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纠纷现状及原因刍议(共5则)

时间:2019-05-14 12:5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土地纠纷现状及原因刍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土地纠纷现状及原因刍议》。

第一篇:农村土地纠纷现状及原因刍议

目录 我国农村土地纠纷现状.............................................................................................................1

1.1征占耕地补偿不到位引发的纠纷.......................................................................................................1 1.2调处矛盾乏力引发的纠纷...................................................................................................................1 1.3承包土地无序流转引发的纠纷...........................................................................................................2 1.4土地权属不清引发的纠纷...................................................................................................................2 1.5人口变动引发土地纠纷.......................................................................................................................2 2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纠纷原因的分析..........................................................................................2

2.1土地效益提升是其根本原因...............................................................................................................2 2.2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发展导致的资源紧张...................................................................................2 2.3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条款不清...............................................................................................................3 3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纠纷的解决路径..........................................................................................3

3.1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3 3.2明确土地权属,清查土地资源...........................................................................................................3 3.3落实土地承包政策...............................................................................................................................3 3.4切实规范土地流转...............................................................................................................................3 3.5认真做好土地确权与征占补偿工作...................................................................................................4 3.6畅通解决土地纠纷问题的渠道...........................................................................................................4 4 小结.............................................................................................................................................4 参考文献.........................................................................................................................................5

农村土地纠纷现状及原因刍议

农村土地纠纷现状及原因刍议

巨天正

(天水市国土资源局麦积分局

天水

741000)

关键词:农村土地;纠纷;利益

摘要: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以“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为内容的“三农”危机得以缓解;延续千年的皇粮国税终结之后,农业资源的经济价值日益提高。尤其是随着国家粮食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出台,农民更加重视土地山林的经营权。在这种条件下,围绕着土地权属问题的争议日益突出。事实上,土地纠纷与其说是由于一个过错明显的当事方所导致,不如说是一场利益的争取和博弈过程。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土地纠纷的化解既需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更需要一种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最终,村集体、村民甚至基层政府能在一种平等对话中进行利益的协商沟通,使得土地纠纷在合法又合理的范围内得以解决。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取消农业税及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种田的热情高涨,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民纷纷返乡要地种粮,由此引发一系列土地纠纷,成为影响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稳定因素[1]。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对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极易引发各种纠纷和矛盾,给农村稳定带来不稳定因素。农村土地纠纷关系民生、涉及民计,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三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研究目前中国农村土地的纠纷问题,具有十分普遍的重要意义。我国农村土地纠纷现状

1.1征占耕地补偿不到位引发的纠纷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等背后,往往要大量征占农民耕地,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2]。但是一些地方高速公路建设征、占农民大量耕地,而土地补偿无明确的补偿标准和分配办法,并迟迟不能与农民兑现。

1.2调处矛盾乏力引发的纠纷

近几年来,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管理松散,政出多门,各自为政,调处矛盾涉

—1—

农村土地纠纷现状及原因刍议

及的人员、部门较多,有些政策规定相互矛盾,基层组织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出现土地承包纠纷后,不能及时将纠纷化解在基层,致使当事人越级上访[3]。

1.3承包土地无序流转引发的纠纷

由于法律意识的缺失,有的农户土地流转(转包、转让、互换、租赁等)手续不完备,多为口头协议或私下协议,既不签订流转合同,也不按规定备案或报批,处于无序流转状态,并因此引发纠纷。

1.4土地权属不清引发的纠纷

过去无偿占用或“一平二调”造成的权属争议;历史上乡、村、社、队、场因合并、分割、改变隶属关系等行政建制变化遗留的权属未定,权属不清;因过去的土地开发、征地退耕、兴建或停办集体企业、有组织移民形成的权属不清等。

1.5人口变动引发土地纠纷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土地就按照“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执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土地开始严重不均。增人没增地的农户根据“农村常住人口,人人享有土地承包权”的政策规定,强烈要求增加承包土地。而减人不减地的农户则根据“农村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极力反对重新调整土地 [4]。

2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纠纷原因的分析

2.1土地效益提升是其根本原因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于让农民减负增收,以“两减免、三补贴”为抓手,启动了城市资源施惠农村的历史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土地的收益所带来的诱惑是巨大的,农民对土地的渴求达到了新的高潮,许多在城镇打工的村民也开始返回家园承包土地,以求好的收入[5]。基于土地权属纠纷,经济和利益因素导致的农村土地民事纠纷案件,在一定时期内不可避免发生并且较长时间地存在是中国目前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客观事实。

2.2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发展导致的资源紧张

土地权属是指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及他项权利的归属。在经济利益分配中,利益不一致导致纠纷发生在城市化进程中表现的尤其明显。从总体上说,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对土地需求量的大增和利益的不平等导致土地权属争议和纠纷也不断增多,具体的原因是权属不明,确权错误等。

—2—

农村土地纠纷现状及原因刍议

2.3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条款不清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是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经过民主议定程序达成的,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在土地承包纠纷中,即使双方订立了承包合同,也存在合同条款不清等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承包合同的内容不具体、不明确、不完善,发包人的主体资格混乱,发包程序不规范,法律和政策的衔接不协调等[6]。

3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纠纷的解决路径

3.1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

我国现行与土地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土地权属纠纷解决方式作了规定,但是法律体系相对混乱,不能构成严格和科学的司法体系,尤其是涉及到在城镇化过程中关于农村土地的权利归属问题上,法律和社会实践的矛盾尤为突出。专家建议就土地问题建立专门的土地部门法[7],实现法律规治。

3.2明确土地权属,清查土地资源

村委、村组要彻底搞清楚本村的预留地、机动地、册外地、开荒地、荒地、边角地、山坡地等尚存未统一发包的土地。同时,要把农户的承包地与承包合同、经营权证进行对照,对于不符的要分清情况予以妥善处理。要明确权属单位的土地界限,无论是土地承包,还是土地流转,都要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权属。

3.3落实土地承包政策

当前我国农村大多数地区二轮延包进展顺利,确权确地到户,签订了规范的承包合同,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凡是未进行二轮土地延包的地方,都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有关政策搞好二轮延包,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挠或阻断二轮延包。在搞不搞二轮延包的问题上,不得以村民会议或村委会议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来决定,而是必须依据法律政策规定进行,至于采取什么方法,则应经过民主程序[8]。

