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搭石》评课稿
《搭石》评课稿
我今天听了任丽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拙见,下面我来分点说一下:
1、本课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读感悟,实现了学生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引出勤苦的人们在小溪上铺上了一排石头,引出课文课题,简洁明了,切入主题。
2、角色换位,培养想象,拓展文本。这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美就在文本之中,就在字里行间,走进文本,读出文本,这才是阅读教学的境界。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验,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洋溢着自己的个性。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假设了不同的人来走搭石,学生的想像思维得到了发展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孩子们美好的心灵,特别是一个孩子说出盲人走搭石,他站在河里领着盲人过河,这个细节,教师应该对学生发言给予表扬,同时,我想应该把掌声送给他。
3、词语的理解更是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这节课中,任老师追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协调有序”是文章的重点词语,从理解到运用、拓展,再到积累,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融入了情感。由“话”变“画”,来教“清波荡漾、人影绰绰”,让学生在不断诵读中品味叠音词,悟出音律美,体会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融为一体。
4、其中有几点建议我整理了一下,首先是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和评价孩子的答案。任老师认真倾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缺少总结性的语言。其次,本课没有设计小组讨论环节,应该设立此环节,使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再次,搭石应该是方正坚固的,任老师在板书的时候忽略了它的形状,画成了椭圆的。
总之,在任老师的课堂上让我感受到了“美”的真实所在,使我受益匪浅。
第二篇:《搭石》评课稿
《搭石》评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是关累小学的陶则通老师。今天,听依老师执教的《搭石》这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依老师用她浓厚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学生们带入了这个民风纯朴的乡间,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这是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语文课。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深刻体会:
1、目标明确,流程清晰。
整个教学线索清晰:品美→说美→写美。大目标下的具体目标也很清楚:有写作方法等知识的积累、有朗读能力、理解能力的训练、有爱家乡等情感态度的渗透等,体现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可谓做到了语言美、情感美和音韵美。
2、紧抓关键语句,理解感悟。
依老师这一课时教材处理非常巧妙,她把握住教材的内在逻辑,灵活对教材内容进行截取,重点截取了充分体现乡亲们美好心灵的语句进行集中研读。紧紧围绕“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这三部分文字,体会到了景美、人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同时还体味到了语言文字的美。
3、重视读的训练,读中享受。
(1)、读的时间充足:初读课文时,采用自由朗读的方式,我在听的过程中看到很多学生读的比较快,并且标出了自然段。有的同学读完了又在反复的朗读,可见教师是花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搭石的美。
(2)、读的方法灵活:整堂教学中,依老师运用了多种读的方法,有自主读、有个别读、全班齐读、师生引读、还有反复读。真是灵活多样,恰到好处。
(3)、读的层次清晰:依老师在指导学生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个句子的时候,先是想象画面;再呈现一幅含有搭石、人影、清波的美丽画面,自由练习读句子;然后指名读句,评议点拨;最后再练习读,全班齐读。这样层层深入,渐入佳境。仿佛那清凌凌的水就在我的眼前荡漾,人们过搭石的倩影在我眼前浮现,让学生真体会到了“读书是一种美的享受”。
4、想象补白,丰富文本,加深理解。
依老师设计了多处想象补白的环节,目的是丰富文本,加深理解。了解写作手法,以读促写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
5、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在这一节课,就不足之处提出我的看法:
(1)、注意时间的合理利用。
教学时间和说课时间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超出预定时间。(2)、内容过于繁多。
学生在掌握起来接受不了这么多新知识,建议依老师可以把写作手法放到下节课来讲。
希望依老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自己的教学特色,尽显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上是我为依老师所做的点评,说得不好的地方还望见谅,谢谢大家!我的点评完毕。
评课人:陶则通
勐腊县关累小学
2016年11月11日
第三篇:《搭石》评课稿
《搭石》评课稿
听了黄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截取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展示了乡亲们善良、友爱、互敬互帮的美好品德。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黄老师用她带有浓浓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学生们带入了这个民风纯朴的乡间,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一、理解词语,灵活多样。
黄老师的课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她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挽裤”、“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这三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如果人们没有搭石,人们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学生对“脱鞋挽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没有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而是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在教学中,老师还注意引导学生朗读,他让学生反复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语速由慢变快,再由快变慢,孩子们也跟得很有节奏,书声朗朗,起起落落,好像是走搭石的人没有乱了步伐一样,最后总结“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又在读中领悟了词意。如此的情、境、意三者 1 融为一体,整个过程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却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韵味。从而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
学习“人影绰绰”这个词语时,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选。老师又拓展了“绰绰有余”这个成语,再让学生观看精美的PPT图片,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
二、体会课文,独具匠心。
把一篇具有乡土文学气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诗情画意,黄老师对课堂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先看导入部分:“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几句话写出了一个安详宁静的小山村。
再来看教学中的一个亮点。这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听说读写中都突出这点。如多次让学生模拟课文的内容进行表演,表演的同学兴趣盎然,观看的同学情绪高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感情。
三、文道相结合,做到教书与育人
黄老师不但把课文上得有声有色,而且很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老师出示课件“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2 美就在身边,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是一种美,上下楼梯的互相谦让也是一种美”美还会是什么?这一环节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把学生的手牵出课堂,又把生活中的美引入课堂,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让学生得到深刻的教育。
四、过渡语设计得当
黄老师很注意设计恰当的教学过渡语言,如学习完“摆搭石”第一道风景后,引入第二道风景“走搭石”时,老师这样说摆搭石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美的风景还在下面呢,大家想知道吗?将教学第三道风景时又用过渡语:这些是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怎样呢?两个人走搭石又美在哪里?
