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探究性教学方法浅谈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探究性教学方法浅谈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国家对小学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加,并进行了新课程的改革,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文化修养。一直以来,实现教学目标都是每个学科教学的重点,美术作为我国教育极力支持的重要学科,为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本文分析了探究性教学方法对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以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实现美术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探究性教学
一、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美术探究性教学,就是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方式,以提升小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文化的领悟,以及感知力,最终实现审美力的提高。近年来,我国教育机构对探究性教学在美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明确列出探究性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将其应用于美术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欣赏,以便从中体会到艺术的魅力,从而实现精神的升华。此外,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在观察中展开探究
探究性教学方法是一种应用性极强的教学方式,就美术教学本身而言,探究性教学方式对于观察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探究意识,从而实现其探究能力的增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系列与美术教学相关的趣味性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从而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进而增强小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述《卡通大亮相》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并说明喜欢的原因,以及该卡通人物所具有的本领,以及突出的外形特征。通过这一讲说过程,可以显著加深学生对卡通人物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意识。待学生描述结束之后,教师可将“卡通人物”设计大赛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小学生,所参赛的卡通人物包括:海绵宝宝、唐僧、喜洋洋等。教师可以问学生这样几个问题,你认为这几张卡通人物哪一个会成为形象大使,为什么,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更加专注地去观察画作,进而充分了解画作技巧。因此,教师要积极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及时地捕捉到画作的核心。
(二)在欣赏中深化探究
欣赏能力是学生学习画作的基础,拥有强大的欣赏能力,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美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只有具备了欣赏能力才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画家,在对美学作品欣赏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对探究能力的锻炼,从而得以深化。
当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画作欣赏时,一定要提前指导学生如何对画作欣赏,给予其欣赏的启发,以及技巧。从而使学生有方向地进行欣赏,避免盲目。这样学生在对画作的欣赏中,才会发现更多,收获更多,通过与探究性教学的结合,能够显著增强学生艺术的掌握,从中获得更深的艺术感知。
例如,在安排学生对《美丽的昆虫》这一画作欣赏时,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网上查阅一些与昆虫相关的资料,并将其进行妥善整理,在上课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共享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对昆虫的观察,可以发现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是由头、胸、腹组成,而不同的是它们单眼的数量,以及足的数量。引发学生对其他昆虫的思考,由此以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也可提高观察能力。从欣赏的角度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每种昆虫都有各自的形态美,色彩,以及花纹。由于昆虫是一种生物,因此其具有其他没有生命事物的“动态美”。在不断地探究中,要对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进行细致的欣赏,以全面掌握昆虫的美丽。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借助欣赏的平台,来锻炼学生探究能力,从而为小学美术理论知识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提供强大的助力。
(三)在操作中实践探究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大量动手操作课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够制作许多有趣、生动的美术作品。这种动手实践操作的课程一直以来都深受学生喜爱,无论在美术作品的设计环节还是在制作环节,都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不断探究,最终得到时间的论证。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动手实践而提升,在这一操作课程中,不仅可以深化美术知识,同时也可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开放性的教学任务作为探究性教学的切入点,从而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究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讲述《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自己折一个热带鱼,热带鱼折叠的方法有很多种,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研究讨论热带鱼的折法,并将其总结出,随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在整个观察,研究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其实践操作以及学习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此外,教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中,要突出动手操作的兴趣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从中体会到美术课的乐趣,要不断加深操作的难度,从而让学生不断地去探究美术深层的奥秘,加强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力。
三、总结
在美术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无论从最初培养?W生观察力,到实践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使探究性教学方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获得成效,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在教学中把握时机,将探究性教学方式渗透于教学的每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弓晓晶.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6):64-69.[2] 张哲.学生自由创造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培养[J].中国培训,2015(20):54-56.作者简介:
肖明珠,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丰泽区海滨实验小学。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摘要:自新教材实施以来,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根据现行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特点,总结课堂教学第一手经验,来进行有效性教学,我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下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希望以此有所贡献。
?P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一、教师要重视课前备课工作
我们提倡备课要备两头,即一备教材,二备学生。因此,语文教师备课时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学生情况,力求制定出明确、具体而又符合生情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要以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安排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既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又让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活力,学生怀着这种宽松愉悦的心情上课,只有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面向大多数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应有的提高,真正让学生每天都有进步,人人都有成功的喜悦。
二、情感教学,体会文字之美
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只有学生情感投入了,语文课堂才能绽放出灵性的光芒,生命的激情才能被点燃,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教师倾注情感,把情感资源与语文教学充分融合,感动自己,以情唤情、传情,才能带着这份感动走向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人物、事物、环境等的情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多阅读,积累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找到兴趣与关注点,再由点及面地进行短文阅读分享,最终生成长篇。很多学生在阅读分享方面很有困难,可以分组互助学习,每个人负责一小部分,所以比较容易专注的完成,想得全面仔细;同时,给别人负责的部分提建议时,大家的思路开阔,每位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集思广义,会更具有创造性,不知不觉中引导着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开发想象力,进而把文学潜能激发出来。
