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劳动关系协调师论文
浅析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摘要:劳动是公民的神圣权利,也是取得劳动报酬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与之同时产生劳动关系也成为社会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的修订和出台,在进一步规范劳动关系的同时,如何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也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谨通过阐述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分析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建设性意见三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劳动关系 和谐发展
劳动关系, 又称劳资关系, 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 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扎根我国,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的劳动关系带来了种种考验。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而真正的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社会关系很多方面都是息息相关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是要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加快发展。加快发展是转变方式的前提和基础,转变方式是加快发展的动力和途径。只有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吸纳稳定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才能不断促进企业发展。
2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推进城镇化。
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中来,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应该接纳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形成人口聚集发展、创业稳定持续、消费增长提升的城镇效应,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3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劳动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企稳回升中,东部沿海出现的用工荒等,从一个侧面就说明只有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稳定和扩大就业,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保障。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薪酬兑现方面
工资是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 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工资报酬,是我国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 劳动关系的性质也发生改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利益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 利益原则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处理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劳动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利益关系。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劳动者追求收入最大化, 双方各自争取自己的利益。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企业成本最小化的要求, 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摩擦日益增多, 劳动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也日益增多。主要表现在一下两方面:
⑴分配不公平, 贫富差距过大, 造成劳资对立, 劳动关系恶化。随着经济的发展, 劳动者的收入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权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保障,工会、劳动报酬集体协商制度等组织和措施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但其自身权利认知的有限性和有效信息拥有的不对称性,导致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仍属于弱势群体,对收入分配没有决策权,分配不公、分配制度不合理、部分职工收入偏低的现象仍然存在。“不患贫而患不均”,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引起的劳动者的不满,极易造成劳资矛盾的激化。
⑵存在低工资、低加班费和拖欠克扣工资现象。工资报酬是劳动者最为关心的劳动关系要素。在市场经济下, 工资是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价格, 影响着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解除, 而且对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激励作用。虽然《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法》的修订和出台,在保证劳动者及时足额得到劳动报酬方面有诸多成效,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想方设法压缩在工资报酬方面的投入控制人工成本从而达到利润的最大化,是劳资双方的主要矛盾,从而衍生的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必然引起劳资对立, 劳动关系恶化。
2、社会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与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社会保险较好地发挥了“安全网”、“稳定器”作用。但有的企业认为社会保障将增加企业成本、降低企业利益。因此, 由于企业不愿意自觉地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或者各项社会保险制度还不完善,从而导致社会保险漏缴、欠缴现象出现, 损害了劳动者的长远利益, 增加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影响了企业的和谐稳定。
3、劳动合同管理方面
劳动关系管理中, 劳动合同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大量的劳动争议是因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终止而引起的。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也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新《劳动合同法》的修订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了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为劳动合同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在非全日制用工、农民进城务工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二)、劳动者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劳动者作为劳动关系构建的另一方,其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也有决定性作用。劳动者对自身权益认知不够,过分关注眼前利益,或者恶意钻法律的空子过度维权,都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农民工也成为劳动者队伍中的越来越重要的一员。其流动性高,用工不稳定,注重眼前利益,缺乏对长远利益的认识,都给用工管理,社会保险覆盖等方面造成了困扰。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劳动关系出现的矛盾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虽然目前我们已经有比较完整的劳动关系政策法规,建立了相应的体制机制,但这些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迄今为止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劳动关系的转换主要是通过管理机制的理顺来实现的,这个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建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涉及诸多方面的工作,因而要求做到统筹兼顾、全面推进。
(一)、政府必须对企业劳资矛盾进行适度干预。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要坚持依照法律和政策办事,使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进一步提高劳动立法层次,规范立法行为,增强法律的权威性,将劳动关系调整工作纳入到国家法律体系。政府要通过一系列劳动法规政策干预企业劳动关系的价值取向,使企业劳动关系始终保持和谐稳定的发展态势,并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劳动执法监督力度,改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制度,把劳动关系的调整纳入到法制化轨道。
