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时间:2019-05-14 11:3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第一篇: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津政令第12号

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已于2003年11月24日经市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戴相龙

二OO三年十二月一日 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了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下称职工),应当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自2005年1月1日起参加工伤保险。

第三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的工伤保险工作,指导各区县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财政、卫生、人事、工商、安全监管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好工伤保险工作。

第四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设立工伤保险机构,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员,负责工伤保险工作。

第五条 本市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工伤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三)滞纳金;

(四)社会捐赠;

(五)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六条 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和主要生产经营业务等情况,分别确定用人单位的行业风险类别。

分类行业基准费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情况确定。具体标准由市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市财政、卫生、安全监管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其具体标准可以定期调整。

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对照规定的费率标准确定用人单位下一年度工伤保险缴费费率,并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本规定实施后30日内,本规定实施后成立的用人单位应当自依法成立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的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登记。经办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日内审核完毕。

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依法终止的,应当自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或者注销手续。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经办机构申报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经核准后在3日内缴纳。

第九条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

(一)工伤保险待遇;

(二)劳动能力鉴定费用;

(三)工伤认定调查费用;

(四)职业康复费用;

(五)法律、法规规定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

第十条 工伤保险基金应当按照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总额的10%提留储备金,其滚存总额超过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总额的30%时,不再提取。

本市发生工伤保险基金不足以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重大事故时,经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可以用储备金支付。

储备金不足以支付时,由市财政垫付。

第十一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工伤和视同工伤的认定。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患职业病的职工和跨省市流动作业用人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

各区县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前款规定外的用人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

第十二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后,职工或者现场人员应当立即向用人单位报告。用人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经办机构备案。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职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关系有效证明;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

(四)职工本人身份证明;

(五)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第十三条规定的证明材料。

第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对工伤认定申请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对工伤认定申请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在15日内补齐。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经办机构。

第十六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下列职责:

(一)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二)停工留薪期的确认;

(三)配置辅助器具的确认;

(四)旧伤复发的确认;

(五)工伤与非工伤的界定;

(六)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劳动能力鉴定;

(七)其他受委托进行的劳动能力鉴定。

各区县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前款第(三)项规定外的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 患职业病的职工和跨省市流动作业用人单位职工 的劳动能力鉴定,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

第十八条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或者停工留薪期内治愈,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和经办机构。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应当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和本市有关规定确定,并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经办机构。

第十九条 工伤职工的下列工伤保险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工伤医疗费;

(二)康复性治疗费;

(三)辅助器具配置费;

(四)生活护理费;

(五)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六)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

(七)丧葬补助金;

(八)供养亲属抚恤金;

(九)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第二十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发放标准为60个月的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第二十一条 工伤职工的下列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负责:

(一)住院伙食补助费;

(二)外地就医的交通、食宿费用;

(三)停工留薪期的工资福利待遇;

(四)停工留薪期的生活护理;

(五)五级、六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

(六)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二十二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工伤职工的治疗费用,先由用人单位或者职工个人垫付。认定工伤后,对已经发生的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与经办机构结算。继续发生的住院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与经办机构结算。

工伤职工的康复性治疗和辅助器具配置费,由签订服务协议 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与经办机构结算。

第二十三条 工伤职工在外埠医疗机构接受抢救治疗的,脱 离危险后应当及时送转本市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第二十四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经 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被鉴定为七 至十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职工,由用人单位支付一 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为本市上年度 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至30个月。五级伤残为30个月,六级伤 残为25个月,七级伤残为20个月,八级伤残为15个月,九 级伤残为10个月,十级伤残为5个月。

第二十五条 已经领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 助金的职工重新就业后旧伤复发的,用于工伤治疗的费用超过一 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50%以上的部分,从工 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六条 领取伤残津贴的职工或者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 的人员,其常住地不在本市的,可以按照下列标准一次性享受工 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关系同时终止:

(一)领取伤残津贴的,最高不超过15年;

(二)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子女不满18周岁的计算至 18周岁;其他供养亲属最高不超过15年。

