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促进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小编推荐)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促进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
王建成
(2011年11月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既是规范服务、合规守纪、促进发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的总结会,也是旺季工作部署会,同时也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动员会。昨天,洪军书记对全省开展的“规范服务、合规守纪、促进发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进行了总结,洪德副主任对今年的旺季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两个讲话是经省联社党委研究讨论确定的,希望各地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教育氛围,对旺季工作提出的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全面完成既定的任务目标。今年,对于农村信用社而言,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年份——全国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省联社成立6周年;全省农村信用社“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起步。回头看,过去的60年,农村信用社是在体制跌跌荡荡、经营起起伏伏的状态下艰难度过的,省联社成立的这6年,是伴随着“治散、治乱、纠错、纠偏”的一系列
举措走过来的,漫长的60年和最近的这6年我们取得了哪些成绩?有什么成败得失值得探究和思考?哪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哪些我们要毫不留情地坚决摒弃?向前展望,未来的五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我们的市场定位在哪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我们要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上做哪些转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去思考,从而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研究确立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各项措施。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的重大意义
当前,全省农信社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深刻认识加快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是应对市场竞争、巩固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的迫切需要。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放开,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已经彻底被打破,多家金融机构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并呈现出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重返“三农”和县域金融市场的农业银行,已经明确提出:“计划到2018年,力争将‘三农’业务发展成为全行的支柱业务”,邮储银行正在大力缩小存贷比,抢占农村信贷市场份额,哈尔滨银行、龙江银行甚至外来的锦州银行、内蒙古银行等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把业务触角延伸到农村地区,力
度之大、速度之快让人吃惊,而且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涉农业务发展迅猛;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以及农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业快速发展,已经对农村信用社的存贷业务产生了实质性冲击,甚至在一定程度形成了“挤出效应”。竞争对手来了,这是我们改变不了的现实,我们与这些金融机构竞争,除了网点尚有一定的优势外,在历史包袱、队伍素质、科技水平、体制机制、管理水平等方面全处于劣势。面对龙头地位的动摇,市场份额的下降,客户资源的流失,我们别无选择,在竞争对手羽翼未丰、立足未稳之际,只有加快发展,强筋健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不断巩固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只有快人一步,胜人一筹,在发展中抢占先机,才能创造更大的领先优势,始终做农村金融服务的引领者,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者。
二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是缩小同业差距、实现尽快赶超的迫切需要。改革试点以来,我省农村信用社取得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截至9月末,存款余额已达1288亿,是2004年的三倍多;贷款余额1091亿,是2004年的四倍多; 2005年到2010年五年累计盈利73亿,大大超过建社60年来的盈利总和。账面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也都有很大提升。同时,各项管理逐步走向正轨,经营机制不断完善,科技水平大幅提升,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加大。
这些成绩都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充分认可。但是,横向与全国同行业相比,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007年至2010年四年间全省资产规模增长7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2010年资产总额仅排在新疆、青海、宁夏、海南之前。各项贷款余额排在新疆、宁夏、青海、甘肃、海南之前。各项存款余额排在青海、宁夏、海南之前,发展速度不快。主要监管指标偏低,位次靠后,发展质量不高,可持续性不强。在全国30个农村信用社中,资本充足率排名19位,较全国平均水平仍低0.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额排名17位,不良贷款率排名24位,贷款损失专项准备缺口排名15位,亏损挂帐排在全国第28位,成本收入比排名第23位,资产利润率排名第28位。尽管有区位、基础、环境等因素的差别,最根本的还是我们的经营管理机制不活、创新动力不足、发展势头不强劲,只有加快发展,奋起赶超,才能不断缩小同业差距,早日跨入先进行列。
三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是消化历史包袱、化解各类经营风险的迫切需要。不良贷款占比高,历年亏损挂账多,包袱沉重,各项监管指标基本在审慎监管标准之下,步履维艰。2010年末,全省监管评级五级以下(含)县级联社23家,其中五B级的县级联社15家。23家高风险联社占全省机构总数的28.4%,形成账面资金损失占全省资金损失总量的
62%。23家高风险联社剔除股本总额,已形成账面资不抵债额占全省资不抵债总额的72.3%。部分联社的风险短时间内难以有效化解,极易引发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沉重的包袱、经营的风险,都需要在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中逐步消化和解决。
