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征用纠纷问题(共5篇)

时间:2019-05-13 10:2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土地征用纠纷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土地征用纠纷问题》。

第一篇:农村土地征用纠纷问题

关于农村土地征用纠纷问题背后的法律思考

在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用作非农建设,城乡结合部的大量农村土地被国家征用,国家对其所征土地给予相应补偿,随之产生的纠纷与争议因法律的缺位而大量存在。

首先,先让我们看一个案例:北京密云县十里堡镇统军庄村村民阻止京承高速联络线——西统路(简称西统路工程)道路施工,县法院人员强制执行。强执过程中,村民与执法人员均受伤,10余名村民被拘。部分村民们称,西统路工程手续不全,且征地补偿未确定。密云法院及密云政府有关部门则表示,该工程手续齐全,强制执行是依据法院裁定。从此案例我们可得知,由于部分村民阻拦施工,在政府多次协调未果后,法院决定强制执行。然而,这一举动却遭到了村民的强烈反对,可是他们没能够按正常程序反映和提出其不同意见和诉求,最后导致纠纷矛盾加深。

在新农村建设中,类似的纠纷事件呈越来越频繁的趋势发展,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这种农村土地征用纠纷问题的存在,最主要的因素还在于法律的缺位以及对安置补偿费法院能否进行强制执行、如何执行。

当前的执行现状是,在执行实践中,要求协助执行人协助法院扣留、提取土地征用安置补偿费往往遇到许多阻力。法院执行农村土地征用安置补偿费不得力。总的来说,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

一、法律规定本身的缺位。我国《土地管理法》征地补偿款的规定,虽然合乎集体所有制,却忽视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因国家对土地的征用而成为虚置,征用行为侵犯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其

二、协助执行困难。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不赞成法院扣留、提取村民的土地征用补偿费;村民委员会消极配合;金融机构的协助有局限性;在以村民小组为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情况下,土地征用补偿款普遍采用组有村管的方式。其

三、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导致的执行困难。此外,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也存在着弊端。公共利益的范围模糊,导致土地征用权滥用。导致国家的土地征用权事实上不受限制的情况,造成权力滥用。土地征用程序不规范、限制了农民的参与权。

根据这种现状,国土资源部门通过大调解工作平台设立土地纠纷调解工作小组,在人民调解员队伍中培养乡村土地纠纷调解员,因势利导,就近受理及时调解涉及土地权属、征地补偿安置等引发的矛盾纠纷。

坚持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效用,最大限度地保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是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首先目标。因此,围绕这个目标,在设计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思路时,可以从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完善土地补偿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同时积极探索土地征用的新模式。同时,村民如有不同意见和诉求,应按正常程序反映和提出,避免做出干扰法院执发的违法行为。

第二篇:关于农村土地征用问题

农村土地征用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土地征用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关系,不使农民群众利益受到侵害,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从总体上讲,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广大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征地工作是理解和支持的,土地征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我县工业经济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建设用地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征用土地规模不断扩大,涉及征地农民的人数剧增,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相继暴露出来。为此,我们经过多次专题调查,对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作了一些思考研究。

一、存在问题及成因

(一)征用土地规模呈攀升态势,“征而不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从2000年以来,我县共征用农村集体土地20661亩,平均每年为5165亩,最多的一年是2002年为8220亩。减少的耕地集中在丹城、石浦、西周等工业发达乡镇,尤其是丹城镇,已经出现了不少无地村。被征用土地中,以工业和公益性基础设施用地最多。从2003年来说,共报批农转用土地7263亩,其中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工业用地占30.6%,以行政划拨方式供给的公益性用地占43.4%,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房地产开发为主的经营性用地占26%。由于利益的驱使,一些单位“征而不用”,超过规定期限而迟迟不动工开发建设。据统计,中心城区大约征而未用闲置土地34.18亩左右,另有264亩为政府控制性用地和村集体留地。一面是农民无地耕种,一面是土地闲置浪费,这种现象是引发农民不断上访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失地农民”缺少生活保障制度,后顾堪忧。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保障。长期以来,我县对土地征用补偿实行的是单一的货币政策,不利于农民长远生活保障。由于广大失地农民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普遍较低,自谋职业的能力较弱,因而大部分失地农民对今后的生活顾虑很大。他们强烈要求政府解决失地后的生活保障问题,有的甚至提出了只要政府给他们安排好基本生活保障,土地可以白送给政府的呼声。