第二十七条 职工退休后确诊为职业病的,应当享受除一次 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后死 亡的,其供养亲属应当享受除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 待遇。

第二十八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最低工资 标准进行调整。

第二十九条 职工工伤涉及其他民事伤害赔偿的,伤害赔偿 总额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部分,其待 遇不得重复享受。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获得赔偿后,应当偿还工伤保险基金或 者用人单位已经垫付的费用。

第三十条 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应当向经办机构提交有关材料。经办机构应当在15日内核定完 毕,并按照规定落实相关待遇。

第三十一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用人单 位及其职工进行工伤预防宣传教育,防止和减少工伤及职业病的 发生,并逐步创造条件,安排工伤职工进行康复性治疗。

第三十二条 工伤职工经过鉴定确认恢复或者部分恢复劳动 能力的,应当服从用人单位安排的适当工作。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劳动 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的数 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

用人单位拒不缴纳工伤保险费和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 部门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期间的工伤职工的工伤保 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

第三十四条 1996年10月1日前发生工伤的职工,经 审核确认需要治疗和配置辅助器具的费用,自2004年7月1 日起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1996年10月1日后至本规定实施前发生工伤的职工,已经发生的工伤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本规定实施后,继续发生 的工伤费用,经审核属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除一次性伤残 补助金外)的,自2004年7月1日起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1996年10月1日后至本规定实施前发生工伤的职工,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并达到退休年龄的,应当办理退休手续,其基本养老保险金低于伤残津贴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 额。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实施前一年内发生的工伤,已经提出工 伤认定申请的,本规定实施后完成工伤认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按 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会同有关部门,根据 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制定工伤保险配套办法。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了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 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 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 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结合本 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 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 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职工均有依照本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的权利。

第三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的工伤保 险工作。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 务。

财政、卫生、工商、安全监管、公安、建设交通、交通港口 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伤保险工作。

第四条 与工伤保险相关的行政部门应当就工伤事故和职业 病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第五条 本市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工伤保险基金由 下列各项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三)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六条 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和主要生产经营 业务等情况,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用人单位适用的行业差别 费率。

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 况,适用所属行业内相应的费率档次,确定用人单位工伤保 险缴费费率,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 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 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于难以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建筑施工企业、小型服务企业、小型矿山企业等行业企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 具体计算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确定。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依法成立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 的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登记。经办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10日内审核完毕。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的经办机构为 其职工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

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依法终止的,应 当自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 或者注销手续。

第九条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

(一)工伤保险待遇;

(二)劳动能力鉴定费用;

(三)工伤认定调查费用;

(四)职业康复费用;

(五)工伤预防费用;

(六)法律、法规规定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

第十条 工伤保险基金应当按照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总额的

10%提留储备金,其滚存总额超过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总额的30% 时,不再提取。

储备金用于统筹本市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储备金 不足支付的,由市人民政府垫付。

第十一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患职业病的 职工和跨省市流动作业用人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作。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前款规定外的用人 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作。

第十二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后,职工或者现场人员应当立 即向用人单位报告。用人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职工被诊 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 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关系证明;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

(四)职工本人身份证明;

(五)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 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 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 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材料。

第十五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工伤认 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对工伤认定申请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 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工伤认定申请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一 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在15日内补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 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 或者其近亲属和经办机构。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 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 认定的决定。

第十六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 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及用人单位代表 组成。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下列职责:

(一)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二)停工留薪期、停工留薪期延长的确认;

(三)配置辅助器具的确认;

(四)旧伤复发的确认;

(五)伤与非伤的界定;

(六)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劳动能力鉴定;

(七)职业康复鉴定;

(八)其他受委托进行的劳动能力鉴定。

市和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具体职责分工,由市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七条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或者停工留薪期内治愈,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劳动 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 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书面 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和经办机构。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按照规定 组成医学专家组,由医学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 员会根据医学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鉴定结论。医学专家组认为 有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并可以要求工伤职工提交检查结果。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结论、延长 停工留薪期结论应当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 和经办机构。

第十八条 工伤职工的下列工伤保险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中 支付:

