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提高乡镇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提高乡镇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奉贤区金汇学校
陈丽
小学低年级处于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学的成功与否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深远影响。而课堂教学又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所谓“课堂教学”,是指课堂上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个性的实际价值。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概言之,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则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巴班斯基说:“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如下:
1、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体学生始终参与课堂整个学习过程,从而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
2、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作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3、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索的动机、兴趣和热情,开发他们的思维,同时又能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出,课程改革在不断进行,而课堂教学无疑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就其总体而言,课堂教学改革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领会不到位、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以及考试带给学生的压力过大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原因,使课堂教学改革遇到了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学生个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以及教学双方的多种潜能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发挥。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成为英语教师新的思考。
二、研究的概述
(一)研究内容: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2、提高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则。
3、提高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计算机网络、图书资料的查阅,了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情况,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2、调查研究法:
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并对成因进行分析。
3、行动研究法:
在明确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研究方案,通过实践研究等方法,不断完善研究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研究现状及分析
1、调查乡镇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情况
我们从我校的二、三、四年级中抽样挑选了60名学生,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况”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如下:
1、你喜欢上英语课吗?()A.是 B.否
2、你目前的英语课是:()A.枯燥无趣 B.开心
3、你觉得你目前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A.学习任务太重,压力太大 B.英语课太枯燥无趣
C.课堂学习效果太差,课堂上掌握吸收不好
通过对问卷的归纳分析,我们发现乡镇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27%的学生觉得英语课太枯燥无趣
2)、48%的学生觉得英语课很开心,但是对知识没能掌握吸收 3)、25%的学生觉得学习任务太重,压力太大
2、分析原因
1)、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不起兴趣
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吵闹。很多老师过分强调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坐端正,不许讲话,不许乱动。甚至在备课环节,考虑到太趣味的教学方法会让课堂出现混乱,导致放出去收不回的现象发生。为了避免课堂纪律的破坏,所以他们宁愿选择保守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讲学生听或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固定模式来进行英语教学。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单调枯燥乏味的,只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
2)、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有形式,无效果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小学英语课堂出现异彩纷呈的热闹景象,但由于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上存在偏差,教学实践中存在误区,导致小学英语教学低效现象十分普遍。我校小学英语教研组师资力量薄弱,英语教师平均年龄不到27岁,在教学经验方法上面都存在不足。年轻的教师在教学上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敢突破敢创新,在课堂教学上,他们能打破传统的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唱唱跳跳,说说演演,形式花哨,十分热闹。大量的教具、音像图片资料占据了课堂,充盈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事实上,教师误解了快乐只能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不应该是教学的终极目的。这样的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的形式,资源的开发,氛围的创设,教学的评价上,都只是追求表面的热闹,其实却忽视了英语课的实质,忽略了对课堂上学习空间的把握,很少顾及到课堂这一大环境对教学情境的有效辅导作用,学生在其中获得的快乐是浅层次的,兴趣是短暂的,它们最终不能转化、上升为自己的内在动机。新课标提倡我们要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但是教育不是迁就、附和和低俗的认可。过分的追求形式,放纵孩子,只会让他们处于一种对物质、形式的渴求状态中,一旦没有这些新鲜、趣味的活动作为支撑,学生就会觉得学习索然无味。这样一来,本来这些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自信的教学手段,就反而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阻碍了。新课标呼唤:英语课堂应该既是有趣的,也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快乐的,又是踏实的。
3)、家长、老师过分注重成绩,对学生施压太大
对于乡镇学校,一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对孩子期望过高,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他们理想的对象,给孩子任意报培训班,买辅导资料,使得孩子在学习上压力过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在课堂上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出现厌学现象。另一方面,一部分老师过分注重成绩,恨不得把35分钟的课堂变为60分钟,大量的习题,大量的操练让学生感觉学习好累。
以上这些原因都导致了乡镇小学低年级课堂英语出现的低效甚至无效现象,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比如:随着城市化过程中外来流动人口的不断涌入,农村外来孩子流动性很大。据统计,我校的流动小学生已经占全校小学生人数的70%左右。这些孩子都来自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地区文化差异背景,以及各家庭中文化、经济基础等方面的不同,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上都有着不平衡。同时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基本上都没有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这些也都是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四、研究成果
(一)、提高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则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形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各种实践研究发现,要提高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某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
2、真实性原则
课堂的真实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课堂上语言输入时所用材料的真实性。实际上我在这里所提到的材料的真实性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时应利用与学生生活学习、教师的生活经历或与学校生活、周围环境等相关的材料,让学生真实地感知语言、感受生活,走进生活。《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能力。只有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活动才能整合多重的内容和技能。这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二是体现在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语言、通过对话实现思想交流的真实性。这取决于教师课前能否真正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讨论的问题,及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真实的回答,敏捷地捕捉教学中各种信息,并转化成课程资源的智慧。是一种互动地、不断生成的真实课堂,是一种思维在跳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3、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系统,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活”起来。教师 可以从开放活动的内容、开放活动的过程、开放活动的空间、开放活动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凸显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在开放活动内容方面,教师不必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而是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开放活动的空间而言,教师要改变以往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空间,构建开放、自主、富有活力的活动空间。开放评价方式就是要变教师单一评价为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4、趣味性原则
