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淀区促进农转工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助暂行办法
海淀区促进农转工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助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农转工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根据《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意见》(海政发〔2009〕34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转工就业困难人员是指1993年10月1日至本办法实施前因国家建设征地办理了农转工自谋职业手续,目前没有实现正规就业并没有在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的人员;本办法实施后办理农转工自谋职业手续并在社保所进行了失业登记的人员。
第三条 农转工就业困难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农转工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
(一)农转工就业困难人员女年满35周岁不满40周岁,男年满40周岁不满45周岁;
(二)从事工作单位不固定、工作岗位不固定、工作时间不固定,能够取得合法收入的灵活就业工作;
(三)本办法实施后正在从事正规就业并在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的农转工自谋职业人员及本办法实施后办理农转工自谋职业手续的人员,须在社保所办理了就业登记手续并实现灵活就业满30日。
第四条 农转工自谋职业人员灵活就业可以享受最长不超过5年的社会保险补贴。享受起始期限从批准的次月起开始计算。
第五条 农转工就业困难人员申请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须向社保所提供《建设征地转非劳动力自谋职业协议书》(复印件),填写《农转工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附件1)。补贴标准和申领程序参照《北京市城镇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办法》(京劳社就发〔2006〕160号)有关规定报区劳动保障局审批。
第六条 灵活就业人员停止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由社保所填写《停止农转工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情况表》(附件2),报区劳动保障部门备案。
第七条 符合享受市级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条件的人员停止按本办法享受补贴。
第八条 对于弄虚作假,骗取农转工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资金的人员,一经查实,立即停止其社会保险补贴,并追回被骗取的社会保险补贴资金。
第九条 社保所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营私舞弊造成社会保险补贴资金被骗取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行政责任直至法律责任,被骗取的社会保险补贴补助资金须全额追回。
第十条 社保所应建立基础信息管理台帐,按月记录上述人员享受政策的情况。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区劳动保障局和区财政局按照各自职责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9年7月1日起执行。
附件1:农转工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
附件2:停止农转工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情况表
第二篇:关于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申领社会保险补贴
关于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申领社会保险补贴
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为鼓励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稳定性,根据《山东省促进就业条例》以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申领社会保险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日人社办发〔2011〕91号)规定,现就我县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申领社会保险补贴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补贴范围
凡具有本县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及就业愿望,进行失业登记且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方式实现就业,进行就业登记,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员,可申请社会保险补贴。
(一)申请社会保险补贴的人员包括:
1、进行失业登记的城镇各类企业的就业转失业人员(包括国有、集体企业关闭破产和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就业转失业人员)中女性四十周岁、男性五十周岁以上实现灵活就业的人员;
2、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灵活就业;
3、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实现灵活就业;
4、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实现灵活就业;
5、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实现灵活就业;
6、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人员实现灵活就业;
7、失地失海农民中女性四十周岁、男性五十周岁以上实现灵活就业的人员。
(二)下列人员不包括在补贴范围之内:
1、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
2、失业后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灵活就业人员;
3、无正规就业一次性补缴社会保险费的灵活就业人员。
二、补贴标准和期限
(一)补贴标准。按实际缴费月数,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二)补贴期限。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除首次申请补贴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外,其余人员最长补贴时间不超过3年。
三、申请、审核和拨付程序
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采用先缴后补、按月申报、按季拨付当年缴费补贴的办法执行。
(一)补贴申请。申请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就业困难人员需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申报灵活就业,并提供以下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1、《莒县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
2、本人身份证件;
