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四专题世间惟有情难画
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四专题世间惟有情难画
——情感的表达
一、【课标解析】
1、写作必须做到“真实”,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抒发真挚的情感,因为情感是生活的神经元,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情感是文章的激活素。
2、掌握状物传情的两种方法:一是“寓情于景”,二是“为情造景”。这是其难点。
3、掌握记叙的两个窍门:一是安排好一条感情线索,写出感情的波澜、感情的发展变化。二是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这是其重点。
二、【文本导读】 走进现场
1、艾贝《琳达又上学了》点评
(1)空洞的抒情一般不可能使人感动,只有把读者带入感人的情境,才能使人感同身受,才能使人感动。本文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班上的同学对琳达的爱的举动——全班同学都剃成光头,特别是细致地描写了有一头美发的、最喜欢各种各样美丽别致的发夹的朱丽亚最先响应。
写了家长对大家剃光头的支持,写了25位同学自己动手制作小礼物,老师为每一位同学买了一件T恤衫,并请美工喷上大字:“琳
达,我们爱你”。正是这些具体的行动,感动了琳达,使琳达又上学了。
(2)如果琳达的同学只是采用“抒情”的方法,一般性地表达对琳达的爱和关心,可能也不会使琳达重返校园。而全班同学都剃了光头,各自带上富有特色的礼物,兴师动众地一起到琳达家去,这是琳达万万没有想到的。文中虽然没有具体写琳达是如何在同学们的感召下重返校园的,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来,当琳达看到全班25个男男女女的光头出现在她家的时候,她的心灵会受到何等的震撼。任何直接“抒情”的方法都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3)要想真正打动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读者引入具体的情感状态,也就是说,感人最有效的方法是创造感人的情境。“心理医生找过了,校长也去看了她”,琳达还是“不再来上学”,是因为心理医生和校长采用的方法可能都是“晓之以理”或是一般性地表示对琳达的关爱,没有创设出感人的情境。而全班同学剃光头这样一种独特的举动却深深地感动了琳达,是琳达重返校园了。
活动体验
1、阿拉旦·淖尔《谁在天边唱歌》点评
本文把读者引入到清晨辽阔的草原,在空阔无际的背景下,一个歌者迎着晨光,远远的走来,他放开喉咙,唱起了古老的歌谣。作者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传达了一种空阔、苍凉、凄美,带着原始的忧郁和伤痛的高古的情感。
龙章辉《一根藤蔓在奔跑》点评
本文是一曲春天的颂歌,是一曲劳动和美的赞歌。作者把他的一腔欣喜之情凝结在一根活灵活现的藤蔓上,藤蔓、少女、村庄,这三个典型的意象,构建出一个朝气勃勃的情境,传达出作者发自心灵深处的对新生活的赞美。
2、乔安特·门特《家之恋》点评
本文作者用饱含深情而又充满理智的文字,表达了在病榻上度过了十三年生涯且每况愈下的父亲的深沉的爱。作者没有空洞的抒情,而是首先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父亲的病情,父亲即使已经病成这样,甚至可以在他的手臂上用吸尘器吸尘了,但是,“我喜欢感到父亲仍在那儿并且伸手可及,这样的感情非常真实且震撼人心,让读者为作者的真诚和善良落泪。另外,作者还用充满理解的笔触写出了对含辛茹苦的母亲的崇敬之情,这使文章蕴含的感情更加深厚。
3、托尔斯泰话语点评
一般说来,情感不宜作直接的抒发,也不能直接地告白,而要把情感寄寓到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去,化无形为有形,使人们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去体味人物的情感。刻画形象,可以工笔细描,也可以简笔勾勒;可以状貌写实,也可以传神写意;可以客观冷静,也可以笔带感情。总之一句话,有效地情感传达,必须要写情感的“状”,写在某种情感状态下人物是如何表现的。
4、张枫《爸,你进来吧!》点评
本文所要表现的情感是包含着冲突的情感。临近高考。“我”和打工的父亲租借了房子住在校外,劳累过度的父亲得了腰椎病,疼得禁
不住呻吟起来,使“我”不能安睡,于是“我”呵责了父亲。可是随即自责又涌上了“我”的心头。这时,“我”的心灵深处充满了多重冲突:这是情与理的冲突,使人性和功名的冲突,是自我角色中人子和考生的冲突。终于,作为人子的“我”喊出了颇为动人的一声:“爸,你进来吧!”在这一声呼唤中,浓浓的父子之情表现出来了,心灵深处的人性浮现出来了。
三、【范文欣赏】
1、亲情无价
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好好地看您是什么时候了,父亲。
我只记得那时的您,头发乌黑,皮肤泛着古铜色的光。青年时期的下乡生活,让您有了健康的体魄,也让您在纷繁的社会中变得寡言少语。
自我上高中以来,您就很少管过我。有人说“儿随母,女随父”。在我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妈妈的教育和关怀。我几乎每天都要和她谈笑,却很少能跟您讲上一句话。妈妈总是关心我这,关心我那,而在我眼中,您总是坐在您自己的角落里,研究着自己的股票。我总觉得您根本不关心我,我总觉得您是家中的一个外人。
随着感情的疏远,我发现我渐渐地不认得您了。“代沟”,这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高考离我越来越近,可您却离我越来越远。虽然您也开始不时地说些什么,您也开始每天按时往我嘴里塞各种各样的补品,可对我来
讲,那些话远不如妈妈讲得动听。而塞药时我甚至感觉,您是一个“医生”,而不是一个父亲。感情的疏远,似乎真的隔断了认知。
考前的那几天学校放假,您让我到您的学校复习。您带着我去了您的学校,让我在办公室等着,自己去清理一间教室出来。我一人待在办公室里无聊,就走下楼去,走到那间教室门口。教室里您忙碌的身影晃动着。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好好看看您了。
我一声不响地走进去。您还在忙着。光线并不明亮,我却看到了您头上几点晃眼的光。我头一次注意到您有白头发了。您费力地搬着桌子,额头上已经闪着莹莹的光。这就是我的父亲啊,曾几何时家里重活一人包的父亲,竟也变得这样虚弱!您还是老了啊!那一刻,我突然感觉一股冲击从心底喷薄而出,震动着我的全身。我觉得那是源自割不断的亲情,那是心底的回音。突然找回了被父爱包围的感觉,这父爱不像从前那样广博而无微不至,但它却更深沉,更能激起我内心的共鸣。我觉得我重新认识了您。
也许您还没有感觉到我的觉醒,也许在您眼中我还是那个对您冷若冰霜不屑一顾的小男孩。可您一定知道,只要亲情不断,血脉相连,我一定会认识到父爱的伟大。感情也许会疏远,可无论这代沟有多宽,我终究会望见您的!【点评】从当代中学生与父辈存在代沟这一社会现象切入,写了代沟使“我”缺乏对父爱的准确解读,也表明了事实教育“我”要认识父爱、热爱父亲的主题。文章叙写“我”对父爱的误解,是铺垫,是深化认识的前奏。详写“父亲费力搬桌子”的细节--这是一位走向衰老的男
人心中爱子之情的自然流露,作者饱蘸浓情,写得令人感动。在表达上,文章采用内心独白式的方式,显得真实、自然,又强化了感情的宣泄;在选材立意上,直指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记忆中的感动
太棒了!学校放三天假,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妈妈同意我去外公家度过这三天假期。一大早,我就来到邮电局前面等车。
马路拐弯处有一个绿色的信箱,在朝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由于接连几天下雨,信箱前面有一大片水洼。我站在信箱的一边,欣赏着早晨的美景。
太阳渐渐升高了,车还没有来。这时,一位穿着洁白连衣裙的小姑娘,手里拿着一封信,一蹦一跳地向信箱跑来。小姑娘的后面跟着一位白发老爷爷,老爷爷手里拿着一把剑。看样子,这爷孙俩是刚刚结束晨练,顺便来寄信的。小姑娘刚刚来到信箱旁边,突然,一辆摩托车从马路北面行驶过来,恰巧对面又开来一辆大卡车,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匆忙中把车开进了水洼,一股水浪夹杂着泥点向我这边甩过来。这一切发生得太快、太意外了,我只来得及惊呼一声,车已经开走了。低头看看,我的鞋上、裤腿上满是泥点。再看看旁边,小姑娘的白裙子简直变成了黑裙子。连那信箱也未能幸免,变成了一个“大花脸”。
我生气地说了声“真倒霉”,掏出手帕擦起泥点来,还边擦边向小姑娘望去,心想:她还不哭一鼻子?出乎我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小姑娘看也没看自己的脏裙子,把手中的信放在已经走到她身边的老爷爷手里,掏出一块洁白的手绢擦起那脏乎乎的邮箱来。她那只拿手绢的
小手忙上忙下,一个小泥点也不放过。那位白发老爷爷在一旁看着她微微笑着。
我呆呆地看着,忘记了自己在干什么。一会儿,小姑娘擦完了,她直起身,看了看被自己擦得干干净净的信箱,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位老爷爷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块手绢,递给了小姑娘,说:“来,擦擦裙子。”小姑娘这才低下头擦裙子上的泥点。老爷爷一边把信投进信箱,一边笑眯眯地对小姑娘说:“小美,裙子脏了,心疼吗?”小姑娘一边擦一边用甜甜的声音说:“不心疼。裙子脏了可以洗,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事,信箱每天都有人用,它被弄脏了,这可是关系到许多人的事。”听了这爷孙俩的对话,再想想自己刚才的言行,我不知不觉地脸红了,惭愧地低下了头。再抬起头来时,我看到那爷孙俩已经有说有笑地走远了。
“嘀嘀……”,盼了许久的汽车终于来了,我上了车。车启动了,我回过头去看,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那洁净的信箱又在闪闪发光了。在那金色的光芒中,我仿佛看到了小姑娘那纯真的笑脸……
【点评】本文截取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通的片断,即在等汽车时见到一位小姑娘在被摩托车溅了一身泥之后,先擦被弄脏了的公用信箱,后擦自己裙子的事情。事情虽小,但有头有尾,情景真切,在作者的铺排渲染中,突出赞扬了小姑娘不计小事和先人后己的风格,以自己的“不知不觉地脸红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作结,呼吁社会良好的社会风尚,值得称道。该注意的是切勿有渲染过甚,让人感到造作的毛病才好。
2、给语文老师的一封信 王海
尊敬的老师:您好!
现在,我正坐在考场中,手握钢笔,把一年来您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打捞的成果一一展现在试卷上。看着一道道陌生而又熟悉的试题,过去对您的不解甚至抵触情绪不禁烟消云散。
您还记得吗?那一次,您来了个突然袭击,要求我们把课本附录中的10首古诗全部默写下来。贪玩的我一下子呆住了,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诗句就像泥鳅一般逃得不知所终。一天后,看到作业本上四处绽放的红红的“×”,我没有反思自己,反而埋怨您事先不打招呼,害得我出丑。您要求我们将每个错字改正后,用红笔抄写10遍,还说下次再错就要成倍地抄,我们敢怒而不敢言,私底下骂您是冷血动物、虐待狂。在您的督促下,我加倍努力学习应该背诵的古诗词。如今,试卷上那些古诗填空题,我全部一气呵成。试想,要不是您当初的突然袭击外加罚写,那些古诗词怎么会在我的大脑里安家落户,随时听候差遣呢?
