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发展统计报告

时间:2019-05-14 05:3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汽车发展统计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汽车发展统计报告》。

第一篇:中国汽车发展统计报告

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在新中国62年大庆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下面就以上海大众为例:

1984年10月10日 上海大众合营合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约

1983-1990年

1983年 04月11日 第一辆桑塔纳轿车组装成功。

1984年 10月10日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公司合营合同签字仪式。

1984年10月12日 上海大众举行奠基仪式

1984年 10月12日 李鹏同志和联邦德国总理科尔为上海大众奠基。

1985年 02月16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向上海大众颁发营业执照,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1985年 03月20日 上海大众在上海召开第一次董事会会议,组成第一任执管会,负责公司日常业务。

1985年 03月21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85年 11月30日 上海大众与首批八家特约维修站在上海签订售后服务协议。

1986年 04月19日 江泽民同志视察上海大众。

1986年 08月04日 首次上海Santana轿车国产化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

1983年4月11日 第一辆桑塔纳驶下流水线

1986年 09月29日 上海Santana轿车累计达到1万辆。

1986年 11月18日 胡耀邦同志视察上海大众。

1987年 10月23日 上海大众发动机厂装配线投产。

1988年 07月01日 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成立。

1988年 08月24日 上海大众培训中心落成。

1989年 03月06日 江泽民同志视察上海大众。

1990年 4月18日 上海大众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达到年产6万辆整车和10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

1991年2月06日 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大众

1990-2000年

1990年 04月18日 上海大众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生产能力达年产6万辆整车和10万台发动机。

1991年 02月06日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大众。

1991年 10月20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第二次补充协议签字,其核心内容是:增加投资25亿元人民币和注册资本8.5亿元,与德国大众、巴西拉美汽车公司联合开发新车型并改造汽车二厂。

1993年 12月29日 上海大众年产的第十万辆桑塔纳轿车下线。

1994年 07月 上海大众为“上海发展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捐资100万元人民币。

1994年 09月29日 第二十次董事会议批准把现有的两个汽车厂的生产能力扩大到年产30万辆,并且新建一个发动机厂,决定把公司的注册资本从原来的1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3亿元人民币。

1995年 03月24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第三次补充协议签字,增资11亿人民币,使公司的注册

资本达到23亿人民币。会后,全体与会者出席了增资协议签字仪式,四方股东代表签署了这一协议。

1995年 11月28日 上海大众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国内认证,累计生产桑塔纳轿车50万辆。

1995年 11月29日 一、二期技改工程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1996年 04月29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上海大众。

1996年 12月28日 上海大众捐赠200万元的“爱心助学热线”开通。

1997年5月30日 上海大众技术中心扩建工程奠基

1997年 05月30日 上海大众技术中心扩建工程奠基。

1997年 12月 上海大众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认证。

1998年 02月 上海大众生产的第一百万辆桑塔纳系列轿车下线

1998年 03月25日 上海桑塔纳2000Gsi时代超人投放市场。

1999年 07月01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第四次补充协议签字,增资20亿人民币,使公司注册资

本达到46亿元人民币。

1999年 11月03日 德国总理施罗德访问上海大众,并为上海大众题词:上海大众是中德合作的典范,祝你们一切顺利!

1999年12月15日 上海大众第三代桑塔纳轿车PASSAT下线

1999年 12月15日 上海大众帕萨特轿车下线。

2000年 04月15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汽车三厂举行建成投产仪式。

2000年 05月12日 上海大众帕萨特轿车40%国产化阶段鉴定核定会议。上海大众帕萨特普通型轿车GLI(SVW7183 AGi)国产化率超过52%;上海大众帕萨特豪华型轿车GSI(SVW7183BGi)国产化率超过45%。

2000年 10月19日 上汽大众销售公司正式成立。上汽大众销售公司总投资二千九百九十八万美元,由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20%)、上汽(集团)公司(50%)、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30%)

共同投资组建。

2000年 11月01日 桑塔纳中文名为“俊杰”的2000GSI-AT(自动档)轿车隆重上市。

2001年12月30日 上海大众首辆POLO轿车在汽车一厂总装车间驶下流水线

2001-2003年

2001年 03月29日 上海大众 “世纪新秀”正式上市。

2001年 04月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上海大众。

2001年 09月03日 配备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手动/自动一体的变速箱、EDS、定速巡航系统、双安全气囊、自动空调、全镀锌车身等先进装备的帕萨特1.8T豪华型,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哈尔滨五大城市率先上市。

2001年 09月29日 上海大众荣获国内首次颁布的含金量最高的奖项---全国质量管理奖。

2001年 10月31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第三代桑塔纳轿车、EA827发动机技改、试制试验基地项目竣工验收。

2001年 12月 上海大众装备2.8升V6发动机的PASSAT轿车上市销售。

2001年 12月30日 上海大众首辆POLO轿车下线。

2001年 12月30日 上海大众第200万台发动机下线。

2002年 04月08日 上海大众最新车型POLO投放市场。

2002年4月12日 在德国狼堡举行上海大众续签合营合同签字仪式

2002年 04月12日 江泽民主席出席《德国大众公司和上海汽车工业公司修订和延长合资协议》签字仪式。重述后的合营合同将上海大众的合营合同延长了20年。

2002年 05月16日 桑塔纳2000型最新一代产品--“时代骄子”,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2002年 06月05日 上海大众桑塔纳2000“时代骄子”上市仪式在北京举行。

2002年 06月28日 上海大众第200万辆轿车下线仪式在上海大众汽车三厂举行。

2002年 09月12日 “POLO 1.6L中国上市仪式暨上海大众 POLO网球公开赛星光大道揭幕典礼”在上海仙霞网球中心POLO HOUSE隆重举行。全新动力的上海大众POLO 1.6L全新上市

2002年 12月31日 上海大众首次突破了年产28万辆轿车,全年销量首次突破30万,创下了中国轿车工业之最。

2003年 02月08日 上海大众03款桑塔纳上市。

2003年 02月26日 上海大众的所有产品:Santana、Passat、Polo、Gol系列轿车全部通过了中国产品强制性认证。(简称CCC认证)

2003年 02月28日 来自全国的媒体记者和各界嘉宾200余人出席了隆重而“Let'sGol!-GOL中国上市典礼”,共同见证了Gol上市一令人兴奋的历史时刻。

