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好教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1:5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爱岗敬业好教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爱岗敬业好教师》。

第一篇:爱岗敬业好教师

1990年,高中毕业的张雪萍因多才多艺,被招至赤光镇塘尾小学,成为一名代课老师。两年后,因能力突出,上调至镇中心小学任教。2010年,她成为全县小学仅有的5个高级老师之一,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市优秀教师”、“市先进个人”、“县十佳教师”、“县先进班主任”、“县先进教师”、镇“小学教学能手”、“镇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她在参加的课堂教学评优、说课比赛、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评比中,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3次、省级1次、市级10次、县级14次.回顾艰辛与荣誉伴行的24年从教生涯,张雪萍说,自己最大的感受是“做老师的,一定要热爱每一个学生”。“我很年轻的时候,曾因为班上一个孩子作业做不好而嫌他笨。后来这个孩子在日记里写道:张老师,请不要再骂我笨了,您越说,我越紧张,就越做不好。看到之后,我很受触动,从此发誓,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因为热爱,一专多能的张雪萍开始自我加压。山区小学师资紧张,为了缓解缺师缺教的问题,她从1992年开始,一直兼做音乐老师,直至因声带手术,才不得不放弃从事了17年之久的兼课生涯。术后,按医嘱,她必须禁声一周,休息一个月,但她放心不下心爱的学生,回家仅休息了一天,就赶回学校,几天后就登上了讲台。她为此留下后遗症,一感冒,声音就变得沙哑。

呼吁改善山区教师待遇

任教以来,无论是做普通老师还是做副校长,她都勤恳工作,把青春与心血倾注在教书育人上,倾注在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中。工作中,她把“全心全意、尽职尽责、乐于奉献”作为自己教育人生的座右铭,坚持每天早到晚归,经常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晚上,还承担起了护校园的责任。她常说,“自己付出多一点没关系,只要我们的集体大家庭每天都安然无恙,就是我们大家的欣慰”。她利用作为党代表履责的机会,竭力呼吁改善山区教师的待遇,为农村孩子留住他们。为此,她经常走访各处做调查,没时间走就打电话给其他乡镇的同行,聊当地教育的发展情况,聊建议,以充实履责建议的内容。在她看来,通过各方呼吁并形成共识的创建教育强省活动,在教育资源的均衡利用上能够更大限度地为山区教育输血。去年,为了准备全国党代会的发言,在赴京之前,张雪萍走访了龙川6个已“创强”成功的乡镇。十八大期间的一个中午,在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桌用餐时,张雪萍告诉他,这几年山区教师待遇有了较大提高。汪洋听了很高兴,勉励她扎根基层,培养出更多出色的学生。大会结束后,回到岗位上的张雪萍立马呈现出“劳动者”的本色,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县乡和学校宣讲大会精神。她说,过去几年,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教育,尤其对欠发达地区给予了很多照顾。以教师待遇为例,政府逐年加大投入。自己调研后发现,现在河源已基本实现“两相当”,各县区中小学教师人均工资与当地公务员相当或略高。教学硬件方面,水泥教学楼建起来了,图书馆和操场也有了,孩子们还能学计算机,接触互联网。随着全省“双转移”不断推进,不少孩子的爸爸妈妈从珠三角回来了,就在家门口打工,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孩子。张雪萍说,看到这种变化,“作为老师,我甚至比孩子们更高兴,更幸福”。

第二篇:如何做一名爱岗敬业的好教师

如何做一名爱岗敬业的好教师

一、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独立感,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师生相处融洽谐和的亲切感。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我感到欣慰。人的一生是应该有个明确的目的,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二、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因此,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的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为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可见,乐于把爱奉献给全体学生是我们必备的道德素质。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隐私。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任何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不允许教师粗暴批评、压制、体罚、训斥、辱骂、讽刺学生。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当学生受窘时,不妨说句解围的话;当学生自卑时,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痛苦时,应尽量设身处地地说些安慰话;当学生犯错误时,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自己是犯错学生时需要听哪些话。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谈常要换位思考,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树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指出: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 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几年来,我对自己从事的教师工作无怨无悔,始终没有脱离教学工作。以下,我以一个教师的身份,谈谈我对爱岗敬业的认识及体会。

一、怎样理解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体现。具体到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要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教师对事业的态度,集中地反映在我们所服务的对象———学生身上。热爱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师德的集中表现,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因此,教师应该像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爱自己的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爆发出一种强大的力量,踏实肯干,拼命工作,置个人的得失于不顾;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勇于对学生负责,热忱地鼓励和保护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克服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密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自尊、自强、自立,真正获得进步;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以炽烈的情感去打开学生心灵的闸门,启迪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励他们的进取心,使他们茁壮成长。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培养自身热爱学生的优秀品质。

一个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才能真正把教育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不是一种聊以谋生的手段;才能成为冬天里的一把火,热力四射,温暖学生;才能在教育事业上孜孜不倦地有所追求;才能达到一种对事业的挚爱,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

二、如何做到爱岗敬业

1.坚持终身学习

在教师职业生涯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变的事实,就是终身学习。因为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从事的是开发人类智力资源的事业,要让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如一地维持对学习的热情,需要教师源源不断地带给学生永不停歇的精神力量。

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读书。前苏联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的口号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作为教师,要想求得大块的时间来读书不太容易,或者说是很难坚持。要利用零敲碎打的时间来读书。图书馆、书桌、床头甚至卫生间都是我们的读书所在,只要我们做个读书的有心人,读书的时间总会有的。我们教师读书,应该立足人的根本和心灵的真实,提倡独立思考,既要善于对前人学习和继承,又要敢于对前人怀疑和超越,还要积极地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探索性发掘。读书时应保持一种求异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不是死板的,而是灵活的;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它往往以问题作为发散,在书籍的领域里探索更大的空间,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我们还应该把读书和创新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多年来,自己除在学校阅读一些报刊外,还自费订阅了多种报刊,并剪贴了几本教育资料,记下了十几本读书笔记。

