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中国汽车塑化发展与应用论坛
2008中国汽车塑化发展与应用论坛
现代汽车工业向着以减轻车身自重为主的减少能耗方向发展。国际上已把汽车对工程塑料的用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汽车用塑料的年增长率为10%-20%。汽车塑料用量占塑料总消费量的5%-8%,在美国和日本为12%,德国为15%。国外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给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指出了方向。按照我国汽车工业“十一五”计划的要求,到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接近1000万辆和保有量将达到5300万辆,由于技术的发展,我国车用塑料的比例仍将逐步提高,到2010年我国平均每辆轿车塑料使用量将达到130~135千克,维修对塑料的需求量将达到20万吨,其中聚丙烯为7万~8万吨,因此汽车工业对塑料的总需求量将达到105万吨。各类汽车对塑料需求日渐扩大,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春天的到来,汽车塑料件也开始迅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各类汽车使用塑料大约为40千克~80千克/辆,轿车上的塑料用量为70~80千克,约占当时车自重的5%~6%。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国内汽车用塑料使用水平相对较低。在轿车中,塑料应用水平较高有富康、红旗等,每辆车的塑料使用量仅为90千克/辆左右。同当时国际先进水平110千克~120千克/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最近,通过对国内各类汽车调查的情况来看,国内轿车塑料使用状况已达到相当水平。国内排气量在2000毫升以上的轿车塑料使用量已接近120千克,部分车型塑料用量甚至超过130千克。由于这些车自重较大,因此其塑料用量约占其车重的7%左右;而排气量在1000~1600毫升尽管塑料使用量均在110~120千克,但塑料所占其车重比例为8%~9%。近年来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对大中型客车的需求快速增加,同时客车的高档化也使得对塑料的需求越来越多。从对厦门金龙和郑州宇通的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大型客车塑料使用量已达到180千克~200千克/辆,中型客车也达到了150千克/辆,其他中型车塑料使用量为100千克~140千克/辆。卡车对塑料的使用仍相对较低,从调查情况看,传统的5吨载重车的塑料使用量虽然没有什么变化,而最新设计的重型载重汽车在强调动力的前提下,对舒适的驾驶环境也提出了要求,新型卡车的驾驶室设计已接近轿车的水平,其中内装饰、空调及保温等已基本塑料化。以东风多利卡为例,2004年该车的塑料使用量已超过70千克/辆。市场快速发展呼唤汽车塑料新产品
由于我国汽车塑料的应用量相对较少且起步较晚,汽车塑料的应用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存在专用树脂牌号少、生产工艺落后、产量低的局面,工程塑料、高性能工程塑料的使用落后于发展潮流;其次,也存在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水平有限的问题,生产周期长,试制费用高;第三,开发力量薄弱、投入有限,开发手段落后,缺乏开发人才;第四,汽车塑料零部件厂家规模不大,水平低,缺少统一的汽车塑料零部件规范与标准;第五,不少企业生产、试验与检测设备尚属落后,不能保证和准确反映产品的最终性能;最后,国内企业的环保意识与重视程度与国外尚有一定差距,对材料利用的统一标准,材料的回收、再生和利用方面的研究缺乏考虑。
汽车塑料件青睐热塑性材料,目前汽车用塑料件很多,由于塑料品种较多,不同的树脂具有不同的性能。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汽车工业对塑料的使用已相对统一。近年来,在满足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前提下,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汽车用塑料的回收再生备受重视。因此在选择汽车塑料件时,设计师更倾向于选用热塑性塑料。在品种选择上,聚丙烯(PP)的用量明显增加,如改性聚丙烯保险杠已取代了PC/PBT保险杠,改性聚丙烯仪表板亦已取代了PC/ABS仪表板等,而ABS、PVC的用量则有所下降。
针对我国汽车塑化发展状况,提出以行业关注焦点:
第一,国内汽车零部件、汽车塑料行业企业要在汽车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提高国际竞争力,把企业开发能力和产品水平提到更高的层次上。
第二,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从设计开发阶段就要进行汽车用塑料材料回收、再生利用的研究,以满足环保的需要。
第三,塑料原材料生产企业、汽车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与汽车主机厂应加强合作,建立新材料开发研究联合体,协调新材料及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专用树脂、专用料、工程塑料系列产品,以提高我国汽车塑料的应用水平。
第四,推动汽车塑料材料、制品向专业化、标准化、高品质化、环保化方向加速发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第二篇:中国汽车技术论坛_我国汽车塑料的应用与发展
我国汽车塑料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工程塑料的优点越来越被汽车业界认识和接受,工程塑料在汽车中的应用近几年大幅增长。发达国家将汽车用塑料量的多少作为衡量汽车设计和制造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还要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基地,就必然要快速发展包括汽车塑料件在内的汽车零部件工业。
塑料在汽车中的应用概况
受到能源危机的威胁,世界各国的汽车工业都在为汽车轻量化做各种努力。此外,消费者在需求层次、需求结构、需求品位的提高,以及轿车的乘坐舒适性、安全性、环保性、美观性等性能指标都已成为决定汽车产品市场成败的重要砝码。包括塑料在内的非金属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正能满足这一需求。
为了满足汽车工业发展的需求,汽车塑料的品种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汽车平均用塑料量是:100~130kg/辆,占整车整备质量的7%~10%;到2002年,发达国家汽车平均用塑料量达到300kg/辆以上,占整车整备质量的20%。预计到2020年,发达国家汽车平均用塑料量将达到500kg/辆以上。
