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里的大道理——《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及点评

时间:2019-05-14 12:0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故事里的大道理——《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及点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故事里的大道理——《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及点评》。

第一篇:小故事里的大道理——《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及点评

课前预习:朗读课文,读准读熟读懂 1.初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2.学生展读,注意评价激励 3.轮流读文,力求读熟读懂 4.疏通文义,勾画疑难词句 5.学生译文,互相订正纠错 6.教师提问,积累重点词语

评点:文言文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朗读,读准字音,读熟课文,读出情味,读一读,展一展,画一画,问一问,这些练习看似简单,却有实效。

一、撰写感受,交流感受

师:《世说新语》是古代优秀的志人志怪小说,其志人小说与现代小说虽有不同,但人物、故事情节已然具备,请同学们任选角度,写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1.依据情节,编故事 2.寻找细节,评人物 3.读懂故事,品意蕴

(学生撰写感受,教师巡视指导,写毕学生举手自荐,师生共同确定交流学生)

生1: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天,陈太丘与朋友约定,要一起出去办事,约定的时间是中午。可是太丘等啊等,等啊等,这约定的时间已经过了,朋友怎么还不来呢?陈太丘等了一会儿,仍不见友人来,就想:办事要紧,便不再等候,先走了。

陈太丘走后,友人也驾着马车赶到了。当时,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七岁,正在门口玩耍。陈太丘的朋友就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正玩得尽兴,听见有人问话,抬头一看是父亲的朋友,赶紧恭恭敬敬地回答:“我父亲等您好久,见您不来,就先走了。”陈太丘的朋友听了,不由火冒三丈,骂道“陈太丘简直不是人!与朋友约好一起走,竟然不等我就自己先走了”。元方听见他骂自己的父亲,心里很生气,替父亲辩解道“您与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可中午已经过去了,您没有到,就是不讲诚信,现在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听了元方的话很惭愧,因为是自己失约在先的,赶紧下马车来拉元方的手,可元方径直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生2:我对本文的语言做一下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令我印象颇深的是陈元方这个七岁的小男孩。文中通过两种方式的描写刻画了元方的性格。

首先是正面描写。文章一开始就描写了元方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待君久不至,已去”。接着写元方对客人骂其父的回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

子骂父,则是无礼”,体现了元方明白事理的个性。元方的动作,也突出其性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由“怒”转“惭”,表示知错,元方却“入门不顾”,其率真的性格就凸现出来。

其次是侧面描写,由友人这个大人的言行举止,衬托了元方的性格。文中的“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与元方的回答“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形成鲜明的对比,已是大人的友人得知陈太丘已经离去,不但不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口出脏言,大发雷霆地责怪陈太丘,而七岁的元方面对这样的阵势,却义正词严地指出其“无小故事里的大道理信”、“无礼”。客人的不讲道理反衬了元方小小年纪就聪慧过人,明礼懂事。

生 3:学了本文,我感觉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有礼守信的人。

初读《陈太丘与友期》,我脑海里浮现出两个词:诚信、礼貌。这两个简简单单的词,虽然几笔就能写完,可是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呢?细细回想:你是否在早上对老师说一声“早上好”?你是否在得到别人帮助时说了声“谢谢”?你是否在不小心碰到别人后说声“对不起”?这些都是生活中人人应该懂得的礼仪,但我知道,一定还会有人说“没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说规矩如此重要,那么我认为礼貌和诚信更重要。生活中美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实际上,就人而言,气质美和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缺乏修养,失去诚信,丢掉礼貌,那么这种美感就会像昙花一样,骤然消逝。“礼貌”和“诚信”才能使人真正拥有美。

在《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描写陈元方的形象是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开始的。首先描写了元方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待君久不至,已去。”接着描写了元方对客人骂其父的回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看到这,我很佩服陈元方,他的话既不失礼貌,又回击了客人。同时还启示我们要努力学做讲诚信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学做一个懂礼貌的人。

生 4:我很佩服元方。在《陈太丘与友期》中,我觉得元方是一个既智慧又明事理的孩子。

“待君久不至,已去”,意为“等您好久都不到,已经走了”,“您”字可以看出,陈元方在回答友人的话时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丝毫没有七岁儿童的幼稚无知,这让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个礼貌有加的人物形象。他聪颖机智,对于友人的无礼之骂,他勇敢地反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迟到了,失信于人,有错在先而不思己过,反而当着元方的面辱骂他的父亲,元方挺身而出,既指出友人的无信无礼,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据理反驳,而不是盲目地听任友人的责怪,这种智慧和勇气实在可贵。

生 5:我觉得友人也是令人佩服的。很多同学都喜欢陈元方,因为他聪慧过人,几句不卑不亢的回答,就让友人惭愧不已,的确让人佩服。可我更喜欢友人,喜欢他知错就改的勇气。

诚然,在事件的开始,友人就一错再错,先是未能及时赴约,接下来还有失身份的“对子骂父”,这的确令人不齿。可最后,当友人意识到自己的确过分,就放下大人最不愿丢掉的架子,不顾面子,果断伸出手“友人惭,下车引之”,来表明自己已知错了,这就是友人的可爱之处,“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何况是在一个小孩子面前认错!你说是吗?

师:听了同学们的体会,我的感觉是全面,深刻。有拓展故事的,有赏析语言的,有探究主题的,有品鉴人物的,我们对故事情节和其蕴含的深刻道理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进一步品析人物、探究主旨。评点:新课环节一——读一下初读感受。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看法。故事虽短,却可能因认识水平不一而有不同的关注和理解。诚如教者简评所言,有人用现代文把课文改写成了一个声情并茂的故事,有人对课文的语言进行了鉴赏,有人认识到人应该成为有礼貌的人,有人欣赏元方的聪慧和懂事,有人看重友人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学生们这些最初的、宝贵的认识,连在一起,构成了对本文一个较系统的解读———内容的、语言的、人物形象的、主旨的,全面而深刻,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平淡中有真功夫,假如学生都谈得较浅如何?假设学生都编故事如何?尽管那也是正常的,但是,本课却呈现得如此完美,一则得益于教者撰写初读感受前的指导;二者与教者写中认真指导学生、了解学生有密切关系,谁怎么写的,写得如何,教者都心中有数,因而才会有那么完美的呈现。

二、巧添词语,一品人物

(生齐读课文,勾画出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并揣摩朗读的语气,试读,一生展读,师请学生评价并根据理解朗读)

师:对这两组对话,同学们已经认识到朗读的语气语调是有变化的,我们做个练习,即“添词加句”,在说话人前面加上表示态度或神情的词语,依据所填读

出人物语言。如老师加上一个“笑”字,“客笑问元方‘尊君在不?”,我加这个字可否?

生(笑):可以,“笑”表明最初客人比较客气的询问,还和下面的“怒”形成对比。

师:这一怒说明什么?

生:听说元方的父亲没有等他,就恼羞成怒了。师:说得好,根据你的理解去加词,并朗读。学生加词语,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展读

生1:客客气地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笑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客大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不悦,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师:第一组对话加得不错,读得也不错,“非人哉”后面用了感叹号,感情相当强烈,而内容上又是骂人,大家试着读出友人的恼羞成怒。

(学生自读后,一生展读,教师肯定有进步)

师:前一组的对话中,友人客气地问,元方礼貌地答,而后一组对话,同学们还有其他加词方法,我们接

着分享。

生2: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正色道:“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师:“正色”一词什么意思?哪课学过? 生:态度庄重、严肃,《落难的王子》中学过。

师:谁知他正色道:“请别这样说。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还得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师:小小年纪的元方,面对客人的不恭,却严肃地予以驳斥,既落落大方,表现了很好的修养,又据理力争,维护了父亲的尊严。佩服,佩服!

