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关系论文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状况现状及对策
摘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中不和谐的因素越来越多,并引发了其他的社会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正确处理劳动关系中不和谐的因素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主要研究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劳动关系 现状 问题
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处于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种种劳动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增多,劳动关系问题日益突出。为适应变化的劳动关系需要,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在借鉴市场经济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以劳动法律和政策基准、劳动合同管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劳动争议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我国劳动关系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关系状况还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劳动关系主体地位初步得到确立。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基本明确。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来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地位和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劳动关系格局初步呈现多元化,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劳动关系相互交错,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劳动关系的建立初步实现契约化。劳动关系的运行初步实现市场化,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的基础调节作用开始得到发挥。劳动关系主体的利益逐步清晰化。局部利益的矛盾开始出现并且显形化,劳动争议逐渐增多。
二、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趋势 今后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加快以及随着多种经济成份的进一步发展,就业方式的灵活变化,劳动关系将比现在更为复杂和多样,劳动关系的利益冲突在一定时期将日趋显性化。
(一)我国劳动关系的变化趋势
按照我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劳动关系调整体制规范,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
1.劳动关系主体利益明晰化。即按照劳动力市场发育发展的要求,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形成主体明晰、利益多元的新型劳动关系;
2.劳动关系形式多样化。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实现形式适应就业形式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调整方式;
3.劳动关系的运行市场化.即劳动关系协调体制基本建立,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基础调节作用开始发挥,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主要由双方按照市场规则自行决定;
4.劳动关系的规范法制化.即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基本健全,劳动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依据法律规范有序地运行。
(二)当前我国劳动关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国有企业劳动关系问题更加突出。近几年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处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明年各地将加大并轨进程,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将突出;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中涉及的劳动关系问题十分复杂,随着市场的作用进一步加大,还将有一批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关闭破产退出市场,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和劳动关系处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国有企业改制和分流富余人员中出现的经济补偿标准不统一,劳动关系处理不规范等问题还需引导。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保持劳动关系相对稳定成为难点。
2.严峻的就业和再就业形势等,影响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就业压力大,劳动力供大于求,导致劳动者之间的就业竞争压力,也使得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问题上降低标准,甚至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劳动关系的矛盾。同时,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也带来了劳动关系的复杂化。非全日制等灵活多样的用工方式,弹性就业、派遣就业、自营就业、家庭就业、社区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关系新形式,探索协调处理劳动关系的新方式。
3.协调劳动关系机制的作用尚不明显。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自主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尚未发挥。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尚需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化、法制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发展不平衡,非国有企业通过开展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的机制尚未建立;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还不能满足处理劳动争议的需要;三方协调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的主导作用还需要加强,三方协调机制在如何进一步适应企业劳动关系变化需要、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调整的要求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4.有关劳动关系的立法不够完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公有制经济、混合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等不同类型劳动关系反映出的不同特点,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调节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新的方式、手段和途径。与此同时,一些用人单位故意不订立劳动合同,拖欠或克扣职工工资,拖欠职工社会保险费等问题也还存在,已成为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现行立法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处理力度还不够,尤其是缺乏程序性的规定和可操作的处罚措施。
三、我国劳动关系调整体制的发展方向