“如果学生学习没有兴趣,那就如同苦役在身;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如同把苦役施加于学生。”可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着力点,更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教学活动机会的重要保证。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小学英语的入门阶段,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引起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从而减轻他们学习英语的心理负担、消除他们对英语的畏惧心理,进而调动起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教师把握好了兴趣这个支点,就能通过课堂教学这根杠杆,成功地托起自己教学效果的提高。
5、任务型原则
《新课程标准》指出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与新课标理念相匹配,有助于落实课程的有效的教学途径。它具有以下的特点:(1)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任务”之所以在英语课堂上被广泛使用是因为它能满足现代语言教学的需要。首先任务能满足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需要。学习任务的广泛应用和对学习任务的研究兴趣,显然源于英语教学的交际原则。现代英语教学以“输出式”的方式,以任务为基础,以语言功能和技能的培养为目标,教师让学生设计出个人信息卡,然后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个人喜好,与同学交流。很显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意义而不是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上,自然、有意义地增进目的语的习得,增强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其次,任务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进入课堂的目的从某种角度来看有差别。教师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而学生的目的更多在于寻找一种快乐,游戏、唱歌等活动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并不等于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外语习得的条件。任务变成了一种媒介、桥梁,它把教师的目标在自然而然中变成学生自觉追求的目标,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语言训练。
(二)、提高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有效课堂”是指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从以上的界定可以看出,有效课堂的达成与一定的教学策略是分不开的,英语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策略有其独特性。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1、优化备课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直接的教学准备工作。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依据自己对学生和教材的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工作能力,进行教学设计的创作过程与施教的准备过程。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如何整体优化课堂教学。而要使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优化备课环节则至关重要。
(1)分析教材、吃透教材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具备现代教材观,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知识的积累,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教材,用好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内涵,使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深刻哲理和美学等都得以充分表现,以此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智慧。(2)了解学生、选择教法
从备课环节的具体内容来看,研究学生实际,分析学生具体现状等十分必要。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进行信息交流、反馈,实现教学目标。这样,使学生主动地接受、运用知识,从心理上有一个暗示,能够逐步消除畏难情绪,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能更直观、形象、生动地帮助教师以优化为目的进行教学。(3)设置环节、编写教案
教案是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育对象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传统的 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进行新课、巩固练习、全课总结、布置作业。这种课堂结构可以继续使用,但是英语教师不能因此固步自封或过分地强调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在新课改理念下,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的环节,即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调整甚至删减,各个教学环节所用时间也随之适当地进行调整,使课堂结构更合理、更科学。教学环节的设计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习层面上,“学什么”和“如何学”要心中有数,对驾驭教材,和调动学生等各个教学环节做到胸有成竹。把教材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构想。
2、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 兴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如果没有兴趣,那么,做事是机械般的,没有主动性的,难有效率。而有了兴趣,便乐于去做,乐于去主动探索,去欢快享受。学习亦是如此。
(1)因势利导,利用一切手段培养学生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很多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一味地追求课堂纪律而反复批评、打压孩子的这种活跃表现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是安静了,可是学生已经没兴趣在课堂的学习中了,无精打采,开小差。导致课堂效率很低。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好孩子的这一天性。上课时,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
(2)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需要达到的语言技能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传为辅、学为主”的主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至于恰当的位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家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其兴趣具有多样性和阵发性的特点。因此,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保持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设计令学生感兴趣的不同形式的任务。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谜语游戏、采访调查、手工制作、画画说说、唱唱跳跳、讲讲故事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形式,去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关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达尔文说过:“在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对于“教”,老师应打破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机械沉闷方式,而采用多样化的教授方式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情境教学法、合作互动法、动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这些方法都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是他们感兴趣的方式。这样的方法无疑能牢牢地吸引住孩子,主动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来。除了“教”的方法,我们还应关注学生的“学”。只有在平时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事半功倍,为他们未来人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好英语的关键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太小,学习自觉性偏差,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多听录音,大声朗读,端正书写,多动脑思考等方面。
(2)关注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运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孩子,他们往往采用的是囫囵吞枣的方式去面对学习,一节课下来,他们感觉貌似会了,懂了,可实际上却根本没有真正地理解吸收。题目稍作变动,就不会做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更多地教给学生学习的好办法,帮助他们去理解记忆,从而事半功倍,让他们真正学会并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并且还能加深记忆。
(3)关注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
英语知识比较零碎,很容易遗忘。特别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除了课堂35分钟,孩子们缺乏语言训练的真实环境。对于知识的吸收往往不牢固,特别是基础知识。只有反复操练,不断刺激巩固复习,才能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让学生熟练掌握。、反思教学成败,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授课,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各有差异。因此,通过研究各种反馈信息,比如作业,课堂问答,测验结果等等,可以及时掌握班级情况,即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成败,从而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以保证每一节课的高校性。比如,学生作业出现的普遍性问题是由于新知识和学生的基础衔接不好呢,还是因为教师自身的阐述不够清楚?对于学生中产生的好的解题方法,是否可以在班级其他同学之间推广等等都值得我们教师在教学后及时反思。教师的反思还可以带动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反思,不仅能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活动中出现的偏差,还能使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提升、丰富知识经验、积累解题技巧,长期坚持,必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要提高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根据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采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要求教学方法多样化,还得灵活化,实效化。
