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十二专题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二)
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十二专题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二)
“恨铁不成钢”别议(修改稿)王永新
不少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现状颇感困惑。尽管他们苦口婆心,用尽千方百计,却仍收效甚微。于是,他们灰心了,深深地陷入了“恨铁不成钢”的焦虑之中。
难过“钢”真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吗?当然不是。问题在于有些家长心中的“钢”与孩子们心中的“钢”相差甚远。有位同学,自幼酷爱美术,他的一些作品曾多次获地区性奖,引起了有关人士的注意。他原打算报考美术院校,却被在航天战线奋斗三十余年的父亲逼着继承父业。在学校里,他学得索然无味、成绩平平,在家长眼中自然是“不成钢”了。假如当初做父亲的能尊重儿子的选择,并为他创造一定条件,也许他会立即脱颖而出。由于家长心中“钢”的标准脱离孩子的实际,不但未能促使他成“钢”,实际上起了相当的副作用。这样做的结果,恐怕很难说他会是一块好的“铁”,至于“成钢”,就更渺茫了。
这类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初中毕业生报考烹饪、裁剪、美容等职业高中,经过几年的学习、实践,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出色的贡献。然而他们的父母都对着“成才之钢”阴着脸说:“一辈子伺候人,没出息。”殊不知,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就像工业生产一样,既需锰钢,也需铬钢、硅钢;既要圆形钢,也要工字钢。如果世上只有一种规格、一种质地的钢,那还成什么世界呢?认为从事第
三产业低人一等的思想在一些父母头脑中作祟,使他们对“钢”视而不见。
从另一方面看,“恨铁不成钢”还包含了一种急于求成的想法。希望子女早日出人头地,这种迫切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期望“成钢”,则往往只注意到了速度的发展,而忽略了质量的同步。凡事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跨越点滴积累的过程,而一味追求丰硕的成果是不可想像的。当今社会,所需的人才不是具备一定知识即可的,而是必须知识与能力兼备。知识或许可以突击掌握,能力则不然,它需要过程,需要时间。许多参加过“英语强化速成班”学习的人,谈起学习的体会,普遍认为应付一两次考试尚可,要说从此英语过硬,简直是痴人说梦。
实际上大多数孩子是努力的,可能由于学习方法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进步。此时,他们正在“成钢”之路上探求,只要拼搏不息,锤炼不止,最终是会“成钢”的。倘若父母们此时怀“恨”在心,必会导致“拔苗助长”的后果。
“恨铁不成钢”,关键还在这个“恨”字。当家长们认为儿女“不成钢”时,自然而然地采取了“恨”的种种做法,而且是“动真格的”。青海的夏斐和杭州的戚征强不就足以为证吗?夏斐去了,他“成钢”的一切机会被生母无情的剥夺了;小强虽免于一死,而这件事又将带给一个八岁的幼小心灵多少阴暗的回忆呢?当然,这类骇人听闻的事并不多,但父母的冷言冷语、白眼却是数不胜数的。家长们认为以这种方式刺激孩子可以使他们振作,奋发向上。这也许有点儿功效,但事实
上大多事与愿违。尽管父母的做法是完全出于拳拳爱心,然而孩子们却很不乐于接受。他们常常变得沉默不语,不愿与父母沟通,有的甚至产生对立情绪。父母的“爱”成了孩子们内心的负担。在这种心理压力下,这样的家庭气氛中,又如何期望他们“成钢”呢?到头来也只能望“铁”兴叹了。如果家长们能体谅到孩子们的这种心情,并加以正面教育和鼓励,效果一定会比“泼冷水”要强,因为“成钢”需要高温。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倘若每位父母都能将“恨铁不成钢”的苦心变成善于教育孩子的行动,引导他们“成钢”,那时将会有多少青年人在适合自身的岗位上大显身手啊!我们的国家也必将大有希望。
【点评】
这是一篇带有驳论性质的文章。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恨铁不成钢”这一俗谚的内涵作出了新的解释,并采用了分论点列述的方式进行论证。写论说文,使用分论点,一要“分得开”,即分论点之间不能有交叉关系,更不能有包涵关系;二要“说得明”,即要用精要的语言把分论点概括出来,不能含含糊糊;三要“排得好”,即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论点之间的排列要合乎事理,合乎人们的认识规律。从初稿看,文章对所要论述的几个基本方面,如对“恨”字的理解,对“钢”的认识,对成钢的“速度”的分析等等,都谈清楚了,但从总体上看,文章写得比较粗糙,主要问题是几个分论点不很明确,排列顺序不很合理,语言欠通畅,语病比较多。再看修改稿,有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在分论点的安排上,初稿的顺序是“心理”——“观念”——“速度”。上来就分析“恨的不妥”,论述缺乏基础,显得有点
突兀。修改稿改为先分析“观念”,再分析“速度”,最后回到对“恨”的心理剖析,这就顺当多了。这种结构上的调整,实际上是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文章从社会现象入手,引出所论话题;最后又把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把家庭教育与国家前途联系起来,前呼后应,结构严谨,自然加重了文章的分量。把这篇文章的初稿和修改稿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本文使用分论点,有一个由不明确到比较明确,由不合理到比较合理的修改过程,修改思路比较明晰。
让我悄悄地对你说北京赵磊
让我悄悄地对你说,我发现了(改成“我已发现”。“发现了”感到突然,“已发现”有时间的渐进感。)你心里的秘密,尽管你还未向我告白,但我早已发现了(改成“觉察到”。不仅可看到,而且有感觉)一些蛛丝马迹。
不知何时起,我发现在我上学的路上多了一个影子,总是(加“不远不近地”)跟着我,那是你!我难以确认是有意还是巧合?因为看上去你是那样地(加“坦然从容,而又那么”)不介意!(以上加的两句,进一步写出了“跟着”的心理状态。)不知何时起,我发现了一双(加“审视的”。审察、细看——这是有目的的。)眼睛,总在我身上看(加“好像从我身上注进什么又取出什么”。进一步写了“审视”和“搜索”,是写“我”的感觉。)。咦,我明白了,这是你那双明亮的眸子。
终于,元旦联欢会上,你(加“红着脸”)私下送我一张贺年片。我未免有些奇怪,男女同学之间互赠一张贺年片有什么可忸怩的呢?(加
“然而”)当我打开贺年片时(加“呆住了”),除了例行的新年祝词之外,上面赫然写着几句熟悉的歌词:“你是行路人,我也是行路人,一条漫长的路,两颗赤诚的心…···我愿与你同行。”(加“哦,我的猜测终于被证实了”)怎么办(加“我该怎么办”)?曾经是头一沾床就睡的我,竟失眠了,从降生到今的第一次失眠啊!母亲还以为我学习开了夜车,关心地给我煎了四个鸡蛋。(加“怎么办”)我曾想告诉(加“家长和”)老师,但我却未说,哦,尽管我知道(加“家长”)老师是关心和爱护我们的,但谁又知道那关心爱护之中是否掺有严厉和粗暴呢? 我不想更不敢那样做!(加“怎么办”)想来想去我只好(加“有意无意的”。和前边“不远不近”、“从容坦然”、“那么不介意”的态度采取相应对策。)疏远你,我多次改变上学的路线,(加“集体活动时尽量躲避你那热辣辣的视线的扫射……”不只上学的路上,加上其他活动,更真实。)我希望你有所意识。但我发现我失败了。我发现课堂上少了你的精确的回答,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加“迷惘”)无神的眼睛;教室里少了你的笑声(去掉“的笑声”),却多了一个窗前远眺的身影,你考卷上的八九十分消失了,出现的是一个个六十、七十……
(加“我震惊了”)我觉得很没有必要再躲躲闪闪了,我很想跟你(加“单独”)谈谈我的看法(加“听听你的意见”。对对方尊重,也和后边“你又怎么认为”、“你说是吗”照应。)是的,让我悄悄地对你说,我认为,我们还小,还涉世未深,你怎知道我们是同路人呢?两条小船在人生的海洋中远航,是很难并驾齐驱的。(加“如果刚刚起航,就把它们挂在一起,那么,为了对方,肯定是会偏离各自的航向,也很容易搁浅的”。)那么于你于我会有什么好处呢?与其到那时怨天想地,不如现在就保持清醒的头脑,你说对吗?(加“我们这个年龄是个多姿多彩的年龄”)我们要学习、要求知,(加“要思考、要探索”)要走我们没有走过的路,(加“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当然也会有那令人迷惑而迷恋的事,但现在,在求学的现在,我只想保持冷静的头脑,尽量保持。你又怎么认为呢? 我也不敢肯定类似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但我想多一次精确的修正航向,就少一份搁浅海滩的危险,我们生活的航船就能顺利到达彼岸,你说是吗? 【点评】
修改文章是写文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措施。修改文章可以从立意、选材、剪裁、结构等大的方面去修改,但是一个标点、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等小的方面也不可忽视。这篇文章之所以成了一篇佳作,是与字斟句酌地修改分不开的。此篇文章共修改二十九处,文中二十九处的修改,不是随随便便地添加的,而是字斟句酌进行修改的,修改后,用字精当,言简意赅,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显得真实。
使“短”加长方能“贮水”多(初稿)材料所示,几块长短不齐的木板箍成水桶,木桶贮水量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块而不取决于最长的(加“木板”),要想使这木桶能装更多 的水,只有将那块最短的木板不断地加长。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恐怕大家都懂,可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都不这样做。
例子看似简单,细究起来却发现包含着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删去“例子看似简单……耐人寻味的道理”)。举个例子说吧,把一个班集体比作由长短不齐的木块箍成的水桶,班里不同水平的学生代表(“代表”改为“好比”)长短不齐的木板,那么整个班集体的水平是取决于那些相对来说底子薄的所谓的后进生,而不是取决于那几个出类拔萃的尖子生。可是有的老师不下大力气去培养那些后进生使之成为先进生,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几个尖子生上,这怎么能提高全班的整体水平呢(加“作为老师,要想提高全班的整体水平,必须注意抓好对那些水平较差的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地使这些学生的素质提高,才能不断提高整个班集体的“贮水量”)。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联系得好)。它(“它”改成“我们的国家”)不也像一只长短不齐的(加“木板箍成的”)巨大的“水桶”吗?只是它与其他发达的国家比起来,“短的破旧的(删去“破旧的”)木板”多一些罢了,要想提高这只偌大“水桶”的“贮水量”,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很多的人来修补这只桶,并为之付出劳动作出牺牲。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来修,从哪儿着手,如盲目地着手是千万要不得的。但是如从前面的事例中得到的启示来处理这个高深、复杂盹闸题就显得容易多了。(删掉“不是件容易的事……就显得容易多了”。为什么删掉这一大段?因为前面论述的是要想提高“贮水量”,是要加长短木板,而不是论述加木板的长度容易不容易、付出多少劳动、关键
问题在什么地方、从哪儿着手等等。这段与论述的主题关系不大,有些偏了,所以删去。)就得加长这只桶的“短的木板”。这个道理说明,要想国家富,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即必须着重抓中、低等教育,下狠力气,下大功夫去修补那些决定“贮水量”的“短木板”,使之在我们的努力下不断加长,那么,这只“大木桶”的“贮水量”才能多。国家下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国家领导人,根据我国这只“大水桶”的实际国情采取的“修短木板”提高全民素质的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措施。
经过大家努力,我相信,“短木板”一定会不断“加长”,全民族的素质一定会提高,到
那时,我们国家自然就会变强。这就是使“短”加“长”方能“贮水多”的道理(最后紧扣主题)。
使“短”加长方能“贮水”多(修改稿)材料所说,几块长短不齐的木板箍成水桶,木板贮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要想使这木桶能装更多的水,只有将那块最短的木板不断地加长。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恐怕大家都懂,可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却不这样做。
举个例子说吧,在学校里,一个班集体就好比由长短不齐的木板箍成的水桶,班里不同水平的学生好比长短不齐的木桶,那么整个班集体的水平是取决于那些相对来说底子薄的所谓的后进生,而不是取决于那几个出类拔萃的尖子生。可是有的老师不下大力气去培养那些后进生使之成为先进生,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几个尖子生上,这
