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管理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管理
杜郎口中学在十年改革进程中,不断探索创新,积极稳步推进,积小胜为大成,终于让全体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育教学成绩逐年稳步提高。全校师生在不断成功的氛围中逐渐找回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信,并不断体验着自我创造的乐趣和满足。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教师专业发展,乐于奉献;学校日新月异,生机勃勃。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杜郎口中学如此彻底的改革?是强有力的管理。我们认为,杜郎口中学的成功,课堂模式的改革和管理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两翼,而管理的要素是制度、机制和文化。
一、制度
和其他学校一样,杜郎口中学有一系列的制度,我们无法了解他所有的制度,但是具有显著特色的是考评制度、反思制度和教师业务论坛。
1、考评制度:几年来,杜郎口中学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一是班主任的管理。杜郎口中学把班主任也纳入到学校教学的管理中,这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班主任管理学生纪律、卫生等,这是最基本的,班主任最大的绩效要体现在对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上,就是对这个班所有任课老师教学过程、教学成绩综合的评价。班主任有聘任老师、量化老师、指导老师甚至辞退老师的权利。这样班主任的职能有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那么对教学工作的推动就进了一
大步。二是级部主任的管理。级部主任侧重于行政管理,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级部主任每天都要坚持听课,这样一周下来能听到3节、5节,要依据这一周以内每个班的上课情况考评班主任。第一手材料来自于课堂,来自于一线老师。他们对班主任的考评,是以你这个班老师上课水平的高低来论班主任的功绩是大是小。干的最好的班主任,每个月的补贴是600元。三是学科主任的管理。学科主任是本校同学科第一责任人,每个学科主任就相当于一个教务处主任,并把他们纳入到学校的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参与学校的管理。教学工作由学科主任全权负责。要在每周例行三节公开课:优秀教师的观摩课、一般老师的研究课、薄弱老师的整改课。四是考评组。校委有一个验收评估小组,简称验评组,由一位校长任组长,由校长助理任副组长,还有三个成员,也是学校最有威信、教学最棒、能够得到老师们认可的三位老师。这个考评组每天都进课堂。分文、理科,每天都在密密麻麻、脚不停蹄的进行到课堂听课、验收、指导、反馈。他们每天平均在5节以上,有时候两天没有听,再下一天要听6至8节。考评组对老师在课堂上的量化直接对着六个学科主任,三个年级主任,他们通过蹲点式的听课,把六个学科主任、三个年级主任的名次,每周为单位要进行量化、评比,一月一评,当月兑现。五是值班校长和主任。为了让老师们为学生进步、为学校发展而操心,学校在坚持“责任上移”的同时,不断将“权力下放”。学校在原有的年级组、学科组、班主任、教学验评组多重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值日校长、值日年级主任、值日班主任制度。值日校长从年级主任、学科主任、验评组长中选出,值日年级主任从班主任中选出,值日班主任从科任老师中选出。这些值日校长、值日年级主任、值日班主任每天一换,行使相应的职责,并及时撰写工作日记,记录下一天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好的建议,马上会被学校领导确定为一项新的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贯彻下去。
2、反思制度:反思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教师每天都在从事创造性的劳动,必然有所得,有所思。如果不及时总结、及时归纳、及时反思,让灵感悄然而逝,那将是一种深深的遗憾。杜郎口中学提出了“反思三年成名师”的思路,实施了12345反思工程。即:
(1)每人每周一次反思,写在小组黑板上全校展示。
(2)每天两次反馈会,上午课前一次,反思先天下午和晚上情况;下午课前一次,反思上午情况;反馈内容十分具体:表扬好的做法,指出不足的地方。这样工作中优秀的做法及时传开,不足及时得到更正,尤其不良做法让全校教师都避免了。
(3)每周每个学科组三节公开课,包括示范课、研究课、会诊课。
(4)每天班主任对学生的四次反馈小结见面会。
(5)每周五次对课堂进行反思(每天一次),班主任对科任教师进行评价。
通过各层次的反思,每位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教师也都体验着事业的成功。反馈会的优势:①信息反馈及时,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②统一思想,统一做法。③加强领导对教师的现场指导。④为评价机制提供量化素材。
3、教师业务论坛:杜郎口中学通过教师业务论坛,转变教师的思
想,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每周开展一次教师业务论坛,论坛都是一些具体的论题,例如《课堂怎样做到活而不乱》、《怎样解决边缘生问题》等等,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他们的教师个个善谈,而且对于教育的认识颇深,经常用一些生活上的事例道出教育的真谛。他们能够换位思考,从成人的思维定势走出,会用孩子的思维考虑问题,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业务论坛是提高教师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杜郎口中学的管理,充分体现了一个“实”字,尤其是它的校本教研制度,包括反思制度、教师业务论坛以及集体备课制度,都是针对课堂改革设计的,为课堂改革深入与成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机制
机制是比制度更高层次的管理模式,具有自动实施和调节的功能。杜郎口中学的管理中设计了很多机制。首先是竞聘上岗和组阁组这两项机制的推行,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在杜郎口中学,教师聘任依照这样的顺序:校长室聘任学校各处室主任,学科主任聘学科教师,年级主任聘班主任,班主任聘任课教师。最后没有被聘任的老师负责学生生活,做一些后勤工作。如果后勤工作也没有聘上,就只能待岗。这个过程,也只有各种意见,不靠打分。二是一谈、二警、三停机制。他们的教师有四个层次,最高的叫专家教师,第二层面叫能手教师,第三层面叫优秀教师,第四层面叫进步教师。专家教师每个月500元的工作补助,能手教师每月300元,优秀教师每月150元,进步教师每月80元。除了评选不同层次的教师,每个月都
要组织一次领导班子观摩课,骨干教师的公开课,普通老师的达标课,薄弱老师的过关课,很差老师的追踪课。并且对一而再、再而三不达标的老师,提出了一谈二警三停的管理机制。第一次不达标要进行谈话,指出其课堂的不足;第二次不达标在教学会上予以警告,促使其进行改正;第三次不达标要停课一周,到优秀教师的课堂去培训,去学习,去锻炼。同时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还细心地发现,聪明的杜郎口人还设计了一些小的机制,比如小组学习竞争机制、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列入班级日常考核等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其课堂改革的实施。
三、文化
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形式。考察与观摩杜郎口中学,发现其教师和学生中,闪烁着可贵的文化内涵。教师方面内涵是: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改革精神。就其敬业精神而言,首推校长崔其升,有人统计过,崔校长往往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每年要听1000多节课。在校长的带领下,杜郎口中学教师个个敬业乐业,学校教师全部住校。其次是坚韧不拔的改革精神,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如此革命性的改革正是如此,但是崔校长以其惊人的毅力,带领杜郎口教师,克服重重困难,整整坚持了十年,坚定地走过来了。我们想,如果没有这股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的改革也是不会成功的。学生层面体现着一种自信和快乐的文化特质。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杜郎口中学在学生自信文化形成过程中颇费心思。首先是学校文化标识上充满教育学生自信的氛围,校园内有“演绎学海舞台,吾为课堂主角”
