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2018学生常见病干预措施
渝北区永庆小学校学生常见病干预促进措施
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国务院于1990年6月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肠道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异常、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正工作。”每年我校都认真安排学生参加区卫生保健所组织开展的学生健康体检工作,针对体检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认真制定了常见病的健康促进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生营养不良防治措施
1、背景
各种营养素的缺乏均会导致营养不良。其中以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以下简称营养不良)为最主要表现为低体重。我国学生中出现的营养不良以轻型为主。导致学生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为缺乏有关的营养知识,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及过度节食引起。
2、目标
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营养不良综合防治方案》要求,营养不良患病率要求控制在10%以下。
3、措施
以宣传、普及营养知识为主要手段,采用群体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改善学生的不良的饮食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1)健康教育
将合理营养的知识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对象包括家长、炊管人员、老师和学生。
(2)合理安排膳食:
努力办好食堂,合理安排饮食,达到膳食平衡,品种和花式多样,做好学生一日三餐和饮奶供应,以满足学生发育的需要。
(3)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克服挑食、偏食、吃零食及过度节食的不良习惯,培养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
(4)防治指导:
每年配合区卫生保健所进行一次营养不良监测,掌握营养不良发病率。
二、学生龋病与牙周疾病综合防治措施
1、背景
龋病、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学生牙龈炎患病率随年龄逐渐升高,11~12岁时逐渐成为重要问题,15岁学生可达70~90%,有的地区甚至达100%。牙结石检出率为50~90%。儿童少年中龋齿已得到充填者仅占龋齿数的1.54%,龋患率逐年上升。龋齿的病因主要是由细菌、食物和宿主三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龋齿的发生发展相当缓慢,必须有充分的作用时间才能完成龋病的形成过程,牙菌斑是牙龈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2、目标
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龋病与牙周疾病综合防治方案》要求,牙龈炎患病率控制在30%以下;恒牙龋患率控制在0.5%以下;龋齿充填率60%以上。
3、措施
针对龋齿及牙龈炎发生的诸多影响因素,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
将学生口腔保健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向学生传授龋病牙周疾病的危害、预防等口腔保健知识,采取干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或吃糖果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特别要强调晚间睡前刷牙比早上刷牙更为重要,目的在于清除残留的食物,减少控制菌斑。
⑵提高有效刷牙,正确的刷牙方法。横刷法不仅不易除掉牙齿缝里的食物残屑,反而易使牙齿受到损伤。横刷还可导致牙龈萎缩,牙根外露引起牙龈出血。正确的刷牙方法是竖刷法,即刷上牙内外面时从上往下刷,刷下牙内外面时从下往上刷。刷咬合面可以前后拉动着刷,各牙面和缝隙均应仔细刷到,特别是注意磨牙的咬合面。为了有效地除去牙菌斑,每次刷牙时间不宜少于3分钟,刷牙的最佳时间是进食后3分钟。刷牙后要充分漱口。要选择适当大小的保健牙刷。刷牙后,牙刷应彻底冲洗干净,放通风处存放。牙刷不宜使用过久,最好3个月更新一次,以免牙刷上附有细菌,引发疾病。
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是防龋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利于及早发现龋齿采取治疗措施,防止龋蚀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检验预防和治疗的效果,以便修订预防措施,调整治疗方案。
⑷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儿童的日常饮食中应供给合理的营养(如钙、磷、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和适量的氟),应适当多吃些豆类、乳、蛋类、芝麻、鱼虾和含钙较多的食物以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要限制糖类的食用量,尤其不宜多吃粘稠的甜食、奶糖等,因为它们在牙面停留的时间很长,致龋作用大。加强体育锻炼,接受足够的日光,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使身体和牙齿得到正常发育,增强抗龋能力。
⑸药物防龋:主要是指氟化物防龋。推广使用含氟牙膏刷牙,要求含氟牙膏防龋率得90%。
⑹如有活动龋齿及龋失时,应及时就医进行龋齿填充。可以防止龋坏的进一步发展,保护牙齿功能。
三、学生沙眼防治措施
1、背景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资料表明,我国学生沙眼患病率平均为21.28%。目前,在我国致肓原因中,沙眼已列于第三位。沙眼晚期由于受累的脸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感染沙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引起病原体的传播。
