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县永兴学校苏教版高中语文 专题三《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4 12:0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涟水县永兴学校苏教版高中语文 专题三《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涟水县永兴学校苏教版高中语文 专题三《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江苏省涟水县永兴学校苏教版高中语文 专题三《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写写帮推荐)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难点重点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教学过程

导入:我曾经给大家讲过乌台诗案,大家还记得吗?宋神宗元丰二年三月的这一天,44岁的苏轼由徐州知州调任湖州知州,按惯例要写一封上表,也就是感谢信。苏轼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里面有一句:“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没想到这篇区区三百字的上表竟给他带来了牢狱之灾,最终在被关了四个月零12天之后,于宋神宗元丰三年二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黄州虽然是苏轼政治生涯的低谷,但是这座长江边的小城,却成为了苏轼文学创作的圣地。世事变迁,宦海沉浮,已经年近50的苏轼苏东坡,在宋神宗元丰五年,也就是公元1082年,在黄州江边的赤壁,面对滚滚东逝的江水,发出了响彻千古的伟大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过去有人说东坡的这首词要关西大汉,啊,长得五大三粗的人(双手比划腰),用铜琵琶、铁绰板来唱,显然我没有这么强壮,但我也尝试着给大家朗诵一下。“大江东去……一尊还酹江月”

我们先来看一下字词。打出PPT字词

好,字词方面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词,感受一下这首词的风格。我们说这是一首怀古词,大凡怀古词,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就是词人登临某地,看到了眼前的景,再由眼前的景引出要怀的人和事,从中寄寓自己的感情。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首词中,作者写了什么景,什么人,又抒发了什么情呢?你能不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把它概括出来?好了,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用简洁的话把这首词当中景,人,情的特点概括出来,好,开始。好了吗,好了请位同学说说看,什么样的景?

板书:景:赤壁

人:周瑜

还有一个人:苏轼。写苏轼主要是写苏轼的情感,那么这首词里苏轼抒发了什么情感?用文中的话回答“人间如梦”

我觉得你概括得很好,可以说跟老师的想法是不谋而合,大家看一下老师的概括:PPT 我们先来看看景的描写,我们说大的景物容易给人大气、开阔之感,苏轼擅长写大景,在这首词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你看,浩浩荡荡的长江向东流去,让我们想起孔子的话“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同样是江,李后主是怎么写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李后主的词里就没有那种蓬勃之气?哪个词给人宏大的感觉?大。江用大字来形容,表现了江面的宽阔,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体现了一种用词力度。

你再看那大浪淘沙,把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席卷而去。浪淘尽的不是沙粒,而是风流人物,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这条大江不只是地理位置上的大江,同时也是历史的长河,一个千古道出了时间的厚重和历史的悠久。

据说,在这山崖的西边,就是三国周郎大破曹军百万雄师的赤壁。你再看这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怎样的一副画面?陡峭的山崖像是要刺破苍穹一样。(开始画图)惊涛拍岸是什么涛?惊在繁体字里是驚,也就是说像受惊的野马一样拍打江面,卷起千堆雪(画浪花)。大江,乱石,惊涛这三个词,力透纸背,雄壮有力,什么叫做震古烁今的伟大绝唱?就是一部作品产生之后,不管经过了多少个时代,每次读起来都能敲打着你的胸膛,震撼着你的心灵。这是怎样的宏伟开阔,又是怎样的雄壮有力!但是就是这样宏伟开阔的历史,雄壮有力的历史,也在时间的长河的不断冲刷之下,消失殆尽。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在文段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也就是说从上阙的写景,过渡到下阙的写人。

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豪迈的感情把词的上阕来朗诵一下。

好,这词的上阕,作者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空间壮阔,时间悠久的人物出场背景,那么在这样一个时空背景下出场的,究竟会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同学已经读过了,这个人是谁?周瑜。我们一起来把写周瑜的话读一读好吗?