之类的标语,走廊上充满着“把握参与今天,方能成就明天”,“相信自己行,自己方能行”的学生自励警句。教室内更有“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我的课堂我做主”等语言,教师上课以“赏识、激励、宽容”为基本原则,引导和点评过程中经常有激励、赞赏的语言,这一切给学生一种充满自信的室内环境和氛围。再加上展示过程中学生解决和展示问题后,带来的成功的体验,使杜郎口全体学生产生了一种源自内心的自信。正是这种自信又反推了课堂模式的成功与圆满。
现在,杜郎口中学的日常管理以校长室为中心,分常规和教学两条线,实行“五位一体”的四级管理模式。常规工作(如卫生、三操、就餐、就寝等)方面,由副校长和值日校长总负责。每个年级组每天设1名值日年级主任,与年级主任共同管理本年级组的教学、班级、学生等常规工作。根据检查结果为年级各班排名。每2个班为一个班级,每天设值日班主任,与班主任一起共同管理班级,形成校长室——年级组——班组——学科教师四级管理模式。教学工作方面,在校长室领导下,由骨干教师担任文科、理科两个教学验评组,检查学科教师的教学情况,给学科组排名。学科组长对本组教师进行考核排序,形成校长室——验评组——学科组——学科教师四级管理模式。
各级管理层的关注重点都指向课堂,指向班级,教师们的心思也都在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班级管理水平上。很多校长头疼的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问题在杜郎口中学几乎不存在,“学校现在根本不需要成文的规章制度”。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管理更体现在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崔其升校
长曾说过,管理不能含糊,必须有针对性,杜郎口中学所有的检查反馈,都是说到具体事,点到具体人,从不含糊笼统批评某现象,只因为他们的这种工作作风,才使得杜郎口中学在这样的师资情况下,达到这样的成绩,实在令人佩服。
杜郎口中学是一本很厚的书,而且是名著,它的成功主要是来自于它的自身努力。杜郎口课堂模式给人惊憾,给人惊喜,分析其成功要素发现,杜郎口人颠覆了传统课堂,却没有颠覆教育规律。
第二篇: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特色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特色】
一、全面实行量化评比考核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是杜郎口中学的办学理念。而该校认为,好的理念靠文件、会议是不行的,要靠检查、靠评价、靠兑现。于是学校以评价为总抓手,严格细化了各项评比制度,各学科、年级、班级、同学科教师、学生学习小组等方方面面都有量化考核的标准,按照5:2:3百分制进行量化考核,其中50分是课堂教学,20分是思想品德,30分是学习成绩。层层设定评价权限,每周都要排序打分,并第一时间张贴公布各项评审结果。本着“优劳优酬”原则,所有量化考核结果都跟绩效评价挂钩,以奖金分配拉大评比距离,用细致的量化评价杠杆,激发教师们的上进心,激发教师竞争力,使学科、班级、年级的教学都“活”起来。比如,学校在召开备课会议之后,学校验评组进行三次检查,三次排序打分,每次评价结果都及时张贴公布出来,对于优秀学科组、优秀个人及时兑现奖励,树立典型,对不到位的立即促其反思。又比如,学校开设业务论坛,每周举行教改经验汇报,每位教师都要讲,然后打分排序,公布评价结果。杜郎口学校在评比上推行的密度、力度及奖励的幅度,确实为学校确立评价体系提供了一个方略,也提供了一个激发全员斗志的方式方法。
二、落实“一、二、三、五”管理
该校力求精细化管理,他们认为教师的思想认识、职业态度决定着工作质量,因此,学校牢牢地抓住了反思机制,构建了“一、二、三、五”反思管理模式,使全员克服思想上的惰性,不断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同时避免了不良现象的积存,把危险苗头消灭在萌芽中。
“一”是每周一次上挂反思板。在学科教研组里每周都要摆放一次的反思板上,上面呈现的是教师的个人教学反思,教师们都要反馈总结上周出现的问题、不足,以及本周将整改的措施。
“二”是每天召开两次反馈会议。由每天两位的值日校长分别负责两个时段反馈,早上签到后反馈昨天下午、晚上的情况,下午签到后反馈上午情况。这样小步骤、快节奏的管理方式,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解决,不给不良现象留下滋生的余地,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是每周每个学科推出三节公开课。即研究课、帮扶课、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推优的做法,摆问题、析策略、谈改正,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领导直接统领三课,该校校长崔其升的第三把火就是“一谈二警三停”,因此在上好“三课”的同时,“一谈二警三停”的相应惩戒措施也在实施。所谓“一谈”,就是第一次课堂不达标者,崔其升先与其个别谈话,谈课堂要求,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现,谈课堂程序,谈教改意图等,指出问题所在,点明改革方向。所谓“二警”,就是第二次再不达标者,要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所谓“三停”,就是如果第三次还不达标,让该教师停课一周,专门听优秀老师的课,研读教改理论,学习组织发动学生的方法,由业务主任作专题辅导等。
“五”是每周五天评价循环往复,形成学校的反思文化。
三、值日班子落实上移管理
权力下放、责任上移是该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校认为:学生的过失不是学生的责任,而是老师的责任,老师的过失不是老师的责任,而是中层领导的责任,中层领导的过失不是中层领导的责任,而是校长的责任。有着这种认识理念,学校成立了值日领导班子,由中层领导、班主任等10位人员担当值日校长,每天有两位值日校长负责全天的监督检查管理考核工作,落实值日反馈制度。崔校长对所有参与管理的人员提出“四有”:一是有品格,二是有本钱,三是有思路,四是有气度。这四点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必须以身作则,处处带头,事事领先,勇于承担责任。比如,值日领导发现学生上课走神现象后,绝不仅仅究学生的责任,也不是老师承认了责任,就万事大吉,而是在每天都要召开的第四节座谈会上,带头思考问题的症结,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崔校长要求领导干部首先要勇于承担责任,成为
问题的首要解决者,不是把解决问题的焦点放在归属上,而是换位思考,勇于担当责任,自上而下地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有这样处理事情才不会互相推诿,才会事事有人管。
四、自下而上的申报评价制度
学校为了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实现自主管理。本学期学校制定了教师自主申报评价制度。比如,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较高,希望得到拔高,自定目标,要求验评组按要求听课考评;又如,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存在不足,要寻求教学帮助,希望验评组听课考评的同时给于更多的指导等等。这样,课堂教学的考核分=申报分+上课分。在贯彻落实学校教学改革操作方法上,崔其升校长主抓,并且通盘听课,常常是全天都坐在一个班级的教室里,然后在第四节座谈会上,与教师反馈沟通,发现问题,必须解决。各学科在教学教研活动中,自下而上地推出示范课,各学科都要观摩交流学习。同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也有自主申报的权利。各学科都建立相应的操作程序,体现了“激励人人成功”的人本管理思想。
五、全时空全方位的监管
该校强调在学校任何处所都要有教师在场,学生的一切行动都要置于教师的关注之下。每天、每节课、每层楼都安排1名教师,宿舍每层楼每天安排2名教师,食堂也是如此。学校在每个新学年开学之际都要在校园的各个地点安排专人负责,如校门口值班的是4位教师,车棚是3位教师。他们帮助新生尽快熟悉环境,规范行为。即使是晚自习课间课后都要有教师在操场上巡查。这样,一方面避免了非常现象出现,一方面是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同管理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了时时、事事有人管。