2、目标
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沙眼综合防治方案》要求,学生沙眼患病率要求控制在5%以下。
3、措施
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沙眼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有计划地逐步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和条件;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
(1)健康教育
改善环境,开展健康教育:要改善学校和家庭环境条件。学校应添臵流水式洗手设备,保证生活用水。在家要做到一人一巾一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广播、板报、手抄报、图片展览等形象生动的方法开展教育,使学生了解沙眼的病因及其防方法。应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使用的手帕、毛巾要保持干净。做到勤洗手,不用脏手、衣服或不干净的手帕擦眼睛。
(2)治疗沙眼患者:是预防沙眼传播的重要措施。对体检中发现的沙眼患者建议家长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3)监测:每年一次定期查治学生,掌握沙眼患病率。
四、学生肥胖防治计划
1、背景
肥胖是一种热能代谢障碍,摄入的热量大于体需的热量,使多余致热量以中性脂肪的形成或蓄积起来,学生中的肥胖多属于单纯性肥胖。与儿童肥胖症相关的一些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成人肥胖症所导致的结果是一致的。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蛋白质和糖类摄入的增加,加之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量减少等原因,儿童青少年肥胖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城市儿童少年1996年肥胖发生率为平均8.9%。
肥胖症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方面。环境因素中又以饮食为主,肥胖是多基因遗传所致,即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双重影响。
2、目标
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肥胖综合防治方案》要求,肥胖发病率应控制在5%以下。
3、措施
(1)肥胖的预防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食糖类、高脂肪、高热卡及含糖多的饮料等不良习惯。对肥胖儿童应限制进食过量,供给的热量和蛋白质要既能保证生长发育,同时又能使储存脂肪减少。
(2)加强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是预防肥胖发生的重要措施。坚持每天锻炼。肥胖儿童每天应进行运动量较大的体育运动,如跑步、踢球等,坚持每日锻炼才会收效。
(3)监测:每年一次监测、掌握学生肥胖患病率。发现体重增长过快时,及时给予饮食指导。
六、学生视力不良(近视)防治措施
1、背景
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视力低下,裸眼视力低于5.0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学生的视力低下大部分是由近视而引起的。在视力低下的学生中近视所占的比例较大;小学生中为50%~60%,中学生中为70%~90%,大学生中为90%以上。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目标
掌握学生视力不良(近视)检出率,制定相应措施,使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措施
近视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1)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缩短近距离工作时间,每天至少睡眠10小时,还可做望远活动,5m以外远处眺望。每日3~4次,每次数分钟至10分钟。
(2)重视阅读、书写卫生,应教育学生把眼离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cm之间。避免走路或在震荡较大的车厢里看书及躺着看书和在光线过强或弱的地方读写。
(3)开展体育锻炼,做好眼保健操。
(4)合理饮食,注意营养:许多研究证明饮食营养与近视眼有重要关系,合理营养有助于预防近视眼。注意饮食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如锌、铬等。限制某些食品,如精制食品、脂肪及糖类。有人提出儿童不宜多吃甜食,过量摄入有可能使巩膜变弱,容易招致眼轴伸长。
(5)改善学习环境:学校在每学期开学以前要检查教室的采光、照明是否充足,不足的应增加人工照明。灯具有损坏的要及时检修。教室墙避要定期粉刷,黑板要定期刷黑,并使其平整无反光。课桌椅应根据学生身高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学生身体,定期轮换学生座位。
(6)定期检查视力:学校要建立视力保护制度。定期作视力检查,了解每个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早期发现视力开始下降的学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近视眼的发生发展。
(7)健康教育: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用眼卫生及保护视力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自觉注意用眼卫生。看电视半到一小时以后应至少休息5~10分钟。
(8)近视的矫正:对患有近视的学生应取积极措施以进行矫正。在矫正过程中仍然要注意用眼卫生,使之更好地发挥矫正的效果。对有近视的学生需经眼科医生验光后配戴适度的眼镜。
渝北区永庆小学校 2017年9月1日
第二篇:松岗中学学生常见病干预方案
松岗中学学生常见病干预方案
视力低下、沙眼、肥胖与营养不良、龋患和贫血是中小学生常见的疾病,不仅直接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影响其成年后的体质和劳动能力。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卫生部、国家教委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国2000年预防保健战略》,对学生保健作出了明确要求。卫生部制定的《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和《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对学生常见病的预防控制提出具体的策略和措施。
