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学业分层测评[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11:5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学业分层测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学业分层测评》。

第一篇: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学业分层测评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学业分层测评 岳麓版必修3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爱因斯坦认为:“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A.捍卫哥白尼“日心说”

C.发明了天文望远镜

B.奠定实验科学基础 D.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解析】 伽利略的贡献是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他的成就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故选B项。

【答案】 B 2.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17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17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A.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 C.太阳中心说 【答案】 A 3.某科学著作的序言中写道:“理性力学应当是研究任何力所引起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科学。因此,本书被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该著作提出的理论()

【导学号:11140098】

A.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进程 B.使人类对人类起源的认识取得一致 C.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D.弥补了牛顿力学认识宏观世界的不足

【解析】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说明是牛顿的经典力学,该理论的提出为欧洲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故A项正确;达尔文研究的是人类的起源问题,故B项错误;C项是伽利略自由落体理论,D项是相对论,排除。

【答案】 A 4.马克思说:“这本书的理论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依据。”“这本书”的作者是()A.伏尔泰

B.牛顿

C.达尔文

D.哥白尼

【解析】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而不是科学家,故A项错误;牛顿的力学体系和哥白尼的“日心说”与题干中“阶级斗争”没有关联,故B、D两项错误;达尔文进化论阐述了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

D.电磁学理论 【答案】 C 5.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1859年)和《人类的起源》(1871年),阐发了他奠立于自然选择理论基础上的进化论,并将其用于解释人类的起源。其学说遭到宗教界的强烈反对,主要是因为()A.促进了欧洲民族主义的觉醒 B.为欧洲国家殖民扩张辩护 C.为殖民地解放提供思想武器 D.达尔文否定了神造世界说

【解析】 本题抓住关键信息“其学说遭到宗教界的反对”可知,主要是考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宗教界的影响,达尔文认为生物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从而否定神造世界,故D项正确;A项是从欧洲民族解放的角度阐述,与题意不符,错误;B项是从欧洲殖民者的角度阐述,与题意不符,错误;C项是从殖民地的角度阐述,与题意不符,错误。

【答案】 D 6.1700年至1800年间,欧洲人口由1.05亿增长到1.8亿,19世纪剧增到3.9亿。欧洲人口的剧增从本质上反映了()

【导学号:11140099】

A.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况 B.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C.殖民扩张的发展扩大了欧洲人的生存空间 D.欧洲逐渐成为全世界人口流动和迁徙的目的地

【解析】 从“1700年至1800年”判断,这一阶段欧洲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引起欧洲人口的剧增。故选B项。

【答案】 B

[能力提升] 7.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它”最可能是()A.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C.蒸汽机的发明 【答案】 C 8.“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材料说明()

【导学号:11140100】

A.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

B.进化论的提出 D.电力的应用 B.科学理论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 C.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解析】 电磁感应定律、电磁理论和电磁波都是科学理论,引发各项发明,故B项正确;A、C、D三项表述的是电气技术发展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宇宙探险》

材料二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各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材料三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等科学成就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式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

【解析】 第(1)问“历史背景”从资本主义发展和人文精神角度分析,经典力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第(2)问主要侧重于对思想的影响。第(3)问的第一小问主要从创新精神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要点明明清阻碍科技发展的因素。

【答案】(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人文精神不断发展。影响: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否定了上帝造人说,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3)重要条件:不盲从权威,敢于创新。原因:①经济:小农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1140101】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由材料中“农、医、天、算”“陶瓷、丝织和建筑”概括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首先明确“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指近代科技,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作用;抓住材料二中的“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回答原因。第(3)问的第一小问从科学的负面影响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实用性、继承性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

(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力时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科技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金融危机。

(3)科技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第二篇: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三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Word版含解析

单元检测卷三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缺乏人民主权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解析:智者学派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故D项正确。

答案:D 2.普罗塔哥拉说:“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突出体现了()A.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B.人要探索自然奥秘,否定基督教的影响 C.否定神对于人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D.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不再信奉传统的神

解析:材料“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养生之资的”,说明智者学派否定神对于人的作用,宣扬人的尊严和权威。答案:C