四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是提升服务水平、适应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形势的迫切需要。我省是全国农业大省,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和商品量分别居全国的第二位和第一位,耕地面积为全国的四分之一强。一方面,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规模却排在全国的后几位,与农业大省不相称。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市场需求等都已发生巨大变化,全省上下正在全力推进“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和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战略,而还在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尚未形成抢抓机遇、顺应形势、主动而为,敢于担当的发展氛围。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深化服务内涵,增强服务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全省发展大局、服务地方经济,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彰显价值,提升地位。
五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是改善员工生活条件、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迫切需要。广大干部员工与农村信用社休戚与共,唇齿相依。改革试点以来,广大干部员工对加快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期望很高,思进、思变、思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更加迫切。但由于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导致发展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高、经营效益增长缓慢,从而影响了员工收入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越是业务不发展的地方,员工收入水平就越低,队伍就越不稳定,违法犯罪案件就相对越多。只有不断加快发展,提高经营效益,才能逐步提高员工收入水平,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干部队伍才能得到稳定,才能更加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有效扼制违规违纪案件发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全员干事创业的激情,激发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广大员工共同创业、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良好局面。
总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做大规模,这是全省农村信用社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改变的硬道理。只有增量的扩大,才能实现结构优化、能力提升、效益增加、风险降低、生活改善的目的。
二、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从解放思想开启的。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就没有改革开放事业的兴起,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就没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解放思想贯穿于改革开放发展的全过程,党的重大决策都体现了解放
思想的精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先后经历了三次重大思想解放的高潮。1978年,以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宣言书的第一次重大思想解放高潮,打破了“个人崇拜”的桎梏,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在全党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牢固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 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标志的第二次重大解放思想高潮,走出了姓“马”姓“修”的误区,搞清了姓“社”姓“资”的范围,解决了长期以来在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关系问题上的理论困惑,坚定不移地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1997年,以党的十五大报告为标志的第三次重大解放思想高潮,消除了姓“公”姓“私”的争论,纠正了“有产”“无产”的偏见,打破了社会主义只能搞单一公有制的传统观念,确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三次思想大解放都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实践证明,我国改革的每一次突破,开放的每一次深化,发展的每一次提速,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力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力度,决定社会发展的进度,思想大解放推动社会大发展,这是人类历史的真谛。
对我省农村信用社而言,近几年通过深化改革,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现有的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的深层次弊端所带来的问题逐步显现,再用过去的思想观念无法解决现实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突破原有的思想禁区,用全新的思想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为此,要把解放思想作为突破发展障碍的根本动力,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实现新跨越。当前,我们要着重在选人用人、吸引人才上解放思想。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牢固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突出以发展论英雄,凭能力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建立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大胆引进管理型、专业型、资源型人才,为我所用,施展才华,创造价值;要着重在激励约束上解放思想。激励有效、约束有力、合规经营、促进发展;要着重在市场拓展上解放思想。区分农村和城区,向“大三农”、“中小微”企业及个体私营经济拓展,错位竞争,差异发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以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的金融服务,加快市场拓展;要着重在科技创新上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技强社的理念,突出科技在推进管理创新、服务提升、业务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要着重在产权改革上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成熟即改,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和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加快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要着重在管理方式上解放思想。创新管理手段,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
化;要着重在优化服务上解放思想。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行客户经理制,通过实施专业化、个性化、差别化的服务,提升服务水平;要着重在产品创新上解放思想。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以科技电子为支撑,以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途径,加快产品创新步伐;要着重在文化建设上解放思想。构筑全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思想解放促进观念转变,观念转变促进改革创新,改革创新促进加快发展,加快发展促进面貌改变,面貌改变促进地位提升。解放思想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转变观念的过程。就是立足一个“破”字,树立一个“新”字,就是破旧立新,开拓创新。就是通过思想大解放,破除头脑中不合时宜的旧观念。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吉书记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明确要求:要大力破除不利于改革创新的思想障碍,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认识,把思想从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从旧的发展观念和工作习惯中解放出来。这些思想很深刻,抓住了转变观念的要害,就农村信用社而言,必须要按照这些要求,审视、梳理我们自身观念上的差距和问题:
第一,必须从自我满足、自以为是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树立开拓进取,发展至上,不进则退的新观念。长期以来,我们总以自身的一些优势和“老大”、“主力军”自居,自我满足、小富即安,不想发展、不愿发展,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正视对手、正视我们的发展理念,审视和评估自身的定位,既要坚定不移地走支持“三农”这条路,也要放下架子、摆正心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为“三农”发展干实事,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实现社农“共赢、共荣”。
第二,必须从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树立超越常规、突破定式,跨越发展的新观念。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观念和心态在农村信用社十分普遍,经营固执保守,不会开拓、不敢创新、不愿突破,不学习、不了解全国同业的先进理念和前沿的改革创新经验,不研究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不研究客户群体的服务需求,习惯于老模式、老办法,遇到问题只停留在表面,不愿意深入研究,使得我们的创新能力不强、开拓精神不足,严重影响了业务的拓展,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科技立社、人才兴社的理念只停留在讲话上、要求上,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上。
第三,必须从悲观失望、萎靡不振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树立增强信心、攻坚克难的新观念。我们的体制机制、管理水平落后,历史包袱重等制约信用社发展的因素是现实的、客观的,但由此而产生的自卑、不作为是更可怕的。有的同志对农村信用社加快发展严重信心不足,自己看不起自己,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甚至手足无措,无所作为。这些心态导致羞于推销自己,不会宣传自己,不愿宣传自己,对上信息传递、媒体宣传和广告投放严重滞后,形成了恶性循环——越不宣传,政府和公众就越缺乏了解,公众越缺乏了解,信用社的业务就越难拓展。
第四,必须从计划经济、行政命令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树立按经济规律办事,用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员工行为的新观念。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的行政模式,习惯于行政命令、计划控制,对挖掘基层、员工内在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缺乏有效的手段,重处罚、激励不够,重管理、约束不当,没有形成按市场需求和经济规律运营、以机制管人、管事的科学方式。
第五,必须从“物本位”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过分强调物质生产和物质财富的作用,忽视人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需求,忽视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工作缺位,对员工改善生活条件的基本愿望关注的不够。员工爱社如家、爱岗敬业、合规守纪、顾客至上等文化理念尚未普遍形成,导致员工发展的思想动力不足,违规违纪频发。
三、理清思路,改革创新,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解放思想的目的是提出认识事物的新理念,寻找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新方法,探索突破旧体制约束的有效途径。解放思想不能只在思想领域绕圈圈、打转转,坐而论道,大鸣大放,必须有的放矢、务求实效,针对存在的问题解放思想,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成果在发展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全省农村信用社的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改革创新,积极推动农村信用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理清发展思路
1、明确经营定位和发展目标。省联社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我省农村信用社未来的发展思路做了清晰的描绘。
发展战略:践行宗旨、规模跨越、优化管理、精品服务。市场定位:坚持“立足三农”的宗旨,继续巩固和发展“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努力成为支持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
目标愿景:到2015年资产总额、贷款余额、存款余额实现翻番增长,分别达到3200亿,2400亿,1800亿;存、贷款市场份额提升至省内金融机构的前三位;农业县域的存、贷款份额提升至县内金融机构的首位;企业利润增长一倍达到53亿元,中间业务占比达到10%。这是我们最低的发展目标,我们力争要有更大的跨越,实现赶超的目标。未来
五年,全省主要经营指标在全国同业中要前移3-5位,其中,资产总额位次力争超过吉林、贵州、天津、甘肃、福建;贷款余额要力争超过天津、吉林、内蒙古、贵州、福建;存款余额要力争超过甘肃、吉林、贵州、天津、内蒙古;成本收入比力争超过北京、陕西、甘肃、贵州、云南;资产利润率力争超过陕西、海南、山西、湖南、北京。
2、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把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在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求得发展的速度。“快”是对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必须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互不矛盾,互为依托、互相促进,风险控制是手段,要在注重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开拓市场、发展业务。不能把风险管理摆在业务发展的对立面,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少发展业务和少创新就可以控制风险,不能因为发展而不顾风险,更不能因为害怕风险而阻碍发展。必须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围绕国家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要求,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营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经营模式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质量、规模、效益和速度的有机协调统一,防止盲目扩张规模,忽视资产质量,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健康可持续发展。
3、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在服务主体上坚持差异化,面向农户、面向社区、面向个体工商户、面向专业
市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细分市场,细分客户,瞄准“小、优、特、专”行业,实行集约化经营,避免盲目与国有大银行争项目、抢市场。在服务方式上坚持差异化,充分发挥决策链条短,办事效率高,“小、快、灵、精”的优势,突出特色,树立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渠道建设上坚持差异化,充分发挥点多面广,服务零距离的优势,优化网络布局,延伸服务触角,深入到村屯,服务到田间地头,发挥金融纽带作用,做农民的朋友,巩固多年的深厚感情。