怎么能提高全班的整体水平呢?作为老师要想提高全班的整体水平,必须注意抓好对那些水平较差的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地使这些学生的素质提高,才能不断提高整个班集体的“贮水量”。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我们的国家不也像一只长短不齐的木板。经过大家努力,我相信,“短木板”一定会不断的“加长”,全民族的素质一定会提高,到那时,我们国家自然就会变强。这就是使“短”加“长”方能“贮水”多的道理。
四、【写作常识】
文章的修改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内容修改
内容修改是改正文章内部所含的实质或意义等方面的错误、缺点。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作文内容修改是作文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内容的修改,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正确的审题、立意和选材的能力,通过对文章内容不足之处的增、删、改,使文章更好地为表达主题服务。
内容就是文章内部所含的实质性的东西,内容在写作里包含很多方面,这里着重从以下方面谈谈如何修改。
1.变含糊的主题为鲜明的主场
作文的主题就是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它统帅着作品的一切。古人说“文以意先”,就是说我们在动笔写作文之前,首先要立一个好“意”,有了明确的中心,才能做到方向明确。在平时和考场的应考作文中,不少同学由于没有把握
好审题立意关,写出的文章主题表达模糊,文体含混不清。我们知道,只有主题思想明确了,素材的取舍、题材的提炼、人物的塑造、结构的安排等才能有依据,才有个中心可以围着转,如果在组织作品时,没有鲜明的主题,就好比建筑一座高楼大厦,材料有了,没有设计蓝图,便无从动工。因此,无论是记叙性主题还是议论性主题,在审题时,除了要做到“三定”,即定文体、定题材、定中心外,特别要把握好主题关,有了鲜明的主题,才不会偏题、走题,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2.变肤浅陈旧的立意为深刻新颖的意旨
立意的深刻新颖与否决定着文章质量的好坏。所谓深刻,就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质;所谓新颖,就是要反映时代的气息,有针对性,能与现实生活结合。如果写出的文章内容肤浅,千人一面,雷同太多,一定不会有好效果。在作文中,要注意尽量避开大家都要写的角度,如果雷同,题材较平,就要进行多方位思考,尽量挖掘出二至三个主题,然后进行筛选,力求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如果这样去做,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情状,多数人在一条路上拥挤,你却独辟蹊径,焉能不立于必胜之地? 3.变消极的选材为积极向上的选材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材就是把平日积累起来的素材,根据你写的文章主题的需要,进行选择、整理、提炼、加工。中学生作文选材在考试中十分重要,学生除了选择最熟悉生动、典型的材料外,切记不能选择消极的题材。这首先因为中学生涉及社会知识面不够全面深
入,还不能用正确的观点去解释现实社会存在的各种弊病,所以在作文选材时,一定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材料;其次,当代的中学生是未来世界的开拓者,新的时代就要求反映新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光明的,向上的,前进的,我们的选材就要与新时代合拍,特别在考试作文写作时,要求思想性较强,所以力求选取最有意义的材料,这是保证考试作文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4.变分散空洞的内容为集中充实的内容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美,文章也应美,生活中有许多吸引人的场面,作文就应写这些感触和美的景点。如果作文的内容、材料分散空洞,就需要对文章作调整,集中写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删掉闲笔,改动不周密的地方,补充内容上有疏漏、残缺的地方。如记叙文内容太平,在修改中就要注意掀起波澜,议论文如论证角度太单一,修改中就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论证,力求充实,这样的文章才不仅有深度,而且有厚度。
总之,文虽无定法,但要想使自己的作文成为一篇佳作,必须在内容上进行一番精心设计,仔细推敲。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与修改,作文的水平才会逐渐提高。
(二)结构修改
作文的结构修改是改正文章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等方面的错误、缺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事实也的确如此。然而,许多同学只注重了对文章内容的修改,却忽视了必不可少的一环,即对文章
结构的修改。我们可以说,文章结构的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1.修改不完整的文章
结构是根据主题的要求将材料构成有机整体的组织形式。文章的各部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一篇文章,除了在审题、立意、选材上仔细推敲外,在结构上,也要做到完整。特别在应考作文中,由于时间有限,不少同学时间已到,但文章却没写完,只好草草收笔,这样会直接影响作文质量和得分的高低。古人云,“凤头,猪肚,豹尾”,此语可谓精辟之至。这三者任缺其一,文章就不是一篇佳作了。在记叙文中,除了特殊情况外,一般都要有记叙的要素;说明文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具体说明;议论文则要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文章的各个部分就好比一台机器的各个关键器件,缺了任何一个,机器运转都会出现障碍,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在作文之前,一定要列一个结构提纲。如果作文已出现不完整的情况,在检查中,就要快速增添所要表达的内容,使文章的结构基本完整。
2.文章的各段前后次序要有利于表现主题
主题鲜明,层次清楚,段落分明是对一篇文章的起码要求。层次是指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体现着作者思想开展的步骤。而段落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换行”的明显标志,从逻辑上反映了文章的内在层次。好的结构层次分明,能把主题思想明确、完整、生动地表达出来。行文时要紧紧抓住中心,凡是和主题表达不相适合 的材料,在修改中必须删削,切勿求全、求多,并应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作调动、调整,使其字、词、句、段的前后顺序更合理。
3.文章的每个段落要围绕一个中心句展开
要使文章内容更好地为中心思想服务,在段落的写作中尤其应考虑到合理的安排。段落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划分的,不同的主题内容就要体现在不同的段落里。各段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句来展开,中心句起着领起本段文章核心内容的作用。在写作中,要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完整性”,一段里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一个意思要在一个段里集中说完,这样各段的中心才能集中体现。如果段与段之间的中心与内容衔接表达严密,整篇文章的主题就会更鲜明。
4.段与段之间要有相应的过渡
过渡是指文章中使两个段落或两层意思自然转移、紧密衔接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文章的段与段之间要有过渡,这是文章结构中代表作者思路的一个组织要素,它决定文章结构是否严谨,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是否严密,转换是否自然,直接影响文章的旨趣。而巧妙的过渡不仅能在形式上使全文浑然一体,而且能在内容上揭示文章的逻辑联系,起到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5.作文篇章上要前后呼应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章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文章结构中具有特殊地位。如果文章前后呼应好,对突出中心也有很大帮助。有人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考场作文更是如此。开头要尽快入题,不要曲折迂回。文章的结尾一定要
紧扣中心,照应开头。俗话说得好,“编筐窝篓,重在收口”,结尾扣题好,可以收到“言尽旨远”的良好效果。对于应考作文,可以提高文章的整体档次,反之,则给人以仓促或累赘之感。
总之,要使自己的文章成为一篇佳作,文章写好后必须进行仔细推敲,发现不足之处,不妨采用前面几种方法去试一试,经过反复思考,反复修改,一定会有所收益。
(三)语言修改
作文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达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是作文的基础。作文的语言要使读者感觉到流畅,感受到吸引力。在作文修改时,应逐字逐句地推敲(包括标点符号)。当然,首先要正确,符合语言规范。这应该说是起码的要求。但还须花力气再使语言的表达生动些、活泼些、有力些,这才能感染人。这里存在几个观念问题:
1.语言的修改,看似是词句等很小的局部的更动,但事实上,它是牵连到段、篇等全局的。因此,不要孤立地作修改,要联系通篇,考虑到上下左右的关系。
2.注意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这当然是好的。但其前提是符合客观生活实际,不要使人感到是词语的堆砌,华而不实。
(四)文面审查
文面是文章的外表。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求内容正确,形式完美,而且要求文面美观,合乎规范。因此,文章写好后,除了要重视思想内容、结构形式和表达技巧的修改,使其分别达到正确、完整、感人的标准以外,还要重视文面的审查和修改,达到令读者看时怡神悦目,读时朗朗上口,阅后掩卷而不忍释手的地步。
实施文面审查是修改文章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来说需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二篇: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2008-6-18 16:25:00 | By: 王君 ]
本学期,搞了四次专题作文修改训练。基本要求有: 第一步:按照要求把作文写在大作文纸上。
第二步:老师先浏览,提出一两句基本修改意见。
第三步:同学互改。要求详批详改。有旁批,有尾批。第四步:自改。要求详批详改。
第五步:周末回家请家长提出批改意见。
第六步: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做最后整理,发表在“写吧”上或者重新誊抄在新的作文纸上。
第七步:老师从“写吧”上下载后,利用专题作文展示课展示部分作文,同时点评。评出优秀。还有重大问题的进行再次修改。
这种作法,是追求作文教学的“精耕细作”,是对平时自由式随
便写作的一种补充。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写作是对思想的整理,是一种既艰辛又幸福的劳作。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严格训练的孩子,对作文这样的特殊的心智活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次的作文修改,特别认真的同学有:
龙天河、廖思琦、曾雪羽、杨华燕妮、叶申田、杨珮璇、沈任佳茜、沈丹婷、郑可、梁明媚、刘婧怡、吴语寒、杨惋心、唐玥、李思佳、付陶猗、刘佩灵、程羽麒、王宏扬、唐玥、王梦然、邹夏路、黄文信、吴瑞雪、陈西蕾、王悦、余秋帆、杨惋心、刘佩灵
向这些孩子敬意!
第三篇: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九专题
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九专题
下面看一篇例文,请仔细体会写作的要领。[习作示例] 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从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讲过这话以后,经过一千余年岁月的沉淀,已凝固成一句著名的箴言而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恐怕这足以说明,这句话所包涵的人生意味该是多么隽永深长;淡泊宁静,该是多么令人崇尚的美德。[此为第一步:立论。是直接提出抽象认识的过程。] 在我国历史上,能做到淡泊宁静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博于学而精于思的庄周,曾因贫困贷米度日;楚庄王闻其才名,用厚币礼聘,许以为相,庄周却表示宁为“孤豚”,不为“牺牛”,将做官视同被宰杀而献祭的牛,甘愿清心寡欲,终于成为一代宗师。诸葛亮少时不求闻达,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因为通阴阳,晓八卦;仰知天文,俯察地理;定国安民,用兵施政之道,无不了然于胸,终成一代名相。[第二步:入据。列举历史论据,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宁静,对于我国古代志士仁人来说,乃是一种修身立世所追求的境界,一种恒定志向、获取成功的路径,一种于扰攘红尘中保持独立人格的自重和高洁。因此,作为一种美德,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已使急功近利成为时尚;社会心态的浮躁和浅薄,也使世俗化、物欲化倾
