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庞氏骗局”与信托资金池的差别
“庞氏骗局”与信托资金池的差别
自金融大盗麦道夫获刑入狱后,历史上尘封已久的“庞氏骗局”一词再度流行,近几年来不断见诸报端。去年底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先生敢于直言银行信托理财资金池业务“本质上”是“庞氏骗局”,近期亦有媒体将信托理财资金池业务发掘出来,同样质疑这种“借短贷长、借新还旧”的金融产品有可能是“庞氏骗局”。令部分投资者担心信托资金池是“庞氏骗局”。
信托公司的资金池不但不是“庞氏骗局”,甚至是信托产品中安全性最高的。
一、“庞氏骗局”的特点信托不具备,庞氏不是信托公司
首选我们来剖析下“庞氏骗局”的特点。其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资金运用脱离实体经济,仅仅依靠后面进来的钱来垫付前面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最终导致黑洞越滚越大。其次,用高收益引诱投资者。麦道夫给出的年化收益是15%,这么高的收益除非是证券市场投资的高手,否则在实体经济的运行上,是很困难的。此外,麦道夫的投资公司是民间的,是不受国家金融监管和制约的。庞氏不是信托公司,美国的信托公司受法律严格监管,是合格的受托人,没有发生欺骗的事件。
我国发行的信托公司资金池不具备“庞氏骗局”的特点和产生的条件。
二、信托资金池受严格监管,没有脱离实体经济
信托公司要受“一法两规”的制约,这就是《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每个集合信托都要向国家银监会申请审批,获得批准后才可以发行。这是监管层面和麦道夫骗局最大的差别。
其次,信托公司资金池产品虽然资金用途不是十分清晰,比如融资方、项目具体情况等等,但不等于脱离实体经济,而是有种子项目和储备项目。这些都需要向银监会报审和有备案的。如中融信托汇聚金1号,投资于货币市场,如银行间拆借、股票质押等等;琨晟矿业资金池投资于符合既定投资标准的优质矿业能源企业进行债权、股权、债权加股权等组合投资,或通过以有限合伙人身份加入有限合伙企业、认购信托受益权等方式投资于矿业能源相关项目;恒晟产品投资于矿业和石墨;...这些这些推荐资料都有储备项目和种子项目介绍。可见资金池产品是和实体经济联系在一起的。
资金池的运作虽然存在“借短贷长、借新还旧”的形式,但只要项目周期完成后,资金退出时的收益足以覆盖之前的本息即可。这一点,信托公司肯定做过详细、周密的调查和评估的。
三、资金池是金融机构的一种创新服务
如果一个投资项目的周期较长,比如3-8年才能完成,那么这种项目单独发行就很难行得通。因为,绝大多数是人不接受超过2年以上期限的投资,多数人认可的是2年以内的投资品种。这就导致这类项目的资金募集需要换种形式,资金池是最好的一种创新手法。虽然项目的整体周期较差,可能长达2年以上,甚至5-8年,但把项目分拆成诺干周期,比如1年、1.5年、2年,首次募集的资金用去开发项目,首次募集的资金到期如1年后,通过再次发行募集,用这部分钱先支付前期投资人的本息。如此循环,项目就可以运作下去。前提是项目到期后,资金退出时的收益足以覆盖前面各期的本息即可。
如中融信托-琨晟矿业资金池,原先是每年9月份认购人可以申请赎回,现在还增加了1年、1.5年、2年三个期限选择。不过该产品投资范围都是优质、稀缺的矿业。矿是和我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如发电需要煤矿,笔记本的材料来自铁矿,...这些都是刚性需求,此外,矿的材料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积累产生,将会越挖越少。因此,其价格走势必将随时稀有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我国现在一些中小矿场被收归国有,矿的资源将越来越集中在实力雄厚的企业上面。这也减少的无序竞争带来的价格战。
此外一些项目,融资方实力并不够显眼、强大,可以拿出来养眼的资料不多,但项目优质且风险可控,如果做成资金用途明确的产品会比较难以发行(因为老百姓普遍的观念认为i,融资方实力强大还款有保障),所以,金融机构采用资金池运作,加快募集。另外,有些个别项目信托公司主动参与其中,成为项目的管理方,这类项目也不便做出资金用途明确的产品,因为,信托公司自身成了融资方了。
另外,资金池项目也有有足额抵押物的。比如矿的项目,要经过相关领域的专家评估其矿产的储量、其质地的优越性等等,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东西,不像房地产那么清晰明了,容易理解。矿的项目,信托公司经过尽职调查,认为经济价值优越,都会把项目公司的股权控制在自己手上,中融还对资金进行封闭性管理,因此,安全性其实是相当高的,变卖优质矿项目公司股权,一样是超值的。而矿的投资周期一般是较长的。
像中融汇聚金1号、圆融1号、融睿资金池,其投资领域主要是货币市场,但原理和琨晟、恒晟等项目是一样的。
现在的信托资金池期限有7天、14天、30天、60天、90天、180天、270天、360天(1年)、1.5年、19个月、2年,这么多期限的灵活搭配,而且要确保能够及时追回本息,如果不是资金池,而是要用资明确,拿来那么多对应的项目?