3、《就业失业登记证》(应标注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时间及类型);
4、《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手册》;
5、社会保险缴费证明;
6、灵活就业单位证明;
(二)补贴审核及拨付
1、街道(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受理申请后,登记相关信息,并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填写《莒县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明细表》,由街道(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将有关申请资料上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
2、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报送的有关材料审核汇总后,将符合申报条件的申请信息录入“日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实现网络数据传递,并连同纸质材料报财政部门审核。
3、县财政局在接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补贴申报材料后,进行网络系统审核,并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补贴资金直接划入灵活就业人员在银行开立的个人账户。
四、有关管理规定
(一)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期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停止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1、领取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2、被用人单位招收录用;
3、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4、户口迁移到外地和已办理退休手续或死亡的;
5、其他应停止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情况。
(二)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对弄虚作假、冒领骗取补贴资金的,除追缴全部资金外,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及责任人的责任,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
(三)申报截止日期2011年12月15日
本通知从2011年1月1日起执行。在2011年1月1日
第三篇:2018市直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
2018市直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
社会保险补贴申报须知
一、申报对象
1.2017已享受该项补贴且在规定补贴期限内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
2.2018年已认定符合享受补贴政策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包括4050人员、夫妻双方失业、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等,其中,已领取个体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不在政策享受范围)。
二、提报资料
1.《东营市灵活就业人员登记认定表》(经办窗口领取或“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下载打印)。2.2018年新申报补贴人员,如未进行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对象认定,需提供人员类别所对应的身份证、离婚证、《残疾人证》、《低保证》等申报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去年已享受政策,困难人员类型不变的不需提供)。
4.《东营市就业困难人员援助申请表》(本表是为全面掌握困难人员信息,尤其是特困家庭成员情况所设,由申请人自愿填写,“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下载打印)。
三、补贴期限
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时年龄为准)。
四、申报期限
2017年10月10日开始申报,2017年11月10日结束(周末休息)。
附 件:1.《东营市灵活就业人员登记认定表》
2.《东营市就业困难人员援助申请表》
地 址:东营市东营区南一路290号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一楼南厅就业援助服务窗口
联系电话: 6378951
东营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2018年10月9日
第四篇:2武汉市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暂行办法
武汉市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暂行办法
根据武政[2009]36号文件和《武汉市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为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多形式、多渠道就业,减轻缴费负担,接续社会保险,现就实现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社会保险补贴制定如下办法:
一、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对象
从事灵活就业且持有《再就业优惠证》或相关证件的下列就业困难人员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1、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申请时女性年满40周岁以上,男性年满50周岁以上);
2、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失业1年以上人员;
3、下岗失业2人以上的家庭及丧偶离异家庭中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
4、城镇“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
5、城镇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员;
6、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
7、生活困难的失地农民;
8、各级社会福利机构供养的成年孤儿及社会成年孤儿。
二、灵活就业人员申报社会保险补贴条件
(一)灵活就业人员申报社会保险补贴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我市常居户口,以个人身份在省、市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且正常缴费的;
2、从事个体经营或为用工单位(个体经营者)提供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的。
(二)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的劳动者属劳务派遣单位员工,不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
三、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和期限
