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所说的是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写写帮推荐)
我所说的是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具体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标包括说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教材内容和教材的特点和整合。
一、说课标:
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总目标。而总目标的实现需四个学段,今天我所说的八年级上是属于第四学段,这一学段的学习目标,课程标准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天我具体说的是本册书的目标和单元子目标。
本册书的目标,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阐述。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词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了解有关战争、建筑园林的知识,带领学生探索自然奥秘,体味古人人生志趣,欣赏祖国大好河山;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点拨,掌握记叙文、说明文、文言文的鉴赏方法和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科学求知、探索精神,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册书分六个单元,主题分别是:战争、挚爱、建筑园林、科学知识、哲理古文、山水游记。我今天要说的是第二单元:挚爱。这一单元属于记叙文范畴,课标中对记叙文学习的具体要求是:阅读方面: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
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写作方面: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充实具体;口语交际方面:能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那么本单元的目标主要是学习和掌握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手法以及多角度叙述;学习通过小事、细节充满感情写人的手法,写好记叙文。
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编写意图: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本学习社会实践结合,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编排体例
本单元课文的编排体例是:包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两大板块。每个单元有5篇课文,每课包括课文导语、课文、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4部分,课文导语有时是对这一课的总述,有时设置了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精选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研讨与练习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拓展延伸,检验教学效果。读一读,写一写,体现了对字词积累的重视。综合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口
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能力。
(三)、教材内容:本单元共五篇课文,分别是《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综合性学习安排的是:让世界充满爱。这一单元的具体学习目标是:阿长与《山海经》,深入了解阿长形象及作者深厚情感,学习欲扬先抑手法急刻画人物方法,体会语言品味意蕴;,《背影》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品读语言体会深情蕴意,学习细致人物描写方法品味父子深情继承传统美德;《台阶》把握故事情节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思想感情,学习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培养理解父辈、尊敬父辈、热爱父辈的美好感情;《老王》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学习重点语句含意体会语言风格,学习劳动者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爱心,《信客》品味文章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学习抓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树立诚信道德品质做一个甘于奉献的人。
(四)教材特点:1内容结构的稳定性;本册书包括单元课文、课外古诗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四个部分、每个单元都包括精读和略读课文,资料链接和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几个部分,本单元也不例外、2.专题组元,单元中都蕴含丰富的课程资源;本单元中的资源主要是体现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后面的“关注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以及《台阶》一文后面的说话要有中心;3.选材经典,人文内涵丰富。本单元课文都是历经岁月的磨砺,经久不衰的名篇佳作,其中蕴含的人间真情和对社会弱者的关注都是洗涤师生心灵的清泉。
(五)知识的整合
首先,从横向上看,本单元是本册书中两个记叙性文章中的一个,本册书的第一个单元是以战争为题材的记叙性文章,这个单元的主要目的是在了解历史,看到正义力量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的同时,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的形象,情境和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本单元则是在上一单元的基础上,以“爱”为主题,感悟爱的博大。学习本单元,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学习的侧重点不同,深度有异。
从纵向上看,自进入初中以来,学生学习叙述类文章的脚步从没停止,七上第一单元人生感悟,七下第一单元成长的足迹,八下的第一单元人生轨迹,即难忘的人生经历。都与本册书的两个单元一脉相承,自始至终,都在训练着学生记叙类文章的阅读和写作。本单元应该是此类文体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二)评价建议: 1.整体性和综合性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4.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立足教材资源:充分利用文本和相关资料。文本中对记叙文中议论和抒情作用的阐述以及关于说话要有中心的介绍,都是学生学习的丰富材料。
教材以外的资源不可忽视:网络资源,随时更新的网络,新人新事,都是学生认识社会,感悟生活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也能够 扩大视野,见识更多的素材,为写作奠定见识的基础。