2003年 04月14日 上海大众帕萨特轿车天窗版在全国全新上市

2003年 05月08日 上海大众桑塔纳2000“时代阳光”上市。

2003年08月09日 上海大众GOL四门轿车正式上市

2003年 08月09日 上海大众GOL四门轿车正式上市。

2003年 10月11日 越南共和国副总理阮晋勇一行对上海大众进行访问。

2003年 10月20日 上海大众居2002年度全国外企纳税百强榜首。

2003年 11月28日 上海大众生产的Polo轿车出口到澳大利亚。

2003年 12月11日 上海大众荣登2002年度上海百强企业榜首。

2003年 12月22日 Polo轿车荣登2003年度全国轿车用户满意指数榜首。

2003年 12月31日 上海大众2003年销量突破39.6万辆。

2004年06月09日 上海大众途安亮相北京国际车展

2004年 01月11日 03年上海大众以破纪录的396,006辆的年销量继续领跑中国汽车市场。同2002年相比,增幅超过32%。

2004年 03月02日 上海大众在2004年推出的第一个新车型,Santana 3000超越者上市。

2004年 03月21日 越南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阮文芝一行访问上海大众。

2004年 05月02日 温家宝总理在访问德国期间,参加并见证了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关于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新增1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的合同签字仪式。经过六次的增资发展,上海大众注册资本将达到78亿元人民币。资产总值近300亿元人民币。

2004年 06月09日 上海大众多功能轿车系列 Touran在第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上首次亮相。

2004年 06月10日 德国大众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惟一的汽车企业合作伙伴。

2004年 07月28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一行视察了上海大众汽车三厂和造型中心。

2004年 10月29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20周年庆典在汽车三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培炎,上海市政协主席蒋以任发来贺信贺电,对上海大众成立二十周年表示祝贺。

2004年 11月05日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一行40余人参观上海大众,汽车三厂的车身、冲压和总装车间。

2004年 11月23日 上海大众途安上市仪式在广州新体育馆隆重举行。

2004年 12月30日 上海大众“Gol旋彩”系列正式上市,这是继今年4月Gol旋风上市后,对现有的Gol系列产品的再次完善。

2004年 12月31日 由国内多家媒体联合举办的2004年度中国车市总评榜发布了评选结果。经过20年的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上海大众在评选中获选“最佳合资汽车品牌”。

2005年04月11日 斯柯达品牌正式落户上海大众

2005年 01月 2004年上海大众各款产品的总销售额为378.9亿元人民币;销量达355006辆,在全国同行中冠军依旧。

2005年 01月10日 上海大众因在环保领域的重大贡献,被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华环保基金会授予“爱心环保企业”称号。

2005年 02月23日 南京军区党委常委、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司令员赵国钧中将,南京军区党委常委、副政治委员、东海舰队政治委员刘卫东中将,舰队军、师、旅、团单位党委书

记共计180人在上海市市委副书记刘云耕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上海大众。

2005年 04月11日 上海大众与SKODA汽车公司在捷克共和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从而标志着在欧洲享誉百年的SKODA汽车品牌正式落户上海大众。

2005年 04月21日 上海国际车展的媒体日上,上海大众总经理陈志鑫宣布途安1.8T正式上市。

2005年 05月13日 05款帕萨特2.0系列上市销售。

2005年 06月28日 上海大众Polo 1.6L 6档手自一体Tiptronic车型正式开始上市销售,使Polo的产品系列更加丰富,也进一步体现了上海大众打造POLO精品车形象的决心。

2005年 07月05日 上海大众第300万辆轿车在汽车三厂总装车间下线,上海大众成为国内首家也是惟一一家累计生产达到300万辆的轿车生产企业。

2005年 07月21日 上海大众正式推出全新的帕萨特增值版。

2005年 08月18日 上海大众与国内最大的购物网站eBay易趣达成合作协议,在国内率先推出网上“特选二手车”拍卖,从而成为国内第一家在网上二手车的轿车企业。

2005年 09月08日 上汽股份与大众汽车公司在德国狼堡共同签署了联合声明,将在上海大众生产的途安轿车基础上,联合开发一款混合动力轿车。

2005年 10月18日 上海大众的推出全新服务品牌形象“Techcare大众关爱”

2005年 11月24日 上海大众专为中国市场度身打造的全新旗舰产品PASSAT领驭在北京上市。

2005年 12月31日 第12020台PASSAT领驭在汽车三厂顺利下线,标志着上海大众提前一天完成了2005年新产品领驭的生产任务。

2006年06月23日 上海大众POLO劲情、POLO劲取正式上市

2006年 03月01日 SKODA品牌销售网络组建工作正式启动,上海大众在全国范围内招募SKODA品牌的经销商。

2006年 03月31日 05年度最佳CRM(客户关系管理)颁奖典礼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上海大众夺得了中国最佳汽车CRM实施企业大奖。

2006年 04月13日 PASSAT领驭2.0MFI(手动标准型、自动标准型)正式上市,与1.8T、2.8V6形成衔接,完成对中高级市场的全覆盖。

2006年 06月23日 上海大众POLO劲情、POLO劲取正式上市。

2006年 06月 上海大众桑塔纳3000型2.0L上市。

2006年 07月06日 上海大众营销服务中心搬迁至在安亭新办公大楼(昌吉路188号),预示着营销体制改革和营销能力提升的一个新起点。

2006年 07月24日 国内第一张汽车联名信用卡——上海大众龙卡首发。

2006年 09月22日 上海大众汽车正式启动了新引入的德国大众旗下的明星品牌Skoda,同时宣布其中文名“斯柯达”和品牌口号“睿智感悟恒久魅力”。

2006年 11月18日 2006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正式开幕。上海大众举行了概念车NEEZA、斯柯达第一款国产新车Octavia明锐的揭幕仪式。

2006年 12月27日 国家环保总局授予上海大众系列产品“中国环境标志”认证证书。

2007年06月6日 上海大众斯柯达Octavia明锐上市

2007年 01月01日 上海大众发布正式声明,将统一管理和执行斯柯达品牌的进口车售后服务业务。

2007年 01月16日 上海大众累计产量达到350万辆。

2007年 03月28日 上海大众斯柯达首家经销店在河北石家庄落成。

2007年 04月20日 在2007上海国际汽车展期间,上海大众正式揭幕CrossPolo,并正式宣布

CrossPolo即将在上海大众生产在中国上市。

2007年 06月6日 上海大众斯柯达Octavia明锐正式宣布上市。

2007年 08月28日 上海大众斯柯达Octavia明锐1.6L四款车型正式上市。

2007年 12月23日 上海大众跨界精品CROSS POLO正式上市。

2008年 上海大众向奥组委提供2102辆工作、服务用车

2008年 01月0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上海大众。

2008年 01月06日 上海大众Santana Vista志俊上市。

2008年 01月09日 国内首款搭载人机互动DVD导航娱乐系统的中级车——上海大众斯柯达明锐导航版正式上市。

2008年 01月15日 SKODA汽车集团董事长Reinhard Jung一行来访上海大众。Jung先生表示,斯

柯达集团将大力支持斯柯达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因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斯柯达品牌越 来越重要的海外市场。

2008年 01月25日 上海大众途安新一代以别开生面的网络上市形式正式登场。

2008年 01月28日 首个2007中国汽车品牌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汽车品牌销售满意度调研报告出炉,上海大众斯柯达以831分的成绩名列榜首,其率先推出的“销售与服务无缝链接”服务模式成为国内汽车销售市场上的最大亮点。

2008年 02月04日 上海大众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普陀区人民政府、上海市体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共享奥运情 一路卓越心——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活动举行,刘翔、刘炜等征战北京奥运会的上海运动员代表接受了上海市民的亲切祝福。