(三)留地政策未能实施到位。

为谋求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给村民提供生存空间及生活保障,各村对留地要求十分强烈,主要是提出留好两类地,一类是村经济发展地,另一类是个人建房用地。我县也陆续出台了留地政策,2000年规定留地条件必须是征地总面积达到该村耕地2/3以上,留地面积按被征地面积10%计算,留地位置规定除象山港路、天安路、环城东路、新丰路等主要道路两侧以外的区块。2003年县政府规定村留地不准非法买卖,不准搞房地产开发,要求以土地入股,或建标准厂房出租等形式利用留地。但各村对留地位置要求较高,往往要求留在主要街道两侧,并允许他们搞房地产买卖,对此政府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由于留用地政策上存在分歧,造成土地征用工作难度增大。

(四)征地补偿标准执行力度不足。

征地困难的核心是补偿。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现行征地制度是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进行补偿,具体测算按被征用土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倍数确定补偿费用。由于年产值不确定,倍数标准又存在较大幅度,政府征用土地往往在法定范围内尽可能以低限补偿费用。这种补偿办法,造成同一区块甚至同一宗地由于用途不同而补偿标准差距悬殊的现象。况且,经营性用地出让中,从农民手中以较低的价格征用,却以高出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出让,导致被征地农民心理失衡。此外,政府为壮大发展本地企业,对重点扶持的企业征地行为实行特殊优惠政策,低价从农民手中取得土地;有些镇乡、街道为了招商引资

增加本地区的投资吸引力,往往把征地补偿标准降得很低,作为给予投资方的优惠措施,侵害农民的利益,引发众多失地农民逐级上访,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如西周华翔汽车城、县经济开发区东陈区块、天安电工城等,都是今年群众信访举报的要件。西周镇村民集体上访市、省直至国土资源部,就是因为未批先占耕地千余亩,而安置补偿不到位所致。

(五)土地补偿费用管理不够严格。

征地补偿费事关稳定大局,事关失地农民切身利益。《象山县土地征用暂行办法》规定,征地补偿费用由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组成。其中,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所有,纳入公积金管理,用于被征地农民参保和发展生产、公益性建设,不得平分到户。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政府指导监督力度不足,有些村干部迫于村民的压力,往往把土地补偿费平分到人,有的村甚至发生村干部截留甚至借机挥霍土地补偿费的现象。

(六)违法征地现象普遍,影响征地工作开展。

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上2/3通过,方才有效。而部分镇乡、街道为了加快引资速度,往往包办征地工作,直接与村干部签订征地协议,忽视广大村民的要求,侵犯村民的合法权益。有些镇乡甚至自行设定开发区,变相圈地,未经报批而广建厂房,既扰乱了土地征用秩序,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其保障资金来源可以按照“农民与政府按一定比例出资,农民自愿申请加入的方式。可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是申请加入基本生活保障的失地农民的全部安置补助费。根据目前标准我县每亩耕地安置费为1万元左右。不想加入基本生活保障的安置费归农民自己所有,相对来说也减轻了政府一些负担。二是政府从土地出让金的收益中切出一大块,作为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金,以维持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二)探索多种安置途径,拓宽就业门路

目前,我县实行单一的货币安置政策,很多村民在获得货币补偿后,基本上都用于日常生活消费,补偿款花光后生活就无法保障。因此,帮助失地农民拓宽就业门路,探索多种安置方式势在必行。

1、将被征地农民统一纳入城镇就业渠道。建立城乡统一就业组织体系,帮助失地农民尽快在非农岗位上就业。在城市公共项目用工中(如环卫、物业、绿化等),应划出一部分就业指标专门用于安排被征地农民再就业。要鼓励用地单位把适合农民就业的工作岗位优先安排给失地农民。

2、积极开展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工作,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培训,尤其要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从事二、三产业的技能培训。要引导和鼓励失地农民转变观念,自立创业,在经商办企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鼓励失地农民承包农业园区基地,从事种养业获取经济收益。

3、大力推行留地安置政策。把村级留用地落实到有较好区位优势,较大升值空间的地块。为被征地村留足、留好村级集体发展留用地。村级集体留用地的具体使用,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允许村里发展商业、工业、仓储业等等,使村级集体留用地保值增值,为村民长远生活提供保障。

