念、新的技术,为学校、为社会服务,如“六一”儿童节到幼儿园协助布置环境,为社区老人制作简单的工艺品,根据自己的设想布置班级环境,举办学生创新作品展等。由于他们在创新过程中创作的作品得到了充分展示,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有助于培养他们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思想。
综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中,在美术教学上只要紧紧抓住素质教育不放,从培养学
生学习美术的综合素质入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我们的中学美术教学就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基础教育体系中。
第五篇:初中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程的实施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全方位的、重大的变革,既包括了思想、理念的转变,也包括了教学行为、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这次变革可以使我国的教育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使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从2004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县开始正式启动新课程。新课程实施三年多来,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教师进修学校作为业务指导和研训部门,与基层学校领导、教师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按照“研究为基础,指导为手段,服务为宗旨”的方略,坚持“研训一体,管训结合,以校为本”的原则,认真实施新课程,使全县初中新课程实施工作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县新课程实施的进程,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水平,现对三年来全县初中实施新课程的情况总结回顾如下:
一、实施新课程的基本做法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转变观念,教师是新课程实施过程的直接参与者,要促进学生发展,首先必须让教师发展。新课程方案实施成功与否,教师的理念、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等是关键因素。因此,首先从转变观念入手,加强对教研员、教务主任和教师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各种培训,促进这三支队伍的建设、素质的
提高和发展。
1、了解新课程理念,掌握新课程标准
为了督促教师尽快地了解和掌握新课程的有关要求,教师进修学校为全县各初中统一订购了《走进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解读》,要求各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定时学习,并在刚刚开始启动新课程的2004——2005学的两个学期,对全县初中各学科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知识检测。通过学课标、考课标这样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全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了解,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掌握。
2、请进来,专家讲座辅导
为加速教师新课程背景下观念的转变,促进他们对新课程的学习和把握,我们先后邀请了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蔡克勇主任、国家教育部教材发展研究中心付宜红教授、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欧阳代娜等专家及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的各学科的教授来我县,为我县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解读新课程,传递新理念。在此过程中,老师们通过学习培训、实践反思,初步把握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方法,了解了教材编写的意图,明白了教材所应达到的深度,消除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误区。从而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改善了教学行为,推动了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3、走出去,骨干送培
在专家讲座辅导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全县教师针对新的课程标准进行学习、研讨和交流,多次选派各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参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去吉林通化、沈阳、本溪、葫芦岛、大石桥等地参加省教研培训中心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成果交流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峰论坛等;到大连金州开发区、丹东、岫岩等学校学习新课程实施的经验;参加省、市新课程培训和教学观摩。还分别参加了北师大教材出版社在昆明、洛阳、北京等地组织的教材培训活动。并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人教社、北师大在我市举办的教材辅导学习班。通过培训和学习,带回来了许多先进理念,及时地运用于教研指导,使得一线广大教师对新教材编写体系、意图及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获取了外地新课程实施的经验,见识了新课程的优秀课例,明确了新课程教学的方向,受益匪浅。
4、定期集中培训
从2004年暑假开始,每年的学期初都组织各学科教师进行大规模的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培训内容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和其它实验区的课堂教学录像等。通过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课程改革与学科整合汇报会等会议,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采取听、看、议、说、评等方式,强化培训人员的互动、参与和体验,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人员布置作业,将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之中。每学期末进行总结和经验交流。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反思,并与其他教师交流,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自己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断地发展成长。
(二)、以活动为载体,专业引领,骨干带动,1、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
为了保证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稳步推进,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推广新经验和新做法,多次深入实验学校开展听课、查阅资料,与教师、学生座谈,召开研讨会等活动对学校进行调研。
新课程实施的第一个学期,即2004——2005学的第一个学期,我们教研员分组对全县二十多所初中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调研。在这次调研活动中,每个教研员都听了近二十节课,课后随机发放了200多份调查问卷。同时又组织召开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座谈会。调研结束后,我们撰写了上万字的《初中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的调研报告。这次调研为后阶段新课程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2、开展教师“五个一”活动