2.运用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我们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所表现出的智慧、技巧和艺 术。教育智慧植根于对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植根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植根于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一个知识渊博、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必定能营造出一个个生动的、让学生流连驻足的课堂。

(1)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完善能力

一个教师是通过自我意识对自己的教学心理和行为进行不断调控和完善的。可以说,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自我调节的水平越高,越能促进一个人的发展,并进而实现自我的逐步完善。

在自我调控方面,一个优秀的教师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能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设法摆脱困扰,继续努力。还有是在各种不同的班级、对各种类型学生教育和教学中都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在自我完善方面,一个优秀的教师更表现出较高的自觉性。他们能够时刻注意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兴趣,扩大知识面,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正是由于优秀教师能自觉地完善自我,保持不断进取、不断发展的势头,才能攀登上一个又一个教育和教学上的高峰。

(2)营造师生心心相印的和谐课堂

从本质上说,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教师为主体而进行的沟通过程,而教师的沟通风格则是一种持续的、习惯性的沟通方式。如果学生对教师沟通风格的评价是积极的,例如教师采用友好型风格、生动型风格、关注型风格与学生进行沟通,那么学生会更加喜欢学习,对教师的满意度更高,也会更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其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动情地说:“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使我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享受到了人生的快乐。”我们听过许多名师讲课。名师的课堂并非完美,而且,也不追求完美,他们更多的时候是追求一种状态,一种教师和学生都“在场”的状态,只有处于都“在场”的状态,课堂才不是不能触动学生思维的表演。我们应该把教学双方的是否“在场”看做是衡量一堂好课的一个先决条件,任何一方的缺席都标志着课堂的失败。在名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双方思维“在场”的高度重视,所谓课堂的“智慧”,有时候就是吸引学生“在场”的“智慧”。课堂教学双方的“在场”,取决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备课、讲课、辅导)中是否做到了“心中有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这心,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就是师生之间的和谐共鸣。

做一个爱岗敬业的好教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是课堂的需要,是学生的需要,是教师工作的需要。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作为教师,应该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不断充实知识,更新观念,拓宽知识领域,终身学习,学习终身,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

以上是我的点滴认识和体会,大多是学习、积累而来。我认为自己还算不上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应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争取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不给自己留遗憾。

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新形势下各种新文化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教育观念相互渗透,各种社 会关系相互交织,就学校来说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古语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如何传好道,授好业,解好惑,不仅要 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较强的能力,最重要的还要善于处理好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处理不好,即使自己的学识再丰富,也很难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下面结合自己从教十多年的体会,谈谈如何处理好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一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教育、关心、爱护、指导和帮助等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关心、爱护、指导和帮助等方面所表现的接受、反感、恐惧、紧张、抑郁、对抗等方面的关系。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达到和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要处理好这种关系,作为老师首先要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也就是说要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帮助每一个困难的学生树立信心。避免使用过激的语言,多用一些鼓励性和表扬性的话语。不能以貌和成绩取人,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看一眼,要不厌其烦,让他们感到你的真诚,使他们觉得你是真心的关心他们,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不仅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更是高尚品格的代表,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也是终生敬重的楷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按照教师职业规范去行事,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决不能利用师生关系为个人谋私利。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部分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师生关系较为紧张。有的学生因不喜欢某位教师而不喜欢他所教的课程,从而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高。据调查,在造成学生厌学、逃学、恐惧、紧张、抑郁甚至自杀等原因中,师生关系紧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比如,有的教师对学生不关心、不爱护、不尊重,或放任自流、或过分严厉苛求,对学生没有耐心,动辄发脾气、体罚等等。这样,不仅不能建立正常和谐的师生关系,反而会因此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严重的还可能会引起学生胆怯、封闭、自卑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其次,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还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身教重于言教”,对学生身心最深刻的影响莫过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强烈的刻苦钻研精神,勤奋拼搏的意志力,严格的自律、科学的态度是一名教师必不可少的修养.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身为人师,自身的言行就与一个班集体的风气密切相关。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必须深入学生,融入班级中去。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增加与学生相处的机会。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教师的另一面,从而形成一种信任、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

再次,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体系过分重视学生成绩,致使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后进生的教育,使他们不能得到应有的教育,进 而出现厌学、逃学现象,导致师生关系非常紧张。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建立一种科学的评价标准,实施多渠道素质教育,真正实现“转化后进生”,最终做到“没有后进生”。

最后,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丛“主体思维”向“关系思维”转变,即提倡以“对话”为内在精神,从非对话时代走向对话时代。如果说以前的知识教育、个性教育、融合教育都是主体思维的产物的话,那么对话教育倡导的则是一种超越主体的关系型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教师、学生、知识,不再是一个个独立、封闭的个体,他们在开放而又宽松的情境中进行着对话、沟通和交往,彼此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对话”精神的引入,使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接受教育。从学生那里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发展、知识结构等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接受教育的过程。作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可以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使教师和学生在“平等”交换意见的过程中达成融洽、和谐,从而有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形成。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因为,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而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素质如何将直接决定师生关系的好坏。因此,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必须注意处理好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犯了错误怎么办? 今天,我犯了一个特大的错误,使自己非常没有面子。

上午的第一节课,我上了本学期的公开课,校长、教导主任和全体数学都参与了听课。我讲课的内容是《7的乘法口诀》。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中,我的板书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7×8=56竟写成了等于54,好几个学生当时就发现了我的笔误,但是因为有很多老师听课,没有给我指出来(课下学生告诉我的)。我一直也没有发现这个错误。当课进行了一半的时候,还是其中听课的一个老师悄悄的告诉我,我才把这个错误改正过来。所以我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也很丢人。竟然当众犯下了如此严重的错误。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要引以为戒,尽量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同时,通过今天的课,我也更加的了解了这群孩子,更加的爱这群孩子。虽然他们年龄很小,其实他们很懂我们老师的心。他们今天给我留足了面子,他们认为如果当堂给老师指出错误来,会使老师当众很没有面子。由此我想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事情,不要当众指责学生,一定维护学生的自尊。