那么从中可以读出,苏轼眼里的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足智多谋。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看书上第八个注释,是说周郎既能武又能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如果说前面几句属于正面描写周瑜的指挥才能的话,那么这一句就应当属于?侧面描写,通过侧面描写来衬托周郎杰出的军事指挥能力。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一段历史画面(插播《赤壁》)。我们说这就是文学艺术的魅力,作者仅仅用了九个字,就将这段宏阔的历史和英雄的画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营造了一副没有演员,却比任何演员的表演都要生动的画面,简洁有力,含义丰富。

还有吗?其实同学们刚刚谈到的这几个地方,还有一个地方漏了。哪句?小乔初嫁了。小乔是谁?请大家看大屏幕:PPT“瑜从策攻皖,得乔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为什么要写小乔?前面都是写周瑜在战场上的英姿,为什么这里突然插进小乔?会不会显得有点累赘?打出PPT请生回答。

初嫁什么意思?刚刚出嫁。但是我很遗憾地告诉你们,其实根据史书记载,小乔出嫁在建安三年,而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如果按事实,是“出”,但为什么说“初嫁了?”能把初改为出吗?为什么?要用“出”,那么小乔就不再是小乔了,就变老乔了,说小乔初嫁,其实是为了突出周郎的年轻有为,年纪轻轻就完成了如此重大的丰功伟业。小乔的出现,使这段刀光血影,战火纷飞的历史画卷显得那么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让周郎更能显示出他过人的那一面,他不但是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场奇才,同时也是一个风流倜傥、浪漫的英雄。如果没有小乔这个人物,好像周郎的身上就少了一点儒雅,一点从容。打出PPT在苏轼那里,周瑜就是这样一个年少风流,指挥若定的人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个人的名片,打出PPT(就是周瑜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高富帅,他有背景,而我呢,我只有背影。而且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时候,他一生最钟爱的女人,也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也已经去世,同学们还记得那首著名的《江城子》吗?就是写给王弗的(PPT)

王弗的不幸早逝,使苏轼把家庭这一最后的港湾也输掉,他在给妻子的墓志铭中大声疾呼着呜呼哀哉呜呼哀哉,此时的苏轼,事业、家庭的双重打击使他重重地跌入了人生的谷底,他的心情真是糟透了。苏轼是多么地感伤,他说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有,这是一个倒装句,怎么倒装呢?“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小乔再美丽,周瑜再潇洒,赤壁再壮阔,与我有何干呢?我现在蹉跎半生,老大无成,被贬到黄州,独自在这里抒发无谓的感慨,又有何用呢?我真是多情啊,难怪生出了这么多的白发。但是,苏轼又想到,小乔的确很美丽,周郎确很潇洒,赤壁之战的确是震古烁今的伟大战役,但是这些昔日的英雄,多情的美人,现在又 2 在哪里呢?一个壮怀人心的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黯然消失,剩下滔滔的巨浪和雄奇的峭壁,只是鲜花为谁而放,丧钟又为谁而鸣?所以面对这样的人生际遇,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叹?人间如梦。想来想去,苏轼觉得,人生不过一场大梦,我自己又何必为这种虚幻的人生而顾自多情呢?我又何必为自己的老大无成而耿耿于怀呢?同学们注意这个句子,“一樽还酹江月”,酹什么意思?把酒洒在地上。你觉得此时他的态度怎样?是消沉下去还是跳出了消沉,得到了一种解脱?打出PPT这个问题可能比较难,同学们互相探讨一下。

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他洒向的是怎样的江月?联系上阕,这是一个有着怎样背景的江月?是一个有着大江、乱石、惊涛,一个非常壮阔的空间和悠久的时间下的江月。在这样宏大的一个背景下,作者想到了周瑜,但即使像周瑜这样的英雄人物,最后也被历史的长河席卷而去。所以苏轼是把英雄放在一个非常宏大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审视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个人的得和失又算得了什么呢?得也是淘尽,失也是淘尽,既然都是淘尽,那么何不放开心胸让自己的心灵徜徉在江水、明月和清风之中呢?鲁迅先生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梦醒之后无路可走,其实“人生如梦”本身并不消极,而意识到“人生如梦”之后,采取一种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功名,面对生活,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苏轼之所以为苏轼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看到了人生如梦的本质,却依然能够热爱着生活,享受着人生的每一个时刻。他把忧愁洒向了江水,留给自己的是如明月般皎洁的心灵。不管此刻多么的不堪,不管生活是多么的艰难,他都能做到随缘自适,随遇而安。正是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支撑,使得他不像屈原那样刚烈,无法面对失败,跳江而死,也不像柳宗元那样郁郁寡欢,英年早逝,可以说,这个人的一生都散发着一种潇洒乐观的精神,而在这个什么都会被冲刷而走的世界,还有什么东西比这种精神更令人难以忘怀呢?

