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暂行)(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4 12:3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暂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篇:江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暂行)

附件:

江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依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及指导标准和《江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等 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城市社区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社 区卫生服务机构。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指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政府和集体举办为主,鼓励社会、个体等多形式、多渠道 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第五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 管理工作。

第二章 设置原则

第六条 设区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当地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本办法,制订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并组织实施,同时将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纳入卫 生工作总体目标。

第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应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西医、中医卫生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择优鼓励现有基层卫生机构通过结构和功能双重改造,全方位转型成为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

第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要坚持社区参与的原则,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经设区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要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管理”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运行和管理应引 入竞争机制。

第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以覆盖3至5万人口的范围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下设适量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区域的补充,每个社区服务 站服务人口一般为0.7至1.5万人左右。

第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置

(一)主要由一级医院或其它基层卫生机构全方位转 型;

(二)区域内无一、二级医院的,可由设区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采取招标的办法来确定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的主办医疗卫生机构或具有兴办医疗机构资格的个 体;

(三)城市内二、三级医院及其他具备法定资格的医疗机构均可利用其房屋、设备和现有的卫生技术人员等参与 竞争,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第三章 设置标准

第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

(一)业务用房使用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符合国家卫生学及无障碍设计要求,实用、温馨、经济;(二)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和居民需求,配置适当类别的床位:以设立日间观察床、老年护理床、临终关怀 为主,也可设置住院治疗床和家庭病床;

(三)中、西医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的配备,应能满足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需求;

(四)设有开展全科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和信息资料管理等工作的专门场所;(五)每1万人口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师,1名护士。医生必须有《医师执业证书》,护士必须有《护士执业证书》,还需接受全科医学的培训,并获得《卫生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或《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或《社区护土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根据我省全科医学教育目前尚未普遍开展的实际情况,允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成立后1—2年内完成有关人员全科医学的岗位培训。另外根据 工作需求也可配备其它卫技人员;(六)必备设施 诊床、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眼底镜、身高体重计、B超、心电图机、高压灭菌设备、显微镜、常规化验设备、X光机、紫外线灯、急诊箱、出诊箱、冰箱、输液设备、给氧设备、快速血糖测定仪、健康教育器材、微机、预防保健设备、通讯交通等设备。

(七)管理制度

l、各类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2、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3、各类人员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4、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医疗、康 复等各项技术服务工作规范;

5、家庭卫生保健服务技术操作常规;

6、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7、会诊及双向转诊制度;

8、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9、财务、药品、设备管理制度;

10、档案、信息资料管理制度;

11、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与考核评价制度;

12、社会民主监督制度;

13、其它有关制度。

第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

(一)业务用房使用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上,布局必须合理,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及无障碍设计要求。可设3—5张 观察床;

(二)设有开展全科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免 疫接种、妇幼保健和信息资料管理等工作的场所;

(三)配备常用药和急救药;

(四)人员配备基本标准: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五)必备设施

诊床、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身高体重计、心电图机、高压灭菌设备、显微镜、常规化验设备、紫外线灯、急诊箱、出诊箱、冰箱、给氧设备、健康 教育器材、通讯器材、微机等设备;

(六)管理制度: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四章 设置审批

第十三条 已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卫生机构,符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申请变更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上 报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批准手续。

第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变更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的,应具备下列条件(一)符合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

(二)符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见本办法第十 一、十二条);

(三)登记机关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办理变更审批手续须提交下 列材料(一)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署的《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

(三)申请变更的原因和理由;(四)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申请书;(五)登记机关规定的其他资料。

第十六条 已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卫生机构,申请异地设置社区卫生机构的,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和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同意设置的发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第十七条 申请异地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应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申请书;(二)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三)选址报告和建筑设计平面图;

(四)由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共同申请设置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的,还应提交双方共同签署的协议书。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设置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

(一)不符合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

(二)选址不合理;

(三)污水、污物、粪便处理不合理;(四)营利性医疗机构;

