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北京文艺座谈会
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北京文艺座谈会
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北京文艺座谈会 ▼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现场
10月15日,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参会的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座谈会中称不禁想起72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那么,此次的文艺座谈会和72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怎样的会议,对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呢?
两次文艺座谈会的联系
10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文艺界代表,总人数恰好是72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72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两次会议都强调文艺要扎根生活,服务人民。延安文艺座谈会主要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抗战服务。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习近平称艺术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两次会议都强调文艺事业发展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可以说,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继承和发扬了许多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
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有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解决了把政治和艺术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
1942年,抗日军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许多文艺工作者怀着满腔热情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但是他们的创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轻视工农兵、把政治和艺术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了政治和艺术间的关系,确立了文艺界的统一战线问题。
解决了文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
1939年强调“正规”和“提高”后,许多文艺工作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关门提高”的倾向发展起来。大戏、洋戏充满了舞台,而且影响到延安的整个演出界。鲁迅艺术学院的新校址桥儿沟,紧邻农民的场院,但不少教师却关在自己的窑洞里,不与农民往来。毛泽东向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师生发表讲话,号召大家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指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
明确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抗日服务目的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称,我们知识分于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
根据地作家在文艺整风中普遍受到为工农兵群众服务的思想教育,他们积极深入工农兵,表现工农兵,创作题材发生很大变化。作家们也自觉地把描写工农兵的生活斗争作为自己的使命。民族的、阶级的斗争和劳动生产成了作品中压倒一切的题材,工农兵在文学作品中取得了真正主人公的地位。
延安文艺座谈会不仅开启了解放区文艺的新纪元,也领航了几十年的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这次会议,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此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遵照这次座谈会制定的文艺方针,全面展开了文艺整风运动。
延安座谈会后的几十年
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确认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文艺方针为新中国的文艺方向。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根据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基础,把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的上述问题作为一项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文艺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的方针。
1979年12月,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发表了祝辞,明确肯定了《讲话》,肯定了党的“双百”方针,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文艺工作的成绩。
2012年,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70周年会上,胡锦涛重温《讲话》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延安文艺座谈会
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
10月15日,除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的习近平外,参加座谈会的还有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杂技、影视等各领域的文艺工作者。让人惊奇的是新兴网络作家周小平、花千芳两位代表也列席。这次座谈会发出了如下强烈的信号:
文艺不能当市场奴隶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艺术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种、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的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
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引领良好的社会时代风气
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座谈会语录
一些演员经不起名利的自我膨胀,社会环境也提供了让他们膨胀的土壤。比如不管明星做了什么,粉丝都欢呼鼓掌。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有些作品观众一边看一边骂,创作者一边挨骂一边还挣着大钱。这样的作品是有经济效益了,但是社会效益呢?
——中国文联副主席李雪健
近年来,社会上绯闻、丑闻等纷纷闯入眼帘、聒噪不休,好像这才时髦夺眼球,甚至香臭不分,越黑越火,让我着实感到有点寒风飒飒。一开始,我以为只是偶然现象,一笑置之;渐渐地我从一些青少年的反映和津津乐道里,感到不可等闲视之;最后我感到冷风刺骨,不能就这样听之任之了。
