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继续教育部分主观题
2018年继续教育部分主观题
1.李某,1983年10月10日出生,于1997年11月10日与某农药厂签订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李某试用期为1年,从事农药包装工作,每日工作8小时,必须遵守厂规厂纪,实行计件工资,若李某擅自解除劳动合同,应负违约赔偿责任,并且厂方不退还其签订劳动合同时缴纳的入厂押金。问题:(1)按照《劳动法》的规定,这份劳动合同有哪些内容是违法的?
(2)这份劳动合同缺少哪些必要条款?(3)如何认定这份劳动合同的效力?
答、(1)违法表现:①李某不具备签订劳动合同的资格,当时年仅 14周岁。②试 用期超过法定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6个月。③工作内容违反法律规定。④缴纳入厂抵押 金属于非法收费⑤解除劳动合同应负违约赔偿责任于法无据。
(2)根据《劳动法》第 19条规定,缺少必备条款有:①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② 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③劳动合同终止条件。④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2分)。
(3)根据以上分析,这份劳动合同是无效劳动合同。2.简述执业资格制度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关系?
答:执业资格制度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从广义上讲都是人才评价,执业资格制度是职称工作的发展和延伸、两者的区别主要是:(1)执业资格是从岗位人手确定的评价标准,是一个层次的评价,不搞多层次评价。职称是按照工资结构层次进行的多层评价,如药师是按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来分的工资档次。(2)执业资格是对关键岗位的要求,应有鲜明的岗位属性,如药师中搞配方、核方的都是关键岗位,没有签字就不能生产和发售。(3)执业资格是采取考试的办法进行确定,这是国际上的通用做法。而职称是通过考核或评审的办法取得。
(4)执业资格一般具有国际可比性,而我国现行职称许多是不考虑国际可比性的,是结合我国工资制度设置的评价制度。
(5)对执业资格实行注册管理,是一种动态的长期的管理,考试后要注册,不注册,则资格失效。而职称不需要注册,实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要低聘或解聘。
3.简述企业如何履行薪酬保护义务。
答:
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2、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3、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4、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第二篇:市政学作业(主观题部分)
市政学作业(主观题部分)
第一章
1简述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则? 答:特点:
(1)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
①政府对城市定位。
②农村人口转移政策:户籍,就业,粮油政策等。
③城市化初始阶段的资金积累以政府政策为保障。
④城市化速度受政府控制。
(2)中国城市化把城乡矛盾限定在可控范围内
(3)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人口城市化和乡村城镇化双向运动。
(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
(5)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主要因素。原则:
(1)城市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2)以市场调节为主,发挥政府引导和调节作用(3)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4)以人为本
(5)城市发展模式多样化(东部、中部、西部)
(6)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以经济规模设定城市规模;强化城市特色;不人为构市注重成本效益)
2试论述中国市政职能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方向?
答:中国市政职能的特征:
(1)行政主导型的市政职能体系
有利于城市政府集中使用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缺点是市政职能体系的社会化程度低,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参与度低,缺乏社会监督,城市政府垄断社会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2)单一化的市政职能实现方式行政手段仍是目前中国城市经济与社会管理中的最主要手段,许多本来应该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解决的问题,仍然通过行政手段解决,城市政府承担了大量本可以由社会组织行使的职能。(3)发展不均衡的市政职能体系
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城市政府是典型的全能型政府。城市政府将经济建设作为首要职能,而轻视了对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投入。
(4)重管理、轻服务的市政职能导向 这具体表现为:在城市管理中强调政府为本位,行政权力
过分集中,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干预从微观到宏观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城,市政管理过程缺乏民主化和
法治化,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的主动参与度低,等等。我国市政职能存在的问题 :
(1)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采看,政府对企业,尤其是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干预仍旧大量存在,对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则明显不足,企业的自主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
(2)从政府与市场关系来看,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许多工作没有按照市场规律去
做,行政干预依然大行其道,市场的作用投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行政机关集权严重
(4)职责不清,职能交叉、错位、越位、失位现象严重
(5)从上、下级关系看,城市政府市政自治权被削弱(中央政府过度集权)
3、改进的方向:
(1)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市政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经营自主权真正交还给企业,把市政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2)党政分开,改革政府弊政。党政不分其危害性并不亚于政企不分。党政不分是职能混
乱、官僚主义、腐败横行的总病根,不解决这一深层次问题,其他问题就不可能根本解决。
(3)加强城市法制建设,实现城市国家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制化。
(4)扩展部分职能。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积极扩展各种社
会公共服务职能。如社保、环保、生态规划、社会援助、社会福利等等政府职能。第二章
1简述经营城市的主要内容及其思路?
