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一起拒收案看与国际大买家交易的风险防范
从一起拒收案看与国际大买家交易的风险防范
案情简介
2008年10月,国内某大型出口企业A公司向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美国B公司出口了20吨二钼酸铵,总金额为USD852068.87,支付方式为OA90天,贸易术语为DDU。2009年3月,A公司因B公司拒绝提货付款向中国信保通报了可能损失情况。
中国信保介入本案后,立即委托当地渠道调查案情并协助A公司减损。渠道同B公司联系时,B公司先以不清楚本案项下的出运为由拒绝配合渠道的调查工作,后又称本案项下的货物是A公司擅自出运的,事前未得到其订单确认,所以B公司拒绝承担提货付款义务。A公司否认B公司关于“擅自出运”的说法,并提供B公司发出的电子订单作为佐证。针对A公司提出的电子订单,B公司进一步解释为,B公司承认其仅就10月出运的货物下过订单,而未订过11月出运的货物;A公司于10月和11月分别出运了两批同质同量的货物,当时恰逢国际市场价格急剧下滑,10月出运货物的总价较11月出运货物的价格高出8万多美元;而根据双方框架协议的约定,货物到港后储存在指定的第三方仓库中,由B公司根据自身需求安排提货及付款。B公司称由于两批货物同质同量,他们误将仓库中11月出运的货物提走,并如期支付了相应货款USD732024.14。经过渠道斡旋,B公司同意支付两批货物的差价8万美元作为补偿。
A公司坚决否认B公司误提货的说法,拒绝接受B公司提出的和解方案,并要求B公司支付11月出运的全额货款USD852068.87,但其始终无法提供11月出运货物的订单。B公司也因此坚持不承担提货付款责任,并进一步提供双方历史的往来函电,证明“A公司在明知B公司不需要货物的情况下,仍在11月继续发运货物,且知道B公司误提11月出运货物后未提出过任何异议”。最终,A、B公司无法达成和解,为了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A公司将B公司拒提货物转卖,价差损失约60万美元。
买卖双方争议焦点
B公司提货付款的行为是构成对10月出运货物的提货还是11月出运货物的实际履行?
A公司认为:其10月出运的货物是依照双方框架协议的约定、B公司的发货计划以及B公司具体的订单而发货,B公司对该批货物有无可争议的收货付款义务;而对于11月的出运,虽然B公司未下订单,但B公司提走货物的行为构成了对合同的实际履行,不能视为对10月出运的误提。
B公司则认为:双方间的框架协议中明确约定,该协议并不是采购合同,B公司向A公司提供发运计划,每次依据需求下达具体订单,B公司并不承诺购买A公司的超计划发运,并有权退回订单之外的存货。因此,其不承担11月出运的提货付款义务,且由于各批货物同质同量,所以提货是属于误提;对其误提货物给A公司造成的差价损失约8万美元,B公司愿意予以弥补。
法律分析
1.关于A公司11月出运的货物是否存在合同依据
所谓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可以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存在,在国际贸易中,合 同书、订单、往来函电等都能构成合同的一部分。就某一具体合同而言,由要约和承诺构成。要约,是指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必须十分确定并且表明要约人在得到接受时承受约束的意思1。承诺,是指被要约人声明或做出其它行为表示同意一项要约2。由此可见,承诺可以由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构成,也可以由行为构成,但是缄默或不作为本身不能构成承诺。合同在承诺生效时成立3。在本案中,从买卖双方的贸易流程来看,在双方签署的框架协议(/Open Purchase Order)中已明确约定,该协议及B公司提供的发运计划均不构成合同或合同的一部分,B公司的采购以具体订单为准,因此,B不承诺购买超过其订单出运的货物。也就是说,仅凭框架协议和出运计划,买卖双方之间无法对具体出运形成有效的要约与承诺,买卖合同是无法成立的;只有当B公司向A公司发出具体的订单时,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要约”,而当A公司通知仓库同意B公司提货时,才构成“承诺”,此时A、B公司之间对于具体某批货物的买卖合同才成立。
美国律师分析认为,无论是根据美国相关法律,还是有关国际公约,要想追究B公司对于11月出运货物的违约责任,A公司必须提供买方针对11月出运货物的订单;而A公司却始终无法提供11月的订单,B公司也坚决否认曾经下过该订单。因此,A公司11月出运的货物不存在合同依据,无法追究B公司的违约责任。
2.关于货物可替代性(fungible)或未特定化的问题 所谓特定化,是指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履行中,需要将货物划拨到具体的合同项下,从而在货物与特定的买卖合同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合同双方可以通过在货物上加标记、或以装运单据、或向买方发出通知、或样品、图片等方式将货物特定化,以固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标的物。货物特定化是货物风险转移的前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买卖双方对于货物享有的权利。未特定化的货物,如果是种类物,则具有可替代性,卖方交付任何一批同种类货物,都构成对合同的履行。
A公司出运的各批货物同质同量,从外观上来看完全相同,属于种类物,且储存于同一个仓库中。在B公司提货之前,A公司并未通过任何方式将货物特定化,所以B公司有权主张其提走任何一批货物都构成对其待履行订单的顺次履行,而不特定地构成对后一订单的实际履行。
二、本案的启示与思考
纵观本案的处理过程,不得不思考:是什么原因让A公司自始处境被动,而最终损失惨重?面对国际大买家,中国出口商怎样才能走出“不平等”的阴影?