总之,国内外重要大事,日常生活的话题都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时时刻刻学习语文。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作文
让世界充满爱
——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写作指导
[写作导引]
爱是永恒讴歌的主题。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爱与被爱当中,沐浴着爱的雨露而成长。爱是联系我们每个人的纽带。爱是什么?你感受到爱的暖流了吗?
爱的海洋中,浪花朵朵。一滴水足以折射太阳的光辉,那就撷取感触最深的那一朵浪花来写。不求面面俱到,只要从一个方面精彩展现就好。爱的内涵很丰富,亲情、友情、乡情、师生情、爱国情以及陌生人间的相互关怀,都是爱的具体体现。调动你的积累,你对哪个方面感受最真切,哪个方面你最拿手,就从哪个角度切入,从而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在写法上,可以全景式展现。如以排比段落的形式、以抒情化的语言衔接,最后集中在结尾抒情,点明主旨,感受“爱”的涌动。也可以就一个方面展开,选取典型的、最能突出“爱”的片段组合起来,共同突出“爱”的主旨。
在叙述过程中,要力求通过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特色,彰显“爱”的力量,在具体的细节中感受爱。一定要注重自我心理感受的描写,通过自我的内心感受的描摹展示爱的力量。
在写爱的话题时,你首先要有爱,要有善于发现爱的慧眼,选好一个切入点,只要围绕这个点,紧扣题目,抓住中心去选择能感动自己的选择材料,文章写来定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佳作欣赏】
爱的姿势
刘逸阁
走在上学的路上,我在想,清风是有形状的,弯腰的柳树、低垂的麦穗,在清风拂过的时候,它们都是清风的形状;阳光是有形状的,脆嫩的绿叶、绽放的花蕾,在阳光抚过的时候,它们都是阳光的形状。我也在想,生命是有形状的,生命中的爱肯定也有自己的形状,因为爱像清风一样灵动,像阳光一样鲜活,它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姿势。
今天窗外清风吹拂,阳光明媚,然而我的心却在疼痛。这几天,我一直在念叨着一个地名---汶川,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我震惊我悲痛,但我内心也充满了暖暖的感动。不必说那个身处余震险境的战士跪着哭喊“我还能再救一个”,也不必说那些下岗的叔叔阿姨在采血点说“我们没钱,我们有血”,单是两位老师就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
什邡红白镇中心学校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汤宏。灾难来时,他本来完全可以逃脱,却选择留下来保护孩子。他最后的姿势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名孩子。他在瓦砾中丧生,但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几个孩子却幸运地活了下来,并最终获救。
我没有在电视上看到图片,其实也不需要,我完全可以想象,当汤老师张开双手,俯下身子,那姿势应该是一抹彩虹,一端连着生,一端连着爱,他张开的双手,让孩子在爱的姿势中穿行。
后来,我越发肯定了自己的看法:爱是有姿势的,并且能够永生,汤老师将生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自己却以这样独特的姿势告别了清风、告别了阳光。
“当地震呼啸而来席卷如潮,你用血肉之躯将孩子护抱;我想你就是高处的女神,才有如此异常温柔的怀抱”。在绵竹市的一所幼儿园,当救援人员扒开废墟,发现一位女教师时,她的姿势是:用自己的背承受着水泥板的重压,身下却护卫着一个幼小的孩子。孩子活了下来,而这位年仅21岁的女老师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老师啊,你弯下的是腰部,凸起的却是最美的爱的姿势。你的腰弯下了,你的爱却挺立着;房子坍塌了,你的意志却挺立着。水泥板的重压在你坚强的爱的姿势面前也失去了重量。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唱着这首歌,我泪湿双颊!老师啊,你这美丽的姿势,将人间的大爱淋漓尽致地书写了出来,变成了爱的图腾。(860字)
【佳作点评】
这篇文章的小作者视角独特,让“爱”看得见。选取了两位老师遇难时最典型的姿势,真切地诠释了大爱的含义。文章语言饱含深情,叙议结合,把“爱”的主旨表达得鲜明有力,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成长路上有爱
要说我啊,真是个幸运儿,虽说出生在平常人家,家境一般,但却不失爱。特别是我的妈妈,对我,那可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纵有千言万语,也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哟。
少时的我,懵懵的,时常误解父母的爱。此时我也上初中了,才深切感受到做妈妈的辛酸:每天早晨六点半我就要起床,赶着上学,妈妈总会在我起床时,就把早餐准备好了,让我能享受到一顿顿丰盛的早餐,按妈妈的话说,我正在长身体,应补充营养;紧接着就是自己赶着上班,每天早出晚归,疲劳尽显在脸上。看看,眼见的妈妈那光滑的脸上渐渐爬上了沧桑的皱纹。
有一天早晨,我起床后,怎么不见早餐,心正闷着呢。为了了解实情,我好奇地打开了妈妈房间的房门。怪的是,平时“懒惰”的爸爸竟也来了个早起,并已洗漱完毕,而“勤快”的妈妈却赖在床上。爸爸瞧我一脸困惑,解释道:“快点换好衣服,送完你去学校后还要送你妈妈去医院!”此时我明白过来,焦急地问:“妈妈,您怎么了?”妈妈轻描淡写一句:“没事儿,只是肚子有点痛,待会儿上医院看几下就没事了。快跟爸上学,等下迟到可不好。今天我没做早餐,你就回学校吃吧,委屈一个早上好了!”说完,爸爸连忙拉着我走。我眼睛蒙了,妈妈就是在这个时候还想着我,竟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
那个整天我那有心思听课,脑里子全是妈妈。终于熬到放学,我快速走向校门,极想快速回家。“晖,这呢!”一句熟悉的叫声,急速拉近了我的视线。“妈,怎么会是你?不在家里休息,干嘛又跑这来?”“没事儿,你看我还能来接你放学就知道我没事了!”尽管妈妈用尽了她最大的能耐想掩饰自己的不舒服,但平时声音洪亮的她,现在像是一只被拔掉牙齿的老虎,显得那样的弱不经风……爱在不言中啊!
爱,或许是父亲的一阵斥责,或许是老师的一声表扬,可能又是母亲的一句叮嘱。爱是润滑剂,是人生的蜜糖,也可能是带苦味的良药。因为爱,我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的生活充满芬芳;因为爱,我的灵魂才熠熠生辉……请记住,爱无处不在,爱无时不在。(810字)
爱的脚步
春的脚步是又轻又柔的,你听!“沙沙沙”,春踏过了树叶;夏的脚步是又急又快的,你听,“哗哗哗”,夏抚摸了流水;秋的脚步是又重又实的,你听“咚咚咚”,秋摘下了果实;冬的脚步呢?冬的脚步像是水波扩散,无声无息。而妈妈的脚步,似春,似夏,似秋,又似冬。
静夜,当我困倦卧床时,我听到一阵“沙沙沙”的脚步声,我知道,妈妈来给我盖被子了,她的脚步又轻又柔,深怕踩到地上的蚂蚁似的,我享受那种心情,因为那是妈妈的爱,那是爱化成的脚步声,伴我酣然入睡。
放学,当我焦急地在校门口徘徊时,“哗哗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入耳朵,是妈妈,我笃定,因为这是妈妈来接我放学的脚步声,又急又快,每当这时,我便飞快地扑进母亲怀中,听着她的喘息声,我可以感受到那深深的爱,伴我平安回家。
犯错,当我不安与害怕时,我会听到妈妈“咚咚咚”地走过来,我心里的节奏像抢拍似地狂跳,然而,妈妈的话却始终鼓励着我,她总是原谅我的幼稚与无知,她总是告诉我应走正确的路,让我收获多多,而妈妈那又重又实的脚步,伴我健康成长。
考试,是让我又焦急又不安的字眼,像是中了邪一样,每当一大考,我的心情,便变得不安与暴躁,然而我真感谢上苍,给了我一个好妈妈,她懂我,她也知道如何安抚我,每当走过我身后,她都是静悄悄地,无声无息地,不让我有所察觉,这是妈妈用她的爱在保护着我,伴我走过荆棘之路。
今天,我走上了考场,出乎意料地,我的心出奇地平静,我与妈妈肩并肩地走着,听着她的脚步声,我对她说:“妈,你真的好厉害。”妈妈一脸茫然,但我不明说,因为这份爱,其实我们都懂!
