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情况统计报告
2014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
实施情况统计报告
国家统计局
为更好地维护妇女权益,加快实现男女平等的进程,国务院2011年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为反映《纲要》实施情况,国家统计局对相关统计数据和资料进行了综合汇总和分析。结果表明,妇女保健水平持续提升,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妇女社会保障水平、受法律保护状况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但妇女健康状况地区间差距依然明显,妇女参与决策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纲要》各领域的实施情况
(一)妇女健康状况。
1.孕产妇保健水平持续提高。2014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达到99.6%;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降低至1.3%,比2010年降低0.5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继续下降,由2010年的30/10万下降到21.7/10万。与2010年相比,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孕产妇建卡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显著下降。自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实施以来,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显著下降,已从项目实施初期的34.8%,下降到2014年的6.1%;在所有艾滋病的新发感染病例中,母婴传播的比例也从1.6%下降至1.1%。2014年,有1240名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的高风险婴儿,在干预措施下得以健康出生。
3.农村妇女的健康服务稳步推进。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妇幼卫生重大项目,累计2亿多妇女儿童受益。2014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共补助974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4%,比2010年提高2.7个百分点;2009-2014年,农村妇女“两癌”项目共为近4300万农村妇女进行了宫颈癌检查,为600余万名农村妇女进行了乳腺癌检查。
(二)妇女受教育状况。
1.女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继续提高。2014年,全国学前教育(包括幼儿园和学前班)幼儿数4051万人,其中女童1876万人,比2010年分别增加1074万人和523万人;学前教育中女童所占比例46.3%,提高0.9个百分点,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0年的56.6%提高到70.5%。
2.适龄女童基本能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14年,小学学龄女童净入学率为99.83%,略高于男童;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46.4%,略低于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6%,提高近3个百分点。
3.高中阶段教育性别差距持续缩小。2014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中共有女生2005万人,占全部在校生的48.1%,性别差距由2010年的5.7缩小到3.9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女生比重50%,提高1.4个百分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中女生比重45.4%,略低于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2010年的82.5%提高到了86.5%。
4.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重提高。2014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共有女研究生90.8万人,占全部研究生的49.2%,比2010年提高1.3个百分点;普通本专科女生1327.8万人,占52.1%,比2010年提高1.3个百分点;成人本专科女生366.5万人,占56.1%,提高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37.5%,提高11个百分点,意味着有更多的女性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三)妇女经济状况。
1.妇女就业规模继续扩大。据测算,2014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4.8%,超过《纲要》规定40%的目标。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6546万人,比2010年增加1684万人,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比重35.8%,降低1.4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女性所占比重有所提高,2014年为42.5%,比2010年高1.2个百分点。
2.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持续增加。近年来我国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中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持续增加,2014年,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中有女性专业技术人员1423.6万人,比2010年增加154万人,所占比例达46.5%,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女性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1.2万人,比2010年增加39万人,女性所占比例36.7%,提高1.4个百分点,已提前实现《纲要》目标。
3.女职工劳动保护水平喜忧参半。2014年,有72.6%的企业执行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比2010年提高17.7个百分点。但有些企业特别是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用工制度不规范,随意延长女职工劳动时间,不发加班工资,企业女职工卫生标准普遍偏低。
4.农村贫困妇女人数减少,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按照年人均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比2010年减少9550万人,其中约一半为女性。近年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逐年提高,由2010年的每人每月186元,提高到2014年的321元,基本实现了对包括贫困妇女在内的贫困居民“应保尽保”。
(四)妇女参与决策管理状况。
1.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女性比重提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共有女代表699名,占代表总数的23.4%,比上届提高2.1个百分点,是历届人大代表中女性比重最高的一届;有女常委25人,占常委总数的15.5%,低于上届0.7个百分点。第十二届全国政协有女委员399人,占委员总数的17.8%,高于上届0.1个百分点;有女常委38人,占常委总数的11.8%,比上届高1.3个百分点。
2.女公务员比例不断提高。2013年,全国女公务员达168万人,占公务员总数的24.1%,比2010年提高0.9个百分点。2014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新录用的女公务员占当年录用人数的比例达49.8%,地方新录用的女公务员占比为44.7%。
3.女性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比重明显提高。2014年,企业董事会中女职工董事占职工董事的比重为40.1%,企业监事会中女职工监事占职工监事的比重为41.5%,比2010年分别提高7.4个和6.3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分别提高了11个和12.3个百分点;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中女性代表比重为28%,低于2010年1个百分点。