1.面对强势买家,出口企业应充分挖掘并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合理的贸易条件,审慎签订贸易合同和其他补充协议。国际大买家一直是倍受中国出口商青睐的交易对象,因此,巨大的竞争优势造就了这些大买家的强势地位,广大出口商往往迫于业务压力接受种种“不平等条约”。如本案中,B公司作为世界500强之一的知名企业,具有非常强势的市场地位以及专业的业务和法律团队,其确定的贸易条件充分,甚至过分地保障了B公司的各项权益。而作为出口企业,固然市场地位在短时间内难以扭转,但在谈判和签订具体合同条款时更应该“寸土必争”,不放松任何细节条件和利益,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尽量争取最 12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四条。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八条。3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二十三条。优厚、最充分的法律保障;同时,对于一些显失公平、无法履行的合作条件,出口商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该拒绝时当拒绝,以免逞一时之能,日后自食苦果。
2.一旦签署合同,应严格遵守合同约定的各项义务。国际贸易的买卖双方往往远隔重洋,无法实现面对面交易中的“有商有量”,因此,贸易合同被视为当事人之间的法律,而信守合约更是国际市场规则的铁律。本案中,A、B 公司签署的一系列协议虽然对A公司有失公平,但在美国这样一个崇尚“契约自由”的国家,只要合同条件不构成显失公平,或违反公序良俗原则,或侵害第三方权利,即使诉诸法庭也会做出尊重当事人自愿约定的判决。因此,从理论上看,框架协议中约定“本协议不构成合同,只有具体的订单才构成合同”是合法有效的。A公司在合同订立之时就明知处于不利地位,仍然勉强接受,而在后续执行过程中又试图不经过合法有效的合同修改程序去扭转被动局面,到头来“有苦说不出”,无法获得有效的法律保障。
第二篇:民间借贷合同-民间借贷合同 从一起民间借贷案看借条与借款合同区别
民间借贷合同-民间借贷合同 从一起民间借贷案看借条与借款合同区别
王某和李某是同村村民,关系处的一直很好,2016年9月3日和10月24日王某以砖瓦窑厂扩建需要资金为由先后两次分别向李某借款30万元、20万元,王某向李某借款共计50万元,王某为李某出具了两张借条,借条中双方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双方口头约定使用期限最多为一年,待王某资金周转过来马上还款。同时王某还向其他亲友借款2000多万,并给其他亲戚朋友许诺了高额利息。王某借款后,并没有按约定用于扩建窑厂,王某用一部分借款购置房产和豪车,大部分借款被用来放高利贷,后因王某的债务人携款潜逃,造成巨额借款收不回来,导致王某资金链断裂,王某无法支付债权人借款本息。王某的债权人经常到王某家中索债,2016年4月27日数名债权人到公安局经侦大队报警,告王某诈骗、非法集资,部分债权人还向法院提起诉讼,并保全了王某的财产。李某作为债权人也多次向王某索要借款,王某一直以各种理由拒不归还借款,李某无奈只得于2016年5月6日委托本律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审中,王某称借条并非自己书写的,是李某伪造的,向一审法院提出笔迹鉴定申请,后又放弃鉴定。2016年7月27日一审法院判决王某归还李某借款,王某不服一审判决,委托律师提出上诉,王某的上诉理由是借据确实为自己书写,但是李某并没有实际交付借款。
【承办经过】
2、被上诉人李某已经实际向上诉人王某交付了借款。民间借贷合同
被上诉人李某向上诉人王某交付
了50万元借款,上诉人王某向李某出具了借条,借条就是被上诉人交付借款的证据。上诉人王某一再强调被上诉人李某没有提供实际交付借款的证据,是上诉人王某混淆了借条和借款合同的概念和区别。借款合同本身是实践合同,不仅要有书面借款协议或者借据,更重要的是出借人实际向借款人交付借款。实践中,民间借贷操作流程是出借人先给付借款人借款,借款人再向出借人出具借条,而且借款时出借人也只是让借款人出具借条,很少有出借人和借款人先签订借款合同,出借人交付借款后,借款人再向出借人出具收到条。被上诉人李某作为普通百姓不知道借款合同是实践合同,不仅要有借款合同还要有交付凭证。另一方面,如果借款事实不存在,上诉人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会向出借人出具借条,上诉人向被上诉人出具借条后应该了解其法律后果,可上诉人既没有向被上诉人要回借条,也没有报案说明情况,也证实被上诉人李某已
经实际交付了借款。上诉人王某应该承担被上诉人李某没有实际交付借款的证明责任,否则应该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3、上诉人在一审中提出笔迹鉴定申请及上诉到二审法院其目的是为了拖延还款时间,甚至达到不归还借款的目的,但是上诉人王某向被上诉人李某借款50万元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相信上诉人的所作所为都是枉费心机,是徒劳的,上诉人积极想办法筹款还钱才是正道。被上诉人在上诉人困难的时候,考虑到邻里朋友关系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上诉人度过难关,令被上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被上诉人和上诉人之间上演了一出农夫和蛇的悲剧。
另就借条和借款合同的区别作如下说明:
借条不同于借款合同,借条不仅反映了一个借款合同的存在,借条更重要的作用是证明借款合同出借人对出借义务的履行,着重确认的是借款人的还款
义务。民间借贷合同借条与借款合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借款合同关系是出具借条行为的基础关系,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借款合同是典型的双方民事法律行为,需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直才能成立,如果借条就是借款合同,则它是书面合同,书面合同需要当事人双方签字才能成立,而借条只要借款人单方签字就成立,无需出借人签名。因此,借条不是简单的借款合同,只是证明口头借款合同的存在,并且出借人已经履行了出借义务。在民间借贷中,尤其是亲朋好友之间的借款,借款协议往往是口头的,并且大多是不计利息的,因此其借款合同是单务合同,借款合同又是实践性合同,也就是说,只有出借人交付了款项后合同才能生效。正因为借款合同具有这样的法律特征,当事人之间往往有口头协议之后,由借款人直接出具一张借条作为凭据,而少有订立一个书面借款合同,又因为借条是基于借款协议而产生的,当然具有反映或者说证明
借款协议存在的作用。因此,人们容易将两者混淆,认为借条是借款合同。在审理借款纠纷时,如果法官对借条的法律性质作出了错误认定的话,那就有可能对出借人的权利保护相当不利。如果借条是借款合同,那么合同是否履行需要义务履行人负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出借人对自己交付借款的义务要负举证责任。而实践中出借人交付借款后一般只要求借款人出具借条,而很少再要求对方出具一个收条。笔者认为,出具借条这一法律行为的实质是为设立借款人按约定利息和期限返还本息,而出借人则享有相应的权利。应注意这里约定的利息和期限是基于借款协议的约定,反映了协议的内容,而不能以此为依据认定该借条就是合同。只要出借人出示的借条是真是有效的,他就完成了举证责任,证明他已经履行了借款合同中出借款项的义务。
第三篇:盐边工商从一起民事官司看工商机关履职风险的防范
第 4 期
四川省攀枝花市工商局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专期