3.4切实规范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擅自截留、扣缴农户土地流转的收益。同时,土地流转要履行必要的程序,流转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后,要报发包方备案。未经承包农户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准强迫或代为流转农户的承包地。对于互换、转让承包地的应经过发包方同意。对

—3—

农村土地纠纷现状及原因刍议

于转包土地因政策变化因素造成原合同难以履行的,由发包方协调流转双方协商解决。

3.5认真做好土地确权与征占补偿工作

由于我国农村长期实行专业承包、大户承包,未按人口平均分地从而造成许多农民未获得承包土地的,要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经过民主程序,可以采取确权不确地,或确权确利不确地,明确农民土地承包份额的办法,切实维护郊区农民土地承包的合法权益,为城市化进程中对农民土地权益的合理补偿奠定基础[9]。

随着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被征被占情况日益增多。对于征占农村土地的,要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的规定,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偿费、土地补偿费的标准由国土部门依法评定。

3.6畅通解决土地纠纷问题的渠道

农村土地纠纷是非常复杂的,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这些矛盾纠纷要及时合理地解决,这是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关键[10]。

通过调解、信访、仲裁、法律,都可以用来解决土地纠纷,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各级调解行政、司法部门都应该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认真细致地做好农村土地的纠纷调处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小结

土地纠纷的实质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土地升值所导致的利益之争,当事方或者追溯过去以发现当初对方行为的漏洞,或者利用法律的模糊而援引对自己有利的条款[11],因此,在相当数量的土地纠纷中,双方往往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法律和政策依据,从而给调解和处理纠纷增大了难度。

事实上,土地纠纷与其说是由于一个过错明显的当事方所导致,不如说是一场利益的争取和博弈过程,土地流转手续的不规范(如第一类纠纷和第二类纠纷)、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如第三类纠纷)等因素都能成为利益各方进行博弈的祛码。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土地纠纷的化解既需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更需要一种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最终,村集体、村民甚至基层政府能在一种平等对话中进行利益的协商和沟通,使得土地纠纷在合法又合理的范围内得以解决,这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

—4—

农村土地纠纷现状及原因刍议

参考文献

[1] 郝志中.当前农村土地纠纷及调处对策[J].地方财政研究,2008(10):23~24.[2] 胡吕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法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67.[3] 刘正中.农村六大土地纠纷应重视[J].中国土地.2007(07):48.[4] 张升友.当前农村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7(11):48~49.[5] 陈发桂.试论我国农村土地纠纷的现状及解决机制[J].桂海论丛.2008(01):23~24.[6] 罗懋澜.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条款知多少[J].云南农业,2005(12):34.[7] 何传新.论完善农村土地制度[J].理论探索.2004(05):51~58.[8] 娄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成因及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09(06):62.[9] 白呈明.农村土地纠纷的社会基础及其治理思路[J].中国土地科学.2007(06):38~39.[10] 周艳波.论农村土地纠纷类型、原因和解决措施[J].学术界.2008(01):175~176.[11] 胡勇,陈利根.偏离如何趋向耦合:土地纠纷化解中的利益协调与表达[J].农村经济.2009(06):14~16.—5—

第二篇:农村土地纠纷的现状及原因探析

农村土地纠纷的现状及原因探析——来自江汉平原

石镇的调研报告

2009-12-04 | 作者: |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提要: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土地价值的上升,土地权属的争议也大量涌现。农村土地纠纷主要包括三种基本类型:农户之间的土地争议、农户与村集体之间的土地争议及村民小组与村集体之间土地争议。三种类型土地纠纷的实质是土地升值所导致的利益之争。土地纠纷的化解既需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也需要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

石镇位于江汉平原的西北边缘地带,隶属湖北省荆门市,地形上属于丘陵地区。石镇现有耕地44105亩,人口32481人。据该镇相关部门统计,2008年,由村级组织以及乡镇司法人员介入调解的土地纠纷一共有107起,占全镇全年纠纷总数的42%还多。笔者按照纠纷的主体将当前较突出的土地纠纷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结合若干有代表性的案例,力图展现每种纠纷类型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农户之间的土地争议

首先,因不堪税费负担而导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在税费改革之前,由于负担沉重,加之粮价低迷,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对于农户来说,土地的面积越多,他所承担的税费也就越重。在这种条件下,一些农田面积较多的农户以及外出打工者通过放弃一部分农田经营权的方式来减轻负担。由于每一块农田都承担相应的税费,为了保证税费的收取,村组干部只好通过做工作将土地重新发包给新的农户。在2004年“土地确权”时,由于国家惠农政策的效果初现,土地的价值上升,一些原来放弃耕种的农户开始要回自己的农田。针对一块地块出现两个甚至数个经营者的局面,土地确权中出现了大量的土地权属争议。

案例12000年,普村沈山家中发生变故,为了减轻负担,就将自己的1.2亩承包田转让给了邻居钟琴。2004年,土地确权时,沈山找到钟琴,要求其归还自己的农田。钟以自己家庭为这块田承担了四年的税费负担为理由而不愿意归还,如果沈山坚持要回农田,其必须按照每年300元的价格补偿(当时的亩平负担水平),共计1200元。由于沈认为钟提出的补偿价格偏高,两家发生争议。最后,沈山放弃了要回农田的要求。

按照政策规定,土地确权要严格依照1998年“二轮延包”时土地的经营状况为依据。也就是说,谁在1998年种这块田,谁就应该成为土地确权的法律主体。因而,沈山完全有理由要回自己的农田,然而,钟琴坚持补偿的要求却是在情理之中。在相当部分的农户看来,“当初为了逃避税费而放弃耕种,现在政策好了又要回自己的田,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而且,由于当初农户之间的土地转让大都是口头协议,农户双方往往都无法提供当初的转让协议,村干部必须在法律、政策与乡村社会的情理之间作出平衡。在这类土地纠纷中,如果土地原来经营者这不主动放弃的话,他们一般是在村组干部的协调下,通过给予现在的经营者适当补偿的方式来重新获得经营权。这种土地纠纷在土地确权当年及后一年达到高峰,近几年已呈下降趋势。