——空政文工团一级编剧阎肃
传统并非不创新,古典也并非不时尚。
——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
第二篇:重温延安文艺座谈会
5月23日重温延安文艺座谈会
因为工作需要,我现在挂了西南分公司文学协会会长职务,经常要和文艺爱好者交流一下,交流是多了,由于事务性工作比较多,动笔却也不多。这两天想到文艺界比较有影响的大事,莫过于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七十周年纪念了,提出想写点纪念的文章,部门袁主任非常支持,然而这个文章着实不好下笔,原因是文章太大了,下不了笔,相当踌躇。主任提醒不如大家一起重温经典,因为我们的青年员工,很多还不了解,或者说曾经了解过,但现在模糊了。于是把自己由衷的敬意都列在“重温”二字中。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第三次会议上做出《结论》,他把问题归结为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即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1943年10月19日在延安《解放日报》正式发表,1953年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942年5月召开的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应时而为”的产物。来由要从“关门提高”开始,因为从1940年开始,鲁艺(鲁迅艺术文学院)有将近两年左右的正规化与专门化的“关门提高”。具体表现在:美术系向西洋学习技术,画构图复杂、大场面的画;戏剧系热衷于演大戏和外国戏,演出《日出》、《铁甲列车》、《带枪的人》等大戏;文学系欣赏古典和外国文学作品,言必契诃夫,谈必果戈理。鲁艺师生在桥儿沟礼堂里排戏,自己观摩演技,老百姓在外面拍窗子,讽刺说:“戏剧系的装疯卖傻,音乐系的哭爹喊娘,美术系的不知画啥,文学系写得一满解不下(全部听不懂)!”从艺术培养的角度来讲,“关门提高”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关键是不合抗战时宜。针对这些情况,毛泽东同志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在回答如何为群众时,提出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的原则。他阐述了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理,号召“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针对当时延安文艺界存在的一些理
论、思想问题,毛泽东作了剖析,并且提出文艺界开展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思想斗争的任务。
无疑,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及座谈会制定的文艺的工农兵方向的贯彻,推动了根据地文艺事业的发展。群众的文艺活动更为蓬勃兴旺。专业文艺工作者重视并积极参加、指导群众的文艺活动。
现在想来,虽然延安文艺座谈会过去了70年了,但毛泽东同志当时提出的“为什么人”的问题,其实是一直以来都在指导着我们文艺工作的方向。从大的来说,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了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是在着力解决文化建设服务大局,服务人民大众的问题,从具体的来说,国家推进文化下基层进行了这么多年,也是在践行文艺为群众这个主题。
一直以来,我总是深深迷恋着历史事件的宏伟大气,同时我也为自己时时身处同样有革命和历史文化色彩特性的石油亚文化的熏陶中感到庆幸,有“根”有“源”,不是无根之木,不用作无病呻吟。我最爱看的还是集团公司的《地火》,CPE的《CPE文学》、CPE报,分公司网页上的文学专栏,有阳春白雪,亦有下里巴人,这些都是表像,共同的精神实质还是唱响着石油人自己的歌,叙述着石油人自己的事,抒发着石油人自己的情。
今年3月22日向书记“四讲”动员大会讲话后,党群部请热爱石油文艺工作的老专家来给各部门党支部书记,通讯员上一堂文学创作的课,老专家在讲到自己采访优秀石油人事迹时,情为之不得不激荡,心为之不得不痛心时,掉下了眼泪。我在台下,静静聆听胡姓老先生的讲课,凝视那双饱含泪花的眼,为他这样的文艺工作者的激情而感动,恐怕只有真正理解石油文化,想真心讴歌自己的朋友,自己的“根”,自己的“源”的人呀,才能这样,才能这样啊!
(党群工作部 杨善文)
第三篇: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
《讲话》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当时一直为中共制定文艺政策指导文艺运动提供了根本方针,是对当时文艺运动的历史总结。我们通过《讲话》理解了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他通过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工作问题,学习问题,认识事实,文艺服务,如何服务,文艺战线,主要斗争几个方面来讲文艺问题。它对当时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我们现代文学也有很多理论上的帮助,有很多要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下面我具体阐述一下我认为对现代文学有比较深刻作用的几点。
第一,讲话中讲到“仅仅有这种军队(军事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文化与文学的重要性,不但鼓舞了当时的氛围,也鼓舞了我们现代社会的工作者,给我们现代社会的文人一种思想上的激励作用,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进而促进文学的丰富缤纷发展。
第二,讲话中提到“一些阶级有落后的思想,我们应该长期地耐心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摆脱背上的包袱,同自己的缺点错误作斗争,大踏步地前进。”其实这就是文学所被赋予的作用,正确的文学倾向或者文学作品会对群众思想进行启蒙,在现代社会,也是一样,它会对现实中存在的落后现象落后思想用笔杆子将其扶正,促进我们的思想发展。
第三,“工作对象问题,就是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问题。”“大众化,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我们的文艺作品就是给群众看的,在作品中应反映群众的语言,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这样的作品才能得到普及,不但这样,而且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是会不断提高着。这也是我们现代文学值得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点。现代文学也要服从服务于群众,和群众引起共鸣。
第四,“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不能是例外。”我们一定要明白国家的真正思想,明白方向及趋势是怎么样的,反动是坚决是要反对的。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对一些文艺理论基本命题的建立曾有过和继续起着重大的作用。真正只有明白这些,我们的文艺才能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
第五,“文艺服从于政治,今天中国政治的第一个根本问题是抗日,因此党的文艺工作者首先应该在抗日这一点上和党外的一切文学家艺术团结起来。”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内容。首先,经济政治文化是分不开的,一切文学和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阶级的,文学文艺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作为国家的一种基础要服务于经济政治的,进而以文学来促进全方面的发展。但是不能把文学政治化,使其缺乏文学的美感。其次,文学不仅是国家的,也是世界的,更不用说是共产党之外的其它民主党派了,应该在文学层面团结起来,一同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