(五)有国家和省政府规定不得设置医疗卫生机构情形 的。

第十九条 申请单位按程序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后,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登记,申请执业登记必须填写《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并向登记机关提交以下材 料

(一)《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产权证明或者使用证;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筑设计平面图;(四)验资证明、资产评估报告;(五)各项规章制度;

(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以及卫生技术人员名录和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复印件;

(七)常用药品清单。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执业登记(一)不符合《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核准事项的;

(二)不符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的;(三)业务用房内部结构设置不合理或业务用房与居民 共同使用同一通道的;

(四)通讯、供电、上下水道等公共设施不能满足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转的;

(五)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现场 抽查考核不合格的。

第二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登记的事项(一)名称、执业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所有制形式及分类性质;(三)注册资金;(四)服务方式;(五)服务项目;

(六)房屋建筑面积、床位;(七)服务对象;(八)职工人数;

(九)执业许可证登记号(医疗机构代号);(十)核准登记附设药房(柜)的药品种类。第二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命名原则:(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区名+所在街道名+识别 名(可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所在街道名+所在居民小区名+ 识别名(可选)+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新批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准使用一个名称,且不得更名为其它医疗卫生机构名称。

第二十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名称经核准机关登记后方可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伪造、涂改、出卖、转让、出借,遗失许可证者应当自遗失之日 起7日内向原发证机关报失并申请补发。

第二十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牌由设区市卫生局按下列要求统一制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牌为长方形,60厘米×39厘米,白底红字、仿宋体;社区卫生服务站标 牌为长方形,50厘米×32厘米,白底红字,仿宋体。

第二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有效期为三年,每年校验一次。持证机构于校验期满前三个月,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校验手验,并提交下 列文件:

(一)校验申请书;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三)校验期内年度工作报告;

(四)上一年度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项统计信息资料。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予以暂缓校 验l一6个月

(一)不符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的;

(二)处于限期整改期间或停业期间的;

(三)未履行社区卫生服务职能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 核不合格的;

(四)开展未经许可或不允许继续使用的诊疗技术与方 法的;

(五)擅自聘用未登记注册人员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的;

(六)发生二级以上医疗责任事故尚未妥善处理的。

暂缓校验期内不得执业,暂缓校验期满后仍不能通过 校验的,由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 准,不得擅自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所辖区域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行使监督管理权。上级医院、疾病控制及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要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统一协调,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业务技术服务。

第二十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的服务内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落实各项 规章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

第三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牌、服务时间、服务项目、主要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

第三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按诊疗科目、服务范围附设药房(柜),药品种类由登记机关核定,不得使用 过期、失效药品及违禁药品。

第三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得刊登、播发广告。应通过深入社区、家庭进行宣传,宣传的内容要通俗易懂,实事求是。

第三十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对社区卫生服务站 人员、财务、药品、采购和制度等实行一体化管理。

第三十四条 已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定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按劳动和社会 保障部门的有关规定,规范有关管理。

第三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变更名称、执业地点、法定代表或主要负责人、服务项目,必须向审批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变更申请,按本办法要求重新审定。

第三十六条 主办单位不得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场所出租或承包给其它人员经营,不得利用不正当手段 诱骗群众。

第三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故停业,应提前一个月向原登记机关提出书面报告,说明停业原因,得到批准后方可停业。停业30日以上6个月以内的,除办理停业批准手续外,还应暂时交回《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停业超过6个月的,再度开业须重新办理设置审批手续。

第三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各项服务活动,凡违反医政管理、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按有关规定实施处罚。

第三十九条 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个人,政府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各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二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卫妇社发〔2006〕2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卫 生 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运行的管理,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指在城市范围内设置的、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第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第四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区(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第二章 服务功能与执业范围 第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的常住居民、暂住居民及其他有关人员。第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公共卫生服务:

(一)卫生信息管理。根据国家规定收集、报告辖区有关卫生信息,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向辖区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

(二)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逐步形成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三)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负责疫情报告和监测,协助开展结核病、性病、艾滋病、其他常见传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实施预防接种,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四)慢性病预防控制。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实施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