(三)强化征地补偿费用管理,规范分配使用

1、严格按规定分配征地补偿费用。失地农民为了改善生活,提高自谋职业能力,都希望多分配一些征用补偿费,而实际在分配过程中也已出现分多留少的趋势。对此,必须严格按照《象山县土地征用暂行办法》规定,将安置补偿费合理地分给村民,而土地补偿费必须留作发展集体经济用途。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这部分补偿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

2、加强对土地征用安置费的分配指导。安置补偿费的分配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必须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合理的原则,坚持法律、政策规定前提下开展民主讨论的原则。因此,在制订分配方案时,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通过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决议的方式来确定分配方案。为了保证分配方案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分配方案必须经有关部门和单位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3、有效利用土地补偿费用,发展村集体经济。引导村民谋求长远发展,并积极推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机制,避免村经济投资决策失误。根据城区发展需要,结合村集体留地政策,大力发展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建设厂房出租等形式,实现村集体经济保值增值的目标。同时,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制度,加强对村土地补偿费用使用管理的审计监督和财务监督,确保村土地补偿费的正确使用。

(四)强化依法征地意识,遏制违法征地现象

1、强化土地征用权限。《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征用只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国土部门负责承办,隶属于县国土资源局的县统一征地事务所代表政府行使征地职能。镇乡、街道只能配合做好征地工作,而无权进行征地。任何未经县统一征地事务所签订的征地协议一律无效,并要追究违法征地者的责任。

2、严格执行征地工作程序。依据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征用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征地受理、补偿协商和草签协议,征地方案报批,“两公告”及等程序实施。征地协议必须经得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2/3以上通过,让农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诉讼权。

3、切实按照规定标准补偿。必须切实按照我县征用补偿的“区片价”和“最低保护价”政策规定标准进行补偿。今后,应加紧建立宗地价格评估制度,通过评估,科学合理地确定补偿标准。

4、加快征用土地的利用建设。对闲置土地应及早收回,重新落实项目,政府控制土地和村留地应尽快办理用地手续或落实项目,及早建设利用。

依据《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集体所有制形式。按用途可划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农村土地管理就是依照《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使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行为的管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职能。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开展至今,时间仅二十余年,有许多不规范之处,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做浅显分析,认为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由此诱发了大量土地违法行为,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很模糊,《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用于非农业建设”。一方面法律规定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另一方面村民对自己拥有的土地没有处置权。缺乏处置权的所有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权,正是这种土地所有权的被弱化,导致了农民集体在许多征地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其次就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土地管理法》第十条规定,“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管理,也可以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也可以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由村民居委会经营、管理的,很难避免缺乏监督机制的村干部为了自己的私利,不做出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的违法行为;由村民小组经营管理的,大多数村民小组无组织机构、法人资格和独立帐户,而且“集体”一词不是我国民法上的主体概念,本身在法律上就无主体地位,管理者自身也就不硬了。第三就是被弱化的所有权对所有权主体内部成员的约束也是软弱无力的。据调查,还有不少农民认为农村土地是属于国家的,虽然同为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但国家与集体所有的制度本质仍是大有不同。正是由于忽视了这种不同和集体观念的淡薄,导致农村集体土地几乎成了农民的私有财产,谁占到了就是谁的,强行割占宅基地,土地权属纠纷层出不穷。而作为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却无法处置自己的土地,严重丧失了所有权主体的所有权利,对内部成员的管理也就必须是松散的。

要改变这一现状,必然要触及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强化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确立农民集体土地所有者的法律主体地位,强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观念。土地是农民集体的,管理也是农民集体应尽的职责,充分调动所有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二、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没有建立土地市场机制,土地缺乏流动性,土地的资产价值不能显化,土地利用效率很低

导致这一现状,有其立法上的主要原因,《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六十二、六十三条规定,“农村村民只能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所以在法律上是禁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这种静态管理模式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一,它不利于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农民向建制镇、集镇、中心村集聚,而缺少农村集体土地的供给,城镇化建设是不可能进行的。我国在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同时,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建设却滞后了。第二,它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当然也离不开市场的优化配制。农民的集体土地的资产价值要显化,必须要通过市场运作,农民的土地收益才能得以体现。第三,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流转,是农民集体最大限度实现所有权的强烈要求。只有让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在流转中获得土地收益,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发挥出来,对土地管理、保护和利用就会重视,土地利用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第四,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流转,有利于形成农村土地市场,土地供应、需求的增加,必然加速土地资产的流通,从而促进土地交易市场化的建设。