我国经济型轿车每辆车塑料用量为50~60kg;轻、中型载货车的塑料用量仅为40~50kg;重型载货车可达80kg左右。我国中、高级轿车基本为发达国家引进车型,汽车塑料的应用量基本与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水平相当,为100~130kg/辆。
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十分广泛,按功能应用主要分为三类:内饰件、外装件、功能结构件。
外装件:以塑代钢,增加塑料制品的应用量,减轻汽车重量,达到节能的目的。如保险杠等。
内饰件:以安全、环保、舒适为应用特征,用可吸收冲击能量和振动能量的弹性体和发泡塑料制造仪表板、座椅、头枕等制品,以减轻碰撞时对人体的伤害,提高汽车的安全系数。
功能结构件:多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减轻重量,降低成本,简化工艺。如用塑料燃油箱,发动机和底盘上的一些零件等。
汽车塑料新材料及其应用
塑料的特性表现在质量轻、不会锈蚀、耐冲击性好、透明度高和耐磨耗性、绝缘性好、导热性低,一般成型性着色性好、加工成本低等等,在汽车设计中采
用大量的塑料,可以综合地反映对汽车设计性能的要求,即轻量化、安全、防腐、造型和舒适性等,而且有利于降低成本,节约材料资源。但由于普通塑料尺寸稳定性差、热膨胀率大、易燃烧、易老化等,许多特性不能与金属材料相比。因此,汽车所用塑料不是纯的(单一)的某一种品种,而是经过改性的,又称“改性塑料”。
塑料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适量的添加剂,以增加其工艺性能与使用性能。添加剂有:填料和增强材料、填充剂、增塑剂、固化剂、稳定剂、润滑剂、抗静电剂、阻燃剂等。
按照使用特性,塑料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特种塑料。通用塑料是指产量大、用途广、成型好、价格便宜的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酚醛等。工程塑料指能承受一定外力作用、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高、低温性能,尺寸稳定性较好,可以用作工程结构的塑料,如聚酰胺、聚砜等。特种塑料具有特种功能,如氟塑料和有机硅等。
按照理化特性,又可分为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两种。热固性塑料是指在受热或其他条件下能固化或具有不溶(熔)特性的塑料,热固性塑料优点是强度、耐热性好,受压不宜变形;缺点是:成型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热塑性塑料是指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其优点是成型工艺简单,生产率高,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可重复回收使用。缺点是:耐热性差,刚度较低。
随着塑料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塑料在汽车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
1、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热塑性聚烯烃(TPO基)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内、外装饰件,优点是质轻、尺寸稳定性提高、强度更高、低温抗冲击性能更好。TPO系纳米复合材料汽车踏脚板,已用于通用汽车公司轿车,其具有较高的硬度、质量轻、低温下不发脆,而且容易回收。
丰田公司将纳米聚丙烯复合材料用于汽车前后保险杠,使原保险杠厚度由4mm减至3mm,重量减轻约1/3。丰田公司又相继推出了用于汽车内饰件的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粒子的介入,不仅改善了聚合物的强度、刚性、韧性,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聚合物的透光性、阻隔性、耐热性及防紫外性等,由于加工简便,效果明显,业内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
2、可喷涂和免喷涂塑料。美国GE公司开发的可导电的聚苯醚/聚酰胺材料使车身塑料件能与金属冲压件一起进行阴极电泳(即可实现全在线喷涂),从而消除汽车车身非金属件与金属件的色差问题。
此外,用于制造汽车车身板的PC/PBT材料与SLX膜通过模内装饰注塑成型工艺制造塑料车身外板、前后翼子板及后车厢门等,可以达到油漆的效果,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国外轿车车身板的生产中开始使用,国内应引起关注。
3、塑件配光镜和塑料玻璃。由美国GE公司生产的特殊聚碳酸酯做成的前照灯配光镜涂有防刮伤涂层,比玻璃镜片更亮,更抗破碎,更具光学加工的准确性。
美国在风窗玻璃的三层安全玻璃里面又贴附了20μm厚的聚氨酯膜。美国绝大部分客车采用丙烯酸树脂板,风窗玻璃塑料化可以达到节能和保护乘员安全的目的。
4、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LFRT)是新型轻质高强度工程结构材料,因其重量轻、价廉、易于回收重复利用,在汽车上的应用发展很快。
用天然纤维如亚麻、剑麻增强塑料制造车身零件,在汽车行业已经得到认可。用亚麻增强聚丙烯制作车身底板,材料的拉伸强度比钢要高,刚度不低于玻纤增强材料,制件更易于回收。对操作工人,可免除因玻纤引起的皮疹和呼吸性疾病。我国江阴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生产这类材料。
5、在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应用。发动机气门室罩和机油盘采用聚酰胺、反应注塑聚氨酯、环氧树脂等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模制或压制而成;发动机的气缸衬垫和密封垫用高性能的或用特殊工艺生产的传统合成橡胶,其中包括CR和FRM;耐磨聚丙烯成型材料应用于齿轮、轴等耐磨成型制品。厢式车和货车中,用复合材料(玻璃和碳纤维)传动轴代替的金属轴,减轻了重量,降低了噪声和振动,并使工作更为平顺。英国GKN技术公司用纤维增强塑料制造的传动轴,重量减轻50%~60%,抗扭性比钢大1.0倍,弯曲刚度大1.5倍。杜邦公司开发一种复合玻纤增强尼龙66用于V6发动机的有源集合塑料通风系统。
6、悬架系统。用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制造的板簧为14kg,减轻重量76%。在美国、日本、欧洲都已使板簧、圆柱形螺旋弹簧实现了纤维增强塑料化,除具有明显的防振和降噪效果外,还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7、车身。塑料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主要有三种模式:(1)外覆盖件与结构件全部采用塑料:主要用于高档跑车,其骨架结构件采用碳纤增强塑料,外覆盖件采用玻纤增强塑料,成本很高。(2)金属骨架与全塑外覆盖件与车身结合:车身采用玻纤增强热塑性聚酯注塑成型,其设备为8800t注塑机,设备费用昂贵。(3)部分采用塑料外覆盖件:一些高级轿车,骨架结构采用金属件,外覆盖件则部分采用塑料件。