(二)、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1、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突出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的职能中,要把“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方针与“促进发展,维护权益”的原则结合起来,把工会工作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构建和谐之中。当前,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配合政府有关部门严格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推进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互利双赢地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建立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为重点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积极建立行业性、区域性合同制度和职代会制度,增强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关心困难职工生活,帮扶困难职工创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广大职工体面劳动,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2、要正确把握新形势下的劳动关系,要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发挥主力军作用。要充分认识“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征,积极开展协商、协调工作,推动企业依法经营、关爱职工,激励职工关心企业、贡献力量,实现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必须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地深入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一系列活动,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工程、重点单位劳动技能竞赛,大力弘扬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和时代精神,引导职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功立业。
(三)、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切实关爱职工权益。
⑴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 健全劳动合同制度, 协调企业的劳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构建和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 积极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为维护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制度保障。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规范劳资双方, 为协调劳动关系提供支持。
⑵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工资是职工最基本、最直接、最大的权益。依法支付职工工资是企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最基本的义务。在工资收入分配时, 企业要坚持按劳分配和同工同酬的原则。按劳分配是指企业在内部分配上既反对平均主义, 又反对贫富差距悬殊。企业要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结合绩效考核公平、公正地确定职工地劳动报酬水平, 以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防止分配不公造成的两极分化。另外, 企业要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按法律法规及时地、足额地支付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和各种津贴。
⑶推进民主管理,让广大职工充分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坚持职代会制度,深入贯彻平等协商。企业定期组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商讨确定当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及目标达成所要采取的重点措施计划,审议通过年度重大变革方案,让职工代表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决定权。坚持企务公开制度,将广大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落到实处。在涉及公司重大投资项目、重要经营决策、人事变动方案、表彰奖励事项等都通过各种会议、内部网络、橱窗公示栏等进行公开,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接受职工的监督。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设职工精神家园。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对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尤其在对内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提升企业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以全体职工为轴心、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努力塑造培育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信用文化、品牌文化、行业个性文化,使企业成为一个人人都有共同 的价值观念和历史使命感、主人翁责任感的有机整体。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让职工认同企业的共同愿景和使命,主动承担责任并进行自主管理。我国很多知名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而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反过来又对企业发展起 到了巨大的推动和整合作用。象海尔在资本扩张过程,通过 推广企业“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的营销理念,激活了一大批“休克鱼”,最终使企业站上了国际家电品牌的高峰。
3、关注职工培训,全面提升职工素质。
⑴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加强劳动保障政策学习,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素质。首先,对国家、省、市及公司劳动保障相关政策进行收集整理,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并汇编成册,方便日常工作所需。其次,履行企业告之义务,修订《员工手册》,督促员工认真阅读。此外,还认真做好新法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可以通过外聘讲师、外送短期培训、购买书籍等多渠道组织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分批培训,从而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⑵加强普通职工的政策宣传,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在企业内部组织法律法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宣讲,使职工明确自身权利,知晓自身义务,对生产劳动中的“可为”、“不可为”确实做到心中有数,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畅通的信息沟通平台。
综上所述,和谐的劳动关系时企业稳定的基础, 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因此,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对于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 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双方互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董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企业发展》,英才高职论坛,2008年第1期; [2] 吴正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党工共建 争先创优专栏,2011年03月; [3]王贵军,《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6年第12期;
[4]程延园 《劳动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王玲.《浅析我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
第二篇:劳动关系协调师论文--
劳动关系协调师论文
(劳动关系协调师)
论文题目: 构建和谐电力企业的浅谈
构建和谐电力企业的浅谈
摘要: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和谐企业。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电力企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现应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结合我电力企业实际,从以下方面对构建和谐电力企业进行探讨。