虽然我今天当众出丑,但是我觉得自己很开心。因为我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

孩子们,老师爱你们。

以上这位老师的反思,可以说很有自己的真情流露,因学生保留了老师的“面子”而发出了“孩子们,老师爱你们”的心声。看完之后,产生一个问题,希望与大家讨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犯了错误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教师在课前应精心备课,对于课堂上要讲的内容要了然于胸,对于学生会出现的情况要有比较充分的预测,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不至于显得慌乱而产生错误。但随着新课程理念有落实,课程变得更加开放,课堂上无法预测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多,有时教师会出现一些错误。这应该说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教师应该怎样处理这样的错误,是象上面文中老师那样,认为学生指出来会让自己没面子,甚至学生指出来了还装成没听见吗? 我认为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的先人就曾说过“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何况是现在资讯高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学生的知识面甚至比我们更广。因此,我认为对于课堂上偶尔的犯错,教师大可坦然的面对,上文的老师有点过于紧张。在开放的课堂,只有用开放的心态来接纳,才能使自己更好的驾驭课堂。

虽然一向思维严谨,但我还是偶尔会在课堂上犯些错误。有时嘴巴正讲着话,学生有动静,眼光盯着他,嘴里就会说出不够严密或错误的语言,学生马上就会指出来,而这时我会来个嫁祸于人,看着那个有分神的学生说“不是我的错,都是某个同学惹的祸。”学生一阵大笑,那个同学也马上不好意思地转过神来。有时,在黑板上板书时,也会把数字或单位写错,这时,都会有学生马上发现并指出来。而我改后总会说“感谢**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然后检讨“你们看,老师也会写错,你们可以更小心哦。” 并不是为自己的错误辩解,而是回忆起这些课堂的细节,都会有几分感动。我甚至觉得每次学生帮我指出错误,我所期待并致力培养的朋友式师生关系就会增进一分。我的学生,从来不允许课堂上出现错误,不管是同学的回答还是教师的语言,他们有不同意思都习惯于表达。这一些,我都觉得是课堂的精彩生成。

如果学生连教师在黑板上的错误都不敢说出来,还怎么让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呢?

巨人老师教你怎样做好初中学生的好家长

从小学升入初中,意味着孩子们从幼稚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并且要逐步适应社会的重要阶段母操心、担心和伤脑筋的理和心理的成长,从教育方法您三招,成功当好初中生家长

第1招: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初中阶段的孩子情绪容易冲动当或偏听偏信,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教育孩子宜采取疏导的方法冲突,家长一定要冷静,再来开导孩子,效果也会好得多

第2招: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青春期的孩子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对父母言听计从见,有事同他们商量,逐渐给他们更多的独立权利但有一点要牢记:家长在某些事情上有子知晓不可违反的原则和不可逾越的界限

第3招:理解和倾听孩子的需求理解和倾听孩子的需求理解和倾听孩子的需求理解和倾听孩子的需求

主动倾听孩子,代表着父母的关爱和尊重孩子在倾诉中逐渐明晰自己的问题 聚优

巨人老师教你怎样做好初中学生的好家长巨人老师教你怎样做好初中学生的好家长巨人老师教你怎样做好初中学生的好家长巨人老师教你怎样做好初中学生的好家长意味着孩子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并且要逐步适应社会的重要阶段。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是最让父担心和伤脑筋的,怎样做好初中生家长?作为家长,我们要顺应孩子生从教育方法、态度、期望值等各方面做出及时的调整成功当好初中生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初中阶段的孩子情绪容易冲动,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有时由于方法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抵触情绪并有碍沟通交流教育孩子宜采取疏导的方法,让孩子把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说出来。,可以立即采取适当方式主动停止争辩,待双方冷静后效果也会好得多。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对待,给孩子一定的“青春期的孩子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对父母言听计从。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正确意逐渐给他们更多的独立权利,同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家长在某些事情上有“绝对权利”,平等只是相对的子知晓不可违反的原则和不可逾越的界限。理解和倾听孩子的需求理解和倾听孩子的需求理解和倾听孩子的需求理解和倾听孩子的需求

代表着父母的关爱和尊重。倾听中可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孩子在倾诉中逐渐明晰自己的问题,最后找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法。巨人老师教你怎样做好初中学生的好家长巨人老师教你怎样做好初中学生的好家长巨人老师教你怎样做好初中学生的好家长巨人老师教你怎样做好初中学生的好家长

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家庭这一时期的孩子是最让父我们要顺应孩子生期望值等各方面做出及时的调整,巨人教有时由于方法、言辞不引发抵触情绪并有碍沟通交流。所以。如果发生语言待双方冷静后,“心理空间”。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正确意同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平等只是相对的,要让孩倾听中可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从而让孩子逐.当代新教育观: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 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3、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的内容如何兼顾知识、学生和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涉及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书)的编写。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6、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7、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8、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基本要求。特别强调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9、科学人文性课程:这种课程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 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辨证统一,致于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

10、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即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即:自然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自我即可课程)。

1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方法、手段,通过什么途径获取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应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让地方、学校参与课程决策,让校长教师乃至学生和家长、社区人士享有参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机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13、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学校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种材料),教材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话题”,是特定的范例。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记住教材的全部内容,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训练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利用教材为“中介,”通过组织师生对话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的思维及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是教材内容的完成,而是学生学习态 度、习惯、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由能学会真转正为能会学习。

14、教室是实验室: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专用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一个场所;教室不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室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15、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应是学生(学生的态度、情感,体会、经验、发展等)而不应是学科,教师的讲解、辅导、指导、展示、演示、释疑、评价及组织操作观摩等都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尽可能做到认知和情感的统一。

16、课堂教学注重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会学”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会”,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设计,应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

17、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18、新的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 同发展的过程。

19、新的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20、新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21、新的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2、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23、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24、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

25、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26、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27、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28、发展性评价:要求关注全人发展,关注个性发展,关注发展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以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 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29、教师专业发展:简单说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发展。30、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前、教中、教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自己的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能使自己的经验理论化,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自我监控能力形成和提高。

浅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现实的反映能力,创新意识则指这种能力达到有创见的新水平。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的方向。本文试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联系实践,唤起创新欲望