8、开发塑料功能件。用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GMT)制造支架、托架和多功能制件等;应用塑料制造进气歧管可减轻重量40%~60%,且表面光滑,流动阻力小,可提高发动机性能,并在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油耗及减振降噪方面有一定作用。开发在基体聚合物中掺入电导性填料的“复合型电导性塑料”,和塑料本身具有电导性的“电导性高分子化合物”,以其高功能性能供汽车生产选用。
9、仪表板、内饰系统。国外许多汽车厂用泡沫聚氨酯制造门板,不仅减轻重量,强度、吸声性和安全性能也好。聚丙烯由于价格低廉,在美国汽车市场上
得到广泛应用,不仅用聚丙烯替代ABS,而且有些车型内饰全部使用聚丙烯。目前国内使用的仪表板可分为硬质仪表板和软质仪表板两种。硬质仪表板一般为改性聚丙烯采用注塑成型,在经济型车上使用。软质仪表板为聚氨酯反应发泡成型,通常用于中高档轿车。
国际汽车塑料应用发展趋势
国际汽车塑料应用正在向着——技术含量高、电子化、模块化、舒适、安全、环保性方向发展。
1、模块化供货趋势:美国李尔公司已将车厢内饰件全部实现了模块化供货,车厢内被简化为前座、后座、仪表板、车门衬、车门和行李箱衬等六大件,率先在车身件上实行了模块化。这些部件及所有电气、机械设备都已预先装配好,可在整车装配线上直接安装。
德尔福公司也推出了包括座舱模块、车门模块、前端模块、制动模块、空气/燃油合成模块等在内的系统化集成模块,将模块化的领域进行了扩展。
2、电子化:例如,豪华轿车的座椅总成具备电动调整、预热等功能,还有的具备腰部按摩功能,并逐步向经济型轿车扩散。
3、准时化供货:由于内饰产品可供选装的配置在各总成中种类最多,所以内饰行业基本上都要与主机厂实行同步生产,准时化供货,避免发生大量的库存。
4、安全、环保性:在欧洲和美国对汽车塑料环保的定义是严格的,涉及一个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既:使用环保的原材料、在环保的条件下制造生产、在使用和回收过程中不会对人的健康和环境有任何危害的的产品。汽车塑料部件在选材时,要选择塑料品种趋于集中统一,便于分类回收和整体回收,这是塑料回收、再生和利用的基础。例如:用回收的废旧保险杠造粒生产仪表板、护板等,用回收的座椅泡沫材料再生后作汽车内衬;仪表板表皮用热塑性聚烯烃,骨架用聚丙烯注塑件,填充用聚丙烯泡沫,这样便于将来仪表板整体回收。国外各大汽车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汽车回收试验中心。
5、扩大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范围和技术水平:开发塑料在功能件上的应用,如:多功能支架、仪表板托架、发动机护板等,塑料进气歧管等在国外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应用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制作汽车部件,减轻汽车自重;采用先进的成型技术和设备(如气辅注塑、低压注塑)生产汽车塑料部件,提高产品质量。
我国汽车塑化发展的特点和建议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一方面积极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加工设备,并对企业进行全面技术改造,保证了轿车塑料制品本地化生产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为降低成本,根据我国的国情优化设计,合理地选择材料;同时密切跟踪国外汽车塑料材料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技术研究,进行技术储备,以适应将来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这些企业利用引进车型的技术,扩大塑料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水平,不仅满足了汽车工业的需要,也形成了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汽车塑料制品供应商,如上海延锋伟世通、长春富奥-江森公司等。这些企业不仅是国内技术最完备、生产规模最大的汽车饰件专业生产企业,而且部分生产工艺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同步水平。
但由于我国在汽车上塑料的应用量还相对较少且起步较晚,汽车塑料专用树脂牌号少、生产工艺落后、产量低,因而在工程塑料、高性能工程塑料的使用落后于发展潮流,主要依靠进口专用树脂生产;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水平有限,制造周期长,生产准备周期长,试制费用高;开发力量薄弱,开发投入有限,开发手段落后,缺乏开发人才。
另外,汽车塑料零部件厂家规模不大,水平低,缺少统一的汽车塑料零部件规范与标准;不少企业生产、试验与检测设备尚属落后,不能保证和准确反应产品的最终性能;在CAD/CAM/CAE技术的应用上与国外先进行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国内企业的环保意识与重视程度与国外尚有一定差距,对材料利用的统合,材料的回收、再生和利用方面的研究缺乏考虑。
针对我国汽车塑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国内汽车零部件、汽车塑料行业企业要在汽车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提高国际竞争力,把企业开发能力和产品水平提到更高的层次上参与汽车工业的发展与竞争。
2、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从设计开发阶段就要进行汽车用塑料材料回收、再生利用的研究,以满足环保的需要。这项研究不仅是汽车行业的事情,也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应借鉴汽车发达国家对环保的经验,作为重要课题研究。
3、塑料原材料生产企业、汽车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与汽车主机厂应加强合作,建立新材料开发研究联合体,协调新材料及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专用树脂、专用料、工程塑料系列产品,以提高我国汽车塑料的应用水平。
4、在汽车塑料制品设计及生产中利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加强对新工艺的研究,保证制品设计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重视低压注塑成型、气辅注塑成型等先进工艺在汽车上的应用。
5、推动汽车塑料材料、制品向专业化、标准化、高品质化、环保化方向加速发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来源《汽车与配件》
第三篇:中国汽车物流的现状与发展
在汽车物流中第三方物流迅速崛起。目前我国汽车第三方物流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从传统的运输企业转变来的;
二是从汽车制造企业中分离出来的;