2008年 03月21日 欧洲议会议员Malcolm Harbour先生及夫人、德国欧洲议会议员Andreas Schwab先生来访上海大众。上海大众总经理刘坚、副总经理赛曼接待了来宾。

2008年 03月24日 北京奥运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成功点燃。上海大众奥运形象大使、雅典奥运会游泳冠军罗雪娟成为第一个举起北京奥运圣火的中国人,也是奥运历史上第一位持火炬走出古奥林匹亚遗址的非希腊火炬手。

2008年 03月31日 奥运圣火抵达北京,上海大众作为北京奥运会境内火炬接力供应商成员企业,旗下的火炬接力用车(PASSAT领驭、途安新一代和明锐)首次亮相,开始它们护航奥运圣火的第一次任务。

2008年 04月18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举行开业典礼。

2008年 04月20日 上海大众LAVIDA在第十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全球首发,并正式公布中文名朗逸。这是上海大众第一辆全新自主设计和开发的量产车,也是德国大众全球产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大众斯柯达携全新Fabia系列在中国车市首次亮相,并宣布新一代Fabia将于年底在国内上市。

2008年 5月4日 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到达境内传递的第一站——海南三亚,上海大众火炬接力用车PASSAT领驭、途安、Octavia明锐正式开始护航之旅。

2008年 5月14日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震。获知灾情后,作为2008北京奥运汽车合作伙伴成员企业的上海大众,中外双方迅速决定向地震灾区捐赠200万元,为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尽绵薄之力。上海大众万名员工也通过内部区域网络系统,自动发起民间捐赠活动,捐款总额达到183万元。

2008年6月25日 上海大众LAVIDA朗逸在杭州上市

2008年 6月25日 上海大众LAVIDA朗逸在杭州西湖举行上市仪式。LAVIDA朗逸是上海大众推出的第一款全新自主设计和开发的量产车,也是德国大众全球产品战略中为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而精心打造的一款全新产品,作为大众模块化战略新产品,其开发、设计水准都达到了国际水准。2008年 8月8日 作为北京奥运会汽车合作伙伴成员企业,2133辆上海大众奥运官方用车PASSAT领驭、途安新一代、Octavia明锐全面服务奥运。

2008年 8月17~18日 北京奥运会马拉松赛事举行,上海大众PASSAT领驭氢燃料电池车全程为比赛

护航。

2008年 10月8日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管理中心在天津公布了今年第三批的测试结果,上海大众LAVIDA朗逸以47.4分的优异成绩一举获得该测试评级中的最高级别——五星级安全评价级别。

2008年 11月9日 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质量协会、中国环保协会等权威机构创立的独立第三方调研活动——“2008中国汽车品牌销售满意度调查”结果出炉,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以837分的满意度指数高居榜首,继去年之后再度荣获中国汽车品牌销售满意度冠军。

2008年 12月15日 由荷兰CRF 集团主办的2009中国杰出雇主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凭借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独特理念与卓越文化的感召力,上海大众再度荣膺“中国杰出雇主”称号。这也是上海大众连续第三年获得这一称号,同时也是今年唯一获此称号的汽车企业。

2008年12月22日 上海大众斯柯达Fabia晶锐上市

2008年 12月22日 上海大众斯柯达的第二款车型Fabia晶锐上市。

2009年 03月2日由国内权威汽车杂志《动感驾驭》主办、上海交通台及新浪网联手打造的“TOPCAR名车榜2009” 评选结果揭晓,斯柯达Fabia晶锐凭借出众的综合实力荣膺“09年度小型车”大奖。

2009年 03月10日 由中国质量协会(CAQ)全国用户委员会汽车质量与服务跟踪站暨信息搜集网站——“车人网”和《国际商报》共同举办的“2008年度汽车用户最佳口碑”评选,在京正式揭晓七项大奖。上海大众再次蝉联“年度最佳服务品牌”、“最佳合资品牌车型”(PASSAT领驭),Octavia明锐获得“细分市场最佳质量车型”——最佳中级轿车。

2009年 03月26日 被誉为“中国版J.D.Power”的2008中国汽车品牌满意度调查报告揭晓,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以833分的综合评分位列汽车品牌综合满意度排名榜首。

2009年 04月16日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今年第一批C-NCAP碰撞测试结果,斯柯达Fabia晶锐以超过45分的优异成绩一举获得该测试评级中的最高级别——五星级安全评价级别。

2009年 04月20日~28日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汽车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PASSAT新领驭正式首发,即将引进生产的斯柯达新一代Superb正式公布中文名——昊锐。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文德恩、大众汽车中国总裁兼CEO范安德、上海大众总经理刘坚等领导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25日 上海大众帕萨特新领驭上市

2009年04月

2009年 04月25日 上海大众新中高级旗舰车型PASSAT新领驭在上海科技馆举行“志·领先机”上市盛典。总经理刘坚宣布PASSAT新领驭正式上市,并公布价格。

2009年 05月04日 专为时尚运动的城市新锐人群度身打造的一款运动车型——POLO Sporty在5月4日正式上市。

2009年 06月03日 上海大众斯柯达红牛车队正式宣布成立,Fabia晶锐赛车将出征2009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

2009年08月18日 上海大众斯柯达昊锐正式上市

2009年 08月18日 上海大众斯柯达全新B级车 昊锐正式上市

2010年上海大众新POLO上市

第五代Polo已在日内瓦车展上正式亮相,从外观、内饰到动力操控,第五代Polo都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新一代Polo大量借鉴大众尚酷和第六代高尔夫的整洁而有力的车身线条,整体设计回归大众家族

设计风格。

从Tiguan到“途欢”,再到“途观”,从名字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对这款大众紧凑型SUV的期待。在日系车当道的休闲SUV市场,国产途观的入市会为这一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因为它在公

路性能方面的表现非常出色。

二、汽车企业走势 最详尽数据图表分析报告

1、主要汽车集团年度销量和增长分析

2、主要汽车集团1-5月产量与07年1-5月的增长分析

3、跨国集团中国乘用车市场表现

中国乘用车(本文指其狭义,即轿车、SUV、MPV)市场的销量前三车企长期以来为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所把持,销量冠军只从这三家企业中产生(参见表1)。对照2003年以来三者的排名,可以发现:从2004年到2006年,上海大众逐渐从第一滑至第三。而之后至2009年,上海大众的销量又逐渐回升至第二、第一。

从2008年至今年6月来看,每个月都进入乘用车销量前三的车企只有上海大众一家,而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也并非每个月都能进入前三。这个时期内,曾经闯进乘用车销量前三的企业是奇瑞和东风日产。(参见表2)

近两年半上海大众有12个月争得销量第一,今年其已有3个月——2月、3月、6月——位居第一。

从上不难看出上海大众销量之稳健。这与上海大众没有大的决策失误、公司管理水平高,以及上汽集团这个强有力合资伙伴的支持有关。

从汽车品牌和车型上来看,上海大众也培育了新的销量增长点。到今年上半年,上海大众的大众和斯柯达品牌汽车销量比已达到8:2。斯柯达品牌是其增长点之一。今年1-6月,斯柯达品牌销量已达88683辆,比上年同期增长84.5%;而大众品牌各车型销量为361996,仅同比增长36.1%。