关键词:和谐企业; 电力; 关系; 利益相关者
建设和谐企业,促进企业发展,不仅是构建社会和谐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下面研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建设和谐企业,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二、企业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三、企业必须要处理好与各个利益相关者。
一、建设和谐企业 促进企业发展
建设和谐企业,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企业保持活力,创造最佳效益。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不断的社会财富作支撑,而社会财富的涌现是以企业的蓬勃发展为基础的。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企业生存的第一要务,更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关键。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分析面临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运行质量,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进步都有赖于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和谐的劳动关系。只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成为充满生机活力、不断创造最佳效益的企业,才能为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关广大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对电力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和谐企业也就无从谈起。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为基础,以和谐劳动关系管理为载体,以科技进步为保证,以企业文化为支撑,筑牢安全“长城”,打造安全型企业。应把安全生产作为员工的根本利益、最大幸福,认真研究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正确处理安全工作各种可变因素,通过劳动关系协调管理与劳动保障机制“双轮”驱动,实现制度约束和柔性管理的融合,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三是推进民主管理,维护员工利益。员工群体是建设和谐企业的主力军,建设和谐企业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就要求把维护员工群体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长期、公开的信息交流通道,收集员工的意见,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关心员工生活,推进送温暖工程,做好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扎扎实实地为员工特别是困难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实现企业盈利长期稳步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员工的福利,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是建设学习型企业,发挥人才作用。培养人才、人尽其才,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动力源”。因此,建设和谐企业,必须充分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群体的创造力。应坚持管理创新,切实抓好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的落实,真正建立起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营造读书求知氛围,开展以学知识、学技术、学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员业培训,培养更多的一专多能的职业技术复合型人才。
五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强大精神支撑。把企业建设成为人际关系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蓬勃向上的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氛围,营造鼓励人干事、支持人干成事的工作环境,通过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广大职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应以稳定保和谐,以发展促和谐,以创新推和谐,以公正求和谐,以优秀的企业文化
育和谐,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坚持深入细致地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以科学理论武装员工,保持员工的先进性。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特别要加强思想引导,帮助广大员工认清形势、顾全大局,正确对待企业发展中的利益关系调整,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激发员工旺盛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发展、社会和谐尽心尽力。
构建和谐企业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和谐企业是企业内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和谐,以及企业与社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和谐。按照这个要求,建设和谐企业应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二、构建和谐企业要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1、新型的人际关系。新型人际关系,就是公平合理的利益关系和关心他人、互相帮助的互助关系。
调节利益关系是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根本。马克思指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这一利益关系处理的妥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企业的和谐。要妥善处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企业与员工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努力保持企业与员工利益关系的平衡与稳定。在劳资制度、确定岗位工资和奖金分配系数上关心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首先想到“利益关系的平衡”。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胡总书记指出,社会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要大力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时要大力宣传和发扬“艰苦创业、爱厂如家、求严务实、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使员工始终保持蓬勃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要建立员工教育体系,大力开展培训兴企,自学成才、争创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的活动,大力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使广大员工自觉尽好对企业应尽的义务。
2、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利益关系之一,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环节。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既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和前提。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关系到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的发展、稳定的大局。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关键是及时签订和认真履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明确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基本法律制度,是规范企业用工制度,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手段,应在协调劳动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认真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千万不能存在着电力企业的自身优越,签不签劳动合同无关紧要的思想。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是企业与员工自主协商劳动关系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双方在决定工资和其它劳动条件过程中,充分表达各自的利益并达成一致意见,实现企业与员工互利双赢。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不能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办法,要重新构建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协调、员工参与的管理格局,这是新型劳动关系体制