在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现实或某个典型角色,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实际的真实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创新意识,主动获取知识。

如学习了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后:创设一个工厂的设计室情 境:请若干名学生分别扮演设计师和顾客;顾客提出不同要求,请小设计师满足顾客的要求:用同样大小的一块长方形铁皮做一个无盖铁皮盒,容积要尽量大;在不浪费一点材料的情况下(可以焊接)做一个最大容积的无盖铁皮盒;在材料不浪费的情况下,焊缝要最短。对产品的设计合理性和使用价值,展开评论,进行鼓励和表扬。

事实上,这个问题情境在生活实践中会经常遇到的,即花最小的本钱办最理想的事,节约原材料多装东西符合社会客观的需要。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决定长方体容积的三要素长、宽、高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关系理解得更深刻,增添了学生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根据客观的需要产生强烈的不安现状、执意于创造要求的内在驱动力,唤起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重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例如,让学生计算一只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2.8分米,高3分米,做这只水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至少能装多少升水?(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解答:(1)底面积3.14×(2.8÷2)2=6.1544(平方分米)

侧面积3.14×2.8×3=26.376(平方分米)

需要铁皮6.1544+26.376=32.5304(平方分米)≈32.5(平方分米)

(2)容积6.1544×3=18.4632(立方分米)≈18.5(升)

这时有个学生提出疑问,如果根据题目要求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所需铁皮取近似值是32.5平方分米的话,还差0.0304平方分米铁皮才能做成这只水桶;容积取近似值约装水18.5升的话,则水就会从桶中溢出来。这个学生不迷信老师,不迷信题目,不盲目吸收,而能独立思考,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表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质疑,并应该热情的鼓励,积极地与他一起探索,说不定会发现一个新的广阔天地。

三、参与活动,激发创新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

引导学生参与操作过程,要与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初步的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我在教“三角形面积”时,让学生取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用拼合、旋转、平移的方法拼出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拼成的图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三角形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由此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四、求异思维,开发创新潜能

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而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我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学校有故事书480本,是科技书的,科技书有多少本?读题和画完线段图后,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出现的答案有:(1)X×=480;(2)480×;(3)480÷;(4)480÷3×5;(5)480×(1÷)。答案出来后,不管对与错,教师都不先下结论,而是把它们写在黑板上,逐一让学生对照黑板上的线段图把自己的思路 讲给同学听。第(5)种答案充分显示了学生思维的独特和新颖,这个同学的解释是:我先求1里面有几个,有几个就有几个480本,所以列式是480×(1÷),这样就使疑惑的同学顿时思路开朗了。如果教师只是拘泥于书中的两种解题方法,势必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培养创新能力。

五、提倡教学民主,营造创新氛围

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

1、建立民主和谐关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及时表扬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和激情。其次,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等活动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形成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第三,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使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 心,增强敢于创新勇气。

2、展开合作互助,创设创新环境

在每节课教学知识的重点或难点处,开展小组讨论,让小组内每一个人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掌握学生思维的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启迪学生对学习问题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的意愿,形成创新的氛围。

六、开放练习,拓宽创新途径

所谓开放性练习是指一个数学问题,它的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解法。因而它的解题策略也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练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例如:出示:问: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想到哪些间接条件?结果学生思维一下子被激活,想到了圆的半径、直径各是多少;想到了梯形的上底和高各是多少?想到了半圆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等等。又如:以下几个开放性练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的思考方法。(1)哪两个数相加的和是12?(2)根据以下数量,你能想到哪两个数的比?“某班有男生23人,女生17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势在必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真正为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王敏勤教授说过:“无论课程改革怎样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所以,高效课堂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布局尤其重要。

一、高效课堂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要想把握教材布局,在备课前教师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那么简单,自己必须独立深入认真钻研,第一次备课可以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对准自己背的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后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的备课能促进我们教师独立思考,使能力不断提高。

另外,备课要立足两角度,紧扣两条线。

① 两角度备课。对同一教材的内容,师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都有巨大的差异,必然对教材内容的实际解读相差巨大。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理解编者意图,不但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备课,同时还要设身处地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读教材,并提出疑问。首先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知识、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彻底吃透教材,能够对教材内容举一反三,变式练习层层递进。然后再统筹安排在教学中应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

②两条线教学。教材的编排有两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一条是明线,即知识的联系;另一条是暗线,即掩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明线是: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暗线是:在本节课教学中蕴藏着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时在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先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根据题中的信息,第①题和第②题该怎样列式呢?让学生动笔写一写。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1/16+7/16=,7/16-1/16=。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2)利用分数的意义,理解同分母分数的算理,并总结其算法。学生尝试动笔算一算1/16+7/16,通过交流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这样学生就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迁移运用于 分数加减法的问题解决中了。教学中有意不呈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分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紧扣两条线索,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尝试计算分数加减法。学生经历了计算的全过程,就会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在巩固练习中设计工程问题、工效问题、还有相背而行,因为它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相遇问题完全一样。最后在变式联系中设计一道追击问题,拿它和本节知识做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安排学生能对本节课的知识牢固掌握、灵活掌握,也就是能够举一反三。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 同解决问题。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阅读画角的方法,然后告诉老师画角的步骤,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画,共同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例如:教学认识四边形一课,老师让学生观察所有的四边形,问对于这些图形还有什么疑问,一个学生就问到:为什么都是四边形而形状不一样,学生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说明这个学生已经积极思维并养成了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三、规范作业书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需要做的是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主要措施:加强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 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我心目中的高效课堂

一、要“清”。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清清楚楚一条线体现数学味”。

二、要“新”。内容新颖,方法创新,更吸引人,有更多探讨的价值。

三、要“活”。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灵动,课堂开放。

四、要“实”。又活又实,活而不乱,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

五、要“奇”。出其不意,与众不同,设计奇特环节,探讨有价值的教法。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真正人文的,灵动的,现实的,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在这里,只有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尊严,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长。

浅谈我心目中的高效课堂

2009年11月23日这天,我非常有幸,参加了市小学语文调教课堂观摩活动,本次活动五位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受益匪浅。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创设小学语文高 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教无定法”,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程度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即: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