春去秋来,冬夏换季,我时时刻刻都听到妈妈用脚步编成一首首动听的乐曲,伴我成长,为我解忧,这是爱的脚步,这脚步,深深地印在我心里。(700字)
【学习仿写】
仿写,就是模仿句子的写法。通过一定的仿写训练,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借鉴范文。刚模仿时一般比较机械,但只要坚持下去,不断训练,就能把句子写漂亮,写作水平就会提高。
仿写有时是整句仿写,比如特殊句式仿写、修辞格的仿写;有时是文章结构的模仿,也可以是某种写作手法的模仿。
【示例】·语句的仿写
原句:看不厌,看不厌那些跑沙跑水在大野与草原上奔驰的马群;看不厌,看不厌那些战风战雨在蓝天中搏击云海的飞鸢和在波峰涛谷中飞翔的白帆;看不厌,看不厌那些穿山穿岭在大地上呼啸着前进的列车。
看不厌他们那奔驰着的英姿,疾翔着的风骨,呼啸着的不卷的生命力的凯歌。(七年级上语文课本第14页)
仿写:听不厌,听不厌那些穿云穿雨在天空与山颠上的飞鸟高歌;听不厌,听不厌那些顶风顶沙根植大地仰望蓝天的绿树的合唱;听不厌,听不厌那些过山穿谷奔流到海的河流的激喊。
听不厌他们那向上的宣言,坚强的誓言,向着目标前进用不退缩的生命力的凯歌。
原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石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石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石路,引你走向黎明。”(七年级上语文课本25页《理想》)
仿写: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生命是风,吹出嘹亮的歌;生命是歌,唱出希望的船;生命是船,扬起理想的帆;生命是帆,划向成功彼岸。
原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仿写: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断线的风筝,摇摇荡荡,没有目的。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无头的苍蝇,冲冲撞撞,没有方向。
【语文笑话】
老者说:“当日华山论剑,先是他用黯然销魂掌,破了我的七十二路空明拳;然后我改打降龙十八掌,却不防他伸开右手食指中指,竟是六脉神剑、商阳剑和中冲剑并用,又胜我一筹。可见天下武功彼此克制,武学之道玄之又玄!”少年听得心驰目眩,正要问个究竟,旁边老太太骂道:“玩个石头剪子布都说得这般威风!”
读过这则幽默笑话之后,请不要一笑而过。语文不仅仅在课本中,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语文学起来既容易又充满趣味。如果我们在作文中写到石头剪子布,是否可以将这则笑话改写、套用一下呢?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作文
让世界充满爱
让世界充满爱,就是让爱心作主来关注身边每一位需要关注的人,歌颂充满爱心的人物,呼唤奉献爱心的行为。确立了这样的中心,作文时就不会偏题离题。
思考之二:下笔之前,围绕中心从多方面作广泛的思考,以便打开思路。一方面,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助人为乐者有之,慷慨解囊者有之,见义勇为者有之,为民请愿者有之,无私奉献者有之„„选择这样的事例诉诸笔端,歌颂他们爱心的博大,感动自己和读者。另一方面,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可有些人的爱心却渐趋泯灭。“学雷锋”走过场的多了,扒手猖狂作案众人视而不见司空见惯的多了,英雄流血又流泪也时有发生了,„„当我们耳闻目睹类似的情形,也可将这些内容来个“笔伐”,像当年鲁迅先生一样大声呐喊——“救救爱心!”
思考之三:用恰当的方法表达。
1、以小见大。写作时,我们可以让“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于半瓣花上道爱心,于小事情上看大问题。“以点带面”,反映现实,观照人生。
2、细节点化。“于细微处最见精神”,真实、典型、有表现力的细节最能刻画形象,表现主题,产生感人至深的效果。如一声轻轻的问候,一次及时的搀扶,一个鄙视的眼神,等等。
成长路上有爱
要说我啊,真是个幸运儿,虽说出生在平常人家,家境一般,但却不失爱。特别是我的妈妈,对我,那可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纵有千言万语,也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哟。
少时的我,懵懵的,时常误解父母的爱。此时我也上初中了,才深切感受到做妈妈的辛酸:每天早晨六点半我就要起床,赶着上学,妈妈总会在我起床时,就把早餐准备好了,让我能享受到一顿顿丰盛的早餐,按妈妈的话说,我正在长身体,应补充营养;紧接着就是自己赶着上班,每天早出晚归,疲劳尽显在脸上。看看,眼见的妈妈那光滑的脸上渐渐爬上了沧桑的皱纹。
有一天早晨,我起床后,怎么不见早餐,心正闷着呢。为了了解实情,我好奇地打开了妈妈房间的房门。怪的是,平时“懒惰”的爸爸竟也来了个早起,并已洗漱完毕,而“勤快”的妈妈却赖在床上。爸爸瞧我一脸困惑,解释道:“快点换好衣服,送完你去学校后还要送你妈妈去医院!”此时我明白过来,焦急地问:“妈妈,您怎么了?”妈妈轻描淡写一句:“没事儿,只是肚子有点痛,待会儿上医院看几下就没事了。快跟爸上学,等下迟到可不好。今天我没做早餐,你就回学校吃吧,委屈一个早上好了!”说完,爸爸连忙拉着我走。我眼睛蒙了,妈妈就是在这个时候还想着我,竟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
那个整天我那有心思听课,脑里子全是妈妈。终于熬到放学,我快速走向校门,极想快速回家。“晖,这呢!”一句熟悉的叫声,急速拉近了我的视线。“妈,怎么会是你?不在家里休息,干嘛又跑这来?”“没事儿,你看我还能来接你放学就知道我没事了!”尽管妈妈用尽了她最大的能耐想掩饰自己的不舒服,但平时声音洪亮的她,现在像是一只被拔掉牙齿的老虎,显得那样的弱不经风……爱在不言中啊!