4.女性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管理。2014年,在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重为48.4%,在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所占比重22.8%,比2010年提高1.4个百分点,距30%的《纲要》目标仍有差距;2014年,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为12.3%,提高1.9个百分点,已实现《纲要》目标。
(五)妇女社会保障状况。
1.女性生育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14年,全国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超过1.7亿人,其中女性参保人数7407万人,分别比2011年增加3147万人和1374万人。
2.女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14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总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均在95%以上;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女性共有2.7亿,比2011年增加7984万人;全国新农合参保人数7.4亿,参合率达到99%,提高3个百分点。
3.女性参加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增加。2014年,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超过1.7亿人,其中女性7145万人,分别比2011年增加2726万人和133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1亿人,其中女性8000余万人,分别比2011年增加2943万人和1868万人。包括女性在内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也不断增加,2014年达7362万人,(六)妇女发展环境状况。
1.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进展顺利。2014年,农村改水受益人口累计达9.2亿,改水受益率由2010年的94.9%提高到95.8%,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由58%提高到78.1%,分别提高1个和20个百分点。2014年,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数累计2亿户,比2010年增加2800余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67.4%提高到76.1%,提高8.7个百分点。
2.城市生活环境继续改善。2014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1%,比2010年提高1.5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增加1.8平方米;城市燃气普及率94.6%,提高2.6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90.2%,提高7.9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8%,提高13.9个百分点。
3.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明显提高。2014年,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数25.1万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3万个,社区服务站12万个,其他社区服务机构10.7万个,便民利民网点30.2万个。2014年,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达36.9%,比2010年提高了14.5个百分点,广大群众的生活更为方便快捷。
(七)妇女法律保护状况。
1.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2014年,全国最后174个县结束了没有执业律师的现状,为当地需要法律援助的妇女儿童创造了基本条件;2014年,全国共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法律援助机构3737个,比2010年增加145个;当年有35.2万名妇女获得了法律援助,增加15.6万人,有效地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2014年,妇联系统为遭受暴力的妇女儿童提供救助(庇护)的机构有3011个,得到救助和庇护的妇女儿童超过2.3万人次。
2.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我国第二个反拐行动计划《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13-2020年)》发布后,各相关部门通过开展各种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加大拐卖人口犯罪“买方市场”的整治力度,从源头减少拐卖人口案件的发生。2014年,公安机关共破获拐卖妇女案件1775起,破获拐卖儿童案件1460起,分别比上年减少2762件和777件。
二、《纲要》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妇女健康状况地区间发展差距依然明显。
尽管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但地区间差距依然明显,一些东部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已优于发达国家,而一些西部偏远地区则长期偏高。2014年,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32.7/10万,是东部地区的2.6倍;在31个省(市、区)中,最高水平与最低水平间相差23倍。
(二)《纲要》实施过程中有少数指标回落。
从统计监测数据来看,2014年《纲要》实施过程中总体发展向好,但有少数指标回落。与上年相比,各级政府领导班子配有女干部的班子比例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妇女常见病筛查率下降幅度较大,2014年为55.1%,比上年降低13.6个百分点,比2010年低6.1个百分点,距80%的《纲要》目标差距加大。
第二篇:2013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情况统计报告
2013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情况统计报告
为全面反映《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落实情况,更好地维护妇女权益,国家统计局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和资料,对《纲要》提出的妇女在健康、教育、经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环境、法律七个领域2013年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统计监测,结果如下:
一、《纲要》在各领域的实施情况
(一)妇女健康状况。
1.孕产妇保健水平继续提高。2013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5%,比2010年提高1.7个百分点;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降低至1.64%,比2010年降低0.16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继续下降,由2010年的30/10万下降到23.2/10万,持续接近《纲要》目标。与2010年相比,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孕产妇建卡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妇女生殖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2013年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68.7%,比2010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查出妇女病率27.4%,降低了1.4个百分点。为适龄妇女免费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和妇科疾病检查的地区不断增加,筛查范围也从农村妇女扩大到所有适龄妇女。
3.妇女享有计划生育的权利基本得到保障。2013年,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为87.3%,低于2010年1.8个百分点;有更多的男性承担起避孕节育的责任,避孕方法中男性的比重上升,由2010年的14.1%提高到15.6%,提高了1.5个百分点。
