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362400 安溪沼涛中学 谢燕玲 26361372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 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面对现在 大班容量的现实,如何使课堂短短的四十或四十五分钟达到最高的效 率,是英语教与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 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英语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在英语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教学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在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及知识结构方面取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这里所说的有效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非所有的学生在同一节课里取得的进步是一样的,或者达到相同的程度。因为学生自身也有一个个性差异、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听课的专注程度及选择性吸收等方面因素,所以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指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节课里面均能有效吸收自己选择所需求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所要追求的目标。
三、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作为英语教师,应该认真思考怎样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同时又能让自己在英语课堂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在笔者看来,通过以下的几种途径或许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有一定帮助:
1.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是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提。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愉悦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作业本上写上“Good!”、“Well done!”、“Wonderful!” “Good job!”之类的赞语,使他们感到温暖,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还要经常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他们会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激发继续向上的动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
2.精心组织备课活动,是课堂教学有效的保证。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该精心组织备课活动。近年来,很多学校推行集体备课制度,要求英语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等方面的问题,这样促使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更利于优劣互补及培养年轻教师梯队建设,同时也有利于统一教学进度和重难点把握程度。当然,集体备课决非一刀切,而是先在统一的前提下教师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班级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有创意、有特色、有针对性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通常说来,备课要分三个环节。首先,备教材。所谓备教材就是备教学内容,包括研究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教师掌握教材一般要经过了解教学内容的基本结构,融会贯通教材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结合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几个阶段。其次是备学生。为了是教学达到有效的目的,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面貌、个性特点及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最后,要备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不存在某中万能的教学方法,教师如何组织教学,采用什么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要根据具体的课堂采用不同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3.全身心投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只有遵循教学规律,全面实施教学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保证。因此,它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教学目的必须明确。目的明确要让教师和学生心里都清楚并为之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能否达到教学目的是我们衡量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内容准确无误。事实求实地向学生传达准确无误的教学内容和信息是体现科学性和客观性。
三、方法恰当。备课中提到的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方法要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服务,且必须具体分析和灵活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
四、积极性高。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双方都要积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五、组织衔接自然,语言运用好。合理安排各项课堂教学,使之井然有序;同时语言表达及肢体语言穿插运用便于学生理解。
4.课后及时搜集课堂教学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及教学策略,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步骤。课后教师应及时有效获取教学信息反馈,包括学生掌握吸收情况和教师自己评价等信息。为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还可以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性的英语学习效果评价制度,坚持对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等方面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复习状态与状况,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总之,有效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就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在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教学下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主动地在英语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及知识结构方面取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还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吸收,人人都有苹果吃,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也是教师们应该追求的最终目标。
第二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了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教育的依据。我们就可以按计划推进信息技术教学的进程。学生也就可以在这样的基本框架内去学习和体验。这些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构成了整个成长历程的总和。然而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很多时候却没有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教师很随意,想怎样上就怎样上;学生也很随意,玩得开心就很满意。经常会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课上成一节或是枯燥无味的文化课,或是乱成一气的游戏课。我们说,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要的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基本条件、认知结构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一)、教师角色定位
在有效性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白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就必须为自己正确定位,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1、角色转换
我们以前的课堂只需要“传授”,教师的基本职能就是“照本宣科”,一句一句的教,不照顾个别特殊的学生,对学生“一刀切”、“齐步走”。然而这样的课堂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由“传授者”向“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2、方式转换
传统的教学几乎是“口耳相传”,教师往往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由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而学生则是完全地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课堂也出现了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质的转变。由教师一人“传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这样就把教学过程变成了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加强调控
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明确自己的任务导向,把课堂教学组织好,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师应该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实际内容的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的速度、难度及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学行为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老师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的教学行为切实地关系到每位学生。如何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发展。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运用各种教学行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5、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信息技术应用自如的技能,而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策略。
(二)、学生角色定位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3、学习策略
(1)、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倡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学习方法。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张江平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目前,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某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像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又一个新的问题又凸现出来——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果不高。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1、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能够想象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
1问题。
2、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
3、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并形成数学思考的能力。因而,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数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抓住其核心和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4、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5、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和故事情节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中引出问题;从直观演示或实际操作引出问题;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从新旧知识的矛盾引出问题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富有情境的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不断建构一方美丽的精神乐土;富有情境的课堂,能释放出无穷的魅力,在学生的心
田上绽开绚丽的花朵;富有情境的课堂,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涌动。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1、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5、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
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1)准确不能模糊。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2)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雨,促进思维发展。(3)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
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4)中听更要中用。《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5)独特不乏创新。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探索。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三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
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二、怎样摆正“情境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有效性”的位置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为“情境设置”花了很多工夫,的确使课堂活跃了许多、精彩了许多。但是某些课堂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丢失了课堂教学高效率性。
三、怎样看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编写中很注重学习方式的培养,注意在学生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四、怎样继承和发展中国数学教学的优秀传统
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已是一种世界趋势,世界各国的教育专家们都在研究教育。但是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不断创新,不是忽左忽右的运动。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冷静地看待课改,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教学传统。比如“学生预习”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预习之前可以给出问题提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者提出问题:预习之后,你们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其实,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学生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而事实上,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在花样繁多、热闹非凡的课堂教学中,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下面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性
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有效的一个最简单的法则。如在教学中可以把本来枯燥的学习内容以故事、游戏、竞赛的形式层现出来,把智力培养寓于情趣中,可以以色彩鲜艳的、动态的、形象的教具使学生产生兴趣,增强记忆。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设置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2、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
3、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
4、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
5、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二、优化师生关系,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设计,促进有效教学。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效其法。课堂中必须优化师生关系。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 “有进步,谁能再补充一下?”等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设计不同教学方案,上课期间,教师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针对他们的作业内容、完成方式等说一些支持的话,并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教师在布置任务以后,应该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察看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情况,积极地引起学生的兴趣,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个体与班级共同发展。
三、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有效性,大胆提出自己的算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只有大胆鼓励学生发问,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进而迸发的火花。”所以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敢于向书本质疑,敢于向教师的权威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独立思考,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事物,让学生在质疑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如在教学9加几这一节课时,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说出自己的算法并给予肯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多向性。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重视实践应用,强化有效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常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如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我让学生带来牙膏盒、魔方、足球、水杯、、、、、、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地整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到数学素材,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
教学是教师工作的灵魂,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老师应该必备的素质和教学灵魂, 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