(一)脱去老师的外衣,尊重学生,教态亲切,平等待人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 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对上的课没有预习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取得的效果却截然不同。一种是埋怨式,居高临下——你们怎么没有预习呢?是不是不感兴趣?还是看不懂?还是……?一连串的发问,将好端端的一个课堂弄的一片死寂,学生的才气和灵性就这样被扼杀了。另一种则是鼓励式,身临其境——当问及学生没有预习的时候,一句:那很好,既然我们都是一张白纸,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个第一次接触吧,看谁能够最先画出优美的图画?学生是需要鼓励的,结果士气大振,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对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们一个比一个回答的漂亮,并且大部分学生都积极踊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课堂提问的整体优化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做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课堂提问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仍然是为教学这一活动服务的,其受益者仍

然是学生,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三)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

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请说你对说课的理解,从哪几方面对说课进行评判评价。

说课

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

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利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得失,并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与听课人员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

说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研讨形式,是教学研究过程中的一项常规性内容,对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前说课,能够发现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进行修改,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有效;通过课后说课对课堂教学中好的做法进行提炼和升华,以推广应用。说课能够在课堂之外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无效和负效问题,避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成为教学设计失误的实验品和牺牲品。

然而,说课不同于课堂教学,不能看到教师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以及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实际效果,也不能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形,而且,说课好的教师不一定上课好,上课好的教师也不一定能说好课。因此,在教学研究活动中,不能简单地根据教师说课的好与坏,来评判某个教师,而应将评价说课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统筹兼顾

尽管对不同类型的说课,评价标准不同。但是,一般来说,评价说课应该评价说课者:理解和把握教材的情况;贯彻落实教学目标的意识;选择的教学方法;设计的教学程序,选用的教学机智几方面的内容。

为切实发挥说课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对说课进行评价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

为了防止因遗忘而降低评价的效果,使说课评价能达到良好效果,说课评价应该采取“当场说、当场评”的方法。心理学的研究也说明,只有置身现场氛围,人的情绪才会高涨,人的新鲜思想才容易迸发,现场的氛围容易使人形成思路,易于阐述个人的观点。因此,“当场说、当场评”,可以使说、评双方都能得到有效的启发,有助于教学研究的深化。

(二)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就是强调要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态度对说课内容进行评价,绝不能片面的、掺杂个人因素来评价说课。客观评价要求评价者既要善于发现说课中的闪光点,肯定教师成功的做法或探索,以鼓励该教师参与说课的积极性;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说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及改进和优化的方法或策略,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来审视教师的说课。

(三)参与性原则

从说课活动的形式来看,说课实际是一种说听双方全体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研究方式。参与性原则是开展说课评价的基本原则,也是提高说课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校本化原则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或途径来实施说课,其目的都是为改进和优化教学

实践服务的。立足学校,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开展说课活动,让教师在研讨中共同提高,这是整体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有效方式。因而,说课评价日益呈现出校本化的特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促进教师在合作与对话中共同提高,已成为学校发展和培养教师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二)

开学初,学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理念改变改革的热潮,最近我又在网上观看了杜郎口中学的几节教学视频,我感受到了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杜郎口的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说的那样“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在我的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也想过用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总是在思想上有所顾虑,担心学生不会学习,担心学生学不好,担心把学生给耽误了,担心课时紧,任务重,没法完成被学期的教学计划。另外,我还担心学生在课堂上玩大于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掌握该掌握的知识。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败又怎样来弥补?

我平时还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到了游戏厅里不需要任何人教,学生就能很快地学会打游戏,并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为什么课本知识在课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过观看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视频,我发现我把学生管得太死了,总是规定学生做我教过的操作,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对实施新课改的一点初浅体会,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体会

在我们日常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这样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不肯赞同的?这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化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至3倍,然而在“后进生”的所读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们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老师都无法回避教育和转化后进生的问题,如何转变后进生呢? 一 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后进生因为后天教育的薄弱,欠缺或失误,而比一般成绩差,现在分数仍是一根指挥棒后进生常常考试成绩不理想,有的老师还会对成绩差的学生冷漠,再加上家长的训斥,同学的瞧不起,往往会使他们内心产生消极心理,学习也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导致他们厌学,自卑,甚至完全丧失了提高学习成绩的信心。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讲,首先要唤起他们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来源于他们品尝成功的快乐,因此老师要多创造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对于他们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们,并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出一些简单的题目让他们去完成,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可以让他们在成绩好的学生指导下跟说,跟练,培养口头

表达能力,避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只是看热闹,凑人数,当观众,这样“帮”“带”“推‟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恢复学习的自信心和勇气。二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兴趣是学生本身具有的,但更多的源于获得成功带来的欢乐,他需要老师的激励,唤醒鼓励和爱护。

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解放思想,在课堂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切磋,探讨,争辩打破沉默的气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真正成为知识的“导演“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共同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的教学场面。三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而后进生往往对老师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不信任自己,更不尊重自己,把自己的任性视为“坚持主义”。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把发自内心的爱带给学生,用亲切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注意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不冷落他们,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表现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那么学生就会由衷的信任教师。

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不仅在课堂,在课下也要与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关心他们的生活,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学生就会把老师看成是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亲其师,信其道,转化成功,指日可待!

什么是智育

苏霍姆林斯基开宗明义地指出:“智育就是智力的培养”。它包括:“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脑力劳动的技能,养成一个人在整个一生中对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需要。”

我认为,教育思想的形成,是从对教育概念的理解、把握和丰富开始。一个连基本的教育概念都所知甚少者,其教育行为的科学性值得怀疑,更何谈什么教育改革、创新?