(五)精神卫生服务。实施精神病社区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六)妇女保健。提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开展妇女常见病预防和筛查。

(七)儿童保健。开展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协助对辖区内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指导。

(八)老年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进行家庭访视,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九)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十)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

(十一)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十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第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

(一)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

(二)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三)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四)转诊服务。

(五)康复医疗服务。

(六)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第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供与上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第三章 机构设置与执业登记 第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以政府举办为主。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可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大于10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应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由区(市、县)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第十条

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行政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并纳入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须经同级政府批准,报当地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第十一条

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立足于调整卫生资源配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政府举办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应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举办的部分二级医院和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第十二条

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由政府设立,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第十三条

设置审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征询所在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意见。第十四条

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由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由卫生部另行制定。第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民族医学)、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有条件的可登记中医科(含民族医学),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第十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不设住院病床,现有住院病床应转为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或予以撤消。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设住院病床。第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第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专有名称,未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不得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命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执业登记,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命名原则是:所在区名(可选)+所在街道办事处名+识别名(可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命名原则是:所在街道办事处名(可选)+所在社区名+社区卫生服务站。第十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统一的专用标识,专用标识由卫生部制定。第四章 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二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居民的服务需要,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设置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从事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等专业的执业医师和护士,药剂、检验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置。第二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法定执业资格。第二十二条

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注册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可从事社区预防保健以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不得从事专科手术、助产、介入治疗等风险较高、不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专科诊疗,不得跨类别从事口腔科诊疗。第二十三条

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申请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经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参加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须在有关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第二十四条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含符合条件的退休医护人员),依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册的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可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相应专业的临床诊疗服务。第二十五条

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需依照国家规定接受毕业后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职业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在区(市、县)及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和组织下,安排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和培训,参加学术活动。各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使高等医学院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有关医学专业毕业生,逐步经过规范化培训。第二十六条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建立岗位管理、绩效考核、解聘辞聘等项制度。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自主用人制度。第二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维护居民健康。第五章 执业规则与业务管理 第二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第二十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

(一)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四)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

(五)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六)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七)财务、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八)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九)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

(十)其他有关制度。第三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根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履行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第三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妥善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保护居民个人隐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关闭、停业、变更机构类别等情况下,须将居民健康档案交由当地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妥善处理。第三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严格掌握家庭诊疗、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的适应症,切实规范家庭医疗服务行为。第三十三条

区(市、县)及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信息平台,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本地有关大中型医疗机构专科设置、联系方式等转诊信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疗机构建立转诊协作关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难以安全、有效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到相应医疗机构诊治。对医院转诊病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医院建议与病人要求,提供必要的随访、病例管理、康复等服务。第三十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服务,应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药品,遵守相应的中医诊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第三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医疗服务、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严格执行相关价格政策,规范价格行为。第三十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配备与其服务功能和执业范围相适应的基本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药品,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单位购入。严禁使用过期、失效及违禁的药品。第六章 行业监管 第三十七条

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日常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实行信息公示和奖惩制度。第三十八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防治院(所)等预防保健机构在职能范围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业务评价与指导。第三十九条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第四十条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审制度,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建设。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和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妇社发〔2006〕2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运行的管理,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指在城市范围内设置的、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三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第四条、卫生部负责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区(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服务功能与执业范围

第五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的常住居民、暂住居民及其他有关人员。

第六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公共卫生服务:

(一)卫生信息管理。根据国家规定收集、报告辖区有关卫生信息,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向辖区街道办事 处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

(二)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逐步形成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三)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负责疫情报告和监测,协助开展结核病、性病、艾滋病、其他常见传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实施预防接种,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四)慢性病预防控制。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实施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

(五)精神卫生服务。实施精神病社区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六)妇女保健。提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开展妇女常见病预防和筛查。

(七)儿童保健。开展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协助对辖区内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指导。

(八)老年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进行家庭访视,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九)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十)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

(十一)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十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第七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

(一)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

(二)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三)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四)转诊服务。