四、资金池的安全性从法律角度上讲比用途明确的产品更安全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很简单,因为资金用途不明确,融资方、抵押物、项目经济价值等等信息不清晰,投资者是没办法独立判断其风险和投资价值,所以,信托公司需要为兑付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而资金用途明确的产品,融资方、抵押物、风控措施、担保方等等众多要素,产品推荐批量得较为详细,信托公司更多的扮演法律中介的较色。从严格法律角度上说,信托公司只需履行尽职义务,是不需要承担市场风险的,这是要投资者去承担的。只不过,当前投资者还不够成熟,银监会对信托公司的监管非常严格,所以,这类项目也是非常安全的。但从严格的法律关系上说,资金池在安全性上更胜一凑。
典型的例子是中信信托敢于开发布会说:不兜底三峡全通项目。因为,资金用途明确,融资方实力雄厚,国有企业担保,有足额抵押物,投资者是可以独立判断其风险的。信托公司为什么要兜底,要兜底也是用钱的企业和担保方。目前为止,没有哪一家银行或者信托公司敢说:“不兜底资金池”!除非他想关门。
正因为,资金池产品信托公司需要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因此,信托公司风险管理水平一点也不能马虎,无论尽调、项目经济价值的评估、质押担保等等,在内部其实是把控得非常严格的。比如琨晟矿业资金池,还增加了实力雄厚的担保公司的保函。在恒晟产品的推荐资料中,把信托公司的管理团队都明确说明,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信托公司承担其法律责任的信心。
五、银行存款本质上也是一种资金池
老百姓最熟悉的银行存款本质也是一种资金池。我们去翻一翻银行报表,国内各家银行无一例外都以活期存款占比高为荣,而相应的贷款则绝大部分集中在一年期贷款。同时,我们能够清晰准确地界定每一笔存款对应了哪一笔贷款吗?显然也是不能的。银行有不良贷款,我们知道是银行拿了谁的钱去放贷吗?出现不良贷款、坏账?银行拿什么去填?还不是别人的存款!银行先用别人的存款把坏账填了,等处理抵押物或者追款款项再把整体存款的漏洞补上。同为国家监管的金融机构,信托公司有时候也会面临这种流动性风险。把一个较长周期的项目分拆成几个较短的期限,短期限内通过资金池接盘,借新还旧来解决流动性风险,但项目的整体收益足以覆盖短期收益的总和。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期限短的产品,其收益率要大为降低。保险理财产品也是一种资金池。保险公司推出的分红险,同样没有明确的资金用途,这是告诉大家钱不取走的话,每年会有定存利率加浮动分红。但资金用去投资什么,有什么风险保障、风险控制手段,保险合同都没有明确说明。及时如此,保险资金的规模也超过了7万亿,只不过,保险受制于投资领域和投资制度,收益太低了。此外,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销售员的提成要从本金中支付,最终导致保险账户的回本长达10年以上。我们经常听说,分红收益低,跑不过存款利息。但保险资金确实也是资金池的一种。
银行和信托都无法面对流动性风险带来的挑战,资金池项目正好可以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因此,资金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
流动性风险与金融圈内时颇为流行的“庞氏骗局”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主要在于相关的产品是否具有主观恶意,或者明知故犯。以麦道夫为例,明知道自己不会投资任何金融市场,但却敢于借新还旧,这种主观恶意的行为即可定性为“庞氏骗局”。同样,如果任意一个银行理财产品或者信托产品资金池,在明知道无法兑现相应投资收益的情况下,依然向投资者发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那么这样的产品操作也是“庞氏骗局”。
六、信托公司资金池的风险评估
资金池产品的存在让信托公司有了更大的便利,在特定类别的项目中,可以先有资金后对接项目。这大大便利了信托项目的募集,手中有钱,也更容易抢到心仪的项目。因而,很多信托公司都发起资金池产品。不过,不同信托公司的资金池产品尽管法律义务上要比资金用途明确的产品安全保障高。但不同信托公司的背景、股东实力、风险管理水平等因素存在差异,造成不同信托公司的资金池产品也存在某种风险级别上的差异。选资金池产品最好选品牌美誉度高、市场口碑好的信托公司;一些小信托公司或者知名度不高的信托公司的资金池还需要谨慎。中国的银行有好多家,但大银行也就那么几家,信托公司目前有65家,真正有市场影响力、口碑好的也不多。