爱,或许是父亲的一阵斥责,或许是老师的一声表扬,可能又是母亲的一句叮嘱。爱是润滑剂,是人生的蜜糖,也可能是带苦味的良药。因为爱,我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的生活充满芬芳;因为爱,我的灵魂才熠熠生辉……请记住,爱无处不在,爱无时不在。(810字)
爱的脚步
春的脚步是又轻又柔的,你听!“沙沙沙”,春踏过了树叶;夏的脚步是又急又快的,你听,“哗哗哗”,夏抚摸了流水;秋的脚步是又重又实的,你听“咚咚咚”,秋摘下了果实;冬的脚步呢?冬的脚步像是水波扩散,无声无息。而妈妈的脚步,似春,似夏,似秋,又似冬。
静夜,当我困倦卧床时,我听到一阵“沙沙沙”的脚步声,我知道,妈妈来给我盖被子了,她的脚步又轻又柔,深怕踩到地上的蚂蚁似的,我享受那种心情,因为那是妈妈的爱,那是爱化成的脚步声,伴我酣然入睡。
放学,当我焦急地在校门口徘徊时,“哗哗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入耳朵,是妈妈,我笃定,因为这是妈妈来接我放学的脚步声,又急又快,每当这时,我便飞快地扑进母亲怀中,听着她的喘息声,我可以感受到那深深的爱,伴我平安回家。
犯错,当我不安与害怕时,我会听到妈妈“咚咚咚”地走过来,我心里的节奏像抢拍似地狂跳,然而,妈妈的话却始终鼓励着我,她总是原谅我的幼稚与无知,她总是告诉我应走正确的路,让我收获多多,而妈妈那又重又实的脚步,伴我健康成长。
考试,是让我又焦急又不安的字眼,像是中了邪一样,每当一大考,我的心情,便变得不安与暴躁,然而我真感谢上苍,给了我一个好妈妈,她懂我,她也知道如何安抚我,每当走过我身后,她都是静悄悄地,无声无息地,不让我有所察觉,这是妈妈用她的爱在保护着我,伴我走过荆棘之路。
今天,我走上了考场,出乎意料地,我的心出奇地平静,我与妈妈肩并肩地走着,听着她的脚步声,我对她说:“妈,你真的好厉害。”妈妈一脸茫然,但我不明说,因为这份爱,其实我们都懂!
春去秋来,冬夏换季,我时时刻刻都听到妈妈用脚步编成一首首动听的乐曲,伴我成长,为我解忧,这是爱的脚步,这脚步,深深地印在我心里。(700字)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第1单元教参
课题 一、七律 长征 时间 8、29 审核 杨寿礼
教 学 目 标
1. 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3.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教 学 重 点
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教 学 难 点
2. 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教 学 设 计
3. 点拨法、朗读赏析法
学生课前搜集一下长征中的故事讲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情境导入
1.导入: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进行了举世瞩目的长征。毛主席率领红军克服重重困难,行程二万五千里,完成了这一震撼世界的壮举。回顾长征历程,他不禁心潮澎湃,诗意纵横,挥笔写就一首气魄雄伟、情感激昂的壮丽诗篇《长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看老师写课题。你注意到课题有什么特别之处?什么是“七律”?让学生说说,教师补充。
二、初读课文,引导质疑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把这篇课文读正确。指名读,读正确,适时评价。
2.在刚才读的过程中和之前的预习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地方读不懂吗?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3.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疑难问题,接下来,请同学们边读边体会或者借助工具书,看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进行同桌进行合作,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获取答案。已经读懂的地方,你也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集体探究,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学习课文
1.师:通过学习,相信大家已经解决很多问题。先请大家思考一下,这首诗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呢?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句。
学习第一句。(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句话你读懂了吗?如果学生理解不出来,补充细化提问:“远征”“万水千山”“只等闲”是什么意思呢?
2.师: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你知道红军都遇到过哪些困难吗?
教师小结:
(出示红军路线图)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达甘肃的吴起镇,历史一年多。红军长在征途中,横跨中国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红军战士不仅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更要面对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疲劳、饥饿、寒冷、死亡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着我们的红军战士,随时都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命。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的?你觉得我们红军战士怎样?我们一起读这一句话,读出红军战士无所畏惧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第一句话我们读懂了,其他的三句呢?
学习第二句。(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读懂了吗?走,在这里理解为“滚动、滚过去”
补充提问:“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什么意思?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翻越这几座山岭,红军战士全没有放在眼里,翻越其他的山岭,红军战士害怕了吗?退缩了吗?我们的红军战士是无所畏惧的!是不怕任何困难的。一起读这句诗。
4.学习第三句。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诗你读懂了吗?刚才有同学对这句话中的“暖” ;不理解,不要急,老师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谁来给大家讲讲“红军巧夺金沙江”的故事。
如果说巧夺金沙江,红军是不费吹灰之力,那么,抢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那就是惊心动魄的场面了,让我们再次感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看完了红军战士飞夺卢定桥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让我们再读读诗句,感受红军战士的机智、英勇和顽强。
5.学习第四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什么意思?“喜“的是什么?是啊,红军翻过大雪覆盖的岷山,胜利在望,他们能不高兴吗?(出示图片)让我们一起分享红军战士的喜悦吧!
三、总结全文
1.课文学完了,你能说说此时你内心的感受吗?