其次,因房屋买卖而导致的土地流转。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改善生活、生产条件的考虑,鄂西大山区的移民开始陆续搬迁到条件相对较好的石镇。外来户的进入为房屋的买卖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由于土地是农户生存的基本保障和收入来源,买房子的前提往往是土地的一并转让。按照法律规定,土地的经营权的流转应该首先在本村范围内进行,外来户以买房子的方式进入村庄并获得土地经营权事实上是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地带。一般情况下,他们在向村集体缴纳数千元的“落户费”之后,由村干部帮助获得本村的户籍,从而将土地流转的行为合法化。在负担较重的时期,房屋连同土地出售的价格偏低,而税费改革后,由于土地的价值上升,房屋成交的价格也逐年攀升。面对新的市场行情,当初一些出卖房屋的农户开始后悔,并萌生要回自己土地的念头,从而外来户之间发生纠纷。

案例22000年,岩村王良山将自己房屋以1.4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恩施移民曾广福,并连同自己的5亩责任田。除此之外,王还耕种了一些无人耕种的抛荒田,共计3亩左右,也一并转给了曾广海。在签订了书面协议之后,王良山和曾之间还达成了口头协议,即以后如果王良义要种田的话,曾广福应该归还2亩的口粮田。2009年,王良山找到曾广福,却要求其归还自己至少5亩农田(包括3亩的抛荒田和口头协议上的2亩田)。在王良山看来,当初协议上转让的是自己的责任田,而自己耕种的抛荒田并不在流转范围内,且在土地确权中这部分田并没有确权。因而,曾广福必须归还这部分田。但曾却只愿意拿出当初承诺的2亩田。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王良山阻止曾广福下田插秧,曾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多次上访反映问题。最终,在乡镇各主管部门的组织下,曾广福答应转让3亩农田给王良义,从而结束了争议。

由于曾广福的土地确权面积与实际经营面积并不一致,一旦发生争议,曾就无法为自己多余的土地找到合法的依据。按照情理,土地已经转让给他人,原来的主人已经无权利收回,但王良山却利用土地流转以及登记状况的不规范来作为要田的理由。事实上,这起土地争议的起因并不在于相应制度建设的缺位,而是因土地迅速升值引发的卖方心理的失衡所导致。此外,当初卖房子的农户往往秉持着“要吃饭”的理由,以为自己的行动寻求道义的支持。2008年以来,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返乡农民工也开始为自己当初转让土地的行为后悔,围绕着房屋买卖引发的争议有所增长。

农户与村委会之间的土地争议

在20世纪90年代,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各种乡办、村办企业的建设。在以石镇为代表的中部农村地区,因缺少外来资本的进入,各种乡办、村办企业一般只能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比如兴建各种果园、鱼塘等。由于兴办企业需要占地,村委会就必须从农户手中收回部分农田。在农户仍然要上缴农业税费的情况下,一旦村委会从农户手中收回了农田,那么农户就不再承担该地块所分摊的税费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农户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田地较多的农户甚至主动要求村委会收回自己的土地。然而,行政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却并不符合市场的真正需求,以至大部分的村办企业以失败告终。为了避免进一步的损失,村委会不得不将收回的土地重新发包,而在国家惠农政策实施以后,当初的农户开始要回自己被村集体收回的土地。当村委会无法将已经承包出去的土地归还给农户时,农户与村委会之间的土地纠纷就再所难免。

案例31992年冬,张村村委会与本村二组群众协商,将位于白云山脚下的200多亩旱地收回以用于村办石榴园的建设,并口头约定,石榴园受益后,村、组四六分成,且这片旱地的税费不再由二组原农户承担,而由张村全体村民分摊。由于品种及地理等方面的原因,石榴园建成后没有产生任何效益,荒芜严重。2000年,村干部将整个石榴园折合面积200亩,以每亩每年50元的价格承包给外来农户经营30年,承包费5年一交。当时农民对村将石榴园承包没有任何异议。但随着惠农政策的实施,农产品价格上涨,群众种田积极性高涨,加之村建石榴园以来,二组群众没有得到任何收益,而承包人在经营花卉苗木生产的同时,部分种粮耕地还享受了粮食补贴,二组群众的心理不平衡,开始要求收回耕地。由于张村村干部无法满足二组群众要求,二组村民不断地进行群体性上访。

张村的这起土地纠纷在当地具有典型性,当时以从农户收回农田的方式兴办企业的村庄基本上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农户收回土地的要求固然合法、合理,但村委会在当时的形势下将土地重新发包的做法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无论是村民,还是村干部都无法预料到土地行情的突然逆转。在中央政策不断强调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导向下,当初发包土地的村干部大都陷入了两难的处境:一方面是出于维护村庄社会稳定的考虑而尽量地满足农户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如果将土地归还给原有农户,村委会就面临着毁约的可能性,从而要赔偿承包人的资金损失。在这种现实的条件下,村干部无法及时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而这又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土地争议成为了当前土地纠纷中一类棘手的问题,如何在法律的范围内解决这一历史的遗留问题正在考验村级组织以及乡镇政府的治理智慧。

村民小组与村集体之间的土地争议

对于土地所有权究竟是在村一级还是村民小组一级的问题,绝大数的村干部都会选择前者,而普通村民则大都选择后者。在人民公社时期,关于土地权属的表述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以后的村民小组正是沿袭了生产队的建制。一直以来,土地的调整、农业税费的征收以及农田水利的管理都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因而,在农民的认识中,村民小组(生产队)是土地集体所有的象征。但问题在于,税费改革后,随着村民小组长的取消,村民小组已经失去了组织的基本架构。在实际的村庄治理中,村委会的强势地位凸显,以至成为村庄土地的实际管理者。

与此同时,对于土地所有权的归属,法律并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说明。按照土

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经营、管理。法律的模糊性使得法律在农地制度的实践中无法为村民小组与村委会之间的土地权属争议提供直接依据。一般情况下,村民对村委会“集体所有”的代表身份采取默认的态度,一旦涉及巨大利益的分配问题,土地所有权的争议以及由此导致的冲突就会涌现出来。