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保持劳动关系长期和谐的基本条件,这一管理格局有利于妥善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关系,预防和解决利益矛盾,有利于引导劳动关系的双方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协调平衡。
工会组织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中,要加大工作力度,及时签订和认真履行劳动合同以及劳动保护协议、女职工保护协议;不断完善和充实劳动合同、两个协议的内容;逐步扩大劳动合同和两个协议的覆盖面,使劳动合同和两个协议成为劳动关系的“稳定器”,使劳动关系按照平稳的轨道运行。
3、融洽管理层与员工的关系。建立融洽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各级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和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的宗旨和权为员工所用、利为员工所谋、情为员工所系的工作理念。要经常深入基层、倾听员工的心声、了解员工的心意,关心员工的疾苦,解决员工的困难,并协调解决企业与员工劳动关系,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员工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为企业工作。只有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员工才会一心一意为企业拼搏。各级管理人员一定要用真情来对待员工,象对待亲兄弟一样关心员工,为员工诚心诚意办好事,长期不懈办实事,竭尽全力解难题。人是有感情的,企业对职工好一点,员工会用百倍的工作回报企业。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互融的紧密关系,企业要在员工身上发挥才能,有效使用企业资源,权责平衡,创造更高的利润或价值。员工对企业有待遇、地位、机会等要求,实行民主管理,充分考虑员工物质和精神需求,让员工感到企业是自己的家。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合理科学的用工管理的文化体系,真正体现人是企业的第一要素,增加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感,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和谐、共赢,稳定和谐发展。
各级管理人员要转变思维方式,学会用和谐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学会用全局的视角审视问题。一项政策出台,不要先想到企业的利益而不顾员工的利益;不要以为企业能承受的东西,员工也能承受。一定要考虑到员工的愿望和利益。这样考虑问题,才会处事公平,让员工满意,才能和谐企业与员工的利益,让企业健康蓬勃的发展。
三、构建和谐企业必须要处理好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构建和谐电力企业必须要处理好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现依据利益相关者分析工具和电力行业的特殊性质,将其划分为员工、社会二种群体,以此来推进构建和谐的电力企业。
1、企业要积极帮助员工的个体发展
企业不仅是一个员工养家糊口的地方,而且还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寻求精神追求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机构”。员工是企业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因此,构建和谐电力企业必须要处理好企业和员工的关系。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要以人为本,坚持人本思想,实行人性化管理。首先,企业要理解员工,重视员工、激励员工、培养员工,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权利和地位,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尊
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企业内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轻松、向上的工作环境,挖掘员工的潜力。其次,企业要关心员工,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积极帮助员工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第三,企业要重视提高员工自身素质的培训,引导员工不断提升职业竞争力,将个人的职业成就和企业的战略发展联系到一起,做到互惠共赢。第四,企业要处理好管理层与员工的关系、员工个体之间的关系。使建设和谐企业的思想深入人心,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各项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提高各级部门的执行力。
2、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电力企业既是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同时又带有公用事业的性质,这种双重身份,使电力企业在完成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创造出社会效益。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电力企业要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好企业外部和谐,最重要的就是强化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国家电网公司于2008年12月率先发布了中央企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指南》,这标志着电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进入理念与管理实践全面融合的新阶段。电力企业要把企业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坚持“发展公司、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目标,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
总之,建设和谐企业是电力企业应承担的历史责任,也是促进企业管理发展的重大实践活动。建设和谐电力企业,需要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层,从企业性质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努力营造内、外部和谐发展环境,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来福,胡秀玲.构建和谐供电企业的要素[J].供电企业管理,2008,3:15-16.[2]杨辉.建设和谐电力企业的思考[J].广西电业,2009,7:55-58.
第三篇:劳动关系协调师论文范例(最新)
有关劳动合同管理中的若干问题 ――以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例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劳动者的保护日益严格,特别是《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对劳动者的保护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支付更高的成本,这对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及成因,探讨避免及应对的措施,以降低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造成的风险,提升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水平。
【关键词】 违法 解除 劳动合同 风险
目
录
前言…………………………………………………………………………(6)
一、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例……………………………………………(6)
二、造成违法辞退员工风险的常见原因……………………………………(2)
(一)对《劳动合同法》的理解不透彻……………………………………(3)(二)管理方面造成的疏忽…………………………………………………(4)
(三)与法定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解除劳动合同……………………(13)
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常见风险…………………………………………(14)
(一)法律风险………………………………………………………………(14)
(二)内部管理风险…………………………………………………………(15)
(三)外部形象风险…………………………………………………………(16)参考文献 ……………………………………………………………………(20)前言
顾名思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就是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或双方劳动合同约定的情形。本文主要就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进行讨论,以规范企业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的行为,避免由此产生的风险。下面将通过案例简单说明违法解除劳动的情形和原因。
一、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例
小刘系某公司的工作人员,一天,在工作期间玩电脑游戏被单位领导发现,领导当即口头批评了他,并指出下次再犯就要辞退。过了一段时间后,小刘做完工作后觉得无聊,又玩起了电脑游戏,不料又被发现。单位便依据《员工手册》开出了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小刘不服,提起仲裁,理由是公司没有证据证明他有玩电脑游戏的行为,同时《员工手册》中规定:“员工在工作期间玩电脑游戏者,第一次书面警告,第二次再犯者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因此,公司不能确认小刘有玩电脑游戏的行为,即使确认了也没有经过书面警告就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规定。为此,小刘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最后,劳动仲裁委支持了小刘的请求。
