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2018年期末考试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时间:2019-05-14 12:0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营山县2018年期末考试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营山县2018年期末考试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第一篇:营山县2018年期末考试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营山县2017—2018学年度上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将姓名、考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2.所有答题内容均需涂、填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判断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答案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4.其它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黑色笔作答。

一、选择题[30分]

认真听老师朗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完成1—3题。

1.给这篇文章加上标题,最恰当的是:()

A.人生如水 B.智者和落魄者 C.水 2.智者先后将水倒入了()。

A.花瓶、杯子、沙 B.杯子、花瓶、盛沙土的盆 C.杯子、花瓶、盆 3.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青石板上的痕迹是水滴坚持不懈,战胜困难的体现。B.只有像水那样,能屈能伸,才能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C.智者告诉落魄者,人的一生就像水一样,放在什么容器里就是什么样子,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4.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潺潺(chán)霎时(shà)挽联(wán)...B.逃窜(cuàn)蕴含(yùn)静谧(mì)...C.泛滥(làn)魁梧(kuí)中庸(yónɡ)....5.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德高忘重 意味深长 悬崖峭壁 大吃一斤 B.寝不安席 可见一斑 自作自受 和蔼可亲 C.囫囵吞枣 恍然大悟 抑扬顿锉 焦燥不安 6.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心惊肉跳(惊慌)津津乐道(谈论)浴血搏杀(打斗)...C.漫不经心(散漫)饱经风霜(充分)不解之缘(缘由)...小学五年级语文试卷

第1页

(共4页)B.思潮起伏(低下去)独具匠心(许多)无影无踪(踪迹)...

7.与“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

A.风吹草低见牛羊 B.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C.前不见古人 ...8.“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出自:()

A.《庄子》 B.《老子》 C.《孟子》 9.下面词语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诗经 唐诗 宋词 元曲

B.杨柳依依 赤日炎炎 雨雪纷飞 凉风习习C.文学作品 诗歌 古诗 《春晓》

10.“碰壁 我说 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走路不小心 ”空白处应加的标点是:()A.?”,“ ? ? B.。”,“ ? ? C.?”,“ ?。11.“她仿佛也看见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写盲姑娘的()。

A.所见 B.所闻 C.联想 12.《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小说()

A.《野草》 B.《故乡》 C.《彷徨》

欣赏阅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完成13—15小题。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3.这首诗的诗眼是:()

A.春 B.喜 C.雨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从()方面写春雨。A.视觉 B.听觉 C.嗅觉 15.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五言绝句。

B.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处处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C.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这场雨来得及时。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T,错误的在答题卡上涂F】[5分] 16.“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17.“丁——冬——丁——冬……”中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18.写演讲稿,一般先写适当的称呼,然后写主要内容,最后点明主题。19.“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运用了对比的写法。20.《根鸟》、《窗边的小豆豆》都歌颂了人的美好心灵。

小学五年级语文试卷

第2页

(共4页)

三、积累运用[35分]

21.请将“何人不起故园情”的前句工整地默写在田字格里。(3分)22.在下面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诗句。(8分)

(1)龚自珍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2)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生活中人们常常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及旁人看得清楚。

(3)身处异乡的人,过节时,常引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4)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孟郊《游子吟》中的:。23.阅读课文选段,按要求答题。(7分)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嗄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嗄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

注视)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去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嗄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

注视)着天空。

(1)上面的段落出自课文《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2分)(2)将括号中正确的词语选填在横线上。(2分)

(3)这段话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作者抓住了嘠羧的________、________等进行描写,读来十分感人。(3分)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7分)

小群是个双目失明、失去母亲的苦孩子。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都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

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后来,小群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去玩,父亲竟然教会了小群游泳。

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面对着一个黑暗的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不全对。”父亲细致地解析,“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小群困惑起来。父亲再作耐心的解释:“发光发热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才逐渐有所领悟。

()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作物的绿色……小学五年级语文试卷

第3页

(共4页)

()小群却对同光和热有点联系的红色情有独钟。

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陌生黑暗的,()熟悉多彩的。他懂得世界上有许多用不着看便能感受的事情。可是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气了。

那次,小群让父亲买个红色的米老鼠书包,当书包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姨无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绿书包可真漂亮!”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您给我买红书包,您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小群便哭起来。父亲听了,半天没吭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我买书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一个米老鼠的书包,所以绿的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的。”小群感到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