三是伴随市场崛起的民营企业;
四是中外合资的汽车物流企业。过去汽车生产厂家销售汽车,是由销售商到厂家提货,如今汽车一下生产线,由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直接将车辆运送到各地经销网点,实现了零公里的运输,第三方汽车物流已将生产企业的固定仓库变成流动仓库,大大促进汽车商品的流通效率。
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现状
1.中国汽车物流市场增长态势。
2.汽车物流市场主体变化。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管理给中国汽车物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目前中国的汽车物流企业无论从物流运作的规模化、网络化还是服务功能和范围、综合实力上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3.中国汽车物流企业的存在形式。从传统的运输企业转变来,伴随市场发展而形成的民营企业,从汽车制造企业中分离出来,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
4.汽车物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1)体制/区域壁垒。(2)有效价格体系尚未形成。(3)物流服务形态需改进。(4)物流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
5.零部件物流要求高。据Merge Global的统计预测,2O12年之前,从亚洲到欧洲的汽车零部件出口物流业务将以年均lO.5%的速度增长,而亚洲到美洲的汽车零部件出口物流的年均增长率10.6%。目前在我国汽车物流领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物流公司可以从事零部件物流服务。
6.国内竞争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首先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在我国汽车物流业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清晰地看到我国物流业基础薄弱、市场混乱、无产业标准、竞争手段单
一、规模不经济、管理落后、专业人才缺失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汽车物流业的发展,影响了物流业效率的提升,不利于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汽车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张彦敏 .(大连市委组织部,辽宁大连116000)
第四篇:瑞萨科技亮相2009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论坛.
瑞萨科技亮相2009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论坛
2009年9月17日,株式会社瑞萨科技参加了由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暨首届长春(国际)汽车电子展览会”。围绕着“释放产业积淀 创新产业未来”这一主题,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商、汽车电子企业、半导体厂商、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等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就中国汽车电子及车用半导体产业的市场前景、技术走向、产业环境以及竞争趋势进行专业研讨。
会上,瑞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汽车电子市场与工程技术中心副总经理杨峥嵘先生向大家介绍了瑞萨基于其高性能MCU的汽车导航系统、仪表盘、交通ITS系统等各种汽车电子解决方案,还详细讲解了瑞萨在汽车电子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发的半导体配件。同时,杨峥嵘先生还为与会听众介绍了瑞萨中国汽车事业基本发展战略和瑞萨与中国政府部门密切合作的ITS系统构筑计划。
历年来,瑞萨一直十分重视中国市场,总是将最新的技术和成果带到中国。此次论坛上,瑞萨集中展示了CAR Navi SH7764、Platform SH7770、SH-NaviJ1等各种最新产品样本,并展出了最先进的解决方案。其中,作为一款在汽车导航的同时能够进行高精度图像识别的SoC芯片——SH-NaviJ1成为瑞萨众多展品中的焦点。因为SH-NaviJ1的出现,全面超越了原有导航功能,使得瑞萨成为全球第一家将图像识别处理IP内置在汽车导航SoC中的半导体供应商。此外,SH-NaviJ1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在手机应用程序处理器领域的成功应用,同时,SH-NaviJ1还具备CMMB、Bwave等功能。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自2004至2008年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汽车电子盛会之一。与往年相比,今年论坛承载的意义更多。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今年3月起中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5个月双双超过100万辆,不断创新历史记录。在巨大的市场机遇前,如何加深汽车电子厂商、半导体厂商与下游整车厂商的合作与交流,成为中国汽车电子产业持续发展、市场保持繁荣的关键因素。作为全球知名的专业半导体厂商,从2003年进入中国以来,瑞萨就把汽车电子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支柱,为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做出持续贡献,目前已经成为了国内汽车电子领域的主要力量之一。据悉,继长春论坛后,瑞萨还将于10月29日参加武汉分论坛。
第五篇:中国汽车发展统计报告
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在新中国62年大庆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下面就以上海大众为例:
1984年10月10日 上海大众合营合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约
1983-1990年
1983年 04月11日 第一辆桑塔纳轿车组装成功。
1984年 10月10日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公司合营合同签字仪式。
1984年10月12日 上海大众举行奠基仪式
1984年 10月12日 李鹏同志和联邦德国总理科尔为上海大众奠基。