由于我们现行法律禁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时下城市郊区、集镇的农村集体土地只能隐形交易。因无规范的程序和标准的价格体系可参照,隐形交易就成了没有规则的交易,交易者的利益难免遭受损失,引发诸多土地权属纠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解决,就是要防止借“流转”之名,行商品住宅之实,为切实保护耕地,必须要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是农村集体土地能否流转的决定性门槛,要严把规划关。

三、农村集体土地的利用严重缺乏规划,管理很不规范,是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大部分的农村村庄,宅基地没有规划,房子不整,样式、座向不一,村庄里的道路弯弯曲曲,东抹西拐,两边又没有排水设施,污水满地横流,一到下雨天就根本无法行走,居住环境十分恶劣。这里面有其历史原因和体制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1、尽管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花了很大篇幅强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要编制本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但到了乡一级的建制镇、集镇规划,村一级的村庄规划的编制几乎是空白,农村土地管理根本就无规划可依,也无规划可言。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个现状,必须要加强、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树立规划的严肃性、法律性。

2、农民的土地“私有”观念还根深蒂固,认为谁使用的土地就是属于谁的,许多村庄的宅基地都划分为一块一块,每户都“霸占”了一块,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建房时宅基地界址不清,隐藏和出现了大量土地权纠纷,甚至大打出手、对簿公堂者也为数不少,这种无序的“霸占”导致农村村庄建设非常混乱。

3、还有许多农民的封建迷信思想很严重,建房时都要请风水先生来选地址、定座向,时兴避邪,本来规划好好的宅基地,被分割的支离破碎。国土资源部门的科学规划执行严重受阻,从另一方面正好反映农村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无得力执法措施可采用,执行力度也不大。

4、还有许多村庄是由于地形原因而无法规划,这些村庄大多建在山坡上,地形比较陡,建房不便于规划,农民都是零星分散建房。

站在国土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土地利用规划在其职能中占据了首要位置,可以说规划就是土地管理的龙头,规划搞好了土地管理工作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针对农村土地利用无规划可依的现状而言,规划就是规则,规划就是规范,只要搞好了规划,至少可以达到以下四个目的:一是更有力地保障我国土地管理基本国策的执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切实保护耕地。未经批准规划的农用地,一律不得转为建设用地。二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提高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三是根据市场导向和宏观调控,有计划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四是改善农村面貌,美化农民居住环境,建设新农村。

农村土地管理其实就是一种监督行为。职能部门充当“裁判”角色,监督农村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在管理、开发和利用时是否符合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只要是合法,其它的许多事项可以交由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自行主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土地利效率。因此建立一套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土地管理法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就是依法行政,违法必究,强化土地执法监察力度。从这一个意义上来说,在法律完善和土地制度理顺后,农村土地管理要重规划和监管,轻土地供给的审批。只要规划土地的使用范围和方向,不能随意乱建;在规划使用的范围内,土地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可以对土地自由买卖和出租,职能部门只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一)申请用地

建设单位持经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基本建设计划以及地方政府规定需提交的相应材料、证明和图件,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建设用地,同时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附下列材料:

1、建设单位依法设立的有关证明;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其他有关批准文件;3、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4、初步设计或者其他有关材料;5、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6、占有耕地的,提出补充耕地方案;7、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地区的,应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8、提供地价评估报告。

(二)受理申请并审查有关文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设用地的申请、审查、报表工作,对应受理的建设项目,在30日内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管理部门审查。

(三)审批用地

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收到上报土地审批文件,按规定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实行土地管理部门内部会审制度审批土地。

(四)征地实施

经批准的建设用地,由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1、征地公告。公告的内容包括:批准征地的机关、文号、土地用途、范围、面积、征地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和办理补偿的期限等;2、支付土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3、安置农业人口;4、征收用地单位的费税;5、协调征地争议。

(五)签发用地证书

1、有偿使用土地的,应签订土地使用合同;2、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的,向用地单位签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和《建设用地批准书》;3、用地单位持使用土地证书办理土地登记。