1、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是指利用图片,实物等来做道具,让学生有更直观明了的认识。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直观教学能让他们更快更牢地掌握新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把生活中的实物搬到课堂上,平时也尽量进行现代多媒体教学,让鲜艳明了的图片和生动的动画效果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在2A Unit 4 Going about中对于交通工具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先从听觉入手,利用各种声音来让学生猜是什么交通工具,从而引出新单词,在教授时,我又把图片播放出来,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
2、情景教学法
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主要不是来源于英语语言本身,更多的则是来自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小学生更关注教学的表现形式是否反映的他们熟悉的生活,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使之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这就是我们说的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把传统的那种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景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例如在教授blouse,T-shirt,skirt和trousers时,我创设了一个Kitty过生日,她和妈妈去买衣服的情景,通过不断地试衣服从而学习操练了新单词。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一起置身于这个生日场景中,所以对于新单词的学习很自然地接受领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小学生好动、好奇、又能大胆在使用语言,因此扮演角色是创设情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方法。如果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再制做一些简单的道具,配上动听的音乐,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会话表演,会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3A Module2 Unit3 Families中有一个故事教学“Are you my mother?”,在post-task阶段,我利用头饰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各种可爱的动物头饰很快就吸引了孩子,纷纷举手要求表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游戏教学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游戏教学法是激发孩子英语学习兴趣的另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游戏的生动性和竞争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既调节了学习的节奏,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愉快协调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知识,这种自觉参与实践的活动,对学生英语教学尤为有效。例如在操练巩固现在进行时态时,我采用Wooden man的游戏让学生自己来猜别人正在做什么事情。在操练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形式及其问答时,我利用guessing game让学生来猜书包里有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利用there be的一般疑问句形式提问,再由主持游戏的人来回答对错,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依据所学内容配备一些有趣,易懂的短故事,对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趣味性很有帮助。即根据故事内容画成图片,让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复述故事,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互动合作法
众所周知,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关注整体学生,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可35分钟的有限课堂时间根本无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合作学习(group work 或pair work)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方法之一。在教学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围绕教师所给的话题进行语言活动,这样教师提供给每位学生的发言机会将增加几倍,能大大强化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量。但是要注意防止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组织的散乱,设置的问题缺少研究价值,学生参与的欠平衡等而致使小组探究“浮在表层”或偏离正题,造成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实为摆架子、走过场。
5、多元评价法
根据心理学理论,儿童的兴趣总是和一些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它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可以降低儿童意志努力的程度,使其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争强好胜、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彻底改变传统评价体制中以测试为评价的唯一形式,体现评价的多元化,更多地关注过程性评价,让孩子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当他在活动中受到表扬,这将是激励他进一步努力的动力。
(1)教师运用语言的多样性,进行评价。
从语言方面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是最常用的方法,由于每个学生的表现都不 一样,因此在利用语言时应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例如,对于表现不够好的学生,我就会鼓励他:“OK!Good boy.Try!(不错,继续加油!)”;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对他说:“Good!You are right!(好!你答对了!)”;对于表现更好的学生,赞美他:“You are very good!(答得太好了)”;“Well done”;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动情地对他说:“You are excellent!”“Wonderful answer!(太棒了,答得真好)”。当学生得到一般的评价时,他会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争取得到更好的评价,当学生听到最好的语言评价时,一定很开心,也更有了学习兴趣。
(2)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后,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既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总结,也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组互评是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师应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听取批评意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诚恳、友善地对待学习伙伴 的品质。
(3)调动教师的肢体语言,参与评价。
动作是无声的语言,调动肢体语言进行评价,能起到口头评价达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善 于调动肢体语言,丰富评价内涵。例如:竖大拇指,拍拍头,摸摸脸等亲切的动作能给学生带来身心的愉悦。
五、研究效果
1、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高。课堂上,儿歌,歌曲的运用为学生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老师设计的有趣环节深深地吸引着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锻炼,有所收获。老师的鼓励表扬激励他们大胆地说大胆地演,很好地操练了语言。学习习惯上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书写工整了,过关积极了,做题细心了。从他们的习题本中可以看出他们现在能巧妙地运用好办法来做题,不仅知道要这样做,还标记出了相应的证据来证明“为什么要这样做”。让老师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到他们做题的思维过程,极大地减少了错误率。很多家长也纷纷反应:孩子学习习惯改善了,一回家就主动完成作业,会按照老师要求认真听英语大声跟读。
2、教学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区或镇的调研考试中,我校的英语平均分名词和及格率名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三年级英语,在2009年1月的期末考试中,平均分取得了区第九名的好成绩,超过了南桥城区的好几所学校,并且在全区38所学校中及格率达到了100%的仅有的两所学校中,我校就是其中之一。受到了教研员和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在2009年 月举办的奉贤区小学生故事表演大赛中,我校三(2)班的周晶晶获得了区二等奖的好名次。11月份,在奉贤区组织的小学英语班班朗诵比赛中,我校二(3)班取得了片内低年级组第一的好名次,将于12月份代表金汇片参加区的比赛。
3、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有了显著的提高 课题组成员自从参加课题研究后,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听课充实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总结得失。每个学期都会在教研组内围绕如何提高乡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研讨,在实验中不断总结,完善方案。无论平时上课,还是听课,大家都关注在课堂上运用哪些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哪些方法是学生感兴趣的,对教学有利的等等,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六、讨论与思考
1、考试的影响和竞争压力,让家长和老师都太关注分数,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缺忽视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忽视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的培养。
2、乡镇学校学生的家长大部分都是外来民工,他们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比较落后。平时忙于工作,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特别是对于英语方面,他们常常会拿“自己什么都不懂,所以也不知道怎么辅导孩子”作为没有监督孩子学习的理由。所以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过关不积极,家庭作业不认真。基础知识没得到掌握记忆,势必让课堂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使课题的研究受到了阻碍。
七、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8月
2、张树森 王文娟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8)
3、秦益锋 王蕴芬 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9.(1)