该校还采取了“四位一体”抓管理,使课堂教学也时时处处有人监管、评价。班主任抓好本班教师的课堂创新,级部主任抓班主任,学科抓本科教师,验评组抓年级、学科,人人都是管理者,个个都是科研者。一是班主任的“把关课”,班主任聘任教师,负责考评、量化、奖励、辞退教师,每周必须听评课5人次以上,同时召集本班教师进行听评课,调度相关教师进行整改,年终对班主任的考核依据主要是本班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二是级部主任的“反馈课”,级部主任聘任班主任,每周在本年级听课7节以上,及时反馈,排序评价,听的是任课教师的课,评价的是班主任管理。三是学科主任的“科研课”,充分每周每学科3节公开课,排序评价讲课情况。四是验评组的“考核课”,业务校长是组长,文理两科各有4名成员,每天听评课在5人次以上,利用每日上下午课前的反思会,及时反馈教师的上课情况,对年级、学科进行量化评比。
六、加大课堂教学考核比重
学校明确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教师,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提出“10+35”,构建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每个学科都形成了“课堂教学范式”,将好课的评价基点定位于学生的“动”,让全体学生生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为此,每学校都要重新修订课堂评价标准,以适应主客观发展变化,课堂教学占到百分考核的50分。学校还制定了3条量化指标:一是课堂气氛要热烈、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二是课堂形式要多样。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男女生竞赛、曲艺节目、讨论辨析、小品表演、擂台比武等,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进正式课堂。三是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力争做到人人有份。细致入微的量化指标的评价触动了教师的灵魂,使学校办学理念顺利推进,真正地把握住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杜郎口课堂教学管理基本经验的思考】
一、杜郎口课堂教学管理经验给我们的启发
杜郎口课堂教学管理经验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归纳起来有:
1、管理严格——对错误不姑息,对问题不含糊;“领导是有情的,管理是无情的,制度是绝
情的”,这是杜郎口中学管理的精髓。
2、管理透明——让老师清楚管理的目标、管理的方式、管理的过程,不搞暗箱的操作,法于前,治于后,使教师过程明明白白。
3、管理量化——数字不能说明一切,但它能很好地为绩效道出许多。数字不能代替一切,但它更容易做到公开透明。他们在量化,许多学校在量化,量化不是一切,但却很值得采用;
4、管理精细——不精细不可掌握问题的实质,不精细无法指导微观的管理。他们的精细管理使得他们成为了成功的典范;
5、执行到位——说到做到,不扇自己的脸,“言必行,行必果”。不要把制度停留在纸上,要把制度变为行动的准则。这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管理最大的亮点。
6、意见明确——对错分明,不含糊。知道好在哪,差在哪?对在哪,错在哪?公开指出,点名道姓,不遮不掩。管理经验表明,没有明确的语言就不会有明确的指向,没有明确的指向就不会有明确的效果。
7、奖罚分明——奖惩是对阶段性结果的优劣的一种反馈,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管理很好地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凭自觉办事”、“凭感情工作”的管理弊端。
二、对杜郎口中学教学管理经验的思考
杜郎口中学教学管理经验给我们以深深的启发,我们应该予以学习和借鉴。
1、笔者认为杜郎口中学教学管理经验是可以复制的。
杜郎口之所以成功,最大程度地遵循了教育规律。既然遵循了教育规律,为什么不可复制呢?规律是从无数次社会实践中证明出来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本质的东西。至少在课堂教学管理上有我们借鉴的东西。
2、学习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经验必须因地制宜。
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而我们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化学校,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管理经验必须考虑这个实际。
现代化的学校管理必须关注民主与法制。笔者认为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管理刚性有余,柔性不够。如杜郎口中学崔校长介绍的“领导就是标准”等,明显带有家长制和独裁制管理。我们在借鉴他们经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民主与法制,因为学校是精神文明的传播基地,我们培养的教师和学生必须具有民主与法制观念。
现代化的学校管理必须关注以人为本。我们都提出学校是师生的精神家园,杜郎口中学的管理办法,如“一谈二警三停”,能让教师把学校当做家园吗?现代化的教育管理必须关注教师的幸福指数的提高。
第三篇:杜郎口中学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解读
“ 三三六 ”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 三三六 ” 自主学习模式的前 “ 三 ” 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 “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
所谓立体式就是:学习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到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才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
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
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后 “ 三 ” 为自主学习“ 预习— 展示 — 反馈 ” 三大模块。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有了这样充分的预习课,展示课上学生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学生的预习,教师需作必要的指导: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所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既有自主学习,自悟、自结,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写作、散文、诗词、细节描写 „„ ;歌曲、相声、舞蹈、快板、小品、双簧、歌谣、口诀、图画等,同学们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全员参与,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观察、思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性格特点、社会经验、知识水平去体会、感悟,并形成一定的解答方法和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甚至对同一个问题有几种解释和推测,比如学生由语文课文中的一朵小花,引发出了几十种观点及情绪,有喜有忧、有爱有恨、有怜有憎,由一朵花引发出诗歌、舞蹈、散文、小说、歌曲等,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打破了统一答案、唯一答案,信息量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增长,学生的奇思妙想应该用无尽无休来表达,杜绝了千人一面。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张扬了个性,解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因为收集信息是多方位的,师生、生生、组组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学习成果,避免了单走独木桥,也少走了一些弯路,节约了时间。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成果,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依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教师是平等中的一员。