4.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明显提高。据2013年全国10省(市)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抽样调查数据,女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18.9%,与2007年全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相比,提高了11.4个百分点,而从不参加锻炼的女性比例则由70.9%下降到了51.9%。
(二)妇女受教育状况。
1.女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稳步提高。2013年,全国共有接受学前教育(包括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幼儿数3894.7万人,其中女童1798.2万人,比2010年分别增加918万人和445万人;学前教育中女童所占比例46.2%,提高0.8个百分点;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67.5%,提高10.9个百分点。
2.适龄女童基本能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13年,小学学龄女童净入学率为99.72%,高于男童0.02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46.48%,基本保持上年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3%,提高2.6个百分点。
3.高中阶段教育性别差距继续缩小。2013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中共有女生2090万人,占全部在校生的47.8%,比2010年提高0.7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了86%,提高3.5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女生比重49.8%,提高1.1个百分点;中等职业在校生中女生比重45.4%,略有下降。
4.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重提高。2013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共有女研究生87.8万人,占研究生总数的49.0%,比2010年提高1.1个百分点;普通本专科女生1277万人,占51.7%,提高近0.9个百分点;成人本专科女生346.3万人,占55.3%,提高2.08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34.5%,提高8个百分点,意味着有更多的女性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5.文盲人口的性别差距进一步缩小。近年来,全国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持续降低,2013年为4.60%,其中女性为6.73%,分别比上年降低0.36个和0.59个百分点;性别差距由上年女性比男性高4.65个百分点缩小到4.2个百分点。
(三)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状况。
1.妇女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据有关部门测算,2013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5%,超过《纲要》规定40%的目标。2013年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6338万人,比2010年增加1476万人,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35%,降低2.2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女性所占比重41.3%,与2010年基本持平。
2.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总数持续增加。近年来我国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中女性专业技术人员人数持续增加,2013年,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中有女性专业技术人员1392万人,比2010年增加122万人,所占比例达46%,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女性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3万人,增加31万人,所占比例36.3%,提高1个百分点,已提前实现《纲要》35%的目标。
3.女职工劳动保护水平得到提升。重新修订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进一步维护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和工作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发挥着积极作用。2013年,有67.2%的企业执行了上述特别规定,比2010年提高了12.3个百分点。
4.贫困妇女日常生活能够得到基本保障。近年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逐年提高,由2010年的每人每月186元,提高到2013年的290元;全国城乡享受“低保”及农村“五保”的居民达7990万人,其中女性为2836万人、比2010年增加98万多人。基本实现了对包括贫困妇女在内的贫困居民“应保尽保”。
(四)妇女参与决策管理状况。
1.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女性比重提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共有女代表699名,占代表总数的23.4%,比上届提高2.1个百分点,是历届人大代表中女性比重最高的一届;有女常委25人,占常委总数的15.5%,低于上届0.7个百分点。第十二届全国政协有女委员399人,占委员总数的17.8%,高于上届0.1个百分点;有女常委38人,占常委总数的11.8%,比上届高1.3个百分点。
2.女性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比重有所回升。近两年女职工董事及女职工监事分别占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的比重均有明显下降。2013年企业董事会中女职工董事的比重为29.1%,企业监事会中女职工监事占的比重为29.2%,分别比2010年降低了3.6个和6个百分点,但与2012年相比,则分别提高了2.7个和2.2个百分点。
3.女性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管理。近年来,女性在居委会组织中参与程度较高,2013年女性比重为48.4%。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所占比重有所上升,2013年为22.7%,比2010年提高1.3个百分点,但与占比30%的《纲要》目标仍有不小距离;2013年,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为11.9%,提高1.5个百分点,已实现《纲要》10%的目标。
(五)妇女社会保障状况。
1.女性生育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目前,我国生育保险已覆盖了所有用人单位,女性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快速增加。2013年,参加生育保险的女性人数达7117万人,比2011年增加1084万人。
2.女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13年,女性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近2.5亿人,比2011年增加5902万人。其中女性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亿人,增加1259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女性超过1.2亿人,比2011年增加464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包括女性在内的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8亿人,参合率达99%。
3.女性同步享有基本养老保障。2013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近5亿人,比2011年增加1.7亿人,其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4.7亿人,增加1.5亿人。2013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3.2亿人,增加3800多万人。意味着更多的女性有了基本养老保障。
4.女性参加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增加。2013年,女性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862万人,比2011年增加1047万人;女性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537万人,比2011年增加1335万人。包括女性在内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也在不断增加,2013年达7263万人,比2011年增加436万人。