在上海大众品牌内部,也有一个新的增长点——朗逸。朗逸今年6月已成为中国乘用车中销量第一的车型。今年上半年朗逸销量为119177,已占到上海大众的大众品牌总销量的32.9%。这款针对中国市场需求设计的车型,后继销量估计仍会非常可观。

综上所述,在斯柯达品牌和朗逸的销量增长带动下,上海大众今年全年的销量仍有可能居第一。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强,我国落后的轿车工业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一时间,外国轿车洪水般涌入我国。1984年至1987年,我国进口轿车64万辆,耗资266亿元。为了迅速提高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 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

具体方式基本都是从进口全部散件组装开始,逐渐提高国产化率。80年代中期可以视为第一阶段,建立了上海桑塔纳、广州标致两个合资企业,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这一阶段是引进的摸索阶段,引进的车型和技术也不是很先进。90年代前期和中期是新时期轿车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都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国产轿车又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销售份额。我国的轿车工业初具规模,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国家也把轿车生产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并鼓励私人购车,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市场上80%的轿车由私人购买,1000万人口的北京已经有五万多辆私人轿车。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1998年以来,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一汽-大众分别引进了最新的高档车型雅阁、别克和奥迪a6,这是我国轿车生产技术实力大大增强的必然结果,这几个车型的投产标志着中国轿车产品和生产技术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在共和国62华诞之际,中国轿车终于崛起,迎来了可喜的收获季节,站在了世界腾飞的起跑线上.

第二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

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汽车产销迅速增长。汽车销量从2001年的237万辆发展到2008年的938万辆,七年翻了两番,平均每年净增100万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中国大陆地区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万辆和1364.5万辆,同比增长48.3%和46.15%。汽车产销呈高增长态势,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统计,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大陆地区汽车产销1308.27万辆和1313.84万辆,同比增长36.10%和35.97%,逼近去年全年水平。预计今年全年汽车产销有望突破1700万辆,继续保持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地位。截至2010年初,中国公路总里程已达37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6.5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绞盘是军警、石油、水文、环保、林业、交通、公安、边防、消防、地震等特种领域不可缺少的必要装置。在越野汽车、消防车、抢险救援车、清障车、等专用车辆上均有大量应用。

自2001年至2009年,中国专用汽车年产量从18万辆增至164万辆,且已连续三年销量超过150万辆。2020年之前,中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加速的发展阶段,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给工程类专用汽车带来极大的需求空间和市场增量,高等级公路建设总量依然巨大,带动工程车辆、特种作业车辆、公路运营车辆的快速发展,中国专用汽车发展面临机遇。据预测2020年前中国商用车市场将保持年均9%左右的增长速度,从而为专用汽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中国专用汽车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未来一定时期内还将维持高位需求。所以对绞盘的需求也一定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Rotzler绞盘技术先进、质量过硬,是世界知名品牌,但在中国国内并未得到广泛认可,认知度不高,分析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很好的市场战略,没有进行专门的推广,仅凭个别展会的展示,不足以让客户对产品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Rotzler绞盘在国内还没有一家实力雄厚的经销商,销售力量薄弱,不能针对客户进行系统的点对点的营销。

新泽东科贸(北京)有限公司是全球著名商用车生产企业MAN在大陆地区广电、通讯、地震、清障、运钞、市政特种车行业独家代理商,在商用车领域经营数年和众多改装厂、专用车生产企业都有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了紧密的业务联系,在与客户交往中发现,在消防抢险车、地震抢险车、道路清障车以及一些市政特种车生产改装企业对绞盘都有很大的需求。

Rotzler绞盘有着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品牌,新泽东公司在中国有着丰富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经验,如果我们能与Rotzler合作,成为Rotzler中国大陆地区的经销商,这将是一个双赢的结果,首先我公司对中国国情、法律、商业习惯非常了解,不存在适应问题,可以迅速搭建销售网络展开销售。其次我公司在专用车行业经营多年,销售团队、销售体系成熟,可以利用已有的销售渠道,既可以对Rotzler绞盘进行整体市场推广,也可以对客户进行点对点的精确营销,迅速提高Rotzler绞盘销售成功率。再次我公司一直经营的MAN商用车所属的市场也是特种车行业的高端市场范畴,所以我们的市场渠道与Rotzler绞盘的推广销售渠道有非常多的吻合点。最后我公司是MAN在大陆地区特种车行业独家代理商,与德国企业有着丰富的合作经验,双方一定能迅速形成默契良好的合作关系。综上所述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能取得成功。

第三篇:2004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模版)

【2005年3月 嘉肯行业研究部】2004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背景介绍:中国汽车行业车型统计新分类

嘉肯咨询研究发现我国汽车新的车型统计分类是在参考国家标准

GB/T3730.1-2001和GB/T15089-2001,结合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制定的。其大的分类基本与国际较为通行的称谓一致:主要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乘用车(Passenger car)定义:在其设计和技术特征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它也可以牵引一辆挂车。

乘用车下细分为:

1.基本型乘用车

2.多功能车(MPV)

3.运动型多用途车(SUV)

4.交叉型乘用车

商用车(Commercial vehicle)定义: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征上是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并且可以牵引挂车。商用车分为五类:

1.客车

2.货车

3.半挂牵引车

4.客车非完整车辆

5.货车非完整车辆

2004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嘉肯咨询研究发现2004年我国汽车工业结束了前两年“井喷”式发展,经过市场调整步入平稳发展阶段。2004年我国汽车工业全年汽车产销突破500万辆,分别达到507.05万辆和507.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11%和15.50%,我国汽车行业从1992年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到2005年这12年间汽车产量年均增长13.91%。

与入世前的2001年相比,2004年汽车产量翻了一番,与全球汽车工业缓慢地发展速度相比,我国汽车工业属于绝对的快速发展水平。

从全年汽车产销发展趋势来看,2004年汽车产销呈现出“前高后缓”的走势。一季度产销延续了上年的高速增长态势,增速较高。进入二季度后,产销增长开始明显放缓。三季度继续呈现下调态势,四季度许多企业适时调整产销节拍,因而四季度销量明显高于产量,同时销量增幅也因此略高于前三季度。

轿车总量继续增长,但增幅回落。2004年轿车产销双双突破230万辆,分别达到231.63万辆和232.65万辆,同比增长11.99%和15.17%;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71.26%和60.11%。但从九大类车型销售增长贡献度来看,轿车依然位居榜首,达到45.88%。

载货车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载货车产销151.47万辆和152.59万辆,同比增长23.21%和25.97%,增幅分别比上年增加13.17%和15.62%。

从销售增长速度看,重、中、轻、微型载货车均呈现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重、中、微型载货车增速分别达到44.98%、28.79%和24.96%,而上年除轻型载货车增速较高外,重型载货车销售同比增长不到5%,中型和微型载货车销售同比均为负增长。