答:经营城市的主要内容:
第一,城市自然资本:盘活士地存量,实现自然资本的增值。
第二,城市人化资本:引进竞争机制,实现公用事为多元化经营。第三,城市延伸资本:做好城市延伸资本的开发,树立城市形象。思路:
观念的改变;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运营;城市土地资产的盘活;城市无形资产的经营;多种投资途径的采纳。
2试论述数字城市对传统政府管理的冲击?
答:
一、城市政府权能的重铸
(1)城市政府功能的输入和输出发生变革(2)城市政府管理的民主化趋势取得进展
(3)数字城市深刻影响政府的决策品质与程序
另外,数字城市能提高城市政府决策过程的透明度,降低决策执行变形的发生率。一方面它简化 了监督信息反馈的传输渠道,可避免反馈信息的失真,从而形成强大的监督网络来规范政府行为。另一方面,使网络技术以“秘密投票”的方式确保监督者敢于监督,由于避免了汇密的隐患,更能有效地保障监督者的合法权益,消除其顾虑。
二、城市政府管理模式的重塑
数字城市始终与城市政府再造相联系,是城市政府再造的工具和动力;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是以高层政府垄断信息为前提的,而下层政府和基层公众至多只能掌握有限的局部信息;网络状水平式管理模式是与数字城市需要相适应的城市 政府管理模式。
第三章
1简述我国城市公共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及原因?
答:我国城市公共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投资渠道单一,实行指令性价格;条块分割的经营模,效率低下;公共经济规模效益差,技术水平低下;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原因分析
竞争机制和监督机制的缺乏;管理体制的制约;权力的失控。2试分析城市财政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答:1.加快税费改革步伐,完善税制,规范财政收入体系。2.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提高城市政府调控能力。3.改革支出预算管理制度,提高城市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益。4.优化支出结构,有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5.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第四章
1简述我国城市用地结构优化的原则?
答:(1)答:地域分异原则;
(2)区位利用原则;
(3)生态系统平衡原则;(4)系统综合原则。
2试论述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推进的措施? 答: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有:
(1)住房保障制度起步较晚,住房保障覆盖面还比较低,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2)适应快速城镇化带来人口流动的有关住房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3)城乡统筹的住房政策需要加强研究和制定。措施:要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政策体系,对不同住房支付能力的家庭,实行有区别的住房政策,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目标。第五章
1简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方式?
答:政府全包全揽方式 ;操作维修合同方式;出租开发操作方式;交钥匙合同方式;BOT方式;BTO方式;BOO方式,在BOO方式中,根据设施项目的不同性质和效益回收率的高低,可以衍生出BOOT和BOOST等多种方式。
2试分析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促进良性发展的措施?
答:问题: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滞后;管理乏力;效益低下。
措施:回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律的研究;建立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法规体系;改革城市建设体制;营造开放的城市发展环境。
第六章
1简述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
答:(1)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原则。
(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6)依靠群众,大家动手原则。
(7)环境管理法制化的原则。
2试分析生态城市的特征和建设途径?