(六)妇女生活环境状况。
1.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进展顺利。2013年,农村改水受益人口累计达9亿,改水受益率由2010年的94.9%提高到95.6%;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由58%上升到73%,提高15个百分点。2013年,农村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数累计超过1.9亿户,比2010年增加2262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67.4%上升到74.1%,提高6.7个百分点。农村妇女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2.城市生活环境继续改善。2013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平方米,分别比2010年提高1.1个和1.4个百分点;城市燃气普及率94.3%,提高2.3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89.3%,提高7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9.3%,提高11.4个百分点。城市妇女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3.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明显提高。2013年,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数25.2万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9万个、社区服务站10.8万个、其他社区服务机构12.4万个,便民利民网点35.9万个。2013年,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达36.9%,比2010年提高了14.5个百分点,广大群众的生活更为方便快捷。
(七)妇女受法律保护状况。
1.修订完善相关法规体系。2013年底,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议案,正式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生育政策的调整将为降低长期偏高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女性公检法司队伍不断壮大。2013年,全国检察院共有女检查官4万余人,占全部检察官的比例达到29.3%,比2010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全国共有女律师6.9万余人,比2010年增加2.2万人,女律师所占比例为27.8%,提高3.7个百分点;有女法官5.72万人,增加0.7万余人,女性所占比例28.8%,提高3个百分点;女警察所占比例近年来也在不断提高,2013年为14.1%,比2010年提高0.4个百分点。
3.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为有效预防、依法打击拐卖人口犯罪,国务院于2013年颁发了第二个中国反拐计划——《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13-2020年)》。各相关部门通过开展各种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2013年,公安机关共破获拐卖妇女案件4537起,破获拐卖儿童案件2237起。
4.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2013年,全国共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法律援助机构3680个,比2010年增加88个;当年有31.8万名妇女获得了法律援助,比2010年增加12.2万人,有效地维护了她们的合法权益。2013年,妇联系统为遭受暴力的妇女儿童提供救助(庇护)的机构有3450个,得到救助和庇护的妇女和儿童超过2.5万人次。
二、《纲要》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妇女健康状况地区间差距依然明显。
由于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妇女健康状况在不同区域和不同人群之间依然存在明显差距。一方面,有些省份孕产妇死亡率已低于发达国家,但有些省份仍长期较高,2013年最高最低省份之间相差超过30倍。另一方面,由于高龄初产孕妇增加等原因,孕产妇中高危产妇的比重连年上升,2013年为19.43%,比2010年高2.3个百分点。
(二)针对女性的刑事犯罪增加。
2013年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数达660万起,比2010年增加62.8万起,而同期刑事案件受害人中女性比重也有所增加,由2010年的33.3%上升到35.8%。近年来,女童被性侵、年轻女性失踪、女性被暴力伤害等案件屡有发生,保护女性免受刑事伤害的任务依然很重。
(三)女性残疾人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强自立的主要途径。但近年来,在福利企业就业的残疾职工却连年减少,2013年,全国福利企业中共有残疾职工53.9万人,其中女性残疾职工16.6万人,分别比2010年减少8.6万人和3万人,而女性所占比重也有所降低,由31.4%降为30.8%。2013,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为10.8%,是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两倍多,实际失业率可能更高。女性残疾人就业面临较大困难。
第三篇:《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期统计监测报告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期统
计监测报告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6-11-03 11:02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期统计监测报告
国家统计局
2016年10月
为了更好地维护妇女权益,加快实现男女平等的进程,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妇女在健康、教育、经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环境、法律等领域到2020年应实现的一系列目标。近期,国家统计局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和资料,对《纲要》五年来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综合汇总和分析,结果表明,《纲要》实施总体进展顺利,在可监测的54项重点统计指标中,有44项指标提前实现或基本实现《纲要》目标,总达标率81.5%。
一、《纲要》在各领域的实施情况
(一)妇女与健康。
1.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经进入长寿国家行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的国家即为长寿国家)。《纲要》颁布以来,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2015年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为76.34岁,比2010年延长1.51岁;其中女性的预期寿命79.43岁,比2010年延长了2.06岁,已实现《纲要》目标。
2.孕产妇死亡率持续降低。2015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0.1/10万,比2010年降低近10个十万分点,基本实现20/10万的《纲要》目标。近年来,通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等项目的实施,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的城乡差距已基本消除,2015年,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9.8/10万和20.2/10万,比2010年均降低近10个十万分点。
3.妇女保健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达到99.7%;孕产期中、重度贫血患病率降低至1.25%,比2010年降低0.55个百分点;妇女常见病筛查率经历了上一年的大幅下降后,有所回升,2015年为61.6%,比2010年提高0.4个百分点,但距80%的《纲要》目标仍有相当距离。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孕产妇建卡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等与2010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多数育龄妇女能够知情避孕。由于各种避孕节育措施的普及与推广,妇女实现有计划地生育成为可能,男女平等理念的深入,使妇女享有计划生育的权利得到基本保障。到2015年,全国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连续5年保持在86%以上,顺利实现《纲要》目标。