上述案例中公司败诉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没有通过有效方式固定小刘上班玩电脑游戏的事实作为证据,另一方面没有按照公司内部《员工手册》的规定向员工出具书面警告,在解除劳动合同上无论实体还是程序都违法而导致败诉,值得警醒。由此可见,没有通过正确的方式辞退员工会造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下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1二、造成违法辞退员工风险的常见原因
造成企业违法辞退员工的原因主要包括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理解不够透彻以及企业的管理水平有限疏忽对劳动关系的管理,具体分析如下:
(一)对《劳动合同法》的理解不透彻
违法性是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最大的特征,对《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理解不正确而以违法的方式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就成为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最主要原因,1石先广.法律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防范与操作实务..中国法制出版社
239页也是本文讨论的重中之重。对《劳动合同法》理解错误主要包括适用法律不正确和忽视了程序上的要求。对于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作了明确的规定:
1.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
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是指员工自身存在过失而导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非过失性解除
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不存在过错,只是由于某些特殊情形的出现,法律赋予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3.经济性裁员
除上述两点外,企业在经过严格程序后还能进行经济性裁员。《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 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4.解除劳动合同的必要程序
通知工会是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的必经程序。《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上述条款对通知工会的程序作了两个方面的规定,首先,用人单位在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通知工会;其次,工会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有不同意见的,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通知工会。
(二)管理方面造成的疏忽
除用人单位因忽视了法律规定而造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外,管理的疏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管理不完善造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情形:
1.对员工的日常工作情况缺乏记录
无论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还是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都是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重要依据。企业需要通过员工的日常表现证明其存在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不能胜任岗位职责等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但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重视员工工作日常情况记录,不要说建立良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即使是简单的工作表现记录也缺乏,特别是前台、行政等难以量化计算工作成果的工作,在解除劳动合同发生争议时往往要承担无法举证的后果。
2.规章制度不完善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内部的法律,在劳动用工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部分企业对规章制度的重视不够而造成无法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1)规章制度内容违法(2)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合理(3)规章制度制定 程序违法(4)没有经过公示或告知程序
(三)与法定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如用人单位单方面与上述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则构成了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与员工协商一致,或员工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仍可解除劳动合同。
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有了清楚的认识后,再对由此造成的风险进行讨论。
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常见风险
(一)法律风险
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包括被裁定、判决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和支付赔偿金两个方面,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主要是为企业带来管理上的风险,因此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支付赔偿金。支付赔偿金是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最直接的风险。
(二)内部管理风险
被判决或裁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将为企业带来内部管理风险。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不产生法律效力,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依法应当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表面上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企业的影响不大,但会造成管理上的隐患。因为此情形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已彻底恶化,用人单位难以获得劳动者的忠诚和尽责,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影响企业运作的效率。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对其他员工的工作态度也会造成影响。他们会对自身的工作稳定性产生怀疑,害怕忽然被企业辞退而不能安心进行生产,而且这种不安的心理会在企业内部持续发酵,甚至会造成群体性怠工等严重影响生产的行为,同样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三)外部形象风险
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是企业占领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重要保证。而企业形象普遍受企业文化及管理模式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肆意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会令供应商和客户质疑企业的诚信和生产能力,对企业是否能遵守合同缺乏信心,公众也会因企业的违法行为对企业产品质量产生怀疑,造成企业的信誉和美誉度下降,严重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品牌,对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综上所述,用人单位在解除员工劳动合同时必须拥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充分把握《劳动合同法》对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及合法有效程序办理好解除合同的相关手续,避免由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参考文献
[1]石先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防范与操作实务.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6.[2]何力,李磊.新劳动法下的人力资源操作全程指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9.[3]黄开耿.读不透劳动合同法,决不能做HR.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2.2.[4]刘吴斌,劳动合同法人力资源操作指引.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1.[5]邓益洲,劳动用工管理典型案例、经验教训与风险应对.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10.[6]吴圣奎,企业劳资纠纷化解对策.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5.