1985年 02月16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向上海大众颁发营业执照,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1985年 03月20日 上海大众在上海召开第一次董事会会议,组成第一任执管会,负责公司日常业务。
1985年 03月21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85年 11月30日 上海大众与首批八家特约维修站在上海签订售后服务协议。
1986年 04月19日 江泽民同志视察上海大众。
1986年 08月04日 首次上海Santana轿车国产化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
1983年4月11日 第一辆桑塔纳驶下流水线
1986年 09月29日 上海Santana轿车累计达到1万辆。
1986年 11月18日 胡耀邦同志视察上海大众。
1987年 10月23日 上海大众发动机厂装配线投产。
1988年 07月01日 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成立。
1988年 08月24日 上海大众培训中心落成。
1989年 03月06日 江泽民同志视察上海大众。
1990年 4月18日 上海大众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达到年产6万辆整车和10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
1991年2月06日 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大众
1990-2000年
1990年 04月18日 上海大众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生产能力达年产6万辆整车和10万台发动机。
1991年 02月06日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大众。
1991年 10月20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第二次补充协议签字,其核心内容是:增加投资25亿元人民币和注册资本8.5亿元,与德国大众、巴西拉美汽车公司联合开发新车型并改造汽车二厂。
1993年 12月29日 上海大众年产的第十万辆桑塔纳轿车下线。
1994年 07月 上海大众为“上海发展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捐资100万元人民币。
1994年 09月29日 第二十次董事会议批准把现有的两个汽车厂的生产能力扩大到年产30万辆,并且新建一个发动机厂,决定把公司的注册资本从原来的1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3亿元人民币。
1995年 03月24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第三次补充协议签字,增资11亿人民币,使公司的注册
资本达到23亿人民币。会后,全体与会者出席了增资协议签字仪式,四方股东代表签署了这一协议。
1995年 11月28日 上海大众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国内认证,累计生产桑塔纳轿车50万辆。
1995年 11月29日 一、二期技改工程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1996年 04月29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上海大众。
1996年 12月28日 上海大众捐赠200万元的“爱心助学热线”开通。
1997年5月30日 上海大众技术中心扩建工程奠基
1997年 05月30日 上海大众技术中心扩建工程奠基。
1997年 12月 上海大众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认证。
1998年 02月 上海大众生产的第一百万辆桑塔纳系列轿车下线
1998年 03月25日 上海桑塔纳2000Gsi时代超人投放市场。
1999年 07月01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第四次补充协议签字,增资20亿人民币,使公司注册资
本达到46亿元人民币。
1999年 11月03日 德国总理施罗德访问上海大众,并为上海大众题词:上海大众是中德合作的典范,祝你们一切顺利!
1999年12月15日 上海大众第三代桑塔纳轿车PASSAT下线
1999年 12月15日 上海大众帕萨特轿车下线。
2000年 04月15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汽车三厂举行建成投产仪式。
2000年 05月12日 上海大众帕萨特轿车40%国产化阶段鉴定核定会议。上海大众帕萨特普通型轿车GLI(SVW7183 AGi)国产化率超过52%;上海大众帕萨特豪华型轿车GSI(SVW7183BGi)国产化率超过45%。
2000年 10月19日 上汽大众销售公司正式成立。上汽大众销售公司总投资二千九百九十八万美元,由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20%)、上汽(集团)公司(50%)、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30%)
共同投资组建。
2000年 11月01日 桑塔纳中文名为“俊杰”的2000GSI-AT(自动档)轿车隆重上市。
2001年12月30日 上海大众首辆POLO轿车在汽车一厂总装车间驶下流水线
2001-2003年
2001年 03月29日 上海大众 “世纪新秀”正式上市。
2001年 04月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上海大众。
2001年 09月03日 配备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手动/自动一体的变速箱、EDS、定速巡航系统、双安全气囊、自动空调、全镀锌车身等先进装备的帕萨特1.8T豪华型,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哈尔滨五大城市率先上市。
2001年 09月29日 上海大众荣获国内首次颁布的含金量最高的奖项---全国质量管理奖。
2001年 10月31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第三代桑塔纳轿车、EA827发动机技改、试制试验基地项目竣工验收。
2001年 12月 上海大众装备2.8升V6发动机的PASSAT轿车上市销售。
2001年 12月30日 上海大众首辆POLO轿车下线。
2001年 12月30日 上海大众第200万台发动机下线。
2002年 04月08日 上海大众最新车型POLO投放市场。
2002年4月12日 在德国狼堡举行上海大众续签合营合同签字仪式
2002年 04月12日 江泽民主席出席《德国大众公司和上海汽车工业公司修订和延长合资协议》签字仪式。重述后的合营合同将上海大众的合营合同延长了20年。
2002年 05月16日 桑塔纳2000型最新一代产品--“时代骄子”,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2002年 06月05日 上海大众桑塔纳2000“时代骄子”上市仪式在北京举行。