展示过程需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展示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课堂是富有弹性,因为开放性的课堂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与互动,灵活地做调整。本过程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示,又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学生由预习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这里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原来一节课是在教师主持下,从头至尾,我们称之为一条鞭子教法,全体学生同时考虑相同的问题。就像学生打菜的窗口一样,一个窗口,一排好长的队伍,如果多开几个窗口,不就是提高效率了吗?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示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学习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示提升,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几十种。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学生们的理解、掌握、体会,更深、更透、更快。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对前面的学习予以反思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要突出 “ 弱势群体 ”,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力争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充分利用 “ 兵教兵 ”、“ 兵练兵 ”、“ 兵强兵 ” 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较弱学生在某一问题上如存在认知差异,要 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异组的。可以结成若干对,利用优生的辅导,既让学困生吸取营养,点燃了他们求知向上之火,或者说让学困生绝处缝生,迷惘的十字路口辨明了方向,同时优生在原基础上又得到提高,不自觉的把知识进行梳理、系统并形成能力。课堂是多边课堂,几对、十几对、几十对全方位,学习是主动的,参与是积极的,获得也是丰富的。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无论是被帮的,还是提供帮助的,思维都是非常活跃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因为主动,所以才能有高效率。
“ 六 ”,即展示模块 “ 六大环节 ”,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
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示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教室三面全是黑板,学生随时爬黑板或默写或解题或争论或评议,学生站着的、写着的、大声说着的、趴着倾听的,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起来。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
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模块都是占用正式课时的,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预习、展示、反馈是三个紧密相连的模块,或者说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反馈都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预习是展示的前奏,预习不充分决不展示。当学生整体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时,对所学习的内容,需要全面预习,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初步达成学习目标,然后才能进入展示模块。当学生整体基础比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时,预习模块可以用分解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带着不同的任务去学习和研究,也可以两个小组共同担负相同的任务,展示时通过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展示模块的目的是提升,展示应在知识的生发点、易错点、拓展点处实现知识的上挂下联、左顾右盼,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展示的落脚点在于对知识的全面梳理,形成知识框架,归纳出规律和方法,达到提升的目的。“举一反三”就是要让学生从一点出发,把握一类。用三种方法解决一题的价值,永远大于用一种方法重复练习几十道题。用多种方法解决一题,培养的是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用一种方法重复练习几十题,带来的只能是解题的熟练度,但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加重学生的负担,引发厌学情绪。“举一反三”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点生发出去,看透、看精,实现知识的整合,掌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内在规律。反馈是回归性的检测,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对弱生是学习目标的再次强化和全面达成,对优生是再次提升。反馈不单是反思、问答、对子互查、练习和测验,反馈是对子之间、小组之内、组组之间的多边活动。反馈可以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也可以是独立的一节反馈课。可以是章节反馈,单元反馈,也可以是复习反馈、练习反馈、测评反馈。反馈中既有自主反思,也有展示提升,还有穿插巩固。总之,反馈的目的是全面的、全体学生的对学习目标的再次达成和提升。
“ 三三六 ” 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 “ 点拨 ”。杜郎口把这种特色叫做 “10 + 35”(即教师讲解少于 10 分钟,学生活动大于 35 分钟),或者 “0 + 45”(教师基本不讲)。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让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同时用心灵、用生命讲述课堂的故事、讲述成长的故事。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 台上 ” 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歌唱、或讲解、或朗诵,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 “ 台下 ” 学生或蹲、或站、或座、或跪,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杜郎口的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时候,这 时 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老师的 “ 谆谆教导 ”,这样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样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
第四篇:杜郎口中学
杜郎口模式与课堂改革
我想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学校管理问题。
第一,是环境
首先要为教师建立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班子能够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具有一支有较高的素质的教师队伍。
实事求是地讲,学校的教学工作,领导班子是关键,只要领导班子过硬,敢打硬仗,能够以身作则,再加上认真负责,没有一个学校办不好!