5.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明显提高。据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我国20岁及以上女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15.1%,与2007年全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相比,提高了7.6个百分点。
(二)妇女与教育。
1.女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继续提高。2015年,全国学前教育(包括幼儿园和学前班)幼儿数4265万人,其中女童1979万人,比2010年分别增加1288万人和626万人;学前教育中女童所占比例46.4%,提高1个百分点,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0年的56.6%提高到75%,已提前实现《纲要》目标。
2.适龄女童基本能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15年,小学学龄女童净入学率为99.88%,与男童基本持平;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46.5%,略低于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提高近2个百分点,有望如期实现95%的《纲要》目标。
3.高中阶段教育性别差距缩小。2015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中共有女生1933万人,占全部在校生的47.9%,性别差距由2010年的5.7缩小到4.3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女生比重50.3%,提高1.7个百分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中女生比重44.4%,低于2010年1.1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2010年的82.5%提高到了87%。
4.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重提高。2015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共有女研究生95万人,占全部研究生的49.7%,比2010年提高1.8个百分点;普通本专科女生1376万人,占52.4%,提高1.6个百分点;成人本专科女生362万人,占56.9%,提高近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提高,2015年达40%,提高13.5个百分点,提前实现《纲要》目标。
(三)妇女与经济。
1.妇女就业规模继续扩大。据测算,2015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2.9%,超过《纲要》规定40%的目标。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6527万人,比2010年增加1665万人,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比重36.1%。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女性所占比重有所升高,2015年为41.7%,比2010年高0.4个百分点。
2.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持续增加。近年来我国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中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持续增加,2015年,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中有女性专业技术人员1458万人,比2010年增加188万人,所占比例达47.2%,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女性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0万人,增加48万人,女性所占比例37.5%,提高2.2个百分点,已提前实现《纲要》目标。
3.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企业比重提高。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重新修订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进一步维护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和工作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执行《特别规定》的企业比重明显提高,2015年达74%,比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
4.农村贫困妇女人数大幅度减少,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按照年人均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2015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5575万人,比2010年减少1.1亿人,其中约一半为女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逐年提高,由2010年的每人每月186元,提高到2015年的358元;全国城乡享受“低保”及农村“五保”的居民7121余万人,其中女性超过2609万人,所占比重36.6%,比2010年提高2.8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对包括贫困妇女在内的贫困居民“应保尽保”。
(四)妇女参与决策管理。
1.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女性比重提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共有女代表699名,占代表总数的23.4%,比上届提高2.1个百分点,是历届人大代表中女性比重最高的一届;有女常委25人,占常委总数的15.5%,低于上届0.7个百分点。第十二届全国政协有女委员399人,占委员总数的17.8%,高于上届0.1个百分点;有女常委38人,占常委总数的11.8%,比上届高1.3个百分点。
2.女性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比重提高。2015年,企业董事会中女职工董事占职工董事的比重为38.4%,企业监事会中女职工监事占职工监事的比重为38.9%,比2010年分别提高5.7个和3.7个百分点;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中女性代表比重为28.3%,低于2010年0.7个百分点。
3.女性公务员比例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新录用的女公务员占录用总人数的比例逐年提高,已经超过半数,2015年达51.9%,比2011年增加12.5个百分点;地方新录用公务员中女性占总人数的比例也有明显提高,由40.2%提高到44.1%。
4.女性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管理。2015年,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为49.2%,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为11.5%,均已实现《纲要》目标。2015年,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所占比重22.9%,比2010年提高1.5个百分点,但距30%的《纲要》目标仍有不小距离。
(五)妇女与社会保障。
1.女性生育保障水平提高。2012年颁发的《特别规定》将女职工产假从90天增加到98天,对女职工怀孕流产的产假有了明确规定,并且对是否参加生育保险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待遇和相关费用支出分别作出规定,明确了支付途径。2015年,女性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达7712万人,比2010年增加2345万人。
2.女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总人数达13.4亿;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女性超过3亿人,比2011年增加1.2亿;全国新农合参保人数6.7亿,参合率达到98.8%。