为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及时反映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可喜变化及存在的问题,从新课程实施开始至今,全县各初中坚持组织开展教师“五个一”活动。即(1)、每学
期写一篇教学反思;(2)、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3)、每学期写一份听评课记录;(4)、每学期编制一份试卷;(5)、每位骨干教师结一对传、帮、带教师并指导该教师上一节公开课。
3、组织送教下乡活动
为促进全县新课程实施工作均衡发展,我们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与带动作用,先后多次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及骨干教师进行送教下乡活动,向基层一线教师展示课堂教学最新成果。几年来先后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研员和首山二中、穆家中学等学校的优秀教师深入到唐马、水泉、八会、河栏、甜水、吉洞等初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教研员王志强、富菊敏、王丹华的示范课,为教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徐春瑞、阎冬梅、张蓉、宋春丹、王青竹、魏红、赵欣的观摩教学,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树立了样板。我们每到一站,都热心传递新课程的信息。回来后我们不断反思教学行为,及时整理案例,以利于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组织促进新课程实施的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我们始终把提高新课程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放在首位,一切服务于教师,一切服务于教学。每学期中开展踏踏实实、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如:教学观摩活动、优课竞赛活动、教学反思交流活动等。在教研员
深入教学第一线,大量观摩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指导他们进行教学设计、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随笔、课堂教学实录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的渗透、影响,极大的调动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不断适应并深入新课程,增强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从而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适应新课程的能力。
5、以赛促训练本领
为了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本着“以赛促训,以赛代训”的原则,为基层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多次围绕实施新课程组织各类竞赛。2004年12月我们举行了全县数学教师基础知识大赛,全体7年教师参加。随后其他各学科也相继进行。通过这些知识大赛,看到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反映出较为严重的问题:百分之二十的教师基础知识差,明显底子薄。这次活动对基层学校的触动最大。从另一个角度也促进了基层学校工作的开展。此后我们又先后进行了学科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课堂教学练兵大赛、政史地知识大赛等。通过比赛,达到了在比赛中学习理论,在比赛中积累经验,在比赛中交流体会,在比赛中得到锤炼,在比赛中得到升华,在比赛中理论功底和教学基本功都得到提高的预期目的。产生了黄春晓、宋春丹、郭中有、张蓉、倪波、刘刃锋、刘邦库、魏红、赵欣等优秀教师。
6、关注中考,开展多层次培训指导
由于2012年进入新课程后的第一次中考,对于新课程的中考活动,很多教师存在着心理压力和困惑。为此,我们于2006年9月26日,召开了初中各学科中考教学质量分析研讨会暨教学经验交流会。全县各初中的九年学科任课教师和部分参加2006年中考阅卷的老师几百人次参加了这次会议。首先由在2006年中考中获得中考各科前十名的任课教师代表作经验介绍。这些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抱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科学态度,从课前备课到课后反思,从作业的布置到成绩的检测,从考前的复习到心态的调整及教学感受等多方面阐述了独到的见解。这些老师精彩的经验介绍让与会的大多数教师有了很好的教学借鉴。其次由教研员结合辽宁省研训会议精神,作题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试题赏析》的专题报告。以试题赏析为切入点,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阐述了中考试题的命题方向以及今后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让老师们感受到中考命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教师们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有利地促进了教师们教学思想的更新、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考试不单是选拔,更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学生发展的助推器。再次2006年参加中考阅卷的部分老师讲述了阅卷时发现的问题。他们指出了学生在答题时出现的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每位教师
讲得都很有针对性,气氛非常热烈。
2012年4月,我们又召开了服务于新课程实施的中考复习研讨会,会上各科研员带领老师认真学习并分析了中考考纲,对几年来各地中考试题进行了归类,并将一些重要资料印刷下来发放给各位与会教师,使得与会老师明确了中考复习的方向。与此同时,大家以让学生形成健康心态、快乐学习为主题进行了研讨,力求让中考复习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会后我们跟踪指导,在临近中考的最后一个月,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收集并整理了大量的试题和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开设了一个独立的公共信箱,各校随时都可以看到并及时传递给学生。有的是试题分类,有的是给教师提供复习方式的建议和策略,为我县初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辟了一条捷径。
2012年“五一”期间辽阳县电视台“教育在线”节目,播放了由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学科教研员作的“中考复习建议”的电视讲座,每位教研员都以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学生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和活动,进行了科学的指导,进而为学生的发展储备了一定的能量。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立足校本,扎实教研,全县初中学科研讯活动的总体策略是立足校本,扎实教研,有序训练,研讯结合,着力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校本教研”的正常开展
校本教研立足学校,以研促教,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充分认识到任课的每一位教师都是一座宝贵的资源库,都是教研活动的主人。我们要求各校骨干教师 “六留心”: 即留心当前新课程推进的热点和前沿动态;留心教育专家的教学专著; 留心实验区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留心省、市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教学观摩与评比活动;留心网上的典型案例、课件、及论文;留心组内每一位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取得的进步,并以骨干教师考核的形式,促进骨干教师更好、更快地走进新课程。
2、以课例为载体,聚焦课堂,增强“校本教研”实效
全县初中校本教研的落脚点是让教研扎根课堂,让教师走向成功,让学生学有发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为使教学管理层更好的发挥指挥、保障、指导等作用,曾在汤河举办了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校长的培训班,提升校长对此项工作的认识,端正校长队此项工作的态度。多次召开校本教研工作会议,对教务主任经常进行培训,要求教务主任带领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结合课例开展教研活动;以问题研究为起点,展开讨论,不断提高广大教师