四、个性化教学 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总是在这方面表现出某种潜在能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写作,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务。可以让学生每天写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引导学生写日记,不仅可以锻炼文笔,还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老师要努力在班里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要表扬那些敢于尽情朗读自己作品的学生,从而鼓励学生写作。
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是要求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关注和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教学课程,采取合适的写作教学方式,注重运用教科书上的种种开放性写作教学方法,积极开发课内外的 学习讨论,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写作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把语文学以致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五、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中锻炼写作
积极参与社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小作文或者组织辩论赛,对社会现象进行讨论,进行年段评比。这样,写作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对某种社会现象、某件身边小事、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学小说时,让学生在课前讲一篇小小说,所选的小说可以是感人肺腑的,也可以是富有哲理的,也可以是令人惋惜的。在教学名著阅读时,让学生轮流讲名著的精彩故事情节。而在讲说明文时,便组织学生学写说明文并展示自己的作品。此外,还组织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活跃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也丰富了课堂的活动形式,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也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使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联系生活学语文,使课堂得到有效延伸,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余地,多一点机会去表达自己,多一些愉快的经历成功。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生活习惯,固定的课堂模式,上课专注于教学,小组和个别辅导学习合作与交流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继续掌握从逐渐学习的“学习”到“学习”,最后以“学习”的境界。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预习,让学生进行大胆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坚决摈弃那种“我讲你听”的被动式灌输,互动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为他们创造一个与教学相符的民主氛围。
七、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很好的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很好的保证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论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论
黄美丽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着重在兴趣上引导学生,补充其课外阅读量,使之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
关键词:自主 阅读 兴趣 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谈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时就提到了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在课程总目标中也再次提到应使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①阅读所积累的语言材料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储备,吕叔湘先生也说过:阅读的本领学会了,自己写作就不难了。②可见,阅读在高中语文教与学的活动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在新课改之前,许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总习惯于一讲到底,很少给学生自己阅读的机会。考生升学压力大,教师责任也很重大,此种情况之下,学生亦不敢花上些许时间阅读名篇名著,久而久之,除了课本里选出的文章,他们没有更多的与文字打交道的机会,理解文字的能力自然不会强。学生失去了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阅读成了一种奢望。
实际上,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抓好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对其它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会有帮助,因此,新课改在河南推行两年来,我们都在为如何多角度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而不懈探索着。我认为,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必须从兴趣激发入手,通过课堂引导和课外阅读的结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这样的一步步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提高。具体该如何操作,笔者总结为以下三点: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高中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和各学段的阅读分量,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但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和启迪。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倡导广泛的、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以正确的阅读方法。
每个教师心中都要装着总目标,要深入研究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在每一篇课文教学中要
确立整体观下的重点突破目标,选择最佳的“切入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奋点,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空间中养成整体把握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分享阅读的快乐。
例如我在教学《疱丁解牛》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臣之所好者,道也”所体现的庄子思想,印发了一些关于“庄子生平经历”的材料。上课时由一组漫画导入,学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在互相探讨阅读中,学生生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感悟。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③
课后我进行了总结,统一阅读的材料虽不算多,但是学生在读完之后,会凭借自己的阅读兴趣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再去寻找、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材料来读。本课的语法、修辞知识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自己就可以体会,教师就可以不在课堂上特别指出甚至是强行灌输这些文法知识,这就直接减轻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和厌烦感。
另外,我也总结到在阅读教学中,“读”也是激发学生兴奋点的一种方法,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充分地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采取了默读,诵读,精读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学生十分愿意将自己的才华在朗诵课文时展现给同学们。曾国藩曾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叶圣陶先生也指出:“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工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情,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文章的情感和意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音韵美和节奏感等等,不诵读几乎就体会不到它的妙处。通过不断的阅读和自我体悟,学生理解了庄子“道”的思想:人生在世不仅要做好事而不做坏事,而且好事要自然而然地去做,千万不能有意地去做,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做。做坏事和为了获名而做好事,就像是刀刃触及牛体的硬骨一样,会伤及己身。我想,学生既对读感兴趣,又能够在诵读当中收获学习的硕果, 双管齐下,何乐
而不为呢?补充课外经典读物
阅读是积累和培养学生文化底蕴的最好途径,优秀的作品是对生活感受深刻、丰富、细腻的作品,易于触发学生的心灵,读一部好书,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洗礼。我们在指导阅读时,既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阶段,选择易于为学生接受、使之易受感染的好作品,又配合适合他们的有效形式,指导其作相应的阅读积累,达到学习的目的。
目前高中阶段语文的必修和选修课本里所选篇目大都是文化经典,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十分有益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将阅读的视野仅仅局限于课内,应该开拓阅读的课堂,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提倡少做题,指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著作,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许会对阅读作品缺少方向性、辨别性的选择,教师应该先向学生阐述了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在课外阅读初始阶段里给出范围进行指导以供学生参考。