为系统地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降低发病率,确保防治效果。依据国家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常抓不懈、注重实效的原则。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需要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及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切实控制和降低我校中学生常见病发病率,全面提高学生整体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1、积极探索,依托家长、学校、社会,联动合作机制,努力做好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2、推广使用保健牙刷,提高学生的有效刷牙率,刷牙率达100%,3、实施龋齿充填,建议患龋齿的学生去医院积极治疗。
(三)营养不良与肥胖
1、集体就餐的学校合理安排膳食,提倡提供营养午餐服务。有条件的学校应开展学生集体营养午餐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
2、对患有轻度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学生进行膳食指导,对患有重度营养不良和重度肥胖的学生建议其去医院就诊。
(四)沙眼
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一人一巾一盆”和勤用流动水洗手的卫生理念和习惯。每年学生常规体检时进行普查沙眼,校医监督学生每日在校用药治疗。
1、学校等公共场所的毛巾要严格消毒,提倡一人一巾;家庭提倡分巾、分水洗脸,不共用毛巾和脸盆。
2、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使用的手帕、毛巾要清洁,勤洗手,不用手揉眼,不用不洁衣物和手帕擦眼。
3、沙眼的普查普治是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学校建立定期普查普治、复查复治制度。最好每年普查1~2次,对沙眼患者应及时治疗,对基本痊愈者应定时复查复治。
(五)视力低下
1、纠正不良用眼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卫生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3、学校:组建学校学生常见病防治机构,人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制定防治计划和相应的工作制度。
4、校医室:准确掌握我校学生常见病流行病学资料,制订我校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建立学生常见病防治检测制度,组织学校开展学生体检工作,指导学校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对我校学生常见病防治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松岗中学
第三篇:学生常见病知识及防治措施
学生常见病知识及防治措施
一、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学生的常见病。导致我国学生缺铁性贫血高发的原 因很多,除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重 要原因。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 偏食、挑食等不良行为,因些使学生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尤其是青春期 女孩的经期失血使其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若忽视了膳食铁的补充,很容易造成 缺铁性贫血。针对这一情况,我校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健康教育
将有关贫血的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家长、老师和炊管人员进行宣传、指导,在现有饮食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平衡膳食的意识。
2、膳食指导
对在校就餐的学生要逐步实行营养午餐;对非在校就餐的学生加强指导,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3、治疗
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查,并将学生、特别是患病学生的体检结果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对中度贫血以上的学生以药物治疗为主,血红蛋白在10g/dl以下的学生,通知家长去医院诊治,并重点观察。
二、龋病与牙周病的防治措施
龋病、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我国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严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学生牙周病患病尤为突出。因此,我校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口腔健
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采取以下措施:
1、健康教育:
将学生口腔保健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向学生传授龋病与牙周疾病的危害、预防等口腔保健知识,采取干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2、提高学生的有效刷牙率:
通过卫生宣传,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刷牙方法,使学生的有效刷牙率达到80%以上。
3、推广使用保健牙刷及含氟牙膏。
4、龋齿充填:
对体检中发现有龋病发生的学生,建议去医院进行龋齿充填。
5、涂氟保护牙齿:
配合市区防疫部门以及口腔医院对在校学生进行氟化泡沫护牙,以减少龋病的发生。
三、营养不良及肥胖的防治措施
营养不良有多种,各种营养素的缺乏都会导致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是常见的营养不良之一,主要表现为低体重。以农村学生为多见。肥胖以城市学生多见,主要由于缺乏合理营养的知识,热量摄入过多,尤其是甜食摄入过多。同时,体育锻炼时间过少,降低了热量的消耗,也是原因之一。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情况复杂,具有大量的外来农村学生,又有城市学生,针对这一情况,采取措施如下:
1、健康教育:
将合理营养的知识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对象包括家长、炊管人员、老师
和学生。
2、防治指导:
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对患有轻度营养不良的学生,学校与家长合作,进行膳食指导,对患有重度营养不良的学生,学校通知家长,去医院就诊。对患有肥胖的学生进行个体膳食指导,鼓励其多参加体育活动。
四、沙眼的防治措施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其危害很大。感染沙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引起病原体的传播。特别是在农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庭内无必要的卫生保障,便得农村学生沙眼的患病率较高。因此,我校将沙眼的防治作为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如下措施:
1、健康教育
开展对学生、家长的沙眼防治知识宣传,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学生的不卫生行为。提高家庭卫生水平,提倡一人一巾一盆,有条件的要用流动水洗脸,避免交叉感染,以配合学生的沙眼防治工作。
2、改善卫生条件:
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设施,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做到学生在校有流动水洗手。
3、治疗:
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将体检结果及时通告家长,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中度以上沙眼,通知学生家长去医院治疗。
五、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的防治
肠道寄生虫感染是我国中、小学生,特点是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的健康
问题,尤以肠道蠕虫感染率极高。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 的综合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措施如下:
1、健康教育
将有关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防治学生常见肠蠕虫感染的健康教育活动,如课堂讲授、黑板报、知识竞赛、幻灯、录相、广播等。
2、改善学校设施,防止病从口入。
新建、改建、扩建校舍时,按国家标准设置相应的卫生设施;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饮用水,设置洗手设施(流动水)及符合卫生要求的厕所。
六、近视眼的防治措施
近视是青少年的一种常见病,是指看远看不清,看近清晰的屈光异常。青少年近视多数是假性近视。其主要原因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使睫状体过度紧张而逐渐形成近视眼。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真性近视。
近视眼的预防工作是保护视力的核心,措施如下:
1、健康教育
利用各种形式向学生、教师、家长进行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坚持做到“二要二不要”。二要是:坐姿端正,读书写字要离眼30厘米左右;连续看书一小时要休息片刻,两眼远眺一会。二不要是:不在过强过弱光线下看书写字;不要卧床、走路及在车厢内看书。教育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2、结合教学改革,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3、改进学校硬件措施,从客观条件上保证预防学生近视的发生,如改善照明采光条件、合理使用课桌椅、使用符合要求的黑板。
4、定期检查学生视力,全面掌握学生视力情况,实行分档防治。并将检查结果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支持。
第四篇:学生常见病多发病防治计划措施
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措施
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现就我校加强学校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意见制定了一些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二、传染病的防治: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一)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
1、切实落实晨检制度;
2、校领导每天进行巡视;
3、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
4、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
5、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二)疫情控制
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1、协助开展个案和爆发疫情的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分析病人的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的因素。采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水、食物等标本。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三)预防措施