对课堂问题的研究意识,提高广大教师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在教务主任中开展听评课评比活动。
3、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校本教研”档次
实施新课程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和引领。根据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鼓励教研员和基层学校教师根据本校、本学科实际确定研究课题,承担国家、省、市各级课题。非常突出的是语文、英语两个学科。语文学科根据我县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研究。选取了水泉、吉洞、塔子、唐马、刘二堡、沙岭、黄泥洼、小屯、穆家等九所中学作为课题研究基地,共有六十余名一线教师参与了此项研究。全体课题教师按照“课前:深入生活,收集素材;课上:师生参与,重点突破;课后:延展训练,巩固提高。”这一操作性定义进行课题操作,使作文教学逐步走上科学、高效的轨道上来。英语学科秉承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思想交融,英语学习与以人为本并重的理念,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县初中英语教学实际,全面启动了十一五省级课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情境体验式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工作,经过近二年的整合探索试验,课题组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已在接受省里验收。开创了我县英语基础教育历史上首次由教研员自己主持研究科研课题的纪录。目前全县大多学校各学科教
师已申报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立项课题并进行认真的研究。其中,多半的课题已成功通过验收。全县初中教育科研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秩序井然,引领教师向研究型迈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就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和研究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抓住了校本教研,才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只有重视了校本教研,才能赢得新课程改革的未来。
(四)、树立典型,带动全面
几年来,我们注重发现、培养典型学校和典型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发现、培养典型学校上,经常性开展校际间交流活动,互相学习和借鉴管理及教学;每学期将各初中的计划、总结、校本培训资料等编辑成册,下发给各校,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出现了首山镇二中、刘二堡中学等典型学校。通过听课、研讨以及一些竞赛等活动,涌现了像穆家中学的宋春丹、小北河中学的迟凤娇、首山镇二中的张蓉和徐春瑞、首山镇一中的杨丽君、麻屯中学的郭中有、水泉中学的刘邦库、柳壕中学的刘刃锋、八会中学的马艳芝等一大批教学能手和学科排头兵,在市、省、东北三省和国家的各种教学基本功大赛及才艺大赛中名列前茅,取得优异成绩。
我们创办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讯》。定期将各初中和各学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在课改通讯上
发表,使各初中、各学科教师能及时地、很好地借鉴经验。还开办了中学部信箱(lyxzx168@163.com),及时发布有关新课程的信息和经验。
我们定期召开实施新课程经验交流会,各学校、各位教师的经验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推动了我县初中新课程实施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五)收集资料,积累经验,及时开展问卷调查
初中新课程已实施了三年,现已开始第二轮的实施工作。为了解初中新课程实施的情况,了解教师对新课程实施中有关问题的认识、感受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使新课程实施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我们利用半个月时间对甜水、水泉、首山二中、小屯中学等有代表性的中学召开教师座谈会,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中设计了56道选择题内容包括:
(一)关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
(二)关于教学评价;
(三)关于新教材使用;
(四)关于课程教学资源;
(五)关于课堂教学。另外,设计了1道开放性问答题:对于这次新课程实施您还有什么话要说?通过下乡调研和发邮件的方式收集了这些学校教师填充的问卷调查统计表。然后通过整理形成了一份很有价值的调研报告,相信对第二轮新教材的实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和促进。
(六)开拓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随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同时它也是基础教育创新的标志之一,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个新兴的课程,同时这一课程又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所以课程的设置形式、活动的模式、活动的内容选择确定都是全新的。面临挑战,我们综合实践课教研员知难而上,带领学科教师,艰难探索。以原有的劳动技术课、信息技术课为发展基础,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取得了突出成绩,走在辽阳市的前面。
2005年1月,唐马大背中学王连丰老师所上的《善待垃圾》一课获省综合实践活动一等优秀课;同时所写论文《浅谈综合实践中的环境教育》被评为一等优秀论文。王连丰老师是辽阳县参加省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比赛活动的第一人,也是在教研员指导下,我县最早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学科领路人。2006年5月12日,首山镇一中教师杨丽君所设计的《交通安全关系你我他》一课参加全省的教学设计比赛,被评为一等奖。2006年9月28日,杨丽君代表辽阳市参加了辽宁省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现场教学比赛,所执教的《环境问题关系你我他》一课被评为一等优秀课。2012年7月18日,辽阳县小屯镇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李秋玲所上《中国结——平结的编制》一课被评为省二等优秀课。2012年11月,辽阳市教育局举行学科教学基本功大赛,我县八会宗舜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马艳芝,作为
本学科唯一一人,代表我县参赛。其《自我品行的反省》一课被评为市一等优秀课。
二、实施新课程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的重视、亲自参与是搞好课程改革的保证
首先是县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对新课程实施工作非常重视。每次组织学习、培训,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有关领导都给予大力支持,亲临现场。其次是基层学校的领导非常重视新课程实施,把学校一批有事业心、责任心、勇于钻研、素质好的教师首先安排到七年级率先实施新课程的岗位,为新课程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师资准备。有些学校主管业务的副校长、教务主任亲自参加主持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使每次教研活动都能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刘二堡、小北河、黄泥洼、小屯、水泥厂、河栏、柳壕、唐马、甜水等中学的教务主任与教师一起备课、研究《课标》和教材,并亲自担任学科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了有价值的经验。一中、二中、兰家、穆家、三新、集美、刘二堡、小北河中学等一些学校在教育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派出一些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参观,丰富教师的知识,增长教师的见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小屯中学组织全体教师去沈阳实验学校学习。八会、柳壕、水泉等中学,为教师购买教具,尽可能为教师解决新课程所需的资料和设备。事实证明,领导重视是新课程实施取得显著