(一)工伤医疗费;

(二)工伤康复费;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

(四)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

(五)辅助器具安装配置费;

(六)生活护理费;

(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八)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

(九)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十)丧葬补助金;

(十一)供养亲属抚恤金;

(十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第十九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待遇;

(二)停工留薪期内的生活护理;

(三)五级、六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

(四)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二十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应当 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 医疗机构急救。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其得到及时救治。

认定工伤后,对已经发生的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与经办机构结 算。继续发生的住院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与经办机构结算。

工伤职工的工伤康复和辅助器具配置费,由签订服务协议的 工伤康复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与经办机构结算。

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 上签订服务协议,并公布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 置机构的名单。具体实施办法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工伤职工在统筹地区以外的医疗机构接受抢救 治疗的,脱离危险后应当及时送转本市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 继续治疗。

第二十二条 工伤职工住院伙食补助费、到统筹地区以外就 医的交通食宿费用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二十三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经 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被鉴定为七 至十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职工,由工伤保险基金支 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 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具体标准为本市上职工月平均 工资的2至12个月:五级伤残为12个月,六级伤残为10个月,七 级伤残为8个月,八级伤残为6个月,九级伤残为4个月,十级伤 残为2个月。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为本市上职工月平均 工资的3至18个月:五级伤残为18个月,六级伤残为15个月,七 级伤残为12个月,八级伤残为9个月,九级伤残为6个月,十级伤 残为3个月。

第二十四条 已经领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职工重新就 业后旧伤复发的,用于工伤治疗的费用超过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 金以上的部分,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五条 领取伤残津贴的职工或者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 的人员,其常住地不在本市的,可以按照下列标准一次性享受工 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关系同时终止:

(一)领取伤残津贴的,最高不超过15年;

(二)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子女不满18周岁的计算至18 周岁,其他供养亲属最高不超过15年。

第二十六条 职工退休后确诊为职业病的,依法享受工伤保 险待遇。

第二十七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本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 和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

第二十八条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 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 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 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经办机 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 偿。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 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 先行支付后,经办机构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二十九条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应当承担 的人身损害赔偿(不含精神损害赔偿)总额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部分。

第三十条 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应 当向经办机构提交有关材料。经办机构应当在15日内核定完毕,并按照规定落实相关待遇。

第三十一条 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多次发生工伤,应当按照 伤残等级分别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时,按最高伤残等级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 业补助金。

第三十二条 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伤保险医疗机构、工伤康复 医疗机构的医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 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

(一)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影响 工伤认定或者劳动能力鉴定的;

(二)以为工伤职工治疗为名开具药品处方或者购药凭证,串通参保人员不取药而兑换现金或者有价证券的;

(三)将非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病种、诊疗项目、药品篡改 为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

(四)故意分解处方、超量开药、重复开药的。

第三十三条 本市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的工伤保障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2012年3月5日起施行。天津市人民政 府2003年12月1日公布的《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2003年 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第50号

《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已于2012年1月14日经市人民政府第8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5日起施行。

市长

黄兴国

二○一二年二月三日

— 1 — 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了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职工均有依照本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三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的工伤保险工作。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财政、卫生、工商、安全监管、公安、建设交通、交通港口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伤保险工作。

第四条 与工伤保险相关的行政部门应当就工伤事故和职业— 2 — 病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第五条 本市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工伤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三)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六条 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和主要生产经营业务等情况,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用人单位适用的行业差别费率。

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适用所属行业内相应的费率档次,确定用人单位工伤保险缴费费率,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于难以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建筑施工企业、小型服务企业、小型矿山企业等行业企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计算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确定。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依法成立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的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登记。经办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审核完毕。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的经办机构为其职工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

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依法终止的,应当自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或者注销手续。

第九条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

(一)工伤保险待遇;

(二)劳动能力鉴定费用;

(三)工伤认定调查费用;

(四)职业康复费用;

(五)工伤预防费用;

(六)法律、法规规定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

第十条 工伤保险基金应当按照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总额的10%提留储备金,其滚存总额超过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总额的30%时,不再提取。

