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项目服务协议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项目服务协议
甲方:电力用户(参与企业)
乙方: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
丙方:服务机构(具有乙方审定的服务资质)
丁方:投资机构(乙方选定)
为进一步推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实现企业“提高电能效率、调整用电结构、优化用电方式、改善用电环境”的目标,(以下简称甲方)与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乙方)、******(服务机构)(以下简称丙方)、******(投资机构)
(以下简称丁方)就甲方系统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电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电力能效持续改善与优化服务等)签订本协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工作目标
1、为甲方建设现代企业电能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本项目能效诊断、管理节能和效果检测的工具;
2、以信息系统为依托为甲方提供电力能效系统分析和诊断,并编写《企业能效综合诊断报告》,设计《企业能效综合改善方案》;
3、应用先进用电(能)行为优化技术、能源梯级利用技术、工艺优化等技术为甲方实施《企业能效综合改善方案》;
4、建设甲方电力需求侧管理体系,使甲方在本项目实施后每年产生经济效益
万元左右。
二、工作流程
乙方作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机构,在本项目中作为统筹、监管与评价认证组织单位,制定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流程如下:
1、乙方与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主管部门共同甄选电力需求侧管理专业服务机构,并根据甲方的情况选择相应的专业服务公司(丙方)为甲方提供服务;
2、乙方与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主管部门共同监管项目实施,并做好甲、丙、丁三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3、甲、乙、丙、丁签订四方服务协议,乙方监督本协议整个执行过程;
4、丁方作为投资人,按协议约定为甲方投资建设“企业级电能管理信息系统及装备”;
5、丙方按国家规范为甲方建设企业级电能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设计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运行维护等),并确保系统与乙方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公共平台的安全连接,系统数据作为试点工作的能效诊断、优化、管理和检测评价的依据;
6、丙方为甲方编写《企业能效综合诊断方案》和《企业能效综合改善方案》;
7、乙方组织专家组论证丙方为甲方编写的《企业能效综合诊断方案》和《企业能效综合改善方案》;
8、乙方为甲方电能管理人员提供培训;
9、丙方按《企业能效综合改善方案》、按进度为甲方实施能效改善各子项目;
10、乙方通过平台工具和《企业能效综合改善方案》组织专
业机构检测本项目及各子项目为甲方产生的经济效益,并出具四方认可的《企业能效改善效益认证报告》;
11、甲方按《企业能效改善效益认证报告》认证的项目效益向丁方支付其分享效益;
12、丙方按协议约定提供持续服务。
三、各方的职责
(一)甲方的职责
1、内部行文成立项目组织机构,明确本项目总负责人、主管部门和项目小组成员,制定项目联系人、专业技术人员,并建立定期工作检查制度,随时了解项目具体实施情况;
2、按丙方要求提供相关资料,配合丙方设计企业电能管理信息系统、开展能效诊断工作和能效改善工作;
3、积极配合丙方现场调研,及时反馈工作过程中的合理化建议;
4、配合丙方完成企业电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并协助做好电能监测设备安装、系统调试和设备数据收集等工作;
5、配合实施《企业能效综合改善方案》;
6、按季度向丁方支付本项目的分享效益。
(二)乙方的职责
1、与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主管部门共同甄选电力需求侧管理专业服务机构,并根据甲方的情况选配专业服务公司;
2、与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主管部门共同监管项目实施,并做好甲、丙、丁三方的项目协调工作;
3、组织专家组论证《企业能效综合诊断报告》和《企业能效综合改善方案》;
4、定期开办企业电能管理培训班,提供企业电能管理人才培训服务;
5、本项目投入正常运行后,及时组织四方、专业机构检测本项目各阶段的效果,认证本项目各阶段的效益,出具《企业能效改善效益认证报告》;
6、监督甲方、丙方、丁方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行为规范;
7、为甲方、丙方、丁方争取项目政策支持。
(三)丙方职责
1、制定本项目实施工作计划;
2、按国家规范为甲方设计《电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3、在甲方配合下为甲方现场安装、调试、维护电能管理信息系统;
4、以电能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为甲方编写《企业能效综合诊断报告》,设计《企业能效综合改善方案》;
5、按《企业能效综合改善方案》、按计划为甲方实施能效改善项目或各子项目;
6、持续为甲方提供电能管理服务,包括每月的现场用电分析会和提供用电情况分析报告;
7、为本项目购买服务安全保险;
8、为本项目购买节能收益责任保险。
(四)丁方职责
1、按本项目实施工作计划按期提供项目或各子项目的投资,包括:
(1)按《电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为甲方提供企业电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投资;
(2)、按《企业能效综合改善方案》分阶段为甲方提供实施
《企业能效综合改善方案》的投资。
2、按乙方出具的《企业能效改善效益认证报告》收取甲方支付的项目投资回报资金;
3、按服务目标支付丙方为甲方提供的技术服务费用。
四、项目投资与回报约定
1、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包括:
①企业电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投资,见附件一《电能管理系信息统建设方案》;
②企业能效诊断与分析、方案设计与持续服务投资,见附件二《电能服务手册》;
③企业能效改善项目装备投资,见附件三《企业能效综合改善方案》。
2、项目回报。本项目回报方式采取效益分享方式,分享时间为五年,分享金额以乙方出具的《企业能效改善效益认证报告》为准,分享开始时间以《企业能效改善效益认证报告》出具时间为准,每季度支付分享收益一次,分享比例约定为:
等;
3、其他书面约定的效益。
六、协议变更
本协议的变更必须由甲、乙、丙、丁四方协商,并以书面形式确定。四方达成的协议,如因不可抗拒的原因,致使本协议的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四方可以解除本协议。
七、保密责任
(一)对合作的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方业务范围的工作情况、成果进行保密;
(二)相互协助,维护相关方的社会声誉。
八、其它约定
1、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四方友好协商解决;
2、本项目执行期间,因本项目在甲方投资的设备所有权归丁方所有;本合同执行完毕,项目在甲方投资的设备所有权归甲方所有,甲方如需继续提供服务,服务协议另行签署;
3、本协议附件按项目实施进度分阶段提供,为本协议不可缺少的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协议附件包括:
附件一:《电能管理系信息统建设方案》; 附件二:《电能服务手册》;