4、钱 峰 吴飞芬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外研社教研分社 2006.(2)
5、金州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方案 2007
6、王坦 《合作学习——理论与策略》
学范出版社
第二篇: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浪潮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其目的在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英语学习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它与我们所期望的效果相去甚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投入,低产出
现代信息技术确实给许多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它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把信息技术合理地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是每个英语教师所追求和探索的,然而目前教师的计算机的运用能力还有待加强,网络资源也有待系统和完善。有的教师为了制作一个多媒体材料,寻找和整理素材就要花去好长的时间,有的要请电脑老师帮忙或甚至带上电脑老师去上课。投入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远远超过资源本身所带来的课堂效益。这种投入与产出失衡的现象在实验区普遍存在,所以解决这一问题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二)、重形式,轻实效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资源丰富,有声音、图片和flash动画等等。在这些资源的配合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本应该更生动了、更有趣了。但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现在有的教师只求课堂多形式和多手段,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也有的教师为了追求高密度,大容量的课堂教学,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把大量的资源堆积在一起。这些教师走进了一个教学误区,总觉得能用信息技术的课就是好课,媒体材料用得多的课就是优质课,于是把课堂演变成了教师演示多媒体的影院。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走马观花,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进行交流和体验。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更谈不上在英语方面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面对种种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低效现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最有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哪些环节使用信息技术最有效?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有哪些?所以我们认为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题的界定和主要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教学有效性”
1、有效果 教学效果是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考察的重点是学生。
2、有效率 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 “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二)、主要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三、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师特征与教学的有效性。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前,斯蒂文思、卡特尔等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
(二)、教学活动与教学的有效性。
1、关注学生的学习:整个60、70年代,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较活跃,这个时候的研究把注意力从教师的身上移向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上,而且成果丰富,主要是加涅的教学设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2、关注交往与沟通:英国朗曼出版公司于1993年出版了一套有效教师丛书,共16本,其中的一本就是《教学即沟通》(Teaching as communication),书中提出师生交往、沟通的方式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倡一种健康的、富有创建性的、既能体现教师权威与纪律,又能体现平等与关爱的师生关系。
3、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迄今为止,所有的有效教学著作中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价,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策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到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显示出它的优越性,比如扩大受教育面、减少教学难度、便于及时巩固、提高教学速度,扩大新知识容量等。但是美国学者布兰斯福特同时指出技术并不能保证学习的有效性,不恰当地使用技术会阻碍学习。
目前,国内各地也纷纷开展了关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大量先进教学理论和教改经验为我们深入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结合我校的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在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四、研究的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时间观念和效益意识,使信息技术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为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服务。
(二)、具体目标 教师部分:
通过学习与研究,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加强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充分理解教学有效性的内涵,适时、适度、适量地选择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策略,优化课堂教学,发挥整体效益。
学生部分: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使信息技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让学生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五、研究的内容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深入实验区,对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进行调查;走进课堂,对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情况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低效现象进行分析。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内涵的理解与研究 深入学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关理论,深切领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所包含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时间和效益观念,积累研究材料,探索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标准。
(三)、造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总结,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产生低效现象的原因,对影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四)、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通过学习,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让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优势,不断地实施和探索,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六、研究的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
在教学实践中,如实、准确地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并进行分析、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分析信息技术运用与学科教学内容的关系;分析产生低效现象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二)、实验研究法
确定实验班级,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实验,研究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并进行验证和总结。
(三)、文献查阅法
查阅有关文献,将课程改革和本校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对策。
本课题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辅助以实验研究法和文献查阅法。
七、研究的步骤
(一)、前期阶段(2007.3~2007.10)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7.3~2007.5)
主要工作为学习理论,研制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确定实验班级,申报立项。第二阶段:实验启动阶段(2007.6~2007.10)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IT基本技能和课程整合理论的自学和培训,启动课题研究、明确人员分工并制定计划,开展课题研究第一次研讨课。
(二)、中期阶段(2007.10~2008.4)
第一阶段:第一轮实验期(2007.11~2008.1)
课题组成员分头按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开展实验课,进行教学实践,边实践边总结,收集相关成功的教学案例。
第二阶段:第二轮实验期(2008.1~2008.4)
继续实施研究,在第一轮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经验交流,开展研讨课教学,收集案例和论文,管理研究资料进行归纳和提升。
(三)、后期阶段(2008.5~2008.9)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形成研究论文。进行研究成果的推广,采用上示范课、讲座、研讨等形式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成为共享的资源,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
八、条件分析
(一)、环境分析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英语教学工作,学校给每位英语教师配有专门的英语教室,教学硬件设施齐全,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学校教科室的带领下,我校的教科研氛围浓厚,学校有多项课题在省、市、区级立项,课题组论文多次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奖。
