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先学后教”模式新探析
小学语文“先学后教”模式新探析
【摘要】:随着目前新课改这一理念不断的深入,对于小学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推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的教学的要求方面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本文通过对“先学后教”这一教学的理念以及方式进行了探析,阐述了在新课改制度下小学语文转变的教学模式,为今后教学工作提高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先学后教;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1转变观念是课改的基础
对于一些学习习惯较差的孩子。老师都十分认真的教他们,可结果是“每天教生字,每天写,每天错。”因此,开始对教学的改革进行思考,最后提出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刚开始许多老师都不放心。认为手把手教着学都无法不会,让学生们自己去学,那岂不是更加学不会。所以,学校深入到各个备课组与年级段中,对老师在教学的经验、做法进行分析,找出“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通过收集教学的经验,使得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潜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为课改奠定基础。
2有效的模式是课改成功的保证
2.1解决“先学后教”方面的问题
对传统的教学进行改变,主要的教学观是教师的讲授,将课堂里多余的教学劳动减少,用新课改中的学习观来将之替代。让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主导来发挥其作用。对于课前预习以及备课、课后辅导和作业等教学环节给予重视。统一课内与课外教学的活动。师生双方对于整个教学的过程而言,都是对问题进行发现、分析以及解决的一个有机过程,让教师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2.2“先学后教”模式的教学步骤
为了能够让课堂的教学有更高的质量,建立一个学习的小组,把班里行政的小组改成学习的小组,按照学生掌握学习的程度来对其进行分组,每组的组长按周进行更换。课堂里学习小组具有五项功能:检查,汇报.合作,竞争,帮扶。合理的分配学生的学习。为了引导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提出“五五二”检测的指标。就是学习小组每个人在每堂课的发言要多于5次;学生在台前的说话次数要大与5次;在学习小组里每个学生的交流汇报的次数要大于2次。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人,把时间以及话语权都给学生。
(1)自学课前的预习
按年级划分预习要求。如低年级的学生在语文的教学上主要是阅读课文,标自然段,自学生字。而中年级的学生在这个的基础上,与课后的练习题或者是老师所给的问题相结合来阅读,对课文不懂的地方进行标注与质疑;对高年级的而言在以上的基础上初步分析课文,并且谈论感受。
(2)检查预习成果
对于学生预习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检查,重点放在对于基础知识如单字、词组等的掌握上。还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对于新知识大胆进行思考和想象,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集体研讨
有时一个人思考思维会受到局限,因此,让学生进行展开集体研讨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更能从小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及能力。实际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们通过预习提出的相关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倡导学生发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感兴趣、不理解、容易出错的地方,并根据讨论的结果来确定课堂教学的方向、内容,从而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4)检测巩固
具体形式可以采用随堂提问、小测验等,这个步骤可以达到为学生巩固新知识的目的,也能反映出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
2.3“先学后教”模式对老师的要求
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场所,抛开课堂来谈教学是不切实际的,若要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紧贴课堂和实际教学内容。教师们只有从课堂出发,结合学生的问题认真思考和把握教材里的内容以及教授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就开展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我们对老师们提出了几点的要求:
(1)备课做到“四讨”:即进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预习教案以及课中随堂检测教案等四项内容的讨论。
(2)课堂做到“三要”:即教师上课时必须要用到黑板,每堂课都必须要和至少一位学生亲近、交流,课堂上必须要准备有预习教案和随堂检测教案。
(3)教学把握“三不”:即学生不进行预习,不授新;学生不主动思考,不交流;学生不提出问题,不讲解。
(4)每周开展“一研”:一周进行一次教学研讨总结会议,教师们根据自身教学的感受、经验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讨论,重点针对“四讨”中的内容进行方法上的探索研究,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师教学的能力。
3科学的评价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传统对于教师教学好坏的评判标准大多放在了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表现方面,因此,为了能够获取评委们心里的良好印象而提升分数,教师们会采取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由此出台了新的《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根据新的评价标准中规定:教师教学能力的好坏应由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人数、教学内容的广度、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以及教师采用的教授方式等多方面来进行评判。这样能够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起到提供良好方向指引的作用,起到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
同样,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可以采用“小组捆绑”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即用整个小组的评分作为对个人的评价得分,例如小组预习评价得分、小组研讨交流评价得分以及小组课堂表现评价得分等,这样能够让小组内的成员相互监督、鼓励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承诺一些奖励给学生们:优秀小组的成员将有机会获得本学期的三好学生、先进个人等表彰的名额。
4总结
要想让学生开启他们的通窍之门。就必须先让学生来自学,之后在根据学生们的自学来对学生进行后面的教导。探索并实践“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能够对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有所帮助,有效的让学生们对学习方面产生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姜雪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
[2]常洁.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J].考试(教研).2012(7);
[3]蔡林森.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体会.天津教育.2011(3).