附件三:《企业能效综合改善方案》; 附件四:《企业能效综合诊断报告》; 附件五:《企业能效改善效益认证报告》; 附件六:《项目安全保险》; 附件七:《项目效果保险》;
4、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协议一式捌份,甲、乙、丙、丁四方各执贰份。
本页无正文,为协议签字页。
甲方: 代表人签字: 日期:
乙方: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 代表人签字: 日期:
丙方:
代表人签字: 日期:
丁方: 代表人签字: 日期:
第二篇:关于做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工产业政策〔2011〕第 5 号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优化工业用电结构,调整用电方式,提高工业电能利用效率,促进工业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将《关于做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予以公告。请有关单位遵照执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二○一一年一月十七日
关于做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近年来,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持续增加,目前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超过70%,电力资源的有限性与工业快速发展的矛盾及环境制约因素逐渐显现。在工业领域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优化工业用电结构,发展节电型工业,确保工业、电力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面临的新形势。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工业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就做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工业领域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是综合运用法律、政策、技术、经济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统筹协调电力资源配置和工业结构调整,通过优化工业用电结构、转变工业用电方式,实施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提高工业电能利用效率,促进电力资源配置向高技术、高效率、高附加值工业领域转移,以较低电力
消费增长创造更多的工业增加值产出,实现工业发展过程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工业用电管理活动。
我国工业规模大,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许多产品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但工业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电力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工业经济的产出与电力投入比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重要阶段,工业电力消耗随工业规模不断扩大迅速增加,而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条件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将难以支撑。因此,在电力供应保持适度增长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进工业需求方的用电管理,以减小工业增长带来的用电需求压力,确保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节能高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充分认识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工业领域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于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中介组织积极参与,以建设节电型工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倡导科学用电和节约用电,全面提升工业用电效率,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政策体系基本完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工业产业和产品用电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方式更加科学,电力等生产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工业电能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电耗增加值高的产业快速发展,单位电耗增加值高的产品产量稳步提高;节电高效的先进工艺、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比重逐步降低。
努力培育5-10个带动效应显著的省级工业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区,有序推进25-30家骨干工业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着力培育一批服务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工业节电服务机构。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三)完善政策体系,保障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序推进。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区工业发展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政策,完善工作机制,编制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工业用电预测、预警机制,完善企业电力消费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准确把握本地区工业用电构成,掌握企业电能需求和利用状况,从优化用电结构和促进科学、节约用电着手,全面推动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健康发展。
(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电型工业。要从发展节电型工业的高度,统筹工业行业、产业、产品结构,结合“调结构、转方式”和节能减排工作,对主要工业行业、产业和产品按照单位电耗创造工业增加值进行分类、排序,科学、合理配置电力资源,促进电力资源向单位电耗工业增加值高的产业和产品转移,努力遏制高耗电、低效能的产业发展,争取以较低的电力消费增长支撑较快的工业发展。
(五)制定有序用电方案,保障电力供需平衡。研究本地区工业生产用电需求的基本规律,做好与电网配电能力的衔接,推进工业企业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确保工业正常生产的用电需求。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有序用电方案,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参与有序用电,做好工业错峰、避峰用电预案,落实峰谷、差别电价等有关政策。努力控制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用电需求,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坚决抑制淘汰类、严重重复建设项目的用电需求,依法停止违规建设项目用电。