为适应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我们提出完善我国劳动关系调整体制的指导思想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适应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客观需要,借鉴国际上的有益经验,加快建立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规则接轨的新型劳动关系调整体制,逐步实行劳动关系调整的市场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长期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一)全面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加强劳动合同立法,为规范劳动合同运行提供法律保证。完善有关签订劳动合同程序、合同期限、变更解除合同程序、企业经济性裁员等条款的规定,加大对不签订劳动合同、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处罚力度。同时针对当前出现的灵活就业形式,补充增加调整小时工、非全日制用工签订劳动合同的规定。通过立法,推进在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健全劳动合同制度。从源头上规范劳动关系。
(二)积极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作为协调企业内部劳动关系主要方式的集体协商制度,目前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少集体合同在形式和内容上雷同,只有原则的与劳动法律法规相同的规定,没有结合企业实际的具体条款,针对性和实效性差。这种状况使集体合同难以起到真正维护企业与职工双方合法权益的作用。应细化了集体协商的内容,将在推进发挥集体合同作用上下功夫。要加强对企业实行集体合同制度的指导工作,规范集体协商程序,促进平等协商机制的形成。
(三)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工作
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改进案件处理方式,提高办案质量。鼓励地方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改进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提高办案效率。推行当事人选择仲裁员制度,增强仲裁员责任感、竞争感。在有条件的地区公开审理案件,提高公开审理质量,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在仲裁程序中试行准备庭办法,提高案件处理程序的透明度。
(四)加强劳动关系立法,促进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依法运行。
结合劳动合同立法,加强对有关重点问题的研究,将经实践检验可行的、地方立法实践中可操作的规定上升为法律规范。加大对不签订劳动合同等行为的处罚,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促进劳动合同制度发挥协调劳动关系的基础作用。调整需要建立《劳动法》为主体,《劳动合同法》、《劳动仲裁法》、《劳动监察法》、《最低工资法》和《就业保障法》等相配套的法律体系。加大对不签订劳动合同等行为的处罚,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促进劳动合同制度发挥协调劳动关系的基础作用。
(五)加大经济处罚力度
在市场经济中,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时也应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譬如,在处理因违反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劳动争议事件时,应对违反劳动合同的一方或双方予以相应的经济处罚。国家还应当加快建立比较健全和完善的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保障职工生活,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必要的经济保证。
四、结论
我国劳动关系具有劳动双方力量不均衡性、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灵活性的特点。从而使其劳动关系呈现多元化、动态化、复杂化、分层化、劳动争议日渐显性化、法律健全化的发展趋势。而企业劳动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则有低端劳动者与弱势全体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由于全球经济危机造成企业运营困难而裁员纠纷日益增多、非全日制等从业人员的劳动关系不规范。针对这些问题,在处理劳动关系问题时应本着兼顾各方利益、以协商为主、以法律为准绳公正平等、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加大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等途径来建立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稳定合法的劳动关系,促进双方力量的均衡发展,建立起健全的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由此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保障其各方面权益,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延园.劳动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莫荣.03-04年中国就业报告[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2004,(4).
[3]陈雪平.对构建我国和谐劳动关系应对措施的探讨.福建论坛(4). [4]李俊奎.对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影响的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2006,(1).
[5] 曹燕 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劳动力商品价值[J].陕西大学校报,2006
第二篇:劳动关系论文
浅谈基层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摘要:企业和员工是组成劳动关系的两方,企业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员工一方处于被动地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积极发挥工会的作用。因为工会既是职工权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又是劳动关系双方的参与协调者,具有双重地位与身份。因此工会在劳动关系关系双方之间有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沟通信息、反映情况、反映要求,并能使劳动关系双方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履行各自的职责,共同保护和谐的劳动关系,形成企业利益共同体,从而达到劳动关系双方共赢、和谐发展。
关键词:工会和谐劳动关系企业 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更是亿万百姓的殷切期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没有和谐社会。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在促进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中工会责无旁贷这也是工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一.工会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工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工会要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履行好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能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独特作用是从根本上维护好职工利益的必然选择是时代赋予工会的神圣使命。
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党对工会提出的根本任务 党和工会的关系是一个“同心圆”工会组织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外圆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内圆。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 的“外延”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是实现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工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有科学准确的工作定位。工会应协助党组织和行政不断解决协调劳动关系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准确反映职工群众的愿望与呼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以职工队伍的稳定确保企业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是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根本任务。