生3: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心平气和地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师:父亲被骂,还能心平气和,好深的修养!众生笑。

师:有同学也在元方后加了一个“笑”,元方笑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你觉得合适吗?

生:这是个“嘲笑”。

师:你骂我父亲,我还嘲笑你无信无礼呢,还有其他想法吗?(生思考无果)

师:“笑是一个含义最丰富的词汇,傻笑、嗤笑,会心一笑,开心大笑„„都不合适,冷笑,怎么样?”小元方一冷笑,友人就清醒了,反思自己了。

师:依据这两组语言描写,你怎样评价两个人物?

生:友人“无信无礼”,元方“聪慧懂礼”(教师板书“无信无礼,聪慧懂礼”)评点:新课环节二——添一个修饰词语。大道至简,大巧若拙。如何品析人物,不同执教者方法不一,各有所长。但在本课,只简单的一式,添一个修饰词语,要求简简单单,做起来也简单。“元方笑答”,“元方不悦”,“元方正色道”,“元方笑道”———不同的添词,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元方———师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形成了多元化的解读,深化了理解,明晰了认识。

三、揣摩心理,二品人物

师:面对小元方的落落大方,聪慧明理,友人有怎样的表现? 生:友人惭,下车引之。

师:“引”是个动作的细节描写,动作是心理的外化,友人此时怎样想?“入门不顾”又表明元方什么心理?请你揣摩,在句子中合适的地方加入人物的心理

描写。

(学生补写心理描写,补写完示意老师)

生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心想:你骂了我父亲,我要维护父亲的尊严,绝不理你———入门不顾。

师:没写友人的心理啊。

生2:友人惭,心想:没想到陈太丘有如此出色的儿子,我身为长辈,太失礼了——下车引之。元方想:你对子骂父,我绝不原谅你———入门不顾。

生3:友人惭,心想:这孩子说得对,是我的错,我得承认,不能让孩子小瞧了我———下车引之。

师:看起来,友人是认识到错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也有人认为小元方入门不顾,不给友人机会,就太过失礼了,你怎么看?

生:元方是个七岁的孩子,面对客人对自己父亲的责骂,他要维护父亲的尊严,给友人一个教训,所以不失礼。

师:的确,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苛责求全。此时你对友人和元方又有怎样的评价?

生:友人知错能改,元方正直率真。

(教师板书“动作描写 知错能改 正直率真”)

评点:环节三———加一处心理描写。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还是那简单的一式,加一处心理描写,直入人物内心世界。

四、讨论问题,探究主旨

师: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共分8卷36 门,其中第12 门《夙惠》门是记录聪慧儿童的故事的,七岁的元方足够聪慧,可作者却把本文归在了《方正》门,“方正”就是正直,刚直不阿,你能揣摩编者的意图吗?请小组间讨论一番,作出回答。

生:作者就是想通过陈元方的故事,侧面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信懂礼。师:你的回答一语中的,看起来我国古人就特别重视诚信品德的养成,你积累过哪些关于诚信的名言?

生1: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的弟子曾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生2:墨子说:言不信者,行不果。

师:不仅古代大思想家重视诚信,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诚信的成语,如: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每个成语教师刚一出口,学生就抢过去接完)我最喜欢一句关于诚信的谚语,和大家分享。(教师板书“车无辕不行,人无信不立”),请同学们快速抄录并记忆这些言辞。

师:小短文里蕴含大道理,请同学们熟读并背诵这篇短文。

(三分钟后有同学举手,老师示意再等一等他人,然后全班齐背,又分别找一男一女背诵,背得很熟练)

评点:环节四———问一个深刻问题。教师善于研究发现,深刻领会编者意图,引领学生揣摩编者意图,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了本文的思想启引作用,顺利完成了相关言语的积累,融课文理解、情感熏陶、语言积累于一体,可谓水乳交融,水到渠成。

五、比较阅读,积累拓展

在《陈太丘与友期》中我们认识了陈元方,《世说新语》中就有好几则与他有关的故事,请同学们看印发的另一则元方的故事,进一步去见识他的聪慧。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候:拜访,问候。履行:实践,做。绥:安,安抚。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师:学习。

要求:

1.结合补充注释,疏通文义。

2.将原文、译文写在笔记上,遇到疑难小组讨论或请教老师。3.说一说元方的聪慧表现在哪里?

评点:环节五———选一段例文读一读。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元方的聪慧,能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学生兴趣浓厚。

总评:一直以来,谈到文言文学习,许多学生都感觉很头疼。许多教师怕浪费时间,考什么教什么,教起课来无外乎一遍遍的朗读背诵,字斟句酌的释义,课堂往往成了没有血肉的骨架、没有滋味的白水,教师教起来无味,学生学起来也苦不堪言。张老师的这堂课能给我们很多启发,学生在读熟课文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的书面解读,学生交流初读感受后,形成了系统而全面的认识。许多教者在此基础上往往就停下来了,认为文言文考试只考背诵和释义,就要求学生硬背课文,硬记释义,结果把文言文教学拖入了劳而低效的歧途。本课教者没有停留在此,而是通过“添一个修饰词语,加一处心理描写,讨论一个问题”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刻的多元的解读——想象表情,揣摩心理,感知形象———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我们看到了小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也感受到了文言文教学的不二法门———文言文教学由于学起来会遇到语言障碍,更不能急功近利,考什么教什么,更需要教者去用心研读课文,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品析生动的语言,揣摩精妙的构思,感知典型鲜活的人物,体味博大精深的文化,从而体味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乐学会学,才能省时高效,事半功倍。

第二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及点评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 深圳市育才二中

夏志明

点评: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岭南学校 吴海宁

师:上课!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生齐: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请同学们自学,掌握朗读、词语以及疏通文意。现在我们从第二个环节开始,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揣摩文意,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请同学们分五个小组进行。

(学生离席分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予以指导。约三分钟以后。)

[吴海宁点评:教师应对学生第一个环节的学习情况做检查之后才能进入第二个环节。有时,学生的作业没有得到有效检查和落实,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是很有害的。在这里,如果教师能设计听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问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检查学生对文意的整体感知)就好了。] 师:好,同学们讨论好了吗? 生齐:好了。

师:各组有什么问题,请举手说!生1:‚期日中‛到底科不科学?

生2:我们认为友人一看到陈寔不在就骂他‘非人哉’,为什么摆这么大谱?

生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生4:元方出口成章说明了什么?

师:元方出口成章,这说明了什么。还有吗?

生5:元方这样对待友人,可以说明他对父亲的什么感情? 师:还有没有问题呢?你说说? 生6:友人是个怎样的人?

师: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好,下面,我们把大家提的问题归纳一下。

一、期日中到底科不科学?

二、友人是个怎样的人?

三、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四、友人为什么摆这么大的谱?

五、友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是吧!好,就这么几个问题,同学们下面进行第二轮讨论。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几见。

[吴海宁点评: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好!在这里,学生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如: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教师若能让学生走进课文去解答这两个问题,那这节课就有出彩的时候。可惜,后面的讨论有时因为离文本内容太远,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有浮躁化(史绍典语,见《交流沟通对话》一书)之嫌。另外,教师的归纳其中有一个问题重复,又漏掉了一个问题。这样的失误如何避免,提出来供大家思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次讨论。)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说?哪位同学先来说说?好,你说!

生7:我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元方入门户不顾是否无礼’。回答柳乐园(音)提出的问题。我认为他这样入门不顾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友人一旦不见他父亲在这儿就破口大骂,是友人他这样太无礼了。元方入门不顾是情有可原。

师:还有同学?你说说?