2002年 06月28日 上海大众第200万辆轿车下线仪式在上海大众汽车三厂举行。
2002年 09月12日 “POLO 1.6L中国上市仪式暨上海大众 POLO网球公开赛星光大道揭幕典礼”在上海仙霞网球中心POLO HOUSE隆重举行。全新动力的上海大众POLO 1.6L全新上市
2002年 12月31日 上海大众首次突破了年产28万辆轿车,全年销量首次突破30万,创下了中国轿车工业之最。
2003年 02月08日 上海大众03款桑塔纳上市。
2003年 02月26日 上海大众的所有产品:Santana、Passat、Polo、Gol系列轿车全部通过了中国产品强制性认证。(简称CCC认证)
2003年 02月28日 来自全国的媒体记者和各界嘉宾200余人出席了隆重而“Let'sGol!-GOL中国上市典礼”,共同见证了Gol上市一令人兴奋的历史时刻。
2003年 04月14日 上海大众帕萨特轿车天窗版在全国全新上市
2003年 05月08日 上海大众桑塔纳2000“时代阳光”上市。
2003年08月09日 上海大众GOL四门轿车正式上市
2003年 08月09日 上海大众GOL四门轿车正式上市。
2003年 10月11日 越南共和国副总理阮晋勇一行对上海大众进行访问。
2003年 10月20日 上海大众居2002全国外企纳税百强榜首。
2003年 11月28日 上海大众生产的Polo轿车出口到澳大利亚。
2003年 12月11日 上海大众荣登2002上海百强企业榜首。
2003年 12月22日 Polo轿车荣登2003全国轿车用户满意指数榜首。
2003年 12月31日 上海大众2003年销量突破39.6万辆。
2004年06月09日 上海大众途安亮相北京国际车展
2004年 01月11日 03年上海大众以破纪录的396,006辆的年销量继续领跑中国汽车市场。同2002年相比,增幅超过32%。
2004年 03月02日 上海大众在2004年推出的第一个新车型,Santana 3000超越者上市。
2004年 03月21日 越南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阮文芝一行访问上海大众。
2004年 05月02日 温家宝总理在访问德国期间,参加并见证了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关于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新增1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的合同签字仪式。经过六次的增资发展,上海大众注册资本将达到78亿元人民币。资产总值近300亿元人民币。
2004年 06月09日 上海大众多功能轿车系列 Touran在第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上首次亮相。
2004年 06月10日 德国大众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惟一的汽车企业合作伙伴。
2004年 07月28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一行视察了上海大众汽车三厂和造型中心。
2004年 10月29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20周年庆典在汽车三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培炎,上海市政协主席蒋以任发来贺信贺电,对上海大众成立二十周年表示祝贺。
2004年 11月05日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一行40余人参观上海大众,汽车三厂的车身、冲压和总装车间。
2004年 11月23日 上海大众途安上市仪式在广州新体育馆隆重举行。
2004年 12月30日 上海大众“Gol旋彩”系列正式上市,这是继今年4月Gol旋风上市后,对现有的Gol系列产品的再次完善。
2004年 12月31日 由国内多家媒体联合举办的2004中国车市总评榜发布了评选结果。经过20年的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上海大众在评选中获选“最佳合资汽车品牌”。
2005年04月11日 斯柯达品牌正式落户上海大众
2005年 01月 2004年上海大众各款产品的总销售额为378.9亿元人民币;销量达355006辆,在全国同行中冠军依旧。
2005年 01月10日 上海大众因在环保领域的重大贡献,被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华环保基金会授予“爱心环保企业”称号。
2005年 02月23日 南京军区党委常委、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司令员赵国钧中将,南京军区党委常委、副政治委员、东海舰队政治委员刘卫东中将,舰队军、师、旅、团单位党委书
记共计180人在上海市市委副书记刘云耕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上海大众。
2005年 04月11日 上海大众与SKODA汽车公司在捷克共和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从而标志着在欧洲享誉百年的SKODA汽车品牌正式落户上海大众。
2005年 04月21日 上海国际车展的媒体日上,上海大众总经理陈志鑫宣布途安1.8T正式上市。
2005年 05月13日 05款帕萨特2.0系列上市销售。
2005年 06月28日 上海大众Polo 1.6L 6档手自一体Tiptronic车型正式开始上市销售,使Polo的产品系列更加丰富,也进一步体现了上海大众打造POLO精品车形象的决心。
2005年 07月05日 上海大众第300万辆轿车在汽车三厂总装车间下线,上海大众成为国内首家也是惟一一家累计生产达到300万辆的轿车生产企业。
2005年 07月21日 上海大众正式推出全新的帕萨特增值版。
2005年 08月18日 上海大众与国内最大的购物网站eBay易趣达成合作协议,在国内率先推出网上“特选二手车”拍卖,从而成为国内第一家在网上二手车的轿车企业。
2005年 09月08日 上汽股份与大众汽车公司在德国狼堡共同签署了联合声明,将在上海大众生产的途安轿车基础上,联合开发一款混合动力轿车。
2005年 10月18日 上海大众的推出全新服务品牌形象“Techcare大众关爱”
2005年 11月24日 上海大众专为中国市场度身打造的全新旗舰产品PASSAT领驭在北京上市。
2005年 12月31日 第12020台PASSAT领驭在汽车三厂顺利下线,标志着上海大众提前一天完成了2005年新产品领驭的生产任务。
2006年06月23日 上海大众POLO劲情、POLO劲取正式上市
2006年 03月01日 SKODA品牌销售网络组建工作正式启动,上海大众在全国范围内招募SKODA品牌的经销商。
2006年 03月31日 05最佳CRM(客户关系管理)颁奖典礼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上海大众夺得了中国最佳汽车CRM实施企业大奖。
2006年 04月13日 PASSAT领驭2.0MFI(手动标准型、自动标准型)正式上市,与1.8T、2.8V6形成衔接,完成对中高级市场的全覆盖。
2006年 06月23日 上海大众POLO劲情、POLO劲取正式上市。
2006年 06月 上海大众桑塔纳3000型2.0L上市。
2006年 07月06日 上海大众营销服务中心搬迁至在安亭新办公大楼(昌吉路188号),预示着营销体制改革和营销能力提升的一个新起点。