五、板书简洁,体现了文章的内涵。
板书图文相结合,简单明了,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突出了搭石是一道优美的风景,家乡的人们摆搭石、走搭石、为他人着想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在这一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
文章第二自然中的品读过于仓促,是否更应该用多点时间感受老人摆塔石时的美。“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塔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一句的品读是否这么来:知道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的?老人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扎实的教学功底,朴实无华的教学特色,黄老师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地统一起来,“简约而不简单”,通过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语文教学的美,让人受益无穷。
第四篇:《搭石》评课稿
《搭石》评课稿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切入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设计的课前谈话非常好,指向性明确,与课文联系紧密,之后顺利的进入了导入环节,引出了课题。
2、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走进文本。
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教学中,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这一板块中,学生学习词是目标,读书是手段,看似读书,实为识字,学生在读书中识字、识词,在识字过程中又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陈老师在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预习设计很有层次,从不同类型的词语到段落都有涉及,课堂中陈老师对本文的生字进行了检测,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整合,在读文识字的过程中,着眼于学生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教学的整合度和浸润度。
3、细读课文,找寻画面,体验文本。
要这一环节,陈老师让学生通过细细读文。归纳出了五个画面,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体验美。这一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让学生做小老师,上台板书。教师善于与孩子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选项择自己喜欢的的画面去学习、交流,体现了教学的选择度。
4、学法指导,有序教学,合作自学。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来寻找、发现、体验。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验,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洋溢着自己的个性。学生先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换石图”这个画面,在其中领悟了学习方法。在之后段落的学习中,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这是自主、合作、应用的结合。
5、留下思维空间,再现文本美。
这节课的亮点还在于,学生的想象翅膀被老师一-次次放飞,学生思维的火花被老师一次次点燃,把学生的思维拉的更远,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假设了不同的人来走搭石,学生的想像思维得到了发展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孩子们美好的心灵。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标指出阅读教学 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这节果课给我的启示是只要我们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读书中的不同体现,让课文的内涵张显出来,学生不但懂得了读书的意义,中的思想感情也会在读书中得到升华。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会让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第五篇:《搭石》评课稿[定稿]
《搭石》评课稿
教学活动若要显示其活动二字,就应该是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活动起来,真正成为成为课堂上的主体。窦老师设计活动教学方案,为创设活动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自主参与的活动,拓宽学生获取感性经验的渠道,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让学生动脑”
“教学活动化”强调学生的外显活动,但在进行外显活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内隐活动的训练。窦老师,紧紧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词语,引领学生一起去阅读感悟,让人感受到美就在文本之中,就在字里行间,走进文本,读出文本,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境界。例如;在窦老师启发下,假设了不同的人来走搭石,抱小孩的妇女,外地的老乡,小孩子等等。家乡的人会怎么做。学生的想像思维得到了发展。但是这里我想如果能让学生在说几种他们学得需要帮助的人,学生的思维一定更开阔
2、师生互动
本课的教学活动中还有一个亮点。讲到“假如遇上老人来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先过去······”窦老师让一个孩子到讲台上表演什么是伏下去。自己表演老人,这一环节不但帮助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所包含的美,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参与文本的快乐,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同时在何种师生互动也增进了孩子对老师的亲切感。精心设计走搭石的情景,在反复读、渐快速度的读中体会“协调一致”。在师生轮读,接读中体会美,仿佛身临其境,仿佛我们就是那“协调有序”的人。轻松自在地走进文本,与文本融为一体,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遵循认知规律,又让学生学得主动做好铺垫。
3、让学生动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窗口。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学中相应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每一个学
生创造发表见解的机会,使他们有话好说,有话敢说,寻找生活中的美,美在身边。小小寻美家活动
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验,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洋溢着自己的个性。孩子们在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孩子们美好的心灵,我觉得这部分也弥补了在想象怎样谦让过搭石时的小遗憾。
我觉得这三动,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就使得对家乡搭石所体现出的的独特性的美,人性的美有了体验、理解。就将课堂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主旨很好的呈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