有一可以评估信托公司的品牌、实力的指标可以参考,如发行规模及发行能力、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利润、注册资本金、产品线、非资金池产品的风控水平、专业能力、股东背景等等。
第二篇:P2P与庞氏骗局的本质区别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www.xiexiebang.com P2P与庞氏骗局的本质区别
最近,对P2P行业的整治消息开始放出,再一次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头条。本轮专项整治的基本政策面分为三档排查:合规、整改与取缔。国家的这些举措主要是因为前几年P2P发展势头太猛,加上还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导致频频出现问题平台,让很多投资人蒙受损失。现在不了解P2P是什么的人都自动把P2P和庞氏骗局画上了等号,那么他们到底是不是一样的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庞氏骗局?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就是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是庞氏骗局的创始人,1919年他在美国用“三个月获得40%收益”的项目成功实施第一例庞氏骗局。P2P又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是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信息服务,承担客观、真实、全面、及时进行信息披露的责任,不承担借贷违约风险。从运作模式来看,P2P很显然不是庞氏骗局。
既然P2P不是庞氏骗局,为何庞氏骗局的帽子总是挥之不去?大多数人在认知上存在严重扭曲,总是过度高估自己对已知的预测能力,低估对未知的不确定。我引用塔勒布曾经举过的例子:几乎所有离婚的人都知道婚姻几乎一半都是失败的,而当他们自己结婚时并没有预见到这样的结果。他们只会在事前告诉所有见证人“我们不会”,也会再宽慰自己“总会好的”。总结上文就是,人们习惯高估对已知的预测性,低估未知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许是好的一面,也许是坏的一面。对于P2P一样,我们总以为已经知道了互联网金融就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却不知这种自大的认知蒙蔽了进一步分析它的动力。这里暂且不讨论P2P金融的出现是否会推动或如何推动社会的发展,本文先引述一个段子。
计划厕所上市,幻想一夜暴富。前一阵网上流传一个段子,说是向社会公开融资收购几百个公共厕所,取名为“生态科技”。生态科技公司检验一下大小便,就是医疗大健康,再加个WIFI,就是互联网+。在新疆,浙江多收购几个,就是“一带一路”。装上自动门,就是工业4.0;放上3D打印的抽纸盒,有了3D打印概念;军人免费,是军工概念:装上摄像头,有了娱乐电影概念;放上几本杂志,墙上挂上广告,有传媒分销概念„„这么牛的IPO,没个二三四五六十个板,都不好意思开。等板够了,蹲厕换马桶,资产注入重组停牌,换完马桶复牌继续板,20个涨停板完,资产重组继续停牌,把男厕改成女厕后复牌继续板„„名字都想好了,先用香阁里拉,等重组板开了,再改中坑集团,中字头!等中字头也炒完了,再改名„„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www.xiexiebang.com 段子终究是段子,泡沫终究是泡沫。骗局高明与否,总有投资者一厢情愿地认为所投项目会像预期发展一样。至于厕所项目的种种漏洞,本文也无需分析。在当今社会庞氏骗局屡屡得手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分析重复上演的条件:一是投资者都希望短期内获得高收益;二是投资者都无视风险。人性的缺陷是:尽可能找到免费的午餐。无论是经验还是从理论上,免费的午餐多半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而P2P只是成了骗子兜售免费午餐的工具。