还有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您全部让我们自己去注音、解释,还逼着我们对课文提出三个以上不同类型的问题,并要求我们自己写出答案,弄得我们苦不堪言。当我们刚停下来喘口气时,您又想出一些新花样来“整”我们,还说什么懒老师才能带出勤学生,当我们被那些“刁钻古怪”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时,您不但不帮忙,反而在一旁“幸灾乐
祸”。有好几回,我们都发誓不做您的那些怪问题,可大家谁也不愿意向您低头认输,我是第一个……
看到作文题,我不由想起了那次周记,懒惰的我找出上小学时买的一本作文选,抄了一篇关于养兔的作文交差。谁知,过了几天,您讲评周记时,把我的那篇“克隆作文”狠狠“表扬”了一番,还让我给全班同学“介绍经验”。老师,您不知道当时我的脸有多烫,手中的作文本就像一堆火。台上那短短几分钟,真比台下一年还难挨啊!当时,我真是恨死您了。打那以后,您布置的周记打死我也不敢去抄什么“优秀作文”了,要躲过您那双“火眼金睛”可太难了。后来,我又被您请到讲台上介绍过几次经验,那几次,我可是昂首挺胸走上去的。渐渐地,我爱上了作文,而且还成了您麾下的一名写作高手!此刻,笔在作文稿纸上跳着欢快的舞蹈,倾泻出我的感受:
老师,谢谢您!您对我的教诲与帮助,是我今生最宝贵的财富。祝老师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您的学生:小海 2006年6月26日
【点评】本文运用反衬的手法,先极力描写对语文老师的某些做法的不理解甚至抵触情绪,在“背古诗”、“默生词”、“抄作文”三件典型事件中,作者一开始均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但后来“试卷上那些古诗填空题,我全部一气呵成”、“大家谁也不愿意向您低头认输,我是第一个”、“成了您麾下的一名写作高手,笔在作文稿纸上跳着欢快的
舞蹈”,最后倾泻出我的感受“老师,谢谢您!您对我的教诲与帮助,是我今生最宝贵的财富。”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和尊重之情,感染力极强。另外本文除感情浓烈、主旨突出、语言流畅、感染力强等优点外,还有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合乎写作规范,即一是格式正确,称呼、问候、正文、结语、署名、日期六个部分一应俱全;二是段意单
一、内容完整、长短适宜,这些是书信类作文的基本要求。
四、【写作常识】 含蓄委婉的抒情方法例析
平淡之作,常常读了前面就知道后面,稍露端倪,便见结局;作者唯恐读者弄不清楚,就不留余地,全盘托出,这类文章,读之不假思索,给人的印象,大抵只能是索然无味。艺术的妙绝,常在其委婉含蓄。它要求作者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深沉细腻,运用各种旁敲侧击、寓意双关的笔法,收到含而不露,弦外流音的效果。所谓曲折含蓄法就是把深意隐含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之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言有尽而意无穷”,苏东坡的话道出了委婉含蓄的真谛。委婉含蓄的方式有如下四种:
一、藏情于叙。是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即寓情于事,使感情从具体的事件叙述中自然流露出来,从而感染读者。这种渗透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真诚、可亲。
二、藏情于物。是指通过写物来抒发感情。在描绘动态和静态的物体时,不只反映事物的状态特点,而且把内心世界的爱憎好恶的情
感交融于物体中表露出来。咏物诗和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多采用这种手法。
三、藏情于景。我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感情的火山爆发了,不可遏止,但赤裸裸地表露出来又太直白,希望它能使读者回味无穷,于是就把它藏于山水草木之中,把无形的情思化为有形的景物。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对荷塘与月色的描写,虽未提到一个情字,却又无处不隐隐透露着作者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感情。
四、藏情于理。理中含情,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和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林觉民的《与妻书》可谓情理交融,烈士将对爱妻之深情藏于“勇于就死”之理中,催人泪下。
当然,讲含蓄不应把它与率直对立起来。含蓄不是隐晦的同义词,含蓄不是含糊,而是虽未直接说出,但可以给人以启迪和深思。含蓄是能够让人心领神会,决不至于发生歧义。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荷塘月色》艺术手法赏析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代表作,素来以情景交融而著称。
荷塘的花是美的,荷塘的月是美的,荷塘的景色是美的。我们都知道,好的景色一般用来衬托好的心情,不好的景色用来衬托不好的心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还有那“月光乳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
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粗略地看,那景是美的,心情也似乎是喜悦的,但细细一想,就不难发现,这美景不正来衬托自己的内心的哀愁吗?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关联这种不宁静的心绪: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发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感慨,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淡淡的忧愁情绪笼罩了全文。
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直接而集中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内心独白。这一大段独白,是从不宁静到观赏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个过渡,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寻求摆脱冲突的愿望。作者的这种心情,在月下荷塘这样一个幽美的环境中,表现的便是忧愁与喜悦相交织的审美情怀。在课文开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经过一番澄思静虑,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暂得自由,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而思接千载,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笼罩了全文。
总之,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处忧愁之中而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受忧愁的牵掣。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但内心的波动没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发是有所节制的(他自称是个“中和主义者”),这就是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所以无论是忧愁还是喜悦,都是“淡淡的”。
五、【知识宝库】
1、写作名言
笔乃心灵之舌。——塞万提斯 激情是诗的生命——狄德罗 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歌德
难道热情不是是的粮食、诗的薪火吗?——拜伦 假如心中没有一个真心,就不能为人民写作。——海涅 感受最深的人才会有传神的笔调。——蒲柏 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叔本华
热情并不是暴雨,它是烈火……是心里的烈火。——革拉特珂夫 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也不可能打动人心。——狄德罗 只有动情写成的作品才能动人以情。——塞·柯尔律治
每一部作品,应该是激情的果实,应该为激情所渗透。——别林斯基
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歌唱出来的。——列夫·托尔斯泰
没有什么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海塞
只有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创作的时候,才能得到一种堪称真正的艺术的东西。—素友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古罗马]贺拉斯《诗艺》
最大的智慧是在于字句的简洁,谚语和民歌总是简短的,其中所包含的智慧和情感是足够写成整部书的。——高尔基
如果思想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模模糊糊的,没有诗的激情的抽象观念,它就是停留在诗的领域之外。——车尔尼雪夫斯基
凡是好的作品都是这样,他们不只是单纯的雕刻或画。他们磨砺自己的灵魂,使之与外界事物相一致,再恰如其分地把这些复活在作品里。一刀刀、一笔笔地,也就是把自己的心刻印在作品中。——武者小路实笃
2、写作素材 水母的悲哀
一只水母带着一个谜团,浮游到海边,问一位正在垂钓的哲人:“世上为什么很少有人认为我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呢?”哲人若有所思,说:“可能是因为你的体内少了一副坚硬的骨骼吧!”
一个懦弱而缺少骨气的躯体,即使生得再巨大,也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远山
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人们到了那里,会产生一种飘团欲仙的感觉。
许多年以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太遥远太遥远。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用尽精力奔跑过来,结果什么都不能看到,真太叫人伤心了。”
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上的灰尘说:“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美妙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注意到?”
拉克苏一脸的尴尬神色:“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
“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
瓦伦达心态
心理学上有一种“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丝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
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做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时间球大多都会掉进水里。
这项研究从另一方面证实了瓦伦达心态。用赞美“教训”你
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持着一种古老的生活仪式。当族里的某个人因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犯了错误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每当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来“教训”他。
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依次告诉这个犯错的人,他今生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哪些好事。每个族人都必须将犯错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而且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赞美。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族人都将正面的评语说完为止。
巴贝姆巴族人是智慧的,他们对待犯错人的态度是“尽管你犯了错,有了缺点,但我们依然爱护你、关心你、接纳你。既然你曾为整个部落做过那么多的好事、善事,有着那么多的优点,那么,请你认真地反思,然后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整个部落的人都坚信:你一定具备改过向善的信心与能力。
关爱他人
大连市公交汽车联运公司702路422号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强忍着自己的痛苦,做了三件事:
——把巴士缓缓地靠向路边,并用最后的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把汽控车门打开,让乘客依次安全地下了车; ——将发动机熄灭了,确保了巴士和乘客的安全。
黄志全极其艰难地做完了这三件事,然后才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就这样,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公交司机,在自己生命最后一分钟里亿所做的也许并不惊天动地的三件事,却让现场许多人哭了。
至今,人们都记住了黄志全的名字。美丽一次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这样,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的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
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6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尤其让人惋叹的是,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工夫,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依米花的生长和蝉的生命历程有着惊人的相似。它们只是大自然万千家族中极为弱小的一员,可是,它们却以其独特的生命方式向世人昭告:生命只有一次,美丽只有一次。
人生的路途远比依米花的一生漫长,可是,在这段漫漫求索的艰辛历程中,我们不一定会比依米花做得更好。
一毛钱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十九世纪美国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赚进了几十亿美元,但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共汽车回家,缺少一毛零钱,就向他的秘书借,并说:“你一定提醒我还,免得我忘了。”秘书说:“请别介意,一毛钱算不了什么?”洛克菲勒听了正色道:“你怎能说算不了什么,把一块钱存在银行里,要整整两年才有一毛钱的利息啊!”
还有一件趣事,洛克菲勒和秘书习惯到一家熟识的餐厅用餐。餐后,给服务生一毛五分钱的小费。有一天不知何故,他只给了五分钱。服务生不禁埋怨说:“如果我像你那么有钱的话,我绝不吝惜那一毛钱。”
洛克菲勒笑了笑说:“这就是你为何一辈子当服务生的缘故。” 动物启示录
人类很多疾病,都是因为懊悔和不安产生的。人类应该向动物学习,该吃的时候就吃,该睡的时候就睡,充分享受现在,不为过去的事和还没有到来的事劳心费神。
比如鸟:即使最忙碌的时候,也会经常停下来站在树枝上歌唱。——要懂得忙里偷闲,享受生命,为生命的存在和活着的喜悦而欢唱。
比如狗:不管遭受到何种欺凌虐待,它都能很快把痛苦的经历抛于脑后,细嚼能找到的每一根骨头。
——把不幸的事快快抛开,永远从美好的一面看人生。比如猫:如果感到焦虑不安,即使是最轻微的情绪紧张,它都会去睡一觉,让焦虑消失。
——知道随遇而安,不要为明天担忧,不要为还没有到来的事发愁。
医学家断言,如果人类能做到向动物们学习,保持它们的生活态度,必定会健康长寿得多。
不要丢掉手里的东西
有一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累死累活,收获甚微。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停地往前跑一圈,他跑过的地方就全部归其所有。
于是,农夫兴奋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们都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生活,又拼命地往前跑……有人告诉他,你到该往回跑的时候了,不然,你就完了。农夫
根本听不进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钱,更多的享受。可是,他终因心衰力竭,倒地而亡。生命没有了,土地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欲望使他失去了一切。
故事发人深省。正如古希腊《伊索寓言》里告诉我们的:“贪婪往往是祸患的根源”,“那些因贪图更大的利益而把手中的东西丢弃的人,是愚蠢的。”
克里克的谢绝
美国化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就为自己拟订了一份通用的谢绝书:“对您的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他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给您签名,赠送相片,接受采访,发表广播讲话,在电视中露面,赴宴和讲话,充当证人,阅读您的文稿,作一次报告,参加会议,担任主席,充当编辑,接受名誉学位,等等。”
克里克的种种谢绝,显然少了不少“人情味”。但他认为,一个人出了名之后,与平时没有什么两样,不应受到太多的追捧,热衷于不必要的社交和应酬,因为这样会耗费好多的时间。
不一定要效法克里克的谢绝书,也不在于你列出多少个“谢绝”,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勇气:拒绝浮躁——耐得寂寞。
六、【我来尝试】 【作文题目】
在我们生活中,另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人的情感、情绪总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并才受到偶发事件的牵动和制约。感动之于人即是如此。明白这一点,我们以“感动”为话题写作文,就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写这样的话题作文,当然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但是组织上述材料作为文章的主体框架却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但不能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还会使读者望而生厌、敬而远之。这是写这类话题作文务必引起注意的地方。
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令你感动,也能令读者感动的事情。
说到让人感动的事,决不是让你去瞎虚构,胡编乱造。想起1999年高考“坚韧——我所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题,有很多考生写什么自己的父母死去,写什么自己遭到车祸等等。以此来说明自己是如如何何的坚韧、坚强。所写事情令人感动吗?能够赚得阅卷老师的一把
同情泪水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写这类文章,一定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即可。
自然,上述材料在一篇文章里如何安排、如何使用,完全可以因文而异。以记叙为主,将上述材料写成文章的主体部分,然后引发必要的抒情或议论,是一种写法;依据行文需要,将上述材料加以梳理,穿插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写成“形散神凝”的散文,也是一种写法;甚至只有叙事,没有抒情或议论,将感情融入叙事当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把玩,也未尝不可。文无定法,只要文章内容能够围绕话题,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应该说,就都合乎题意要求。
【学生佳作】
成长中的烦恼,也是感动
深夜,万籁俱寂,偶尔闻听一些虫鸟残声,孤寂的心更增几分凄凉。缥缈的空中,星星若隐若现,皎洁的明月时儿被丝丝云儿遮住。此时夜阑人静,而我却睡意全无,是呀,我能睡着吗?
“都13岁了,还看什么动画片!”随着父亲那刺耳的高8度,电视机“啪”的一声被关掉,我的心也失落了不少。“看书去!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能吃吗?!”“孩子啊,你父亲供你上这个实验班已十分不容易了,你可得对得起父母的血汗呀!咱家三个闺女,你最懂事……”母亲也替父亲伴奏着。是呀,这电视机比我的年龄还大!我只能默默叹气,虽说这“高8度”抑扬动听,那“小提琴伴奏曲”也悠扬悦耳,然而怎么也引不起我的兴趣。我清楚家里的条件,也明白父母的一番苦
心,可是我刚从书中出来不到5分钟,现在又要昏头胀脑地在书的海洋中游来游去。我无话可说,只能轻轻一叹:“唉……!”
自从上中学以来,我似乎已和七彩斑斓的童年告别,像一只无拘无束的小鸟突然被囚在笼子里,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属于我的那片蓝天,失去了一切。当我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学生时,我对美丽的中学充满幻想,充满希望,充满憧憬,而现在,我仿佛置身于地狱。美好的憧憬全已破灭,只有失望和恐惧。
藏在枕头里的那本《花季·雨季》不翼而飞,不由让我心惊胆战。这本书会不会像上次那本《小百花集》一样,葬身于火海呢?会不会像《女生贾梅》一样,重演“五马分尸”的悲剧呢?或者像《牛虻》一样,惨遭毒手呢?……我不敢再往下想,不敢想……“看看看,有钱就买这些不三不四的书看!我的血汗钱专给你买闲书啦?政治记得啦?历史会背啦?英语单词全能记啦?