2.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企业生存发展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追求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以“两促进”、“两满意”实现劳资双赢为目的是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趋势来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制度模式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主流。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企业内部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职工为根本努力实现企业劳动关系两个主体利益要求上的双赢为企业发展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奠定基础。企业的发展需要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职工个人收入的增长需要建立在发展生产、增加积累、提高效益的基础之上。为此必须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生产力的诸要素才能形成有机整体和现实的和谐劳动关系才能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
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广大职工群众的迫切要求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由于广大农民工对企业制度、管理上认识不同很多时候不知道该怎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生活困难的时候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从而需要一个组织在他们困惑的时候给他们排忧解难在他们生活困难的时候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使他们的合理要求得以实现从而达到保持队伍的稳定。
二.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作用
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工会作为
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有着数以万计的基层组织建立了覆盖各个产业、行业的信息网络渠道建立了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的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工会在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冲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抓住了协调劳动关系这个根本抓住了以职工为本这个前提充分发挥工会的特色和优势切实履行好维护职责推进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工会一定能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
1.以职工代表大会为载体落实好五项民主权利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职工行使表达权的主要形式也是促成劳动关系协调稳定的基本制度载体。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职工群众参与本单位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是企业实践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坚持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切实落实职工民主管理的各项权利。一是知情权。职代会有权 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各单位有义务主动提供。二是建议权。职代会有权对项目的各种重大决策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三是监督权。职代会每年对项目领导班子进行民主评议。项目工会每年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挥职工参政议政职能为项目的建设管理献言献策积极参与项目的管理。
2.以帮扶工作为依托实施好送温暖工程 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国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如失业严重、就业困难、收入悬殊等社会问题。职工群众能否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化解低收入群体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会要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时刻记在心里切实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努力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更好地服务职工、吸引职工、赢得职工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在党周围维护社会的稳定。帮扶是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直接具体的体现。工会要发挥帮扶困难职工的主渠道作用以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为依托建立帮扶困难职工快速反应系统实施好送温暖工程真心实意为职工排忧解难当职工贴心人。基层工会每年统计困难职工群众信息及时上报上级工会组织对困难职工给予补助。坚持夏送清凉冬送温暖。坚持“三不让”承诺不让一名职工家属看不起病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工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力所能及地解决职工群众的后顾之忧构建 和谐的劳动关系。
3.改善生活条件、营造和谐氛围 建筑施工项目一般工作环境都是在山区戈壁高原。地理位置偏僻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生活单调。如何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是工会组织的一样重要工作。加强工地“三工”建设为职工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场所。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样的问题活动为员工的业余生活增添光彩。基层工会需要开展的工作还很多需要我们基层工会负责人在工作总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拓展思路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维护员工利益。
三.工会应作的努力
1.大力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完善分配协商机制,同时推行签订工作时间、劳动安全、补充保险、劳动合同管理、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专项集体合同。
2.坚持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通过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切实落实职工民主管理的各项权利,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巩固和深化厂务公开工作,让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样既有利于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拓宽反映职工意见的渠道,推进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又有利于增强企业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有效地落实职工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推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4.建立劳动调解机制,依法协调劳动关系。