3.女性同步享有基本养老社会保障。2015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6亿人,比2011年增加2.4亿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超过3.5亿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亿人,分别比2011年增加近7000万人和1.7亿人。意味着更多女性有了基本养老保障。
4.女性参加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增加。2015年,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超过1.7亿人,其中女性7294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加3950万人和214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超过2.1亿人,其中女性8000余万人,分别增加5272万人和2375万人。
(六)妇女与环境。
1.生态建设进展向好。2015年,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740个,比2010年增加15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28个,增加109个。各类自然保护区占全国的国土面积为14.8%,超过12%的世界平均水平。
2.社区服务机构设施覆盖率快速提高。2015年,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设施数超过36万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4万个,社区服务站12.8万个,其他社区服务机构12万个,便民利民网点24.9万个。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覆盖率快速提高,2015年首次过半,达53%,广大群众的生活更为方便快捷。
3.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进展顺利。2015年,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82.4%,比2010年提高了24.4个百分点,持续接近85%的《纲要》目标。2015年,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数累计2.1亿户,比2010年增加3546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67.4%提高到78.4%,提高了11个百分点。
4.城市生活环境继续改善。2015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1%,比2010年提高1.5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4平方米,增加2.2平方米;城市燃气普及率95.3%,提高3.3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91.9%,提高9.6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1%,提高16.2个百分点。
(七)妇女与法律。
1.中国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出台。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暴法》),明确了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处置机制措施,标志着家暴行为正式进入了法律监管范畴。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首部《反家暴法》的出台,对于我国反对家庭暴力、保护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2.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为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我国发布了第二个反拐行动计划《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13-2020年)》,各相关部门通过开展各种专项行动,加大拐卖人口犯罪“买方市场”的整治力度,从源头减少拐卖人口案件的发生。2011-2015年,公安机关共破获拐卖妇女案件1.5万起,破获拐卖儿童案件1.1万起。
3.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2015年,全国共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法律援助机构3739个,比2010年增加147个;2011-2015年共有153万人次的妇女获得了法律援助,有效地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2015年,妇联系统为遭受暴力的妇女儿童提供救助(庇护)的机构2009个,得到救助和庇护的妇女儿童近9200人次。
4.调整生育政策。2013年底,正式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俗称单独两孩政策),2015年开始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生育政策的调整将为降低长期偏高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及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纲要》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妇女健康状况区域间发展差距依然明显。
尽管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城乡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但区域间差距依然明显。2015年,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为28/10万,是东部地区的2倍多;在31个省(市、区)中,最高水平与最低水平间相差近22倍。
(二)流动人口中妇幼保健服务可及性差。
近年来,部分省(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东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2015年为13.1/10万,比上年有所反弹,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死亡率远高于流入地人口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改善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以及流动人口中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防止孕产妇死亡率反弹是目前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三)妇女参与决策的水平仍待提高。
近年来,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状况有所改善,但参与水平仍然有限,担任正职的女干部偏少,且越到高层比例越低。与上年相比,省、市、县级政府领导班子配有女干部的班子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第四篇:关于实施2011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评估自查报告
关于实施开投集团2011年妇女儿童发展评估
自查报告
区妇联:
按照区妇联关于《长寿区妇联2011工作计划》的要求,开投集团进行了自查,现就我司实施2011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评估自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重庆长寿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现有职工76人,其中女职工26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率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率100%。
二、评估方法及工作过程
1、收集评估资料。2011年*月*日前,查阅材料、档案,实事求是充实完善2011年资料,包括办实事情况、工作信息、活动信息等。
2、召开工作会讨论。2011年*月*日,听取部门实施情况汇报,包括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及达标分析,贯彻全区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和办实事情况,讨论实施的主要经验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等。
3、形成终期评估自查报告。2011年*月*日前,对照职责分工和定量目标达标标准自查自评,分析原因,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形成报告。
三、评估主要结果