●盐边工商:从一起民事官司看工商机关履职风险的防范 ●仁和工商示范窗口“亲情”服务促发展
从一起民事官司看工商机关履职风险的防范
一、案由
今年2月份,盐边县工商局接到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传票,案由为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在民事诉状中原告(秦某)将盐边县工商局列为第二被告,称在某集贸市场内途经第一被告门市门口,被一根环形包装带缠住了双脚拌倒在地摔伤。经医院检查,结论为“右第一指骨远节骨折,近节撕脱折”。原告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三万元。法庭上,原告称盐边县工商局应承担赔偿连带责任,其理由如下:
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的司法解释》 第六条“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的规定,原告认为集贸市场是公共场所,盐边县工商局是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主体。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及第二款 “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规定,原告认为工商部门作为公共场所管理人应承担赔偿连带责任。
三、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规定,原告认为工商部门有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责任和义务,理应承担赔偿连带责任。
在法庭上第二被告盐边县工商局(以下简称第二被告)代理人对原告提出的第二被告应承担赔偿连带责任的要求作了如下答辩:
一、第二被告不是原告所诉的责任主体。虽然原告是在个体户门市前的市场公共通道上摔倒的,但是与盐边县工商局无任何关系。作为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我们也只是负责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经营行为方面的行政监督管理和服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 发工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限期与所办市场彻底脱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83号)和川办发„2001‟110号的规定,工商局早就与所办和代管的市场进行了彻底脱钩,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责分工是只负责对市场实行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商总局新三定方案出台,即国办发„2008‟88号文件对工商机关的职责也作了调整。工商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有关工作,承担依法规范和维护各类市场经营秩序的责任,负责监督管理市场交易行为和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行为。所以原告认定第二被告为相关责任人责任主体错误,其向第二被告提出的赔偿请求不合法也不合理。
二、第二被告既不是集贸市场(物权)的管理人也不是组织者。市场办管脱勾后其主管部门不是工商局,市场实行的是业主负责制,市场内的收费、卫生、安全等是市场业主在作为,物权的所有者也是市场业主,不存在原告所说的—被告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故请求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三、在该案中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权的责任主体不是工商部门。原告是在市场内的公共通道上不慎摔伤,并不是《消法》第二十八条调整的范围,根据《消法》第二条“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工商部门也只能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职责范围内履职,不存在赔偿责任,再者原告作为一个成年人有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义务,在市场内的公共通道上不慎摔倒,自身也应负主要责任。
二、思考
法院最终支持了第二被告代理人的辩解,判决驳回原告的赔偿请求。但通过此案的审理,对工商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履职风险及风险点的防范,给我们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警示。结合法院对该案的全面审理情况,笔者就今后集贸市场监管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方面提出以下一些看法和意见,仅供参考。
一、认真履行工商职责,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一是行政许可方面的风险点。市场办管脱勾后,实行的业主负责制,开办市场的业主,必须办理相关的经营手续方可从事经营活动。登记机关对其提出的申请符合条件,应及时予以办理,不符合条件的应书面给予答复,并作好历史资料登记保存。二是在今后的市场监管中,我们应加强对集贸市场的日常监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经营者和市场业主整改,并做好监管巡查记录,督办记录。如果未按法定程序进行登记、录入,未及时留存文书档案,以及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不及时给予制止,不及时上报、函告相关单位,就可能造成工作失职或责任事故;同时我们一些地方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一些客观因素,还可能存在有未办理营业执照就从事市场经营的,又无法查处取缔,这就存在履职风险。特别是督办方面,不查处、不取缔,但是能够说明原因,至少追究责任方面工商部门可以免责。同时,要积极向地方政府汇报,与城建、公安、卫生等部门联动,形成执法合力。
二、督促市场业主搞好市场环境综合治理。重点督促业主做到 市场内划行归市、摊位归区、座商归店、环境干净整洁,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督促业主及时消除,并在市场公示栏做出安全警示。
三、采取各类有效措施,尽力杜绝无照经营。明知无照而不查处取缔,那就是行政不作为。本案涉及到的市场是要拆迁的市场,从政府发布拆迁公告要求关闭到至今已达一年半的时间,无经营手续仍然在经营。市场主体资格不合法,相关部门又长时间没对其进行规范和取缔,这就是最大的履职风险。如经营期间引发的一系列纠纷及出现安全事故,原告如果诉工商部门因监管不力而导致无照经营造成其损失,要求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工商部门要免责恐怕也并非易事。虽然案件中这个要拆迁的老市场继续经营的确存在种种历史客观原因,不是工商部门一家就能够取缔的,但是在以后开办的新市场中一定要把好市场准入关,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绝不容许开办市场。(盐边县工商局 韦美男)
仁和工商示范窗口“亲情”服务促发展