储备金用于统筹本市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储备金不足支付的,由市人民政府垫付。

第十一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患职业病的职工和跨省市流动作业用人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作。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前款规定外的用人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作。

第十二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后,职工或者现场人员应当立即— 4 — 向用人单位报告。用人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职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关系证明;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

(四)职工本人身份证明;

(五)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材料。

第十五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对工伤认定申请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工伤认定申请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在15日内补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经办机构。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

— 5 — 认定的决定。

第十六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下列职责:

(一)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二)停工留薪期、停工留薪期延长的确认;

(三)配置辅助器具的确认;

(四)旧伤复发的确认;

(五)伤与非伤的界定;

(六)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劳动能力鉴定;

(七)职业康复鉴定;

(八)其他受委托进行的劳动能力鉴定。

市和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具体职责分工,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七条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或者停工留薪期内治愈,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和经办机构。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按照规定组成医学专家组,由医学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 6 — 员会根据医学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鉴定结论。医学专家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并可以要求工伤职工提交检查结果。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结论、延长停工留薪期结论应当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经办机构。

第十八条 工伤职工的下列工伤保险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工伤医疗费;

(二)工伤康复费;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

(四)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

(五)辅助器具安装配置费;

(六)生活护理费;

(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八)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

(九)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十)丧葬补助金;

(十一)供养亲属抚恤金;

(十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第十九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待遇;

(二)停工留薪期内的生活护理;

(三)五级、六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

(四)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二十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其得到及时救治。认定工伤后,对已经发生的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与经办机构结算。继续发生的住院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与经办机构结算。

工伤职工的工伤康复和辅助器具配置费,由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伤康复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与经办机构结算。

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服务协议,并公布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名单。具体实施办法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工伤职工在统筹地区以外的医疗机构接受抢救治疗的,脱离危险后应当及时送转本市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第二十二条 工伤职工住院伙食补助费、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用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二十三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经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被鉴定为七至十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8 — 可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职工,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具体标准为本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至12个月:五级伤残为12个月,六级伤残为10个月,七级伤残为8个月,八级伤残为6个月,九级伤残为4个月,十级伤残为2个月。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为本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至18个月:五级伤残为18个月,六级伤残为15个月,七级伤残为12个月,八级伤残为9个月,九级伤残为6个月,十级伤残为3个月。

第二十四条 已经领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职工重新就业后旧伤复发的,用于工伤治疗的费用超过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以上的部分,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五条 领取伤残津贴的职工或者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人员,其常住地不在本市的,可以按照下列标准一次性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关系同时终止:

(一)领取伤残津贴的,最高不超过15年;

(二)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子女不满18周岁的计算至18周岁,其他供养亲属最高不超过15年。

第二十六条 职工退休后确诊为职业病的,依法享受工伤保险

— 9 — 待遇。

第二十七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本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

第二十八条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经办机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偿。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经办机构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二十九条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应当承担的人身损害赔偿(不含精神损害赔偿)总额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部分。

第三十条 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应当向经办机构提交有关材料。经办机构应当在15日内核定完毕,并按照规定落实相关待遇。

第三十一条 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多次发生工伤,应当按照伤残等级分别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按最高伤残等级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 10 —

第三十二条 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伤保险医疗机构、工伤康复医疗机构的医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

(一)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影响工伤认定或者劳动能力鉴定的;

(二)以为工伤职工治疗为名开具药品处方或者购药凭证,串通参保人员不取药而兑换现金或者有价证券的;

(三)将非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病种、诊疗项目、药品篡改为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

(四)故意分解处方、超量开药、重复开药的。

第三十三条 本市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的工伤保障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2012年3月5日起施行。天津市人民政府2003年12月1日公布的《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2003年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劳动

保险

规定

(共印500份)

抄送: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委办公厅,市委各部、委,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纪委办公厅,市高法院,市检察

院,天津警备区,各人民团体。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2月10日印发

— 12 —

第四篇:最新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津政令第 50 号

津政令第 50 号

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已于2012年1月14日经市人民 政府第8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5日起施行。