是啊,长征是一次了不起的远征,长征是一次令人不可思议的特殊的战斗。长征途中红军战士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乐观豪迈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板书:英勇 乐观)
2.下面就通过朗读把红军战士的这种精神和气概再现出来,把我们对战士们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大家想听老师读一遍吗?仔细听!(听范读或录音)读得怎么样?你觉得哪里读得特别好?自己练习练习,待会我请一些同学来读。
请来给我们背一下试试,先自己练习一下。
3.总结: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险的远征, 创造了人类的奇迹,改写了中国的历史,长征不仅是中国军事斗争史上的壮举,更是世界军事斗争史上的奇迹。长征铸造了甘于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4.引申:在1998年的抗洪救灾中,在现在的四川的抗震救灾中,我们都具有“长征”的精神,希望同学们能学习长征精神,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5.作业:
(1)背诵《七律长征》;
(2)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找出毛主席写的其它诗词来读读。
《长征组歌》两首1 时间 8、30 审核 杨寿礼
教 学 目 标
1、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体会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教 学 重 点
理解歌词中心句
教 学 难 点
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教 学 设 计
点拨法、朗读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第一教时四渡赤水出奇兵
1、导入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作者简介: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共委员。
二、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三、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㈠思考问题:
1、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2、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㈡品味语言
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交流体会。
如“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㈢学生当堂背诵课文。
四、小结
1、中心意思
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写作特点
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语言高度概括,巧用动词。还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增强了表达效果。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学唱《长征组歌》
第二教时过雪山草地
一、检查背诵
二、讲故事、看录像
学生课后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资料,描绘精彩片段,要求同学尊重原作,尊历史真实。教师可以利用影像资料,播放中央电视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长征》,还可以收看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
三、朗读歌词
找出中心句:“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长征组歌》两首2 时间 8、31 审核 杨寿礼
教 学 目 标
1、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体会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教 学 重 点 理解歌词中心句
教 学 难 点 体会诗歌气势美和音乐美。
教 学 设 计 点拨法、朗读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学习《过雪山草地》
探究:
1、歌词内容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表现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
2、品味语言,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用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过雪山草地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穿着单衣,粮袋中已粒米皆无,许多战士饥寒交迫牺牲在行军途中,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3、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明确:
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一往无前,也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还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谈体会。
五、小结
《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3、《老山界》(1)时间 9、2 审核 杨寿礼
教 学 目 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
教 学 重 点
2.让学生从对课文的熟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 学 难 点
3.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学习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
教 学 设 计
4.第一课时重在解决目标1和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则重在引导学生研读和赏析精彩片段
学法:动脑思,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毛主席的诗《七律 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一座山的呢?师板书:老山界
二、自主学习
1、放录音,听朗读带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A、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生回答后出示投影,引导生继续思考)明确记叙了什么事?记叙文有哪些要素? 记叙这件事用了哪种顺序?以什么为线索?
B、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自主完成表格)思考:这样有什么作用?(可采用投影的方式,稍作提示)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2、师述:从毛主席的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五岭是绵延雄伟。在诗中,诗人 笔下的红军战士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来面对困难,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生速读课文。
同桌讨论: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归纳整理,师板书
3、提问: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样的?
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4、小结:生速读课文,归纳中心,明确文章主题
5、要求学生组织好语言,在笔记本上作记录并点名上黑板归纳,师检查其句子语言是否组织的完整通顺,当堂批改
三、感悟、延伸
1、点名作小结:你从课文的学习中又增添了哪些知识?哪些将来可以被我们利用到?师作简单板书
2、课堂活动、讨论:你从红军战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怎样具体的将这种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学生自由发言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2、将学习红军的行动落实到实处,做出行动,在这一单元结束后全班交流
3、思考:你觉得文中哪些语言写得比较好?找出来,多读一读
3、《老山界》(2)时间 9、3 审核 杨寿礼
教 学 目 标
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
2、赏析精彩的片段,学习生动的语言描写,体会生动的语言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 学 重 点
赏析精彩的段落,学习生动的语言描写。
教 学 难 点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觉得描写精彩的句子,多读。
教 学 设 计
点拨法、朗读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自主展示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搜集的资料。
二、自主精读,赏析语言
(一)赏析重要语句
1、提问:在读过课文以后,你觉得哪些语句能表现老山界的“难”?哪些语句能表现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
2、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课前所划出的文中语句,交流心得
(二)赏析精彩片段1 生齐读师投影出示思考题,帮助学生分析赏析
1、描写“之”字路的奇观有什么作用?
2、有几次写火把?分别以什么为立足点?从什么观察角度进行观察的?
3、分析红军战士的语言,思考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有什么作用?生自由朗读,赏析体会
(三)赏析精彩片段2 生根据思考题,自由朗读
1、赏析文中的修辞,你最喜欢这一片段中的哪一个修辞?说出理由。
2、阅读文中写声音的句子,思考:文中既说“寂静”,又说“有许多不可捉摸的声响”,这样矛盾吗?生讨论问题 师针对具体情况作补充
3、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描绘“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所营造的意境,(投影出相应画面)
4、生齐读
三、小结巩固
小结语言特色,学习文章生动而凝练的语言:
朴实而优美的语言,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多方面的联想,同时也饱含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渲染出了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自由朗读精彩片段
布置作业
1、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2、运用修辞和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一段景物,写出感受
4、草1 时间 9、7 审核 杨寿礼
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教学重点
2、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设计 解说,点拨,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修 改、导入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二、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三、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红军过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战士因误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二班长杨光摸黑寻找部分向上级报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发展:杨光找到一支红军小队伍,恳求医生前往救人,而医生也有紧急任务在身,于是杨光拦住路口不让医生走,一时陷入僵局。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杨光的举动惊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询问战士中毒的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部分(37—结尾)故事的结局:杨光和其他战士聆听周副主席评说吃草的意义,从中获得巨大力量,立即执行命令。
四、探究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五、小结
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草而中毒——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草2 时间 9、7 审核 杨寿礼
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设计 解说,点拨,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修 改
一、复习旧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学生小组使用,讨论交流:
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紧接着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动作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2、思考:
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三、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四、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
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五愿坚的作品。
课 题 5《长征》节选1 时间 9、11 审核 杨寿礼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
2、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
3、学习红军指战员对待困难不屈不饶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学习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学习
教学难点 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教学设想:
教学设计 查找有关影视艺术及红军过草地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修 改、猜题导入 上课之前先来测一测大家的IQ(智商),请听题,四个提示:草地、雪山、二万五千里、红军。答案两个字。(长征)
请说明理由。请同学讲述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感人故事。这样感人肺腑的故事还有很多,作家王朝柱也充满激情地讲述了一个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一、自主积累,展示预习交流读书卡(说明摘录理由并领读)由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其他同学可补充。读书卡课题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 生字 词语 资料 备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三、自主研读,合作学习a)要求学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挑读段落,四人小组合作,提出问题或
寻找亮点。b)预备题目①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为什么
不勇往直前,却要爬进水塘赴死? ②一副铮铮铁骨的彭德
怀,既然下决心枪杀了自己的战马,又为何要“溢出串串泪
水”?