第四篇:劳动关系协调师
2013年下半年广东省劳动关系协调师
二、培训内容
依据劳动关系协调员(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六大职业功能模块进行授课。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内容:
(一)劳动标准实施管理;
(二)劳动合同管理;
(三)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管理;
(四)劳动规章制度建设;
(五)劳资沟通与民主管理;
(六)员工申诉与劳动争议处理。
三、培训师资
由国家和省内在劳动关系领域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授课辅导。
四、培训对象
各单位分管人力资源工作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工会负责人以及负责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相关人员。
五、培训时间及地点
拟于2013年9月初开始,准确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六、考试时间
2013年12月21日(全国统考)。
七、培训费用
全国统一费用。培训费、教材资料费、鉴定考核费等合计:劳动关系协调员2600元/人;劳动关系协调师3800元/人;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师(副高级职称)6500元/人。
八、培训证书
通过培训并经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合格者,由国家人社部核发全国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2013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粤人社发〔2013〕31号)文件规定,从2013年1月1日起,对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人员提高专项津贴标准:正高级职称提高为每月1000元,副高级职称(包括高级技师)提高为每月800元。各地直接按照本通知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执行。
九、报名办法
请报考人员对照申报条件(附件1),填报《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个人申请表》(附件2), 并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1、身份证复印件;
2、大一寸黑白光面照片或白底彩色照片2张;
3、学历文凭复印件;
4、本专业证书复印件;
5、从事劳动关系协调工作(或相关职业)年限证明。
十、联系人及电话: 文秀芬 81590109 *** 传 真:(020)81593082
附件1
(一)劳动关系协调员(助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具有高中学历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2.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
3.具有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时数。
(二)劳动关系协调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具有高中学历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3年以上;
2.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相关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相关职业工作2年以上。
(三)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具有高中学历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9年以上;2.取得本职业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接从事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一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时数;
3.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13年以上;4.具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证书,连续从事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10年以上;
5.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连续从事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7年以上;
6.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证书,连续从事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5年以上。
劳动关系协调员(师)职业资格申报条件
第五篇:劳动关系协调师案例分析论文范本
xx公司薪酬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薪酬管理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先进的薪酬制度在有效的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从而保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增强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xx公司为例,以现代薪酬理论结合当前实际,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和在薪酬管理方面的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并就相应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薪酬管理、民营企业、激励
引言:
目前,除了某些大型的民营企业,诸如联想集团,在薪酬管理方面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的体系外,很多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对薪酬管理在整个发展战略中所起的重要性也不够重视,本文讨论的即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和对策。1xx公司简介
xx公司全称xx食品包装机械公司。该公司系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并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具有十多年历史的专业研制食品包装机械的生产厂家。1989年中国第一台全自动果冻充填封口机诞生于该公司,并以“填补国内空白,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水平”的结论通过技术鉴定。目前已发展为多个系列,共二十多个机型的食品包装机械产品,并可配套为全自动生产线。该厂产品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及全国评比金奖,国内大型果冻生产商大部分采用本企业的充填封口机及制杯机械。该公司产品畅销全国内地,且总销售额的70%为出口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非洲、中东、南美各国,出口创汇250万美元左右。xx公司现有员工160多名,是一个中型的民营企业。它的薪酬体系如下: 1.1公司目前薪酬的基本情况