(六)健全工业节电标准体系,推广节电工艺技术和设备。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能效标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业行业用电、节电标准体系,降低产品和工
艺单位电耗。研究开发高效节电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提升国内节电装备研发制造水平,工业企业应配备和使用节电技术和设备、产品以及合格的电力计量器具,促进节电技术进步。
(七)推进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节电。积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着力引导工业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节电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加快建设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节电产品、节电工艺的研发设计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以信息化推动工业节电;依靠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生产用电管理效率,促进节电技术和设备优化升级,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工业节电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八)完善激励机制,支持工业领域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经济激励措施,提出信贷支持、资金补贴和适当的税收扶持等政策措施,促进工业企业主动参与和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优化工业用电结构、余热余压发电项目技术改造、落后耗电设备更新换代、建设工业用电管理服务平台等,带动社会资金参与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特别是对节电潜力大、用电结构调整快、整体节电效果明显的地区和企业,在专项资金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充分发挥好专项资金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九)建立企业评价体系,大力推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工程。加快制定、完善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评价标准,建立企业科学用电、节约用电和有序用电的评价考核体系。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耗电行业内,选择若干家骨干工业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按照地区工业行业类别和特点,确定培育省级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区;及时总结各地区、各行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有效做法,交流推广典型地区、行业和企业的成功经验。
(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企业用电管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工业企业加强内部配套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用电管理机制;督促企业特别是高
耗电企业加强产品单位电耗限额管理,加快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更新和改造,优化企业用电方式,提高企业电能利用效率;重点耗电企业应设置用电管理岗位,强化人员培训,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四、保障措施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指导全国工业领域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制定相应经济鼓励政策,促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序推进;加强督促检查,及时了解各地工业行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探索研究各主要行业用电规律,指导企业调整生产方式,实现科学、节约和有序用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把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推进工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促进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实抓好。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思路,编制本地区的实施方案,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确保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规范、有效、持续地开展。各地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及时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十二)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各项责任和保障措施;要加强对工业用电的监督和考核,抓紧研究完善考核办法,将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和优化用电结构等情况纳入工作的考核内容。严格目标责任,加强监督考核,务求取得实效。
(十三)培育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本地区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发布节电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等相关信息;扶持培育一批面向工业的专业化节电服务公司,为工业企业提供节电技术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
工业领域有关行业协会要积极协调服务,深入研究本行业用电规律,掌握企
业电力消耗水平,为本行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提供相关业务咨询、技术服务;加强国际合作,了解国外同类企业单位产品电耗等先进指标,充分利用国际先进节电技术和用电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
(十四)加强舆论引导,创造良好社会氛围。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义、政策法规及实施办法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培训等工作,普及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本知识,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用电理念,形成有利于推动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篇:北京电力需求侧政策