③作为导演,可以根据剧本在拍摄时加以修改,请发挥想象,你认为“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身全力向水塘爬去”能否给予特写。说明:若小组通过合作学习能提出一些问题,发现一些亮点,且讨论较到位,见解较独特,理由较充分,预备题可不用。
四、课堂延伸,畅谈感受在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的英雄,有忍痛杀马的彭德怀、有舍己为人的周团长,那么你心目中的英雄又是怎样呢?请以“走近英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感受。
课 题 5《长征》节选2 时间 9、11 审核 杨寿礼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
2、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
3、学习红军指战员对待困难不屈不饶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学习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学习。
教学难点 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教学设想。
教学设计 学习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运用朗读,观看影片,讨论,模拟播音员等方式进行有效地学习。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修 改
一、欣赏影片,品味环境
1、观看《长征》第24集的片断,“让面杀马”,回味课文内容,注意片中环境描写。
2、结合剧本,体会红军过草地的险恶环境及其在剧中的作用。
二、模拟配音,性格凸现
1、四人小组合作,任选某一部分进行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讨论人物性格
2、由小组选择要配音的片断,播放影片,消去声音,由学生用话筒配音。(可以选两组左右)
3、采用互评,自评等方式对“配音演员”进行评价,结合背景,环境,人物性格,提出合理性建议。引导同学们从语言中体会剧中人物的崇高精神魅力。
三、拓宽视野,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及平时看电视剧的体会联系有关影视作品的资料,举一反三,拓宽视野归纳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资料)影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觉造型艺术,它熔文学、表演、摄影、音乐、美术于一炉。以推、拉、摇,跟移空格等各种镜头为基本结构单位,通过镜头的组接创作出运动的,有连续性的,不受时空限制的画面,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圆满地满足人们视觉感受的需要。
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精心选择和切换场景
2、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
3、特点镜头的恰当运用
(说明:这个特点的归纳以学生的发言为主进行恰当引导归纳,不强求字词不差,若时间空余,可请同学们就这三个特点对此剧本进行分析。)
四、简谈感受,总结全文通过精心选择和切换场景,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两个特写镜头的恰当运用,使得那一个个具有坚定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红军指战员栩栩如生地站在了我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你想对他们对长征说些什么呢?
板书 《长征》节选 断粮晕倒 泥泞的草地 舍己为人 坚定的信念 让面杀马 乐观的精神 歌舞战饥 光明的大道
课 题 诗人 领袖 时间 9、15 审核 杨寿礼 教学目标
1.了解毛泽东诗人与领袖的双重身份
2.体会诗文中精当的比喻和巧妙的构思
教学重点
作者怎样把毛泽东的双重身份融合一起
教学难点
多媒体播放歌颂毛泽东的歌曲渲染气氛
教学设计 诵读,播放多媒体录音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修 改
一、复习导入:
上学期学习了两首毛泽东诗词,谁能说说是什么?你能背诵吗?
——《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
请初读《诗人 领袖》这首诗找出我们学过的诗句,另外本诗中还化用了毛泽东许多诗句,它们分别出自毛泽东的哪一首诗词。找找看,比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战地黄花“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血残阳”《忆秦娥•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望断南飞雁”《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梅花漫天”《七律 冬云》
七律《冬云》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风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北国风光” 《沁园春•雪》
通过刚才的整理我们已经了解到毛泽东确实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很多诗篇不仅响彻中国,而且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袖是开国元勋,有很多歌颂毛泽东歌曲为我们熟知——《东方红》《北京的金山上》《万丈高楼平地起》……下面我们选择其中的两首听一听,感受一下毛泽东作为政治领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确实如诗题所写 诗人 领袖
二、请你再读诗篇找出体现 诗人 领袖 两者结合的诗句
组织讨论:(诗歌的最后一句“嘹亮了东方”是什么意义?这样写好不好?)
1节: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最长一行——入笔诗的形式 比喻 枪声-诗韵 长征路-诗行
2节:马背上构思——诗的内容 战略谋划与战斗生活-马背行吟与意象的选择
3节:刻画诗人形象与风格-细节描写-潇洒抽烟、雪天畅想 挥洒自若、想象丰富、豁达豪放诗人气质与领袖风范
4节: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用代表诗妙喻-一生最伟大的贡献比作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5节: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诗歌吟诵来比喻“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宣言,“嘹亮了东方”写出了毛泽东功绩的历史地位
诗歌看似闲散,实则笔笔关紧两面,内部结构非常严密
三、请带着赞美与崇敬的感情朗诵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准确把握节奏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诗文
2、写一首赞美诗赞美你最敬佩的一个人(叙事诗)
课 题 当一次主持人 时间 9、15 审核 杨寿礼
教学目标
1、学会写开场白
2、学会写串联词
教学重点 围绕主题写开场白,根据节目写串联词
教学难点 围绕主题写开场白,根据节目写串联词
教学设计 学生:摘抄节目主持人的开场白和串联词。教师:准备《江山如此多娇》的一些录像片段。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修 改
一、学生活动:
1、明确学习重点。
2、感悟数字,设计开场白台词,并与同学合作表演。
3、欣赏由倪萍、亚宁等人在《江山如此多娇》中说的开场白。
讨论:文艺节目的开场白有何要求?
4、明确开场白的要求。
5、欣赏景冈山表演的《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和刘德华演唱的《中国人》。
设计串联词。
设计串联词。
6、交流串联词,欣赏主持人的串联词。
讨论交流串联词的要求。
明确:
(1)、语言要有散文诗般的清新和淡雅。
(2)、能紧扣节目内容。
(3)、不冗长。
(4)、生动风趣
欣赏《江山如此多娇》,讨论其中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7、思考“园丁颂”的节目。
8、设计开场白和串联词。
明确要求:
积极清新,重格调
营造氛围,重情感
新颖自然,重交流
9、纷纷上台主持节目。
10、总结:
二、教师活动:
1、导入:
俗话说,红花要有绿叶衬。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如果没有节目主持人,就不会光彩夺目。忘不了倪萍的亲切,忘不了赵忠祥的深沉,忘不了杨澜的聪颖,忘不了李咏的幽默……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当一次文艺节目主持人”。重点学习“如何设计开场白”和“如何设计串联词”。
2、引导学生看一组数字“1949——1999”,让学生明确“江山如此多娇”是国庆50周年大型联欢晚会。
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并现场表演该联欢会的开场白。
3、播放《江山如此多娇》,组织讨论:文艺节目的开场白有何要求?