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并列入工作考核。
2、开展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程序,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三、学生常见病防治
按照《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对学生常见病进行预防、矫治,有序地进行防治工作,使学生常见病得到有效控制。
1、建立和健全学校卫生档案、学生健康档案、定期健康体检,掌握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并进行健康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卫生保健措施。
2、定期做好学生健康监测工作,重点要做好学生的视力不良、龋齿、沙眼、贫血、营养不良、肠道寄生虫等常见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3、做好学校常见病防治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统计监测覆盖率、患病率、防治人数、防治效果评价等指标。
4、督促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
葛林小学 2018年3月
第五篇:慢性病干预措施
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干预措施
经调查发现社区居民缺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学保健知识,生活习惯欠科学文明,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于此做出以下干预措施:
1、加强居民健康教育,通过慢病规范管理患者随访进行针对相关慢病知识健康教育,每月1次健康讲座及健康主题日活动宣传,通知辖区居民前来参加,以增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促进健康行为形成。
2、居民健康档案登记后,针对档案所示信息,制定多种针对性健康教育处方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宣传,多种形式发放各种慢病健康教育处方。
3、不定期在社区中心播放电视、VCD等普及医学常识及科普知识,正确的锻炼方法,如太极拳、保健操等。
4、在中心内设置健康知识宣传栏,宣传健康科普知识,定期根据季节多发病等更换内容。
5、对社区内多发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制定更具体的卫生干预措施:
高血压:据调查,吸烟、饮酒、基础血压偏高、高血脂胆固醇血症、过度肥胖、高热量膳食、过度摄入动物脂肪、体力活动不足以及年龄或家族遗传是社区居民高血压多发的主要因素,针对其中除年龄及遗传外的可干预因素,我中心对辖区发病或将发病的高危人群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体检及血压测量,建立健康档案,发放高
血压预防保健资料,指导高血压患者:(1)、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的脑力和体力负荷,消除紧张情绪,可适当使用少量安定剂。(2)、适当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高血压恢复正常,但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应避免活动量较大的体育活动。(3)、不吸烟,饮食宜清淡,进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品,每日摄入少于6g食盐,限制饮酒,改善饮食结构。(4)、控制体重,肥胖的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减轻体重往往可使血压恢复正常。(5)、对有高血压家族史,而本人血压曾有过增高者,医生的定期随访观察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6)、按医嘱服用降压药,从小剂量开始,24小时平稳血压,联合用药,避免频繁换药,个体治疗。
糖尿病:导致社区居民糖尿病发病增高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遗传、精神因素、肥胖、长期摄食过多、感染、妊娠等多种因素。我站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及有较高发病风险的居民进行定期体检,查血糖,发放糖尿病相关知识资料。指导糖尿病患者:(1)、每天吃多少食物主要依据病人的性别、年龄、体力活动的强度和标准体重来计算。(2)、人体偏瘦者、重体力活动者、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孕妇以及合并有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肿瘤和甲亢)的糖尿病人,所供食物可以多一点;反之,肥胖者、轻体力劳动者所需热量较低,食物宜少。(3)、针以每天可供的总热量,以碳水化合物占 50-60%,蛋白约占 15%,脂肪约占 25%为原则进行分配。并宜多吃一些富含高纤维的食物,按早餐占 1/5,中、晚餐各占 2/5 的比例作分配。(4)、吃饭时间应尽量固定,并且要和用降血糖药物的时间配合好:胰岛素一般在吃饭前 15-30 分钟注射;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如达美康、美吡达等)及中药一般在吃饭前半小时
服;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一般在吃饭后或吃饭中间服;a-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平)一般在吃
第一口饭时同时嚼碎服;如果已吃过饭而忘了吃药、打胰岛素针,千万不要在饭后再补吃或注射,以免发生低血糖;已经吃药或注射过胰岛素,但因故吃饭延迟,可在原定的吃饭时间内加餐,但吃饭时应相应减去主食量。(5)、糖尿病病人不能限制喝水,饭前喝一杯水后就可有饱胀感,同时也能起到减少进食量的作用。(6)、市面上出售的糖尿病食品多用荞麦或燕麦等制作,有的仅仅是含纤维素多些或未加糖而已,但仍然以粮食成分(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用时应相应计算进饮食计划总量中。(7)、当外出旅游、参加重体力劳动或参加体育运动时,饭量可适当增加,或相应减少胰岛素以及口服降糖药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