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初中化学《化学真奇妙》
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初中化学《化学真奇妙》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初中化学《化学真奇妙》说课稿]
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真奇妙》。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化学真奇妙》是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课题包括“化学改变了世界”、“神奇的化学变化”和“物质构成的奥秘”三部分内容。本节课是学生进入化学学习的第一堂课,所以教材从身边的化学引入,通过实验,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特征。本节内容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在他们心中树立:生活折射化学,化学服务生活的理念。
(过渡:基于对教材的认识,下面我再说一说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说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新学科的学习充满了学习兴趣,并且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接触过大量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过多关注,也不能与概念相联系。因此教学开始不宜要求过高,可以通过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逐步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能力。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特征,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身边的化学物质,体会化学带给人类生活的便利,提高学习兴趣;通过水分子微观学习,体会微观世界的奇妙,初步建立微粒观。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的特征。【难点】
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过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采用了:)
五、说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实验演示法、讲授法。
(过渡:下面详细说一下我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物品,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引入中学化学的第一堂课,能够使新学科的学习不陌生,同时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化学改变了世界
简单介绍身边化学物品后我会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说一说哪些是来自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哪些是来自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在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带给生活的便利之后,再让学生假设周围所有的化学物品一瞬间消失,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学习兴趣。
2.神奇的化学变化
这部分知识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首先我会展示一张纸的三种变化(揉皱、撕碎、点燃),引导学生观察,并让
学生根据小学科学中已初步了解的“是否生成新物质”将三种变化进行分类,回顾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概念。
对于才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尚不具备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因此,接下来我将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在演示的过程中,我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根据现象来总结结论。通过水加热沸腾变成水蒸气、将块状的硫酸铜晶体研碎这两个实验让学生了解物理变化的特征是物质的状态虽然改变了,但是没有出现新的物质。接下来我会依次演示教材中的四个化学变化的实验:通过点燃镁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将锌粒放入稀盐酸中、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这四个实验帮助学生透过发生的现象如颜色、状态、气味、沉淀、发光、发热等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
在学生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会向学生提问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到底会出现什么变化?分析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物理变化,而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让学生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间的一些联系。
这部分的内容采取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物质构成的奥秘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明确两个基本知识点:①物质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原子能构成分子;②认识到分子、原子很小。但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化学以及微观世界,所以我会从身边常见的水来讲解,结合多媒体以及水分子的微观模型,让学生直观感知水分子的组成,初步建立微观意识。讲解一滴水中的水分子个数,以及水分子的表示形式、组成等让学生体会分子很小以及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原子更小。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熟悉所学的概念,我会通过PPT展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请同学们判断变化的类型,并说明理由,然后描述其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概念理解的片面性而导致判断错误,也可能因为接触时间过短引起概念混淆,在描述上出现错误。我都会
耐心指下,在及时纠错的基础上点明错因,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同时因为题目素材与生活联系密切,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的结尾,我主要引导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使学生对后续的学习产生兴趣,最后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同学课后去发现身边更多的化学变化。
七、说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二篇:2017四川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化学说课稿范例
2017四川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化学说课稿范例
四川特岗教师招聘面试考核内容以教师基本素养、所报考岗位的学科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仪表举止、试讲试教等为主,采用现场打分方式进行。对于没有组织本专业知识笔试的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学和藏语文等专业岗位考生,将加大专业知识水平测试和能力考核力度。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节课重点讲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实质,从酸碱性的角度介绍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为高中化学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基础。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了酸和碱的一些性质,对本节课通过实验来认识中和反应理解较为方便,然而对于如何能够用明显现象观察到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因都充满了好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通过自己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获得自信心和满足感。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能够从酸碱角度说明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实验,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难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过渡: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一个良好的导入可以很好的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提升教师的讲课效果,保证整堂课教学的成功。为了更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我采用了如下的导入方法:
在课程开始前我会演示一个“红酒变白酒,白酒变红酒”的魔术实验。并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进入本节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中和反应
先提出酸碱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这个问题,然后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由于反应没有明显实验现象,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仔细思考,如何用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通过桌上现有的镁条、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来设计实验分析。
学生可能会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接下来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来
完成实验,观察现象总结结论,完成实验后请小组代表来回答他们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出现的现象,最终得到了什么结论。