时光就这样慢慢流过,小群读书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小群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发脑溢血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像父亲那样做自己的眼睛呢?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一生。一位叔叔在追悼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什么!原来父亲也是双目失明!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自己的身上。“父亲呀,”他默默地祈祷,“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

(1)给短文加个标题:《 》(2分)(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震耳欲聋: 情有独钟:(3)将文章中括号里应填的关联词抄在横线上。(2分)不是……而是……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4)将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2分)今后,谁还能像父亲那样做自己的眼睛呢?(5)文中写了父亲关爱小群的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3分)(6)阅读全文,简要说说小群为书包责怪父亲时,父亲为什么愣住了,半天没吱声?(2分)(7)为什么父亲追悼会上的一句话震撼着小群,又好像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他的心灵 ?(2分)(8)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2分)“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

四、习作创新[30分]

六年来,上过多少堂课,有精彩的、有难忘的、有……请选择你最想写的一堂课写一写,题目自拟,内容具体,突出课堂的特点。

小学五年级语文试卷

第4页

(共4页)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3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期期末考试3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yì yánɡ dùn cuî ké shîu kuí wú chú fánɡ()()()()()

二、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1.勉:①努力;②勉励,使人努力;③能力不够而尽量做。

(1)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这么勤勉地帮忙呢?()

(2)这项工作我还能勉强坚持下来。()

(3)老师对那位同学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失:①失掉,丢掉;②没有把握住;③找不着; ④没有达到目的;

⑤改变(常态)⑥违背,背弃;⑦错误,过失。

(1)在大森林里,我迷失了方向。()

(2)答应别人的事,就应该照办,不能失信。()

(3)他失神地望着公安人员。()

(4)遇到困难,我们不能失去信心,应当努力克服。()

(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6)这次比赛,我们班没有得第一,我们都很失望。()

三、根据句子意思写出成语。

1.形容山势险峻。()

2.比喻到了一定的时候,事情的真相彻底暴露。()

3.睡觉时不能安于枕席,指有心事睡不着觉。()

4.形容说话或作品的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5.指很有兴味地谈论。()

四、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爸爸()技术高明,()积极苦干,再难的活儿,()一到爸爸手里,()能化难为易。()别人不愿干的活儿,他()从不推辞。他觉得难度大的活儿,()人累一点,()能提高自己的技术。

五、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身躯”的“躯”是左右结构的字,最后一笔是点。()2.用部首查字法,查“肆”和“律”,它们的部首不相同。()3.“这道题很好做”的“好”和“他是个好孩子”的“好”意思相同。()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是龚自珍写的。()5.《山中访友》是台湾著名作家郭枫写的。()

6.《穷人》一文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7.“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这是书中的原句。()

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鲁迅说的。()9.《春夜喜雨》的作者是李白。()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

1、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全成一句话。

文明的语言能够沟通人们的心灵。文明的语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2、独脚海鸥只有一只脚,停落时得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双重否定句)

3、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都不会望而却步。(不改变句子意思,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受惊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仙人球一样紧紧地缩成一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师讲课很精确,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希望我们从小培养远大的理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把下列句子按正确的语序排列。

()这些裂痕不知在什么时候渐渐地扩大了。()笋在春天的怀抱里,迅速地往上长。

()据老农说,一个下春雨的夜晚,笋能长高一尺多呢!()于是,冒出了一个个像尖塔似的小脑袋。

()而且都戴着一顶有黄色穗子的小帽子,它们就是笋。()清明节过后,地面上出现了一道道裂痕。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课内阅读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节选自《月光曲》)

1、本文段主要写了什么?

2、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实实在在事物的句子;用“~~~~~~~~”画出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

3、在朝上面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4、用“~~~~~~~~”画出第三自然段中体现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的句子。

5、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脑海中浮现出三幅奇丽的画面,请你给这几幅画取个名字。

(1)(2)(3)

6、第二段中,第②、③句描写了音乐节奏,第④句描写表现了乐声,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

A、气势逐渐增强 B、清幽舒缓 C、高昂激越

7、贝多芬弹奏的音乐,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我们可以感受

8、等兄妹俩醒来之后,他们会谈些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一段兄妹俩的对话。

(二)课外阅读

大师的学生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超高难度„„”他翻动着乐谱,喃喃自语。已经3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教授之后,他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十指奋战、奋战、奋战„„琴音盖住了练习室外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使得学生对弹钢琴逐渐失去信心。‖

学生练习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难度加倍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沮丧气馁。‖

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3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教授没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结果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学生呆呆地看着教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教授缓缓地说。

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会恍然大悟:看似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永无休止、难度渐升的工作压力,持续提升自我,不也就在不知不觉间锤炼了今日的诸般能力吗?