通过长期的探索,我们提出了教师应具备的十大素质。这十大素质是:
第一,登高望远,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第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奉献品质;第三,从小事抓起,打造精品的质量意识;第四,勤于交流,促优正劣的改革勇气;第五,善于合作,取长补短的进步要求;第六,努力学习,完善自我的探索态度;第七,关心集体,先公后私的奉献精神;第八,关注科研,总结规律的创新思想;第九,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民主观念;第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的主体理念。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实践,我鼓励老师们争创一流、努力工作、敢为人先,建立了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在我刚到杜郎口中学当校长的时候,前一任李校长对我说,在当时已经几年领跑中考的湖池中学,有一个好的校风,有的老师成绩差,自己就偷偷地流泪。当时,我听了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到了现在,我们杜郎口中学的不少老师,课堂出现了问题、教学的成绩落到别人的后面,也偷偷地流泪,主动到有关的领导跟前作检讨、表决心。
有了这么一个工作氛围、工作环境,取得成绩是必然的。
第二,是信念
我们有一个基本信念,那就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也就是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我们从1998年开始搞教学改革。从那时起,我们的课堂评价定位就是不看教师看学生。课堂中不是看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主动。现在每次听课,每次考核,每次公开课、观摩课,我们都是从四个方面对课堂进行评价。第一,是学生的参与,包括学生参与的数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第二,教师对文本的挖掘,有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方法;第三,学生在表达时的精彩度,比如,语言、表情、动作,对知识的深化、拓展,包括自己个人的才艺展示;第四,生成。生成是每节课最精彩、最宝贵的地方,课堂上学生能不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从1998年到现在,不看老师看学生,这就是我们的信念。因为不管是应试也好,学生终身发展也好,还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创新的人才,未来都是落在学生自己一个人身上。第三,是一个机制
这个机制,我们贯穿着两点。
第一点,要立榜样,树典型,让更多的人成为教改的行家里手。我们每学期要评选校级名师、教学能手、优质课、校级十佳。每次获得荣誉的老师,都能予以一定的资金鼓励。邓小平曾经所过一句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是让一部分同志成为教改的先锋。现在我们的教师有四个层次,最高的叫专家教师,第二个层面叫能手教师,第三叫优秀教师,第四叫进步教师。专家教师每个月500元的工作补助,能手教师每月300元,优秀教师每月150元,进步教师每个月80元。
除了评选不同层次的教师,我们每个月都要组织一次领导班子观摩课,骨干教师的公开课,普通老师的达标课,薄弱老师的过关课,很差老师的追踪课。并且对一而再、再而三不达标的老师,提出了一谈二警三停的管理机制。一次不达标要进行谈话,两次不达标在教学会上予以警告,三次不达标要停课一周,到优秀教师的课堂去培训,去学习,去锻炼。五年坚持下来了,每月一轮。
第二点,就是评定。我们现在提出要日清周结,学校领导班子每天要对老师的工作进行反馈。在前一段,我们是上午第一节课前,由分管领导对老师前一天下午的工作进行公开反馈,包括听课、1查各种的材料和对学生的调查。现在上午第一节课前,分别由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的代表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做点评。下午第一节课前,由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三个综合学科的老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解剖、分析。
学校一贯坚持的业务论坛,在每周六下午,全体老师要一一登台演讲,结合自己的工作,谈经验、谈教训、谈措施、谈方法,老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业务论坛已经组织了70多个专题,稿子如果堆积起来,已经有两米多高了。业务论坛是我们教本研究的一大优势,对老师业务理论的提高,对课堂技能的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还组织各种评比。比如,三个年级主任要互评优秀、良好、一般,还要对自己年级的班级评出优秀、良好、一般、待提高。评出来以后,大家要讲自己的亮点,把经验介绍给全校的老师们,同时也要讲教训。每个周末进行学科评比。对六个学科,要评出一个优秀,两个良好,两个进步,一个待提高。学校给评上第一名的教师每人奖励30元,良好的每人奖励20元,进步的每人奖励10元,待提高的不作奖励。
在一个阶段内,这个奖励是非常管用的。随着老师素质的提高,奖励对他们的作用会逐渐淡化,可是老师们对自己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会越来越重视。每次听课后,学校都会对讲课老师打分,并进行简评、反馈。有好几个老师都说,我的得分高一点低一点不在乎,给我指出缺点,替我找到需要改正的地方,我觉得自己就收获很大。还有老师说,这一学期我得了几千块钱奖励我不在乎,可是在我的学科当中、年级当中,我是第几位,这是我人生价值的写照,这是我的尊严。
第四,也就是保障
我们的管理体制和其他学校有一定的区别,我们现在落实四层管理。第一层是校委,第二层是学科,第三层是年级,第四层是班级。