3.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解析:材料中“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强调了善恶与智慧(知识)之间具有直接紧密联系,这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内涵一致。B项是苏格拉底的贡献,A、C、D三项与苏格拉底思想成果无关。

答案:B

4.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表现出古希腊人()A.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 B.对直接民主的狂热 C.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D.个人利益至上,忽视真理的存在

解析:据材料可知“人”是建筑物比例的标准,与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一致,突出以人为中心,强调了人的决定作用,是人文精神的滥觞。A、B、D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答案:C 5.“在正式确定继承人之前,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一次考核,看他是不是接受了自己的哲学思想的真传。结果,柏拉图在考核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掌握得如何时,亚里士多德反而对这种理论提出大胆的批判。”给这个历史故事取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认识你自己 C.知识即美德 D.人是万物的尺度

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识的识记与再现。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体现了亚里士多德不畏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

答案:A 6.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哲学家分别是()A.泰勒斯 苏格拉底

C.柏拉图 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D.泰勒斯 亚里士多德

解析:亚里士多德倡导逻辑学,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答案:B 7.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B.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D.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解析:材料主张“让人处于一个中央位置”,该时期正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中强调人的价值,以人为中心的文艺复兴时期。

答案:A

8.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解析:从题干的时间13世纪后半期可以判断,此时的意大利处于文艺复兴的前夕,人文主义并未广泛传播,故B项错误;教堂的扩建要与众多市民的意志一致,显现出这一时期市民的重要作用,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未出现新教,故D项错误。故选A项。

答案:A

9.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有一经典的名言,“我努力通过迅速地把握住生命来阻止生命的飞逝,通过运用生命的活力来补偿生命的仓促潜逃。我对生命的占有越是短暂,我必须使它更深沉更充分”。下列观点与这一名言所体现的精神相符的是()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C.“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 D.“万物都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解析:题干强调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属于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以人,尤其以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A项是一种独裁思想,排除;B项宣扬教皇权力,与人文主义背道而驰,排除;D项是唯物主义思想,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故选C项。

答案:C

10.《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的形象,有人认为该画作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据你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给真实的普通人画像,体现了人性意识的觉醒 B.表现了人的美,体现了对人的重视

C.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体现人的感情和愿望 D.画像整体上和以前的圣母像比较接近

解析:人文主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达·芬奇的画像不同于以往的圣母像,他用真实的普通的人来代替过去的“神”,体现了“人”的思想与情感。故本题选D。

答案:D 11.有人说,莎士比亚是整个文艺复兴时代文学艺术家中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人。下列选项能作为他“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证据的是()A.猛烈抨击了中世纪的宗教神学 B.对人的认识和追求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C.肯定了人的欲望和自然的人性

D.把人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樊篱中解放

解析:莎士比亚的作品歌颂的不再是低级的本能方面,而是人间的仁爱和友谊,以及人性的高尚与尊严,其作品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这可证明他“站得最高、看得最远”,故B项正确。

答案:B 12.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知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有关两位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看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史学家甲强调了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的差异和断裂 B.史学家甲关注了历史的延续与连接 C.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

D.两位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史学家甲强调文艺复兴的“再兴”“再生”的特点,史学家乙强调的是文艺复兴的过渡性特点,故A项符合材料意思。

答案:A

1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解析:材料中“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王公贵族……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说明宗教改革适应了不同群体的需求,得到不同群体的支持,社会基础广泛,故D项正确。答案:D

14.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父和主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父和主教 B.神父和主教要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 C.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

D.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是在上帝面前权力平等的教士

解析:材料中马丁·路德认为,尽管每个人工作、职务不同,但他们都可以是“神父和主教”,即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故选D。A、C两项逻辑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D

15.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评价马丁·路德“提出人与上帝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促进了民主。这种“直接关系”体现在()A.人皆僧侣

C.人皆上帝

B.天赋人权 D.理性至上

解析: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来取得自己的信仰,并直接与上帝打交道,根本不需要教士或教会作为人和上帝的中介。故选A。

答案:A 16.上帝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这段话反映了哪一观点()A.教会的“因行称义” B.加尔文的“先定论” C.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D.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解析:加尔文认为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贫富荣辱等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材料的描述明显反映了加尔文“先定论”的思想,故选B。