因为,人,确实有无限的潜力。有了这层体悟和认识,会让我们更欣然乐意地面对未来更多的难题!‖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思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中填上正确的关联词语。3.按文章分好的段落概括小标题。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习作。

题目:当狐狸再次出现时

提示:狡猾的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便花言巧语地夸奖乌鸦,当时乌鸦禁不起诱惑,把肉丢了。请你想一想,几天之后乌鸦又找到一片肉,当狐狸再次出现时,事情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要求: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记叙文。2.注意写清楚狐狸、乌鸦的神态变化和语言。

第三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评价

本次试卷,命题紧扣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类型多样、难易适中,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

二、学生做题情况分析:

全班12个人,均分:84.7%;及格人数:12人,及格率100%;优秀人数:8人,优秀率:66.7%;双边人数:2人。

三、试题分析

1.从整个卷面来看,口语交际做得很好,全班全对;基础知识部分,本来认为是没有问题的,没想到,判出卷子来,错的很多。比如:有的学生没有按顺序写、有的学生把上下结构写成了左右结构、还有的学生就没有审清楚题;在选拼音时,竟有很多学生把讲过的拼音也选错。

2.日积月累部分。诗句背过了,但默写时错别字魅力无穷,要不就是多字、少字。全班有12个学生就有8个同学有错。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习惯没养成;在积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写。主要原因在于复习时只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忽略了最基础的知识,基本功不扎实。

3.课内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以及对课后题的考查,反映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二是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今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还要注重课后题的消化。

4.修改病句。由于最近考试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题,因而在复习中也忽略了这类型题的练习。不过可喜的是:部分同学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做得还不错,只是有个别学生把病句大范围的修改,因而导致了丢分。

5.课外阅读部分,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能力这方面知识欠缺太多。学生在概括段意这方面失分率高,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概括的能力;对写作方法的运用和表达的情感及重点句子的理解,虽然能写出一两点来,但是还不够全面,因而也导致了失分。这说明语文课外阅读量不够及指导的不够。

6.本次习作,让学生有选择地写,比较容易。但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分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上而被扣分

也不少。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加强和提高。这次把书写分也加到了习作部分,由于上了高段,对书写要求的不是特别紧,因而这也是导致扣分的原因。

四、反思与建议

1.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平时要注重加强读题、审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答题,耐心检查,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对个别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和教育,培养他们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通过这次的基础知识的扣分现象,在以后要注重基础知识扎实的学习,不要总放在课后,而要在课堂上学习、监督。

3.继续抓好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理解和阅读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平时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主地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引导督促学生多阅读,多思考。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材料,当然,还要多从方法上指导阅读方法。

4.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材中出现过的训练形式,要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在反复练习掌握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拓展练习。要重在教规律,教方法,而不是告诉学生某题的正确答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练习。在小处把握好学生的解答中的细小语病,在大处要教活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求要严,方法要活,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5.读写结合加强作文训练。

目前看学生的作文问题也很突出。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要打开学生练笔的各个渠道。一篇篇优美的课文不应该再是师生分析讨论的中心,而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蓝本。老师的责任就是借助于这些课文和语境,创设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读写结合的渠道有很多,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去摸索,去尝试。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增加生活体验,丰富语言储备,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毛尔盖九年一贯制学校——孙君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测试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阅读分析、作文实践等方面考察学生的双基、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总体上把握了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做到了题型多样、知识覆盖面广,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整个卷面从字、词、句、段、篇等方面考核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运用。

本次期末考试,我班实际参考人数8人,平均分41.625,整体情况较上期提升。

二、试卷题型分析:

本次期末试卷分为“积累与运用”、“ 阅读题”、“习作”三大部分。题目整体分布基本合理,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能以课标的教学目标为准则,以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为范围,做到“三重”:(1)重基础,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重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积累运用。主要考察学生看拼音写词语、把词语补充完整、在具体语境中句子的转换、按要求完成练习、原文填空、口语交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做到把知识融会贯通,正确灵活的运用知识,也有部分学生思维能力较差,学得较死,不能够举一反三;还有个别学生在选择时,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而出现错误。填空题错误较多,错误原因有二:一是理解不到位,部分学生不能根据给出的意思正确理解,或者造成字的书写错误;二是有些学生没有认真审题,不能运用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阅读的作用,需要今后在语句运用及思维拓展方面多努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短文的理解、归纳和综合运用的情况。从卷面看,多数考生对词语运用恰当且书写整齐;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存在差异或过于片面,不能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而且学生对句子的感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过于浅显,更主要的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达和措辞不够贴切,尽管能够答出结尾和开头的关系,但对于这样写的好处回答不够确切。

习作:根据要求,写不少于400字的习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从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中选材,写起来有话可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但是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分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关于文章的题目,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审题,造成失分严重。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加强和提高。

三、卷面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不够。从试卷中反应出有些学生的书写不规范,读题不认真,审题不仔细现象,需要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加强训练。

2.理解文章的准确性和深刻性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理解能力比较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如何准确、深刻地认识文章背后的意蕴,还需要进一步重视。

3.通过阅读教学,丰富学生对所处的变化着的世界的认识,并为他们认识世界提供不同的视角,以此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待我们进一步努力。另外,在今后教学中,需要加强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揣摩、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逐渐使学生学会表达。

4.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所欠缺。主要反映在填空、判断、选择上,需要今后加强综合性训练,提高学生辨别、运用能力。

四、对今后教学的整改措施

1、要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说明小学教育中学生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结合学校课题及小专题研究,在习惯方面对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在教学中注重细节,加强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听讲、书写、作业、复习等方面良好的习惯,严格要求学生,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形成认真做事,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狠抓“双基”的落实,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重视基础。从卷面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不是很扎实到位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把“双基”的落实放在首位,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扎实训练,让所学知识在不断应用中逐步形成技能。

3、优化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作为课任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在提升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4、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阅读是生活的积累,生活是阅读的大课堂,教师要想方设法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阅读成为学生享受精神生活的过程。

5、实现教学开放,强调感悟积累。有部分课堂,教师只局限于在课堂上对讲读课文的讲、练、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被忽视,讨论、研究、表达被

限制,教学的封闭导致了学生知识狭窄,能力低下。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教材开放,课堂开放,内容开放,思维开放,教学活动开放。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多查阅、收集、操作、实践、动脑、动口、动手,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由性、开放性,鼓励充分讨论、交流、表达,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长才干;另一方面,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课外阅读,增大阅读量,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多积累感悟,可以“读书笔记”等方式体现阅读深度,以提高语文素质。

6、习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在叙述中要具体、生动这两方面下功夫,使文章达到有中心,有真情实感,文字通畅,按一定的顺序写。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注重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联系,从挖掘教材,课堂策略、习题设计等方面相互切磋,以寻找到有效手段,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中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重在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014年3月13日

第五篇:人教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8

人教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8

.积累、运用。(共44分)

1.看拼音,写词语。(你的字一定能写得既正确,又美观。)(8分)dàng yàngjīng yíngguīlǜtián jìngyōu yǎ

()()()()()

pí qìqīng miâlǐmào

()()()

2.判断下列带点儿字的读音。(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3分)情谊(yí)()允许(yǔn)()渲染(xuān)()号召(zhāo)()膝盖(qī)()过滤(lǜ)()

3.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错别字下先用“”画出,再把正确的字写在后边的括号里。)(4分)

光采夺目()语重心常()

显而意见()千军一发()

4.填空题。(共11分)

(1)把下面词语中空缺的字补充完整。(4分)

调兵将胆大为高大秀色欲流

(2)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填在句中的括号里。(2分)

想扶站踏

()在长城上,()着脚下的方砖,()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3)把下面句子按原文补充完整。(5分)

① 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似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②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似的微云。

6.默写古诗。《忆江南》。(6分)

7.判断题。(5分)

(1)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是“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2)“皮鞋匠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句话是比喻句。()

(3)《鲸》一课只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田忌赛马》一课是按照“孙膑为田忌出主意

第二次赛马田忌输”这一顺序记叙的。()第一次赛马田忌赢

(5)《桃花心木》一课说明了只有在不确定中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长大成材。()

8.回忆课文,谈收获。(3分)