案例4叶村临近一大型磷化工企业,该企业为了发展,扩建厂房,于1995年至2007年在叶村一组征地水田约400亩以及荒山约600亩,共赔偿250万元。按照省有关文件精神,村集体本打算将赔偿资金的70%直接补偿给失地农民,而30%作为集体的统筹资金,以用于集体的公益事业。但由于赔偿金额巨大,对于集体的统筹资金究竟归村民小组还是村集体支配,村民和村干部之间发生了巨大争议。叶村一组村民一开始坚持要求将补偿全部补给本组的农户,在要求无法满足时,才同意集体留下30%作为集体的公益资金,但条件是,这部分资金必须用于本组的公益事业。村干部考虑到组与组之间的平衡,则主张将这一部分钱由村集体掌握,用于全村的公益事业。在和村干部的争执中,一组的村民代表进一步提出,如果村干部将统筹资金在全村范围内使用,那么村庄必须打破组的界限,而在全村范围内重新按人口调整土地。在土地承包30年不动的政策压力下,由于土地调整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而需要巨大的工作量,针对一组的这一要求,村干部无法答应。由此,一组群众和村干部之间的矛盾加剧,而对于一组群众不愿意利益均沾的做法,其他村民小组群众的不满情绪也开始增长。

分田到户以来,土地的家庭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户与集体的关系。税费改革以来,农业税费的不再征收进一步体现出了土地权属的“物权化”特征。因此,在日常的农业生产中,土地的所有权事实上已经虚化,但在土地征用后补偿资金的分配问题上,土地所有权的模糊却恰恰为村民小组与村集体之间的纠纷提供了可能。在石镇范围内,因土地征用而导致村民小组与村集体发生争议的事件正成为影响村庄社会整合与地方稳定的重大隐患。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这一矛盾还具有增长的趋势。

小结

调研报告划分了发生在调研乡镇范围内的三种类型土地纠纷,参照其他地方的调研经验,这一划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土地纠纷的类型划分有助于对当前土地纠纷的总体把握,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化解工作。但不可否认,无论是村民之间,还是村民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之间的土地争议,土地纠纷的实质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土地升值所导致的利益之争。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土地的开发等因素导致土地价值的升值,为了得到土地的收益,当事方或者追溯过去,以发现当初对方行为的漏洞,或者利用法律的模糊而援引对自己有利的条款。也正因为此,在相当数量的土地纠纷中,双方往往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法律和政策依据,从而给调解和处理纠纷增大了难度。事实上,土地纠纷与其说是由于一个过错明显的当事方所导致,不如

说是一场利益的争取和博弈过程,土地流转手续的不规范(如第一类纠纷和第二类纠纷)、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如第三类纠纷)等等因素都能成为利益各方进行博弈的筹码。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土地纠纷的化解既需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更需要一种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最终,村集体、村民甚至基层政府能在一种平等对话的姿态中进行利益的协商和沟通,使得土地纠纷在合法又合理的范围内得以解决,这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

第三篇:浅议农村土地纠纷成因

浅议农村土地纠纷成因

--兼议土地承包法缺陷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中的==%是农民,农民世代耕作,辛勤劳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党中央尤其重视农民问题,强调确保农民的利益和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在新形式下地位显的尤为重要。====年=月==日,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该法于====年=月=日起施行。这是在新形式下颁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它细化了土地发包程序,赋予了每个村集体成员公平的承包权,巩固了家庭承包制度,完善了违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民事责任的承包,对促进农村土地的合法、高效流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问题却日益突出,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农民对土地寄于的期望很高,土地问题则更加突出。笔者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参与审理了其中大部分土地纠纷,对这些案件的成因既有现实的感官感触,又有理性的思考,现对土地纠纷的特点及原因作探析如下。

一、土地纠纷主要特点

(一)土地发包程序不合法,违反民主议定原则。

调解的这些纠纷中,笔者发现,纠纷所涉土地没有一个是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节所规定的土地承包的原则和程序办事的。这些合同,大多为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与承包户签订,但合同没有根据该节第==条第(=)项规定,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的同意。这些土地承包合同严格来讲都是违法的,是不合乎法律规定的。

(二)土地纠纷涉及人员多,群体化明显,不加以控制矛盾容易激化。

土地纠纷,大多涉及人员较多,并且为大多数村民所关心,一旦处理不慎会造成村民*。====年=月份,巨鹿县南韩村===户村民联名起诉村委会,要求确认该村委会与韩某所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无效。在调解过程中,这===户村民多次到镇政府和县政府*,并一度局面难以控制。====年=月份,白寨村的==多户村民起诉该村第一村民小组,要求确认该小组与他人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无效,该小组村民亦集体到县政府和市政府*。

(三)土地利益争执激烈,矛盾具隐蔽性和突发性。

土地纠纷,利益争执的激烈是其他纠纷无法比拟的。南韩村===户村民联名上告,全体村民都来到镇政府,致使政府拥挤不堪,调解时,双方有过激言词,特别是上告村民依仗人多势众,有些人甚至出言不逊,双方以致发生口角,幸好在派出所民警的有效控制下得到了平息。土地纠纷还有隐蔽性的特点,这些矛盾大多为村民内部矛盾亦或村民与村集体的矛盾,这些矛盾因双方都碍于情面不点破而暂时隐蔽起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对利益的追求会突破人的情面而突然爆发,土地纠纷的这种隐蔽性和突发性特点较之其他的矛盾,具有更难处理的一面。

(四)土地纠纷所涉土地往往四至不明确。

通过对土地纠纷的调解分析及对其他的一些土地承包合同的侧面考察,很多土地承包合同均没有承包土地的明确的四至,当事人也很难准确说出土地的四至。

(五)土地纠纷季节性、时间性强。

土地纠纷有较强的季节性,这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这类纠纷一般集中在春播或者秋种时。另外,村委班子换届之时也是土地纠纷多发时间。鉴于土地纠纷的季节性特点,镇政府处理这类纠纷则具有较强的时间性,一般都尽量在农作物播种前做出处理,从而维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防止矛盾的激化或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二、土地纠纷成因探析

近年来,土地纠纷之所以呈迅猛上升之势,有着深刻的社会及历史背景,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效益的大幅提升,是土地纠纷增多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我国对农业和农民问题重视度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水平,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也是空前的。====年中央一号文 着重于让农民减负增收,以“两减免、三补贴”为抓手,启动了城市资源施惠农村的历史转变;====年中央一号文则立足于使农业强身健体,以农业综合生产力建设为手段,开始打造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二个中央一号文,看似偶然,实则蕴含着中央对农业前所未有的支持和期待。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的农业这二年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土地效益增加明显。====年,棉花每公斤价格约为=元左右,每亩土地毛收入约====元。====年,棉花价格一度飙升到每公斤=元左右,亩产值则达到了====元。可以说,利润成倍增加。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土地的收益所带来的诱惑是巨大的,农民对土地的渴求也达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一个新的高潮,许多在城镇打工的村民也开始走回家门承包土地,以求好的收入。原先许多被弃耕的土地开始有人争相耕种,承包户开始收回原先转给他人代耕的土地。新形势的变迁,农民对土地渴求的加强成了争执发生的现实诱因,土地效益的增加则成了土地纠纷增多的根本原因。