答案:B

17.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A.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B.使欧洲出现宗教信仰全面危机 C.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 D.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分析可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响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答案为A项。B、C、D三项都与史实不符。

答案:A 18.14-17世纪,人文精神的旗帜在欧洲高扬;而到了18世纪,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发展的道路。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仁人志士的追求

C.资本主义的发展

B.人文主义的魅力 D.自然科学的进步

解析:理性之光是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

答案:C 19.“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分别是度、所有的传统。”文中的“这些哲人”和空格部分(指()A.人文主义者、人性

B.启蒙思想家、理性 C.启蒙思想家、科学

D.人文主义者、理性

解析:牛顿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而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故选B项。

答案:B

20.1778年,伏尔泰因病逝世,巴黎人民为他树立了纪念铜像。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对此碑文理解正确的是()A.他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无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他提出人非工具的主张和尊重他人的原则

解析:A项所说是孟德斯鸠,B项所说是卢梭,D项所说是康德。从他的墓志铭上可以看出,人们对他贡献的肯定,肯定了他的思想对于解放思想的深刻作用和深远影响。

答案:C 21.“他提出了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实现了将人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属于()A.人文主义

C.自由主义

B.理性主义 D.社会主义

解析:“人是目的而非手段”,这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康德的观点,理性主义是这一时期的指导思想。

答案:B 22.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A.社会契约论

C.自由平等

B.人民主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解析:根据“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可知卢梭强调的是人民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在人民的意志下,什么都可以废除,体现了人民主权,故B项正确。

答案:B

23.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A.社会契约论

C.三权分立说

B.人民主权说 D.天赋人权说

解析:材料中思想家的核心主张是由社会人民联合起来制定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这样“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故选A项。

答案:A

24.伽利略认为木星有若干卫星,卫星像月亮围绕地球那样绕着木星转,天体也许具有和地球一样的实质,地球和天空之间的传统区分开始引起怀疑。约翰·多恩表达了17世纪初新天文学扰乱人心的影响,他写道:“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失调了。”这主要表明“新天文学”()A.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 B.引起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 C.动摇了人们对封建神学的迷信 D.推动了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解析:“近代自然科学之父”伽利略提出的新天文学观点,有助于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

答案:C

25.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特点是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材料中“17世纪一位科学家”说的就是牛顿,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故A项正确。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世界,曾出现过一个哲人并出的时代。中国的……,古希腊的……,印度的……等大思想家为人类文明奠立了一座座高大的丰碑,他们的智慧让人们千百年来享用不尽。”

——岳麓版高中历史课本必修3《导读》

材料二 “中国先秦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材料三 据我们所作的粗略统计,中国先秦15位重要的哲学家中,有13人曾从政做官;而在古希腊15位重要哲学家中,却有11人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很少有人从政做官。当我们进一步深入考察他们的思想、学说之后,就会发现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常常与政治伦理思想融为一体,而古希腊哲学思想则往往同自然科学知识交织在一起。因此,中国先秦哲学的致思趋向显然是社会政治伦理问题。相比之下,古希腊哲学迥然不同,它的致思趋向则是自然界的课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哲人并出的时代”大约在什么时间?(2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思想家的致思趋向并分析成因。(6分)(3)材料三认为古希腊哲学家的致思趋向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4分)(4)列举该时期中西方思想家对“人的价值”方面的论述。(6分)答案:(1)公元前6-4世纪。

(2)致思趋向:与政治、伦理融为一体。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社会动荡;社会需要稳定,人心需要安抚。

(3)致思趋向:与自然科学交织在一起。例如:希腊自然哲学家主张探讨自然的奥秘;亚里士多德是集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4)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问题放在优先位置;荀子主张人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普罗塔哥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最高级的”。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等科学成就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什么?以该法则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3)依据材料三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式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8分)答案:(1)背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人文精神不断发展。影响: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普遍法则是指万有引力定律。影响: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引发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科学基础、为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等。

(3)重要条件:不盲从权威,敢于创新。原因:经济上,小农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文化上,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4分)(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4分)答案:(1)差异:

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3)评析: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情愫)。

第三篇: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业分层测评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1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幽州”是古代地名,在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据此判断,“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导学号:32700017】