仁和区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是自仁和区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第一个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单位。工商窗口现有人员5名,均为女性,目前,该窗口主要负责各类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商标注册、商标培育发展以及合同监管等事宜。自2003年来,该窗口一直秉承“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工作准则,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发展、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从发展、一切服务发展”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市场主体“守门员”的作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真正做到了“便民、利民、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工商形象。
一、优化登记职能,助推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为加强服务力度,工商窗口立足于登记职能,全面实行“一口清”、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对企业登记注册、办理动产抵押登记等工作进行全方位指导,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
(一)放宽用活政策,积极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了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下、有发展,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有成效,该窗口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简化程序,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提供便利、快捷的“绿色通道”,为仁和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共有5户集体企业成功改制重组。同时,仅2010年,全区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669户,从业人员2959人,资金4494.47万元,同比增长3.3%;新登记私营企业104户,投资人145人,注册资本1223万元,同比增长60%,变更登记104户,注销登记80户(含公告吊销47户);截至今年3月31日,该区有个体工商户5385户,注册资金44697.43万元;私营企业1151户,注册资金166164.81万元。
(二)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支持企业快速发展。通过推进工商牵头、银企合作的模式,立足股权出资、股权出质、动产抵押等登记职能,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稳定发展。去年共办理动产抵押 登记25件,抵押物价值1.65亿元、贷款金额 0.95亿元,增长率为30%。
(三)发展农村经济,积极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服务于“三农”,是仁和区工商局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该窗口立足职能,通过采取三项措施,加大力度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一是简化登记程序,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本着“优先办理、特事特办、主动服务、专人负责”的原则,放宽市场准入,确保高效的办事流程。为帮助农民企业家能在经营中掌握常用的法律法规,工商窗口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休息时间热心为准备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群众做相关知识讲解。攀枝花市富鑫民专业合作社在办理工商登记时,工商窗口人员以精湛的业务水平和热情周到的服务使合作社的李光安理事长感动地说:“我办的这家农专社的成员有415人,就是看成员的身份证复印件都要花很长的时间,但是你们不嫌麻烦,还那么热情,几天就帮我办好了营业执照,我代表我们社的农民感谢你们。”通过窗口工作人员的真诚耐心的指导服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三年多来,该区共发展登记了110户农专社,农民成员1090人,出资额42020.85 万元,其中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初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就达到了13家。二是实行分类指导,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名称核定时,积极为农民出谋划策,把产品的特色和业务范围核定在名称中。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引导其增强品牌意识。三是坚持回访制度,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科学发展。窗口不仅在登记中提供优质服务,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进行回访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从事经营活动,并建立与农业部门的协调机制,对其在登记和规范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做农民朋友的贴心人,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学发展。
二、创新服务理念,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
工商窗口在坚持热心、耐心、认真、亲情服务的同时,把积极促进市场主体发展作为服务宗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多方面拓宽市场主体准入渠道,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一)创新服务举措,积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商窗口在全面实施登记监管“四化两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一审一核”的审批机制,不断创新服务职能,提高登记监管职能,促进企业健康稳步发展,在加强窗口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同时,提供“三访、三定、三放、三减、三快”的特色服务,为企业发展开拓思路。“三访”:一是联访,主动与有关政府部门和仁和区乡镇党委、政府以及村、社衔接联系访问。二是下访,主动深入各类型项目,掌握其对工商部门的需求和建议。三是回访,对已登记注册的企业,工商窗口适时回访。“三定”:一是定领导。领导班子成员均联系服务辖区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和问题,优化企业融资环境,畅通“联企”渠道。二是定部门。确定工商窗口为责任部门,并设立绿色通道标志牌,提供特色服务,优质高效办理登记。三是定人员。确定一名工商所服务企业联络员,按照项目建设需要提供各类服务。“三放”:放宽市场准入,坚持“非禁即入”原则;放 宽出资限制;放宽经营范围。“三减”:减免费用、减少环节、减轻负担。“三快”:快受理、快审核、快发照。