生8:我想回答刚才付必聪(音,录者注)提出的‘友人为什么摆这么大的谱,破口大骂’。因为,友人他把资料查说,友人身居二品,所以,一直他就是别人来奉承他,(别人)一直都是在他下面,所以,他一直都是,就是有一点儿目中无人的感觉,所以知道别人不等他就走开了,他就非常生气,当然就是破口大骂。所以,就开始显示他当官为人,就是一个很高职位的心态。

师:哦,高官摆姿态。你说!

生9:我想回答刚才付必聪(音)的问题。哦,不对!我想回答柳元浩(音)的问题。我认为,期日中这个说法不科学。因为当时没有标准的时间这个概念,他们都是根据太阳的变化来确定时间。由于在不同的角度看太阳,它的位臵是不同的。所以,可能会导致它们的偏差。所以,友人可能会因为这点而迟到。

师:好,你说!生10:我要回答柳乐园(音)的问题。从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看出,元方是个十分纯洁的小孩,他不会因为友人比他父亲官大两品而去巴结友人,而是维护他父亲的尊严。师:哦,你说!

生11:我想回答钟庆银(音)的问题。他问的是友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觉得,从课文来看,他,友人问的第一句是非常有礼貌的‘尊君在否’。但是,到了后来,听说他父亲走了就破口大骂,我觉得友人这种看到人家不等自己,对自己不利的事就骂人家,这是有点不道德的。

师:前面你说是?前面你说友人是非常有礼貌的。后面了,看到人家不等他就骂他,这是有点不道德的。用词是不是很准确的?同学们说。

生:是。

师:是很准确?前面说,他很礼貌,‘尊君在否’。后面,等看到人家不等他说就骂,就是不道德的啊!?

生:不文明!

生12:我想反驳金维奇(音)的意见。他说期日中这个问题是刘亚力(音)提出来的。他说期日中,这个是不科学的。我认为期日中,它这个词,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的确不科学。因为那个时候,科技毕竟不发达,那些测量太阳、月亮的仪器很简陋;从现在角度来看,期日中是不科学,但从(当时)那个角度来看,期日中,下面注释是指中午。中午那段时间都是指中午,在那个时候,他们古人来看,是比较科学的。

师: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们还是以简陋的方法来确定时间,是吧!

生:对!

师13:我是反驳王泰(音)的看法,就是期日中了,我想应该是不是特别特别科学。因为那是在太阳,在太阳光很强的时候,从11点到下午2点,太阳光都是很强。看起来,眼睛往天上看,眼睛就是很受不住光(的照射),看不清楚到底太阳在哪一边,就是很、挺难判断时间的。11点到下午2点,间隔时间很长。

师:哦,11点到下午2点之间都是中午,这个间隔就比较长了,是吧。好,还有?

生14:我想反驳丁微奇(音)的意见。她说,那个眼睛暂时看不了太阳,我觉得,那个,那个有树的话,可以通过影子来确定时间。

师(笑):哦!利用自然物来看(时间),好!刚才大家讨论的比较多的是期日中,从期日中科学不科学的角度,关键是这个时间要是不科学,就不能够确定友人究竟迟到还是未迟到。是不是这个问题呀!现在呢,我们不从科学的角度来谈。那么,我们就从作者的意图来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他是想借这件事情表现什么呢?我们等会儿再说。现面,对第2个问题‘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同学们刚才讨论的还不是很充分,哪个同学再来说说?

[吴海宁点评:对期日中是否科学的讨论从语文教学的学科性来看,是一处败笔。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注意到文中所给的注释。文中已明确注释,期日中的意思是‚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是正午时分‛。这个时间对陈寔和友人来说,都是十分清楚的。二是对期日中是否科学的讨论不应在语文课上来讨论,而应是科学课或物理课上所应解决的问题,语文课应该姓‚语文‛!三是对本问题的讨论无益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性理解。] 生16:我认为元方入门不顾并不是无礼。因为他毕竟是个7岁的小孩,他自己想维护自己心目中父亲,他想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所以,他对别人这样骂他的父亲是不能容忍的。

师:所以,你觉得并不是无礼。好,坐下!好,那个,你说!生17:我认为这是不可容忍的。因为开始友人他说‘尊君在否’,他本来就是非常礼貌,非常客气的。后面了,后面说‘友人惭,下车引之’,友人既然是已有了改过自新的机会(行动),为什么元方就不给他这个机会呢?为什么他就入门不顾呢?

师:哦,你认为是无礼。

生18:我要反驳曾毅(音)的看法。曾毅他说什么‘友人惭,下车引之’,其实中间已经跳过了一段。他那个,是元方说‘待君,久不至,乃去’,说明陈寔等了那个大官,等了很久,然后才走的。那既然等了很久,你还不来的话;来了以后,你又来骂我,是不是有——然后,对于元方来说,父亲是他心目中的偶像。既然你来骂我父亲,那肯定是不能容忍的。何况你还迟到了!

师:对了。所以,你认为无礼的。哦,是有情可原的,是吗?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是情有可原的。好,还有同学?

生19:我很赞同付忠合(音)的意见。因为他,友人一开始就很客气的问陈寔在不在。听说不在以后,他就非常生气,他就破口大骂陈寔,所以,我认为,这时候元方给他讲道理以后,友人对元方也是很客气的,表示抱歉。但是元方入门不顾就说明他还是有点使孩子气,还是不原谅友人。我认为,这个元方,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严肃有余,灵活不够‛。

[吴海宁点评: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这一问题的讨论,应该说学生是结合了故事情节展开讨论的,而且还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了除课文内容以外的更多的相关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是很值得肯定的。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应是解读本文的钥匙,但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却是‚有广度但深度不足‛,为什么这么说?笔者认为,我们应从元方对友人的答语中解读到更多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那才是元方入门不顾的真正原因,即元方所极力维护的‚信‛与‚礼‛!元方对无信无礼的友人表现出名士的风范——‚道不同不足与谋‛,你不是名士,我顾你何干,于是便入门不顾!这就要说到当时社会的伦理标准‚仁、义、礼、智、信‛!在汉代,儒生董仲舒将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五常‛成为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名士的标准。本文中的陈寔父子便是当时的名士。作为名士的陈寔教育自己的孩子元方所遵从的也是这个标准。所以,元方会对无信无礼的友人做出那样的举动来!对于这一点,因为教师知识的缺乏、学生查找资料重心的偏离,使得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太浅显,进而使得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之机会流产!多么可惜哟!] 师:哦,坐下。同学们对元方入门不顾这个问题也是多角度地来谈。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三个问题,友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再来,要不要再谈谈?友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刚才好像听到几个同学都说,官高二品,有资料证实吗?你说!

生20:我查过电脑资料,友人是比陈太丘高两品的大官。师:比陈太丘官高两品,而不是官高二品。这个要注意!生20:素来对陈太丘很不客气。

师:素来对他(指陈太丘)很不客气。那么我们就知道了友人为什么要发怒的原因了。

师:同学们刚才,这个问题了,这个谈得都不错。我还想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元方,7岁的元方,能够对友人说出那么一番话,说明元方怎么样啊?

