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独坐敬亭山》有感
我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很遗憾我没去过敬亭山,我不能置身其中去感受,体会李白独坐敬亭山的心情,心态……不过读诗感受。
李白七上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有感而坐此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句意: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开篇写景,飞鸟,孤云,突显山中寂静,与诗人孤独感。众鸟飞去,有种时间的飞逝物是人非之感。年轻时的梦想,志向,报复等等,瞬间即逝。身边的那些人,就像高飞的众鸟一样渐渐离去,离开。之前的那同上山的人,一起吟诗畅谈天下的人,早已不在,只有自己独上孤山。少了年少轻狂势,添了岁月沧桑感。顿悟了世事喜悲,壮志难酬独坐吟。
孤云独去闲,孤云飘浮长空,不愿停留。年少力求功与名,励志壮心拜将相。人生在世不称意,唯有独坐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句意: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这两句主在抒情,在前两句动静结合的景物中烘托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后两句的抒情则是更强调情感。
这是李白第七次上敬亭山,题目看独坐给人一种孤独感。
人生在世有多少难忘怀的事与人,此时李白在这敬亭山独坐,回想过去的世事,有展望未来。我有感:太白七上敬亭山,宜州繁复笑泪情。林深秀出埋皇姑,独居楼中吟悲愤。在这首诗中可以体会到李白对仕途难成,昔日的故人也相继离去,开始深思。
对这首诗也就这些理解。
第二篇:《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
一.导入
知识竞赛抢答
1.飞流直下三千尺,()。2.(),唯见长江天际流。3.举头望明月,()。4.(),不及汪伦送我情。
问: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作者都是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二.释题
1.仔细看老师写“亭”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2.从题目感受诗人当时什么心情?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到的?你还可以想到哪些词? 3.再读题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三.时代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漫游中度过,曾被人推荐,到长安为官,但因不容权贵,刚直不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弃官而去。这首诗就是他在离开长安十年后,经历了长期漂泊,饱尝了生活的辛酸,孤独寂寞时所写。四.疏通诗意
1.小声读诗,检查朗读。
2.根据重点词语(书下注释,查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众鸟
尽
孤云
闲:悠闲
独去闲
厌:满足(看不够,厌倦)五.欣赏诗句
1.自由读诗,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让学生画一画这幅画,什么没有了,画中应只有什么?带着疑问学习前两句。2.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
描写一种独特的景色,板书:鸟尽云去
十分幽静,似乎世间万物都厌烦诗人,远离他而去,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2)说得真好,能带着你的理解读前两句诗吗? 3.学习后两句
师:面对着鸟尽云去的孤寂,让诗人欣慰的是什么?出示后两句诗。
面对着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在诗人心中,此时的敬亭山像谁呢?(朋友、老友、知己、伙伴……)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将山水人性化,再想想,这时作为敬亭山会对诗人说些什么呢? 生:说
评价:说得真好,你就是李白的朋友 师:带着你的理解读后两句
还有想安慰、鼓励诗人的同学起立,齐读后两句
师:诗人在孤寂的时候来到敬亭山,他要寄情于山水间,山给他温暖、安慰,表达他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六.升华情感
听到敬亭山深情的话语,诗人此刻的心情怎样了?请大家来当诗人,面对着艰难的人生,面对着美好的敬亭山,朗读全诗
七.如果你站在敬亭山的角度来写一首诗,你打算怎么写?
第三篇:《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
一、温故知新,初识李白
师:知道李白吗?(生答“知道”)那你知道李白有几个名字?【板书:李白——李太白,李青莲】 师:学过一些李白的诗句吧?谁来背一背?(一生背《静夜思》)
师:明月是永恒的,面对一轮明月,李白的心头刹那间涌起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永恒和刹那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老师想问问你,你在背《静夜思》时,感受到那是个怎样的李白?(那是个思念家乡的李白。)【板书:乡愁满怀】
师:大家还想到了李白的哪一首诗呀?(生背《望庐山瀑布》)读《望庐山瀑布》,我们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呢?(这是一个潇洒的李白。他有官不做,游遍群山大川。)【板书:寄情山水】 师:还能背吗?(生背《赠汪伦》)你又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李白?【板书:有情有义】
同学们,从刚才的三首古诗中,我们感受了一个非常丰富、非常丰满的李白。咱们今天这堂课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
二、朗读切入,感受孤独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的题目呢?(生读)知道敬亭山在哪儿吗?(在安徽省宣州市郊。)
师:咱们知道“注解”上就这么说的,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宣州,多次登临过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等这些大诗人也都先后去过,并且在那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所以呀,敬亭山后来被称为“江南诗山”。好,谁再来读题目?注意敬亭山前面还有“独坐”两个字。(生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轻呀?(因为李白很寂寞,很孤独。)师:说得多好呀!他已经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了诗歌带给他的那份寂寞的感觉。谁还想和他一样再来读读这首诗的题目,感觉一下。(生读)师:多好啊!“敬亭山”三个字的音一拉长,咱们的眼前仿佛慢慢浮现出一座敬亭山,一起读题。(生齐读)读好了题,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自个儿先按自己的节奏在下面读两遍。(生自由读)师:谁想读?(一生读)读得多好呀!字正腔圆。还有谁读?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他们两个人谁读得最好?
