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读《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有感
曾走进这样的音乐课堂:老师弹琴要求孩子们跟着发声练习,几位男生歪着身体凑在一起,发出怪里怪气的声音;《晨景》音乐舒展轻柔,可惜嘈嘈杂杂的声音让几位极爱听音乐的女生皱眉;老师要求分组讨论音乐带来的感受,有几位孩子居然离开座位,互相推搡了起来„„,试想,这样的课堂会有效吗?
课后,与上课老师聊起,这位老师说,这是我们学校有名的差班,每天上他们班的课,实在让人头疼,可就是想不出好办法。于是,大家询问,是不是她一手带上来的?老师叙述,一年级时,这个班级还是不错的,与孩子们也处得不错,朋友式的,谁曾想,年级越高越来越不像话了,上课都这样了!《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一书中提到,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级的儿童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民主”,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就要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积极、向上、有序的课堂规则,会使师生之间目标一致,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心。
其实,建立课堂常规最好的时机是新生入学或老师刚接新班的时候,学生对老师的新鲜感使他们特别在意老师的要求。我觉得,刚接班时不用急着上课,可以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常规的专项训练,一开始就给孩子们一个规范,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老师在课堂上有什么要求等等,学生一旦明白,就一定会朝着教师要求的方向努力,习惯形成,教师上起课来不但轻松而且高效。
但是,常规训练强化一段时间不可能一劳永逸,在接下去的教学中,还需要结合课堂教学不断强化,让孩子们习惯成自然。像上面这位老师那样,一开始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再“亡羊补牢”就为时已晚了。
音乐课因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可以建立有特色的常规教学。在常规教学中加入一些音乐元素如节奏、力度、速度等,比如,开始上课,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两到三组的节奏模仿练习,练习时拍手、跺脚、拍肩,不停变化花样,学生立即被不自觉地被吸引过来,积极地参与节奏游戏,一下子就进入了音乐课的上课状态中。教学中,遇上纪律方面问题需要提醒孩子的,也可以让钢琴“替”老师“说话”,比如,两小节的钢琴乐句“solsolsol│do′—‖”,在高音区弹奏是老师友好的提醒,在低音区弹奏是老师觉得课堂太乱,老师很生气,这样含蓄地表达,学生非常乐意接受,“批评”和“提醒”的与众不同,让老师与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继续教学与学习。
对于低年级孩子,准备一些贴纸、笑脸等礼物,对于课堂常规长效性也能发挥大作用。老师把小贴纸、笑脸等作为不同教学环节中孩子们表现优秀的奖励,分别贴到他们的书上,期末时,进行荣誉累计,对积分高的同学予以表扬并颁发礼品鼓励。在孩子的心中,那些小礼品、小奖励是老师对他们爱的表现,会相当珍惜,孩子们因为在课堂上经常可以享受成功、树立自信,课堂效率也就更高了。
但是,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接受新事物,老师需要经常推出新的钢琴“话语”,准备新鲜的奖品,提出新的要求,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推层出新,将给孩子们带来连绵的惊喜,于是效果也就越好。
我想,只要老师运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带着耐心、信心和恒心不断强化孩子们的良好习惯,文章开头的一幕将一去不复返。孩子们在快乐中收获习惯,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快乐而成功!
第二篇: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有感
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有感
杨清清
读了《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让我对名师精彩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名师课堂的精彩来源于一个又一个充满魅力的细节。
什么是细节?荀子《劝学篇》有言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有“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想,这也应算作是古代贤士对细节问题的理解和诠释吧。
什么是课堂的细节?细节是教学过程中富有教学价值的环节和情节,如细小的教学语言、环节等。课堂细节很微妙,少了这个环节,听课者可能觉察不到,有了这个细节,使人为之一叹!一位教育专家曾坦言:“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对细节的处理,堪称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标志。上乘的教学,必定是把细节做好的教学。《名师课堂经典细节》一书从八个方面介绍了名师们注重细节的实录:课前精彩交流、新课精彩导入、课堂精彩展开、课堂精彩提问、课堂精彩生成、课堂智慧拓展、课堂精彩评价、课堂精彩结课。这些经典细节充分展示了名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魅力,呈现出名师处理课堂细节的高超的能力。
课堂中的细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在细节发生的瞬间,有的老师能敏锐地捕捉到,有的却不能,我想这就是名师和我的区别。名师能对于捕捉到的细节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有时候甚至能加以应变,从一细节出发,引导孩子思考、讨论,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以一变应万变。仔细研读这本书,我就在想,为什么他们能够想到这么做,而我却不能?我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这需要我们平时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不看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的课。”的确,多听多看是一种有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所以我觉得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对于一线的教师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尽管我不可能学得很像,但至少我能从中明白:今后我的课堂我一定要关注细节,从学生的一个细小动作、一闪而过的表情、一句简单的话语中,体味学生内心的变化,感悟学生的兴趣,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教育行为,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趋完美。
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
2012年8月19日
第三篇: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解读》有感
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解读》有感
假期中,手捧一本《名师课堂经典细节》细细品读,大师们清新的理念、幽默的话语,独具匠心的设计、娴熟高超的课堂艺术,激情四溢的课堂评价,无不彰显着名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水平,让我们再次领略了名师的风采。
课前交流部分,刘永宽老师将家喻户晓,人见人爱的小品带入课堂,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这个小品至始至终由数字贯穿,有规律的500往上递增,然后赵本山打破思维定势,增加1000元,使范伟中了圈套,让学生体会到规则的作用,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明白的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打破思维定势,为新课的学习既奠定了感情基调,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老师可谓“用心良苦”!