向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淡泊宁静也许更难了。但是,难以做到并非不应该做到;唯其难以做到,也就更需要我们大力倡导。[以上两段是第三步:结承。对第二步所举论据进行分析,并联系实际指出所提问题的现实意义,为下一步“迭据”做准备。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大家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他毕生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王国,宠辱不惊,视名利同陌路。而另一位被誉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书先生,则更是淡泊宁静得令人肃然。记者采访,他回避;为他录像,他谢绝;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编辑们曾想尽办法,但他坚决不同意上镜。至于这个会那个会的邀请,他也从不给面子。他的妙论是:“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花些不明不白的钱,何苦来?”如此人格,真令那些钻天觅缝,蝇营狗苟之徒羞煞愧煞![第四步:迭据。本段的两个论据与第二步的论据构成迭加和层进关系,是由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当然,我们认为淡泊宁静值得提倡,并不反对某些人宦海凌风,商海弄潮,而只是说,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将淡泊宁静看作是一道过去的风景线,看作是一种时代落伍者的迂阔和陈腐。其实,就是宦海、商海,又何尝不需要淡泊宁静?其实,淡泊宁静,永远都应该是人生的一种力量,一种崇高。所以,诸葛亮的那句箴言,仍然值得我们牢牢记取。人,还是淡泊宁静些好![第五步:归纳全文。这是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
[简评] 这篇议论文,是典型的运用“推迭式”结构的作文。文章先是略加说明论证背景、缘由等前提后,通过引述,亮明观点。然后列举历史人物的事例,进行第一次阐述。接着,对论据加以简要分析,小结。再结合生活实际,第二次列举事例(现实生活中的论据),紧扣中心论点论证。最后,总结全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论据,有分析,论证充分合理,克服了常见的议论文“观点+事例=议论”的毛病。值得借鉴。
五.【知识宝库】(1)抱负
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华梅
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柳宗元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况
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莎士比亚
如果我们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卡耐基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的顽敌。——罗曼·罗兰
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德谟克里特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罗丹 倦怠乃人生之大患,人们常叹人生暂短,其实人生悠长,只是由于不知它的用途。——维尼人对快乐的感受有逊于对痛苦的感受。——李维
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无望之后再说闲话。——伊索
心胸开阔:不要为令人不快的区区琐事而心烦意乱,悲观失望。——富兰克林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伊索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奥斯特洛夫斯基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鲁迅
不患不能柔,惟患不能刚;惟刚斯不惧,惟刚始有为。——罗学瓒
几个苍蝇咬几口,决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伏尔泰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 由于热切地想要躲避过错,我们却常常更易陷入荒谬。——贺拉斯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杰弗逊
人就个人而言终有一死,就整体而言则是不朽的。——艾普利亚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拿破仑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丘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鲁迅
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卡耐基
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麽大,这种事情必须作到。——居里夫人
为了争取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伏契克
信念是由一种愿望产生的,因为愿意相信才会相信,希望相信才会相信,有一种利益所在才会相信。——斯特林堡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动物是没有信仰的,野蛮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只有高尚的组织体,才能达到信仰。——契诃夫
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恩格斯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鲁迅
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惠特曼
信仰是没有国土和语言界限的,凡是拥护真理的人,就是兄弟和朋友。——亨利希·曼
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一个人的活动,如果不是被高尚的思所鼓舞,那它是无益的、渺小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将来胜利之日,我们可能活着,可能已死去,但我们的纲领是永存的,它将使全人类获得解放。
——李卜克内西
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纪伯伦 由于热切地想要躲避过错,我们却常常更易陷入荒谬。——贺拉斯
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车尔尼雪夫斯基
不管怎样的事情,都请安静地愉快吧!这是人生。我们要依样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卢森堡
人就个人而言终有一死,就整体而言则是不朽的。——艾普利亚 追上未来,抓住它的本质,把未来转变为现在。——车尔尼雪夫斯基
未来是光明而美丽的,爱它吧,向它突进,为它工作,迎接它,尽可能地使它成为现实吧!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不参加变革社会的斗争,理想永远是一种幻影。——吴运铎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欧文 过于求速是做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培根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卡耐基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鲁迅
我们的斗争和劳动,就是为了不断地把先进的思想变为现实。——周扬
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列宁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使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化为现时。——居里夫人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
谁为时代的伟大目标服务,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为人类兄弟而进行的斗争,谁才是不朽的。
——涅克拉索夫
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积极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两三个,也比十个朝气沉沉的人强。——列宁
(2)诚心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民无信不立——孔子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杨筒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拉罗什夫利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即使觉说直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持久和平》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准南子》 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杰弗逊 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如果习惯于说空话,最可敬的人也会失掉尊严。——格言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邓小平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惠能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子路》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 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王通《文中子·周公》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我们应该顺其自然,立在真实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强、虚伪的境界,把真正人生都归幻灭。——李大钊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陈毅 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孙中山
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达芬奇 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君子改过,小人饰非;改过终悟,饰非终迷;终悟福至,终迷祸归。——邵雍《迷悟吟》
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德国哲学家)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汉·韩婴《韩诗外传》)
六.【我来尝试】 【题目设计】
请以“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写作导引】
无材料提示的话题作文是这两年出现的新类型,如上海高考卷去年的作文题为“杂”,今年的作文题为“忙”。因为无任何提示材料,乍一看让人感到茫然不知从何着手。不要慌,这类题目实际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发挥空间,同学们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拓展思路,构思行文。
一、就其本身进行探讨,如“缺”的存在的确令人遗憾,但它的积极意义更不能忽视:正是因为存在着“缺”,这个社会才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完善。如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寻,哲学家对社会与人生的
思考,不都是出于此吗?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不正是人们不满足于“缺”的结果吗?