基层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职工民主管理机制、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制、工会劳动争议预警和处理机制、帮扶机制;通过基层工会吸纳职工入会、扩大工会覆盖面;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落实职代会审议企业重大决策;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以
改制企业和非公企业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困难职工群体为重点,切实维护他们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劳动经济权益和民主权利,精神文化权利及社会权利。
参考文献:
[2]金蕴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张峰;朱晶华;徐国良;;论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第三篇:劳动关系论文题目
劳动关系论文题目
一、试论广东珠三角地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二、广东(或珠三角)劳动关系变化态势研究
三、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四、珠三角地区欠薪问题研究
五、劳务派遣问题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六、派遣工的职业发展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七、浅析劳动合同期限问题-----以某某企业为例
八、无固定期限合同研究-----以珠三角企业为例
九、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研究-----以珠三角企业为例
十、珠三角地区劳动争议问题研究
十一、对于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思考------以广东省为例
十二、浅析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以珠三角企业为例
十三、论劳动争议的处理-----以珠三角企业的劳动争议为例
十四、发达国家劳动关系的经验及其借鉴(可以具体)
十五、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十六、论员工流动对劳动关系的影响------以某某企业为例
十七、多重劳动关系研究-----以广东为例
十八、试用期的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研究-----以某某企业为例
十九、企业合并中的劳动关系研究----以广东企业为例
二十、企业破产中的劳动关系研究----以广东企业为例
二十一、试论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以珠三角企业为例
二十二、新时期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探讨-----以珠三角为例
二十三、劳动者违约的法律责任研究-----以某某企业为例
二十四、非全日制用工研究-----以X公司为例
二十五、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权益研究------以广东某公司为例
二十六、未签劳动合同的举证研究-----以广东为例
二十七、劳务派遣企业诚信体系研究
要求:
1、选题如果没有按照老师所给的题目,必须经过老师同意。
2、不许抄袭,一经发现就重新写。
3、格式必须按照研究生处规定的写,不然的话就要重新写。
4、论文必须有摘要、关键词、注释和参考文献,注释要放在每页的下面。如①
5、论文字数要求5000字左右。
6、论文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之一:典型的案例、充分的数据、自己亲自调查或实证分析,有模型最佳。
①
第四篇:劳动关系论文题目
劳动关系论文题目
一、试论广东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二、广东(或珠三角)劳动关系变化态势研究
三、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四、珠三角地区欠薪问题研究
五、劳务派遣问题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六、派遣工的职业发展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七、浅析劳动合同期限问题-----以某某企业为例
八、无固定期限合同研究-----以珠三角企业为例
九、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研究-----以珠三角企业为例
十、珠三角地区劳动争议问题研究
十一、对于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思考------以广东省为例
十二、浅析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以珠三角企业为例
十三、论劳动争议的处理-----以珠三角企业的劳动争议为例
十四、发达国家劳动关系的经验及其借鉴(可以具体)
十五、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十六、论员工流动对劳动关系的影响------以某某企业为例
十七、多重劳动关系研究-----以广东为例
十八、试用期的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研究-----以某某企业为例
十九、企业合并中的劳动关系研究----以广东企业为例
二十、企业破产中的劳动关系研究----以广东企业为例
二十一、试论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以珠三角企业为例
二十二、新时期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探讨-----以珠三角为例
二十三、劳动者违约的法律责任研究-----以某某企业为例
二十四、非全日制用工研究-----以X公司为例
二十五、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权益研究------以广东某公司为例 二
十六、未签劳动合同的举证研究-----以广东为例
要求:
1、选题如果没有按照老师所给的题目,必须经过老师同意。
2、不许抄袭,一经发现就重新写。
3、格式必须按照研究生处规定的写,不然的话就要重新写。
4、论文必须有摘要、关键词、注释和参考文献,注释要放在每页的下面。如①
5、论文字数要求5000字左右。
6、论文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之一:典型的案例、充分的数据、自己亲自调查或实证分析,有模型最佳。
①
第五篇:劳动关系论文
对工会在中国劳动市场的影响及相关建议的研究
劳动与社会保障072班 李晶
指导教师: 秦建国
【摘要】浅要分析中国工会的产生背景以及发展历史,了解工会的性质与职责,从工会的发展现状来分析其对中国劳动市场的影响,以及其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当今热点劳动问题为切入点,对中国工会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工会 劳动关系 社会热点劳动纠纷 网络信访
一 中国工会发展的背景以及发展历史(一)中国工会的产生背景
旧中国经济十分落后,直到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后的19世纪中叶,才出现现代工 业,并伴随诞生了第一代无产阶级。现代工会出现以前,曾经有过旧式的工商团体,称为行会,包括公所、会馆、公行等组织形式。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和商业从业人员影响最大。雇主和受雇人参加同一行会,有势力的雇主自然成为行会的掌权者。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工业逐步有所发展,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
(二)中国工会的发展历史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工会运动
(1)中国工会的产生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