学习了《少年闰土》、《丰碑》、《鱼游到了纸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几篇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课文是哪一篇?你认为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共9分)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长出()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不管遇到干旱还是(),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段话选自课文《》。(1分)

2.在括号里按照原文填空。(2分)

3.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1分)

微笑——()软弱——()

4.用语段中带点的关联词语造句。(3分)

5.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出白杨树具有什么精神?(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问题。(共17分)

小爬虫的道理

① 那天我正伏案写作,“丁”的一声,一枚绿豆大小的圆形从天而降,落在桌面上。

② 我停下笔,正要伸手掂(diān)量那枚“小绿豆”,不料它却突然伸展成椭(tuǒ)圆形状,十几只白色的小足在空中快速地挥舞着——这分明是一只小爬虫呀。

③ 小爬虫仰躺在书桌上,一个劲儿朝空中乱踢着。我一时童心大起,拿过尺子一量:五毫米。我用尺子轻轻一拨,希望将它弄近一点,谁知刚碰到它的背壳,它立刻缩成一团。

④ 我好奇地看着它小心地展开身体。它那小足不断地蹬着,聚集着力量使自己“庞

(páng)大”的身躯翻转过来。但不知是用力不当还是别的原因,它只能平躺或是侧向某一边,却无法使整个身体翻转站立。()每次老以失败而告终,()它毫不气馁(něi),一阵激烈的努力过后,稍稍停歇几分钟,便又开始使出浑身解(xiâ)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⑤ 我揉了一下发胀的眼睛,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具有如此强大的恒心和毅力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站起来,打开窗户看看外面的蓝天白云,对这只小爬虫能够翻身站起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⑥ 我返回书桌,令我惊奇的是,这只原来还仰躺在桌面上奋战的小爬虫居然已经翻身站起,并在书桌上(敏捷)地爬着。我好奇地把它的身体又一次翻过来,看它怎样“东山再起。”

⑦ 小爬虫(顽强)地挥动着小足。时间缓缓地溜走,慢慢地,它挪(nuó)近了那把尺子,十几只小足一拥而上紧紧抓住尺子的边沿,接下来自然得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的,沿着尺子快速地爬开去。

⑧ 我将尺子翻转过来,那小虫居然也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着。

⑨ 我轻轻放下尺子,不用细想也能明白,这只可爱的小生命是怎样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的。

⑩ 一把尺子一张薄纸一片树叶甚至平面上的一个折点都可能给它提供成功的机会它需要的只是永不放弃的努力而己为了生存它正是这样永不懈(xiâ)怠(dài)地奋斗着

1.为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2.为文中()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写在下边的括号里。(2分)

3.恰当地选择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在第④自然段的括号中。(3分)① 如果„„就„„② 只要„„就„„③ 虽然„„但是„„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4分)

始料不及

坚持不懈

5.文中第⑥自然段画“”的句子中“东山再起”指的是()。(只填序号)(2分)

A.东边的山再一次起来。

B.再一次回到原来的状态。

C.太阳从东边升起。

6.文章的题目是“小爬虫的道理”,作者通过描写掉在书桌上的小爬虫,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下载营山县2018年期末考试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营山县2018年期末考试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集

    六年级语文上册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本次六年数学期末试卷,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统计图、实践与操作、解决问题、附加题八个部分,通过分析,我发现本套试题具有三个特点: 1......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旧屋基完小 王丽仙 一、整体情况分析: 从整体情况看,题量适当,题型较灵活,知识面较广,难易结合,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了对......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卷面分2分)(“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是《语文课程标准》识字与写字部分的目标之一。卷面分主要从字体端正、美观,书写正确、卷面整洁三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平时书写习惯与能力......

    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检测人数53人,人均91.88分,及格人数53人,最高分99,最低分74.5,及格率100%,优秀人数49人,优秀率92.45%。二、试卷特点 语文是一门综合......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一

    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末试卷 1.《赤壁之战》节选自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其他三大名著是《 》《 》,作者是》《 》 ),不能有之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péng pài du......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开县白桥镇上桥中心小学 文俊 本次期末质量监测试题覆盖面广,难易适度,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试卷从字词,积累运......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小甸完小 段志江 一、卷面分析:全班参加考试的18人。及格人数为18人,优生人数为12人,大部分同学考的都不错。第一部分前六道题是检测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