二、展开相关联想。由“缺”字我们很容易能够想到“缺点”、“缺憾”、“缺失”等等,我们生活中“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中某一点,落脚到某人某事上,完成一篇记叙文。
三、展开对比联想。我们可以由“缺”联想到“圆”,它们就好像黑与白,是缺憾与完美的对比,是生活的两极。在现实社会中,“圆”是相对的,“缺”是绝对的;“圆”是暂时的,“缺”是永恒的,“圆”是最终的梦想,“缺”是无法逃避的过程……世界永远充满缺憾,完美不可能永恒,因为当它变得完美的时候,就是它停滞不前的时候,此时也正是新的“缺”产生的时候。
【佳作示例】 生命原本残缺
站在青春的末尾,无奈。生命原本残缺,生命怎会完美?它是上帝给人类最宝贵的馈赠。对于如此宝贵的东西,涉世未深的我们怎会明白如何使用?其实,无论我们如何度过宝贵的青春,都只能是浪掷。
是愿意用闪亮明媚的青春为自己原本渺茫的前途加上一枚可有可无的筹码吗?还是特立独行“唯心”地抛洒掉黯淡忧伤的花季雨季呢?告诉你吧,你面对的只是霍伯森的选择。选择与否,其实无关紧要。因为,选与不选的结果都一样。
自称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其实生命注定与其它动物不同,因为它们注定残缺不全。古代的哲人便对出世还是入世犹豫不定。出世便注
定要抛弃功名利禄,一生穷困潦倒;入世便注定要舍弃自由本性,被世俗的樊笼困得严严实实,事事如履薄冰,畏首畏尾。生命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彷徨,因为它只能走向一侧。
且不说富可敌国的陶朱公无奈地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为本应完美的生命缔造了缺憾,也需看“圣人”被自己的政治主张缚得无所适从。既成了物质世界的骄子,那八成是精神世界的弃儿。富人如孑孓般多如牛毛,真正称得上快乐一生的又有几个?敢说生命完满无憾的更有几人呢?
可怜的浮士德,学究天人,却不知道生命是一桩太好的东西,好到你无论选择什么方式过,都像一种浪费。生命有如一枚神话世界里的珍珠,出于沙砾,归于沙砾,晶莹光润的只是中间的一段。理想和现实的生命如双曲线的两支,他们不可能相交,所以注定残缺。
面对原本就残缺的生命,我们该如何选择?十七岁的我不可能会知道,因为在世的大师们也不知道。余秋雨看过了《迷城小藏》走过了《霜冰长河》发过了《千年一叹》却还在苦苦地求索着文明的源头、生命的支点。米兰•昆德拉,精神世界的漂泊者,比较了《灵与肉》领略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同样还在无垠的精神世界里无助地流浪。
既然在世的大师并未找到答案,那么我们就求助于已故的先哲吧。布莱尼兹说:“存在即是合理的。”福楼拜却说:“人类是愚昧的。”爱因斯坦答道:“宇宙是和谐的。”雷诺阿却领悟到:“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同样的米开朗基罗认为:“事情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梵高用生命证明的却是:
“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前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我要前行。”
终于,我在车尔尼雪夫斯基那儿找到了答案:“在生活的任何领域里,寻求十足的完美都不过是抽象的、病态的或无聊的幻想而已。”是啊,生命原本残缺,何必苛求完美。正如经济学中的“二八原则”,起作用的不是全部,甚至不是那“八”,真正关键的是“二”!只要把握好了生命中的“二”便能为生命中的自己撑起一片永恒晴朗的蓝天。
【点评】
“生命原本残缺”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作者高屋建瓴,凭借丰富的文史知识给我们展示了先哲们探寻完美生命的历程。是的,“完美”只是一种理想状态。那么,怎样面对这生命中的残缺?作者也给出了很好的回答:把握好生命中的“二”,“为生命中的自己撑起一片永恒晴朗的蓝天”。深刻的哲理思辨、翔实的文史知识、严谨的论证思路使这篇文章显得超凡脱俗。
例文:善待生命中的缺陷
如果月无阴晴圆缺,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中秋之夜的温馨醉人。如果当初米洛斯保留了美人如玉的双臂,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今天维纳斯的风情万种。
如果我们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蟾宫折桂,我不知道还有没有风雨途中披荆斩棘的大快人心。
……
因为缺月的多见,方有了圆月惊鸿一瞥的难忘。因为断臂残缺处的辉光,方有了维纳斯千古永存的风采。那么人生呢?它也会因为苦难的波折而显得壮美吗?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巨人们的回答吧。
面对宫刑这一飞来横祸,司马迁并没有因为这人为的缺陷而沉沦。他顶着身心的屈辱,顽强地活了下去。于是也才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诞生。
面对聋、哑、瞎这一系列上帝的恶意馈赠,海伦•凯勒并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以意志来战胜不幸。于是也才有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情真意切的呼唤。
面对突然的耳聋眼瞎,作为酷爱音乐的人,这无异于灭顶之灾。然而贝多芬并没有被压垮,而是坚韧地抗争着。于是也才有了《第九交响曲》这震撼人心的天籁之间的问世。
……
看完这些,朋友,你明白了吗?
人生如月,人生不会完美,也不可能完美。当被生命中那些无法避免的缺陷困扰时,你是否尝试过将它当作一种挑战,就像海伦一样去攻克呢?抑或是把它当作维纳斯的断臂,以别的方面去欣赏它潜在的美?
话又说回来,如果人生没有任何缺陷,就好比一江毫无涟漪的平静如镜的春水,没有激情,没有挑战。这样的生活,你不觉得单调乏味吗?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因为某种残缺而更能激起人们奋力追求的大志雄心。很多时候,也是因为缺陷的存在而导致了奇迹的诞生。
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善待生命中的缺陷呢? 【点评】
作者以博大而豁达的胸襟向读者阐释着“缺”的深刻内涵:有“缺”,才有挑战;有“缺”,才有抗争;有“缺”,才会有激情,才会诞生奇迹。“圆”因为“缺”而显得可贵,人生因为“缺陷”而显得厚实。这不是阿Q式的自我精神安慰,而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第四篇:2018届语文高考作文高分写作技巧及优秀
2018届语文高考作文高分写作技巧及优秀范文
一、高考考场高分攻略之议论文写作三部曲之出彩 ——成就考场作文高分的武器
达到入格、合意只能保证得到一个基本或中等的分数,要想得高分,则需在“出彩”上下一些工夫。考试型议论文要出彩(即我们平时说的有亮点),一般决定于它的思维水平和语言特色。一般来说,成就一篇高考优秀议论文的思维要素是敏捷、准确和深刻,语言要素则是简洁、生动、有才气、有内涵。
(一)审美的厚度
要想得高分,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审美进发。具体说就是文章要有意蕴,有文采,要让老师通过文字看到作者的才气。为此,我们在语言上要显出特色,要么生动、形象,要么简洁、深刻。在内容上,要选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传达某种思想或情感。
看2006年安徽作文《愿景》一位同学的开头文字:
愿景是向日葵迎着太阳的笑脸,每一张都绽放着生命信息的传递。愿景是感动时落下的泪滴,每一颗都包含着心底最真挚的感触。
小作者借用向日葵、太阳、泪滴等意象来表现愿景,形象有内涵,读来有诗歌般的意蕴。
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古脑儿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 的语言必不可少。为此,我们要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手法修饰议论文的语言,使文章读来华美流畅。另外,句式要有变化,可适当使用假设句、设问句、反问句,要整散结合,从而使文章摇曳生姿。
比如2008年浙江省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感受乡村》的开头: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游然。
此段中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有具体的内容,有鲜明的形象,句式多变、语言精美,读来确实让人对乡村顿生向往之情。
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追求审美的厚度,不是单纯追求文字的华美。看起美不胜收,读来似乎满口生香,实际空无一物的文章,只会给人轻飘的感觉,这种无实质、无内涵、无生活的文章已经越来越受到质疑,甚至让人反感了。要有审美厚度,内容必须丰富且有内涵。这里以2008年福建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一蓑烟草任江平》为例,作者从“三个人进商店,分别买饮料,一个买甜的,一个买苦中带甜的,一个买淡的”这个材料提炼出“淡泊人生”的主题,并以庄子为中心内容来写作。文中使用了很多庄子的语言和有关的寓言,文章大气且富有文采。比如“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
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这样的文字,读来雅致有韵味,当然会让老师给出一个很高的分数。
在审美追求中,特别要注意首尾和关键句的提炼,尽量让它们做到扯人眼球。
议论文的开头讲究“短、快、靓”。其中的“靓”就指要精彩,要如“凤头”一样引人注目。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宜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请看甘肃08高考优秀作文《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的开头:
虫破茧成蝶,是因为生命航线中安排了破茧这一艰苦航线。海龟伸头探路,是因为生命航线中预定了尝试并躲避敌人的路线。可是人总是要干预他们。好心人拿剪刀剪开茧,可蝶已无力再展翅高飞;好心游客赶走老鹰,可成群的小龟无力再见到自己的父母。
于是我们才明白: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
这个开头形象而又精短,且扣题紧,入题快,观点鲜明有力,值得仿效。
文章结尾,当如撞钟,余音袅袅。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但很多同学匆匆收尾(甚至没有结尾的感觉),实是大错特错。结尾卒章显志,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议论文结尾,或者以不同于前的方式再次点显中心论点,或
者呼应题目或开头,给人首尾一体的感觉,或者提出希望,总之方式多多,但关键在收束要有力,意味要深长。
请看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渠清如许》的开头和结尾: 生活,本如一渠流水,清清的,淡淡的。不要壮阔起伏的波澜,那样会使人疲于奔命;不要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样只是给人以海市蜃楼般的虚幻。
…………
渠清如许,这是一个人的处世态度,是与人交往的准则,更是为国家民族奉献的最高境界!