还真有闲功夫!人家考试得第一,你就拿过第6名回来!真不像话!”我浑身一颤,隔壁房传来父亲恶狮般的怒吼。
“你爸是为你好,先把课内搞扎实。你也太不该啦!进实验班时考了第4名,段考考个第6名,拿了659分,这怎么对得起我和你爸爸呢?”母亲紧绷着脸,话虽不重,但严肃的表情已使我感到一股沉重而无形的压力,让我透不过气来。
书被火无情地燃烧着。我不敢求父亲把它留下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被火化为灰烬。我真想大哭一场!但是,我的泪已流干了,流尽了……
黑板报总算大功告成。我不由长长吁了一口气。看着自己精心设计的板报,看着这精美的杰作,我浅浅地一笑,好久未这样开心地笑了。是呀,初中以来,那个天真浪漫、活泼开朗的我已销声匿迹,只有一个沉默寡言、郁郁寡欢的我了。天晚了,该回家了。我骑上车,驶上归家的路。这路让我亲切,而家却让我感到陌生,感到遥远,感到心寒。
“又出黑板报去啦!”父亲厉声问道。看着父亲那紧锁的眉头,那利剑般的目光穿透我的五脏六腑,咄咄逼人的眼神蕴含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支支吾吾地答道:“是……是的。”“不是叫你向班主任辞掉宣传委员的职务吗?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是呀,家里的家务活还等你做,误了功课又怎么办?!明天我去学校和你们老师说一说!”母亲也生气了。“不!妈妈!家务活我会很快干完的,学习也不会耽误的!”我急忙说道。
“不行,”爸爸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不!你们还嫌不够吗?剥夺我一切兴趣爱好的权力,难道现在连我仅有的为集体贡献光和热的一份热情,你们也要无情地剥夺吗?现在社会需要的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爸爸,妈妈,你们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一个程序简单的机器人吗?”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大喊起来,泪水浸湿了我的衣襟。父亲惊讶地看着我,静静的,沉默……
许久,父亲喃喃自语道:“我懂了……”
柔柔的月光洒满整个房间,淘气的小星星一闪一闪,一切如此美丽。没有了高8度,没有了小提琴伴奏曲,更没有了恶狮般的怒吼和紧皱的眉头。我的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舒畅和轻松,从未有过的欣慰和高兴,还有感动,深深的感动……
【点评】爸爸最后的喃喃自语:“我懂了……”,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其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父亲的感动,对子女渴求自由、追求个性的感动;一是“我”的感动,对父亲理解子女、原谅子女的感动。双方的同时感动引出了对一个问题的思考,那就是代沟不是不能逾越的,距离不是不能拉近的,只要双方多进行交流和理解,多倾听或聆听,那将是一曲感动天地的爱的协奏曲。
第二篇: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九专题
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九专题
下面看一篇例文,请仔细体会写作的要领。[习作示例] 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从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讲过这话以后,经过一千余年岁月的沉淀,已凝固成一句著名的箴言而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恐怕这足以说明,这句话所包涵的人生意味该是多么隽永深长;淡泊宁静,该是多么令人崇尚的美德。[此为第一步:立论。是直接提出抽象认识的过程。] 在我国历史上,能做到淡泊宁静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博于学而精于思的庄周,曾因贫困贷米度日;楚庄王闻其才名,用厚币礼聘,许以为相,庄周却表示宁为“孤豚”,不为“牺牛”,将做官视同被宰杀而献祭的牛,甘愿清心寡欲,终于成为一代宗师。诸葛亮少时不求闻达,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因为通阴阳,晓八卦;仰知天文,俯察地理;定国安民,用兵施政之道,无不了然于胸,终成一代名相。[第二步:入据。列举历史论据,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宁静,对于我国古代志士仁人来说,乃是一种修身立世所追求的境界,一种恒定志向、获取成功的路径,一种于扰攘红尘中保持独立人格的自重和高洁。因此,作为一种美德,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已使急功近利成为时尚;社会心态的浮躁和浅薄,也使世俗化、物欲化倾
向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淡泊宁静也许更难了。但是,难以做到并非不应该做到;唯其难以做到,也就更需要我们大力倡导。[以上两段是第三步:结承。对第二步所举论据进行分析,并联系实际指出所提问题的现实意义,为下一步“迭据”做准备。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大家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他毕生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王国,宠辱不惊,视名利同陌路。而另一位被誉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书先生,则更是淡泊宁静得令人肃然。记者采访,他回避;为他录像,他谢绝;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编辑们曾想尽办法,但他坚决不同意上镜。至于这个会那个会的邀请,他也从不给面子。他的妙论是:“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花些不明不白的钱,何苦来?”如此人格,真令那些钻天觅缝,蝇营狗苟之徒羞煞愧煞![第四步:迭据。本段的两个论据与第二步的论据构成迭加和层进关系,是由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当然,我们认为淡泊宁静值得提倡,并不反对某些人宦海凌风,商海弄潮,而只是说,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将淡泊宁静看作是一道过去的风景线,看作是一种时代落伍者的迂阔和陈腐。其实,就是宦海、商海,又何尝不需要淡泊宁静?其实,淡泊宁静,永远都应该是人生的一种力量,一种崇高。所以,诸葛亮的那句箴言,仍然值得我们牢牢记取。人,还是淡泊宁静些好![第五步:归纳全文。这是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
[简评] 这篇议论文,是典型的运用“推迭式”结构的作文。文章先是略加说明论证背景、缘由等前提后,通过引述,亮明观点。然后列举历史人物的事例,进行第一次阐述。接着,对论据加以简要分析,小结。再结合生活实际,第二次列举事例(现实生活中的论据),紧扣中心论点论证。最后,总结全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论据,有分析,论证充分合理,克服了常见的议论文“观点+事例=议论”的毛病。值得借鉴。
五.【知识宝库】(1)抱负
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华梅
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柳宗元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况
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莎士比亚
如果我们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卡耐基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的顽敌。——罗曼·罗兰
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德谟克里特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罗丹 倦怠乃人生之大患,人们常叹人生暂短,其实人生悠长,只是由于不知它的用途。——维尼人对快乐的感受有逊于对痛苦的感受。——李维
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无望之后再说闲话。——伊索
心胸开阔:不要为令人不快的区区琐事而心烦意乱,悲观失望。——富兰克林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伊索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奥斯特洛夫斯基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鲁迅
不患不能柔,惟患不能刚;惟刚斯不惧,惟刚始有为。——罗学瓒
几个苍蝇咬几口,决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伏尔泰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 由于热切地想要躲避过错,我们却常常更易陷入荒谬。——贺拉斯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杰弗逊
人就个人而言终有一死,就整体而言则是不朽的。——艾普利亚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拿破仑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丘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鲁迅
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卡耐基
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麽大,这种事情必须作到。——居里夫人
为了争取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伏契克
信念是由一种愿望产生的,因为愿意相信才会相信,希望相信才会相信,有一种利益所在才会相信。——斯特林堡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动物是没有信仰的,野蛮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只有高尚的组织体,才能达到信仰。——契诃夫
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恩格斯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鲁迅
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惠特曼
信仰是没有国土和语言界限的,凡是拥护真理的人,就是兄弟和朋友。——亨利希·曼
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一个人的活动,如果不是被高尚的思所鼓舞,那它是无益的、渺小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将来胜利之日,我们可能活着,可能已死去,但我们的纲领是永存的,它将使全人类获得解放。
——李卜克内西
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纪伯伦 由于热切地想要躲避过错,我们却常常更易陷入荒谬。——贺拉斯
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车尔尼雪夫斯基
不管怎样的事情,都请安静地愉快吧!这是人生。我们要依样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卢森堡
人就个人而言终有一死,就整体而言则是不朽的。——艾普利亚 追上未来,抓住它的本质,把未来转变为现在。——车尔尼雪夫斯基
未来是光明而美丽的,爱它吧,向它突进,为它工作,迎接它,尽可能地使它成为现实吧!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不参加变革社会的斗争,理想永远是一种幻影。——吴运铎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欧文 过于求速是做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培根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卡耐基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鲁迅
我们的斗争和劳动,就是为了不断地把先进的思想变为现实。——周扬
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列宁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使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化为现时。——居里夫人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
谁为时代的伟大目标服务,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为人类兄弟而进行的斗争,谁才是不朽的。
——涅克拉索夫
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积极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两三个,也比十个朝气沉沉的人强。——列宁
(2)诚心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民无信不立——孔子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杨筒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拉罗什夫利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即使觉说直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持久和平》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准南子》 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杰弗逊 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如果习惯于说空话,最可敬的人也会失掉尊严。——格言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邓小平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惠能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子路》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 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王通《文中子·周公》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我们应该顺其自然,立在真实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强、虚伪的境界,把真正人生都归幻灭。——李大钊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陈毅 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孙中山
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达芬奇 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君子改过,小人饰非;改过终悟,饰非终迷;终悟福至,终迷祸归。——邵雍《迷悟吟》
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德国哲学家)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汉·韩婴《韩诗外传》)
六.【我来尝试】 【题目设计】
请以“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写作导引】
无材料提示的话题作文是这两年出现的新类型,如上海高考卷去年的作文题为“杂”,今年的作文题为“忙”。因为无任何提示材料,乍一看让人感到茫然不知从何着手。不要慌,这类题目实际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发挥空间,同学们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拓展思路,构思行文。
一、就其本身进行探讨,如“缺”的存在的确令人遗憾,但它的积极意义更不能忽视:正是因为存在着“缺”,这个社会才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完善。如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寻,哲学家对社会与人生的
思考,不都是出于此吗?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不正是人们不满足于“缺”的结果吗?
二、展开相关联想。由“缺”字我们很容易能够想到“缺点”、“缺憾”、“缺失”等等,我们生活中“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中某一点,落脚到某人某事上,完成一篇记叙文。
三、展开对比联想。我们可以由“缺”联想到“圆”,它们就好像黑与白,是缺憾与完美的对比,是生活的两极。在现实社会中,“圆”是相对的,“缺”是绝对的;“圆”是暂时的,“缺”是永恒的,“圆”是最终的梦想,“缺”是无法逃避的过程……世界永远充满缺憾,完美不可能永恒,因为当它变得完美的时候,就是它停滞不前的时候,此时也正是新的“缺”产生的时候。
【佳作示例】 生命原本残缺
站在青春的末尾,无奈。生命原本残缺,生命怎会完美?它是上帝给人类最宝贵的馈赠。对于如此宝贵的东西,涉世未深的我们怎会明白如何使用?其实,无论我们如何度过宝贵的青春,都只能是浪掷。
是愿意用闪亮明媚的青春为自己原本渺茫的前途加上一枚可有可无的筹码吗?还是特立独行“唯心”地抛洒掉黯淡忧伤的花季雨季呢?告诉你吧,你面对的只是霍伯森的选择。选择与否,其实无关紧要。因为,选与不选的结果都一样。
自称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其实生命注定与其它动物不同,因为它们注定残缺不全。古代的哲人便对出世还是入世犹豫不定。出世便注
定要抛弃功名利禄,一生穷困潦倒;入世便注定要舍弃自由本性,被世俗的樊笼困得严严实实,事事如履薄冰,畏首畏尾。生命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彷徨,因为它只能走向一侧。
且不说富可敌国的陶朱公无奈地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为本应完美的生命缔造了缺憾,也需看“圣人”被自己的政治主张缚得无所适从。既成了物质世界的骄子,那八成是精神世界的弃儿。富人如孑孓般多如牛毛,真正称得上快乐一生的又有几个?敢说生命完满无憾的更有几人呢?
可怜的浮士德,学究天人,却不知道生命是一桩太好的东西,好到你无论选择什么方式过,都像一种浪费。生命有如一枚神话世界里的珍珠,出于沙砾,归于沙砾,晶莹光润的只是中间的一段。理想和现实的生命如双曲线的两支,他们不可能相交,所以注定残缺。
面对原本就残缺的生命,我们该如何选择?十七岁的我不可能会知道,因为在世的大师们也不知道。余秋雨看过了《迷城小藏》走过了《霜冰长河》发过了《千年一叹》却还在苦苦地求索着文明的源头、生命的支点。米兰•昆德拉,精神世界的漂泊者,比较了《灵与肉》领略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同样还在无垠的精神世界里无助地流浪。
既然在世的大师并未找到答案,那么我们就求助于已故的先哲吧。布莱尼兹说:“存在即是合理的。”福楼拜却说:“人类是愚昧的。”爱因斯坦答道:“宇宙是和谐的。”雷诺阿却领悟到:“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同样的米开朗基罗认为:“事情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梵高用生命证明的却是:
“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前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我要前行。”
终于,我在车尔尼雪夫斯基那儿找到了答案:“在生活的任何领域里,寻求十足的完美都不过是抽象的、病态的或无聊的幻想而已。”是啊,生命原本残缺,何必苛求完美。正如经济学中的“二八原则”,起作用的不是全部,甚至不是那“八”,真正关键的是“二”!只要把握好了生命中的“二”便能为生命中的自己撑起一片永恒晴朗的蓝天。
【点评】
“生命原本残缺”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作者高屋建瓴,凭借丰富的文史知识给我们展示了先哲们探寻完美生命的历程。是的,“完美”只是一种理想状态。那么,怎样面对这生命中的残缺?作者也给出了很好的回答:把握好生命中的“二”,“为生命中的自己撑起一片永恒晴朗的蓝天”。深刻的哲理思辨、翔实的文史知识、严谨的论证思路使这篇文章显得超凡脱俗。
例文:善待生命中的缺陷
如果月无阴晴圆缺,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中秋之夜的温馨醉人。如果当初米洛斯保留了美人如玉的双臂,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今天维纳斯的风情万种。
如果我们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蟾宫折桂,我不知道还有没有风雨途中披荆斩棘的大快人心。
……
因为缺月的多见,方有了圆月惊鸿一瞥的难忘。因为断臂残缺处的辉光,方有了维纳斯千古永存的风采。那么人生呢?它也会因为苦难的波折而显得壮美吗?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巨人们的回答吧。
面对宫刑这一飞来横祸,司马迁并没有因为这人为的缺陷而沉沦。他顶着身心的屈辱,顽强地活了下去。于是也才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诞生。
面对聋、哑、瞎这一系列上帝的恶意馈赠,海伦•凯勒并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以意志来战胜不幸。于是也才有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情真意切的呼唤。
面对突然的耳聋眼瞎,作为酷爱音乐的人,这无异于灭顶之灾。然而贝多芬并没有被压垮,而是坚韧地抗争着。于是也才有了《第九交响曲》这震撼人心的天籁之间的问世。
……
看完这些,朋友,你明白了吗?