北京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北京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专项财政奖励资金的管理,提高奖励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2〕367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复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预拨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的通知》(财建〔2012〕906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北京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专项财政奖励资金(以下简称财政奖励资金)来源为两部分:一是中央财政安排下达我市的专项奖励资金,二是市财政安排的配套奖励资金。
第三条 北京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财政奖励政策,执行期为北京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期间,即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第四条 财政奖励资金按照公开、透明原则安排使用,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资金支持范围和方式
第五条 财政奖励资金支持范围:
(一)实施能效电厂类项目;
(二)推广移峰填谷技术类项目;
(三)开展电力需求响应类项目;
(四)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五)相关科学研究、宣传培训、审核评估等项目。
第六条 财政奖励资金支持方式:
(一)实施能效电厂类、推广移峰填谷技术类开展电力需求响应类的项目,给予采取财政定额奖励方式支持;
(二)对政府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实施的电能服务管理平台项目建设经费及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的科学研究、宣传培训、审核评估等管理经费,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支持。
第三章 财政定额奖励对象、项目
第七条 奖励对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并取得符合规定的节约电力负荷效果的我市行政区域内的供电单位、用电单位或电能(节能或能源,以下简称电能)服务公司。
电能服务公司是指通过国家审核备案或北京市审核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
供电单位是指本市有独立法人的供电企业;
用电单位是指在本地区从事生产或其它经济社会活动单位。
第八条 奖励项目:
符合本文第七条规定的供电单位、用电单位或电能服务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项目,包括以下方面:
(一)永久性节约电力负荷的能效电厂项目,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技术改造、高效替换低效设备、优化用电方式等提高生产工艺和用电设备的项目,包括以下两类项目:
1.重点用电行业生产工艺节电改造,包括:窑炉(锅炉)系统节电、余热余压余气回收发电、自用电降损等项目;
2.用电设备高效节电改造: 照明与控制、电机及其拖动与调速、暖通空调与集中优化控制、水源或地源热泵、变压器与无功补偿、低电耗计算机和办公电器等项目。
(二)永久性转移高峰电力的负荷优化项目,包括:冰(水)蓄冷电空调、蓄热电采暖、蓄热电热水、蓄冷蓄热技术与水源或地源热泵结合应用等项目。
(三)临时性减少高峰电力负荷的电力需求响应项目,是指用电单位主动申请并响应调度命令,临时性减少用电容量。
第四章 财政定额奖励标准
第九条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分类与奖励标准(项目分类与奖励标准表见附件)分档如下:
(一)基准型项目
第一类:对提高用电设备能效产生永久性节约电力负荷的改造项目,奖励标准分为三档,分别为:300元/千瓦、400元/千瓦、500元/千瓦。
第二类:对采用电蓄冷(蓄热)供冷(供暖)技术产生永久性转移高峰电力负荷的改造或新建项目,奖励标准分为三档,分别为:350元/千瓦、450元/千瓦、550元/千瓦。
第三类:对通过主动需求响应临时性减少的高峰电力负荷项目,按照响应时间(24小时、4小时、30分钟)签订合同,奖励标准分为三档,分别为:80元/千瓦、100元/千瓦、120元/千瓦。
第四类:其他新技术实施的项目,确能实现永久性节约和转移高峰负荷的,由市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评审,奖励标准不得超过440元/千瓦。
(二)整合型项目
通过自愿签订协议,采用整合节约电力指标的方式,承担一揽子永久性节约电力负荷的项目,奖励标准为:440元/千瓦。
(三)示范型项目
技术先进、运行控制优化、节电效果显著、项目运作模式新颖,能够成为节电技术典范或行业学习标杆的项目,奖励标准为采用同类技术的基准型项目奖励标准的1.2倍。
第十条 对政府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实施的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项目或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的科学研究、宣传培训、审核评估等建设管理性经费,按照部门预算管理原则及相关要求从严核定经费支出标准,严格执行招投标及政府采购相关法规政策。
第五章 财政定额奖励资金项目申报
第十一条 申请财政定额奖励项目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的项目;
(二)项目未申报其他中央财政奖励资金;
(三)申报项目已纳入北京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项目库;
(四)项目产生的节约和转移的电力应能基本达到申报的要求;
(五)能效电厂的单个项目节约电力负荷在10千瓦以上;移峰填谷的单个项目转移高峰电力负荷达到20千瓦以上;
(六)项目需要安装电能计量装置,具备完善的电力电量统计和管理制度,节约和转移的电力负荷可计量、可监测、可核查;项目承担单位能够按照我市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要求保证定期上报相关数据或资料;
(七)项目能够在2015年12月31日前竣工,且在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期间申报;
(八)参与电力需求响应项目的用户必须事先主动与电力公司签订电力负荷需求响应协议,并接到调度命令方实施减少电力负荷。
第十二条 基准型项目除符合申报财政定额奖励项目基本条件外,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在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竣工及运行(最早在2012年1月1日开工);且在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期间申报并落实的项目;
2.项目节约和转移的电力负荷应能基本达到申报的数量,项目实际效果不得低于申报数量的85%;
3.单个能效电厂项目节约电力负荷在10千瓦及以上,同类打包项目在20千瓦及以上,单个负荷管理项目转移高峰电力负荷达到20千瓦及以上;
4.永久性节约和转移电力负荷在500千瓦及以上的项目,必须安装用电在线监测装置,具备完善的电力电量统计和管理制度,节约和转移的电力负荷可计量、可监测、可核查;
5.参与主动需求响应项目的用户须自愿申报,签订电力需求响应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调度命令减少的负荷。用户申报的负荷量必须由北京市电力公司给予预核定。
第十三条 整合型项目除符合申报财政定额奖励项目基本条件外,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整合型项目必须是永久性节约或转移电力负荷项目,其中每个子项目需满足基准型项目1~5项的要求。申报时分每个子项目进行独立填写;