2006年 07月24日 国内第一张汽车联名信用卡——上海大众龙卡首发。
2006年 09月22日 上海大众汽车正式启动了新引入的德国大众旗下的明星品牌Skoda,同时宣布其中文名“斯柯达”和品牌口号“睿智感悟恒久魅力”。
2006年 11月18日 2006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正式开幕。上海大众举行了概念车NEEZA、斯柯达第一款国产新车Octavia明锐的揭幕仪式。
2006年 12月27日 国家环保总局授予上海大众系列产品“中国环境标志”认证证书。
2007年06月6日 上海大众斯柯达Octavia明锐上市
2007年 01月01日 上海大众发布正式声明,将统一管理和执行斯柯达品牌的进口车售后服务业务。
2007年 01月16日 上海大众累计产量达到350万辆。
2007年 03月28日 上海大众斯柯达首家经销店在河北石家庄落成。
2007年 04月20日 在2007上海国际汽车展期间,上海大众正式揭幕CrossPolo,并正式宣布
CrossPolo即将在上海大众生产在中国上市。
2007年 06月6日 上海大众斯柯达Octavia明锐正式宣布上市。
2007年 08月28日 上海大众斯柯达Octavia明锐1.6L四款车型正式上市。
2007年 12月23日 上海大众跨界精品CROSS POLO正式上市。
2008年 上海大众向奥组委提供2102辆工作、服务用车
2008年 01月0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上海大众。
2008年 01月06日 上海大众Santana Vista志俊上市。
2008年 01月09日 国内首款搭载人机互动DVD导航娱乐系统的中级车——上海大众斯柯达明锐导航版正式上市。
2008年 01月15日 SKODA汽车集团董事长Reinhard Jung一行来访上海大众。Jung先生表示,斯
柯达集团将大力支持斯柯达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因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斯柯达品牌越 来越重要的海外市场。
2008年 01月25日 上海大众途安新一代以别开生面的网络上市形式正式登场。
2008年 01月28日 首个2007中国汽车品牌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汽车品牌销售满意度调研报告出炉,上海大众斯柯达以831分的成绩名列榜首,其率先推出的“销售与服务无缝链接”服务模式成为国内汽车销售市场上的最大亮点。
2008年 02月04日 上海大众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普陀区人民政府、上海市体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共享奥运情 一路卓越心——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活动举行,刘翔、刘炜等征战北京奥运会的上海运动员代表接受了上海市民的亲切祝福。
2008年 03月21日 欧洲议会议员Malcolm Harbour先生及夫人、德国欧洲议会议员Andreas Schwab先生来访上海大众。上海大众总经理刘坚、副总经理赛曼接待了来宾。
2008年 03月24日 北京奥运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成功点燃。上海大众奥运形象大使、雅典奥运会游泳冠军罗雪娟成为第一个举起北京奥运圣火的中国人,也是奥运历史上第一位持火炬走出古奥林匹亚遗址的非希腊火炬手。
2008年 03月31日 奥运圣火抵达北京,上海大众作为北京奥运会境内火炬接力供应商成员企业,旗下的火炬接力用车(PASSAT领驭、途安新一代和明锐)首次亮相,开始它们护航奥运圣火的第一次任务。
2008年 04月18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举行开业典礼。
2008年 04月20日 上海大众LAVIDA在第十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全球首发,并正式公布中文名朗逸。这是上海大众第一辆全新自主设计和开发的量产车,也是德国大众全球产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大众斯柯达携全新Fabia系列在中国车市首次亮相,并宣布新一代Fabia将于年底在国内上市。
2008年 5月4日 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到达境内传递的第一站——海南三亚,上海大众火炬接力用车PASSAT领驭、途安、Octavia明锐正式开始护航之旅。
2008年 5月14日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震。获知灾情后,作为2008北京奥运汽车合作伙伴成员企业的上海大众,中外双方迅速决定向地震灾区捐赠200万元,为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尽绵薄之力。上海大众万名员工也通过内部区域网络系统,自动发起民间捐赠活动,捐款总额达到183万元。
2008年6月25日 上海大众LAVIDA朗逸在杭州上市
2008年 6月25日 上海大众LAVIDA朗逸在杭州西湖举行上市仪式。LAVIDA朗逸是上海大众推出的第一款全新自主设计和开发的量产车,也是德国大众全球产品战略中为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而精心打造的一款全新产品,作为大众模块化战略新产品,其开发、设计水准都达到了国际水准。2008年 8月8日 作为北京奥运会汽车合作伙伴成员企业,2133辆上海大众奥运官方用车PASSAT领驭、途安新一代、Octavia明锐全面服务奥运。
2008年 8月17~18日 北京奥运会马拉松赛事举行,上海大众PASSAT领驭氢燃料电池车全程为比赛
护航。
2008年 10月8日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管理中心在天津公布了今年第三批的测试结果,上海大众LAVIDA朗逸以47.4分的优异成绩一举获得该测试评级中的最高级别——五星级安全评价级别。
2008年 11月9日 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质量协会、中国环保协会等权威机构创立的独立第三方调研活动——“2008中国汽车品牌销售满意度调查”结果出炉,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以837分的满意度指数高居榜首,继去年之后再度荣获中国汽车品牌销售满意度冠军。
2008年 12月15日 由荷兰CRF 集团主办的2009中国杰出雇主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凭借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独特理念与卓越文化的感召力,上海大众再度荣膺“中国杰出雇主”称号。这也是上海大众连续第三年获得这一称号,同时也是今年唯一获此称号的汽车企业。
2008年12月22日 上海大众斯柯达Fabia晶锐上市
2008年 12月22日 上海大众斯柯达的第二款车型Fabia晶锐上市。