客车行业产销增长缓慢,轻型客车增速回落较快。04年,客车产销123.95万辆和121.87万辆,同比增长8.17%和5.12%,增长较为缓慢,且增幅较上年也有所回落。

在客车各主要车型品种中,大型客车呈现出较快增长。

大型客车产销2.62万辆和..6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63%和37.49%;

中型客车产销5.25万辆和5.2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16%和0.74%,产销同比虽略有下降,但降幅明显低于上年同期;

轻型客车产销40.31万辆和39.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8%和1.52%,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幅下降30.17%和28.37%。

造成轻型客车产销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主要轻型客车生产企业产销下滑明显。另外,SUV、MPV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明显减弱。

微型客车2004年产销75.78万辆和74.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8%和6.7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变化不大。汽车行业效益状况

汽车行业销售收入保持增长,但利润下降明显。嘉肯咨询根据汽车行业5831家企业统计数据研究发现,2004年1~11月,全行业共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809.47亿元,同比增长17.54%。但是,由于国内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整车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使得产品成本增速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行业的盈利空间因此也逐渐缩小。2004年1~11月,汽车行业共实现利润678.67亿元,同比下降7.31%。

15家重点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总额为381.93亿元,同比下降5.12%,下降额为20.6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为690.35亿元,同比下降4.82%,下降额为34.96亿元。

中国汽车产地分布

近几年来前十大生产地汽车产量及比重变化趋势(万辆,%)

地区 2001 2002年 2003年

全国 70.36 106.24 206.89

上海 28.88 39.05 58.8

4占比重 41.05 36.76 28.44

2004年中国汽车商品进出口情况分析2004年,汽车商品进出口总值283.91亿美元,其中进口15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22%;出口132.37亿美元,同比增长59.89%。

汽车整车进口增速明显放缓,出口继续保持超高速增长。2004年,受国内汽车市场低迷的影响,汽车整车进口增速明显下降。2004年累计进口汽车整车17.60万辆,同比增长2.41%,增幅较上年回落32.16个百分点。

汽车(含底盘)累计进口金额54.27亿美元,同比增长2.64%。进口车平均单价3.08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轿车累计进口11.61万辆,同比增长12.69%,增幅较上年回落33.79个百分点;累计进口金额32.69亿美元,同比增长6.06%,增幅较上年回落84.97个百分点;进口车平均单价2.8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0.17万美元。

从轿车进口国别来看,德国、日本和韩国依旧位居前三位,其中德国车累计进口4.08万辆,占轿车进口总量的35.14%。

2004年,越野车累计进口3.53万辆,同比下降10.99%,比上年减少0.44万辆。2004年越野车进口平均单价3.1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0.24万美元。在越野车进口品种中,排量大于3升的高档越野车逆势而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4年,该系列累计进口1.67万辆,同比增长15.32%,占越野车进口总量的47.31%。从进口国家和地区来看,日本车占据了进口越野车绝大部分份额。2004年,日本车累计进口2.49万辆,占越野车进口总量的70.54%。

嘉肯咨询研究发现和进口车市场低迷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4年汽车整车出口再次呈现出超高速增长态势。2004年,累计出口整车13.66万辆,同比增长187.97%,增幅较上年提高79.41个百分点。从出口品种来看,轿车在2004年表现得最为出色。2004年,轿车累计出口0.93万辆,比上年净增0.65万辆。此外,载货车品种也呈现高速增长,2004年载货车累计出口5.13万辆,同比增长102.57%。

行业集中度

轿车产量排名前八位的企业: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广本、奇瑞、北京现代、吉利,已经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4.5%。就目前的汽车格局来看,一汽和上汽集团是稳坐国内前两把交椅的,而原来就排在第三位置的东风集团,现在却面临长安集团、北汽集团的挑战,这三者都在争第三的位置。

从15家重点企业(集团)市场占有率来看,一汽、上汽和东风公司三大集团依然占市场份额的主导地位,三大集团的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汽车工业15家重点企业(集团)的24.85%、21.9%和17.08%。

一汽和东风公司市场占有份额与2003年同比,分别提高了0.14%和0.51%; 上汽市场份额与2003年同比下降了4.75%;

北汽、广汽集团和重汽市场份额分别达到8.59%、7.35%和4.28%;

长安、江淮和江铃市场份额分别为5.19%、1.97%和1.85%,比2003年均有所提高;

金杯、哈飞、南汽、东南、昌河和庆铃公司的市场份额略所下降,下降幅度在0.25-0.73个百分点之间。中国汽车企业投资形势 汽车行业市场退出者

据嘉肯咨询统计2004年国产车停产退市有下列款式:

东风悦达普莱特、普桑、老捷达停产。

2月,金杯通用雪佛兰开拓者被迫宣布停产,开拓者1999年开始立项,2002年1月生产首批样车,但2003年共生产3559辆,销售3285辆;

3月,夏利2000开始淡出汽车市场;

5月,雅酷1.3升黯然离场;

长安福特1.3升嘉年华、上海大众帕萨特1.8升GLI和GSI、北京吉普04款JEEP2500都已逐步淡出市场;

嘉肯咨询研究发现美的、新飞、力帆、奥克斯、格林柯尔、波导等相继涉足汽车领域的企业,目前大部分处境尴尬。

像8月中旬,波导科技已经从南汽撤退,从而正式退出汽车业;奥克斯曾在钓鱼台国宾馆高调宣布投入80亿资金进军汽车产业。但目前已经无声无息了。骨干企业继续大幅投资

12月初,中德双方投资123亿元的一汽--大众轿车二厂正式建成投产。该厂的目的是要生产德国大众的全系列产品。

广州本田宣布新增投资21亿元,用于现有工厂和第二工厂的建设以及新车型的开发生产;12月,总投资额为30亿元人民币的东风日产发动机工厂正式在广州花都动工兴建。这是继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研发中心奠基之后,东风日产全面布局、进军汽车市场的又一大举措。

4月,上汽集团通过对中汽总公司整合后组建了上汽集团北京公司。至此,上汽集团已经在江苏、广西、山东、辽宁和北京等地对六家汽车企业进行了兼并重组。11月,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刚刚落幕,而其在华的第一个配套项目将落户山东烟台。12月,湖南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盘龙山庄宣布,总投资近100亿元的十大投资建设项目,已批准立项,正式落户湘潭市九华汽车城。

同时各家跨国企业也继续增资中国汽车行业,福特是10亿美元,大众提出60亿欧元,现代是7亿美元。除了增资扩建产能外,跨国品牌还不断提升中国市场的地位,大众、宝马都将中国的事务所提升为亚太区总部,直接对德国总部负责。汽车销售渠道现状

但由于过去几年的投资热,汽车经销商竞争非常激烈。因此,经销商卖车的利润非常低,这样使经销商确实面临着生存的竞争。

另外,经销商现在还面临着几个方面的压力,一个是汽车生产厂的压力,要完成任务,要增加库存;