2011年我司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把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社会有关方面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全面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构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工作格局,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两纲目标要求。
四、实施纲要情况评估
(一)实施纲要组织领导评估
集团高度重视“妇儿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区妇联对妇儿工作的具体要求,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实施纲要组织领导情况符合要求。
1、成立了妇儿工作小组、未成年人保护小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为妇儿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2、将妇女儿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考核内容,做到了妇女儿童工作与单位主要业务工作同计划、同检查、同考评,确保了妇儿工作有序开展。
3、保证了妇女儿童工作的经费投入,使本单位妇女能积极地开展和参与组织的各项活动。
4、制定了建立了长效机制,确保妇儿工作的方案能长期有效的执行。
5、对女干部从工作安排、政治学习、业务培训、权益保护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二)公司妇女儿童分领域指标情况
1、妇女与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截止2011年,集团现有女职工26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中女性比例达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中女性比例达100%。
2、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截止2011年,全司现有女职工26人,占总人数34%,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占全局的34%;科级领导4名,占总数的5%。
3、妇女儿童健康指标完成情况:婚前医学检查率达100%;婴儿死亡率为0,无重度营养不良患病,孕妇住院分娩率达100%;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100%。
4、妇女儿童与法律保护指标完成情况:无未成年人犯罪。
五、主要做法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妇儿工委的协调组织和指导下,近年来,公司充分认识新时期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妇女儿童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紧紧围绕“两个规划”开展了大量工作,将妇女儿童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一)高度重视单位女职工权益,公司妇女儿童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狠抓女干部政治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公司积极组织女干部学习,更新知识,任用了4名工作积极业务过硬的女同志担任经理。二是关心她们的身体健康,鼓励参加身心健康的社会文化活动。公司出资让她们进行体检。三是经常组织公司的家属召开座谈会,听取她们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局内儿童好学上进。四是充分发挥妇女同志的作用,提高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上,认真听取女职工的意见与建议;在业务技能上,注重提高妇女的政治、业务综合素质,制定女干部学习培训计划,有组织地派她们分期参加区的政治、业务培训学习。五是切实保护好她们的合法权益,落实劳动保障措施,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做到奖金、工资、福利男女平等,大力开展巾帼建功,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
(二)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宣传科普知识。利用健康知识展板,对妇女儿童深入宣传科普知识。开办职工活动室及职工书屋,对妇女儿童深入宣传科普知识。
(三)狠抓培训,提高妇女科技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三)工作措施
每年健康展板,专门安排妇女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普及妇女儿童保健的有关科学知识,在社会上形成关心妇女儿童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2014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情况统计报告
2014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实施情况统计报告
国家统计局
为全面促进我国儿童事业的发展,实现儿童优先原则,国务院2011年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为反映《纲要》实施情况,国家统计局对相关统计数据和资料进行了综合汇总和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健康事业成效显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福利保障机制日益健全,成长环境日渐优化,法律保护体系更加完善。但也反映出儿童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回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教师数、学生数减少,达标指标仍存在城乡和区域间差距较大等问题。
一、《纲要》各领域的实施情况
(一)儿童健康状况。
1.儿童生命质量不断提高。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继续下降,已实现低于10‰和13‰的《纲要》目标。2014年,婴儿死亡率为8.9‰,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7‰,分别比2010年下降4.2个和4.7个千分点。儿童的生命质量持续提高。
2.儿童健康状况继续改善。儿童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和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已提前实现《纲要》目标。2014年,儿童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2.6%,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为1.48%,分别低于《纲要》目标1.4个和3.5个百分点。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9.8%,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1.3%,分别比2010年提高8个和7.9个百分点。
3.母乳喂养比例较高。2014年,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73.9%,已提前实现《纲要》目标。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45%,低于《纲要》目标7.6个百分点。儿童营养状况和体格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4.儿童免疫规划稳步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规定接种的各类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2014年平均接种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已提前实现《纲要》目标。儿童疾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5.儿童伤害死亡率持续下降。儿童意外伤害作为儿童时期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是导致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近年全国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2014年为17.74/10万,首次实现《纲要》目标。
(二)儿童教育状况。