没有波澜,没有色彩,只有如水的静默,那,却是一种对生活的最高敬意!
文章的结尾既呼应开头,照应题目,又再一次强化观点,表达作者的认识和态度,称得上形象有力,收放自如。
(二)哲理的深度
当今的高考作文命题,大多很开放,可供切入和展开的角度多,在立意上不强调惟一。这样做是为了使高考作文考查更人性化,使高考作文的写作更真实,这也更便于人才选拔。这些为我们的新颖立意打开了方便之门。为此,在扣题的基础上,立论要独特,立意要有深度,构思应不同一般。文章的哲理深度往往是评判作文优劣最重要的标注。例如2008年全国卷Ⅱ的海龟和老鹰材料作文,在原材料中,老鹰似乎不太重要。如果以“好心办坏事”“不要破坏规律”等立意,固然不错,但在新颖上就欠缺了。满分作文《老鹰哲学》却独辟蹊径,谈老鹰成功的原因,它分别从“看清事实”“引而不发”“坚持不懈”来写老鹰的成功。这样的文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且见解新颖,富有创意,当然能得高分。
我们很多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得很幼稚,很多时候重复材料或前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独到认识,要想得高分,那是很难的。其实,从这几年高考命题看,出题人选用的大都是一些平常且常常没有倾向甚至没有思想的材料,这考查的就是写作者的眼光和思维,我们若没有一定的底蕴,甚至连确立一个观点都难,而要确立一个有深度的观点,更要看作者的胸襟和思想厚度了。比如2008年福建作文题材料“三个人进商店,分别买饮料,一个买甜的,一个买苦中带甜的,一个买淡的”,要从中引申出一个观点,不是轻而易举的。而北京卷的“杯子、石头、沙和水”这个材料,在立意上更是有难度。因此,我们平时在作文训练时,一定要注意训练思维。
(三)情味的浓度
为人不可有我,作文不可无我。议论文,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充分地显现感情,但自己的思想、情感、生活不能不考虑。很多同学的文章不是空话套话,就是无病呻吟,这当然不可能得高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虽然是议论文,我们也是需要并且能够显现自己的情感。鲁迅的文章之所以动人,其重要的一环就是文章中如火焰般喷射的情感。今年上海卷惟一的满分作文《他们》,其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关注他人,关注弱势群体,文章富有同情心,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善良美好的心灵。
文章要有情味,就需要关注现实,要在作文中联系自己(或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实际,要写自己的所思所感所叹。08年四川发生大地震,这必然会触动我们的情怀,所以在作文中如能巧妙融入,那是非常好的。我们看到,今年一些省(区市)的高考作文题虽与地震无关,但有些优秀文章巧妙地将之融入了进去,很好地抒写了自己的情感。比如2008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人之常情》一开头,就以“地震后的这些天,我一直被深深地感动着”点显自己的内心,后文更是浓墨重彩地煽情写意,读来让人感动。
文章要有情味,写作者就要眼观现实,胸怀世界。一位同学在《永不凋谢的玫瑰》中以远方的一位大哥哥给异地的一位妹妹写信的形式来结构文章,也给人很好的感受。
(四)生活的广度
文章有生活,内容丰厚往往能得到阅卷者的青睐。生活广度取决于内容的丰富度、视野的宽阔度及现实的参与度。
文章要有厚度,材料要丰富且新颖。如果说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文章的骨架,那么论据就是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为此,我们在议论文写作中,一定要多用材料,避免泛泛而谈。以“听”为例,空洞地谈听有意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若多举古今中外因听而成功,因一意孤行而失败的事例,那文章就有力多了。因此,文章中多引用、多牵连,做到旁征博引,既能显示才华,表现自己的积累和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广度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材料新颖。若总是用一些古旧的材料,文章往往面目可憎。说到新颖,必然要谈到关照现实,联系生活。其实,关照现实本就是文章富有生活的重要表现。文章合为时而著,我们写的若与现实无关,那有多少人看呢。为此,我们平时不能死读书,要常看看新闻,了解时事变化。2008年,全国卷Ⅰ、四川卷、北京卷、陕西卷、安徽卷的高考作文题目直接与大地震挂钩,也是文章与现实接轨的具体表现。一些优秀作文巧妙地谈到大地震,这种意识是需要提倡的。
云南一篇满分作文《变味的善良》写道:
被成功救援的孩子本是幸运的,但有记者为了采访一遍又一遍唤起他们沉痛的回忆,孩子失声痛哭,大人也泣不成声;有热心的志愿者无救灾意识,却前往灾区,虽一颗炽热之心却给灾区添乱。不正确的救援动作,不完善的服务行为,不合理的安慰帮助,给灾区人民“二次伤害”。善良由本意的抚慰变成了利剑。
这是篇写好心的文章,作者将之与大地震中的内容连接在一起,显得独特而富有内涵。
结束语
关于考试型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很多,显然不是一篇小文章所能涵盖的,本文仅仅从入格训练、写作合意及作文出彩三方面做了一些粗浅的阐释。更多的方法和技巧还需要我们在写作中去摸索和积累,这就是在作文中学习作文的道理。
一、迎向风雨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也是如此吗?
二、大和小
一位朋友谈到他亲戚的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
儿子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
每次我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气。
其实,有生活里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姑婆”。没有什么思想的作家,偏偏写着厚重苦涩的作品;没有什么内容的画家,偏偏画着超级巨画;经常不在家的商人,却有非常巨大的家园。
许多人不断地追求巨大,其实只是被内在贪欲推动着,就好像买了特大号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脚一样。
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
三、境由心造
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已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已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下,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已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四、有一种错误叫放大痛苦
有位农妇不小心打碎了一个鸡蛋,这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这位农妇却沿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了:一个鸡蛋经孵化后就可能变成了一只小鸡,小鸡长大后成了母鸡,母鸡又能下了好多鸡蛋,蛋又可以孵化成很多母鸡。最后农妇大叫一声:“天哪!我失去了一个鸡场。”可以想象农妇将会怎么的痛苦下去了。
失去了个鸡蛋的痛苦竟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在常人看来的确有点荒诞,但生活中这种人大有人在。孩子生病了,焦急的母亲一边守着着病儿,一边又想着孩子的学习肯定耽误了,误了学习肯定会影
响升学,影响了升学肯定会影响就业。如此这般这位母亲会被痛苦折磨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放大了的痛苦有可能将这个家击倒。
我们总觉得活得很累,我们总有排泄不完的痛苦,这是为什么?原因很多,但其中之一肯定是常犯一种错误——放大痛苦。
五、快乐的钥匙
有两间比邻的小舍,一边往着快乐,一边住着忧愁,你选择哪一边呢?问题是,这两间小舍通常都关着的,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没有现成的钥匙,有的只是一块原始的材料。要制成怎样的一枚钥匙,完全取绝于你。
于是想起了一个万故事来。
从前一老妇有二子,老大靠制雨伞来养家,老二靠摆菜滩子糊口。这老妇经年愁容满面,晴天为老大雨伞卖不出去而长吁短叹,阴天之日又为老二的生意而郁郁寡欢。后一智者点化,胸中块垒顿化烟云,从此,雨天为老大高兴,晴天又替老二庆幸,成天眉欢眼笑的。
快乐与忧愁仅一墙之隔。但惹没有“智者”出现,老妇断难穿墙而过。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渴望生活美好、开心,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已施行“精神美容”,美化自已的情感,健康自已的心态。只要你的信念之树常绿,凭你的热情与爱心,凭你的勇气与智慧,凭你的乐观与豁达,去配制一枚神奇的钥匙,去打开快乐之门,享受美好的生活吧!