(一)就业困难人员在灵活就业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按照我市流动人员个人缴费最低档的60%给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贴。补贴标准每年随缴费基数变动调整;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贴。
(二)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从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之日起计算)的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可延长至退休。其余人员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对2009年内补贴期限已满,未实现稳定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仍在从事灵活就业的,可将其社保补贴期限延长一次,最长不超过12个月。
四、灵活就业人员申请社会保险补贴需提供的资料
(一)户口簿及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再就业优惠证》或相关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三)个体经营者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被聘用的由用人单位或个体工商户出具灵活就业证明及工资支付凭证;
(四)个人在邮政储蓄银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凭证,即“武汉市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专用凭证”和社保缴费存折。
原中央、省属在汉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省的灵活就业人员,还需提供省社保机构出具的“社会保险费个人申报核定单”;
(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规定的其它材料。
五、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报审核和拨付程序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按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先缴后补,按季度申报拨付。
1、上季度终了后第10个工作日内,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向本人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服务站提出社保补贴的申请,填写《武汉市从事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并提供第四条规定的相关资料。
2、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对申请人的资料进行初审后,并在申请人所在的社区公示5天。对公示无异议后的,按社区造册上报区人力资源(劳动)社会保障部门。
3、区人力资源(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复核后,应在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人员的《再就业优惠证》或相关证件上记载补贴的时间和金额,并汇总造册,经区人力资源(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行政负责人签字,加盖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审核专用章,报区财政部门。
4、区财政部门复核后,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区就业服务机构就业补助资金支出账户,由区就业服务机构及时按街道、社区将补贴资金支付给灵活就业人员或存入个人的邮政储蓄社保缴费存折(卡)。
区财政、人力资源(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应在2011年前采取社会化发放的方式,委托银行直接将补贴资金存入灵活就业人员的个人邮政储蓄社会保险缴费存折(卡)。
六、监督与管理
1、灵活就业人员申报社保补贴时,应提供真实有效的证件和资料,不得弄虚作假。
2、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应建立健全社会保险补贴台帐,做到原始资料齐全、手续完备、账册清楚、补贴人数和资金一致,并将相关数据录入微机,做到有据可查,信息互通共享。区人力资源(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按时向市报送统计报表。
3、区人力资源(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将每季度已拨付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人数、金额按街道汇总,填写《武汉市灵活就业人员()年()季度社会保险补贴资金明细表》、《武汉市()区灵活就业人员()年()季度社会保险补贴资金汇总表”、“武汉市()区原中央省属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年()季度社会保险补贴资金汇总表》、《武汉市()区原中央省属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年()季度社会保险补贴资金明细表》(附后),于下季度第一个月中旬前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4、人力资源(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发现不符合条件或以涂改、仿造有关证件和资料等手段骗取社保补贴的,责令改正并追回被骗补贴资金。
5、有关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附表:
1、《武汉市从事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申请表》
2、《武汉市灵活就业人员()年()季度社会保险补贴资金明细表》
3、《武汉市()区灵活就业人员()年()季度社会保险补贴资金汇总表》
4、《武汉市()区原中央省属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年()季度社会保险补贴资金汇总表》
5、《武汉市()区原中央省属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年()季度社会保障补贴资金明细表》
第五篇:探讨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
探讨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目前面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尤其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下,就业压力更加突出,导致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二个,首先是国有企业改革促使大量职工下岗失业,其次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最后是规模庞大的高校毕业生,使得城镇灵活就业人群的规模越来越大,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已成为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把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已成为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所面临的新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灵活就业者与社会保险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制度联系,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他们难以纳入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为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其中的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本文对灵活就业人员做了明确的界定,分析了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管理的现状、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措施建议。关键词:灵活就业社会保险制约因素措施建议