二是银行的信贷收缩,资金非常困难; 三是由于汽车市场价格剧烈变化,造成消费者持币待购。

汽车零配件行业对汽车行业发展影响

嘉肯咨询研究发现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水平,已经开始成为企业本土化的重大障碍。高尔、POLO等车型的本土化率仍然停留在50%左右的水平上.蒙迪欧、嘉年华现在的本土化率还仅有40%左右。

赛纳、毕加索等车型目前的本土化率在50%~60%之间。

这些车型之所以进入中国多年后本土化率仍未能有大的改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产零部件的水平太低,无法满足企业需要。

根据前几年的一项统计数据,在我国居销售额前5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其产品列于第一类的为轿车前悬架和后桥产品;其次为汽车万向节、传动轴和轴承;第三为轿车手动变速器;第四为微型汽车发动机;第五为轿车仪表板和转向盘。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均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水平,且基本不含电子控制技术。

国产零部件企业面临着来自合资企业的歧视,一方面,合资企业的外方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往往更愿意从国外进口零部件;另一方面,外方在选择国内的零部

件供应商时,往往先选择该国在华的独资企业,然后是一些合资企业,最后才是中国的零部件企业。

另外在我国,汽车企业与零配件企业两者关系则往往受到隶属关系、地区分割等因素影响,导致各地区、各大集团都有自己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群,使汽车零部件企业“散、乱、差”现象至今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

法规政策

2004年是汽车相关政策、法规出台数量最多的一年。为引导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协调发展,解决汽车与能源、汽车与环境等日益突出的矛盾,2004年国家相继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等政策法规,并发布了《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汽车贸易政策》的征求意见稿。

发展趋势

国家“双稳”政策:货币、财政稳定政策,将对车市产生影响,汽车放贷不会放大更不会放宽;

部分相关政策的调整,包括小排量、环保、车牌等,一定会影响车市; 汽车使用环境变差;

消费行为的改变:消费者开始愿意把投资投在没有风险的、不会贬值的消费上,但是汽车不属于不贬值消费;另外消费者消费心理已经由单一的价格转变为开始关注更多的功能。

2005年汽车进口增幅不会过大,出口将继续增加。

进入2005年,我国汽车商品进出口发展形势将会出现一些新变化。从进口来看,由于进口配额取消,关税下调,会在某种程度上刺激进口车市场的需求。但是,由于国内市场大部分份额已经被国产车和合资车占据,因此进口车将不会对国内汽车市场形成明显的冲击。作为国内市场的补充,进口车品种将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其中高档车市场仍将成为竞争的热点。2005年,进口口岸保税区优惠政策的取消将使得进口贸易商税费负担有所加重,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进口贸易商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随着《汽车整车认定特征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的出台,汽车企业通过进口KD件组装的势头将会受到抑制。

--完--

第四篇:中国汽车网络营销现状及发展探讨

中国汽车网络营销现状及发展探讨

摘要:截止2000年底,全球已有互联网用户12亿,跨越2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互联网用户约2250万,2001年底达4000万。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为网络营销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全球经济与贸易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已正式加入WTO的大环境下,我国汽车产品网络营销必将成为21世纪营销的重要形式之一。前 言

网络营销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包括网络调研、网络新产品开发、网络促销、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的总称。简单地说,网络营销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营销模式,是市场营销的网络化。网络营销可以使企业的营销活动始终和三个流动要素(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结合并流畅运行,形成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

社会成员或群体在工作、劳动、生活、娱乐等方面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需求就形成了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需求市场。为了满足这个市场需求就驱动并产生了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生产企业。当生产者或生产企业将其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作为一种商品推向市场,以某种方式销售给需求者(用户、消费者),并通过售后服务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便完成了一个产品产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市场和营销体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就汽车产品而言,整车产品也好,零部件产品也好,都要进入汽车市场,通过营销体系以某种销售方式销售给用户。

一、2、汽车营销体系的探讨

在计划经济时期,汽车生产企业对其生产出来的汽车产品没有直接对用户的销售权,汽车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

现在,中国开始进入市场经济时期,或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对于汽车产品,国家不再统购统销了,而是汽车生产企业将其汽车产品直接面向市场和用户。这样,计划经济时期的汽车销售渠道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模式,而必须建立能适应市场经济模式的新的汽车营销体系。新的汽车营销体系将有机地把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和用户联系在一起。由于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各自经济实力的不同和营销战略的不同,汽车营销体系可有产销合一体制和产销分离体制两种模式被选择。

2.1 产销合一体制

产销合一体制的汽车营销体系,就是汽车生产企业投入财力、物力、人力组建自己的汽车销售公司、汽车直销中心、汽车直销店、汽车销售服务站等来直接销售自己的汽车产品。这种营销体制只有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型汽车企业才能做得到。这种营销体制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能够完全控制自己产品的经销权,便于实施自己的营销战略,可以直接了解用户意见和信息。然而这种营销体制也使汽车生产企业的投入太大,增加了销售成本。这种体制的营销体系是属某一个企业自己的,是排它的,不能与其他企业共享。2.2 产销分离体制

产销分离体制的汽车营销体系,就是汽车生产企业只管汽车产品的生产,不直接面对用户销售汽车产品,汽车产品的销售是由独立经营的汽车经销商直接面对用户,经销商要经营不同企业、不同品牌的汽车产品。这种体制的汽车营销体系随着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增多,汽车市场的成熟和扩大以及大小汽车经销商队伍的形成将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体制的营销体系可大大减少汽车生产企业的投入,降低销售成本;这种体制的营销体系,没有排它性,各企业可以共享;这种营销体系有利于汽车生产专业化,汽车销售市场化、社会化。

2.3 营销体制的选择

在中国汽车产量和保有量还不是很大、汽车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可以信任和胜任的大小汽车经销商队伍还没有形成之前,对于有经济实力的汽车生产企业选择产销合一体制的营销体系是其发展战略和营销战略的需要,也是勇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对于已经建立产销合一营销体系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产销合一体制也不是唯一选择,与此同时还可以将部分产品或产量的一部分采用产销分离体制,让经销商、代理商来经销。

对于无经济实力来建立自己产销合一营销体系的小型汽车企业,似乎产销分离体制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但是,小企业也要有好的产品才有人为之代销或经销;如果产品不好就无人为之代销或经销,就会造成产品滞销和积压。于是乎,有些小厂的产品产量不大,就采取门前销售和推销员出去推销的作法。从长远观点看,当中国汽车产量和保有量很大,汽车市场已经发育成熟,可以胜任和信任的汽车经销商队伍已经形成时,无论是大型汽车生产企业还是小型汽车生产企业,只要其产品受市场欢迎,选择产销分离体制是会收到减少投入、降低销售成本的效果的。那时,汽车生产企业就更重视产品的开发发展战略和生产专业化,经销商就更注重营销战略和销售市场化;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和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往来是通过电脑网络来实现的,并能做到信息渠道的畅通和信息的共享。