所以智者并不是没有苦难,而是智者擅长用自己的智慧和胸怀去超越苦难(打出PPT。)(余秋雨曾经这么评价苏东坡打出PPT,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而著名学者周国平也说:“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

我们或许可以说,)正是这种凌驾于一切成败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使得黄州这个苏轼政治上的低谷,成为了他文学创作上的第一个高峰,也让这个洒脱不羁的才子,真正蜕变成了一个冠绝古今的大文豪。他,终于成熟了。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在超迈旷达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结束我们今天的阅读之旅(开音乐)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

第二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教学时数】:1课时 【阅读预习】:

一、查资料,结合《赤壁赋》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略)

二、正音、正义、疏通词语,读课文,思考: 1从写作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素材的诗歌? 2.简要说说你读这首词后的一些感受。3说说你喜爱的句子。【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了解内容

1、学生单读课文,指导诵读

2、学生齐读、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3、好句子的感受

4、教师小结。

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二、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念奴娇 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品味赏析

(一)阅读上阕,讨论

1、播放范读录音,请同学们注意朗读时朗诵者在语速、停顿和语调上的处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如果让你根据上阕拍个MTV怎么拍啊?注意哪些方面?

由远景推至近景:大江——故垒西边赤壁;千古——三国;风流人物——周郎

视角:仰视——俯视 配音:视觉——听觉——视觉 色彩:绘形——绘声——绘色 风格:雄奇壮美,古老险峻

(板书)

“穿空”——“崩云”,“拍岸”——“裂岸”,“卷起”——“溅起”

朗读语气语调:豪迈、雄伟 说说刚才另一版本几个词的特色

生:(讨论)“穿”和“崩”都有“破裂”之义,但对象不同,“穿空”是写山奇峭高峻,直插霄汉,突出力度也突出高度,从仰视角度对所见群山与天宇进行“面”的描写,“崩云”虽也写力度与高度,但因动作对象为“云”,而比“穿空”少了广袤与高远的感觉。“拍岸”和“裂岸”,都写到江水与岩石相撞击的力度之大。但“拍岸”更写出水石相搏之声震耳欲聋,江水的汹涌,惊心动魄,与“卷起千堆雪”景象更为吻合。“卷起”和“溅起”,从力度、气势上讲,“卷起”更壮观。拟人 夸张 比喻

师:诵读上阕,把刚才品味到的内容,通过你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几句,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乱:山崖陡峭不平

穿:山岩高耸入云 惊:浪涛奔腾澎湃

卷:江水汹涌翻滚 上阕写景起什么作用?

生:上阕写诗人触景生情,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引出怀古内容。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由写江山而折入人事。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二)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

1、上文称周瑜为“周郎”,现在称“公瑾”有没有特别的用意?

2、“初嫁”是什么感念?为什么要写小乔?

3、“羽扇纶巾”是什么装束?

4、注解上“樯撸”的版本更好。(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明确)

1、“周郎”有“年轻”的感觉,“公瑾”是尊敬的态度。各得其所。

2、“初嫁”体现小乔年轻貌美,美女配英雄,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

(教师点拨时让学生背诵了杜牧的《赤壁》诗)

3、“羽扇纶巾”写出周瑜儒雅风度,运筹帷幄,突出其“风流人物” 能文一面。

4、“强虏”之“灰飞烟灭”更能反衬出周瑜的智慧勇武;根据《赤壁赋》“舳舻千里”看,“樯撸”更能体现“赤壁之战”水战的特点。

春风得意 儒雅自信 豪放洒脱 年轻有为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合作探究两个问题

1、“故国神游”,“神游者”是谁?周瑜还是苏轼?