答:特征:
1、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仅所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在人与人关系上。
2、高效性:生态城市一改现代工业城市“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优化配置,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物流畅通有序、住处快流便捷,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各部门之间通过共生关系进行协调。
3、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兼顾不同时期、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人及后代人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掠夺”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繁荣”,保证城市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4、整体性: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效益,不仅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重视对人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5、区域性: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的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个区域概念,是建立在区域平衡上的,而且城市之间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6、结构合理: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合理的土地利用,好的生态环境,充足的绿地系统,完整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
7、关系协调: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能力协调。
建设途径:
(一)开展多种形式、多个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和普及生态伦理相关知识,把生态文明、低碳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生产等理念落实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应将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努力扩大人才队伍,将其充实到对生态城市建设起关键作用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中。多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竞赛和讲座,阶段性地组织公众参与到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加深其切身感受和对生态城市建设紧迫性的认识。
(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特别是水资源和耕地资源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因此,城镇化进度必须与生态系统承载力和资源保有量保持一致。要在确实把握城市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生态城市作出合理和科学的规划,避免操之过急。可以选取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风俗习惯等基础条件较好的一些城市作为试点,先行开展生态城市建设,在积累一定的发展经验后再普及推广。与此同时,不同城市之间的生态城市建设的速度和风格应有所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优势资源,选择最适合的发展道路。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国内生态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典型案例中,地方政府都发挥了主导作用。生态城市的前期规划一般都由政府相关部门完成,因此,其建设方向以及广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决于政府的主导作用。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兼具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工程,需要调动和利用的资源很多。因此,政府必须充当好“组织者”的角色,把有利和有限的资源调配到生态城市建设最合理和需要的地方。生态城市的建设还是一个兼具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工程,涉及经济、文化、社会、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因此,政府还必须充当好“协调者”的角色,负责协调好人与自然、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城市与农村、本市与其他城市等方面的关系。第七章
1简述城市交通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
1、交通分离原则。交通分离包括混合交通、分道交通和分离交通。
2、交通流量均分原则。包括时间性交通流量均分和空间性交通流量均分两大类。
3、交通持续原则
4、交通总量削减原则
5、优先权原则
2试分析我国城市交通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答:我国城市交通的存在的问题有:
1、城市规模逐步扩大,交通量增大,运输压力沉重,交通拥挤;
2、机动车增长加快,道路容量不足,上下班高峰期堵车现象时有发生;
3、路网不合理,公交路线交叉现象存在,绕道过远;
4、私家车停车困难;
5、公共交通分担出行比例小,公共交通日益萎缩;
6、交通事故多;
7、行人的交通不便;
8、交通拥堵造成的环境污染。产生交通问题的原因有:
1、客观原因: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潮流,我国也不例外。
2、主观因素:城市人均生活水平提高,购买私家车已成为绝大数人的奋斗目标,私家车数量与日俱增,管理又存在漏洞,从而使交通拥挤成为可能。
3、体制因素:这是影响最为深广的因素,也是最基本的原因。具体来说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宏观经济体制原因,其二是城市交通管理体制的原因。其中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存在如下弊病:(1)交通管理条块分割。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分属于不同的机构。(2)决策系统缺乏权威性,政出多门,形成多头领导引起下级无所适从。(3)缺乏完善的反馈系统。
4、技术因素:高科技发展遇到瓶颈,高新产品有待研发,城市发展就要投资,然而资金短缺已成为目前交通在发展中遇到的巨大瓶颈。
5、城市交通规划不合理。
6、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不足。
7、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
8、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低。
9、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
10、城市公交系统没形成网络,不同的公交工具之间衔接不畅 第八章
1简述城市流动人口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答:城市流动人口的特点:
1、流动人口以年轻劳动力为主。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流动从本质上说是劳动力在流动。在流动人口中,巧一45岁之间的中青年劳动力成为流动人口的主流。
2、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上为主。流动人口除了年龄构成年轻的特点外,流动与不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状况大不相同。
3、流动人口以非举家流动为主。
4、流动人口以低收人为主。
5、流动人口的基本生活条件较差。流动人口存在的问题:
第一,流动人口规模大,一些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常往人口; 第二,经济性流动人口比重高,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形成了大规模的“民工湖”;
第三,人口流动周期长,流动人口在城市的滞留时间普遍加长;
第四,经济发达城市流动人口增长幅度较大,且流动人口的构成日趋多样化。2试分析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及其思路? 答: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有:
(1)社会保障水平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2)公平与效益相统一原则。
(3)社会保障社会化原则。
(4)社会保障基金化的原则。第九章
1简述城市文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1.制定和实施城市卫生战略、政策和行动计划。2.卫生防疫管理。3.食品卫生管理。
4.城市医疗事业管理。5.药事管理。6.市民健康教育管理。
2简述城市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1.转变城市政府卫生管理职能。
2.建立权责明晰的城市医疗机构管理体制。
3.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民健康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
第十章
1简述城市灾害的致灾因素?
答:
(一)地震灾害。
(二)地面变形灾害。
(三)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又称为物质运动灾害。
(四)城市垃圾灾害(包括工业固体物)。
(五)开挖工程灾害。
(六)水文地质环境污染灾害。
2试借鉴西方城市危机管理经验,论述我国如何加强城市危机管理能力?