市长 黄兴国

二○一二年二月三日

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了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 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

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 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结合本 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 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 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职工均有依照本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的权利。

第三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的工伤保 险工作。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 务。

财政、卫生、工商、安全监管、公安、建设交通、交通港口 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伤保险工作。

第四条 与工伤保险相关的行政部门应当就工伤事故和职业 病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第五条 本市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工伤保险基金由 下列各项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三)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六条 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和主要生产经营 业务等情况,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用人单位适用的行业差别 费率。

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 况,适用所属行业内相应的费率档次,确定用人单位工伤保 险缴费费率,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 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 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于难以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建筑施工企业、小型服务企业、小型矿山企业等行业企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 具体计算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确定。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依法成立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 的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登记。经办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10日内审核完毕。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的经办机构为 其职工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

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依法终止的,应 当自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 或者注销手续。

第九条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

(一)工伤保险待遇;

(二)劳动能力鉴定费用;

(三)工伤认定调查费用;

(四)职业康复费用;

(五)工伤预防费用;

(六)法律、法规规定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

第十条 工伤保险基金应当按照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总额的 10%提留储备金,其滚存总额超过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总额的30% 时,不再提取。

储备金用于统筹本市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储备金 不足支付的,由市人民政府垫付。

第十一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患职业病的 职工和跨省市流动作业用人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作。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前款规定外的用人 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作。

第十二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后,职工或者现场人员应当立 即向用人单位报告。用人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职工被诊 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 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关系证明;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

(四)职工本人身份证明;

(五)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 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 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 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材料。

第十五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工伤认 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对工伤认定申请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 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工伤认定申请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一 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在15日内补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 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 或者其近亲属和经办机构。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 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 认定的决定。

第十六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 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及用人单位代表 组成。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下列职责:

(一)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二)停工留薪期、停工留薪期延长的确认;

(三)配臵辅助器具的确认;

(四)旧伤复发的确认;

(五)伤与非伤的界定;

(六)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劳动能力鉴定;

(七)职业康复鉴定;

(八)其他受委托进行的劳动能力鉴定。

市和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具体职责分工,由市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七条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或者停工留薪期内治愈,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劳动 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 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书面 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和经办机构。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按照规定 组成医学专家组,由医学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 员会根据医学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鉴定结论。医学专家组认为 有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并可以要求工伤职工提交检查结果。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结论、延长 停工留薪期结论应当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 和经办机构。

第十八条 工伤职工的下列工伤保险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中 支付:

(一)工伤医疗费;

(二)工伤康复费;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

(四)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

(五)辅助器具安装配臵费;

(六)生活护理费;

(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八)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

(九)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十)丧葬补助金;

(十一)供养亲属抚恤金;

(十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第十九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待遇;

(二)停工留薪期内的生活护理;

(三)五级、六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

(四)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二十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应当 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 医疗机构急救。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其得到及时救治。认定工伤后,对已经发生的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与经办机构结 算。继续发生的住院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与经办机构结算。

工伤职工的工伤康复和辅助器具配臵费,由签订服务协议的 工伤康复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臵机构与经办机构结算。

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臵机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 上签订服务协议,并公布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 臵机构的名单。具体实施办法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工伤职工在统筹地区以外的医疗机构接受抢救 治疗的,脱离危险后应当及时送转本市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 继续治疗。

第二十二条 工伤职工住院伙食补助费、到统筹地区以外就 医的交通食宿费用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二十三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经 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被鉴定为七 至十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职工,由工伤保险基金支 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 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具体标准为本市上职工月平均 工资的2至12个月:五级伤残为12个月,六级伤残为10个月,七 级伤残为8个月,八级伤残为6个月,九级伤残为4个月,十级伤 残为2个月。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为本市上职工月平均 工资的3至18个月:五级伤残为18个月,六级伤残为15个月,七 级伤残为12个月,八级伤残为9个月,九级伤残为6个月,十级伤 残为3个月。