A.秦代

C.宋代

B.汉代 D.唐代

【解析】 由材料“郡、国十一,县九十”可知,当时存在郡国并行制。汉朝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郡县、封国并存,故选B项。

【答案】 B 2.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C.分割宰相职权

B.加强中央集权 D.改革科举制度

【解析】 漫画反映了北宋把地方的兵权、财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答案】 B 3.下列制度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的是()

【导学号:32700018】

A.禅让制 C.分封制

B.世袭制 D.行省制度

【解析】 禅让制出现在夏朝以前,统一多民族国家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世袭制下贵族世袭垄断政权,不能做到选贤任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不利,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国实力壮大,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故C项错误;元朝行省制度下地方服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4.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如下图),这一制度的执行机构是()

【导学号:32700019】

①中书省 ②门下省 ③尚书省 ④六部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③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在三省六部体制中,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尚书下设六部,负责具体事务。

【答案】 B 5.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导学号:32700020】

A.召开政事会议,完善三省六部 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率六部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B项是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例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就是众设宰相,分化事权,所以本题答案选B。

【答案】 B 6.广西一些地方有“状元村”“状元桥”“状元及第匾”等文化遗存。与此有关的古代选官制度是()A.分封制 C.宗法制

B.世袭制 D.科举制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文化现象体现了科举制的特征。【答案】 D

能力提升] 7.(2016·北京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 C.宋汴梁

B.唐长安 D.元大都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准确解读信息。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节度使”“中书省”。节度使是藩镇的长官,中书省是三省 2 体制中的一个部门,据此可以判断这反映的是唐朝时期藩镇割据严重,地方与中央矛盾加剧的现象,故答案为B项。汉朝时期尚未出现中书省,排除A项;宋朝及其以后基本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排除C、D两项。

【答案】 B 8.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A.皇权逐渐削弱 B.相权逐渐加强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缓和 D.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解析】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有两对矛盾: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化的大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故选D项。

【答案】 D 9.(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 区划”可以得出全面推行郡县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为后世历代所尊奉”可概括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沿用;第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即实行郡国并行制。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可分析得出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可分析得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元行省制中央集权”“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知,元朝开创了省制。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可分析得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

影响: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混合体”:郡国并行制。

(2)关系: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或较高级演化形态)。“优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创举:开创省制(设立行省)。(3)理解:始终维护中央集权。

认识: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第四篇:高中历史第6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教案

6.4《近代科学之父牛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牛顿的成长历程,识记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数学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光学:光学分析;天文学:发明反射望远镜;力学:建立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等。评述牛顿的历史地位,评述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及其在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 编制表格,培养归纳概括和知识系统化的能力。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途径培养查找资料和探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牛顿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勤奋的探索精神。学习牛顿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勤奋精神。培养学生树立为科学和真理献身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在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用 牛顿能够成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原因 难点

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在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投放幻灯片:牛顿墓碑上的文字“启蒙运动时期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曾经在牛顿的墓碑上这样写道:

自然界和自然规律 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 让牛顿出生吧!

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 请大家思考这段话,然后用简洁的话概括。

请xxx同学概括一下。是牛顿使人类了解和认识自然界和自然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牛人——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二部分:牛顿有啥牛

“先请大家看幻灯片,感受一下今天的主角—牛人牛顿。”边看边介绍,突出:26岁:教授;皇家墓地:荣耀;各国邮票;牛等。板书: 牛顿有啥牛:地位之高

“牛顿之牛,地位之高,主要是成就大” 板书:成就之大

“请大家快速阅读教材,同时看幻灯片边,按学科领域分门别类地填写相应内容。注意应该包括:早期科学发明与创造;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晚期)” “下面请xxx同学按要求填表”点评和讲解。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在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早期科学发明与创造

1、童年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善于观察

2、中学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科学观察与实验 P233参考书

3、大学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二项式定理、微积分的初步计算 4、1665—1666年:黄金时代

A、光学领域: 1)发明折射望远镜:

用途:证明日光由七色光组成;说明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意义:奠定光谱学的基础;P235页参考书 2)创“微粒说”

意义:与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B、天文学领域:发明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

用途:考察行星运动;分析潮汐现象;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意义:对天体观察进入新阶段;

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原因:略 见书 从中我们得到怎样的认识?