2009年 03月2日由国内权威汽车杂志《动感驾驭》主办、上海交通台及新浪网联手打造的“TOPCAR名车榜2009” 评选结果揭晓,斯柯达Fabia晶锐凭借出众的综合实力荣膺“09小型车”大奖。
2009年 03月10日 由中国质量协会(CAQ)全国用户委员会汽车质量与服务跟踪站暨信息搜集网站——“车人网”和《国际商报》共同举办的“2008汽车用户最佳口碑”评选,在京正式揭晓七项大奖。上海大众再次蝉联“最佳服务品牌”、“最佳合资品牌车型”(PASSAT领驭),Octavia明锐获得“细分市场最佳质量车型”——最佳中级轿车。
2009年 03月26日 被誉为“中国版J.D.Power”的2008中国汽车品牌满意度调查报告揭晓,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以833分的综合评分位列汽车品牌综合满意度排名榜首。
2009年 04月16日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今年第一批C-NCAP碰撞测试结果,斯柯达Fabia晶锐以超过45分的优异成绩一举获得该测试评级中的最高级别——五星级安全评价级别。
2009年 04月20日~28日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汽车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PASSAT新领驭正式首发,即将引进生产的斯柯达新一代Superb正式公布中文名——昊锐。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文德恩、大众汽车中国总裁兼CEO范安德、上海大众总经理刘坚等领导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25日 上海大众帕萨特新领驭上市
2009年04月
2009年 04月25日 上海大众新中高级旗舰车型PASSAT新领驭在上海科技馆举行“志·领先机”上市盛典。总经理刘坚宣布PASSAT新领驭正式上市,并公布价格。
2009年 05月04日 专为时尚运动的城市新锐人群度身打造的一款运动车型——POLO Sporty在5月4日正式上市。
2009年 06月03日 上海大众斯柯达红牛车队正式宣布成立,Fabia晶锐赛车将出征2009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
2009年08月18日 上海大众斯柯达昊锐正式上市
2009年 08月18日 上海大众斯柯达全新B级车 昊锐正式上市
2010年上海大众新POLO上市
第五代Polo已在日内瓦车展上正式亮相,从外观、内饰到动力操控,第五代Polo都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新一代Polo大量借鉴大众尚酷和第六代高尔夫的整洁而有力的车身线条,整体设计回归大众家族
设计风格。
从Tiguan到“途欢”,再到“途观”,从名字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对这款大众紧凑型SUV的期待。在日系车当道的休闲SUV市场,国产途观的入市会为这一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因为它在公
路性能方面的表现非常出色。
二、汽车企业走势 最详尽数据图表分析报告
1、主要汽车集团销量和增长分析
2、主要汽车集团1-5月产量与07年1-5月的增长分析
3、跨国集团中国乘用车市场表现
中国乘用车(本文指其狭义,即轿车、SUV、MPV)市场的销量前三车企长期以来为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所把持,销量冠军只从这三家企业中产生(参见表1)。对照2003年以来三者的排名,可以发现:从2004年到2006年,上海大众逐渐从第一滑至第三。而之后至2009年,上海大众的销量又逐渐回升至第二、第一。
从2008年至今年6月来看,每个月都进入乘用车销量前三的车企只有上海大众一家,而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也并非每个月都能进入前三。这个时期内,曾经闯进乘用车销量前三的企业是奇瑞和东风日产。(参见表2)
近两年半上海大众有12个月争得销量第一,今年其已有3个月——2月、3月、6月——位居第一。
从上不难看出上海大众销量之稳健。这与上海大众没有大的决策失误、公司管理水平高,以及上汽集团这个强有力合资伙伴的支持有关。
从汽车品牌和车型上来看,上海大众也培育了新的销量增长点。到今年上半年,上海大众的大众和斯柯达品牌汽车销量比已达到8:2。斯柯达品牌是其增长点之一。今年1-6月,斯柯达品牌销量已达88683辆,比上年同期增长84.5%;而大众品牌各车型销量为361996,仅同比增长36.1%。
在上海大众品牌内部,也有一个新的增长点——朗逸。朗逸今年6月已成为中国乘用车中销量第一的车型。今年上半年朗逸销量为119177,已占到上海大众的大众品牌总销量的32.9%。这款针对中国市场需求设计的车型,后继销量估计仍会非常可观。
综上所述,在斯柯达品牌和朗逸的销量增长带动下,上海大众今年全年的销量仍有可能居第一。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强,我国落后的轿车工业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一时间,外国轿车洪水般涌入我国。1984年至1987年,我国进口轿车64万辆,耗资266亿元。为了迅速提高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 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
具体方式基本都是从进口全部散件组装开始,逐渐提高国产化率。80年代中期可以视为第一阶段,建立了上海桑塔纳、广州标致两个合资企业,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这一阶段是引进的摸索阶段,引进的车型和技术也不是很先进。90年代前期和中期是新时期轿车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都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国产轿车又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销售份额。我国的轿车工业初具规模,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国家也把轿车生产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并鼓励私人购车,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市场上80%的轿车由私人购买,1000万人口的北京已经有五万多辆私人轿车。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1998年以来,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一汽-大众分别引进了最新的高档车型雅阁、别克和奥迪a6,这是我国轿车生产技术实力大大增强的必然结果,这几个车型的投产标志着中国轿车产品和生产技术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在共和国62华诞之际,中国轿车终于崛起,迎来了可喜的收获季节,站在了世界腾飞的起跑线上.