生:她把声音拉得有点长,仿佛李白一个人坐在那里,看着敬亭山很久很久。师:她读得情意绵长,是吗?声音要降下来一点。一起读。(生读)
三、深入研究,理解孤独
师:读了好几遍了,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呀? 生:为什么“相看两不厌”,看了两遍都不厌?
师: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古人说,读书要会提问,越会提问说明你越会读书,有问题大胆地问。生提问„„
师:其实你们提的问题可以归结成一个问题,那就是,李白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由这个“独”字,能够很自然地想到哪些“独”的词语?(孤独。独自。单独„„)
师:孤独、单独、独自„„这所有的“独”分明都在讲一个意思,那就是只有一个人。这四句诗里边,哪几个词语也在分明告诉我们李白只有一个人?拿起笔,认真地一句一句地去读,画下来。(生读,并勾画)生:“众鸟高飞尽”中的“飞尽”告诉我们李白孤独一人。师:你师怎么理解这一句的?
生:就是鸟一只都没留下,全都飞走了。【板书:飞尽】 生:我感觉“孤云独去闲”里面的“独去”也告诉我们李白孤独一人。师:“孤云”是什么意思?(生答“一朵云”)
师:那么就是一朵云也飘走了,也不见了。正如这位男同学所说的,“独去”。【板书:独去】 师: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声鸟鸣,辽阔的长空一片云彩都没有,那该是一座怎样的山呀?(生答“死气沉沉”)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沉寂的感觉读前两句。(生读)多么沉寂呀!一起来读。(生齐读)师:接着看下面两句,还能从哪里感觉到李白是独自一个人?生:第四句中的“只有”。【板:只有】 师:诗句意思是什么?(“只有敬亭山”的意思就是说只有李白一个人在看敬亭山了。)
师:诗中说只有谁啦?(“敬亭山”)师:李白的眼里还有鸟吗?(“没有”)师:还有云吗?(“没有”)师:我的眼里只有你,你的眼里只有我。李白的眼里,只有——(齐)敬亭山。师:多好呀!他从第四句中找到“只有”,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我从“相看两不厌”里面的“相看”,感受到了李白的孤独。师:请你也说一说第三句师怎么理解的。(“相看”就是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李白。两个人看来看去,看也看不厌。【板书:相看】
师:你理解得多好啊!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李白。)师:就像此时,我看着你,你也看着我,看来看去也——(看不厌。)师:“厌”什么意思?生:满足。
师:李白在敬亭山上静静地坐着,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看也看不厌,就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谁来读三四句?(生读)
师: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李白,人山相望,人山融合在一起。来,再读。(生读)师:好一个“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呀李白,你一生游历了那么多名山大川,一座小小的敬亭山你也多次地去过,为什么现在要久久地坐着,为什么这么深情地看着敬亭山呢? 生:因为他多次登临敬亭山,他把敬亭山当作自己的朋友。
师:他是把敬亭山当作自己的朋友,向它来倾诉自己心中的„„(孤独。)师:说得好。你又从哪些诗句感受到了李白的孤独呢?【板书:孤独】 生: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感受到的。
师:对啊!诗句前两句就是这么说的。同学们一起读前两句。(生读)
师:在李白的眼里,那只无情的鸟儿飞了,弃他而去;在李白的眼里那些高傲的白云„„ 生:越飘越远,弃他而去。
师:多么孤独的李白呀!来,再读前两句。(生读)
师:鸟儿飞了,云儿去了,只有敬亭山。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课件】《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在公元753年,那时距李白被罢官逐出京城长安已经整整10年的时间了,这10年期间,李白一直过着流离失所、颠簸不定的生活。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于是,某一天当他独自一人登上敬亭山时,心中就涌上了无尽的孤独和寂寞。谁再来读读前两句?(生读)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该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人看着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四、读写结合,体验孤独
师:李白就这么久久地坐着,静静地看着,他是不是想对敬亭山说些什么呀?敬亭山呀敬亭山,你这样久久地、静静地陪伴李白,是不是有些话想对李白说呢?拿出你的笔,把自己心中想说的写下来。【出示:】 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生写感受,师巡视)师:咱们一起听听这两位同学是怎么写的。
师:当鸟儿都飞走了,一朵白云也飘走了,只有李白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它说——
生:敬亭山啊,你知道我有多孤独吗?连云和鸟都遗弃我了,不愿意与我在一起了。师: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生:李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是不会遗弃你的!
师:多么会安慰人的敬亭山啊!李白呀李白,连鸟儿都飞走了,你怎么还不走啊?不用问,不用答,一切都在“相看——”师生齐: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师:当天空中最后一朵云也悠闲地离去,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说—— 生:朋友,现在只有我俩在一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师多么的孤独啊!师: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生:李白,我真是为你感到孤独。现在你只有我一个朋友,你的孤独是不是有点减轻了,我会永远陪着你!