新课精彩导入部分,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用一张白色的纸条将学生的兴趣调动到了极致,他故意将纸条放在背后去操作,嘴里还说着“不想让你看到”!惹得孩子们表现出了跃跃欲试、欲罢不能的求知欲,他那“故布疑阵,引生入课”的经典教学行为,让孩子们经历了出乎意料的心理变化过程,感受到了数学的好玩,领略到了数学的魅力,积淀下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试想以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这样的课堂学习,那学习岂不变得轻松,愉快?
课堂精彩提问部分,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圆的周长》,通过独具匠心的三问(“闭眼想象,圆的周长张开后会怎样?” “滚动发、绳测法测量周长有局限,能不能探讨一种求圆周长的规律呢?”圆的周长到底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逐步深入主题,激发学生认知思维的冲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将一堂数学课编织的如此雅致以致天衣无缝,充分体现了老师的艺术匠心。
课堂精彩生成部分,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交流折出1/2,可有个同学却折出了1/4,面对那个折出1/4的学生,出于尊重,我可能会让他陈述自己的发现,也有可能变换教
学环节,但吴老师不同,她捕捉到了这一所谓的错误信息更为丰富的内涵,她故意抛出一个必定要引起争论的问题,然后峰会路转,点出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的重要性,更具匠心的是在学生充分挖掘“错误”资源后,学生们自然生成了各类分数,至此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让大家想一想,我们创造了这么多的分数应该感谢谁啊?让学生感悟到“出错”也是一种美,是正常的,并不可怕,也不可耻,将学生从对错误的恐惧中解放出来,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使学生敢于出错,同时这一过程也告知了学生出错有时也会帮助我们学习。教学时,生成的火花时时闪现,作为我们老师要善于应变,及时捕捉来自学生的原始信息,迅速判断,分析,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展开讨论,加以提升,增加课堂的厚度„„
用心品读一个个经典教学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名师们课堂的精彩就源于一个又一个充满魅力的细节,这些细节有的是预设的,有的是生成的,有的来源于学生本身,有的来源于教学的过程,但无论来自哪里,名师们都能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力去捕捉他们,用高超的艺术去处理它们。老子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让我们在名师的指引下,用心处理好每个教学细节,努力打造充满爱意,诗意和创意的魅力课堂。
第四篇:读《透视名师课堂管理—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有感
《透视名师课堂管理》学习体会
胜利中学
张淑坤
读了《透视名师课堂管理—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这本书后,我忽然感觉自己这么多年来做的太不够了。书里所提及的一些细节,好像离我很近,又离我很远。有种患得患失的感觉。下面简单的说与大家共勉,也许你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
1、用心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每个教师都经历过接新班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在接班的第二天能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当学生被你喊名字时,心里一定很高兴,感觉老师很重视他,从而也为我们顺利接班奠定了基础。
2、课堂要立规矩。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我产生了困惑,因为我看到在许多公开课上,教师高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旗帜”,课堂上丝毫不顾课堂常规,学生想说就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美其名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我觉着这样的课堂恐怕也很难高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不仅在生活中适用,在课堂教学中同样适用。所以我们教学时,不但要精心备课,而且还要设想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提前做好准备,给课堂一个必要的规定,以确保成功而有效地教学。
3、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教学过程中,宽容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教师处理问题要有余地,但不是无原则的放任自流,教师对有过错的学生应因势利导,要用宽容的心教育学生,人非草木,孰能无过。学生因自控力缺乏而犯错误,这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在这个错误改正的过程中,宽容学生是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的表现。因为宽容,给了学生足够的面子,足够的尊重,更给了学生一个反省和改过的机会。所以教师的包容是学生充满自信的学习的保护伞,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
4、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如今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而且正处于自尊心强、感情脆弱的年龄,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所以批评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给予适时的批评即可,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学生,机智灵活的变换批评的方式方法,能收到更好更理想的效果。尤其是课堂的突发事件,要控制自己“情绪失控”,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后果。教师要学会冷静的处理问题,找到两全其美的方法。
5、帮助学生赢得信心。自信来自成功,成功来自自信,可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多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首先应使学生有一个自我肯定的心态,而不是自我否定的心态。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反馈,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信心倍增,干劲十足。