(五)康复医疗服务。

(六)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

第八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供与上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

第三章 机构设置与执业登记

第九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以政府举办为主。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可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大于10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应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由区(市、县)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十条、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行政区域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并纳入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须经同级政府批准,报当地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立足于调整卫生资源配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政府举办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应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举办的部分二级医院和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第十二条、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由政府设立,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第十三条、设置审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征询所在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意见。

第十四条、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由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民族医学)、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有条件的可登记中医科(含民族医学),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

第十六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不设住院病床,现有住院病床应转为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或予以撤消。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设住院病床。

第十七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

第十八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专有名称,未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不得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命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执业登记,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命名原则是:所在区名(可选)+所在街道办事处名+识别名(可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命 名原则是:所在街道办事处名(可选)+所在社区名+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十九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统一的专用标识,专用标识由卫生部制定。

第四章 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二十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居民的服务需要,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设置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从事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等专业的执业医师和护士,药剂、检验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置。

第二十一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法定执业资格。

第二十二条、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注册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可从事社区预防保健以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不得从事专科手术、助产、介入治疗等风险较高、不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专科诊疗,不得跨类别从事口腔科诊疗。

第二十三条、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申请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经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参加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须在有关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

第二十四条、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含符合条件的退休医护人员),依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册的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可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相应专业的临床诊疗服务。

第二十五条、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需依照国家规定接受毕业后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职业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在区(市、县)及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和组织下,安排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和培训,参加学术活动。各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使高等医学院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 作的有关医学专业毕业生,逐步经过规范化培训。

第二十六条、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建立岗位管理、绩效考核、解聘辞聘等项制度。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自主用人制度。

第二十七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维护居民健康。

第五章 执业规则与业务管理

第二十八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

第二十九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

(一)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四)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

(五)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六)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七)财务、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八)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九)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

(十)其他有关制度。

第三十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根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履行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

第三十一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妥善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保护居民个人隐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关闭、停业、变更机构类别等情况下,须将居民健康档案交由当地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妥善处理。

第三十二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严格掌握家庭诊疗、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的适应症,切实规范家庭医疗服务行为。

第三十三条、区(市、县)及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信息平台,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本地有关大中型医疗机构专科设置、联系方式等转诊信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疗机构建立转诊协作关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难以安全、有效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到相应医疗机构诊治。对医院转诊病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医院建议与病人要求,提供必要的随访、病例管理、康复等服务。

第三十四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服务,应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药品,遵守相应的中医诊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

第三十五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医疗服务、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严格执行相关价格政策,规范价格行为。

第三十六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配备与其服务功能和执业范围相适应的基本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药品,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单位购入。严禁使用过期、失效及违禁的药品。第六章 行业监管

第三十七条、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日常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实行信息公示和奖惩制度。

第三十八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防治院(所)等预防保健机构在职能范围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业务评价与指导。

第三十九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第四十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审制度,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建设。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和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本办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四川省关于印发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四川省关于印发《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川卫办发〔2007〕1号

各市(州)卫生局、中医(药)管理局,科学城卫生局,卫生部驻川医疗单位,厅(局)直属医疗机构,医学院校附院: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川府发〔2006〕33号),规范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省卫生厅和省中医药管理局制订了《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二○○七年一月九日

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四川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指在本省城区范围内设置的、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包括服务区域内的常住居民、暂住居民及其他有关人员)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服务功能和执业范围开展执业活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扶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促进优质卫生资源进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政府举办,也可由社会力量举办。

第五条

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区(市、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

第六条

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医疗资源、卫生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制订本行政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长期设置规划和发展计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须经同级政府批准,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七条 原则上按照3—10万居民或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居民区,可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其服务人口一般为0.5~1.5万人。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的城镇,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由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设日间观察床5张,不设住院病床,可设以老人慢病、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由医疗机构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有住院病床应逐步转为以老人慢病、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

社区卫生服务站可设日间观察床1张,不设住院病床。

第九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市(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要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实施细则,对符合规划布点条件的申请机构进行设置审批,对批准设置的,在30个工作日内发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第十条 设置审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实行申报公示和审批公告制度,并征询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意见。