第二十四条 已经领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职工重新就 业后旧伤复发的,用于工伤治疗的费用超过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 金以上的部分,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五条 领取伤残津贴的职工或者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 的人员,其常住地不在本市的,可以按照下列标准一次性享受工 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关系同时终止:

(一)领取伤残津贴的,最高不超过15年;

(二)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子女不满18周岁的计算至18 周岁,其他供养亲属最高不超过15年。

第二十六条 职工退休后确诊为职业病的,依法享受工伤保 险待遇。

第二十七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本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 和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

第二十八条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 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 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 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经办机 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 偿。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 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 先行支付后,经办机构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二十九条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应当承担 的人身损害赔偿(不含精神损害赔偿)总额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部分。

第三十条 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应 当向经办机构提交有关材料。经办机构应当在15日内核定完毕,并按照规定落实相关待遇。

第三十一条 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多次发生工伤,应当按照 伤残等级分别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时,按最高伤残等级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 业补助金。

第三十二条 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伤保险医疗机构、工伤康复 医疗机构的医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 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

(一)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影响 工伤认定或者劳动能力鉴定的;

(二)以为工伤职工治疗为名开具药品处方或者购药凭证,串通参保人员不取药而兑换现金或者有价证券的;

(三)将非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病种、诊疗项目、药品篡改 为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

(四)故意分解处方、超量开药、重复开药的。

第三十三条 本市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的工伤保障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2012年3月5日起施行。天津市人民政

府2003年12月1日公布的《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2003年 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工伤保险经办业务规定

崇义县工伤医疗保险实施细则

一、工伤参保登记

(一)、用人单位(包括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依法申报参加工伤保险时,需填报《社会保险登记表》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登记表》,并提供以下证件或资料:

1、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2、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3、单位法人身份证复印件(与营业执照相符);

4、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5、安全生产许可证原件和复印件;

6、参保职工身份证复印件;

7、工资发放明细表;

8、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资料。

(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审核参保单位填报的有关表格和有关证件、资料,进行必要的实地调察。

(三)、未通过审核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向申报单位说明。

(四)、参保单位在以下事项变更时,应及时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登记手续。

1、单位名称;

2、单位地址;

3、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4、单位类型;

5、组织机构统一代码;

6、主管部门或隶属关系;

7、开户银行及账号;

8、经营范围;

9、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

二、工伤保险费征缴

(一)、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参保单位填报的缴费申报核定表格及有关资料核定当期缴费基数。对难以核定缴费基数的单位,以上统筹地区月平均工资核定缴费基数。用人单位少报职工工资,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造成工伤职工其工伤保险待遇降低时,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统筹地区分类行业基准费率的具体标准,确定参保单位的缴费费率,以后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用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参保单位缴费率。

(三)、申报受理: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每月底受理下月参保缴费申报。并要求参保单位提供以下资料:

1、《月工伤保险费缴纳申报表》

2、参加工伤保险人员增减明细表;

3、医保局规定的其他资料。

(四)、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月核定参保单位缴费数额后,按现金或转帐方式缴费,单位必须按时(当月10日前)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指定银行帐户缴费,交款后,凭银行进帐凭证,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业务股做入帐处理,开具社会保险基金专用收据。逾期未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在此期间发生的符合工伤保险有关规定的工伤待遇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三、工伤认定申请办理

(一)、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和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二)、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1、故意犯罪的;

2、醉酒或者吸毒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

(四)、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30日。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五)、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受伤害职工的有效身份证明;

3、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材料;

4、用人单位事故调查报告书;

5、两人以上的证人证言;

6、医疗机构出具的伤情诊断证明书、初诊病历、住院病历,属职业病的提供合法有效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鉴定书;

有下列不同情形,还应当提供以下相关证明材料:

1、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死亡或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死亡的,提交有关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忆书及事故调查报告书;

2、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提交公安机关证明、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者其他有效证明;

3、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提交公安机关证明或其它有效证明;发生事故下落不明要求认定因工死亡的,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结论;

4、由于机动车事故引起的伤亡事故,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或相关处理证明;