第六,文艺一定要是源于生活,却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只有这样,文学才能既有说服力,又有震撼力,既能引起共鸣,又会感受到文学的美。即“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再之,我们要取之精华,去之糟粕,但有些属于政治策略性的提法不宜在其他历史条件下任意引申,比如说现在,那对于这样的点我们就应该辩证看待,不能完全学习。总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我们现代文学的启迪和影响还有很多,它仍是新时期我们中国文艺工作的一种方向。
第四篇: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 读后感
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讲话有感
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
毛讲话的引言部分,揭示会议目的: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主要讲到了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
毛阐述的文艺工作者的以下问题不但适用四十年代的中国文艺工作者,而且对当代中国文艺工作者和中国青年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一)立场问题。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我们应毫不动摇的坚持这个立场。
(二)态度问题。对于敌人任务是在暴露他们的残暴和欺骗;同盟者,有联合,有批评;人民群众,对人民的劳动和斗争,对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政党,应该赞扬。因为人民也有缺点,所以文艺工作者应当帮助改造人民。
(三)工作对象问题。文艺作品在根据地的接受者,是工农兵以及革命的干部。工农兵和革命干部来自人民群众,来自根据地,根据地农民占有大多数,所以文艺工作者要学习并且理解农民的语言,以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所以要改变思想,积极向农民学习。
(四)学习问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学习社会。
得出结论,文艺工作者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文艺要为人民群众服务,包括工人、农民、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以及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要为这四种人服务,就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
因为有些文艺工作者偏爱小资产阶级,因此要帮助他们改造,由偏爱小资产阶级转为偏爱无产阶级。
坚决批判轻视工农兵、脱离群众的倾向。要鼓励革命文艺家深入群众,同时要让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转变思想。
毛泽东在讲话中的一些要求和结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他的思想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文艺工作者和中国青年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我们的问题的中心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二)文艺服务于群众,有利于群众的,就是好东西。这体现了实践检验真理的思想
(三)革命文艺家的根本任务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要跟得上时代变化不能只关注个人感情 要服务大众,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知识分子要和群众结合,要为群众服务,需要一个互相认识的过程。
既然必须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就必须彻底解决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要有知错就改的态度 有鲜明立场不断实践。
毛泽东要求全面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学习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清除文艺工作者受到的资产阶级的影响,不能只关注个人感情 要服务大众,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这体现了毛泽东的狭隘性。不可否认这是由当时的时代决定的,但是对资
本主义的全面否定,还是会阻碍我国文艺事业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唯物思想告诉我们事物具有两面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虽然毛泽东的讲话存在不足之处,但从时代出发,总体上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以后很可能成为文艺工作者。纵观今日中国文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人说,所谓大家,非黄即暴。何况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作家越来越多,而作品却越来越次。为什么中国没有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因为中国作家缺少悲天悯人的资质,写作日趋商业化,过分关注自己的个人情感生活,脱离了群众,何谈为人民服务呢? 我们关注历史的同时,更该注重现实意义。从这个方面来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反思。
第五篇: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得讲话到中国当代艺术院
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中国当代艺术院
——兼评吕澎《走向新的开端——关于中国当代艺术院的成立》
毛泽东在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首先要解决立场问题,即“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
在我看来,这篇讲话通过所谓立场将艺术作品的创作出发点与欣赏对象分类,将思想独立自由的艺术变成工具——为所谓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工具。这样奴化艺术工作者的论调,居然很长时间里,乃至今日还被称为“一篇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文献”。深远历史意义在那里?难道在于奴化了众多艺术家?例如把画山水的山水大家活活逼得画土改,就是为人民服务了,艺术家丧失了独立的审美追求,离开了几千年传统国画的理论体系和创作体系,成为一个宣传画制造者。
“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使文艺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在我看来,毛的意思是文艺是人民大众服务的,实际上当时所谓人民大众温饱不济,谈何欣赏文艺,欣赏能力是非常低下的。如何让本属于高层次文化结晶的艺术为欣赏能力地下的群众服务呢?毛的做法不是提高群众的审美水平,而是降低艺术家的艺术追求,让本身自有艺术追求的艺术家,成为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工具。毛的这篇讲话,在今天看来有些观点已经公认是不正确的,例如关于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提法,把政治标准作为衡量文艺作品的第一标准的提法等等。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毛的讲话到他逝世,大概执行了30多年,30年的桎梏,岂能一朝得扫?