提出课外阅读要求之初,我先从引起学生兴趣入手,向学生介绍了他们那个年龄阶段比较喜欢读的一些书,比如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学生被书中有趣的描写和作者充满神秘乐观的生活所深深吸引,很多同学短时间内就能看完这本书,并希望我能给他们介绍更多的好看有益的书。此时,教师就应该跟进提出要求,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批注文段,摘抄句段,引导他们进行阅读积累。教师可以在每周末给学生提供一些书目,像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托尔斯泰的《复活》,中国作家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古典四大名著„„这些名著从不同的层面吸引着学生的兴趣,在一本接一本的阅读中,他们享受着文化带与他们的饕餮大餐,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充实,而我们的阅读教学的目的亦能在此过程中得以实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凸显出来,教师也就不用再发挥传统教学中“讲”的功夫,而是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选择一些好书去看,他们的阅读感悟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在一步步的引导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并将这种兴趣由课内转向课外,转向他们的语文生活中去,学生会受益匪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内容,并不是“语文阅读课教学”的重点,重点是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阅读方法去阅读,并使之得以巩固。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还应特别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使之可以自如地阅读、理解更多更好地作品,能够适应未来的学习。
(1)主动阅读。一切外因都要靠内因起作用,如果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去,那么他就一定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
(2)勤于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如果没有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动脑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3)勤于摘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任何积累都可以从一点一滴的知识开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准备了一个摘抄本,督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目前我的学生中已经有人积累了4本厚厚的摘抄,养成这样的习惯,学生在生活中做任何事也会是很有条理的。
(4)勤查工具书。善读者一定能善用工具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关于字词等方面的疑难,不一定马上告诉学生,可以要求其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并及时做好记载。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地阅读优秀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落实学生的自主“阅读”,体现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
注释:
①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②吕叔湘出席二十所高校写作教材协作会议教师座谈时的讲话.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2).③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四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要] 因为素质教育理念的创新,所以促生了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都随着学习新课程标准而发生深刻的变化。所有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来说,如何让新课程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进而开创一个语文教学的崭新局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互动 创新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发展,各所学校的教育水平也都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但是也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课堂上知识点讲解的过少、不够细致,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减少、教学工作不够明确、所谓的课堂延伸和拓展显得过于生硬等。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解决。
一、坚持以学生和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以往情况下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作为中心,如今要改变这种错误的观点,让学生明确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在传统模式下,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单一的传递、讲授和灌输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死记硬背,对学习越来越厌恶。以往的教学中,习惯直接给出结论讲述结果,然后让学生去自己理解、记忆、练习和运用。如今应该参照教学内容设置合适的教学环境,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让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并培养科学精神。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法分层的关注,根据不同教材和不同学生,借助启发性的讲授方式,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题、动手实践、调查研究、交流辩论和自主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在众多教学方式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仍然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新课程改革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只有优化了课堂结构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的效率受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励方法和检查办法互相组合形成的最优方案而决定。只有把语文教学认真的进行下去,而不是仅在乎形式,才能加深语文教学改革。所谓的语文课程改革,其本质就是踏踏实实教学,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只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做到了最好,这样最终的语文教学才可以做到最好。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例如课堂的引入和切换、机制和情感以及阅读和训练。只要把以上六种情况认真研究,并且逐渐在课堂上实施,就会让语文课堂更加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努力寻找师生和教学的最佳平衡点,以最大限度促进教学课堂结构优化。
三、重建教学管理评价机制
在教学中,学习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评价指标。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只是对于结果的评价,更是一种激励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激励方式。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急需和必须构建全新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模式的落后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是最大的短板,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评价改革时候,不可以忽略如下问题:牢记对以往工作进行经验总结,不可以忘记过去的工作带来的教训;要注意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通过寻找最合适的工作突破口,逐步加快评价改革工作。
四、知识、能力、认知和情感要互相统一
传统教学方式中过于注重对于目标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传统教学认为知识是根本,而智力、能力和情感等其他方式都是附庸,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教学严重的忽略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和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课堂教学完全没有素质教育的功能。而对于改革课堂教学,则需要首先加强对于发展的认知。让教学目标有原来的注重知识教学转变为现在的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以此保证达到素质教育需求。
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结论教学,忽略过程,这种方式是一种走捷径的教学,让原本有趣的结论的形成过程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条纹背诵,传统教育将知识和智力完全的分离开来。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极探索新的知识,并且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经历众多困难和挫折,才能深深体会到,这是在学习、生存、生长和发展中所不可避免的过程。