校委有一个验收评估小组,简称验评组,由一位校长任组长,由校长助理任副组长,还有三个成员,也是学校最有威信、教学最棒、能够得到老师们认可的三位。这个考评组每天都进课堂。我自己最大的体会是,我们学校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地点是课堂,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就要立足于课堂。现在我虽然事情比较多,还要坚持每周听课15节以上,平均每天三节。有时候两天没有听,再下一天要听六至八节。多听课、多评课,这是杜郎口中学的一个核心的、最有效的办法。
学科主任是本校同学科第一责任人。我们学校的教务处,最近几年已经变成了档案室。因为教务处的几个人,管理全校的教学有心无力,我们便呼吁,学科主任的位置就相当于一个教务处主任,把学科主任纳入到学校的主要领导成员。教学工作由学科主任全权负责。年级主任侧重于行政管理,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
我们把班主任也纳入到学校教学的管理中,这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我们对班主任的最后的考核,就是对这个班所有任课老师教学过程、教学成绩综合的评价。班主任有聘任老师、管理老师甚至辞退老师的权利。
班主任工作反思
天下午听了杜郎口中学徐立峰主任的班级管理讲座,令我耳目一新。
杜郎口中学现在十六个班级,他们在班级管理上最大特点是处方管理和分层管理。其具体做法是班主任先根据思想表现,学习成绩组织学生选出常务班长两个人,男女生各一人;再由常务班长组织全班同学选出六名小组长,同样是品学兼优的同学担任,各小组组长轮流值日一天,为值日班长;最后,全班同学根据成绩,觉悟等平均分配到六个小组。每周班会课上,由常务班长和值日班长组织和主持召开班会,班会课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班长评方同学并排序,同时全班同学也可评议三个班长。这种做法不仅仅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团结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等等,长此以往地坚持,学生肯定个个很优秀,一定能成为英才。
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累”、“苦”等 字眼突现眼前。在班主任工作中,自己对学生总是不放心,事无巨细,一一过问,一一检查督促甚至亲躬,长此以往,不仅累垮了自己,苦够了自己,还忽略了学生各种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学生对班主任的依赖越来越强,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没有多大的好
处。
徐立峰主任说:班主任应大胆“放权”,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所起的作用越小越好,应让学生自主管理。这话说的很好,很有道理。
总之,“自主管理、分层管理”的这种做法值得我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之路
【编者按】:这里让我们跟随记者的步伐,走进杜郎口中学的校园、课堂,同杜郎口中学的师生一道充分感受体验杜郎口中学因教学改革而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去哪里寻找我们的理想课堂?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革命”
中国教育报记者 陶继新 徐启建
没有讲台;教室里除了一面墙是玻璃窗外,其余三面全是黑板;老师在课堂上只准讲十分钟,讲多一分钟都要挨罚;上课的时候,学生或坐或站,吵吵嚷嚷,像个集市;老师领着头,有人躺着学书中的人物,有人用笤帚当剑边舞边唱„„
有谁想象过这样的课堂?
但就是这样的一种课堂,让一个濒临撤并的农村中学在去年的中考重点录取中报名268人考上了267人,也让一个个害羞内向的农村孩子在生活中大胆活泼而充满了无尽的活力。
谁动了我们的快乐课堂?
杜郎口中学,这个偏居鲁西北山东省茌平县的一个普通农村中学,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似乎都让人很难相信它已经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偏僻闭塞,地处彻底的农村,周围都是大片的田地,连只砖片瓦都没有;设备简陋,不用说许多学校的基本配置——现代化的设备如多媒体教室、视听教室等,就是像样的用来上公开交流课的音箱都没有;师资力量薄弱,学校老师正规师范本科毕业的很少,专科毕业的较多,甚至中师毕业的也占有相当可观的比例„„
有两个事实可以说明改革之前的杜郎口中学的“教育状态”:初中三年级一个曾经有60名学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了11名学生;全校一年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仅是个位数。而最为重要的是初中3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厌学思想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新上任的校长崔其升对辍学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他们辍学的主要原因不是家庭经济困难,也不是家庭发生变故,而是他们感到学习困难,不愿在学校“活受罪”。一连许多天,崔其升拎着个板凳四下里听课。很快他就听出了“门道”:许多老师上的课,学生很不爱听。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上起课来,状如树干,举止单一,话似白开水,枯燥乏味,课堂上,死气沉沉,表面上看起来秩序很好,实际上,学生的思想早开小差到了“爪哇国”,不是昏昏欲睡,就是桌底下你捣我一下,我踢你一脚,寻开心,闹着玩。一些学生家长更是告诉崔其升:“孩子在学校混了3年,痛苦了3年!”
老师本来应该是受人尊重的传道者,现在竟然沦落到了“痛苦制造者”!家长的话深深地刺痛了崔其升的神经:“教师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灌装桶’,课堂由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像被驯服的小绵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些究竟给教育带来了什么?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既然‘满堂灌’没有好的效果,我们能不能改?我们该怎么改?”