在毛之后,几代领导人对我国文艺工作的性质、目标、原则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与分析。邓小平同志强调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这里将艺术家抬到了互相需要的水平,片面地平等了,还有母亲这层关系呢,意思艺术还是要听话,听人民母亲的话;江泽民
同志要求作家艺术家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这里的意思是共同进步,两者关系变为共同前进,不再是为谁服务,听谁话的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这里艺术只需要贴近实际、生活了,贴近而不远离就可以了,群众也成为实际生活并列的一部分而已,更是全然抛弃了以前作为艺术服务对象的高度。这些重要论述都是对《讲话》精神的所谓“继承和发展”,其是就是一个逐步扬弃毛的服务思想的过程。毕竟,艺术不是工具,是艺术家独立的精神产物,没有服务的义务,又不是提供服务的服务人员。以上改变可以看出国家艺术政策对艺术的桎梏也越来越轻,约束也越来越少。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响应国家“提升软实力”的政策,才会有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当代艺术院的成立。
入选院士的艺术家,早年的创作时代基本是文革后,85思潮发生前后进入创作阶段的,这一时期思想从文革中解放出来了,滞后的体制和机构却并没有给思想已经不受禁锢的艺术家生存空间。艺术家的独立思想是人民群众中萌发得最快最早的,体制和政策是禁锢不了的艺术创作的,所以才有了85思潮之类的反当时主流的艺术思潮。今日“当代艺术”的这些知名艺术家,就是所谓“招安”的那批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也就是在这一阶段以后产生的。我为什么给“当代艺术”打上引号呢,因为这里特指那部分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实际上,当代艺术,顾名思义,只要是当代人创作的艺术,都叫当代艺术,同时期的国画、版画之类的也在发展,他们创作的艺术也是当代的艺术,能不能叫当代艺术呢?我认为艺术不能以时间上产生的早晚来定是不是当代,而要看他的作品包含的精神内涵是过去的还是当代的,而形式不过是那层壳,不时关键,只要他的内涵是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那么他就是当代艺术。被“招安”的艺术家们贡献在于在体制禁锢人的时代,以反主流的姿态顽强的生存下来,鲜活的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做个比方,在一棵树上砍了一刀——树比喻为中国文化,刀比喻为解放、文革等等事件——树必然不能继续按照原有方向和纹理生长,必然会有疤痕、新枝之类的东西产生,必然是新鲜的、独特的、关联这一刀的事物出现,那批艺术家的作品就是反映这个特殊时代的,所以他们的历史使命是应该和值得载入史册的,因
为他们是最能反映那个特殊时期的。除此以外,别的表现形式的作品,例如传统的中国画,又产生了哪些和时代对应的变化呢,产生了哪些新的精神内容呢?也是作为美术理论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能一谈当代艺术就是那部分艺术家。在创作本质上,不同门类的艺术家都对那个时代有所反映,而不能只注重其中得以部分。这一部分不过是因为载体是油画为主比较容易被外国人懂得,所以被一部分国外艺术机构收藏了,炒热了,然后国内也开始收藏了,升值了,天价了,知名了,所以就人人都觉得当代艺术就是那些艺术家。一些批评家、史论学者,在一些言谈中,也居然如此缩小范围,这是非常缺乏学术视野和公允的。当然这也不怪他们,最近几年“当代艺术”非常热的时候,也正好是他们的评论大肆宣扬的时候,时间久了自然眼目中就只有那一部分艺术家了。