答:一:增强全民危机意识培养危机意识,建立安全文化。培养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在世界观上承认“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才一能具备“居安思危”的意识。在方法上承认“不知”和“不能”才能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在道德上只有谦虚审慎才能对危机管理持有开放的态度。这三个方面是正确进行行政危机管理的精髓。市场竞争的环境中,通过将危机意识引入企业管理,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普遍法则。在和平稳定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所以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能够使政府和公众培养危机意识,就像不断进行的消防演习一样,通过演练各种可能在实战中碰到的问题培养消防人员的消防意识,能够使消防人员时刻做好防火的心理和物质准备。要在城市居民中建立一种安全文化。这种安全文化一方面可以直接由政府部门进行教育宣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媒体、社区的途径进行。通过建立这种安全文化,使城市居民了解面对危机的正确态度和应对常见危机的基本方法。加强城市危机管理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到:一是要让警钟长鸣,经常进行危机训练和演习,提高公民的危机意识,树立危机观念;二是要大力普及有关危机知识,让公民掌握正确的应对危机的措施与方法,明确个人在危机中的职责,学会在危机中进行自救和他救。加强危机的预防训练,整体提高国民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一旦发生危机,国民才能从容应对。
二:完善城市危机管理机制。(1)设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共享的城市危机管理专职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城市危机管理专职部门,采用网络化、信息化高效、迅速的管理通讯方式;拥有各种城市危机应急人才,物资,技术的档案;拥有专款专用的城市危机基金等。(2)完善危机信息披露机制。在信息化的时代,试图隐瞒信息、封锁信息,搞“内松外紧”的宣传策略都是不合时宜的。危机事件所具有的公共性、社会性特点,要求政府在危机爆发的开始及处理危机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及时、公开、透明地向公众披露有关的危机信息,给予公众知情权,稳定公众的情绪。(3)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危机管理作为城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政府在危机时期,采取特殊措施,领导社会和民众度过危机,稳定社会的一项工作。在这个时期,政府的权力和措施将突破平常法制框架,超越平时法治要求,甚至暂停某些法律或宪法条款的执行,但政府危机管理不能因此而背离法治原则,偏离法治轨道,而是仍然要依法进行。即在危机状态下,政府的公共权力仍然必须依法行使,公民个人权利虽然受到某些限制,但仍然要有最低的法律保障,不能无限制地被剥夺。这是西方国家危机管理的一条重要经验。虽然从我国法律建设的实践看,我国己制定了《国防法》、《戒严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消防法》、《安全生产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针对性强,行业特点突出,部门管理色彩重,都是针对单一事件而制定的,缺乏对危机共同规律的总结,不具有普遍指导性.在应对突发危机事件上,权威性不够,协调性差,难以成为危机管理部门的执行依据。为此,我们应尽快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要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紧急状态基本制度,为紧急状态法制化提供宪法依据,这点在2004年3月份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宪法修正案中得到明确;另一方面应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尽快制定出台一部根本性法律——《紧急状态法》或《紧急事态法》作为我国危机管理的纲领性法律文件和制度框架。
三:加强城市政府组织管理。(1)建立政府危机应急预案。相对于城市危机管理专职部门的应急预案,政府的危机应急预案更强调危机发生的紧急状态下政府的作为。它必须根据城市危机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进行制定。危机管理的专职部门本质上讲是一个解决城市危机的决策单位,而各项决策的执行大部分是由政府机构相关单位来完成的。要在危机状态下完成危机管理的任务,完成相关物资,人员的调配,又尽可能确保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就必须要制定完善合理的应急预案。(2)完善政府官员问责机制。政府机关作为危机管理的真正执行者,一旦出现失误或失职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对执行人有完善问责制⑩的约束。目前,城市政府在问责纠错方面存在深刻的机制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使问责纠错机制更加规范。对于官员的罢免也须建立合理科学的运作机制,使其符合严格的法定程序,并与其法律责任相匹配。
第三篇:人大部分的 主观题
“人大”部分主观题专项训练1、2013年3月5~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⑴ 《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要由全国人大审议和通过?
⑵材料说明全国人大行使了什么职权?
2、2012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闭幕。本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的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的议案;听取和审议了2011年中央决算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了2011年中央决算。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修订后的《统计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废止部分法律的决定。
⑴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的?