(二)、人员分析
课题组成员都是学校的专职英语任课教师,有丰富英语教学经验,其中两位教师在区英语优质课评比中获奖,多次论文在市、区级获奖,科研热情高,并有着扎实的教育理论底蕴与丰富的新课程理念,科研能力强。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项国仙: 课题总负责人,主要负责课题方案的总设计,主持研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富利霞: 课题策划,负责课题研究活动的策划 刘爱花: 课题执笔,负责收集课题资料
范文秀 程 霞:课题实施,负责课堂教学设计与实验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塘沽学校程核红
【摘要】
在二期课改的现实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与提升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优质教育来实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性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与教师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来实现。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优化与合理配置而产生。
【关键字】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开展的二期课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而二期课改实施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全体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上海二期课改最重要的话题。研究此课题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是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众说纷纭,在理论层面尚无定论。在概念界定方面,我们认为二期课改课程总目标是教师追求的根本目标,而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是教师必须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的此课题研究就以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实施、达成、反思作为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这样就使此课题研究又具有实践操作方面的作用,因为这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最重要的方向与基础。
二、研究的实施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策略研究
1、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与完善
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应依据学校“三段式,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采取既分部段又注重衔接的管理模式,在学科教学管理方面,教研组、备课组又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组织机构。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及教学工作规章、细则则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及教学有效性的制度保证。
2、强化校本研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学校采取专家引领、任务驱动、典型示范、创设学习型组织、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设立教师业务档案等策略来强化校本研训,在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的基础上,形成了校本研训的四个特色:
(1)、校本研训常规化
学校在师资培训方面形成常规化制度,如《课堂教学基本细则》、《备课常规》、《作业批改制度》、《考试制度》、《评课细则》等制度,学校的教学工作按照这些制度有序开展。在常规检查上,包括教案、作业批改、质量分析反馈等方面也形成良好常规制度。
(2)、校本研训课题化
在“课题引领,聚焦课堂”理念指导下,学校坚持研训课题化。学校进行了《三维目标制定与实施》、《好课标准》、《好课环节》等专题培训与专题研讨。近期学校又进行了《教师
*课题组负责人:程核红
组员:忻晓雷、吴桂珍、陆优生、俞雯、张斌、郑鹰、殷晓红、吴慧丽、葛敏
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能力提高》为主题的校本培训,在专家引领、同伴交流、优秀资源学习共享的基础上,收到良好效果。
(3)、校本研训案例化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要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探索后才能逐步提升,而注重实践案例的研讨反思是便于操作、提高效率的好方法。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的研究、撰写与评比,从中反思教学各环节。近期学校还将在校本研训中进行教学课例与“同课异构”的专题研讨。
(4)、校本研训活动化
学校在研训方面探索研究,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与能力。如近期学校举办了多期“课改论坛”活动,“今天,我们怎样教学生”、“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等等,我们把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制定与实施、新的教学观,学生培养问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问题以论坛形式呈现,促进教师们反思、思辩。
(5)、校本研训评价化
学校制定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评估方法与细则,在教师参加校本研训后进行的各种教学公开展示活动与课堂教学展示课,进行科学的评估与测定,在课堂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与过程形成统一的评估标准,由此形成校本教学评估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建立学科教学视导团制度
为了全面掌握学校教学情况并对教学工作进行指导与调整,学校成立了学科视导团,由学校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学校专业委员会成员、学科带头人组成,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并形成了“每周有课、两周点评、每月反馈、人人参与”制度。在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学科视导团成员对每位教师的执教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各种建议。在学校层面的教学工作会议上,对教师执教的优点进行充分肯定,这种教学视导制度逐渐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对学校的整体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4、多层次的研讨促进有效性提升
在“课题引领、聚焦课堂”理念的指引下,学校通过多层次的研讨活动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教研组、备课组层面,学校要求各组室的教研活动要围绕组内的课题研究来开展。如英语教研组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进行了英语教学研讨周活动,组内每位教师都从自身的教学现状出发,从学生培养与发展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了各自的分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开教研活动。在活动后期以各种英语活动来展示他们的研究经验与成果,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学校层面的专题研讨中,学校每个学期设计一个研讨主题,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投入教学研讨活动。如学校开展了“关注细节、体悟得失”专题研讨活动,围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优化问题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学科专业委员会成员就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问题先向教师介绍自己的学习体验与心得。如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提问的优化、教学方法的优化,学法指导等。学科专委会成员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对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问题起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5、高度关注学情的研究。
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还有一个可能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我校在这方面的研究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教研备课一定要备学情
近年来我校定的备课“四定”制度中,强化了“备学生”制度,也就是要求各组在教研备课时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等方面情况,利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理念来设定教学方案与教学设计,这样的方案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对有效性的提升促进作用自然是顺理成章与不言而喻的。
(2)、注重学法指导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措施,而注重学生学法指导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我校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如小学语文教研组就开展了学生“注重摘抄积累”与“朗读方法”的指导研究,而中学语文教研组开展学生“分阶段目标作文”的方法指导研究,教师把研究意图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注重学生各种学习方法的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1、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课堂教学的生成来源于课堂教学的设计,一堂好课从一个优质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中产生。因此我校先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教案设计涉及到诸多问题,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学校组织教师在广泛学习学科教学课程教学目标。在校本培训中,多次请区、市教学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与培训,使教师对三维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有了理论与实践上的认识。在教研组、备课组的校本研修中,教师先观摩上海市“862”优秀教学资源,然后结合教师个人各种科研小课题进行研讨。在多样化的学习研讨后,教师撰写个人教学公开课的教案。在此基础上,学校进行了“十佳教案”的评选工作。