(六)征地批准后的实施管理

建设用地批准后直至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之前,应进行跟踪和管理,其主要任务是:1、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安置措施;2、督促被征地单位按期移交土地;3、处理征地过程中的各种争议;4、填写征地结案报告。

(七)颁发土地使用证

用地单位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经测绘部门测绘,核定用地面积、确认土地权属界限,地籍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后,由人民政府颁发土地使用证,作为使用土地的法律凭证。

第三篇:农村土地征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镇农村土地征用主要存在问题及原因

1、征地是政府行为,即由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直接介入征地活动,这就使得农民在征地中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当农民和政府或开发商就补偿、安置等问题无法达成协议,申请政府或职能部门协调裁决时,由于政府或职能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农民要求解决的问题有时得不到解决。

2.农村征地款使用管理问题。据近期对新联村被征地农民社保问题的调研,目前该村征地费的使用方式主要是:村集体所有,按其土地使用面积分配到户。土地属集体所有,征地补偿费由村集体掌握。村集体根据本村土地下放时分田到户的底册,按每户的土地使用面积登记造册,一次性分配到户,由农民自由支配使用,据了解,在1993至1994年间,新联村大夫坣村小组平均每户能分到征地补偿费及附着物补偿款3至4万元,这种方式,村民在当时可以建房出租,有的弃农从商,一定程度上解决村民的生活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出租给本村村民,村集体往往收取租金较困难,出租给本村集体以外个人又影响着本村的社会稳定,处于两难抉择的困境,村民也同样面临着养老等生活风险。

3、有关农村土地征用的法律法规急待完善。目前,土地征用的补偿安置标准普遍偏低,主要是套用国家标准进行征地补偿,补偿费明显较低。按国家新《土地管理法》征地补偿标准,耕地补偿费为该地被征前三年平均产值的6—10倍;安置补助费为该地前三年平均产值的4—6倍。安置措施不到位,有的地方出台土地征用办法时,更多地考虑政府或开发商的利益,低价征用,高价出售,牺牲农民利益。而对于农民来说,失地就意味着失业,因为拿不到足够的补偿,得不到妥善的安置,又失去了收入来源,他们的生活出现了困难,甚至重返贫困,同时也给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

二、我镇解决被征地农民的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直以来,我镇征用土地由地方政府直接介入征地活动,用地单位只需与镇政府签订协议,预收征地补偿费,政府再与村集体和农民协议征用,补偿款由村集体造册登记,政府依据册子发放补偿款。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征地款被拖欠、挪用的现象。但使农民在征地中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当农民和政府就补偿、安置等问题无法达成协议时,农民要求解决的问题有时得不到有效地解决。

三、对加强农村土地征用管理的几点建议

1、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提高对“土地是民生之本”的认识,在依法行政中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加强管理,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征用行为。

2、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严把好征地关,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时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慎用征地权力,切实控制征地规模,要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3、从我国国情出发,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尤其是要重点保护基本农田,同时还要做好土地占补平衡工作,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以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征地程序,着重解决征地规模过大、补偿安置不到位、同农民协商不够等突出问题。建立补偿标准听证制度,严格按法律规定落实补偿安置措施;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补偿标准要合理公正,土地补偿费要及时到位。严厉查处拖欠、挪用、截留土地补偿费等违法行为。

第四篇: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

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普遍实行了多种多样的承包制,而土地承包制又越来越成为主要形式。土地承包制采取了集体经营与个人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农村的经济和生产得到完全的发挥,使农村市场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还使农村土地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但是,我国农村在实行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由于个别地方政府和农村干部的政策法律意识不够,在发包农村土地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弊端。例如由于土地的承包,往往会造成大量的林木遭受砍伐,致使当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承包问题除了有以上弊端外,还有很多的人为因素弊端,也就是现行承包责任制不健全的前提下发生土地承包争执或土地承包合同纠纷问题,这些问题错综复杂,很值得商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中所称的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本文仅就农村土地承包发生的纠纷做些浅陋的探讨。

农村土地承包发生纠纷过程中,最常见的是承包方不履行合同。如陵水英州镇大坡村委会发包几百亩地给三亚市某公司用于种植经济作物,然而却丢荒几年,一直没有使用。又如陵水县黎安镇的后牛港,承包给某商人后,其一直没有投资利用,只是坐享其成,叫人在该港里用炸药炸鱼及网鱼等。