2.整合型项目申报单位需为北京市各区县政府、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的电能服务公司、年用电量在500万千瓦时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在10000千伏安及以上的用电单位;
3.整合型项目节约和转移电力负荷应达到2000千瓦及以上;
4.电能服务公司需具有两个及以上用电单位的项目,用电单位需具有两种及以上不同技术类型的项目;
5.由区县政府申报的整合性项目,区县政府须配套资金政策,财政奖励资金优先支持。
第十四条 示范型项目除符合申报财政定额奖励项目基本条件外,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示范型项目必须是永久性节约或转移电力负荷项目,申报需满足基准型项目1~5项的要求;
2.项目申报需由具有行业引领性的非营利社会团体推荐,并由政府主管部门委托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审核;
3.示范型项目有义务参加政府主管部门举行的现场发布会、观摩会等宣传和推广活动。
第十五条 电力需求侧管理财政奖励项目的申报单位须在申报期内提供以下材料:
(一)基准型
1.项目申报表;
2.项目设计说明;
3.设备清单;
4.节电计算说明;
5.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或组织机构代码证等。
(二)整合型
1.项目建议书(应具备可研深度);
2.申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等;
(三)示范型
1.包含基准型项目第1至第5条;
2.具有行业引领性的非营利社会团体推荐书。
(四)对主动响应型临时降低负荷项目,需提供与电力公司签订电力负荷需求响应协议和调度命令录音或命令传真文件的复印件。
(五)对于转移负荷达500千瓦的基准型、整合型及所有的示范型项目,要求签订安装项目在线监测计量表计的协议文件。
(六)电能服务公司申报项目需提供项目实施合同复印件,合同中需明确财政奖励资金的分享条款。
第六章 财政定额奖励项目管理
第十六条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项目管理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做好财政专项定额奖励项目申报和评审、项目库管理、项目验收与评估、奖励资金预算编报、奖励项目监督管理、预算绩效评价等工作。
北京节能环保中心配合市发展改革委做好项目申报、项目库管理及预算编制等项目管理具体工作。
第十七条 对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财政局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后进入项目库,市发展改革委对项目实施进行跟踪管理。
第十八条 项目验收和评估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聘请有资质的评估单位实施。
节约电力负荷达到200千瓦的基准型项目和所有示范型项目在竣工结束后须进行测试和评估。对200千瓦以下的项目,在竣工结束后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测试与评估。
对整合型项目根据项目数量和单个项目负荷的大小在竣工结束后可采取抽查或逐项测试评估。
第七章 奖励资金预算编制、资金申请和拨付
第十九条 市发展改革委于每年9月30日前根据财政专项定额奖励项目库管理和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建设进展情况及科研课题、宣传培训、审核评估等电力需求侧管理经费需求情况,编制次年的奖励资金预算。
市财政局根据中央财政下达的奖励资金与地方财政配套安排的财政资金总规模,按照总额控制确保重点的原则,安排预算及项目预算支出计划。
第二十条 市发展改革委根据项目验收和评估工作结果并结合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汇总编制财政定额奖励项目并提交市财政局办理资金核拨。资金申报工作一年两次,上、下半年各一次。
第二十一条 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项目,由市财政局拨付奖励资金至市发展改革委。市发展改革委收到财政拨款后,统筹安排好资金支出。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获得财政奖励支持的电能服务公司和用电单位,应于每季度后一周内,将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运行情况及减少的电力使用量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网站报送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北京节能环保中心负责汇总统计全市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力电量效果及财政奖励资金发放情况,按季度报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
第二十三条 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信息发布制度,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对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实施、节约和转移电力负荷等汇总信息上报市发展改革委。
第二十四条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电能服务公司和供用电单位,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一)项目申报材料和投资有弄虚作假、有故意套取财政补贴,以及实际节约电力负荷经专家审核小于申报数量85%的;
(二)五年之内拆除项目装置和退出项目运行;
(三)拒绝接受监督检查,被举报问题经查实等其他情况。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30个工作日后执行,北京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结束后本办法停止执行。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解释。
第四篇: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558更新时间:2006
-1-18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规范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促进电力与经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和《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电力客户改变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
第三条电网经营企业是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主体,在各级政府主导下,将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保证电力供应和促进电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各网省公司)。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法规、标准、规划及政策,并组织实施;
2.制定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制度,指导、监督检查各网省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3.组织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学术和经验交流,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