生21:说明元方在家里受到的教育比较多一点,比较严格一些。师:家庭教育好严,好!生21:也说明元方有教养。(师:有教养。)不会用出口骂别人。师:不会用出口骂别人。即便是别人骂了他,他也不会骂别人。生21:再这一点,也同时说明元方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有教养,对自己孩子(教得)非常好的人。

师:教子有方的人,是吧!还有没有,继续回答。

生22:我觉得还可以说明元方对自己父亲的(尊重),儿子对父亲的爱,极力要挽回父亲的尊严。

师:极力挽回父亲的尊严,可以看出陈寔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生23:也可以看出元方不是那种看到高官就会拍马屁的人。[吴海宁点评:对友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讨论,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却因为没有围绕文本内容展开而显得有些不着边际。实际上,只要从元方的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友人是一个‚无信无礼‛的人,若加上官高两品一说,那么友人就是一个很爱摆官架子的‚无信无礼‛的人!其实,在当时,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不是看你官有多大、地位有多高,而是看你是否遵从‚五常‛,友人失信无礼,自然是无德之人。对于无德之人,名士是不屑于相交的!所以,即便是‚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仍然会‚入门不顾‛!] 师(笑):哦,也是。(元方)不是看到高官就会拍马屁的人,是家庭有教养,父子之间有亲情的那么一种家庭关系。好,同学们对课文的这么几个问题都谈得很多。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老师的观点。

生齐:想。

师:下面了,我来说说我的观点。(点击课件,图略)我认为,作者在这里是借这件事来表现友人的无信、无礼;借元方的责客语来表现元方的聪颖、机智,同时也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换句话说,就是做人要讲诚信。

(老师停顿了一会儿,等学生做笔记,学生忙记了起来)

[吴海宁点评:在这里,教师又拿出了自己的权威论断进行说教,这使得以前的讨论失去了其存在价值和应有的意义!其实,学生的许多言语都是很出彩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只要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我们作教师的就应予以肯定,而不是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在这里,教师不必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只需对学生所发表的观点进行总述即可!] 师:这些道理,(在)相隔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还有用吗? 生齐:有!

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不仅要继承,还要发扬。同学们谁能告诉我诚信二字的含义是什么 ?诚信二字的含义是?你说!

生24:诚实,有信用。

师:诚实,有信用。诚实是对自己而言,讲信用是对他人而言。对已对人都要讲诚信。联系实际来看,从近处来看,生活中我们一不小心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这就是厂家不讲诚信给我们顾客带来的烦恼。从大处看,我国加入了世贸,大家必须学会遵守商业规则。遵守商业规则的基础就是诚信。从远处看,同学们未来是弱势,未来的十年就是你们的天下,(是)加入世贸以后的新一代就是你们。那你们能否做一个现代人、世界人呢?这是老师所思考和担忧的。因此了,我想把诚信二字送给同学们,做为你们人生的座右铭。(教师板书诚信二字于黑板上)希望大家能以诚信二字时刻警醒自己。

[吴海宁点评:对于诚信的理解,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教师的说教很是空洞乏味。这样的生搬硬套式的说教不要也罢!若能让学生说说学习本文之后的收获或获得的启迪,那学生的表白可能比教师的更精彩!] 师:下面,同学们再看幻灯片!看看幻灯片上的课文怎么啦?(教师出示课件,上为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的课文)

生:没有标点!

师:好!没有标点,无标点是古文最早的样子。谁能在这种状态读出句读、语气、语调,这才是真功夫。哪位同学来试一试?

(学生多人举手,教师点一女生读)生25:陈太丘与友期……

师:好,她读得很好!那么,我们下面大家齐声地读一遍。陈太丘与友期,预备,起!

生齐:陈太丘与友期……

师:同学们自由读几遍,我们要求大家能够背诵。(学生自由读,不足一分钟后)

师:行了吗?好,我们请这一组的同学给我们表演一下。好,请你们齐声地背诵《陈太丘与友期》。预备,起!

(小组背诵)

[吴海宁点评:这是一个相当蹩脚的设计!明眼人一看到这里,就知道这是在做课,是在表演!这不是真实的课堂!须知,语文教学本不应是这样的,它应是很本色、很清醇、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 师:好!学习古文,吸收古汉语的语言精华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有三把钥匙,语言就是其中的一把。古代汉语它积淀着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流传至今,被提炼、浓缩、固化到现代仍然使用的现代汉语之中。那么,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二者融汇贯通,这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一条捷径。下面,请同学们看这三个成语。

(课件显示:积累成语 期—不期而遇;去—去危就安;引—引吭高歌,意思均附在后)

师:不期而遇、去危就安、引吭高歌,其中的期、去、引本个字的含义是约定、离开、拉,和我们课文里完全吻合。那么,下面了,我们就再给同学们三个词语,请同学们查工具书,找出相关的成语,并把它写在黑板上(三个词语是:舍,信,顾)。

(学生查字典,学生一一上台写出,由于仅准备了一支笔,教师多次解释……同时,点部分学生说已查到的词语。)

师:其实呢,有很多很多的成语,是吧!如果我们要学习古汉语,把它和成语结合起来,对丰富我们的词汇是很有帮助的。同学们找得的确很多,把老师所找的全覆盖在里面了。下面我们来看——

(出示课件,显示:锲而不舍,言而有信,瞻前顾后)

师:同学们自己找的和老师找的,请大家把它们收集在你们的词语本上。快,快一点!

(学生在词语积累本上记录所收集到的词语,教师看黑板上有信口开河与信口开合,便问道—)

师:信口开河、信口开合,这两个成语是谁写的?曾毅(音),你说说吧!为什么这两个,曾毅,你说说看?

生26:就是,我这书上信口开河与信口开合,这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有两种写法。信口开河的意思是说随口乱说一气,又作信口开合。这两个都是一样的。

师:哦,都是一样的。那么同学们在积累的时候,这两个一样的,就用一个我们最常用的‘信口开河’,就可以了。就不要把它们都写下,知道有这两个就行了。速度快一点。

(过了一会儿)

[吴海宁点评:教师的这个设计本是我最欣赏的创意之一,让学生积累成语,这与单元目标的要求是相一致的。但问题是教师的处理却很不令我信服。若要我来做,我便会让学生先解释‚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期‛、‚相委而去‛中的‚去‛、‚下车引之‛中的‚引‛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找与此意思相吻合的成语‚不期而遇、去危就安、引吭高歌‛。例子教学完成之后,再让学生解释‚太丘舍去‛中的‚舍‛、‚则是无信‛中的‚信‛、‚入门不顾‛的‚顾‛的意思,然后查字典找意思完全一致的成语。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是不是既能检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的掌握程度,还能做同类积累,达到一举两得?] 师:好,最后我们回到标题上来。(点击课件,出示内容略)陈太丘与友期,太丘是县名,陈太丘陈寔曾在太丘做过县令。所以称陈太丘。那么,古人有一种习惯,喜欢用官名和地句来做称呼。其实这种习惯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也有。古人大家最了解的柳宗元,大家又称他柳河东。这种现象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也有。比如说,我们学校有的老师被叫做詹几何、李代数,同学们能从这种称呼中体会到什么感情色彩呢?说说,就随便说说!

生:亲切。

师:亲切。还有呢?尊敬,还有对他的肯定,对他的工作做的肯定,是吧!那么,由此类推,人们称陈寔为陈太丘,是不是也对陈寔工作的肯定?肯定他的政绩、学识、声望的一种肯定。陈寔父子都是汉末的名士。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就是一部记录汉名士的书,是我们古代最早的一部记录名士言行的书。鲁迅先生曾经评价这本书为‚名士的教科书‛(课件显示)。是的,它记录了名士的言行,又用这些名士的言行教育着我们。书中的宝贵文化遗产至今被我们所继承,因此说它是一本教科书。同学们,课下读过这本书吗?

生:读过!