同时,为帮助企业快捷、方便地申报网上年检,工商窗口设立了网上年检专线咨询电话,并落实专人为企业年检网上申报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将年检资料录入电脑,积极协助其进行网上年检申报。2010年该局网上年检通过企业320户,注销46户,网上年检率达89.2%,其中合伙企业网上年检率100%,个人独资企业网上年检率97.88%,位居全市工商系统第二。
(二)完善绿色通道,积极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服务。以“重大投资项目、农民工返乡创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大中专毕业生下岗职工”四个绿色通道为抓手,积极为政府重大项目、下岗人员再就业及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创业办理工商事务提供便捷服务,对全区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帮助,提前介入,为企业核名、初建、改制、变更等提供咨询服务;对下岗人员再就业及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创业,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创业。2010年,通过绿色通道特色服务,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245户经营者,免收各类费用1.7万元;对高校毕业生从事经营的37人免收各类费用0.18万元,有7名大中专毕业生取得国家政策奖励。
三、创建示范窗口,展示阳光工商形象
(一)提升人员整体素质。工商窗口非常重视法律法规的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每年均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学习计划,用各种形式系统地组织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使窗口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对法律法规 运用自如,得心应手,能够快速、正确地为前来办事的企业、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在倡导“严格、规范、谨慎”的工作原则的基础上,窗口通过开展大讨论、争创“三满意”等多种形式,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窗口人员以熟练的工作技能和过硬的工作作风提升了对企业、群众的服务水平。在登记注册工作中,工商登记窗口工作人员树立起“不设路障设路标、不设门槛铺地毯”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继续落实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限时服务等“五项服务”,履行向社会做出的服务承诺。去年,工商窗口共接办各类审批事项786件,对所有登记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均在承诺时限内提前办结,办结率、满意率达到了100%。
(二)倡导文明礼仪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主动把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贯彻到整个工商行政许可工作中去,做到“三快”、“四声”、“五心”。“三快”即受理快、办理快、反馈快;“四声”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办事有回声;“五心”即“接待群众热心、解答咨询耐心、接受意见诚心、解决问题公心、工作认真细心”;同时通过推行企业登记行政指导提醒、重点企业联系制度等举措,为各类主体准入提供透明、便捷、高效的服务,全面打造阳光窗口形象。
在这个面向企业、经营户,面向社会的工商“娘子军窗口”,全体工作人员凭借女性特有的细心、勤劳和坚韧,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过硬的工作技能、强烈的责任心实现了“帮助服务零距离、办理业务零误差、办事流程零障碍、服务对象零投 诉”的工作目标,赢得了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在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区工商局的正确领导下,工商窗口已经连续三年被区政务服务中心授予“红旗窗口”的荣誉称号,窗口工作人员还多次被区政务中心、区工商局评为“红盾服务之星”、“共产党员示范岗”、“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并多次收到企业的感谢信和锦旗。今年,工商窗口还被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评为“政务服务示范窗口”。
展望未来,仁和区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全体工作人员将怀着对工商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创建政务服务“红旗窗口”的不懈追求,继续发扬红盾微笑精神,立足岗位,永争一流,用青春的誓言,扎实的行动,努力为促进仁和区经济快速发展书写绚丽的篇章。(仁和区工商局 杨敏)
第四篇:案例二.doc从一起非法占地案看鉴定启动权
案例二
从一起非法占地案看鉴定启动权
[案情] 2004年6月,在某村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王某与该村某社签订了一份《土地承包合同书》,约定王某承包该土地用于挖塘养渔,同时协议里也约定王某可以将挖塘后的泥沙运走。该合同签订前已经经过了村委会和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合同签订后,王某又与该社的社长到镇农办取得了同意的文件。然后王某开始实施挖塘。2008年,国土部门通过卫星图斑查到王某的土地情况,遂查出王某是有非法取土挖塘的情况,并遂后下发了《非法用土通知书》,并向王某发出了整改通知书,并向公安部门通报了该情况,后来,公安部门以王某涉嫌非法占地罪逮捕了王某,并被检察部门向法院起诉王某涉嫌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检察机关在起诉时采用了广东省某土壤研究所作出的分析鉴定报告,确定土地承包的面积是39亩,其中被破坏13亩土地,并认为这13亩已经遭受严重的破坏,丧失了生产和种植能力。
[判决] 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王某取得的镇农办的批准属于无效的行政行为,其承包某社土地挖塘养渔没有取得合法的批准,且数量较大,根据广东省某土壤研究所的鉴定报告,已经对土地遭成了严重的破坏后果,因此,认为王某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判处王某七个月有期徒刑。宣判时王某当庭表示服判不上诉。