一、我国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界定
灵活就业是我国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的一个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非正规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相对应的概念。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在2002年撰写的《我国灵活就业问题研究报告》,对这个概念做如下界定:灵活就业是指在正规就业形式之外的其它就业形式,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一个或者儿个方而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也就是说,灵活就业是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都不固定,就业形式多元化,就业变动弹性较大,是与我国以往占据主流的正规就业相对的一种新兴的就业方式。目前我国城镇的灵活就业人员主要是律师、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图纸设计、美术编辑、财会审核、中介服务者等高层次的自由职业者,也包括非全日工、临时工、季节工、劳务承包工、劳务派遣工、家庭小时工等一般劳动者,还包括自己成立企业既当老板又当员工的劳动者。按照雇佣关系的紧密程度,可将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分为三大类。
1.自雇型。自雇型也称自营就业,主要是个体、合伙经营者以及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主。他们拥有雇主和雇工双重身份,所投资的事业一般具有投入较少、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等特点。这种就业形式在西方各国都大量存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造成大量工人下岗,自雇型就业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调查分析的数据显小,自雇型就业提供的工作机会可能占到灵活就业的50%,就业人员主要是城镇的农民工和城镇下岗失业的年轻人。
2.受雇型。受雇型是指受雇劳动就业者与经济实体较为密切的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这种就业形式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具体包括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派遣就业、远程就业等形式。非全日制就业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就业形式,一般指少于法定的或集体合同规定工时的就业。临时就业主要包括短期就业、季节就业、承包就业、传呼就业等。其共同特点是,劳动者并非用人单位的正式职工,而是根据雇用性质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定期限的临时合同。派遣就业是指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就业合同,由公司派往用人单位工作,并由公司支付工资和提供福利待遇。远程就业是指劳动者利用互联网、计算机、传真机、可视对讲机、便携式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在远离中心办公室或生产场所独立完成工作,但能通过使用新技术进行交流的就业方式,主要存在于一些发达国家。日前我国受雇劳动就业中,非全日制就业和临时就业是主要的灵活就业形式。
3.自由型。自由型就业是指劳动者不受雇于任何单位,而是根据自身技能、特长与相关单位建立技术、技能服务关系,接到任务后往往独立完成,以工作量计算并获取报酬。选择这种就业方式的多为各类专业人员,如图纸设计、美术编辑、财会审核、翻译、导游、保险推
销员、自由撰稿人、中介服务者等。独立就业在发达国家是一种重要的灵活就业形式,而在我国该就业形式还只是起步阶段,无论相对发达国家还是我国其它的就业形式,其就业人数都要少得多。灵活就业的优点:一是用工灵活,灵活就业人员或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或通过提供劳务建立劳务关系;二是工作时间灵活,如短期工、季节工、劳务工、派遣工、小时工以及弹性就业等各种时间段的就业;二是劳动报酬灵活,可为计时、计件或以其它方式获得劳动报酬;四是就业岗位灵活,可在一定时期的不同时间段为多个用人单位或多个居民家庭提供服务。灵活就业的缺点:一是缺乏劳动报酬标准;二是缺少劳动保险福利;二是劳动安全没有保障;四是职业培训处于空白;五是缺乏社会归属感。}2]
二、灵活就业人员杜会保险关系管理的现状及分析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灵活就业群体用工形式多样,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非正规部门就业,即劳动标准(劳动条件、工时、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生产组织管理及劳动关系运作达不到正规企业标准的就业,集中在小规模私营企业、个体、家庭作坊等单位就业;二是存在于正规经济部门中有别于传统正规形式的就业,如临时用工、季节工、承包工、劳务工、小时工、派遣工等:三是个体经营业主和合伙经营人;四是独立服务型就业,如市场小商贩、家庭小时工和其他打零工者;五是自由职业者,如以独立身份出现的经纪人、广告人、律师、撰稿人、演员、歌手等。六是身兼多种就业形式的人员。
从就业人员身份看,灵活就业人员主要由以下人员构成:一是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主要从事上述第一、第二和第四类工作,或个体经营。二是部分知识阶层和部分新毕业大学生及部分城市青年。三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与传统正规就业方式相比,灵活就业形式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固定”—劳动关系不固定、收入不固定、工作时间不固定和岗位不固定。机制灵活、流动性强、就业门槛低是灵活就业群体的突出特点。