1.学前教育持续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持续提高,并已提前实现《纲要》目标。2014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0.5%,首次超过70%的《纲要》目标,提前达标。2014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学校21万所,学前教育专任教师184.4万人,学前教育在校学生4050.7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40%、61%和36%。2014年,全国城市公办幼儿园有1.6万所,比2010年增长68%;农村公办幼儿园有3.2万所,比2010年增长23%。
2.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2014年达到92.6%,比2010年提高2.9个百分点,比上年又有所提高,距离《纲要》目标相差2.4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已达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100%,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8%。
3.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2014年,全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5%,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普通高中专任教师达166.3万人,比2010年增加14.5万人。教育投入继续增加,全国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与2010年比增幅超过80%,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增长约1.5倍。
4.特殊教育取得长足进步。2014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000所,比2010年增加294所。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有4.8万人,特殊教育招生人数7.1万人,均比2010年有所增加。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在校学生数为39.5万人,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人数为8.5万人,比2010年减少6万人。
(三)儿童福利状况。
1.孤残儿童数量继续减少。2014年,全国共有孤残儿童52.5万人,比上年减少2.4万人。其中被家庭收养的孤残儿童人数为2.3万人,占孤残儿童总数的4.4%。全年流浪救助保护中心救助儿童4.2万人次。
2.儿童福利机构数量不断增加。2014年,全国共有儿童收养救助机构890个,其中,儿童福利机构545个,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345个,分别比2010年增加210个和200个。全社会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共有床位614万张,其中有儿童床位10.8万张,比2010年增加5.2万张,增长近一倍。可提供住宿的社会福利机构收留、抚养和救助儿童10.3万人,比2010年增加0.3 万人。
3.残疾儿童专业康复服务明显改善。国家残疾儿童康复与训练计划使众多残疾儿童受益,受救助残疾儿童康复示范基地已由社区转为面向社会提供服务。2014年,全国开展残疾儿童康复的残疾人服务机构共有6914个,是2011年的1.2倍,有12.4万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和服务人数达23.7万,是2010年的3.2倍。
(四)儿童成长环境状况。
1.生活环境日渐优化。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持续增加,2014年达9575.5亿元,比2010年增长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比2010年增加近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1%;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0.2%,比2010年提高7.9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1.8%,比2010年提高13.9个百分点;农村改水累计受益人口为9.2亿人,累计受益率达95.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6.1%,比2010年提高8.7个百分点。儿童的生存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2.文化产品日益丰富。儿童文化产品市场十分丰富。2014年,全国共有209种儿童期刊,3.3万种儿童图书,共出版儿童刊物5.2亿册,儿童图书5.0亿册,儿童音像制品1681万盒(张),与2010年相比,以上文化产品的增幅均超过或接近50%。2014年,全国有公共图书馆3117个,有少儿图书馆108个,少儿图书馆藏书量由2010年的2159万册增加到3392万册,增长近60%。公共图书馆中有少儿文献6377万册,增长一倍多。全国少儿广播节目播出时间21.6万小时,少儿电视节目播出时间48.6万小时,动画电视节目播出时间30.5万小时。2014年,全国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达2亿人次,比2010年增加近一倍;全国未成年人参观科技馆人数达1891万人次,也比上年有所增加。
(五)儿童受法律保护状况。
1.儿童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深化。国家继续加大对儿童法律援助的范围和深度,使受益人数不断增加。2014年,全国共有法律援助机构3737个,有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点 2354个,分别比2010年增加145个和182个,得到法律机构援助的未成年人数为15.5万人,比2010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78%。
2.针对儿童的犯罪行为受到严厉打击。公安部实行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有效预防和打击侵害儿童的违法犯罪活动,开展来历不明儿童集中摸排行动,加大对拐卖儿童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2014年,全国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数1460起。
3.未成年人犯罪得到有效控制。全国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下降。2014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50415人,比2010年减少8956人,减幅达15.1%。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同期犯罪人数的比例为4.26%,比2010年下降2.52个百分点。青少年作案人员占全部作案人员的比重为24.8%,比2010年下降11.1个百分点,比上年降低2.6个百分点。
二、《纲要》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呈回升态势。
2014年,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2.6%,虽然已实现控制在4%以下的纲要目标,但自2012年起,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呈逐年回升态势,且升幅持续扩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与上年比,增幅从2012年的0.05个百分点扩大到2014年的0.16个百分点。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需继续加强。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是《两纲》提出的目标。然而,从2011年起,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专任教师数、招生数、在校学生数均呈逐年减少趋势。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比2010年减少1591个,招生数减少172万人,在校学生数减少278万人,专任教师减少0.5万人。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继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解决教育发展薄弱环节的重要举措。
(三)部分指标虽已达标,但城乡和区域间差距较大。
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已提前实现《纲要》目标,但城乡和区域间差距明显。2014年,全国城市婴儿死亡率仅为4.8‰,农村婴儿死亡率为10.7‰,农村高于城市1.2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城市为5.9‰,农村为14.2‰,农村高于城市1.4倍。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区域间差距更大,西部地区是东部地区的三倍多。推动农村和西部地区实现《纲要》目标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