[问题] 在该案中,除了有关王某主观是否有故意占用土地的分岐外,主要的定案依据是某土壤研究所的鉴定报告,该报告直接确定了王某承包土地的数量、破坏土地的数量以及破坏土地的程度,而这些侦查起诉机关与法院均不具有专业的鉴定能力和辨别能力,因此,公安检察机关在在起诉前委托某土地研究所进行了专业鉴定。鉴定结果显然王某的承包的土地比其承包合同上多出了整整9为亩,挖塘破坏的丧失种植能力的为13亩。而当事人均对这一鉴定结果表示异议。认为鉴定的数量超出了实际数额,并申请法院重新鉴定,但法院并没有重新予以鉴定,而是直接以该鉴定报告作为定案依据,作出上述判决。本案的问题在于,由于本案的定案的非常重要的证据就是某土壤研究所的鉴定报告,而该鉴定是由公安检察部门委托鉴定的,也就是说,这种单方委托的鉴定结论有可能对当事人不利或不公正,而当事人却无法自辩,这就涉及到了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鉴定启动权问题,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当事人也有权利去聘请其他权威部门进行现场鉴定,相信最后的结果会更令人信服。现就这一问题在本案例中进行讨论。
[分析]
一、当事人是否享有鉴定启动权
所谓司法过程中的鉴定启动权是指《刑事诉讼法》119-122条授权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启动司法鉴定程序,当事人认为需要时,可以向司法机关提出鉴定申请。而根据鉴定技术之复杂性而言,人民法院因其对技术不了解,而很少用运刑事诉讼法158条规定的“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休庭后鉴定”的规定,现实中绝大多数鉴定均由公安检察机关启动的。另外,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授权当事人自己可以启动鉴定的程序。这也许是从实际出发制定的程序,因为一般犯罪行为相关的各种检材均由公安检察机关掌握,因此即使授权当事人启动鉴定权,也必须面临公安检察机关的控制。而且有些与涉及犯罪嫌疑人人身有关的鉴定如精神状况的鉴定必须获准公安检察方的同意才可,因为我国长期将鉴定启动权视为一种准司法权,只能由司法机关享有和行使。
从以上这种状况,有学者认为我国的刑事鉴定启动权是单向配置型的,控方主导型的,即公安检察机关掌握着完全的鉴定启动权,而当事方只享有“被动性”的回应权,严重缺失参与权,更没有真正的鉴定启动权。
但是根据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举证权利的规定,我们明显可以看出举证权中包括对鉴定的启动权利,而如果在其他相关规定理解为当事人不享有鉴定启动权,显然影响了当事人的举证权的完整性。我国刑事诉讼法119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而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该条为鉴定启动权的直接规定,该条文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排除当事方的鉴定启动权利。
所以,认为法律当事人没有鉴定启动权的观点是不完整的。因为这种情况基本只是规范当事方如果主动鉴定必须由公安检察机关的同意和配合才能进行的鉴定情况,如刑事诉讼法121条规定“侦查机关应当将用途证据的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有异议可以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但在很多不需要检察配合就可以自己鉴定的情况下,考虑鉴定启动权归根结底属于一种举证权利,当事方依据举证的原则权利出发,显然享有鉴定权,因此,仅仅从上述法条中推断出现行法律框架下当事方没有鉴定启动权是片面的。
二、本案中存在的鉴定启动的情形
本案王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一案中,其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标准便是破坏的土地面积和程度,而这均需要鉴定才能得出权威的结论。因为破坏现场和程度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对其破坏面积和程度进行测量和估计。这也就是本案存在与其他类型的犯罪不同的情况,当事人可以不受障碍地独立委托权威机构和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鉴定,根本不需要公安检察机关的任何批准。而且我国目前鉴定机构日趋独立,这一点也完全可以做得到。况且,当事方委托权威机构作出的结论未必就与公安检察机关的鉴定结论不同,因为这一自我鉴定的过程也是当事人自求举证的权利,也是说服自己的过程,如果自己委托鉴定结论与公检机关的委托的相同,或者相差不大,当事方对作出的判决结果必须也会服判。因此,在此类案件中当事人应充分运用鉴定的作用,以印证或质疑检方之鉴定结论,利大于弊。
具体到本案中,公检方认定王某占地数量与合同中的相关太远,引出当事人异议,以及相应土地的被破坏程序的异议。这两方均是由专门鉴定人员作出的鉴定报告,完全决定着被告人王某是否构成犯罪,如果当事人在存在质疑的情况下,仍不能拿出相应的证据来对抗,仅仅表示异议、质疑外,显然是极度缺乏说服力的,法院宁可相信专业测绘院的结论,也不会相信异议和质疑的。本案中,鉴定报告的结论与当事人承包的土地面积数额即使相差九亩地,法院也没有采纳便可见一般。但是,如果当事人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得出相应的权威结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鉴定报告形成对抗,则效果大不同。如两份鉴定结论相差不远则当事人自然服判,如果相关过大,则也可以引起法院足够的重视,可以由法院重新起动鉴定权或自由采信,这样对当事人的权利保护也会更进一步,做出公正判决的机会也会更大。
另外,当事人可以独立采用鉴定启动权的除了本案所涉及的非法占用农地罪之外中,也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盗伐林木罪等罪名。此几项罪名的共同特点是可鉴定的对象均为附于不动产土地之上,无须公安检察机关批准即可以进行鉴定,当事人自己完全可以单独委托以完成鉴定的。因此,这几个罪名均可以由当事人启动鉴定权,尤其是在对公安检察机关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的情况下。
二00九年九月二十日
第五篇:国际工程承包的风险与防范
第五节
国际工程承包的风险与防范
见教材P330——P333
国际工程承包历来被认为是一种“风险事业”。我国参与国际工程的机会不多,缺乏防范风险的经验,造成承包工程亏损导致经济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如何防范和减少风险对我们尤为重要。
一、国际工程承包风险
见教材P330——P331中
所谓风险,按照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辞海》中的定义,风险是指“人们在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中遭遇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受损及其他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他不测事件的可能性。工程承包中的风险集中表现为工程亏损,承包商遭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从风险的来源性质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其他风险。
(一)政治风险 1.主权风险