验,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六条网省公司在电力需求侧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国家电网公司相关制度、办法,协助当地政府制定本地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法规、标准、规划及政策;
2.负责编制电力需求侧管理计划,充分利用经济政策、市场机制以及技术措施,逐步淡化行政措施,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3.组织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交流、咨询服务和宣传培训等工作;
4.负责对地市供电企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5.负责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实施的跟踪及效果评价。
第三章工作内容与实施
第七条各网省公司要建立有利于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将电力需求侧管理纳入电力规划建设、电网调度运行、电力供需平衡等工作中,并作为供电咨询和客户服务的具体内容纳入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第八条各网省公司加强对本地区调荷节电等需求侧资源潜力进行调查分析,并据此编制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分地区、分行业、分项目提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目标。
第九条各网省公司每年应根据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编制工作计划,提出具体的负荷管理目标、节电管理目标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上报国家电网公司。
第十条各网省公司要加强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工作,不断提高负荷预测水平。要深入分析重点行业、高耗能行业、重要客户负荷变化规律,挖掘转移电网高峰用电负荷与提高终端能效的潜力,为选择合理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对象和目标提供参考。
第十一条各网省公司要积极采取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和手段,引导电力
客户经济合理用电,使电力需求有序发展。每年合理有效地实现转移电网高峰负荷5%-10%,提高年平均日负荷率,科学合理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比重。
第十二条各网省公司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分析峰谷分时电价、尖峰电价、季节性电价和可中断电价等政策可能引起的移峰效果,积极配合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合理的电价方案,引导客户移峰填谷,科学合理用电。
第十三条各网省公司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宣传、培训和示范项目,支持客户节电技术改造、购买节电产品和实行可中断负荷的经济补贴以及建设负荷管理系统等。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资金要在政府监督下专款专用。
第十四条建立政府有关部门、发电企业、电网经营企业及电力客户之间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通报电网电力供需平衡情况,保证信息畅通。
第十五条各网省公司要充分利用营业厅(展示厅)、网站、客户服务电话、专业刊物、电视、广播等宣传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知识、技术、产品和成功案例,引导客户采用科学的用电方式。
第十六条各网省公司要将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拓展优质服务内涵的重要举措,重视并加强对从事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技术标准及业务能力的培训,逐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第四章有序用电
第十七条有序用电是指在电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利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维护正常的供用电秩序。第十八条各网省公司在实施有序用电工作时必须与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能源政策、环保政策相结合,坚持社会效益与公司经济效益双赢,强化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电力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第十九条有序用电管理工作应以“确保电网安全,确保社会经济稳定”为目标,严格遵循“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最后拉路”的原则,将电力供需矛盾给社会和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第二十条各网省公司应根据本地区电网供应能力和用电需求预测情况,进行电力电量平衡并测算本地区电力缺口情况,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及电网安全运行原则,制定有序用电方案,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第二十一条各网省公司要落实《电力供需平衡预警处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建立电力供需平衡预警机制,制订电力供应应急预案,编制《超电网供电能力限电序位表》和《紧急情况拉路序位表》,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二条各网省公司要加强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完善、规范应用功能,扩大监控范围,用技术手段支持有序用电措施的落实。对安装负荷控制装置的电力客户,要开展基本业务和装置使用的培训工作,确保负荷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三条各网省公司应制定合理的有序用电工作流程,加强客户用电信息管理,强化有序用电分析和督查工作,确保有序用电方案执行到位。
第五章能效管理
第二十四条提高能效、节约用电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网省公司应积极参与节约用电管理政策、标准的研究制订,协助政府开展节约用电工作,推广节电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高全社会终端用电效率。第二十五条各网省公司应积极宣传贯彻国家制定的用电设备能效标准,引导客户逐步淘汰低效用电设备,使用高效节电技术和产品。
第二十六条各网省公司应加强对本地区高耗电企业单耗的监测,将监测情况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通报。与重点用电大户建立能效信息交流渠道,指导企业制定节电改造方案。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差别电价政策,抑制产品单耗高、生产工艺落后用电企业的盲目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能源利用率。
第二十七条各网省公司应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开展能效管理工作的新途径,积极推进能源服务工作,向客户提供有关节电的技术信息咨询和培训、能效测试、项目实施等一系列服务。
第二十八条各网省公司应在当地政府领导下,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工程建设,引导社会采用先进的调荷节电技术、设备和工艺,营造科学合理的用电氛围。