教师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设计方面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资源配置、教学重点设定、教学难点突破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实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按照校本研训的计划,每一个时间段内集中研究一个问题。如教学方法设计的研讨中,学校就集中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问题,在教研组备课组广泛研讨基础上,学校用“课改论坛”形式进行集中研讨,并进行了“十佳课件”的评优活动,使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学校首先改变备课、说课制度。其中强调集体备课,改变教师单兵作战的情况,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备课制度,成立以教研组为龙头,以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组,促进教师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在说课方面,还要改变传统的许多做法,从三个方面促进说课质量提高:一说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上升到教学理念的高度谈教学设计;二说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叙说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教师内心真实感受;三说教学环节优化的具体设计方案,请教师谈出自己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方面的设计方案,让组内同仁共同为他出谋划策,使课堂教学设计更为具体、科学、准确与完整,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打下良好基础。
2、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1)、教师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实施研究
我校的主要研究途径是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科研课题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来达到研究目的。
如学校政史地教研组为了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确立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课题,他们采用走近历史名人、爱国小故事等主题活动形式,配合教材中众多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方面的课堂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教师课堂教学环节优化能力提高的研究
课堂教学由一系列环节组成,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实现这些环节的优化,把这些优化的环节有机地组合配置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① 导入环节优化的实践研究
学校中年级部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结合各自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与形式,使导入这个课堂教学环节真正发挥承上启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引发思维碰撞的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② 提问环节优化的实践研究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是教与学双方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问的优劣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我校的教师对提问环节进行了精心研究与精心设计,如语文教研组设计了直向式、逆向式、比较式、层进式、创造式、复述式等提问类型,并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实践,检验效果。③ 重点突出环节的实践研究
二期课改的课堂教学如何突出重点,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二期课改课程目标及教材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教师如何在一堂课与一单元的教学中突出重点,是教师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能力提高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我校教师在此环节上开展的实践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研备课集中研讨。
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做到几个“统一”,即“统一教学内容,统一重点、难点,统一分层作业”。这样经过协作学习研讨后的重点设定,就具有了合适的理论基础,然后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去检验设定的科学性。
●精讲多练突出重点。
教师的精讲问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以我校音乐教师一节《民族音乐欣赏》为案例来叙说我校的老师如何通过精讲多练来处理教学重点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达到音乐审美情趣提升。教师把我国历史上流传至今的《茉莉花》这首著名的民歌反复让同学欣赏,然后再把中国江南、华北、东北与《茉莉花》相似的民歌进行比较,由同学们来归纳总结这些民歌的共同特征。在这些教学过程的铺垫后,教师再把各种音乐歌舞等形式的《茉莉花》向同学们进行展示与讲解,最后教师再请同学们进行练唱与个人模仿音乐创作。一堂音乐课以民歌代表作《茉莉花》作为主线,环环紧扣,一气呵成,教师与同学们都享受了一次优秀民族音乐的盛宴。
④教学难点化解环节的实践研究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化解教学难点。二期课改新教材只设课程教学目标,设立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让教师自己去研究、确立与把握,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教师对此问题实践研究后形成的主要方法有:
a、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方法。如我校数学教师在上《测量》一课为例。教师先向同学们展示三角形、圆形等实体,然后请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技能计算这些物体的面积体积,老师在屏幕上向同学展示大楼、灯塔等图像,请同学们想想如何测量它们的高度。在众多说法与想法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让同学们利用学习过的三角函数知识技能形成目测、实测、精测等方法。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教师又展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图像,请同学们用学习过的知识技能方法进行测量,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达到教学要求。
b、层层叠加的方法。以语文教师《白杨礼赞》课堂教学为例。此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文学创作的联想能力。教师在此堂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精讲、学生的文本阅读、佳作段落朗诵、情景创设、题义分析、多媒体课件演绎等。教师采用这样一种“层层叠加”的方法,其目的贯彻了一条实现教学目标与化解难点的主线,即通过“状物拟人”的写作方法,来达到培养学生丰富联想能力的目标。教师教学难点化解能力提高要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积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叠加与综合,才能真正显示教师的学养与功力。
(3)、学科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的研究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其关键在于三维目标达成情况。检验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就要采用便于操作与实践的方法,我校就以学科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的实践与研究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学校语文教研组就以作文教学为试点,开始三维目标达成度的研究。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设定了六、七、八、九不同年级的作文教学目标。为了达
成不同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在每一种训练方法的实践后,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阶段达成度的评价,然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写作训练,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这种分解与结合,从低到高的实践方法,使学生的能力目标逐步达成,是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4)、教师课堂教学衔接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我校的中年级部的数学教师完成了《中年级部数学教学衔接研究》的中期研究报告,他们的做法是把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作为实现教学衔接的主要内容。他们形成的从“数”到“式”,从“分数”到“分式”,从“算式”到“方程”,从“直观几何”到“论证几何”等一系列中、高年级之间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研究成果已成功地融入到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整体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大幅度提高教学绩效的作用。
(5)、教师课堂教学反思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包括设计、生成、实施等过程,从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理论出发,课堂教学还应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课堂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组织教师广泛地撰写教学案例与课例,各教研组、备课组对案例与课例进行分析研讨,尤其是学习了“862”资源后,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了同类课例“我如何学习优秀案例”的长处的专题研讨活动。在理论学习方面,学校课题组成员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基本达成共识。大家普遍认为(1)课堂教学环节、过程优化;(2)教与学的互动生成;(3)科学的教学评估。此三大内容成为课堂教学成功有效的关键问题。依照这个思路,我们的课题研究就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实践与探索。
A、在课堂教学环节过程优化方面,我们的研究着重在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三维目标的达成方面展开。在细节方面,如教师的语言感染力、情景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甚至如导入、过渡等细节方面都有相当程度的研究。关于教学过程优化方面,我们的研究主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科学性与内在的逻辑性,我们甚至提出的要求是教师要提升教学的艺术性,力求效率的最大化。
B、在教与学的互动生成方面的研究,学校从教与学两方面展开实践探索。在教的方面,我们的要求是教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性教学模式。知识技能掌握准确便捷、重点难点化解精确便捷、课堂反馈及时有效、提问讲究科学、问题意识激发思维、教师课堂教学情绪饱满、教学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上述这些内容在学校广泛开展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专题研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实践探索。
在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发展的新课改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我们的研究主要从学生的预习、知识点掌握、基本技能运用、生活化学习、能力运用、质疑精神、合作学习方式、作业完成、自我评估、情感价值观升华等方面展开,尤其在学生合作学习方式拓展方面,我们的研究取得不小进步。C、关于教学评估方面的研究,我们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业有效性方面的深入研讨。大家达成的共识是①作业布置要科学;②面批提高评估的及时性与科学性;③注重研究各学科教学作业有效性问题。