(二)充分抓住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机遇
“十二五”时期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是有巨大发展潜力和良好发展机遇的重要时期。
1、从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看,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国家把“稳增长控通胀”作为第一要务,货币政策持续趋紧,先后几次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收紧了银根,限制了流动性,贷款规模紧缩,为了抑制CPI居高不下的势头,国家将持续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总的紧缩形势短时期内不会改变。对农村信用社而言,这种影响相对有限,国家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政策进一步持续,这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从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战略看,全省上下正在全力实
施“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和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两大平原”综合开发,着力推进水利化建设、科技化建设、机械化建设、合作化建设、产业化建设、市场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生态化建设,这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3、从国家对农村金融的政策导向看,近日,国家银监会先后两次下发了关于监管评级五、六级联社历史包袱和经营风险状况的快速调查通知,围绕不良贷款和历年亏损挂账情况进行了详细统计。银监会合作部姜丽明主任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接下来银监会将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落实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各项扶持政策,指导各级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银置换农信社不良资产,帮助其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同时,鼓励引导各地农信社实施股份制改革和增资扩股,通过股东购买方式化解不良资产,加快历史包袱的化解进度”,由此可见,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深化改革还将会给予相应政策。
4、从地方党政的认识看,随着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和支持县域经济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和支持农村信用社工作,把农村信用社当成政府自己的银行,在农村信用社改制、打击逃废债、创优发展环境等方面积极予以支持,这为我们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5、从我们自身看,换届以后,各级联社新班子、新干劲、新气象,上下一心,求真务实,发展信心不断增强,员工队伍结构逐步优化,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一年来信贷和非信贷资产风险排查,摸清了底数,找准了症结,农村信用社的核心价值观、稳健经营、合规守纪、执行力建设等文化正在逐步形成,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牢牢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步伐,积极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就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
(三)认真抓好“十项创新工程”的全面落实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改革,就被动;不创新,就落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原动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省联社结合《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制定了《关于加快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重点实施“十项创新工程”,即体制创新工程、机制创新工程、管理创新工程、产品创新工程、服务创新工程、科技创新工程、人才创新工程、环境创新工程、文化创新工程、保障创新工程。全省农村信用社要把这“十项创新工程”作为实现农村信用社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突出人才强社、科技立社、文化兴社在加快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积极推进体制、机制、管理创新的进程和质量,加快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的步伐。这“十项创新工程”省联社还将分别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为把“十项创新工程”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省联社党委对省、市、县各级联社提出如下要求:
1、把握四项原则。一是尊重客观规律。就是要尊重银行业特有的规律,始终坚持探索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有效防控风险之间符合客观规律的平衡点;始终坚持探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金融需求与加快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良性互动机制;始终坚持探索更好发挥银行业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支持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立足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立足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实际,正视自身条件,又不唯条件,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科学谋划思路,寻求创新途径。三是坚持实践标准。创新不能哗众取宠,为创新而创新,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防止毫无根据的创新,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科学、重在发展,力求达到预期目标,在实践中检验、完善。四是做到风险可控。创新必须以风险可控为前提,风险可控是创新的底线,如果创新不能评估和可控,如果创新的目的是一味地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发展质量,那么,这种创新就有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我们既要看到创新对加快发展的推动作用,又要对风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把创新的风险置于可控范围内。
2、制定实施细则。《关于加快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十项创新工程是总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下一步,省联社将集中优势力量,成立专门起草工作小组,充分学习、借鉴外省同行业和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成功案例,结合我省农村信用社实际,研究制定每一项创新工程的具体实施细则,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印发。各地、各县要结合区域特点和自身实际,深入研究加快改革创新的目标、方法和措施,结合省联社下发的实施细则,分别制定各自的创新工程工作方案或实施细则。在实施细则的制定上要突出两个字,一是“新”。拒绝拿来主义,照搬照抄,不落俗套、不守陈规、不走老路。要破旧立新,标新立异,体现个性化、差异化、超前化。二是“实”。拒绝形式主义,华而不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实事求是,客观实在,可操作、可实施、可运用。