第二篇:小学语文先学后教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先学后教阅读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1.“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导(激趣导课,指导自学)——读(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议(讨论收获,提出问题)——探(细读理解,品味感悟)——结(拓展升华,归纳总结)一练(达标练习,巩固强化)2.“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 自读一交流一积累(扩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解读:(一)“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1.导。激趣导课,指导自学。
(1)导课的方式: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內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內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2)出示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三维”目标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三维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要体现基础性和渐进性,体现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要有梯度,语言简洁明了。要对自学时间、內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 2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够在学蛐海中留下初
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內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第(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第(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垒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顺,读流利。3.议。讨论收获,提出问题。
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低年级学生谈收获可以让学生说说认识的生字新词,并且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对一些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让他们交流自己感受和想法;
中年级可以交流对词句的理解及方法,交流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把握;高年级可交流对词句的正确理解,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內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来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此外,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暂不安排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內容;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探。细读理解,品味感悟。(合作探究)细读理解的目的是在学生初读了解课文內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章节,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梳理初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2)师生合作探究,理解重点内容,解决疑难问题。(3)品读语言文字,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第一,(1)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找到导入细读理解阶段的切入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顺承第3环节,要在“讨论收获,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梳理举生读书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二是根据学生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梳理出导入学习重点章节的切入点.
第二,(2)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关键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三,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申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
第四,第(3)环节是对第(2)环节的效果验证,看学生是否能通过朗读,感悟品味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第五,在(2)(3)环节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文本和年级特点,将默读、小声读、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读、速读、略读、浏览等读的不同方式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读贯穿教学的始终;二是要根据读书的主体及文本内容,将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师生领读、范读等读的不同形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三是(2)环节在低年级教学中不必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也不要安排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5.结。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归纳总结,教学时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第4环节“细读理解,品味感悟”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低年级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动;中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拓展活动;高年级还要对写作方法进行总结,真正把平时阅读与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第二,要做好归纳总结。一是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有何收获;二是进一步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重在表扬激励;三是进一步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主题。6.练。达标练习,巩固强化。(该阶段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训练题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在强化训练基础知识的基础土适当进行拓展训练。训练题要分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达标练习的时间可依学情而定,可放在各个环节之中,也可放在一节课的后面进行.达标练习有以下几项内容:(1)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达标训练。
可采取学生记忆、自查、互查、组长检查,最后由教师抽查等办法,使学生必须记住要理解掌握的有关基本知识。