2、“多情应笑我”,这句怎么理解?存在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仕途失意、人生低潮、年岁老大的时候,还怀想什么“风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说,是苏轼“多情”。第二种理解是,“多情应笑”后面应当是逗号,“我”应当归属下面,形成“我早生华发”。“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

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很是失意。他为自己命运多舛而伤感,《赤壁赋》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慰藉,表现得非常洒脱。

思考: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情感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师:虽然作者处在被贬的境地,有很多的失意,但作者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依然拥有一种豁达的心态。苏轼之所以在许多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这与他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困难并不可怕的,可怕的是被困难打倒的心态和怕困难的心理。

[板书设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赤壁奇景 穿 山势险峻 气势 拟人

写景 咏赤壁 拍 巨浪惊险 声音 对偶 夸张

昂扬 大江气势 卷 江水汹涌 色彩 比喻

年轻得意 英俊潇洒 英雄风采、感奋 咏史 怀周瑜 儒将风度 非凡胆略、豪迈 抒情 抒己感慨 人生如梦 壮志未酬

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定**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想象一下,在某个早晨是天高气朗的日子,几个朋友一起去郊游,待到高兴时,却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皆抱怨连连。怪天公不作美,这是游玩的兴致全无,可是有一人却与众不同。别人都在奔跑找避雨的地方,而他却听着雨打竹叶声,哼着小曲,慢慢的走着。同行的人一定都笑他疯癫。

然而,别人笑‘痴’,谁解其中味啊。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

第三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2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4、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俞文豹《吹剑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日:“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说明《赤壁怀古》是苏东坡豪放词的代表,应该由关西大汉抱着铜琵琶、敲着铁绰板来唱。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2、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三、朗读。

1、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二遍,注意屏幕上这几个字的注音。[幻灯片展示]

垒(lěi)纶巾(guān)樯橹(qiáng lǔ)早生华发(fà)还酹(huán lâi)

2、指名学生个别朗读,注音字音、节奏、情感的把握。

有一男女,一女生完成。

3、听录音,再次感知文本。

四、读懂和理解

1、古代诗歌有碍理解的几个说明

(1)词序错位——需要我们理解时“拨乱反正”

例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调整顺序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2)语意跳跃,表达不全——需要我们想像补充

上例,补充为:(我在)寒秋(中)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北去。

(3)用典故——弄清典故,推断意思

例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里决不能按照字面理解,只能弄清典故,推断意思。词人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2、对于一首难理解的古诗词,如何从外部寻找信息?

(1)从标题中找信息。以本文为例“赤壁怀古”,可以找到什么信息?

(赤壁,是地点;怀古,缅怀古迹或者古人,本文是人——周瑜)

(2)从作者找信息,本文苏轼——仕途坎坷而又追求豁达

(3)从注解中获知有关内容

(4)从给出的问题中找信息。如本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由观赏景色引出对古代英雄的赞叹,抒发自我情怀的?”你从这个问题里不能看出点什么吗?

五、串讲词的大意。

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古义:有文采、有功绩、杰出的英雄人物。今义:有才华而不拘礼法或者跟男女情爱有关的。灰飞烟灭:灰,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烟,名词作状语,像烟一样。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六、研读词作,探究情感

(一)上阕诵读指导

1.阅读点拨:以词的第一句为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个词人站在大浪滔天的江边,须髯随风舞动,两手背后,口中吟诵“大江东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语调和气势。同时要结合本词的写作背景。

老师指导:起调较高,语速较慢,慷慨激昂。老师范读,并再次让学生揣摩。

2.诵读指导结束后,让学生酝酿情感,自由放声诵读。3.点名学生读,鼓励学生读出感情。(老师适时点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词作,具体探究。

(二)分析上片(上阙)

1、男生集体朗读。

2、思考讨论:

①.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本词的上片中,你认为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

明确:赤壁景观:大江 故垒 赤壁 乱石 惊涛 千堆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这三句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江水浩荡,巨浪翻腾,倚势挟风,一泻千里。这是一幅壮美的大江奔流图。“浪淘尽”三个字最妙,它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转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人类社会杰出人物的歌颂。自然伟力所引起的心灵震憾同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羡慕叹惋妙合无垠地统一起来,给人以丰厚的意象美。)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

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的抒情。

小结上片: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

3、集体朗读并试背上片。

(三)分析下片(下阙)

1、女生集体朗读。

2、思考问题:①.下片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回忆的是什么?感慨的是什么?

明确:所忆——周郎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所感——自己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1.(词的下阕是如何描写周瑜的,刻画了他的什么特征?