师:有没读过的吗?老老实实地举手看看有多少?(有学生举手)

师:还有同学没读过。我要说,好书不读此乃人生一大憾事。希望同学们多读一点书。今天的课就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吴海宁点评:对陈太丘为什么可以称为陈太丘这一问题的解释是可以的,但教师把古人表示敬称的这种方式套用到所在学校的教师身上,可信度有几何?值得我们思考。] [吴海宁总评]本节课,从教学流程来看,教师严格按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显得板滞有余、灵活不足,这暴露出教师教学个性的缺失。从对文本的解读来看,有广度但深度不足,这主要是教师没有与文本做好对话的缘故(参见拙文《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就应进行的对话》见‚桥夫语文在线‛)。

从师生关系来看,较为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可教师做为一个知识权威在学习中的作用过于强大,学生自学、探究不够。从语文课的独特性来看,本节课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期日中是不是科学的讨论、对诚信的说教、课堂成语积累的处理、教师机械地把课标理论嫁接到课堂教学的实施中使课显得板滞、教师教学语言的不规范性问题、教学的时效性(愚以为,本文只需用一个课时,而不是两个课时)、语境的优化(含资源的调用)等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反思这个案例,我不禁要发出这样的感叹:怎样把新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时间,的确值得每位课改专家思考及教师深钻呀!语文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走,我们任重而道远啊!

第三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及点评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 深圳市育才二中

夏志明

点评: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岭南学校 吴海宁

师:上课!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生齐: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请同学们自学,掌握朗读、词语以及疏通文意。现在我们从第二个环节开始,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揣摩文意,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请同学们分五个小组进行。

(学生离席分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予以指导。约三分钟以后。)

[吴海宁点评:教师应对学生第一个环节的学习情况做检查之后才能进入第二个环节。有时,学生的作业没有得到有效检查和落实,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是很有害的。在这里,如果教师能设计听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问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检查学生对文意的整体感知)就好了。] 师:好,同学们讨论好了吗? 生齐:好了。

师:各组有什么问题,请举手说!生1:‚期日中‛到底科不科学?

生2:我们认为友人一看到陈寔不在就骂他‘非人哉’,为什么摆这么大谱?

生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生4:元方出口成章说明了什么?

师:元方出口成章,这说明了什么。还有吗?

生5:元方这样对待友人,可以说明他对父亲的什么感情? 师:还有没有问题呢?你说说? 生6:友人是个怎样的人?

师: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好,下面,我们把大家提的问题归纳一下。

一、期日中到底科不科学?

二、友人是个怎样的人?

三、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四、友人为什么摆这么大的谱?

五、友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是吧!好,就这么几个问题,同学们下面进行第二轮讨论。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几见。

[吴海宁点评: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好!在这里,学生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如: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教师若能让学生走进课文去解答这两个问题,那这节课就有出彩的时候。可惜,后面的讨论有时因为离文本内容太远,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有浮躁化(史绍典语,见《交流沟通对话》一书)之嫌。另外,教师的归纳其中有一个问题重复,又漏掉了一个问题。这样的失误如何避免,提出来供大家思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次讨论。)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说?哪位同学先来说说?好,你说!

生7:我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元方入门户不顾是否无礼’。回答柳乐园(音)提出的问题。我认为他这样入门不顾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友人一旦不见他父亲在这儿就破口大骂,是友人他这样太无礼了。元方入门不顾是情有可原。

师:还有同学?你说说?

生8:我想回答刚才付必聪(音,录者注)提出的‘友人为什么摆这么大的谱,破口大骂’。因为,友人他把资料查说,友人身居二品,所以,一直他就是别人来奉承他,(别人)一直都是在他下面,所以,他一直都是,就是有一点儿目中无人的感觉,所以知道别人不等他就走开了,他就非常生气,当然就是破口大骂。所以,就开始显示他当官为人,就是一个很高职位的心态。

师:哦,高官摆姿态。你说!

生9:我想回答刚才付必聪(音)的问题。哦,不对!我想回答柳元浩(音)的问题。我认为,期日中这个说法不科学。因为当时没有标准的时间这个概念,他们都是根据太阳的变化来确定时间。由于在不同的角度看太阳,它的位臵是不同的。所以,可能会导致它们的偏差。所以,友人可能会因为这点而迟到。

师:好,你说!生10:我要回答柳乐园(音)的问题。从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看出,元方是个十分纯洁的小孩,他不会因为友人比他父亲官大两品而去巴结友人,而是维护他父亲的尊严。师:哦,你说!

生11:我想回答钟庆银(音)的问题。他问的是友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觉得,从课文来看,他,友人问的第一句是非常有礼貌的‘尊君在否’。但是,到了后来,听说他父亲走了就破口大骂,我觉得友人这种看到人家不等自己,对自己不利的事就骂人家,这是有点不道德的。

师:前面你说是?前面你说友人是非常有礼貌的。后面了,看到人家不等他就骂他,这是有点不道德的。用词是不是很准确的?同学们说。

生:是。

师:是很准确?前面说,他很礼貌,‘尊君在否’。后面,等看到人家不等他说就骂,就是不道德的啊!?

生:不文明!

生12:我想反驳金维奇(音)的意见。他说期日中这个问题是刘亚力(音)提出来的。他说期日中,这个是不科学的。我认为期日中,它这个词,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的确不科学。因为那个时候,科技毕竟不发达,那些测量太阳、月亮的仪器很简陋;从现在角度来看,期日中是不科学,但从(当时)那个角度来看,期日中,下面注释是指中午。中午那段时间都是指中午,在那个时候,他们古人来看,是比较科学的。

师: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们还是以简陋的方法来确定时间,是吧!

生:对!

师13:我是反驳王泰(音)的看法,就是期日中了,我想应该是不是特别特别科学。因为那是在太阳,在太阳光很强的时候,从11点到下午2点,太阳光都是很强。看起来,眼睛往天上看,眼睛就是很受不住光(的照射),看不清楚到底太阳在哪一边,就是很、挺难判断时间的。11点到下午2点,间隔时间很长。

师:哦,11点到下午2点之间都是中午,这个间隔就比较长了,是吧。好,还有?

生14:我想反驳丁微奇(音)的意见。她说,那个眼睛暂时看不了太阳,我觉得,那个,那个有树的话,可以通过影子来确定时间。

师(笑):哦!利用自然物来看(时间),好!刚才大家讨论的比较多的是期日中,从期日中科学不科学的角度,关键是这个时间要是不科学,就不能够确定友人究竟迟到还是未迟到。是不是这个问题呀!现在呢,我们不从科学的角度来谈。那么,我们就从作者的意图来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他是想借这件事情表现什么呢?我们等会儿再说。现面,对第2个问题‘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同学们刚才讨论的还不是很充分,哪个同学再来说说?

[吴海宁点评:对期日中是否科学的讨论从语文教学的学科性来看,是一处败笔。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注意到文中所给的注释。文中已明确注释,期日中的意思是‚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是正午时分‛。这个时间对陈寔和友人来说,都是十分清楚的。二是对期日中是否科学的讨论不应在语文课上来讨论,而应是科学课或物理课上所应解决的问题,语文课应该姓‚语文‛!三是对本问题的讨论无益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性理解。] 生16:我认为元方入门不顾并不是无礼。因为他毕竟是个7岁的小孩,他自己想维护自己心目中父亲,他想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所以,他对别人这样骂他的父亲是不能容忍的。

师:所以,你觉得并不是无礼。好,坐下!好,那个,你说!生17:我认为这是不可容忍的。因为开始友人他说‘尊君在否’,他本来就是非常礼貌,非常客气的。后面了,后面说‘友人惭,下车引之’,友人既然是已有了改过自新的机会(行动),为什么元方就不给他这个机会呢?为什么他就入门不顾呢?

师:哦,你认为是无礼。

生18:我要反驳曾毅(音)的看法。曾毅他说什么‘友人惭,下车引之’,其实中间已经跳过了一段。他那个,是元方说‘待君,久不至,乃去’,说明陈寔等了那个大官,等了很久,然后才走的。那既然等了很久,你还不来的话;来了以后,你又来骂我,是不是有——然后,对于元方来说,父亲是他心目中的偶像。既然你来骂我父亲,那肯定是不能容忍的。何况你还迟到了!