农村土地承包发生纠纷过程中,常见的还有发包方主体不符合法律规定。如2002年三亚市鼎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诉陵水英州镇高土管区十几位农民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中,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与三亚鼎立公司订立土地合同的是陵水英州镇高土村委会。而农民有些是个体承包者,高土村委会无权将农民个人承包的土地发包给他人使用。

农村土地承包发生纠纷,还有承包方没有按照承包的原则和程序办理,导致承包方无法使用土地。如原告北京劳可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诉被告陵水提蒙乡曾山村委后头塘五、六队农业承包经营权纠纷一案,就是典型的例子。陵水提蒙乡曾山村委会发包曾山村委会后头塘村二、三百亩地给北京劳可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同上只有队长签名,并没有得到法律规定村民人数的同意。

农村土地承包发生纠纷的原因很多,除以上列举的以外,还有土地侵权发生的纠纷;承包方未经发包方同意私自发包给第三者的纠纷;因国有土地与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不清而发生的纠纷。另外还有承包者在承包期内发包方未经承包者同意又发包给他方或发包方同时把同一块地发包不同的承包方引起的纠纷等等,不胜枚举。那么,如何去克服或者解决这些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呢?

首先,对于农村土地承包中存在的弊端——造成破坏林木,致使水土流失或水源污染的,应当坚决制止。这是为子孙后代造福和长远的经济目标着想。我国的土地管理法、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当前农村经济政策都提出对植树造林及土地资源的保护。《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指出,我国农村只有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才能保持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和提高经济效益。还指出要认真执行各项林业政策,发动群众造林、护林、绿化祖国,增加植被,建设生态屏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九条规定,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盗伐、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一条规定违反法律规定,在耕地上挖土、挖沙、采石、采矿等,致使耕地丧失种植条件的,或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沙化、盐溃化、水土流失的,责令限期治理,并可以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承包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对于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中,由于承包方不履行合同,致使所承包的土地丢荒的,农村集体组织可以责令承包方履行合同义务,承包方拒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农村集体组织有权收回土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三条规定,发包方享有监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的行为的权利及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其他权利。第五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而《合同法》第94条规定:合同的一方当事迟延履行或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如原告英州镇诉被告吴兴章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中,由于被告吴兴章承包了英州镇高土管区的几百亩地用于种植经济作为物,但发现其种植的芒果树老化,没有经济效益时,便丢荒不再管理。法院依据原告的请求判令原告英州镇收回承包的土地。又如陵水三才镇诉陈公存承包经营权纠纷一案,被告陈公存承包了三才镇一座山岭植树造林,却没有履行植树造林的任务,山岭上除了稀疏少数再生林外,很难看到成材的林木,法院亦依法判令三才镇收回承包地,被告陈公存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提起上诉,经二审法院审理,驳回上诉人的诉讼请求,维持原审判决。

农村土地承包中对于发包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应认定所订立的土地承包合同无效;发包方主体资格是否合格难辨认的,应中止诉讼,告知有关当事人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第十二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可以由集体或个人承包经营,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承包经营土地或者个人,有保护和按照承包合同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第十三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四条规定,国家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第五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九条规定,国家保护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如原告三亚鼎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诉与被告符关英、符开信等人的农业承包经营权纠纷案,就发现有发包方主体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被告符关英、符开信等农民都是陵水英州镇高土村民委员会的农民,高土村委会发包集体土地给三亚市鼎立公司经营经济作物,而符关英、符开信等农民也向高土村经济合作社承包土地种植果林,发包人高土村委会无权将农民的承包地发包给他人。本案作中止处理,等符开信、符关英等村民向行政部门作出确认集体土地使用权后另做处理。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中,还有承包方没有按照承包的原则和程序办理的情况,对出现的这种情况如何处理?这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2002年8月29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对土地承包的原则和程序做出规定。土地承包应当遵守的原则是:(1)按照规定统一组织承包时,本集体组织成员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地的权利,也可以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的权利;(2)民主协商,公开合理;(3)承包方案应当按照本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人同意;(4)承包程序合法。土地承包应当按照的程序是:(1)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2)承包工作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订并公布承包方案;(3)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4)公开组织实施承包方案。应该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发生争执最激烈的问题就是订立土地承包合同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去办。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十五条规定,“承包方转让承包合同,转包或者互换承包经营标的物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关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的规定,人民法院