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特点,各地普遍制定出台了一些政策,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一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通过制定政策规定将更多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二是缴费基数自主选择.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上全省职工平均工资的100%-300%之间自主选择缴费基数.三是降低缴费比例。如济南、潍坊、德州三市规定,个体私营、自由职业者、下岗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18%,均低于国有企业参保缴费比例。济南市同时规定,由国有企业改为民营企业以及实行股份公司制的民营企业,按国有企业规定参保。四是个人账户统一由经办机构管理,账户规模为缴费工资的11%;养老金的计发,缴费满15年及以上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职工退休时省或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为职工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不满15年的个人账户本息一次性支付。各地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管理办法,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建立、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如建立专门服务窗口办理参保缴费手续,成立专门的社会保险业务代办机构为托管档案的下岗失业人员代缴各项社会保险费,通过单位代管,未解除合同但在企业之外灵活就业的人员允许个人缴纳全部社会保险费等。虽然开展了不少工作,但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灵活就业人员大多没有参加社会保险。山东省东营市灵活就业人员达43830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仅5838人,占灵活就业人员的13.3%;德州市市直目前有9937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了社会保险,占灵活就业总人数的37%;潍坊市档案托管人员45775人,有25732人参加了社会保险,占代管档案人数的56%,人才交流中心代管档案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约为40%。总的来看,灵活就业群体参保率低是普遍现象。
三、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的主要制约因素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正规用人单位“固定”就业形式设计的, 致使现阶段社保经办机构在政策法规和灵活就业人员在办理社会保险事务, 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在进入灵活就业领域后, 存在着“断保”“续保”等一系列问题, 具体表现为:
(一)缺乏专门的法规和相应的社会保障配套措施
在现行的法规政策体系中, 没有关于灵活就业的专门规定, 已有的一些相关法规政策不够系统和全面;灵活就业尚未纳入劳动保障统计指标体系;对于灵活就业方式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 已有的涉及灵活就业问题的规划操作性不强。所以, 社保机构对就业形式多样化难以应对, 原先流畅的办事渠道变得堵塞, 简单问题变得复杂, 如果仍沿用过去的法规和管理措施, 就难以应对灵活就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尽管少数地区已经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做了专门规定, 但从总体上看, 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将灵活就业人员排斥在外。这是制约灵活就业方式发展的重大障碍。
(二)政策制度的负向激励作用
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与待遇脱节, 直接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心理预期。有的省市规定,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可在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自愿选择缴费基数。从制度设计上看, 由于缴费基数的大小和缴费年限的长短对月基础养老金没有影响, 以及在同一缴费基数下缴费年限的长短对月养老金总额影响不显著, 必然产生促使灵活就业参保人员选择较低的缴费基数, 尽可能缩短参保期限的负向激励作用。现行政策规定缴费年限满15 年者, 退休时可以领取养老金。由于灵活就业人员的年龄结构较轻, 许多人认为退休离自己还很遥远, 不如趁年轻积累一部分收入, 待退休前15 年开始参保也不迟。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在断保以后不立即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等临近退休前几年再重新开始缴费, 以补足15 年的缴费年限。
(三)保障机构信息化建设滞后
过去占参保人员大多数的国有、集体企业职工队伍逐年萎缩, 取而代之的是迅速扩大的非公有经济实体的就业群体。这些人员较多采用非全日制, 非固定单位, 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由于这些人员工作不稳定, 收入不确定, 加之缺乏专门针对灵活就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使社保经办机构难以了解、掌握用人单位的经营现状、职工人数、职工收入等基本情况。从劳动者角度看,因为没有信息服务, 劳动者得不到有关信息, 培训和相应服务, 很多准备创办小企业和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得不到创业培训和有关咨询服务, 劳务派遣公司等劳务服务组织尚不发达。此外, 由于有关部门在提供小额信贷时, 担保条件限制多, 手续繁杂, 许多微型企业, 个体工商户或其它类型的灵活财经论坛就业者创业融资困难。由于现行社会保障管理制度是针对传统正规就业方式设定的。这一制度要求社会保障关系的建立以正规劳动关系的确立为先决条件。在这种情况下, 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直接面对的是各个企业, 而不是参保职工本人, 解决个案问题的能力较弱, 不适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管理。因为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信息化建设滞后, 而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关系的管理应是一种动态、灵活、敞开方式下的“精细化”管理, 对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较高。
(四)参保人员结构与实际就业结构严重失衡
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提供资料表明, 在全国2.4 亿的城镇从业人员中, 国有集体等正规单位人数逐年减少, 而在个、私部门灵活就业达1 亿多人, 但这个庞大的群体却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 据调查在全国大部分省市, 在国有、集体的正规就业人员中, 80%以上的人员都参与了社会保险, 包括西部地区的云南、四川正规就业参保率都达90%以上。以天津市为例, 截止到2002 年占全市就业人总数30%的国有、集体的从业人员, 80%都办理了社保关系, 而占就业人员总数70%的在个、私等非公企业的从业人员, 大部份都游离于社会保险之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对在新闻媒体从事灵活就业人员的专项调查中, 被调查对象50%现在和以前都没有办理过任何社会保险, 而在媒体行业工作的以前有70%左右未办理社会保险, 并有60%以上的从业人员未签订劳动合同。众所周知的情况是: 媒体单位在我国具有特殊行业性质, 从业人员与舆论权利密切相关, 可以获得普通人得不到的东西, 媒体的编辑和记者还被社会广泛称为“无冕之王”, 某种程度上还垄断着一定的话语权。那些受教育程度低和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在普通行业, 脏、苦、累行业的一般从业人员, 其社保状
况只能是更差。
四、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措施建议