(4)布置实践性活动,向课外延伸(即,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譬如,搜集阅读和文本相关的学习资料、编演课本剧等)。
(5)综合练习和实践活动以迁移运用为主,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写字练习、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以及辩论、表演等活动。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自读一交流一积累(扩展)”。在此基础土,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还可采用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模式(变式),如自主选择式、质疑解疑式、重点阅读式、自测互评式等。
即先由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或交流自读体会,或就课文的内容、写法展开讨论;最后视课文的特点安排积累、扩展、延伸方面的练习或实践活动.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概览全文,了解大意;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
息;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扩展延伸。
自读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我们对略读课文理解的要求不宜过高,但对默读速度的培养应予以重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略读、浏览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交流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读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积累、扩展阶段既可以侧重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又可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对积累或扩展延伸的內容应有所选择,不宜贪多求全。
令变式一: 自主选择式
即在自读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內容、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选择阅读思考,然后交流.其基本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阅读思考。3.交流学习收获。
4.视课文特点安排积累练习或向外扩展延伸。
说明:第一,该模式一般适合于篇幅较长的课文,若干内容属于并列关系的课文,可以多角度体会、理解的课文.第二,教师要切实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第三,该模式适用于阅读能力较强的班级。
变式二:质疑解惑式
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大家互相帮助解决。其基本的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3.积累或向课外扩展延伸(视课文特点而定)说明:第一,该模式一般适合于含有难理解的句段的课文,学生初读后易产生疑问的课文。第二,学生要有一定的质疑解疑水平。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质疑解疑的能力。第三,解决的疑难问题不宜过多,避免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过多的占用教学时间。
变式三:重点阅读式
即在自读课文的基础土,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然后围绕重点內容合作学习,交流收获。其基本的教学步骤如下: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2.明确文章的重点內容。
3.围绕重点合作学习,汇报收获。
4.积累或向课外扩展延伸(视课文伶長安排)。
说明:第一,该模式适合于重点內容比较明确的课文。第二,教师要对如何抓课文重点进行指导。第三,明确重点内容后,应就重点内容提出一两项比较明确的学习任务。如:了解重点内容的意思,围绕重点向课外延伸,体会写法等。
变式四: 自测互评式
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安排的课后习题或教学是设计的习题自读思考、做答(即进行自测)。可安排笔答,也可默读思考、口头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并解决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其基本的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自测题,明确任务、要求。2.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测题。
3。在教师的带领下订正答案、讨论交流。4。解决阅读中的其他问题。
说明:第一,该模式适合于內容比较浅显、语言通俗易懂、全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课文。第二,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题。要把握好测试题的难易度,题量也不易过多,一般多数学生在15分钟內能够独立完成为宜。第三,在订正自测题时,不能局限于答案是否正确,应针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思考。第四,此种模式不宜频繁使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进行合作表演式(即在自学后分组表演课文或课文的一部分)、欣赏评价式(即欣赏课文的精彩片段,或从某个角度评价课文写得好不好)等变式的教学。
在使用阅读教学的基本式时,要把握好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精心设计过渡语,要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丝丝入扣,课堂教学才能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艺术殿堂中,获得知识,增长智慧。
三、基本模式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万变不离其宗”,为此我们要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灵活使用基本式。
第一,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读自悟、表达、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
第二,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第三,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教师在使用教学的基本式时,首先要熟悉好教材,通读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披文以入情,才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才能展现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第三篇:语文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薛八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小学生有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即使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学会说话,也认得一定数量的常用字,依靠拼音基本能读出课文,说出大致的意思。因此,“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完全能够适用。但是,小学一年级教师要了解学生入学前在幼儿园是不是学会了拼音,已学会多少生字,注意一年级教学与幼儿园衔接,这样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有效的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3个主要环节变为语文教学中的“几个比”,即比读书、比认字、比写字、比默写、比说话,最后比当堂完成作业。一节课,不论“几个比”,都是每一个“比”为一次“先学后教”。这样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了竞赛活动,每一次学生竞赛后,老师组织大家点评。