1840年以后,中国工人阶级在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兴办的近代工矿交通企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到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约有260万人。在“五四”运动中,以上海工人“六三”大罢工为中心的各地工人罢工斗争,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中国早期工会运动萌生于辛亥革命期间。1920年11月21日成立的上海机器工会,是中国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的第一个革命工会组织。工人阶级的形成是建党的根本条件。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于7月正式成立。党的第一个决议提出把建立工会作为党的基本任务之一。8月11日,中共 1 中央在上海建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工会秘书处),作为党公开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总机关,并于1922年5月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还先后组织和发动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等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工运高潮。1925年5月,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正式建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总会设在广州。
(2)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和中国工会的统一
1948年8月1~22日,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哈尔滨举行。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和新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全总执行委员会。朱学范在大会上声明:中国劳动协会作为团体会员加入中华全国总工会。1949年11月,劳协召开全国代表会议,通过结束中国劳动协会的决议和宣言。中国工会实现了统一。
2.民主改革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会运动
(1)建国初期的工会运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中国工会运动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0年6月29日,毛泽东主席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宣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2)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会运动
从1953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工会组织职工群众广泛开展了以提高改进技术和学习、掌握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为完成“一五”计划和实现“一化三改”贡献了力量。1953年5月2~12日,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工会运动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的工会运动
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贯彻十四大精神,1993年,中国工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十二大”以后,工会组织积极探索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的新路子,努 2 力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199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12月8日全总十二届二次执和会议通过全总贯彻实施《劳动法》的决定,提出了工会工作的总体思路。
2001年4月,江泽民通知在全国劳模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高度赞扬了工人阶级的伟大时代精神,充分肯定了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工会运动的基本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之一,毛则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的新路子。第二,必须自觉的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依照法律和工会章程独立自助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第三,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贯彻落实,切实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不断提高职工四肢,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二.中国工会的性质与职责 1.中国工会的性质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这句话点明了工会的阶级性,资源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同时,依据《劳动法》、《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内容,工会还是独立性和永久性的组织。
第一,阶级性,参加工会必须是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即被用人单位招用的劳动者。
第二,资源性,职工参加或组织工会完全是自愿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也不能强迫他们参加和组织工会。
第三,群众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规定,只要是工资劳动者,不分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第四,独立性。我国劳动法规定,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工会法》规定,工会“依法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国家保护工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 中国工会的职责
我国新《工会法》规定了我国工会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劳工劳动权益。
第二,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国家机关在组织起草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规章时,应当听取工会意见。
第三,组织生产,教育职工,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
第四,工会代表职工和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三.中国工会发展现状和对中国劳动市场的影响
分析现状,可以说,工会在我国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被扭曲,大部分工会的工作集中在组织工人的文体活动和促进工人劳动积极性上,直接涉及职工福利的工作仅限于开展一些补偿性的活动,如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职工帮贫救助等。工会的主要领导一般都由企业领导兼任,一旦工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冲突,工会甚至连中立调解的立场都难以保持。
国家的态度过于缓和也是工会无力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官方立场强调工会应该起到桥梁的作用,成为劳资双方协商的纽带。而工会的本质是工人集团的代表,在工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存在冲突时,它应该代表工人的利益作为资方利益的对立面而存在。国家的趋向无形之中扭转了工会存在的本来目的,使工会悄然转化为工人和企业利益冲突的中间人和调解员。国家法律在工会权利的赋予上过于谨慎更使得处于尴尬地位的工会凸现无力。