我们不少教育领导者,一讲到“应试教育”的弊端,言必称“重视了智育,忽视了德育”,可见他们心目中的智育只是考试的高分数或数、理奥赛中的金牌等,并没有理解到“智育就是智力的培养”的层次。因为智力强者的标志是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而这恰恰早已反复被我国受过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劳动者的实际素质状况所否定。况且,在教育实践中,良好的智力培育是离不开良好的德育和其他教育的,智育与其他各育,不仅互为条件,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难分经渭。“重视了什么”、“轻视了什么”云云,本就不着边际。

苏霍姆林斯基智育的内涵,包括七个要素:(1)获取知识;(2)形成科学的世界观;(3)发展认识能力;(4)发展创新能力;(5)培养脑力劳动的文明(技能);(6)养成一个人在整个一生中对丰富自己的智慧的需要;(7)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需要。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智

育标准来审视我们的多数同志对智育的理解,我们是何等片面,何其肤浅!我们头脑中和手中的智育,充其量不过是七个要素中的“获取知识”一项。而我们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苏霍姆林斯基所要求的又是多么地天壤之别。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反复强调“智育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但是不能简单地把智育归结为积累知识。在教养程度和智力训练程度之间,在学校里所获得的知识分量和智力程度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虽然后者也有赖于知识的分量。”因为,“智育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而在现实中,我们的许多同志把智育看得太简单了?不少人——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家长、教师等等——,都是错误地把知识积累、考试分数作为智育了。因此,在不少学校中,对学生的“智育”,仅仅是关于知识的教学,更多的是反复训练、死记硬背、甚至不择手段,只要能在统一的考试中获取分数,就甘于无所不用其极。比如不少小学校临近县、乡统考时,甚至于不惜让学生背数学题;在不少中学,“教不会背会,背不会考会”基本上成为大家认可的经验。至于中小学生家庭作业到夜间十一、二点还做不完,在各地并不罕见。

在我国,“高分低能”可能是对知识并不等于智力的比较一致的粗浅概括。但问题是许多人所说的高分低能,只是指与动手操作有关的“技术”、“技巧”、“技能”的低下,而不能从更深层处看到是“智能”的低下。所以,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知识并不等于智育”这个教育学原理。因

此,人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或校长,张口闭口辄曰:“分数高了素质难道就低了?应试也是一种素质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智育就是智力的培育。”他强调,教学过程要实现教育的主要目的——“发展智力”。而发展智力的主要标准是使人“聪明”起来。他指出,不管学生受到过哪一级的教育,只要在学校没有在智力上受到过很好的教育,他就仍然可能是一个“愚蠢的人”,而“愚蠢的人本身不可能成为幸福的人,而且会给别人带来危害。”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一个人离开校门的时候,也许有些知识没有学到,但他必须是一个聪明的人。”他说:“应当再三重申:智力训练程度并不等于所获得的知识分量;问题的全部实质就在于:在人的复杂的多方面的活动中,知识的生命是怎样进行的。”

关于“知识的获得并不等于智育”我想举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一)一个省级示范性高中的领导对我说,以前没有扩大规模时,他们学校一个年级只有八个班360个学生,有一届高一新生,仅某一个初中就占了近两个半班。这些学生全部是高分录取,数学平均基本上是满分,但三年后的高招中,这一个多班的学生,连一个学生都没上大专录取分数。

这个例子,也许极端了些,但是它却很有代表性。

(二)1990年,武汉大学一个学生与我谈到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时说,据他的观察研究,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大城市的学生与来自“县中”的学生学习效率之比是8︰1。他说,凡是“县中”学生,基本上把所有时间用于教材的学习上了,而那些大城市的学生则有广泛的

兴趣活动。最近,我县一个高中领导对我说,他的一个考上承德市某大学的学生说,这个学校的河南学生,入学都在五百二三十分,而北京的学生只有三百多分。但是后来,班上倒数第一名是河南学生,另外,班干部和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全是北京学生,河南学生很是自卑。我想这两个例子是比较能够说明“知识的积累并不等于智力的发展”的道理的。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在教学过程中发展智力,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灵活的、生动的、好专研的、探求的、永远不以己知为满足的思维”的能力,而一个重要前提是:“只有当教师把自觉而牢固地掌握知识看做是发展认识力、创造力的思维手段时,它才能够得以实现。”

苏霍姆林斯基这一智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学过程中,以获取知识为目标还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决定了学校的教学是在限制还是在发展学生的智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能属于“智育”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就是:生产劳动、研究、实验、独立研究生活现象和文献资料、文学创作等。

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段看似简单的文字概括中,我们看到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与我国当前多数学校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教学观和教学活动吗?在我们不少教育者的头脑中,所谓教学,就是教教材、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成绩排队;在我们不少学校中,师生

远离了劳动实践,远离了现实生活,远离了真正的研究和实践,至于让学生“独立研究文献资料”去发现知识和真理,更是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师生每天的生活只是寝室——教室——食堂——教室——寝室……难怪现在人们甚至把省级“示范性中学”称之为“精神监狱”,难怪不少反对课程改革者斥责“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不符合中国国情”,斥责课程改革所依据的是什么“洋理论”。

3、智育 智育是苏霍姆林斯基个体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的技能,培养对脑力劳动的兴趣和要求,以及对不断充实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知识于实践的兴趣和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智力。因此,他要求每个教师都应当成为学生智力的得法的、有头脑的培育者。值得注意的是,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世界观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在他看来,智育应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即使学生能够对他所看到的、所认识的、所做的事情采取积极的态度,其中包括对待知识的态度。反过来,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越是积极,其求知欲也就越强烈。

“学校应该成为学生的精神王国”

开栏语: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在校长。他的教育理念、他对教育的认识、他对教师的评价和管理、他爱不爱学生等,无不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校风、文化建设,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今日起,本报将特别关注这个特别的群体,开设“校长访谈”专栏,走进成都一些知名校长,与他们共同探讨教育话题,探密他们管理学校的先进经验,了解他们鲜为人知的一些内心矛盾和办学苦衷。

国家级示范校棠湖中学昨日传来喜讯:该校王苗、聂婉舒两名同学获得双流县文科和理科状元,黄达同学勇夺双流县理科亚军,同时,本科上线人数781人,上线率居全县第一;二本及以上上线人数622人,上线率居全县第一;一本上线增长率132.5%,雄居全县第一。而最为人称道的是,该校理科实验班100%上重点线,平均高达570分,再造“低入口,高出口”的神话,成为“基础教育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典范”。据悉,该校创办18年来,一共培养了16位市、县状元,为北大、清华等高校输送优秀学生7856名。

该校能够在历年的高考中取得辉煌的成绩,是什么原因?昨日,本报记者对该校校长熊伟进行了专访。

你们是否只关注优生?