xx公司的应发工资是由基本工资、加班工资、计件工资构成。
— 1 — 行政人员工资只发基本工资,不算加班工资。车间人员分计件工资和固定工资两种。应发工资减去考勤(迟到一次扣十元,旷工一天扣50元,请假如正常理由的不扣款)即为实发工资。车间人员假如为计件工资的实发工资还将扣次品、报废款。2004年3月份工资发放情况:总人数168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28人。应发工资为185636元,实发工资183895元。1.2管理人员的薪酬形式
管理人员工资为固定工资。车间调度主任月工资为3000元,各分车间主管月工资1500-2500元。具体看工种情况。部门经理月工资2000元,每月还根据公司的效益情况发奖金。部门经理还可参与分红。
1.3生产人员的薪酬形式
生产人员的工资有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两种。如果该工序的生产过程复杂,可以用计时与计件同时计算工资。由于该公司机加工车间的工作要求比较高,所以该车间为计件工资熟练工人每月工资可达到4000元。一般车间为计时工资,工资一般由600-1500不等。1.4销售人员的薪酬形式
销售人员工资为固定工资。不实行提成。月工资1000-2000元,每月可根据情况由部门经理发奖金,一般不超1000元。
2xx公司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薪酬的制定跟着感觉走
xx公司在制定薪酬体系时,基本上是跟着感觉走。公司老总并没有对市场的一般薪酬水平进行过市场调查,对其他企业尤其是竞争性企业的薪酬水平往往知之不确;对市场一般薪酬水平把握常常若明若暗;对员工的工资和奖金的发放的多少,往往也是老总们“拍脑袋”的决策,而依据就是它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对员工“盯”出来的结果。
这种原始的工作方法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违背了薪酬管理的公平原则,而且会提高企业的人力成本。例如:一个生产部主任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处处体现领导者的表率作用。无论职工工作态度如何,他总是默默无闻地从早忙到晚。在老总看来,他是一个好干部。
— 2 — 但是,这个老总眼中的好干部因为它无法调动大家的干劲,利润总是负增长。所以,制定员工的薪酬水平,不能用眼睛看,而要用各种科学的考核方法,在上述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用预算考核法。2.2对整个薪酬的界定缺乏理性的战略思考
从xx公司的员工的薪酬制度来看,该公司并没有将薪酬作为其发展战略的杠杆。xx公司未来的主要发展战略继续拓宽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该公司的战略眼光是很远大,但是在人力资源规划上却又缺少战略性的思考。企业的老总根本没有注意到,薪酬中几乎没有涉及对熟悉外语和外贸、从事研究与开发等高素质人才的潜质提升与潜力激发。在遇到战略发展瓶颈时,也很少从人力资源方面分析企业战略实现的瓶颈,以及如何运用竞争力的薪酬政策去拓展此瓶颈。2.3忽视薪酬体系的“内在薪酬”
广义的薪酬可分为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两个部分。前者是人们从工作本身得到满足,它一般无须企业耗费多少经济资源,表现在挑战性、成就感、兴趣、自由度、文化等方面。后者则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实质性东西,它需要企业在经济资源方面付出相应的代价。xx公司的老总们所理解的薪酬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在薪酬”,而忽视“内在薪酬”。对于民营企业的老总来说,追求利润是最大的目标,他们会觉得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一种华而不实的举动。但是当员工每天上班的目的仅仅是“Just for money”,那么,一旦在薪酬方面员工不满意的话,就很可能一走了之,给企业造成损失。
2.4为规避攀比沿用模糊薪酬
从上面xx公司各部门制定的薪酬制度我们可以看到,老总能及时给那些为企业作出超乎寻常贡献的员工以激励,但又担心这会引致其他员工心理失衡。因此,有时不仅奖酬在一定程度上是模糊的,基本薪酬也有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模糊的。这在销售人员的薪酬支付上是最为明显的。
但是这种模糊薪酬机制也有它的弊端:
(1)薪酬,尤其是奖酬,不仅对当事人是一种激励,对其他员工亦是一种激励。其本应具有得对其他员工的激励作用被忽略了。
— 3 —(2)他侵蚀了薪酬管理的公平原则,从而弱化其激励功能,人们在心理上的感受觉得薪酬的支付并非公平。
3存在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
3.1特殊历史条件决定xx公司的家族式的管理
xx公司是由有血缘关系相连的家族作为大股东控制企业经营,单个业主绝对控制着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但是,企业发展壮大后,特别是当业务逐渐拓展到海外后,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管理上,都必须从家族以外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但是,家族企业的天然封闭特性本能地反对这种人力资本的引进。即使某位老总力排众议,家族成员也会前方百计排挤之。因此,这样就很难使员工和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使企业在快速发展不出闪失。3.2将薪酬视为企业的纯支出
xx公司对厂房、设备方面的投资热情颇高,对员工薪酬水平提高却心有不甘。该公司的老总并没有认识到,员工薪酬水平提升与员工素质提高互动的良性循环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员工的薪酬水平较高,企业原有高素质员工的流失率将降低,节约了员工的培训费用,企业将吸纳更多的素质员工,员工更有实力加大自我开发力度,这些均有助于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提升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就可以形成员工素质提升与其薪酬水平提高的“互推”之势。此态势对企业与员工均是有益的,而企业最终获得的收益(即人力资本收益)将高于在员工方面的各项支出(即人力资本投资)。
3.3现代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导入不足
在企业创业阶段,xx公司的管理者们凭借自身的“权威”,在非人力资本的影子发挥着主导作用。那时企业初创,规模小、人员少、结构简单,薪酬单一,作为企业家的业主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地监控企业运作,对于员工的薪酬发放也在“随意”中合情合理。但是,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外界竞争的加剧,老板们自身素质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尤其在现代薪酬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的把握上更显匮乏,亟需专业人员为出谋划策。
— 4 — 4优化xx公司薪酬管理的策略 4.1逐步弱化家族式的薪酬管理体制