成果的保证。
(二)做好新课程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前提
我县从2004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质性的启动新课程,但从2002年起,我们就开始为实施新课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先后多次邀请国家和省、市教育专家介绍“如何走进新课程”,中学部主任栗炳林到过全县三分之二以上的初中,作题为怎样适应新课程、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新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等方面的报告,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基层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减缓了实施新课程的坡度。2004年5月我县派出各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共五十多人参加辽宁省新课程的培训。此后又派出近百名教师参加了七年级上册教材培训。暑假全县又进行了通识培训,邀请省教研培训中心各学科教育专家、教授对全县240名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标准》和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的培训。有的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标准》,并进行了量化考核。在新课程开始实施前,我县的广大教师就已经营造了一种人人关注新课程、人人学习新课程,人人研究新课程的氛围。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施好新课程的关键
很多初中教师知道我县将要进入新课程的消息后,都争先恐后,有的托人从外地购买《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的
教师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查找有关新课程的资料和信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教具和学具。但由于准备不足,供教师教学用的教具、挂图,学生用的学具根本没有,这就给教师上课、学生学习都带来相当大的困难。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我们的教师没有埋怨,也没有讨价还价,而是发动学生,师生共同制作教具和学具。正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工作,才使得我县初中新课程实施工作取得令人欣喜和满意的成果。
三、新课程改革收到的成效和取得的成绩
三年来,全县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实施落实,围绕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合作攻关,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新课程的实施带来的新变化
新课程的实施确实给我县初中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
通过培训和反思学习,全县初中参与实施新课程的教师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实施好新课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新课程的实施,师生们享受到了新课程学习的快乐,教师们信心百倍、积极主动地上好每一节课,学生们则由枯燥厌烦上课变成了现在对每一节课充满了期待。教师和学生都能把教学活动视做生活,学生学习信心在增强,学习积极性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2、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给,学生收。在那种单调、沉闷和压抑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权。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教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等、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初步形成,教师已由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了发扬,学习能力得到提高,鲜明的个性得到张扬,生活世界得到回归。
3、学习方式的改变
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共识。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体现明显。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比以前和蔼可亲了;学习内容也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学习知
识、思考问题;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设计画图、阅读欣赏、数学趣闻,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明显增多。家长们也普遍反映,学生比以前显得轻松些,喜欢上学了,对学习比以前更有兴趣和积极性了。
(二)、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行为的突出表现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少教师在实践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这恰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希望的。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师生角色的转变引起了教师的广泛重视。调研过程中,过去“一言堂”、“灌输式”的课堂基本上见不到了,老师们正尝试着向“管理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转变,学生正在由被动学习向着在老师的带领下向学习的主动者迈进,过去“死气沉沉”的学习氛围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2、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教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还有其它的想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 “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倍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预见,自信心和民主精神会在学生身上逐步得到体现。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如数学课中,教师会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背景之中,像由公交线路车站的设置及温度计引出数轴的概念,由上下楼梯这个实际问题逐步发现有理数乘法法则等等,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献计献策。
4、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在调研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经被许多教师采纳。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或需要实践操作验证等环节上,教师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同时也可以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通过互帮互助,提高整体水平。
5、根据教学需要,尝试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在听课调研中发现有不少教师能够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重新审视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