工会能够起到增加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主要依赖于工会首先解决了工人和企业之间的矛盾,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工资和福利制度,从而激发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工会如果无力做到保障工人的权利,自然不能起到增加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中国的工会通过开展评选劳动模范的活动,或其他更直接的办法以求增加工人的劳动积极性甚至是劳动强度,从而最终增加劳动生产率。这种做法是直接和粗暴 4 的,是不可取的。它会使工会逐渐沦为企业的帮手,并是以一个“监工”的姿态出现在工人面前。无形之中玷污了工会的“清白”,使工会难以得到工人的信任,也使工会及其领导者模糊了工会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四.工会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作用
1.宣传动员,推动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国有企业中,职工的心态直接影响职工对企业改制的态度,关系到企业改制能否顺利进行。所以工会在引导职工的心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引导职工理解,支持和参加国有企业改制。工会组织要大力宣传深化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意义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教育引导职工正确对待企业改制过程中利益关系的调整,帮助职工转变观念,增强参与改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改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工会组织应积极配合政党组织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由于企业所有制结构和管理的变化,单位内有些意愿和呼声可能造成不安定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显的尤为重要。工会应深入群众,认真听取职工的呼声和意见。
(3)协助党组织切实做好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队伍稳定工作。要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对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向上级党政及有关部门和工会反映。要积极做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和调解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2.源头参与,监督企业改制的规范运行
工会必须做到源头进行参与,从制定政策时参与,做到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重要问题,都要让职工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决策选择权。
(1)加强改制工作的源头参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根据《意见》改制企业工会应当积极主动参与企业改制工作机构,工会的主要负责人要进入企业改制领导班子。
(2)规范改制的民主程序,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改制方案必须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企业改制方案,要想职工群众通报,避免“暗箱操作”,“违规操作”。
(3)做好重大事项公开。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要坚持改制的方案,城西步骤,职工安置,经济补偿,社会保障以及资产处置,股权分配等重大事项向职 5 工公开。
(4)加强监督力度,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工会应组织职工对企业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交易管理,定价管理。转让价款管理,管理层收购等情况进行监督。
3.切实维权,妥善处理改制过程中的劳动关系
能否处理好改制企业与原企业职工的劳动关系是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社会各方面普遍关心的问题。
(1)督促企业妥善处理对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经济补偿问题。工会要监督企业将转让国有产权的价款优先用于支付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偿还拖欠职工的各种债务和补偿欠缴的社会保险费。
(2)推动改制企业坚持劳动合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工会要根据《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督促企业指导做好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工作,帮助和指导职工与新的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3)协助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积极协助政府和改制企业做好职工和下岗事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保证他们享受各项扶持再就业的优惠政策。
五.联系实际谈谈中国工会发展前景及相关建议
(一)结合实际对中国工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回顾最近几年中国发生的劳动纠纷事件,2009年张海超为证明患职业病而开胸验肺,半年来富士康的“十连跳”,华为公司职工的过劳死,为什么这些职工要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呢?中国的工会组织又当作何解释呢?或者我们该问的事,中国的工会应该怎么样才可以切实发挥自己的作用,真正做到去保障中国劳动者的权益呢?
1.切实把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尤其是农民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有贫困性,低层次性和脆弱性。农民工的权益之所以有时受到伤害,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独立组织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因此,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履行职责,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多重渠道把农民工组织恰里,提高起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工合法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发挥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找准工会维权载体。发挥工会的源头参与作用。要大力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凡有非法使用童工,6 拖欠职工工资,发生重大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影响社会安定的群众性事件,不签订劳动合用和集体合同等问题,不能评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并且要强化工会的监督作用。
3.突出工会维权的重点,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维护劳动者的权益重点是维护劳动者的就业权,工资权,而首要的是就业权,只有实现了就业,才能又工资,劳动者才能生存发展。提升他们的就业你呢管理,一是必须加强对劳动者就业的指导,因此,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工会职业介绍所的作用,加大职业介绍力度。
(二)简要分析在互联网普及前提下中国工会的发展前景
利用互联网反应问题和提出意见,已成为新形势下职工的信访的新形式。首先,网络信访的来源多种多样,必须有专门人员对网上分散的网站专门浏览。其次,确保第一时间掌握信访信息,至关重要。网络信访接待员要当好“哨兵”角色。第三,办理网络心烦要掌握话语权和主导权,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正面宣传;要创新工作方法。最后,要实行“专项”管理,负责网络信访接待工作的工会工作人员,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
【参考文献】:
秦建国 季璐:《劳动关系》,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 史探径:《劳动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牛满:《工会组织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作用》2010年第3期
王甫明:《探索网络信访接待制度提升工会组织社会影响力》 2010年第4期
马珲:《工会维护农民工权权益问题初探》,职业时空第6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