绝对的结论很可能是错的,知道的多不代表判断准确。2015年,某些媒体把重庆市长黄奇帆在重庆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总结为:把金融搞得很复杂的那些人都是骗子。当时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金融行业涉及的学科领域其实非常多,如果一个人单独抛出一句金融很简单的话,在我看来这个人要么是骗子,要么是傻子,倘若都不是,就是两者兼得。为此,笔者当时经过原文对比发现黄市长的讲话内容是:金融的本源其实并不复杂,如果一套说法说得把金融ABC给丢了,它哪怕再复杂再高端,也别信。黄市长对金融本源的概括,并非构成了对金融行业的概括。
信息不发达的时候,庞氏骗局屡屡上演,为何在信息发达时代不被迅速识破,反而骗子会频频得手?作为一名兢兢业业的金融民工,我觉得传统社会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庞氏骗局,但信息过量同样会增加认知的偏差。过度的信息量会削弱阅读者的认知水平,因为个人很难从海量的信息决策中做出有效明智的决策。这就如同孩子发烧,去百度去查询治疗方案一样找不到准确的答案。
近6成人愿意追加P2P投资,认为和“骗子”、“金融”二字无关。近日,有网贷平台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法治创新研究中心、财经国家周刊及财经国家新闻网开展了2015年网贷投资人问卷调查活动,并于2016年1月8日对外发布了《2015年P2P网贷投资人问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有59.63%的投资人表示继续看好P2P网贷的发展,并且追加投资。据笔者调查,那些所谓跑路的P2P公司从一开始就是招摇撞骗的,如果投资者一开始就不被高达20%的收益所诱惑,对平台进行细致的研究,不难看出破绽。有人将大大集团讽刺概括为《一个淫贼的励志故事》,但其经营模式和e租宝几乎没有区别,都是依靠高收益完成庞氏骗局。大大集团和e租宝从一开始就不能算是P2P,和“金融”二字更没有任何关系。
金融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本质就是借钱出去,然后还要收得回来。还钱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别人赚了钱来还,一种是别人借钱来还,而第二种情况,钱是会越骗越多,“死”是迟早的事情。伟大是熬出来的,尤其是金融,穿越了周期才能认识到真正的价值。
文章来源:上海长久贷
第三篇:债权转让和庞氏骗局的问题
债权转让和庞氏骗局的问题
有人担忧债权转让的模式容易导致庞氏骗局,同时把其与P2P平台的坏账率捆绑在一起。但是三者并无必然联系。
单纯以平台坏账率来判断是否庞氏骗局,是粗糙的、不准确的、若是将专业放贷人(债权出让人)和与其关联的P2P平台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当收益率和风险储备金之和小于其运营成本和坏账率时,专业放贷人的经营和机构运营是不具备持续性的,但不能认定为庞氏骗局。当明确投资人的回报并非来自于还款人的还款效益,而来自于虚假债权和债权重复转让形成的现金流时,才能明确其为庞氏骗局。庞氏骗局的核心问题是,不存在真实资产或交易,或者刻意隐瞒债权的风险信息循环转让,而不是出现坏账。
也就是说,只要债权信息并非虚假,同时并为重复转让,即使其多次转让、平台的坏账率偏高,也不会形成庞氏骗局。庞氏骗局是基于流动性形成的风险,与坏账率指标并无直接关系,除非是其刻意向投资者隐瞒债权相关的基础信息。何况,债权已经实质形成(即价值是存在的),并且每个债权的期限和转让次数是有限的,击鼓传花可能性几乎不存在。除非是大量的、持续的在原始债权信息上造假,而后者在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其在技术上是极难实现的,也经不起审计。
另一方面,债权转让可能导致庞氏骗局的担忧来自于专业放贷人账户的流动性压力。对于债权转让模式中的专业放贷人账户来说,由于期限错配和金额错配的存在,专业放贷人账户的流动性的压力是很大的。在债权尚未到期的基础上,若是该债权不能及时被及时转让给下一家,极有可能引发现金流断裂的危险。这要求专业放贷人要有一定的“被强制”在账户里的资金来提供流动性。同时,《合同法》上规定,债权转让过程中不得牟利,也就是说,专业放贷人账户是没有收益来补充资金的。专业放贷人提供的原始流动性(自由资金)和债权转让(资金流动)速度也就称为了其中的关键。
投融贷P2P网贷平台CEO分析以往一些跑路的网贷平台时表示,目前线上现存活跃的P2P网站大概有800家,且增长势头迅猛。很多网贷平台在信息披露、资质审核、利率确定方面流于形式,为了追求规模效益而大肆扩张,造成经营上的风险,再加上不规范操作,也导致风险被人为放大,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第四篇:银行理财与庞氏骗局的“远与近”