师:对了。所以,你认为无礼的。哦,是有情可原的,是吗?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是情有可原的。好,还有同学?

生19:我很赞同付忠合(音)的意见。因为他,友人一开始就很客气的问陈寔在不在。听说不在以后,他就非常生气,他就破口大骂陈寔,所以,我认为,这时候元方给他讲道理以后,友人对元方也是很客气的,表示抱歉。但是元方入门不顾就说明他还是有点使孩子气,还是不原谅友人。我认为,这个元方,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严肃有余,灵活不够‛。

[吴海宁点评: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这一问题的讨论,应该说学生是结合了故事情节展开讨论的,而且还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了除课文内容以外的更多的相关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是很值得肯定的。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应是解读本文的钥匙,但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却是‚有广度但深度不足‛,为什么这么说?笔者认为,我们应从元方对友人的答语中解读到更多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那才是元方入门不顾的真正原因,即元方所极力维护的‚信‛与‚礼‛!元方对无信无礼的友人表现出名士的风范——‚道不同不足与谋‛,你不是名士,我顾你何干,于是便入门不顾!这就要说到当时社会的伦理标准‚仁、义、礼、智、信‛!在汉代,儒生董仲舒将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五常‛成为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名士的标准。本文中的陈寔父子便是当时的名士。作为名士的陈寔教育自己的孩子元方所遵从的也是这个标准。所以,元方会对无信无礼的友人做出那样的举动来!对于这一点,因为教师知识的缺乏、学生查找资料重心的偏离,使得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太浅显,进而使得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之机会流产!多么可惜哟!] 师:哦,坐下。同学们对元方入门不顾这个问题也是多角度地来谈。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三个问题,友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再来,要不要再谈谈?友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刚才好像听到几个同学都说,官高二品,有资料证实吗?你说!

生20:我查过电脑资料,友人是比陈太丘高两品的大官。师:比陈太丘官高两品,而不是官高二品。这个要注意!生20:素来对陈太丘很不客气。

师:素来对他(指陈太丘)很不客气。那么我们就知道了友人为什么要发怒的原因了。

师:同学们刚才,这个问题了,这个谈得都不错。我还想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元方,7岁的元方,能够对友人说出那么一番话,说明元方怎么样啊?

生21:说明元方在家里受到的教育比较多一点,比较严格一些。师:家庭教育好严,好!生21:也说明元方有教养。(师:有教养。)不会用出口骂别人。师:不会用出口骂别人。即便是别人骂了他,他也不会骂别人。生21:再这一点,也同时说明元方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有教养,对自己孩子(教得)非常好的人。

师:教子有方的人,是吧!还有没有,继续回答。

生22:我觉得还可以说明元方对自己父亲的(尊重),儿子对父亲的爱,极力要挽回父亲的尊严。

师:极力挽回父亲的尊严,可以看出陈寔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生23:也可以看出元方不是那种看到高官就会拍马屁的人。[吴海宁点评:对友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讨论,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却因为没有围绕文本内容展开而显得有些不着边际。实际上,只要从元方的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友人是一个‚无信无礼‛的人,若加上官高两品一说,那么友人就是一个很爱摆官架子的‚无信无礼‛的人!其实,在当时,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不是看你官有多大、地位有多高,而是看你是否遵从‚五常‛,友人失信无礼,自然是无德之人。对于无德之人,名士是不屑于相交的!所以,即便是‚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仍然会‚入门不顾‛!] 师(笑):哦,也是。(元方)不是看到高官就会拍马屁的人,是家庭有教养,父子之间有亲情的那么一种家庭关系。好,同学们对课文的这么几个问题都谈得很多。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老师的观点。

生齐:想。

师:下面了,我来说说我的观点。(点击课件,图略)我认为,作者在这里是借这件事来表现友人的无信、无礼;借元方的责客语来表现元方的聪颖、机智,同时也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换句话说,就是做人要讲诚信。

(老师停顿了一会儿,等学生做笔记,学生忙记了起来)

[吴海宁点评:在这里,教师又拿出了自己的权威论断进行说教,这使得以前的讨论失去了其存在价值和应有的意义!其实,学生的许多言语都是很出彩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只要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我们作教师的就应予以肯定,而不是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在这里,教师不必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只需对学生所发表的观点进行总述即可!] 师:这些道理,(在)相隔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还有用吗? 生齐:有!

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不仅要继承,还要发扬。同学们谁能告诉我诚信二字的含义是什么 ?诚信二字的含义是?你说!

生24:诚实,有信用。

师:诚实,有信用。诚实是对自己而言,讲信用是对他人而言。对已对人都要讲诚信。联系实际来看,从近处来看,生活中我们一不小心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这就是厂家不讲诚信给我们顾客带来的烦恼。从大处看,我国加入了世贸,大家必须学会遵守商业规则。遵守商业规则的基础就是诚信。从远处看,同学们未来是弱势,未来的十年就是你们的天下,(是)加入世贸以后的新一代就是你们。那你们能否做一个现代人、世界人呢?这是老师所思考和担忧的。因此了,我想把诚信二字送给同学们,做为你们人生的座右铭。(教师板书诚信二字于黑板上)希望大家能以诚信二字时刻警醒自己。

[吴海宁点评:对于诚信的理解,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教师的说教很是空洞乏味。这样的生搬硬套式的说教不要也罢!若能让学生说说学习本文之后的收获或获得的启迪,那学生的表白可能比教师的更精彩!] 师:下面,同学们再看幻灯片!看看幻灯片上的课文怎么啦?(教师出示课件,上为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的课文)

生:没有标点!

师:好!没有标点,无标点是古文最早的样子。谁能在这种状态读出句读、语气、语调,这才是真功夫。哪位同学来试一试?

(学生多人举手,教师点一女生读)生25:陈太丘与友期……

师:好,她读得很好!那么,我们下面大家齐声地读一遍。陈太丘与友期,预备,起!

生齐:陈太丘与友期……

师:同学们自由读几遍,我们要求大家能够背诵。(学生自由读,不足一分钟后)

师:行了吗?好,我们请这一组的同学给我们表演一下。好,请你们齐声地背诵《陈太丘与友期》。预备,起!

(小组背诵)

[吴海宁点评:这是一个相当蹩脚的设计!明眼人一看到这里,就知道这是在做课,是在表演!这不是真实的课堂!须知,语文教学本不应是这样的,它应是很本色、很清醇、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 师:好!学习古文,吸收古汉语的语言精华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有三把钥匙,语言就是其中的一把。古代汉语它积淀着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流传至今,被提炼、浓缩、固化到现代仍然使用的现代汉语之中。那么,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二者融汇贯通,这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一条捷径。下面,请同学们看这三个成语。

(课件显示:积累成语 期—不期而遇;去—去危就安;引—引吭高歌,意思均附在后)

师:不期而遇、去危就安、引吭高歌,其中的期、去、引本个字的含义是约定、离开、拉,和我们课文里完全吻合。那么,下面了,我们就再给同学们三个词语,请同学们查工具书,找出相关的成语,并把它写在黑板上(三个词语是:舍,信,顾)。

(学生查字典,学生一一上台写出,由于仅准备了一支笔,教师多次解释……同时,点部分学生说已查到的词语。)

师:其实呢,有很多很多的成语,是吧!如果我们要学习古汉语,把它和成语结合起来,对丰富我们的词汇是很有帮助的。同学们找得的确很多,把老师所找的全覆盖在里面了。下面我们来看——

(出示课件,显示:锲而不舍,言而有信,瞻前顾后)

师:同学们自己找的和老师找的,请大家把它们收集在你们的词语本上。快,快一点!