3、建立工作机制。“十项创新工程”每项都有若干项具体任务,每项任务中既有工作思路,也有工作措施,任务重、要求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全省各级农村信用社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把实施“十项创新工程”作为推动全省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摆上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安排,全力以赴确保每项工程顺利推进、各项目标如期实现。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联社成立“十项创新
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省联社主要领导任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负责统一领导部署、组织协调。每项创新工程都成立推进小组,负责具体推进实施。各地、各县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一把手负总责,全程参与,靠前指挥,其他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确保每一项创新工程有人抓、有人管。二是落实责任主体。层层建立“十项创新工程”推进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各自分工,将每一项创新工程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建立信息反馈、工作协调、专项督查等配套推进机制,促进各个责任主体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创新工程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建立考评机制。根据“十项创新工程”的总体目标,制定绩效考评办法,把“十项创新工程”实施业绩作为各地、各部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履职效能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把责任主体的任期任务与本单位的总任务、年度工作任务和阶段性工作任务相结合,细化、量化、具体化考评内容,确保设计科学合理,指标考评落实到位。四是强化督导检查。围绕“十项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综合督查与专项督查、集中督查与跟踪督查、现场督查和调研督查相结合的督查工作机制,重点督查组织推进、政策落实、实际成效等情况,切实推动各项创新工程的领导到位、合力到位、措施到位、推进到位。
4、强化政策支持。一是突出经营主体地位。省、市联社进一步转变职能,给县联社充分的经营自主权。省、市联社突出:管方向。确保任何时候“不偏向、不出轨”;建制度。制定基本行业制度,加强检查督导,提高制度执行力;强队伍。重点加强四级班子建设和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严自律。检查监督县级联社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控风险。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作为省、市联社履职的重中之重;搭平台。做单个法人社“干不了、干不好”的事,在资金调剂、产品开发、科技电子、信息咨询、行业形象宣传等方面为社员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二是加大投入。研究制定“十项创新工程”资金使用制度,建立高效、畅通的资金审批、使用、核算体系,加大创新工程的资金投入,每一项创新工程只要有利于防控风险,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实力,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经过科学的评估论证后,要快速启动,尽早实施,资金上要全力保障,把钱用在刀刃上。三是集中优势力量。要把最优秀的人才,最精锐的力量集中到“十项创新工程”上来,提供智力支持,推动创新工程的顺利实施,探索通过引进创新人才和创新工程外包的机制,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
5、突出工作重点。“十项创新工程”突出了加快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推进农村信用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切入点和关键点,都是重点,都很重要,各地要统筹兼顾,不偏不
倚,整体推进,加快实施。每一项创新工程都有很多具体工作任务,各地在推进实施过程中,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区分轻重缓急,区分条件是否成熟,突出工作重点。对于成熟的项目,要早启动、早实施、早见成效。对条件暂不具备的项目,要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加快推进实施。
6、营造良好氛围。“十项创新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和氛围,保障实施。一是做好宣传发动。各地、各县要分别召开创新发展动员大会,做好员工的思想发动工作,激发干部员工创新发展的热情,集中力量,凝聚智慧,人人参与到创新发展上来,人人为创新发展献计出力。二是设立创新奖。对“十项创新工程”整体推进效果突出,推动发展成果显著的单位给予重奖,对单项创新工程在全省具有代表性和推广价值的单位给予重奖,对“十项创新工程”实施推进业绩突出、贡献较大的领军人物给予重奖,对在产品研发、科技建设等方面涌现出的创新人才给予重奖。三是研讨交流经验。省联社将每半年召开一次创新发展研讨会,捕捉前沿信息,掌握最新动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每年召开一次“十项创新工程”推进会,总结阶段成果,解决困难问题,研究推进措施。随时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各地、各县要加强沟通联系,组织开展创新发展交流活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四是走出去,请进来。组织考察学习,把外省同业
和商业银行最前沿、最先进、最符合我们发展的实际的创立理念和经验吸纳进来,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指导我们的创新实践。聘请行业内专家或创新设计团队对我省改革创新进行指导、评估和论证,面授释疑,开阔视野,创新思路,推动发展。五是搞好信息反馈。全省上下要畅通信息渠道,编发“十项创新工程”专题简报,合作金融杂志开辟专栏,省联社网站及时播发创新工程推进信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志们,发展机遇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全省各级农村信用社广大干部员工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牢记使命抓机遇,集中精力谋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全力推进“十项创新工程”,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工作目标,积极推动农村信用社实现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能源基础行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公司发展三年再上新台阶、到“十一五”末初步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不能因为外部压力变大而改变。在当前的形势下,电网企业作为经济复苏、发展的“先行官”,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更要承担起肩负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这样一来,化“危机”为“契机”是重中之中。危”中有“机”,如何在危机中寻找契机,是我们要研究的首要问题。
大机会需要大智慧,金融危机给电力企业带来困难,对电力企业也是一种考验。面对危机,不仅要有不畏艰难,主动迎战的勇气,而且要不失时机地努力拓展市场,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竟争力等,这既是化“危”为“机”的良方,也是推动企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于我们如何经得住来自安全生产、供电能力、营销管理、企业管理、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面临考验,准确的把握新***、大***的发展契机,化危机为契机,实现***公司三年在上新台阶的目标呢?