六、偶像
两界山曾经镇压过齐天大圣孙悟空,后来孙悟空成了正果,人们在这儿立一个齐天大圣庙,香火极为旺盛。有一只猴子,偷偷跑到庙里,把齐天大圣的泥塑像搬开,自己坐在上面,接受人们的香火,吃着人们供奉的鲜果。
猴子常常溜出来,把人们虔诚的忏悔和恳切的乞求当作笑料,告诉它的同伴们。同伴们说:“你敢长期呆下去吗?”
“怎么不敢!”这只猴子说,“泥塑的齐天大圣怎能比的上我呢?那只不过是一尊塑像,而我才是一只真正的猴子!”
“人们常常在山里捕捉我们,可是他们竟心甘情愿向你磕头,这事真不可理解。”
“这有什么!”这只冒充的齐天大圣说,“人就有这样一种特性,只要谁坐在神的宝座上,他们就对谁膜拜,哪管它是不是一只猴子呢!”
追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鱼夫,是看不见水的。眼中只有鹿和鱼的人,不能看到真正的山水;眼中只看到偶像的人,永远找不到自我真实的性灵。
七、清点生活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幅。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幅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幅。蝙福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动物学家们
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幅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细想一下,这与现实生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将人们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看似灭顶之灾的挑战,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人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无休止地消耗在这些鸡毛蒜皮之中,最终让大部分人一生一事无成。生活要求人们不断地清点,看看忙忙碌碌中,哪些是重要的,是必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或是无须劳神去忙的。然后,果断地将那些无益的事情抛弃,不去理它。
八、人生小酌
自已把自已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已被自已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已把自已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
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已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受挫一次,对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层;失误一次,对人生的醒悟增添一阶;不幸一次,对世间的认识成熟一级;磨难一次,对成功的内涵透彻一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想获得成功和幸福,要想过得快乐和欢欣,首先要把失败、不幸、挫折和痛苦读懂。
有人把自已看做生活的主角;有人把自已看着生活的配角;有人把自已看做生活的观众;而不屈服命运的强者,却把自已看做生活的编导。
智者的智慧往往在于:他最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很多能照出自已真实的一切表象的镜子来剖析自已、调整自已、完美自已。
只有一种死,永远也不代表毁灭,那就是:自落的花,成熟的果,发芽的种子,脱壳的笋,落地的叶……
由此可以坚信:英雄的美德在于面对死亡而永远没有失败。
九、让每只蝴蝶都能飞
一个孩子把一只将要破蛹而出的蝴蝶拿了出来,而蝴蝶却因此再也不能飞翔,孩子的心中充满了内疚和深深的负罪感……
孩子因为爱那只蝴蝶,为使它免受挣扎的痛苦才剪开蛹壳,而正是这种爱,毁了一只本能振翅飞翔的蝴蝶!就像无翼鸟一样,因为人类盲目而不切实际的爱,使它失去了鸟儿本该引以自豪飞向天空的能力……
对于一些无意的过错,人们似乎都可以用“爱”来糊弄过去,人们可以说:“因为我爱它太深,所以……”难道所谓的爱,就是无缘由地带给别人以伤害?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幼虎被母虎撕咬着,赶进了森林。开始,它饿、它渴、它长啸,可是母虎头也不回地走了。后来,这只幼虎历经追捕,拼杀,一次又一次死里逃生,遍体鳞伤,终于,它威武起来,强大起来。它感谢母亲,感谢她目光远大的爱。
人类的爱往往太过于短浅,有时只着眼于眼前的一点一滴,而忽略了还有一生的路要走。相形之下,动物的爱就很长远。只有经历了风吹雨打的花才会开得更艳,只有经历了磨难的意志才会更加坚强。在这里,只想告诉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为了每只蝴蝶都能飞向蓝天,收住你们的爱——愿每只“蝴蝶”都能自由地飞翔……
十、生存哲学
植物学家对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考察之后,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最近100年来,许多高山上的植物品种正在增加,许多山底牧场上开放的花已经开到了海拔2000米的高山雪带上,而原先雪带上的植物则超过雪带向更高处攀登。
植物学家研究了有关科学文献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这些适宜在低气温环境里生长的植物为了寻找适宜的温度,不得不向更高的山上“攀登”。植物学家还发现,它们的生命力要比以前还强盛得多。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许多植物自身都有对自然界灵敏的反应,并且不断调整自身的生存状态。如干旱可让植物的根深扎于泥土中,风力大的地区的植物长势更牢固。生长快的植物材质松软,生长慢的植物材质坚硬。植物的生命如此,人也一样。
一个有成就的人往往要比一个普通人经受的痛苦多。很少有人能花很少的代价取得成功。有人举过一个形象的例子,上帝在每个人命运天平的两边,一边放上名利、地位、成功等,一边放上同样重量的代价的砝码。人的一生顺境与逆境大体相等。
十一、生命无草稿
小时候练书法,开始我都是用废纸来写。学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没有大的长进。父亲的一位书法家朋友对我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叫我按照书法家朋友所说的去做,果然,没过多久,我的字进步很快。父亲很惊奇,去问
那书法家朋友。他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了一个“逼”字。父亲顿悟:这是让我因惜纸而逼迫自己写好字。的确,平常的日子总会被我们不经意地当作不值钱的“废纸”,涂抹坏了也不心疼,总以为来日方长,平淡的“废纸”还有很多。实际上,这样的心态可能使我们每一天都在与机会擦肩而过。
记得有一则谚语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想过河,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已经在那边,你别无选择,只能想方设法地过河。正是有了“逼迫”,人才会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兵家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也是这个道理。
生命并非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实战。生活也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时间和机会,人们一页页漫不经心或全心全意写下的“草稿”,都会成为人生无法更改的答卷。
十二、网思想的小鱼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每一颗石子里,都有沙漠的影子。
所以诗人才说:一支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走在秋月的田野上,我想起一位诗人对老托尔斯泰的叩问: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
没有错,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将成为往事,无论它们是欢乐的相逢,还是痛苦的别离,但是请你相信,无论是热切的期待,还是深情的追忆,我们所唱过的每一支歌,都不会转瞬消失,如同罗莎•
卢森堡所言:“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都将与我同在!”
狭隘而自私的心灵,可以变成自己的地狱,广阔而开朗的心灵,却可以成为他人的天堂。地狱和天堂,只有一层之隔。
而一切嫉妒的火焰,总是从燃烧自己开始的。
一位年老的作家告诉我说:“你的双脚,踏碎了多少时间?但不要懊悔吧,只要踏得真实,谁的步子,都会有深浅。”
在你终于赢得成功的鲜花的时候,难道你不怀念往昔的路口?在你重新营造成功的华贵的屋宇里,难道你不怀念昔日的木头?