人生如月,人生不会完美,也不可能完美。当被生命中那些无法避免的缺陷困扰时,你是否尝试过将它当作一种挑战,就像海伦一样去攻克呢?抑或是把它当作维纳斯的断臂,以别的方面去欣赏它潜在的美?
话又说回来,如果人生没有任何缺陷,就好比一江毫无涟漪的平静如镜的春水,没有激情,没有挑战。这样的生活,你不觉得单调乏味吗?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因为某种残缺而更能激起人们奋力追求的大志雄心。很多时候,也是因为缺陷的存在而导致了奇迹的诞生。
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善待生命中的缺陷呢? 【点评】
作者以博大而豁达的胸襟向读者阐释着“缺”的深刻内涵:有“缺”,才有挑战;有“缺”,才有抗争;有“缺”,才会有激情,才会诞生奇迹。“圆”因为“缺”而显得可贵,人生因为“缺陷”而显得厚实。这不是阿Q式的自我精神安慰,而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第三篇:2018届语文高考作文高分写作技巧及优秀
2018届语文高考作文高分写作技巧及优秀范文
一、高考考场高分攻略之议论文写作三部曲之出彩 ——成就考场作文高分的武器
达到入格、合意只能保证得到一个基本或中等的分数,要想得高分,则需在“出彩”上下一些工夫。考试型议论文要出彩(即我们平时说的有亮点),一般决定于它的思维水平和语言特色。一般来说,成就一篇高考优秀议论文的思维要素是敏捷、准确和深刻,语言要素则是简洁、生动、有才气、有内涵。
(一)审美的厚度
要想得高分,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审美进发。具体说就是文章要有意蕴,有文采,要让老师通过文字看到作者的才气。为此,我们在语言上要显出特色,要么生动、形象,要么简洁、深刻。在内容上,要选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传达某种思想或情感。
看2006年安徽作文《愿景》一位同学的开头文字:
愿景是向日葵迎着太阳的笑脸,每一张都绽放着生命信息的传递。愿景是感动时落下的泪滴,每一颗都包含着心底最真挚的感触。
小作者借用向日葵、太阳、泪滴等意象来表现愿景,形象有内涵,读来有诗歌般的意蕴。
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古脑儿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 的语言必不可少。为此,我们要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手法修饰议论文的语言,使文章读来华美流畅。另外,句式要有变化,可适当使用假设句、设问句、反问句,要整散结合,从而使文章摇曳生姿。
比如2008年浙江省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感受乡村》的开头: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游然。
此段中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有具体的内容,有鲜明的形象,句式多变、语言精美,读来确实让人对乡村顿生向往之情。
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追求审美的厚度,不是单纯追求文字的华美。看起美不胜收,读来似乎满口生香,实际空无一物的文章,只会给人轻飘的感觉,这种无实质、无内涵、无生活的文章已经越来越受到质疑,甚至让人反感了。要有审美厚度,内容必须丰富且有内涵。这里以2008年福建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一蓑烟草任江平》为例,作者从“三个人进商店,分别买饮料,一个买甜的,一个买苦中带甜的,一个买淡的”这个材料提炼出“淡泊人生”的主题,并以庄子为中心内容来写作。文中使用了很多庄子的语言和有关的寓言,文章大气且富有文采。比如“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
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这样的文字,读来雅致有韵味,当然会让老师给出一个很高的分数。
在审美追求中,特别要注意首尾和关键句的提炼,尽量让它们做到扯人眼球。
议论文的开头讲究“短、快、靓”。其中的“靓”就指要精彩,要如“凤头”一样引人注目。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宜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请看甘肃08高考优秀作文《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的开头:
虫破茧成蝶,是因为生命航线中安排了破茧这一艰苦航线。海龟伸头探路,是因为生命航线中预定了尝试并躲避敌人的路线。可是人总是要干预他们。好心人拿剪刀剪开茧,可蝶已无力再展翅高飞;好心游客赶走老鹰,可成群的小龟无力再见到自己的父母。
于是我们才明白: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
这个开头形象而又精短,且扣题紧,入题快,观点鲜明有力,值得仿效。
文章结尾,当如撞钟,余音袅袅。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但很多同学匆匆收尾(甚至没有结尾的感觉),实是大错特错。结尾卒章显志,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议论文结尾,或者以不同于前的方式再次点显中心论点,或
者呼应题目或开头,给人首尾一体的感觉,或者提出希望,总之方式多多,但关键在收束要有力,意味要深长。
请看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渠清如许》的开头和结尾: 生活,本如一渠流水,清清的,淡淡的。不要壮阔起伏的波澜,那样会使人疲于奔命;不要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样只是给人以海市蜃楼般的虚幻。
…………
渠清如许,这是一个人的处世态度,是与人交往的准则,更是为国家民族奉献的最高境界!
没有波澜,没有色彩,只有如水的静默,那,却是一种对生活的最高敬意!
文章的结尾既呼应开头,照应题目,又再一次强化观点,表达作者的认识和态度,称得上形象有力,收放自如。
(二)哲理的深度
当今的高考作文命题,大多很开放,可供切入和展开的角度多,在立意上不强调惟一。这样做是为了使高考作文考查更人性化,使高考作文的写作更真实,这也更便于人才选拔。这些为我们的新颖立意打开了方便之门。为此,在扣题的基础上,立论要独特,立意要有深度,构思应不同一般。文章的哲理深度往往是评判作文优劣最重要的标注。例如2008年全国卷Ⅱ的海龟和老鹰材料作文,在原材料中,老鹰似乎不太重要。如果以“好心办坏事”“不要破坏规律”等立意,固然不错,但在新颖上就欠缺了。满分作文《老鹰哲学》却独辟蹊径,谈老鹰成功的原因,它分别从“看清事实”“引而不发”“坚持不懈”来写老鹰的成功。这样的文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且见解新颖,富有创意,当然能得高分。
我们很多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得很幼稚,很多时候重复材料或前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独到认识,要想得高分,那是很难的。其实,从这几年高考命题看,出题人选用的大都是一些平常且常常没有倾向甚至没有思想的材料,这考查的就是写作者的眼光和思维,我们若没有一定的底蕴,甚至连确立一个观点都难,而要确立一个有深度的观点,更要看作者的胸襟和思想厚度了。比如2008年福建作文题材料“三个人进商店,分别买饮料,一个买甜的,一个买苦中带甜的,一个买淡的”,要从中引申出一个观点,不是轻而易举的。而北京卷的“杯子、石头、沙和水”这个材料,在立意上更是有难度。因此,我们平时在作文训练时,一定要注意训练思维。
(三)情味的浓度
为人不可有我,作文不可无我。议论文,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充分地显现感情,但自己的思想、情感、生活不能不考虑。很多同学的文章不是空话套话,就是无病呻吟,这当然不可能得高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虽然是议论文,我们也是需要并且能够显现自己的情感。鲁迅的文章之所以动人,其重要的一环就是文章中如火焰般喷射的情感。今年上海卷惟一的满分作文《他们》,其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关注他人,关注弱势群体,文章富有同情心,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善良美好的心灵。
文章要有情味,就需要关注现实,要在作文中联系自己(或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实际,要写自己的所思所感所叹。08年四川发生大地震,这必然会触动我们的情怀,所以在作文中如能巧妙融入,那是非常好的。我们看到,今年一些省(区市)的高考作文题虽与地震无关,但有些优秀文章巧妙地将之融入了进去,很好地抒写了自己的情感。比如2008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人之常情》一开头,就以“地震后的这些天,我一直被深深地感动着”点显自己的内心,后文更是浓墨重彩地煽情写意,读来让人感动。
文章要有情味,写作者就要眼观现实,胸怀世界。一位同学在《永不凋谢的玫瑰》中以远方的一位大哥哥给异地的一位妹妹写信的形式来结构文章,也给人很好的感受。
(四)生活的广度
文章有生活,内容丰厚往往能得到阅卷者的青睐。生活广度取决于内容的丰富度、视野的宽阔度及现实的参与度。
文章要有厚度,材料要丰富且新颖。如果说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文章的骨架,那么论据就是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为此,我们在议论文写作中,一定要多用材料,避免泛泛而谈。以“听”为例,空洞地谈听有意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若多举古今中外因听而成功,因一意孤行而失败的事例,那文章就有力多了。因此,文章中多引用、多牵连,做到旁征博引,既能显示才华,表现自己的积累和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广度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材料新颖。若总是用一些古旧的材料,文章往往面目可憎。说到新颖,必然要谈到关照现实,联系生活。其实,关照现实本就是文章富有生活的重要表现。文章合为时而著,我们写的若与现实无关,那有多少人看呢。为此,我们平时不能死读书,要常看看新闻,了解时事变化。2008年,全国卷Ⅰ、四川卷、北京卷、陕西卷、安徽卷的高考作文题目直接与大地震挂钩,也是文章与现实接轨的具体表现。一些优秀作文巧妙地谈到大地震,这种意识是需要提倡的。
云南一篇满分作文《变味的善良》写道:
被成功救援的孩子本是幸运的,但有记者为了采访一遍又一遍唤起他们沉痛的回忆,孩子失声痛哭,大人也泣不成声;有热心的志愿者无救灾意识,却前往灾区,虽一颗炽热之心却给灾区添乱。不正确的救援动作,不完善的服务行为,不合理的安慰帮助,给灾区人民“二次伤害”。善良由本意的抚慰变成了利剑。
这是篇写好心的文章,作者将之与大地震中的内容连接在一起,显得独特而富有内涵。
结束语
关于考试型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很多,显然不是一篇小文章所能涵盖的,本文仅仅从入格训练、写作合意及作文出彩三方面做了一些粗浅的阐释。更多的方法和技巧还需要我们在写作中去摸索和积累,这就是在作文中学习作文的道理。
一、迎向风雨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也是如此吗?
二、大和小
一位朋友谈到他亲戚的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
儿子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
每次我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气。
其实,有生活里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姑婆”。没有什么思想的作家,偏偏写着厚重苦涩的作品;没有什么内容的画家,偏偏画着超级巨画;经常不在家的商人,却有非常巨大的家园。
许多人不断地追求巨大,其实只是被内在贪欲推动着,就好像买了特大号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脚一样。
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
三、境由心造
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已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已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下,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已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四、有一种错误叫放大痛苦
有位农妇不小心打碎了一个鸡蛋,这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这位农妇却沿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了:一个鸡蛋经孵化后就可能变成了一只小鸡,小鸡长大后成了母鸡,母鸡又能下了好多鸡蛋,蛋又可以孵化成很多母鸡。最后农妇大叫一声:“天哪!我失去了一个鸡场。”可以想象农妇将会怎么的痛苦下去了。
失去了个鸡蛋的痛苦竟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在常人看来的确有点荒诞,但生活中这种人大有人在。孩子生病了,焦急的母亲一边守着着病儿,一边又想着孩子的学习肯定耽误了,误了学习肯定会影
响升学,影响了升学肯定会影响就业。如此这般这位母亲会被痛苦折磨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放大了的痛苦有可能将这个家击倒。
我们总觉得活得很累,我们总有排泄不完的痛苦,这是为什么?原因很多,但其中之一肯定是常犯一种错误——放大痛苦。
五、快乐的钥匙
有两间比邻的小舍,一边往着快乐,一边住着忧愁,你选择哪一边呢?问题是,这两间小舍通常都关着的,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没有现成的钥匙,有的只是一块原始的材料。要制成怎样的一枚钥匙,完全取绝于你。
于是想起了一个万故事来。
从前一老妇有二子,老大靠制雨伞来养家,老二靠摆菜滩子糊口。这老妇经年愁容满面,晴天为老大雨伞卖不出去而长吁短叹,阴天之日又为老二的生意而郁郁寡欢。后一智者点化,胸中块垒顿化烟云,从此,雨天为老大高兴,晴天又替老二庆幸,成天眉欢眼笑的。
快乐与忧愁仅一墙之隔。但惹没有“智者”出现,老妇断难穿墙而过。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渴望生活美好、开心,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已施行“精神美容”,美化自已的情感,健康自已的心态。只要你的信念之树常绿,凭你的热情与爱心,凭你的勇气与智慧,凭你的乐观与豁达,去配制一枚神奇的钥匙,去打开快乐之门,享受美好的生活吧!
六、偶像
两界山曾经镇压过齐天大圣孙悟空,后来孙悟空成了正果,人们在这儿立一个齐天大圣庙,香火极为旺盛。有一只猴子,偷偷跑到庙里,把齐天大圣的泥塑像搬开,自己坐在上面,接受人们的香火,吃着人们供奉的鲜果。
猴子常常溜出来,把人们虔诚的忏悔和恳切的乞求当作笑料,告诉它的同伴们。同伴们说:“你敢长期呆下去吗?”
“怎么不敢!”这只猴子说,“泥塑的齐天大圣怎能比的上我呢?那只不过是一尊塑像,而我才是一只真正的猴子!”
“人们常常在山里捕捉我们,可是他们竟心甘情愿向你磕头,这事真不可理解。”
“这有什么!”这只冒充的齐天大圣说,“人就有这样一种特性,只要谁坐在神的宝座上,他们就对谁膜拜,哪管它是不是一只猴子呢!”