让课堂上的教师先活起来
1998年暑假之后,杜郎口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拉开了帷幕,校长崔其升烧起了他的头三把火。崔其升的第一把火是量化指标。崔其升决定将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将好课的评价基点定位于学生的动。为此,学校制定了3条量化指标:一是课堂气氛要热烈、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二是课堂形式要多样。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男女生竞赛、曲艺节目、讨论辨析、小品表演、擂台比武等,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进正式课堂。三是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力争做到人人有份。这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学校通过比例量化考评成绩,以参与人数除以班级人数的比例高低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优劣。量化指标的评价触动了教师的灵魂,他们开始思考一种前所未有的行动——由原来注重教师单独的教转移到关注学生自己的学。
崔其升的第二把火是上好“三课”。虽然有了量化指标的规定,但许多教师依然心存疑惑:我们这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还学不好呢!要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少讲,恐怕更是“玩火”。许多教师玩起了“捉迷藏”:不让明讲,就偷着讲;不在讲台讲,就在台下讲。况且对于杜郎口中学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新的课堂教学还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幻影。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改革课,若没有引领与实践,恐怕依然在教师的心里难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为此,崔其升通过上好示范课、过关课和跟踪课等“三课”,让全校教师一步一步向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上逼近。
崔其升的第三把火:“一谈二警三停”。在上好“三课”的同时,“一谈二警三停”的相应惩戒措施也在实施。所谓一谈,就是第一次课堂不达标者,崔其升先与其个别谈话,谈课堂要求,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现,谈课堂程序,谈教改意图等,指出问题所在,点明改革方向。所谓二警,就是第二次再不达标者,要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所谓三停,就是如果第三次还不达标,让该教师停课一周,专门听优秀老师的课,研读教改理论,学习组织发动学生的方法,由业务主任作专题辅导等。
三年的改革尝试,不仅使学校摆脱了被撤并的困境,而且结出了令人欣慰的果实。到2001年秋,一向在全县中考倒数第一的杜郎口中学,已经步至中游地带。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改革意识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课堂一扫往日的沉闷与单调,澎湃激荡起改革的活力与生气。
杜郎口的师生关系
通过两天的深入学习,使我更深的了解到杜口课堂中老师是如何转换角色的。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的精髓就是,老师由原来的主演,变为现在课堂上的导演,而学生由原来的观众和听众的角色转变为今天课堂上的演员。那么课堂中老师这种导演的角色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他们在课堂上是不是一言不发,在做些什么呢?通过学习让我看到了,他们导演的角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第一、知识性的点评及引导,学生们积极的对每一道题进行讲解的时候,难免有遗漏或发现不了的问题,这时导演要发挥作用了。一节数学课上,学生分析完了,老师开始引导:“解决本题时有两个易错点,你们发现了吗?”生说自己的见解,当另外一个易错点没有说出来的时候,老师便点了出来,这就是导演应该做的。
第二、对解题方法进行点评,课堂上老师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送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一道题学生分析讲解后,教师便总结出,解此题时要一牢、二看、三回头。这就是方法的点评和指导。
第三、对学生如何当好演员进行指导。一名学生在读完题后,便进行讲解,此时导演便打住。此种讲法不行,便告知学生:读题是读题,讲题是讲题不可取,应该做到边读题边结合图形进行解释。于是该生又用二法进行讲解,这也是导演作用的体现。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要求。一节物理课上,上课前老师便提出三点要求:
1、注意板面设计的合理性和工整性。
2、对能质疑和敢于质疑的同学要给以双倍加分。
3、注意表达时的口语。
4、看哪个组有创新。当学生板书完、讲解完后,老师对相应要求的表现及时给以鼓励性的评价和点评。这就是作为一名导演如何指导学生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表现。
总之,从杜口老师这种角色上的转变来看,或多或少的解决了很多老师的困惑,那就是这种课堂模式下老师讲什么,什么时候讲的疑问。这种角色真正的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而老师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真正的能指导学生提高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素质,这正是新课改理念中所要求的。
第五篇:感受杜郎口中学
感受杜郎口中学
张掖市青西中学 周晓霞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我们来到了来到杜郎口中学,想亲临现场求证它成功的原因。刚下车一眼便看到三幢红白墙砖装饰的三层教学楼。楼顶显眼地矗立着“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自主自信、探索创新”十六字,向我们传递着学校的办学追求。
一、与众不同的做法
1、教学楼的走廊内到处悬挂的不是名人名言,而是印有学生头像、标明班级和姓名的普通学生的“名言”,这些“名言”通俗简捷,贴近学生,激发自信,催人奋进,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目的。
2、教室内,前、后、一侧和外走廊四块大黑板,学生每人分得一小块,或利用课间十分钟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或用于听写练习,或学生的自评及互评。
3、课间操站队不整齐的,喇叭点班点名,被点学生主动站到前面来亮相,自感羞愧,做完操教师、学生轮流点评,具体到班到人,毫不留情,班主任还要对全班上课情况进行反馈,操没做好的最后还要留下重新做。
4、教学楼走道里摆放着全校教师每人一块的教学反思板,反思内容清一色分为收获、不足、改进措施。走道内的黑板上还有学生对某学科某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与量化分值,真是一针见血、公正评价、不留情面。
5、全校教师每天上、下午课前,都要集中在教学楼门厅内,围站在一起,由专人、多人进行各方面情况总结、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并由2名教师轮流进行教学反思。
6、教师上课使用的都是经过两轮形成的,用双色笔手写的集体教学案,并有备课组长和教务主任的签名和日期。
7、全校各科上课的课型均分为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种,并在课前写于黑板上,却没有常见的新授课和复习课,每节课教师讲话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
8、学生各科都有预习本和纠错本,均用双色笔工整书写。
二、教学