5、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提交事发地县级以上有关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

6、属于因战、因公负伤制残的转业、复员军人,旧伤复发的,提交民政部门颁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以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旧伤复发的确认证明。

(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及时对材料进行审核。对申请人提交材料完整的,应当自收到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申请人提交不完整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当场或者在1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并自收到补正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需要可以对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用人单位、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及工会组织应当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据实提供相关情况和证明材料。

(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下达《工伤认定决定书》。

(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书》送达工伤认定申请人以及受伤害职工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十)、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终止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四、工伤职工就医、伤残、工亡待遇管理

(一)、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所在单位应积极救治,在本县住院的,用人单位应在24小时内向县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告;异地住院的,用人单位应在3日内向县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告。

1、工伤职工就医一般应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工伤职工因急诊就医可就近诊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转住定点医疗机构。

2、工伤职工因伤情需要到县外就医的,由医疗机构提出建议,参保单位提出意见,参保单位经办人填写《工伤职工转诊转院申请表》在3天内到县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备案。转县外诊治时间一般不超过30天,超过30天的必须在48小时内到经办机构办理延期手续。

3、工伤职工因旧伤复发需要治疗的,填写《工伤职工旧伤复发治疗申请表》,由就诊的定点医院进行旧伤复发诊断,签署医生及医院意见,经县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核准后到定点医院就医。对旧伤复发有争议的,由劳动能鉴定委员会确认。

4、工伤职工需要配置辅助器具的,依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由参保单位或工伤职工填写《工伤职工配制辅助器申请表》。

(二)工伤职工医疗待遇审核

1、工伤职工治疗工伤所发生的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设施项目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规定的标准支付。

2、工伤职工报销工伤医疗费需携带下列资料: 1)、《工伤认定书》;

2)、《崇义县工伤保险工伤医疗待遇申报审批汇总表》;

3)、《崇义县工伤保险工伤医疗待遇申报表》; 4)、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住院(门诊)医疗费用结算明细清单和正式发票原件;

5)、门(急)诊病历或出院小结、疾病证明书; 6)、工伤职工身份证复印件; 7)、医保局规定提供的其他资料。

3、医疗费用报销时限:工伤职工发生医疗费用结算的三个月内到经办机构办理待遇申报,超时限不予受理。

(三)、工伤职工伤残待遇审核

1、伤残职工在申请伤残待遇时,必须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1)、《崇义县工伤保险伤残待遇申报审批表》; 2)、工伤职工身份证复印件;

3)、工伤认定书; 4)、劳动能力鉴定书;

5)、劳动能力鉴定费正式票据; 6)、其他规定的证件和材料。

(四)、工亡待遇审核

1、申请工亡待遇时,必须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1)、《崇义县工伤保险伤亡待遇申报审批表》; 2)、工亡认定结论; 3)、死亡证明;

4)、工亡职工身份证复印件;

5)、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还需提供被供养人户口薄及复印件、与死者关系证明、生存证明、无生活来源证明等。

下载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工伤保险规定(精选多篇)

    人社部:个体户缴工伤保险费可按营业面积定人 数 2011年02月11日 15:28来源:北京晚报代丽丽 [我要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今天上午,人保部公布了《......

    大连市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规定

    大连市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规定政府令第6号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对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管理,保障职工因工伤、残、亡后本人及其家属应享受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

    天津市病假工资规定

    第一条 为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

    天津市房屋出租管理规定

    天津市房屋出租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市房屋租赁行为,维护房屋租赁市场秩序,保护房屋租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

    法律知识规定天津市信访工作若干(合集)

    天津市信访工作若干规定 (2005年10月21日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机关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

    天津市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

    天津市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 (津政令第 24 号) 《天津市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已于2009年11月30日经市人民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月10日起施行。 市 长 黄兴......

    天津市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天津市安全生产管理规定(2004年3月25日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十六号)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

    天津市能源统计工作规定

    天津市能源统计工作规定 津统〔2011〕41号 能源统计是反映能源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夯实能源统计基础、完善能源计量、提高能源统计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