追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鱼夫,是看不见水的。眼中只有鹿和鱼的人,不能看到真正的山水;眼中只看到偶像的人,永远找不到自我真实的性灵。
七、清点生活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幅。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幅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幅。蝙福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动物学家们
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幅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细想一下,这与现实生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将人们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看似灭顶之灾的挑战,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人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无休止地消耗在这些鸡毛蒜皮之中,最终让大部分人一生一事无成。生活要求人们不断地清点,看看忙忙碌碌中,哪些是重要的,是必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或是无须劳神去忙的。然后,果断地将那些无益的事情抛弃,不去理它。
八、人生小酌
自已把自已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已被自已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已把自已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
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已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受挫一次,对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层;失误一次,对人生的醒悟增添一阶;不幸一次,对世间的认识成熟一级;磨难一次,对成功的内涵透彻一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想获得成功和幸福,要想过得快乐和欢欣,首先要把失败、不幸、挫折和痛苦读懂。
有人把自已看做生活的主角;有人把自已看着生活的配角;有人把自已看做生活的观众;而不屈服命运的强者,却把自已看做生活的编导。
智者的智慧往往在于:他最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很多能照出自已真实的一切表象的镜子来剖析自已、调整自已、完美自已。
只有一种死,永远也不代表毁灭,那就是:自落的花,成熟的果,发芽的种子,脱壳的笋,落地的叶……
由此可以坚信:英雄的美德在于面对死亡而永远没有失败。
九、让每只蝴蝶都能飞
一个孩子把一只将要破蛹而出的蝴蝶拿了出来,而蝴蝶却因此再也不能飞翔,孩子的心中充满了内疚和深深的负罪感……
孩子因为爱那只蝴蝶,为使它免受挣扎的痛苦才剪开蛹壳,而正是这种爱,毁了一只本能振翅飞翔的蝴蝶!就像无翼鸟一样,因为人类盲目而不切实际的爱,使它失去了鸟儿本该引以自豪飞向天空的能力……
对于一些无意的过错,人们似乎都可以用“爱”来糊弄过去,人们可以说:“因为我爱它太深,所以……”难道所谓的爱,就是无缘由地带给别人以伤害?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幼虎被母虎撕咬着,赶进了森林。开始,它饿、它渴、它长啸,可是母虎头也不回地走了。后来,这只幼虎历经追捕,拼杀,一次又一次死里逃生,遍体鳞伤,终于,它威武起来,强大起来。它感谢母亲,感谢她目光远大的爱。
人类的爱往往太过于短浅,有时只着眼于眼前的一点一滴,而忽略了还有一生的路要走。相形之下,动物的爱就很长远。只有经历了风吹雨打的花才会开得更艳,只有经历了磨难的意志才会更加坚强。在这里,只想告诉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为了每只蝴蝶都能飞向蓝天,收住你们的爱——愿每只“蝴蝶”都能自由地飞翔……
十、生存哲学
植物学家对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考察之后,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最近100年来,许多高山上的植物品种正在增加,许多山底牧场上开放的花已经开到了海拔2000米的高山雪带上,而原先雪带上的植物则超过雪带向更高处攀登。
植物学家研究了有关科学文献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这些适宜在低气温环境里生长的植物为了寻找适宜的温度,不得不向更高的山上“攀登”。植物学家还发现,它们的生命力要比以前还强盛得多。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许多植物自身都有对自然界灵敏的反应,并且不断调整自身的生存状态。如干旱可让植物的根深扎于泥土中,风力大的地区的植物长势更牢固。生长快的植物材质松软,生长慢的植物材质坚硬。植物的生命如此,人也一样。
一个有成就的人往往要比一个普通人经受的痛苦多。很少有人能花很少的代价取得成功。有人举过一个形象的例子,上帝在每个人命运天平的两边,一边放上名利、地位、成功等,一边放上同样重量的代价的砝码。人的一生顺境与逆境大体相等。
十一、生命无草稿
小时候练书法,开始我都是用废纸来写。学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没有大的长进。父亲的一位书法家朋友对我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叫我按照书法家朋友所说的去做,果然,没过多久,我的字进步很快。父亲很惊奇,去问
那书法家朋友。他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了一个“逼”字。父亲顿悟:这是让我因惜纸而逼迫自己写好字。的确,平常的日子总会被我们不经意地当作不值钱的“废纸”,涂抹坏了也不心疼,总以为来日方长,平淡的“废纸”还有很多。实际上,这样的心态可能使我们每一天都在与机会擦肩而过。
记得有一则谚语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想过河,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已经在那边,你别无选择,只能想方设法地过河。正是有了“逼迫”,人才会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兵家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也是这个道理。
生命并非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实战。生活也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时间和机会,人们一页页漫不经心或全心全意写下的“草稿”,都会成为人生无法更改的答卷。
十二、网思想的小鱼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每一颗石子里,都有沙漠的影子。
所以诗人才说:一支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走在秋月的田野上,我想起一位诗人对老托尔斯泰的叩问: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
没有错,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将成为往事,无论它们是欢乐的相逢,还是痛苦的别离,但是请你相信,无论是热切的期待,还是深情的追忆,我们所唱过的每一支歌,都不会转瞬消失,如同罗莎•
卢森堡所言:“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都将与我同在!”
狭隘而自私的心灵,可以变成自己的地狱,广阔而开朗的心灵,却可以成为他人的天堂。地狱和天堂,只有一层之隔。
而一切嫉妒的火焰,总是从燃烧自己开始的。
一位年老的作家告诉我说:“你的双脚,踏碎了多少时间?但不要懊悔吧,只要踏得真实,谁的步子,都会有深浅。”
在你终于赢得成功的鲜花的时候,难道你不怀念往昔的路口?在你重新营造成功的华贵的屋宇里,难道你不怀念昔日的木头?
十三、珍惜
一个人朝另一个人由衷地笑,需要调动三十几块面部肌肉;一个人鼓足勇气对另一个人说声“我爱你”,至少要消耗三只苹果所提供的能量;而当一个人决意遇见另一个人并与之白头偕老,则需要花费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来等待,还得用掉六七十年的岁月才会最后完成。
据说,一个人一生所流过的汗水与泪水所包含的盐分足够为亲朋好友做出几十道大菜;一个腿脚健全的人一生要走的路,加起来可以绕地球七十圈以上。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大大约是千万分之一,而成为终身伴侣的可能性只有五十亿分之一……
如果我们把很多看似平凡的事物看成来之不易的,我们便会倍加珍惜。
第四篇: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十专题用形象说话
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十专题用形象说话
四、【写作常识】
一、形象的思维与表达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常常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和表现主题的,因此没有形象的表现特征,就没有文学。
鲁迅说:“我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合起来,已几乎是一形象的全体。”(《准风月谈》后记)这正是对杂文(散文)形象性要求的最好说明。他在《做杂文也不易》中,将杂文比喻为“也照秽水,也看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的“小小的显微镜”。这个比喻是何等的深刻形象!鲁迅写《论雷峰塔的倒掉》,巧用法海逃到蟹壳里避难的故事,显示作恶多端者在世界上无容身之地的道理。整篇文章表现了打破旧中国封建思想束缚的愿望,和对被压迫者“白蛇娘娘”的深切同情。由此可见,写杂文、散文等非叙述性文学作品,也要进行形象的表现或塑造,即运用贴切的比喻等一系列修辞手法,或者运用类比、讲故事、穿插成语典故等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于读者接受。而诗歌创作更离不开形象思维。古语云:“诗言志。”这就告诉我们,写诗要抒发情感,而抒发情感的基础就是形象思维。所谓运用形象思维,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时,要对生活进行直观形象的感受,形象具体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进行形象思维,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捕捉形象。捕捉到了新颖的形象,也就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另外,文学创作中形象的表现还体现在文学语言的形象性上。为了增加文学语言的形象性,作者在文学作品中常常采用一些特定的描写手法,如:对比描写。这是一种常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即在互相撞击、互相砥砺、互相映衬、互相烘托的过程中,把人物性格刻画得鲜明生动、丰富深刻。细节描写。典型的细节描写首先是行动方面的,也可以是语言、心理活动,以及其他方面的。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某些生动而有意义的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它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常见手段。
环境描写。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时代和社会之中,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要认识人、理解人、表现人,就不可能把人与历史、时代、社会、环境孤立起来。环境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人物对生活的认识、态度和行动。小说的人物塑造,常常可以细致地描写人物所处的时代和具体环境,揭示出人物产生行动的社会根源,从而表现出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制约作用或重要影响。
二、大胆的联想与想像
俗话说:“想像是诗人的翅膀。”可见想像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意义。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有一次换下淋湿的衣服时,流淌在身上的秋雨,透过他心灵特异的感受,如同眼泪,多雨的秋天的印象也转化为哭泣的人们的痛苦的形象,《世人的眼泪》即兴而成,传达了分不清是雨还是泪滴落的感受,字里行间渗透对俄罗斯人民不幸命运的悲哀:
世人的眼泪,啊,世人的眼泪!你不论早晚,总在不断地流…… 你流得没人注意,没人理会,你流个不尽,数也数不到头—— 你啊,流洒得像秋雨的浙沥,在幽深的夜里,一滴又一滴。
所以,我们写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要借助于想像,让诗的形象具有象征的意义,从而抒发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其实所有的文学创作都需要想像。正如高尔基所说,文学创作就是“想像自己的观察、印象、思想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它们放进形象、画面、性格里去”。
三、精妙的构思与布局
所谓构思与布局,就是写作者在创作之前和之中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剪裁、加工、提炼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作品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实际上包括确定体裁、选取题材、创造意境、布局谋篇等一系列过程,是一项细致艰苦的劳动。
文学创作讲究构思布局,小说创作尤其讲究,体现最为突出的便是恰如其分地设计矛盾冲突。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而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无时无刻不处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他的思想、性格、灵魂,就是在各种社会矛盾和生活冲突中得到显示
和体现的,要写好人,要写出人的性格和灵魂,自然无法回避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在矛盾冲突中写人的生活、写人的灵魂,写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人物形象塑造和人物性格刻画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如《阿Q正传》中阿Q的性格,是在他同未庄这个典型环境里的各种不同人物之问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中得到充分表现的。阿Q那赤贫的经济地位和卑贱的政治地位,决定了他对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境遇抱有强烈的期待和愿望,而他身上所感染的落后可怕的精神病毒,又严重地妨碍着他走向真正意义上卓有成效的抗争。于是,阿Q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未庄社会方方面面施加的压迫和限制,只要阿Q一行动,就会受到无情的打击和凌辱。这样,阿Q便同他所生活的整个未庄社会,始终处于尖锐的矛盾和对立的状态之中。这种矛盾在阿Q身上,一方面使“阿Q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另一方面从不准“姓赵”到“不准恋爱”再到“不准革命”,终于使他走向了“大团圆”的可悲结局。
从《黄昏》这篇小小说来看,矛盾设置可谓别具匠心:年轻人编造故事想骗戈兹,戈兹时时提防,步步为营,因为年轻人“把香皂给弄丢了”这一漏洞而识破了年轻人的骗局;年
轻人走后戈兹在椅子下发现可以证明年轻人“说了真话的东西”——一块香皂,而借给了年轻人一镑钱;可最后随着一位老先生寻找“一块香皂”,点明戈兹还是被年轻人骗了。全文矛盾冲突引而不发,充满张力。构思布局别具匠心,引人入胜。
文学作品构思布局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如首尾呼应、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层层铺垫
等。初学文学创作者,不妨学习这些布局的方法,多动动笔,颇有好处。
五、【知识宝库】
近几年来,想象能力一直是高考作文考查的重点,考试说明中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也单独列出一项:“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在高考作文的各种文体、各种写法中,都包含着想象活动。“记叙经历”,是再现想象;“编述故事”,是创造想象;“抒发情感”,有想象活动的灵光在闪耀;“发表议论”,也常常要借助想象的翅膀。从本质上看,文章本身就是想象活动的产物。想象能力是人的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象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创造能力的高低。想象,其实并不神秘,所谓想象,是指运用知觉材料,进行重新组合、融会、升华,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