6、用心对待“个别生”。教师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是师生关系优劣的一个显著标志。有的老师眼里只有优等生,对后进生的态度冷漠,甚至任意伤害、打骂学生。教师总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用自己过去陈旧的一套或对未来理想的一套要求学生,而不是从学生的现实出发、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难。事实上,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无论是考试成绩优秀还是不理想,无论有过失还是没过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都有一定的尊严和自尊心、都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教师必须予以理解爱护和尊重。教师要平等的对待一切学生,抱着一颗爱心去亲近他们,从各方面真心实意的去关心爱护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其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发挥聪明才智,感受到老师真诚的体贴和关怀,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其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7、教师要有慧心、恒心和耐心。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是工作的重点。在对待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一般说来后进生的行为习惯,已经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了一种积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变这种不良习惯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所以教师要树立长期意识和全局意识,只要有慧心、恒心和耐心,后进生就会同样的茁壮成长。
读了这本书,我真的感觉书里的内容是那么熟悉,然而我却没能好好的深入研究,上面总结的这几点我觉得对每个教师都是难得宝贵财富,老师要是一个有心人、细心人,热心人。
第五篇:读《透视名师课堂管理》有感
经典的课堂教学细节
——读《透视名师课堂管理》有感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课堂管理在于细节,名师课堂细节管理迸发智慧、传递真情、彰显人性、演绎精彩。细细品味名师课堂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在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幽默委婉的话语间展现名师独特的课堂管理艺术和魅力。
是的,如你细细地品味名师课堂管理66个经典细节,会被他们智慧地处理每一个细节的艺术拍手叫绝;会被他们的敏锐灵动、丰厚深刻所折服;更会惊叹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
一个细节成就一段精彩。课堂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课堂细节虽小,却能闪耀出教师生命智慧的光坏;课堂细节虽小,却是他们灵动地创造„„让我们用心走进这些经典细节,去阅读、去领略名师们课堂上的风采。
一、巧用课前三分钟
当我看到《巧用课前三分钟》这个案例时,让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有效举措——课上五分钟的背诵积累。于是乎,我仿照这篇文章也写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体会。文中说到:“巧妙地利用课前五分钟,可作为改进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口。”的确,不管是简单的背诵、解释意思、还是成语故事的讲演,都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它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上课时要充满激情
《上课时要充满激情》这个细节以窦桂梅老师上的《难忘的一课》中的片段为例,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课堂处处闪现诗意,处处流淌灵性,处处涌动激情。窦老师把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进行了恰到好处地加工、提炼,收到了以情生情、以情促知、以情并育的效果。这篇文章中的“思乡”“爱国”之情怎样才能真正的地被激发从而形成价值观呢?窦老师并不局限于文本本身,而是创设《思乡曲》音乐情境,通过感情朗读余光中的《乡愁》来感悟。文本中的爱国之情和诗歌中的思乡之愁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一堂有灵性的课离不开师生的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发激情,才能点燃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诲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
窦老师曾这样说:“如果说你的激情是平和宁静的,那你的激情就像春日里的阳光,温暖无香,十分适宜禾苗的成长;如果说你的激情是奔腾豪放的,那你的激情就像夏日里的暴雨,沁人心脾——适宜禾苗成熟。„„”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我没有直接到现场观摩过她的课,感受过她的澎湃激情,但通过网络我聆听过她热情洋溢的讲座,那迸发的是生命的激情。
三、做一个真实的人
当我读着《做一个真实的人》这个课堂细节时,张万化的话:“真实的遗憾比虚假的完美更加动人,更加具有生命力。”让我懂得了老师必须放下自己的架子,与学生沟通,和他们达成一致的意见,即使老师失去了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可他却可以收获做人的真实,体会到活生生的心灵的震撼。
这不由地让我想起了我的跟班生涯,是一段逐渐撕去假面具,呈现真实的人的蜕变过程。我跟班四年,现在得到了许多家长的认可,许多学生的喜爱。这也许与我肯放下架子,平等地走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交流,与他们谈心分不开的。
我班学生张宁作文中写的一句话最让我感动:“
三、四年级时,我最讨厌袁老师,永远那么严厉,那么不苟言笑,到了五、六年级,我最喜欢的就是袁老师,对她上的语文课越来越感兴趣了。”他是一个特别爱看历史故事的学生,我也略知一二。我俩共同探讨了几回,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也许,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改变对我的看法吧!钟俊文妈妈也反映,孩子回家常说:“原来最喜欢的是数学课,而现在最喜欢语文课。”原因是语文老师在同学面前读过他的好几篇作文,还经常请他回答问题。也许,这些都是不经意的举动,都是教育中的小事,并没有刻意为之,但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上,我喜欢偶尔开开玩笑,活跃一下课堂氛围;课间,经常抚摸学生的头,语重心长地批评,循循善诱地教育。有时,看到学生的笔、橡皮、书本掉在地上,我总是不声不响地拾起放在他们的台上,生怕影响他们的注意力。有时,我会关心地询问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时,我会耐心地倾听孩子们发自肺腑的心声。正是做着这样的小事,让孩子们信任老师,这就是常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一个个经典细节历数不完,就让我伴随着名师们的智慧、艺术、魅力而入眠,化作一个个甜美的梦„„
宜兴市洋溪小学 袁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