记者:今年的高考再创辉煌佳绩,在你看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从您个人的角度看,你在教学或其他方面最为重要的经验或体会是什么?

熊伟: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给予了我很深的印象:“学校必须

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其为学校。”棠中人有一种精神,这就是“敢为人先,永争一流”的拼搏精神。这种精神,已潜化为棠中人的“棠中魂”。棠湖中学从默默无闻到享誉全国,传奇的抒写,神奇的缔造,都得归结于“棠中魂”的形成和发展。

记者:你校今年囊括了双流县文理状元,你们在教学中是否只关注这些优秀学生?

熊伟: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成长,而不仅仅是这些优生,在我们学校,这样的优生是很多的,只不过这两个学生有幸成为了县状元而已。我们在教学上实施分层教学,教学管理上实施教学动态管理。而我校后进生转化工作组织体系及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实施,无一不显现出我校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你怎样管理老师?

记者:你是如何对教职员工进行管理的呢?

熊伟:师资力量对于一所学校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推行“名师工程”,是我校自建立以来就十分重视的工作。早在建校之初,我校就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全校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提高,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着力培植先进生产力。1991年,我校在全国率先采取“公开报名,公正评审,专家考评,择优选聘”的办法,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师。

1994年,棠中提出了教师要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的口号,后渐变为学校大力推行的“名师工程”,“抓师德”和“铸师能”,采取了

一系列“师资培训策略”。在“名师工程”的推动下,学校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

你是否认为高分学生才是好学生?

记者:有些家长认为只有考试分数高的同学才是好学生,对这个问题您是怎样看待的?

熊伟: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在我校的育人目标和办学特色里找到。我校的育人目标是“六会一长”,即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会创造、有特长。而我校的六大办学特色中有这么两个特色,一是,注重特长培养,突出多元办学特色;二是,倡导个性张扬,突出学生社团特色。

为了让不同潜能的学生都能找到立足点,真正实现“因人施教”的目标,学校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班,比如数理特长班、英语特长班、艺体特长班、科创特长班等特色班级,充分发展学生特长;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团,我校已成立学习型、科技型、兴趣爱好型、志愿服务型等四类学生社团,其中包括《春晓》杂志社、恰同学少年社、心理协会、科创协会、街舞社、音乐社、动漫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教育基金会等16个社团。我们力图通过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多元智力潜能,突显学生鲜活的个性特长。棠湖中学是从不以学生成绩的高低来评定学生好坏的。目前,我校的办学目标是创建全国知名的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实现“从优秀到卓越”。因此,我校对学生的承诺是:在棠湖中学,学生的情绪、欲望和德行得到和谐,知识、能力和方法得到统一,智商、情商和特长得

到发展,心灵、愿景和人格得到升华。

中学阶段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关键词:教育、德育、教学、智育 内容提要:

本文对中学阶段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做了三方面的阐述:

一、目的上的相辅与内容和形式上的相融关系

二、局部的矛盾与整体的统一关系

三、学校中的并重与家庭和社会上的偏重关系

此外,本文还对处理二者关系作了一些说明和阐述,目的在于揭示目前中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解决一些教育与教学难以两全的苦恼。

从事班主任工作三年以来,我对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间的关系有了一些思考。我认为,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无非用校风和成绩这两者来衡量,而端正校风要依靠有力而适当的教育,优异的成绩要靠有效而恰当的教学。但教育和教学又不能分开来谈。很难碰到一所学校风气正而成绩差,也很难碰到一所成绩好而风气差的中学。这说明教育、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其中谈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者三乐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做善也”。说明教育是以育人为善为目的的活动。我们现在认为,教育在最广义上讲的是指一切培养人和影响人的活

动,无论其有无组织、有无系统。比如看电影、电视、旅游,参观都属于教育。而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教材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获得一些知识,掌握一些技能。从这个层面上看教学从属于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性,对学生身心健康,文化知识,技能水平有影响的活动,当然属于教育活动。

教育的第二层含义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智力、体力的活动。教育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等,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手段。从这一层面上看教学和教育仍然是一对从属关系的事物。

但从我们经常说的“教育、教学双管齐下”中的“教育”一词来看,教育和教学又有着并列的关系。因为,我们在谈到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时,把“教育”当成了德育的代名词,而教学成了智育的代名词。二者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再是从属关系。

明确了教育、教学、德育、智育的概念后,下面,我将谈一下德育和智育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学校中经常提到的教育与教学的关系。为了明确概念,我在下面的阐述中都用德育和智育这两个词。

德育和智育是学校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首先,我们要先来明确二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一、目的上的相辅关系与形式和内容上的相融关系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

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因此,我们认为德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而智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道德修养与知识技能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古话说:“既读孔孟之书,必达周公之理”,想来说的就是“书”与“理”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的道理。用现在最新的理念来理解二者的关系就是“科技以人为本”。任何丧失了伦理道德的科技终将失去它“第一生产力”的光荣称号,而任何伦理道德的实施没有科技也如纸上谈兵。那么二者之间有着这样必然的联系,也就必然有着明显的切点,这切点就是健全的心理和人格。而一个人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是要在不断扩展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完善思想品德的同时获得的。本着使中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目的,德育和智育工作走到了一起。因为,他们在目的上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他们都要经过同一座桥梁到达各自的彼岸。即通过建立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达到获得知识技能,拥有崇高道德修养的目的。那么,二者共同为自己的目的搭建桥梁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在完成的是同一件工作。所以说他们在目的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举例来说:德育工作要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助人为乐;智育(教学)中教师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学生间的互助关系,共同提高学习成绩。这就很明显的体现了德育与智育在目的上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再比如说,智育工作中教师喜欢激发学生的潜力,搞探究式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学习的艰辛,体味战胜困难的乐趣;而这也正是德育工作中用故事,50