为提升教师反思能力,学校曾举行了“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的专题教学研讨会,大力倡导学校的反思文化。在此基础上,学校进行了学校“十佳教后记”的评优推选活动,出版了学校教后记专题文集,让反思成为一种需要,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三、研究的成效
通过研究者的实践探索与不懈努力,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学校形成了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管理策略与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大量校本独创的工作制度产生了可喜的管理效应,尤其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创设了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性措施。这些综合性
措施又以“课题引领、聚焦课堂”理念作指导,锲而不舍地抓住教学工作主线与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教师在各种细化的制度与措施的指引下,树立了牢固的课堂教学效率观念,通过自身的实践努力争取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与效率的更大化。在教师校本研训过程中,学校更形成了课题化专家引领等校本特色,对学校的整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是教师通过实践研究,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能力大幅度提高。由于此项研究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展开了细化研究,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过程实施、课堂教学环节优化、学生培养、教法与学法优化、教学反思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教师又结合学科教学的不同特点,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审视、研究与反思,因此在教学展示、教学公开观摩与研讨活动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大幅度提升。在学校学科教学视导团的综合评价中,学校85%以上教师的各种教学课,包括随堂课等各种课程教学,已有了明显起色。说明此项研究已产生了可喜的成效。在从学生的反馈调查与多种教育督导与教学视导的情况来看,区内不少领导与专家对学校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示满意,这就说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基本达到了我们设定此项研究的期望与目的。
此项研究的第三项成果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二期课改与减负增效的背景下,教学质量提高的主渠道是只能从课堂教学中去求索。我们的教师孜孜不倦的研究课堂教学,力争通过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组合产生令人满意的高效率,由此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在稳步提高。小学部各学科教学质量处在同类学校的前列,中学部的教学质量近年来也逐年稳步提升,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在学生培养方面,由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相应提高。学校每学期有大量的学生在区、市以及全国的各类比赛中获奖,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的校本特色教学显示出蓬勃生机,许多学生的学科人文素质得到提高,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风貌展现出学校开展此项课题研究后的丰硕成果。
四、前行中的反思
此课题研究虽然成效显著,但课堂教学是教师永恒主题,是学校科研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尤其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问题,如何在定性定量问题上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行的教学制度对教学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学得”情况来判断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学得”情况又应该由哪些内容组成,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否还有细化的途径,这些都是我们在前行中继续反思与探索的问题。我们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与扎实有效的工作求得科研与教学的有效结合,让教师的每一堂课都成为智慧的灵光闪动与学生的一段美好的人生体验!
立足课堂,研究课堂将是我们永恒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肖红霞:《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 》 《上海教育科研》2009.112、傅禄建:《提升有效性是“减负”的根本所在》《现代教学》2009.63、赵才欣:《对改进上课的若干认识》《现代教学》2009.1—2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小学科学课与自然课程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是课程目标的重大调整,由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例如执教《纸的观察》(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而有的讲课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要研究纸的特点,其教学的落脚点就是总结纸的特点;第二个活动的重要价值是学习用测量和计算的方法让学生去经历观察活动,拓展观察的途径,而有的教师就非要学生计算出准确数据不可。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目标追求是有很大偏颇的。
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测→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以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为例:三年级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四年级在此基础上教学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五年级教学重点是调查研究,调查和研究有关的科学问题,在调查研究有关科学问题中理解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六年级教学重点是重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充分讨论,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整理数据、概括归纳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即使是同一学段,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例如《材料的特征》(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和《杠杆》(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虽然教材规定设计的活动都能够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做出解释→讨论交流”的过程,但是前者重点在收集、加工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后者侧重于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尤其是如何制定科学研究计划。
因此,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其三至少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一方面,它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生成性,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还要保证给予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以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激励。因为新课程所提倡的科学探究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
首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探究环境。教师要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和谐、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心交给学生,与学生做到融合,是科学探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经常面带微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蹲下来和学生交谈等激励的动作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其次要激活学生的内趋力。《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就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上。如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出示了插有一支吸管的一只灌满牛奶的酸奶瓶,放在两只已包装好的冷水盆和热水瓶中,学生发现在热水盆中的吸管中的水会喷出来,而放在冷水盆中却不会是喷出来。学生被这个情景牢牢地吸引住了。接着我就请学生分析猜测其中的原因,学生猜测可能是盆中的有冷热差别,热的能使物体膨胀,冷的能使物体收缩。然后学生就想出各种方法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与自己的分析相比较。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抓住了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成功地创设探究的情景,使学生有一种验证预测的迫切感,使探究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学生探究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
再次要有开放的课堂设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是:
1、收集事实;
2、整理事实材料;
3、研究事实材料,得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结论;
4、解释学到的科学知识原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环节设计要有开放性,幅度要大,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进入探究状态,进行充分的探究;只有开放的幅度大,学生才可能少受教师的遮断刺激。如在《电路出故障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出示了灯座、电池盒、电池和小灯泡,让学生用电线接亮小灯泡,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却还是难住了学生,学生上台演示时,接来接去都搞不明白这线该接在何处,后来请同学们共同探讨,终于得出了结果,原来只要把电池盒的弹簧压倒,就能把电线插进去就行了。虽然花去不少的时间,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
从以上的教学环节看,教师没有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活动,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保证学生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而且这样开放性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种易于掌握,又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因为环节大,学生才能真正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体,体现他们的自主。