我镇沙荒地较多,原先人们对这类土地期望值不高,有许多被弃耕。有些辛勤的农户就在这些无人耕种的盐碱地上耕耘,使土地得到了改良。现在随着土地效益的增加,村集体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在多数村民的强烈呼吁下,开始要求收回这类土地。如北韩村诉谷跃领土地纠纷,谷跃领于==年代初开始

何组织和个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而民庭则依然认为,村委会分配责任田的行为是行使公权力,这类案件仍属行政案件,应由行政庭进行审理。所以村民起诉后被法院内部推来推去,不能及时依法做出处理,致使矛盾不能及时解决,又引发新的矛盾。

三、解决土地纠纷的对策

面对土地纠纷的上升态势,如何妥善处理这类案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特别是对村两委成员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旨在提高村两委成员及村民的守法意识和合同意识,规范村两委的发包行为。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条规定,按=个程序签订承包合同: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承包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定并公布承包方案;召开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公开实施承包方案;签订承包合同。同时,扼制村委的各种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苗头性行为,将纠纷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政府进行土地详查,明确土地权属并加强对村委土地工作的管理。政府应加强对村委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特别是土地发包的全程监督,以维护村民承包经营权的落实。规范土地合同样本,指导村委依法订立合同,减少订立合同中的随意性和粗放性,细化合同条款,明确合同责任。为了进一步搞好土地工作,政府部门应该依法进行土地详查,在以前详查的基础之上,了解土地现状及不安定因素,进一步明确地界,确定一些新增地及权属不明地的权属,并及时发放权利证书。通过及时确权并排除隐患达到减少土地纠纷的目的。镇政府还要在土地纠纷中积极发挥作用。《农村土地承包法》第==条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纠纷,可以请求乡(镇)人民政府调解解决。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基层政府,最了解土地的现状及纠纷的产因,可因势利导的调解矛盾,化解纠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三)对土地纠纷进行妥善分工,及时审理,防止矛盾激化。笔者认为,土地纠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村民要求分配责任田案,应由行政庭进行审理。理由是: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条虽然规定了侵犯土地承包经营权应该承担民事责任。但该法第==条规定,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产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此之前,村民的权利为有权依法承包农村土地。通过这两条分析得出,仅以第==条的规定就认定此类案件由民庭受理显然理由不充分。笔者认为,村民有两种权利,在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合同生效之前,是承包权,而签订合同并生效以后,是承包经营权,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承包经营权受到损害承担民事责任有法律根据,侵犯承包权承担民事责任则无法律依据。此类案件村委会行使的权利属公权力范畴,应该由行政庭进行依法处理。其他的土地纠纷,大多都是侵犯承包方承包经营权的行为,根据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应由民庭进行审理。对这类案件宜及时进行审理,进行合法分工也正是为了防止内部相互推托,延误案件的处理,造成矛盾进一步扩大。

(四)丰富纠纷解决机制。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条的规定,土地纠纷解决方式有三种: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调解作为其中的一个方式,应该大力加强和进一步丰富。调解可分为当事人双方自行和解、第三人或者村委会主持调解、基层乡(镇)人民政府主持调解。在此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调解还应贯穿于仲裁和诉讼之中。不管是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还是法院,在处理这类案件是应当多做调解工作,切勿轻率处理。调解时,可找一些德高望众的第三者帮助调解,也可以让村委领导或者基层乡(镇)人民政府*部门或者司法所出面协调。总之,不管什么方法,就是让土地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调解解决矛盾,防止矛盾升级。

第四篇:新时期农村土地纠纷初探

新时期农村土地纠纷初探

年轻干部联谊会第六课题组

近年来,农村土地矛盾一直呈多发态势,目前已居农村各类矛盾之首。这类矛盾发生时间长,调处难度大在,容易引发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和谐稳定。笔者试着从解决矛盾的角度,对农村土地纠纷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就农村土地矛盾纠纷的产生原因、解决途径等做些探讨。

一、新时期土地纠纷呈现的特点

1、多样性。总的看,当前的土地纠纷已突破了单纯的“合同纠纷”这一范畴,出现了机动地纠纷(村集体与农户机动地收益分配纠纷)、建设用地补偿纠纷、甚至所有权纠纷(大包干前,人民公社对村级土地无偿划拨,用于建校建厂,而随着土地的增值,农民提出异议)等多种类型。

2、群体性。由于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很多时候涉及到其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加之个别村干部在发包过程中没有做到公正公开,引起了群众的怀疑和不满,致使在相当数量的土地纠纷中,所表现的并非当事人双方的矛盾,也就是说,作为土地承包纠纷的原告方,往往既不是发包人,又不是承包人,而是第三方既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成员,且往往原告众多,极易引发群体上访和闹事。

3、复杂性。土地纠纷有的是利益关系失衡引发的,有的因土地延包政策落实不到位所致,有的因发包过程中民主程序不健全造成的,有的是干群矛盾及其它遗留问题在土地承包中的集中反映,而大部分农村承包纠纷往往是“一果多因”,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法的结果,也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无疑增加了解决的难度。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

从实地调研的情况看,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很多,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政策、面积、人口、经济利益等客观因素的变化导致了大量土地纠纷的集中涌现。一是金融危机使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中央惠农政策的纷纷出台,许多昔日在外打工的农民回乡创业,要田要地。甚至有些在二轮承包中书面承诺不要承包地的农户,现在也找村组要田要地。二是长期累积的增人减地。在二轮延包时,大多数地方是按人发包的,有的村根本就没有留机动地,发包时还要按20年或30年不变,在承包期内,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机械地“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原则,缺乏合理性,有违公正,导致矛盾产生。三是规模性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或在村级消赤减债过程中,缺乏远见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贱卖而导致纠纷产生。四是公益事业建设占地。农村要发展,基础设施要跟上。基础设施的修建就不可避免地占用土地,影响到农民切身利益而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源源不断地被蚕食、掠夺而导致纠纷产生。