一、在“精读”课上的应用
一般采用一课时两次“先学后教”,最后“当堂训练”。
(1)板书课题
上课开始,教师三言两语(语速要慢,不可东拉西扯,离题远),以激情或制造悬念等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或者教师直接一边慢慢读题,一边板书课题。小学低年级一般为学生边唱笔顺,教师边板书课题,学生听得懂、记得住。课题写在黑板中上方,字不宜小,不能潦草,笔画、笔顺不能错。什么样的效果好,就用什么方式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后,教师要通过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小学低年级以教师口述为宜。
操作要领:
① 为了让学生看清教学目标,屏幕上的字要工整,不要太小,屏幕上不要配鲜艳的装饰画面。
② 学习目标的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情感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容。
③ 学习目标要准确。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既不降低,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程度上;也不拔高,该“知道”、“了解”的,不能要求“运用”,更不能搞错。
④ 学习目标要具体,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富有鼓励性,比如“比谁能„„”。
⑤ 不要急于切换投影,使教学目标一闪而过,学生看不清楚。⑥ 揭示学习目标时,教师要注意情感投入,诱导学生尽快明确目标,教师不宜节外生枝,说闲话。
(3)自学指导
揭示教学目标后,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小学高年级自学指导的方式通过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可以节省时间,学生容易看得明白;小学低年级常以教师口述为主。自学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4个明确,即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
操作要领:
1.语文课上的“自学指导”与数学课不同:数学课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搞一次“自学指导”,以后学生看书、练习、更正、讨论、完成作业,语文课往往需要搞几次“先学后教”,因此,“自学指导”不是集中在出示“学习目标”后,而是分散在几次“先学”前,每次“自学指导”时间不长,要简明扼要,针对性要强。下面介绍的“自学指导的操作要领”是指几次“自学指导”应注意的方面。
2.自学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看新知部分,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3.要紧扣学习目标精心出好思考题,因为思考题直接关系到学生自学的路子和效果。自学指导中常有思考题,一般采用课文后面的问题,也可补充,但思考题不宜太多(一节课两三题),多了就成了“满堂问”。思考题不能大而空,要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理解新知识,找到规律,能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自学的方法。怎样学得好,就怎样学。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可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可质疑问难,但不宜边看书边讨论。
5.自学的时间。安排自学的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时间也不宜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
6.自学的要求。要鼓励学生认真看书,比谁自学效果好,能做对检测题(但检测题在自学指导中不能出现,一定要在看书结束后出示,否则会影响学生专心看书)。这样使自学变成了检测前的准备,使学生看书能够紧张地思维。
7.教师要满怀激情,精神抖擞,稳重端庄(不可用力拍手、敲桌子、敲黑板),语言要简洁(尽可能不讲一句废话),有条理,语调抑扬顿挫,能流露出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
(4)比读书(第一次“先学后教”)① 先学。
自由读课文:a.借助拼音读准生字;b.有不理解的词语,学生可圈、画、查、注、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② 后教。a.指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尽可能让后进生读,让多数同学都有机会读,每人读一点;同时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指出并更正读错的字音,有错即停,有错就纠,教师仅仅帮助板书正确字音。如学生读错了,其他学生都不能纠正,教师再帮助正音。
b.全班交流,理解词语。
(a)指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由学生解答(兵教兵);(b)如有词语学生都不会或理解有误,教师再作解答;
(c)如果无学生提问,教师可提问有关重点词语检测,指名回答,学生评议纠正。
注意:一定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在语境中去理解词语,也可以通过用词语说话来理解词语,切不可死记硬背。(5)比说话(第三次“先学后教”:理解文章的中心特色)
①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思考课后问题或教师补充的思考题。②学生读书,思考,准备。
③回答问题,讨论(纠正、补充、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质疑、解疑。
学生讨论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讨论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目光盯住每个学生,不要盯住课本,不要只看少数学生),应先提出讨论题,让全班学生思考,个个准备回答,之后再指名回答;不能先指名(或指定××组同学),再提出问题;要问:“会的请举手”,之后教师从举手的学生中先让后进生回答,不要问“对不对”,让全班齐声回答(因为齐答使学生不动脑,谁会谁不会搞不清楚),要让较多的学生畅所欲言,说个够(发言面力争100%)。切不可一人回答了,不管对否,教师就迫不及待、滔滔不绝地讲,使学生的讨论流于形式。
b.讨论的内容。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讨论时,教师不可信口问这问那,东拉西扯,搞“满堂问”。
c.讨论的顺序。后进生先回答,优生补充、归纳,教师板书„„这样,一类一类地按逻辑顺序讨论,由个别到一般,找到规律,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教师的板书要与学生的讨论密切结合,学生讨论哪一点,说对了老师板书这个要点,再讨论另一点,老师再板书另一要点。切不可等学生讨论完了,教师再边讲边板书,这样重复、费时,理论与实际脱离,影响学习效果。
d.教师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好。教师讲的内容,应该是全班学生通过更正讨论还不会的地方,即大家都说错了的或都说得不完整的。教师讲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应该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e.教师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对学生通过自学就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若部分学生做错了,经优生帮助更正,能正确讲出“为什么”的,已经解决的问题,也坚决不教;切不可学生讲一句,教师跟着重复一句,学生讲一遍,教师重复一遍。对极少数学生知识回生的个别问题,也可以不教,待课外个别辅导。
f.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善于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能够驾驭好课堂。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确保学生坐姿端正,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教师要用好教棒,千方百计让学生紧张地思维,解决疑难问题。(6)比当堂完成作业