一、审时度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首先要做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不能按个人的喜好或是局部需要有选择地转变思想观念,而要立足全局,围绕公司发展,结合实际,统一到企业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改变习惯思维,保持清
醒头脑,主动从公司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推进工作。其次,要做学习研究、提高素质的表率。要通过深入学习思考,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各项工作的第一手资料,要善于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创造性地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高自身的履职能力。第三,要做真抓实干、务实高效的表率。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不折不扣的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决策部署。第四,要做依法经营、廉洁从业的表率。要吸取身边反面教材的教训,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办事,不能做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事,也不能做只顾眼前、后患无穷的事。第五要摒弃 “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习惯性思维,站不高,看不远,彻底摒弃“满足论”、“阶段论”、“坐等论”。陶醉于已有的成绩之中,缺乏忧患意识,缺乏进取精神和“二次创业”意识,保持充分的前瞻性。
二、迎接挑战:安全生产是关键
对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供电行业来说所以越是面对金融危机,越要把生产放在首位,在物质上给人民送去光明,在精神上给人们带来温暖,这样不仅仅获得的是企业公信力的大幅度提升,更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安全生产就是“效益”。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通常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起到经济学上所说的“乘数效应”。面对危机,一部分国内外企业纷纷撤资,导致资金倒流。这种资金倒流会对国内的投资规模产生一定的冲击,会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改善电力、水利、交通、医疗等环境,获得的将是投资者信心的增加,减缓撤资或者吸引新的投资商。对于经济增长将注入一股新的活力,让金融危机不“危机”。为此电力行业应该加大基础电网的投资力度,最重要的是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为“经济增长、财富增加、收入提高、需求扩大”的良性循环链条做好保障,实现安全年。
三、应对危机:从“瘦身”到“健身”
电力行业在面对新金融危机不仅要“瘦身”,而且得要“健身”让电力企业苗条精干、强壮结实。
瘦身,就是要推进制度改革,明晰管理界面,缩短管理链条,提高工作效率。该精简的机构精简、该合并的部门合并,全面实行绩效考核,使管理扁平化发展;其次压缩成本费用,控制生产性支出、压降非生产性支出,向管理要效益的要求,将“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寸导线”的三节约活动搞下去。
要强化预算管理,降低可控成本。要以预算管理为龙头,加强各项支出管理。各部门要严格把关,各司其职,要完善成本费用管理办法,落实成本费用预算控制目标与责任考核,强化成本费用的预算硬约束。从小处开始减,让企业瘦身。
健身,就是让电力公司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意识。实行企业大练兵,在培养团体协作精神和企业观念的前提下。公司领导加强宏观管理和微观调控的能力:中层领导增强人员调度、责任管理、文化建设方面的能力;基层员工提高思想水平和自身的职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电力行业健康稳步发展,提高竞争力。
四、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制定和实施杰出的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主要通过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稳定六大功能为企业带来有形的和无形的收益。导向功能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直接引导员工的性格、心理和行为;二是通过整体的价值认同来引导员工,潜移默化地使员工接受认同本企业的价值观。凝聚功能的作用在于: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下,员工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能够产生出对工作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以及对本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与整个企业联系起来,从而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出巨大的整体效应。激励功能的作用体现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员工的成绩被及时肯定,能够引导员工向更大的目标前进。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无形的、非正式的和不成文的行为规则,能够使员工自觉地接受文化的约束和规范,按照企业的价值观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产生约束作用。辐射功能指企业文化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在企业与社会的双向交流过程中传播到社会,起到宣传企业、影响社会的效果。稳定功能在于:企业文化一经建立,它所具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会连续持久地在企业员工内心深处发挥作用,既可以降低企业骨干员工的流失,也可以减少企业高层变动带来的影响。
许多成功的公司,其领导倡导的价值观、制定的行为标准、常常激励着全体员工,使公司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并成为对外的一种精神象征。美国当代著名企业管理学大师彼得斯和沃特曼认为,成绩卓
著的公司能创造一种内容丰富、道德高尚而且为大家所接受的文化准则,使员工情绪饱满,相互协调和适应,做出不同凡响的贡献。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詹姆赫斯克指出,无论是对付竞争对手、为客户服务,还是处理企业内外的关系,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竞争力,必然带来出色的绩效。
与此同时,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电力企业要主动地发挥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的超前作用,争当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和“护航员”为困难中的企业优化企业用电方案,实打实帮助其降低生产成本,帮助企业度过经济“寒冬”为困难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不遗余力帮助企业从困境中更快走出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很多时候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都是在与危机的斗争中成长,既有惨痛教训,也有成功经验。只要我们全员能够进一步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工作中不断增强大局意识、争先意识、主动意识、执行意识,保持头脑清醒,坚定信心,不盲目乐观,直面危机而积极合理应对,才能让我们在危机中经受考验,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行政事务部 张 巨 礁