亚里斯多德早就说过:“一切可以想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里的东西。”鲁迅也说过:“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就是说,任何想象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由此可见,要想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首先还得扩大自己的生活积累,平时多多地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这样,才能为想象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象形想象(抽象——具象)象形想象就是把抽象的概念想象成具体的形象的事物。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把许多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概括、归纳为抽象的概念,象形想象其实就是对“具象——抽象”的还原。例如,1991高考小作文,要求描写“一个圆的想象物”,就是典型的象形想象的思路。在展开象形想象的时候,首先要使抽象与具象之间互相吻合。如,要描写“一个圆的想象物”,描写的物体必须是圆形的,而不能是其他形状的。其次,象形物要具体可感。在1991年的高考小作文中,有的考生把圆想象成爱情、人生、性格、历史等,这些都不是具体可感的实物,实际上还是抽象——抽象。第三,象形物要尽可能新颖。在同一命题中,形象越新鲜,越奇特,想象的质量就越高。考题中提示的是月亮,你马上写太阳,这种想象是机械的、呆板的。而有的考生写的是青草上的一滴露珠,水中石拱桥的倒影,则显示自己思路的开阔和想象的奇特。由此可知,上乘的象形想象,是饱和着情感的产物。如果只满足于简单的形似,而没有情感的渗透,那么,形象必然是干枯的,没有生气的,没有活力的。
2.推测想象(已知——未知)推测想象既可以由开端、过程推测结局,也可以由结局推测过程、开端;既可以由现在推测过去,也可以由现在推测未来。1992年的高考作文题就候车亭前发生的一幕,要求考生想象是“他们之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的”,运用的就是推测想象的思路。材料中
提供了事件韵开端和结局,要求考生想象补充的是事件的过程。写作这一类文章,首先,要仔细考察已知的材料中透露出来的蛛丝马迹,进行合理的推想。如,1992年的高考作文材料中,“运动鞋”的“低着头走了”,“红雨衣”的“归拢碎玻璃”等等,都透露出他们有回来打扫的可能。其次,在原材料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事件脉络比较模糊的情况下,在展开叙写的时候,要作必要的补充、交代,要对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等作恰当的定位,为事情的发展变化奠定基础。第三,要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有关知识进行推测。说到底,这一类想象活动本质上只能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猜测,只有把自己摆进去,假设自己在此情此境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这种推测才有可能合情合理。第四,要在事物的多种联系中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向。事物的联系是多方面的,有时候是一因多果,有时候是一果多因,特别是在开放式的话题作文中,事物的成因和发展方向肯定会有多种多样的可能。因此,在展开想象的时候,要排除那种非此既彼的线性思维方式,要多设想几种可能,然后,根据命题的要求,选择可能性最大的情况展开叙写。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提供了一段“年轻人”抛弃“诚信”的寓言故事,有的考生就运用推测想象的思路,设想“年轻人”抛弃“诚信”以后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敷衍出了富有深意的故事。
3.类比想象(此物——彼物)抓住事物之间的相关点(相近、相似、相反等).,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就叫做类比想象。这种想象,可以是事物的“形”,也可以是事物的“神”。1995年的高考大作文,提供的材料是寓言诗《鸟的评说》,这一群鸟你说我,我说你,互相攻击,形成了一个怪圈。要写好这篇作文,显然不能就鸟论鸟,而要由鸟类社会联想到人类社会,并就他们相似的方面展开评析。
展开类比想象,关键在于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对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结点抓得要准,如果任意发挥,乱加比附,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例如,1994年的高考大作文中“老树皮、新树皮”之间的关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式的新老关系,老树皮的剥落,新树皮的推出,都是值得赞美:赞叹的。如果理解成新旧关系,贬斥老树皮,赞美新树皮,那就在事物的联结点上出了偏差,就会导致生发的失误。展开类比想象,还需要作者不断地扩大认识事物的范围,有比较丰富的生活储存,只有这样,才能浮想联翩,联类无穷。
4.创造想象(现实——幻想)创造想象的范畴非常宽广,这里讲的创造想象主要是指立足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自由的幻想,从而创造新形象、编织新故事的一种想象活动。在神话、童话、科幻故事一类带有文学色彩的写作中,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运思方式。1999年的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在人的器官可以移植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设想“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将会发生些什么,考察的就是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这次高考作文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机会,涌现出了一大批思路开阔、想象丰富的佳作,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有一些带有科幻色彩的佳作,故事奇特新颖,情节起伏跌宕,人物机智聪慧,读来饶有趣味。但是,也有相当多的考生面对这样开放式的命题,表现得手足无措,思路板滞,想象贫弱。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还是非常必要的。建议我们的同学在平时学习中,做一些这样的练习:(1)多阅读一些具有科幻色彩和浪漫想象的作品,并认真探讨作者是如何展开想象的,分析一下这些作品的构思方法。(2)选择一些“可塑性”比较强的作品,从特定的角度切人,作“脱胎换骨”的改写。如改变叙述的人称,改变作品的体裁,转换人物活动的环境,增删作品的人物、情节等等。(3)截取作品的某一部分,想象其前因后果,进行创造性的补写、续写等。
附:有关写作素材
1、随着新千年的来临,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在某些领域,知识和信息已取代资本和能源在经济中的地位,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不再依附于土地或资本,成为与权力、市场、资本等共同支配社会资源流向和财富分配的第四股力量;部分知识精英的迅速堀起,以“知本家”的面貌出现于世人面前,成为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重要代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将作为新的生产力对社会进行重薪塑造,进而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这就是知本主义时代。
2、知识经济向我们走来这一点确定无疑,生产力巨大增长,所有一切努力都包含着知识,你对知识越了解,在社会上就越处于有利的地位。一个发达的社会存在一个分配问题——知识的分配和财富的分配。而正在变化的社会使得拥有知识的人拥有财富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是年轻的知本家——搜狐公司总裁张朝阳说的一句话。
曾有人这样总结中国前三代富人的致富之道:70年代靠体力,80年代靠财力,90年代靠智力。那么在本知主义时代,张朝阳所说的那句话无疑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新的致富定律——知识+人才=资本。也就是说知识成为谋生的技能,谁拥有的知识越多,谁就越有创造和拥有财富的可能性。
3、知识型营业员的新理念:“王震”并非已故前国家副主席,这儿说的是一个很普通的卖相机的营业员。但就是这个王震,他的名字却成为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姓名注册的服务商标。谈到他所从事的职业,王震认为,随着商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的不断提高以及顾客消费观念的变化,仅仅靠微笑服务已不能满足需要,知识服务、信息服务已上升为今天和未来服务竞争的主要武器。因此,他提出了包括“传播引导、购买指导、使用辅导”三方面服务内容“无限服务”新理念,无限地拓展了服务的时间和空间。从1996年至今的几年时间里,王震先后出版了3本大书:《35毫米照相机世界》、《老爷相机》、《数码照相机操作指南》,多次在媒体上开设照相机知识讲座,并在《解放日报》上开辟了个人专栏“王震导购”。有人说王震开展的许多服务内容很“雷锋”,但王震认为他不是在学雷锋,而是在实践j个知识型营业员的服务创新。如今,“王震”服务品牌的效应已开始显示出来。从1996年到1999年,王震柜台的销售额从870万元,逐年上升至3000万元。据悉,“王震”服务品牌将以品牌资本的形式参股上海华联王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王震本人将占该公司股份的4%。一个营业员,以自己的知识创新了服务,使自己的名字成了品牌,成了资本,成了股份。
4、知识创造奇迹:“视美乐”是一家新兵并且充满后劲的科技创业公司,它开发的产品叫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这种产品可使人们在大投影屏幕上看DVD、录像以及电脑多媒体图像,其图像清晰度超过电视,可广泛应角于家庭影院、商业等众多领域,而其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因而具有广泛的潜在市场。目前,这个公司已获得了投资基金五千多万元的合同和意向协议。但这家公司的创办者却是四个在校大学生。他们能走出这一步,不是机缘,不是走运,而是缘于知识。“视美乐”创造人之
一、总经理王科在谈到如何在知本主义时代生存时,所说的基本条件便是知识。他说知识至关重要,是学习使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他接触到许多人和事,还接触到很多高新的信息技术。
5、战士学者:“战士学者”说的是总参陆航局某直升机团24岁的战士机械员李洪涛,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士兵,却创造了1999年的奇迹。1999年年初,他被邀请登上北枣航空航天大学的讲台,随后又受到江泽民主席的接见,被总参谋部授予“科技练兵好战士”的荣誉称号,中央军委领导称赞他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士兵”。他的“新型”就在“知识”,因为这个“新型”,他当选为1999“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据可靠消息,李洪涛不久后将提干,还有可能进军校深造。有人感叹他真幸运,是的,确实他够幸运的,但他的幸运更多地是因为赶上了“科技强军”的大潮,是知识的幸运。回首他的军营生涯,学习与钻研是他的朋友。他先后自学了18门直升机机务专业大学课程,完成20项技术革新,总结出12条科学练兵方法,撰写了11篇科技论文(公开发表3篇),参加直升机学术年会1次,耷各级各类比武中获优胜名次28项,检查排除直升机各种故障和隐患40多起,跟机进行重大军事演习10余次,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1次。可以说,正是因为李洪涛拥有知识,才拥有了今天的成功与辉煌。
六、【我来尝试】
以“难忘”为题目,自己补齐横线上的词语,可以是人名,可以是某个场景,也可以是一个景物,还可以是某一件或几件事情等。要求(1)写成一篇记叙文或散文;(2)不少于800字;(3)适当运用联想和想象;(4)书写要规范,卷面力求整洁。
【思路点拨】
1、要紧紧扣住“难忘”一词构思全文;
2、事情不一定要大,但是一定要有较为深刻的意义;
3、不管是写景、记事,还是写人,都要寄寓自己真挚的情感,要有“动人”的描写;
4、记叙要注意详略得当,不要平均使用笔墨;
5、在适当之处点题。附范文: 难忘师恩 蒋洁
我的床头,一直摆放着一只手工制作的小花篮,它是赵老师亲手做的。每次看到它,总会想起赵老师的面容,耳边不停地回荡她的叮咛,虽然只是片言只语,却是永生难忘的记忆。
赵老师是我初一的班主任,严格地说她只教了我们一学期,是所有老师中与我相处时间最短的一位,但是她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她高高个儿,皮肤黝黑,脸上架着近视跟镜,乍一看就像是山里来的,朴实得有点泥巴味儿。谁也看不出,她是那样一位知识渊博而又温文尔雅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赵老师在学习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初一时,我由于胃炎时常发作.总是缺课。每次病后到校,赵老师总要把我找去,给我补缺漏的课。赵老师是教数学的,但她不仅仅给我补数学,语文、政治、英语她都补。补语文时,她对文人轶事的了解,对文章主旨的分析,不得不使我暗自佩服。她简直就是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此时她显露的不是数学课时的敏捷和条理清晰,而是一股掩盖不住的大家的气质。侃侃而谈,旁征博引,吸引着我去思索,去理解文章。当她用流利的英语给我补英语时,我有点呆了。天,英语老师上课也是英汉半杂呀,赵老师竟然全用英文!我努力地跟着,j,天天听她补课。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学的远远超过英语老师所要传授的时,赵老师才淡溅笑着说:“我知道你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多学点呢?赵老师总是这样平淡而又耐心,她是那种做了才说或做了也不说的人。
赵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同时也教我们如何面对一切困难,如何关心别人。她没有用语言和道理来教导我们,却从一举一动之中让我们领悟。初一开学第一学期末,我们发现她的脸色越来越差,身体越来越虚弱。在同学们的焦急和忧虑之下,我暗地里轻问赵老师,却惊恐地得知她得了肾脏肿瘤,急待切片诊断是否是阳性,若是阳性,那么生命也就快到终点了。赵老师一再让我三缄其口,不能让别的同学知道。说这话时她的脸色是严肃的,让我久久不能言语。三天后,她又把我叫进了办公室。窗外已是暮色沉沉,灯没开,只是隐隐地看得清她的轮廓。赵老师的行为已让我奇怪,但说的话更让我不敢相信。她说:“明天,我就要去上海动手术了,说不定连手术室的门也走不出来了。你是我最喜欢的学生,原本以为可以亲手把你送出学校,谁知只给了我一学期的时间。你要好好地,学好,工作做好,把班级的事安排好。我……我会开心的……”赵老师哽咽着。我也默不作声,只是拼命点头,看着模糊中她的泪水滑落,感觉着脸上也是湿漉漉一片。我接过她的一封给全班同学的信,赵老师要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读。
如今,赵老师又回到了她的岗位上,近年来又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她是平凡的一位老师,重复每个老师都有的故事。但我永远难忘那天的泪水和沾满泪水的信,还有几句简单得几乎不是叮咛的叮咛。她的关怀,她的恩情,我永难忘怀。
[范文点评] 蒋洁同学的这篇回忆赵老师的文章主要记叙了两件事情,一是老师帮助她补课的事情,一件是赵老师生病的事情。乍看起来,这两件
事情都很平凡,毫无出奇之处,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赵老师确实不简单,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
一、赵老师知识渊博,各门功课都能补;
二、赵老师关爱学生,令人钦佩;
三、赵老师用自己的言行,教会“我”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感人肺腑。可以说,蒋洁同学是满怀着满腔挚爱和感激之情写下这篇文章的,全文毫无雕琢之痕迹,具有真情实感,因而也就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虽说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自然流畅,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第五篇: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七专题敢于说出“我认为”
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七专题敢于说出“我认为”
――论点与论据
一、【课标解析】
1、《新课标》要求写议论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观点明确”就是确立好中心论点,“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就是要举出事实讲出道理来论证论点的正确性。
2、敢于说出“我认为”,大胆提出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和主张,勇敢地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还要让你的观点能够通过巧妙的论述让别人接受,做到有理有据。