内容:第一课时:①默写(听写)生字;②抄写积累词语、句子;③选词填空;④做《练习册》上相关类型题等。
第二课时:①背诵(默写)课文(段落);②学会写作方法,片段练笔;③展开联想,续写故事;④学文感言;⑤《练习册》相关类型题等。
以上训练内容根据教学需要设定。
二、在“略读”课上的应用(读、思、议、练)
语文略读课重在考察学生在精读课中所学的阅读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1个课时完成,上此类课,教师要充分体现一个“放”字,即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思(先学)、自练、自议(后教)。
① 板书课题 ② 出示目标 ③ 自学指导
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思考:①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理清文章层次);②思考课文后的练习题或者是老师补充的问题;③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为什么?④文章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我们在作文时如何运用?(这些内容供参考,根据需要设定)
④ “先学后教”
①学生读书,边读边思考,圈、画、批、注。②“后教”。
a.学生回答问题(一题一题进行)。
b.讨论,同学补充、更正评议,各抒己见。c.教师点拔,归纳。(5)当堂训练
紧扣教材,根据知识点设计训练题,或做《练习册》中训练题。
三、在低年级“识字课”中的应用
对于低年级的“识字课”,可以采用“几个比”的教学方法。(1)板书课题(2)出示目标(用通俗易懂、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口述)(3)自学指导(用简单明了、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分别在每个环节进行之前口述,告诉学生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和要求)
(4)比读课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①先学:指名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②后教:a.指名读,一人读一句或两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读;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错误,及时更正读音;教师板书正确字音。b.解决板书的错音字(兵教兵→指名读)。c.指名读一两个自然段后,投影出示部分要求“会认字”(以词语出现),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结合课文识字,为“认一认”打基础)。
(5)比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本环节中,“先学”与“后教”穿插进行,紧密结合,学一点,教一点,边“学”边“教”。
①投影出示本课要求“会认字”,分3步进行:(7)先以词出现,生字注拼音,学生自读(先学)(8)去掉拼音,指名读(先学),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兵教兵”(后教)。(9)单独出示生字,学生自读,同桌练读(先学)
②检测会认字:做练习册(或小黑板上)连线题或是给生字注音,指名(2-3人)板演。(先学)
③学生上台改错,师生共同评议。(后教)④同桌对改、补错(互学互教)。
(6)比流利朗读课文(第三次“后学先教”)①先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②后教:指名展示读。读不流利的句子,同学帮助,如有疑难的句子或段落,教师可范读,然后重点让学生练读。
(7)比写(当堂训练)①先学:a.学生认真观察要求会写的字,然后在课文后田字格中临摹。b.检测:指名2-3人在黑板上田字格里写,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写。
②后教:a.指名上台改。b.师生评议。c.学生写不好的字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8)比当堂完成作业
学生在练习本上认真练写。如果会认字较多,第一课时写字可以只写两三个,剩余的可放在第二课时练习。
操作要领:
要注意指导学生既要写对,又要写好。笔顺、笔画正确,间架结构匀称,大小适中。
四、高年级作文指导(1)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自看“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示,明确习作的内容与要求。(3)学生自选材料、自编提纲。
(4)交流提纲。指名读提纲(或投示出来),“兵教兵”评议,教师点拔指导,纠正选材、构思方面的倾向性问题。
(5)当堂完成作业。
①学生写草稿(写完后,与同时完成的同学交流互改)。②誊写作文。
五、中高年级作文评讲课
(1)导入、点明评讲议题。
(2)出示典型(特别好的、特别差的)习作片段或全文。(3)学生看,思考准备发言。(4)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归纳)。(5)教师总结:理出方法,指导实践。
(6)完成作文后作业(修改作文或片段练笔等)
六、低年级说写指导课
(1)板书课题。内容:①“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②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③观察“人”、“物”、“景”、“图”;④创设情景(学生表演或播放情景小剧)等。
(2)说话指导:让学生明白内容、方法和要求。
例: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小表演,要求大家边看,边听,边想,看完后把表演的小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还要讲出你的看法和想法,然后呢,我们还要把它写下来。
(3)说前准备:学生观察(听、看、想)或回忆(身边事)等。
(4)说话(演讲)比赛:要求学生说得具体、清楚、有序,让别人听明白。(5)指导学生评议:哪一点说得好,哪一点说得不好,为什么?应该怎么说?(6)写话。写前指导:要求把说的话写下来,要写得通顺、具体、完整,把字写端正,不写错别字,不会写的字可以问同学,问老师,也可以用拼音代替,会用简单的标点符号等。
七、低年级写话评讲课
(1)导入,提出评议内容及要求。
(2)投影展示(或指学生读)具有典型性(好、差)的学生习作,引导学生从句子通顺、意思清楚、内容完整、具体以及写字正确、字体工整以及标点符号等方面一一评议。
(3)教师总结,归纳方法。(4)学生修改习作或进行相关片段练习。操作要领:
1.“说”是“写”的基础,要先说后写,说写结合。要指导学生说好,写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说写要求,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如果内容较少,也可以把“指导”与“评讲”合并为1个课时完成。
八、在复习课上的应用
复习课的课堂结构,除辅助环节外,还有3个主要环节:练(先学)、改(后教)、练(当堂训练)。
(1)练(先学)
目的:检测了解学生原有基础,发现问题,为“后教”提供依据,增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操作要领:
1.检测题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既要有基础性,更要有典型性、代表性,围绕单元内的主干知识命题。
2.教师要巡视,确保学生独立按时完成检测内容。
3.了解学生答卷情况,如果学生都提前完成了,或还有个别学生因不会做而做不下去了,就及时停下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2)改(后教)
目的:引导学生纠错,更正一题,学会一类,吸取教训,避免下次重复类似错误。
步骤:
①同桌互改。
②公布答案,并统计错误率。③针对问题,更正讨论。出示典型的错误答卷或让做错的学生说说错在哪里。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
④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掌握应注意的方面。操作要领:
1.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更正,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其他同学讨论解决,老师只讲大家都不会的。