第六章统计分析与评价
第二十九条各网省公司要建立健全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效果统计分析与评价制度,定期对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并将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效果纳入评价生产经营及优质服务工作的内容。
第三十条电力需求侧管理效果评价应从社会、电力企业、电力客户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着重分析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对实现电力供需平衡、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社会生产生活正常用电秩序、环境保护、电力市场潜力和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十一条各网省公司要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激励机制,对地市供电企业实施月度和考核,对在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中做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各网省公司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家电网公司备案。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陕西省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定稿]
陕西省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资金的筹集、使用与管理工作,根据《陕西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陕发改运行„2011‟2518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资金是指从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和差别电价收入中提取用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第三条 从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中集中的专项资金按销售电价每千瓦时2厘钱的标准提取。
第四条 各设区市供电企业在每月电费收缴完成后,从实收的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中按标准提取专项资金,并于次月10日前上缴省级电网企业,由省级电网企业使用《陕西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按季度将专项资金全额统一汇缴入省国库,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差别电价收入按照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差别电价征收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陕财办综„2011‟141号)规定收缴。
第五条 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
(二)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试点、示范和重点项目的补贴;
(三)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宣传、培训、评估和课题研究等;
(四)实施有序用电及开展需求侧管理增加的其他合理支出。
第六条 专项资金采取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两种方式,采取贷款贴息形式的贴息金额一般不超过项目单位年应支付利息总额。专项资金拨款计入资本公积,免征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
第七条 申报条件:
(一)项目建设(包括资金费用)符合国家和我省的产业发展政策;
(二)项目配套资金落实到位;
(三)申报单位经营状况良好,电费缴纳月结月清;
(四)申报单位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信誉良好。
第八条 申请专项资金贴息应具备的条件除符合第六条以外,还需具备:
(一)电力需求侧管理改造项目贷款落实;
(二)企业依法纳税,上缴纳税金500万元以上。第九条 申报程序:
(一)电网企业开展的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包括相关费用性项目)由各级电网企业上报省级电网企业,由省级电网企业汇总向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提出申请;其它的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按照企业隶属关系逐级上报至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
(二)项目申请单位必须在每年6月底以前将申请材料上报给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省发改委会同省财政厅并组织相关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的项目存入项目库。
(三)申请材料包括正文和附件两部分。正文为申请经费的正式文件,附件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资金费用计划。
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项目的必要性、项目内容、建设方案、投资概算、申请补贴金额、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
资金费用计划内容包括:资金使用必要性、资金使用内容、资金费用、申请补贴金额等。
申请使用贷款贴息的单位,需提供经办银行出具的项目贷款合同和利息结算清单。
第十条 在每年财政预算草案编制前,由省发改委根据专项资金收入情况从项目库中选择项目,提出安排意见后报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据此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由省财政厅下达项目资金安排计划。
第十一条 中央企业补助资金由省财政厅直接下达拨付,省属企业补助资金由省财政厅通过省直主管部门下达拨付,各设区市企业由同级财政部门下达拨付。
第十二条 从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中提取的专项资金收入列“103999911电力需求侧管理资金收入”科目,为省级预算收入。支出列“2111001能源节约利用”科目。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各级财政和电力行政主管部门要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及时到位。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项目验收。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截留和挪用,对违反规定的,按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427号),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将截留、挪用的资金全部收缴省财政,并取消其在3年内申报专项资金的资格。
第十五条 本办法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3年。到期另行修订。
第十六条 本办法出台前欠缴资金按规定予以补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