(学生在词语积累本上记录所收集到的词语,教师看黑板上有信口开河与信口开合,便问道—)

师:信口开河、信口开合,这两个成语是谁写的?曾毅(音),你说说吧!为什么这两个,曾毅,你说说看?

生26:就是,我这书上信口开河与信口开合,这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有两种写法。信口开河的意思是说随口乱说一气,又作信口开合。这两个都是一样的。

师:哦,都是一样的。那么同学们在积累的时候,这两个一样的,就用一个我们最常用的‘信口开河’,就可以了。就不要把它们都写下,知道有这两个就行了。速度快一点。

(过了一会儿)

[吴海宁点评:教师的这个设计本是我最欣赏的创意之一,让学生积累成语,这与单元目标的要求是相一致的。但问题是教师的处理却很不令我信服。若要我来做,我便会让学生先解释‚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期‛、‚相委而去‛中的‚去‛、‚下车引之‛中的‚引‛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找与此意思相吻合的成语‚不期而遇、去危就安、引吭高歌‛。例子教学完成之后,再让学生解释‚太丘舍去‛中的‚舍‛、‚则是无信‛中的‚信‛、‚入门不顾‛的‚顾‛的意思,然后查字典找意思完全一致的成语。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是不是既能检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的掌握程度,还能做同类积累,达到一举两得?] 师:好,最后我们回到标题上来。(点击课件,出示内容略)陈太丘与友期,太丘是县名,陈太丘陈寔曾在太丘做过县令。所以称陈太丘。那么,古人有一种习惯,喜欢用官名和地句来做称呼。其实这种习惯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也有。古人大家最了解的柳宗元,大家又称他柳河东。这种现象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也有。比如说,我们学校有的老师被叫做詹几何、李代数,同学们能从这种称呼中体会到什么感情色彩呢?说说,就随便说说!

生:亲切。

师:亲切。还有呢?尊敬,还有对他的肯定,对他的工作做的肯定,是吧!那么,由此类推,人们称陈寔为陈太丘,是不是也对陈寔工作的肯定?肯定他的政绩、学识、声望的一种肯定。陈寔父子都是汉末的名士。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就是一部记录汉名士的书,是我们古代最早的一部记录名士言行的书。鲁迅先生曾经评价这本书为‚名士的教科书‛(课件显示)。是的,它记录了名士的言行,又用这些名士的言行教育着我们。书中的宝贵文化遗产至今被我们所继承,因此说它是一本教科书。同学们,课下读过这本书吗?

生:读过!

师:有没读过的吗?老老实实地举手看看有多少?(有学生举手)

师:还有同学没读过。我要说,好书不读此乃人生一大憾事。希望同学们多读一点书。今天的课就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吴海宁点评:对陈太丘为什么可以称为陈太丘这一问题的解释是可以的,但教师把古人表示敬称的这种方式套用到所在学校的教师身上,可信度有几何?值得我们思考。] [吴海宁总评]本节课,从教学流程来看,教师严格按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显得板滞有余、灵活不足,这暴露出教师教学个性的缺失。从对文本的解读来看,有广度但深度不足,这主要是教师没有与文本做好对话的缘故(参见拙文《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就应进行的对话》见‚桥夫语文在线‛)。

从师生关系来看,较为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可教师做为一个知识权威在学习中的作用过于强大,学生自学、探究不够。从语文课的独特性来看,本节课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期日中是不是科学的讨论、对诚信的说教、课堂成语积累的处理、教师机械地把课标理论嫁接到课堂教学的实施中使课显得板滞、教师教学语言的不规范性问题、教学的时效性(愚以为,本文只需用一个课时,而不是两个课时)、语境的优化(含资源的调用)等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反思这个案例,我不禁要发出这样的感叹:怎样把新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时间,的确值得每位课改专家思考及教师深钻呀!语文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走,我们任重而道远啊!

陈太丘与友期》课堂实录

《陈太丘与友期》是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文章短小,共136字,(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期、舍、顾、委”等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自主合作及探究的方式,有理有据且多角度的评价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语,评价人物。教学难点:如何看“元方入门不顾”。教学过程:

老师今天这节课要和大家有些约定,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课前约定(PPT出示)1.回答问题:举手

2.表达者:面向听众,照顾多数,声音洪亮。3.倾听者:学会倾听,积极回应,及时评述。

同学们写了这么多带有“期”的词语,那么请大家小组交流归纳在这些词语中“期”有哪些含义。经过交流,“期”的解释有时限期限(《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盼望(期盼),量词(用于刊物或其它分期的事物)(进入课堂第一板块

一、知“期”)(课件展示)

拼音 qi 會也。从月其聲。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qí)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二、读“期”)初读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要求: 粗读,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复述大意 借助注释独立疏通

教师巡视指导圈点勾画 1.小组合作交流疑难 2.全班交流提出疑难 质疑 答疑 3.重点字词强化(课件出示问题)

(1)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词语:(2)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区别的词语:(3)两个字形不同而意相近的词语:

小组汇报解答结果,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全班掌声鼓励。

三、悟“期” 分析人物言行 提问:

1.文中的友人、陈太丘、元方各自有怎样的言行和表现?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言行和表现?

2.假如你是文中三人中任意一位,你将怎样做?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无论是文中的哪一位人物,同学们的观点是都应该遵守约定。

四、说“期”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约定:大至社会、国家,小至学校、班级、家庭,还比如说。这节课的开始我们就有约定,学习生活中有《中学生日常规范》《中学生行为准则》等约定我们的行为,那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小组内讨论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约定。1.举生活中的约定:

2.历史中遵守约定的例子

3.有没有不守承诺的例子(学生说,教师补充)2.阅读

转:我们的古人留给了我们诚信的范例:《尾生》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1)简要说说故事 生:讲述故事大意

(2)你的结论 只有信守承诺,讲究诚信,我们的社会、生活才会和谐。作业: 1. 搜集有关“约定”的历史故事 2. 整理本课文言词语,默写全文

第四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一﹑寓言导入: 师:都说我们班的同学个个优秀,你们不但爱思考问题,还敢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这是两种非常好的学习品质,带着这两种好的学习品质,让我们开开心心地度过这45分钟,好不好? 生:好

师:有一则寓言故事,讲一个年轻人在人生的长河中,到了一个渡口,他已经拥有了“金钱”“”美貌“”才学“荣誉”“诚信”等七个背囊,小船一路驶来,风平浪静,可到了河中央,忽然风起浪涌,险象迭生。善良的船夫建议年轻人丢掉其中一个背囊,以求平安渡河,年轻人犹豫了一会儿,把诚信扔下了河。把诚信扔下河的年轻人能平安渡过人生之河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茫然)

师:让我们一起到今天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二﹑初读感知: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想要读懂故事,首先得读顺课文。女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意,读出停顿。男生认真听,做好点评准备。女生:(齐读课文。声音整齐,但读到个别字时声音较小)

师:我们班的女生很默契,男生来评一评女生读得怎么样?有没有没有读准的字?

生:(齐声说):没有,“不”字读fǒu。因为它是个通假字,通“否”。(老师板书)

师:同学们在初一刚学文言文就知道了通假字,通哪个字,就读哪个字,很了不起!字音没有困难的了。我觉得,节奏方面要注意。你们觉得哪个句子的节奏难处理?

生:“陈太丘与友期行”。

生:我认为“陈太丘与友”一拍,“期行”一拍。

师:很好。

生:“待君久不至”。

师:谁来读读。(一生读)

师:噢,他是在“待君”后面停顿,同学们说对不对?