2、土地确权不清楚、流转不规范引发的土地纠纷。一是二轮延包政策落实不到位。二轮延包时,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发放,要求“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地方由于矛盾突出,二轮延包往往流于形式,致使矛盾不但没有解决,相反陷入恶性循环而愈演愈烈。二是土地流转不规范。在税费改革前,农民负担重,许多农民弃农务工,土地流转时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证据意识,往往口头上说了算,出现争议双方各执一词,导致纠纷产生。

3、村支两委经营不善、管理不当引起的纠纷。一是管理混乱。前些年,农副产品不值钱,农民负担过重,种田亏本,致使大批农民外出务工,土地抛荒,许多农民将承包地一甩了之,而在家种田的农户捡好地,甩差地,村里既未登记又未过户,土地处于一种极为混乱的状态。二是缺乏民主。目前,大部分村对土地的发包,仅由村主要负责人或村委会少数几个人决定,尤其是对几十亩以上的土地承包期限少则5年,多则10年以上,不征求意见,无群众表决,不公开招标,大量土地经营权流向本村以外人员,村民牢骚多,意见大,矛盾纠纷不断。三是违法经营。有些村以消赤减债为由,置法律于不顾,擅自扩大机动面积,整体出卖土地经营权,从而使本来土地就不宽裕的农民,不能平等的享有村集体土地,损害了村民的利益。有的村实行有的村集体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实行行政手段,假借结构调整名义,将基本农田栽种杨树,开挖渔池,大量基本农田成片成林,成块成池,时至今日,危害凸显。群众说,栽树是栽的根(祸),挖地是挖的坑(害人),其后果是农民对党委政府的极度不信任,严重的引发群体性集访。

三、解决土地纠纷的途径

主要有四种途径:

1、双方协商,自行和解。这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解决途径。协商必须遵从以下原则:自愿,即双方愿意进行商谈,并达成一致协议;合法,即双方达成的协议必须是合法的,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及他人的合法权益。

2、调解。事人自行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相关部门调解,调解既可以是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也可以是乡村基层组织。调解时应做到以下几点: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依照法律、法规、政策进行耐心的说服工作,讲明利害关系;既要符合法律法规,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

3、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已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发生土地纠纷的,凡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处理的范畴,当事人均可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诉讼。讼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土地利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都有权请求国家运用法律来加以保障。这也是有力的解决土地纠纷的救济途径。在运用诉讼手段解决土地纠纷时,必须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分清原则,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尊重历史,依照法律程序,依据不同时间的有效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按照先易后难,先调查后判断,先个别后一般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依法解决。

四、减少农村土地纠纷的对策、建议

结合以上情况,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预防和减少土地纠纷。

1、理顺土地关系,确定土地归属。要对现有土地进行清理,适当调整,登记造册,签订合同,核发经营权证,确定土地归属。对外出务工人员,村委会可以成立由群众代表组成的土地托管组织,对这些承包土地委托经营,转让土地经营业权,必须经村委会备案,明确界址,理顺土地承包关系,预防矛盾出现。

2、实现民主管理,规范土地流转。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者代表,与承包人签订的承包合同,实际上就是对村级土地的分配调整,在签订合同前必须履行法定的民主程序,承包人是本村村民的,承包方案应由村委会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过半数通过。(会议应由年满18周岁的过半数的村民或本村三分之二的户主代表参加);承包人是村外单位或个人,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同等条件下本村村民优先。

3、增强法制意识,合法经营土地。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广大村民对土地的需要,村集体应该严格依法管理,依法决策,尤其是要做到三个严禁:一是严禁将大片耕地经营权拍卖。法律明文规定,预留机动面积不得超过耕地总面积的5%,不足5%的不得再增加机动地。同时对村级拍卖经营权范围进行了严格规定,必须是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其目睥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要。如果擅自将大量基本农田当作机动面积大片发包,会导致土地分配上的不公,侵占农民的利益。二是严禁不经报批,随意改变土地用途。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渔,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耕用途。三是严禁实行两田制,确保农民利

益。有些地方实行土地面积“两田制”,一部分面积按照国家政策不走样收取水费和筹资,一部分面积则按市场运作价进行发包。美其名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严重违反中央土地政策,实属歪和尚念歪经。村级土地归村级集体所有,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平等享受经营土地的权利,更有平等享受国家对土地优惠政策的权利,两田制实质上剥夺了广大农民应有的权利,减少了村民的家庭收入。

4、夯实基层基础,增强调处能力。大多数土地纠纷萌发在基层,只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让公道正派、廉洁有威望的村民进入村级两委班子,同时成立一支调解员队伍,进行土地法规和调解技巧的培训和指导,随时开展矛盾排查,及时化解纠纷。

5、健全农村保障体系,控制矛盾源头。当前仍有大部分农民把土地当作养老、防老的主要依据,从而对土地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健全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后顾之忧,让农民摆脱过分依赖土地的命运,则能从根源上减少土地纷争。

总之,预防和减少农村土地纠纷,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关注。

第五篇:浅议农村土地纠纷成因

浅议农村土地纠纷成因

--兼议土地承包法缺陷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中的==是农民,农民世代耕作,辛勤劳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党中央尤其重视农民问题,强调确保农民的利益和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在新形式下地位显的尤为重要。====年=月==日,我国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该法于====年=月=日起施行。这是在新形式下颁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它细化了土地发包程序,赋予了每个村集体成员公平的承包权,巩固了家庭承包制度,完善了违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民事责任的承包,对促进农村土地的合法、高效流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问题却日益突出,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农民对土地寄于的期望很高,土地问题则更加突出。笔者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参与审理了其中大部分土地纠纷,对这些案件的成因既有现实的感官感触,又有理性的思考,现对土地纠纷的特点及原因作探析如下。

一、土地纠纷主要特点

(一)土地发包程序不合法,违反民主议定原则。

调解的这些纠纷中,笔者发现,纠纷所涉土地没有一个是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节所规定的土地承包的原则和程序办事的。这些合同,大多为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与承包户签订,但合同没有根据该节第==条第(=)项规定,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的同意。这些土地承包合同严格来讲都是违法的,是不合乎法律规定的。