二、【文本导读】
1、恩格斯的《论权威》一文以大工业发展史为例,驳斥了无政府主义者关于消灭权威、个人无限自由的谬论,提出即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需要权威的主张。他用纺纱厂的管理、铁路的运行和海上航行需要权威等为例,指出否定权威的危害,强调权威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现在我们从当今工业和科技界观察,现今的航空管理和空间管理、现代通讯等同样需要权威。人类活动的其他领域,如体育竞赛、文学评奖、国际法庭等,也一直需要有权威。
2、《<师说>解》一文对待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韩愈在《师说》中倡导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可是并没有谈到教师的学习,本文作者则提出了“教师和学生要互相学习,做教师的要首先要做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平等”;“师亦无常道”;“学生不能
因为教师某一方面存在短处就不向教师学习”等一系列主张。这些见解和感想,都是经过思考并被实践验证了的。
因此,当我们说出“我认为”时,既要有个人见解,也必须做到客观公正。
3、“‘滴水穿石’的启示”给我们的是立论的过程要靠挖掘的启示。审题时要不断开掘前进的思想方法,学会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能够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更有价值的是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思虑深刻的人总是能高瞻远瞩的原因。深入的分析,来自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不断挖掘。“‘滴水穿石’的启示”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同一问题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发问,以使立论走向正确、全面、深刻。对同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不同的价值观、从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发表观点。
我们要学会运用发散思维来挖掘材料,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比如,对“滴水穿石”现象的分析,我们除了领悟出坚持不懈这样的观点外,还应得出“有志者事竞成”、“目标专一”或“力量集中”等有价值的观点。
有了观点,还要学会分解,形成分论点,并学会按照其重要性加以排列。比如,针对论点“‘滴水穿石’给人以积极的启迪”这一论点,我们可以分解出“要做成一件事,一定要持之以恒”,“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目标专一”,“‘滴水穿石’精神可嘉,但效率太低”等分论点来,从不同的角度支撑总论点。
4、“三个砌砖工人”是一则流行很久的材料作文题,通过这篇作文的写作,锻炼我们换种视角看问题的能力。在立论时,一般会对第三个工人予以肯定,认为他的话代表了理想追求,认为“有理想的人才能做成大事”。但是,在生活中,完全有可能“后来第一、第二个工人都成为有名的建筑师”,我们可以得出“埋头苦干的人才能做成大事”,甚至“花言巧语的人未必能干成大事”这样的观点来。
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注意别人的奇思妙想。
5、“山猿”的故事可以从人类学、考古学的角度来审题,“这具化石有猿和人的特征”是要说明它们本来有进化为人类的可能,可是它们因为各种原因最终回到树林生活,当然成为比人低级的猿。这是一般的认识。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知难而退,永远不可能成功;走回头路是没有出路,只有在认准了目标之后一往无前,才能生存下去并取得成功。这才是我们要得出的结论。
三、【范文欣赏】各领风骚没几年陈小川
祖师爷这一称谓,在我们这个固度里的诞生是悠悠乎远矣的事了。许多行当都尊奉着自己的祖师爷,如建筑业尊鲁班为祖师爷,纺织业该叫祖师奶奶的,是黄道婆。各行各业的人们对自己本系统的主管祖师爷,一般也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用一个比较现代化的词,就是崇拜权威。
到了清朝出了个诗人名赵翼,他的诗道: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此公是够狂的,居然敢说李杜文章“不新鲜”了。而且对诗界的祖师《风》和《骚》也颇不敬。但是依我看,赵翼在当时是算得上一个思想解放的人物的,他的“各领风骚数百年”论,真是一个大突破。
然而,在赵翼之后,人们的思想解放过程却放慢了,以至于又出现了“江山代有祖师出”的局面。这些年来,随着许多新学科的出现及传入中国,不少科学家成为本领域的佼佼者,于是权威越来越多,拜在门下的人也与日俱增。我之担忧,并不是权威多起来,这当然是大好事。但权威们“各领风骚”年头越来越长,并且有终身制的趋势。却不是不值得担忧的。一位权威,在欧风东渐的20世纪20、30年代创造了某项成就,当时蔚为壮观,光彩照人,万人仰慕。到50年代他还是权威,70年代还执牛耳,到了80年代,同仁、后生发明了什么,还得拿到他面前去认可,这就不是什么值得乐观的事了。某权威20年代创造了成就,是国人幸事。到80年代,他的权威地位岿然不动,却是国人不幸了。
有一位中年讲师要晋升副教授,周围的人颇多微辞,主要是有人认为他狂,对本专业的权威――一位全国闻名的科学家大不敬。这位讲师认为,该权威知识老化了,研究课题在世界上无甚意义,他却不了解世界最新的学术动态,以为研究了什么重大课题。我看这位讲师就没什么错,而且道出了一条普遍规律,权威的兴衰本来就是很自然的事。赵翼的“各领风骚数百年”论,是囿于那个拖辫子的时代,小农
经济缚住头脯,敢说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已经很具胆识了。而今天,“各领风骚数十年”都仍嫌太久,客观上是“各领风骚没几年”,甚而至于越短越好。不断地有人脱颖而出,去动摇权威的地位,才是一大幸事。
当今的时代,知识的陈旧周期加速。据统计,18世纪陈旧周期为80至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缩短为30年,近50年来又缩短为15年。如今一些学科领域中的知识陈旧周期已缩短为5至10年了。也就是说.10年前的饱学夫子,学富五车的权威,若不进行知识更新,今天就可能肚里空空如也。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文学等领域也并不是绍兴花雕,越陈越好。近年来,有些年轻人运用控制论理论探索中国封建社会延续的原因,也独具新意。“年长者为乡里之智者”的观念,大大地动摇了。
所谓“各领风骚”,应该是在一个时代里,对本学科领域的发展起到r较大的推动作用。“才人”不是祖师爷,更不是头上有光环的神。“才人”“各领风骚”三五年,就是值得入史册的了。最有希望的是年轻人,他们并不只有匍匐着去拜祖师爷的份儿,谁都可以立志去“领”几年“风骚”。因此赵翼的诗可以改改了,“各领风骚没几年”是大趋势。(选自《各领风骚没几年》,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点评:本文运用反弹琵琶的方法立论,认为社会需要权威,但又不可长期迷信。新颖独特,行文有理有据,论述深刻有力。清代诗人赵翼曾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经过千年传诵,“至今已觉不新鲜”,他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豪迈之言,并不表示他看不起
李杜,而是对后人不敢超越前人发出批评。论据有二:一是权威“终身制”的时间过长,知识老化,不利于社会发展;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需要更新知识和创造。
在理想的光芒中开拓人生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挣钱。”第三个工人说:“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三个人道出了各自对这一工作意义的认识,但前两人因为缺乏人生理想,终究无所作为。只有第三个人,因为带着一份梦想工作,才使他成为一个建筑师。是理想成就了他的辉煌人生。
一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取得成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明确的志向,也就是具有奋斗的理想。这是前进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就能去奋斗、去拼搏。在开篇的故事里,第一个工人把砌砖看作毫无目的的工作,他认为自己就是砌砖的,不干这个干什么?他认为砌砖工作单调、平板,索然无味,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能有时会把砌砖看成负担,工作时自然敷衍塞责,缺乏责任感与进取心。第二个工人把砌墙看作谋生手段,养家糊口的营生,砌砖的价值就在于挣钱,这样,就自然把自己摆在被雇佣的位置上去了,自然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不思改革,不求进取,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这两个工人当然“江山依旧”,不会有什么发展。
周恩来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时代,他在少年时就确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的理想,几十年来,他沐浴着自己当年定下的这一理想的光辉去努力、去奋斗,终于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起,把中国从百年耻辱中拯救出来,把人民引上了一条光明之路,使中国逐渐强盛,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也许做不了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要有前途,要有奋斗的动力,就要有理想,带着理想拚搏,将来才能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
有言道: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因为胸无大志,有些人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一碰到困难就自叹天生笨拙,于是止步;有些人也花了些力气,下了工夫,因为志向模糊,实现理想的愿望不够强烈,一旦受挫,就会“灵活转向”。这是人生中极为可悲的事。
当然,有了明确的理想目标只是取得成功的前提,而最终能否成功还要取决于你是否有坚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了解一下我校考取重点大学的学兄学姐们,他们哪个没有冲刺名校的目标?又哪一个不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努力拼搏,甚至做出牺牲才实现了人生重要的目标?
我们未必就是天生笨拙、成不了大器,我们需要立志。如果明确目标,努力学习和工作,用坚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去迎接挑战,我们定成大器!
愿我们都能在理想的光辉中前行!
点评:文章靠船下篙,就材料本身的内涵,很容易确立中心论点。但本文难就难在取据上。作者没有旁征博引,除了以周恩来为例外,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在仔细分析材料中证明自己的论点,使发挥出论据的效能,这是本文最智慧的写法,可圈可点。
怀疑是进步的阶梯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怀疑起着无可置疑的推动作用,正所谓“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如果把人类的进步比作一辆车,那么,怀疑就是这辆车的动力。没有怀疑便没有历史进步。
高尔基曾经说过:“不要害怕现实,不要向现实低头,你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要服从老朽的东西,而是要创造新的、有理智的、光辉的东西。”人类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极其短暂与渺小的,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一切已知的认识都是探索性的;更何况宇宙也在变化和发展,今天的真理很可能是明天的谬误。所以我们的思想也必须随之更新与完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去怀疑,去创造。
人,是需要怀疑精神的。对于事物的已有认识,我们必须通过怀疑来促使自己不懈思考以否定认识中的错误方面,我们要学习,就必须打破已有认识的牢笼让真理的翅膀自由飞翔。当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时,谁也知道这是地球自转造成的现象。但是,当年哥白尼面对统治人们思想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又是进行了多么大胆的怀疑啊,为此他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是的,如果没有哥白尼的怀疑,不知道可怜的“太阳”还得环绕着地球转多少年、多少代呢。任何一个领域的每一步前进,无不渗透着怀疑者的汗水,无不留下了怀疑者的足迹。
而今,当我们读着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叹为观止的时候,你是否能够想到,当年六朝骈文的浮靡文风把中国古代散文竟引向了艺术的死胡同,是韩愈、柳宗元大胆的怀疑,身体力行,才掀起了古文运动 的狂飚,才使华夏古文艺术再次奇峰突起,青春焕发,开一代新风,为我们留下了彪炳史册、璀璨古今的艺术瑰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怀疑,就不会有燧人氏、有巢氏;没有怀疑,就不会有蒸汽机、发电机;没有怀疑,就不会有无线电通讯、计算机网络……
当然,怀疑是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尤其是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不问青红皂白,不作科学分析,对一切都持怀疑态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怀疑”只是一种猜测,而对已有理论支撑的并被大家接受或实践证明的事实或经验,怀疑者又常常会对自己的“怀疑”产生怀疑,而此时最关键的,就是要看怀疑者能否消除对自己的怀疑而去努力创新。这也就如尼采所说的:“当我们承担起巨大的苦难,并同时听到其发出的哀号时,千万不要被内心的苦恼和怀疑所击倒——这才是伟大。”不断地怀疑,不断地创造,才能推动历史不断地前行。在创新的道路上,要敢于正视阻力并冲破它。
世界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阻力。不要畏惧,不要回避,要敢于怀疑,敢于自信地去正视阻力,并要为冲破阻力而英勇拼搏。
点评:这篇文章推理严密,论证方法与结构灵活多变。开篇,简短分析后提出观点,接下来,援引高尔基的名言说明:要创造,就必须有怀疑精神。从理论上对中心进行佐证。再下来,从文学、科学等方面列举事例,强调怀疑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然后以辩证的方式指出时时怀疑、处处怀疑之不可取。最后,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要做到正确怀疑,合理怀疑,就必须坚持自信,正视阻
力,不断拼博,努力创新。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层层深入,有力证明了怀疑是进步的阶梯这一观点。
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亲爱的朋友,你听说过“盲人提灯笼”的故事吗?你会深得盲人提灯笼是多此一举吗?对那个盲人来说,灯笼确实是多此一举,白费蜡,可对别人来说,却很有用。正是盲人的灯笼带来了光亮,才使人们在黑暗中不至于摔跤,同时,盲人自己也得到了帮助。这不正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最好吗?
照亮别人,多么令人感动呀!一个盲人都能想到为别人带来光明,我们正常人呢?假如我们都能学学那个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该多好!在这个世界,谁也不能单枪匹马所向无敌。要成就大事,就必须借助别人的力量。
所以,每一个人都需要明白:只有先帮助别人成功,对方才会来帮助你;帮别人强大了,对方才会更有力量来帮助你;要想别人给予自己机会,那就先给别人机会;要让自己更有力量,先让被你帮助的人更有力量。孔明因为帮助刘备打败了曹操,建立了蜀国,才使自己的才华,有了可以充分施展的舞台。吕不韦因为帮助沦为人质的秦国太子成为了国君,自己才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人――买断世界上最强大帝国的“独家经营权”。
商场竞争的最高境界,不是彻底打败对方,而是取得双赢。打败对方可以获得眼前的利益,但会失去一个潜在的合作伙伴,树立一个
潜在的敌人。双赢则可以让你既获得利益,又获得人心。如果你积累了人心,迟早有一天,那些暂时牺牲的利益,会带给你更大的回报!
为人处世,不能仅从“一已”考虑,只有多为别人着想,人们才会给你以友善的回报。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难道不是吗?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开始振作,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高兴、快乐,有谁不感到快乐呢?这些人时时处处被他人拥戴着,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朋友。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也总会得到别人的热情帮助。
朋友,请记住,发你给朋友一份快乐时,你就拥有了两份快乐!“自己要想成功,先帮助对方成功!”