第十一条

申请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向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设置申请书》;

(二)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选址报告和标明比例的建筑设计平面图;

(四)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申请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由两人以上合伙申请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提交由各方共同签署的协议书;

(五)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申请书;

(六)环境评估报告和消防安全前置审批意见。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一)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

(二)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三)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

(四)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

(五)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

(六)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有前款第(二)、(三)、(四)、(五)、(六)项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担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第三章

登记与校验

第十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申请执业登记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

(二)《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产权证明或使用证明;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筑设计平面图(含总平面图和楼层平面图);

(五)验资证明、资金评估报告;

(六)规章制度(细化);

(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以及卫生技术人员名册和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复印件;法定代表人应提供《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任职证明》、《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签字表》及任命文件。

(八)常用药品清单。

第十四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自受理执业登记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依法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应将不予批准的理由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

第十五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完成执业登记后1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材料报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市(州)卫生行政部门有权纠正不符合规划布点和设置条件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执业登记:

(一)不符合《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核准事项;

(二)不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

(三)投资不到位;

(四)业务用房不能满足诊疗服务功能或内部布局不合理;

(五)通讯、供电、上下水道、消防等公共设施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转;

(六)规章制度不符合要求;

(七)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现场抽查考核不合格。

第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事项:

(一)类别、名称、执业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二)所有制形式;

(三)注册资金(资本);

(四)经营性质;

(五)服务对象;

(六)诊疗科目;

(七)床位(牙椅);

(八)执业许可证登记号(医疗机构代码);

(九)有效期限。

第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专有名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名称,确需使用两个名称的,须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命名原则是:所在区名(可选)+所在街道办事处名+识别名(可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命名原则是:所在街道办事处名+所在社区名+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十九条 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在同一执业地点拥有两个名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则上应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第一名称进行执业登记。

第二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为服务区域内的居民家庭开展家庭病床、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

第二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民族医学)、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有条件的可登记中医科(含民族医学)。

对无经过转岗培训或规范化培训、取得全科医师资格医师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登记全科医疗科。

第二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原登记机关管辖区域范围内迁移或需变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事项时,应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歇业时应办理注销手续。

第二十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每年校验一次。持证机构须于校验期满前三个月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校验手续,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

(三)上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项统计信息资料;

(四)本工作报告。

第二十四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结合申请机构的执业情况和《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评估情况》,在受理校验申请后的30个工作日内完成校验。《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标准》由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给予1—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一)不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

(二)限期整改期间或因改建、扩建停业期间;

未设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不得执业。暂缓校验期满仍不能通过校验的,由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四章

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二十六条

根据编制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服务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生、1名公共卫生医生,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按相关规定配备;护士按与全科医生1:1的比例标准配备。药剂、医技和管理、财务、信息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合理配置。

社区卫生服务站参照上述标准合理配置卫生技术人员。

第二十七条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依法取得执业资格并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执业助理医师需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单独执业。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开展预防接种工作,须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二十八条 执业范围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执业医师,不得从事专科手术、助产、介入治疗等风险较高、不适宜或未许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专科诊疗;不得跨类别从事口腔科诊疗。

第二十九条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可申请注册全科医学执业范围:

(一)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经省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参加省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

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需在具有全科医疗执业资格的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

第三十条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确因工作需要,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可申请同一类别至多三个专业作为执业范围进行注册。

第三十一条

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含退休医务人员)可依据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册的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相应专业的临床诊疗服务。

第三十二条

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需依照国家规定接受岗位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和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

第三十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维护居民健康。

从业人员上岗,必须佩带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

第五章

执业规则与业务管理

第三十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

第三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相关规章制度。

第三十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时间、服务电话和药品、检查及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

第三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卫生部制定的统一的专用标识。各市(州)可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牌匾样式、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工作服(证)和基本设施设备。

第三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和妥善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保护居民个人隐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关闭、停业、变更机构类别等情况下,须将居民健康档案交当地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妥善处理。