⑵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认识。
3、材料一: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提出议案到本次大会规定的截止时间,共提出议案401件,其中,有关立法方面的393件,监督方面的5件,其他方面的3件;以代表团名义提出的7件,3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394件。
材料二:2013年三月五日,国务院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经代表们分组认真审议并提出修改意见后,并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
材料三:某大型住宅区由于交通配套不合理,居民饱受出行难的困扰。居民小张找到市人大代表老王反映自己的苦恼。老王和其他人大代表深入实地考察,并把意见反映到市政府。市政府很快把该住宅区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予以解决。
上述材料可以反映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哪些知识?
4、(2010·山东高考)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
5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建议》把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了“规划”,凸显了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建议》在征求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意见后,将交国务院平衡、完善后形成纲要草案,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
用学过的政治生活知识回答:我党的执政方式是什么?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 党的执政方式是: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体现:《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在征求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意见后形成的。这些体现了党的民主执政。
《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这些体现了党的科学执政。
《建议》将交国务院平衡、完善后形成纲要草案,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这些体现了党的依法执政。
“人大”部分主观题专项训练答案
1、⑴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②全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因此,这些重大事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通过
⑵材料表明全国人大行使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
2、⑴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本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的方案和报告,通过了两部法律和一项决定,这说明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修订后的《统计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废止部分法律的决定体现了这一方面。
③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监督权,本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国务院的议案和报告体现了这一方面。⑵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本次会议议程表明我国法律的制定,须经人大代表充分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
③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本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国务院的报告,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务院的监督。
④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本次会议通过的有关报告和法律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来贯彻执行。
3、材料
一、反映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
材料
二、表明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并表明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和表决权。
材料
三、反映的是人大代表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反映群众的呼声,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政府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
4、(1)人大代表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通过行使提案权、审议相关议案、表决相关决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
(2)政协委员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积极提交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提案,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民主监督。
第四篇:必修三部分一二单元主观题
2013-11—21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一、二单元主观题训练
1.航空英雄罗阳“用生命擎起了舰载机起飞。”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 航空事业。英雄谢幕,精神长存,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在各种价值观相互激荡的今天,我们需要发扬罗阳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奋进力量,勤勉工作、勇于担当,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 荣强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发扬罗阳精神?(8分)
2、2013年2月25日,甲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强调,“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 族,都是受中华文化熏陶的中国人。两岸同胞应发挥中华民族整体智慧,互利融合,携手发 展,振兴中华,共同来圆‘中国梦’,共同开创我们民族辉煌的新时代。”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共同炫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不要 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两岸文化交流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两岸文化交流不可阻挡的原因。(8分). 经国务院批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3年10月在山东举办。本届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形成以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五市为重点,全省办节的格局,山东将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举办一届“更具特色、更加成功”的艺术节。
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分析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意义。(8分)
4、山东省某市为响应中央“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号召,立足于反腐倡廉实践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着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六个一”工程:充实完善一批儒家崇廉尚勤思想基地廉政景观,配合动漫公司等完成一部儒家勤廉题材的廉政动漫影片,建成一批“廉洁道德讲堂”„„努力形成“看有景、听有声、读有 文”的廉政文化建设新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该市是如何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6分)
5、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成果显著。2011年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9万亿 元,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不断上升。截至2011年底,全国2952个公共图书馆、3285个 文化馆实现了无障碍进入,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 的文化素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分析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6、当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希望吃得精、吃得好,吃得有品味。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国各地各民族各具特色的优秀美食文化。该片不仅刺激了人 们的味蕾,还引起了观众感情上的共鸣,勾起了无数华人拳拳游子心和深深故乡情。该 片播出后,受到了广泛赞誉。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广泛赞誉的原因。(8分)
7、随着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热播,“舌尖上”成为2012流行语。
材料一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获得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和收视效果,许多国家和地区争相购买其播映权。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成熟表现形式,以精美的画面和温情的语调,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在表现大江南北各色原生态美食及其制作工艺过程的同时,着力展示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让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该片的成功对于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有何启示。(8分)
8、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要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加快改革开放对促进文化发展的意义。(7分)
9.(14分)材料一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强调要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材料二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这成为了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我国的“贵和”思想,促进了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
9、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我国和平发展道路是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8分)