宏皓:银行理财与庞氏骗局的“远与近”
华夏银行、工商银行先后被曝“员工私卖理财产品巨亏”,使理财产品的风险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最近一则新闻又将银行理财产品与“庞氏骗局”相联系: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的一篇文章指出,银行采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产品的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肖钢作为老资格的银行家,此言一出,银行理财风险引发各方震惊和广泛讨论。银行理财是不是庞氏骗局?中国影子银行的问题究竟有多严重?如何整顿和监管影子银行?此类问题非常重要,需要系统、客观进行剖析和评估。
1.将银行“借新还旧”操作划归“庞氏骗局”范畴有失公平
这里提到“庞氏骗局”一词,那么,何谓“庞氏骗局”呢。这里需要普及一下金融知识。1903年,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的意大利裔投机商移民到美国。十年后,他发明了一个骗局,以一项3个月就可得到40%利润回报的投资吸引了大批追随者。通过把后来者的钱作为利润发给先进入的投资者,庞齐成功地在7个月内吸引3万名投资者,并且把这项“投资骗局”维持了一年之久。自此,一个名叫“庞氏骗局”的金融欺诈方式诞生了。通俗讲,“庞氏骗局”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的一套骗人把戏。那么,将银行理财产品看成一场骗局是否冤枉了银行了?银行卖出的绝大部分理财产品,到期都能保持正常还本付息。
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名为理财,本质上仍是信贷的变种,很大程度上是信贷额度严厉管制的产物,资金最终用途很大一部分是流向中长期贷款。这类理财产品到期后,其还本资金来源于后续募集的理财计划的资金。说白了,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发新债,还旧债。这样的资金结构很可能会出现所谓的理财产品期限与中长期贷款期限错配的问题,容易使产品陷入连环式陷阱。这也是银行理财被称为“庞氏骗局”的原因。
但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还算稳健。最近几年,除了少数与股票等挂钩的高风险理财产品出现过零收益或负收益,其他理财产品基本都能实现预期收益。只要经济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银行能维持正常的理财产品销售,银行资金循环正常,银行就不会出现兑付的问题。
2.期限错配的盈利模式本身其实无可厚非
围绕影子银行的主要争议目前集中在三点:1.以银行理财为代表,产品和投资标的期限错配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问题;2.“资产池”模式下滚动发行产品导致的“庞氏骗局”嫌疑;3.投资资产的安全性问题。
银行理财产品的短期限特征突出,发行产品的期限占比上,1-3个月的产品占据发行总数的60%左右,而对应的资产标的期限普遍较长:监管部门披露截至年中银行理财产品投向中,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同业存款占比超过60%,债权项目融资类(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票据资产、银信合作等)占比25%左右,高收益型权益类资产占比10%左右。
但是,期限错配的盈利模式本身其实无可厚非,事实上,期限错配正是银行表内经营最主要利润来源:商业银行一般存款中活期占比在30%以上,超过1年的定期存款占比也始终较低,而贷款结构中中长期比例整体在50%以上,存款利率上限管理和贷款利率下限管理的背景下,活期存款和中长期贷款之间的稳定利差成为银行净息差贡献的主力。
期限错配并非影子银行的特有风险,问题的本质停留在如何有效进行流动性安排,提高理财账户的全盘现金流摆布规划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如果仅仅因为银行理财采用了借新还旧式期限错配的操作模式,就认为其属于“庞氏骗局”的范畴,显然有失公平。理财是否属于庞氏骗局,标准应该取决于两点:资产池是否有真实的优质资产和产品预期收益率是否明显高估。