参考答案:正面描写

装束 羽扇纶巾

神态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侧面描写 小乔初嫁了)

②.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诸多的英雄人物中,作者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

明确:写作背景: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但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于是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后被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一日,他漫步黄冈城外赤鼻矶,千里涛声在耳,赤壁旧垒在目,禁不住思接千古,将周瑜和自己相比。

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但只有周瑜符合作者的审美要求。火烧赤壁时,周瑜为都督,上得主公信任,下有群僚敬畏,雄姿英发,春风得意,年仅34岁,可谓婚姻美满、英俊潇洒、少年得志、功成名就。作者选取了周瑜的三个方面:“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把一个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在周瑜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同时也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而东坡当年47岁,华发早生。不但无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因而感慨万千。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

(“谈笑间„”和“多情应笑我”两句中的“笑”字有什么不同,蕴含哪些深意,你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分组讨论)参考答案: 一“笑”出现在凭古咏史的狂想之中。这一笑表面上是突出周郎成竹在胸、傲然取胜的神态,实则表达的是词人对前世英雄得君王信任,建不朽功业的羡慕,又潜隐自己壮志难酬的孤独与失意。

二“笑”出现在词人的狂想之后。是狂想之后清醒的自慰,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③.下阕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正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貌似“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张翼语)

(可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及创作背景来分析: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所以当苏轼在时空交织的宏大背景上抒发人生感慨时,里面包含着多少幽愤和怅恨啊!)

苏轼毕竟是苏轼,看似消极的一句并非真的消极。词人也许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 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

七、探究: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①.描绘壮丽之景。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②.刻画豪迈之人。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③.抒发壮志豪情。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含有消极因素,与豪放情调不合,你怎么认为?)

(“多情”在古诗词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人生如梦”只是一种自慰,作者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上述几句虽略显苍凉,但纵观全词,这种苍凉只是对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八、总结全词:

全文线索:大江东去 → 江山如画 → 公瑾当年 → 人生如梦

(总揽全篇)(描画景色)(追想历史)(抒写情怀)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九、作业:

十、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

绘景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羽扇纶巾

写人 谈笑间

墙橹灰飞烟灭

感慨 人生如梦(壮志难酬)

十、教学反思:

第四篇:韩军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教案

生:苏轼是宋代词人。生:苏轼是八大家。

师:应该说是八大家之一。哪八大家?说说。生:苏洵、苏辙„„ 生(插话):欧阳修、王安石„„ 生(插话):韩愈、柳宗元、曾巩。师:他们是什么方面的八大家? 生:文学。

师:当然是文学方面,他们应该是散文方面的八大家。师:他们谁是唐代,谁是宋代?

生: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剩下的是宋代。师:回答不错。师:《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念奴娇”和“赤壁怀古”,哪个是题目? 生:“赤壁怀古”是题目。

师:题目和词牌,哪个与内容相关? 生:题目与内容相关。

师:看看注释,这首诗是苏轼在什么境况下写的?

生: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时所作。师:也就是说,是苏轼在人生的得意还是在失意时所作? 生:失意时。

师:请一个同学把全词读一下。(一生读)

师:读的非常流畅。可是有个字读错了。生:“羽扇纶巾”的“纶(guān)”,他读成lún了。师:另外,我提点意见,还应该读出点气势。(示范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故意说)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生:不对吧? 师:怎么不对? 生:“浪”应该是比喻吧? 师:比喻什么? 生:比喻时光。师:对了。这里不能把浪解释为江水中大浪,应该是时光。你还知道用水比喻时光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 生:“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

师: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江,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这句,很少有人能够比,能够写得出来。苏轼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想起这句“大江东去”。

如此的气势、如此的磅礴,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 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二者是一样的,都是大气磅礴的。苏轼和李白都不是“人”,我是说,他们不是凡人。他们都是“仙”。生:李白叫诗仙。

师:李白或者叫谪仙,天上下凡的。苏轼叫坡仙。只有仙人才能写出如此超凡脱俗、鸟瞰大地.。

这两句似乎很熟悉,(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学生响起了掌声。)

生:是《三国演义》的插曲。

师:是片头曲。这段歌词就在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大家看看,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不一样? 生:一样!