回到中国当代艺术院这个问题上来吧,从吕澎的文章开始说起,他的文章前面部分清晰的叙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下属的“中国当代艺术院”成立这个事情,将各方言论清楚的列了出来,末尾继续谈他的观点:“ 中国当代艺术院的成立表明了中国当代艺术正走向一个新的开端:那就是让国家形象与当代艺术的形象混为一体。直至那些腐朽的意识形态彻底退出我们这个时代。”直白的说,这是一个逻辑不通的话,拿来结尾实在很让人失望。看到“当代艺术正走向一个新的开端”,我以为是国家更为开放,文化更为包容,艺术更为自由之类的,结果他老人家说:“那就是让国家形象与当代艺术的形象混为一体”,国家形象是什么?这个形象代表我们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家阿,诗书礼易乐春秋都不能代表它的全部;当代艺术的形象是什么?张晓刚呆滞的大家庭?岳敏君痴傻的笑脸?方力钧的光头痞子?这些都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多年禁锢之后的怪胎,这是一个短暂的历史时期的特殊中国人面貌,怎么能和国家形象混为一体呢?真要是混为一体,让世界上的人以为我们中国人是那个样子,那简直是奇耻大辱,尊敬的学者吕澎先生,您要抬举“当代艺术”,写个《当代艺术史》以部分概全部,大力鼓吹也就罢了,反正您没歪曲事实,但是以他们代表国家形象也太胆大包天了,谁给谁权力让他们代表的,还不是你们这些鼓吹的利害的理论家给闹得。几个艺术家在国际上被炒了几次,就不得了拉,地球人都知道中国当代艺术了,都知道谁谁了,好像他们代表我们国家争光了,实际上,才不是呢。一来人家世界收藏家的名单里,这点只是个不起眼的点缀,二来,哪里是争光,只是一直中国艺术没有正面地亮相,只有那少部分作品在外大肆宣传,搞得人以为那些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献丑还差不多。吕澎作为一个理论家,不但没有拨乱反正,消除这种以偏概全的错误形象,反正变本加厉的鼓吹,居心何在?何在?最末一句更为可怕可笑:“直至那些腐朽的意识形态彻底退出我们这个时代。”意思说,那些腐朽意识形态一天不退出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国家形象就是“当代艺术”那个样子?这样我们还要让别人以为我们是那个形象很长一段时间啊,拜托,大哥,这已经是21世纪了,不是文革后的年代了,那个形象已经过时了好不好?非主流90后才是当前的新人群面貌(申明:本人对非主流没啥好恶),看看他们之间形象的差距,就知道文革后30年,中国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基本上,那批极具批判性的艺术家的作品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了。当然艺术家的批判精神还可以继续,但是问题肯定已经跟文革后不一样了,艺术家作品反映的肯定是当今社会的问题了,不能再沿用那个形象了。
其实,进不进当代艺术院,对于艺术家的批判性精神的继续,应该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关键是他们自身内部还有没有批判精神,还是不是像当年一样走在时代思潮的前列。当代艺术院只是承认了他们的合法地位而已,不再是在野的被镇压状态,转换为在朝的被容纳状态,至少说明国家对批判性艺术采取了包容状态,不再是一味的镇压打击,应该说对众多有想法的人,包括搞各种艺术的人,是一种鼓励,有勇气去表达各种想法,乃至反当时体制的一些想法,毕竟当年反体制的人如今不也活得好好的,甚至还获得了体制的承认。经历过文革的人是不敢有言论自由的,更遑论其他权益;89后成长的一代,没有89前青年人思想上的激进与敏感、冲动,然不能说他们不幸,他们对国家重大事件的关注远不如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这是对的,只有自身权益的满足,才能有大的国家民族的完善。
一切都在改变,固然世界并不是那么美好,但是我还是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即使是当年代表落后、闭锁的体制也在不断的变化。艺术应该永远走在前列,走在这一时代人的精神世界的前列,带领后来的人走进新的光明,足够多的光明便可以铸成新的文明。(阿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