因此,教师要从建构主义出发,安排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把每一个环节都做细了,做透了,使学生真正高度地投入。一节探究课,教师都希望学生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像科学家一样真刀实枪地干科学,但有时却不能如愿。学生可能只对探究活动的某一环节感兴趣,探究目的不明确,说不出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师的心里只能留下遗憾。如制作彩虹时,只往空中一次又一次地喷水,却不分析彩虹不会出现的原因。在教学《热胀冷缩》时,学生只对吸管中的水滴会往外推,向里流感兴趣,到底是水还是空气在热胀冷缩,全然不顾。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为动手而动手。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思维相脱节,探究只成为一种外在形式。
因此,在学生探究动手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把原来直接向学生提供材料而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比较合理,在动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探究中一边动手一边做记录,再想想探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留一点时间请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谈谈探究的体会和感受,相互之间做一些评价。这些环节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指手划脚或省略,使学生真正懂得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在探究中教师要预想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达到探究的有序,而不凌乱。因此,备课要备两头,课前向学生调查。一般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都有根源,教师要善于疏导或对症下药。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科学课最易被察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认为科学教育评价可有可无;往往以笔试为主,偏重知识记忆、理解的考查;测量的结果是学生“知道”什么,而不是学生“会做”什么。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其评价体系必然不同于传统单一的一张考卷、一份成绩的评价,而应该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重点从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志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为了体现上述评价理念,我们设计、尝试了几种评价工具,把评价嵌入到教学活动中随时进行,将课程、教学、评价融合在一起,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把从评价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对学生的激励、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设计的调整上,以动态的发展历程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高台小学)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羊叉学校:田继红 如何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从教二十多年来,从没思考过这个问题,我经历过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地独立或半独立的学习,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线。但是《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发展。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探索与获取,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技能的形成与熟练,还是学生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体验与丰富,以及学生学习数学情感和态度的取向与体验,都必须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结合多种方式,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对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实现的。下面本人就结合平时的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的有效教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记得以前,我面对学生都是绷着脸,每次上课都很严肃,从不跟学生说一句笑话,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老师你从来不对我们笑”。我听了恍然大悟,后来我每次走进教室都面带微笑,经常喝学生聊天,和学生成了朋友,学生也开始喜欢我从而喜欢上了数学。
二、创设有效的生活化的情境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年龄小,爱说爱动,自控能力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思维和理解的能力较弱,因而课堂组织教学的难度比中高年级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相对弱于中高年级。要提高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因为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陶行知先生曾有过这样的论述:“生活即教育”。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设起数学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让学生在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感到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首先出示学生熟悉的剪刀,钳子,三角板,五角星,让学生找出它的角,初步感知角,接着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比一比,看谁找到的角最多”,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从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的学生说自行车的三脚架也有角,有的说木工用的三脚架也有角,黑板也有角等等。
又如,在教学一年级的《连加》内容时,我首先开展了一个跳绳比赛,把班上的同学分成四队,每个队派四个代表参赛,请一位记录员把每队每分钟跳绳的个数记在表格里,然后再请同学们算出每队拍的总数,找出胜利的一队,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知识,从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
三、重视探究,引导学生求异创新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学生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应动手实践、自主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打破教学的老思想,认为应该老师讲学生只管听。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插嘴”影响教学质量,我倒觉得恰好相反,喜欢插嘴的孩子脑子都比较灵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鼓励学生多提问,发表独特见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一旦学生提问,起初无论质量如何,正确与否,哪怕某些发问是可笑的、甚至错误的,教师也要从积极方面加以引导、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比如,在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我出示了下面一组练习,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1)4+4+4+4(2)5+5+5+2(3)3+3+3(4)7+7+7+9。(1)、(3)题学生很顺利地改写对了。(2)、(4)题则表示否定。但通过仔细观察,有学生说:(2)还可以改写成5×3+2、5×4-3,(4)还可以写成7×3+9、7×4+2,虽然改写的是乘加、乘减算式,但却说明学生善于提出意见,体现了创新意识,我也给予了热情的鼓励“你真棒!”、“你真聪明!”,这样保护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四、关注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很多老师都觉得孩子小小组合作不好开展。其实并非如此,教师在备课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理解教学目标,认识教学对象,先要确定好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为合作学习提供可研究的问题。如我在教学二年级《长度单位的认识》一课时,开展小组合作,先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利用所提供的测量工具,安排学生在校园内测量操场的长和宽,乒乓台的长和宽,以及树干一周的长,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难度就在于学生怎样合作,特别是问题不能离开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也不能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也就是难度要是适合学生,要使问题经过小组的努力合作能够得到解决。
五、有效运用激励性的评价
激励性评价就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方面的赞许,哪怕是回答错误,教师也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进行适当的鼓励。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一次激励性的评价可能会影响其一生。这种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更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增强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比如这学期学乘法口诀,我班有一个差生,她的加减法都不是很熟悉,但是她能把乘法口诀一句不错的背下来,我就经常表扬她说她真不错,而且每次考试给予她一定的奖励,现在她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这些学生的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的基础、性格、智力也存在着差异,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那是不合适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同一问题不同类别的学生的不同回答,也应做出不同的评价。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鼓励,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而对优等生的正确回答,除了要给予充分肯定外,还要对他们提出期待和希望,让他们更加努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知识来源于实践,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我认为有效的课堂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能力。我们培养的是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要让他们今后适应社会,那么,我们不要做教书匠,而应多做务实的探索,对课堂及时反思,及时改进,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