第三篇:爱岗敬业,争做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爱岗敬业,争做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自查自纠情况报告

为了提高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爱岗敬业,争做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我校根据县教育局的精神,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纠。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通过学习现将自查自纠情况进行归纳整理,报告如下:

一、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

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教育规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在师生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存在的问题: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理论修养不够,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

二、师德师风

1、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尊重家长,服务家长。在工作中,与家长沟通,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不指责、责备家长。存在的问题:

1、对于学生的关爱不够。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够耐心,没有持之以恒的帮助这些学生。

2、与家长沟通的主动性还不够。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三、工作作风

1、一般都能欣然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不推诿,并都能按时完成。

2、严谨治学,认真研究业务,坚持学习,不断地自我充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因材施教,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谦虚谨慎,互相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存在的问题:

1、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总想在工作中找捷径。

2、做事情没有创新精神,对问题不做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够透彻。

四、廉洁自律

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对学生进行有偿补课和收取额外的报酬。与家长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

针对存在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加强对教育经典著作、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在学习中做到结合实际深入思考,用理论来指导工作,把时间用在业务钻研上,改进教学方法,精益求益。

2、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耐心帮助差生。给学生同等的机会,让他们有个性的展现自己、充满自信,奠基学生的幸福人生。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最大支持,同时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4、开拓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工作中勤观察、勤思考,想学生、家长之所想,急学生、家长之所急,全心全意做好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争做让学生喜爱、让家长满意的老师。

2015-6-24

第四篇:如何做一名爱岗敬业的好教师

如何做一名爱岗敬业的好教师

进入21世纪,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我们要把一个什么样的基础教育带入新世纪,怎样才能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换句话说就是怎样做一名爱岗敬业的好教师?这是事关素质教育能否全面落实的问题。

那么一名爱岗敬业的好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第一,一名好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渊博的知识。首先,一名好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其次,坚持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理解教育价值论和教学方法论。教育对自然、对社会、对人自身发展等各个方面有着多种的培养,因此必须从人的现代发展意识上认识教育的价值。再次,当今世界正面临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教师要想较好地面对时刻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渊博的专业知识,没有这样的素质肯定不能适应当今世界,更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第二,一名好教师必须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一切从人出发,着眼于人的自我完善。一名好教师就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选择,理解学生的感情。这样的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不会为学生一时一地的表现和成绩所惑,而是通过反复深入的观察分析和细致入微的工作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并不是不考虑社会需要,它的最终目标正是着眼于社会。因为社会化与人的自我完善是统一的,高水平的社会化必然以人的自我完善为基础,人的自我完善必然以人的社会化为前提。人的自我价值只有在社会的大舞台中得到肯定,才能使自己得到不断的自我完善。我们强调提高全民族素质,也就是说有高素质的民族,才会有高质量的社会。第三,一名好教师应正确处理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这对范畴既对立又统一,而且在实践中相互转化。这个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学校教育实践中师生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科学地理解教育主体与客体关系是正确地解决教育中多种矛盾的关键,也是正确地处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矛盾的关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接受教育的客体。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现代社会要求人具有独立、创造、进取的品质,这都是与人的主体性分不开的。因此,一名好教师要在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组织活动,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的舞台,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培养各种能力。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模式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教师本位观”、“教师中心论”的影响之深,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因此一名好教师既要探索教师怎样教,更要探索学生怎样学,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一名好教师培养学生应面向未来。80年代各国纷纷把教育改革的目标放到21世纪人才培养上,邓小平同志敏锐地觉察到这一新的变化,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老师要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使之成为今后社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我国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之网。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国外教育界提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可见重视学生的后天学习、后天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第五,一名好教师应注意:学生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所有价值观念的核心,想象、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战略性任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有特定的目标与要求,更要融入平时的教育之中。在教学上、在平时的作业中、在试卷上、在课堂的问答中,应一如既往地做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质

疑、求异,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与书本、老师不同的意见。创新往往从问题开始,只有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有创新可言。爱因斯坦从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相矛盾的现象出发,提出疑问,创立了“相对论”。一名好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总之,做好一名教师是永无止境的,但只要心系教育,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那么教育界是会开满鲜花的。

第五篇:做一名爱岗敬业的好教师

教师的故事征文

做一名爱岗敬业的好教师

陌南联校东夭小学石荣丽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完成育人任务。

一、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自觉投身这个平凡的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我们的工作,使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我感到欣慰。人的一生是应该有个明确的目的,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诊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二、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人与人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这种爱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地把学生吸引到教育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教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育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学科上的巨大动力。

三、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要全面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寻找适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身体素质好,成绩较差的同学,就鼓励他们在学习方面多下功夫,有特长的学生,就帮助他们选好目标,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学好专长,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四、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古人说:“慧于心而秀于言。”教师语言美必然善良而正,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应做到举止稳重端庄,着装整齐清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要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

总之,我们应作到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为正范,塑造人格魅力。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下载爱岗敬业好教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爱岗敬业好教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的好教师.doc(模版)

    做一名“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的优秀教师 金塔县南关小学 赵淑芳 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一名既爱岗敬业,又知法、懂......

    好教师

    1. 一、关心每一位学生 做一名好教师、特别是一名好班主任,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

    10四好教师

    张春贤关于“具有新疆特色好老师”的四个标准是什么 最后一公里2015-06-04 10:06:12来源:最后一公里 分享到 6月3日,自治区党委教育教师工作会议召开。这是自治区党委首次冠以......

    好教师心得体会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习主席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讲话,让我更深一层地认识到教育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和老师对教育的重要性。百年大......

    好教师演讲稿

    我不是一个好老师 代 飞 各位老师,大家好,说到老师,我的脑海中会有那么一些画面闪过。也许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些属于自己的画面。这些画面有好的,有坏的。有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好教师心得体会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习主席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讲话,让我更深一层地认识到教育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和老师对教育的重要性。百年大......

    好教师心得体会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习主席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讲话,让我更深一层地认识到教育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和老师对教育的重要性。百年大......

    四好教师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学习身边典型,争做‘四好’教师” 在演讲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吗?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去从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