(二)土地纠纷涉及人员多,群体化明显,不加以控制矛盾容易激化。

土地纠纷,大多涉及人员较多,并且为大多数村民所关心,一旦处理不慎会造成村民*。====年=月份,巨鹿县南韩村===户村民联名起诉村委会,要求确认该村委会与韩某所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无效。在调解过程中,这===户村民多次到镇政府和县政府*,并一度局面难以控制。====年=月份,白寨村的==多户村民起诉该村第一村民小组,要求确认该小组与他人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无效,该小组村民亦集体到县政府和市政府*。

(三)土地利益争执激烈,矛盾具隐蔽性和突发性。

土地纠纷,利益争执的激烈是其他纠纷无法比拟的。南韩村===户村民联名上告,全体村民都来到镇政府,致使政府拥挤不堪,调解时,双方有过激言词,特别是上告村民依仗人多势众,有些人甚至出言不逊,双方以致发生口角,幸好在派出所民警的有效控制下得到了平息。土地纠纷还有隐蔽性的特点,这些矛盾大多为村民内部矛盾亦或村民与村集体的矛盾,这些矛盾因双方都碍于情面不点破而暂时隐蔽起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对利益的追求会突破人的情面而突然爆发,土地纠纷的这种隐蔽性和突发性特点较之其他的矛盾,具有更难处理的一面。

(四)土地纠纷所涉土地往往四至不明确。

通过对土地纠纷的调解分析及对其他的一些土地承包合同的侧面考察,很多土地承包合同均没有承包土地的明确的四至,当事人也很难准确说出土地的四至。

(五)土地纠纷季节性、时间性强。

土地纠纷有较强的季节性,这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这类纠纷一般集中在春播或者秋种时。另外,村委班子换届之时也是土地纠纷多发时间。鉴于土地纠纷的季节性特点,镇政府处理这类纠纷则具有较强的时间性,一般都尽量在农作物播种前做出处理,从而维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防止矛盾的激化或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二、土地纠纷成因探析

近年来,土地纠纷之所以呈迅猛上升之势,有着深刻的社会及历史背景,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效益的大幅提升,是土地纠纷增多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我国对农业和农民问题重视度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水平,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也是空前的。====年中央一号文 着重于让农民减负增收,以“两减免、三补贴”为抓手,启动了城市资源施惠农村的历史转变;====年中央一号文则立足于使农业强身健体,以农业综合生产力建设为手段,开始打造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二个中央一号文,看似偶然,实则蕴含着中央对农业前所未有的支持和期待。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的农业这二年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土地效益增加明显。====年,棉花每公斤价格约为=元左右,每亩土地毛收入约====元。====年,棉花价格一度飙升到每公斤=元左右,亩产值则达到了====元。可以说,利润成倍增加。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土地的收益所带来的诱惑是巨大的,农民对土地的渴求也达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一个新的高潮,许多在城镇打工的村民也开始走回家门承包土地,以求好的收入。原先许多被弃耕的土地开始有人争相耕种,承包户开始收回原先转给他人代耕的土地。新形势的变迁,农民对土地渴求的加强成了争执发生的现实诱因,土地效益的增加则成了土地纠纷增多的根本原因。

我镇沙荒地较多,原先人们对这类土地期望值不高,有许多被弃耕。有些辛勤的农户就在这些无人耕种的盐碱地上耕耘,使土地得到了改良。现在随着土地效益的增加,村集体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在多数村民的强烈呼吁下,开始要求收回这类土地。如北韩村诉谷跃领土地纠纷,谷跃领于==年

代初开始耕种该村一片沙荒地,====年,该村村民看到土地收益较好,就开始要求村委收回土地,村委遂诉至法院。

(二)农民法制意识的增强,与村领导班子法制观念相对滞后,不依法进行土地发包之间的矛盾是土地纠纷增多的又一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我国正日益建设成为更文明、法治的社会。在社会发展中,农民面对日益开放文明的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案例,面对新闻媒体的法制宣传教育,潜移默化中他们法制意识得到了不断强化,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他们的首选。当遇到纠纷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不再姑息、躲避、忍让,而是大胆地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对而言,农村集体组织的领导成员,则未能顺应时代潮流。他们大多用老经验、老办法来解决各类矛盾,不能将自己的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观察分析问题,更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学法用法,不能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他们不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仍用老经验来办事。同样的情况及问题,随着农民法制意识的增强,再用老一套办法来行事是不能取得好效果的。透过农村土地纠纷分析,正是由于村领导未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作风,未按土地承包法规定的程序来进行土地发包,并且还存在任意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导致土地纠纷的发生。如付会明与白寨村委纠纷,县职教中心与白寨村委纠纷,韩路彪与南韩村承包合同纠纷。这些纠纷均为双方合同到期前发包方为谋取更大利益而要求将土地收回,侵犯了承包户的经营权。

(三)政府对农村土地承包指导监督不力,政府不依法给承包户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也是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

镇政府对农村工作起着重要的监督和指导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村两委直选的展开,镇政府的监督指导能力弱化,不能及时对村委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农村土地承包法》第==条规定:“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应当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心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看出,镇政府对农村土地发包中的部分土地向外发包是有批准权的,通过批准行为来监督和指导农村发包土地的有序展开。同时,对于农村承包户依法承包土地的,《土地承包法》和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都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承包户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该证是确定承包户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凭证。但是,通过所调解的土地纠纷可以看到,土地向外发包经镇政府批准的几乎占不到三分之一。很多承包户根本没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这种情况下,有可能造成土地权属模糊,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四)土地状况特点及合同的不规范性也会导致土地纠纷的产生。

我镇位于黄黑龙港流域,这里土地辽阔,其中沙荒地较多。这导致许多情况下,发包方发包土地实行指定地片法,即给这块地起一个简单的地名,如“村南地”、“狼洼地”“疙瘩地”等,然后把承包户叫到该地指认一下,或者干脆问承包方知道不知道该地块,知道的话就直接签订合同。这些合同中,根本没有详尽的四至,更没有确切的亩数。合同书中的亩数仅为双方估算数。这类合同很不规范,导致这类土地纠纷调解时,很多情况下双方对土地的实际亩数均不能准确的说出,四至也仅能说出大体方位,致使许多情况下与邻地承包户或者合同双方产生纠纷。譬如县工业园区征用白寨一对、五对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中,该队就不能指出其准确的地界,致使纠纷难以查明。又譬如任计科诉南韩村谷胜利等===人侵权纠纷。该土地由任计科承包,这===户村民也有该村两委同意他们继续耕种的书面承诺,但该书面承诺内容不详。该承诺在任计科所定合同之前,并且===户村民已开始耕种,镇政府认定了该书面承诺的合同效力。像这类合同不规范的纠纷也并不少见,(五)《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立法缺陷导致法院对土地纠纷处理面临尴尬。