五、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这就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师要时刻注意让自己的真诚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现代教育教学中,很注重情感教学。并且,也有实践证明,将情感教育适当的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总结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的推进。所以,作为一个改革潮流中的语文教师,应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当前的教育,要保证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生活形成了语文教育,语文教育也是对于生活的反应。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发展,原本的灌输式的语文教学缺点已经越来越多,“应试教育”让学习的初衷完全的扭曲,单纯的知识的训练,单纯的技巧技能的强化,全都是为了应对考试,这种传统而又错误的教学方法,会严重影响新时期的教育。所以,要加强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并且深入反思传统的语文教学所存在的利与弊,要与时俱进,更新思想,快速转变教学观念,将新课程改革更好的应用到未来的语文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温恒福.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 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范文)
新课改背景下
摘要:本文从教学资源、师资水平、教学观念和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作了再次思考,并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农村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特别是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要完善体制和政策,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国民的教育以及农村教育问题,笔者深感欣慰,同时也很忧虑,目前农村的教育教学依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笔者从事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现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分析。
一、教学资源不足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教参,一只粉笔,除了这些根本没有其他的辅助教学设备。学生除了课本就是几张简陋的课桌,有些学校这些桌椅还是城镇用了几年更换赠送过来的,说起教学设施,农村的小孩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育是怎么一回事?什么远程教室,图书馆更是离他们很远。尽管近些年来国家投入的大量教育资金,遗憾的是却不能面面俱到,真正落实下来。
二、师资水平问题
据调查和了解,发现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都没有具备:
第一,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都不太会讲普通话,我们大家都知道,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标准语言,更是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是我们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在是我们很多老师怕讲不好,他们就索性用方言,而且认为反正学生也听得懂,很难想象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在老师一口家乡话的教学下是什么样的情景?更不知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何而来?又怎么身临其境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语文兴趣的培养又从何开始?
第二,语文教师不会学习目前流行的“知识折旧律”是: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因此,适应变化是知识时代对人类提出的挑战。美国知识管理学家德鲁克(Drucker)说,知识社会要求其所有成员学会如何学习,因为知识的本质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在知识社会中,“有教养的人”是学会了学习的人。在知识时代,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据我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外,就是在忙自己的家务事情。据我了解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看过相关教育方面的著作与论文或者报刊杂志等等,对一些教育改革和教学理念也关注极少,作为一位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平时不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每天都不刷新自己的信息,不更新知识结构,不及时的补充学术养就很难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以及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需要,无法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环境和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以及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
三、教学观念及方式问题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都比较滞后,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认字、学会写字以及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语文相关能力的培养,比如听说读写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思路公式化。很多老师不与时俱进,依然在原地踏步,语文教学中仍然是按“熟悉生字―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总结中心思想”这三个步骤进行教学。并且认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只要是完成了这个三步骤,自己的教学任务便是达标了。
2、教学方法的模式化。调查发现,在语文教学的语文课中,“通常只是读课本,听老师讲解词语、概念,而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进行有意思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所谓的教学活动是单向的、独断专行的活动。
3、教学手段原始化。农村很多学校依然还是黑板、粉笔这样的简单教学手段,一些相关电教设备和辅助教学的教学仪器基本是没有。
四、学生的阅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读书而发展。农村的学生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没有或不再读其他的书籍,很少学校有相应的图书馆,可想而知,他们的知识视野有多么的狭窄,在语文课上,老师的导语知识背景又不够,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去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看着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他们的人生色彩逐渐暗淡,想想都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五、评估标准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所倡导的是多样化的评价观,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精神和物质的能力的评价,是一种以评价促进发展的积极评价观。素质教育的呼唤,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上述的种种问题与现状,应该引起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然而,怎样改变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当前的状态?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首先,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整体师资水平。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主管教育部门应加强农村教师的相关能力的培训力度,最好能通过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来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其次,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根据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认为,人的智力包括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及创造新成果的潜力。每个人至少有八种能力,但每个人的优势智力各部相同。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认同和激励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促进教学。所以教学评价的准则不应该是一维的,而应该是多元化的。第一、教学评价应该强调个性化。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他们各自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促进条件。第二、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全面性。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以学生的其他各个方面(德、体、美、劳等)为评价对象。所以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教学教法千篇一律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教法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作为祖国未来的培育者,要勤于思考,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和总结,虚心听取学生、家长、领导的意见,可以请别的老师观察和点评,在互相学习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紧跟科研步伐,从中吸取改善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素质教育主体性特征,一切的教育或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致,引导学生朝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时刻不忘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总之,在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渗透新的教学理念,灵活使用新的教材,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真正地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成功体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