这是一个永恒的自然法则,就像在黑暗中走路,你的手电筒只有照着对方或路面,而不是照着自己,这样你才能够走得更快,走得更稳。
点评:“帮助别人,成就自己”就是文章观点,写作时审题立意不存在问题。但是,构思展开议论却需要求新求异。本文一开头引用“盲人提灯笼”的材料,稍作分析便提出自己的观点,生动而鲜明。接着简单分析过后,引用孔明、吕不韦等历史典故,进一步证明文章中心。论据凿凿,说服力强。再接着联系现实生活讲为人处世的道理,水到渠成地证明中心。文章结尾呼应开头,收束全文,以反问句形式强调观点,引人深思。
四、【写作常识】
议论文就是阐明事理、表达观点、主张的文章。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它们是议论文的三个基点。议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用合理的论证方法,选择合适的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过程。
(一)论点
1、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论点的提炼十分重要。这对于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论点要鲜明。要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论点要正确。首先要符合客观现实、科学道理,也不能违背社会道德、人生伦常。不仅如此,论点的正确还在于它有利于我们论证的展开,能充分运用手头现有的材料。
论点要新颖。发人之未发。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论点要深刻。不能就事论事,只抓表面现象,看不到本质和规律;也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立论要有针对性,要反映有代表性的问题,要有现实意义,能解决实际问题。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十分重要,要在读懂材料、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内涵的基础上提炼恰当的论点。多数材料的主旨隐含在字里行间,需要我们正确地挖掘、理解和概括,准确抓取立论的根据点。挖掘主旨确立论点方法很多,比如由果溯因、由表及里、找关键句、分析过程、找对比点、提示寓意、反弹琵琶等等。一则材料立论的角度可以
不同,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己多角度立论的能力,并且善于通过比较,从中选出最佳立论进行写作。
中心论点确定之后,如何展开论述,这是学生最犯难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模糊,思维混乱,理论水平低下,析理方法缺乏。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会分析问题,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和理论水平,在训练中使我们的写作思维趋向“条理化”、“清晰化”,在中心论点的观照下提炼出恰当的分论点。
写作时,首先,要分析中心论点,界定它的内涵,确定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以及作文的要求。切忌偷换论点、转移论题等错误。第二,根据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对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相关性(相同、相异、相因、相反、相成等)抽象概括的分析,由果(中心论点)推因(分论点)得出分论点。
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论点,在本论部分文章可以对总论点进行分解,形成多个分论点。各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有横向并列、纵向递进、正反对比、对立统一等几种。
(二)论据
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说明和论证的材料。论据为论点服务,要能够支撑论点,论据的类型:一是事实论据,包括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感受等。二是理论论据。包括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充分地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要能自圆其说,不能自相矛盾。论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论据要典型。用作论据的材料要有普遍性、代表性,要具有充分的说服力。个别人的个别情况,偶然发生的事情和巧合,都不是恰当的论据。
第二,论据要真实。生编硬造、道听途说的事不能作为论据,虚假的数据、未经科学证明的理论不能作为论据,违背社会道德、违背法律法规的事不能作为论据。
第三,论据要与论点相统一,二者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要围绕论点选择论据。再好的事例,再有说服力的材料,如果不能与论点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作为论据都是失败的。
五、【知识宝库】
(一)相关道理论据
1、理想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培根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
有很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成功代价的。——莫扎特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高尔基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途。——巴斯德 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易卜生 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黑格尔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巴斯德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2、恒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丘 欲速而不达。——孔丘 进锐退速。——孟珂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为学犹掘井,井愈深土愈难出,若不快心到底,岂得见泉源乎?——张九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蔡锷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金樱 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 伟大变为可笑只有一步,但再走一步,可笑又会变为伟大。——佩思
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则退。——冯子咸
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司汤达
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点点滴滴的藏,集成了一大仓。——德国谚语
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二)相关事实论据、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2、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物,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3、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4、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写出了《物种起源》。
5、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从几十吨的矿石中提取了几克的镭。
6、我国当代天文学家段元星,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观察天象风云、终于用肉眼发现了新星。
7、清代《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中不了举人,只得教蒙馆为生,但他勤奋写作,终于写出在文学史上有较高地位的短篇小说集来。
8、磨杵成针。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经常逃课。一次,他在路上碰到一个老太婆在溪边磨杵。李白觉得奇怪,就问:“姥姥,你磨这铁杵干什么啊?老太婆说:我要把它磨成针呀。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李白听了,很受触动,从此发愤学习,终于取得极大的成就。
9、徐霞客探险。古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为了探讨祖国的山川风貌,从22岁起,走出书斋,从事实地考察。徐霞客一生野外考察34
年,曾三次遇险、四次断粮。他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写成了驰名中外的《徐霞客游记》。
10、高士其基苦斗病魔。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一个装有培养脑炎病毒的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身体致残。他忍病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一百多万字的作品。他说:“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11、西部歌王王洛宾。王洛宾,一生历经坎坷,长期处于逆境中。他却以胜似闲庭信步的态度,栖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烟之中,收集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近千首西部民歌,受到人们的盛赞。
12、汤展中的脚书。广西蒙山县西河镇西河中学初三学生汤展中,从小没有双手,吃饭洗涮、写字——都是用脚代手进行的,但他凭着惊人的意志,刻苦学习书法艺术。他的脚书和口书作品被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吟咏新风》杂志、香港《创星日报》等发表。1993年7月21日内陆作为首届肯德基杯“”中国“残疾少年儿童成才奖”最佳奖十位获得者之一,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大会。
13、田中角荣力砺志纠口吃。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两岁时害了病成了口吃,常因此受人嘲笑。他发誓要改掉口吃毛病。为此,他经常一个人进入深山,一会儿朗读,一会儿唱歌,一会儿叫喊,用这种独
特的办法来纠正口吃的毛病。班内排练文艺节目,他争当主角,通过背台词来磨练自己。终于让他战胜了口吃的毛病。
14、罗蒙诺索夫勤学成才。俄国科学家之父罗蒙诺索夫从童年起就勤奋好学,经常向邻居学习写字和借阅书籍,学到了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1730年,19岁的罗蒙诺索夫怀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偷偷地来到了首都莫斯科。他冒充贵族子弟,考进了一间普通大学,学院里没有学生宿舍,他只好在一个官吏家里租了个住处,以替主人劈柴火、干杂活来抵除部分房租。整个大学生活,他几乎都在勒紧裤带中度过。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
(三)写作例举
1、中心论点的分解方法例谈:(1)横向式分解 对论点修饰语作分析。
例一:论点:学生应在德、智、体在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分论点:
A、德育对学生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为将来培养什么样社会公民的大问题。
B、衡量学生将来有没有为社会服务的本领,重要的标志就是智育
C.体育是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将来服务社会的本钱。D.德、智、体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对论点中有关词语的关系作分析。
例二:论点:学和问应紧密结合起来。分论点:
A、要学好文化知识,掌握各门技术,不懂之处就要多问。B、问的目的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今后更好地学习。例三:联想与论点有关的人和事(由古而今,由小到大,由此及彼)。
论点:办事要从根本出发 分论点:
A.掌握知识,学习文化,要从根本出发: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B、建设祖国,引进外资,要从根本出发:引进外“智”。分析提出论点的意义。
例四:论点: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叫好。分论点:
A.“胜于蓝”是学生努力的结果,标志着他们的发奋取得了成绩。B.“胜于蓝”是老师的期望。教师不但希望学生有真才实学,更重要的还希望学生能打破前人(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学术,有所创新。
C.“胜于蓝”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要发展,时代要前进,就需要一代更比一代强。
(2)对比式分解,即从假设的角度,对论点进行正反分析。例如:论点:爱子不当则害之。分论点:
A.爱子适当,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B.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不但不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3)纵向式分解
按意义上由浅入深的顺序对论点进行分析。例一:论点: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分论点:
A.首先要承认困难。B.其次是不怕困难。C.再次是千方百计战胜困难。
从三个层次对论点设问: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或“怎么样”还有再分解的余地。
例二: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A.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B.为什么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
――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C怎样使生活丰富多彩?
――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挖掘所论问题的原因、后果、危害、实质等,由表及里,步步深入。
例三:题目:妒嫉者止 论点:正确对待妒嫉心。分论点:
A.嫉心理往往导致缺德行为。
B.妒嫉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一个缺乏妒嫉心的人,往往是安居“下游”、心甘“落后”的人。
C.将妒嫉心化作追赶他人的动力。
六、【我来尝试】
文题一:以“我能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提示:文章题目是个论点,“我能行”就是强调自信,人只有自信才能去做事,才能把事情做成功。审题比较容易。只要跟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列出许多观点来。关键在于对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也许在生活中,“我能行”的例子不胜枚举,但真正能写进文章的却不容易找到,关键看我们平时的积累。拥有论据后,还要学会使用论据。
例文:
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我能行。因为心境决定一切。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成功的意识和自信,这已经成为不争事实。科学家曾对创造型人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不迷信权威,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自信心。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历时几十年的研究,他们对具有较高智力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智力、成绩相似的学生,几十年后的成就相差很大,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智力的差异,而是人格特征方面的不同。
时代发展了,对人的自我认识也提高了,“我能行”,已不再是一种狂妄。上文中心理学研究结果再次表明,绝大多数人都能行,人们的智力相差是不大的。据心理学家测试,智力超常者和智力低下者都占很少的一部分,约占95%的人是中等智力。因此,大多数人的确有理由说“我能行”。
“我能行”,还因为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大脑,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正如一棵平常的西红柿只能结20来个果实,但是日本筑波博览会上的一棵西红柿却结了13000个果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尽管我们平常都只结出了20来个果实,但是,从潜在的能力上,我们每个人是能结出13000个甚至更多的“西红柿”的。因此,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能行”。
但是,有些人却总是认为“我不行”。让他们学习一种新知识,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总是说:“我不行,我不行。”在这种心态下,就不可能主动地学习,就不会勇敢地往自己的肩上增添压力。遇到一点困难和失败就会心灰意冷,这种失败意识制约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阻碍着自己的努力,减少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不行”是一种有害的意识。
我们历来称颂谦谦君子,认为说“我能行”的人是狂妄之徒,这是历史传统,但在信息化时代,总是谦虚地对待自己已经不利于充分发
挥人的潜力了,这种偏见扼杀了自我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社会氛围,必须大力提倡“我能行”的意识。
愿人们都能拥有“我能行”的自信,通过努力走向成功,实现人生目标。
点评:这是一篇典型的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开篇就根据题目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中心论点: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接着,分解中心论点,形成心境决定一切、时代需要自信、人的潜力无穷等三个分论点,分别证明总论点。然后联系现实,从反面论证中心。文章立论正确,层次分明。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还运用典型的论据支撑观点。如第四段作者运用脑科学研究的结论和日本的西红柿试验的材料作论据,证明了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这一分论点,简洁准确有力。除此之外,作者还运用比喻、对比等论证手段,强化论证效果。譬如第四段中的“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一句,指“平常结20来个果实,经过开发能结13000个果实的西红柿”,以此来比喻现在只开发了很小一部分的人脑,具体生动,使抽象的道理浅显而形象。
总之,本文在立论、分解中心论点及选用论据上,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文题二:阅读下列材料,联系社会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良狗也,其志在獐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提示:俗话说,“狗逮耗子,多管闲事”,狗本不取鼠,但经主人桎之,狗也能捕鼠,由此看来,好的东西要真正能为人所用,还要经过一番“加工整理”,正如我们平常所说,“玉不琢不成器。”从齐国这位善相狗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善相狗者”。狗不是没有才能,甚至可以说它有大才能,但潜能还需开发。经主人训练,终于能捕鼠,可以得出学习要不断坚持下去。善相狗的齐人买来了一只“志在獐鹿”的良狗捕鼠,实乃大材小用。古语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志在獐鹿的良狗应让它“逐鹿”,捕捉老鼠自然有好猫。可见识才还需用才,应该“避短就长,量才用人”。也可以得出“牛刀也可杀鸡”的感慨。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审题,可以得出不同的感触,确立不同的观点。
例文:
错过太阳我不哭泣
有这样一则寓言:善于相狗的齐国人为他的邻人买了一条“志在獐鹿,不在鼠”的良狗,邻人“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这个邻人真糊涂啊,为了家中几只老鼠,竟然对此良狗不惜采用“桎”的手段,太过分了;而这条良狗也未必就聪明,仅因为不能展其抓獐鹿之大志就拒绝为主人抓老鼠,结果呢,老鼠还是要抓,自由却是没有了。如果真聪明的话,积极地为主人抓老鼠,又怎会被人“桎
足”呢?如此良才被驱赶着抓老鼠,自然委屈,但总算有机会施展一下小才,比起那些被买来闲置于一旁只能作宠物的叭儿狗还是要好得多。
俗话说:“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金子贵重,价值很大,而一旦没有机会做机器上的重要零件,能去点缀或纤细或粗壮的手指不也同样有价值么?让美者更美,丑者变美:光芒并没有消失。做人也一样,你也许有鸿鹄之志,也许有超人之才,但却屡屡碰壁,现实让你有了“怀才不遇”的感叹,该怎么办呢? 《中国青年报》曾对“大学毕业生该不该打水扫地”展开过讨论,很多人认为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读书,拥有了丰富的知识,竟然干着打水扫地的工作,岂不是大才小用么?确实,纵有满腹经纶却无处可用,是够伤心和不平的了。但如果因此而怨恨而消沉,在满腹牢骚和怨天尤人中空耗大好青春,让自己一天天失去修养、失去风度、失去生活的欢乐,甚至失去生命的意义,值得吗? 生活有不如意,哪能事事都天随人愿呢?既然领导安排了你去打水扫地,那就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去做吧,打出你的修养,扫出你的风度;在扫一屋中静候扫天下的时机,在扫一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树立你纯扑、勤奋、宽容、耐劳的形象。能曲能伸方为真正英雄,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更让人敬佩,因为你不仅是事业上的赢家,更是精神上的富翁。
人生的价值可从多方面实现,有才之人更是如此。如果你的最大价值因为某些原因暂时不能实现,那么你要尽可能去实现你生命里的另一些价值。泰戈尔说:“错过了太阳我不哭泣,否则我将会错过星
星和月亮。”既然我们没有做大厦基石的机会,那么就让我们去铺路吧。
点评:面对众多的角度,作者能选取“人才如何自处”的问题,从邻人“桎其后足”,狗“乃取鼠”这一事实立意,提出先扫好一屋再扫天下的观点,立意鲜明。能针对现实进行分析,见解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