农村土地承包法是我国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实践证明,它对维护农民利益,保持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陷。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土地承包以户为单位,土地承包==年不变容易引发新的矛盾。

土地承包规定==年不变,目的在于维护农村的稳定。土地以农户为单位进行承包则是为了巩固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但分析该规定,存在一定的问题。农村以户为单位进行承包经营,==年不变,假设土地承包经营后第二年又增添了人口,以新生儿为例。按照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总原则,该新生儿将在==年内得不到土地(虽然该法规定用机动地等调整给新增人口,但该法又规定,机动地不足=的不现再增加机动地。村委留机动地的很少)。在其结婚生育以前,他与其父母一块居住生活,可能感受不到没有土地带来的压力。但他成人后,假设他==周岁结婚,对象也是==周岁,与他同种情况。婚后又生育一子。他们这又是典型的一个农户,但他们在以后的六年中仍不可能得到土地。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第=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这种情况下,新的农户就可能面临吃不上饭的境地,他们会要求行使承包权,产生纠纷。

=、村民起诉要求村委分配土地案,因法院对这类案件性质认识处理不一,影响到了案件的及时审理。

现在有许多村民起诉要求村委分配责任田,原先这类案件一般由行政庭作为行政案件进行审理。《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后,对此类案件的审理产生了争议,行政庭以该法第==条的规定为由认为这类案件应由民庭进行审理。该条规定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而民庭则依然认为,村委会分配责任田的行为是行使公权力,这类案件仍属行政案件,应由行政庭进行审理。所以村民起诉后被法院内部推来推去,不能及时依法做出处理,致使矛盾不能及时解决,又引发新的矛盾。

三、解决土地纠纷的对策

面对土地纠纷的上升态势,如何妥善处理这类案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特别是对村两委成员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旨在提高村两委成员及村民的守法意识和合同意识,规范村两委的发包行为。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条规定,按=个程序签订承包合同: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承包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定并公布承包方案;召开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公开实施承包方案;签订承包合同。同时,扼制村委的各种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苗头性行为,将纠纷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政府进行土地详查,明确土地权属并加强对村委土地工作的管理。政府应加强对村委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特别是土地发包的全程监督,以维护村民承包经营权的落实。规范土地合同样本,指导村委依法订立合同,减少订立合同中的随意性和粗放性,细化合同条款,明确合同责任。为了进一步搞好土地工作,政府部门应该依法进行土地详查,在以前详查的基础之上,了解土地现状及不安定因素,进一步明确地界,确定一些新增地及权属不明地的权属,并及时发放权利证书。通过及时确权并排除隐患达到减少土地纠纷的目的。镇政府还要在土地纠纷中积极发挥作用。《农村土地承包法》第==条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纠纷,可以请求乡(镇)人民政府调解解决。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基层政府,最了解土地的现状及纠纷的产因,可因势利导的调解矛盾,化解纠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三)对土地纠纷进行妥善分工,及时审理,防止矛盾激化。笔者认为,土地纠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村民要求分配责任田案,应由行政庭进行审理。理由是: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条虽然规定了侵犯土地承包经营权应该承担民事责任。但该法第==条规定,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产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此之前,村民的权利为有权依法承包农村土地。通过这两条分析得出,仅以第==条的规定就认定此类案件由民庭受理显然理由不充分。笔者认为,村民有两种权利,在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合同生效之前,是承包权,而签订合同并生效以后,是承包经营权,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承包经营权受到损害承担民事责任有法律根据,侵犯承包权承担民事责任则无法律依据。此类案件村委会行使的权利属公权力范畴,应该由行政庭进行依法处理。其他的土地纠纷,大多都是侵犯承包方承包经营权的行为,根据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应由民庭进行审理。对这类案件宜及时进行审理,进行合法分工也正是为了防止内部相互推托,延误案件的处理,造成矛盾进一步扩大。

(四)丰富纠纷解决机制。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条的规定,土地纠纷解决方式有三种: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调解作为其中的一个方式,应该大力加强和进一步丰富。调解可分为当事人双方自行和解、第三人或者村委会主持调解、基层乡(镇)人民政府主持调解。在此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调解还应贯穿于仲裁和诉讼之中。不管是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还是法院,在处理这类案件是应当多做调解工作,切勿轻率处理。调解时,可找一些德高望众的第三者帮助调解,也可以让村委领导或者基层乡(镇)人民政府*部门或者司法所出面协调。总之,不管什么方法,就是让土地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调解解决矛盾,防止矛盾升级。

下载农村土地纠纷现状及原因刍议(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土地纠纷现状及原因刍议(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土地征用纠纷问题(共5篇)

    关于农村土地征用纠纷问题背后的法律思考在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用作非农建设,城乡结合部的大量农村土地被国家征用, 国家对其所......

    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决定书(大全)

    **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仲裁决定书*县农仲字[2012]第1号申请人:****,女、回族、1967年7月2日出生,现住**县****乡****村221号。申请人:****,女、回族,1965年5月2日出......

    农村土地确权纠纷案例

    农村土地确权纠纷案例 【案情介绍】近日,6组村民石琪飞要求同村村民李祥祯归还自己耕地,却引发了纠纷,无奈之下提出调解申请。在工作人员的调解下,双方矛盾最终得到化解。 石琪......

    关于农村土地纠纷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纠纷情况的调查报告 开放专科2003秋法学学号:037200213姓名:夏如军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例精选大全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例精选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例精选(一) 1、自行换地无效 裁决恢复返还 2、未签土地承包合同打工回乡包地被驳 3、擅自将转包的土地再次转包给第三人是否受......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例精选(整理)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例精选(二) 24、七旬老农赢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25、农村承包地调整谁说了算 26、求助法律 外嫁村民打赢官司 27、土地补偿没份 一岁女婴状告村小组 28、土......

    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实施方案[精选]

    临城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实施方案临政办字〔2010〕45号 为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有效化解基层矛盾,推进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根据《中华人民......

    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

    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普遍实行了多种多样的承包制,而土地承包制又越来越成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