师:一样呀,好,那么,咱们就用《三国演义》的这两句来代替、来改写苏轼这两句吧,看看行不行。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学觉得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师:你说说,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 生:“风流人物”就是“英雄人物”,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师:大家是否同意他的意见。生:同意!

师:我不同意!我觉得,如果“风流人物”就等同于“英雄人物”,那么,苏轼何必不干脆用作“英雄人物”呢。

生:可能出于音律考虑吧!师:读一读,“英雄”和“风流”,分别是几声? 生:都是一声和二声。

师:音律上一样,苏轼就是不用“英雄”!一定有原因。生:“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就是不一样.!师:反正就是不一样。(生笑)

(在苏轼的心中“风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样不同,我提醒接着往下看)师:“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里已经把前三个小句子具体化了,怎么具体化的?分别看看。生:“大江”具体化为“故垒”,生:“千古”这里具像化为“三国”,生:“风流人物”这里具像化为“周郎”。

师: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 生:是小场景、近景了,如同镜头拉近了。师:“故垒”是“旧战场”,“赤壁”就不是周瑜跟曹操打仗时的那个赤壁了。那个“赤壁”在哪里?

生:在湖北蒲圻。

师:那么,也就是说,苏轼游览的不是真赤壁。不是真赤壁,苏轼还怀想什么古人呀,这不有点做伪吗?不对,实际上,苏轼是知道他所游览不是真正的赤壁的,“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不是“我以为”。

师: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生:不能,“周郎”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师:“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不闻名。生: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师:反过来说呢?

生: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师:非常好。那么,“赤壁”是一种什么景观呢?接下来就进行具体描写了。我们一起来读、背。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大家考虑,这三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譬如,“乱石穿空”是从形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那种奇形怪状,那种参差交错。只有这样来写石头,才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生:“惊涛拍岸”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师:“惊”的繁体字怎么写?只有知道繁体字才知道这个“驚”的意义,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这是一江怒涛。考虑,这两句分别从什么视角来写的。生:“乱石穿空”是仰视,“惊涛拍岸”是俯视。

师:一个往高处写,一个往低处写。而“卷起千堆雪”是往深处写,写颜色。穿空、惊马一样的波涛、浪花如雪,都是往极处写。

这样,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赤壁”古战场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就形成了。

所以,紧接着一句――“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

“如画的江山”是一个舞台,是风流人物活动的一个舞台,在某种程度上,是如画的江山蕴育、塑造了风流人物。“一时”,指的当然是三国这段时期,而下片就集中笔墨描绘周瑜。上片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下片主要塑造的是周瑜这个人。我们还是把上片一起来背诵一下。要读了豪情,读出气势。(接着)再试着朗读、背诵下片。师:试着修改一下原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我们能否把“公瑾”换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换成“出嫁”。

生:不能换。公瑾是字,这里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生:而且再用“周郎”就与前面重复了。

生:初嫁,是刚刚出嫁,而“出嫁”则没有这种刚出嫁的意思。

师:有句话,新婚新婚燕尔!这里就突出强调小乔的年轻,刚刚嫁给周瑜,周瑜还在度蜜月呢!

(学生笑)

师:如果用“出嫁”,那就体现不出是小乔,而是老乔了。(学生更笑得欢)可是,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苏轼是真的“错”了,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不是刚刚嫁给周瑜,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经真的不是小乔,的确是老乔了。生:啊!(学生惊讶)

师:大家主要考虑一下,此处,苏轼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那么,苏轼为什么非得那样写不可呢?

生:是不是还是强调周瑜仍然沉浸在热恋当中。(学生大笑)

师:情感如火,十年依然,十年不减。(学生还笑)―――这种理解,贴近但是不准确。其实,苏轼这里是故意为错,有意如此去写。大家是否忘了开头我提的4个字,为什么苏轼偏偏用“风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生:我知道了。“风流人物”就是跟美女与英雄有关,是用美女来陪衬英雄吧,说明周瑜是特别懂得情感的,是懂得爱情的。(有学生又笑)师:这就对!