生齐声答:对。

师:好,我们一起把这两句难读的读一读。(学生齐读)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再读课文,一定读的更好了。谁来试试?(一生读。)

师:这位同学有点紧张,有两处读得颠三倒四。但语气语调节奏读得很准。师:大家齐读,好不好?

生齐读全文。

三、疏通文意:

师:接下去请大家利用注解或工具书,口译全文,疏通文意,若有不懂的,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不了的,提到班级里集体讨论。要求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给重点词语加点,疑难句子画横线,并写上评注,疑难问题在旁边打个问号。师:好,就按照我举的这种方法,请你们开始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气氛活跃。三四分中后)

师:好,请把你们遇到的疑难的字词句,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生:“非人哉,与人期,相委而去。”

生:不是人啊,与人约好一起走的,却不再等待就走了。师: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个地方难翻译? 生:本来是“相委而去”,因为注解中有了,所以是“非人哉”。师:(笑道)注解中有的,不一定就不难了。“委”是什么意思?“去”又是什么意思?

生:“委”是丢下的意思,“去”是走了的意思。生:“去”是离开的意思。生:“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生: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师:我认为你翻译时,还没有把省略的补充上去。你认为什么地方有省略吗? 生点点头。

师:请你再翻译一遍。

生:你中午没到,就是没有信用;你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师:很好。谁还有问题? 生:“待君久不至,已去。”

生:我父亲等你,等了很久,你还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师:这位同学现学现用,把省略的都补充完整了。太了不起了!(老师竖起大拇指)

师:好象同学们没有疑难的了,起先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时候,有同学在争论“下车引之”的“引”字。根据注解是什么意思? 生齐声答:拉

师:有同学说,拉什么啊?是拉车吗? 生:拉元方。

师:这个“拉”字,说明客人怎样的心理? 生:有惭愧之心,道歉之意。

师:所以翻译这个句子,最好把这个意思补充上去,说起来,容易让人理解。哪位同学试一试?

生: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想表示歉意。

师:非常好。文言句意我们都懂了,同学们也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屏幕,左边红色的字体是刚学过的文言词,根据这个意思,我们来猜测右边成语的意思。生:不期而遇是没有约定就相遇了。生:引吭高歌意思是拉着嗓子高声唱歌。

生:拉着嗓子高声歌唱。瞻前顾后是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

师:对,指处理事情犹豫不决。同学们真棒,带着我们的收获,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生:(听得很仔细。)

四﹑探究人物,表达看法:

师:我读得好吗?好的话掌声鼓励一下。(掌声起)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生:读出了感情。生:读出了“怒”。师:“怒”,谁怒了,为什么发怒? 生:友人怒了,因为太丘不等自己就先走。师:试试读出友人的怒来。(生读“友人便怒”句)生:元方怒了,因为友人当着他的面骂自己的父亲。师:试试读出他的生气来。(生读“元方曰”句)生:还有太丘也生气了,如“太丘舍去”(重读“舍”字)师:同学们认为谁的发怒更合乎情理?

生:元方,因为他是为了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而生气。生:我认为太丘的怒也合乎情理,友人失约啊!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元方,为了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而生气。你认为他“入门不顾”做得妥当吗?

生:妥当,这样可以让友人明白自己的过错。

生:我认为不妥当,友人毕竟是客人,如果把客人丢在门外,元方作为主人岂不是也显得不知礼。

师:是的。好,我们从中看出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元方,一个坚守原则的太丘以及一个粗鲁不守信不知礼的友人。总之,三人都生气了,都留下了遗憾。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能使大家不留下了遗憾,假如你是陈太丘或友人或元方,你会怎么做? 生:假如我是元方,我会告诉友人这样做不对。

生:假如我是太丘,我会多等一会儿友人,等一会儿如还不来就跑到他家里去看看是不是有事,需不需要帮忙。

生:假如我是友人,我会让自己冷静下来,自己去赶上朋友,并向他道歉。生:假如我是太丘,我会留一张字条叫元方交给友人。

师:是啊,同学们真聪明,与其激化矛盾不如让元方成为传递友谊的信使,这样多好呀!一篇小小的故事竟能涵盖如此丰富的内容,真是值得我们再读一读。来,齐读一遍课文。

五、创新表演:

师:大家都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想象和创造。表演这个小故事。演员人数自定,不准带书,可用现代语言,也可用文言。给你们五分钟准备。

(学生各自排练,教师巡回指导。)

(五分钟后,请一组学生登台表演,表演结束后。)师:请同学们点评。

生:表演得很逼真,人物的语言栩栩如生。

生:客人表演得很生动,粗野无理的时候和惭愧歉意的时候各不相同,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生:他们的表演很有创造性,有些地方省略的都表现出来了;有些是他们自己的创造的 师:的确,表演很出色,这几位演员都有表演的天赋。但,有一处,我觉得不妥,师:原本以为这是一个小小的有关诚信的故事,没想到经过同学们的讨论阅读,在读出了诚信的同时,还读出了宽容沟通勇气等新的理解,让老师出获得了一个全新的阅读体验。让我们记住这个故事,记住做一个守信知礼﹑有勇气懂得宽容的人。下课。六﹑教学反思

我根据新课程理念,以活动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活动有五个环节:①寓言激趣,以年轻人丢弃诚信的寓言故事引入。②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出句读,读出节奏,读出意思。③以演促教,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由几个有表演才能的学生编写课本剧.课堂上展示才艺。④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学生参与积极,思维活跃。

本堂课有待改进的地方有:一是学生表达观点后,教师的夸赞有点突兀的感觉;二是学生精彩的表演后,教师评价不到位;三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仍然是个迷。

胡菲雯

第五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导入:出示幻灯片漫画《曾子杀猪》,让学生讲述漫画所描述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明确《曾子杀猪》;诚信待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诚信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示: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注意把握人物性格(出示幻灯片)

二.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理解文中字词,复述故事。(教师给予评价)

2.当堂检测。

期()日中()乃()委()引()顾()尊君()家君()

请同学解释以上字词

三.现场表演。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请3位同学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作简要评价)明确: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

四.自学指导。

刚才看了同学们的精彩表演,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

1.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元方的特点如何?他从哪些方面反驳客人?

明确:1.友人,言而无信、粗野蛮横、无礼、知错就改。

2.元方,争锋相对、义正词严,机智勇敢,懂得维护家人尊严和为人之道的少年,直率,正直不阿。

3.讨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让同意支持“失礼”的同学举手,并请坚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分别说出理由)

明确:失礼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原谅一个能知错能改的人,不正也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并非无礼的原因:元方时年七岁,不应该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对子骂父、低劣品行的人可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3.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你是怎样做的?(言之有理即可)

五.小结。

本文通过对话的形式,突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告诉了我们“诚待人,实处世”的道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个诚实守信、品行高尚的人。

六.拓展延伸,仿写句子。

例句:诚信是那黑夜中的明灯,失去它你讲寸步难行。(教师读学生所写句子)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背诵全文。

七.作业

1.解释文中重要字词。

2.写一篇关于“诚信”的短文。

下载小故事里的大道理——《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及点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故事里的大道理——《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及点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许传敏 《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它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08语文教育1班 冯莹27号 一、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并学习圈点勾划重点词句和按节奏朗读课文。 2、能简单地复述故事。 3、学习古人的智慧以......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大全]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设计意图: 本课内容较为浅显,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因此我设计的核心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尽量借助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的,同时培养学......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1 我的欣赏课《溜冰圆舞曲》是这样设计的:初听时,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再听时,让学生按节奏的变化区为乐曲分段,并辨别......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1 《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但它却是学生进入中学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在构思这篇课文的教案之初,一个重要的理念已经明确,那就......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主要是在写陈元方的聪明活泼,诚实守信。文中“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