第三篇: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为人们观察中国未来发展的“窗口”。人们希望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举措能再一次释放出“改革红利”,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开启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又好又快”这一发展理念,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曾经使用过的“多快好省”和“又快又好”的提法形成对比。这不仅仅是几个字的删减或调换。这一变化,见证了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艰辛的探索历程。“好”与“快”是这一发展理念中的两个关键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而“好”的理念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做到“好”就是要保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
要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先应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如果政府干预过多,则会导致效率降低。比如,在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中,政府干预过多,让单纯的企业行为变得不再单纯。虽然政府有责任为企业走向世界提供更好的条件,但是如果干预过多,违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那么即使企业短时间内可能得到一些利益,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政府应该做的事不断完善市场体系,而不是直接干预。另外,在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政府在宏观调控经济、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比如在“环境保护”这个市场“不愿做”的领域,政府就应该下大功夫,一方面加大政府的直接投入,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而不能把保护环境的皮球踢给市场,这样只会是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总之,只有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才能做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此外,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必须确保国家安全,使人民安居乐业,这样人民才有可能一心一意进行经济建设。试想如果一个国家时刻处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国民时时担惊受怕,又怎能大搞经济建设呢。在《决定》中指出,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把公安、武警、司法、国家安全部等部门,糅合在一起,负责情报、军队、外交、公安等的国家安全。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为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必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在《决定》中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报告中指出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这为了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从司法角度保障社会公平,维护人民权益。另外,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改革户籍制度等措施,能够很好地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现象。虽然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
巨大的成果,但广大农民并没有公平地分享这一成果。通过这些改革,能够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充分调动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另外,要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够实现“科教兴国”,实现“中国梦”。创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只是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着重对自然界的研究并获得新发现,具有基础性特点,主要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决定》中关于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科学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就是为了鼓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着重在于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服务人类,往往是以企业为主体。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自主创业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当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够有机结合,必将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最后,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们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但是,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地球关系的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实施自由贸易防战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第五篇: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重视卫生民生,优化发展环境
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认真落实县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
卫生局结合系统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县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卫生民生工程为着眼点,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卫生文化,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政风行风好转,为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和智力支持。
一、抓好卫生民生工程。坚持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民生工程作为卫生部门的头等大事,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实行卫生民生工程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分级负责,落实任务,强化保障措施,加强督查指导。推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新举措,回应人民健康新期待。一是做好新农合工作。加强资金监管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降低次均费用,最大限度惠及农民群众。二是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工作。免费为农民建立健康档案。进一步完善农民健康档案管理,在08年试点的8个乡镇基础上,加强孕产妇、儿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档案等基本信息的建立,力争全县农民健档率60%以上。卫生部远程会诊试点乡镇全部建立农民健康电子档案。同时,加强对健康档案的规范管理,真正实现“记录一生、管理人生”的目标。三是扎实推进卫