师:敬亭山呀敬亭山,连云儿都飘走了,你怎么还在这儿陪着李白呀?不用问,不用说,一切都在——(师生齐诵)“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五、纵向拓展,深化理解
师:同样在公元753年,李白到了安徽贵池县境内的秋浦河边,他以秋浦歌为名,总共写了17首诗,今天,在大屏幕上出现的这首《秋浦歌》又带给大家是个怎样的李白呢?谁能来读一读?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师:边读边想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生读)(那是个正在发愁的李白。)师:从哪里看出来的?(从“缘愁似个长”看出来的。)师:是啊!我的白发有多长?(“三千丈”)师:原来我的愁也有——(“三千丈啊”)师:《独坐敬亭山》使我们感受到一个孤独的李白,《秋浦歌》中也能感受到他的„„(孤独、哀愁。)【板书:孤独、哀愁】
师:孤独、哀愁的李白,同学们你想安慰他吗?你想怎样安慰他呀?(你应该乐观一些,李白。)师:别总是那么孤单,是吗?这位同学,你又想怎样安慰他呀?(你要变得坚强起来,会有好朋友的。师:还有他的那些亲戚朋友会想着他的,说得多好。同学们,还记得《静夜思》吗?(播放音乐,师生同诵“床前明月光„„”)
师:李白呀,你时刻想着亲人,亲人此时也在想着你呀,你不孤独!还记得《赠汪伦》吗?(生背)师:李白呀你不孤独,你想着故人,故人此时也在想着你呀!还记得《望庐山瀑布》吗?(生背)师:李白你不孤独呀!你寄情山水,如果大瀑布有灵的话,此时它也在深情地看着你呀!李白呀李白,你不孤独,时隔千载的今天,我们仍在大声地诵读,我们仍然在传诵你那不朽的诗篇,孩子们全体起立。独坐敬亭山——生: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四篇:独坐敬亭山教案
第1课、古诗词三首
之《独坐敬亭山》
授课者:卓 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了解诗句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古诗,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3、看注解,想象画面感知诗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吟诵李白的《静夜思》导入,拓展李白其他诗歌。
2、引入《独坐敬亭山》。(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知作者,解诗题
1、作者: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仙”。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听古诗朗诵,并画上节奏符号。
2.出示要求,布置自学。
①找出重点词语,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②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正音)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
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到影子;一片白云也悠闲地飘走了,四周一片寂静。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对视,我们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的。
四、再诵读,悟诗情
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是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补充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五、课外拓展
1.出示李白的《秋浦歌》,让学生更加认识李白。2.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独坐敬亭山》2次。
2、熟背《独坐敬亭山》。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飞尽
独去
孤独寂寞
相看
只有
敬亭山: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后改名敬亭山,李白一生一共游览宣城七次,多次登顶敬亭山,并那里留下了这首《独坐敬亭山》,此后,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苏东坡等许多诗人慕名先后登上了敬亭山,并在那写下了大量的诗文,所以敬亭山也被后人称为“江南诗山”。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到影子;一片白云也悠闲地飘走了,四周一片寂静。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对视,我们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的。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淡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是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秋浦歌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写作背景:李白还曾经到今安徽省贵池区西,古时候叫秋浦,因那里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第五篇:赏析《独坐敬亭山》
赏析《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我们一起来赏析李白的山水诗《独坐敬亭山》。1.学生自读,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2.介绍背景,体会作者的心境。
孩子们,你们知道李白的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吗?
这首诗是李白在秋游宣州时写下的,十年前李白被皇帝放还出翰林,长期漂泊,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他性格孤傲倔强,怀才不遇的他一直抑郁不平,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悟,结合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3.指名读。提问:你刚才是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读诗的呢?(板书:孤独寂寞)很好,你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诗人的心境。你是从诗中的那些字中体会到呢?(孤或独 引出诗眼)对,这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或者说诗眼就是在诗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字。找诗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体会是人的心境,以后学诗要学会找诗眼。(板书;找诗眼)4.面对着鸟飞尽,孤云去的孤独寂寞,让诗人感到欣慰的是什么呢?请用诗中的话来回答。(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面对着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在诗人心中,此时的敬亭山就像诗人的什么人呢?他会对李白说些什么呢? 6.学生回答,孩子你非常理解此时李白的心情,请你带着这种体悟来读一读这首诗,好吗?
7.刚才这位同学读的入情入境,老师也不由得想读一读了。师伴乐朗诵。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边听边想象画面。
好了,孩子们可以睁开眼睛了,从老师刚才的朗读中,你们是否体悟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境男、女生对读,再次感受诗人的孤独寂寞,师读题目,男生一句,女生一句。入情入境,韵味十足,让我们把掌声送给棒棒的自己。板书设计:
寂
找
寞
诗
李 孤
眼
白 独
坐
敬
亭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