提示:联欢会的情调应该是欢乐、愉悦的,因此,只需要考虑如何将气氛和情绪调动起来,而不必过分地考虑联欢会的节目内容。
4、明确开场白的要求:
内容要紧扣主题。
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
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
主持人仪态大方,声调抑扬顿挫,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染力。
5、播放景冈山表演的《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和刘德华演唱的《中国人》。要求学生设计串联词。
6、组织交流。播放主持人的串联词。讨论并明确:串联词有何要求?
7、情境:金色的秋天,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教师节。假设我校将开一次由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加的文艺联欢会,主题为“园丁颂”。我们可以准备哪些节目?请报上节目名称。
8、老师帮助写好节目名称。
9、组织学生合作演练。
10.总结: 让学生齐读赵忠祥的名言。
课 题 写清楚一件事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 9、17 审核 杨寿礼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按时间顺序写和按空间顺序写这两种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以“我们班里的新鲜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教学难点 订一份个人课外阅读计划。
教学设计 讲解,举例,自由表达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修 改
写一件事要做到清楚明白,就要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中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记叙文的基本要素。要把事情的发展过程记叙得完整、明白、清晰,就得讲究并掌握记叙的顺序,最基本的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第1题的要求有两点,第一,要写新鲜事。怎样理解这一要求?所谓新鲜,不是要学生去猎奇,去编造离奇的故事。而是要学生去认真观察生活,观察的面广一些,点深入一些,写出那种能给大家带来新鲜感的事,这正如题目要求中所说,要写出事情“不一般化”的地方。写作本题,首先要求学生在选材上多下功夫。第二,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写清楚。这就要求文章把记叙的六要素交代清楚,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具体,写清楚。
第2题,写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我”。要注意的是,写作本文要把故事的特点体现出来:故事注重情节,要写得曲折引人;故事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要通俗、亲切、自然。
第3题,掌握写“计划”的格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计划。
第4题,初写观后感可以从小处入手,抓住某一事件、某个人物,甚至某个画面、某句台词,写下自己的感受。
目标作文:
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题自拟,要求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将经过写具体。
第五篇:初一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
6、我的老师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积累生字生词
2、熟读文中回忆的与老师相关的往事,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正确划分段落。
一、第一次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处理生字词(14分钟)
1、自由读文
2、同桌在读的过程中共同的处理生字(3分钟)
3、师出示生字、生词,同学共同读两遍
4、某些生词师生一起理解(7分钟)(生字生词
痣
褪
焚烧
磕
啰嗦
榆钱
狡猾
牵挂
纠纷
依恋
珍宝
纯真
时辰
迷迷糊糊
模模糊糊)
二、第二次自主学习,注意观察文章的结构,比分段(6分钟)
1、几个同学探讨商量
2、分完的同学思考分段的理由
3、意见不统一的各自说理由
4、师提示:
A、引起下文的关键词随下不随上 B、我与老师发生的事情 C、我与老师分别了
5、同学说行文结构(总分总)
三、第三次自主学习,读文注意情感运用,注意生字写法
1、读文 2、2分钟看生词字,识记
3、合上书本找出听写本,听写生字词
4、同桌交换互批
5、错一更三
6、再读课文,看研讨练习三,圈点在课本上
四、课下回忆这节课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概括七件小事,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
2、感受文中蕴含的难忘、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老师的情感
一、第一次自主学习,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七个事件
1、默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钟)假装发怒(课内)跳舞(课外)观察蜜蜂(假日)教我们读诗(平时)看我们写字(平时)排出小纠纷(校内)梦里寻师(校外)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读课文,体会叙事的详略,体会说出贯穿文章的感情线索
1、读文
2、说说叙事的详略
3、感情线索
师出示:老师()学生,学生()老师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品味语言
1、自学指导:读文,完成研讨练习三,体会作者的感情(6分钟)
2、拿起笔,写出这道题的关键词
3、两分钟与同学交流答案
(第二人称:更加亲切、依恋)
4、师嘱咐:品味语言要抓住文中表现细节的关键词
当堂训练:你上学以来,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深,用一两个实例写写这位老师,不少于200字。
(要求:1抓住细节,字里行间要表现自己对老师的感情。2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7、再塑生命的人
课时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海伦凯勒,识记理解生字词,揣摩文中重要词语
2、读文,领会题目含义,理解莎莉文老师的可爱之处。学习过程: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比默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简单了解海伦凯勒,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
2、默读课文,同桌一起处理生字词
(打开课本39页,生齐读两遍,个别词语解释,练习写)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文,初步体会文题
1、读课文体会课题含义(小组之间共同探讨)
(1本来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本文: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2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2、再读课文,谈一谈读后感悟
(生命脆弱,生命中遇到了什么样的人)(盲聋哑于一身,毅力)(寻找爱)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有感情朗读课文
1、在课文里,找出莎莉文老师的可爱之处
2、自己总结,老师还有哪些可爱之处
四、本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同桌听写生字词,互查
2、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简单的赏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细腻的描写,领会侧面描写
2、深刻体会海伦凯勒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通读全文,感受作者情怀 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是一位既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又有科学的教育方法的老师。她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爱心,点燃了一个寂寞苦闷的心灵,启迪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帮助学生走向了成功。所以-----)
2、课文1---5段,莎莉文老师出场前做了哪些铺垫?这样写的好处(内容
1、准确的记录老师来的时间
2、家人匆忙的样子,3、我当时的状态:愤怒苦恼,疲惫不堪
4、我心里期盼光明)
(渲染气氛,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于海伦凯勒的重要)
3、找出我学有成功后的动作心理描写语句,体会我的艰辛和快乐(生答)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深读课文,比正确回答问题
1、“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了我光明、自由、快乐”你怎样理解?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2、学习本文以后你准备做一个怎样热爱生活的人?谁是你认为塑造你生命的人?谈谈理由
三、学习小结
1、掌握生字词
2、掌握核心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作文《我的老师》
2、自己设计用本课生词连词成段的的两个语段
8、我的早年生活