应当认定其转让、转包、互换行为无效。”第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依本规定第二条所起诉的案件中,对发包方违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决议,越权发包的,应当认定该承包合同为无效合同,并根据当事人的过错,确定其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属于本条前款规定的情形,自承包合同签订之日起超过一年,或虽未超过一年,但承包人已实际做了大量的投入的,对原告方要求确认该承包合同无效或者要求终止该承包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可根据实际情况,依照公平原则,对该承包合同的有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如原告劳可得科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诉与被告陵水县提蒙乡曾山村委会农业承包经营权纠纷一案,就有类似的情况。原告劳可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1999年与被告陵水提蒙乡曾山村委会后头塘四、五队签订了土地承包转让合同,承包了后头塘广陵坡和大园坡240亩的土地做热带经济果园开发,合同签订后,原告投入28000元的资金对土地进行了平整,并对山坡上的树木进行砍伐做出补偿,但却遭到了后头塘村村民陈石吉等村民代表的反对导致无法耕作。而事实上原告承包的240亩地上还有第三人陈小军也在承包耕作。本案的争执也就因承包方没有按照承包原则和程序去办理造成的。

由此可见,要处理好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就必须把握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中政策与法律的连接点。所谓连接点就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中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和特定的法律与政策连接起来的法律因素。所以我们在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中,首先应查明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内容(情况),并且要掌握好当前的法律与政策的规定与原则,适用与案件有密切联系的法律与政策去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新法律、新政策,精通法律业务,善于实践、不断探索,这样才能把握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中政策与法律的连接点。(水果忍者:http://)

第五篇:农村土地征用协议

土地征用协议

甲方:农户

乙方:林前村村委会

为加快本村农田的基础建设,改善农户的生产,经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现需征用甲方的部分土地作为建设林前村土地平整项目,双方现就土地征用事项协商,达成如下补偿协议:

一、征用时间:一次性永久征用。

二、甲方土地四至界线:

东至:,西至:,南至:,北至:。

三、甲方土地面积及征用补偿费:

土地面积及补偿:该地长米,宽米,总面积合计亩,补偿稻谷斤/年,折合人民币仟佰拾元整/年(¥:元/年)

注:稻谷价格按当年的市场价格为补偿标准。

四、补偿方式:征用补偿在项目验收结束后在每年的12月31日之前一次性付清。

五、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合同签字生效,即表示乙方同意甲方的征用方案,没有异议;

2、合同生效后,该地块归乙方所有,乙方有权改变土地的用途;

3、土地征用后,甲方不得无故阻止、破坏、干扰乙方的改造、修建等正常施工。

4、若甲方违反合同,除全额退还乙方支付的费用外,另赔偿给乙方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5、合同生效后,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再增加土地补偿款之外的其他补偿款;

6、未尽事宜甲方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可订立补充协议。

六、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同意签字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甲方(签章并按手摸):乙方(盖章):林前村村委会

法人代表:

2012年月日

下载农村土地征用纠纷问题(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土地征用纠纷问题(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土地征用程序

    2011年8月14日星期日 农村土地征用程序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目前我国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程序简单扼要地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农村土地纠纷问题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农村土地纠纷是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既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热点。近年来,我市农村村民上访案件中,直接或间接涉及......

    关于农村土地纠纷问题的调查

    关于农村土地纠纷问题的调查按照xx县农经总站的具体要求,笔者就二轮土地承包以来,发生在我镇的一些土地纠纷情况,进行了一次详细调查,并针对土地纠纷发生的一些原因进行了分析,同......

    农村土地征用程序(五篇)

    农村土地征用程序: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目前我国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程序简单扼要地有以下步骤:第一步 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

    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及对策

    第二十七章 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及对策 土地征用是指发生在国家和农民集体之间的所有权转移,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批准权限和程序批准,并给农民集体......

    浅谈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范文模版]

    浅谈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 摘要:征地补偿安置关系到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长远生计,关系到国家的建设用地,也关系到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国家因公共利益的需......

    农村土地征用协议(大全五篇)

    土地征用协议 甲方: 农户 乙方:两河村村民委员会 为加快我村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点建设,经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现需征用甲方的部分土地作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点项目建设,双......

    农村土地征用合同的范本

    甲方:乙方: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依据(宿政发[XX]29号)《关于宿迁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