在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证明了酸和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后,我会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从微观的角度如何来解释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由于这部分属于本堂课的难点,并且对于微观的理论学生不易给出解释,在这里我会选择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同学们更为直观地理解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在学生书写完化学方程式后,对比三个化学方程式观察共同点,学生不难发现三个式子都是酸和碱生成一个化合物和水的反应,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给出盐与中和反应的定义。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学生明确酸和碱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后,我会让学生举出几个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案例。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以及课本的内容给出一些中和反应的实例,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来解释课堂开始前的“红酒变白酒,白酒变红酒”的魔术实验原理,来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预习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了解pH试纸的用途。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体现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梳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我的板书直观而简明,请各位老师看我的板书:
在我的板书上呈现了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化学反应的重点内容,学生能够很容易把握本堂课的重难点和基本知识。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三篇:2018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空气的成分》说课稿
2018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空气的成分》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空气》的第一课时《认识空气的组成》。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空气的成分》是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内容。本节课共分为两个课时,本次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认识空气的组成。
空气是学生学习了水后,接触到的又一种熟悉的物质。因此,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学生充分发表他们对空气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分析如何设计较为精确的化学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了常识性的了解,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知道动植物离开空气便不能生存等。但从化学学习要求的角度看,学生仅仅知道这些科学常识是不够的,需要系统地掌握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质,需要系统地学习对物质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由于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系统地学习的第一种物质,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完整的空气的知识结构。另外,由于学生尚不完全具备相应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全面认识会存在障碍。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2.通过讨论和分析,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对实验观察的结果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进行表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难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等。
(过渡: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此环节中我准备用设置疑问的方式进行导入。在课程开始前我会先给学生出示一个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让学生猜其谜底,待学生猜出来之后,我会向学生简介人们认识空气成分的发展史,并顺势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设置疑问的形式能够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环节二:新课讲授
我会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空气的组成的相关资料,并找出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组成及各自的体积分数。之后我会结合全球在逐渐变暖的趋势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含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之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在小学科学的课程中,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那怎样通过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从而过渡到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学习。我会首先给出氧气比较活泼,易反应,氮气等不活泼,不易反应的必要的提示信息,让学生总结出可以燃烧一定量的空气,测量消耗掉的气体的体积的方法。接下来,我会给学生出示本实验的实验装置图。并出示几种实验材料,让学生选取可用于除去氧气的物质,并带领学生得出选择的依据是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且产物为固体的物质。之后让学生观看演示实验进行验证,并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对实验中气体体积小于理论值的原因及避免的方法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对本实验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我会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分析实验结果,以认识到空气是混合物。之后我会带领学生总结出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总体思路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新的气态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转化为固态的氧化铜,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增强与人合作的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哪些事实能够说明空气中含有下列成分:①氧气;②水蒸气;③二氧化碳。让学生进行巩固。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布置作业:通过阅读科学家探究空气组成的历史,写一篇小论文。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体现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梳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我的板书直观而简明,请各位老师看我的板书:
在我的板书上呈现了空气的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学生能够很容易把握本堂课的重难点和基本知识。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第四篇: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
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高中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铝的重要化合物》的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氧化铝、氢氧化铝、铝盐-明矾等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金属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金属铝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它侧重于使学生理解怎样去学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价值,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解化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也是化学概念和理论的用武之地,所以在学习或者授课过程中我也会与之前所学的概念理论建立联系。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铝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头脑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模式,这为本节课学习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但两性化合物这个概念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要想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个概念,就需要利用好化学学科的典型手段——实验,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氧化铝的主要物理性质;学会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会书写Al2O3和Al(OH)3分别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来判断两性化合物并验证其性质,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提高综合运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铝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学会辩证的认识事物。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Al(OH)3的制备。【难点】
Al(OH)3的制备;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展示内容与先前学习的知识形成认知冲突进行导入,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随堂实验、多媒体展示、启发法、比较、归纳分析、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过渡: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此环节中我准备用温故知新法进行导入。在课程开始之前给学生提出问题:回顾铝箔加热融化的实验现象,融化的铝不滴落,像是有一层膜兜着,这层膜是什么?为什么融化的铝不滴落?在学生充分的回顾之后,向学生介绍铝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就是由于氧化铝的保护作用,进一步通过氧化铝的性质及其氢氧化铝的性质如何,引入新课的学习。此环节采用