十三、珍惜
一个人朝另一个人由衷地笑,需要调动三十几块面部肌肉;一个人鼓足勇气对另一个人说声“我爱你”,至少要消耗三只苹果所提供的能量;而当一个人决意遇见另一个人并与之白头偕老,则需要花费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来等待,还得用掉六七十年的岁月才会最后完成。
据说,一个人一生所流过的汗水与泪水所包含的盐分足够为亲朋好友做出几十道大菜;一个腿脚健全的人一生要走的路,加起来可以绕地球七十圈以上。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大大约是千万分之一,而成为终身伴侣的可能性只有五十亿分之一……
如果我们把很多看似平凡的事物看成来之不易的,我们便会倍加珍惜。
第五篇: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十专题用形象说话
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十专题用形象说话
四、【写作常识】
一、形象的思维与表达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常常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和表现主题的,因此没有形象的表现特征,就没有文学。
鲁迅说:“我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合起来,已几乎是一形象的全体。”(《准风月谈》后记)这正是对杂文(散文)形象性要求的最好说明。他在《做杂文也不易》中,将杂文比喻为“也照秽水,也看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的“小小的显微镜”。这个比喻是何等的深刻形象!鲁迅写《论雷峰塔的倒掉》,巧用法海逃到蟹壳里避难的故事,显示作恶多端者在世界上无容身之地的道理。整篇文章表现了打破旧中国封建思想束缚的愿望,和对被压迫者“白蛇娘娘”的深切同情。由此可见,写杂文、散文等非叙述性文学作品,也要进行形象的表现或塑造,即运用贴切的比喻等一系列修辞手法,或者运用类比、讲故事、穿插成语典故等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于读者接受。而诗歌创作更离不开形象思维。古语云:“诗言志。”这就告诉我们,写诗要抒发情感,而抒发情感的基础就是形象思维。所谓运用形象思维,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时,要对生活进行直观形象的感受,形象具体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进行形象思维,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捕捉形象。捕捉到了新颖的形象,也就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另外,文学创作中形象的表现还体现在文学语言的形象性上。为了增加文学语言的形象性,作者在文学作品中常常采用一些特定的描写手法,如:对比描写。这是一种常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即在互相撞击、互相砥砺、互相映衬、互相烘托的过程中,把人物性格刻画得鲜明生动、丰富深刻。细节描写。典型的细节描写首先是行动方面的,也可以是语言、心理活动,以及其他方面的。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某些生动而有意义的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它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常见手段。
环境描写。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时代和社会之中,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要认识人、理解人、表现人,就不可能把人与历史、时代、社会、环境孤立起来。环境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人物对生活的认识、态度和行动。小说的人物塑造,常常可以细致地描写人物所处的时代和具体环境,揭示出人物产生行动的社会根源,从而表现出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制约作用或重要影响。
二、大胆的联想与想像
俗话说:“想像是诗人的翅膀。”可见想像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意义。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有一次换下淋湿的衣服时,流淌在身上的秋雨,透过他心灵特异的感受,如同眼泪,多雨的秋天的印象也转化为哭泣的人们的痛苦的形象,《世人的眼泪》即兴而成,传达了分不清是雨还是泪滴落的感受,字里行间渗透对俄罗斯人民不幸命运的悲哀:
世人的眼泪,啊,世人的眼泪!你不论早晚,总在不断地流…… 你流得没人注意,没人理会,你流个不尽,数也数不到头—— 你啊,流洒得像秋雨的浙沥,在幽深的夜里,一滴又一滴。
所以,我们写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要借助于想像,让诗的形象具有象征的意义,从而抒发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其实所有的文学创作都需要想像。正如高尔基所说,文学创作就是“想像自己的观察、印象、思想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它们放进形象、画面、性格里去”。
三、精妙的构思与布局
所谓构思与布局,就是写作者在创作之前和之中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剪裁、加工、提炼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作品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实际上包括确定体裁、选取题材、创造意境、布局谋篇等一系列过程,是一项细致艰苦的劳动。
文学创作讲究构思布局,小说创作尤其讲究,体现最为突出的便是恰如其分地设计矛盾冲突。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而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无时无刻不处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他的思想、性格、灵魂,就是在各种社会矛盾和生活冲突中得到显示
和体现的,要写好人,要写出人的性格和灵魂,自然无法回避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在矛盾冲突中写人的生活、写人的灵魂,写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人物形象塑造和人物性格刻画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如《阿Q正传》中阿Q的性格,是在他同未庄这个典型环境里的各种不同人物之问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中得到充分表现的。阿Q那赤贫的经济地位和卑贱的政治地位,决定了他对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境遇抱有强烈的期待和愿望,而他身上所感染的落后可怕的精神病毒,又严重地妨碍着他走向真正意义上卓有成效的抗争。于是,阿Q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未庄社会方方面面施加的压迫和限制,只要阿Q一行动,就会受到无情的打击和凌辱。这样,阿Q便同他所生活的整个未庄社会,始终处于尖锐的矛盾和对立的状态之中。这种矛盾在阿Q身上,一方面使“阿Q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另一方面从不准“姓赵”到“不准恋爱”再到“不准革命”,终于使他走向了“大团圆”的可悲结局。
从《黄昏》这篇小小说来看,矛盾设置可谓别具匠心:年轻人编造故事想骗戈兹,戈兹时时提防,步步为营,因为年轻人“把香皂给弄丢了”这一漏洞而识破了年轻人的骗局;年
轻人走后戈兹在椅子下发现可以证明年轻人“说了真话的东西”——一块香皂,而借给了年轻人一镑钱;可最后随着一位老先生寻找“一块香皂”,点明戈兹还是被年轻人骗了。全文矛盾冲突引而不发,充满张力。构思布局别具匠心,引人入胜。
文学作品构思布局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如首尾呼应、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层层铺垫
等。初学文学创作者,不妨学习这些布局的方法,多动动笔,颇有好处。
五、【知识宝库】
近几年来,想象能力一直是高考作文考查的重点,考试说明中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也单独列出一项:“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在高考作文的各种文体、各种写法中,都包含着想象活动。“记叙经历”,是再现想象;“编述故事”,是创造想象;“抒发情感”,有想象活动的灵光在闪耀;“发表议论”,也常常要借助想象的翅膀。从本质上看,文章本身就是想象活动的产物。想象能力是人的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象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创造能力的高低。想象,其实并不神秘,所谓想象,是指运用知觉材料,进行重新组合、融会、升华,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
亚里斯多德早就说过:“一切可以想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里的东西。”鲁迅也说过:“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就是说,任何想象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由此可见,要想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首先还得扩大自己的生活积累,平时多多地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这样,才能为想象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象形想象(抽象——具象)象形想象就是把抽象的概念想象成具体的形象的事物。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把许多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概括、归纳为抽象的概念,象形想象其实就是对“具象——抽象”的还原。例如,1991高考小作文,要求描写“一个圆的想象物”,就是典型的象形想象的思路。在展开象形想象的时候,首先要使抽象与具象之间互相吻合。如,要描写“一个圆的想象物”,描写的物体必须是圆形的,而不能是其他形状的。其次,象形物要具体可感。在1991年的高考小作文中,有的考生把圆想象成爱情、人生、性格、历史等,这些都不是具体可感的实物,实际上还是抽象——抽象。第三,象形物要尽可能新颖。在同一命题中,形象越新鲜,越奇特,想象的质量就越高。考题中提示的是月亮,你马上写太阳,这种想象是机械的、呆板的。而有的考生写的是青草上的一滴露珠,水中石拱桥的倒影,则显示自己思路的开阔和想象的奇特。由此可知,上乘的象形想象,是饱和着情感的产物。如果只满足于简单的形似,而没有情感的渗透,那么,形象必然是干枯的,没有生气的,没有活力的。
2.推测想象(已知——未知)推测想象既可以由开端、过程推测结局,也可以由结局推测过程、开端;既可以由现在推测过去,也可以由现在推测未来。1992年的高考作文题就候车亭前发生的一幕,要求考生想象是“他们之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的”,运用的就是推测想象的思路。材料中
提供了事件韵开端和结局,要求考生想象补充的是事件的过程。写作这一类文章,首先,要仔细考察已知的材料中透露出来的蛛丝马迹,进行合理的推想。如,1992年的高考作文材料中,“运动鞋”的“低着头走了”,“红雨衣”的“归拢碎玻璃”等等,都透露出他们有回来打扫的可能。其次,在原材料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事件脉络比较模糊的情况下,在展开叙写的时候,要作必要的补充、交代,要对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等作恰当的定位,为事情的发展变化奠定基础。第三,要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有关知识进行推测。说到底,这一类想象活动本质上只能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猜测,只有把自己摆进去,假设自己在此情此境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这种推测才有可能合情合理。第四,要在事物的多种联系中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向。事物的联系是多方面的,有时候是一因多果,有时候是一果多因,特别是在开放式的话题作文中,事物的成因和发展方向肯定会有多种多样的可能。因此,在展开想象的时候,要排除那种非此既彼的线性思维方式,要多设想几种可能,然后,根据命题的要求,选择可能性最大的情况展开叙写。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提供了一段“年轻人”抛弃“诚信”的寓言故事,有的考生就运用推测想象的思路,设想“年轻人”抛弃“诚信”以后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敷衍出了富有深意的故事。