桌凳不是传统的一排排,而是被堆成了6个方块,每个方块由7-8名学生面对面而坐。每张桌子中间都摆放着一个或是旧铁皮盒、旧纸盒或破搪瓷缸,里面凌乱地装着各色的粉笔。没有传统课堂中的教师“侃侃而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这里的课不是表演课,也不是“作秀课”,这样的课上学生是主角,而教师则是配角,有时就是观众。教室的门全都敞开着,学生们或站着、坐着,或趴在桌子上、跪在椅子上,还有的蹲在地上。忽然学生们又呼啦啦地冲到黑板前开始写。待学生们写完,呼啦啦地又
冲回座位,或大声讨论,或相互讲解,或相互提问,或拿笔演算。不一会,学生们又呼啦啦地聚到黑板前,听起各小组代表的“汇报”,不时地发出“抢答声”、“欢呼声”、“欢笑声”。而对于我们这些随意进进出出的听课者,学生们一副旁若无人、见怪不怪的自若神情,该干什么干什么。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我想说、我要说、抢着说”的场面,真正实现了学生的“我要学”、“我想学”、“我乐学”的境界,在一个完全自主、开放的环境中,学生们主动积极,没有任何思想压力,任何一个学生都在抓住点滴机会展示个人的才华。
三、教研
这里的教师听课分成四级:第一级是学校的5人考评组,每天听3位教师的课,要求必须指出一个毛病,还要给出改进建议,不仅如此,还将听课情况进行量化,于第二天公布出来;第二级是年级组听课;第三级是教研组听课;第四级是班主任组织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听课。并且与考评组听课一样,都要给被听课者打出具体的“分数”并予以公布。同时,学科之间还相互评价,每周要将所有学科排出“名次”来!
杜郎口中学的教师的教研活动归结为四个“每”,每天要写一篇拓展记录,录下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每周要写一篇业务论坛稿,总结一周来的经验教训,每月要写一篇论文,提升自己的反思成果,形成教育智慧。每周六下午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业务论坛,只要是教育教学范围内的话题都可以自由谈论。通过这一系列的反思,教师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使自己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反思板上我见到了这样的小议题“我的课堂程序与学生活动”、“谈预习”、“怎样看待别人提不足”、“我与榜样的差距与对策”、“我的课堂优与缺”、“我对大容量、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解与操作”、“我的教改之路”等。
杜郎口中学的教研活动可以从课前和课后两个方面来讲。课前,教师除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外,其教案还要经组长(学科)审阅签字后才能使用。课后,除个人自评、反思外,教师们还将自己的反思内容用小黑板公示出来,以供大家相互学习和借鉴,达到成果共享,不足共勉的目的。再者,杜郎口中学还坚持每日他评和反馈制度,即每天由组长(学科)对前一天所听的课进行评价与意见反馈。其形式有两种:一是大黑板通告,二是开碰头会。另外,学校还定期举办“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为课堂有良好效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拓展了空间,增加了机会。
成功的背后是艰辛和努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把直接讲解的时间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学、互学,交流、展示。而卸下了“说”的重负的老师,时刻“穿行在教室里”,眼睛和耳朵随时保持高度的警觉,随时发现并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全班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承担责任,这足以说明教师的负担没有减轻。不可否认因为“10+35”、分组、自学和展示这四环节的有效才使杜朗口课堂获得成功。我们看到从自学材料的准备,从教案合格验收制度的实施,从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预见设计,从接受学校各个层面听课评估,从每周两次的个人教学反思展示,虽然教师课堂讲的不多,但教师围绕这四环节对教学过程的深思熟虑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非常大的。
四、管理
杜郎口的教学改革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组织形式变化,即分组学习;二是“10+35”,保证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三是抓“预习——展示——反馈”的环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经验的理论概括就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和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实行“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让全体学生全心全意说、谈、演、写。
在管理上,杜郎口中学一方面采取了四层管理(校委、学科、年级、班级)模式:另一方面,坚持“日清周结”的点评反思——学校领导班子每天要对老师的工作进行反馈。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分别由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的代表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做点评;下午第一节课前,由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三个综合学科的老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解剖、分析。老师要一一登台演讲,结合自己的工作,谈经验、谈教训、谈措施、谈方法,老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这样的点评反思我们随时都能看到,每间教室外的“小黑板”上有每位教师的反思展示,每个办公室外的“小黑板”上有每个学科组的反思展示。学校从三个方面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突出学生的参与程度,一看课堂气氛,二看课堂形式,三看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次。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一节课下来有多少人次得到表现机会,也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规定“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优),30分钟以上(良),29分钟以下(一般)”。
五、反思
通过观察与学习,加上一个假期的反思,我认为杜郎口中学改革的最大魅力在于:教学上的预习与反馈,态度上的坚持与落实。专门的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很值得我们借鉴。这学期如何搞好预习和落实是我们物理老师思考与工作的重点。思路很好,贵在落实。他们的早读分三段或四段,每段都有目标和检查措施。组长将完成每一部分的学生名单及时写在黑板上,完不成的其他时段督促完成(与吕老师的做法相似,所以吕老师的教学成绩比较突
出,与她的落实措施好是分不开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们,走不出地区,可以走出校门,走不出校门,总可以走到对门,向我们的同事学习,取长补短,定有收获。当然,杜郎口的模式是寄生于它特定的土壤的,也有很多缺点与很大的地域局限性,不能生搬硬套。没有一种方法适合于所有的人或适合于所有的学校,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切都是可能的,关键的问题是胆略,是步伐。青西中学是甘州名校,经过十年的积淀形成了我们强大的优势,青西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