2.不能就题讲题,有由一题讲出一个规律,以点带面,触类旁通。(3)练(当堂训练)
目的:在前边查漏补缺的基础上,适当拓展,综合训练,逐步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操作要领:
1.教师巡视,摸清有哪些倾向性问题。2.课后及时批改并引导学生更正。课时安排:
对于低年级或平时的巩固性复习课(周、月)可以用1个课时来完成,15分钟左右练一练(先学),10分钟左右改一改(后教),再用15分钟左右练一练(当堂训练)。知识点较多的也可以用2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练一练(先学)、改一改(后教),第二课时更正、再练一练(当堂训练);还可以第一课时出示“复习指导”(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前10分钟左右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记一记,复习相关内容,后30分钟左右练一练;第二课时前10分钟左右改一改,后30分钟左右再练一练。
对于期末的综合性复习,常常按单元分类,一次复习一个或两个单元,或者按基础知识类型一类一类复习,或者按阅读及写作分类,一类一类复习。这样的复习课可以采用前边讲的2课时一循环,也可以采用3课时一循环,即第一课时练(先学、查漏),第二课时改(后教、补缺),第三课时练(当堂训练、巩固拓展)。
总之,不论几课时一循环,都是“先练”,发现问题,再“后改”(纠错),不能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更不能使复习课变成老师重讲一遍课本。
上边介绍的几种课型结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去灵活设定,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可以死搬教条。但是,不管是“一学一教”也罢,还是“三学三教”也好,都不能流于形式,必须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原则,教师必须真正退居“二线”,当好导演,做好主持人,以饱满的热情和富有亲和力的教态,用恰切精彩的过渡语,用精当准确的指导语,用充满鼓舞性的评价语,去感染激励学生,引领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第四篇:小学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浅谈
小学语文“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浅谈
宁县马坪小学李小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落实,许多学科的课时压到了最低,而这些学科所承担的任务却并未减少,小学语文学科更是如此,大量的课外、课内阅读内容,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成为摆在我们眼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观,代之以新课程倡导的“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
【关键词】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预习提纲导学案
【正文】
一、转变观念,推进高效课堂
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这就意味着上课不仅是老师传播知识,也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共同学习;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更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当前构建高效政治课堂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老师则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仅向学生灌输知识,扮演课堂的上帝。为了全新的高效课堂模式,高中政治课应由过去的学科本位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转变。在教学中,不仅要体现重视政治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政治学科的发展规律,更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转变老师教学观念。
二、平淡过度,做好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对于广大师生来说,实在还是一个新颖的话题。预习提纲可以涉及学法指导。同时,预习提纲中的一组一组的问题就是引领学生达成目标的一串思维的台阶。教师课前通过对预习提纲的批改,及时获取了有关学生认知前提的反馈信息,备课时便能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删除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预习提纲应具备以下不节:
1、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
2、学习内容及要求;
3、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自己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自学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地进行讲解,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己探究的兴趣。
三、认真解读,提炼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
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四、有效衔接,创建高效课堂
1、热身运动,预习检测
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测
可采用检查书面作业的行式,个别指导,也可采用当堂提问,自由发言,展示自已的预习成果,通过以上方式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发现这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预习中会提出许多问题,每个小组经过碰撞选择一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过梳理,把问题分类整合。对于学生提出的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学生自读解决,老师梳理、整合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0分钟。
2、各显身手,取长补短
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要求学生要做到:问自己、问工具书、问材料。其次,要引导学生针对质疑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深入研究。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多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小组合作式学习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合作,人人参与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方合作,各施所长。课堂信息交流多向,学生学习更积极、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发展。
3、点拨释疑,更上一层楼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引发学生体验、感受、联想和想像,如宋人雷震有一首《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远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是一首描写夏季山村风光的小诗。我们教学时可以设疑点析:诗歌写的是什么画面,学生可以发挥联想;远山夕阳倒映在水草青青、碧波荡漾的池塘里。归村的牧童横骑在牛背上,自由自在地吹着短笛,虽然无腔无调,却也别有情趣。细细品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全诗清新优美,生活气息浓,是一幅优美的山村晚景图。而在这幅图中蕴含着的,是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山村风光的热爱。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学生就把握了诗歌的主旨。