根据银监会对媒体披露的理财配置资产占比,用AA+短融和中票收益率、SHIBOR3M、票据直贴利率、1年期贷款利率进行加权,模拟出的综合收益率与全市场1个月期理财产品收益走势基本相符,并且收益和成本的利差尽管从去年年中以来高位回落,但截至目前依然有1个百分点左右的获利空间,不属于资产回报无法覆盖产品要求收益的情形。
并且,理财产品的设计上,存在募集期只有活期收益、到期清算往往采用T+N形式(此期间不付息)的问题,导致真实的产品收益率相比名义的预期收益存在一定差距,实际收益水平对比存款并未明显高估。我们以大型银行发行的1个月期预期收益4%的产品为例,经发售期和清算规则调整后的实际收益水平在3%附近(如果设计为保本型产品纳入表内以存款核算,那么要求的投资收益率在3.3%以上,加上托管和销售费率,资产收益应当在3.5%
上下水平——含同业存款、信用债和贷款性质标的的理财资产池综合收益完全可以满足),已经低于3.25%的大行一年定存牌价利率。
3.银行理财产品可算作是利率市场化的“先驱”
庞氏骗局是“空手套白狼”,而理财产品可是有对应的资产的。进一步说,还有一大不同在于,这些短期理财产品其实就是变相的银行“活期存款”。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这些银行理财产品可算作是利率市场化的“先驱”。在银行的日常运营中,商业银行一般存款中活期占比在30%以上,超过1年的定期存款占比也始终较低,而贷款结构中中长期比例整体在50%以上。所以理财产品的“庞氏骗局”说法不算准确,在以往也确实没发生过违约现象(12月华夏银行的纠纷是兜售的第三方理财产品)。
4.影子银行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中国实体经济融资对影子银行体系的依赖越来越强,影子银行体系扩展了融资主体的外延,也成为传统信贷市场的补充,对其的态度应该以监管为主,管制不必过于激烈。无论如何界定和定义,影子银行都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因为蕴含风险就简单否定。世界上没有毫无风险的金融业务和金融创新。风险总是存在,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不鼓励竞争和创新的风险,事实上远远超过竞争和创新的风险。尽管我国影子银行业务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总体规模仍然有限。目前我国银行总资产接近130万亿,贷款接近70万亿,居民储蓄存款近40万亿。与此相比,各类影子银行业务或者直接融资业务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5.如何正确引导影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针对我国影子银行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我们既不能简单一刀切,谈“影”色变,一概否定,甚至妖魔化,也不能听之任之,漠视不管,我们需要客观、公正和理性的科学态度,深入分析和正确引导影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首先,要根据我国银行金融体系的具体实际,对影子银行给以符合我国国情的界定和定义,并据此摸清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实际规模,不要动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说到影子银行风险,就好像到处都是影子银行,金融危机马上就要到来似的。这并不符合我国实际。其次,不要一说到风险,就立刻想到“收、卡、管”。影子银行业务种类繁多,风险和收益结构互不相同,有些并不具有系统性风险,金融机构具有自我消化能力。哪些应该监管,哪些不应该监管,监管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指标和方法来监管,都需要首先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集思广益,妥善决策。
6.理财产品透明度亟待提高