所谓主权风险是指一个国家从本国利益出发所采取的不受外来法律约束的行为关系。例如两国关系紧张时,债务国可以冻结或没收债权国的资产,对政府工程项目宣布废弃合同,拒负债务。在一个政治上不稳定的国家,特别是一个同承包商注册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这种风险是很大的。
2.战争和内乱
这类政治风险可能导致原有建设项目的终止或毁约,或者建设现场直接遭到破坏,或者中断施工而使工期延长,或者由此增加工程保护费用,给国际承包商以沉重打击。
3.征用风险
又称国有化风险。一些国家出于本国政治经济的需要,直接占用和没收外国在本国的财产,或者采取间接方式没收外国资金,如禁止外国公司将利润汇回本国甚至汇出当地。
此外,由于工程所在国有关土地、税收、市场、产业发展等具体政策发生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也属于政治风险。
(二)经济风险 1.迟延付款
刁钻的业主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推迟工程付款,最终吃亏的是承包商。2.汇率风险。
(以下为教材第331页的内容)
一般业主都要求工程承包合同以工程所在地的货币进行计价,如果当地汇率下跌,不仅会使合同价款贬值,而且直接影响到合同价款的结算和支付,有时承包商所得到的工程价款还弥补不了工程的投入。此类风险发生率通常较高,尤其是在软通货地区承包工程。
由于汇率波动,也使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支付风险。施工过程按进度逐步投入资金、购买原材料设备,每次支付可能使用不同的外汇硬通货,一旦在还款间借入货币汇率上升,或当地使用的货币汇率下降,也会使承包商蒙受损失,增加投资成本。
3.外汇管制风险。
在发展中国家,对承包商兑换硬通货往国外或工程方面进口用汇都实行了严格的控制措施,从而给承包商换回外汇带来了困难。
4.工程所在国缺乏外部条件。
有些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交通、通信等外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顺利进行,合同签订后,承包商不得不支付许多额外费用来改善当地的外部条件,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三)其他风险,其他风险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承包商本身缺乏管理人才和管理经验以及一些人力不可抗拒的灾害等。
二、风险的分析与评价
见教材P331——P332中
(一)对风险的一般认识
国际工程的风险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由此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计的。风险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和认识规律,把风险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小程度的范围内是有可能的。
(二)加强潜在风险的调查研究 进行工程承包风险的分析和评价,应当在选择项目和投标阶段加强调查研究,以发现各种潜在风险。该项调查一般至少包括工程项目环境调查、工程项目情况调查(包括工程的性质、规模、招标范围、技术要求、工期、资金来源等)。(1)工程项目环境,是指工程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自然条件等对投标和中标后履行合同有影响的各种宏观因素。(2)工程项目情况调查。主要是看工程项目本身的具体情况如何,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性质、规模、发包范围;工程的技术规模和对材料性能及工人技术水平的要求;对总工期和分批竣工交付使用的要求;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和水文资料;施工场地的地形、土质、地下水位等情况;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和业主资信情况;对外国承包商和本国承包商有无差别待遇;工程价款的支付方式,外汇所占比率;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资历和工作作风等。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诸方面着手:
1.考察工程所在国家及地区的政治局势,了解国内政治派别,分析该国政治斗争的发生和后果(可举霍英东被广州番禺区政协主席梁柏楠刁难、欺压与盘剥事件)、调查了解工程所在国家及地区恐怖主义活动、宗教冲突、地方武装和民族分裂势力(可举2007年4月24日凌晨,中原油田勘探局埃塞俄比亚工地遭袭,导致74人遇害,其中包括9名中国工人,另有7名中国工人被掳事件)、有组织的犯罪活动、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排外行为(如印尼的历次排华风潮)、战争历史遗留的安全风险、经济利益冲突、经济利益冲突等产生的风险
附:我国外经行业内通常根据面临的不同程度的安全威胁,将全球划分为五类风险地区:
* 一类风险(高危区)为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亚和伊拉克。这些地区与国家或已发生针对我人员与机构的袭击;或是“东突”活动范围;或是该国中央政府控制乏力、地方势力割据地区。
* 二类风险(次高危区)包括中东在内的亚洲其他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除外)。这类地区既是伊斯兰极端组织为主体的国际恐怖势力基地及活动区域,又是中央政府控制力薄弱、跨国有组织犯罪活动(包括毒品、海盗活动)的高发区。
* 三类风险地区为非洲与拉美。特点是地区冲突加剧,国家政局动荡,反政府武装众多;跨国有组织犯罪猖獗。如南美毒品泛滥、架案多发;非洲则诈骗集团多,国际恐怖活动日益向该地区蔓延。* 四类风险地区包括北美、欧洲、俄罗斯。这类地区和国家风险系数较小,但美国等西方国家已成恐怖袭击主要目标,新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境外敌对势力主要聚集美日欧等地。
各公司在开发安全风险高的国别市场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
2.考察工程所在国的经济形势,包括国家预算、财政收支、基本建设规模等,研究经济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
3.考察工程所在国主要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近年来价格浮动趋势,了解该国
(以下为教材第332页的内容)的进口物资和设备的基本情况。
4.考察工程所在国近年来建筑市场的发展状况,国际承包公司和当地公司承包工程的价格水平和质量体系,了解争议的解决办法。
5.调查了解投标项目的业主情况,了解其信誉情况。
6.认真研究招标文件的一般合同条件和特殊条件,与国际通用合同进行比较分析,重点研究合同条件中的支付条款、税收、外汇和价格调整等条款,7.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环境状况。
8.调查投标项目的现场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环境条件,特别研究建设地区的自然灾害历史。
(五)投标准备和投标: 1.投标准备,进入国际承包市场参加某一工程项目的投标竞争,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充分与否,往往对能否中标和中标后能否获得较大的赢利起着重要作用,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投标前的准备工作一般有投标环境调查、工程项目情况调查(包括工程的性质、规模、招标范围、技术要求、工期、资金来源等)、物色代理人、寻求合作对象、办理注册手续、参加资格预审、收集情报与分析招标文件。