生政风、行风建设。强化民主监督,推进卫生依法行政进程;深入开展医疗领域商业贿赂治理,严格执行局机关制定的药品采购制度和大型医疗器械的准入管理,继续加大法纪宣传教育力度,严格处方管理办法、不良行为记录、经济和财务管理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从制度上消除医药购销商业贿赂发生;深化卫生行风建设。全面落实医德考评制度,深化医德医风教育,今年,卫生局将组织二次全县百姓评医院调查问卷活动,并作为年终医德医风考核依据。深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不断规范医疗服务秩序;大力实施“医疗惠民工程”。继续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县直医院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单病种限价收费制度,认真落实“一免三减”等医疗惠民措施,减免贫困患者医疗费用,使更多的群众共享卫生改革发展成果。四是强化公共卫生,推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日常工作抓规范。为进一步明确职责,成立了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规范化的日常管理制度,保证转变干部作风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制定了工作制度、考勤制度等六项制度,完善了局机关的制度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局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科室,各科室又将任务分解到个人,局、科室、个人之间签署目标责任书,通过层层分解,真正做到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标准明确、操作流程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同时卫生局还出台了“限酒禁赌”两条规定和“领
导干部有错与无为问责”制度,建立完善了公开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考核评议制、追究问责制等制度,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有职就有责、任职必负责、失职要问责”和“争创一流”的理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团结友爱的工作形象,创造性地完成09年各项工作。二是服务上抓效能。系统内各单位结合单位实际,积极细化60多项便民利民举措,进行了优化发展环境承诺,规范了文明用语,简化服务流程,公开收费和办事程序,并设立了系统政风行风、政策咨询和效能监督举报电话。三是活动上抓内涵。开展卫生文化建设,在全系统开展“十佳医生”、“十佳护士” “十佳乡村医生”、“十佳公共卫生工作者”为内容的“四个十佳”,“十强乡镇卫生院”、“十个标杆村卫生所”评选等系列活动,营造出“工作有生气、服务有名气、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的发展环境,打造出丰宁卫生新形象;实施和谐办公室文化创建行动: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油开始做起,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保护和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激情;组织开展干部职工文体活动,增进和融洽干部职工的感情;营造和谐,强化团队精神,努力做到合心、合力、合拍,共同营造心和气顺、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努力形成系统干部职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开展了 “六查、六看”活动,来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查底数清不清,看领导干部中是否存在思想漂浮、工作不务实、不积极主动,凡事推着
干、互相扯皮的现象;二查办事原则,看领导干部中是否存在办事推脱、执法不严、原则性不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遇“强”变弱、遇“弱”变强的工作态度;三查对待干群关系,看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是否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是否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为落脚点,执法职能单位在工作中是否保持廉洁、自律、秉公执法的工作作风;四查服务态度,看各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是否存在对待患者态度冷淡、推诿病患,收受红包、聚敛患者财物的行为;五查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看是否存在对待本职工作职责不清,任务不明,无责任心、事业心,办事不讲效率,平时工作中把制度当“空气”,把纪律当“玩笑”过一天算一天的混日子工作状态;六查廉洁自律,看各单位是否存在大吃大喝、互吃互喝,打净分光现象;开展下乡督导调研活动。结合落实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使各项业务工作两不误,卫生局开展“两抓两促”活动,即抓督导,促进工作落实,抓调研,促进决策上水平。
三、“七抓七促”、“八个结合”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七抓七促”: 一是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这个重点,促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抓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促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抓好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水平为内容的“两个水平”,促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项目建设,促卫生事业跨越发展。五是抓好新农合工作,促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六是抓好科学
管理,促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七是抓好文化建设,促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八个结合”:一是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二是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三是学习与剖析查摆问题相结合;四是与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相结合,通过“六查、六看”转作风,促进卫生系统作风好转;五是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相结合,即将出台的医药改方案是立足国情,按照人民需要制定的,是卫生发展重大机遇,我们要领会实质,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进程;六是要紧紧与落实卫生民生工程相结合。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卫生工作是民生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就近得到服务出发,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各类传染病控制在最低限度,使孕产妇、儿童死亡率下降等各项服务于民的工作,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七是与提质提速提效做好各项卫生工作相结合。要求局机关转作风,制定科学发展决策和规划。医疗单位,提高医技水平,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解决焦点问题,促进医德医风好转。八是与强化功能,提高素质,转变形象,促发展相结合。卫生工作是完成政府赋于的“治、防、保、管”任务,效果如何,一方面是在考核检查中体现,更多的是群众直接评价。卫生局要逐步实现从“办卫生”向“管卫生”职能转变,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通过“七抓七促”“八个结合”使卫生系统内部环境达到风清气正;理清思路,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决策,并组织实施;在全系统上下形成人
人想群众,人人服务群众的群众观念,弘扬正气,自觉抵制歪风;在卫生系统形成精谋实做,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环境和氛围。不要有“小进即满”思想,要树立“不进则退”意识,不“说做”脱节,奖过罚重,做到敢做重成,“想事、谋事、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二00九年三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