目前银行理财业务主流模式是资金池模式。对于销售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投资者并不知道去向,大多数金融机构以规避风险为由,拒绝向投资者公布投资组合、实时收益及风险等关键信息,这些资金池基本成为一个巨大的“黑箱”。如果投资者失去信心并退出理财产品,这样的击鼓传花就会停止,相关风险就会集中爆发。而反观公募基金市场,因为有比较透明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投资者逐渐明白“买者自负”的道理。公募基金的透明运作模式,或许可以给理财产品以借鉴。肖钢关于银行理财产品是骗局的提示,一席话捅破了窗户纸,明白告诉老百姓,理财产品有风险,购买须谨慎。银行在向百姓销售理财产品时,不应误导销售,应让客户享有知情权,履行揭示风险的义务,告诉投资的用途,把可能遇到的风险向百姓讲明白,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投资。而普通人在购买时一定想着高收益、高风险这回事,弄清楚到底投向哪里。这和“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是一个道理。
7.银行转型升级路在何方
在全球经济减速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也在减速;经济减速的结果是储蓄率下降,银行规模扩张的模式将走向没落。既然银行业的规模扩张不能持久,传统的商业银行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小,因此金融创新成为唯一出路。另外,随着储蓄率下降、养老压力的加大和跨期安全成为第一位,社会越来越需要大量有稳定收益的金融理财产品,可是中国银行的财富管理最缺的是有20年以上实践经验的金融投资专家。
随着财富管理服务的出现和逐步发展,财富管理的专业化知识和能力将成为财富管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将不可避免,金融投资专家品牌因素在财富管理服务的市场竞争中将越来越重要。
银行的转型升级之路只有一条:就是放下在垄断体制下养成的偏见,聘请外部真正有20年以上实践经验的投资专家担任银行的财富管理顾问,将优秀的金融投资专家的影响力及财富管理的专业能力与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相结合,就会大幅提高财富管理的竞争力,留住
并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直接带来的就是客户存款和业务量的增大,增加银行的持续盈利能力。
在流动性过剩的今天,哪家金融机构能管理好财富,大量财富必然会流向谁。私人银行的财富管理是让高端客户的财富持续稳定增值,银行未来的发展是以财富管理的能力定胜败,银行只有在真正财富管理专家的带领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此,私人银行业务应成为银行创新发展的核心,用私人银行的创新发展推动银行的转型升级,用优秀的金融投资专家品牌打造出国内优质的财富管理银行。
专家简介:
宏皓:原名:章强。著名金融学家﹑融资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政府、上市公司融资顾问,中经产业基金理事会秘书长,央视网财经评论员。
第五篇:什么是信托资金池
李明的办公室在杭州市中心一处写字楼23层,其团队仅7人,操盘近百亿规模的资金池。采访这天是他难得的闲暇时刻:因为要对接一笔同业的信托受益权,刚从外地“看项目”回来,比预定时间提早抵达。
在外界看来,信托资金池隐秘、强大,似“洪水猛兽”;操盘手隐于幕后,操纵数百亿资金在各类非标、场内资产间腾挪,一旦募资青黄不接,风险便有“火烧连营”的可能。
监管层对此亦有顾虑。在年初的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银监会对信托业提出“回归信托主业,运用净资本管理约束信贷类业务,不开展非标资金池业务”的要求。
但“资金池老兵”李明认为,市场的恐惧源自不了解:银行存贷款就是典型的资金池模式,社会公众天天与之打交道,而信托资金池也可达到相似的安全度。他甚至表示,资金池应成为行业创新方向,与倚重抵押的主流信托产品相比,资金池业务更能体现主动管理能力。
|资金池前史
在李明看来,过去媒体对“资金池”风险的渲染,使这称谓略带负面色彩,他更愿意用“信托货币基金”一词,因为国内首只资金池产品就采用了货币基金的结构。2005年,上国投(即“上海信托”)推出现金丰利产品,与货币基金结构类同,按净值管理、随时可以赎回。不同在于,现金丰利可以买入一定比例的非标资产,这使其收益率超出一般货币基金。
“现金丰利这款资金池产品,至今仍是业内管理难度最高的产品。”李明说,资产端久期拉长,资金端却要随时应对赎回,流动性管理压力较大。据传上国投在2013年“钱荒”期间曾遭大量赎回,艰难过关。