10、第四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展会期间,我省对外推介文化产业项目 1252个,投资总额近7000亿元,融资总额2900亿元,文化产品现场交易额近20亿元1同 时,本届文博会突出“文化齐鲁·创意山东”这一定位,深入挖掘和展示齐鲁优秀文化'重.占、宣传推介文明山东、创意山东、孔子文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等五大品牌,“鲁”字号文化产品占展会内容总量的60%,有力地展示了山东形象。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探究山东文博会的成功对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何启示。(9分)
11、“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资源,凸显了时代主旋律。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提出中国梦,就是要进一步激发人们内心深处追逐梦想的精神,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原动力,让中华民族不朽的追梦精神焕发新时代的光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现实意义。(7分)
12、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 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 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10分)
1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占 GDP比重超过3%,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5%,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分析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原因。(8分)
14、美国缺少文化产业的传统资源,但他们却善于从其他民族的历史和故事中取材,如右图所示,“熊猫”和“功夫”这两个100%的中国元素,被好莱坞梦工厂包装成《功夫熊猫》,为其赢得数亿美元票房收入。现在他们又对孙悟空产生了兴趣,准备把这个形象搬上荧幕。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美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市场的运作、商业的包装,使美国文化产业获得新的价值增长点的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也宣扬了美国的价值观。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做法对我国文化产 业的创新发展有何启示?(8分)2013-11—21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一、二单元主观题训练答案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发扬罗阳精神?(8分)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两岸文化交流不可阻挡的原因。(8分)
3、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分析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意义。(8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分)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十艺节”的举办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分)
③“十艺节”的举办,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2 ④“十艺节”的举办可以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4、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该市是如何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6分)
5、6、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广泛赞誉的原因。(8分)
7、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该片的成功对于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有何启示。(8分)
8、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动力和源泉。(2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1分)加快文化改革,有利于改造 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2分)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1分)
④推进文化开放,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利于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实现文化发展繁荣。(1分)
9、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我国和平发展道路是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8分)
①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分)②发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我国的和平发展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2分)③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的和平发展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不断促进世界的繁荣。(2分)④秉承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我国在和平发展中睦近交远,以和谐精神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分)
10、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探究山东文博会的成功对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何启示。(9
1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现实意义。(7分)
12、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⑴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命题立意:本题以动漫大片《田螺遗梦》为材料,考查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以及辩证否定的实质,难度较低。
13、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分析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原因。(8分)
14、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做法对我国文化产 业的创新发展有何启示?(8分)
第五篇:辐射防护环境保护笔试主观题(部分)
辐射安全与辐射防护基本知识(考题)
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核素:具有特定数目的中子和质子以及特定能态的一种原子核或原子。
2.放射源:放射源是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辐射源的通称。放射源一般用所制成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标识其强弱,也可用射线发射率或注量率标识其强弱。习惯上将无损探伤、放射治疗、辐射处理所用的高活度或高射线发射率的放射源称作辐射源。
3.随机性效应:由于体细胞突变而在受照个体内形成的癌症,和由于生殖细胞突变而在其后代身上发生的遗传性疾病。
4.外照射:辐射源位于体外,电离辐射由外部射入人体,这种方式称为外照射。
5.退役:对永久终止运行的铀矿冶核设施所采取的治理措施,以保证公众免受残留和长期受控制的放射性物质危害及其他可能的危害,且使建筑物、设备和场地有可能得到重新利用。
6.吸收剂量:授予某一小体积内物质的辐射能量除以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7.放射性废物: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放射性核素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6.潜在照射:指除了在源或设施的正常运行条件下产生的正常(实在)照射外,还包括可以预计其出现但不能肯定其一定发生的一类潜在照射。潜在照射可能由辐射源的事故或者由具有偶然性质的事件或事件序列(含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所引起。
7.辐射随机性效应:辐射随机性效应指的是受到照射的细胞不是被杀死而是仍然存活但发生了变化,则所产生的效应将与确定性效应有很大的不同的随机性效应。特点是其发生概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其严重程度则与剂量的大小无关。
8.辐射实践正当性:际放射放护委员会(ICRP)提出的辐射防护三原则之一。即辐射照射的实践,除非对受照个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包括健康与非健康危害),否则就不得采取此种实践。
9.近期效应:又叫近因性错误,它是指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近期行为表现,尤其当被考核者在近期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或犯下的过错往往会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无法全面考察被考核者在较长时期的行为表现和工作业绩。
10.远期效应: 又称远期作用,是指外来化合物作用于机体或停止接触后,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发生不同于急、慢性中毒的病理改变。包括肿瘤、遗传性疾病及畸胎等。
11.当量剂量: 当量剂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其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定义是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
12.核技术应用:核技术及应用是基础研究的对象为的相互作用、射线探测方法和信息处理方法。实际应用方面着重跨学科研究(所跨学科如物理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工业、农业和社会安全等)。
13.直接电离辐射:直接电离辐射是指射线照射生物时,与肌体细胞组织体液等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物质的原子或者分子电离,甚至直接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如使蛋白分子断链、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的断裂、破坏一些对物质新陈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等。直接电离辐射包括α、β、质子等带电粒子。
14.辐射实践正当性:辐射实践正当性是指在施行伴有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之前要经过充分论证,权衡利弊。只有当该项所带来的社会总利益大于为其所付出的代价的时候,才认为该项实践是正当的。
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辐射防护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
答:辐射防护的任务是:保护环境,保障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和公众的安全和健康,保护他们的后代,促进原子能事业的发展。辐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认为可被接受的水平。
2.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分类要求,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有哪些?