3.类比想象(此物——彼物)抓住事物之间的相关点(相近、相似、相反等).,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就叫做类比想象。这种想象,可以是事物的“形”,也可以是事物的“神”。1995年的高考大作文,提供的材料是寓言诗《鸟的评说》,这一群鸟你说我,我说你,互相攻击,形成了一个怪圈。要写好这篇作文,显然不能就鸟论鸟,而要由鸟类社会联想到人类社会,并就他们相似的方面展开评析。
展开类比想象,关键在于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对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结点抓得要准,如果任意发挥,乱加比附,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例如,1994年的高考大作文中“老树皮、新树皮”之间的关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式的新老关系,老树皮的剥落,新树皮的推出,都是值得赞美:赞叹的。如果理解成新旧关系,贬斥老树皮,赞美新树皮,那就在事物的联结点上出了偏差,就会导致生发的失误。展开类比想象,还需要作者不断地扩大认识事物的范围,有比较丰富的生活储存,只有这样,才能浮想联翩,联类无穷。
4.创造想象(现实——幻想)创造想象的范畴非常宽广,这里讲的创造想象主要是指立足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自由的幻想,从而创造新形象、编织新故事的一种想象活动。在神话、童话、科幻故事一类带有文学色彩的写作中,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运思方式。1999年的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在人的器官可以移植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设想“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将会发生些什么,考察的就是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这次高考作文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机会,涌现出了一大批思路开阔、想象丰富的佳作,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有一些带有科幻色彩的佳作,故事奇特新颖,情节起伏跌宕,人物机智聪慧,读来饶有趣味。但是,也有相当多的考生面对这样开放式的命题,表现得手足无措,思路板滞,想象贫弱。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还是非常必要的。建议我们的同学在平时学习中,做一些这样的练习:(1)多阅读一些具有科幻色彩和浪漫想象的作品,并认真探讨作者是如何展开想象的,分析一下这些作品的构思方法。(2)选择一些“可塑性”比较强的作品,从特定的角度切人,作“脱胎换骨”的改写。如改变叙述的人称,改变作品的体裁,转换人物活动的环境,增删作品的人物、情节等等。(3)截取作品的某一部分,想象其前因后果,进行创造性的补写、续写等。
附:有关写作素材
1、随着新千年的来临,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在某些领域,知识和信息已取代资本和能源在经济中的地位,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不再依附于土地或资本,成为与权力、市场、资本等共同支配社会资源流向和财富分配的第四股力量;部分知识精英的迅速堀起,以“知本家”的面貌出现于世人面前,成为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重要代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将作为新的生产力对社会进行重薪塑造,进而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这就是知本主义时代。
2、知识经济向我们走来这一点确定无疑,生产力巨大增长,所有一切努力都包含着知识,你对知识越了解,在社会上就越处于有利的地位。一个发达的社会存在一个分配问题——知识的分配和财富的分配。而正在变化的社会使得拥有知识的人拥有财富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是年轻的知本家——搜狐公司总裁张朝阳说的一句话。
曾有人这样总结中国前三代富人的致富之道:70年代靠体力,80年代靠财力,90年代靠智力。那么在本知主义时代,张朝阳所说的那句话无疑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新的致富定律——知识+人才=资本。也就是说知识成为谋生的技能,谁拥有的知识越多,谁就越有创造和拥有财富的可能性。
3、知识型营业员的新理念:“王震”并非已故前国家副主席,这儿说的是一个很普通的卖相机的营业员。但就是这个王震,他的名字却成为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姓名注册的服务商标。谈到他所从事的职业,王震认为,随着商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的不断提高以及顾客消费观念的变化,仅仅靠微笑服务已不能满足需要,知识服务、信息服务已上升为今天和未来服务竞争的主要武器。因此,他提出了包括“传播引导、购买指导、使用辅导”三方面服务内容“无限服务”新理念,无限地拓展了服务的时间和空间。从1996年至今的几年时间里,王震先后出版了3本大书:《35毫米照相机世界》、《老爷相机》、《数码照相机操作指南》,多次在媒体上开设照相机知识讲座,并在《解放日报》上开辟了个人专栏“王震导购”。有人说王震开展的许多服务内容很“雷锋”,但王震认为他不是在学雷锋,而是在实践j个知识型营业员的服务创新。如今,“王震”服务品牌的效应已开始显示出来。从1996年到1999年,王震柜台的销售额从870万元,逐年上升至3000万元。据悉,“王震”服务品牌将以品牌资本的形式参股上海华联王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王震本人将占该公司股份的4%。一个营业员,以自己的知识创新了服务,使自己的名字成了品牌,成了资本,成了股份。
4、知识创造奇迹:“视美乐”是一家新兵并且充满后劲的科技创业公司,它开发的产品叫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这种产品可使人们在大投影屏幕上看DVD、录像以及电脑多媒体图像,其图像清晰度超过电视,可广泛应角于家庭影院、商业等众多领域,而其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因而具有广泛的潜在市场。目前,这个公司已获得了投资基金五千多万元的合同和意向协议。但这家公司的创办者却是四个在校大学生。他们能走出这一步,不是机缘,不是走运,而是缘于知识。“视美乐”创造人之
一、总经理王科在谈到如何在知本主义时代生存时,所说的基本条件便是知识。他说知识至关重要,是学习使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他接触到许多人和事,还接触到很多高新的信息技术。
5、战士学者:“战士学者”说的是总参陆航局某直升机团24岁的战士机械员李洪涛,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士兵,却创造了1999年的奇迹。1999年年初,他被邀请登上北枣航空航天大学的讲台,随后又受到江泽民主席的接见,被总参谋部授予“科技练兵好战士”的荣誉称号,中央军委领导称赞他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士兵”。他的“新型”就在“知识”,因为这个“新型”,他当选为1999“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据可靠消息,李洪涛不久后将提干,还有可能进军校深造。有人感叹他真幸运,是的,确实他够幸运的,但他的幸运更多地是因为赶上了“科技强军”的大潮,是知识的幸运。回首他的军营生涯,学习与钻研是他的朋友。他先后自学了18门直升机机务专业大学课程,完成20项技术革新,总结出12条科学练兵方法,撰写了11篇科技论文(公开发表3篇),参加直升机学术年会1次,耷各级各类比武中获优胜名次28项,检查排除直升机各种故障和隐患40多起,跟机进行重大军事演习10余次,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1次。可以说,正是因为李洪涛拥有知识,才拥有了今天的成功与辉煌。
六、【我来尝试】
以“难忘”为题目,自己补齐横线上的词语,可以是人名,可以是某个场景,也可以是一个景物,还可以是某一件或几件事情等。要求(1)写成一篇记叙文或散文;(2)不少于800字;(3)适当运用联想和想象;(4)书写要规范,卷面力求整洁。
【思路点拨】
1、要紧紧扣住“难忘”一词构思全文;
2、事情不一定要大,但是一定要有较为深刻的意义;
3、不管是写景、记事,还是写人,都要寄寓自己真挚的情感,要有“动人”的描写;
4、记叙要注意详略得当,不要平均使用笔墨;
5、在适当之处点题。附范文: 难忘师恩 蒋洁
我的床头,一直摆放着一只手工制作的小花篮,它是赵老师亲手做的。每次看到它,总会想起赵老师的面容,耳边不停地回荡她的叮咛,虽然只是片言只语,却是永生难忘的记忆。
赵老师是我初一的班主任,严格地说她只教了我们一学期,是所有老师中与我相处时间最短的一位,但是她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她高高个儿,皮肤黝黑,脸上架着近视跟镜,乍一看就像是山里来的,朴实得有点泥巴味儿。谁也看不出,她是那样一位知识渊博而又温文尔雅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赵老师在学习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初一时,我由于胃炎时常发作.总是缺课。每次病后到校,赵老师总要把我找去,给我补缺漏的课。赵老师是教数学的,但她不仅仅给我补数学,语文、政治、英语她都补。补语文时,她对文人轶事的了解,对文章主旨的分析,不得不使我暗自佩服。她简直就是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此时她显露的不是数学课时的敏捷和条理清晰,而是一股掩盖不住的大家的气质。侃侃而谈,旁征博引,吸引着我去思索,去理解文章。当她用流利的英语给我补英语时,我有点呆了。天,英语老师上课也是英汉半杂呀,赵老师竟然全用英文!我努力地跟着,j,天天听她补课。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学的远远超过英语老师所要传授的时,赵老师才淡溅笑着说:“我知道你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多学点呢?赵老师总是这样平淡而又耐心,她是那种做了才说或做了也不说的人。
赵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同时也教我们如何面对一切困难,如何关心别人。她没有用语言和道理来教导我们,却从一举一动之中让我们领悟。初一开学第一学期末,我们发现她的脸色越来越差,身体越来越虚弱。在同学们的焦急和忧虑之下,我暗地里轻问赵老师,却惊恐地得知她得了肾脏肿瘤,急待切片诊断是否是阳性,若是阳性,那么生命也就快到终点了。赵老师一再让我三缄其口,不能让别的同学知道。说这话时她的脸色是严肃的,让我久久不能言语。三天后,她又把我叫进了办公室。窗外已是暮色沉沉,灯没开,只是隐隐地看得清她的轮廓。赵老师的行为已让我奇怪,但说的话更让我不敢相信。她说:“明天,我就要去上海动手术了,说不定连手术室的门也走不出来了。你是我最喜欢的学生,原本以为可以亲手把你送出学校,谁知只给了我一学期的时间。你要好好地,学好,工作做好,把班级的事安排好。我……我会开心的……”赵老师哽咽着。我也默不作声,只是拼命点头,看着模糊中她的泪水滑落,感觉着脸上也是湿漉漉一片。我接过她的一封给全班同学的信,赵老师要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读。
如今,赵老师又回到了她的岗位上,近年来又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她是平凡的一位老师,重复每个老师都有的故事。但我永远难忘那天的泪水和沾满泪水的信,还有几句简单得几乎不是叮咛的叮咛。她的关怀,她的恩情,我永难忘怀。
[范文点评] 蒋洁同学的这篇回忆赵老师的文章主要记叙了两件事情,一是老师帮助她补课的事情,一件是赵老师生病的事情。乍看起来,这两件
事情都很平凡,毫无出奇之处,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赵老师确实不简单,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
一、赵老师知识渊博,各门功课都能补;
二、赵老师关爱学生,令人钦佩;
三、赵老师用自己的言行,教会“我”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感人肺腑。可以说,蒋洁同学是满怀着满腔挚爱和感激之情写下这篇文章的,全文毫无雕琢之痕迹,具有真情实感,因而也就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虽说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自然流畅,给人以心灵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