我们不可否认,在该公司资本原始积累和创业阶段,家族式管理所起的作用。但是,创业成功之后,但公司的发展方向由国内专向国外,产品要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时候,单是靠家族封闭式的管理式不够的,因为业主们不可能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时候,公司应及时弱化家族式的封闭经营管理模式,实现投资多元化、社会化和管理专业化,在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及时根据企业的发展合理调整,只有这样,xx公司这样的家族式企业才能够在市场经济中“长青长兴”。
4.2建立具有外部竞争性的薪酬政策
从xx公司的发展战略看,应是急需有外语和贸易经验的人才及管理人才。而争夺这两种人才的重要武器就是建立由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企业要提高整体薪酬水平,势必增加人工成本。如何将有限的人工成本合理分配,是企业应着重考虑的问题。重要程度不同的工作岗位,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市场供求关系不同的人员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有差异的,企业可根据以上因素分配人工成本。
(1)对于公司里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市场需求大于供应的人员、企业急需的人员,可在薪酬政策上给予倾斜,其薪酬水平定位在市场薪酬水平之上,甚至定位于高端水平;
(2)对于一般岗位人员,由于市场上的供应大于需求,替代成本较低,可将这些人员的薪酬水平定位于市场平均水平,以保证企业对贡献大的人员能够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3)为满足企业对特殊人才引进的需要而支付高额薪酬,又不至于与其他人员的薪酬制度相冲突,可设置配套的特殊人才薪酬制度。如实行谈判制,可根据市场价格通过双方谈判确定薪资标准。4.3设置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结构
xx公司没有绩效考核,薪酬基本是老总的“拍脑袋决策”,所以经常有员工对此有抱怨。一个好的薪酬结构应能反应企业薪酬的导向,企业鼓励员工何种行为,可以通过薪酬结构的设计来体现。薪酬应兼具保健效应和激励效应。
— 5 —(1)设置绩效工资,让员工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通过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来确定绩效工资的多少,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效应;
(2)绩效工资所占工资比例的设计,应随着岗位级别的升高,岗位所承担责任的增大而提高;
(3)对知识工作者与体力工作者而言,企业薪酬的侧重点应根据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而有所不同,体力工作者应相对侧重于考核;而知识工作者则应相对侧重于激励。
4.4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
从xx公司的薪酬制度我们可以看到,该公司只注重企业的“外在薪酬”,而忽略了企业的“内在薪酬”。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是包括xx公司在内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操作上主要包括:
(1)组织培训,努力建构学习型组织。民营企业的老总应认识到培训对于员工以及企业的重要性,加大对于培训的投入。
(2)营造良好的民营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才能真正长、变强,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情感关注。公司的老板与员工之间应该有一个共同的道德观、价值观,使员工能够更好的理解公司的发展战略。
结论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我国民营企业,采用科学的薪酬管理方法,能够更好的防止人才的流失,让民营企业通过自身的优化为社会诸多方面提供服务,同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有力支柱。有效的薪酬管理,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最终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同时,制定科学的薪酬管理方法,必须因地制宜,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民营企业自身的情况,更要使民营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有结合自身特点的独特创新。西方很多家族企业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但是外国的薪酬管理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的企业。民营企业要找到优化薪酬管理的策略,还是要在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从
— 6 — 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寻找出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民营企业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过程,我们必须在一步步的摸索中前进下去。
注释:
内在薪酬:指人们从工作本身得到满足,它一般无须企业耗费多少经济资源,表现在挑战性、成就感、兴趣、自由度、文化等方面。
参考文献:
(1)秦志华,洪向华,《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2)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严诚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期论文精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4)王琪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5)伍双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谢晋宇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8)杨蓉,《人力资源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9)李宝元,《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0)约翰E特鲁普曼(john.E.tropman),《薪酬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11)孙剑平,《民企薪酬管理的七大误区》,中国商贸,2001.1,P50-51(12)李明辉,《民营企业薪酬管理探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P41-42(13)王新化,孙建平,《民营企业诊断与优化策略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P32-36(14)江卫东,《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5)王学力,《企业薪酬设计与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16)刘光起,《A管理模式——家族企业版》,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