事实上,产销合一体制也好,产销分离体制也好,都是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目前,无论是国外企业还是国内企业,产销合一体制和产销分离体制是同时并存的。

汽车生产企业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营销体制,其产品都要进入汽车销售市场,面对用户才能实现最终销售。这样,在中国构建一个什么样汽车市场结构模式,才最有利实现汽车产品最终销售呢?这是摆在国家和汽车业界面前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3、汽车市场结构模式的探讨

3.1 当前中国汽车销售市场的结构状况

目前中国共有大小汽车整车生产企业100多家,大小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几千家,可谓中国是世界上汽车生产企业最多的国家;然而全国汽车年总产销量只有200多万辆,还不足世界级六大汽车公司中最小的雷诺汽车公司年产销量的一半。可以说,中国汽车工业生产集中度很低,仍然处在“散、乱、差”的状态下。这种“散、乱、差”的汽车生产局面,直接导致了汽车销售市场的散乱状态。

目前,中国以各大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形成了几个区域性汽车市场。东北以一汽集团为中心形成的东北汽车市场;华东以上汽集团为中心形成了华东汽车市场;华中以东汽集团为中心形成了华中汽车市场,华北以天汽、北汽为中心形成了华北汽车市场等。当然,各企业集团的产品销售在各个区域的市场中都互有渗透,而且各大汽车集团在全国主要地区和城市都布有自己的销售服务中心和销售服务网点。再加上其它整车生产企业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全国设置的汽车销售网点、以及为汽车使用维修服务的汽车零配件商店、汽车修理厂,数以10万计。这里除了少数以大企业为中心的区域性汽车市场已形成了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四位一体结构之外,其余都是分散的功能单一的汽车市场结构。当然,随着汽车生产企业的兼并重组和强强联合的发展,汽车销售市场也将得到重新治理和整合。在这一过程中将构建合理的汽车市场结构模式。

3.2 汽车销售市场结构模式的构成

合理的汽车销售市场结构模式应该以汽车产品为主体、经销商为主导、全方位服务为特点、用户为核心地把汽车制造企业、汽车产品(整车、零部件)、汽车经销商、汽车产品用户、汽车维修服务、汽车金融服务、汽车保险服务和工商管理容纳联系在一起。

这种集汽车生产企业、产品(整车、零部件)、经销商、用户、维修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工商管理为一体的有形汽车销售市场,具有仓储功能、批发零售功能、展览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广告宣传功能和全方位服务功能。

3.3 建设有形汽车销售市场的基本原则

建设有形汽车销售市场的基本原则应该是:集中和分散结合、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

建设有形汽车销售市场是需要投资的。无论是汽车生产企业投资还是经销商投资,或者是国家、地方政府投资,都是要周密规划,把资金用的恰当。无论如何,建设有形汽车销售市场都是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统筹规划和管理的。

当前,首先应对全国现有的有形汽车销售市场进行治理和整合,对已经建立起来的汽配城、汽配一条街和车市进行适当配置、改造和完善,尽快使其结构合理化、运作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与以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为背景的区域性市场相结合集中建立几个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也可以考虑按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集中建设不同规模的汽车销售市场;还可以考虑根据各省、市、地区的实际需求建立结构合理、规模适宜的汽车销售市场。这些汽车销售市场的建立,既要考虑与我国近期汽车生产量、销售量、保有量相适应,又要考虑为我国未来汽车工业有较大发展留有余地。这样,我国有形汽车销售市场的建设就不能一哄而起,一步到位,而应有计划地分阶段进行。

第五篇:中国汽车制造装备发展评析

中国汽车制造装备发展评析

发展汽车制造装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汽车业占装备制造业产值和利润约半。国内外经验一再证明,汽车工业的发展既依赖于机床工业的技术进步,又带动了机床工业的发展。近十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机床消费主体,约消费了全社会40%的机床。同时,汽车工业投资的一半以上又用于购买机床,其中,进口机床金额约占80%。这是我国机床消费和进口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从历史角度观察,汽车产品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制造装备的发展,反之亦然。比如,大约一个世纪以来,组合机床自动线以其高效率统治了汽车工业的生产。随着竞争加剧,汽车产品更新换代周期从几十年缩短到4年,组合机床自动线由于缺乏柔性而无法适应。20世纪80年代,美国汽车巨人福特与机床巨人INGERSOLL合作,研制了集高柔性与高效率于一身的高速加工中心,由它组成的柔性自动生产线的问世,加快了汽车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灵活性。这就是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每年有几十种新车上市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汽车的水平和质量取决于装备水平;另一方面,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和一个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又取决于装备的先进性和制造成本。正是近年大量先进数控设备的采用,使我国轿车装备整体上进入柔性化时代,才支撑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汽车制造装备市场巨大

我国将是世界汽车最大市场、最大生产国。按照发展总战略,2020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1400万辆~1800万辆,世界第一,并迈向世界汽车产业强国,其标志之一是,拥有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装备。

同时,各汽车企业,特别是零部件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必须不断改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可以断言,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长时期内,汽车工业将一直是机床消费的主体。

我国汽车制造装备两极分化、总体落后。形象地说是“现代武器与“三八”式步枪并存。”一方面,有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敏捷柔性生产线的上海通用这样的示范工厂;另一方面,有的国营老企业,如,济南卡车公司数控机床比率只有1%(2002年调查)。

总体来说,合资轿车企业和部分民营企业(如,万象集团)汽车装备整体上进入柔性化时代,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水平。另外一部分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仍然主要使用普通(非数控)机床生产,造成质量低下,只能够生产低端汽车零部件。

现代汽车制造装备的构成及进口热点

汽车制造装备分为整车制造装备和零部件制造装备两大类。

整车制造的“四大工艺装备”——整车装配流水线、车身焊接和装配生产线、喷涂生产线、冲压生产线。

(1)冲压生产线:据统计,在轿车的2000余件零件中,冲压件占40%以上。包括车身覆盖件、车身结构件和中小型冲压件。目前,我国轿车生产主要应用自动和半自动冲压生产线。下一代是柔性冲压自动线。冲压生产线是唯一的国产品占据主导地位的大类汽车装备。但是先进冲压技术装备我们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

(2)轿车焊接装配线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轿车车身自动焊装线,整车自动装配线是我国汽车装备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目前,自动装配线向柔性和“零缺陷”装配线发展。柔性靠大量焊接和装配机器人实现。

(3)喷涂生产线:主要包括喷漆机器人、电泳、烘干、涂胶以及输送等设备。由于国内缺乏将工艺系统、物流系统、信息系统集成为流水生产线的技术,也基本依赖进口。

零部件制造装备:

(1)金属切削机床生产线。

制造轿车零部件的金属切削机床生产线,金额的约70-80%依赖进口。但近年随着国际著名机床厂商将生产转移至我国,以及国内机床企业并购国际著名机床厂商,进口比率正在下降。制造卡车零部件的金属切削机床生产线则以国产品为主。

这里分析几种热点金属切削机床:

1.柔性生产线——FTL。由高速加工中心组成。主要用于发动机制造。从20世纪末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约100条在我国安装或将安装,单价约2000万美元。其中进口占约90%。主要来自德国、日本、意大利、美国。

2.双主轴双刀塔多轴数控车铣中心/柔性制造单元。带有C、Y轴和动力刀头。配备自动上下料装置(含机械手),并在与物料存储与传送及其自动控制集成的条件下,构成柔性制造单元(FMC)。由于这类设备满足轴类汽车零件“一次装夹完全加工——one on down”需要,近年已经有数百台至千台投产,其中进口约占90%。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台湾等。

还要特别指出,现代汽车零部件越来越采用以车代磨工艺,要求数控车床能够进行强力车削。

3.各种数控磨床和专用数控磨床。如:高效、高精无心磨床,配有自动上下料装置(含机械手),组成磨削单元;高效、高精曲轴和凸轮轴数控磨床,十字轴专用数控磨床等,几乎全部依靠进口。主要来自德国、意大利、瑞士、日本。

4.模具加工5轴高速床身式/龙门式铣床(加工中心)。这类机床主要特点是速度高、刚性好。其中龙门式加工中心为扩大工艺性能,还具有5面功能,配备有换头机构,以便满足铣、镗、钻工艺对主轴转速不同的要求。全部依靠进口,已经有超过数百台投产。主要来自德国、瑞士、日本、意大利。

(2)精密锻造:接近净成形加工。轿车重要零件毛坯一直应用锻件。精锻机国内差距巨大,依赖进口。

1.热精锻生产线或制造单元:德国BLM公司热精锻齿轮精度已达DIN6级,节约材料20%~30%,机械性能提高15%~30%。

2.冷精锻(冷挤压)生产线或制造单元:美国每年生产冷挤压件100万件以上,80%为汽车零件。

3.温精锻生产线或制造单元:工艺特点是材料加热至700℃~1000℃进行锻造,兼有热锻和冷锻优点。美国温锻件约占精锻件50%。

4.模锻机/制造单元:汽车零部件锻造毛坯皆属模锻件。其中的模具和上下料装置等为国内薄弱环节。

5.粉末冶金烧结锻造设备。国外粉末冶金烧结锻造技术有较大发展,粉末锻造连杆重量精度可达1%。

6.内高压成形技术。是制造空心轻体构件的高新技术。内高压成形件质量轻、强度高、零件数量少、焊缝少,在欧美发展很快。

7.旋压成形技术装备。旋压成形具有加工精度高、可生产变截面等强度车轮轮辋和轮辐等优点。

(3)铸造生产线:

大吨位压铸机/制造单元(铝合金铸件)依靠进口。其中压铸模具国内差距巨大。

精密铸造生产线(铸铁件)依靠进口。其中,自动锁芯生产线(key core system)主要采用西班牙loramendi公司产品。

(4)激光加工设备。包括激光切割设备、激光焊接设备。激光拼焊板冲压成形技术是国际上大力发展的一种先进技术。将不同材质不等厚度钢板激光拼焊成毛坯,然后整体冲压成形。可减轻零件重量、提高整车匹配质量、降低材耗、提高生产率。目前激光拼焊板冲压成形设备同样依赖进口。

此外,轿车车体三维数控激光切割是最近发展的柔性制造技术,代替传统的手工切割+冲裁模制造方式。使生产准备周期从2.5个月缩短至5天。

(5)数控刀具系统。制造轿车零部件的数控刀具系统,主要依靠进口。现代轿车零部件和模具加工已经高速化。对刀具提出很高要求。采用整体硬质合金刀具、硬质合金涂层刀具(包括化学涂层CVD、物理涂层PVD),陶瓷刀具,CBN刀具,聚晶金刚石(PCD)刀具,烧结压层刀具等。

同时,对高速切削刀具的监测工具、刀具系统的连接工具、高速回转的刀具系统动平衡技术设备等也提出很高要求。

需要指出,现代轿车零部件加工生产线,采用“智能刀具(Smart Tools)”——为特定零件加工设计的一系列专用高效刀具。同时,国际著名数控刀具供应商,还同时提供高速切削套装软件包、刀具使用(更换、重磨)服务等“整体解决方案”。

我国汽车制造装备国产化路漫漫

20世纪80年代,我国汽车工业重点转入生产轿车,国内机床工业很不适应。轿车装备国产化率长期来只有20%。但是仍然有一些亮点,比如汽车冲压生产线、数控齿轮加工机床等国产品都占有较高的份额,大连和沈阳机床集团近年也为汽车企业提供由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柔性生产线,目前已有几千台国产数控机床在汽车企业使用。

但是总体来说,我国机床产品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

(1)自主创新差距:笔者去年访问了欧、日五国20家以提供汽车装备为主的著名机床制造商。发现在现代发动机制造技术、高速加工中心、由高级复合化机床组成的制造单元等高端机床方面,我们与国外技术发展差距拉大了。重要原因是,我们基本没有制造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同时,制造技术研发的人力、财力投入,差距仍然很大。

同时,现代汽车装备特别强调《解决方案》。目前,国际一流机床企业的销售行为,已经完成了从卖设备到提供“解决方案-SOLUTION”的革命。这要求应用工程师是复合性技能型高级“灰领人才”。这是我们与国际间新产生的也是更加严重的差距。

(2)机床性能差距:主要数控机床无法满足现代轿车对精度、精度保持性、可靠性、寿命的需要。如,国际上加工精度从1950年~2000年提高了50倍,国内加工中心精度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大体为15年;

(3)软件差距:包括生产线控制系统、集成技术差距等。缺乏将工艺系统、物流系统、信息系统集成为制造单元或流水生产线的技术

下载中国汽车发展统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汽车发展统计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中国汽车用品行业趋势发展分析报告范文

    2012年中国汽车用品行业趋势发展分析报告 2012-02-23 04:38作者: 第1页:无分页标题! 第2页:无分页标题! 第3页:无分页标题! 第4页:无分页标题! 第5页:无分页标题!【汽车用品......

    中国汽车租赁市场调研报告

    2011-2015年中国汽车租赁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汽车租赁的相关概述 1 第一节 汽车租赁概念的阐释 1 一、汽车租赁的业态 1 二、汽车租赁的属性 2 三、汽......

    中国汽车曲轴市场调研报告(推荐)

    2011-2015年中国汽车曲轴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报告简介 技术工艺,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是否能不断领先于竞争者的重要指标依据。随着我......

    中国汽车养护市场分析报告(精选)

    中国汽车养护市场分析报告 内容摘要 · 汽车护理的概念、分类、特征 · 中国汽车护理行业的发展 · 2005汽车护理行业发展汽车护理的概念、分类、特征汽车护理(CAR-CARE,car-b......

    201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201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2013-07-27 字数: 1547 阅读: 2426 201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受全国老龄办领导委托,我在这里向......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摘要一、基础数据 ◇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

    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概要

    25 我国网民规模达3.84亿 手机网民增长1.2亿 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

    中国汽车产业园发展模式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汽车产业园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