课时设计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
2、梳理文章结构,感受我在叙事中的情感态度
3、挖掘丘吉尔的优秀品质,建立自信、向上的人生观 学习过程 直接进入课题 学习过程: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默读全文,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其人
1、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任英国首相,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
2、默读全文,解决生字词,并补充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后面。
3、老师听写生字词,用来巩固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梳理文章结构,了解基本内容
1、第一部分(1段)总写作者的自我认识,反映了他的自信 第二部分(2---6)写我在哈罗公学求学的经历
第三部分(7---8)收集玩具锡兵对我生活志向的影响
2、体会我在叙事中的情感态度 读文填写研讨练习一的表格
3、师生共同体会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根据研讨练习二的提示,挖掘丘吉尔的优秀品质
1、自信
2、幽默
3、热爱母语
(配语段说明)
4、军事天赋
5、谦逊
6、聪明
----------(再总结)
四、总结:丘吉尔的成功真的靠幸运吗?讨论回答,自主回答
五、布置作业:
1、搜集默写关于丘吉尔的颁奖词和答谢词
2、连生字词成段(两段话,每段用上4—5个词)学习后记:
9、王几何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王老师的性格特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第一次“自我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首先请几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位同学读音正确、声音洪亮。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1、生轮流读,有错即停,师板书生读错的字,并及时表扬声音洪亮的同学。
2、生齐读两遍黑板上的生字:
须臾
徒手
嘈杂
屏息
叛逆
铭记
丑陋
洗耳恭听
四、第二次“自我学习”:正确把握文章主旨 老师: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继续自学。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
2、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作简要说明。
3、认真思考课文后“研讨与练习二”。
4、认真思考课文后“研讨与练习三”。时间:10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明确答案:
1、王玉琳老师;本文共记叙了四件事:(1)王老师哑笑;(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梨和丑陋的三脚架。
2、总的来讲,王老师是一个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受学生尊敬、喜欢的好老师。
3、用意在于通过与老师画圆对比,得出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让学生牢记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老师徒手画圆。内容上突出了文章中心,让学生明白简单而朴素的道理,启发学生用心读书学习。
4、略
教师补充、拓展:本文通过王老师的哑笑,徒手画圆和三角形,笑谈绰号等几件事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就是抓住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同时,本文善于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同学们课后要学习这些写作方法。
五、当堂训练
思念,也是一种缘分。王老师的第一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永难忘怀。回想一下你自己最难忘的一堂课,写出来与同学共同分享吧。
10《论语》十二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前六则。
学习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大家听过“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吗?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论语》十二则。(板题:《论语》十二则)
二、出示目标 请看学习目标:(投影显示)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前六则。
过渡语: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本节课我们进行三次先学后教,也就是三次比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读文
自学指导
1、听录音,给生字注音。
2、自由朗读一遍,如有生字请举手。
3、朗读比赛,比谁能读准字音,读的顺口。
过渡语:大家通过自学,已经能正确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场比赛。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译讲
(一)出示自学指导:
先把补充注释写到课文有关词语旁:
1、不亦。。。乎:不也。。。吗?
2、三省:多次反省。三,泛指多次。
3、谋:出主意。
再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练习译讲课文前六则。如有疑难,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时间:6分钟
(二)1、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2、检查自学效果。
师:时间到,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译讲方法译讲课文。(屏幕出示)
译讲方法
一人译讲一句。先读一句课文,再解释重点字词,最后连起来翻译。(指名生逐句译讲,发现错误其他学生更正;若还不对,师更正,并适当板书生译错的字词。)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背诵
(一)过渡语: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下面我们来背诵这6则论语。
时间:5分钟
(二)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背,准备抽背。5分钟后,问:会背的同学举手?
(三)全班齐背。
(四)同桌相互背。(互背时把对方的书拿过来,把他背错和别得不熟的地方做上记号。)
(五)指名背。
六、教师点拨、拓展:
将本文分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三个方面,选择自己欣赏的方面写一段话,说说自己认为它好的理由并写出感受。教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后六则;
2.能正确回答问题,并积累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论语》十二则。(板题:《论语》十二则)
二、出示目标 请看学习目标:(投影显示)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后六则
2.能正确回答问题,并积累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译讲 出示自学指导
(一)先把补充注释写到课文有关词语旁:
知:懂得。
曲:弯曲。从:跟从。
择:选择。
帅:统帅。
博学:博览群书、广泛地学习。
再利用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练习译讲课文后六则。如有疑难,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时间:6分钟
(二)1、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2、检查自学效果。
师:时间到,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译讲方法译讲课文。(屏幕出示)
译讲方法
一人译讲一句。先读一句课文,再解释重点字词,最后连起来翻译。(指名生逐句译讲,发现错误其他学生更正;若还不对,师更正,并适当板书生译错的字词。)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背诵
(一)过渡语: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下面我们来背诵这6则论语。时间:5分钟
(二)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背,准备抽背。
(三)5分钟后,问:会背的同学举手?
1、同桌相互背。(互背时把对方的书拿过来,把他背错和别得不熟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背。
3、全班齐背。
五、拓展训练: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看法。
教师点拨:最后一章形式上是对话体,其实核心只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上,也可以算作格言。格言有“三要”:一要弄懂字面上的意思;二要牢牢记住原话,为“反刍”创造条件;三要联系实际,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六、当堂训练
(一)请大家在课本上做课后“研讨与练习一”,2分钟后抢答。
(二)说出文中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抄到作业本上。成语: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任重道远
不亦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