温故知新的方式,是为了建立起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环节二:新课讲授
接下来进入新课教学环节。此环节我将借助实物、学生动手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参与新知的建构。
1.氧化铝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先播放由氧化铝构成的耐火材料,如耐火坩埚、耐火管以及滚珠轴承等材料的图片及氧化铝的物理性质相关资料。并提问:结合铝箔加热融化的实验及上述氧化铝构成的耐火材料图片,说说氧化铝都有哪些物理性质?由此来认识氧化铝的物理性质。我会进一步提问铝表面的这层氧化膜如何去除?学生根据已有的铝性质的知识,可能猜想出氧化铝可以与酸、碱发生反应,紧接着我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氧化铝能同时与酸、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结论。最后向学生介绍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及氧化铝也是两性氧化物的知识。
2.氢氧化铝
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可以据此制取烧碱,那么如何制备氢氧化铝呢,能否采用氧化铝与水的反应制取,如果不可以,可以采用何种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可以用铝盐与碱反应来进行制备,但是对于制备时所用的碱的选取,学生不易理解。为降低学习难度,可直接演示硫酸铝与一水合氨反应的实验,进一步分析反应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我会借此向学生介绍此为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法,之后向学生介绍氢氧化铝的用途。
而对于氢氧化铝的两性,我采取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氢氧化铝分别与酸及碱发生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据此写出反应方程式。
在学生认识到氢氧化铝的两性之后,我会进一步让学生回顾思考在制备氢氧化铝时碱的选取问题,以深化对于氢氧化铝两性的理解。
对于氢氧化铝受热不稳定的特性,可以直接向学生介绍。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涉及氢氧化铝的用途,我会给学生呈现氢氧化铝可以缓解胃痛的资料及明矾净水的资料,让学生总结其原理。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结合今天所学知识查阅铝土矿制备铝资料,下节课来进行汇报实验原理?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体现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梳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我的板书直观而简明,请各位老师看我的板书: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五篇: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特点,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机械能守恒定律》选自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8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机械能的定义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已经知道了重力、弹力及合外力做功对能量的影响,但是如果这三种能量都参与转化,会出现怎样的情况,这是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节课中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建立已经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其次,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下节学习能量守恒定律夯实基础。因此,本节课就本章内容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说学情
(过渡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并不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会更容易些。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
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机械能的概念,能够分析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会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从物理现象分析、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的研究方法,初步掌握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来解释物理现象及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守恒思想,养成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重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及内容。【难点】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学好相关内容。)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实验演示法、问答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环节:在课堂伊始,我会先找一名学生配合我完成单摆的鼻尖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摆动的钢球砸不到鼻尖?在学生的疑惑中,我适时导入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采用这样的方式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
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借助形象思维的方式有效的完成学习活动,也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其次是新课讲授环节。
本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会先给学生播放荡秋千、过山车、撑杆跳、瀑布等视频,以便于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各种丰富多彩的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接下来,我会做一个演示实验: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体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物体在自由下落时,重力势能是如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会得出重力势能减少,是因为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的结果。我会追问学生,减少的重力势能去哪儿了?学生经过同桌之间的讨论会发现物体在下落过程中,速度在逐渐增大,说明物体的动能增加了,也就是说物体原来的重力势能转化成了物体的动能。之后我会继续提问学生,如果物体由于惯性在空中竖直上升时,能量又会怎样变化。同理可以得出物体的动能转化成了重力势能。此时我会继续做一个演示实验:水平弹簧振子在气垫导轨上振动的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弹力做功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我会举例给学生讲解,物体被弹簧弹出去之后,弹力做正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而物体的速度增加,动能增加。也就是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成了物体的动能。通过播放视频和与学生问答形式,我会给学生总结,通过重力或弹力做功,机械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
然后到了第二部分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我会先提问学生物体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是否存在某种定量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以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为例,研究这一问题。依据教材中给的问题,并联系之前的知识,引导学生尝试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公式。得出这一公式之后,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结论。同样,我会给出相应的题目,让学生根据同样的方法证明只有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互相转化,总的机械能也保持不变。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我会总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会带着学生及时对定律进行深化:从定律的内容总结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并分别从做功角度和能量角度分析。之后我会带着学生完成教材中的例题,并通过例题总结出: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不用考虑两个状态间过程的细节,只需要考虑运动的初末状态即可,并比较与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简洁性。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具体的实例分析和演示实验能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这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其次,通过对例题的两种解题思路的比较,学生可以领悟到在解决不涉及时间因素,也不涉及到状态间的过程细节,且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的问题时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然后是拓展提升环节:
利用所学知识思考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时机械能是否守恒。【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置首先是为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条件意识,让学生明白许多物理规律的成立都是有条件的。离开了规律成立的条件去运用物理规律是毫无意义的。其次,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对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的理解。】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对于课堂小结,我打算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让我在第一时间得到教学反馈,及时加以疏导。然后我会让学生课后完成“问题与练习”的习题。
七、说板书设计
(过渡句: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