(1)投标环境,是指招标工程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自然条件等对投标和中标后履行合同有影响的各种宏观因素。
(2)工程项目情况调查。主要是看招标工程项目本身的具体情况如何,它是决定投标报价的微观因素,在投标之前必须尽可能详尽地了解,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性质、规模、发包范围;工程的技术规模和对材料性能几工人技术水平的要求;对总工期和分批竣工交付使用的要求;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和水文资料;施工场地的地形、土质、地下水位等情况;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和业主资信情况;对外国承包商和本国承包商有无差别待遇;工程价款的支付方式,外汇所占比率;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资历和工作作风等。
(3)物色代理人或合作者。国际承包工程活动中通行代理制度,外国承包商进入工程所在地国投标,一般需要委托工程所在国的代理人开展业务活动。代理人实际上是为外国承包商提供综合服务的咨询机构,有的是个人独立开业的咨询工程师,有的是合伙企业或公司。其服务的内容主要有:协助外国承包商争取参加本地招标工程项目投标资格预审和取得招标文件;协助办理外国人出入境签证、拘留证、工作证以及汽车驾驶执照等;为外国公司介绍本地合作对象和办理注册手续;提供当地市场信息和有关商业活动的知识;提供当地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方面的咨询;协助办理建筑器材和施工机械设备以及生活资料的进口手续;促进与当地官方及工商界、金融界的友好关系。
在国际工程招标中,外国公司常常需要寻求与工程所在地国的公司进行合作。这种合作主要基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国际资助机构对当地承包商的优惠。如由世界银行提供贷款的项目,在评标时对借款国公司报价或外国公司与借款国公司联合投标报价优惠7.5%,即借款国公司的报价或与借款国公司联合投标的报价可以比最低报价高7.5%而中标。二是世界上多数国家要求外国公司与本国公司合作。如有的国家以指定分包或联合承包的形式让外国企业与本国企
(以下为教材第318页的内容)
业合作,有的国家要求成立合作企业并让本国人出任董事甚至董事长,有的国家规定本国的合作者必须占一定股份(如51%)等。
分包商的选择。对分包商的选择不仅要看分包商条件,还要依据招标文件中对分包方式进行的规定和限制。国际上惯用的确定分包方式主要有两种:①业主指定分包。在某些工程项目的招标文件中,有时规定了业主或工程师可以指定分包商,或者要求承包商在业主指定的分包商名单中选择分包商。FIDIC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对指定分包商问题做了比较公允的限制:指定分包商应当向主承包商承担如同向业主所承担的同样的义务和责任;同时,指定分包商不得滥用主承包商为此工程提供的施工设备和临时工程,并保障主承包商免受损害和获得补偿。②总包确定分包。这种形式是由主承包商直接与分包商签定合同,分包商完全对主承包商负责,而不与业主发生关系。主承包商可以在投标前选择分包商,也可以在中标后选择分包商,各有利弊。
联合体合作伙伴的选择。联合体,又称单个项目合营或项目联合体,是一些公司为特定的项目组成的非永久性团体,以便对该项目进行投标、承包和实施。到目前为止,我国接受世界银行贷款的许多大型水电工程项目大多是由几家外国的承包公司或由几家外国公司和我国公司组成联合体实施的。与其他承包方式相比,联合体有以下一些优点:可增大整体的融资能力;有利于共同承担风险,使风险分散;有利于各公司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以弥补技术力量的不足;相互检查报价,提高报价的可靠性;确保合同顺利履行;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提高该国的施工企业的水平。但是也要看到,由于联合体是几个公司的临时合作伙伴,所以有时在工作中难以迅速作出反应,如协调不好则会影响项目的实施。这就需要在制定联合体合同时,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组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外国投标商到工程所在地国开展投标活动,需要按照当地规定办理注册手续。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投标前先注册,经注册后才准许开展业务活动;二是准许先开展业务活动,在中标后在办理注册手续。
(三)分析和评价风险
对于风险的分析和评价,一般常用划分等级的方法。可以分为致命的风险,严重危害的风险和一般危害的风险。
应当指出,风险的危害程度是可以转化的,承包商的任何疏忽大意,一般危害的风险就可能转化为致命的风险。风险分析要实事求是,防止偏颇之见。
三、风险防范
见教材P332——P333上
回避风险的最好方法是承包商对于认为存在致命危险的国际工程项目不要介入,干脆放弃承包机会。
(一)抑制风险
对于存在一般风险的工程项目,承包商在决定投标时,要考虑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风险实现的概率和经济损失的程度。
1.认真考察工程所在国的宏观条件和外部条件。2.对投标项目进行具体调查。
(二)签订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合同
1.增加投标报价
就是承包商通过适当增加建筑材料涨价、不可预见系数从而提高报价来对风险造成的损失进行弥补。
2.争取合理的合同条款
特别是支付条款,如果当地货币属于软通货,应尽量争取较高的自由外汇支付比例,减少外汇波动的影响。
(三)减少风险的预防措施
(以下为教材第333页的内容)
在工程实施阶段,承包商必须密切注意风险的发生和发展的征兆,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四、风险转移
见教材P333
(一)投保的风险转移
承包商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虽然以交纳保险费为代价,但保险费可以计入成本,损失是很小的。国际承包工程常见的保险有:
1.工程保险
2.第三者责任险
第三者责任险以被保险人的法律责任为限,只有当被保险人依法应对其受害者承担赔偿责任时,保险公司予以办理赔款,赔偿金额以实际损失金额和政府规定为准。
3.人身意外险
合同条件一般都规定承包商对施工人员进行人身意外保险。保险金额按所在国劳工法和社会安全法确定。
4.机动车辆险
有些国家对于各种车辆是强制实行保险的。
5.货物运输险
凡属于FOB或C&F价格条件下的进口合同,货物运输均由买方负责保险。
6.投标保证保险和履约保证保险
投标保证保险是指投标人的义务,履约保证保险是招标人的义务,都是在招标进行时办理的,都应有保单和银行出具的保函。
7.社会福利保险
有些国家是强制的,承包商必须对本国和外籍雇员以及工人投社会福利保险,但承包商必须注意本国职工双重保险的损失。
(二)分包和转包
承包商通过工程分包和转包,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分包商和转包商。按照国际惯例,主合同文件中的各项合同条件对分包商、转包商具有同样的约束力,同意要求他们提供履约保函、工程保险单以及扣留一定的保险金等,使分包商和转包商分担一部分相应的风险。这是国际通用的转移风险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