2009年后,平安信托推出“日聚金”跨市场货币基金,开创了另一模式:募资端分活期、预约两类,前者可以自由赎回,后者有1个月至1年不等的固定期限。资金久期拉长可降低赎回压力,资产端的配置亦更为自由。此后中融、华宝、华润等信托公司纷纷跟进,此模式遂成资金池的主流。
还有两类业务可纳入“广义资金池”,一是分期产品接续投向一个长期项目,如5年房地产融资项目拆成5个1年期项目;另一类是银行主导的通道型资金池,信托公司没有主动管理权限。
“严格意义的资金池就是上国投和平安的模式,目前存量在3000亿元以内。相比全行业超过10万亿的受托资产,量还很小。”李明说。
这3000亿不到的“池子”并没有明显的行业边界,主要买家来自金融同业,如银行、券商和其他信托公司。同业客户的购买量大额、稳定、久期长,部分为了自身现金管理,部分是对接自己的产品,再销售给个人客户。李明估算,池子约有一半的资金来自同业。
剩余资金来自非金融企业和高净值个人,这类客户逐利动机强,购买金额分散、时点波动大,多在年中和年末资金紧张时大量买入。
李明表示,资金池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未来扩张速度有限。“2011年前后银行间市场利率很高,但理财市场没有同步,4%左右的收益率就能轻松募资,可以做跨市场套利。如今老百姓理财意识提高,加上互联网金融崛起,两个市场已基本同步。”
|“水池”的数学问题
跨市场套利机会消失后,信托资金池的盈利只能靠期限错配。由此形成的最大风险是存量资金枯竭、爆发兑付危机。
李明用一道小学数学题来比拟:水池有4个水龙头,两个进水,两个放水;给定水龙头的流量,问池子排空需要多长时间?“对信托资金池而言,进水的龙头一个是募资,一个是投资回款;出水的龙头一个是产品兑付,一个是投资付款。”
其中,投资付款完全可控,投资回款、产品兑付基本可控。“非标资产要专人跟项目,场内资产每天盯盘,基本能预判回款状况;产品兑付前要跟客户保持电话沟通,了解他们的赎回意愿。” 最不可测的是募资端。“我们永远无法准确知道下周能募到多少资金,这考验你的市场感觉、对客户的熟悉程度。但这也不至于失控,因为可以通过提价、调整销售政策来推动募资。”李明续称。
这构成了李明团队每天的主要工作:打电话、算数字,估算掌握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流动性缺口”的规模。“很多数据是日终才出来,经常加班到晚上。”
除了流动性缺口外,信托公司常用“资产负债久期比”、“负债久期结构”等指标来监控流动性风险,其逻辑与银行业相仿。有些信托公司背靠大型集团,可向总部申请临时调资弥补缺口。
“银行存贷业务就是资金池,存款随时可以‘赎回’,流动性风险不小。我们天天跟银行打交道,却不认为存款有危险。”李明说,“巴塞尔委员会对流动性风险制定了完善的监管体系,信托业可以参考。”
他认为,信托资金池应当“有且只有”一个利润来源,即期限错配,不能搞“信用错配”。“就是指募资端的产品评级为AA,但资产端大量买入A级甚至更低等级的资产,赚取信用利差。实质是向投资者隐瞒了风险,一定不可持续。”
|业务定位之惑 “从法律角度,只有银行、财务公司的资金池有条文支持。后来演化出银行理财、信托两大资金池,应该不在立法者的意料中。”深圳某基金子公司风控总监说,监管层对于新生的资金池似有矛盾情感,既不忍一概打压,又担心爆发风险。
2012年末,市场传言银监会“叫停信托资金池”;随后银监会官员表态称“叫停”一说不准确,监管只是在摸底调研,考虑研究制定银行理财以及信托产品的规范文件,拟禁止资金和资产“多对多”。
2013年3月,银监会发文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单独建账、单独核算,银行纷纷整改理财业务。但据了解,整改重点是会计分账,并未停止资金池运作。对信托资金池,年初银监会曾有“停止非标资金池”的考虑,业界仍在等待监管明确其定位。
在公司层面,资金池的角色亦有摇摆:是作为独立核算的利润单元,赋予其资金定价、资产配置的权限,还是作为公司的流动性工具,为“全局”服务?
“现实中两种情况都有,无法完全区分。”李明说,对公司而言,资金池有三好:提高资金灵活度,比如突然接到大项目,可先用资金池接下再慢慢募资;降低全公司的资金成本,提高利润;为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完善服务链条,提高客户黏性。李明认为,公司应该更多地保留业务独立性,让专业团队来决定以什么价格募资、买入什么资产,否则风险管理容易出问题。“我们的要求是,买资产的质量一定要比全公司平均水平高一个等级。”
“信托业是监管眼里的坏孩子,资金池又是受误解最深的一块。”李明续称,“其实它就是个工具,故意滥用会有很大杀伤力,但处于强监管下的信托公司,对风险、对市场深怀敬畏,怎敢拿资金池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