6、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渐成时尚。全县所有的中学和一些办学规模较大的小学都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在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显其生命力。
三年多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县初中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初中各学科课堂教学在国家、省、市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小北河中学物理教师迟凤娇被推荐到北京参加全国优
秀课评选并获二等奖;麻屯中学化学教师郭中有、柳壕中学化学教师刘刃锋在东北三省优秀课评比活动中,均获一等奖;穆家中学数学教师宋春丹,在辽宁省教育厅2012年7月组织的“辽宁省首次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以遥遥领先的分数取得了辽阳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推荐参加省大赛。经过课件设计、答辩、说课等多项激烈的角逐,最终她进入了B组前8强,荣获“2012年辽宁省首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更值得一提的是宋春丹老师是全省一等奖中唯一的一位来自农村中学的教师。
2012年10月28日市教育局开展了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这次全市共有27名教师参加,通过说课评选出9位参加上课大赛。穆家中学的数学教师宋春丹脱颖而出,讲授的《探索规律》一课获全市第一名。11月22日辽阳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对这次大赛进行了总结表彰,会上只安排了130多节课中的两节优秀汇报课,其中宋春丹老师作为数学科的唯一代表为大会作了表演,这节课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全体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教育局又将这节课录制下来,在12月21日全市新课程实施总结表彰会上作为会议的观摩课,并在大会上给宋老师5分钟时间向大会作教学设计说明。
很多学科和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家课堂教学,在国家及省获得一等奖。
四、存在的问题
在听课调研中也发现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与教师们座谈时被提出来,通过教研员与老师们讨论并广泛征求老师们的意见,达成了一些共识,也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及措施,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
1、一些教师教材观陈旧。很多教师仍以旧的观念和方式驾驭着新教材。他们所关注的焦点仍然是如何运用教材、如何设计教法、学生的知识是不是巩固、知识点是不是落实了等问题,不能“超纲”、“超本”的自行设计和组织教学资源。课堂上学生虽然比以前活跃了、主动了,但仍然是侧重知识的传授学习和机械训练,对学生探究、动手、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相悖于新课程的宗旨。
2、课堂教学仍无实质性改观。调研中我们通过分析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课堂仍属于模仿型、表演型和新课程旧教法,仍旧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真正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比较少,仅占10%左右。有的教师虽然说要“按新教材教,不是教新教材”,但在课堂上仍然是教教材,只是把原来讲文字变成讲图画,上成形式上的“说话课”、“活动课”。这说明广大教师对课改实施的标准、理念和技术要领还没有真正把握。
3、教师的素质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许多教师反映,实施新教材后,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太高了,有时虽然有某些想法,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有一个如何提高教师的本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问题,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学校和老师本人都没有实质性抓好这个问题。真正把校本培训作为常规工作扎扎实实来抓的学校很少。在教研内容上,大家仍把焦点放在教材的教法上,对课程基本理论、基本内容、课程标准的学习则不太感兴趣。
4、一些教学手段的实施还限于表层化,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运用中,一些学生还没有学会分工协作,有的学生把持着整个操作过程,而有的学生则处于观望状态,还有的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而相互发生争执。所有这些表明,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尚不完善,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5、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滞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与之相关的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也呼之欲出,注重测评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参与、动手等能力发展情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却明显滞后,所有学校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仍然是沿用过去“重结果轻过程,以学生考试成绩、名次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法,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顾虑重重,手脚放不开,严重影响了其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老师们急盼对此进行彻底改革
五、改进的意见
1、关于新课程实施方面的主张与建议
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次新课程的显著特点。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转变以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更多地采取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主张把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作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上,主张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由主要的讲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以及在实践中学习上,倾注更多的心血。
2、迎接新挑战,教师是关键
新课程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即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
下的课堂比以往更加活跃、生动,伴随而来的对学生“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放与收的度如何把握”等成为许多教师的困惑。对此,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进行教学反思。相应地,学校也要建立能够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提升的良好反思机制。
总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认准教育目的,升华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水平,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努力奋斗的方向。在今后的课改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实事求是的研究并尽力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继续推动我县新课程实施工作向纵深发展。
2012 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