第三十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严格掌握家庭诊疗、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的适应症,做好相关登记,切实规范家庭医疗服务行为。

第四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服务,应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药品,遵循相应的中医诊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

第四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应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第四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配备与其服务功能和执业范围相适应的基本药品,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合理用药。

第六章

行业监管

第四十三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 施日常监督与管理,每年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进行考核评估,对达不到评估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予以限期整改或注销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资格;对考核成绩优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予以奖励。

第四十四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二级以上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在职能范围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评价。

第四十五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审制度,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建设。

第四十六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负责调查处理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诉,将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定期公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信息和考核评估结果。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细则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细则自2007年2月10日起实施。

第五篇:2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省财政厅 省人事厅

省卫生厅

省民政厅

关于印发《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人事局,卫生局,民政局:

现将《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省财政厅

省人事厅 省卫生厅 省民政厅

二〇〇七年四月十七日

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鄂政发[2006]51号),加强对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运行的管理,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根据国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转型和改制等工作,是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的准入管理依据。县级市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指在城市范围内设置的经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属地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以区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培训管理等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检查督办、评估考核。

第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第六条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按其公益性质核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

第二章 服务功能与范围

第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的常住居民、暂住居民及其他有关人员。

第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公共卫生服务:

(一)卫生信息管理。根据国家规定收集、报告辖区有关卫生信息,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向辖区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

(二)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逐步形成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三)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负责疫情报告和监测,协助开展结核病、性病、艾滋病、其他常见传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实施预防接种,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四)慢性病预防控制。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实施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

(五)精神卫生服务。实施精神病社区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六)妇女保健。提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开展妇女常见病预防和筛查。

(七)儿童保健。开展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协助对辖区内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指导。

(八)老年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进行家庭访视,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九)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十)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

(十一)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十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第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

(一)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

(二)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三)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四)转诊服务。

(五)康复医疗服务。

(六)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的延伸服务项目。

第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供与上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

第三章 机构设置与执业登记

第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或覆盖3-10万居民人口数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政府举办为主。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可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大于10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应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由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服务半径过小或人口过少的,可合并设置。

第十二条

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发改委、财政、编制等部门负责制订本行政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并纳入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须经同级政府批准,报省卫生厅、发改委、财政厅和编办备案。第十三条

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遵照属地化原则,由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湖北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试行)》、《湖北省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试行)》进行设置审核和执业登记,由同级编制部门进行审批,报上一级编制部门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经同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进行事业法人登记(备案),取得法人资格。

第十四条

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立足于调整卫生资源配置,并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优胜劣汰的准入机制管理。政府举办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应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举办的部分二级医院和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第十五条

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由政府设立,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设置审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征询所在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意见。

第十六条

在城市新建或改建0.5万人以上居民区时,必须配套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由政府按综合成本价购买并统一调配使用,卫生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其使用性质。

第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或公共卫生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民族医学)、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有条件的可登记中医科(含民族医学),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登记科目每年校验一次。

第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工作需要,经由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可设置一定数量的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报当地市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现有住院病床应转为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或予以撤消。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设住院病床。

第十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独立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

第二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专有名称,未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不得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命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执业登记,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名称设立应按“区名+所在街道名+识别名(可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命名原则执行。几个街道合并设置者,可不用街道名或用联合名,或用识别名。

第二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统一的专用标识。

第二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布局紧凑,环境温馨,通风条件好,交通便利。

第四章 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二十三条 编制部门负责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再核定人员编制。

第二十四条 原则上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并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l:l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具体某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可根据该中心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服务人口、服务区域范围等因素核定。在5万居民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编标准可适当从紧。要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主要从卫生机构现有人员编制中调剂解决,同时相应核销有关机构的编制。现有卫生资源确实不足的,可给予必要的补充。要充分利用退休医务人员资源。

第二十五条 各地要根据国家和省确定的工作目标,结合本地实际,本着适应需要、从严掌握、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核定人员编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人员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