师:在苏轼心目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不能算作“风流人物”,“风流人物”须得有儿女情长。正如刚才同学所说,懂得感情,懂得爱情,他不仅仅是勇武有力“风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如果说,美女陪衬英雄,也不能说错。

所以,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

“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坚忍不拔,那样一种豪气,一种气概。就如同词中四字写英雄气概英雄气概。生:“雄姿英发”。师:是。“雄姿英发”描写的又是风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气概的一面。

那么“羽扇纶巾”说的是“风流人物”的哪一面呢?“羽扇纶巾”实际不是武将的装扮,而是文臣的装扮。

生:是不是说周瑜有文采的一面?

师:说正是!这里表面上写周瑜的外在装扮,其实以此来写周瑜智慧与聪明的一面。如果说,前面两句“雄姿英发”和“小乔初嫁了”,写周瑜既有刚,又有柔的话,那么,后面两句,“雄姿英发”与“羽扇纶巾”,就是写周瑜什么呢? 生:既能武,又能文。

师:好。同学们,这样,我们就已经把“风流人物”解释清楚了。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风流人物”!大家再拓展开想想,我们在哪里,还曾经学过“风流人物”? 生:在初中,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里面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师:大家想想,毛泽东诗词里的“风流人物”,能不能这样理解?

给大家一段时间,回忆一下毛泽东的原词,认真对比二者提到的“风流人物”是否一样。其实,这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大家可以试一试,不怕说错,只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约两分钟后,有学生举手)生:“风流人物”,都不能解释成一般理解中的“英雄人物”,那样解释,都是一种简单化。毛词中的“风流人物”,当然不能等同于苏轼词中的“风流人物”,毛泽东的词中的“风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是指才能出众、品格超群、

第五篇:粤教版精品教案《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1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目标

1.掌握怀古诗词的一般特点。

2.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学习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3.使学生在体味山川的壮美、人物的俊杰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让学生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比较阅读杜牧的赤壁诗之后了解、掌握怀古诗词的一般特点。

2.体会作者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所抒发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新课导入,作者、作品简介

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触动;每临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什,由此形成了中国诗词王国里的一朵奇葩——怀古诗词。宋代文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以此来感悟东坡居士豪放的词风。

请学生自由谈论对苏轼的生平情况及对其的认识和看法。然后老师总结,归纳重点,并介绍本首词的创作背景: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于是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词就是作者在此时写就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借古代英雄伟绩感叹自身失意,抒发胸中的怨愤和对人生的感喟。

苏轼的词的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现实不满的心情。

二、朗读,感受意象

听名家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本诗雄奇壮阔、气势非凡的意象。正音,集体朗读。

三、研读,探究情感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诵读全词。然后探讨如下问题:

1.题为“赤壁怀古”,本首词描绘了哪些赤壁景观,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对活动在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具有怎样的情感?

提示: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作者抓住了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基调:豪迈、奔放。

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锦绣河山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的英雄人物,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诸多的英雄人物中,作者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

提示:虽然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但只有周瑜符合作者的审美要求:婚姻美满、英俊潇洒、少年得志、功成名就,于是作者选取了周瑜的三个方面:“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把一个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在周瑜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同时也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东坡当年47岁,不但无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因而感慨万千。

3.在下阕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提示: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这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可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及创作背景来分析: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所以当苏轼在时空交织的宏大背景上抒发人生感慨时,里面包含着多少幽愤和怅恨啊!)

4.苏轼所游的是湖北黄州赤壁,而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地是在湖北蒲圻。那么苏轼知不知道他所见的赤壁并非真正历史的赤壁?如果他知道,为何还要这样感怀? 提示:从上阕的“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一句可以看出,苏轼知道这并非历史上的赤壁,至少他对此有怀疑,但文学与历史毕竟不同,文学的真实不等于历史的真实。当他站在波涛汹涌的长江边,感受到天地的浩大与自身的渺小,再联想到当时的处境,已经情难自已,故此以景为依托,咏史抒怀。

四、总结全词

全文线索:大江东去→江山如画→公瑾当年→人生如梦(总揽全篇)(描画景色)(追想历史)(抒写情怀)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五、比较赏析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思考:

1.诗篇开头借什么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引起了“思古之幽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什么?

3.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1.借一把折戟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这样写的作用是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2.这一句表现手法是运用典故。“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和因素。3.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下载江苏省涟水县永兴学校苏教版高中语文 专题三《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涟水县永兴学校苏教版高中语文 专题三《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