4、当堂训练,智力大冲浪
训练题的设计要坚持科学的程序,是课堂学习的主要环节,要想使语文训练获得高效率,就必须明确语文训练的目标、重点和步骤,我们每位教师在设计训练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语文训练的效率,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大面积提高,真正把我们的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总之,在小学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灵活运用,不能搞形式主义,特别要注意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坚持可接受性原则,要适应小学生,让小学生能
够高高兴兴地有效地学习。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先学后教”模式的应用分析
【摘要】新课程改革促使人们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实际的发展需求。时代的不断发展促使新型教学方式产生,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方式,“先学后教”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先学后教”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自学为主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团队意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先学后教”模式的应用对策作了分析,为学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打下了基础。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先学后教;应用
一、前言
从建构主义相关理论来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知识和发展知识,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正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的,具有有效性。作为小学基础学科,语文对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先学后教”并不存在着单一性,实际上的体系结构具有完整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转变传统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限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借助“先学”作为重要引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先学后教”模式应用对策
1、注重教学准备工作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新课导入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针对性教学情境,利用课堂内容来设置情境,并且利用板书来突出重点和难点。考虑到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在新课导入过程中,可以更加注重导入方式的趣味性,诸如,利用谜语来导入、利用故事来导入或者是利用游戏导入等等,这样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更加欢乐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在进行《两只小狮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针对性的课堂导入,提升教学的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消化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课堂结构的合理性,让学生先联系认读,之后教师检测纠正,注意指令的明确性,提升实际的操作性,提升实际的教学效率。
2、开展小组式教学
在学生自学之后,可能会存在着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讨论,鼓励学生交流,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提升实际的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积极的讨论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进行讨论小组的划分,根据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计划性以及选择性分配,鼓励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在讨论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展示自身特长,在更加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教学思想以及教学内容,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呈现出多元化的课程发展。总之,小组讨论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小组讨论的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小组内和小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分享快乐。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小组内、小组之间的合作,重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鼓励学生学习中积极的部分,对不足和缺陷进行修正和补充,坚持以理服人,鼓励学生的交流,加深对问题的了解。
3、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将的愈加详细,那么学生接受效果更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加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只是按照教师预设来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不爱动脑筋,在课堂学习中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抵制主动性学习。“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自学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具备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学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等进行有效的引导,纠正学生不准确的表达、解决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判断问题,引导学生针对质疑的内容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质疑能力以及思想探究能力,等等。
三、结语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在学生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先学后教”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承担指导者的作用,为学生营造更加积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解决困难。总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知道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转变传统“填鸭式”灌输教学模式,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