第二十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法定执业资格。第二十七条

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注册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可从事社区预防保健以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不得提供专科手术、助产、介入治疗等风险较高、不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专科诊疗,不得跨类别从事口腔科诊疗服务。

第二十八条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有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含符合条件的退休医护人员),依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册的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可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相应专业的临床诊疗服务。

第二十九条

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申请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中级考试,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主治医师资格;或经过全科医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获得的全科医学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省卫生厅、人事厅负责统一组织全省全科医学高级职称评审工作。

(二)非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副主任及主任医师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并由卫生、人事部门认定后,转为相应资格的全科医师,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变更执业范围后,在社区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在晋升上一级资格时,其转前与转后年限合并计算。

(三)参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须在全科主治及以上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

第三十条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必须取得公共卫生类别医师资格后,申请公共卫生类别专业注册,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登记备案,方可执业。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执业的临床医师因工作需要,经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公共卫生类医师资格,可申请增加公共卫生类别专业作为执业范围进行注册;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执业的公共卫生医师因工作需要,经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临床类医师资格,可申请增加临床类别相关专业作为执业范围进行注册。

第三十一条

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需依照国家规定接受毕业后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职业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在区及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和组织下,安排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和培训,参加学术活动。各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使高等医学院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有关医学专业毕业生,逐步经过规范化培训。

第三十二条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按照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完善岗位管理、绩效考核、解聘等制度。其工作人员的收入分配实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化管理。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有关规定,实行自主用人制度,自主确定收入分配办法,但所有人员均应参加当地社会养老保险统筹。

第三十三条

到艰苦边远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至2级。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和护师,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参加职称晋升,在量化评审时给予适当加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满五年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优先参加相应的培训或业务进修。

第五章 执业规则与管理

第三十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

第三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

(一)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四)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

(五)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六)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七)财务、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八)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九)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

(十)首诊负责制度

(十一)双向转诊制度

(十二)家庭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十三)其他有关制度。

第三十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根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履行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

第三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妥善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保护居民个人隐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关闭、停业、变更机构类别等情况下,须将居民健康档案交由当地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妥善处理。

第三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严格掌握家庭诊疗、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的适应症,切实规范家庭医疗服务行为。

第三十九条

区及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信息平台,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本地有关大中型医疗机构专科设置、联系方式等转诊信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疗机构建立转诊协作关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难以安全、有效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到相应医疗机构诊治。对医院转诊病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医院建议与病人要求,提供必要的随访、病例管理、康复等服务。

第四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服务,应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药品,遵守相应的中医诊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

第四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医疗服务、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严格执行相关价格政策,规范价格行为。社区卫生服务价格项目必须符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由省物价局会同省卫生厅核定。

第四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配备与其服务功能和执业范围相适应的基本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药品,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单位购入。严禁使用过期、失效及违禁的药品。

第六章 行业监管

第四十三条

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日常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实行信息公示和奖惩制度。

第四十四条

市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所)、专科防治院(所)等预防保健机构在职能范围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业务评价与指导。

第四十五条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第四十六条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审制度,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建设。

第四十七条

省卫生厅负责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各市(州)及区(市、县)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点击次数:698】 【打印】 【关闭窗口】

鄂ICP备05016559 主办单位:湖北省卫生厅

承办单位:湖北省卫生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服务:武汉蓝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下载江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暂行)(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暂行)(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福建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福建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卫妇社......

    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运行......

    在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在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和编制核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卫生厅副厅长 黄顺玲 (2008年10月1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编办、省财政厅、省民......

    山东省贯彻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山东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贯彻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来源:作者:山东省卫生厅日期:06-12-10 各市卫生局、大企业卫生处、省部属医疗机......

    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办发 [2007]196) 重 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7月25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工作管理办法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工作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完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使妇幼保健工作走进社区,走进家庭,特制订本管理办法。一、工作职责一)社区卫生......

    江西省高校科研经费暂行管理办法

    江西省高校科研经费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61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法》已经 2010年10月12日自治区十一届人民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