(一)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1)放宽参保条件, 扩大参保范围。目前, 国家规定参加养老保险范围, 主要是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可以规定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养老保险。(2)要设定适中的缴费费率, 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费率为18%, 其中7%的缴费进入社会统筹, 11%的缴费进入个人账户。(3)缴费年限与基础养老金挂钩, 激励参保人员延长缴费年限。譬如, 缴费期为15 年的, 退休时领取基础养老金的80%, 缴费年限每增加一年, 基础养老金提高一个百分点。(4)允许延长退休年龄。对于那些达到法定年龄而缴费年限不满15 年的参保人, 若本人能够继续工作, 又有缴费意愿, 允许延长缴费年限, 推迟领取养老金的年龄。(5)实行个人申报, 明确法律关系。笔者认为, 灵活就业人员应该实行个人申报制。具体讲, 就是灵活就业人员持个人有效证件, 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养老保险参保手续。根据上职工平均工资标准, 按照当地规定的个人缴费比例, 在60%一300%幅度之间, 自主选择缴费额度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个人申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灵活就业群体建立单独的个人缴费数据库, 动态管理和维护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记录。(6)开设专门窗口, 方便缴费人员。针对灵活就业人员是“一单一人、单独办理”现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该尽快开设养老保险个人缴费窗口。具体讲, 可以与邮局、银行等机构联系, 运用其覆盖宽泛、网点密集的技术优势, 将邮局和银行的营业网点作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缴费延伸窗口。
(二)做好医疗保险工作
(1)灵活选择缴费基数。大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收入不稳定, 总体水平较低。在这种情况下, 仍然可以允许其在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自愿选择缴费基数。(2)灵活处理遗留问题, 使社会保险关系得到接续。比如, 欠费企业的离岗职工可与企业签订协议。先由个人补缴全部欠费并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其中企业补缴的部分, 由企业按协议规定的方式向参保者偿还, 若本人自愿, 亦可由其交纳全部欠费。(3)灵活的缴费方式。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愿选择按月, 按季或按年交纳社会保险费。(4)灵活的缴费地点。灵活就业人员劳动地点变更后, 可随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转移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工伤保险方面,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 督促用人单位为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 从根本上解决这类群体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后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的问题, 落实工伤保险待遇。
(三)争取政府优惠扶持政策。
灵活就业人员大多愿意参保, 只是无参保能力。地方政府应视不同灵活群体给予不同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建立常规性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推动他们参保、续保, 促进其就业。如推广大连办法, 养老保险缴费费率为18%, 本人缴费8%, 其余10%由政府补贴, 补贴最长期限为5年。
(四)加大社会保险的宣传力度
不少灵活就业人员虽然有参保积极性, 但由于对社会保险缺乏必要的了解而未能参保, 这就要求社会保险部门与地方保险机构做好衔接、协调工作, 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要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宣传,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努力营造重视并支持灵活就业、依法保护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7
(五)完善管理措施
首先, 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细致的管理办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不断强化工作措施, 细化管
理办法, 增强管理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在做好原有参保职工社会保险关系管理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适合灵活就业人员特点的社会保险管理办法, 分类指导, 灵活推进。其次, 要实行灵活就业人员多点缴费方法。在有条件的地区, 职业介绍, 人才交流, 档案代管等机构或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机构都可以作为缴费点, 服务对象到一家机构就可以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有关机构之间要做好衔接, 协调工作。代办机构发展缓慢的地方,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从优化服务的角度着眼。设立专门的服务窗口或工作岗位, 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第三, 要完善技术支持手段。社会保险经办, 代办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和机
构内部计算机网络建设, 完善数据库, 做到灵活就业人员随到, 随交, 随记账, 随办转移。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的建立与连接, 是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 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孔亮.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综述[J].法治与社会,2010(8)
2.贾丽萍.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07(1).
3.尹文耀,叶宁.中国灵活就业人口发展及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2009(7).
4.燕晓飞.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9(8)
5.张士斌,梁宏志.金融危机下非正规就业者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09(6)
6.吕学静.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与思考[J].学习论坛,2005(12)
7.谢勇,李放.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意愿的实证研究[J].人口研究,2009(5)
8.王虎峰.灵活就业人员对医保政策的回应性研究[J].人口研究,2009(5)
9.邓大松等.中国社会保障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海天出版社,2000.10.徐立安.灵活就业的理论,实践及发展思路[J].市场经济研究,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