(1)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
(2)销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放射源的(3)医疗使用Ⅰ类放射源的(4)使用Ⅱ类放射源的
(5)生产、销售、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的。
3.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辐射工作单位的许可证 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时,应如何延续?
答: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应当于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延续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许可证延续申请报告;
(二)监测报告;
(三)许可证有效期内的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总结;
(四)许可证正、副本。原发证机关应当自受理延续申请之日起,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完成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延续,换发许可证,并使用原许可证的编号;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4.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什么材料?
答:
一、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申请报告(单位文件);
二、《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表一式三份。须按《辐射安全许可证》“填表说明”要求认真填写,不得涂改;
三、下列材料一式三份,加盖单位公章: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2)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3)辐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
4)单位现存的和拟新增加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明细表。应含以下内容:射线装置明细:装置名称、规格型号、射线种类、用途、来源等。
5)辐射安全负责人参加由环保部门组织的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培训取得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证书》(国家总局)或《辐射安全培训考核合格证》(省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复印件。
6)工作场所负责人《辐射安全培训考核合格证》复印件;
7)辐射安全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直接从事辐射工作的操作人员《辐射安全培训考核合格证》复印件;
8)辐射安全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学历证书及身份证复印件。使用Ⅲ类射线装置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学历要求为大专以上;
9)、由单位统一制定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符合单位管理实际,并由单位颁布实施的:①安全操作规程、②辐射工作岗位职责、③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④人员培训计划、⑤辐射事故应急措施或预案、⑥放射性废物及放射源退役处置方案、⑦辐射环境及个人剂量监测方案等内容的管理规章。生产和销售单位还要提交台帐管理制度。
5.按照环境保护部第18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和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违反本办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有哪些行为之一的,由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答:
(一)未按规定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的;
(二)未按规定时间报送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的;
(三)未按规定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辐射安全培训的;
(四)未按规定开展个人剂量监测的;
(五)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未进行核实与调查,并未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的。1.国务院第449号令是:《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 2.根据辐射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一般辐射事故 3.辐射防护监测的对象是人和环境。具体有:个人监测、集体监测、环境监测、流出物监测、工作场所监测
4.生产、进口放射源的单位销售一类、二类、三类放射源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应当与使用放射源单位签订放射源回收协议。5.在室外、野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和射线装置的,应当按照国家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划出监督区和控制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必要时设专人警戒。在野外进行放射性同位素工业探伤的,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商同级有关部门批准。
6.国家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实行分类管理。
答:根据放射源、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具体分类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具体分类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商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
7.简述放射源如何安全使用。
(1)放射源的使用场所应有相应的辐射屏蔽,并设置放射安全禁区黄线,安装带报警的剂量测量仪器。(2)存放和使用放射源场所应当设置放射性警示标志。附近不得放置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3)辐照设备或辐照装置应有必要的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4)放射源的包装容器上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并配有中文警告文字。(5)使用放射源单位,在购置新源时,应与放射源生产单位(或原出口国或废源集中贮存设施)签订废弃放射源贮存和处置协议。(6)用源单位产生的放射性废气、废水和固体放射性废物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处置,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后外排或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8.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第七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申请领取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所从事的生产、销售、使用活动规模相适应的,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防护知识及健康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有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职业卫生标准和安全防护要求的场所、设施和设备;
(三)有专门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机构或者专职、兼职安全和防护管理人员,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
(四)有健全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章制度、辐射事故应急措施;
(五)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章 从业条件与培训
第五条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年满18周岁;
(二)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
(三)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
(四)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五)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