生答:科学的发展是经历了一辈又一辈科学家努力和不断创新的结果。牛顿最重要的科学成就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2、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的发表 1)内容:

a.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b。潮汐现象、地球形状等问题 2)意义:

a形成经典力学理论,居物理学的统治地位达二百年; b标志近代科学形成; c推动工业革命进程

三、取得成就的原因

1、勤奋的探索精神;

2、科学的研究方法;

3、注重实验,实行“归纳——演绎”法

4、善于借鉴吸收并大胆创新

四、评价牛顿

1、成就:许多划时代的发明

天文学:反射望远镜,研究潮汐现象,语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物理学:力学:经典力学理论;光学:日光原理、微粒说;

数 学:二项式定理、微积分计算

2、地位:诸多成就,尤其经典力学,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时代造就了近代科技巨人——近代科技之父牛顿。而近代科技的发展又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牛顿之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就在英国发生了。课后习题 作业设计: 1.课堂练习:

为什么说牛顿是近代科学之父? 2.课后作业: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温家宝说:“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

结合牛顿时代西方科技发展与康乾盛世中国科技落后的情况,思考:现代中国的科技如何才能牛呢?或:“牛顿现象”在当今中国有可能出现吗?为什么?(下次在课堂上宣读)

第五篇: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业分层测评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必

修1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A.“光荣革命”的胜利 C.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B.《权利法案》的颁布 D.议会改革的进行

【解析】 注意时间信息“17世纪末”。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从诸多方面对王权进行了限制,使其逐步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被套上“紧箍咒”意指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权利法案》的颁布就是起到了此作用。

【答案】 B 2.有的史学家认为,“英国议会胜利后建立的政体,是英国对欧洲、世界最大的政治贡献”。材料中的“政体”是指()

【导学号:32700050】

A.民主共和政体 C.三权分立政体

B.开明君主制政体 D.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 英国议会掌权后确立的政体是君主立宪政体。【答案】 D 3.英国人普遍认为沃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 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做枢密大臣 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D.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解析】 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到18世纪中叶,责任制内阁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联合起来集体对议会负责。

【答案】 D 4.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 1 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国王在英国()

【导学号:32700051】

A.无所事事 C.掌控议会

B.“统而不治” D.领导内阁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她什么都不做”和女王在位的时间“1837~1901年”,此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已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

【答案】 B 5.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就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解析】 依据“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就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可以看出,内阁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答案】 C

能力提升] 6.“光荣革命”以后,仍有一些英王掌握实权,其中尤以乔治三世为甚。在他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他的控制。下列对这段材料解读无误的是()

【导学号:32700052】

A.“光荣革命”的妥协必然导致此后果 B.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绝非一蹴而就 C.英国首相曾丧失制约君主的能力 D.《权利法案》已经变成一纸空文

【解析】 “必然导致”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依然拥有行政权,在责任制内阁形成后才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故B项正确;材料中表述的是“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他的控制”,并非首相丧失制约君主的能力,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在法律上宣布国家主权属于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王权受到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 B 7.“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它是被造的,但它可以被破坏;从起源上讲它是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它却具有毁灭性。”这里的“它”是指()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首相

【解析】 国王是世袭的,不符合材料中的“任命”,故A项错误;议会是立法机构,不符合材料中的“是一个行政体”,故B项错误;内阁是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的领袖提名组建而成,它起源于国王召集的秘密会议,后成为法定组织,故C项正确;首相是由国王形式任命,不是由立法机构任命,但是对其负责,而且它的起源不属于派生物,故D项错误。

【答案】 C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两篇《政府论》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三 君主立宪制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3)综合上述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 第(1)问结合英国“光荣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其原因。第(2)问联系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以及1832年议会改革等内容概括其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第(3)问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启示。

【答案】(1)方向: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原因:议会在英国有较长历史,且掌握一定的权力;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选择了“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并取得成功;与英国人长期的设想和全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相符合。

(2)表现: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作用: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树立了榜样;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不断创新才有活力。

下载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学业分层测评[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学业分层测评[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